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的教案(優(yōu)質(zhì)17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進行教學過程預測和評估的重要工具。編寫教案要充分了解教學內(nèi)容,把握教材的核心要點和難點。接下來是一些教案范文,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活板的教案篇一
    1、指出下列一詞多義字的意義和用法。
    唐人尚未盛為之。
    已后典籍皆為板本。
    有布衣畢升,又為活板。
    為每字為一印。
    未未簡易。
    其印未予群從所得。
    滿鐵范為一板。
    極為神速。
    不以木為之者。
    不以木為之者。
    唐人尚未盛為之。
    之更互用之。
    旋刻之。
    火燒令堅。
    火持就火煬之。
    用訖再火令藥熔。
    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其則以一平板按其面。
    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
    其法:用膠泥刻字。
    持就火煬之。
    就瞬息可就。
    每韻為一帖。
    帖則以紙?zhí)?BR>    2、校對作業(yè)本。
    活板的教案篇二
    一、教學目標:
    1、活板的制作過程及“活”的`特點。(重點)。
    2、了解說明順序。(難點)。
    3、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難點)。
    二、教學過程:
    1、導入。
    (1)中國的“四大發(fā)明”是什么?(“活字印刷”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900多年前,北宋的平民畢升發(fā)明的,比外國要早400多年,這是多么偉大的創(chuàng)舉啊?。?BR>    (2)今天,我們幸學習《活板》一文,了解活字印刷在當時的制作、印刷情況。
    2、作者作品簡介。
    3、指出下列一詞多義字的意義和用法。
    (1)唐人尚未盛為之;
    (2)已后典籍皆為板本;
    (3)有布衣畢升,又為活板;
    (4)不以木為之者;
    (5)每字為一印;未未簡易;
    (6)其印未予群從所得;
    (7)滿鐵范為一板;
    (8)極為神速。
    (9)不以木為之者;
    (10)唐人尚未盛為之;
    (11)更互用之;
    (12)旋刻之。
    (13)火燒令堅;
    (14)持就火煬之;
    (15)用訖再火令藥熔?
    (16)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17)則以一平板按其面;
    (18)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
    (19)其法:用膠泥刻字。
    活板的教案篇三
    1、知識教學目標:通過學習本文,了解作者及《夢溪筆談》;了解時間(工作程序)、邏輯相結(jié)合的說明順序;掌握“帖、旋、砥、就……”等字的含義及“火、為、帖”等字的不同用法。
    2、能力教學目標:學生在掌握文言字詞含義及用法的基礎上,初步學會結(jié)合注釋翻譯文言語句;通過口述活版的制作過程,畫簡要的工作流程圖,從而能指出課文的說明順序。
    3、思想教學目標:學生在了解活版“活”的特點和它在印刷史上的劃時代意義中,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熱愛科學、開拓創(chuàng)新的熱情。
    指導學生疏通文言語句;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理解文中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文言詞語;理解課文的說明順序。
    1、錄音機、磁帶。
    2、投影儀、投影片。
    3、鉛字打印機的字模、字框。
    能力型教學模式(省級教改課題)。
    1、導入新課。
    (教師以簡短的導語提示課文知識重點,凝聚同學們的注意力)。
    利用教具字模、字框引出“活字印刷”的話題,然后導入新課:同學們,我手上這一個個的是鉛字打印機上的字模,如“是”“我”“國”“中”“人”,一字一印,我按照句子排列:如“我是中國人……”,把整篇文章的字模,放于字框中,固定,壓平,就可以反復印刷了,印完之后這些字模拆下來可以反復使用。這可以說就是“活字印刷”的雛形。你知道印刷技術在哪個國家的什么時代發(fā)明的?(學生參與回答)我可以很自豪地告訴大家,這“活字印刷”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是900多年前,北宋的平民畢升發(fā)明的,比德國的答凳堡活字印刷要早400年,這是多么偉大的創(chuàng)舉??!今天我們有幸在語文中學習《活板》一文(板書課題),了解活字印刷在當時的制作、印刷情況。
    2、教師報導讀題。
    (教師按課文重點歸納出五六個知識點,化解為若干個問題,拋磚引玉,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掌握課文的經(jīng)絡重點。報導讀題時,要求學生不看書,不作記錄,靜聽默記)。
    a、對照注釋閱讀課文,用圈點勾畫法疏通詞句,做到能口譯全文。
    b、在原文中找出練習三及投影片上的字,理解其不同含義及用法。(投影片1)。
    c、按這樣的順序說明有什么好處?
    d、文中用到了哪些說明方法,試舉例說明。
    e、學習了這篇課文后,結(jié)合你現(xiàn)有的歷史知識,談談對你有什么啟示?
