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的快樂,產(chǎn)生于對學習內(nèi)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nèi)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論語心得體會篇一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論語是一本匯集了孔子言行的經(jīng)書,它所傳達的是孔子的道德哲學思想。在我的學習中,我發(fā)現(xiàn)論語對于我們的人生有著很重要的啟示作用。
其次,我認為論語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其實是在告訴我們,只有學習和思考相結合,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如何做到學習和思考相結合呢?我們需要主動思考,質疑自己所學的知識,尋求更多的答案,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學習。
第三,關于孝順的問題我們也可以從中找到如何去做??鬃釉f“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孔子對孝順的重視之情。這種重視不僅僅是對父母的尊重,也是對家庭責任及家族傳承的承諾。生活中我們也要學會尊重家長,照顧家人,體現(xiàn)孝順的精神。
第四,我覺得學習和生活都需要悟道。論語中有一句話“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這意味著如果只是為了單純地追求知識而不去真正理解所學的知識,最后可能會失去真正的道。我們應該在學習的過程中思考自己所追求的真諦,把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深入,并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去。
最后,我們也可以從論語中得到啟發(fā),探討該如何生活得更好,孔子曾說過“行有不得者,而人不以為惡,其為仁也已”。這是表達了孔子認為在人生道路中,人們不可能做到完美,但重要的是心懷善良,對于自己所犯的錯誤虛心接受批評,更加努力改進自己所做的事。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也不可能永遠順利,但面對困難,我們需要持之以恒,并且以正確的態(tài)度面對。
總之,論語對于我們青年人來說,是一部應該認真學習的經(jīng)書。它里面蘊含的道理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思考人生,也能讓我們獲得更全面的人生體驗。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有可能成為我們獲得智慧的途徑。希望我們能夠抱著認真的心態(tài)去學習,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用論語中的思想理念去指導自己的行動,讓我們的人生之路越來越美好的走下去。
論語心得體會篇二
《論語》作為一部涉及人類生活諸多方面的儒家經(jīng)典著作,許多篇章談到做人的問題,這對當代人具有借鑒意義。對于每個教育者更是如此。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鬃诱J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來,一個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們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僥幸而避免了災禍。按事物發(fā)展的邏輯推理,這種靠僥幸避免災禍的人遲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視“仁德”。這是孔子在做人問題上強調(diào)最多的問題之一。在孔子看來,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處于第一位的??鬃诱f:“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學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這說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礎上做學問、學禮樂才有意義??鬃舆€認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無私地對待別人,才能得到人們的稱頌。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里仁》)“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死于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季氏》)充分說明仁德的價值和力量。
那么怎樣才能算仁呢?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也就是說,只有克制自己,讓言行符合禮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禮,天下的人就會贊許你為仁人了??梢姟叭省辈皇窍忍炀陀械模呛筇臁靶奚怼?、“克己”的結果。當然孔子還提出仁德的外在標準,這就是“剛、毅、木、訥近仁?!?《子路》)即剛強、果斷、質樸、語言謙虛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時他還提出實踐仁德的五項標準,即: “恭、寬、信、敏、惠”(《陽貨》)。即恭謹、寬厚、信實、勤敏、慈惠。他說,對人恭謹就不會招致侮辱,待人寬厚就會得到大家擁護,交往信實別人就會信任,做事勤敏就會取得成功,給人慈惠就能夠很好使喚民眾。孔子說能實行這五種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當然,在孔子看來要想完全達到仁是極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顏淵》)即廣泛地學習文化典籍,用禮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樣就可以不背離正道了。同時也要重視向仁德的人學習,用仁德的人來幫助培養(yǎng)仁德。而仁德的人應該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別人站得住,自己希望達到也幫助別人達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雍也》)
