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妙用的Ctrl+Z

字號:

大家都知道,Ctrl+Z的作用是撤消上一個操作,能使我們在編寫文檔過程中可以及時取消所進行的誤操作,或是恢復到以前的某一步。
    但你知道嗎,Ctrl+Z還有特殊的作用。
    先舉一個例子,在沒有改變word缺省設置的情況下,在空行中輸入:1、主要用途,然后回車,系統(tǒng)會自動將其變?yōu)轫椖烤幪柕男问剑⒃谙乱恍刑砑恿恕?、”字樣。這時如果按ackSpace鍵,可以刪除第二行中的項目編號,并不能消除第一行中的項目編號形式,也就是說第一行中的“1、”已經變成項目編號了,不可選。這時,Ctrl+Z就發(fā)揮作用了。我們在輸入“1、主要用途”敲回車后,順手按一下Ctrl+Z,一切都OK了,第一行還是原來的樣子,一點也沒變。
    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系統(tǒng)有“自動更正”的功能,可以按照一些約定將鍵入的內容自動更正。比如我們輸入“1、主要用途”并敲回車后,系統(tǒng)做了兩件事,先是換到下一行,然后將這兩行變?yōu)樽詣泳幪柕男问?。我們按了一下Ctrl+Z,剛好取消了第二個操作,就象什么事都沒發(fā)生一樣。統(tǒng)會“自動更正”的內容都有那些呢?讓我們看一下。單擊“工具”菜單,選擇“自動更正”,這里面列出了所有可自動更正的內容。我們可以按自己的需要添加自動更正的內容,也可以取消某項內容,這些操作內容不在本技巧之內,就不細講了。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說明Ctrl+Z的妙用。語文老師想舉個錯誤的成語:殺一敬百,可是在word中,輸入“殺一敬百”的“百”后,系統(tǒng)自動將其變成了“殺一儆百”,這時我們可以按一下Ctrl+Z,而不需要重新修改“儆”字。
    再比如,我喜歡在文檔結構圖狀態(tài)下編輯文件,這樣結構比較清楚。但如果你所用的樣式中含有自動編號時,經常會得到下面這樣的編號形式,也就是說第二部分“三維類”的子項并沒有從1開始編號。
    這時通常的解決辦法是將光標放在“4.立方體”所在段落中,然后單擊鼠標右鍵,選“項目符號和編號”,選中里面的“重新開始編號”。
    這一操作對普通的樣式,如標題一、標題二等起作用,但對自己設置的有編號的樣式就不起作用,任何反應都沒有。這時我們還可以按一下Ctrl+Z,會發(fā)現(xiàn)編號乖乖地按照我們的要求排列了。
    以上舉了Ctrl+Z的幾個實用小例子,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