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禮儀:檳榔

字號:


    檳榔,以它的獨特風(fēng)味,以及人情交際之需,近年來已成為某些省市備受人們歡迎的日常果品。而且價格不菲,消費可觀,大有超越或取代香煙之勢。
    吃檳榔的習(xí)俗歷史悠久,有時可查者,最早見于南北朝時期的《南史·劉穆之傳》。書中記載,劉穆之每于飯后必咀嚼檳榔,漸成習(xí)慣。唐人歐陽詢在《藝人類聚》中說:“檳榔,士人以為貴,款客必先進,若邂逅不設(shè),用相嫌恨。”可見到了唐代,在南中諸郡,檳榔已成為一種用來待客的禮節(jié)禮品。大致相當(dāng)于我們現(xiàn)在的請茶、敬煙之類。后來,海南島還以檳榔作為訂婚和嫁娶的聘禮。如果男方送到女方的檳榔被接受,證明女方已經(jīng)同意了這樁婚事。據(jù)《崖州志》載:“婚禮納彩,用錫盒盛檳榔送至女家,尊者先開盒,即為定禮,謂之出檳榔,凡女受聘者,謂之吃某氏檳榔?!?BR>    檳榔,屬棕櫚科,是一種常綠喬木。其樹葉、根干與橄欖、椰子樹大同小異。其“祖籍”東南亞,后來因為貿(mào)易海運至我國。海南、廣東、福建、臺灣及云南等省,因地理和氣候適宜檳榔生長,因此遂大量栽培,成為當(dāng)?shù)匾环N比較普遍的經(jīng)濟作物。
    雷州半島上的廣東人、陵水萬寧三亞一帶的海南人吃檳榔已經(jīng)相當(dāng)普遍,而且很講究吃的方式。宋人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中說得最為詳細:客至不設(shè)茶,唯以檳榔為禮。不論貧富長幼男女,自朝至暮,寧愿不食飯,唯嗜檳榔。富者以銀盤置之,貧者以錫盤置之。晝則就盤更瞰,夜則置停枕旁,覺則嗜之。中下細民,一日費檳榔錢百余。
    吃檳榔的方法尤為講究。一是采摘果實要論季節(jié)。春取之,為軟檳榔(又稱“嫩仔檳榔"),極可口;夏秋采而干之,為米檳榔;漬之以鹽,謂鹽檳榔;小而尖者,為尖心檳榔。二是吃法多種多樣。水調(diào)蜆灰少許于蔞葉上,裹檳榔咀嚼,先吐出赤水一口,繼而吞其余汁。如果沒有蜆灰,就用石灰;沒有蔞葉,就用蔞藤代替。此外,還有加丁香、桂花、砂仁等各種香藥與檳榔同吃的,謂之“香藥檳榔”。
    不僅檳榔可食,其花也可食。據(jù)說,檳榔“花開絕香,一穗有千百朵”。屈大均《陽江道上逢盧子歸自瓊州賦贈》詩云:“首夏過瓊甸,檳榔得食花?!弊髡咦宰ⅲ骸皺壚苹ń^甘美,開以二月,則不僅果,花亦可食矣?!鼻嗣鞔恕S纱丝芍?,廣東、海南一帶,種植食用檳榔花的習(xí)俗由來已久。
    隨著時間的推移,吃檳榔的習(xí)俗漸漸由南向北傳到了北方,主要是京城。清人筆記、小說對此多有記載。清代漁洋山人《條陳給事》詩云:“趨朝向火未渠央,聽鼓應(yīng)官有底忙?行到前門門未啟,嬌中端坐吃檳榔?!薄都t樓夢》第六十四回也描寫了賈璉向尤二姐索要檳榔吃的情形。這反映了當(dāng)時無論是達官貴人,或市井小民,都隨身攜帶檳榔荷包,可隨時取食。
    檳榔,味道甘美,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云:“入口則甘漿洋溢,香氣熏蒸,在寒而暖,方醉而醒。既紅潮以暈頰,亦珠汗而微滋。真可洗炎天之煙瘴,除遠道之饑渴。雖朱櫻、紫梨皆無以尚之矣。”此外,檳榔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捎脕肀苷?、消積、殺蟲、利水、下氣。據(jù)近些年來醫(yī)藥專家的研究成果證實,檳榔除上述作用之外,還有防癌、抗癌作用。前些年,海南還研制出來了檳榔牙膏。