    3、聽課文錄音。
    (學生聽課文錄音初步感受課文,明確一些字詞的讀音,并思考導讀題)。
    默讀課文,做書間筆記。
    (學生用鉛筆在課文中圈點勾畫,作批注)。
    a、快速在每個自然節(jié)前,依次編上節(jié)碼,例:1、2、3……。
    b、給生字、生詞注音釋義(文言文還應包括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的理解)。
    c、用()括出打比方、舉例子等說明方法的句子。
    活板的教案篇四
    一、解釋下列各詞:
    1、板印____。
    2、盛為之____。
    3、已后______。
    4、皆為扳本___。
    5、布衣__。
    6、又為活板___。
    7、薄如錢唇。
    8、每字為一印。
    9、火燒令堅。
    10、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______。
    11、以一鐵范置鐵板上_____。
    12、乃_____。
    13、持就火煬之____。
    14、則字平如底____。
    15、止印___。
    16、未為簡易___。
    17、已自布字。
    18、更互用之__。
    19、瞬息可就__。
    20、重復者。
    21、以紙?zhí)甠_。
    22、每韻為一帖__。
    23、奇字。
    24、素無備。
    25、旋刻之。
    26、不以木為之者。
    27、文理___。
    28、兼與藥相粘__。
    29、燔土___。
    30、用訖__。
    31、拂__。
    32、殊不__。
    33、其印___。
    34、為予群從所得______。
    二、寫出四個通假字:
    三、寫出三個詞類活用字:
    活板的教案篇五
    (一)知識教學:
    1、了解作者及《夢溪筆談》。
    2、了解時間和空間相結(jié)合的說明順序。
    3、掌握“溶、帖、旋、拂、砥、訖”等6個字。
    (二)能力訓練:
    初步學會翻譯文言文;能指出課文的說明順序。
    (三)思想感情教育:
    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
    1、了解作者和《夢溪筆談》。
    2、疏通全文。
    (一)導入新課。
    (二)簡介作者和《夢溪筆談》。
    要求快速閱讀注釋一和注釋二。
    合上書本比賽掌握情況。(幻燈,填空)。
    教師補充。
    (三)解題:活板,即為活字板,“板”同“版”。
    (四)聽錄音,注意斷句和特殊字的讀音。
    (五)檢查朗讀。(準確程度、流暢程度)。
    (六)疏通全文。
    以“開火車”的形式,一人一句,遇到疑難句,同桌幫忙。
    提醒學生特別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
    將注釋中的重要詞語劃出。
    (七)注意下列詞的落實:
    第一段:板印、盛為之、已后、皆為扳本。
    第三:其印、為、予、群從。
    (八)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用現(xiàn)代文翻譯第二段。
    3、找出三個詞類活用、四個通假字、五個一詞多用。
    活板的教案篇六
    教學目的:
    一、學習本文按照工作程序依次說明事物的方法;
    二、掌握課文中一些文言詞語的近義詞;
    三、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創(chuàng)造精神。
    教學重點:目的一。
    教學難點:理解和掌握說明事物的順序。
    教學關鍵:同難點。
    教學方法:采用引導學生用“閱讀提示”充分自讀及討論點撥相結(jié)合的方法。
    教學時數(shù):一節(jié)。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二、借助注釋運用“閱讀提示”自讀課文。
    三、引導討論:
    1討論第一段,重點了解活板印刷是從木制印刷發(fā)展而來的。
    小結(jié)第一段,交代活板印刷的前身——木制印刷術及發(fā)展。
    2討論第二段重點了解活板印刷出現(xiàn)的年代及其發(fā)明者的姓名、身份。接著從三個方面介紹活板印刷技術。
    1)制字印、排版技術,及活板制作技術,先介紹制字印、再介紹排版。
    2)指出活板印刷之所以能提高工作效率的關鍵。
    3)說明字印不用木制而用燔土的原因。
    3討論第三段時著重領會這一段交代了活字的下落,表達了作者對我國古代的燦爛文化技術的珍愛之情。
    4討論本文寫作上的'特點:
    1)圍繞“活”字說明,作者從制作字印,排版印刷技術等方面作了重點的說明;而對于“活”的特點無關或關系不甚密切的內(nèi)容則一字不寫。
    2)按工作程序依次說明,條理清晰,一目了然。
    四、練習:
    1完成書后練習一、二、三。
    作文訓練。
    合理安排說明順序。
    教學目的:
    通過本次訓練,讓學生進一步明確說明文的順序:從說明的目的出發(fā)和對象出發(fā),或用時間順序或用空間順序或用程序順序,或用邏輯順序,或用以一種順序為主,兼用其它順序。
