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所以在寫的時候老師們就要花點時間咯。教案是教師備課的必備工具。關于“哲學與人生課件”我們進行了深入研究精心匯總了相關資料,希望本頁內容能幫助到您!
哲學與人生課件【篇1】
第一課 客觀實際與人生選擇
【教學目標】
1.認知:使學生了解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辯證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理解從實際出發(fā)、尊重客觀規(guī)律是進行人生選擇、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態(tài)度觀念:培養(yǎng)學生正視現(xiàn)實,自強不息,尊重規(guī)律,腳踏實地的人生態(tài)度與觀念。
3.運用:培養(yǎng)學生運用本課知識把握客觀規(guī)律,判明客觀實際,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人生選擇的基本能力。
【教學重點】
1.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觀點和方法。
2.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發(fā)展的人生道路。
【教學難點】
1.物質世界的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
2.人生發(fā)展的現(xiàn)實性與可能性。
【教學方法】
討論法、案例分析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教學。
【課時安排】
2學時。
【教學過程】
選擇正確的道路,永遠比跑得快更重要。選擇就是給自己定位,選擇就是給自己尋找前進的方向,選擇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選擇就是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釣魚,選對池塘才能釣大魚,在錯誤的地方垂釣,肯定釣不到想要的魚。
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薩特說過一句富于哲理的話:人有選擇的自由,但是沒有不選擇的自由。這位大師的話道出了這樣一個真理:人生處處有選擇。
選擇是什么?選擇就是給自己定位,選擇就是給自己尋找前進的方向,選擇就是把握自己的命運,選擇就是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選擇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動力。
只有選擇,人生才有主題;只有選擇,人生的坎坷才會被踏平;只有選擇,人生才能沖破世俗的藩籬;只有選擇,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華彩樂章。 通過短文讓學生了解人生必須要選擇,并思考選擇的依據(jù)是什么!
運用教材第2頁中“小趙從事農(nóng)機維修成功”的事例,讓學生討論分析,導入本課的學習,引入客觀實際的教學內容。
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公元前638年11月初一,宋楚兩軍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宋軍的數(shù)量小于楚軍,處于劣勢。但是宋軍占據(jù)了河邊的有利地形,在楚人還沒渡完河的時候,宋軍已經(jīng)列陣完畢。公子目夷建議說:“彼眾我寡,我軍獲勝的希望不大,不如趁現(xiàn)在楚軍還沒有完全渡過泓水,我們發(fā)動截擊,完全有把握扭轉劣勢?!彼蜗骞宦?,他認為截擊正在渡河的對手是不道德的,于是就約束全軍不得出擊。待楚軍渡過泓水、正在慌忙列陣的時候,公子目夷又建議道:“我們趁敵人還沒有列陣完畢,掩殺過去,還有希望獲勝。”宋襄公又拒絕說:“要等敵人列陣完畢,我軍才能出戰(zhàn)?!?BR> 很快,楚軍排列完畢,嚴陣以待,宋襄公這時候才下令對楚軍發(fā)動全線進攻。他自己親自駕著兵車,車上飄揚著“尊王攘夷”的大旗,殺向楚國的中軍。一場大戰(zhàn)下來,宋軍慘敗,宋襄公精銳的中軍全軍覆沒。宋襄公本人也在亂軍中被砍傷了屁股,虧得公子目夷和公孫固等人拼死搭救才逃回商丘。
宋國在泓水之戰(zhàn)中損失慘重,國勢從此一蹶不振。就連齊孝公也趁火打劫,借口宋國沒有參加由陳國發(fā)起的頌揚齊桓公的盟會,起兵伐宋。宋國開始淪為大國的附庸,在楚國、晉國等大國之間艱難搖擺以求生存。
宋襄公的霸國夢自此徹底終結了。而他本人也因這次戰(zhàn)爭的傷勢而去世了。 通過這個故事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宋襄公會失?。恳龑W生得出客觀實際的含義,以及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重要性。通過引導得出下列三個結論。
1.把客觀實際作為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fā)點,做到主觀符合客觀。
2.從實際出發(fā),就要探尋和把握客觀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做到實事求是。 運用教材第3頁中“張仲景診病”一例,強調客觀事物具有內在規(guī)律性。 運用教材第4頁中“存奶請客”一例,強調違反客觀規(guī)律的后果。
3.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是做好各項工作和處理好人生問題的基本要求。
二、客觀實際是人生選擇的前提和基礎
一只禿鷹飛過王宮,看見王宮中的一只黃鶯十分受到國王的寵愛,于是就問黃鶯:“你是怎么得到國王寵愛的?”
黃鶯回答說:“我到王宮后,唱歌十分動聽,國王非常喜歡聽我唱歌,就經(jīng)常拿珍珠來打扮我?!?BR> 禿鷹聽了,心中很是羨慕,它想:“我也應該學學黃鶯,這樣說不定國王也會喜歡上我的?!庇谑撬惋w到國王睡覺的地方,開始叫起來。正好國王在睡覺,聽了禿鷹的叫聲,感到十分恐怖。就叫屬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屬下稟報說是禿鷹在叫。國王感到十分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
禿鷹抓來,并命令拔光禿鷹的羽毛。
禿鷹渾身疼痛、滿是傷痕地回到鳥群中,它惱羞成怒,到處對別的鳥兒說:“這都是黃鶯害的,我一定要報仇!”
通過這個故事,要求學生思考禿鷹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再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得出以下結論。
1.正確進行人生選擇,走好人生路,也要從客觀實際出發(fā)。
2.人生實際既包括對象的實際,也包括人自身條件的實際。
3.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實際。
一位先哲詢問古羅馬的兩面門神:“請問尊神,你為什么一個頭長著兩副面
孔?”“為的是一面察看過去,記取歷史的教訓;一面展望未來,給人們以美好的憧憬?!遍T神說。
“可是,您為什么不注視最有意義的現(xiàn)在呢?”先哲問道。
“現(xiàn)在……”門神啞然了。
“要知道,”先哲說道:“過去是現(xiàn)在的逝去,明天是今天的繼續(xù)。您既然無視現(xiàn)在,對那逝去者即使了如指掌,對未來者縱然明察秋毫,又意義何在?” “嗚嗚……”門神聽到此,忍不住抽泣起來。
原來,正是由于先哲所指出的原因,它沒有看守住羅馬的城池,被敵人攻陷了,于是,人們遺棄了它……
以此故事,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三、人生選擇的多樣性和可能性
近代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和科學家萊布尼茲有一天同國王談論哲學。萊布尼茲說世界上沒有兩個彼此完全相同的東西。國王不信,馬上命人在花園里找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結果總是被萊布尼茲挑出它們之間的差別。其實何止是樹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會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孿生兄弟,也有差異。有一位作家說過:“世上沒有兩粒相同的沙子,沒有兩只相同的蒼蠅,沒有兩雙相同的手掌,沒有兩個相同的鼻子?!边@個作家這樣說是有道理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現(xiàn)象,形形色色、千差萬別、千姿百態(tài)。萊布尼茲對國王說世界上沒有兩個彼此完全相同的東西后,他又繼續(xù)說世界上沒有兩個彼此完全不同的東西。國王又不信,馬上命人在花園里找兩片完全不同的樹葉。結果總被萊布尼茲指出它們之間相同的地方。這個問題概括起來,就是世界上的事物和現(xiàn)象居然千差萬別,但又具有物質統(tǒng)一性。
以此故事引導學生認識物質世界的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的概念。
1. 物質世界的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為人生選擇提供了多種可能性。
使用教材中的“名人名言”引導學生理解人生發(fā)展的現(xiàn)實性與可能性。
2.人生發(fā)展的現(xiàn)實性與可能性。使用教材第9頁中“殘奧冠軍侯斌”一例,引導學生思考??偨Y出總有一條適合你的人生路。
3.總有一條適合你的人生路。
四、從實際出發(fā),選擇適合自己發(fā)展的人生道路
23歲的文花枝,是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的一名導游員。文花枝出生在韶山市大坪鄉(xiāng)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家庭,家境貧寒,為供弟妹讀書,她做出了不少犧牲。2000年,成績優(yōu)秀的花枝中專畢業(yè)后,在浙江的一家酒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打工3年里,花枝沒回家過過年,她把省下的錢,全部寄給了家里。平時出游在外,文花枝考慮最多的總是游客。她說:“作為導游,得為游客著想!”一次,一位游客發(fā)現(xiàn)文花枝在解說時直冒冷汗,問她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她說沒事兒。游客很心疼,要她坐下來休息一下,但她硬是堅持帶游客將所有的景點參觀完后,才癱坐在車里。
2005年8月28日,22歲的文花枝率團旅游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在自己左腿嚴重骨折的情況下,她對前來施救的救援人員說:“我是導游,請先救游客?!敝钡阶詈笠幻慰捅凰蜕暇茸o車,文花枝才同意接受施救。因錯過了最佳救治時機,文花枝最終左腿高位截肢。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文花枝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什么樣的人生能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從而得出下列的幾個要點。
1.做力所能及的選擇,使自己的選擇符合自己的主觀條件。
2.適應時代潮流,使自己的選擇適應社會環(huán)境和時代的需要。
3.抓住選擇的機遇,主動選擇,把握自己的命運。
組織學生進行選擇實踐與評價:要求學生寫出希望自己將來第一份工作應該具備的五個條件,并排列順序。然后對這些條件進行逐項刪除并排序。最后剩下的一個條件,往往是學生心目中最重要的,也是真正需要的條件。最后對這個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其是否符合客觀實際。
引導學生完整理解“客觀實際”的概念。體會從實踐到認識的第一次飛躍。
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1.把客觀實際作為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fā)點,做到主觀符合客觀。
2.從實際出發(fā),就要探尋和把握客觀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做到實事求是。
3.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是做好各項工作和處理好人生問題的基本要求。
二、客觀實際是人生選擇的前提和基礎
1.正確進行人生選擇,走好人生路,也要從客觀實際出發(fā)。
2.人生實際既包括對象的實際,也包括人自身條件的實際。
3.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實際。
三、人生選擇的多樣性和可能性
1. 物質世界的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為人生選擇提供了多種可能性。
2.人生發(fā)展的現(xiàn)實性與可能性。
3.總有一條適合你的人生路。
四、從實際出發(fā),選擇適合自己發(fā)展的人生道路
1.做力所能及的選擇,使自己的選擇符合自己的主觀條件。
2.適應時代潮流,使自己的選擇適應社會環(huán)境和時代的需要。
3.抓住選擇的機遇,主動選擇,把握自己的命運。
1.宋代詩人蘇軾在“題西林壁一詩中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彼w現(xiàn)了( )。
A.人是無法真正認識事物的
B.客觀事物是不斷變幻的
C.人的主觀認識是受到客觀條件限制的
D.客觀條件不能限制主觀認識
2.“實事求是”這句成語中的“是”字是指( )。
A. 客觀實際 B. 客觀規(guī)律
C. 主觀愿望 D. 正確觀點
3.下列哪一項內容屬于個人自身實際中的主觀條件( )。
A.自己的體質 B.自己的學業(yè)基礎
C.自己的家庭情況 D.自身的性格
4.下列哪個成語可以正確體現(xiàn)從客觀實際出發(fā)進行人生選擇(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5.以愛因斯坦的觀點看來:支配著人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是( )。
A.物質 B.意識
C.社會 D.精神
答案:1.C 2.B 3.D 4.A 5.C
1.教材體驗與探究:第1題,第2題。
2.我們國家有很多成語,請同學們查一查以下一些成語的意思和出處:自知之明、不自量力、量力而行、妄自菲薄。
請列舉說明這幾個成語的出處和意思,指出這幾個成語的異同,并談談這幾個成語與從客觀實際出發(fā)的哲學觀點的關系。
哲學與人生課件【篇2】
一、教學目標:
1.認知: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矛盾”、“對立”、“統(tǒng)一”的基本含義,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觀點。
2.情感態(tài)度觀念:正視矛盾,不怕挫折,積極向上。
3.運用:學會用矛盾的觀點分析解決問題,正確處理自己人生中的問題,在解決人生矛盾的過程中促進自身進步和發(fā)展。
二、教學重點:
1.學會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
2.正確對待人生矛盾。
3.堅持內外因相結合,促進自身發(fā)展。
三、教學難點:
1.堅持內外因相結合,促進自身發(fā)展。
2.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也是人生發(fā)展的動力
四、授課主要內容或板書設計:
一、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
1.矛盾是事物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
2、矛盾的斗爭性和同一性——矛盾的屬性
3、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4、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
二、矛盾也是人生發(fā)展的動力
1、用矛盾的觀點看到人生
2、正確理解內因和外因的關系
3、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錄像:《貓和老鼠》片段
學生分析兩者的關系,引出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關系。
提問:生活中我們還能找到哪些這樣的事例和現(xiàn)象?
