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讀研究生與導師的相處對自身的發(fā)展有著重大的影響,所以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下面出國留學網(wǎng)來說說出國讀研如何與導師搞好關系。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前段時間轟動一時的美國教授寫給被開除的中國留學生的那封信,在信中,教授這樣寫到:
“你想要的是到美國來見識一圈,和教授搞好關系,使一些點子,讓教授按著你的設計,給你一些作業(yè),你輕輕松松得到一個學位;再靠這個學位,說自己成為學者了,然后在中國或美國找個掙錢多又體面的工作?!?BR> “我能教給你的,是做人和做學問的基本原則,讓你成為一個尊重知識、熱愛真理的人。在學術領域,你必須不為任何利益撒謊,只說真話,且對自己說的每一句話負責任;你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去尋找未知,沒有捷徑可走;你還必須知道自己的局限和無知,把你個人的角度和判斷低低地放在“公正”之下,這樣,你才能開始做學問。要想從我這里得到學位,你必須達到這些標準,我不賣學位。我的知識可以無償貢獻給愿意跟著我一起尋找真理的學生,但不做交易?!?BR> 看完這段,你大概知道怎么和導師搞好關系了。在國外,和導師搞好關系并不是去送禮或者拍馬屁,而是要給導師留下個好印象。因國內(nèi)外教育理念的差別,老師對學生的關注點并不相同。相比于國內(nèi),國外的老師更加注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與學習參與度,所以想給導師留下好印象,你需要這么做。
不要求你回答的多好,但一定要有互動,課堂互動是拉近與導師之間距離的最好方式。打個比方,很多學校的lecture大課都很無聊,老師一個人在講臺上講2-3個小時,學生在下面玩手機或者發(fā)呆。那老師自己一個講會很沒意思,如果老師問了什么問題,沒一個人回應,那老師也會很有挫敗感。如果這時候你能答上一兩次,即便答的不是很好,也能給老師留下一個印象,你有認真聽他的課,有回應。換做是你,你會不會心里一絲絲安慰一下?
當然,這么做的前提是:你要做好預習,才能回答得了老師的問題。
導師有時候會講著講著忘了下面的詞或者要說什么,如果你做了充足的預習,認真跟導師的進度聽課,在這個時候提醒一下導師,會不會被“記住”?不說感激的眼神了,至少會驚訝吧?但,前提還是你要做好充足的預習,你才知道導師接下來要講什么。
這個“投其所好”不是讓你去送禮,而是適當去遵循導師的性格。因為有時候?qū)熀蛯W生因?qū)ρ芯宽椖康睦斫獠煌矔a(chǎn)生矛盾,比如有些導師上課時會明顯表現(xiàn)出對某一學術理論的喜愛或者不認同,如果你上課的時候與老師爭論一些無意義的問題,又或者在寫論文時對導師不認同的理論進行追捧,那導師可能會對你愛答不理或者給不了你高分數(shù)。所以,上課時候,一定要仔細聽課,要知道導師的偏好,運用在你和導師互動以及作業(yè)里,會對搞好關系很有幫助。
想和導師搞好關系,積極溝通才是關鍵。遇到問題不懂就問,但不要是那種老師剛講完,你根本沒聽進去的問題。那會讓老師對你有“不好”印象,覺得你沒好好聽課。有時候問了高質(zhì)量的問題會讓老師覺得你有認真的做research,思維開拓,這個時候“好印象”就有了。一般情況下,學生只要愿意和老師積極溝通,師生關系就不會太差。
總的來說,搞好跟導師關系的關鍵并不是拍馬屁或者送禮之類的,而是真心“對導師好”。上課好好聽講,積極回答問題,下課好好準備預習,讓導師覺得心里舒服,那你和導師的關系自然而然的就好起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