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語文課,盼著上語文課。”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招生辦)中文系教授王東成對三十年前語文課的美好回憶無疑會令現(xiàn)在的很多孩子吃驚和羨慕。與王東成相反,語文課讓他們很“郁悶”,他們的作文不斷受到批評:說謊話、八股氣,幾乎成了時下中小學生作文的標簽。有一位學生說:“我人生的第一句謊言是從作文開始的”。素來講究“真情實感”的作文竟然成為謊言的濫觴?是誰造成了這種尷尬?中小學生作文八股化,究竟誰的“貢獻”大?
應(yīng)試教育:讓語文課堂風雅難再
在王東成的記憶中,語文是學生時代為數(shù)不多的學科中最重要的一門。同學們感興趣,上課積極,參與度高,講語文課的老師富有激情,受學生喜歡。
“語文課,從不枯燥。課上,老師講解課文篇目感情充沛,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課下,有很多閱讀會和讀書會,老師會把同學們組織到一起,閱讀中外經(jīng)典名篇?!蓖鯑|成對語文學習的回憶中,有兩個至今難忘的鏡頭:一次是讀書會上,同學們一起用俄語朗誦高爾基的《海燕》。一次是在圖書館里與曾國藩《十八家詩鈔》不期而遇時的美妙感覺。
“喜歡語文課,盼著上語文課,我在五年級的時候就發(fā)表過詩歌?,F(xiàn)在寫作,很大程度上,就受益于當時的語文課。”王東成滿是懷念。
而如今,語文課在一定程度上再難尋找到當年的風雅和享受。
外語、計算機、鋼琴、聲樂、奧數(shù)……在家長們“對孩子的全方位培養(yǎng)模式”下,留給語文的時間越來越少。課堂上,老師只好拼命做各種段落大意“分析”,課堂下,孩子們越來越少有足夠的時間去品味一首古詩,欣賞一篇美文。
語文對部分孩子的吸引力就在雙重的“乏味”中慢慢僵硬了,其實八股作文和以八股的方式讀書教語文并不是一個新話題。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一場關(guān)于國文教育的大討論中,教育家葉圣陶就曾指出:國文教育的最大問題是八股的流毒。八股與應(yīng)試,是語文的死敵。活生生的文本被僵硬化,不可能使學生受益。要走出國文教學的誤區(qū),必須告別八股的模式。
上世紀四十年代的這場討論,現(xiàn)在看來,仍有意義。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今年有出版社出版了《民國小學生作文選》、《民國語文》等書,據(jù)說,很多專家給予很高評價,賣得很好。
閱讀習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金庸進課本、魯迅要不要出課本、《狼牙山五壯士》被刪除……中小學語文課本每有“風吹草動”,都必然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guān)注和討論。
然而這種關(guān)注更多地側(cè)重篇目變化與教育觀念變遷的關(guān)系等“語文課堂不能承受之重”,很少人真正關(guān)注語文學習本身。
“語文教育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王東成說,“當今,很多外國人都把閱讀當成是‘呼吸’,在閱讀中尋找知識,尋找樂趣,尋找生活的真諦。而我們呢?閱讀習慣極差,在世界上排名靠后,這與中國五千年文明古國的身份極不相稱?!?BR> 語文學習講求“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良好的閱讀習慣主要包括:堅持經(jīng)常閱讀;在閱讀過程中養(yǎng)成動腦動手的習慣;閱讀后勤于思考等。
北大教授孔慶東曾經(jīng)撰文指出,加強課外閱讀是培養(yǎng)學習語文樂趣的手段,學生如果只學語文書上的課文,就“虧死了”,一個學期至少應(yīng)該讀5本長篇小說。老師應(yīng)該花很少的時間講完課文,花很多時間領(lǐng)著學生在文學的海洋里遨游。不要以為這樣學生成績就不好,考試成績一點都壞不了。如果一個學生讀過《史記》,還有什么樣的文言文能難住他?