我們身邊具有兩面性的事物或現(xiàn)象有:
足球比賽中的攻與守;
學習過程中的苦與樂、成功與失?。?BR> 自身存在的缺點與優(yōu)點;
社會生活中的美與丑、真與假、善與惡、福與禍、正氣與歪風、自由和紀律、先進與落后、戰(zhàn)爭與和平等;
自然界中的排斥與吸引、遺傳與變異、陰電與陽電、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等。
這些既對立有統(tǒng)一的關系是什么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的講述重點:矛盾。
〈新課講授〉
一、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
1.矛盾是事物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
“萬物莫不有對”,是說事物之中或事物之間具有兩面性。例如:網(wǎng)絡對人們來說就是把“雙刃劍”,有利有弊,一方面,人們通過它可以快速獲取更多的信息,開闊了人們的視野,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另一方面,網(wǎng)絡上的信息真假難辨,會使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甚至可以給人造成很大的傷害。剛才我們列舉出了許多這樣的事物和現(xiàn)象,哲學上把事物內部兩個方面之間或事物之間存在著的既相互排斥、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關系叫做矛盾。簡言之:矛盾就是對立統(tǒng)一。
2、矛盾的斗爭性和同一性——矛盾的屬性
矛盾的斗爭性是指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分離、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屬性和趨勢。各種事物之間的對立與斗爭或者同一事物內部不同方面的對立斗爭都屬于矛盾的斗爭性。如階級斗爭、生存斗爭、意見分歧等等。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一種聯(lián)系和趨勢,即統(tǒng)一性。就如我們經(jīng)常說的“禍福相依”、“美與丑”、“長與短”等,都是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的。二者在一定條件下會相會轉化。
3.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萬事萬物之中,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無論是客觀世界還是主觀世界,都充滿著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不同階段矛盾也不同。如奴隸社會的矛盾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主要矛盾,都是不同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要求我們在理解、分析問題時要堅持矛盾分析法,堅持兩點論,學會一分為二和全面地看問題。認清事物的兩個方面,有利于我們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使事物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既要看到矛盾雙方的對立、差別和不同,還要看到矛盾雙方的相互依賴和相互貫通,只有從對立統(tǒng)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和解決矛盾,才能找到解決和處理矛盾的正確方法,促進事物的發(fā)展。又因為不同矛盾具有不同的特性,我們解決問題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癥下藥,方能藥到病除。
例子:病人犯了什么錯。
4、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
矛盾是一個統(tǒng)一體,是同一性與斗爭性的統(tǒng)一體。因為矛盾的同一性,矛盾雙方可以在一個統(tǒng)一體中相互依存,在一定條件共同發(fā)展,使事物處于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就好像兩個有共同愛好、性格相近的人可以很好的相處一樣。而矛盾的斗爭性不斷地挑戰(zhàn)事物的穩(wěn)定,使得事物對立的雙方力量不斷的發(fā)生著變化,當雙方的力量變化達到了某種程度,矛盾同一性維持的平衡狀態(tài)就會被打破,從而形成新的平衡狀態(tài),形成新的矛盾統(tǒng)一體,即一種事物變成了另一種事物,新事物代替了舊事物。
例子:對手(P138)
馬克思曾說:“假如沒有小偷,鎖會達到今天這樣完善嗎?假如沒有假鈔票,鈔票的制造會這樣精美嗎?”在馬克思看來,鎖的制造日臻完善,鈔票的印刷日臻精美,應該到事物的反面去尋找答案。為什么?因為事物是對立統(tǒng)一的。
二、矛盾也是人生發(fā)展的動力
1、用矛盾的觀點看到人生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生活中處處有矛盾,時時有矛盾。我們的人生也充滿了矛盾。但是,在這些矛盾中,有比較重要的,也有比較小的,有需要好好處理的,也有無礙大局的。這就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區(qū)別。
主要矛盾:在矛盾體系中居于支配地位、
起決定作用的矛盾。 針對事物之間的
次要矛盾:在矛盾體系中處于從屬地位、 矛盾而言的。
被支配的矛盾。
例子:財餅破家。(P130)
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雙方中處于支配地位的
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針對的是同一矛盾
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雙方中處于從屬地位的 中的不同方面。
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袋鼠與籠子。(P140)
我們要學會用矛盾的觀點看待人生,把握好人生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辯證關系。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學會抓重點,學會把握主流,處理好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對待人生中的各種矛盾,歷來有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從同學們講述的各類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正視生活中的矛盾,從事物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質,全面認識和協(xié)調處理矛盾的不同方面,積極化解矛盾,消除對立,在解決矛盾中推動人生發(fā)展。而消極的態(tài)度是害怕矛盾,掩蓋矛盾,表現(xiàn)為兩種極端相反的傾向:一種傾向是認識和處理問題時簡單化和偏激,排斥不同,激化矛盾;另一種傾向是回避矛盾,把一切歸結于命運,消極地聽從命運的安排。所以,換一種態(tài)度,就會換一種人生。
2、正確理解內因和外因的關系
事物的發(fā)展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概括起來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外部原因(外因),另一方面是內部原因(內因)。
內因:即內部矛盾,是指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內因是事物自我運動的源泉,規(guī)定著事物的本質和發(fā)展方向。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老鼠的兒子會打動”等。
外因:即外部矛盾,是指事物之間的矛盾,也就是事物與其自身外的事物之間的矛盾。外因影響事物的狀況和發(fā)展進程。如“橘生淮南則位桔,生淮北則為枳”。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如青蛙的故事。孟母三遷。
幻燈片:雞蛋變小雞
教師結合幻燈片講解,內外因在事物發(fā)展的過程中同時存在,缺一不可,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合適的溫度只有作用到種雞蛋上才能孵出小雞,作用到石頭上則不能。
學習了事物發(fā)展的內外因關系原理,要求我們正確處理自身努力與外部條件的關系,一方面要努力爭取和利用外部有利條件發(fā)展自己,把握機遇,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內,積極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在人生發(fā)展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矛盾,要解決這些矛盾,固然需要一些外部條件,但是,更重要的是改變內因,不斷的提高自身處理問題和矛盾的能力和水平,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吸取有利因素,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改變不利條件,很好的解決矛盾。就像處理順境和逆境一樣,順境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外部條件,但是如果我們不好好把握,機會最終也會從我們手中流失。相反,即使我們身在逆境,只要我們端正態(tài)度,在逆境中不屈不饒,最終會扭轉局勢,化逆境為順境。態(tài)度決定一切。
順境和逆境都是外因,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你自己,無數(shù)成功的人生都在說明: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只有提高自身素質,才能促進人生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自己理想的人生。
3、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人與自然界的關系即人的發(fā)展過程中內因和外因的關系)
主觀世界:人的精神世界
客觀世界:人的意識之外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
結合內外因的關系原理,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關系。主觀世界是人內部的各因素,是人發(fā)展的內因;而客觀世界是外部條件。在人的發(fā)展過程中,主觀世界的改造是主要的,改造主觀世界是為了更好的改造客觀世界。而客觀世界的改造也可以為主觀世界的改造提供更好的外部條件。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在人類的實踐過程中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
就好象現(xiàn)在的科技發(fā)展,很多科技為我們提供了優(yōu)越的物質生活條件,但是也有些科技為我們帶來了災難。這是因為研發(fā)科技和使用科技的人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萍急旧頉]有善惡,它的善惡是通過使用它的人來決定的。
對哲學與人生的認識與理解。
哲學與人生啟示。
你如何理解哲學與人生。
哲學與人生課件【篇3】
【教學目標】
1.認知:了解如何正確發(fā)揮自覺能動性的基本哲學觀點;理解尊重客觀規(guī)律是正確發(fā)揮自覺能動性進行人生選擇、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礎。
2.情感態(tài)度觀念:正視現(xiàn)實,自強不息,尊重規(guī)律,腳踏實地。
3.運用:把握客觀規(guī)律,明確人生發(fā)展方向,做一個自強不息、勇于行動、善于行動的人。
【教學重點】
1.尊重客觀規(guī)律與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是辯證的統(tǒng)一。
2.自信自強對人生發(fā)展的作用。
【教學難點】
1.尊重客觀規(guī)律與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是辯證的統(tǒng)一。
2.增強自信自強意識。
【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討論法、啟發(fā)式教學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教學。
【教學過程】
多媒體展示圖片:青藏鐵路的建設
設問:這是人類鐵路建設史上亙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西方輿論稱它“堪與長城媲美”。這個事例說明了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小結)青藏鐵路最后一排鐵軌穩(wěn)穩(wěn)安放在拉薩河畔。自此,占中國1/8土地的西藏結束了沒有鐵路的歷史,青藏高原1300年來的滄??嗦贸蔀橛篮愕挠洃?。這是人類 鐵路建設史上亙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西方輿論稱它“堪與長城媲美”。這是世界工程史上從未經(jīng)歷過的艱難:大部分線路處于“生命禁區(qū)”和凍土區(qū),國外專家認為在這里修鐵路“幾乎不可能”。數(shù)萬名青藏鐵路建設者挑戰(zhàn)生命極限,破解了多年凍土、高寒缺氧和生態(tài)脆弱三大世界難題,將無數(shù)奇跡定格在雪域高原。青藏鐵路的成功建設正是人們充分發(fā)揮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一、自覺能動性是人特有的能力
1.自覺能動性的含義
幻燈片:自覺能動性的定義(教師進一步解釋說明)
自覺能動性是人區(qū)別于動物的根本特點。自覺能動性又叫主觀能動性,是人的意識所具有的特點,是其他物質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即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例如:“黑猩猩的事例”,說明無論多么聰明的動物,也只是消極地適應自然。主觀能動性是人特有的能力和活動。
2.自覺能動性的特點
首先,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能動地認識世界的活動,突出表現(xiàn)為我們通常說的“想”。例如:李四光與中國石油。價值規(guī)律、萬有引力、元素周期律、新陳代謝、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
其次,人類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的活動,即通常所說的“做”。
(1)人們按照自然規(guī)律改變自然物原先的形態(tài)和內部結構,創(chuàng)造了許多自然界原來不存在、單靠自然力量也不能產(chǎn)生的事物。例如:克隆羊、人造心臟、人造蛋白質。
(2)利用對規(guī)律的認識,改變或創(chuàng)造條件,發(fā)揮其對人們有利的作用,限制其破壞作用,甚至變害為利。例如:展示建設三峽時的圖片,指出三峽的建設是人們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變害為利的最好的例證。
再次,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所具有的精神狀態(tài),即通常所說的決心、意志、干勁。例如:長征精神、鐵人的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98抗洪精神。
3.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受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的制約
(1)只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與規(guī)律,正確指導行動。例如:萬有引力定律。
(2)只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利用規(guī)律,創(chuàng)造條件,改造客觀世界。
教師設疑:“嫦娥奔月”是我國古代的神話,它反映了古代人對人類登上月球的向往。而今天,人類已把這個神話變成了現(xiàn)實,這又包含什么哲理呢?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只有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改造客觀世界。
(3)只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才能磨煉意志,鼓足干勁,戰(zhàn)勝困難挫折。
例如: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7名宇航員罹難,美國總統(tǒng)布什和夫人出席了追悼儀式。布什在簡短講話中對每一位宇航員表示敬意,他說,7名宇航員的犧牲是個悲劇,但他們是為人類古老的理想而死,他們明知巨大的風險仍然“愉快地接受了任務”,他們犧牲在“發(fā)現(xiàn)的旅途上”。他說,盡管遭受如此重大的損失,“美國的航天事業(yè)仍將繼續(xù)” 。通過這一事例讓學生意識到失敗是在所難免的,要想避免失敗,戰(zhàn)勝困難,唯一的選擇便是發(fā)揮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就前面所講授的有關哲學基本觀點聯(lián)系實際進行講解。
1.連連看
主觀能動性的三個表現(xiàn)為什么必須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第一,認識世界的能力和活動
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正確地指導人們的行動
第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
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去利用規(guī)律、改變和創(chuàng)造條件,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第三, 精神狀態(tài)
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必然遇到困難、挫折、暫時的失敗,需要堅強的意志
2.思維訓練
展示幻燈片:刻舟求劍的故事
教師設疑:故事中的人沒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嗎?他為什么找不到劍?
