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的加減(精選13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備課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它要求教師對學科知識的掌握和教學方法的熟悉。在編寫教案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提高教學效果。下面是一些針對不同年級和學科的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的加減篇一
    活動目標:
    1、體驗加減法運算的樂趣。
    3、能熟練地完成4以內(nèi)的加減法運算。
    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隨音樂《我是汽車小司機》幼兒做開汽車動作入室。
    1、教師引導語:“今天鄒老師要開著小汽車搭小朋友去一個好玩的地方。請跟隨我來吧。
    2、”瞧瞧,我們來到哪里了?“播放多媒體課件,幼兒觀察畫面,引導幼兒說出:”農(nóng)場“。教師帶領(lǐng)幼兒參觀農(nóng)場。
    二、學習4的加法。
    1、播放課件,帶領(lǐng)幼兒進入馬棚,幼兒觀看動畫,引導幼兒列出相關(guān)算式題:1+3=4,教師引導幼兒看算式,交換其中兩個數(shù),得數(shù)不會變,還可以怎么列算式?3+1=4,教師告訴幼兒,交換前面兩個加數(shù)的位置,它的得數(shù)不變,這種方法叫加法交換律。
    2、播放課件,帶領(lǐng)幼兒繼續(xù)往前走,來到奶牛欄,幼兒觀看動畫,引導幼兒列出相關(guān)算式題:2+2=4,三、學習4的減法1、播放課件,帶領(lǐng)幼兒來到羊棚,幼兒觀看動畫,并根據(jù)動畫寫出相應的算式題:4-1=。
    2、播放課件,帶領(lǐng)幼兒前往雞舍,幼兒觀看動畫,并根據(jù)動畫寫出相應的算式題:4-2=2。
    3、播放課件,帶領(lǐng)幼兒前往豬棚,幼兒觀看動畫,并根據(jù)動畫寫出相應的算式題:4-3=1。
    四、游戲”給動物喂食“,復習4以內(nèi)的'加減運算。
    2、游戲規(guī)則:根據(jù)動物要吃的食物,給動物喂食,沒種食物身上都有一道算式題,只要把算式題算出來,可以給所需要的動物喂食了。
    五、送動物們回家,復習4的加減運算。
    播放課件,”天晚了,動物們要回家了,我們幫飼養(yǎng)員把動物們送回家吧。"幼兒觀看圖畫,每個動物的家都有一把鎖,動物身上都有一個密碼,只要把動物身上的密碼解開了,動物們就可以回家了。
    六、結(jié)束活動:
    天快黑了,我們也要結(jié)束一天的農(nóng)場生活了,開著我們的小汽車回家吧!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教師以游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讓幼兒在互相啟迪、互動互學中促進幼兒不斷思考,不斷獲得有益經(jīng)驗,促進其“善”學。幼兒的興趣被引發(fā)了,他們都爭搶著參加各種游戲,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材料,讓幼兒通過實物演示、操作、能形象直觀地理解加減法的含義。教師也積極地參與活動中去,師幼配合得很好,教師能夠根據(jù)幼兒的情況及時地調(diào)整教學,是整個教學過程通順、流暢?!盁狒[”而不“雜亂”,當時聽課的教師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贊嘆這次活動很成功。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的加減篇二
    1、學習6的加減法,進一步體驗加減法的含義。
    2、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分析能力以及思維的準確性、靈活性和同伴合作的精神。
    3、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shù)學題目。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幼兒探索出6的加減法算式,并口述相應的應用題。
    活動準備。
    紅色、綠色圓形、牙簽若干,數(shù)卡1-10、+、-、=符號每人一套,實物若干(小毛巾、彩色筆、杯子、飯碗、鉛筆等)錢幣卡若干(1元―6元)、6以內(nèi)數(shù)加減法算式卡一套。
    活動過程。
    一、復習5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法。
    1、出手勢表示、請幼兒說出算式。
    2、看卡讀算式、等出得數(shù)。
    二、學習新課。
    一、動手操作(穿燒烤)。
    要求:請幼兒用牙簽穿出6片為一串的燒烤,而且要用紅綠兩種顏色的圓形來表示。
    1、提問:你們穿了幾串燒烤?每串都是6片嗎?是不是每串都用紅綠兩種顏色來表示?
