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館記教學設計范文(14篇)

字號:

    總結不僅可以提升我們的學習和工作能力,還可以幫助我們理清生活中的思緒,提升自我認知能力??偨Y的文字要通順、流暢,避免冗長和重復。下面是一些優(yōu)秀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病梅館記教學設計篇一
    一、知識教育目標。
    1.了解龔自珍和寫作背景。
    2.掌握重點字詞和句式。
    二、能力培養(yǎng)目標。
    1.鑒賞托物言志的寫法。
    2.學習結合語境揣摩語言。品味本文準確、形象的語言。
    三、德育滲透目標。
    認識作者對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者殘酷摧殘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強烈愿望。
    【重點、難點】。
    托物言志:以梅喻人、托梅議政,用藝術形象來隱晦曲折地表情達意。
    語言揣摩。
    【解決辦法】。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小品散文,篇幅短小,結構嚴謹,寓意深刻。由于學生與那個時代相隔很遠,理解文章的寓意可能有一定的困難??上葟膬蓚€方面人手,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首先,可從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引出本文,用詩中所表現(xiàn)的主題托出本文的寓意。其次,可簡單介紹一下作者的思想及其寫作本文的時代背景,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課文所要表現(xiàn)的主題。
    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通過朗讀,體會本文句式整齊、感情強烈的特點??纯催@樣的特點與作者感情的抒發(fā)是如何統(tǒng)一在一起的。
    【學生活動】。
    發(fā)揮學生主體性,讓學生借助注釋疏通課文。指導學生認真朗讀,揣摩語言,理解內容。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預習。
    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課文。
    二、導入。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饼徸哉涞摹兑押ルs詩》膾炙人口。今天,我們學習他的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病梅館記》。
    三、范讀。
    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示范朗讀。
    四、誦讀。
    學生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節(jié)奏和感情。
    五、疏解。
    理解語言表層意思,理清行文思路。
    第一段,揭示產生病梅的根源。文章起筆先簡要敘述梅的產地:“江寧之龍皤,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然后筆鋒一轉,引出一段有些人評價梅的美丑,用“固也”一語輕輕收住。接著,作者開始詳細分析病梅產生的緣由。原來,在“文人畫士”的心目中,梅雖然“以曲為美”“以欹為美”“以疏為美”。但是,一“未可明詔大號”;二不能讓人“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三,從客觀上說又不能“以其智力為也”。所以,他們只好通過第四個途徑了。于是,他們暗通關節(jié),讓第三者來轉告“鬻梅者”,斫正,刪密,鋤直,以投“文人畫士孤癖之隱”。在這樣的情況下,“江南之梅皆病”也就無可避免了。“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一句感嘆,道出了作者的無盡憤慨,也為下文“誓療之”蓄足了情勢。
    第二段,寫作者療梅的行動和決心。“予購三百盆”而“誓療之”,可見其行動的果斷;“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可見其成功的誓言;“甘受詬厲,辟病梅之館”,可見其堅持到底的決心。
    第三段,寫作者辟館療梅的苦心。這一段,作者慨嘆自己暇日不多,閑田不多,療梅的力量有限。
    教學時可用問題引導:
    1.課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話這樣說:“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這里的“此”指代什么內容?請用課文原句回答。
    ——“而江浙之梅皆病?!?BR>    [按]學生如不能準確回答,教師可引導學生認識此句前冒號的作用,并明確:冒號表示對上文的總結,說明文人畫士的“孤癖之隱”所造成的惡果是“鬻梅者”以“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來賺大錢,而這種摧殘梅花的惡劣行徑,就必然導致了“江浙之梅皆病”的惡果。
    ——因為文人畫士喜歡“夭梅病梅”卻不敢“明詔大號”地用此時尚去“繩”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錢之民”卻不能想到這一點。文人畫士的“孤癖之隱”概括起來就是:以“夭梅病梅”為時尚,并想以此來“繩”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錢之民”卻不能想到這一點。文人畫士的“孤癖之隱”概括起來就是:以“夭梅病梅”為時尚,并想以此來“繩”天下之梅。
    3.“文人畫士心知其意”中的“其意”怎么理解?文中有沒有具體的內容?
    ——它的,它們的。文中有具體的內容,如:“或曰:……密則無態(tài)。”
    4.面對“江浙之梅皆病”的社會現(xiàn)象,作者的表現(xiàn)是什么?
    ——泣療貯。
    [按]此問學生如不能準確回答,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辨析篩選的方法選出上述三個字,并明確:此三字乃作者同情梅、療救梅、保護梅的行動和決心,其行其志令人稱許。
    5.從文中看,作者療梅的具體辦法是什么?
    ——縱、順、毀、解、復、全(板書)。
    縱觀全文,我們可以看出文章是從哪兩個方面來記病梅館的?
    ——是社會方面對梅的摧殘、扭曲;一是作者對梅的哀痛、療救。這正是全文的基本內容。
    六、熟讀。
    學生熟讀成誦。
    七、作業(yè)。
    1.辨析下面多義詞的詞義。(課后練習二)。
    [使]。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讓,命令)。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
    人皆得以隸使之(使喚,驅使)。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派,命令)。
    [病]。
    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疾病,重?。?BR>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有?。?BR>    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使……?。?BR>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困苦)。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擔心,憂慮)。
    [解]。
    悉埋于地,解其棕縛(解開,解下)。
    后雖經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詞相答(解釋)。
    有不解處,望請其指教(明白,理解)。
    太后之色少解(緩和)。
    [本]。
    予本非文人畫士(本來,原本)。
    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根本,基礎)。
    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考察,推究)。
    [窮]。
    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使窮盡,用盡)。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完結.終了)。
    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走到盡頭)。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不得志)。
    2.課后練習一。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齊讀。
    學生齊讀課文,加深感受理解。
    二、理解托物言志。
    1.本文句句說梅,有沒有言外之意?