學生分小組進行研究性學習。
二、人生是自覺能動的過程
1.人生的存在和發(fā)展都是自覺能動的過程
人與動物不同,人生不是機械的、被動的、本能的生存過程,而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和環(huán)境條件基礎上,能動的、創(chuàng)造性的生活過程,是用自己的智力和體力去認識環(huán)境、改造環(huán)境,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主動地生存和發(fā)展的過程。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前面所講的“黑猩猩的事例”來進行說明,從而使學生真正意識到人同其他動物的本質區(qū)別。
2.人生發(fā)展過程是把自己的潛能變成現(xiàn)實的過程
人自身努力的發(fā)揮程度取決于對自身物質潛能的開發(fā)以及對外部世界的認識。潛能的挖掘和發(fā)揮可以提高人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提高戰(zhàn)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勇氣和能力。
例如:在這里可以和學生做一個小游戲,名字叫《撕思人生》,通過這個游戲讓學生靜下心來思考如何把自己的潛能變成現(xiàn)實。
開展游戲式的活動——撕思人生
活動方式:教師發(fā)給每位同學一張白紙,讓學生在這張白紙上畫出一個箭頭坐標,然后標出自己的出生年齡和實際年齡;做完后再讓學生思考并寫下自己應當功成名就的年齡、以后人生中最迫切想要實現(xiàn)的三件事情,同時思考自己如何做才能功成名就;最后讓學生預測自己的死亡年齡。
活動后教師進行啟發(fā)式的提問:
1.面對這張紙,你有何感受?
2.那僅有的,可以用來努力學習和拼命工作的時間,我們應該怎樣利用?
3.應該怎樣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
總結:讓學生通過這個游戲親身感受到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人生也是一個能動的過程,人生的路只能是自己去選擇,也必須自己去走。
3.人生是發(fā)揮自覺能動性的過程
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命運把握在自己手中,同時,每個人也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人生的路只能是自己去選擇,也必須自己去走。
例如:教師在這一部分可結合前面的游戲進行簡單的概括 ,告誡學生人生是一個很短暫的過程,每個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三、自信自強對人生發(fā)展的作用
創(chuàng)設情景:播放錄像 “吉米的故事”
1.自信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表現(xiàn),它可以產(chǎn)生出強大的精神力量,對人生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2.自信是打開自己潛能寶庫的鑰匙。
3.自強是戰(zhàn)勝各種困難的法寶。
討論: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總結出自信自強對人生發(fā)展的作用。
四、積極進取,自強不息
創(chuàng)設情景:播放錄像 “牛群事業(yè)成功的故事”
討論:學生結合案例討論一個人如何做才能戰(zhàn)勝自我,克服自卑,如何做才能實現(xiàn)自我。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參當中的有關事例進行講解。
課堂活動:自信自強實現(xiàn)自我
教師可組織學生在已經(jīng)對自尊自信有了一定認識的基礎上,利用教材的可讀性和教材的案例,再補充一些生動、感人、典型的正面事例。以小組為單位,講一個有關自尊自信的小故事,使學生在明白道理的同時,還能得到教育和感染。所以,教學在鍛煉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應特別重視運用好榜樣示范法。在形式上,可以利用錄音、錄像、圖片、設立故事會評委等多種形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1.師生一起進行課堂學習內容小結,完成課堂練習,鞏固本課知識。
2.布置課后作業(yè)。
幻燈片:想一想:“嫦娥奔月”的成功體現(xiàn)了哪些事物間的相互聯(lián)系?進一步拓展人類對月球的探索。
2.事物在普遍聯(lián)系中存在
教師結合幻燈片進行講解。
(1)聯(lián)系是普遍的。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有外部聯(lián)系和內部聯(lián)系。整個世界就是一個聯(lián)系的整體,如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聯(lián)系。自然界內部、人類社會內部、人類與自然界之間、人的認識、人的認識和客觀事物之間都是聯(lián)系的。世界上不存在彼此孤立的事物,但是,不是任何兩個事物都有聯(lián)系。
(2)聯(lián)系具有客觀性。聯(lián)系的客觀性是指聯(lián)系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人們強加的。無論是自在事物的聯(lián)系,還是人為事物的聯(lián)系都是客觀的,這就要求我們不能主觀臆造并不存在的聯(lián)系。忽視聯(lián)系的客觀性會遭到懲罰,人們可以根據(jù)事物固有的聯(lián)系,改變事物的狀態(tài),建立新的聯(lián)系。
(3)聯(lián)系具有多樣性和條件性。無論是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還是事物內部的聯(lián)系都是有條件的。
討論:為什么探月工程一度停滯?面臨困境,需要迫切解決什么問題?教師介紹有關情況,提出問題,由學生討論,然后得出結論:聯(lián)系是有條件的。
展示幻燈片:試一試,請學生回答。
3.學會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
教師結合“嫦娥奔月”錄像以及前面的講解、學生的討論等進行歸納總結:
(1)要用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防止孤立、片面地看問題。看問題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計其一,不及其余。學生在人生成長中不能只看到自我,而看不到人與社會的聯(lián)系,自我封閉,自我滿足。
(2)要從整體上把握事物間的聯(lián)系,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既要重視個體、局部對整體的意義,又要把個體和局部放到整體的聯(lián)系中去,在人生的成長中,既重視個體對集體和社會的價值,也要充分看到集體、社會對個人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3)要把握事物間聯(lián)系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注意區(qū)分不同的特點。事物間的聯(lián)系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有已知的聯(lián)系,也有未知的聯(lián)系;有橫向的聯(lián)系,也有縱向的聯(lián)系等,只有充分把握事物間存在的這些聯(lián)系,才能努力去發(fā)現(xiàn)挖掘,得到啟迪,提高能力。
二、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待人際關系
1.人都是生活在人際關系之中的
創(chuàng)設情景:播放錄像“魯濱遜漂流記”片段
問題探究:人能不能離開人際關系而生活?然后請學生思考回答。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總結什么是人際關系。
2.人際關系具有復雜性、交互性
展示幻燈片:指出人際關系的特性:客觀性、復雜性和交互性
(1)客觀性。故事回放“好玉米是這樣獲得的”,教師解說故事,請學生說出理由和收獲。在此基礎上,教師從縱向聯(lián)系的角度講解人與人之間聯(lián)系的客觀必然性。
(2)復雜性。課堂練習。請學生根據(jù)幻燈片的提示列出自己的人際關系網(wǎng)和不同的社會角色。
(3)交互性。角色扮演,請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故事:莫斯科街頭,大文豪蕭伯納遇到一個蘇聯(lián)小姑娘,兩人有一段交談……
教師總結: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相互的,心態(tài)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那么真實的故事是怎樣的,教師說出故事,并給出人生的啟迪:身份只是暫時的標記。
教師總結:聯(lián)系的普遍性、多樣性決定人際關系的多樣性、復雜性和交互性。因此,我們對人際關系的特性,只有從哲學的高度來理解才會更深刻。
3.社會交往的作用
腦力激蕩: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看哪個小組能總結出更多的作用。教師在討論過程中巡視、指導。然后請每個小組的代表總結發(fā)言,并進行評比。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小故事“天堂與地獄”來升華教學內容,并引導學生思考。
三、人際和諧是積極健康的人生態(tài)度
1.人際和諧是中國的寶貴文化傳統(tǒng)
播放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的錄像片段,指出:“和”是中國文化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和”即矛盾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包括宇宙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自身的和諧以及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 然后從歷史的角度分析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傳統(tǒng)“以和為貴”以及和諧社會主義的內涵。
2.人際和諧及其特征
請學生閱讀教材,總結人際和諧的特征。教師展示“人際和諧的特征”幻燈片,并逐一進行講解。運用圖示展示和故事回放,引導學生討論“在人際交往中人際和諧的作用”。
3.人際和諧的作用
教師簡單講解:對個人的成長成才的作用;對社會的作用,圖片展示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升華主題:正是人際的和諧,我們的國家才能戰(zhàn)勝各種災難,迎接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四、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創(chuàng)造快樂人生
1.走出孤獨,主動交往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進入中職的第一天,如何和同學相識并建立友誼的,得到同學和老師的信任和友誼后,內心有何感受。在此基礎上,教師強調:只有主動地交往,自覺地投身到社會生活中,擴大自己的社會關系,才能建立積極的人際關系。
2.學會與人共處、和諧共事
以教師講解為主,在此基礎上,請學生談一談在生活和學習中是如何化解與同學之間或父母之間的矛盾的,鼓勵學生換位思考,在彼此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和諧相處。
3.建立美好的友誼
教師利用教參資料進行講解,并進一步指導學生在學校和未來的職業(yè)生涯中,對待不同的人應采取的交友原則和技巧,學會交友,獲得快樂的人生。展示名人名言,進一步強調友誼的作用和獲得友誼的方法。
課堂活動:評選“和諧”標兵
在班級中開展評選“和諧”標兵活動,并說明評選依據(jù),引導學生進一步領悟:只有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才能獲得快樂的人生。
〈課堂小結〉
1. 師生一起進行課堂學習內容小結,完成課堂練習,鞏固本課知識。
2. 布置課后作業(yè)。
哲學與人生課件【篇4】
【教學目標】
1、認知:了解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辯證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理解從實際出發(fā)、尊重客觀規(guī)律是進行人生選擇、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態(tài)度觀念:正視現(xiàn)實,自強不息,尊重規(guī)律,腳踏實地的人生態(tài)度與觀念。
3、運用:運用本課知識把握客觀規(guī)律,判明客觀實際,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人生選擇的基本能力。
【教學重點】
1、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觀點和方法。
2、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發(fā)展的人生道路。
【教學難點】
1、物質世界的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
2、人生發(fā)展的現(xiàn)實性與可能性。
【教學方法】
討論法、案例分析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教學。
【課時安排】
2學時。
【教學過程】
選擇正確的道路,永遠比跑得快更重要。選擇就是給自己定位,選擇就是給自己尋找前進的方向,選擇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選擇就是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哲學家薩特說過一句富于哲理的話:人有選擇的自由,但是沒有不選擇的自由。這位大師的話道出了這樣一個真理:人生處處有選擇。
選擇是什么?選擇就是給自己定位,選擇就是給自己尋找前進的方向,選擇就是把握自己的命運,選擇就是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選擇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動力。
只有選擇,人生才有主題;只有選擇,人生的坎坷才會被踏平;只有選擇,人生才能沖破世俗的藩籬;只有選擇,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華彩樂章。
通過短文讓學生了解人生必須要選擇,并思考選擇的依據(jù)是什么?