然而,現(xiàn)在學生的閱讀習慣如何呢?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兩年前對全國初中生課外閱讀做過一個調(diào)查,調(diào)查顯示:62%的初中生每天的閱讀時間在20分鐘以內(nèi),而且這個閱讀時間還包括瀏覽網(wǎng)頁、看電視等非紙質(zhì)文本閱讀方式的時間。
這意味著,我們可以說六成的初中生基本沒有閱讀時間。
作文“秘笈”:不是教“會”了,而是教“壞”了
今年7月,在大量中小學生作文“秘笈”、“寶典”中,有本書引起關(guān)注和熱議:《民國小學生作文選》。不少人對這本書給予很高的評價,覺得其文章水平甚至超過了現(xiàn)在大學中文系的學生作文。
在王東成看來,民國時期的語文讀物展示了語文的工具性、審美性和人文性。“工具性,讓人通過使用母語,來學習語言知識,獲得語言能力,進行語言表達,這是基礎(chǔ);審美性,則是讓人能夠欣賞漢語文字,欣賞名著名篇,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人文性,則是使人具備廣闊的人文情懷,具備愛、誠實和使命感的情操與美德。”
而相對來講,“現(xiàn)在的語文教育,把追求升學率放在第一位。期末考試或是升學考試,這些固然重要,但也只是考察學生語文掌握程度的一個手段,過分追求升學率而忽視內(nèi)在精神和素質(zhì)的教育,將手段當成了目的,無異于買櫝還珠?!蓖鯑|成說。
或者《民國小學生作文選》是很好的書,但是,倘若中小學生沒有弄明白寫作文是干什么,只是拿來當作一個模版的話,那么,一切仍然沒有什么改變。
背范文,是許多大學生想出國讀書,應(yīng)付“托?!焙汀癎RE”考試中英語(論壇)作文的“絕招”?,F(xiàn)在也有許多中小學生學了來應(yīng)付各種語文考試。寫一件好事,經(jīng)常是“扶老奶奶過馬路”,寫媽媽,總是“鬢邊的白發(fā)”,寫老師,總是“帶病為我們上課”……
不知道讀者還記不記得自己上學時候的各種名言警句集,各種詞匯描寫集,關(guān)于勞動、學習、美德、珍惜時光等等,分門別類,描寫可以細分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早晨、中午、黃昏等等……如果說這些作文輔助書還屬于工具書的話,現(xiàn)在充斥在書店和孩子們案頭的書則已經(jīng)明目張膽地在號召學生“背范文、寫八股”了,《小學生作文大全》、《三十天學會寫作文》……如果孩子寫作文浸淫于這些偽“寶典”,飲鴆止渴時間長了,想不說假話也難
應(yīng)試教育:讓語文課堂風雅難再
在王東成的記憶中,語文是學生時代為數(shù)不多的學科中最重要的一門。同學們感興趣,上課積極,參與度高,講語文課的老師富有激情,受學生喜歡。
“語文課,從不枯燥。課上,老師講解課文篇目感情充沛,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課下,有很多閱讀會和讀書會,老師會把同學們組織到一起,閱讀中外經(jīng)典名篇?!蓖鯑|成對語文學習的回憶中,有兩個至今難忘的鏡頭:一次是讀書會上,同學們一起用俄語朗誦高爾基的《海燕》。一次是在圖書館里與曾國藩《十八家詩鈔》不期而遇時的美妙感覺。
“喜歡語文課,盼著上語文課,我在五年級的時候就發(fā)表過詩歌?,F(xiàn)在寫作,很大程度上,就受益于當時的語文課。”王東成滿是懷念。
而如今,語文課在一定程度上再難尋找到當年的風雅和享受。
外語、計算機、鋼琴、聲樂、奧數(shù)……在家長們“對孩子的全方位培養(yǎng)模式”下,留給語文的時間越來越少。課堂上,老師只好拼命做各種段落大意“分析”,課堂下,孩子們越來越少有足夠的時間去品味一首古詩,欣賞一篇美文。
語文對部分孩子的吸引力就在雙重的“乏味”中慢慢僵硬了,其實八股作文和以八股的方式讀書教語文并不是一個新話題。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一場關(guān)于國文教育的大討論中,教育家葉圣陶就曾指出:國文教育的最大問題是八股的流毒。八股與應(yīng)試,是語文的死敵。活生生的文本被僵硬化,不可能使學生受益。要走出國文教學的誤區(qū),必須告別八股的模式。
上世紀四十年代的這場討論,現(xiàn)在看來,仍有意義。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今年有出版社出版了《民國小學生作文選》、《民國語文》等書,據(jù)說,很多專家給予很高評價,賣得很好。