    “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暗示的正是那些封建統(tǒng)治者的幫兇,他們根據(jù)主子的意圖,奔走效勞,以壓制人才為業(yè)斫正、刪密、鋤直,這夭梅、病梅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扼殺人才的惡劣手段;他們攻擊、陷害那些正直不阿、有才能、有骨氣、具有蓬勃生氣的人才,要造就的只是“旁條”和生機窒息的枯干殘枝,亦即屈曲、邪佞和死氣沉沉的奴才、庸才作者“購三百盆”,“泣之三日”,為病梅而泣,正是為人才被扼殺而痛哭,無限悲憤之中顯示了對被扼殺的人才的深厚同情“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就是說要破除封建統(tǒng)治階級對人才的束縛、扼制,讓人們的才能獲得自由發(fā)展“必復之全之”,一定要恢復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的形態(tài)這正反映了作者要求個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由此可見,本文表面寫梅,實際是借梅議政,通過寫梅來曲折地抨擊社會的黑暗,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
    這篇文章是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寫的。作者通過譴責人們對梅花的摧殘,形象地揭露和抨擊了清朝封建統(tǒng)治階級束縛人民思想,壓制、摧殘人才的罪行,表達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個性解放的強烈愿望,與他的《已亥雜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2.引導學生分析文中形象的表層意義和言外之意:
    梅人才。
    病梅遭摧殘、壓抑的人才。
    文人畫士封建統(tǒng)治者。
    品梅標準:曲、欹、疏選拔人才標準:奴才、庸才、歪才。
    摧殘梅的手段:繩、夭、病、斫、刪、鋤、養(yǎng)、遏束縛人才思想、屠殺正直之士、豢養(yǎng)奸邪小人、扼殺新生力量)。
    摧殘梅的后果:皆病、禍烈大批人才遭殘酷屠殺。
    療梅的愿望:誓、必、甘、窮表達了拯救人才的強烈愿望、與準備迎接斗爭的堅定信心。
    3.抽查課后練習一的完成情況。
    根據(jù)上下文揣摩下列語句,回答括號中的問題。
    (1)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tài)”固也。(引用的話有什么作用?作者為什么說“固也”?)。
    三句引用的話,表面是說明一些人對梅的審美標準,實際上是影射封建統(tǒng)治階級選用人才的標準。他們扼殺那些有才能、有骨氣的正直的人,專門選用那些邪佞、毫無生氣的庸才。
    “固也”是“固然如此”的意思,表示前后部分的讓步轉折關系:先退一步,暫且承認有的人是有那么一種對梅的審美觀,然后逐步轉入作者要表達的同這引用的話相反的意思,直揭“文人畫土”利用這種審美觀的險惡用心和摧殘梅花的罪惡行徑。
    (2)這里,“明告鬻梅者”的人實際正是文入畫士的幫兇,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幫兇;“斫其正……遏其生氣”,這些殘梅病梅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扼殺人才的卑鄙伎倆,他們迫害有才能、有作為、有骨氣的人才,所企求的則是一些卑鄙無恥、唯唯諾諾的奴才。
    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這幾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3)嗚呼!安得使子多暇日,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這段話寄托了作者什么理想?)。
    ——作者慨嘆自己暇日不多,閑田不多,療梅的力量有限,也就是慨嘆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受扼殺的黑暗的政局。事實上,作者一生在仕途上很不得意,只做過小京官,而且受到權貴的歧視和排擠,自己的才能都無法施展,更不要說解除全國人才所遭受的扼制了。因此,他只能以感嘆作結。但是,作者明知他的思想行為不容于封建統(tǒng)治階級,會受到他們的攻擊和迫害,但他毫不畏懼,決心迎接斗爭,襯托出他堅定地追求個性解放的政治理想。
    5.作者為什么采用隱晦的手法?
    介紹寫作背景和作者,促進學生理解。
    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者為了加強思想統(tǒng)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為科舉考試選用人才的法定文體,以束縛人們的思想;另一方面大興文字獄,鎮(zhèn)壓知識分子。在長期嚴酷的思想統(tǒng)治之下,人才遭受嚴重的壓抑和摧殘。龔自珍生活在這樣的時代,敏銳地預感到封建王朝的新危機,對統(tǒng)治階級扼殺人才、禁錮思想表示了極大的憤慨,強烈地呼吁社會改革與個性解放,殷切地希望“不拘一格降人才”,以掃除“萬馬齊喑究可哀”的局面?!恫∶佛^記》就寫作于這樣一個時代。
    三、鑒賞語言。
    本文用詞十分準確、形象。如談到一些人對梅的審美觀時,用“曲”和“直”,“欹”和“正”,“疏”和“密”六個形容詞,準確簡練、對比鮮明地擺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對于封建統(tǒng)治階級摧殘人才的手段,作者用了“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語言十分精當:“斫”字揭露他們對正直人才的粗暴摧殘;“養(yǎng)”字形象地點出封建統(tǒng)治階級豢養(yǎng)奸佞小人的不良居心;“刪”字暗喻大批人才遭到壓抑迫害;“夭”字象征新生力量被扼殺;“鋤”字直喻大量正直忠貞之士遭清洗;“遏”字指不讓人才發(fā)揚蓬勃的朝氣。寫作者療梅的行動和決心,主要是通過“縱”“順”“毀”“解”和“復”“全”“貯”這些準確而精練的動詞表現(xiàn)出來的,這一連串動詞顯示的是一系列行動,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的滿腔悲憤和戰(zhàn)斗激情。
    本文還用了許多整齊、富有感情色彩的語句,增強了語言的節(jié)奏感和抒情色彩。比如:“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tài)”,這幾句形成排比,一氣呵成地寫出了那些人的評梅標準。又如:“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這幾個整齊的句子,寫盡了統(tǒng)治者扼殺人才的種種手段,也蘊含著作者的滿腔悲憤。
    讓學生欣賞自己喜歡的語句。
    四、作業(yè)。
    課后練習三。
    結合課文及相關詩句,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戰(zhàn)斗意志。學生可自由發(fā)揮,寫出自己獨特的見解,不要人云亦云。
    【資料】。
    一、譯文。
    江寧的龍蟠里,蘇州的鄧尉山,杭州的西溪,都產梅。有的人說:“梅以(枝干)曲折算作美,直了就沒有風姿;以(枝干)橫斜算作美,端正了就沒有景致;以(枝干)疏朗算作美,稠密了就沒有美態(tài)?!惫倘蝗绱恕_@些文入畫士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卻不便公開宣告、大聲號召,來約束天下的梅;又不可以使天下的人,砍掉筆直的,刪掉繁密的,鋤掉端正的,把梅弄成奇形怪狀,弄成病態(tài),拿這作為職業(yè)來賺錢。梅的(枝干的)橫斜、疏朗、曲折,又不是蠢蠢地追求金錢的人能憑他們的智慧能力辦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畫士這種偏嗜成癮的情趣明白告訴賣梅的人,砍掉那端正的(枝條),培養(yǎng)那橫斜的枝條,刪掉那些繁密的(枝條),使那些嫩枝彎曲,鋤掉那些筆直的(枝干),阻礙它的生機,(這樣)來謀求高價:于是江蘇、浙江的梅都成為病態(tài)的。文人畫士所造成的禍害的酷烈,竟到了這個地步?。?BR>    我買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殘的,沒有一盆完好的。已經為它們流了三天淚,于是發(fā)誓要治好它們:放開它們,使它們順著(天性生長),毀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都種到地里,解掉它們棕繩的束縛;以五年為期限,一定要恢復它們(的生機),保全它們(自然的形態(tài))。我本來不是文人畫士,甘愿受到(他們的)辱罵,設立一個病梅館來貯存它們。
    唉!怎樣才能使我有很多空暇時間,又有很多空閑的田地,來大量存貯江寧、杭州、蘇州的病梅,盡我一生的光陰來治療病梅呢!
