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史心得筆記(精華8篇)

字號:


    每個人對生活的感受都不相同,若有機會,要恰當記錄下來。時常更新和調(diào)整心得體會,以迎合時代的步伐,那么怎樣能夠更好地記錄心得體會呢?
    簡史心得筆記 篇1
    《時間簡史》的作者是被人稱為宇宙之王的史蒂芬˙威廉˙霍金。他是一個殘疾人,他不可以說話,而且頭只能朝右邊傾斜,肩膀也是左底右高,雙手緊緊并在當中,兩制腳則朝內(nèi)扭曲,而且霍金他還被長期禁錮在輪椅上,這樣的殘疾人居然能寫出一本在全世界都擁有無數(shù)讀者的科學(xué)著作。就這一點,我就很佩服他。
    霍金小時候很聰明,他竟然發(fā)現(xiàn)了八種進入房間的方法;又有一次,霍金和小朋友們找到了一些碎零件,霍金利用這些碎零件組成了一臺簡易電腦,電腦在當時可是個稀罕玩物,霍金也因此出了名。這也是我敬佩他的原因。
    在《時間簡史》里面,我最喜歡的是《宇宙是什么圖像》,我開始認為宇宙就是個大圓球,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我錯了,宇宙年很大,大得不可估計。宇宙里有恒星及八大行星,太陽系,還有黑洞。我最害怕的就是黑洞,霍金說“黑洞只是四維空間中的一種氣流,這種氣流受到壓迫后,形成了一種旋渦,這種旋渦能吸走任何東西,由于它又黑又像洞,所以叫黑洞?!比绻诙次嗔耍蜁?,里面的東西就會噴出來,就會有一次世界災(zāi)難。我真害怕,黑洞把我也吸進去。
    當我看到《時間簡史》的內(nèi)容時,還有些不懂,我才明白:要好好學(xué)習(xí),才能懂得這深奧的知識,才能認識這個神奇的世界。
    簡史心得筆記 篇2
    《中國哲學(xué)簡史》是馮友蘭先生“六書紀貞元,三史釋今古”哲學(xué)體系中的“三史”之一。本書是馮友蘭先生哲學(xué)與思想融鑄的結(jié)晶,講述了中國哲學(xué)的發(fā)展歷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關(guān)知識,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馮友蘭對中國哲學(xué)的理解,是史與思的結(jié)晶,充滿了人生的睿智與哲人的洞見。[1]在閱讀馮先生介紹道家代表人物莊子時,我對莊子的思想,尤其是他的逍遙自在人生態(tài)度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此我表達一下自己的拙見。
    莊子,原名莊周,是道家的第三階段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思想與著述被記錄在《莊子》一書中。談及他的思想,一般人就會聯(lián)想到名篇《逍遙游》里所描繪的那種“為我,放任,避世,空談”,其實不然,應(yīng)該是那種“忘我,順其自然,入世而超世”,并且包含著至高的人生境界。這也是莊子對“道”的高深領(lǐng)悟。
    一般人如果認為莊子那種避世的心態(tài)源自于他對人間情況的不諳抑或無法應(yīng)對復(fù)雜的人世間,那就大錯特錯。因為他對人世間給予了高度關(guān)注,并對人生問題提出了以“道”為核心的非凡見解。例如,他詳細觀察了人的情緒變化,在《齊物論》中,一下子提及了十二中:喜、怒、哀、樂、慮(憂慮)、嘆(嘆息)、變(反復(fù))、慹(恐懼)、姚(輕?。⒇ǚ趴v)、啟(張狂)、態(tài)(作態(tài))。真可謂全面豐富。另外他還提醒到人不可擾亂人心,他在《莊子。在宥》中這樣描寫人心:“老聃曰:‘女慎無攖人心。人心排下而進上,上下囚殺,淖約柔乎剛彊。廉劌雕琢,其熱焦火,其寒凝冰。其疾府仰之間而再撫四海之外,其居也淵而靜,其動也縣而天。僨驕而不可系者,其唯人心乎!’”說到人心理復(fù)雜的情況,恐怕很難找到如此貼切生動的描繪了吧!由此,可以看出莊子并非對復(fù)雜的人間情況的無知,而是研究的如此透徹。