    2、請幼兒互相交流、討論,說說能穿幾串燒烤。
    3、分組檢查,及時幫助沒穿對的幼兒。
    4、老師動手穿一穿,然后小結(jié):以兩種顏色表示、6片為一串的燒烤,共能穿5串。
    二、動手操作(看燒烤串擺算式)。
    1、請幼兒根據(jù)自己手上的燒烤串,用數(shù)卡擺出算式。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擺出的算式,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3、幼兒互相討論,交流探討,聽聽別人的.想法。
    4、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合作:小朋友說,老師把算式板書在黑板上。
    5、小結(jié):這些算式都是小朋友探討出來的,兩個數(shù)相加都等于6,減法都是用6來減,所以今天小朋友探討出的算式叫6的加減法。
    三、結(jié)束活動。
    老師和幼兒一起小結(jié)本次活動的情況,對積極、自主的幼兒進行表揚,鼓勵不夠大膽表現(xiàn)的幼兒。結(jié)束本次數(shù)學活動。
    四、延伸活動。
    在益智區(qū)投放一些實物(標價為:鉛筆1元、小毛巾2元、彩色筆3元、杯子4元、飯碗5元)的小商品,請兩幼兒扮演售貨員,其他幼兒為顧客進行買賣交易。如:一個小朋友要買鉛筆和飯碗,售貨員就要收取他6元錢,1+5=6。
    教學反思。
    在教學活動設(shè)計上,本著突出《綱要》精神:要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凸現(xiàn)自主、自信的主體精神。本次活動主要從生活性,趣味性,過程性,科學性,開放性引導幼兒通過動手操作來探索出6的加減法,在操作活動過程中,使幼兒體驗并感知了加減法的意義,經(jīng)歷把兩部分和在一起抽象為加法運算的過程,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加法,減法來解決。
    從中掌握了:什么時候用加法,什么時候用減法,會根據(jù)直觀物體列出6的加法,減法算式,口述應用題,從而培養(yǎng)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及觀察和運用數(shù)學語言的能力。幼兒在老師精心創(chuàng)設(shè)的操作游戲中,培養(yǎng)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合作意識,激發(fā)了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對數(shù)學的求知欲望。
    著中注意了以下幾點問題:把握課程目標;教學活動過程中注重師幼交流的過程;關(guān)注每個幼兒的發(fā)展;個性化的鼓勵性語言;盡量創(chuàng)造性的組織教學。力求體現(xiàn)以下特點:倡導民主,平等的師幼關(guān)系;呈現(xiàn)兒童學習數(shù)學:在玩中學數(shù)學;重視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的加減篇三
    1、學習按圖和操作順序,感知圖中事物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學習列出算式。
    2、復習5的組成,并知道41、32及前后位置互換都等于5。
    3、進一步認識理解“”、“=”號的含義。
    4、在活動中,體驗游戲的愉悅,提高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1、背景圖一副,動物卡片若干。
    2、教具:數(shù)量不等的物體圖片,1—5數(shù)字,加、減、等號各一個。
    3、學具:數(shù)量不等的物體圖片(幼兒人手一份)。
    (一)復習5的組成。
    幼兒人手一份卡片,教師引導一起共同復習5的組成。
    (二)學習5的加法。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師出示背景圖,以小動物一起玩游戲的情節(jié)進行5的加法:草地上有2只梅花鹿在玩游戲,后來跑來3只小狗,草地上一共有幾只小動物?(5只)。