運用教材第2頁中“小趙從事農(nóng)機維修成功”的事例,讓學生討論分析,導入本課的學習,引入客觀實際的教學內容。
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王強的父親是個足球迷,一心想把兒子培養(yǎng)成未來的足球明星,為此,他把兒子送進一家有名的足球學校。經(jīng)過幾年的刻苦訓練,王強的球踢得有模有樣了,但在一場校內的訓練比賽中,他不幸被同伴踢傷,傷勢非常嚴重。
醫(yī)生告訴他的父母:別再讓孩子踢球了,他的身體條件已經(jīng)不再適應大運動量的體育活動,再練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難以估量的傷害。王強的母親想讓孩子退出足校,但父親認為,很多足球明星都曾受過重傷,不是有人靠頑強的意志恢復了身體,又重返賽場嗎?于是,父親決定讓王強休養(yǎng)一段時間再回學校踢球。
不幸的是,王強在比賽中又一次受傷,傷的是同一部位。這一次,王強再也沒能站起來??
通過這個故事引導學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事情要想達到預期的目的,首先要具備什么條件?引導學生得出客觀實際的含義,以及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重要性。通過引導得出下列三個結論。
1、把客觀實際作為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fā)點,做到主觀符合客觀。
2、從實際出發(fā),就要探尋和把握客觀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做到實事求是。
運用教材第3頁中“張仲景診病”一例,強調客觀事物具有內在規(guī)律性。
運用教材第4頁中“存奶請客”一例,強調違反客觀規(guī)律的后果。
3、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是做好各項工作和處理好人生問題的基本要求。
二、客觀實際是人生選擇的前提和基礎
一只禿鷹飛過王宮,看見王宮中的一只黃鶯十分受到國王的寵愛,于是就問黃鶯:“你是怎么得到國王寵愛的?”
黃鶯回答說:“我到王宮后,唱歌十分動聽,國王非常喜歡聽我唱歌,就經(jīng)常拿珍珠來打扮我?!?BR> 禿鷹聽了,心中很是羨慕,它想:“我也應該學學黃鶯,這樣說不定國王也會喜歡上我的?!庇谑撬惋w到國王睡覺的地方,開始叫起來。正好國王在睡覺,聽了禿鷹的叫聲,感到十分恐怖。就叫屬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屬下稟報說是禿鷹在叫。國王感到十分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禿鷹抓來,并命令拔光禿鷹的羽毛。
禿鷹渾身疼痛、滿是傷痕地回到鳥群中,它惱羞成怒,到處對別的鳥兒說:“這都是黃鶯害的,我一定要報仇!”
通過這個故事,要求學生思考禿鷹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再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得出以下結論。
1、正確進行人生選擇,走好人生路,也要從客觀實際出發(fā)。
2、人生實際既包括對象的實際,也包括人自身條件的實際。
3、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實際。
一位先哲詢問古羅馬的兩面門神:“請問尊神,你為什么一個頭長著兩副面孔?”“為的是一面察看過去,記取歷史的教訓;一面展望未來,給人們以美好的憧憬?!遍T神說。
“可是,您為什么不注視最有意義的現(xiàn)在呢?”先哲問道。 “現(xiàn)在??”門神啞然了。 “要知道,”先哲說道:“過去是現(xiàn)在的逝去,明天是今天的繼續(xù)。您既然無視現(xiàn)在,對那逝去者即使了如指掌,對未來者縱然明察秋毫,又意義何在?”“嗚嗚”門神聽到此,忍不住抽泣起來。
原來,正是由于先哲所指出的原因,它沒有看守住羅馬的城池,被敵人攻陷了,于是,人們遺棄了它。
以此故事,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三、人生選擇的多樣性和可能性
近代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和科學家萊布尼茲有一天同國王談論哲學。萊布尼茲說世界上沒有兩個彼此完全相同的東西。國王不信,馬上命人在花園里找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結果總是被萊布尼茲挑出它們之間的差別。其實何止是樹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會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孿生兄弟,也有差異。有一位作家說過:“世上沒有兩粒相同的沙子,沒有兩只相同的蒼蠅,沒有兩雙相同的手掌,沒有兩個相同的鼻子?!边@個作家這樣說是有道理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現(xiàn)象,形形色色、千差萬別、千姿百態(tài)。萊布尼茲對國王說世界上沒有兩個彼此完全相同的東西后,他又繼續(xù)說世界上沒有兩個彼此完全不同的東西。國王又不信,馬上命人在花園里找兩片完全不同的樹葉。結果總被萊布尼茲指出它們之間相同的地方。這個問題概括起來,就是世界上的事物和現(xiàn)象居然千差萬別,但又具有物質統(tǒng)一性。
以此故事引導學生認識物質世界的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的概念。
1、世界的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為人生選擇提供了多種可能性。使用教材中的“名人名言”引導學生理解人生發(fā)展的現(xiàn)實性與可能性。
2、人生發(fā)展的現(xiàn)實性與可能性。使用教材第9頁中“殘奧冠軍侯斌”一例,引導學生思考。總結出總有一條適合你的人生路。
3、總有一條適合你的人生路。
四、從實際出發(fā),選擇適合自己發(fā)展的人生道路
23歲的文花枝,是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的一名導游員。文花枝出生在韶山市大坪鄉(xiāng)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家庭,家境貧寒,為供弟妹讀書,她做出了不少犧牲。2000年,成績優(yōu)秀的花枝中專畢業(yè)后,在浙江的一家酒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打工3年里,花枝沒回家過過年,她把省下的錢,全部寄給了家里。平時出游在外,文花枝考慮最多的總是游客。她說:“作為導游,得為游客著想!!”一次,一位游客發(fā)現(xiàn)文花枝在解說時直冒冷汗,問她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她說沒事兒。游客很心疼,要她坐下來休息一下,但她硬是堅持帶游客將所有的景點參觀完后,才癱坐在車里。 2005年8月28日,22歲的文花枝率團旅游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在自己左腿嚴重骨折的情況下,她對前來施救的救援人員說:“我是導游,請先救游客?!敝钡阶詈笠幻慰捅凰蜕暇茸o車,文花枝才同意接受施救。因錯過了最佳救治時機,文花枝最終左腿高位截肢。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文花枝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什么樣的人生能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
從而得出下列的幾個要點。
1、做力所能及的選擇,使自己的選擇符合自己的主觀條件。
2、適應時代潮流,使自己的選擇適應社會環(huán)境和時代的需要。
3、抓住選擇的機遇,主動選擇,把握自己的命運。
引導學生完整理解“客觀實際”的概念。體會從實踐到認識的第一次飛躍。
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1、把客觀實際作為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fā)點,做到主觀符合客觀。
2、從實際出發(fā),就要探尋和把握客觀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做到實事求是。
3、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是做好各項工作和處理好人生問題的基本要求。
二、客觀實際是人生選擇的前提和基礎
1、正確進行人生選擇,走好人生路,也要從客觀實際出發(fā)。
2、人生實際既包括對象的實際,也包括人自身條件的實際。
3、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實際。
三、人生選擇的多樣性和可能性
1、物質世界的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為人生選擇提供了多種可能性。
2、人生發(fā)展的現(xiàn)實性與可能性。
3、總有一條適合你的人生路。
四、從實際出發(fā),選擇適合自己發(fā)展的人生道路
1、做力所能及的選擇,使自己的選擇符合自己的主觀條件。
2、適應時代潮流,使自己的選擇適應社會環(huán)境和時代的需要。
3、抓住選擇的機遇,主動選擇,把握自己的命運。
1、宋代詩人蘇軾在“題西林壁一詩中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彼w現(xiàn)了( C )。
A、人是無法真正認識事物的
B、客觀事物是不斷變幻的
C、人的主觀認識是受到客觀條件限制的
D、客觀條件不能限制主觀認識
2、“實事求是”這句成語中的“是”指(B)。
A、客觀實際
B、客觀規(guī)律
C、主觀愿望
D、正確觀點
3、下列哪一項內容屬于個人自身實際中的主觀條件( D )。
A、自己的體質
B、自己的學業(yè)基礎
C、自己的家庭情況
D、自身的性格
哲學與人生課件【篇5】
【教學目標】
1.認知:了解如何正確發(fā)揮自覺能動性的基本哲學觀點;理解尊重客觀規(guī)律是正確發(fā)揮自覺能動性進行人生選擇、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礎。
2.情感態(tài)度觀念:正視現(xiàn)實,自強不息,尊重規(guī)律,腳踏實地。
3.運用:把握客觀規(guī)律,明確人生發(fā)展方向,做一個自強不息、勇于行動、善于行動的人。
【教學重點】
1.尊重客觀規(guī)律與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是辯證的統(tǒng)一。
2.自信自強對人生發(fā)展的作用。
【教學難點】
1.尊重客觀規(guī)律與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是辯證的統(tǒng)一。
2.增強自信自強意識。
【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討論法、啟發(fā)式教學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教學。
【教學過程】
多媒體展示圖片:青藏鐵路的建設
設問:這是人類鐵路建設史上亙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西方輿論稱它“堪與長城媲美”。這個事例說明了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小結)青藏鐵路最后一排鐵軌穩(wěn)穩(wěn)安放在拉薩河畔。自此,占中國1/8土地的西藏結束了沒有鐵路的歷史,青藏高原1300年來的滄??嗦贸蔀橛篮愕挠洃洝_@是人類 鐵路建設史上亙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西方輿論稱它“堪與長城媲美”。這是世界工程史上從未經(jīng)歷過的艱難:大部分線路處于“生命禁區(qū)”和凍土區(qū),國外專家認為在這里修鐵路“幾乎不可能”。數(shù)萬名青藏鐵路建設者挑戰(zhàn)生命極限,破解了多年凍土、高寒缺氧和生態(tài)脆弱三大世界難題,將無數(shù)奇跡定格在雪域高原。青藏鐵路的成功建設正是人們充分發(fā)揮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一、自覺能動性是人特有的能力
1.自覺能動性的含義
幻燈片:自覺能動性的定義(教師進一步解釋說明)
自覺能動性是人區(qū)別于動物的根本特點。自覺能動性又叫主觀能動性,是人的意識所具有的特點,是其他物質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即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例如:“黑猩猩的事例”,說明無論多么聰明的動物,也只是消極地適應自然。主觀能動性是人特有的能力和活動。
2.自覺能動性的特點
首先,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能動地認識世界的活動,突出表現(xiàn)為我們通常說的“想”。例如:李四光與中國石油。價值規(guī)律、萬有引力、元素周期律、新陳代謝、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
其次,人類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的活動,即通常所說的“做”。
(1)人們按照自然規(guī)律改變自然物原先的形態(tài)和內部結構,創(chuàng)造了許多自然界原來不存在、單靠自然力量也不能產(chǎn)生的事物。例如:克隆羊、人造心臟、人造蛋白質。
(2)利用對規(guī)律的認識,改變或創(chuàng)造條件,發(fā)揮其對人們有利的作用,限制其破壞作用,甚至變害為利。例如:展示建設三峽時的圖片,指出三峽的建設是人們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變害為利的最好的例證。
再次,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所具有的精神狀態(tài),即通常所說的決心、意志、干勁。例如:長征精神、鐵人的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98抗洪精神。
3.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受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的制約
(1)只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與規(guī)律,正確指導行動。例如:萬有引力定律。
(2)只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利用規(guī)律,創(chuàng)造條件,改造客觀世界。
教師設疑:“嫦娥奔月”是我國古代的神話,它反映了古代人對人類登上月球的向往。而今天,人類已把這個神話變成了現(xiàn)實,這又包含什么哲理呢?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只有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改造客觀世界。
(3)只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才能磨煉意志,鼓足干勁,戰(zhàn)勝困難挫折。
例如: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7名宇航員罹難,美國總統(tǒng)布什和夫人出席了追悼儀式。布什在簡短講話中對每一位宇航員表示敬意,他說,7名宇航員的犧牲是個悲劇,但他們是為人類古老的理想而死,他們明知巨大的風險仍然“愉快地接受了任務”,他們犧牲在“發(fā)現(xiàn)的旅途上”。他說,盡管遭受如此重大的損失,“美國的航天事業(yè)仍將繼續(xù)” 。通過這一事例讓學生意識到失敗是在所難免的,要想避免失敗,戰(zhàn)勝困難,唯一的選擇便是發(fā)揮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就前面所講授的有關哲學基本觀點聯(lián)系實際進行講解。
1.連連看
主觀能動性的三個表現(xiàn)為什么必須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第一,認識世界的能力和活動
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正確地指導人們的行動
第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
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去利用規(guī)律、改變和創(chuàng)造條件,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第三, 精神狀態(tài)
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必然遇到困難、挫折、暫時的失敗,需要堅強的意志
2.思維訓練
展示幻燈片:刻舟求劍的故事
教師設疑:故事中的人沒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嗎?他為什么找不到劍?
