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導游詞范文(12篇)

字號:

    在忙碌的學習和工作生活中,總結可以幫助我們梳理經驗,總結得失,從而不斷提升自己。在總結的過程中要注意提煉出主要的亮點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改進和提升自己。我們不妨來讀一讀以下的總結范文,它們或許能給我們的寫作和思考帶來一些新的視角和思路。
    南京導游詞篇一
    游客們:現在我們來到了“總統(tǒng)府”的大門前。只見門樓上方高大的旗桿直插云霄。門樓橫帽上有“總統(tǒng)府”3個大字,據稱是由書法家、原監(jiān)察院副院長周鐘岳題寫后用水泥燒制上去的。
    再看門樓對面的照壁前,豎著一塊由郭沫若先生書寫的紀念太平天國起義100周年的紀念碑。
    進了大門,東西兩側各有一排廂房,原是當年的“朝房”,后改為士兵的宿舍,現已辟為旅游紀念品商店。正前方那座寬敞的大黨,就建造在太平天國的金龍殿遺址上,現在正中懸掛著的是孫中山手書“天下為公”四字匾額。
    大堂之后為今江蘇省政協辦公所在地,目前暫不對游人開放。我們主要參觀的是位于西側的煦園,也叫西花園,是洪秀全、孫中山曾經工作、居住過的地方。
    各位游客:下面我們將前往“總統(tǒng)府”景區(qū)最精華的部分煦園參觀。請大家跟我往西走。前面有一道粉墻,墻的圓潤門上方鑲嵌著“煦園”兩字。這就是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辛亥革命領袖孫中山曾經生活過的地方。
    煦園建于清代道光年間,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全園面積僅20余畝。園內花木扶疏,亭臺樓閣錯落有致,湖山疊石點綴其間,顯得小巧玲球、秀麗雅靜,是一座富有江南特色的園林。
    進入園內,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大假山群,由十二生肖石疊合而成,在這兒,大家不妨一起來尋找一下自己的生肖石。假山是中國古代園林建筑中的文要要素之一,中國北方皇家園林體現的是真山真水,而南方私家園林往往以假山假水來體現園林的自然神韻。這座大假山,在園林構景中起到了欲露先藏、欲揚先抑的抑景作用,給游人創(chuàng)造了一種漸入佳境的情趣。
    請繼續(xù)隨我往前走。這塊嶙峋崢嶸的太湖石,嚴然具有皺、瘦、漏、透、丑等特點,請大家仔細辨認,它像漢字中的哪個字?對!細心的游客已經看出像個“壽”字。我們可在壽字石上留個影,在此預祝各位萬事如意,健康長壽。
    游客們:剛才我們看了兩組石景,現在我們再來看園中的水景。煦園的園林構筑以水為主體。水體呈南北走向,在建國手法上,為了突破單一狹長的水體,還巧用面防、樓閣將水面自然分割成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系的三個部分。平面如長形花瓶,使中部形成較開闊的水面,南航北閣遙相呼應,東像西樓隔岸相望,有分有聚,雖分實聚,景致自然和諧。
    煦園的亭臺樓閣也布置得十分巧妙?!捌靠凇庇袖魹戦w屹立水中,左右有小橋可渡,南面有石訪相對。山上這座金字亭,稱為六角亭。請大家往前看,這座飛檐翹角的亭子為雙頂,遠看好似雙亭并立,近看卻是混然一體,亭下有山石相襯,造型別致,形影相依,因而稱之為“鴛鴦亭”。
    右邊平臺上的'那座建筑,叫桐音館,是煦園內最大的建筑物,其建筑材料都用桐木。桐音館是當年洪秀全與部下商議國事的地方,取上下同心,異口同聲的意思。在桐音館北面的一組假山群中,有一塊石碑,上有道光皇帝御筆“印心石室”4個大字。據說當年的兩江總督秦樹少時家貧,卻整天坐在溪流中的大石塊上專心研讀,后來終于功成名就。道光皇帝有感于他潛心鉆研的精神,賜“印心石室”4宇,用來勉勵后人。
    游客們:酉花園東廊上還有一塊非常著名的碑,這就是俞樾所書的《楓橋夜泊》詩碑,據說是從蘇州寒山寺中移來的。俞樾,字曲園,是清末著名學者。在詩碑中俞樾告訴我們,唐代詩人張繼《楓橋夜泊》詩中“江楓漁火對愁眠”句中的“江楓”實為“江春”,是后人誤傳為“江楓”。當然,俞撒在這里無非只是要告訴人們這一事實,并非強調要把“江楓”改為“江春”。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俞秘的嚴謹治學態(tài)度。
    南京導游詞篇二
    大家看到的這座樓臺就是閱江樓風景區(qū)的主景點閱江樓”。傳說明太祖朱元璋在31年,一直想把閱江樓給建起來,但都沒建成!然而,經過四年的努力,在新千年,新世紀開頭的2001年完成了,新建的閱江樓高52米,面積為5000平方米。整座樓成”l型,主翼均可閱江。主樓在兩翼的犄角處。樓內從底部到頂部可分三層,加上中間夾層共有六層。但外看為四層。樓內有電梯可以上下。
    要了解樓內的結構,陳設,壁面等,請到樓參觀。
    歡迎大家到到獅子山閱樓江樓觀。
    首先來到的是底層,我要給大家介紹一椅,一壁,一匾。
    擺放在金字靠壁前的是一把朱朱璋龍椅”,雖是仿制物品,但是由上等優(yōu)質紅木制成,重量超過了千斤。龍椅靠背上雕著九條龍,刻工精細,形象生動,在國內找不到相同的第二把這樣的交椅。
    那么坐這把交椅的就當然是一代帝王朱元璋了。大家看到,龍椅背后是一面金字大靠壁,靠壁之上鏤刻著朱元璋親自撰寫的《閱江樓記》。在東側山脊的碑亭”正面也有相同的用漢白玉雕刻而成的《閱江樓記》。
    大家再看這幅巨型瓷畫。它寬有8米,高12.8米,是當今國內最大的景德鎮(zhèn)瓷畫。畫面反映了1405年到達1433年間鄭和七個下西洋的這段歷史。大家知道,鄭和是我國明代的偉大航海家,他曾七次率領船隊,到過亞,非三十個國家和地區(qū)。
    鄭和七下西洋的偉大壯舉,每次下西洋船隊有大小船只200余艘,有官員,旗軍,勇士,水手,通事,買辦,火長,醫(yī)士,工匠,珠算等27000人。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對世界航海事業(yè)的杰出貢獻,是永遠值得驕傲的一個亮點。
    屋頂有一個蟠龍藻井”。系由整根樟木刻制而成,龍身由24k黃金裝裱,共用去11公斤的'黃金,極具皇家氣派。
    這個叫百獅臺”,是鎮(zhèn)樓之寶,用純紅木制成的,是全國獨一無二的紅木珍品。這一套紅木制品上上下下共計刻有100只獅子。
    現在看到的是一塊蘇繡屏風,上面繡的是江南四大名樓”。它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一塊蘇繡屏風。
    站在樓西走廊上,我們可以看到長江的轉彎處,上游方向是由南向北,下游方向是由西流向東,角度達到130度。
    南京導游詞篇三
    各位游客:
    你們好!