    2、師生一起共同游戲。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水果的卡片,小朋友待會跟著老師一起來玩游戲。媽媽昨天買回4個蘋果,爸爸又帶回1個蘋果,那么家里一共就有5個蘋果了?!庇變阂贿吢犂蠋熤v述,一邊擺卡片。
    3、啟發(fā)幼兒用一道算式來表示這個游戲中所講的事情,并說出算式及符號所表示的含義。
    (1)41=54表示什么?(4表示媽媽買回的.4個蘋果)。
    1表示什么?(1表示爸爸帶回的1個蘋果)。
    表示什么?(媽媽和爸爸的蘋果合起來)。
    (2)啟發(fā)幼兒再用一道算是表示這個游戲。
    1+4=5(集體說一說算式表示的意思)。
    (3)比較兩道算式,說一說它們的異同點。
    4+1=5和1+4=5,位置換過來了,但是得數(shù)是一樣的。
    (三)幼兒操作,并做記錄。
    幼兒根據(jù)老師說的情節(jié),用卡片擺出算式,并用作業(yè)本把算式寫下來。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的加減篇四
    1.學習6的加減,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交換兩個加數(shù)的位置,得數(shù)不變的規(guī)律。
    2.復習6的組成,練習用數(shù)的組成、分解知識進行6的加減運算。
    3.培養(yǎng)幼兒從小敢于嘗試、敢于探索的精神。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投影機、投影片、算式卡片。
    幼兒學具、娃娃電腦學習機、磁性學具。
    [活動過程]。
    一、準備練習。
    復習6的組成。
    1.游戲“拼6”。
    (1)按鍵發(fā)音:(采用娃娃電腦學習機)。
    老師按鍵發(fā)音與幼兒按鍵發(fā)音次數(shù)合起來是6次。
    (2)拍手對數(shù):
    老師拍手和幼兒拍手數(shù)合起來是6下。
    2.填數(shù)活動。
    (1)將6的組成填上合適的數(shù)。
    (2)引導幼兒歸納6的組成。
    二、嘗試練習。
    1.出嘗試問題。
    啟發(fā)幼兒根據(jù)組成6可分成4和2,在磁性板上擺圖、列出算式。
    師:今天,我們根據(jù)6可分成4和2這組分合,用盒子里的小圖片在磁性板上擺圖,然后根據(jù)所擺的`圖,列出算式來,能列出幾個算式,越多越好。
    2.幼兒操作練習,老師巡回了解幼兒的列式情況。最多列出以下4道算式:
    2+4=66-2=4。
    4+2=66-4=2。
    全班約20%的幼兒能列出四道算式,70%的幼兒列出2~3道算式,10%的幼兒列出一道加法。
    3.相互交流、討論。
    你是怎么擺的又是怎樣列出算式的。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的加減篇五
    教學目標:
    1.知道椅子和凳子的區(qū)別。
    2.了解椅子和凳子不同的用途。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重點難點:
    1.了解椅子的凳子的區(qū)別。
    2.明白凳子和椅子各自在生活中的優(yōu)缺點。
    教學準備:
    兒童經(jīng)驗基礎(chǔ):幼兒有認識彩虹的經(jīng)驗。
    環(huán)境準備:制造“彩虹”的材料:鏡子、淺盤透明的圓珠筆筆桿、水等。
    教學過程:
    一、出示椅子。
    你們看,這是什么?
    二、出示凳子。
    那這又是什么?
    三、比較凳子和椅子。
    1.揭示正確說法:凳子、椅子。
    2.你們看看凳子和椅子有什么區(qū)別?
    四、凳子和椅子在生活中的用途。
    1.你們想想看我們在什么時候坐過凳子?什么時候坐過凳子?
    2.坐過的椅子多還是凳子多?
    3.你喜歡做凳子還是椅子?為什么?
    4.你們看看凳子和椅子有什么區(qū)別?
    5.你們想想看我們在什么時候坐過凳子?什么時候坐過凳子?