學生分小組進行研究性學習。
二、人生是自覺能動的過程
1.人生的存在和發(fā)展都是自覺能動的過程
人與動物不同,人生不是機械的、被動的、本能的生存過程,而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和環(huán)境條件基礎上,能動的、創(chuàng)造性的生活過程,是用自己的智力和體力去認識環(huán)境、改造環(huán)境,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主動地生存和發(fā)展的過程。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前面所講的“黑猩猩的事例”來進行說明,從而使學生真正意識到人同其他動物的本質區(qū)別。
2.人生發(fā)展過程是把自己的潛能變成現(xiàn)實的過程
人自身努力的發(fā)揮程度取決于對自身物質潛能的開發(fā)以及對外部世界的認識。潛能的挖掘和發(fā)揮可以提高人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提高戰(zhàn)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勇氣和能力。
例如:在這里可以和學生做一個小游戲,名字叫《撕思人生》,通過這個游戲讓學生靜下心來思考如何把自己的潛能變成現(xiàn)實。
開展游戲式的活動——撕思人生
活動方式:教師發(fā)給每位同學一張白紙,讓學生在這張白紙上畫出一個箭頭坐標,然后標出自己的出生年齡和實際年齡;做完后再讓學生思考并寫下自己應當功成名就的年齡、以后人生中最迫切想要實現(xiàn)的三件事情,同時思考自己如何做才能功成名就;最后讓學生預測自己的死亡年齡。
活動后教師進行啟發(fā)式的提問:
1.面對這張紙,你有何感受?
2.那僅有的,可以用來努力學習和拼命工作的時間,我們應該怎樣利用?
3.應該怎樣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
總結:讓學生通過這個游戲親身感受到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人生也是一個能動的過程,人生的路只能是自己去選擇,也必須自己去走。
3.人生是發(fā)揮自覺能動性的過程
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命運把握在自己手中,同時,每個人也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人生的路只能是自己去選擇,也必須自己去走。
例如:教師在這一部分可結合前面的游戲進行簡單的概括 ,告誡學生人生是一個很短暫的過程,每個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三、自信自強對人生發(fā)展的作用
創(chuàng)設情景:播放錄像 “吉米的故事”
1.自信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表現(xiàn),它可以產(chǎn)生出強大的精神力量,對人生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2.自信是打開自己潛能寶庫的鑰匙。
3.自強是戰(zhàn)勝各種困難的法寶。
討論: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總結出自信自強對人生發(fā)展的作用。
四、積極進取,自強不息
創(chuàng)設情景:播放錄像 “牛群事業(yè)成功的故事”
討論:學生結合案例討論一個人如何做才能戰(zhàn)勝自我,克服自卑,如何做才能實現(xiàn)自我。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參當中的有關事例進行講解。
課堂活動:自信自強實現(xiàn)自我
教師可組織學生在已經(jīng)對自尊自信有了一定認識的`基礎上,利用教材的可讀性和教材的案例,再補充一些生動、感人、典型的正面事例。以小組為單位,講一個有關自尊自信的小故事,使學生在明白道理的同時,還能得到教育和感染。所以,教學在鍛煉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應特別重視運用好榜樣示范法。在形式上,可以利用錄音、錄像、圖片、設立故事會評委等多種形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1.師生一起進行課堂學習內容小結,完成課堂練習,鞏固本課知識。
2.布置課后作業(yè)。
幻燈片:想一想:“嫦娥奔月”的成功體現(xiàn)了哪些事物間的相互聯(lián)系?進一步拓展人類對月球的探索。
2.事物在普遍聯(lián)系中存在
教師結合幻燈片進行講解。
(1)聯(lián)系是普遍的。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有外部聯(lián)系和內部聯(lián)系。整個世界就是一個聯(lián)系的整體,如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聯(lián)系。自然界內部、人類社會內部、人類與自然界之間、人的認識、人的認識和客觀事物之間都是聯(lián)系的。世界上不存在彼此孤立的事物,但是,不是任何兩個事物都有聯(lián)系。
(2)聯(lián)系具有客觀性。聯(lián)系的客觀性是指聯(lián)系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人們強加的。無論是自在事物的聯(lián)系,還是人為事物的聯(lián)系都是客觀的,這就要求我們不能主觀臆造并不存在的聯(lián)系。忽視聯(lián)系的客觀性會遭到懲罰,人們可以根據(jù)事物固有的聯(lián)系,改變事物的狀態(tài),建立新的聯(lián)系。
(3)聯(lián)系具有多樣性和條件性。無論是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還是事物內部的聯(lián)系都是有條件的。
討論:為什么探月工程一度停滯?面臨困境,需要迫切解決什么問題?教師介紹有關情況,提出問題,由學生討論,然后得出結論:聯(lián)系是有條件的。
展示幻燈片:試一試,請學生回答。
3.學會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
教師結合“嫦娥奔月”錄像以及前面的講解、學生的討論等進行歸納總結:
(1)要用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防止孤立、片面地看問題??磫栴}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計其一,不及其余。學生在人生成長中不能只看到自我,而看不到人與社會的聯(lián)系,自我封閉,自我滿足。
(2)要從整體上把握事物間的聯(lián)系,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既要重視個體、局部對整體的意義,又要把個體和局部放到整體的聯(lián)系中去,在人生的成長中,既重視個體對集體和社會的價值,也要充分看到集體、社會對個人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3)要把握事物間聯(lián)系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注意區(qū)分不同的特點。事物間的聯(lián)系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有已知的聯(lián)系,也有未知的聯(lián)系;有橫向的聯(lián)系,也有縱向的聯(lián)系等,只有充分把握事物間存在的這些聯(lián)系,才能努力去發(fā)現(xiàn)挖掘,得到啟迪,提高能力。
二、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待人際關系
1.人都是生活在人際關系之中的
創(chuàng)設情景:播放錄像“魯濱遜漂流記”片段
問題探究:人能不能離開人際關系而生活?然后請學生思考回答。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總結什么是人際關系。
2.人際關系具有復雜性、交互性
展示幻燈片:指出人際關系的特性:客觀性、復雜性和交互性
(1)客觀性。故事回放“好玉米是這樣獲得的”,教師解說故事,請學生說出理由和收獲。在此基礎上,教師從縱向聯(lián)系的角度講解人與人之間聯(lián)系的客觀必然性。
(2)復雜性。課堂練習。請學生根據(jù)幻燈片的提示列出自己的人際關系網(wǎng)和不同的社會角色。
(3)交互性。角色扮演,請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故事:莫斯科街頭,大文豪蕭伯納遇到一個蘇聯(lián)小姑娘,兩人有一段交談……
教師總結: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相互的,心態(tài)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那么真實的故事是怎樣的,教師說出故事,并給出人生的啟迪:身份只是暫時的標記。
教師總結:聯(lián)系的普遍性、多樣性決定人際關系的多樣性、復雜性和交互性。因此,我們對人際關系的特性,只有從哲學的高度來理解才會更深刻。
3.社會交往的作用
腦力激蕩: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看哪個小組能總結出更多的作用。教師在討論過程中巡視、指導。然后請每個小組的代表總結發(fā)言,并進行評比。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小故事“天堂與地獄”來升華教學內容,并引導學生思考。
三、人際和諧是積極健康的人生態(tài)度
1.人際和諧是中國的寶貴文化傳統(tǒng)
播放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的錄像片段,指出:“和”是中國文化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和”即矛盾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包括宇宙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自身的和諧以及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 然后從歷史的角度分析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傳統(tǒng)“以和為貴”以及和諧社會主義的內涵。
2.人際和諧及其特征
請學生閱讀教材,總結人際和諧的特征。教師展示“人際和諧的特征”幻燈片,并逐一進行講解。運用圖示展示和故事回放,引導學生討論“在人際交往中人際和諧的作用”。
3.人際和諧的作用
教師簡單講解:對個人的成長成才的作用;對社會的作用,圖片展示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升華主題:正是人際的和諧,我們的國家才能戰(zhàn)勝各種災難,迎接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四、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創(chuàng)造快樂人生
1.走出孤獨,主動交往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進入中職的第一天,如何和同學相識并建立友誼的,得到同學和老師的信任和友誼后,內心有何感受。在此基礎上,教師強調:只有主動地交往,自覺地投身到社會生活中,擴大自己的社會關系,才能建立積極的人際關系。
2.學會與人共處、和諧共事
以教師講解為主,在此基礎上,請學生談一談在生活和學習中是如何化解與同學之間或父母之間的矛盾的,鼓勵學生換位思考,在彼此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和諧相處。
3.建立美好的友誼
教師利用教參資料進行講解,并進一步指導學生在學校和未來的職業(yè)生涯中,對待不同的人應采取的交友原則和技巧,學會交友,獲得快樂的人生。展示名人名言,進一步強調友誼的作用和獲得友誼的方法。
課堂活動:評選“和諧”標兵
在班級中開展評選“和諧”標兵活動,并說明評選依據(jù),引導學生進一步領悟:只有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才能獲得快樂的人生。
〈課堂小結〉
1. 師生一起進行課堂學習內容小結,完成課堂練習,鞏固本課知識。
2. 布置課后作業(yè)。
哲學與人生課件【篇6】
第一課 客觀實際與人生選擇
【教學目標】
1.認知:使學生了解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辯證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理解從實際出發(fā)、尊重客觀規(guī)律是進行人生選擇、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態(tài)度觀念:培養(yǎng)學生正視現(xiàn)實,自強不息,尊重規(guī)律,腳踏實地的人生態(tài)度與觀念。
3.運用:培養(yǎng)學生運用本課知識把握客觀規(guī)律,判明客觀實際,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人生選擇的基本能力。
【教學重點】
1.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觀點和方法。
2.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發(fā)展的人生道路。
【教學難點】
1.物質世界的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
2.人生發(fā)展的現(xiàn)實性與可能性。
【教學方法】
討論法、案例分析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教學。
【課時安排】
2學時。
【教學過程】
選擇正確的道路,永遠比跑得快更重要。選擇就是給自己定位,選擇就是給自己尋找前進的方向,選擇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選擇就是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釣魚,選對池塘才能釣大魚,在錯誤的地方垂釣,肯定釣不到想要的魚。
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薩特說過一句富于哲理的話:人有選擇的自由,但是沒有不選擇的自由。這位大師的話道出了這樣一個真理:人生處處有選擇。
選擇是什么?選擇就是給自己定位,選擇就是給自己尋找前進的方向,選擇就是把握自己的命運,選擇就是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選擇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動力。
只有選擇,人生才有主題;只有選擇,人生的坎坷才會被踏平;只有選擇,人生才能沖破世俗的藩籬;只有選擇,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華彩樂章。 通過短文讓學生了解人生必須要選擇,并思考選擇的依據(jù)是什么!
