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費一年幾十萬 英國里的中國學生

字號:

英國私立學校的教育水平在世界上,每年吸引著大批學子不遠萬里趕赴英倫。據(jù)英國獨立學校理事會統(tǒng)計,從2001年1月到2002年4月,此類學校的外國新生增長了2.8%,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更是猛增41%,達到772人。哈羅公學主管海外學生教育的蘇珊。莫里斯女士對記者說,中國學生的增長速度在世界各國中是快的,幾乎所有大的英國寄宿中學都有中國孩子。
     貴族學校中國人激增
     英國教育體系是雙軌制,既有公立學校,又有私立學校。公立學校提供免費教育,經(jīng)費來自政府稅收,基本上不接受外國學生。私立學校由私營機構(gòu)或個人所有并管理,學費普遍偏高并由家長自己支付,收費標準國內(nèi)外一視同仁。英國約有2400所私立學校,從體制上分為寄宿學校和教育學院兩類。顧名思義,寄宿學校的學生要一律住校。這類學校不僅注重學生學業(yè)成就,而且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獨立性,其余學生大都住在校外,校方對學生課余生活的管理相對松散。根據(jù)歷史沿革,私立寄宿學校又以1612年為界分為新、老兩類。1612年前創(chuàng)建的被稱為“貴族搖籃”的九大公學中,又以伊頓公學、哈羅公學、溫徹斯特公學聲名為顯赫。
     作為家長,既然把孩子不遠萬里送到異國他鄉(xiāng),當然希望他們到一流學校接受一流教育。因此,隨著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小留學生出國熱的急速升溫,這些中也開始出現(xiàn)中國人的身影。在男校哈羅公學,第一位也是迄今惟一一位中國學生出現(xiàn)于去年,另一名中國男孩已注冊明年入學。私立女子寄宿學校中,羅丹中學是比較的,它是英國歷第一所開設(shè)自然科學的女子中學。中國女孩文思1997年入讀該校時,來自中國大陸的女孩不過一兩位,但現(xiàn)在全校600名學生中大陸女孩已增加到20位左右。
     讓記者驚奇的是,哈羅公學的網(wǎng)頁上除了英語外的兩種外語,一個是德語,另一個竟是中文。莫里斯解釋說,近年來,對哈羅感興趣的中國人越來越多,咨詢信件和電子郵件令他們應(yīng)接不暇。為此,校方專門設(shè)立了中文網(wǎng)頁,幫助中國學生了解哈羅。莫里斯說,中國學生學習刻苦,特別是文化課表現(xiàn)突出,所以他們很愿意招收中國學生,但與大多數(shù)英國學校相比,這些頂尖學校里的中國人總數(shù)仍然很少。
     上貴族學校不能只靠錢
     在英國,這些奉行“精英主義”的學校收費極高,非中國普通“富裕階層”所能承受。文思每年的學費近2萬英鎊(約合人民幣25萬),相當于英國普通百姓一年的收入。這筆錢雖然包羅萬象,從食宿費、教材費、學校設(shè)施使用費,到洗衣費、保險費等,但需要另外掏錢的地方仍不勝枚舉,如校服、學習音樂或繪畫、3個假期(圣誕節(jié)、復(fù)活節(jié)和暑假)期間的費用,以及監(jiān)護費、機票、零用錢等等。私立中學教育一般為6年,但要想進入,中國學生還得先“熱身”。
     在哈羅的中國學生吳銘到英國時只有10多歲,他先上了一段時間的私立預(yù)備小學,一方面學習英語和各種文化課為入學考試做準備,另一方面開始逐漸適應(yīng)寄宿學校的獨立生活。因此,計算學費時至少還得將一年的預(yù)備學校費用考慮在內(nèi)。
     另外,一流的私立寄宿學校對外國學生的招收并非無限制。據(jù)莫里斯介紹,對于外國學生(母語非英語者),好學校一般把比例限制在10%至15%以內(nèi)。目前在哈羅800名在校生中,外國學生只有80多名。作為外國學生的家長,他們想讓孩子接受到純正的英國式教育,所以并不希望班上有太多的外國人。
     這些還不算什么,要想進入貴族學校,重要的一點是這些學校的入學門檻非常高,英國學生想進去已不易,中國學生就更難。拿伊頓來說,有意入讀該校者,至少在11歲半前就要到學校登記。每年6月,伊頓將舉行入學全科考試,包括英語、法語、拉丁文、數(shù)學、宗教學等等,通過者才能獲得錄取。吳銘進入哈羅公學,首先是由其所在學校推薦,然后參加了英語、數(shù)學等文化課考試以及學校負責人的面試后,一路過關(guān)斬將才殺進來的。
     與丘吉爾是校友
     那么,這些學生的“投入”與“產(chǎn)出”是否成正比呢?據(jù)獨立學校理事會統(tǒng)計,在英國,私立學校學生僅占全國學生總數(shù)的7%,但其畢業(yè)生卻占大學預(yù)科學生的20%,正式大學學生的25%,牛津和劍橋大學學生的近50%.特別是一些老牌公學,其畢業(yè)生幾百年來一直把持著英國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各個領(lǐng)域的主導權(quán)。在哈羅畢業(yè)生中,既有英國首相丘吉爾、張伯倫,又有印度總理尼赫魯和約旦國王侯賽因等世界名人。雖然今天英國輿論對公學制“作為社會不平等、不公正的溫床”嘖言不斷,但不論英國王儲查爾斯或保守黨領(lǐng)袖史密斯,還是把他們的兒子送進了伊頓。
     中國學生很沉默
     可以想象,在這樣的里,中國學生要面對更多挑戰(zhàn)。莫里斯說,中國學生的成績無可挑剔,但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卻過于沉默。學生應(yīng)該善于提問、舉一反三,而不是不加思考地往腦子里硬塞。
     另外就是缺少親情的孤獨感。其實,這些寄宿學校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就是把學校營建得像個大家庭,師生之間關(guān)系密切,學生之間也親如兄弟姐妹??捎行〇|西是永遠無法替代的。丘吉爾就讀哈羅期間曾在一封給母親的家信中這樣寫道:“請千萬、千萬、千萬……來看看我……那么多次我盼望您到來,但又都使我那樣地失望。”當問起文思來英5年多的感受,她的回答仍然只有三個字:“想回家?!?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