    二、作者簡介。
    病梅館記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并認識其對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者殘酷摧殘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強烈愿望。
    2、理解文言詞語“以”、“則”、“之”、“其”、“夭”、“病”、“泣”、“順”。
    3、理解本文內容,體會其“托物言志”的特點。
    教學重點。
    理解文言詞語,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詞語和文章的寓意。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边@首詩表達了對清朝統(tǒng)治者扼殺人才的強烈不滿,喊出了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強烈呼聲。
    二、讀課文。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以欹()為美明詔()大號斫()直遏()其生氣甘受詬()厲多暇()日鬻()梅。
    三、重點字詞。
    第一段補充注釋:
    1.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姿:風姿。
    2.以欹為美,正則無景景:景致。
    3.以疏為美,密則無態(tài)態(tài):神態(tài)。
    4.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此:這些;知:明白。
    5.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以:來;繩:名詞動用,約束。
    6.斫直,刪密,鋤正直,密,正:形容詞作名詞,……的枝條。
    7.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夭,?。簞釉~使動用法,使……曲折,使……成為病態(tài)。
    8.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智力:智慧,力量。
    9.明告鬻梅者鬻:賣。
    10.而江浙直梅皆病,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而:于是;烈:厲害。
    二三段補充注釋。
    1.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翰?;完:完好。
    2.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泣:為動用法,為……哭泣;乃:于是。
    3.必復之全之&n。
    [4]。
    病梅館記教學設計篇三
    自讀目標:引導學生把握本文托梅言志的特點。
    延伸目標:啟示學生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
    具體自讀過程:
    一、說“梅”。
    問:“梅”在你的思想中是以怎樣的形象存在的?或,梅在你的觀念里代表何種精神?(引導學生想想說說——不畏艱險、與眾不同、堅強、忠貞、美麗等。)。
    二、觀“梅”。
    投影顯示以下文字資料以及各種各樣的梅圖,幫助學生認識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關于“梅”審美觀: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tài)。
    [投影資料]:(略)。
    (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抓住關鍵詞,如:斜斜、橫斜、疏影等,想象梅樹的形態(tài);然后通過欣賞名家梅圖,體會“美”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審美特點:曲、欹、疏。)。
    三、讀《病梅館記》,在解決字、詞、句的基礎上,完成以下幾題。
    1、作者對符合傳統(tǒng)審美觀的“梅“持什么態(tài)度?為什么?
    3、聯(lián)系時代背景,再領悟本文“托梅言志‘的特點。
    (參考答案略)。
    (備課資料略)。
    四、擴張閱讀:
    材料一:(略)。
    [閱讀提示]:以上各詩中,作者各自寄寓“梅”怎樣的精神?
    (參考解說略)。
    材料二:[略]。
    [閱讀提示]:作者在詩中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慨?和課文中作者的情感有相似之處嗎?(參考解說略)。
    案例評析:在這個理解過程中,教師首先能充分給與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情境,讓他們自己去想、去觀察、去分析、去思考,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意識、探究意識,并且給學生提供了訓練創(chuàng)新思維的機會,引導他們能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很好的體現(xiàn)了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理念。
    原文:
    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蛟唬骸懊芬郧鸀槊溃眲t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tài)?!惫桃?。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嗚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譯文:
    江寧的龍蟠里,蘇州的鄧尉山,杭州的西溪,都產梅。有人說:“梅以枝干彎曲為美,筆直了就沒有風姿;以枝干橫斜為美,端正了就沒有景致;以枝干疏朗為美,稠密了就沒有姿態(tài)。”本來嘛,這些文人畫士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卻不便公開宣告,大聲號召用這個標準來衡量天下的梅;又不可以使天下種梅人,砍掉筆直的,刪掉繁密的,鋤掉端正的,把梅弄成奇形怪狀,弄成病態(tài),拿這作為職業(yè)來賺錢。梅的枝干的橫斜、疏朗、彎曲,又不是愚蠢的、只知賺錢的人能憑他們的智慧能力做得到的。有人把文人畫士這獨特偏嗜的隱衷明白告訴賣梅的人,(使他們)砍掉端正的,培養(yǎng)橫斜的側枝,刪掉繁密的,殺害它的嫩枝,鋤掉筆直的,阻抑它的生機,這樣謀求高價:于是江蘇、浙江的梅者病殘了。文人畫士所造成的禍害的酷烈,竟到了這個地步?。?BR>    我買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殘的,沒有一盆完好的。已經為它們流了三天淚,于是發(fā)誓要治好他們:我放開它們,順著它們的天性,毀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種在地里,解開捆綁它們的棕繩;以五年為期限,一定要使它們恢復本性,保全健康的形態(tài)。我本來不是文人畫士,甘心情愿受到辱罵,設立一個病梅館來貯存它們。
    唉!怎樣才能使我有很多空暇的時間,又有很多空閑的田地,來大量貯存江寧、杭州、蘇州的病梅,盡我一生的時光來治療病梅呢!