    歡迎各位到華東線的第一站南京參觀游覽。初來乍到,大家一定很想了解這座城市。下面請允許我向各位介紹一下。
    南京,簡稱寧,地處富饒的長江三角洲,北接遼闊的江淮平原,是江蘇省的省會。全市面積為6597平方公里,轄4縣11區(qū),人口545萬。其中市區(qū)面積約881平方公里,人口270多萬,為中國十大城市之一。
    南京是一座地理位置優(yōu)越,地形獨特的城市。它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水,依鐘山而扼長江。東面和南面是以紫金山(又叫鐘山)為主體的寧鎮(zhèn)山脈為屏障,紫金山之西有富貴山、五臺山及石頭山(清涼山)等。西北面的長江奔流而過。城內外多低丘,河湖相連,可謂山環(huán)水繞,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鐘山龍蟠,石城虎踞”之稱。
    南京又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我國七大古都之一,建城已有2400多年。最早的城池為越城,是越王勾踐滅吳以后,于公元前472年所建的。約公元前356年,楚國滅越,楚威王在石頭山上筑城。傳說楚威王看到南京地理形勢險要,怕日后有人在此稱王,就在獅子山北邊的江邊埋下黃金,以鎮(zhèn)壓王氣,稱為“金陵”,從此南京又有了“金陵”之稱。三國時的東吳,兩晉時的東晉,南北朝時的宋、齊、梁、陳先后在南京建都,這就是“六朝古都”。后來,五代時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也定都南京,這又使南京成了“十朝都會”。
    南京曾有許多名稱,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有金陵、建業(yè)、建康、秫陵、白下、升州、江寧、集慶、應天、天京等,像金陵、建康至今仍被用作南京的代稱。至于南京的得名源于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津于1368年定都南京,當時南京叫應天府。朱元漳曾打算把都城遷到開封,將開封命名為北京,應天府稱為南京,后來國都雖未遷成,但“南京”一名就沿襲下來了。
    游客們:南京的歷史就介紹到這里,下面向大家講講南京的氣候。由于南京地處長江下游,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氣候帶中,每當夏季來臨,高空受到副熱帶高壓的影響,氣流不斷下沉,氣溫逐漸上升。驕陽似火,每天地面最高溫度平均值可達50℃以上,發(fā)燙的大地成了這座城市的熱源。加上南京獨特的地勢,它處于長江沿岸的河谷之中,海拔較低,起伏的山巒,猶如天然屏障,擋住了空氣的流動,阻止熱量向外發(fā)散;來自海洋上的濕潤東風和南風被東郊紫金山和東南一帶山體遮擋,使南京始終處于炎熱的高溫控制下。所以南京的盛夏酷熱難熬,素有“火爐”之稱。但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南京城,綠樹成蔭,尤其是東郊的中山陵景區(qū),更是樹木蔥憲,平均每個人占有10棵以上的樹木,成為中國著名的綠色城市。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南京夏季炎熱的氣候起到了調節(jié)作用。
    南京的交通也十分便利。航空有祿口國際機場和大校場機場,每天有數百架次飛機在這兩大機場起降。鐵路有京滬線和寧銅線在此接軌,特別是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直接溝通了長江南北的鐵路、公路交通,從而使“天塹變通途”。此外,滬寧高速公路、繞城公路已成為南京的主要交通動脈。由于南京地處華東地區(qū)水陸交通要沖,同時還是著名的內河港口城市,明朝鄭和下西洋的龐大船隊就是從南京港啟航,經過中國的南海諸島,跨越亞、非兩洲的?,F在的南京港,經過不斷地擴建改造,年吞吐量達3000多萬噸,成為長江沿岸的第一大港。
    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南京的旅游資源。南京已形成了以城中為核心,輻射東南西北的五條旅游線。城東旅游線以鐘山風景區(qū)為主,以中山陵為中心,有明孝陵、靈谷寺、美齡宮、紫金山天文臺等50多個游覽景點。城南線以秦淮風光帶為主,以夫子廟建筑為中心,東起東水關,西止西水關,有烏衣巷、李香君故居、瞻園等古跡,此外還有中華門城堡、雨花臺烈士陵園等風景點。城西有清涼山、石頭城、莫愁湖等景觀,形成山、水、城、林交融一體的景觀特色。城北的珍珠泉度假區(qū),距市區(qū)11公里,是南京地區(qū)唯一的省級旅游度假區(qū),南京長江大橋也在城北。城中景區(qū)有著名的玄武湖,山城環(huán)抱,碧波蕩漾,景色十分秀麗,此外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
    各位游客,講到這兒,我們可以把南京這座城市特色作一概括,那就是“古、大、重、綠”四個字。“古”,是指南京是中國的七大古都之一;“大”,南京是中國的十大城市之一,有中國最大的河流——長江,還有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城墻;“重”,南京在歷史上、地理上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綠”,南京植被良好、綠化先進,是中國數一數二的綠色城市。因此,南京這座城市的特色又可用兩句話來概括,即:梅紅松綠市,虎踞龍盈城。
    游客們,南京概況就介紹到此,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座“六朝古都”,去細細領略她的“秦淮風韻”吧!
    各位游客,古話說:百聞不如一見,所以希望各位有空去南京看看,我想一定會讓你有一個好的印象。
    謝謝大家!