    教學方法:
    閱讀與寫作緊密結(jié)合,以本單元的課文為范例。
    作文提示:
    針以課文提供的“參考題目”,引導學生認真審題,說出不用的說明順序。
    (1)《我喜愛的一座建筑》。
    明確:空間順序;如果把某一座建筑與史實結(jié)合起來介紹,也可采用“時間順序”與“空間順序”相結(jié)合的說明順序。
    (2)《——發(fā)展小史》。
    明確:填上具體要說明的事物,如火柴、郵票、錢幣等,時間順序。
    活板的教案篇七
    《活板》是一篇說明文,本篇文章主要圍繞“活”字布局謀篇,但由于是篇文言文,篇幅較長,生字詞較多,因此理解文意對學生來說就是個難點。
    課前我讓學生先預習課文,讀通、讀順課文。課上我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教學,需掌握的字的讀音、一詞多義、重點實詞、重點虛詞、通假字等。讓學生照著自主學習內(nèi)容自學課文,然后在組內(nèi)交流自主學習情況,這樣既檢查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又提高學生的參與率。本課教學中學生對重點的實虛詞掌握不理想,我將重點的實詞虛詞提出來重點講解,最后再次強化學生記憶,結(jié)合課后題和其他練習鞏固學生所學知識。雖然每節(jié)課字詞理解講解的較少,但從作業(yè)及學生反饋來看,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并不理想。也是偶然想著如果讓學生自己動手表演活板印刷,這樣效果會不會更好呢。同學聽說這樣的表演之后個個興趣十足,準備好了軍旗做為道具,這樣既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彌補了語言信息的缺失,又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使學生真正地掌握了我國的四大發(fā)明之一的印刷術,真是一舉多得。
    本課是有關制作的說明文,學習此課,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他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找到了自信、得到了快樂,因而充滿了幸福感,真正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要求。
    活板的教案篇八
    三、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創(chuàng)造精神。
    理解和掌握說明事物的順序。
    一、引入新課。
    二、借助注釋運用“閱讀提示”自讀課文。
    三、引導討論:
    1討論第一段,重點了解活板印刷是從木制印刷發(fā)展而來的。
    小結(jié)第一段,交代活板印刷的前身——木制印刷術及發(fā)展。
    2討論第二段重點了解活板印刷出現(xiàn)的年代及其發(fā)明者的`姓名、身份。接著從三個方面介紹活板印刷技術。
    1)制字印、排版技術,及活板制作技術,先介紹制字印、再介紹排版。
    2)指出活板印刷之所以能提高工作效率的關鍵。
    3)說明字印不用木制而用燔土的原因。
    3討論第三段時著重領會這一段交代了活字的下落,表達了作者對我國古代的燦爛文化技術的珍愛之情。
    4討論本文寫作上的特點:
    1)圍繞“活”字說明,作者從制作字印,排版印刷技術等方面作了重點的說明;而對于“活”的特點無關或關系不甚密切的內(nèi)容則一字不寫。
    2)按工作程序依次說明,條理清晰,一目了然。
    四、練習:
    1完成書后練習一、二、三。
    活板的教案篇九
    1、著眼培養(yǎng)學生自讀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文章的說明順序。
    過程和方法。
    在整體感知前提下,合作探究,創(chuàng)造性學習。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與創(chuàng)造精神,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勇于創(chuàng)新的熱情。
    1、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世界文明的卓越貢獻。
    2、有條不紊的說明順序。
    3、準確、樸實、簡潔的語言。
    對文章中活板的“活”的特征的理解。
    在自讀基礎上,一教時完成。
    自主閱讀,探究發(fā)現(xiàn)。(多媒體輔佐)。
    1、學生預習課文。
    2、自制多媒體課件。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二、內(nèi)容呈現(xiàn),整體感知。
    1、結(jié)合注釋,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邊讀邊圈點勾畫,自主質(zhì)疑。
    2、教師范讀引領,學生齊讀體味。
    3、感知內(nèi)容。
    從說明對象看,本文除介紹活字印刷外,還介紹了什么?
    通過初讀,你了解活字印刷的哪些知識?
