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在成為一名老師之后,經常要寫的一種教學文稿就是教案。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那么寫教案時有什么格式要求呢?下面是欄目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的祖國教學反思簡短”,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祖國教學反思簡短(篇1)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是一篇講述了波蘭被外國占領,音樂家肖邦流落異國他鄉(xiāng)不忘亡國之恨,彌留之際請求把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的故事,表達了他對祖國的愛?!鞍盐业男呐K帶回祖國!”肖邦彌留之際的請求,是靈魂深處的吶喊是愛國情懷的極至的表現,是貫穿全文的情感主線。這發(fā)自內心的呼喊,用心才能體會??墒?,文章內容及其時代背景與學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是國外的事情,就更增加了一份距離,所以,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但是,我相信情感是相通的,愛國情感更是沒有距離的。因此,我想到我國愛國詩人杜甫,我想用他的愛國情懷去詮釋肖幫的愛國思想。在引導學生讀懂“肖邦不得不離開祖國”一段的時候,我對孩子們說:“這時肖邦想離開自己的祖國嗎?”“不想。”“你從何而知?為什么不想?”“不得不。他看到自己的祖國被列強瓜分,看到自己的同胞被強盜欺凌。不忍心離去?!薄笆前?,祖國被瓜分,人民被欺凌,如何能走?但是手無寸鐵的肖邦面對兇殘的侵略者,只能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仇恨和抗爭。”作為音樂家的肖邦,他的武器是音樂,一個個音符像一顆顆子彈穿過敵人的耳膜,洞穿敵人的心臟,那是肖邦強有力的武器。他顛沛流離,在法國巴黎,為了生計,到處流浪,當他在異國他鄉(xiāng)得知國內起義失敗后,悲憤欲絕,心中郁積的情感一下子迸發(fā)了出來,他的一腔熱血化成了音符,流淌了出來。
在此我引入《過零丁洋》,梅姓同學高高舉起手,我請他朗誦:“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這里,我想學生對肖邦的愛國情懷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時的肖邦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的創(chuàng)作之中,用音符來抒發(fā)自己對祖國的思念和祖國前途的擔憂。由于他的忘我工作,使他病魔纏身,終于倒下了。要讓孩子真切體會肖邦在臨死前的一句話,讓孩子深刻地體會肖邦的愛國思想,我讓孩子用情地朗讀肖邦最后一句話后,說,這讓吳老師情不自禁想起來我國的一位愛國詩人說的一句話,引入了陸游的《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學生起:“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痹谶@悲憤的詩句中讓孩子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的同時,讓孩子感受肖邦的感情。情感是沒有國界的,就像音樂一樣,那是心與心的感應,心與心的交流。詩歌的加入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降低了難度,同時也為這首詩作了全新的解釋。(陸游的這首《示兒》是本單元第四課的一首古詩,這一引用學習對于后來的學習感悟古詩也是有幫助的)
我的祖國教學反思簡短(篇2)
9月13日 星期一 晴《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的切入口就在愛國。所以今天教學時,我在讓學生用一句話評價肖邦之后,緊扣愛國不放,讓他們找出課文中能證明肖邦愛國的表現來。學生自由讀,深入課文尋找每一個細節(jié),最后得出這些地方表現出肖邦是愛國的:
1、悲憤 在亡國這后滿懷悲憤;在得知華沙起義失敗后悲憤欲絕。
2、留戀 在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時,接過老師的特殊禮物之后回首望了望遠處的華沙城所表現出來的纏綿。
3、思念 肖邦日夜思念著祖國。
4、四處奔波 為了祖國,也為了生計,肖邦四處奔波。
5、至死不忘 彌留之際,肖邦緊緊握著姐姐路德維卡的手,喃喃地說:我死后,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整個一節(jié)課就在這樣的讀中尋,尋中思的過程中度過。有了今天的基調,我們明天也可以更好地體會作為一個年輕而富有才華的音樂家來說,肖邦如何愛國。
再通過讀來品味他的具體行為與思想。20xx年9月14日 星期二 晴轉雨 (受臺風影響)《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的重點段,第二自然段的閱讀是對學生情感體驗、文本感悟諸多能力的檢驗。也是對學生的問題的一次集中性的對話。所以我在學生理清了本段的基本脈絡后,重點放在閱讀、體驗、對話這樣的三步驟訓練上。閱讀,讀出肖邦對祖國的愛,讀出對沙皇的恨,讀出與親人的難舍,讀出肖邦臨行前對波蘭的留戀。(找出語言、動作、情感的描述)體驗,你覺得在這一段中那些環(huán)節(jié)最感人?