    南京導游詞篇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素有“六朝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美譽的南京參觀游覽。我是江蘇省中旅的導游員xxx,大家能夠叫我x導,或者小x。我身旁這位是司機x師傅,他的駕駛技術十分了得,請大家放心。期望在接下來的幾天,我倆能夠給大家?guī)硪淮瓮昝赖哪暇┲?。南京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東郊湯山猿人頭骨的出土,證明35萬年以前,就有了"南京猿人"的足跡。自公元229年東吳建都南京始,南京曾十次成為京都,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南京地理區(qū)位優(yōu)越,物產資源豐富,地處長江“金三角”地區(qū),是中國區(qū)域經濟中的重要城市。南京對外交通四通八達,構成了航空、高速公路、鐵路、長江航運的立體交通體系和網路。南京,山環(huán)水抱,蔥籠毓秀,山水城林融為一體,自然風貌久負盛名。自然界厚賜于南京龍蟠虎踞的山川形勝,歷史在此又遺存下燦爛的`文化。孫中山先生曾有名言概括南京之美:“此地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在世界三大城市中亦誠難覓此佳境”。位于城東紫金山麓的中山陵、明孝陵,掩映在綠色蔥蔥的紫金山中,布局宏偉。太平天國遺址,殿闕巍峨。數十處南朝陵墓刻,碩大洗煉,堪稱一代巨制,國之瑰寶。棲霞寺內舍利塔,造型雄健,比例勻稱,裝飾華麗,是我國現存石塔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總統(tǒng)府、雨花臺烈士陵園、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梅園新村紀念館、渡江勝利紀念碑是我國民主革命的歷史見證。玄武湖,三面環(huán)水,一面臨城,秀峰塔影,碧波蕩漾,堪稱“金陵明珠”。莫愁湖,蘊含動人凄麗的傳說,湖光倩影,花團錦蔟,典雅、幽秀而豁達、奔放。獨具南京特色被譽為中國織錦工藝“活化石”的云錦及“國之瑰寶”的雨花石,成為南京旅游商品的代表。美味的秦淮風味小吃及鹽水鴨,享譽中外。這天的南京,既是現代禮貌的經濟都會,更是虎踞龍盤的秀山麗水,城桓殿闕,街巷格局,園林苑囿,綠地廣場......共同構筑起一幅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的多彩畫卷,展現出“綠色古都,文化之城”的獨特魅力。說到咱們南京,不得不提的就是與“吃”、“喝”、“玩”、“穿”相對應的四大特產:鹽水鴨、雨花茶、雨花石和云錦。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南京豐富的旅游資源,東以鐘山風景區(qū)為主,囊括了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以及玄武湖;西以石城風景區(qū)為看點;南以著名的秦淮風光帶為主打;北以沿江風景區(qū)為主,包含了長江大橋、閱江樓和靜海寺等景點。集山、水、城、文為一體的南京,山川形勝,虎踞龍蟠,大氣磅礴,正以博大的胸懷迎之后八方來客。
    南京導游詞篇五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我們xx旅行社全體員工對大家來到我們南京光觀游覽表示熱忱的歡迎,在這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x,大家在接下來的行程當中稱呼我小x或者x導就可以了。我會本著賓客至上,服務第一的宗旨為大家盡心盡力的去做好服務工作,同時呢,也希望我的工作能夠得到各位的配合與支持,從而促進我們服務質量的提高,使大家能夠玩的'愉快,走的順利。
    南京風景秀麗,歷史悠久,美好山水正期待您的領略,秀麗風光正等待您的欣賞。愿此次的南京之旅能夠成為您的度假天堂。在這里預祝各位在接下來的行程當中玩的開心,玩的順利。稱心而來,滿意而歸。
    南京導游詞篇六
    南京市地處中國長江下游的寧鎮(zhèn)丘陵地區(qū),東望大海,西達荊楚,南接皖浙,北聯江淮,總面積6597平方公里。南京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年平均降雨量1106毫米。南京現轄11個區(qū)(玄武、白下、秦淮、建鄴、鼓樓、下關、江寧、浦口、六合、棲霞、雨花臺)2個縣(高淳、溧水),總人口約530萬人。
    南京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東郊湯山猿人頭骨的出土,表明35萬年以前,就有了“南京猿人”的足跡。自公元229年東吳建都南京始,南京曾十次成為京都,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南京地理區(qū)位優(yōu)越,物產資源豐富,地處長江“金三角”地區(qū),是中國區(qū)域經濟中的重要城市。南京對外交通四通八達,形成了航空、高速公路、鐵路、長江航運的立體交通體系和網路。
    南京,山環(huán)水抱,蔥籠毓秀,山水城林融為一體,自然風貌久負盛名。自然界厚賜于南京龍蟠虎踞的山川形勝,歷史在此又遺存下燦爛的文化。孫中山先生曾有名言概括南京之美:“此地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在世界三大城市中亦誠難覓此佳境”。位于城東紫金山麓的中山陵、明孝陵,掩映在綠色蔥蔥的紫金山中,布局宏偉。太平天國遺址,殿闕巍峨。數十處南朝陵墓刻,碩大洗煉,堪稱一代巨制,國之瑰寶。
    棲霞寺內舍利塔,造型雄健,比例勻稱,裝飾華麗,是我國現存石塔中不可多得的佳品??偨y(tǒng)府、雨花臺烈士陵園、梅園新村紀念館、渡江勝利紀念碑是我國民主革命的歷史見證。玄武湖,三面環(huán)水,一面臨城,秀峰塔影,碧波蕩漾,堪稱“金陵明珠”。莫愁湖,蘊含動人凄麗的傳說,湖光倩影,花團錦蔟,典雅、幽秀而豁達、奔放。
    獨具南京特色被譽為中國織錦工藝“活化石”的云錦及“國之瑰寶”的雨花石,成為南京旅游商品的代表。美味的秦淮風味小吃及鹽水鴨,享譽中外。今天的南京,既是現代文明的經濟都會,更是虎踞龍盤的秀山麗水,城桓殿闕,街巷格局,園林苑囿,綠地廣場共同構筑起一幅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的多彩畫卷,展現出“綠色古都,文化之城”的獨特魅力。
    南京導游詞篇七
    各位游客,大家好!
    (開場語)
    歡迎來到素有“六朝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美譽的南京參觀游覽。我是江蘇省中旅的導游員xxx,大家可以叫我x導,或者小x。我身旁這位是司機x師傅,他的駕駛技術十分了得,請大家放心。希望在接下來的幾天,我倆可以給大家?guī)硪淮蚊篮玫哪暇┲谩?BR>    (南京總括)
    南京以“博愛之都”聞名海內外,是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全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全市面積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741.3萬人,下轄2縣11區(qū)。
    (地形地貌)
    南京位于長江下游的中心地帶,主要是丘陵盆地地形,城區(qū)附近東有紫金山,西有清涼山,南有牛首山,北有棲霞山。紫金山由東向西延伸,從南京城中橫穿而過,使南京城南城北形成了兩條水系,南為秦淮河,北為金川河。除此之外,還有玄武湖和莫愁湖宛如兩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南京的城東和城西。
    歷史沿革)
    南京是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歷史上先后有十個朝代在此定都,分別是:東吳、東晉、南朝時的宋、齊、梁、陳、以及后來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故而南京又被稱作“六朝古都”、“十朝都城”。歷朝歷代為南京留下了許多名字,如:金陵、秣陵、建鄴、建康、蔣州、江寧、昇州、集慶、應天、天京等,有些名字作為南京的地名沿用至今。
