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呂刑》
西周時呂侯受周穆王之命而作的有關贖刑的刑書。
注意:它參考了夏朝的贖刑,所以最早規(guī)定贖刑制度的是在夏朝。
2.竹刑
春秋時期鄭國的鄧析在竹簡上所著的刑書。竹刑原是鄧析私人所編,本無法律效力,后被鄭國采用,才產(chǎn)生了法律效力。竹刑比刑鼎便于攜帶和流傳,是新興地主階級對法律制度改革的又一成果。
3.殺越人于貨
西周的罪名,即殺人而取其貨,類似于近世的搶劫殺人罪。
4.六禮
中國古代的六道結婚程序,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納采指男家請媒人去女家提親,女家答應議婚后,男家備禮前去求婚。
問名指男家請媒人額外內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納吉指男家卜得吉兆之后,備禮通知女家,決定紡結婚姻。
納征指男家向女家送聘禮,又叫納市。
請期指男家選定婚期,備禮告訴女家,求其同意。
親迎指新郎親自去女家迎娶。
六禮始于奴隸社會,對后世影響很大,是包辦婚姻與買賣婚姻相結合的體現(xiàn),并充滿濃厚的迷信色彩。
5.明德慎罰
西周的刑事政策,意思是發(fā)揚德教,謹慎刑罰。這個思想最早由周公旦提出,他認為商朝最終滅亡的原因是商紂王不務德,不能得到上天的支持。西周統(tǒng)治者一定要承天命、順民意,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才能奉天成運。
注意:西周雖然提出明德慎罰的思想,但并未完全拋棄神權法,因為統(tǒng)治者加強自身修養(yǎng)的目的是“以德配天”。
西周時呂侯受周穆王之命而作的有關贖刑的刑書。
注意:它參考了夏朝的贖刑,所以最早規(guī)定贖刑制度的是在夏朝。
2.竹刑
春秋時期鄭國的鄧析在竹簡上所著的刑書。竹刑原是鄧析私人所編,本無法律效力,后被鄭國采用,才產(chǎn)生了法律效力。竹刑比刑鼎便于攜帶和流傳,是新興地主階級對法律制度改革的又一成果。
3.殺越人于貨
西周的罪名,即殺人而取其貨,類似于近世的搶劫殺人罪。
4.六禮
中國古代的六道結婚程序,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納采指男家請媒人去女家提親,女家答應議婚后,男家備禮前去求婚。
問名指男家請媒人額外內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納吉指男家卜得吉兆之后,備禮通知女家,決定紡結婚姻。
納征指男家向女家送聘禮,又叫納市。
請期指男家選定婚期,備禮告訴女家,求其同意。
親迎指新郎親自去女家迎娶。
六禮始于奴隸社會,對后世影響很大,是包辦婚姻與買賣婚姻相結合的體現(xiàn),并充滿濃厚的迷信色彩。
5.明德慎罰
西周的刑事政策,意思是發(fā)揚德教,謹慎刑罰。這個思想最早由周公旦提出,他認為商朝最終滅亡的原因是商紂王不務德,不能得到上天的支持。西周統(tǒng)治者一定要承天命、順民意,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才能奉天成運。
注意:西周雖然提出明德慎罰的思想,但并未完全拋棄神權法,因為統(tǒng)治者加強自身修養(yǎng)的目的是“以德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