    6.你喜歡做凳子還是椅子?為什么?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的加減篇六
    領(lǐng)域:數(shù)學。
    執(zhí)教者:任秀云。
    1.能看圖示列出8的分合式,知道8分成兩部分有七種不同的分法。
    2.通過看動畫編應用題的方法給8的分合式列出相應的加減算式,進一步體驗總數(shù)與部分數(shù)之間的關(guān)系。
    3.積極投入到編應用題的活動中舉一反三,主動探索學習。
    1.復習7以內(nèi)數(shù)的組成。
    師:嗯記不得沒關(guān)系,我們一起來試著玩7的碰球游戲。
    2.學習8的組成,列出8的分合式。
    (1)教師出示氣球圖。
    師:除了數(shù)字游戲,我還帶來了一張圖片。
    提問:圖上一共有幾只氣球?它們一樣嗎?什么地方不一樣?
    (2)請幼兒按照氣球的不同特征記錄分合式。
    師:這8只氣球要分成兩份要怎么分呢?
    如按大小分,8可以分成1和7;按形狀分,8可以分成2和6;按顏色分,8可以分成3和5;按圖案分,8可以分成4和4。
    (3)師幼共同按照規(guī)律整理8的分合式,邊整理邊讀一讀。
    師:現(xiàn)在我們來整理以下8的分合式,小朋友們和我一起說一說吧!
    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述:8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來是8....
    (4)總結(jié):8有7種分法,記錄的時候為了不漏寫我們可以這樣有順序的記錄分法。仔細觀察分合式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是的,分合式的左列數(shù)字下面一個都比上面一個多1,右側(cè)數(shù)字一個比一個少1。
    3.看8的分合式列算式。
    (1)根據(jù)8的分合式列算式。
    出示8的第一組分合式,8可以分成1和7。
    教師:根據(jù)這個分合式,我們可以怎樣列算式呢?教師編應用題引導孩子列出算式“1+7=8”
    師:那分合式:8可以分成7和1怎樣發(fā)列算式呢?
    師:同樣的的兩個分合式它們的減法算式怎樣列呢?
    (4)以此類推完成8的第二、三、四組加減法算式。
    4.活動評價。
    8有7種分法,我們不僅要會寫還要能完整描述出來。通過編應用的方法引導幼兒給每一組分合式可以列出相應的加減法算式。在編應用題的時候可以更好的幫助孩子們理解總數(shù)和部分數(shù)之間的關(guān)系。
    1.小朋友在家可以用家里的物品(8個)進行分合練習,記錄下來并說一說。
    2.家長陪孩子玩一玩8的碰球游戲,在孩子寫出分合式的基礎(chǔ)上列出算式,引導孩子們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編應用題。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的加減篇七
    活動目標:
    1、能根據(jù)范例和自己的'已有經(jīng)驗,知道加減法應用題講一件事,說兩個數(shù)字,問一個問題。
    2、能看實物、圖片或情景,初步學會仿編9以內(nèi)的加減法應用題。
    3、能夠用不同的方法解答9以內(nèi)的加減法應用題。
    活動準備:
    1、圖卡:紅花,黃花,加法算式卡片。
    2、教學掛圖一張。
    3、各種實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拍手游戲老師說:"小朋友,告訴我,8可以分成2和幾。"生答:"8可以分成2和6。"接著問:2加6等于幾,生答。
    二、激趣引入:出道題來考考你。
    1、談話交流,讓小朋友幫助中班的小朋友解決問題,出示例題。
    "小明做了5朵紅花,4朵黃花,一共有幾朵花?"2、理解應用題的結(jié)構(gòu)。這道題講了一件什么事?告訴我們幾個數(shù)?還問了什么問題?請幼兒思考并回答問題,感知應用題的結(jié)構(gòu):要說一件事,2個數(shù),還要問一個問題。
    三、接龍游戲:大家來編題。
    1、出示圖片,老師講事情,請幼兒提一個問題。
    2、老師出示實物2支短鉛筆,3支長鉛筆,幼兒看著說一件事,并說出兩個數(shù),可由老師提問。
    3、幼兒兩人一組,一人編實物,一人提問。
    三、操作活動:看題卡編應用題(題卡上有算式,還畫有實物)1、教師引導,看題卡如:23=?編一道關(guān)于鉛筆的應用題。
    2、同桌的小朋友合作,看手中的題卡,一人說條件,一人問問題,然后交換提問。
    3、幼兒反饋信息。
    四、我編你算看圖上不同的東西編出不同的加法應用題。幼兒兩兩結(jié)伴,一人編應用題,一人在橫線上列算式。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的加減篇八
    1、通過操作,引導幼兒理解8的組成。
    2、通過操作、實踐、啟發(fā)幼兒看圖口述8的加、減法。
    3、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動手能力。
    4、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shù)學道理。
    8的組成以及8的加減法。
    數(shù)字卡、硬紙片、掛圖、8的加減法算式卡、寶藏。
    一、復習
    ﹙1﹚從1數(shù)到7。
    ﹙2﹚6和7的組成及加減法。
    二、新課
    1、看圖啟發(fā)幼兒在“7”的基礎(chǔ)上發(fā)現(xiàn)“8”的形成。
    給“7”添“1”是8,8里面有8個“1”。