    (交通、經濟、科教)
    今日南京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管道等運輸方式齊全,是華東地區(qū)重要的交通樞紐。同時,南京也是中國東部地區(qū)重要的綜合性工業(yè)基地和全國六大通訊樞紐之一。目前已形成了以“電子、石化、鋼鐵、汽車”四大支柱產業(yè)。金陵石化、南汽集團、熊貓電子等著名企業(yè)實力雄厚、產品暢銷國內外。此外,南京科教實力雄厚,綜合實力僅次于北京、上海。教育、科技的發(fā)達,為南京城市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城市品牌)
    南京城市品牌眾多,多次被評為全國十佳衛(wèi)生城市、全國園林城市、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等稱號。南京的綠化水平全國聞名,森林覆蓋率達到23%。南京的市樹是雪松,市花為梅花。
    (特產)
    說到咱們南京,不得不提的就是與“吃”、“喝”、“玩”、“穿”相對應的四大特產:鹽水鴨、雨花茶、雨花石和云錦。
    著名風景區(qū))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南京豐富的旅游資源,東以鐘山風景區(qū)為主,囊括了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以及玄武湖;西以石城風景區(qū)為看點;南以著名的秦淮風光帶為主打;北以沿江風景區(qū)為主,包含了長江大橋、閱江樓和靜海寺等景點。
    (結語)
    集山、水、城、文為一體的南京,山川形勝,虎踞龍蟠,大氣磅礴,正以博大的胸懷迎接著八方來客。
    【景點概況】
    1、秦淮河簡介
    2、夫子廟景區(qū)特色及歷史沿革
    3、5a級景區(qū)等
    各位游客大家好,現在我們來到秦淮河畔夫子廟游覽。
    秦淮河古名淮水,又叫龍藏浦,相傳是秦始皇開鑿,又稱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人民的母親河,起源于溧水的東廬山和句容的寶華山。秦淮河在南京城東分成兩支,一支從通濟門外的東水關入城,經夫子廟,到水西門外的西水關出城,稱為內秦淮河,全長約10里,其沿河兩岸,從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賈云集,文人薈萃,儒學鼎盛,素有“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之譽。另一支從城外流過,成為南京城東、城南、城西的護城河。兩支在城西匯合,注入長江。南京夫子廟通常是指位于南京城南秦淮風光帶中心位置的集觀光、購物、休閑、餐飲于一體的仿古建筑的商業(yè)區(qū)。南京夫子廟是一座仿明清時期的古建筑群,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風格,整體布局集“廟、市、景”合一,將儒家文化、科舉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建筑文化等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夫子廟,又叫孔廟、文廟,是祭祀和供奉孔子的廟宇。南京夫子廟始建于宋景佑元年(1034年),現夫子廟是1986年重建,依然保留前廟后學的布局?,F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廟前廣場】
    1、大照壁的體量及作用
    2、泮池的由來及作用
    3、文德橋及“文德分月”奇景
    4、聚星亭、天下文樞坊、魁星閣及欞星門簡介
    現在我們就來到夫子廟前的廣場,這是夫子廟的中心地區(qū)。 照壁是秦淮河南岸的一段朱紅色石磚墻,照壁起遮蔽和裝飾作用,是整個夫子廟建筑群的開始。它建于明萬歷三年(1575年),長110米高,10米,為全國照壁之冠。
    照壁的北面就是泮池,意思是“泮宮之池”。泮池是文廟前的規(guī)制。南京夫子廟前的泮池與眾不同,它是利用內秦淮河天然河道而形成,半月形,南部呈半圓。
    文德橋在泮池西側,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據考證,由于橋向與子午線方向一致,所以每逢農歷11月15日,在橋的兩邊分別可以看到橋影將水中明月分為兩個半月,這一景觀被稱為“文德分月”。
    西側的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取“群星畢集,人才薈萃”之意,初建于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曾幾經興廢。這座四柱三門的大牌坊為天下文樞坊。孔子乃天下文章道德之中樞也,故得此名,這是進入孔廟的標志。東側這座臨街傍水的樓閣式建筑,叫做奎星閣,始建于清乾隆年間,曾兩次被毀,1985年重建。這座門叫欞星門,“欞星”是古代天文學中的“文星”,在此表示天下文人學士集學于此。門是石結構的,六柱三門,欞星門東西兩側便是東市、西市。
    【大成門、露臺】
    1、大成門的涵義
    2、甬道及孔子門生塑像。
    3、露臺的規(guī)模、用途及陳設
    4、孔子青銅像
    
    南京導游詞篇八
    南京,簡稱寧,地處富饒的長江三角洲,北接遼闊的江淮平原,是江蘇省的省會。全市面積為6597平方公里,轄4縣11區(qū),人口545萬。其中市區(qū)面積約881平方公里,人口270多萬,為中國十大城市之一。南京是一座地理位置優(yōu)越,地形獨特的城市。它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水,依鐘山而扼長江。再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南京的旅游資源。南京已形成了以城中為核心,輻射東南西北的五條旅游線。城東旅游線以鐘山風景區(qū)為主,以中山陵為中心,有明孝陵、靈谷寺、美齡宮、紫金山天文臺等50多個游覽景點。城南線以秦淮風光帶為主,以夫子廟建筑為中心,東起東水關,西止西水關,有烏衣巷、李香君故居、瞻園等古跡,此外還有中華門城堡、雨花臺烈士陵園等風景點。城西有清涼山、石頭城、莫愁湖等景觀,形成山、水、城、林交融一體的景觀特色。城北的珍珠泉度假區(qū),距市區(qū)11公里,是南京地區(qū)唯一的省級旅游度假區(qū),南京長江大橋也在城北。城中景區(qū)有著名的玄武湖,山城環(huán)抱,碧波蕩漾,景色十分秀麗,此外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
    在南京呆過一年半載的人,都知道,夏天像個大火爐,那個熱呀,恨不得蒼蠅蚊子都能中暑所以南京的盛夏酷熱難熬,素有“火爐”之稱。但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南京城,綠樹成蔭,尤其是東郊的中山陵景區(qū),更是樹木蔥憲,平均每個人占有10棵以上的樹木,成為中國著名的綠色城市。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南京夏季炎熱的氣候起到了調節(jié)作用。為什么會這樣呢?就要說到它的地勢了。聽聽諸葛孔明怎么說的。
    在赤壁之戰(zhàn)前,諸葛亮應孫權之約,下江南共商抗曹大計,騎著小毛驢,搖著鵝毛扇,考察建鄴后(今南京),說“鐘山龍蟠,石城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币簿褪钦f,在南京,東有綿延起伏的鐘山,像一條盤龍;西有巍然的石頭城屹立于大江之濱,像一只猛虎蹲踞著,這一切暗合古時傳統(tǒng)的好風水:左青龍,右白虎,后人簡稱為“虎踞龍蟠”。大山小山整把南京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了個口兒。造物主偏愛南京,又送給她什么?長江,對了。古人沒翅膀,沒大橋,沒飛機,沒大炮,敵人只能望江興嘆。所以嘛,封建帝王想:“南京好,美景多,美人嬌,躺在里面睡大覺”。
    更關鍵的是,南京有個凝聚了金陵王氣的寶物,就是貔貅,南京的市徽。它是上古的神獸,英勇善戰(zhàn)而且招財進寶、驅邪消災。大家要記得帶個回去喲,是個好東西。
    南京導游詞篇九
    各位游客,大家好!
