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高考浙江卷滿分作文點(diǎn)評:感悟,從點(diǎn)滴中開始

字號:

(浙江考生)
    我看不見海,我卻能從一滴水中感覺到它的存在。
    再過幾個月,我就滿十九歲,在這十九年的陰晴雨雪中,人生似乎很遙遠(yuǎn),怎么也看不清又似乎觸手可及。
    連綿而無盡的存在,我們品不盡看不清,但人生的樹干上伸出的枝丫卻綻放著感悟的花。
    我們是生命的過客,遼遠(yuǎn)的天空留不下飛過的跡痕,帶走的不過是些微的記憶。當(dāng)我們停留在生命的指針重合的那一瞬,這些微的記憶將帶我們回到降生的瞬間。
    夕陽的迷霧摟抱著眷戀,當(dāng)我們背負(fù)著那捆叫做記憶的柴火,消失在那扇叫做時間的門后,指尖觸到的才是世界細(xì)微而具體的存在。
    魚感覺不到水的存在,因?yàn)樗钤谒木唧w里。
    我們感到世界的存在、時間的流動,因?yàn)轱h花落葉、流水浮云告訴我們一枝一葉附木而生,世界永恒。
    流星劃破天際,與歲月的長河承接遞進(jìn)。
    看不盡的塵煙,游不盡的河。掬一捧清水,品味歷史漫溯;拾一粒卵石,撫觸時間的脈絡(luò)。
    一葉卷知天下秋,寒鴉一渡冰雪舞。
    沒有遍天火楓,翩然一葉謂我知秋;不見漫天冰封,鴉聲一嘶冰結(jié)成云。
    感悟從不由連綿上浮起,卻總從一脈一絡(luò)中滲出,世界隱于細(xì)微。
    湖畔河邊倒映出紅花綠葉飄零積雪,變遷就著畔邊絲絲色澤漸漸地前行,直至蕩出星星點(diǎn)點(diǎn)漣漪,吞沒視線。
    不見大江東去,岸崖的石壁鐫刻著歷史的痕跡、世界的軌跡。
    我們依舊會前行在歷史的脈絡(luò)上,沿途拾起一枝一葉,留待回憶。
    世界的存在會清晰而具體,我們會走進(jìn)時間的大門,讓夕陽給出記憶的鑰匙。
    那捆記憶的柴火那么靜靜地躺在地上,等我們?nèi)コ槿⊙赝臼皝淼闹χθ~葉,在夕陽的指尖靜靜回憶。
    淡然世界的存在具體直接,到觸手可及——
    柴火躺著,抽取盡一世界的縮影,點(diǎn)點(diǎn)滴滴。
    存在就這么細(xì)微絲毫地凝聚直至成為世界。
    感悟,只寄托點(diǎn)滴。
    點(diǎn)評:
    最難寫好感悟文。這是因?yàn)椋形蛐晕恼乱灰芯唧w的“感”,二要有深切的“悟”。如果感不具體形象,悟就落空;如果悟不入木三分,感就形同虛設(shè)。本文借助大量的自然景觀,讓我們發(fā)現(xiàn)身外世界的細(xì)微之處,為生命之悟打下很好基礎(chǔ),一個青年有這樣的思考顯得非常成熟:“流星劃破天際,與歲月的長河承接遞進(jìn)”。語言上也多用感與悟的結(jié)合,如“人生的樹干上伸出的枝丫卻綻放著感悟的花”,顯得老練而精致。但個別句子似乎過于緊密,如“淡然世界的存在具體直接”,影響了文風(fēng)的流利暢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