運用教材第2頁中“小趙從事農(nóng)機維修成功”的事例,讓學生討論分析,導入本課的學習,引入客觀實際的教學內容。
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公元前638年11月初一,宋楚兩軍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宋軍的數(shù)量小于楚軍,處于劣勢。但是宋軍占據(jù)了河邊的有利地形,在楚人還沒渡完河的時候,宋軍已經(jīng)列陣完畢。公子目夷建議說:“彼眾我寡,我軍獲勝的希望不大,不如趁現(xiàn)在楚軍還沒有完全渡過泓水,我們發(fā)動截擊,完全有把握扭轉劣勢?!彼蜗骞宦牐J為截擊正在渡河的對手是不道德的,于是就約束全軍不得出擊。待楚軍渡過泓水、正在慌忙列陣的時候,公子目夷又建議道:“我們趁敵人還沒有列陣完畢,掩殺過去,還有希望獲勝?!彼蜗骞志芙^說:“要等敵人列陣完畢,我軍才能出戰(zhàn)?!?BR> 很快,楚軍排列完畢,嚴陣以待,宋襄公這時候才下令對楚軍發(fā)動全線進攻。他自己親自駕著兵車,車上飄揚著“尊王攘夷”的大旗,殺向楚國的中軍。一場大戰(zhàn)下來,宋軍慘敗,宋襄公精銳的中軍全軍覆沒。宋襄公本人也在亂軍中被砍傷了屁股,虧得公子目夷和公孫固等人拼死搭救才逃回商丘。
宋國在泓水之戰(zhàn)中損失慘重,國勢從此一蹶不振。就連齊孝公也趁火打劫,借口宋國沒有參加由陳國發(fā)起的頌揚齊桓公的盟會,起兵伐宋。宋國開始淪為大國的附庸,在楚國、晉國等大國之間艱難搖擺以求生存。
宋襄公的霸國夢自此徹底終結了。而他本人也因這次戰(zhàn)爭的傷勢而去世了。 通過這個故事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宋襄公會失敗?引導學生得出客觀實際的含義,以及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重要性。通過引導得出下列三個結論。
1.把客觀實際作為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fā)點,做到主觀符合客觀。
2.從實際出發(fā),就要探尋和把握客觀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做到實事求是。 運用教材第3頁中“張仲景診病”一例,強調客觀事物具有內在規(guī)律性。 運用教材第4頁中“存奶請客”一例,強調違反客觀規(guī)律的后果。
3.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是做好各項工作和處理好人生問題的基本要求。
二、客觀實際是人生選擇的前提和基礎
一只禿鷹飛過王宮,看見王宮中的一只黃鶯十分受到國王的寵愛,于是就問黃鶯:“你是怎么得到國王寵愛的?”
黃鶯回答說:“我到王宮后,唱歌十分動聽,國王非常喜歡聽我唱歌,就經(jīng)常拿珍珠來打扮我?!?BR> 禿鷹聽了,心中很是羨慕,它想:“我也應該學學黃鶯,這樣說不定國王也會喜歡上我的?!庇谑撬惋w到國王睡覺的地方,開始叫起來。正好國王在睡覺,聽了禿鷹的叫聲,感到十分恐怖。就叫屬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屬下稟報說是禿鷹在叫。國王感到十分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
禿鷹抓來,并命令拔光禿鷹的羽毛。
禿鷹渾身疼痛、滿是傷痕地回到鳥群中,它惱羞成怒,到處對別的鳥兒說:“這都是黃鶯害的,我一定要報仇!”
通過這個故事,要求學生思考禿鷹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再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得出以下結論。
1.正確進行人生選擇,走好人生路,也要從客觀實際出發(fā)。
2.人生實際既包括對象的實際,也包括人自身條件的實際。
3.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實際。
一位先哲詢問古羅馬的兩面門神:“請問尊神,你為什么一個頭長著兩副面
孔?”“為的是一面察看過去,記取歷史的教訓;一面展望未來,給人們以美好的憧憬?!遍T神說。
“可是,您為什么不注視最有意義的現(xiàn)在呢?”先哲問道。
“現(xiàn)在……”門神啞然了。
“要知道,”先哲說道:“過去是現(xiàn)在的逝去,明天是今天的繼續(xù)。您既然無視現(xiàn)在,對那逝去者即使了如指掌,對未來者縱然明察秋毫,又意義何在?” “嗚嗚……”門神聽到此,忍不住抽泣起來。
原來,正是由于先哲所指出的原因,它沒有看守住羅馬的城池,被敵人攻陷了,于是,人們遺棄了它……
以此故事,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三、人生選擇的多樣性和可能性
近代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和科學家萊布尼茲有一天同國王談論哲學。萊布尼茲說世界上沒有兩個彼此完全相同的東西。國王不信,馬上命人在花園里找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結果總是被萊布尼茲挑出它們之間的差別。其實何止是樹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會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孿生兄弟,也有差異。有一位作家說過:“世上沒有兩粒相同的沙子,沒有兩只相同的蒼蠅,沒有兩雙相同的手掌,沒有兩個相同的鼻子?!边@個作家這樣說是有道理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現(xiàn)象,形形色色、千差萬別、千姿百態(tài)。萊布尼茲對國王說世界上沒有兩個彼此完全相同的.東西后,他又繼續(xù)說世界上沒有兩個彼此完全不同的東西。國王又不信,馬上命人在花園里找兩片完全不同的樹葉。結果總被萊布尼茲指出它們之間相同的地方。這個問題概括起來,就是世界上的事物和現(xiàn)象居然千差萬別,但又具有物質統(tǒng)一性。
以此故事引導學生認識物質世界的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的概念。
1. 物質世界的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為人生選擇提供了多種可能性。
使用教材中的“名人名言”引導學生理解人生發(fā)展的現(xiàn)實性與可能性。
2.人生發(fā)展的現(xiàn)實性與可能性。使用教材第9頁中“殘奧冠軍侯斌”一例,引導學生思考??偨Y出總有一條適合你的人生路。
3.總有一條適合你的人生路。
四、從實際出發(fā),選擇適合自己發(fā)展的人生道路
23歲的文花枝,是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的一名導游員。文花枝出生在韶山市大坪鄉(xiāng)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家庭,家境貧寒,為供弟妹讀書,她做出了不少犧牲。2000年,成績優(yōu)秀的花枝中專畢業(yè)后,在浙江的一家酒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打工3年里,花枝沒回家過過年,她把省下的錢,全部寄給了家里。平時出游在外,文花枝考慮最多的總是游客。她說:“作為導游,得為游客著想!”一次,一位游客發(fā)現(xiàn)文花枝在解說時直冒冷汗,問她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她說沒事兒。游客很心疼,要她坐下來休息一下,但她硬是堅持帶游客將所有的景點參觀完后,才癱坐在車里。
2005年8月28日,22歲的文花枝率團旅游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在自己左腿嚴重骨折的情況下,她對前來施救的救援人員說:“我是導游,請先救游客。”直到最后一名游客被送上救護車,文花枝才同意接受施救。因錯過了最佳救治時機,文花枝最終左腿高位截肢。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文花枝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什么樣的人生能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從而得出下列的幾個要點。
1.做力所能及的選擇,使自己的選擇符合自己的主觀條件。
2.適應時代潮流,使自己的選擇適應社會環(huán)境和時代的需要。
3.抓住選擇的機遇,主動選擇,把握自己的命運。
組織學生進行選擇實踐與評價:要求學生寫出希望自己將來第一份工作應該具備的五個條件,并排列順序。然后對這些條件進行逐項刪除并排序。最后剩下的一個條件,往往是學生心目中最重要的,也是真正需要的條件。最后對這個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其是否符合客觀實際。
引導學生完整理解“客觀實際”的概念。體會從實踐到認識的第一次飛躍。
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1.把客觀實際作為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fā)點,做到主觀符合客觀。
2.從實際出發(fā),就要探尋和把握客觀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做到實事求是。
3.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是做好各項工作和處理好人生問題的基本要求。
二、客觀實際是人生選擇的前提和基礎
1.正確進行人生選擇,走好人生路,也要從客觀實際出發(fā)。
2.人生實際既包括對象的實際,也包括人自身條件的實際。
3.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實際。
三、人生選擇的多樣性和可能性
1. 物質世界的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為人生選擇提供了多種可能性。
2.人生發(fā)展的現(xiàn)實性與可能性。
3.總有一條適合你的人生路。
四、從實際出發(fā),選擇適合自己發(fā)展的人生道路
1.做力所能及的選擇,使自己的選擇符合自己的主觀條件。
2.適應時代潮流,使自己的選擇適應社會環(huán)境和時代的需要。
3.抓住選擇的機遇,主動選擇,把握自己的命運。
1.宋代詩人蘇軾在“題西林壁一詩中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它體現(xiàn)了( )。
A.人是無法真正認識事物的
B.客觀事物是不斷變幻的
C.人的主觀認識是受到客觀條件限制的
D.客觀條件不能限制主觀認識
2.“實事求是”這句成語中的“是”字是指( )。
A. 客觀實際 B. 客觀規(guī)律
C. 主觀愿望 D. 正確觀點
3.下列哪一項內容屬于個人自身實際中的主觀條件( )。
A.自己的體質 B.自己的學業(yè)基礎
C.自己的家庭情況 D.自身的性格
4.下列哪個成語可以正確體現(xiàn)從客觀實際出發(fā)進行人生選擇(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5.以愛因斯坦的觀點看來:支配著人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是( )。
A.物質 B.意識
C.社會 D.精神
答案:1.C 2.B 3.D 4.A 5.C
1.教材體驗與探究:第1題,第2題。
2.我們國家有很多成語,請同學們查一查以下一些成語的意思和出處:自知之明、不自量力、量力而行、妄自菲薄。
請列舉說明這幾個成語的出處和意思,指出這幾個成語的異同,并談談這幾個成語與從客觀實際出發(fā)的哲學觀點的關系。
哲學與人生課件【篇7】
人不是可以注入任何液體的空瓶。這是俄國文學批評家皮薩列夫的一句名言。細細品味,此話看似波瀾不驚,卻寓意深遠,振聾發(fā)聵(ku)。
人生就如一只空瓶,但不可隨意向里注入任何液體。
如果它裝滿了卑鄙和庸俗,絕然裝不進偉大和崇高;一旦被虛偽和兇殘所占據(jù),純真和善良便無法容身;有了自私和冷酷,便失去博愛和熱情
一個自以為對禪理很精通的和尚,一直沒有開悟,便向一位大師訴說了自己的苦惱。大師對他的講述毫不在意,只是一個勁的為他沏(q)茶。杯子已經(jīng)滿了,但大師還在不停地倒茶,水從杯子里流出來,淌到桌子上,淌到說教的和尚身上。大師好像沒有看見,還在不停地為他倒著茶。
大師,茶水已經(jīng)滿了,杯子裝不下了。和尚說。
大師面無表情地說:哦,倒空你的杯子,不就能繼續(xù)裝了嗎?