    (開場語)。
    歡迎來到素有“六朝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美譽的南京參觀游覽。我是江蘇省中旅的導游員,大家可以叫我x導,或者小x。我身旁這位是司機x師傅,他的駕駛技術十分了得,請大家放心。希望在接下來的幾天,我倆可以給大家?guī)硪淮蚊篮玫哪暇┲谩?BR>    南京以“博愛之都”聞名海內外,是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全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全市面積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741.3萬人,下轄2縣11區(qū)。
    (地形地貌)。
    南京位于長江下游的中心地帶,主要是丘陵盆地地形,城區(qū)附近東有紫金山,西有清涼山,南有牛首山,北有棲霞山。紫金山由東向西延伸,從南京城中橫穿而過,使南京城南城北形成了兩條水系,南為秦淮河,北為金川河。除此之外,還有玄武湖和莫愁湖宛如兩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南京的城東和城西。
    歷史沿革)。
    南京是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歷史上先后有十個朝代在此定都,分別是:東吳、東晉、南朝時的宋、齊、梁、陳、以及后來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故而南京又被稱作“六朝古都”、“十朝都城”。歷朝歷代為南京留下了許多名字,如:金陵、秣陵、建鄴、建康、蔣州、江寧、昇州、集慶、應天、天京等,有些名字作為南京的地名沿用至今。
    (交通、經濟、科教)。
    今日南京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管道等運輸方式齊全,是華東地區(qū)重要的交通樞紐。同時,南京也是中國東部地區(qū)重要的綜合性工業(yè)基地和全國六大通訊樞紐之一。目前已形成了以“電子、石化、鋼鐵、汽車”四大支柱產業(yè)。金陵石化、南汽集團、熊貓電子等著名企業(yè)實力雄厚、產品暢銷國內外。此外,南京科教實力雄厚,綜合實力僅次于北京、上海。教育、科技的發(fā)達,為南京城市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城市品牌)。
    南京城市品牌眾多,多次被評為全國十佳衛(wèi)生城市、全國園林城市、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等稱號。南京的綠化水平全國聞名,森林覆蓋率達到23%。南京的市樹是雪松,市花為梅花。
    (特產)。
    說到咱們南京,不得不提的就是與“吃”、“喝”、“玩”、“穿”相對應的四大特產:鹽水鴨、雨花茶、雨花石和云錦。
    著名風景區(qū))。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南京豐富的旅游資源,東以鐘山風景區(qū)為主,囊括了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以及玄武湖;西以石城風景區(qū)為看點;南以著名的秦淮風光帶為主打;北以沿江風景區(qū)為主,包含了長江大橋、閱江樓和靜海寺等景點。
    (結語)。
    集山、水、城、文為一體的南京,山川形勝,虎踞龍蟠,大氣磅礴,正以博大的胸懷迎接著八方來客。
    南京導游詞篇十
    各位游客,大家好!
    (開場語)。
    歡迎來到素有“六朝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美譽的南京參觀游覽。我是江蘇省中旅的導游員__x,大家能夠叫我x導,或者小x。我身旁這位是司機x師傅,他的駕駛技術十分了得,請大家放心。期望在接下來的幾天,我倆能夠給大家?guī)硪淮瓮昝赖哪暇┲谩?BR>    南京以“博愛之都”聞名海內外,是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全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全市面積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741.3萬人,下轄2縣11區(qū)。
    (地形地貌)。
    南京位于長江下游的中心地帶,主要是丘陵盆地地形,城區(qū)附近東有紫金山,西有清涼山,南有牛首山,北有棲霞山。紫金山由東向西延伸,從南京城中橫穿而過,使南京城南城北構成了兩條水系,南為秦淮河,北為金川河。除此之外,還有玄武湖和莫愁湖宛如兩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南京的城東和城西。
    歷史沿革)。
    南京是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歷史上先后有十個朝代在此定都,分別是:東吳、東晉、南朝時的宋、齊、梁、陳、以及之后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故而南京又被稱作“六朝古都”、“十朝都城”。歷朝歷代為南京留下了許多名字,如:金陵、秣陵、建鄴、建康、蔣州、江寧、昇州、集慶、應天、天京等,有些名字作為南京的地名沿用至今。
    (交通、經濟、科教)。
    今日南京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管道等運輸方式齊全,是華東地區(qū)重要的交通樞紐。同時,南京也是中國東部地區(qū)重要的綜合性工業(yè)基地和全國六大通訊樞紐之一。目前已構成了以“電子、石化、鋼鐵、汽車”四大支柱產業(yè)。金陵石化、南汽集團、熊貓電子等著名企業(yè)實力雄厚、產品暢銷國內外。此外,南京科教實力雄厚,綜合實力僅次于北京、上海。教育、科技的發(fā)達,為南京城市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城市品牌)。
    南京城市品牌眾多,多次被評為全國十佳衛(wèi)生城市、全國園林城市、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等稱號。南京的綠化水平全國聞名,森林覆蓋率到達23%。南京的市樹是雪松,市花為梅花。
    (特產)。
    說到咱們南京,不得不提的就是與“吃”、“喝”、“玩”、“穿”相對應的四大特產:鹽水鴨、雨花茶、雨花石和云錦。
    著名風景區(qū))。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南京豐富的旅游資源,東以鐘山風景區(qū)為主,囊括了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以及玄武湖;西以石城風景區(qū)為看點;南以著名的秦淮風光帶為主打;北以沿江風景區(qū)為主,包含了長江大橋、閱江樓和靜海寺等景點。
    (結語)。
