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文化:老北京的“吆喝”

字號:


     胡同叫賣"吆喝"
    "吆喝"是老北京胡同里的一種叫賣聲音,如果按照有了北京的胡同才有了吆喝的說法,在有著與人類差不多相同久遠歷史的叫賣家族中吆喝確實太年輕了。吆喝雖然很年輕但因集唱、念、表演于一身,并帶有典型的京腔、京韻、京風、京味兒,所以能在叫賣家族中脫穎而出,并且算得上是最豐富、多元和有光彩的,同時也是最引人入勝的。
    由于這胡同里轉(zhuǎn)悠出來的魂兒是在六朝古都這塊文化積淀深厚的沃土上培育起來的,因此必然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它至今依然活躍在結(jié)婚、開業(yè),演出、廟會活動等喜慶場合當中;無意中重現(xiàn)了老北京"販夫走卒""五行八作"的民居風情。
     昔日的老北京吆喝
    昔日北京胡同里的吆喝叫賣聲的確不算少,無論挎籃的、肩挑的,還是推車的,在吆喝時,總是以一只手捂著耳朵,對吆喝叫賣之物均要加上不少的形容詞,其詞頗有韻味,使人聽了不覺厭煩。此外無論一天或是一年之中,沿街串巷的吆喝者,總是日分早晚年按時令售賣物品。只要是京城的老住戶一般都能道出什么時候賣什么的該吆喝了,常此下來,人們便可從吆喝聲中了解到京城四時的一些風土人情 吆喝的語言特點
    "吆喝"濃縮并突出了北方語言體系的特點,并獨樹一幟地創(chuàng)造了老北京獨有的方言。有人說北京話聽不清楚,還有發(fā)音,好象先被開水燙了舌頭。但是如果你聽過了地道的北京吆喝,就不會這么說了。同樣是兒化字的大量運用,同樣是連音連字的一氣呵成,但吆喝出來的字正腔圓、曲調(diào)音韻的優(yōu)美和字里詞間的鮮活,以及幽默、詼諧、好懂耐聽……這一定會讓你明白北京話和普通話相比的"活色生香"
     響器
    京味吆喝得以流傳還有一個特點是它的音樂元素。甭管是對合轍壓韻的吆喝詞的說唱聲音處理上,還是手里的那個撥浪鼓、把號,或者干脆就是兩片音叉一挑、一堆錫鐵片子相互撞一撞,都是極簡單的材料作成的響器,就成了賣每類貨物的序曲啦 老北京叫賣大王:臧鴻
    吆喝,說穿了就是大聲叫賣,是一種極具地方特色的市井文化。據(jù)說,老北京的吆喝已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了。不過,現(xiàn)在北京城里會吆喝的人已經(jīng)不多了,臧鴻卻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吆喝大王"。數(shù)百年的吆喝,到了臧鴻的嘴里就變成了爐火純青的藝術(shù)。他的絕技是一口氣能喊出170多種老北京的叫賣聲。一大批反映老北京生活的電影、電視劇中,高低錯落、京味十足的叫賣聲大多出自他之口;在人們的婚喪嫁娶儀式上,往往是他的一聲嗓子,就把人們飄飄悠悠地帶回到了老北京的往昔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