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很多人的最愛,但是有些人吃粽子時胡亂搭配,對于有些食物最好不要搭配粽子一起食用,那么粽子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不能和寒性蔬菜一起吃
粽子不要與含水分很多的寒性蔬果類一起食用,比如西瓜、冬瓜等,本身粽子中的糯米黏連,多吃不容易消化,在加上寒性的蔬菜,即使蔬菜中含有纖維成分,但是由于部分蔬菜性寒,也容易造成腹瀉或腹痛。
不能和寒冷的食物一起吃
粽子不能和寒冷的食物一起吃與不能和寒性蔬菜一起吃的原理是一樣的,寒冷的食物會導致胃腸功能減弱,影響食物消化,尤其對于吃粽子的人來說更容易導致消化不良。
不能和油炸菜肴一起吃
每年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除了忙著包粽子,還要炸菜角、炸麻葉。薛玉珠說,端午節(jié)吃粽子、菜角、麻葉是老傳統(tǒng),但違背營養(yǎng)健康理念。這三樣都是難消化的食物,混在一起吃加重胃腸道負擔;另外,油炸菜角、麻葉是高熱量食物,而夏天天氣炎熱,身體熱量不易外散,吃太多高熱量食物,可能導致中暑。
不能和高鹽菜肴一起吃
粽子的內(nèi)餡事先就已先腌制過或拌炒過,鈉含量屬于較高的食物,食用時應避免再沾佐料,如醬油膏、甜辣醬等,以免造成鹽份攝取過多的情形,不但對于高血壓及腎臟病的患者,會加重身體的負擔,對于減重民眾,容易造成下半身水分滯留而影響代謝,降低減重效能。
醫(yī)生提醒,最近天氣炎熱潮濕,胃腸功能本來就受影響,建議少吃粽子,最好選在兩餐之間或午餐時食用。吃的時候最好搭配普洱茶、山楂烏梅湯等,幫助消化。
哪些人不宜多吃粽子
飲食專家介紹,夏季的天氣悶熱潮濕,人為濕熱所困,消化功能本來不那么強,多吃粽子很容易引起食滯。最近隨著粽子的熱賣,消化內(nèi)科門診的病人明顯增加。有些人的胃病本來已好了,沒想到因一時貪嘴,竟導致舊病復發(fā)了。粽子主料為糯米,黏性高,不容易消化,加上廣東人常在粽子里加入肥肉、豆類等配料也是不宜消化的食物,吃了難消化的粽子,容易引起胃脹、胃痛。如果是甜粽子,吃后易產(chǎn)酸,有胃病的人癥狀會明顯加重。
除了胃病患者,肝炎、膽囊炎、腫瘤患者以及老人和兒童,消化功能往往也比較差,也不宜多吃粽子,吃后易產(chǎn)生胃酸過多、腹脹、腹痛、腹瀉等消化不良的癥狀。此外,糖尿病患者也不宜吃含糖量高的紅棗、豆沙餡粽子,以免引起血糖迅速升高,加重病情。
自己包粽,少油、少鹽、低熱量
飲食專家建議,粽子以糯米為主,如果是自家制作,可以作一些改良,比如可以放些五谷雜糧,減少糯米的黏滯感;放些綠豆,可起到清熱的作用;多加一些紅豆、薏米、麥片、香菇、竹筍等來增加纖維含量;用瘦肉代替咸蛋黃及肥肉,減少肥膩感……總之盡量做到少油、少鹽、低熱量。
他建議,粽子最好選在午餐時食用,盡量避免晚餐時食用,因為大多數(shù)人吃過晚餐后活動量比較小,而且可能很快就睡覺了,沒有來得及消化的粽子停留在胃中,更易引起積滯。
吃粽子搭配茶和烏梅湯
吃粽子時搭配什么也很有講究。飲食專家建議,吃粽子時最好不要再大魚大肉,以免加重胃腸的負擔。吃粽子時可以喝普洱茶來幫助消化,有胃熱的人則可以喝綠茶。但切記,胃腸功能不好的人盡量喝淡茶,不要喝濃茶。
食粽子搭配水果也可以解膩、助消化,但搭配什么樣的水果也有講究。胃腸功能不好的人吃粽子時,最好搭配蘋果和梨子,少量的西瓜(不要冰鎮(zhèn))也行。本身沒有胃病的人,吃了粽子還可以煲些山楂、烏梅湯來喝,或者用山楂、神曲煲些消滯茶來喝。
山楂烏梅湯(2-3人量)
山楂30克、烏梅15克、瘦肉150克。加水后煲40分鐘,即可飲用。
消滯茶
山楂30克、神曲10克、麥芽30克、布渣葉15克、陳皮3克。加水200到300毫升,煲30分鐘,即可飲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