    集山、水、城、文為一體的南京,山川形勝,虎踞龍蟠,大氣磅礴,正以博大的胸懷迎之后八方來客。
    南京導游詞篇十一
    南京以“博愛之都”聞名海內外,是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全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全市面積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800萬人,下轄11區(qū)2縣。
    南京位于長江下游的中心地帶,主要是丘陵盆地地形,城區(qū)附近東有紫金山,西有清涼山,南有牛首山,北有棲霞山。紫金山由東向西延伸,從南京城中橫穿而過,使南京城南城北形成了兩條水系,南為秦淮河,北為金川河。除此之外,還有玄武湖和莫愁湖宛如兩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南京的城東和城西。山與水的交織,共同造就了地形險要,山水壯麗的南京城。
    由于南京城山環(huán)水繞,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命范蠡最早在此建城,也就有了南京的第一個名字“越城”。從越城算起,南京的建城史已有近2500年。古城南京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位列我國四大古都之一,在此定都的朝代有:東吳、東晉、南朝時的宋、齊、梁、陳、以及后來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故而南京又被稱作“六朝古都”、“十朝都會”。歷朝歷代為南京留下了許多名字,如:金陵、秣陵、建鄴、建康、蔣州、江寧、昇州、集慶、應天、天京等,有些名字作為南京的地名沿用至今。南京的得名來源于明朝初年,當時的南京叫應天府,朱元璋曾經打算把都城遷到開封,將開封命名為北京,應天府稱南京,后來國都雖然沒有遷成,但是南京的名稱卻一直保留下來。
    中國的近代史從南京開始,也在南京結束。1842年,清政府在南京下關的江面上與英國侵略者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標志著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的全新時代。
    今日南京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管道等運輸方式齊全,是華東地區(qū)重要的交通樞紐。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已開通覆蓋國內45個城市以及韓國、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地在內的國內外航線。南京港地處長江下游黃金水道,目前通航五大洲近50個國家和地區(qū)。近年來,南京市實施了規(guī)??涨暗某鞘薪ㄔO,南京第二長江大橋、南京第三長江大橋、玄武湖隧道、九華山隧道、賽虹橋立交橋、華東最大的雙橋門五層立交等均已建成通車,大大提高了城市的交通能力,進一步優(yōu)化了南京的投資環(huán)境。
    南京是我省惟一跨江發(fā)展的城市,在我省沿海、沿江、沿線開放格局中處于樞紐位置,是中國東部地區(qū)重要的綜合性工業(yè)基地和全國六大通訊樞紐之一。目前已形成了以“電子、石化、鋼鐵、汽車”四大支柱產業(yè)。
    近年來,南京外向型經濟成果顯著,產業(yè)結構不斷優(yōu)化,第三產業(yè)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明顯增加。金陵石化、南汽集團、熊貓電子等著名企業(yè)實力雄厚、產品暢銷國內外,蘇寧集團已經成長成為中國零售企業(yè)和民營企業(yè)的龍頭老大,在業(yè)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同時,南京還是全國高等教育和科研重鎮(zhèn),科教實力雄厚,綜合實力僅次于北京、上海。教育、科技的發(fā)達,為南京城市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南京城市品牌眾多,多次被評為全國十佳衛(wèi)生城市、全國城市環(huán)境綜合整治十佳城市、全國園林城市、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環(huán)保模范城市等稱號。南京的綠化水平全國聞名,森林覆蓋率達到23%,森林與城市綠地在改善環(huán)境和調節(jié)氣候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南京的市樹是雪松,市花為梅花。
    說到咱們南京,不得不提的就是與“吃”、“喝”、“玩”、“穿”相對應的四大特產:鹽水鴨、雨花茶、雨花石和云錦。鹽水鴨皮薄肉嫩、口味鮮美,是受到中外游客普遍歡迎的著名特產。雨花茶是中國的十大名茶之一,茶葉條索緊直、形似松針,茶水色香味俱全。雨花石是在特定地質條件下形成的,紋理優(yōu)美、象形絕倫,是文人雅士的珍愛之物。云錦是明清兩代的貢品,色彩艷麗、燦若云霞,與蘇州宋錦、成都蜀錦齊名。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南京豐富的旅游資源,東以鐘山風景區(qū)為主,囊括了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以及“水上明珠”玄武湖;西以石城風景區(qū)為看點;南以著名的秦淮風光帶為主打,實乃南京城的民俗風情薈萃之所;北以沿江風景區(qū)為主,包含了長江大橋、閱江樓和靜海寺等景點;這四個景區(qū)繞南京主城一周,彼此之間相互聯結,由明代城墻蜿蜒貫穿其中,交錯形成了名揚中外的明城墻風光帶。
    南京導游詞篇十二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去中華門城堡參觀游覽。我們的車正行駛在中華路上,這條路原來是六朝及南唐時代宮城前面的御街,是歷代南京城的南北中軸線。現經拓寬改造,成為既保留明清古建特色又融入現代風格的商業(yè)街,特別是沿街底層的騎樓,富有方便行人的人情味,為千年古街增色不少。
    前方橫亙在路端的古城堡就是中華門,穿過三道城門駛入第一道甕城,我們就處于古城墻四面包圍的天井之中。請大家順著蹬道臨甕城城頭。我向各位介紹一下。