    三、師生互動,合作學習。
    1、學生就文意質(zhì)疑(合作釋疑,教師點撥)。
    2、知識積累。
    積累多義詞。
    做知識卡片。
    四、交流對話,探究學習。
    1、分析程序說明的順序。
    2、了解活板“活”的特征。
    五、時空連線,創(chuàng)造性學習。
    1、穿越時空隧道,參觀印刷廠,現(xiàn)場采訪。
    2、請用一句話說出你的參觀感受。
    活板的教案篇十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我國古代著名科學家,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譽之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上最卓越的人物”。他出身于封建官僚的家庭,幼時嗜好醫(yī)學,33歲中進士。
    政治上比較進步,是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助手之一。47歲拜翰林學士,55歲時王安石變法失敗,便退居江蘇潤州(今鎮(zhèn)江市)附近,建夢溪園,寫成《夢溪筆談》一書,享年65歲。
    2、作品簡介。
    《夢溪筆談》是筆記文學體裁的綜合性論著。全書包括《補筆談》、《續(xù)筆談》共30卷,計609篇。其內(nèi)容廣博,天文、歷法、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地質(zhì)、醫(yī)學、軍事、歷史、文學、哲學、等幾乎無所不包。
    見解,是我國和世界科技發(fā)展史上一部重要文獻,受到國內(nèi)外廣泛重視和高度評價。被稱為“中國科學史的里程碑”。
    活板的教案篇十一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民間藝術的神奇。
    一、新課導入。
    由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導入,引導學生感受我國古代人民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和智慧。(配以圖片)。
    二、簡介作者。
    沈括,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博學善文,于天文、方志、律歷、音樂、醫(yī)藥、卜算無所不通,均有所論著”(《宋史·沈括傳》)。代表作為《夢溪筆談》,共30卷,詳細記載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上的卓越貢獻,被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譽為“中國科技史上的坐標”。
    三、了解活板印刷。
    1、看資料片。
    2、在《辭海》中,對“印刷術”是這樣介紹的:
    我國是最早發(fā)明印刷術的國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稱“刻板印刷術”??贪逵∷⒃谖覈拼验_始盛行,并先后傳至日本、朝鮮、越南、菲律賓、伊朗等國,影響到非洲和歐洲。宋代慶歷年間(1041—1048),畢昇首創(chuàng)泥活字板,使書籍印刷更為方便。之后,又陸續(xù)出現(xiàn)用木、錫、銅和鉛等金屬制成活字板印刷書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鉛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為現(xiàn)代金屬活字印刷術奠定了基礎。
    可見,畢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畢昇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印刷術的先河。
    四、聽范讀,練誦讀(聽范讀)。
    (1)已后典籍/皆為板本(2)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
    (3)持/就火煬之(4)則以一平板/按其面。
    (5)每一字/皆有數(shù)印(6)以備/一板內(nèi)有重復者。
    (7)有奇字/素無備者(8)沾水/則高下不平。
    (9)用訖/再火令藥熔(10)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五、疏通語義。
    1、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jié)合書下注釋,借助工具書將文章譯成白話文。
    2、一人一句逐句翻譯。
    六、分析課文。
    1、逐段概括大意。
    2、重點分析第二自然段,抓住語言標志將本段分為三層。并結(jié)合課件歸納活版印刷的步驟。(詳見課件)。
    3、設計思考題,加深對內(nèi)容的進一步理解。
    第一段:刻板印刷發(fā)展情況。
    第二段:
    第一層——介紹活板發(fā)明的時間,發(fā)明時間,發(fā)明人的身份及姓名。
    (又:呼應上下文,說明活板是在印刷術上繼刻板之后的“又”一大發(fā)明)。
    第二層——介紹活字印刷的制板印刷程序。
    (其法:總領后文,引出活板的制作及下文活板的用法和功效等)。
    第三層——介紹活字印刷的有關事項。
    第三段:交代字模的下落。
    七、整理文章結(jié)構(見課件)。
    八、探究與思考。
    (一)“活板”的“活”字體現(xiàn)在哪里?
    (二)本文是按什么說明順序來說明的?