是的。我們的人生之瓶了裝滿著欲望和為之奮爭不息的操勞,當然無法容納安寧與祥和;塞滿了無窮無盡的浮躁與煩惱,寧靜與歡愉當然被驅逐得無影無蹤。
一個想獻身于人類公益事業(yè)的人,他必將無暇去顧及自己物質上的私利。
兩次諾貝爾獎獲得者居里夫人和比埃爾居里新婚燕爾,搬進了五層樓上的三間小屋。他們的會客廳里,只擺著一張簡單的餐桌和兩把椅子。
后來,居里的父親來信對他們說,他準備送給他們一套家具,問他們需要什么樣的家具??赐晷藕螅永锶粲兴嫉卣f:有了沙發(fā)和軟椅,就需要有人去打掃,在這方面花費時間未免太可惜了。
居里對新婚的妻子說:不要沙發(fā)可以,我們只有兩把椅子,再添一把怎么樣?客人來了可以坐坐。
要是愛閑談的客人坐下來,又怎么辦呢?居里夫人提出反對意見。
最后他們決定,不再添置任何家具了。后來客人來了,看見只有兩把椅子而沒有他的坐處也只好快走。正如居里夫人后來所說:我在生活中,永遠是追求安靜的工作和簡單的家庭生活。正因為他們遠離人事的侵擾和盛名的渲染,才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攀上了光輝的頂點。
人生如瓶,注入高尚與純粹(cu),人的一生將顯得光明磊落,冰清玉潔。
哲學與人生課件【篇8】
第一課 客觀實際與人生選擇
選擇正確的道路,永遠比跑得快更重要。選擇就是給自己定位,選擇就是給自己尋找前進的方向,選擇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選擇就是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哲學家薩特說過一句富于哲理的話:人有選擇的自由,但是沒有不選擇的自由。這位大師的話道出了這樣一個真理:人生處處有選擇。
選擇是什么?選擇就是給自己定位,選擇就是給自己尋找前進的方向,選擇就是把握自己的命運,選擇就是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選擇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動力。
只有選擇,人生才有主題;只有選擇,人生的坎坷才會被踏平;只有選擇,人生才能沖破世俗的藩籬;只有選擇,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華彩樂章。
通過短文讓學生了解人生必須要選擇,并思考選擇的依據(jù)是什么!
運用教材第2頁中“小趙從事農(nóng)機維修成功”的事例,讓學生討論分析,導入本課的學習,引入客觀實際的教學內容。
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王強的父親是個足球迷,一心想把兒子培養(yǎng)成未來的足球明星,為此,他把兒子送進一家有名的足球學校。經(jīng)過幾年的刻苦訓練,王強的球踢得有模有樣了,但在一場校內的訓練比賽中,他不幸被同伴踢傷,傷勢非常嚴重。
醫(yī)生告訴他的父母:別再讓孩子踢球了,他的身體條件已經(jīng)不再適應大運動量的體育活動,再練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難以估量的傷害。王強的母親想讓孩子退出足校,但父親認為,很多足球明星都曾受過重傷,不是有人靠頑強的意志恢復了身體,又重返賽場嗎?于是,父親決定讓王強休養(yǎng)一段時間再回學校踢球。不幸的是,王強在比賽中又一次受傷,傷的是同一部位。這一次,王強再也沒能站起來??
通過這個故事引導學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事情要想達到預期的目的,首先要具備什么條件?(影響人發(fā)展的因素有:遺傳、教育與環(huán)境。)引導學生得出客觀實際的含義,以及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重要性。通過引導得出下列三個結論。
1.把客觀實際作為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fā)點,做到主觀符合客觀。
2.從實際出發(fā),就要探尋和把握客觀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做到實事求是。運用教材第3頁中“張仲景診病”一例,得出以下結論:
1、2、把客觀實際作為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fā)點,做到主觀符合客觀。從實際出發(fā),就要探尋和把握客觀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做到實事求是。
3、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是做好各項工作和處理好人生問題的基本要求。運用教材第4頁中“存奶請客”一例,強調違反客觀規(guī)律的后果。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是做好各項工作和處理好人生問題的基本要求。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就象兔子會跑,但不會爬樹。魚兒會游泳,但不會走。猴子會爬樹,但不會飛。各人都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來想問題。
二、客觀實際是人生選擇的前提和基礎
一只禿鷹飛過王宮,看見王宮中的一只黃鶯十分受到國王的寵愛,于是就問黃鶯:“你是怎么得到國王寵愛的?”
黃鶯回答說:“我到王宮后,唱歌十分動聽,國王非常喜歡聽我唱歌,就經(jīng)常拿珍珠來打扮我。”
禿鷹聽了,心中很是羨慕,它想:“我也應該學學黃鶯,這樣說不定國王也會喜歡上我的?!庇谑撬惋w到國王睡覺的地方,開始叫起來。正好國王在睡覺,聽了禿鷹的叫聲,感到十分恐怖。就叫屬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屬下稟報說是禿鷹在叫。國王感到十分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禿鷹抓來,并命令拔光禿鷹的羽毛。禿鷹渾身疼痛、滿是傷痕地回到鳥群中,它惱羞成怒,到處對別的鳥兒說:“這都是黃鶯害的,我一定要報仇!”
通過這個故事,要求學生思考禿鷹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禿鷹說是黃鶯害的,我一定要報仇。試想我們有沒有這樣的同學呢,就象禿鷹一樣呢?再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得出以下結論。
1.正確進行人生選擇,走好人生路,也要從客觀實際出發(fā)。
2.人生實際既包括對象的實際,也包括人自身條件的實際。
3.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實際。
如:購買衣服,考慮的實際有:
1、客觀實際:流動什么?適合不適合,男女、高矮、胖瘦。錢。
2、主觀:自己的喜好。
客觀實際在變,人在變(身高、器官、知識、才能都在變),想法也在變,所以人生不同階段,必然有不同的實際,也有不同的選擇。
一位先哲詢問古羅馬的兩面門神:“請問尊神,你為什么一個頭長著兩副面孔?”“為的是一面察看過去,記取歷史的教訓;一面展望未來,給人們以美好的憧憬?!遍T神說。
“可是,您為什么不注視最有意義的現(xiàn)在呢?”先哲問道。
“現(xiàn)在??”門神啞然了。
“要知道,”先哲說道:“過去是現(xiàn)在的逝去,明天是今天的繼續(xù)。您既然無視現(xiàn)在,對那逝去者即使了如指掌,對未來者縱然明察秋毫,又意義何在?”“嗚嗚??”門神聽到此,忍不住抽泣起來。
原來,正是由于先哲所指出的原因,它沒有看守住羅馬的城池,被敵人攻陷了,于是,人們遺棄了它??
以此故事,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三、人生選擇的多樣性和可能性
近代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和科學家萊布尼茲有一天同國王談論哲學。萊布尼茲說世界上沒有兩個彼此完全相同的東西。國王不信,馬上命人在花園里找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結果總是被萊布尼茲挑出它們之間的差別。其實何止是樹葉,世
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會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孿生兄弟,也有差異。有一位作家說過:“世上沒有兩粒相同的沙子,沒有兩只相同的蒼蠅,沒有兩雙相同的手掌,沒有兩個相同的鼻子?!边@個作家這樣說是有道理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現(xiàn)象,形形色色、千差萬別、千姿百態(tài)。萊布尼茲對國王說世界上沒有兩個彼此完全相同的東西后,他又繼續(xù)說世界上沒有兩個彼此完全不同的東西。國王又不信,馬上命人在花園里找兩片完全不同的樹葉。結果總被萊布尼茲指出它們之間相同的地方。這個問題概括起來,就是世界上的事物和現(xiàn)象居然千差萬別,但又具有物質統(tǒng)一性。
以此故事引導學生認識物質世界的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的概念。
1.物質世界的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為人生選擇提供了多種可能性。
使用教材中的“名人名言”引導學生理解人生發(fā)展的現(xiàn)實性與可能性。
2.人生發(fā)展的現(xiàn)實性與可能性。使用教材第9頁中“殘奧冠軍侯斌”一例,引導學生思考??偨Y出總有一條適合你的人生路。
3.總有一條適合你的人生路。
第7頁“小龍”的故事,討論書中的兩個問題。
選擇是多樣性的,自由性的,上課可以遲到嗎?(自由不是絕對的,不是隨心所欲的)得出結論:1、2、3、物質世界的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為人生選擇提供了多種可能性。注意人生選擇的現(xiàn)實性與可能性??傆幸粭l適合你的人生路。
前一段很流行一句話: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F(xiàn)在基本不用了。這樣有好高騖遠的感覺,不切實際,我們應實事求是進行我們的自己的定位。
四、從實際出發(fā),選擇適合自己發(fā)展的人生道路
第10頁“胡適”的故事,說明:1、2、3、符合自己的主觀條件。----興趣 選擇適應社會環(huán)境和國家的需要。抓住選擇的機遇,主動選擇,把握自己的命運。
我選擇中專、中職校是否是錯誤的呢?對照以上三點,說說自己的看法? 故事:有一位中職生,要綴學回家做生意,覺得自己的同學很多都賺錢了。哥哥帶他回家,村里,汽車跑不過單車,而到城里呢?。。后來,他繼續(xù)留下來學習了。
我們的實際又是什么呢?