    2、教師利用游戲引導幼兒理解8的組成,并讓幼兒觀察游戲人數(shù)的變換來擺硬紙片。
    3、教師和幼兒玩“湊數(shù)”的游戲,讓幼兒進一步熟練8的組成。
    4、教師出示掛圖示范口8的加減法應用題,讓幼兒列出算式并學習看圖口述8的加、減法應用題列算式。
    5、游戲“尋找寶藏”學習計算8的加、減法算式。
    (教師在藏寶的途中放著8的加減法算式,把全體幼兒分成兩組進行比賽,每算對一題前進一步,哪組幼兒能最先算完找到寶藏,哪組獲勝)。
    6﹑活動延伸
    7、復習總結(jié)。
    對于一名剛剛從幼兒園來學前班的小朋友來說,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是充滿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夠集中,課堂的過程又是一個比較枯燥無味的過程,所以我根據(jù)學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的培養(yǎng)來設(shè)計教案,讓整個課堂活躍起來。這才是一節(jié)較成功的課。經(jīng)過教學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學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續(xù)時間短,好動是他們的天性,他們最喜歡的是游戲、活動。數(shù)學活動對于善于形象思維的幼兒來說更是枯燥單調(diào)乏味。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呢?從數(shù)學本身的特點和幼兒的年齡特點考慮。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進行教學:
    使用游戲活動,一節(jié)課時間很長,孩子好動,長時間坐不住,課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戲,這樣大大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
    在比賽中調(diào)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幼兒自尊心強,愛表現(xiàn)自己,在小組中進行“奪標簽”比賽,比一比誰做的有對又快,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從而調(diào)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我將不斷總結(jié)好的教學方法,將所學真正運用于課堂,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的加減篇九
    本節(jié)課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教學目標,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發(fā)現(xiàn)、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責任意識和目標意識。以活動的形式展開教學,同時在活動中顧及差異,關(guān)注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
    1.引導學生經(jīng)歷根據(jù)一幅圖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的探索過程,感受調(diào)換兩個相加的數(shù)的位置得數(shù)一樣的客觀事實。
    2.經(jīng)歷根據(jù)一幅圖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過渡到根據(jù)一副圖寫出四道算式的探索過程,掌握得數(shù)是6和7的加法和6減幾、7減幾的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相應的口算。
    3.利用一圖四式的學習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6、7的加減法正確迅速的計算。
    通過操作和觀察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一圖四式的一般規(guī)律,并會列出相應的算式。
    要把數(shù)的組成練習和計算練習緊密結(jié)合起來。
    小棒、小圓片等學具。
    1.口算。(卡片出示)。
    2+1=1+2=3-1=。
    3-2=3+1=1+3=。
    4-3=4-1=2+3=。
    3+2=5-2=5-3=。
    2.師生對口令。
    設(shè)計意圖:在教學6、7加減法時,首先復習5以內(nèi)的加減法,再復習6、7組成,目的是為后續(xù)學習6.7的加減法做鋪墊。
    1.教師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是6和7的組成,這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的內(nèi)容是6、7的加減法。
    3.故事導入:(猴媽媽和小猴)。
    設(shè)計意圖:故事導入給數(shù)學課增加了趣味性,幫助兒童展開思維,豐富聯(lián)想,使兒童很自然的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
    1.學習根據(jù)一幅圖寫出兩個加法算式和兩個減法算式。
    (1)出示第42頁例題的情境圖,并引導學生觀察。圖上畫了些什么,說明了什么?