    九、課外擴展。
    中國印刷術的發(fā)明與發(fā)展,按其在工藝技術發(fā)展上的階段性,可劃分為源頭、古代、近代、現(xiàn)代四個歷史時期。其中:
    “源頭”為印刷術的準備時期。內(nèi)容包括印刷術的萌芽、雛形和成熟;織物、筆、墨、紙等印刷材料之具備;文字的產(chǎn)生、發(fā)展和規(guī)范。時間上從約公元前二十六世紀到公元六世紀末的隋朝,時跨三千余年。我們稱其為“源頭期”。
    “古代”為印刷術的手工操作時期。內(nèi)容包括中國傳統(tǒng)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套版印刷的應用和發(fā)展。時間上處在公元六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的清朝,時跨一千二百余年。我們稱其為“古代期”。
    “近代”是印刷術的機械操作時期。內(nèi)容包括以平印、凸印、凹印為主的西方近代印刷術的傳入和發(fā)展。時間上恰處中國近代前后,大約在公元十九世紀初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我們稱其為“近代期”。
    “現(xiàn)代”為印刷術以電子控制為主的自動化控制時期。內(nèi)容包括電子排版、電子分色、電子雕版,輔以由電子控制的平版印刷和裝訂自動化。時間上起于本世紀七十年代,現(xiàn)仍在蓬勃發(fā)展中。我們稱其為“現(xiàn)代期”。
    十、布置作業(yè)。
    1、將重點詞語整理出來。
    (1)通假字:已、板、止。
    (2)一詞多義:為、印、火、以、就。
    2、查資料,寫一篇介紹造紙術的說明文。
    活板的教案篇十二
    1討論第一段,重點了解活板印刷是從木制印刷發(fā)展而來的。
    小結(jié)第一段,交代活板印刷的前身――木制印刷術及發(fā)展。
    2討論第二段重點了解活板印刷出現(xiàn)的年代及其發(fā)明者的姓名、身份。接著從三個方面介紹活板印刷技術。
    1)制字印、排版技術,及活板制作技術,先介紹制字印、再介紹排版。
    2)指出活板印刷之所以能提高工作效率的關鍵。
    3)說明字印不用木制而用燔土的原因。
    3討論第三段時著重領會這一段交代了活字的下落,表達了作者對我國古代的燦爛文化技術的珍愛之情。
    4討論本文寫作上的特點:
    1)圍繞“活”字說明,作者從制作字印,排版印刷技術等方面作了重點的說明;而對于“活”的特點無關或關系不甚密切的內(nèi)容則一字不寫。
    2)按工作程序依次說明,條理清晰,一目了然。
    活板的教案篇十三
    1、知識教學目標:通過學習本文,了解作者及《夢溪筆談》;了解時間(工作程序)、邏輯相結(jié)合的說明順序;掌握“帖、旋、砥、就……”等字的含義及“火、為、帖”等字的不同用法。
    2、能力教學目標:學生在掌握文言字詞含義及用法的基礎上,初步學會結(jié)合注釋翻譯文言語句;通過口述活版的制作過程,畫簡要的工作流程圖,從而能指出課文的說明順序。
    3、思想教學目標:學生在了解活版“活”的特點和它在印刷史上的劃時代意義中,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熱愛科學、開拓創(chuàng)新的熱情。
    指導學生疏通文言語句;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理解文中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文言詞語;理解課文的說明順序。
    1、錄音機、磁帶。
    2、投影儀、投影片。
    3、鉛字打印機的字模、字框。
    能力型教學模式(省級教改課題)。
    1、導入新課。
    (教師以簡短的導語提示課文知識重點,凝聚同學們的注意力)。
    利用教具字模、字框引出“活字印刷”的話題,然后導入新課:同學們,我手上這一個個的是鉛字打印機上的字模,如“是”“我”“國”“中”“人”,一字一印,我按照句子排列:如“我是中國人……”,把整篇文章的字模,放于字框中,固定,壓平,就可以反復印刷了,印完之后這些字模拆下來可以反復使用。這可以說就是“活字印刷”的雛形。你知道印刷技術在哪個國家的什么時代發(fā)明的?(學生參與回答)我可以很自豪地告訴大家,這“活字印刷”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是900多年前,北宋的平民畢升發(fā)明的,比德國的答凳堡活字印刷要早400年,這是多么偉大的創(chuàng)舉啊!今天我們有幸在語文中學習《活板》一文(板書課題),了解活字印刷在當時的制作、印刷情況。
    2、教師報導讀題。
    (教師按課文重點歸納出五六個知識點,化解為若干個問題,拋磚引玉,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掌握課文的經(jīng)絡重點。報導讀題時,要求學生不看書,不作記錄,靜聽默記)。
    a、對照注釋閱讀課文,用圈點勾畫法疏通詞句,做到能口譯全文。
    b、在原文中找出練習三及投影片上的字,理解其不同含義及用法。(投影片1)。
    c、按這樣的順序說明有什么好處?
    d、文中用到了哪些說明方法,試舉例說明。
    e、學習了這篇課文后,結(jié)合你現(xiàn)有的歷史知識,談談對你有什么啟示?
