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別的寫心得的人一樣,我想把自己的一些體會說一說,為了支持CD這個溫暖的大家庭,也希望能給還在奮斗中的xdjm一些啟發(fā)。
我的GMAT目標是怎樣用最短的時間和最少的努力達到700分。對我來說,的challenge就是怎樣判斷自己是否到了700的水平。為了找出判斷的方法,我看了很多NN心經(jīng)。很明顯,不能用學(xué)習(xí)了多少小時或者學(xué)習(xí)強度判斷,因為每個人的英語水平不一樣 (NN們的學(xué)習(xí)過程就有很多差別) 。不過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NN都是看了OG,GWD/TS以及費費(“必須” 材料) ,所以我覺得過完了這些材料一定就能上700了。我是在職學(xué)習(xí),斷斷續(xù)續(xù)的把“必須”材料過玩了,四月初就去考了GMAT??荚嚱Y(jié)果(620)證明這是豬頭邏輯,其實學(xué)完了“必須” 材料不能保證上700。于是這兩個月間我就又研究了很多NN的心經(jīng),拼命思考到底做題做到什么程度就說明自己ready了(好決定什么時候再考),拼命思考如果NN們做過的題目我也都做過了,為什么自己沒上700(說是菜鳥都可以,為什么豬頭就不行呢)。這一次也讀了一些2004年的心經(jīng)。NN心經(jīng)中,對我啟發(fā)的是XTriumph的“平衡” 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34&id=51799。我認識到判斷的標準是“感覺” ,做題的感覺。NN有好多論述講什么是“正確的感覺”。我考試時的感覺和“正確的感覺”有很大差距(see below)。做題和總結(jié)是個途徑,幫我們找到感覺。其實沒有什么“必須” 材料。如果做了兩套題發(fā)現(xiàn)感覺全對了,恐怕立即去考也差不了。感覺沒找到,就還得做題總結(jié)。有了感覺,再加上一些考試時候的注意事項,上700就應(yīng)該沒問題了。至于是710還是780/790,大概是運氣問題。一般的學(xué)校700+就都可以了,所以考700幾是無關(guān)的考慮。(不過800分不一樣----一定是有了神仙的感覺才可以考到。好心的Tonyadidas可以告訴你。)
羅嗦了半天,下面寫寫我考620和760時的不同感覺,以及怎么樣培養(yǎng)出這些“感覺”的。(for your information, 兩考之間我仍然是在職考試,周一到周四平均3-4小時每周。周六周日平均6小時每天??记耙恢茉诩覐?fù)習(xí),上上周六到上周五,7天全職,每天大約8-10小時)
620的感覺 (如果你有完全類似的感覺,恐怕還要再復(fù)習(xí)復(fù)習(xí)再去考試):
MATH
因為大家都說MATH容易,所以考的時候不太專心,思想總是流號,心想反正時間應(yīng)該有富余。結(jié)果最后四題都沒做完。
VERBAL
SC
速度特別慢,絕對不可能一分鐘一道
選項之間的差別要看半天還是反應(yīng)不過來 (不愧為豬頭)
如果句子的主干不明顯,就更慢
ETS的preference不熟,好多題覺得沒有一個選項對,不知到怎么錯子里拔將軍,所以只好瞎蒙
CR
邏輯GAP找的慢
無關(guān)選項排除還可以,但是有關(guān)選項的思路我繞不過來(豬頭表現(xiàn)2)
RC
難懂得文章讀起來云山霧繞
文章讀成了一片,根本沒結(jié)構(gòu) (哪還記得active reading?。?!--- 豬頭表現(xiàn)3)
讀文章的時候,受生詞的干擾
每道題花的時間都長--- 因為文章沒看懂
對potential出題點根本沒反應(yīng)!
PACE
可想而知 --- VERBAL做到20題時候還盛30分鐘,前20題里有兩篇RC,但是都是GWD里的。20后面有一片80+ lines的宇宙學(xué)文章 --- 然后PACE就更完蛋啦!