    (2)學生匯報、交流自己所寫的加、減法算式,教師配合學生說的過程在黑板上板書:
    5+1=6。
    1+5=6。
    2.學習第42頁擺一擺的第一、三組例題。
    (1)學生擺6根小棒,邊擺邊計算。
    (2)讓學生交流自己擺的過程和結(jié)果,著重說一說四道題的得數(shù)是怎么來的。
    3.學習第42頁擺一擺第二組例題。
    (1)教師出示第二組例題的情境圖。
    (2)引導學生匯報、交流自己所寫的加、減法算式,師邊板書。
    (3)引導學生比較5+2=7和2+5=7,7-2=5和7-5=2的聯(lián)系。(重點引導學生說出根據(jù)一幅圖可以寫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的聯(lián)系。)。
    設(shè)計意圖:第一環(huán)節(jié)結(jié)合情境,引導學生理解圖意,充分感受一圖四式;而接下來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在情境中獨立地進行操作,進一步鞏固和理解一圖四式,第三個環(huán)節(jié),便是學生根據(jù)教師出示的直觀圖,自己獨立列算式,使學生能夠由具體的.實物到看直觀圖列式,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遵守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1.完成第42頁做一做。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并在書上填得數(shù),然后交流、評價計算結(jié)果,評價時指定幾題讓學生說一說計算的過程和方法。
    2.完成練習九第6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并在書上填得數(shù),然后交流、評價計算結(jié)果。
    3.完成練習九第8題。
    4.完成練習九第5題。
    隨機指名學生上來做游戲。
    5.完成練習九第7題。
    設(shè)計意圖:多樣的練習形式,充分調(diào)動學生參與合作的積極性,引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練習知識、發(fā)展思維,一點也不覺得苦和累。
    設(shè)計意圖:簡單的課堂小結(jié),讓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再次獲得了滿足;教師對課后的要求,巧妙的將學習活動由課內(nèi)延伸到了課外、由書本延伸到了生活。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的加減篇十
    1、學習按圖和操作順序,感知圖中事物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學習列出算式。
    2、復習5的組成,并知道4 1、3 2及前后位置互換都等于5。
    3、進一步認識理解“ ”、 “=”號的含義。
    4、在活動中,體驗游戲的愉悅,提高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1、背景圖一副,動物卡片若干。
    2、教具:數(shù)量不等的物體圖片,1—5數(shù)字,加、減、等號各一個。
    3、學具:數(shù)量不等的物體圖片(幼兒人手一份)。
    (一)復習5的組成
    幼兒人手一份卡片,教師引導一起共同復習5的組成。
