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作文范文:泰山一片月

字號:


    出國留學網(wǎng)中考頻道在考試后及時公布各科中考試題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試卷專家點評。請廣大考生家長關注,祝福廣大考生在2013年中考中發(fā)揮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績!同時祝愿決戰(zhàn)2014中考的新初三學員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泰山月,是很美的。那空明澄碧的月色,令人想起潺潺的清泉。坐在 泰山極頂?shù)挠^月峰上賞月,云淡風輕,玉盞般的圓月,悄無聲息地懸在空 中,那樣的清,那樣的靜,恰似一泓蓄滿瓊漿的晶亮亮的湖,恍如一伸手, 就可以掬下一杯清冽冽的甘露哩!
    我見過西子湖畔的平湖秋月。十里荷花,一派煙云。月兒剛露臉,漫 天就抖下迷迷蒙蒙的霧,那月色總是潮潤潤的,嫵媚中頗有幾絲纏綿。泰 山月的韻致,卻迥然不同。萬里平疇,獨尊一岳。那月光,明朗得很,干 凈得很。上了南天門,便是"天街",凡塵淘盡,一碧如洗。"天街"兩
    側,廟宇,古道,高樓,綠樹,剔透玲瓏,纖塵不染,全浸潤在脈脈的月 色里。極遠的地方,有一縷潔白的云霓,輕盈而扶搖直上,欲乘風飄云, 那便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么?游月騁懷,你不得不贊嘆古人創(chuàng)造的"月 華如水"的妙喻。泰山一片月,消融了山的險峻,樹的蒼涼,消融了古廟 的寂寞,峽谷的幽深。白日里,"云端掛天梯"的"十八盤",此刻,也
    完全失卻了峭拔和威嚴,而幻成泛著銀暈的飄帶,寧靜而溫柔地飄浮著、 飄浮著。萬籟俱寂。
    泰山山腰的柏洞,月景又是另一番韻味。這里是古松古柏的世界。澗 水清清,滋潤著滿山森森的古樹林。二三百年的老樹,只能屈居小字輩。 莽莽蒼蒼的樹林中,極少野草和雜生的小樹。勤快的山風,就像是不辭辛 苦的清潔工人,灑掃庭除。月光遍地,樹影婆娑。細細看去,斑駁陸離的 坡地上,仿佛還有掃帚留下的痕跡,給人一種如返古樸故園的暖融融的感 覺。從山上俯視,月下松林,一派素裝,高潔,雅致;從山下仰望,濃墨 如潑,虛實相間,恰似一幅氣勢磅礴的寫意畫。泰山的月亮,也貪戀這塊 凈土,從浩渺遙遠的天庭中,竟忘情地落在那剪影似的逶迤的山脊上。走 著、走著,仿佛只要緊走幾步,就可以走進明鏡般的月亮里去。
    泰山山腳,有一座普照寺,曾是馮玉祥先生隱居過的地方。當年,抗 日戰(zhàn)爭爆發(fā),正值國家民族危亡之秋,馮先生深明大義,在張家口組織抗 日同盟軍,力挽狂瀾,不幸屢遭暗算,失敗以后,便來到這里。一頁悲壯 苦澀的歷史,永遠鐫刻在這塊土地上了。寺中篩月亭,是賞月的佳處。逝 者如斯夫,只有一輪明月,深情而依戀地輝映著一片瓊樓玉宇。一棵相傳 是六朝老僧種植的千年松,虬枝彎曲如盤龍,英氣逼人,枝枝丫丫,旁逸斜出,令人肅然起敬。月行中天,絲絲縷縷的月光,從枝繁葉茂的縫隙中 篩落而下,驟然間,掠過幾絲晚風,樹梢一陣沙沙地顫動,搖落的月光, 似片片雪花,使人通體生涼。待定神看時,杳無蹤跡,樹影又恰似凝住了。 那一棵棵歷經滄桑劫難的古樹,竟看不到一絲枯枝敗葉,它們抖擻精神, 悄然屹立著,是獨事這圣潔的佛國之鄉(xiāng)的清幽恬靜,還是悉心期待著那日 出東方、普照大地的氣勢恢宏的一幕?
    曾聽一位青年散文家說過:我們的時代,是一個月亮的時代。乍聽起 來,新奇之中未免有點茫然。上了泰山,才真正理解這話中的詩味和哲理: 月亮是美的,美化著山,美化著水,美化著嚴峻的歷史和人人向往的未來, 也美化著一顆顆純真不泯的心哩!
    點評:這篇文章選自1984年9月14日《羊城晚報》,作者沈世豪。古 往今來,名字描寫泰山日出壯麗景象的佳作不少,寫泰山美妙月色的卻不 多見。而這篇文章把月下的泰山描繪得畫意濃郁、詩意盎然,令人心醉。 且不說其選擇角度的別出心裁,單是在生活中觀察景物、擇取寫作材料的 功力就值得學習、借鑒。
    作者著力描繪了三個月下景點,一是泰山極頂月景,二是山腰柏洞月 景,三是山腳普照寺中月景。三個月景貌似獨立成篇,實則作者足跡的移 動隱含其中,是動點觀察的反映,移步而換景。
    泰山極頂賞月,一繪形態(tài),二描月色。在觀月峰定點觀察,月如玉盞, 懸在空中,背景是淡淡的云,輕輕的風。因為在極頂觀月,故而有伸手可 挽月的感受。盡管重在繪形,但又將"色"膠合起來刻畫,"恰似一泓蓄 滿瓊漿的晶亮亮的湖"、"清冽冽的甘露"比得絕妙,把月色融融的景象 刻畫得如在眼前。寫"天街"月色,先用"凡塵淘盡,一碧如洗"概括, 再以月下景物"剔透玲瓏,纖塵不染"渲染;既繪近處的月華如水,萬物 白日狀態(tài)被消融,又繪遠處欲乘風飄去的潔白的云霓;既有真,又有幻。 看得真切,感受獨到,泰山月的韻致在筆下具體而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 山腰柏洞月景圍繞古松古柏展開,以"月光遍地,樹影婆娑"總攬, 突現(xiàn)"斑駁陸離"的特征。極頂賞月的感覺是清冽、寧靜,此處是暖融融, 如返古樸故園,賞月者的感受隨著眼前景物的變化而變化,外在的物與內 在的情巧妙結合,更能引讀者人佳境。為了多角度多側面描繪柏洞月景, 除平視外,又以俯視和仰視的角度觀察,出現(xiàn)了高潔、雅致的素裝和氣勢 磅礴的潑墨寫意畫的迥然不同的景色。如此著筆,豐厚而不單薄,奇妙而 不平淡。
    如果說極頂賞月是較為廣泛地寫景物,柏洞月景是對松柏群體進行粗 筆勾畫,那么普照寺的月景就是聚焦在一棵六朝千年松身上了。虬枝、枝 丫、針葉,各具其態(tài);從繁枝茂葉的縫隙中篩落的月光,靜時"絲絲縷縷", 動時"似片片雪花";忽而"搖落的月光"使人通體生涼,忽而"片片雪
    花"杳無蹤跡。靜中有動,動中又有靜,把月光下千年松動動靜靜、靜靜 動動的美姿刻畫得維妙維肖。而馮玉祥先生深明大義的歷史材料,更給普 照寺月景增添萬般情意。
    作者通過三個月景的具體描繪,總繪了泰山一片月的詩意美、哲理美。 筆下美景得力于觀察的準確、細致、有深度、有層次。一、定點觀察和動 點觀察結合,還插入散點觀察。為了突出泰山月的韻致,作者采用了跳躍 觀察的方法,打破位置的順序,從山上、山下不同方位觀察,使柏洞月景更為動人。二、觀察中注意比較。作者選擇了十分有個性的平湖秋月月色 作比較,以"潮潤潤"、"嫵媚"、"纏綿"的特征與眼前泰山月對比, 使泰山月的"空明澄碧"更富神韻。三、主體與背景和諧地組合。"玉盞 般的圓月"有"云淡風輕"的自然背景,"普照寺"、"篩月亭"有馮玉
    祥組織抗日同盟軍失敗而隱居于此的悲壯而苦澀的歷史的人文背景。這樣 處理,景物清晰,情灑泰山,使寫景的文章寓含人文的活力。四、主觀感 受逐層深化。泰山極頂賞月,有伸手可掬甘露之感;柏洞觀月,雖離天庭 "遙遠",但有走進明鏡里的錯覺;山腳觀千年松屹立,猜度其獨享清幽 和恬靜,抑或悉心期待日出的心情。凡此種種,如不用眼精細觀察,用耳 仔細諦聽,用心深入感受,是不可能見之于筆墨的。當然,相關的知識, 文字的功夫也十分重要。
     
