新生成長不能寄望于一顆“棒棒糖”

字號:

近日,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一年級新生報到有驚喜,學校給所有獨自來校報到的新生發(fā)放“紅包”——100元現(xiàn)金或者同等價值的手機充值卡。日前,中青政學工部透露,經(jīng)初步統(tǒng)計,約有1/10的新生將能獲得此獎金(據(jù)介紹,今年該校報到新生總數(shù)為1145人),名單將于近日公示于校內(nèi)網(wǎng)站上。這還是高校首次物質(zhì)獎勵獨自到校報到學生。(9月9日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
    大學生真是時刻吸引公眾目光的群體,以至于其報名時家長應不應該陪護都成了一個社會熱議的話題。不知道這樣的爭論有沒有意義。家長陪同報名并不意味著兒女沒有獨立性,或許只是為了確保安全,畢竟社會的治安遠沒有到讓我們高枕無憂的程度。同樣,獨自報名的學生就能說其是自立的嗎?顯然,獨立報名與否并不是判定獨立性的標準。一切關于此的爭論都不應忽視這樣的事實,大學生獨立性的養(yǎng)成是長期、漸進過程,期待新生報名賦予大學生獨立性顯得缺乏耐心和不切實際。
    回到開頭的新聞,“這還是高校首次物質(zhì)獎勵獨自到校報到學生”。中青政學工部的李庚老師表示“獎勵只是一個鼓勵政策,錢少但是意義大。希望能給報到新生帶來正面的提示,讓他們從入學開始就樹立自立精神,鍛煉自己的能力”??梢岳斫鈱W校的善意,寄望于經(jīng)濟刺激誘導學生獨立性的生成。且不論這樣是不是具備可操作(其實真的困惑校方如何鑒定學生報到時是“獨自”的)。我更想知道這種誘導真的能產(chǎn)生預期的效果嗎?事實上,在筆者看來這種努力實際效用是會與實施初衷完全背離的。
    顯而易見,中青院的這項措施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大學生成長,使他們早點擺脫孩童的幼稚。只是,這樣的紅包還是會讓人聯(lián)想到小時候的棒棒糖。我們應該有這樣的共同回憶,孩提時父母為了讓我們做某件事情往往會許諾事成之后獎勵一根棒棒糖,相對應的,學校老師慣用伎倆是獎勵小紅花。曾經(jīng)的棒棒糖或小紅花在我們成年之后再次進入了視野,只是這次的版本更為現(xiàn)實與誘惑,其對象也不再是不經(jīng)世事的孩童。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生“紅包”就是這樣的棒棒糖,如同小時候我們按照家長的要求飯前洗手或者按時睡覺所得到的獎勵一樣。只是高校報到的新生不是小時候的我們,用誘導小孩的花招去誘導他們就有點低智了吧。
    作為高校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意識和判斷能力,讓他們知道哪些是自己該做的和不該做的。不應該用小小的物質(zhì)刺激來換取他們行動的可能,更合理的情況是讓學生知曉利害之后自覺行動。我們應該用對待成人的方式去對待大學的新生,盡管成人世界也有物質(zhì)獎勵,但是絕對不會因為做了該做的事情而得到。被“棒棒糖”誘導出的自立不是真正的自立,只不過是兒童的幼稚與天真。真正促使學生們成熟的也絕對不會是“棒棒糖”或者名曰“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