閱讀習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金庸進課本、魯迅要不要出課本、《狼牙山五壯士》被刪除……中小學語文課本每有“風吹草動”,都必然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guān)注和討論。
然而這種關(guān)注更多地側(cè)重篇目變化與教育觀念變遷的關(guān)系等“語文課堂不能承受之重”,很少人真正關(guān)注語文學習本身。
“語文教育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王東成說,“當今,很多外國人都把閱讀當成是‘呼吸’,在閱讀中尋找知識,尋找樂趣,尋找生活的真諦。而我們呢?閱讀習慣極差,在世界上排名靠后,這與中國五千年文明古國的身份極不相稱?!?BR> 語文學習講求“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良好的閱讀習慣主要包括:堅持經(jīng)常閱讀;在閱讀過程中養(yǎng)成動腦動手的習慣;閱讀后勤于思考等。
北大教授孔慶東曾經(jīng)撰文指出,加強課外閱讀是培養(yǎng)學習語文樂趣的手段,學生如果只學語文書上的課文,就“虧死了”,一個學期至少應(yīng)該讀5本長篇小說。老師應(yīng)該花很少的時間講完課文,花很多時間領(lǐng)著學生在文學的海洋里遨游。不要以為這樣學生成績就不好,考試成績一點都壞不了。如果一個學生讀過《史記》,還有什么樣的文言文能難住他?
然而,現(xiàn)在學生的閱讀習慣如何呢?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兩年前對全國初中生課外閱讀做過一個調(diào)查,調(diào)查顯示:62%的初中生每天的閱讀時間在20分鐘以內(nèi),而且這個閱讀時間還包括瀏覽網(wǎng)頁、看電視等非紙質(zhì)文本閱讀方式的時間。
這意味著,我們可以說六成的初中生基本沒有閱讀時間。
作文“秘笈”:不是教“會”了,而是教“壞”了
今年7月,在大量中小學生作文“秘笈”、“寶典”中,有本書引起關(guān)注和熱議:《民國小學生作文選》。不少人對這本書給予很高的評價,覺得其文章水平甚至超過了現(xiàn)在大學中文系的學生作文。
在王東成看來,民國時期的語文讀物展示了語文的工具性、審美性和人文性。“工具性,讓人通過使用母語,來學習語言知識,獲得語言能力,進行語言表達,這是基礎(chǔ);審美性,則是讓人能夠欣賞漢語文字,欣賞名著名篇,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人文性,則是使人具備廣闊的人文情懷,具備愛、誠實和使命感的情操與美德。”
而相對來講,“現(xiàn)在的語文教育,把追求升學率放在第一位。期末考試或是升學考試,這些固然重要,但也只是考察學生語文掌握程度的一個手段,過分追求升學率而忽視內(nèi)在精神和素質(zhì)的教育,將手段當成了目的,無異于買櫝還珠?!蓖鯑|成說。
或者《民國小學生作文選》是很好的書,但是,倘若中小學生沒有弄明白寫作文是干什么,只是拿來當作一個模版的話,那么,一切仍然沒有什么改變。
背范文,是許多大學生想出國讀書,應(yīng)付“托?!焙汀癎RE”考試中英語(論壇)作文的“絕招”?,F(xiàn)在也有許多中小學生學了來應(yīng)付各種語文考試。寫一件好事,經(jīng)常是“扶老奶奶過馬路”,寫媽媽,總是“鬢邊的白發(fā)”,寫老師,總是“帶病為我們上課”……
不知道讀者還記不記得自己上學時候的各種名言警句集,各種詞匯描寫集,關(guān)于勞動、學習、美德、珍惜時光等等,分門別類,描寫可以細分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早晨、中午、黃昏等等……如果說這些作文輔助書還屬于工具書的話,現(xiàn)在充斥在書店和孩子們案頭的書則已經(jīng)明目張膽地在號召學生“背范文、寫八股”了,《小學生作文大全》、《三十天學會寫作文》……如果孩子寫作文浸淫于這些偽“寶典”,飲鴆止渴時間長了,想不說假話也難
高考作文題目 | 高考作文押題 | 高考作文預(yù)測 | 高考作文素材 | 高考英語作文 |
高考記敘文 | 高考議論文 | 高考滿分作文 | 高考零分作文 | 高考作文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