選擇了,就不要再猶豫了,就要勇敢地付諸行動,堅定地走下去,實現(xiàn)自己美好的人生。
故事:一個以色列人與一個美國人在一艘船上相遇。午餐時間,他們四處尋找吃飯的地方。結果發(fā)現(xiàn)一個快餐車旁圍著好多人,生意不錯。以色列人說:“如果讓我們來做快餐生意,也許可以發(fā)大財?!泵绹苏f:“嗯,主意不錯,但旁邊的咖啡廳生意也很興隆,何不再考慮考慮呢!”。告別后,以色列人把所有的錢都用于投資快餐店,經(jīng)過8年的奮斗,建立了很多連鎖店,也買了一艘游艇。有一天他駕著游艇,發(fā)現(xiàn)了一個衣衫不整的男子從遠處走過來,近了才發(fā)現(xiàn)他就是原來有船上相識的美國人。他問美國人:“8年了,你都在做些什么呢?”美國人頹廢地說:“8年來,我時刻都在想,什么才是我最合適從事的職業(yè)呢?”沒有明確的目標,有明確目標后,卻猶豫不決不能付諸實施,這樣的人是不可能有成就的。
23歲的文花枝,是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的一名導游員。文花枝出生在韶山市大坪鄉(xiāng)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家庭,家境貧寒,為供弟妹讀書,她做出了不少犧牲。2000年,成績優(yōu)秀的花枝中專畢業(yè)后,在浙江的一家酒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打工3年里,花枝沒回家過過年,她把省下的錢,全部寄給了家里。平時出游在外,文花枝考慮最多的總是游客。她說:“作為導游,得為游客著想!”一次,一位游客發(fā)現(xiàn)文花枝在解說時直冒冷汗,問她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她說沒事兒。游客很心疼,要她坐下來休息一下,但她硬是堅持帶游客將所有的景點參觀完后,才癱坐在車里。
2005年8月28日,22歲的文花枝率團旅游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在自己左腿嚴重骨折的情況下,她對前來施救的救援人員說:“我是導游,請先救游客?!敝钡阶詈笠幻慰捅凰蜕暇茸o車,文花枝才同意接受施救。因錯過了最佳救治時機,文花枝最終左腿高位截肢。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文花枝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什么樣的人生能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從而得出下列的幾個要點。
1.做力所能及的選擇,使自己的選擇符合自己的主觀條件。
2.適應時代潮流,使自己的選擇適應社會環(huán)境和時代的需要。
3.抓住選擇的機遇,主動選擇,把握自己的命運。
引導學生完整理解“客觀實際”的概念。體會從實踐到認識的第一次飛躍。
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1.把客觀實際作為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fā)點,做到主觀符合客觀。
2.從實際出發(fā),就要探尋和把握客觀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做到實事求是。
3.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是做好各項工作和處理好人生問題的基本要求。
二、客觀實際是人生選擇的前提和基礎
1.正確進行人生選擇,走好人生路,也要從客觀實際出發(fā)。
2.人生實際既包括對象的實際,也包括人自身條件的實際。
3.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實際。
三、人生選擇的多樣性和可能性
1.物質世界的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為人生選擇提供了多種可能性。
2.人生發(fā)展的現(xiàn)實性與可能性。
3.總有一條適合你的人生路。
四、從實際出發(fā),選擇適合自己發(fā)展的人生道路
1.做力所能及的選擇,使自己的選擇符合自己的主觀條件。
2.適應時代潮流,使自己的選擇適應社會環(huán)境和時代的需要。
3.抓住選擇的機遇,主動選擇,把握自己的命運。
練習冊P4
1.教材體驗與探究:第1題,第2題。
哲學與人生課件【篇9】
一、教學目標:
1.認知: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矛盾”、“對立”、“統(tǒng)一”的基本含義,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觀點。
2.情感態(tài)度觀念:正視矛盾,不怕挫折,積極向上。
3.運用:學會用矛盾的觀點分析解決問題,正確處理自己人生中的問題,在解決人生矛盾的過程中促進自身進步和發(fā)展。
二、教學重點:
1.學會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
2.正確對待人生矛盾。
3.堅持內外因相結合,促進自身發(fā)展。
三、教學難點:
1.堅持內外因相結合,促進自身發(fā)展。
2.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也是人生發(fā)展的動力
四、授課主要內容或板書設計:
一、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
1.矛盾是事物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
2、矛盾的斗爭性和同一性——矛盾的屬性
3、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4、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
二、矛盾也是人生發(fā)展的動力
1、用矛盾的觀點看到人生
2、正確理解內因和外因的關系
3、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錄像:《貓和老鼠》片段
學生分析兩者的關系,引出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關系。
提問:生活中我們還能找到哪些這樣的事例和現(xiàn)象?
我們身邊具有兩面性的事物或現(xiàn)象有:
足球比賽中的攻與守;
學習過程中的苦與樂、成功與失敗;
自身存在的缺點與優(yōu)點;
社會生活中的美與丑、真與假、善與惡、福與禍、正氣與歪風、自由和紀律、先進與落后、戰(zhàn)爭與和平等;
自然界中的排斥與吸引、遺傳與變異、陰電與陽電、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等。
這些既對立有統(tǒng)一的關系是什么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的講述重點:矛盾。
〈新課講授〉
一、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
1.矛盾是事物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
“萬物莫不有對”,是說事物之中或事物之間具有兩面性。例如:網(wǎng)絡對人們來說就是把“雙刃劍”,有利有弊,一方面,人們通過它可以快速獲取更多的信息,開闊了人們的視野,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另一方面,網(wǎng)絡上的信息真假難辨,會使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甚至可以給人造成很大的傷害。剛才我們列舉出了許多這樣的事物和現(xiàn)象,哲學上把事物內部兩個方面之間或事物之間存在著的既相互排斥、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關系叫做矛盾。簡言之:矛盾就是對立統(tǒng)一。
2、矛盾的斗爭性和同一性——矛盾的屬性
矛盾的斗爭性是指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分離、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屬性和趨勢。各種事物之間的對立與斗爭或者同一事物內部不同方面的對立斗爭都屬于矛盾的斗爭性。如階級斗爭、生存斗爭、意見分歧等等。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一種聯(lián)系和趨勢,即統(tǒng)一性。就如我們經(jīng)常說的“禍福相依”、“美與丑”、“長與短”等,都是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的。二者在一定條件下會相會轉化。
3.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萬事萬物之中,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無論是客觀世界還是主觀世界,都充滿著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不同階段矛盾也不同。如奴隸社會的矛盾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主要矛盾,都是不同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要求我們在理解、分析問題時要堅持矛盾分析法,堅持兩點論,學會一分為二和全面地看問題。認清事物的兩個方面,有利于我們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使事物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既要看到矛盾雙方的對立、差別和不同,還要看到矛盾雙方的相互依賴和相互貫通,只有從對立統(tǒng)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和解決矛盾,才能找到解決和處理矛盾的正確方法,促進事物的發(fā)展。又因為不同矛盾具有不同的特性,我們解決問題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癥下藥,方能藥到病除。
例子:病人犯了什么錯。
4、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
矛盾是一個統(tǒng)一體,是同一性與斗爭性的統(tǒng)一體。因為矛盾的同一性,矛盾雙方可以在一個統(tǒng)一體中相互依存,在一定條件共同發(fā)展,使事物處于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就好像兩個有共同愛好、性格相近的人可以很好的相處一樣。而矛盾的斗爭性不斷地挑戰(zhàn)事物的穩(wěn)定,使得事物對立的雙方力量不斷的發(fā)生著變化,當雙方的力量變化達到了某種程度,矛盾同一性維持的平衡狀態(tài)就會被打破,從而形成新的平衡狀態(tài),形成新的矛盾統(tǒng)一體,即一種事物變成了另一種事物,新事物代替了舊事物。
例子:對手(P138)
馬克思曾說:“假如沒有小偷,鎖會達到今天這樣完善嗎?假如沒有假鈔票,鈔票的制造會這樣精美嗎?”在馬克思看來,鎖的制造日臻完善,鈔票的印刷日臻精美,應該到事物的反面去尋找答案。為什么?因為事物是對立統(tǒng)一的。
二、矛盾也是人生發(fā)展的動力
1、用矛盾的觀點看到人生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生活中處處有矛盾,時時有矛盾。我們的人生也充滿了矛盾。但是,在這些矛盾中,有比較重要的,也有比較小的,有需要好好處理的,也有無礙大局的。這就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區(qū)別。
主要矛盾:在矛盾體系中居于支配地位、
起決定作用的矛盾。 針對事物之間的
次要矛盾:在矛盾體系中處于從屬地位、 矛盾而言的。
被支配的矛盾。
例子:財餅破家。(P130)
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雙方中處于支配地位的
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針對的是同一矛盾
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雙方中處于從屬地位的 中的不同方面。
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袋鼠與籠子。(P140)
我們要學會用矛盾的觀點看待人生,把握好人生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辯證關系。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學會抓重點,學會把握主流,處理好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對待人生中的各種矛盾,歷來有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從同學們講述的各類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正視生活中的矛盾,從事物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質,全面認識和協(xié)調處理矛盾的不同方面,積極化解矛盾,消除對立,在解決矛盾中推動人生發(fā)展。而消極的態(tài)度是害怕矛盾,掩蓋矛盾,表現(xiàn)為兩種極端相反的傾向:一種傾向是認識和處理問題時簡單化和偏激,排斥不同,激化矛盾;另一種傾向是回避矛盾,把一切歸結于命運,消極地聽從命運的安排。所以,換一種態(tài)度,就會換一種人生。
2、正確理解內因和外因的關系
事物的發(fā)展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概括起來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外部原因(外因),另一方面是內部原因(內因)。
內因:即內部矛盾,是指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內因是事物自我運動的源泉,規(guī)定著事物的本質和發(fā)展方向。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老鼠的兒子會打動”等。
外因:即外部矛盾,是指事物之間的矛盾,也就是事物與其自身外的事物之間的矛盾。外因影響事物的狀況和發(fā)展進程。如“橘生淮南則位桔,生淮北則為枳”。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如青蛙的故事。孟母三遷。
幻燈片:雞蛋變小雞
教師結合幻燈片講解,內外因在事物發(fā)展的過程中同時存在,缺一不可,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合適的溫度只有作用到種雞蛋上才能孵出小雞,作用到石頭上則不能。
學習了事物發(fā)展的內外因關系原理,要求我們正確處理自身努力與外部條件的關系,一方面要努力爭取和利用外部有利條件發(fā)展自己,把握機遇,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內,積極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在人生發(fā)展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矛盾,要解決這些矛盾,固然需要一些外部條件,但是,更重要的是改變內因,不斷的提高自身處理問題和矛盾的能力和水平,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吸取有利因素,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改變不利條件,很好的解決矛盾。就像處理順境和逆境一樣,順境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外部條件,但是如果我們不好好把握,機會最終也會從我們手中流失。相反,即使我們身在逆境,只要我們端正態(tài)度,在逆境中不屈不饒,最終會扭轉局勢,化逆境為順境。態(tài)度決定一切。
順境和逆境都是外因,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你自己,無數(shù)成功的人生都在說明: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只有提高自身素質,才能促進人生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自己理想的人生。
3、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人與自然界的關系即人的發(fā)展過程中內因和外因的關系)
主觀世界:人的精神世界
客觀世界:人的意識之外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
結合內外因的關系原理,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關系。主觀世界是人內部的各因素,是人發(fā)展的內因;而客觀世界是外部條件。在人的發(fā)展過程中,主觀世界的改造是主要的,改造主觀世界是為了更好的改造客觀世界。而客觀世界的改造也可以為主觀世界的改造提供更好的外部條件。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在人類的實踐過程中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
就好象現(xiàn)在的科技發(fā)展,很多科技為我們提供了優(yōu)越的物質生活條件,但是也有些科技為我們帶來了災難。這是因為研發(fā)科技和使用科技的人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科技本身沒有善惡,它的善惡是通過使用它的人來決定的。
對哲學與人生的認識與理解。
哲學與人生啟示。
你如何理解哲學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