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炎故居座落在重慶市酉陽龍?zhí)舵?zhèn),距縣城37公里,距重慶主城區(qū)485公里。龍?zhí)舵?zhèn)為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zhèn),鎮(zhèn)域面積732平方公里,人口3.4萬;國道319線、渝懷鐵路穿鎮(zhèn)而過,龍?zhí)逗咏涖浣攵赐ズ?,匯流長江,交通較為發(fā)達。趙世炎故居位于鎮(zhèn)東約一公里處,東有筆架山,西有巫家坡,猶如兩道天然綠色屏障;故居為清末民居建筑,磚木結構,復四合院布局,具有典型的南方民居風格,占地面積1601平方米,朝門上懸掛由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趙世炎烈士故居”門匾。
趙世炎在家鄉(xiāng)渡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1915年,年僅14歲的趙世炎離開家鄉(xiāng),赴北平求學,從此開始了他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為中國革命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在中國革命寫下了光彩照人的篇章。趙世炎故居是緬懷革命先烈、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理想場所,年接待游客五萬人次以上;與故居一公里之遙是古色古香的龍?zhí)豆沛?zhèn),它山青水秀,人杰地靈,歷史悠久,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古鎮(zhèn)上,一條長長的石板老街兩側露出一幢幢工藝精湛的磚木老院,屹立著一壁壁巧奪天工的封火墻,特別是廟宇的畫棟雕梁、會館的雄偉壯觀,令人稱絕,古鎮(zhèn)既有萬壽宮、福音堂、復星橋、龍洞石刻、梭子橋等人文景觀,也有抗戰(zhàn)陣亡將士紀念碑、劉仁故居等革命史跡,與趙世炎故居交相輝映,革命文化和民族文化有機結合,形成一個和諧統(tǒng)一的旅游環(huán)境。
趙世炎在家鄉(xiāng)渡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1915年,年僅14歲的趙世炎離開家鄉(xiāng),赴北平求學,從此開始了他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為中國革命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在中國革命寫下了光彩照人的篇章。趙世炎故居是緬懷革命先烈、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理想場所,年接待游客五萬人次以上;與故居一公里之遙是古色古香的龍?zhí)豆沛?zhèn),它山青水秀,人杰地靈,歷史悠久,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古鎮(zhèn)上,一條長長的石板老街兩側露出一幢幢工藝精湛的磚木老院,屹立著一壁壁巧奪天工的封火墻,特別是廟宇的畫棟雕梁、會館的雄偉壯觀,令人稱絕,古鎮(zhèn)既有萬壽宮、福音堂、復星橋、龍洞石刻、梭子橋等人文景觀,也有抗戰(zhàn)陣亡將士紀念碑、劉仁故居等革命史跡,與趙世炎故居交相輝映,革命文化和民族文化有機結合,形成一個和諧統(tǒng)一的旅游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