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摩限電”是否該讓個體買單

字號:


    近日,一場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禁摩限電”集中整治行動在深圳開展,此舉迅速引發(fā)公眾圍觀。禁魔限電運動達到高潮時,深圳車場扣押電動車堆積如山,場面壯觀,網(wǎng)友針對“禁魔限電是否該讓個體買單”這一話題展開熱議,具體詳情歡迎繼續(xù)瀏覽。
    (實拍深圳扣車場 電動車堆積場面壯觀)
    出國留學網(wǎng)訊 2016年04月05日,廣東省深圳市,攝影師實拍廣東深圳市南頭檢查站旁邊扣車場,橋上向下望去,車輛堆積場面壯觀。
    深圳全市查扣電動車17975輛,重點打擊在地鐵口、公交站等地點非法拉客違法行為,并對嚴重超標、沒有牌照的電動車、摩托車進行查處。
    針對“禁魔限電是否該讓個體買單”,網(wǎng)友褒貶不一:
    大部分網(wǎng)友反對:電動車是私人車產(chǎn),實現(xiàn)禁魔限電,不應該拿個體開刀,控制摩的電動車生產(chǎn)源頭才是關鍵!
    網(wǎng)友【耀眼嗎】直言,禁摩限電如同禁止行人走路,諷刺“禁魔限電”的不可行性。
    與此同時,一些理性的網(wǎng)友敏銳地指出,”禁魔限電“不是禁止使用摩托車和電動車,而是禁止車輛非法運營,即:“摩電”拉客行為。
    然而,仍然有網(wǎng)友并不買賬:合法運營摩電的資格申請具有很大的限制性,個體利益無法保障,如何合理設置營運資格門檻,這才是關鍵。
    總之,摩電運營個體固然無法避免法律的懲處,然而,控制摩電生產(chǎn)才是“禁魔限電”政策實施的根源所在。政策的實施,多從人民利益出發(fā),才能減少阻力。
    相關閱讀:其他地區(qū)或者國家對電動車輛是如何管理的
    德國:電動車限速每小時25公里 超速需參加考試獲取駕照
    據(jù)德國電動車專賣店老板說,如果電動車速度太快,德國交通管理部門可能會需要騎車的人事先參加考試獲取駕照。每名司機得經(jīng)過至少兩天的培訓,考試合格者才能獲得駕照。
    按照德國兩輪車工業(yè)協(xié)會的統(tǒng)計,2011年在德國銷售的電動自行車之中,95%的最高時速都在25公里以內(nèi)。
    日本:裝備齊全才可上路 管理是控制的最佳方式
    日本的電動車,時速至24公里就不再有助力,所以不會像摩托那樣達到較高時速。
    中國產(chǎn)的電動自行車也有進入日本,而因為通過網(wǎng)絡銷售的中國產(chǎn)電動自行車無需踏腳踏板就可以達到時速20~30公里,沒有車牌和方向指示器,要想上路,必須提出申請,獲得車牌,并且裝配包括方向指示器、剎車燈、尾燈、速度表等保證安全的標準零件。liuxue86.com由電動車安全性能之嚴苛,就可見其對安全駕駛的重視。
    在日本,高速公路左側(cè)會劃出一米線作為摩托車專門行駛,與轎車不爭路。在日本摩托使用年限越長,交稅越多,跑得多了,出現(xiàn)安全和環(huán)保故障,不用政府頒布措施,騎車者就自行淘汰了。從這個意義上說,關鍵是管理,而不是禁行。
    臺灣:更強調(diào)非機動車管理 而不是強調(diào)“汽車優(yōu)先”
    臺灣是一個摩托車的世界(臺灣叫摩托車為機車)臺北、高雄,幾乎每一個角落都有機車的影子。實際上,臺灣的機車在現(xiàn)實中的表現(xiàn)很有序↓↓↓
    機車和汽車一樣,是需要上牌;在任何一個停車場,都有專門的機車停車位;機動車和機車分道有序行駛:靠右邊的車道上常寫著“機車優(yōu)先”,內(nèi)道上則明確提示“禁行機車”。
    臺灣有汽車的人,很多時候也會選擇騎摩托車出行。他們認為機車不僅不影響城市形象,反而是一種時尚、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