    正如莊子上面所描繪的那樣,有關(guān)人的問題是如此的復(fù)雜,那么人生還有沒有追求快樂幸福和靈魂得到安放的希望?答案是肯定的,但莊子指出必需通過身心的修煉。具體做到如他在《齊物論》中描繪的“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就是要我們排除身體的欲望與心智的執(zhí)著,做到“無我”,“忘我”的境界。以他的術(shù)語來講就是“心齋”。何為“心齋”?就如他在《人間世》講述的“回曰:‘敢問心齋?!倌嵩唬骸粢恢?。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于耳,心止于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边M一步講就“心齋”是指心的齋戒,而不是指宗教信仰上的飲食戒律?!靶凝S”的具體作法,就是要逐漸減少來自身體感官的誘惑與欲望,以及以我為中心的觀念與成見??傊褪且獙Α靶摹边M行一番“清理”,擯棄雜念,使它進入虛靜的狀態(tài),使自己進入“忘我”,“無我”的境界。
    由此,關(guān)于處世的方法,莊子強調(diào)“外化而內(nèi)不化”(《知北游》),一方面隨順外物而變化,另一方面內(nèi)心保持不變。內(nèi)心與“道”契合,圓滿無缺,在精神自由層面所保持自然本性,自然不必變化;外表和言行就要配合融入世俗,作到“順人而不失己”(《莊子·雜篇·外物》)、“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養(yǎng)生主》)。這些反映的是莊子外圓內(nèi)方的處世哲學(xué),十分精妙。[3]“外化內(nèi)不化”,堅持并有融通,通達和堅守一并而行,有取有舍,有進有退。這方現(xiàn)了君子處世為人的大智慧。
    在他處世的哲學(xué)中,最讓人神往的一句話是:“泛若不系舟”(《莊子·列御寇》),“虛而待物者也”(《人間世》)。莊子為我們描繪了一種虛己以游世,虛而待物的人生。“虛”字有單純平淡之意。泛舟不系,隨水而漂,人若無執(zhí),則可化解于無形。這也正是莊子“心齋”所要達到的人生境界。通過“心齋”,化解自己的執(zhí)著和不得已,讓心處于虛靜狀態(tài),達到空靈層次,作到自我由忘而化,化解自我與無形。人心是復(fù)雜的,若是任由身體感官去牽引,疲于世俗的誘惑而執(zhí)著于心,進而耍弄心機,事事計較,那么心就成為煩惱和痛苦的根源活著片刻也不覺的安寧。因此,“虛而待物”,超越于“我”,達到“無我”的境界,與道合一,不但不會痛苦,不反而隨遇而安,像莊子一樣“上于造物者(道)游,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為友?!保ā肚f子·天下》)這是何其逍遙自在的人生呀!不僅令人羨慕不已。
    在現(xiàn)如今的社會環(huán)境中,人們由于太過執(zhí)著于世俗之爭,喪失了內(nèi)心的清明,分不清孰輕孰重,不懂得得與失,舍與得,往往使自己在處世方面做不到“外化而內(nèi)不化”,以至于自己活得不安寧,活在痛苦之中,找不到快樂。我們周遭人們患憂郁癥的更是有增無減。有沒有預(yù)防和治療的方法呢?有時,心境就是就是一劑良藥。為何我們不學(xué)習(xí)一下莊子的那種“虛而待物”的人生態(tài)度呢?將一切無謂的不得已、不必要的執(zhí)著“相忘于江湖”,以換的像魚兒那樣遨游于大海的快樂與自由。
    簡史心得筆記 篇3
    讀完厚厚的一本《萬物簡史》,我感到意猶未荊這真是一本最打動人的科普書。
    作者比爾·布萊森自稱這本書是“為萬物寫史,為宇宙立傳”。他用清晰明了、幽默風(fēng)趣的筆法,將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發(fā)展進程中所發(fā)生的繁多妙趣橫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筆下。這是一本可以從任何一頁任何一行任何一個字開始把你吸引的書,就像是在聆聽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你可以和作者一起,穿越時空的隧道,去與達爾文、愛因斯坦、牛頓這樣的巨匠一起遨游科學(xué)的海洋,探索宇宙和世界的奧秘。在這本書里,作者不是在陳列知識,而是用滿腔熱情把知識做成工藝品,讓人讀來舒暢,有時忍不住要拍案叫絕。