    病梅館記教學設計篇四
    他以為一盆盆的梅花都是匠人折磨成的病梅,用人功放法制造成的那一副彎曲佝僂之狀乃是病態(tài),于是他解其束縛,脫其束縛使其無拘無束的自然生長,名其書齋為病梅館龔氏此文常在我的心中出現(xiàn).令我憬然有悟知萬物皆順自然.盆景是藝術而非自然.我欣賞之余真想告訴天下的父母說一句:放開孩子們的手吧!給他們更多的決定權吧!
    下面是譯文,文章中間加點課文內容的理解就可以了。
    江寧的龍蟠里,蘇州的鄧尉山,杭州的西溪,都產梅.有人說:“梅以枝干彎曲為美,筆直了就沒有風姿;以枝干橫斜為美,端正了就沒有景致;以枝干疏朗為美,稠密了就沒有姿態(tài).”本來嘛,這些文人畫士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卻不便公開宣告,大聲號召用這個標準來衡量天下的梅;又不可以使天下種梅人,砍掉筆直的,刪掉繁密的,鋤掉端正的,把梅弄成奇形怪狀,弄成病態(tài),拿這作為職業(yè)來賺錢.梅的枝干的橫斜、疏朗、彎曲,又不是愚蠢的、只知賺錢的人能憑他們的智慧能力做得到的.有人把文人畫士這獨特偏嗜的隱衷明白告訴賣梅的人,(使他們)砍掉端正的,培養(yǎng)橫斜的側枝,刪掉繁密的,殺害它的嫩枝,鋤掉筆直的,阻抑它的生機,這樣謀求高價:于是江蘇、浙江的梅者病殘了.文人畫士所造成的禍害的酷烈,竟到了這個地步啊!
    唉!怎樣才能使我有很多空暇的時間,又有很多空閑的田地,來大量貯存江寧、杭州、蘇州的病梅,盡我一生的時光來治療病梅呢!
    病梅館記教學設計篇五
    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姜華忠。
    課型:常州市語文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評優(yōu)課。
    上課時間、地點及班級:/9/21上午第4節(jié),省前中高一(2)。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投影課題及作者。(配音,配病梅插圖)。
    投影教學目標(配梅花插圖)。
    能聯(lián)系有關背景材料研讀課文,全面理解文章的主旨。
    能具體分析課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能掌握文中“繩、夭、病、復、全”等實詞和“以”、“之”等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具體分析課文。
    1、學生個別朗讀全文,初步體會本文的主旨及作者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2、檢測學生對詞語含義的理解,并完成思考練習一、二。(充分利用觸摸區(qū)響應,移動響應,文本響應,配梅花插圖)。
    3、簡介作者。龔自珍,清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詩人,散文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先驅者之一。他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支持林則徐查禁鴉片。他對清朝嚴酷的思想統(tǒng)治和腐敗的政治深感不滿,力主“更法”“改圖”,廢科舉,重真才,以求挽救危局。他同林則徐、魏源等人組織“宣南”詩社,講求經世致用之學,宣傳改良主義思想。但即使是改良主義,也仍然為保守勢力所不容。所以他一直遭受排擠打擊。在北京輾轉,都是做小官,最后還被迫棄官回鄉(xiāng)。他的革新思想在當時產生很大的社會影響,并對后來的維新派政治改良運動起了推動作用。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說:“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確有功焉。”(配作者及梅花插圖)。
    4、寫作背景簡介。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者為了加強思想統(tǒng)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為科舉考試選用人才的法定文體,以束縛人們的思想;另一方面大興文字獄,鎮(zhèn)壓知識分子。在長期嚴酷的'思想統(tǒng)治下,人才遭受嚴重的壓抑和摧殘。本文寫于1839年,是作者辭官南歸之后寓居江蘇昆山時所作。(配梅花插圖,利用觸摸區(qū)響應并閃爍圖標“八股文”和“文字獄”各三次)。
    (1)八股文:明清科舉制度的一種考試文體,每篇有部分組成。在內容上,八股文只許為圣賢立言,講四書五經所講過的道理,如有所闡發(fā)也不能越出程朱理學的范圍。這種內容固定而形式死板的文體,是束縛人們思想的工具,對當時文化思想的發(fā)展危害很大。
    (2)文字獄:舊時統(tǒng)治者往往故意從文人的作品中摘取字句,羅織罪名,構成冤獄,以鎮(zhèn)壓知識分子,叫“文字獄”。清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大興文字獄,刑罰殘酷,株連眾多。龔自珍《詠史》:“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BR>    5、具體分析“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的生活經歷和所處的時代背景,決定了他不能直言朝政,只能委婉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在本文中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了重大的政治主題。下面展開討論并完成表格內的有關內容,具體體會作者是如何運用這種手法的。(充分利用觸摸區(qū)響應)。
    表層意。
    言外意(比喻義)。
    梅
    (人才)。
    病梅。
    (遭摧殘、壓抑的人才)。
    文人畫士。
    (封建統(tǒng)治者)。
    品梅標準:(曲、欹、疏)。
    (選拔人才標準:奴才、庸才、
    歪才)。
    摧殘梅的手段:(繩、夭、病、斫、刪、鋤、養(yǎng)、遏)。
    (束縛人才思想、屠殺正直之士、
    豢養(yǎng)奸邪小人、扼殺新生力量)。
    摧殘梅的后果:(皆病、禍烈)。
    (大批人才遭殘酷屠殺)。
    療梅的措施:(購、縱、順、毀、埋、解、復、全、辟、貯)。
    (解除人才束縛、恢復人才生機、
    解放人才個性、改革沉悶政局)。
    療梅的愿望:(誓、必、
    甘、窮)。
    (表達了拯救人才的強烈愿望、
    與準備迎接斗爭的堅定信心)。