    3、聽課文錄音。
    (學生聽課文錄音初步感受課文,明確一些字詞的讀音,并思考導讀題)。
    默讀課文,做書間筆記。
    (學生用鉛筆在課文中圈點勾畫,作批注)。
    a、快速在每個自然節(jié)前,依次編上節(jié)碼,例:1、2、3……。
    b、給生字、生詞注音釋義(文言文還應包括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的理解)。
    c、用()括出打比方、舉例子等說明方法的句子。
    教學目標。
    1.掌握文言文常用的實詞,翻譯全文。
    2.了解時間(工作程序)、邏輯相結(jié)合的說明順序。教學重難點。
    疏通文言語句;理解課文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教學準備。
    課件、小黑板、卡片等。設計思路。
    1.教師導入:中國的“四大發(fā)明”是什么?(對,這“活字印刷”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是900多年前,北宋的平民畢升發(fā)明的,比德國的答凳堡活字印刷要早400多年,這是多么偉大的創(chuàng)舉啊!)今天,我們有幸在語文課本中學習《活板》一文,(板書課題。)了解活字印刷在當時的制作、印刷情況。
    2.簡介作者。(出示課件或小黑板l。)。
    沈括,北宋著名科學家、政治家。
    要求:記住作者。二、自主學習。
    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解決以下問題。(出示課件2。)。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找出難理解的字詞,小組討論并解決。
    2.試舉例說明本文是按什么說明順序來說明的。
    3.文章的題目是“活板”,為什么開頭卻寫雕板?
    4.本文的題眼是一個“活”字,通篇是怎樣圍繞這個“活”字作文章的?
    5.本文結(jié)尾寫活字的下落時,為什么不詳細說明怎樣得到活字而要一筆帶過?
    6.找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及你認為教材中存在的問題。三、合作學習。
    1.先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解答疑難問題。
    2.在班上討論研究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四、反饋交流。
    1.解釋下列詞語。(出示課件或小黑板3)。
    板:(通“版”。)為:(做,使用。)已:(通“似”。)布衣:(平民。)又為活板:(做,引申為“發(fā)明,創(chuàng)造”。)火燒令堅:(用火,名作狀。)和:(混合,拌和。)持就火煬之:(接近,靠攏。)極為神速(快,迅速。)第二板已具(準備好,齊備。)更互用之:(交替,輪換。)瞬息可就(完成。)以紙?zhí)?貼上標簽,動詞。)每韻為一帖(標簽,類,名詞。)奇字:(冷僻。)旋刻之:(隨即,馬上。)用訖再火令藥熔:(用火烤,動詞。)從:(弟侄輩。)’為……所:(被動用法。)。
    讓一位同學解釋,如有錯誤讓其他同學糾正。
    要求:記住重點字詞。
    2.試舉例說明本文是按什么說明順序來說明的?
    明確:(我認為這篇文言說明文,總體上是按時間順序說明的。)。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活版發(fā)咀之前用雕版印刷的時間和使用情況。第二部分(第2段):點明活版發(fā)明時間。第三部分(第3段):交代活版下落。主體部分在具體介紹活版的制作、用法、功效時是綜合運用時間順序(工作程序。)和邏輯順序說明的;介紹活版的制作。(用膠泥刻字……則字平如砥)是用時間順序(工作程序。)說明的;介紹活版的功效、提高功效的措施、用膠泥刻字的好處等是按邏輯順序說明的。
    作者在介紹活版印刷術時,緊扣一個“活”字,綜合運用了時間順序、邏輯順序來說明,符合事物自身的規(guī)律,體現(xiàn)了制字、制版、排版、拆版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靈活高效的特點,科學而有條理。
    3.文章的題目是“活板”,為什么開頭卻寫雕板?
    明確:(因為寫雕板是為說明雕板的不便,以便進而說明活板“神速”。)。
    4·本文的題眼是一個“活”字,通篇是怎樣圍繞這個“活”字作文章的?
    明確:(本文的主要特征在于一個“活”字。膠泥刻字,每字為一印是“活”:設一鐵板,密布字印是“活”;藥熔后,用平板在上面按一下,使字平如砥,是活;做二鐵板。交互使用,是活;常用字多備,是活;用后用木格貯之,是活。……這就把活字板的靈活性、優(yōu)越性和雕板作了形象的、生動的比較,突出“活’’的特點,表現(xiàn)了活板技術的先進性。)。
    5·本文結(jié)尾寫活字的下落時,為什么不詳細說明怎樣得到活字而要一筆帶過?