    書中回溯了科學(xué)史上那些偉大與奇妙的時刻,引用了近年來發(fā)現(xiàn)的最新科學(xué)史料,幾乎每一個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驚人:宇宙起源于一個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得見的奇點;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會使北美洲和歐洲北部地區(qū)變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坦博士拉火山噴發(fā),噴涌而出的熔巖以及相伴而來的海嘯奪走了10萬人的生命;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學(xué)的科學(xué)家們也是千奇百怪:達爾文居然為蚯蚓彈起了鋼琴;牛頓將一根大針眼縫針插進眼窩,為的只是看看會有什么事情發(fā)生;富蘭克林不顧生命危險在大雷雨里放風(fēng)箏;卡文迪許在自己身上做電擊強度實驗,竟然到了失去知覺的地步;發(fā)現(xiàn)第一批陸地動物魚甲龍化石的瑞典古生物學(xué)家賈維克居然數(shù)錯了手指、腳趾的數(shù)量,還把化石藏了48年不讓別人看……
    這本書的語言風(fēng)趣幽默,在讀到描寫哈雷這位科學(xué)家的文字時,我一下子笑出了聲。其實,類似這樣的語氣和描述在書中比比皆是。“哈雷是個不同凡響的人物。在漫長而又多產(chǎn)的生涯中,他當過船長、地圖繪制員、牛津大學(xué)幾何學(xué)教授、皇家制幣廠副廠長、皇家天文學(xué)家,是深海潛水鐘的發(fā)明人。他寫過有關(guān)磁力、潮汐和行星運動方面的權(quán)威文章,還天真地寫過關(guān)于毒品的效果的文章。他發(fā)明了氣象圖和運算表……他惟一沒有干過的事就是發(fā)現(xiàn)那顆冠以他名字的彗星。他只是承認,他在1682年見到的那顆彗星,就是別人分別在1456年、1531年和1607年見到的同一顆彗星。這顆彗星直到1758年才被命名為哈雷彗星,那是在他去世大約16年之后?!?BR>    雖然已經(jīng)讀過很多的科普書,但我要說,《萬物簡史》是到目前為止,我讀過的最打動人的一本科普書。
    簡史心得筆記 篇4
    《時間簡史》是由英國偉大的物理學(xué)家,黑洞理論和“大爆炸”的創(chuàng)始人史蒂芬.霍金寫的。這一本書對宇宙學(xué)思想和理論進行了系統(tǒng)、起全面的解,整合了大量背景信息和理論資料。這本書帶我們遨游了遙遠的星系和奇妙的黑洞以及無比廣闊的宇宙。
    其中,書中著名的廣義相對論最吸引我的眼球。宇宙以前非常小,然后宇宙空間會膨脹起來,還產(chǎn)生了一系列的大爆炸。多么神奇啊!宇宙會慢慢膨脹,才能產(chǎn)生出我們熟悉的地球、太陽、水星和土星等多個星球。廣義相對論本身是不能解釋這些特征或回答這些問題的,因為它預(yù)言,宇宙是從在大爆炸奇點處的無限密度起始的。廣義相對論和所有其他物理定律在奇點處都失效了:人們不能預(yù)言從奇點會出來些什么東西。
    神奇嗎?想不到,平時我們口中經(jīng)常提到的宇宙中居然還有這樣的奧秘。這些奇特的物理定律是我在看這本《時間簡史》中才認識到的。然而,命運永遠不遂人意。擁有如此高智慧的物理學(xué)家霍金卻患有一種可怕的疾病——盧伽雷氏癥。它會使患有這種疾病的人全身癱瘓而死。不過,霍金先生對診斷結(jié)果的反應(yīng)卻讓我出乎意料。他并沒有屈服在病魔下,而是頑強的與病魔作斗爭,不輕言放棄。霍金先生的這種精神十分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啊!
