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輔導:巧解數量關系

字號:


    在歷年的公務員考試行政能力測驗中,有一類必考且難度很大的題型——行程問題,近幾年在公務員考試行測中出現了一些復雜的行程問題。行程問題不僅需要扎實的數學基礎,還需要靈活的應變能力,這里華圖教育專家跟大家分析一下這類題的解題思路。
    求解行程問題,首先,熟悉行程問題中的基本公式:路程=速度x時間;其次,認真審題,明確分辨是屬于行程問題中的哪種題型;最后,靈活運用基本理論和公式進行分析,同時要注意一些特殊題型和方法技巧的使用。為了讓廣大考生能夠清晰認識特殊行程問題,進行總結及運用真題示例闡述。
    一、特殊行程問題——火車過橋(隧道)問題
    行程問題中有種特殊題型:火車過橋(隧道)問題,此類題型所走的路程不再指通常意義上題目中出現的長度,而是變?yōu)榱艘粋€路程和或是路程差。大多體現在火車過橋、過隧道或是過涵洞問題中。但是又分成兩種小題型,根據不同的問法,給出大家兩個公式:
    1、火車從開始上橋到完全過橋的時間=(橋長+車長)÷速度
    2、火車完全在橋上的時間=(橋長-車長)÷速度
    【例1】一列長為280米的火車,速度為20米/秒,經過2800米的大橋,火車完全在橋上的時間為多少?( )
    A. 48秒 B. 2分6秒
    C. 2分28秒 D. 2分34秒
    【答案】B
    【解析】此題屬于完全在橋上的火車過橋問題。
    代入公式后,火車完全在橋上的時間=(2800-280)÷20= 126秒=2分6秒,故選B
    【例2】火車通過560米長的隧道用20秒,如果速度增加20%,通過1200米的隧道用30秒?;疖嚨拈L度是多少米?( )
    A. 220 B.240
    C. 250 D. 260
    【答案】B
    【解析】“通過”即從開始上橋到完全過橋。 此題列方程,設長度為X ,火車速度為v,由題意得到如下方程組:
    解得, (米),故選擇B
    二、特殊行程問題——隊伍行進、環(huán)形運動
    行程問題中的速度變化的題型,指的是題目中的速度變?yōu)橐粋€相對速度 ,要么變成兩個對象的速度和,要么變成兩個對象的速度差。根據往年公考的情況,給大家羅列兩種速度變化題型的特殊題型:隊伍行進、環(huán)形運動,供大家復習。
    (1)隊伍行進:
    隊伍長度=(人速+隊伍速度)×從隊頭到隊尾所需時間
    隊伍長度=(人速-隊伍速度)×從隊尾到隊頭所需時間
    【例1】紅星小學組織學生排成隊步行去郊游,每分鐘步行60米,隊尾的王老師以每分鐘步行150米的速度趕到排頭,然后立即返回隊尾,共用10分鐘。求隊伍的長度?( )
    A.630米 B.750米
    C.900米 D.1500
    【答案】A
    【解析】此題是相遇問題,相對速度是二者速度之和。
    設王老師從隊尾走到隊頭用X分鐘,可列方程
    (150-60)×X=(150+60)×(10+X)
    解得X=7分鐘,
    則隊伍的長度為(150-60)×7=630米,選擇A。
    (2)環(huán)形運動
    環(huán)形周長=(大速度+小速度)×反向運動的兩人第一次相遇的時間間隔
    環(huán)形周長=(大速度-小速度)×同向運動的兩人第一次相遇的時間間隔
    【例1】甲乙兩人在相距90米的直路上來回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跑3米,乙的速度是每秒跑2米。如果他們同時分別從直路兩端出發(fā),10分鐘內共相遇幾次?( )
    A.16 B.17
    C.20 D.45
    【答案】C
    【解析】甲、乙第一次相遇時所走過的路程和應該是90米,從第一次相遇之后,每次相遇之間,甲、乙走過的路程和就應該是2倍的90米了,所以第一次相遇,是出發(fā)后的90÷(3+2)=18秒,在此之后每36秒相遇一次(10×60-18)÷36≈16(取整)這樣10分鐘之內,甲、乙共相遇16+1=17次。答案為B。
    【例2】某環(huán)形公路長15千米,甲、乙兩人同時同地沿公路騎自行車反向而行,0.5小時后相遇,若他們同時同地同向而行,經過3小時后,甲追上乙,問乙的速度是多少?( )
    A.12.5千米/小時 B.13.5千米/小時
    C.15.5千米/小時 D.17.5千米/小時
    【答案】A
    【解析】設甲速度每小時x千米,乙每小時y千米,則有
    解得,
    故選A。
    
行測真題 行測答案 行測答題技巧 行測題庫 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