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職業(yè)能力測試精講三:法律常識

字號:


    【例題】
    定義:①物質民俗;人類在與自然界發(fā)生關系并進行斗爭的過程中,所產生的風俗習慣。
    ②精神民俗:在物質文化與制度文化基礎上形成的有關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民俗。
    ③語言民俗:口語約定俗成,集體傳承的信息交流系統(tǒng)。
    典型例證:(1)信仰、巫術(2)手工藝品,服飾(3)神話、民間傳說、民間故事
    上述典型例證與定義存在對應關系的數(shù)目有:( ?。?BR>    A.0個    B.個    C.2個    D.3個
    【例題】
    定義:①第三人:對原告和被告所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或者雖然沒有獨立的請求權,但與案件的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而參加到正在進行的訴訟中去的人。
    ②當事人:因民事權利義務發(fā)生爭議,以自己名義進行訴訟,要求法院行使民事裁判權的人。
    ③無因管理:法律沒有規(guī)定或者約定的義務而為他人管理事務。
    典型例證:
    (1)小明今年8歲,在與隔壁鄰居孩子王林玩耍過程中,被對方用石塊敲擊頭部,致使頭部流血,且有較嚴重腦震蕩。小明父母以小明為原告起訴王林。
    (2)甲公司對乙公司享有10萬元的債權,同時對丙公司承擔10萬元的債務,甲、丙達成協(xié)議,甲向丙轉讓其對乙的債權以代替?zhèn)鶆盏穆男校讓鶆辙D讓的事實通知了乙。但之后甲、丙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被取消,并且丙沒有向乙主張債權。
    (3)在暴風雨來臨之前,李某看到一塊莊稼未收割,且以為是小丁的,為避免其損失而幫其收割,結果這塊地是老王的。
    上述典型例證與定義存在對應關系的數(shù)目有:( ?。?BR>    A.0個    B.1個    C.2個    D.3個
    【例題】
    定義:①象形:文字與事物本體在形狀上很相像的造字法。
    ②指事:在獨體象形字上加一不成文字的表意符號或全用抽象符號組成的造字法。
    ③會意:兩個或兩個以上獨體象形字組成的造字法。
    典型例證:(1)日(2)白(3)陽
    上述典型例證與定義存在對應關系的數(shù)目有:( ?。?BR>    A.0個    B.1個    C.2個    D.3個
    【例題】
    定義:①確定型決策是指決策所面臨的條件和因素是確定的,每一個方案只有一種確定的結果。
    ②風險型決策,也就是隨機決策,即決策方案未來的自然狀態(tài)不能預先肯定,每一方案都存在風險,關鍵在于權衡利弊,作出選擇。
    ③非確定型決策,是指決策所面臨的條件和因素是不確定的,每一種決策方案的結果是不可知的,也無法確定其概率。
    典型例證:
    (1)老張每次都從工資中拿出一部分錢存入銀行以備不時之需。
    (2)某企業(yè)開發(fā)一種新產品,這種新產品的價格是一種競爭,通過權衡分析,確定其期望價格為9元。
    (3)不懂足球的小王在同學的慫恿下去買足球彩票,小王無奈,就隨便買了一張。
    上述典型例證與定義存在對應關系的數(shù)目有:(  )
    A.0個    B.l個    C.2個    D.3個
    參考答案
    【答案】D。
    【答案】B。
    【答案】D。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