其三,做人要重視修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幫助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與朋友交往是否講信用了?老師傳授的學業(yè)是否溫習了呢?強調(diào)從自身出發(fā)修養(yǎng)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孔子強調(diào)做人還要重視全面發(fā)展。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述而》)即:志向在于道,根據(jù)在于德,憑籍在于仁,活動在于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人。那么孔子為什么強調(diào)做人要全面發(fā)展呢?這里體現(xiàn)了孔子對人的社會性的認識,以及個人修養(yǎng)的相互制約作用,他說: “舉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泰伯》)即:詩歌可以振奮人的精神,禮節(jié)可以堅定人的情操,音樂可以促進人們事業(yè)的成功。所以,對于個人修養(yǎng)來說,全面發(fā)展顯得極為重要。
論語》中關于學習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今人借鑒。這些思想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關于學習的態(tài)度??鬃诱J為,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這是關鍵??鬃釉唬骸爸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雍也》)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鬃淤潛P的顏淵就有這種發(fā)憤好學的樂觀精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雍也》)其次,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述而》)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第三,專心致志,知難而進??鬃釉唬骸笆恐居诘溃鴲u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里仁》)讀書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義、真理,要專心致志,不要為 世俗所累。同時,他還認為追求學問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要敢于知難而進,“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雍也》)針對冉求在學習問題上認為自己能力不夠的思想,孔子認為所謂能力不夠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來,你現(xiàn)在以能力不夠劃地自限,實際上是沒有堅持到底的緣故。在這里孔子勉勵冉求要知難而進,只有這樣才能得道。事實上孔子自己就是“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人(《述而》)。第四,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這說明學無常師,作為人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孔子提倡和贊揚“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里仁》)體現(xiàn)了孔子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
其二,關于學習的方法??鬃釉诤偷茏拥慕徽勚卸嗵幪峒皩W習方法問題,最著名的莫過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與此同時,孔子還特別強調(diào)學思結合,勇于實踐。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只讀書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精神疲殆。要求人們把學習積累和鉆研思考相結合,不能偏廢。另外,孔子還非常重視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對一知半解,淺嘗輒止。
其三,關于學習的內(nèi)容??鬃又鲝垖W習要博,要廣,不能偏頗、單一。他提出要用四種東西作為自己的學習綱要,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識,品德修養(yǎng),忠誠篤厚,堅守信約。這四項內(nèi)容對于自己和別人都具有重要意義??鬃釉谥匾暡W的同時,也強調(diào)學習要抓根本的東西,孔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边@里孔子在回答子貢的問題時,說明自己的“多學”是相對的,在多學的基礎上,我是用一個道理來貫穿自己的學說的,這個道理就是學習的根本,學習重在抓住根本。這里孔子間接地說明了博與精的關系,值得借鑒。