上次考和這次考試之間,我所用的材料沒什么不同(除了做了一二百道SC大全 --- 下面有談) ,關(guān)鍵在于做題“感覺” 有了變化。這回考的時候感覺是一路簡單。
760 的感覺:
數(shù)學(xué)簡單。
SC:快,象套公式一樣用各種rules和ETS preference一套就選出來了,大部分題目都用不著好好看句子意思。用tonyadidas的話說,做到最后應(yīng)該是覺得自己是個“做題的機器” --- 就是這種感覺,有點兒象打電子游戲。
CR:提干讀的并不是飛快。但是提干的邏輯意思都能把握。選項看得飛快---有的選項一看就是最完美的答案,然后再順便看看別的選項保證別的都錯了;要是沒有馬上看出完美選項,錯項也都很容易排除,勝下一個非錯項--一想果然make sense。
RC:文章結(jié)構(gòu)清楚,銘記在心。選項有1/4-1/3都是飛快的過,不用回原文一看就知道是誰。剩下的稍稍回原文語言定位一下,也就馬上找出了答案,沒有含糊的。
PACE:很穩(wěn)。12,54分(含RC一篇) ;20,40分(含RC兩篇) ;31,24分;39,8分。(不過最后3,4道做的不太認真,心想應(yīng)該能上700了,后面放幾道放棄也無所謂吧。果然碰上了一道CR的題不太懂 (題目見JJ區(qū)) ,瞎選了一個也沒再意。)
回答了如何能正確衡量自己水平是否能上700的問題,結(jié)下來就是如何找到這些感覺了。感覺當然是通過做題來培養(yǎng)的,不同的是,每天做完題后我不斷的思考做題時候的感覺是什么,比上次的感覺有沒有提高。(更類似于宏觀的思考,放開微觀上題目的研究。) 因為我記性不好,所以我經(jīng)常寫下這些感覺 (還常常注明給我這些感覺的題號) 。按照XTriumph建議的,我每天都回憶一下這些感覺。大約在五月初的時候,我就找到了RC的感覺,六月中的時候,找到了SC的感覺。在考前一周全職復(fù)習(xí)中,供稿了RC和SC的感覺,找到了CR和MATH的感覺。下面分開講講。
閱讀
620之前覺得閱讀不難,沒想到考試的時候沒看懂。過了一遍楊鵬難句,學(xué)會了用字母代表不認識的名詞,不影響理解意思;同時培養(yǎng)了讀長句的感覺。按照小安閱讀法,用四月底的一個周末總結(jié)了所有的OG+GWD科學(xué)文章(一定要象小安所說,一天之內(nèi)看好多文章 --- 感覺很不一樣!)。忘了是哪位NN說的了(好像是Joe11?),閱讀的選項是需要原文的對應(yīng)語言來驗證的。這個道理我以前不知道。不過非常有用!在這個周末就總結(jié)了所有科學(xué)文題目(特別是細節(jié)題) 的定位和語言對應(yīng)問題,有一種發(fā)現(xiàn)了桃花園的感覺。原來文章里面都用同意詞寫了正確答案??!有的時候定位有一定難度,我總結(jié)的語言定位方法是
原則:盡量從原文中找到語言依據(jù)
方法:
用題目中的關(guān)鍵詞定位
用分論點定位 (如果文章中1段,2段,3段分別講了A,B,C。選項問B的話,當然要到2段去找了!)
根據(jù)前后相聯(lián)的語言點定位
根據(jù)this , such跳躍定位 (可以參考這些題目是怎么借助this/such 定位的:OG 227 this truth, OG90 such measures, OG143 such, OG260 these films, GWD 6-36 such advances
有時定位的線索不在題干中,而在答案中 (eg. OG92, OG281, 282, GWD8-8) 所以找不著定位線索的細節(jié)題就先看選項!