    6、分析作者時代的和階級的局限性。作者在文中表達了解除人才束縛、恢復人才生機、解放人才個性、改革沉悶政局的強烈愿望,這種思想是積極的,值得肯定的,它的主旨其實可以用“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一句話來概括。然而作者以慨嘆作結,慨嘆自己暇日不多,閑田不多,療梅的力量有限,這也就是慨嘆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受扼殺的黑暗的政局。那么作者為什么會以慨嘆作結呢?作者所追求的只是個性解放,所依靠的力量只是他個人的力量,這當然是不可能達到目的的。另外,從《己亥雜詩》中的兩句詩“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我們也可以進一步體會到,作者把這種希望寄托在“天公”即清朝最高統(tǒng)治者皇帝身上,這就決定了他的政治主張最終是不可能得到實現(xiàn)的。這體現(xiàn)了作者時代的和階級的局限性。雖然如此,作者為改革沉悶的政治局面所體現(xiàn)出來的無所畏懼的勇氣和忘我的犧牲精神仍然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這也正是我們今天學習本文的現(xiàn)實意義所在。
    聽全文配樂朗誦,進一步體會本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課外閱讀《龔自珍傳》,全面了解其人其文。
    病梅館記教學設計篇六
    目的:說明教材的特點和教學中采用的方法,說明教學中對學法的指導和教學實施步驟。
    重點:說明教材特點及其教學實施方法。
    一、關于教材。
    《病梅館記》是高中語文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外自讀課。作者龔自珍。由于作者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先驅者之一,因此本文將淺顯易懂的“易”和思想內容深刻、藝術性強的“難”融為一體,從而使學生課外自讀既有其有利的一面,又有其不利的.一面。所以,如何把握教學中的“度”就成了教學這篇自讀課面對高一學生、落實教學大綱的關鍵之所在。
    從《病梅館記》在課本中的排列位置來看,作為課外自讀課,本文在承擔鞏固該單元文言文學習方法這一任務的同時,根據(jù)該單元的“知識和訓練”要求,還應該承擔積累一些文言實詞并適當熟悉一些文言虛詞的任務,同時,根據(jù)本文的寫作特點,還應該學習古人“托物言志”的為文之道,認識作者對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者殘酷摧殘壓抑人才的憤慨痛恨之情以及迫切要求改良的強烈愿望。
    鑒于上述我對教材的認識,備課時,又考慮到一般學校化解高考大綱和會考大綱的具體要求,我把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二)理解文言詞語:以、則、之、其、夭、病、泣、順;
    (三)理解本文內容,體會其“托物言志”的特點。
    三條之中,理解四個文言虛詞和四個文言實詞是疏通課文文句的關鍵,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托物言志”特點是領會文章主題思想和表達特色的關鍵,因此,我把這節(jié)課的重點確定為:理解文言詞語,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點。作為課外自讀課,本文的難點不很突出。相對來講,教案中列出的九個句子是理解詞語、疏通文句的難點,設問中的6、7兩問是理解內容、體會寫作特點的難點。但是由于它們是局部問題且較容易突破,所以教案中沒有將它們列為教學難點,而教學過程卻把它們當作難點來處理。
    二、關于教法。
    教學中為突出重點,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做法。
    一是強調讀。這是文言文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這節(jié)課我先后設計運用了個別朗讀、齊聲誦讀兩種方式,借以起到強化感知課文的作用。
    二是重視導。教自讀課,教師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是關鍵。教師既不能“主”而不“導”,又不能“導”而不“主”,要恰當設計教學方法,靈活地指導、引導學生去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充分發(fā)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教學雙邊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例如,課堂上導入新課,我主要采用營造氛圍引入課文的方法,突出了“導”;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我主要采用“問”的方式,讓學生在理解中說,在“說”中體悟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突出了“引”;釋譯、理解課文我主要采用師生雙方設疑問答,啟發(fā)談話式的平等討論方法,既“引”又“導”,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是啟發(fā)式。啟發(fā)性原則是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鬃訌拈L期教學實踐中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教育思想,強調學生的學習要處于積極地思考狀。
    病梅館記教學設計篇七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引導學生認識作者反對束縛人才、追求個性解放的積極意義。
    2、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寫法。
    3、提高學生誦讀和欣賞文言文的水平。
    教學重點: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旨意。
    教學建議: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字也不艱深,學生在預習中完成文字的疏通;自行查找資料,完成課后習題。
    課型設計:賞讀課。
    教學方法:誦讀、點撥、研討。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背景介紹(以故事引出歷史背景)。
    二、誦讀指導。
    1、教師范讀(配古箏曲)。
    2、理論指導(引姚鼐語)。
    3、學生齊讀(伴隨音樂)。
    三、設疑導讀(提出思考題)。
    1、梅的病態(tài)表現(xiàn)是什么?象征了什么?
    2、致梅成病態(tài)的手段是什么?象征了什么?
    3、作者療梅的決心是怎樣體現(xiàn)的?
    四、梳理思路(繪制文章脈絡圖)。
    五、領悟情感(一腔悲憤寄梅中)。
    六、比較閱讀(一詩一文)。
    七、研討問題。
    怎樣的環(huán)境有利于人才的成長?