    [古城之邦]各位朋友,談到城這樣一個古代戰(zhàn)爭的防御設施,各位沒有不知道的,我們從小就熟悉天安門城樓、萬里長城等名詞,它已成了古老祖國的象征。一部封建社會歷史貫穿著造城的歷史,自始至終伴隨著封建社會的興衰。三干多年以來,歷朝歷代都把大興土木筑城當作興國安邦的重大舉措,“筑城以衛(wèi)君,造廓以安民”。秦始皇調集百萬軍民建造萬里長城,給我們留下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被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目錄。同樣漢武帝修造僅內城即有35平方公里的長安城,而在其后的羅馬城也不過14平方公里,拜占庭才12平方公里,使通過絲調之路來到長安的西方人無不驚嘆。城的規(guī)模就是國力強盛的標志。封建社會越發(fā)展,城池就越堅固復雜,它體現了創(chuàng)業(yè)君王的雄才大略和勞動人民的辛勤創(chuàng)造。屹立的城墻已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到建國前,我國有二干多座城池,到現在保存完好的有山西平遙古城、(周長13.7公里,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荊州古城、壽州古城、西安古城等。至于世界名城如雅典、羅馬早已灰飛煙滅,以巴黎為代表的數以萬計的古堡,除邊遠的騎士莊園城堡外,大都在大革命中紛紛倒塌。當今世界首屈一指,在硝煙炮火中矗立六百余年,原長34公里,現存21公里的南京城,是任何一個緘池都無法比擬的。
    [應天京城]各位朋友,南京是六朝古都,但這些朝代大多是南北分裂偏安江左的小朝庭,其中統(tǒng)一全國、政唯此出的只是大明王朝的初年。元朝末年,農民出身的紅巾軍首領朱元璋看準了金陵的王氣,選此作為立基興業(yè)的根據地,江東沃土的南京山川形勝,物阜民豐,橫可以東進西討,縱則能南征北戰(zhàn)。他于公元1356年攻下元集慶路,改為“應天府”,即應受天命之意。他深謀遠慮,穩(wěn)住腳跟,以圖宏業(yè)。公元1366年接受皖南休寧謀士朱升的建議“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也就是鞏固根據地防守,貯備充足的糧草,不先出頭,避開群雄的矛頭,蓄積力量,后發(fā)制人,爭霸天下。筑起高大堅固的城墻,就是實現這個戰(zhàn)略思想的重大舉措。在南唐都城、宋建康府城的基礎上擴建應天府城,“建泰山不拔之基,為萬世無窮之計”。盡管其中有移都中原及故里興中都的考慮,但最終還是接受了劉基的主張,力排眾議,把南京定為京師,繼續(xù)擴建完成。
    朱元璋調集20萬匠戶,籌集資金,直到公元1386年共用了21年的時間,才建成了應天京城。連甕城在內城長達33.676公里,有13616個垛口,二百多個屯兵窩棚,墻高14~21米,基寬14米左右,上寬4~9米,全部用磚塊條石砌成,沿江的墻段部分以巖石峭壁作為墻身和墻基,保留了石城的特色。從江南5省152個州府縣調運城磚,統(tǒng)一規(guī)格質量,長40厘米,寬20厘米,厚10厘米,每塊磚上均有銘文記著出產的州府縣官員、保甲及工匠師的姓名,遇有質量問題就要追究,這就是幾百年前的承包責任制,但這種責任是以頭顱來擔保的,因此城磚的質量非常優(yōu)良,幾百年都未見嚴重的分化d筑城是分幾個階段進行的,先是結合皇宮建造拓建南唐都城東部,接著利用原城的南墻西墻加厚加高和延伸,最后擴建北城,環(huán)湖帶江,城的面積比南唐城大三倍,達到43平方公里。施工中充分利用山形、舊城、舊堤,用條石打牢城基,有的地段如通濟門至三山門用長1米左右,厚30厘米,寬70厘米的條石砌成7公里的城墻,勾縫用糯米、石灰、桐油、蓼草等熬成極粘的砌漿,并且下寬上窄,斷面為穩(wěn)定的梯形,再處理好各種排水設施,這樣的工程歷經數百年,還堅固如初。
    南京城的形狀是按地形變化決定的,以當時作戰(zhàn)的軍事要求選擇走勢,不是采用方形對稱的古制,而是依山環(huán)水,據山脊筑城,把制高點富貴山,雞籠山、復舟山、清涼山、馬鞍山、四望山、獅子山等十幾個山頭作為城基,既居高臨下,增加險固,又減少了工程量。并連接河湖作為城壕。這樣南京城就形成了多邊的自然葫蘆形。各位可以看一看南京導游交通圖,葫蘆的嘴部在獅子山,玄武湖、莫愁湖是兩個牙腰,中華門、通濟門是底邊??梢钥闯鲋煸安恢v虛華最講實用,不拘古制,以適為宜的務實創(chuàng)新的作風,為了彌補紫金山控制城內制高的缺陷,朱元璋又在京城外圍興造長達60公里的外廓,負山帶江,以土筑城,號稱土城,設有18個城門,也就是“外十八”的來由,加強了京師的防御屏障。
    [聚寶盆的傳說]朱元璋造城之時,割據江東一隅的地方勢力,財力不豐,而且連年征戰(zhàn)府庫空虛。這樣筑城經費就攤派由江浙富戶來承擔,大概要占到一半的費用。作為江南首富沈萬三被大大地放了血,至少獨家領占了三分之一的攤派。這個老南京家喻戶曉的人物原名富,仲榮,排行老三,有當時最富者的稱號—萬戶三秀,又稱沈萬三。浙江湖州人,遷居蘇州,現昆山水鄉(xiāng)小鎮(zhèn)周莊仍有沈家故居,因善于經商理財,積累巨富。人們傳說他少年時,在田野里蛇口中救出一只青蛙。這只青蛙是天上的仙女,因罪被貶下凡,為報救命之恩從口中吐出聚寶盆酬謝沈富。聚寶盆只要投入金銀時,立即溢滿全盆,取之不盡,成了沈萬三滾滾而來的財源。也該他這位富可敵國的巨商倒霉,朱元璋不僅要他出幾百萬兩銀子的工程款,還要征用聚寶盆,吃了雞蛋還要殺雞。傳說建造聚寶門時,內外秦淮二水相夾,有水怪作祟在城基挖掘洞窟,城堡屢建屢塌,工程一再延誤。朱元璋指令劉基察訪內情,這位軍師大人串街走巷,忽聽見孩童唱著金陵民謠“金陵城,金陵城,金陵有個聚寶盆,找到聚寶盆,再找戴鼎成。戴鼎成頭戴聚寶盆,埋在城墻根,城門篤定建得成?!眲⒒臼峭庩枙圆匪愕男g士,聽懂兒歌的含義,向朱元璋建議尋找名叫戴鼎成的人,再向沈萬三索取聚寶盆。朱元璋也是一個迷信取諧音討口彩的人,造宮殿填鐘山腳下的燕雀湖,殺了田(填)得滿才把湖填平,建后湖皇冊庫殺毛(貓)老人以鎮(zhèn)鼠,故劉基的建議頗合圣意。但沈萬三的聚寶盆也不便強取硬奪,便派徐達前往沈家,聲稱皇上借用,于五更時天亮即予歸還,沈萬三豈敢違抗,只好悻悻捧借。誰知寶盆一去不返,讓戴鼎成頭頂著跳入城墻根活埋于城基,只見金光一道,河妖逃遁,城門立馬造成。朱元璋無盆奉還,就想出一計,下令南京城所有的更夫都不準打五更報時。沈萬三坐等天亮盼著五更報時,直等到天大亮仍不聽五更,知道堂堂天子又?;^賴帳了,但也無可奈何。自此南京城與其他城不一樣,不打五更天就成了慣例。沈萬三最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除筑城資金,還要出百萬兩銀犒勞三軍,皇帝認為他與已比富,他用茅山石鋪街心,說他是“謀反”,雖逃死罪,但落得個抄沒家產充軍云南的結局。
    [城門、甕城]明南京都緘辟有13座城門,民謠“里十三,外十八,城門栓子往外插”及“三山聚寶臨通濟,洪武朝陽鎮(zhèn)太平,神策金川定鐘阜,儀鳳淮清到石城”,用順口溜的語言順序編出了13座城門,即三山門(水西門),聚寶門(中華門),通濟門,洪武門(光華門),朝陽門(中山門),太平門,神策門(和平門),金川門,鐘阜門,儀風門(興中門),定淮門,清涼門,石城門(漢中門)。其中有7座城門增建甕城加強防守。三山、聚寶、通濟四城三甕,石城門三城二甕,正陽(洪武)、清涼、神策二城一甕。各位朋友,什么叫甕城呢?就是在主城門的內外加建一至多道圈城,形狀似盛水的陶甕。古代有“請君入甕”“甕中捉鱉”的成語,指的就是難以逃脫坐以待弊。有了甕城可以增強防御縱深層次,利于殲滅犯敵。類似的形式還有羅城、子城、月城等。南京的甕城有不同于其他城的獨到之處,就是甕城在主城門內,僅有神策門一道甕城在外,城內有層層防御。這也是朱元璋講求實效,匠心獨具的地方。可惜這些甕城除聚寶門、神策門完整保存,石城門大部保存外,其余都看不見了。
    [明城風光帶]1988年南京城墻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保存下來的有21.35公里的墻段。