    明確:(因為這不是本文所要說明的內(nèi)容。)五、梳理鞏固。
    學生討論沒解決的問題,并談談收獲。
    (如果有時間可在課堂上進行,如沒有時間可不必進行。)。
    做《新課標作業(yè)設計》中“閱讀理解”的第二部分。七、布置作業(yè)。
    做《新課標作業(yè)設計》中的“遷移延伸”部分。
    活板。
    沈括。
    一、雕板印刷的發(fā)展情況。
    二、活板的發(fā)明制作作用功效。
    刻字常用字。
    制字活再用字。
    排版生僻字。
    三、活板的下落。
    活板的教案篇十四
    三、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創(chuàng)造精神。
    目的一。
    理解和掌握說明事物的順序。
    同難點。
    采用引導學生用“閱讀提示”充分自讀及討論點撥相結(jié)合的方法。
    一節(jié)。
    1討論第一段,重點了解活板印刷是從木制印刷發(fā)展而來的。
    小結(jié)第一段,交代活板印刷的前身——木制印刷術及發(fā)展。
    2討論第二段重點了解活板印刷出現(xiàn)的年代及其發(fā)明者的姓名、身份。接著從三個方面介紹活板印刷技術。
    1)制字印、排版技術,及活板制作技術,先介紹制字印、再介紹排版。
    2)指出活板印刷之所以能提高工作效率的關鍵。
    3)說明字印不用木制而用燔土的原因。
    3討論第三段時著重領會這一段交代了活字的下落,表達了作者對我國古代的燦爛文化技術的珍愛之情。
    4討論本文寫作上的特點:
    1)圍繞“活”字說明,作者從制作字印,排版印刷技術等方面作了重點的說明;而對于“活”的特點無關或關系不甚密切的內(nèi)容則一字不寫。
    2)按工作程序依次說明,條理清晰,一目了然。
    1完成書后練習一、二、三。
    作文訓練
    合理安排說明順序
    教學目的:
    通過本次訓練,讓學生進一步明確說明文的順序:從說明的目的出發(fā)和對象出發(fā),或用時間順序或用空間順序或用程序順序,或用邏輯順序,或用以一種順序為主,兼用其它順序。
    閱讀與寫作緊密結(jié)合,以本單元的課文為范例。
    針以課文提供的“參考題目”,引導學生認真審題,說出不用的說明順序。
    (1)《我喜愛的一座建筑》
    明確:空間順序;如果把某一座建筑與史實結(jié)合起來介紹,也可采用“時間順序”與“空間順序”相結(jié)合的說明順序。
    (2)《——發(fā)展小史》
    明確:填上具體要說明的事物,如火柴、郵票、錢幣等,時間順序。
    活板的教案篇十五
    簡要交代活版發(fā)明之前用雕版印刷的具體時間和使用情況。
    詳細介紹活版的制作、用法、功效以及有關的問題。
    交代畢升所制字模的下落。
    2、由以上分析看出本文總體上是以什么為序?
    是按照時間順序來說明。
    3、本文課題是“活板”,作者為什么不直接寫活版,而是從雕版印刷寫起的?
    從雕版印刷到活版印刷是印刷術的一個飛躍。試問,雕版印刷的缺點是什么?