    八、收束全課。
    板書設計(一)。
    品梅的標準:曲、欹、疏。
    病梅的根源病梅的手段:斫、刪、鋤摧殘人才。
    嚴重的后果:梅皆病。
    行動:購盆、辟館。
    療梅的決心辦法:縱、順、毀、解…拯救人才。
    愿望:窮其一生。
    板書設計(二)。
    話梅(對象)。
    評梅(標準)――嘆梅(揭露)。
    &。
    [4]。
    病梅館記教學設計篇八
    教學重點:誦讀、文言實詞的積累、復習使動用法、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過程?(多媒體課件腳本):
    一、課前營造氣氛。
    (cai播放鄧麗君演唱的《梅花》,畫面中一組梅花在背景中移動。)。
    二、導入??。
    三、明確學習目標(cai顯示,教師讀出來)。
    四、誦讀。
    2.我來檢查一下聽讀的效果。
    (1)生字的讀音(cai顯示讀音,解釋)。
    (2)分清句讀,把握朗讀節(jié)奏(cai顯示練習)。
    (學生朗誦時間控制在3分鐘以內,讀完后,稍加評點。)。
    五、積累。
    (1)cai顯示“之”的練習題及答案。
    (2)cai顯示“以”的用示練習題及答案。
    3.另外,本文實詞的使動用法也較多,請同學們找出含有使動用法的句子。
    (讓學生找1分鐘,然后cai顯示使動用法的練習題)。
    六、領悟。
    我們看到,文章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方法呢?(cai托物言志)。
    (cai顯示文章思想內容的小結及《己亥雜詩》)。
    七、表達。
    課后如有興趣,可就松樹或菊花寫一篇托物言志的練筆文章。(cai顯示畫面)。
    八、朗誦課文(cai)。
    病梅館記教學設計篇九
    自讀目標:引導學生把握本文托梅言志的特點。
    延伸目標:啟示學生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
    具體自讀過程:
    一、說“梅”。
    問:“梅”在你的思想中是以怎樣的形象存在的?或,梅在你的觀念里代表何種精神?(引導學生想想說說——不畏艱險、與眾不同、堅強、忠貞、美麗等。)。
    二、觀“梅”。
    投影顯示以下文字資料以及各種各樣的梅圖,幫助學生認識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關于“梅”審美觀: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tài)。
    [投影資料]:(略)。
    (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抓住關鍵詞,如:斜斜、橫斜、疏影等,想象梅樹的形態(tài);然后通過欣賞名家梅圖,體會“美”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審美特點:曲、欹、疏。)。
    三、讀《病梅館記》,在解決字、詞、句的基礎上,完成以下幾題。
    1.作者對符合傳統(tǒng)審美觀的“梅“持什么態(tài)度?為什么?
    3.聯(lián)系時代背景,再領悟本文“托梅言志‘的特點。
    (參考答案略)。
    (備課資料略)。
    四、擴張閱讀:
    材料一:(略)。
    [閱讀提示]:以上各詩中,作者各自寄寓“梅”怎樣的精神?
    (參考解說略)。
    材料二:[略]。
    [閱讀提示]:作者在詩中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慨?和課文中作者的情感有相似之處嗎?(參考解說略)。
    作者郵箱:網易。
    病梅館記教學設計篇十
    從《病梅館記》在課本中的排列位置來看,作為課外自讀課,本文在承擔鞏固該單元文言文學習方法這一任務的同時,根據(jù)該單元的“知識和訓練”要求,還應該承擔積累一些文言實詞并適當熟悉一些文言虛詞的任務,同時,根據(jù)本文的寫作特點,還應該學習古人“托物言志”的為文之道,認識作者對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者殘酷摧殘壓抑人才的憤慨痛恨之情以及迫切要求改良的強烈愿望。
    鑒于上述我對教材的認識,備課時,又考慮到一般學?;飧呖即缶V和會考大綱的具體要求,我把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二)理解文言詞語:以、則、之、其、夭、病、泣、順;。
    (三)理解本文內容,體會其“托物言志”的特點。
    三條之中,理解四個文言虛詞和四個文言實詞是疏通課文文句的關鍵,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托物言志”特點是領會文章主題思想和表達特色的關鍵,因此,我把這節(jié)課的重點確定為:理解文言詞語,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點。作為課外自讀課,本文的難點不很突出。相對來講,教案中列出的九個句子是理解詞語、疏通文句的難點,設問中的6、7兩問是理解內容、體會寫作特點的難點。但是由于它們是局部問題且較容易突破,所以教案中沒有將它們列為教學難點,而教學過程卻把它們當作難點來處理。
    教學中為突出重點,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做法。
    一是強調讀。這是文言文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這節(jié)課我先后設計運用了個別朗讀、齊聲誦讀兩種方式,借以起到強化感知課文的作用。
    二是重視導。教自讀課,教師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是關鍵。教師既不能“主”而不“導”,又不能“導”而不“主”,要恰當設計教學方法,靈活地指導、引導學生去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充分發(fā)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教學雙邊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例如,課堂上導入新課,我主要采用營造氛圍引入課文的方法,突出了“導”;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我主要采用“問”的方式,讓學生在理解中說,在“說”中體悟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突出了“引”;釋譯、理解課文我主要采用師生雙方設疑問答,啟發(fā)談話式的平等討論方法,既“引”又“導”,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是啟發(fā)式。啟發(fā)性原則是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鬃訌拈L期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教育思想,強調學生的學習要處于積極地思考狀。
    病梅館記教學設計篇十一
    2、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寫法。
    3、提高學生誦讀和欣賞文言文的水平。
    教學重點: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旨意。
    課型設計:賞讀課。
    教學方法:誦讀、點撥、研討。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背景介紹(以故事引出歷史背景)。
    二、?誦讀指導。
    1、教師范讀(配古箏曲)。
    2、理論指導(引姚鼐語)。
    3、學生齊讀(伴隨音樂)。
    三、設疑導讀(提出?思考題)。
    1、梅的病態(tài)表現(xiàn)是什么?象征了什么?
    2、致梅成病態(tài)的手段是什么?象征了什么?
    3、作者療梅的決心是怎樣體現(xiàn)的?
    四、梳理思路(繪制文章脈絡圖)。
    五、領悟情感(一腔悲憤寄梅中)。
    六、比較閱讀(一詩一文)。
    七、研討問題。
    怎樣的環(huán)境有利于人才的成長?