    筆者預(yù)見,在不久的將來,當(dāng)廣大煙民深刻認識到“吸煙有害健康”之后,便會自覺戒煙,并將對香煙的嗜好轉(zhuǎn)移到吃檳榔上來。到那時,已受大家歡迎喜愛的檳榔,可能會代替香煙的地位。
    “高高的樹上結(jié)檳榔,誰先爬上誰先嘗,小妹妹提籃抬望眼,低頭又想,他又壯,他又美,誰人比他強?趕快叫一聲我的郎!……”大家都知道湖南不能種植生產(chǎn)檳榔,那為什么《采檳榔》這首著名的民歌出自湖南人之口呢?這恐怕與湖南人喜吃檳榔的悠久歷史不無關(guān)系吧。
    湖南有句俗話說:“飽吃檳榔餓吃煙”、“飯后嚼檳榔,健胃保牙框”??梢?,檳榔在湖南人心目中自古就與香煙、名茶齊名。目前,湖南人喜吃檳榔的人數(shù)和檳榔消費量全國排名第一。據(jù)前些年的《海南日報》報道說:海南島每年生產(chǎn)檳榔500-700噸,約有500-600噸檳榔熏制成干果后銷往湖南。另外云南、越南等地的檳榔干也大量銷往湖南??梢姾铣蔀榱巳珖畲蟮臋壚葡M市場,除了海南部分、廣東雷州半島、廣西西南部、云南西雙版納和臺灣島的部分人嗜好檳榔外,其它省市咀嚼檳榔者少之又少。
    那么,為什么大部分湖南人如此嗜好檳榔呢?說來,還有一個不同尋常的故事呢!
    據(jù)說,很久以前,湖南人是不吃檳榔的。只因有一年,湖南遭受特大洪水的洗劫,一片汪洋。洪水之后,便是瘟疫流行,人們貧病交加,病亡甚眾。一時出現(xiàn)了歷史上曾未有過的“千村霹靂人遺失,萬戶蕭疏鬼唱歌”的悲慘景象。特別是在湘潭,慘象更是目不忍睹。絕大部分的家庭病的病,死的死,沒有全家都活下來了的。然而,唯獨只有一家人,卻安然無恙,毫毛不損。全家人都好好的,好像從來沒有發(fā)過瘟疫一般。瘟疫過后,人們才了解到,那一家人原來是從海南島遷移來此定居的,祖祖輩輩幾代以來一直保留著咀嚼檳榔的習(xí)慣。自此,人們才了解到,原來是檳榔的功勞。其殺菌、解毒、祛濕的功效保全了那一家人的生命。于是,當(dāng)?shù)厝碎_始仿效那家人的習(xí)慣,開始吃起檳榔來。自此以后,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有許多人吃起檳榔來了。從湘潭向西北傳遍長沙、岳陽、益陽、常德;向西南傳播到株洲、衡陽、郴州、邵陽等地,幾乎遍及湖南全境,還北上流傳到了京城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咀嚼檳榔已經(jīng)在湖南形成一種新的生活時尚,檳榔現(xiàn)實市場和潛在市場都很大,許多商家在檳榔市場里撈到了第一桶金。湖南檳榔的制作方法也多種多樣,各地口味自有特色,市場上檳榔品牌也復(fù)雜紛紜。如湘潭的“王爺檳榔”、長沙的“皇爺檳榔”、益陽的“發(fā)哥檳榔”、“求質(zhì)檳榔”、“求味檳榔”、“青果檳榔”、“七妹檳榔”、“胖哥檳榔”、“求醉檳榔”等等,真是不一而足,難以勝數(shù)!
    嚼著口味各異的檳榔,哼著《采檳榔》歌曲,心靈口快的湖南人們還編出了饒有風(fēng)趣的謎語來,說:“撲噠一只拱,向天一條縫,進去笨硬的,出來韌軟的?!笨梢姾先私罊壚七€嚼出豐富多彩的檳榔文化來了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