    2013江蘇中考語文試題匯總
    2013山東中考語文試題匯總
    2013四川中考語文試題匯總
    2013江蘇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總 
    2013四川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總
    2013山東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總
    

    2013江蘇中考英語試題匯總
    2013山東中考英語試題匯總 
    2013四川中考英語試題匯總
    2013福建中考英語試題匯總
    2013江蘇中考政治試題匯總
    2013山東中考政治試題匯總   
    2013四川中考政治試題匯總
    2013山東中考物理試題匯總
    2013四川中考化學試題匯總
    2013四川中考歷史試題匯總
    2013山東中考歷史試題匯總
    2013山東中考生物試題匯總
    2013四川中考生物試題匯總
    2013山東中考地理試題匯總
    2013江蘇中考地理試題匯總
    2013江蘇中考歷史試題匯總
    2013四川中考物理試題匯總
    2013湖北中考政治試題匯總
    

          
中考歷史試題
       相關鏈接:
    《 《   
出國留學網(wǎng)中考頻道
    
中考語文 中考作文 中考數(shù)學 中考英語 中考滿分作文 中考政治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學 中考歷史 中考生物 中考地理 中考英語作文 中考網(wǎng)址 中考時間
中考報名 中考資源 志愿填報 錄取查詢 中考成績查詢 分數(shù)線 心理輔導

    
中考優(yōu)秀作文 中考零分作文 中考滿分作文 中考作文題目 中考英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