*一些比較難定位的題找找感覺:OG59, 89, 92, 24, 90(向前跳躍定位) ,210,211,227,260, 118, 280(定位難,用排除) ,281
會定位了,好多題目就可以100%自信的找到正確答案。不過我又總結(jié)了一下錯誤選項的特征:
無關(guān)
“聲東擊西” :問題問的是1段內(nèi)容,選項說的卻是2段內(nèi)容 (eg. OG 91D, OG 281A)
極端詞:文中提到的是一般性概念,選項說的是極端的概念 (OG 229 A “exceptional”, OG 78)
與文中概念不同。如文中是general的概念, 選項中是具體的概念 (eg. OG 89A,line 13 metioned “a company’s decision”, but A says “management decision”, 錯) 注意,ETS雖然不準具體化,但是允許適當歸納。如OG144, 把local econ 概括成了econ…
比較相同點不同點的題,注意OG150E, OG246E (把比較題放在一起找找感覺:OG14,23,150,226,246)
還有就是能培養(yǎng)出自己對出題點的敏感---讀文章的時候有以下內(nèi)容就多留心一點兒,好加速定位:對比,特別以unlike/like為語言標志;舉例;文中顯出的作者態(tài)度(不是所有文章都提到作者態(tài)度的!) ;引號中的概念;轉(zhuǎn)折;極端詞(eg. GWD 1-5) ;文中的定義(eg. 花粉那篇)
好像是而今邁步從頭躍在她的心經(jīng)里提到OG的主題題和GWD的有點風(fēng)格變化,好像說是GWD里選項負責(zé)了。所以我在考前最后一周時候又用了10小時把所有GWD閱讀讀了一遍,找了找主題題的感覺??偨Y(jié)如下:
是不是細節(jié)?細節(jié)不能作為答案 (eg. GWD 6-9-C) 還是主旨/論點?論點才能作為答案
是不是概括了文章全部內(nèi)容?(全部means從文首到文尾的每一段) 分成兩類:
2.1 只概括了前半部分的內(nèi)容 >>不能作為答案,即使不是細節(jié)也不行 (eg. GWD 1-9, GWD 7-22E)
2.2 只概括了后半部分的內(nèi)容 >> 可以作為答案 (eg. GWD 6-23, 5-22, 1-4, 5-9), 即使有其它貌似更全面的選項也不能上當(TS3-27) 。這一條我經(jīng)常錯,錯了還不明白。把所有題目放一塊兒了,我才發(fā)現(xiàn)了這個ETS的preference。其中有一道題,大家討論了一年還是沒有結(jié)論(忘了是上面的哪一道了)。其實很簡單,文章后半常常是作者想討論的中心,選項提到了這個中心,也就行了。
作者做了什么工作?explain, describe; criticize, challenge; compare, contrasting; chronide; assess, evaluate。要體會這幾組之間的區(qū)別,比如說如果作者在文中沒有表達態(tài)度,那么assess/evaluate肯定是錯項。
作者的支持與反對立場是不是在答案中表達對了?
總的來說,我集中用了三個周末體會了這些感覺。后來平時隔一兩天就做一套老的閱讀63篇,保持感覺(我一般超時7分鐘每套題)。不過覺得63篇和新題的出題方向不太一樣,所以覺得最后一周要再看看GWD,鞏固新題感覺。記得有一位特級NN說,考前突擊閱讀可以保證考試時的閱讀語感和速度。我在臨考前兩天做主題題總結(jié)的同時就把所有GWD讀了,想結(jié)構(gòu)和主題。后來考試時候特順。
(待續(xù))
我的GMAT目標是怎樣用最短的時間和最少的努力達到700分。對我來說,的challenge就是怎樣判斷自己是否到了700的水平。為了找出判斷的方法,我看了很多NN心經(jīng)。很明顯,不能用學(xué)習(xí)了多少小時或者學(xué)習(xí)強度判斷,因為每個人的英語水平不一樣 (NN們的學(xué)習(xí)過程就有很多差別) 。不過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NN都是看了OG,GWD/TS以及費費(“必須” 材料) ,所以我覺得過完了這些材料一定就能上700了。我是在職學(xué)習(xí),斷斷續(xù)續(xù)的把“必須”材料過玩了,四月初就去考了GMAT??荚嚱Y(jié)果(620)證明這是豬頭邏輯,其實學(xué)完了“必須” 材料不能保證上700。于是這兩個月間我就又研究了很多NN的心經(jīng),拼命思考到底做題做到什么程度就說明自己ready了(好決定什么時候再考),拼命思考如果NN們做過的題目我也都做過了,為什么自己沒上700(說是菜鳥都可以,為什么豬頭就不行呢)。這一次也讀了一些2004年的心經(jīng)。NN心經(jīng)中,對我啟發(fā)的是XTriumph的“平衡” 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34&id=51799。我認識到判斷的標準是“感覺” ,做題的感覺。NN有好多論述講什么是“正確的感覺”。我考試時的感覺和“正確的感覺”有很大差距(see below)。做題和總結(jié)是個途徑,幫我們找到感覺。其實沒有什么“必須” 材料。如果做了兩套題發(fā)現(xiàn)感覺全對了,恐怕立即去考也差不了。感覺沒找到,就還得做題總結(jié)。有了感覺,再加上一些考試時候的注意事項,上700就應(yīng)該沒問題了。至于是710還是780/790,大概是運氣問題。一般的學(xué)校700+就都可以了,所以考700幾是無關(guān)的考慮。(不過800分不一樣----一定是有了神仙的感覺才可以考到。好心的Tonyadidas可以告訴你。)