1、他們(同學和老師)站在路邊,詠唱著埃斯內爾特地為肖邦譜寫的送別曲《即使你遠在他鄉(xiāng)》。 2、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動的淚水溢滿了眼眶。他著重地從老師手里接過了盛滿泥土的銀杯,回首望了望遠處的華沙城,然后登上了馬車,疾馳而去。 完成小訓練:為這群不得不分離的親友設計語言針對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設計:同學說:即使你遠在他鄉(xiāng), 學生的答案有:即使你遠在他鄉(xiāng),你永遠是波蘭人民的兒子。 即使你遠在他鄉(xiāng),我們永遠會心心相印,我們天涯若比鄰(我插話:這位同學還是個中國通。 即使你遠在他鄉(xiāng),,也不能把我們忘記。 即使你遠在他鄉(xiāng),,我也會日日夜夜地想念你的。 即使你遠在他鄉(xiāng),我們也會永遠記住這一刻。 即使你遠在他鄉(xiāng),也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母親。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設計:他鄭重地從老師手里接過了盛滿泥土的銀杯,回首望了望遠處的華沙城,說: 然后登上了馬車,疾馳而去。答案有:祖國,我會回來的! 我?guī)е瘧嵍?,我會帶著驕傲而歸的。
祖國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老師再見了!同學們,朋友們再見了! 沙皇,這里不會永遠屬于你! 祖國,我會為你而奮斗的! 祖國,我會用我的方式來愛你的?。ó敃r在此又引開了一個話題:肖邦以什么方式來愛國?簡單的討論使學生明白了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示對自己祖國的愛,如科學家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戰(zhàn)士的浴血奮戰(zhàn),工人農民的辛勤勞作,教師為祖國培育人才等等。從而進一步理解了肖邦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的原因。) 對話 在充分體驗了當時的情與境之后,我讓學生就特殊禮物所含的象征意義進行了討論,同樣答案也是多重的,(這是祖國、這是你的根、這是生你養(yǎng)你的土地、這是波蘭人民、這是你情感的源泉[受《長江之歌》的影響]、這是你藝術創(chuàng)作的動力通過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對第二自然段的理解上了一個臺階。這次教學也有遺憾,如果有《即使你遠在他鄉(xiāng)》的音樂,我想效果會更好!
20xx年9月15日 星期三 陰轉晴今天的教學中覺得有兩處引得較好:作為愛國的音樂家的肖邦,他對祖國的任何情感都是通過音樂來抒發(fā)的,起義華沙失敗了,他創(chuàng)作了《革命進行曲》,試想如果起義成功了,他會如何創(chuàng)作?(有學生說:《革命勝利曲》《革命狂想曲》《革命頌歌》、)就在他們漸漸興奮的時候,我語調沉了下來:然而,真正的結果是起義失敗了。讓他們感受了一種情緒的起落。不但沒有沖淡主題,反而使主題的效果更強烈了。進一步再引:我們中國有這樣的音樂家嗎?(有:聶耳、冼星海、劉天華、喬羽)另我將甜版的冰山原理在教學中進行了實踐:為了祖國,也為了生計,肖邦四處奔波。我抓住了奔波這個海面上的一角:為了生計,可能怎么奔波?(找一份工作、爭取一些演出的機會、甚至可能在街頭演奏、做別人家的家庭音樂老師等等)那么,肖邦又在為祖國奔波什么呢?(學生真的探尋到了海下的冰山:他尋找在巴黎的波蘭人;他可能和那些支持他的藝術家們一起交往;他利用演出進行演講;他把演奏自己的作品向世界展示波蘭人的智慧;他向世界揭露沙皇的罪惡;他義演來表示對自己祖國的愛)這種冰山的追尋使得學生對下文中肖邦對他姐姐說的話理解起來就有了更深的體味。在學生最后的集體誦讀中,這份情感被發(fā)揮到了淋漓盡致。
躺倒在病床上彌留之際喃喃地又使語調變得低緩而深情。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一直在積極主動地參與,他們活躍的思維和豐富的情感活動,使得他們對這原本陌生的主題加深了理解和體驗,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我的祖國教學反思簡短(篇3)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體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睆娬{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教授《我不能忘記祖國》這篇課文時,在分析體會完課文的內容之后,我又留了一些時間讓學生美美地把課文讀一讀,并給了他們這樣一個問題:“說說你認為宋慶齡是個怎么樣的人?從課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來?”待學生讀完課文后,他們紛紛舉起了小手。只聽他們有的說:我認為宋慶齡是個熱愛祖國的人。從他說的那兩段話中可以看出來;有的說宋慶齡是個熱愛學習,勤于思考的學生。