    《時間簡史》上的各種理論十分的神奇與奇特,讓人忍不住去探索。可惜我現(xiàn)在的年紀仍然不能夠?qū)ⅰ稌r間簡史》中的知識完全汲取。希望,若干年后,我再一次捧起這本《時間簡史》,能夠完全讀懂它、理解它。
    簡史心得筆記 篇5
    《萬物簡史》從宏觀到微觀,大到宇宙,小到微生物,從現(xiàn)有的考古,考察資料中客觀的闡述世界的起源,推測盡可能的情況。盡管還不慎完善。從宇宙初起細胞的生長,經(jīng)過各種惡劣的環(huán)境繁殖、毀滅、變遷,變異到現(xiàn)在我們所看見的萬花世界。有資料也驚人的提出一個觀點,我們?nèi)耸俏⑸锏募纳w,為什么我們?nèi)藭嬖?那是因為這些微生物允許我們存在,所以才存在。這真的顛覆了我以前一直以來認為是人主宰世界的觀念,具有很大的沖擊力。從頭到腳看下來,我認識人的渺小,世界的浩大,微生物的精細,萬物的如此巧合存在。
    在簡史里推測的各個例子中,人們孜孜不倦的探索事實的真相。他們在探索世界真相,而我也在同時觀察這些推動歷史進程,或者說是還原古代真實世界原貌的人們的共同點??梢杂袃牲c是很明顯的:
    (1)這些人家境都不錯,有些甚至是伯爵。當然,要做考古,探尋類的工作必須不為金錢所累。大的大千世界,那些偉人們,家境都還不錯,這樣才能安心的去追求自己向往的學(xué)科。所以想要成事,先要有資本。
    (2)大多有些怪癖,小的,大的不一而足?,F(xiàn)在大家說的天才大都異于常人,所以我們生活中那些不一樣的人才更有可能推動世界的.發(fā)展,因為固執(zhí),因為專一,沒時間去考慮世俗紛擾,自然的單純的有些要命。卻也有更多的精力去專注一件事情,并做出成就。而我們大多數(shù)的人,都是普通一族。
    在書中有這樣一個比喻,如果從宇宙開始到現(xiàn)在算一天24小時的話,我們現(xiàn)在了解的,所謂的最長歷史也不過十幾分鐘的時間??芍覀兇嬖谑侨绱说男疫\而又渺小。而對于未來,或許過個幾十億年,我們?nèi)祟惒恍业臎]能通過設(shè)置的重重障礙,消失了。另一種生物取代我們繼續(xù)生存下去。延續(xù)下去。那,想想現(xiàn)在生活中的紛擾,又有何可計較的?不過是滄海一粟,何不盡情而活呢?“人生得意須盡歡”,想得開,看的遠,摒棄雜念,生活會如初開的花朵一般絢麗,鮮艷奪目。
    簡史心得筆記 篇6
    我讀了《萬物簡史》這本書,使我的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識增長了許多。全書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勝。
    它介紹了從宇宙大爆炸一直到人類文明發(fā)展進程中所有繁多妙趣橫生的奇人趣事。對“我們從哪來?我們是誰?我們要去哪?”等人們似懂非懂的問題都做了合理解釋,讓我體會到大千世界奧妙無窮。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比爾·布萊森,由北大校長許智宏教授親筆提序。在6部30章近500頁的內(nèi)容里,我最喜歡閱讀第三部中的《威力巨大的原子》。在19世紀,有些人正在搞懂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東西——既微小又神秘的原子。聽了這個故事,你再不會害怕死亡,因為如果某個物體死亡,原子就慢慢離開寄主,游蕩四方,尋找其他原子結(jié)合,產(chǎn)生新物體。也就是說一條魚、一張紙等都可能是你的組成部分。但是原子到底有多少多大呢?它們大量存在,多得我們無法想象,一切物體都由原子組成,比如在一塊方糖大小的空氣中,就有4500億個原子,世界要用多少方糖才能填滿,再乘以4500億!啊!真是多得要命,原子無處不在!更令人吃驚的是,它們的壽命至少有10的35次方年,這數(shù)字真是巨大啊!