    (死,不靈活。)只有通過比較才能看出活版印刷的優(yōu)點和特點。
    活板的教案篇十六
    本篇文章主要圍繞“活”字布局謀篇,但由于是篇文言文,篇幅較長,生字詞較多,因此理解文意對學生來說就是個難點。課前我讓學生先預習課文,讀通、讀順課文。課上我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教學,需掌握的字的讀音、一詞多義、重點實詞、重點虛詞、通假字等。讓學生照著自主學習內(nèi)容自學課文,然后在組內(nèi)交流自主學習情況,這樣既檢查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又提高學生的參與率。本課教學中學生對重點的實虛詞掌握不理想,我將重點的實詞虛詞提出來重點講解,最后再次強化學生記憶,結(jié)合課后題和其他練習鞏固學生所學知識。雖然每節(jié)課字詞理解講解的較少,但從作業(yè)及學生反饋來看,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并不理想。也是偶然想著如果讓學生自己動手表演活板印刷,這樣效果會不會更好呢。同學聽說這樣的表演之后個個興趣十足,準備好了軍旗做為道具,這樣既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彌補了語言信息的缺失,又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使學生真正地掌握了我國的四大發(fā)明之一的印刷術,真是一舉多得。
    本課是有關制作的說明文,在集體備課時一位老師提出讓學生仿寫一段“韭菜炒雞蛋”的制作過程,從學生的練筆中可以看出學生對于此類說明文的寫作方法基本掌握。學習此課,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他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找到了自信、得到了快樂,因而充滿了幸福感,真正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要求。
    活板的教案篇十七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民間藝術的神奇。
    一、新課導入
    由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導入,引導學生感受我國古代人民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和智慧。(配以圖片)
    二、簡介作者
    沈括,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博學善文,于天文、方志、律歷、音樂、醫(yī)藥、卜算無所不通,均有所論著”(《宋史·沈括傳》)。代表作為《夢溪筆談》,共30卷,詳細記載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上的卓越貢獻,被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譽為“中國科技史上的坐標”。
    三、了解活板印刷
    1.看資料片
    2.在《辭海》中,對“印刷術”是這樣介紹的:
    我國是最早發(fā)明印刷術的國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稱“刻板印刷術”??贪逵∷⒃谖覈拼验_始盛行,并先后傳至日本、朝鮮、越南、菲律賓、伊朗等國,影響到非洲和歐洲。宋代慶歷年間(1041—1048),畢昇首創(chuàng)泥活字板,使書籍印刷更為方便。之后,又陸續(xù)出現(xiàn)用木、錫、銅和鉛等金屬制成活字板印刷書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鉛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為現(xiàn)代金屬活字印刷術奠定了基礎。
    可見,畢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畢昇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印刷術的先河。
    四、聽范讀,練誦讀(聽范讀)
    (1)已后典籍/皆為板本(2)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
    (3)持/就火煬之(4)則以一平板/按其面
    (5)每一字/皆有數(shù)印(6)以備/一板內(nèi)有重復者
    (7)有奇字/素無備者(8)沾水/則高下不平
    (9)用訖/再火令藥熔(10)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五、疏通語義
    1.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jié)合書下注釋,借助工具書將文章譯成白話文。
    2.一人一句逐句翻譯。
    六、分析課文
    1.逐段概括大意。
    2.重點分析第二自然段,抓住語言標志將本段分為三層。并結(jié)合課件歸納活版印刷的步驟。(詳見課件)
    3.設計思考題,加深對內(nèi)容的進一步理解。
    第一段:刻板印刷發(fā)展情況。
    第二段:
    第一層——介紹活板發(fā)明的時間,發(fā)明時間,發(fā)明人的身份及姓名。
    (又:呼應上下文,說明活板是在印刷術上繼刻板之后的“又”一大發(fā)明)
    第二層——介紹活字印刷的制板印刷程序。
    (其法:總領后文,引出活板的制作及下文活板的用法和功效等)
    第三層——介紹活字印刷的有關事項。
    第三段:交代字模的下落。
    七、整理文章結(jié)構(見課件)
    八、探究與思考
    (一)“活板”的“活”字體現(xiàn)在哪里?
    (二)本文是按什么說明順序來說明的?
    九、課外擴展
    中國印刷術的發(fā)明與發(fā)展,按其在工藝技術發(fā)展上的階段性,可劃分為源頭、古代、近代、現(xiàn)代四個歷史時期。其中:
    “源頭”為印刷術的準備時期。內(nèi)容包括印刷術的萌芽、雛形和成熟;織物、筆、墨、紙等印刷材料之具備;文字的產(chǎn)生、發(fā)展和規(guī)范。時間上從約公元前二十六世紀到公元六世紀末的隋朝,時跨三千余年。我們稱其為“源頭期”。
    “古代”為印刷術的手工操作時期。內(nèi)容包括中國傳統(tǒng)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套版印刷的應用和發(fā)展。時間上處在公元六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的清朝,時跨一千二百余年。我們稱其為“古代期”。
    “近代”是印刷術的機械操作時期。內(nèi)容包括以平印、凸印、凹印為主的西方近代印刷術的傳入和發(fā)展。時間上恰處中國近代前后,大約在公元十九世紀初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我們稱其為“近代期”。
    “現(xiàn)代”為印刷術以電子控制為主的自動化控制時期。內(nèi)容包括電子排版、電子分色、電子雕版,輔以由電子控制的平版印刷和裝訂自動化。時間上起于本世紀七十年代,現(xiàn)仍在蓬勃發(fā)展中。我們稱其為“現(xiàn)代期”。
    十、布置作業(yè)
    1.將重點詞語整理出來。
    (1)通假字:已、板、止
    (2)一詞多義:為、印、火、以、就
    2.查資料,寫一篇介紹造紙術的說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