    八、收束全課。
    板書設計?(一)。
    品梅的標準:曲、欹、疏。
    病梅的根源?????病梅的手段:斫、刪、鋤??????摧殘人才。
    嚴重的后果:?梅??皆??病。
    行動:購?盆、辟??館。
    療梅的決心??????辦法:縱、順、毀、解…??????拯救人才。
    愿望:窮?其?一????生。
    板書設計?(二)。
    話梅(對象)。
    評梅(標準)——嘆梅(揭露)。
    療梅(救治)。
    引出新課。
    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清代思想家、文學家龔自珍的散文小品《病梅館記》。
    介紹背景。
    三、誦讀課文。
    1、教師范讀(配樂——古箏名曲《梅花三弄》)。
    強調讀音、釋義:欹、鬻、斫、垢。
    自由誦讀(快慢不拘,大小聲皆宜,但絕不可默讀)。
    四?分析課文。
    梅的病態(tài)是什么?象征了什么?
    (參考答案:曲、欹、疏,象征對人格的扭曲。)。
    2、致梅成病態(tài)的手段是什么?這又象征了什么?
    (斫、刪、鋤,象征對人才的壓迫摧殘)。
    3??療梅?的決心是怎樣體現(xiàn)的?
    a、先有行動:購梅、辟館;
    b、具體辦法:縱、順、埋、解、復、全。
    (困難與苦衷:來自文人畫士的垢厲,暇日與閑田不多,身單力?。?BR>    理清思路(板書——略)。
    體味情感(——無限同情,滿腔悲憤。引導學生從課文找出表達悲憤情感?的語句)。
    集體誦讀(體味情感、領悟情感、讀出感情)。
    比較閱讀。
    盆???松。
    一樣金色的種子,
    一樣綠色的生命,
    恨不能成梁化棟,
    卻作這點綴的盆景。
    成才也不能,
    成灰也不能,
    空有蕭蕭嶺上情,
    誰知我心中的不平?
    小練習:以梅喻己,體味梅的痛苦以及憤憤不平的情感,并用語言將之表述出來。
    九、討論問題。
    十、教師小結。
    正如歌曲中所言:
    層層風雨不能阻隔,
    冷冷冰雪不能沉沒,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龔自珍的年代已成為歷史,
    今天云開日出,光芒萬丈,清風雨露,萬木崢嶸。
    愛我們所愛的事業(yè),
    無怨無悔我們的青春,
    最后我衷心地祝愿同學們?yōu)t灑開心、健康成長!
    十一、附課件說明:(課件在ppt演示文稿《病梅館記》中)。
    課件一,課文題目(病樹畫面)。
    課加二,課文內容。
    課件三,四個生字。
    課件四,引姚鼐語。
    課件五,思考題目。
    課件六,板書思路。
    課件七,一行大字(一腔悲憤寄梅中)。
    課件八,《盆松》小詩。
    課件九,《己亥雜詩》。
    課件十,《一翦梅》音樂。
    病梅館記教學設計篇十二
    (1)認識作者對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2)學習借梅議政這種托物言志的寫法;。
    (3)掌握、積累“使”“病”“解”“本”“窮”等文言實詞,學習“以”“之”等文言虛詞,復習使動用法。
    教學重點:誦讀、文言實詞的積累、復習使動用法、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設想:擬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增加課堂容量,突破教學難點,把教學內容壓縮在1課時完成。
    教學過程(多媒體課件腳本):
    一、課前營造氣氛。
    (cai播放鄧麗君演唱的《梅花》,畫面中一組梅花在背景中移動。)。
    二、導入。
    (cai一幅梅花的畫面,配以文字說明:梅,落葉喬木或落葉灌木,性耐寒,因而與松、竹一起被譽為“歲寒三友”,又與蘭、竹、菊合稱“花中君子”。1987年5月,在中國傳統(tǒng)十大名花評選中榮膺榜首,被譽為“花魁”。)。
    (cai顯示盆栽梅花與土栽梅花的比較圖)請同學們從審美的角度說說對畫面上不同梅花的感受。(學生應該說出盆栽梅花更具美感)。
    在今天,園藝師們創(chuàng)造的包括梅花在內的盆栽藝術點綴了我們的生活,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但是,在晚清,卻有一人視這種“藝術”為扼殺天性的舉動,并專門寫下一篇文章來表明他的觀點,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病梅館記》(板書課題)(cai梅館,作者簡介)。
    三、明確學習目標(cai顯示,教師讀出來)。
    為達到這幾個學習目標,本堂課我們將采用“誦讀―積累―領悟―表達”的四步法來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誦讀―積累―領悟―表達)。
    四、誦讀。
    1.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也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誦讀時必須讀準字音,讀清句讀,還要讀出語氣。下面先請同學們聽老師范讀,聽的時候注意以上三個要領,并劃出理解有困難的文言詞語。(cai配樂朗誦)。
    2.我來檢查一下聽讀的效果。
    (1)生字的讀音(cai顯示讀音,解釋)。
    (2)分清句讀,把握朗讀節(jié)奏(cai顯示練習)。
    3.下面同學們根據(jù)誦讀的三個要領,自由朗誦,所謂“自由”就是你覺得怎樣讀感覺好就怎樣讀,把聲音放出來。朗誦時進一步發(fā)現(xiàn)問題,呆會兒提出來討論。我給大家配一段音樂。
    (學生朗誦時間控制在3分鐘以內,讀完后,稍加評點。)。
    五、積累。
    1.現(xiàn)在請同學們把在書上劃出來的理解有困難的詞語提出來,我們一起來研究解決。請1、2小組的同學提第一自然段中的問題,第3組的同學提第二自然段中的問題,第4組的同學提第三自然中的問題。(cai即時顯示文句詳解)。
    2.我們發(fā)現(xiàn)文中有兩個虛詞“之”“以”出現(xiàn)得比較多,我們做兩道練習來鞏固一下對這兩個詞的理解。
    (1)cai顯示“之”的練習題及答案。
    (2)cai顯示“以”的用示練習題及答案。
    3.另外,本文實詞的使動用法也較多,請同學們找出含有使動用法的句子。
    (讓學生找1分鐘,然后cai顯示使動用法的練習題)。
    六、領悟。
    前面我們提到在本文中龔自珍所要表達的觀點,與我們一般的審美取向不同,我們認為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東西,作者卻認為是在扼殺天性。這到底是為什么呢?讓我們通過對文章具體內容的分析來解答這個問題吧。(cai顯示文章內容分析)。