    隨著中華門城堡、水西門及漢中門市民廣場、鬼臉城公園、獅子山閱江樓及三宿巖、神策門公園、臺城、月牙湖公園等等相繼修復或即將復建,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值得向各位特別介紹的是臺城,它已按原樣修復,面對鐘山,下俯玄武湖,遙對九華山,背倚雞籠山,風光旖旎,還建了城墻博物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安捧前往,保證各位不虛此行。
    各位朋友,南京的兩條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風景帶—秦淮風光帶和明城墻風光帶在我們的腳下交匯成結合點。我們現在目形的城堡上散步,不難想象當年建造的艱難和戰(zhàn)爭中攻守激烈的場面,城堡東西寬118米,南北縱深129米,占地16512平方米,首道墻高21.45米,由一道城門,三座甕城組成。西側是登城坡道,又稱馬道,便于拖運作戰(zhàn)物資。在城內附建有藏兵洞形似陜北的窯洞,一道門的底層兩側各3個,馬道外邊兩側各7個,二層上也有7個共27個,平時貯存軍用物資,戰(zhàn)時可藏兵三千。第一道甕城寬16.14米,三面墻長104.7米,第二道城寬15.8米,第三道寬19.3米,墻高都是8.4米,三道門上原都有閘樓,現已毀,但留有樓基。1.24米高的基座上還留有絞關座石,是用來提升閘門的機關。門洞內原有30余厘米厚的內開木門和千斤閘,現門枋門栓孔及閘槽清晰可見,不久將重建閘樓、絞關、閘門,恢復原貌。
    大家隨我走到最北面的閘樓上,下面就是寬28米的內秦淮河,正對城門的長32米的橋叫鎮(zhèn)淮橋,它正對南唐皇宮的大門,附近就是著名的朱雀橋的故址。內秦淮就是我們在夫子廟看到的槳聲燈影的千古名河。原來是秦淮河的正流,呈v形流經這一帶,河寬達100多米,又稱小江,可通數百噸的大船。兩岸歷來是高門貴第,府宅連宇,聚集了多少代名流文士,商賈熙攘,學子云集,消磨了無數英雄豪杰。十里秦淮,六朝金粉,門東一帶有三國張昭的婁侯府,晉代中丞周處故宅,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出生地。鎮(zhèn)淮橋東北面是明開國元勛信國公湯和府第,河南邊是英國公張輔府第,門西有魏晉名士竹林七賢的游居之所,大畫家顧愷之的宅樓,有引起李白詠唱千古名詩的鳳凰臺,還有中山王徐達的西花園。真是“秦淮明月無新舊,脂香粉膩滿東流”。南唐時為保衛(wèi)這一居民稠集、富庶繁華之地,下令擴大金陵城,把秦淮河圈入城內,在城外另挖護城河,分秦淮水流,人稱外秦淮河。這樣一來,內河通航的作用逐漸減小了,河道變窄了,但繁華不減,朱樓依舊,沿岸馬頭墻鱗次櫛比,河廳河房依水而筑,笙歌飄揚,脂香四溢,“一代妝樓臨水蓋,家家分影照嬋娟”,內門東西,一現秦淮風光的嫵媚妍麗。
    各位朋友,繞過三道甕城,從西路登臨城樓,我們看到城為三層,正城門券深52.6米,寬8米多,券洞幽深,要隘險固,券壁上已凝結成鈣質鐘乳石,是數百年時間的沉積。第二層樓基厚47米,寬65米,高9米,磚石結構,7個兵洞深40余米,寬7米,中洞面積達310平方米,內有閘門絞關座石一對。洞內展有畫、文物和紀念晶供應部,有城墻概況和守城器械文物展覽,等一會自由活動15分鐘時大家可以去參觀或選購。第三層上是寬闊的平臺,原有七開間三重檐歇山頂的敵樓及三面環(huán)繞的廂房廊廡,下面是一道圍墻屏護,氣宇軒昂,雄鎮(zhèn)城關。它1937年毀于日軍攻陷南京的炮火,但樓基柱礎石仍整齊排列歷歷在目。現市政府已計劃在近期修復敵樓,再現雄姿。城堡的東西兩側是1931年因交通需要開辟的豁口,以利車輛繞門通行,不久也要修建券門連接東西城墻,游人可步入城墻游覽。
    各位朋友,我們站在城墻上從垛口南望,城外腳下是跨越外秦淮的長干橋,橋長100米,橋名是解放后第一任市長劉伯承元帥的題。橋正對城門,城門上書“中華門”三,是1928年由聚寶門改現名時蔣介石手題。這一帶是秦淮河河谷地帶,是最早開發(fā)南京先民們的聚居地之一,自古繁榮,也是南京建城最早的越城舊址,至今有2500余年。金陵第一寺三國東吳的建初寺也在這一帶,古名長干里。在場各位可能對長干二不熟,但有一個成語一定耳熟能詳。李白“長干行”一詩寫道“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千里,兩小無嫌猜”,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愛情故事就源出于這里。東南方是明成祖永樂皇帝為紀念生母所造大報恩寺和名揚中外的高達80米金碧輝煌琉璃寶塔舊址,抗戰(zhàn)時期,還出土了唐代高僧玄奘的佛骨舍利,驚震佛界。
    正南1公里,有一片蒼翠的山崗,那就是雨花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風景區(qū),烈士陵園所在地。山原名聚寶山,因出產五彩斑爛晶瑩可愛的瑪瑙又名雨花石而得名,聚寶門也因此得名,它與聚寶盆故名是兩回事。我們看到,山顛有一巨碑矗立,就是___同志書寫的雨花臺烈士紀念碑。這里是進出南京的南大門,皖贛鐵路通往浙江、福建、江西,寧馬(馬鞍山)、寧高(高淳)、機場高速三條高速公路,寧丹、寧合、環(huán)城一級公路從這里向各地輻射延伸。各位現在這里,看城內外高樓林立,寬闊大道車行川流,特別是城內數百幢大樓拔地而起,各展風采,構成現代化都市的風景線,給古老的南京注入無限的生機。
    各位朋友,看著這堅固的城堡和城墻上留存的累累彈孔,似乎空氣中還彌散著炮火的硝煙,可謂身經百戰(zhàn),飽受兵火。1853年,洪秀全率五十萬太平軍抵臨城墻,在聚寶山引炮轟城門,用云梯攀攻城樓,太平軍據守天京的_年間,與清軍在這里數次激戰(zhàn)。辛亥革命,江浙聯軍司令徐紹楨指揮南路部隊占領雨花臺;在中華門與張勛的清軍殊死搏斗,最終擊潰清軍光復南京,扭轉子武昌起義后的革命局勢,為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開創(chuàng)了根據地。
    最驚心動魄,可歌可泣的是抗日戰(zhàn)爭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的中華門戰(zhàn)斗。1937年12月初,日軍以三個師團十萬以上兵力進犯南京,國民黨守軍在唐生智指揮下也有十五萬兵力,敵一一四師團、第六師團從南郊發(fā)起進攻,守軍八十四師頂住了日軍三十多次沖鋒,后日軍出動機群猛轟,守軍師,團長以下壯烈犧牲六千余名官兵,城堡被打得干瘡百孔,守軍將士遺體遍布,空前慘烈。在中華門與水西門之間的城墻段,由五十一師接替犧牲慘重的八十四師。一股日軍乘機在12日中午爬上城頭,守軍與之展開近體肉搏,到下午打退登城的日軍,僅有很小的一支日軍龜縮在中華門東的城墻上,城堡仍在中國部隊的手中。此時守城主將唐生智在蔣介石授意下宣布撤退命令,但由于戰(zhàn)局混亂,電話線被炸斷,不能及時傳達,許多部隊攻守無措,進退兩難,中華門旋即失守,中國部隊在慌忙撤退中慘遭日軍追堵攔截,未及時渡江者幾乎都被殺害。12月13日,南京淪陷敵手,殘暴絕倫的日軍開始丁屠殺三十萬軍民,的野蠻暴行,震驚中外。江東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就展出了這壯烈的一幕。
    我的講解完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