    (二)學習5的加法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師出示背景圖,以小動物一起玩游戲的情節(jié)進行5的加法:草地上有2只梅花鹿在玩游戲,后來跑來3只小狗,草地上一共有幾只小動物?(5只)
    2、師生一起共同游戲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水果的卡片,小朋友待會跟著老師一起來玩游戲。媽媽昨天買回4個蘋果,爸爸又帶回1個蘋果,那么家里一共就有5個蘋果了?!庇變阂贿吢犂蠋熤v述,一邊擺卡片。
    3、啟發(fā)幼兒用一道算式來表示這個游戲中所講的事情,并說出算式及符號所表示的含義。
    (1)4 1=5 4表示什么?(4表示媽媽買回的4個蘋果)
    1表示什么?(1表示爸爸帶回的1個蘋果)
    表示什么?(媽媽和爸爸的蘋果合起來)
    (2)啟發(fā)幼兒再用一道算是表示這個游戲。
    1+4=5 (集體說一說算式表示的意思)
    (3)比較兩道算式,說一說它們的異同點
    4+1=5和1+4=5,位置換過來了,但是得數(shù)是一樣的。
    (三)幼兒操作,并做記錄。
    幼兒根據(jù)老師說的情節(jié),用卡片擺出算式,并用作業(yè)本把算式寫下來。
    請幼兒相互把算式讀一讀,體驗游戲成功的喜悅。再數(shù)一數(shù),黑板上一共記錄了幾道算。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的加減篇十一
    1、能根據(jù)范例和自己的已有經(jīng)驗,知道加減法應用題講一件事,說兩個數(shù)字,問一個問題。
    2、能看實物、圖片或情景,初步學會仿編9以內(nèi)的加減法應用題。
    3、能夠用不同的方法解答9以內(nèi)的加減法應用題。
    1、圖卡:紅花,黃花,加法算式卡片。
    2、教學掛圖一張。
    3、各種實物若干。
    一、準備活動:拍手游戲老師說:"小朋友,告訴我,8可以分成2和幾。"生答:"8可以分成2和6。"接著問:2加6等于幾,生答。
    二、激趣引入:出道題來考考你。
    1、談話交流,讓小朋友幫助中班的小朋友解決問題,出示例題。
    "小明做了5朵紅花,4朵黃花,一共有幾朵花?"2、理解應用題的結(jié)構(gòu)。這道題講了一件什么事?告訴我們幾個數(shù)?還問了什么問題?請幼兒思考并回答問題,感知應用題的結(jié)構(gòu):要說一件事,2個數(shù),還要問一個問題。
    三、接龍游戲:大家來編題。
    1、出示圖片,老師講事情,請幼兒提一個問題。
    2、老師出示實物2支短鉛筆,3支長鉛筆,幼兒看著說一件事,并說出兩個數(shù),可由老師提問。
    3、幼兒兩人一組,一人編實物,一人提問。
    三、操作活動:看題卡編應用題(題卡上有算式,還畫有實物)1、教師引導,看題卡如:23=?編一道關(guān)于鉛筆的應用題。
    2、同桌的小朋友合作,看手中的題卡,一人說條件,一人問問題,然后交換提問。
    3、幼兒反饋信息。
    四、我編你算看圖上不同的東西編出不同的加法應用題。幼兒兩兩結(jié)伴,一人編應用題,一人在橫線上列算式。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的加減篇十二
    1、引導幼兒學習看三幅實物圖列算式,學習2的加減法,認識加號、減號、等號(理解其含義)。
    2、啟發(fā)幼兒用一句話表達出一幅圖的圖意,注意用詞正確。
    3、學習書寫加減法算式。
    教具實物圖。
    學具操作材料。
    一、集體活動
    1、看三幅圖,學習2的加法。
    (1)出示圖一。