    驚奇和感嘆組成了這本科學(xué)史料,作者用英式睿智幽默與美式搞笑絕妙融合,貫穿全書,使我收獲頗多。這真不愧是一本能獲得最高榮譽的書!
    簡史心得筆記 篇7
    1.老子其人與《老子》其書
    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xué)簡史》:他不認同傳統(tǒng)的說法中關(guān)于《老子》一書是有個叫老子的人所做,且他早于孔子。
    馮先生研究認為:《老子》一書不可能是孔子之前或同時代的產(chǎn)物。老子與《老子》一書并無必然聯(lián)系,是兩回事。完全可能有個叫老聃(老子)的人,他年長于孔子,很有用智慧;至于《老子》這本書,他的作者則另有其人,或是群體編寫。這本書的年代晚一些,“我現(xiàn)在相信,這部書寫在(或編在)惠施、公孫龍之后,而不是在他們之前?!?BR>    其理由:因為《老子》里有很多關(guān)于“無名”的討論,而要討論“無名”之前",就得先要討論“名”?!懊薄ⅰ盁o名”見于關(guān)于惠施、公孫龍等名家的記載。據(jù)此馮先生認為《老子》出現(xiàn)于惠施、公孫龍這些名家之后。
    僅憑“名”或“無名”見于惠施、公孫龍這些名家的記載中,在孔子之前不見記載,而斷言《老子》一書的年代,證據(jù)未免太單薄了些了吧?也許,在孔子之前就有“名”或“無名”的論辯,只是未被記載或我們未能見到記載罷了。
    2.道無名
    “道無名”這一部分可能是《老子》中需要費神理解的部分。
    人類大多習(xí)慣于具體思維,生動形象是蕓蕓眾生耳目所及的,可以通過感官把握的世界。絕大多數(shù)人的思想,都限于“形象之內(nèi)”的世界,眼見為實等。即通過眼見、耳聽、皮膚接觸可感知的世界,從而獲得信息。感知的世界可以具體表達,用名來稱呼他們,描述他們。而“名家的哲學(xué)家開始思索名的本身,思索名,就是思索思想。它是對于思想的思想,所以是更高層次的思想?!?BR>    超越了具體,從而思考抽象的“無”、“無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币驗椤暗馈睙o名,所以不可言說。但是我們還是希望對于道有所言說,只好勉強給它一個代號——稱其為道,其實道根本不是它的名。也就是說,我們稱道為道,不同于稱桌子為桌子。我們稱桌子為桌子,意思是說,它有某些客觀的屬性和用途,由于有這些屬性和用途,就可以稱之為桌子。但是我們稱道為道,并不是它有任何類似的可以言說的有名屬性。道,純粹是一個代號,本身不是某一物,所以不可名,它是“無名”。
    3.自然的不變規(guī)律
    (1)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有一個絕對的界限嗎?極限在哪里?