從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來;還有的說:宋慶齡是個知書達禮,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你看當她聽那位美國學生的回答時,她雖然很不贊同,但還是耐心地聽完了那位同學的發(fā)言……聽聽,閱讀教學的確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我想每個人的興趣、愛好都有各自的特點,每個人的思維也各有千秋。每位教師的教學風格雖有不同,但都離不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因而要讓學生體驗整個學習過程。只有參與其中,有所感悟,才算學到家。
我的祖國教學反思簡短(篇4)
大多數學生很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每次學生看到我都會問我:“老師信息課上嗎?”只要情況允許,我都會高興的告訴他們:“上”。然后孩子們就高興的跑著去上課。他們喜歡我很高興,因為我們他們信息技術老師,盡管我知道,他們喜歡上這門課,不是因為喜歡他們的老師,而是喜歡在繁重的學習任務壓力下,有一刻短暫的放松;也是在當前互聯網發(fā)達的信息社會中,他們對網絡的好奇,對游戲的愛好。
本學期,我擔任六年級信息技術課,六年級的大部分學生在小學三年時就接觸過電腦,基本能夠掌握簡單的使用方法,所以,本學期的課程,我沒有從最基本的電腦知識講起。
本學期的教材主要培養(yǎng)學生PPT的制作方法。學生在小學了解PPT的使用,所以,我在課堂上,講解了以下幾個方面:
1、新建PPT的方法;
2、新建幻燈片模板的方法;
3、設置背格式的方法;
4、插入文字的方法;
5、插入圖片的方法;
6、設置對象動畫的方法;
7、將文件保存指定位置的方法。
我想這是PPT最簡單的使用操作,也是最基本的操作,然后我將任務布置了下去,第一章《我的祖國》,我給學生設定了主題,提出了要求,然后讓學生自行完成。時間是兩周,四節(jié)課。
當四節(jié)課過后,我收到學生上交的作業(yè),作業(yè)情況如下:
1、全班42名學生,有13名學生,作業(yè)沒有放到指定位置;
2、5名學生沒有按要求數量完成幻燈片數量;16名學生作品沒有主題,或內容跑題;只有8名學生能夠按要求完成作品。
針對于這一章內容(授課及作品完成情況)我感想很多,課堂上大多數學生都能按照作業(yè)要求去完成作品,但個別學生因為原來沒有接觸過電腦,操作起來難度很大,一部分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態(tài)度很認真,但幾節(jié)課下來,卻毫無進展,完成作品的同學,大部分是按照我的要求完成,內容沒有新意,沒有創(chuàng)意,形式保守,沒有任何探索性的內容在里面。
課后反思:
1、學生水平不同,教學過程中應分層次,各別指導;
2、低年級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差,接到作品要求,自已不會主動規(guī)劃,只是無目的的操作,應加以引導,逐步培養(yǎng);
3、學生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上課過程中應加以鼓勵;
4、學生對游戲興趣濃厚,教學設計中興靈活插入形式活潑的教學活動,即適應學生的年齡特點,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因教室空間的局限性,學生進入教室后,教師無法走到學生當中,當學生操作出現問題時,無法及時指導解決,這給電腦操作水平落后的學生提高能力帶來很大的難度,這也是班級大部分學生無法完成作品的重要原因。
時代在進步,信息社會在發(fā)展,電腦的使用必將成為將來社會所需人才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作為教育者,應重視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但培養(yǎng)的過程需要軟硬兼施,即要老師提高自身的水平和教學技能,也要求硬件配備上達到一定的要求。軟件、硬件達到合適的要求,這需要一定的時間,也需要一種態(tài)度。
小編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