    “這三幅圖說的是一件什么事,每幅圖用一句話就可以講清楚了。請小朋友仔細看,看完后講給大家聽?!薄跋戎v第一幅,什么地方有誰?”(草地上有一只雞)“再看第二幅圖應該怎么講?(又來了一只雞)把第一、二幅圖連起來講?!薄暗谌l會講?(一共有二只雞)誰會把這三幅圖連起來說?”幼兒個別、集體講述三句話?!拔覀冊鯓影褎偛诺氖掠浵聛砟??草地上有1只雞怎樣表示?又來了1只雞怎樣表示?一共有兩只雞怎樣表示?”幼兒回答老師邊用數(shù)字記錄?!坝檬裁捶柋硎居謥砹四兀浚?)用什么符號表示一共有呢?(=)”(指+)“這是什么符號?”(加號)“怎么讀?”(加)(指=號)“這是什么符號?”(等號)“怎么讀?”(等于)(1+1=2)“這算式什么意思?我們一起說說看。”邊指數(shù)字、符號邊講述圖意(對應如下):
    草地上有1只雞 又來了 1只雞 一共有 兩只雞
    1 + 1 = 2
    “大家一起把算式讀兩遍?!?BR>    (2)出示圖二。
    “這三幅圖說的也是一件事,誰會把每幅圖用一句話說清楚?那用算式怎樣來表示呢?”(1+1=2)
    “大家一起把算式讀兩遍?!?BR>    2、看三幅圖,學習2的減法。
    (1)出示圖三。
    “那這三幅圖講的是一件什么事呢?先將第一幅圖(草地上有兩只小兔)?!薄翱纯吹诙鶊D誰會講?”“到底是‘來了’還是‘走了’?你怎么看出來的?”“我們把第一、二幅連起來說一說,再想想第三幅應該怎么說?”“大家把三幅圖兩起來說一遍?!薄罢l會用算式來記錄這件事?”
    草地上有兩只小兔 走掉了 1只小兔 還剩 1只小兔
    2 — 1 = 1
    “這個符號(—),你們認識嗎?叫什么名字?(減號)怎樣讀?(減)這道算式叫做減法算式?!薄按蠹乙黄饋碜x一讀?!?BR>    (2)出示圖四。
    “這三幅圖也是說了一件事,你能用三句話把它的意思說清楚嗎?”“誰會用算式來記錄的?”(2—1=1)“誰來說說這道算式里的每個數(shù)字和符號都表示圖上的什么意思呢?”
    二、小組活動
    1、看圖講述含義,指導幼兒正確列出2的加減算式。
    先看著圖用三句話講清楚含義,然后列出算式。
    2、看分合式寫數(shù)字。
    3、依樣填空格。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的加減篇十三
    1、學習3的加減法,認識加號、減號、等號(理解其含義)。
    2、學習書寫加減法算式。
    1.2-64分開和聚集。
    2.2-65分開和聚集。
    3.課件:圖片-螃蟹4。
    1、出示圖片:螃蟹。
    教師:請小朋友看看這幅圖上有什么?看完后講給大家聽。
    什么地方有誰?”
    (石頭說有兩只螃蟹)。
    再看看旁邊(又來了一只螃蟹)。
    一共有三只雞怎樣表示?
    用什么符號表示又來了呢?(+)。
    用什么符號表示一共有呢?(=)。
    (2+1=3)“這算式什么意思?說看。
    石頭上有2只螃蟹,又來了1只螃蟹,一共有3只螃蟹2+1=3。
    2、出示數(shù)學卡。
    (1)2-64分開和聚集。
    誰會把這幅圖講一講?
    有一個面包,再拿來一個面包,一個有3個面包。
    那用算式怎樣來表示呢?”(2+1=3)。
    (大家一起把算式讀兩遍)。
    有3個面包,拿走1個面包,還剩幾個面包?
    3-1=2。
    “這個符號(—),你們認識嗎?叫什么名字?(減號)怎樣讀?(減)這道算式叫做減法算式?!?BR>    1.看圖講述含義,指導幼兒正確列出3的加減算式。
    講清楚含義,然后列出算式。
    2.看分合式寫數(shù)字。
    3.依樣填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