    萬物變化莫不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其中最根本的是“物極必反”、“否極泰來”。它的思想源頭很可能是來自老子。在老子的原話是“反者道之動”、“逝曰遠,遠曰反”。意思是說,任何事物的某些性質(zhì)如果發(fā)展至極端,一定轉(zhuǎn)變成它們的反面。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少則得,多則惑”,“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這些看似矛盾的說法,正是一切事物發(fā)展亙古不變的規(guī)律自古及今,大多庸人不知持滿,后悔莫及。
    (2)人生在世,如何預(yù)防欲速則不達,走向愿望的反面?
    老子警告我們:“富貴而驕,自遺其咎”,這里的驕,是人前進到了極端界限的標志。驕,是人應(yīng)該避免的第一件事。在這方面孔子有同樣看法。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大意是:假如一個人相貌與才能的美比得上周公,但只要驕傲且吝嗇,則我們只會看到他的驕傲與吝嗇,看不到其他方面。驕和吝,超過了界限,才和美不足觀了。
    (3)“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老子所說的“?!弊直硎居肋h不變的東西,或是可以認為是規(guī)律性的東西。
    事物變化都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老子把它們叫做“?!?。老子說“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又說“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人應(yīng)該認識自然規(guī)律、尊重自然規(guī)律。依據(jù)它來指導(dǎo)社會活動。老子稱之為“襲明”——想要得到一些東西,就從其反面開始;想要保持什么東西,就要在其中容納一些與它相反的東西,即包容心?!八燎鍎t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比粝胱儚姡瑥娜蹰_始,“柔弱勝剛強”;“若想保持資本主義,就必須在其中容納一些社會主義成分?!币粋€單位內(nèi)一定程度的“反對派”、“刺頭”的存在,并不是壞事。
    (4)道家具有儒家一樣的救世情懷。尤其是在物欲橫流的時代,不少人急功近利,做“房奴”、“車奴”、負債、焦慮難安,聽聽老子言,勝服清涼散,可以“襲明”。
    道家的中心問題是全生避害,躲開危險?!扳叶〗馀!闭f貴生,順著紋理、規(guī)律生活處事就安全,否則會損傷生命。人需要柔弱、謙虛、知足?!爸悴蝗瑁共淮?。”所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BR>    以上都可以看做是從“反者道之動”這個總學(xué)說演繹而來得?!盁o為”,也來自此?!盁o為”并不是完全無所作為,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不過頭,不任性妄為。畫蛇添足,就是適得其反做過了頭。
    任性妄為,不加約束,都是反自然的?!叭朔ǖ?,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取法于“自然”,道的運作是以自然為法則,以宇宙本來自然的規(guī)律為規(guī)律。
    老子認為,道生萬物。在這個生的過程中,每個個別事物都從普遍的道中獲得能量,這就是“德”。
    簡史心得筆記 篇8
    《萬物簡史》以簡短的文字、生動的圖畫描述了世間萬物如何演變而來,并揭示了許多科學(xué)理論。
    作者是一位英國人,他從小就喜歡科學(xué)讀物。每當讀了以后,總是問:“他們是怎么知道的?”這本書恰恰回答了自己思考的問題。當前,初中和高中的物理所講的科學(xué)理論,由于許多高深的專業(yè)術(shù)語,學(xué)生們并不完全理解,而他以淺顯的文字加以闡述,則更容易被我們接受。
    書中講到的“萬有引力”,雖然我很早便聽說牛頓的這個著名理論,但并不完全理解它的意思,但是,讀完了關(guān)于它的敘述,才徹底明白了它的含義。作者這樣寫道:也許你正在看電視,這時,你吸引著電視機,電視機也正吸引著你;你吸引著椅子,椅子也吸引著你;桌子和天花板也相互吸引著。世間萬物都有引力,物體越大,引力就越大,有時你感覺不到,只是引力太小的緣故。
    經(jīng)過這樣的解釋,我也就懂了“萬有引力”地道理。所以,這本書是我讀過的科學(xué)類書籍最好看、最有價值的一本書。閱讀這本書,真正使我了解了宇宙的一切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