其四,關于學習的目的。孔子認為,學習必須有明確的目的,但重點在于“學以致用”。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子路》)也就是說,熟讀《詩經(jīng)》三百篇,交給他政治任務,卻辦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國,又不能獨立作主應對;這樣,雖然書讀得很多,又有什么用處呢?又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述而》)也就是說,品德不去修養(yǎng),學問不去講習,聽到正義的事不能去做,有錯誤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論和實際不能結合,這才是我們憂慮的。由此可見,讀書的目的,不在于死記書本,而在于應用,在于實踐,在于“舉一反三”地靈活運用知識。關于這一思想,在孔子的學生子夏的思想中也表現(xiàn)出來。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子路》)也就是說當官時有余力就應該學習,學習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這一思想實質上也體現(xiàn)了學與用的關系,要想當好官必須學習,學習的目的應是更好地當官,體現(xiàn)了學習與應用的關系,也體現(xiàn)了孔子辦私學的目的,即通過教育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娜瞬?,讓他們直接登上政治舞臺或作教師培養(yǎng)政治人才,當然在孔子看來,學習的目的也在于對道義、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聞道,夕死可矣”(《里仁》)
總之,《論語》從多種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在學習研究《論語》的過程中,很有必要把《論語》的思想體系化,科學化,更好地理解《論語》中的思想精神。要做到“古為今用”,就要研究《論語》思想的時代價值,為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事實上,作為兩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們今人有許多共同之處,其中的許多思想是當代人的精神和楷模。這說明古代的思想家與我們今天的思想非常接近。當然孔子是人不是神,孔子也有自己的歷史局限性,這是不可否認的客觀事實。但是,研究孔子重在吸收孔子思想精華,而不是簡單地全盤否定或全盤肯定。
孔子的做人治學之道至今仍被世人恭維圣哲用來修身治教,這說明他有很高的真理性。我們作為一名教育者,不斷的深入研究學習這位古代的偉大思想家,教育家的偉大思想,并運用于教育教學之中,以便培養(yǎng)出更多更好的一代優(yōu)秀接班人才。
論語心得體會篇三
論語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記錄了他們的言論和行動,其中蘊含著豐富的道德、倫理和政治哲學。在閱讀論語的過程中,我深感其思想的深邃與生活的智慧。以下將從“孔子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人處事的哲學智慧”、“追求知識的方法與態(tài)度”、“敬業(yè)精神和人際關系的處理”、“孔子的道德觀與人生態(tài)度”五個方面分享我對論語的心得體會。
首先,孔子強調(diào)“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我理解論語最重要和核心的思想。他之所以把“修身”放在第一位,是因為只有修身才能有操守、品德和道德修養(yǎng),才能夠成就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而“齊家治國平天下”則呼應著人的社會關系和責任。齊家之道在于和睦和諧的家庭關系;治國之道在于仁政和公正的社會秩序;平天下之道在于公平公正的分配資源。通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孔子呈現(xiàn)了一個完整的社會形態(tài),構筑了一個完善的人類倫理和政治哲學。
其次,論語中充滿了關于為人處世的哲學智慧。例如,孔子說:“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表達了孔子對人員選拔和評價的原則。這告訴我們,在評價他人時不應只看其言辭之巧妙,更要考察其為人之道德品質。此外,孔子還教導我們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對待他人的基本原則。只有我們能夠去體會別人的感受,尊重別人的需求和權益,才能夠做到真正的善待他人。
第三,論語還教導了我們一種正確的追求知識的方法與態(tài)度??鬃訌娬{(diào)學習的重要性,并倡導“因材施教”的教育觀。他認為每個人的天賦是不同的,應該根據(jù)每個人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教育方法。此外,我們還可以從論語中了解到孔子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他講究實踐、實踐和實踐,反對虛浮空泛的學習。他還提倡“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強調(diào)知識要與實踐相結合,要不斷地復習和實踐才能真正掌握。
第四,論語中還涉及到了敬業(yè)精神和人際關系的處理??鬃犹岬竭^,“君子不器”,意思是說君子不會因為一時的成就而沾沾自喜,應該一直保持謙虛和進取的態(tài)度,持續(xù)提升自己。同時,他還把教育重點放在培養(yǎng)人際關系和集體責任意識上。他堅信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團隊合作是實現(xiàn)共同目標不可或缺的因素,倡導團結、認同和協(xié)作的精神。
最后,我被孔子的道德觀和人生態(tài)度深深打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孔子對待他人的基本原則,也是他強調(diào)道德修養(yǎng)的核心。孔子提倡做一個“君子”,這并非是一個社會貴族象征,而是一個有高尚道德和人格魅力的人。他強調(diào)“君子和而不同”,要求人們尊重他人的不同觀點和人格特點。此外,孔子還講到了人生態(tài)度的重要性,他鼓勵人們積極面對困難和失敗,勇往直前,不要輕易放棄。
通過閱讀論語,我深刻領悟到了孔子思想的大智慧和處世之道。他的思想對于塑造一個美好的社會和個人都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將繼續(xù)努力學習論語,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和人生境界。同時,我也愿意將孔子的智慧和美德傳承下去,與他人分享,為社會的和諧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論語心得體會篇四
一、導言:《論語》是中國古代哲學家孔子的弟子及再傳人之言行錄,它展現(xiàn)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原則。在閱讀《論語》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其中的智慧和道德教誨,也深刻理解了其中的諸多心得體會。