羅嗦了半天,下面寫寫我考620和760時的不同感覺,以及怎么樣培養(yǎng)出這些“感覺”的。(for your information, 兩考之間我仍然是在職考試,周一到周四平均3-4小時每周。周六周日平均6小時每天??记耙恢茉诩覐?fù)習(xí),上上周六到上周五,7天全職,每天大約8-10小時)
620的感覺 (如果你有完全類似的感覺,恐怕還要再復(fù)習(xí)復(fù)習(xí)再去考試):
MATH
因為大家都說MATH容易,所以考的時候不太專心,思想總是流號,心想反正時間應(yīng)該有富余。結(jié)果最后四題都沒做完。
VERBAL
SC
速度特別慢,絕對不可能一分鐘一道
選項之間的差別要看半天還是反應(yīng)不過來 (不愧為豬頭)
如果句子的主干不明顯,就更慢
ETS的preference不熟,好多題覺得沒有一個選項對,不知到怎么錯子里拔將軍,所以只好瞎蒙
CR
邏輯GAP找的慢
無關(guān)選項排除還可以,但是有關(guān)選項的思路我繞不過來(豬頭表現(xiàn)2)
RC
難懂得文章讀起來云山霧繞
文章讀成了一片,根本沒結(jié)構(gòu) (哪還記得active reading?。?!--- 豬頭表現(xiàn)3)
讀文章的時候,受生詞的干擾
每道題花的時間都長--- 因為文章沒看懂
對potential出題點根本沒反應(yīng)!
PACE
可想而知 --- VERBAL做到20題時候還盛30分鐘,前20題里有兩篇RC,但是都是GWD里的。20后面有一片80+ lines的宇宙學(xué)文章 --- 然后PACE就更完蛋啦!
上次考和這次考試之間,我所用的材料沒什么不同(除了做了一二百道SC大全 --- 下面有談) ,關(guān)鍵在于做題“感覺” 有了變化。這回考的時候感覺是一路簡單。
760 的感覺:
數(shù)學(xué)簡單。
SC:快,象套公式一樣用各種rules和ETS preference一套就選出來了,大部分題目都用不著好好看句子意思。用tonyadidas的話說,做到最后應(yīng)該是覺得自己是個“做題的機器” --- 就是這種感覺,有點兒象打電子游戲。
CR:提干讀的并不是飛快。但是提干的邏輯意思都能把握。選項看得飛快---有的選項一看就是最完美的答案,然后再順便看看別的選項保證別的都錯了;要是沒有馬上看出完美選項,錯項也都很容易排除,勝下一個非錯項--一想果然make sense。
RC:文章結(jié)構(gòu)清楚,銘記在心。選項有1/4-1/3都是飛快的過,不用回原文一看就知道是誰。剩下的稍稍回原文語言定位一下,也就馬上找出了答案,沒有含糊的。
PACE:很穩(wěn)。12,54分(含RC一篇) ;20,40分(含RC兩篇) ;31,24分;39,8分。(不過最后3,4道做的不太認真,心想應(yīng)該能上700了,后面放幾道放棄也無所謂吧。果然碰上了一道CR的題不太懂 (題目見JJ區(qū)) ,瞎選了一個也沒再意。)
回答了如何能正確衡量自己水平是否能上700的問題,結(jié)下來就是如何找到這些感覺了。感覺當然是通過做題來培養(yǎng)的,不同的是,每天做完題后我不斷的思考做題時候的感覺是什么,比上次的感覺有沒有提高。(更類似于宏觀的思考,放開微觀上題目的研究。) 因為我記性不好,所以我經(jīng)常寫下這些感覺 (還常常注明給我這些感覺的題號) 。按照XTriumph建議的,我每天都回憶一下這些感覺。大約在五月初的時候,我就找到了RC的感覺,六月中的時候,找到了SC的感覺。在考前一周全職復(fù)習(xí)中,供稿了RC和SC的感覺,找到了CR和MATH的感覺。下面分開講講。
閱讀
620之前覺得閱讀不難,沒想到考試的時候沒看懂。過了一遍楊鵬難句,學(xué)會了用字母代表不認識的名詞,不影響理解意思;同時培養(yǎng)了讀長句的感覺。按照小安閱讀法,用四月底的一個周末總結(jié)了所有的OG+GWD科學(xué)文章(一定要象小安所說,一天之內(nèi)看好多文章 --- 感覺很不一樣!)。忘了是哪位NN說的了(好像是Joe11?),閱讀的選項是需要原文的對應(yīng)語言來驗證的。這個道理我以前不知道。不過非常有用!在這個周末就總結(jié)了所有科學(xué)文題目(特別是細節(jié)題) 的定位和語言對應(yīng)問題,有一種發(fā)現(xiàn)了桃花園的感覺。原來文章里面都用同意詞寫了正確答案??!有的時候定位有一定難度,我總結(jié)的語言定位方法是
原則:盡量從原文中找到語言依據(jù)
方法:
用題目中的關(guān)鍵詞定位
用分論點定位 (如果文章中1段,2段,3段分別講了A,B,C。選項問B的話,當然要到2段去找了!)
