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劑學(xué)》復(fù)習(xí)總結(jié)(八)

字號:

2.粘合劑和濕潤劑
    1)濕潤劑:誘發(fā)藥物本身的粘性所加入的液體。常用濕潤劑有蒸餾水和乙醇。
    ①蒸餾水:無粘性,常用漿類、醇代替;
    ②乙醇:有粘性,一般濃度30~70%,顆粒硬,可出現(xiàn)麻點片。
    2)粘合劑:具有粘性粉或粘稠液,多為膠漿劑或膠體溶液。
    ① 淀粉漿(常用8%~15%的濃度):常用粘合劑和濕潤劑。制法有煮漿和沖漿。
    ② 羥丙基纖維素(HPC):濕法制粒壓片和粉末直接壓片的粘合劑。
    ③甲基纖維素(MC,水溶性)和乙基纖維素(Ec,不溶于水,緩控釋制劑骨架型或膜控型)
    ④羥丙甲纖維素(HPMC常用濃度為2%~5%):崩解溶出快
    ⑤其他:羧甲基纖維素鈉(CMC一Na常用濃度為1%~2%)、糖粉與糖漿:50%~70%的蔗糖溶液、5~20%的明膠溶液,口含片用、3%~5%的聚乙烯毗咯烷酮(PVP)的水溶液或醇溶液,咀嚼片用。它們粘性強用于可壓差的藥物、片硬崩解超限。
    3.崩解劑:使片劑裂碎成細(xì)小顆粒的物質(zhì),多吸水膨脹。
    緩(控)釋片、舌下片、口含片、植入片不加入崩解劑。
    常用崩解劑:
    ①干淀粉:用于不溶或難溶的藥,易溶藥反差,用外加法、內(nèi)加法和內(nèi)外加法()。
    ②羧甲基淀粉鈉(CMS-Na):吸水膨脹300倍。
    ③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L-HPC):吸水膨脹500——700倍。
    ④交聯(lián)聚乙烯比咯烷酮(亦稱交聯(lián)PVP):無高粘度凝膠層。
    ⑤交聯(lián)羧甲基纖維素鈉(cCNa):與CMS-Na合用效佳。
    ⑥泡騰崩解劑(碳酸氫納與枸櫞酸):產(chǎn)生Co2,應(yīng)該防潮。
    4.潤滑劑:是助流劑、抗粘劑和潤滑劑(狹義)的總稱,其中:
    ①助流劑是降低顆粒之間摩擦力從而改善粉末流動性的物質(zhì);
    ②抗粘劑是防止原輔料粘著于沖頭表面的物質(zhì);
    ③潤滑劑(狹義)是降低藥片與沖模孔壁之間摩擦力的物質(zhì),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潤滑劑。
    常用潤滑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