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護理 皮肌炎的護理措施

字號:

皮肌炎系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之一,是一種具有特征性皮疹的以皮膚及橫紋肌的炎癥為主的全身性疾病,成人病人約10%可發(fā)現惡性腫瘤。治療原則主要是控制病情、緩解癥狀,及時檢查有無惡性腫瘤。護理要點是協助病人的生活護理,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常見護理問題包括:(1)焦慮;(2)自理缺陷;(3)有吞咽困難的危險;(4)有呼吸困難的危險。
    一、焦慮
    相關因素:
    1.對本病的病程及治療方案不了解。
    2.對住院環(huán)境不熟悉。
    主要表現:
    害怕自己的病難治,缺乏信心,不愿面對現實,坐立不安、失眠等。
    護理目標:
    病人焦慮減輕。
    護理措施:
    1.理解病人,耐心傾聽病人的訴說,并給予疏導。
    2.耐心講解病情及治療方案,讓病人安心配合治療。
    3.向病人婉言說明焦慮對身心健康的影響,鼓勵病人放下思想包袱,勇敢地面對現實。
    4.對病人的合作與進步給予肯定和鼓勵,增強其治病信心。
    5.創(chuàng)造安靜、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
    重點評價:
    1.病人情緒是否穩(wěn)定,能否主動配合治療。
    2.病人睡眠質量有否改善。
    二、自理缺陷
    相關因素:
    1.病變侵犯橫紋肌。
    2.低鉀血癥:
    主要表現:
    病人感下肢肌無力,蹲下后考,試大收集整理站立困難,上肢抬舉困難等。
    護理目標:
    病人日常生活得到滿足。
    護理措施:
    1.急性期囑病人臥床休息。
    2.將病人經常使用的物品放在易于取放的地方,以減少體力消耗。
    3.將呼叫器放在病人手邊,聽到呼叫即予幫助。
    4.臥床期間落實好生活護理:協助病人在床上進餐、洗漱、解大小便等。
    5.病情允許者鼓勵其適當活動,如梳頭、下蹲運動,用手握健身球等,但應避免過勞。
    6.治療期間觀察病人有無缺鉀表現:腹脹、肌無力等。
    7.應用大劑量激素者,遵醫(yī)囑補鉀。
    重點評價:
    1.病人生活需要是否得到保證。
    2.觀察病人有無缺鉀的征兆。
    三、有吞咽困難的危險
    相關因素:
    咽喉及食管,腭部肌肉病變。
    主要表現:
    吞咽反射減退,進食困難,聲音嘶啞。
    護理目標:
    進食自如,發(fā)音正常。
    護理措施:
    1.聲音嘶啞時可紙筆書寫交談,或用手語方式進行交流。
    2.吞咽有障礙時,遵醫(yī)囑靜脈補液,加強營養(yǎng)。
    3.必要時鼻飼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考試,大收集整理素的流質食物。
    4.吞咽功能如有恢復可逐漸給予半流質、軟食,囑病人進食,速度不宜過快。
    重點評價:
    1.病人吞咽功能有否好轉。
    2.病人發(fā)音是否正常。
    四、有呼吸困難的危險
    相關因素:
    膈肌、呼吸肌受累。
    主要表現:
    呼吸急促,缺氧,甚至呼吸衰竭。
    護理目標:
    1.病人呼吸維持正常功能。
    2.不發(fā)生呼吸衰竭。
    護理措施:
    1.視病情讓病人取半坐位;協助病人的生活護理。
    2.密切觀察病人呼吸頻率,發(fā)現異常及時報告醫(yī)師。
    3.急性呼吸困難發(fā)作時,護士守候在床旁并遵醫(yī)囑給予氧氣吸入。
    4.必要時備搶救儀器及用物于床旁,如呼吸機、搶救用藥等。
    5.備氣管切開包于床旁。
    重點評價:
    1.病人呼吸頻率是否正常。
    2.缺氧是否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