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權法解釋:第二百二十八條【以應收賬款出質的權利質權設立和出質人轉讓應收賬款的限制】
第二百二十八條 以應收賬款出質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質權自信貸征信機構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
應收賬款出質后,不得轉讓,但經出質人與質權人協(xié)商同意的除外。出質人轉讓應收賬款所得的價款,應當向質權人提前清償債權或者提存。
【解釋】本條是關于以應收賬款出質的權利質權設立和出質人轉讓應收賬款的限制的規(guī)定。
根據本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以應收賬款出質的,雙方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質權合同。合同內容一般包括被擔保債權的種類和數額,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期限,應收賬款的名稱、數額,擔保的范圍等。
合同訂立后,質權并不當然設立,雙方當事人還須到信貸征信機構辦理出質登記后質權才設立。目前我國的信貸征信機構是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征信中心。
應收賬款出質的關鍵問題是如何使其對第三人產生效力,以妥善保護質權人、出質人和第三人的利益,明確其公示方法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應收賬款出質的公示方法一般有三種:一是書面合同的交付;二是書面合同加債權證書的交付;三是書面合同加登記。物權法采納了第三種方法,主要是考慮到登記的公示效果,有利于第三人迅速、便捷、清楚地了解應收賬款上存在的權利質權,更能保護質權人和其他第三人的利益。
對于登記機構的選擇,也存在著不同意見。有的意見認為,應當根據應收賬款的種類,在不同的登記機構進行登記。有的意見認為,應當統(tǒng)一登記機構。對于統(tǒng)一到哪一個登記機構,也有不同意見。有的認為,應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有的認為,應當到國債登記結算機構登記;有的認為,應當到信貸征信機構登記??紤]到現(xiàn)在市場交易追求交易安全、便捷、迅速的特點,統(tǒng)一應收賬款出質的登記機構勢在必行。同時,這個登記機構必須具備一個現(xiàn)代的、集中化的和基于互聯(lián)網的技術系統(tǒng),能夠做到信息準確、快速及時、查詢便捷、操作簡單、成本低廉和使用安全。我國的信貸征信機構在全國已經建立了信貸征信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是目前國內全國聯(lián)網的電子化信息系統(tǒng),覆蓋面廣,已經達到國內所有金融機構、所有縣及有信用社的鄉(xiāng)鎮(zhèn),信息量大,信息處理快捷,能夠滿足應收賬款登記和查詢的需要。基于上述原因,物權法規(guī)定了信貸征信機構為應收賬款出質的登記機構。
本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是應收賬款出質后對出質人權利的限制,即出質人不得隨意轉讓應收賬款。這主要是為了保護質權人的利益,防止出質人隨意處置應收賬款,保證其所擔保的債權的實現(xiàn)。出質人只有在取得質權人同意的情況下才能轉讓應收賬款。與前幾條的規(guī)定的內容類似,轉讓應收賬款所得的價款,并不當然用于清償所擔保的債權。因為此時債務清償期尚未屆至,出質人應當與質權人協(xié)商,將所得的價款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或者提存。提前清償債權的,質權消滅。提存的,質權繼續(xù)存在于提存的價款上。出質人只能在提前清償債權和提存中選擇;不能既不同意提前清償債權,也不同意提存。
第二百二十八條 以應收賬款出質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質權自信貸征信機構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
應收賬款出質后,不得轉讓,但經出質人與質權人協(xié)商同意的除外。出質人轉讓應收賬款所得的價款,應當向質權人提前清償債權或者提存。
【解釋】本條是關于以應收賬款出質的權利質權設立和出質人轉讓應收賬款的限制的規(guī)定。
根據本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以應收賬款出質的,雙方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質權合同。合同內容一般包括被擔保債權的種類和數額,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期限,應收賬款的名稱、數額,擔保的范圍等。
合同訂立后,質權并不當然設立,雙方當事人還須到信貸征信機構辦理出質登記后質權才設立。目前我國的信貸征信機構是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征信中心。
應收賬款出質的關鍵問題是如何使其對第三人產生效力,以妥善保護質權人、出質人和第三人的利益,明確其公示方法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應收賬款出質的公示方法一般有三種:一是書面合同的交付;二是書面合同加債權證書的交付;三是書面合同加登記。物權法采納了第三種方法,主要是考慮到登記的公示效果,有利于第三人迅速、便捷、清楚地了解應收賬款上存在的權利質權,更能保護質權人和其他第三人的利益。
對于登記機構的選擇,也存在著不同意見。有的意見認為,應當根據應收賬款的種類,在不同的登記機構進行登記。有的意見認為,應當統(tǒng)一登記機構。對于統(tǒng)一到哪一個登記機構,也有不同意見。有的認為,應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有的認為,應當到國債登記結算機構登記;有的認為,應當到信貸征信機構登記??紤]到現(xiàn)在市場交易追求交易安全、便捷、迅速的特點,統(tǒng)一應收賬款出質的登記機構勢在必行。同時,這個登記機構必須具備一個現(xiàn)代的、集中化的和基于互聯(lián)網的技術系統(tǒng),能夠做到信息準確、快速及時、查詢便捷、操作簡單、成本低廉和使用安全。我國的信貸征信機構在全國已經建立了信貸征信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是目前國內全國聯(lián)網的電子化信息系統(tǒng),覆蓋面廣,已經達到國內所有金融機構、所有縣及有信用社的鄉(xiāng)鎮(zhèn),信息量大,信息處理快捷,能夠滿足應收賬款登記和查詢的需要。基于上述原因,物權法規(guī)定了信貸征信機構為應收賬款出質的登記機構。
本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是應收賬款出質后對出質人權利的限制,即出質人不得隨意轉讓應收賬款。這主要是為了保護質權人的利益,防止出質人隨意處置應收賬款,保證其所擔保的債權的實現(xiàn)。出質人只有在取得質權人同意的情況下才能轉讓應收賬款。與前幾條的規(guī)定的內容類似,轉讓應收賬款所得的價款,并不當然用于清償所擔保的債權。因為此時債務清償期尚未屆至,出質人應當與質權人協(xié)商,將所得的價款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或者提存。提前清償債權的,質權消滅。提存的,質權繼續(xù)存在于提存的價款上。出質人只能在提前清償債權和提存中選擇;不能既不同意提前清償債權,也不同意提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