    其實,如果我們運用歷史的眼光來看這篇文章,就能深入理解本文的`主旨了。清朝,是我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個朝代,清后期,封建統(tǒng)治日趨腐朽,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對內加強思想統(tǒng)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為科舉考試選用人才的法定文體,以束縛人們的思想;另一方面大興文字獄,鎮(zhèn)壓知識分子。在長期嚴酷的思想統(tǒng)治之下,人才遭受嚴重的壓抑和摧殘。龔自珍生活在這樣的時代,敏銳地預感到封建王朝的新危機,對統(tǒng)治者扼殺人才、禁勉錮思想表示了極大的憤慨,強烈地呼吁社會改革與個性解放,殷切地希望統(tǒng)治者能“不拘一格降人才”,《病梅館記》就寫作于這樣一個時代。
    文章中的“梅”的意義顯然不僅僅是一種植物了,它象征著什么呢?(學生回答:人才)那么相應地,文人畫士及他們的品梅觀等分別象征什么呢?(cai顯示)。
    我們看到,文章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方法呢?(cai托物言志)。
    (cai顯示文章思想內容的小結及《己亥雜詩》)。
    七、表達。
    托物言志這種寫法可以使要表達的意思既含蓄又深刻,避免空發(fā)議論,為眾多的寫家所采用。本文借“梅”這一意象,寄托深意,假如現(xiàn)在要求同學們借“荷”來寫意,那么你將借此抒發(fā)怎樣的情懷呢?(cai顯示荷花的畫面)。
    托物言志,詠物抒情,要抓住所托之物的特征。例如花草之類,或抓住外部形態(tài),或瞄準其生活習性?!稅凵徴f》及我們上學期所學《荷塘月色》,都抓住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特點,表達潔身自好的情操。
    課后如有興趣,可就松樹或菊花寫一篇托物言志的練筆文章。
    病梅館記教學設計篇十三
    重點:
    1、了解作者的寓意。
    2、托物言志手法的使用。
    3、體會作者的情感。
    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古代詠物的詩詞很多,請同學們回憶一下。
    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中,通過蓮表達自己不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
    這種寫法稱之為“托物言志”,今天要學習的《病梅館記》就是一片托物言志的好文章。
    二、朗讀課文,疏通字音。
    三、齊讀課文,思考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
    1、梅。
    為何托梅?
    “皆產梅”——充斥著作者的眼界——人才濟濟。
    “文人畫士”之愛—————————選用人才。
    古來以青松、翠竹、白梅、黃菊喻志士仁人,以它們的蒼勁、堅韌、俊俏、雅潔來喻人的品格。
    思考:如果你“托梅”,會寫些什么?
    本文真是“托梅”嗎?
    “病”得怎么樣?——曲、敧、疏。
    怎樣“病”的?——斫、養(yǎng)、刪、夭、鋤、遏。
    齊讀第一段,背:
    1、“梅以曲……密則無態(tài)”
    采用什么手法?(對比)。
    表現(xiàn)了什么?(評選人才的標準)。
    2、“斫其正……皆病”
    此處表現(xiàn)什么?(摧殘人才的行徑)。
    四、言志的志,作何理解?
    1、志向。
    2、想法、主張。
    作者言何志?
    救梅(療梅)。
    怎么療?齊讀2、3段。
    1、購(準備)。
    2、縱、順、毀、埋、解、復、全(方法)。
    3、辟館(場地)。
    4、多、多、廣、窮(決心、愿望)。
    如何理解療梅的方法。
    解放人才,追求自由。
    五、文章是感情的產物,本文一字一句關情,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什么感情?
    1、兩個感嘆號。
    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統(tǒng)治者扼殺人才的滿腔憤怒。
    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挽救人才的誓言。
    2、泣之三日(痛心疾首)。
    3、甘受詬厲(無怨無悔)。
    六、再次朗讀全文,感知文章托物言志的手法和強烈的憤怒。
    七、作業(yè)?。
    八、板書:
    一、托???物???????????????????????言???志。
    梅
    病梅(摧殘)??????????????????療(解放、自由)。
    二、字句關情。
    病梅館記教學設計篇十四
    重點:
    1、培養(yǎng)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朋友比較鑒賞的能力。
    課時:
    一課時。
    一、導入??。
    今天學習《病梅館記》,作者龔自珍,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學家,我們以前學過他的《己亥雜詩》。(請一學生默寫在黑板另一端)。
    二、梅花,大家見過,也學過不少關于它的詩詞,一起回憶一下。
    三、分析“病梅”:齊讀第一段,用一個字概括——“病”
    病得怎么樣?如何造成的?
    在作者眼中,梅之“病”,實乃——“禍”
    嚴重嗎?——兩個“皆”
    病梅之禍,誰之罪?鬻梅者乎?文人畫士乎?
    四、面對病梅之禍,龔自珍豈能“自珍”,袖手旁觀?
    齊讀第二段,一個字概括——“療”
    “療”的實質是什么?
    五、齊讀第三段,寫什么?
    療梅的決心。
    很有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胸襟。
    六、小結全文。
    文章以文人畫士不愛自然健康的梅花,偏愛梅花的病態(tài),以至于用人工方法摧殘梅花為例,深刻批判統(tǒng)治者嚴酷的思想鉗制和摧殘人才的罪惡,表達了作者追求個性解放、思想自由的愿望。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同:1、都表現(xiàn)對人才遭遇的不滿。2、都表達改革現(xiàn)實的愿望。
    異:1、前者托物言志,側重對人才的挽救。
    2、主,側重對人才的任用。
    八、板書。
    龔自珍。
    梅——病——禍——療——決心。
    比較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