根據(jù)前后相聯(lián)的語言點定位
根據(jù)this , such跳躍定位 (可以參考這些題目是怎么借助this/such 定位的:OG 227 this truth, OG90 such measures, OG143 such, OG260 these films, GWD 6-36 such advances
有時定位的線索不在題干中,而在答案中 (eg. OG92, OG281, 282, GWD8-8) 所以找不著定位線索的細節(jié)題就先看選項!
*一些比較難定位的題找找感覺:OG59, 89, 92, 24, 90(向前跳躍定位) ,210,211,227,260, 118, 280(定位難,用排除) ,281
會定位了,好多題目就可以100%自信的找到正確答案。不過我又總結(jié)了一下錯誤選項的特征:
無關(guān)
“聲東擊西” :問題問的是1段內(nèi)容,選項說的卻是2段內(nèi)容 (eg. OG 91D, OG 281A)
極端詞:文中提到的是一般性概念,選項說的是極端的概念 (OG 229 A “exceptional”, OG 78)
與文中概念不同。如文中是general的概念, 選項中是具體的概念 (eg. OG 89A,line 13 metioned “a company’s decision”, but A says “management decision”, 錯) 注意,ETS雖然不準具體化,但是允許適當歸納。如OG144, 把local econ 概括成了econ…
比較相同點不同點的題,注意OG150E, OG246E (把比較題放在一起找找感覺:OG14,23,150,226,246)
還有就是能培養(yǎng)出自己對出題點的敏感---讀文章的時候有以下內(nèi)容就多留心一點兒,好加速定位:對比,特別以unlike/like為語言標志;舉例;文中顯出的作者態(tài)度(不是所有文章都提到作者態(tài)度的!) ;引號中的概念;轉(zhuǎn)折;極端詞(eg. GWD 1-5) ;文中的定義(eg. 花粉那篇)
好像是而今邁步從頭躍在她的心經(jīng)里提到OG的主題題和GWD的有點風(fēng)格變化,好像說是GWD里選項負責(zé)了。所以我在考前最后一周時候又用了10小時把所有GWD閱讀讀了一遍,找了找主題題的感覺??偨Y(jié)如下:
是不是細節(jié)?細節(jié)不能作為答案 (eg. GWD 6-9-C) 還是主旨/論點?論點才能作為答案
是不是概括了文章全部內(nèi)容?(全部means從文首到文尾的每一段) 分成兩類:
2.1 只概括了前半部分的內(nèi)容 >>不能作為答案,即使不是細節(jié)也不行 (eg. GWD 1-9, GWD 7-22E)
2.2 只概括了后半部分的內(nèi)容 >> 可以作為答案 (eg. GWD 6-23, 5-22, 1-4, 5-9), 即使有其它貌似更全面的選項也不能上當(TS3-27) 。這一條我經(jīng)常錯,錯了還不明白。把所有題目放一塊兒了,我才發(fā)現(xiàn)了這個ETS的preference。其中有一道題,大家討論了一年還是沒有結(jié)論(忘了是上面的哪一道了)。其實很簡單,文章后半常常是作者想討論的中心,選項提到了這個中心,也就行了。
作者做了什么工作?explain, describe; criticize, challenge; compare, contrasting; chronide; assess, evaluate。要體會這幾組之間的區(qū)別,比如說如果作者在文中沒有表達態(tài)度,那么assess/evaluate肯定是錯項。
作者的支持與反對立場是不是在答案中表達對了?
總的來說,我集中用了三個周末體會了這些感覺。后來平時隔一兩天就做一套老的閱讀63篇,保持感覺(我一般超時7分鐘每套題)。不過覺得63篇和新題的出題方向不太一樣,所以覺得最后一周要再看看GWD,鞏固新題感覺。記得有一位特級NN說,考前突擊閱讀可以保證考試時的閱讀語感和速度。我在臨考前兩天做主題題總結(jié)的同時就把所有GWD讀了,想結(jié)構(gòu)和主題。后來考試時候特順。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