二、守正而不懈?。骸墩撜Z》中有一句名言:“君子上達而不驕,下達而不怠?!边@句話形容了一個真正的君子要從容不迫地處理上下級關系,既不要因成功而驕傲,也不要因失敗而灰心喪氣。在這句話的啟發(fā)下,我明白了無論在成功或失敗之時,都需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和目標。當取得一定成就時,不應驕傲自滿,而是要反思并繼續(xù)向前努力;當遇到挫折時,也不應氣餒,而要勇敢面對和積極克服。
三、學而不厭,教而不倦:《論語》中強調(diào)了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其中“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一語提醒著我們永遠都要保持求知的態(tài)度。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體會到了知識的廣闊和無窮,也體會到了取得新的進步和成就的喜悅。同時,《論語》還告訴我們,教育是一項重要的社會責任,我們要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和經(jīng)驗傳遞給他人,不斷傳承和創(chuàng)新。通過教育,我們能夠深入了解他人的需求,并幫助他們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
四、言行一致,做一個有品德的人:《論語》中的另一條教誨就是說話要謹慎,行為要一致。這是孔子對于道德的高度追求和標準。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說一套做一套的人,而《論語》中的這條教誨提醒著我們始終要保持言行一致,做一個有品德的人。只有通過言行一致,我們才會建立起他人對我們的信任和尊重,并成為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人。
五、尊師重道,知行合一:在《論語》中,孔子表達了對于師長和道德的尊重。他認為尊敬師長是家庭和社會教育的基礎,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也是教育工作的重點。通過閱讀《論語》,我深刻理解到了教育的真諦,即知行合一。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層面,更應該將其付諸實踐。只有在實踐中,我們才能夠真正體會到道德的力量,并將其變?yōu)樽约旱钠焚|。
六、結語:通過閱讀《論語》,我汲取了許多智慧和道德教誨。其中的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等原則,都給我?guī)砹藛⒌虾椭敢?。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將進一步豐富自己的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并將這些智慧運用到實踐中,做一個有品德和素質的人。同時,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行為和言行,影響和感染身邊的人,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環(huán)境。
論語心得體會篇五
《論語》是我國古代哲學經(jīng)典之一,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作品。作為一部極具深度的哲學著作,其中含有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準則。閱讀《論語》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規(guī)范行為,提高修養(yǎng),更能夠啟迪我們的智慧,引發(fā)我們的思考。因此,學習《論語》既是一種修養(yǎng),也是一種實踐。
第二段:《論語》的核心思想
《論語》不僅記錄了孔子的言行,更蘊含著極具深度的核心思想。其中最為突出的思想便是為人處世的準則??鬃訌娬{(diào)人之為人,必須遵循“仁”的道德準則,以“仁”的精神去尊重他人,關注他人,平等對待他人,結交志同道合之人。同時,他還講究言行一致,也就是說,我們的行為必須符合我們的言語。這些思想深刻地影響了我們后代的思想和行為準則。
第三段:讀后的心得體會
我在閱讀《論語》的過程中也有了一些體會。首先,我深刻體會到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作為一名現(xiàn)代人,我們不僅應該學習本領,更要注意個人修養(yǎng),做到言行接軌,品德高尚,以此來影響周圍的人。其次,我還明白了在與人交往過程中的理念——斯文以達人,達人以斯文。尊重他人,才能贏得他人尊重;恭敬別人,別人才會恭敬你。最后,我認為《論語》給我啟示了如何做個真正的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并影響著世界,使我更加眼界開闊,思考更加深入。
第四段:《論語》的現(xiàn)實意義
《論語》書寫于2500年前,但與現(xiàn)在依然相關。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一經(jīng)典點明了我們在待人處事中的準則。如果我們能夠遵循這樣一個簡單的原則,那么社會中的許多問題將迎刃而解。同時,這部書的思想,對我的成長和今后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啟示。學會協(xié)調(diào)與自我斂息,學會尊重別人,在日常不斷的實踐中讓自己變得更加美好。
第五段:總結
一份人的品質和素質源于其道德修養(yǎng)的潛移默化。作為一名普通人,我一直認為,學習好《論語》能夠助我增進福祉、提高人際關系,日后也能使我有更加群眾化的口風更有人民性,所以讀過《論語》之后,讓我成為了一個更加包容,更加理解和關愛別人的人,也讓我成為一個更有道德情操和進行具體行動的人。所以,通過閱讀《論語》這部杰出的文化經(jīng)典,不僅可以為我們的人生指引方向,更為了我們的行為準則做出示范,影響我們的人品修養(yǎng)。
論語心得體會篇六
心靈之道。這章講的是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
遺憾后悔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事情,人生難免會有缺憾,沒有缺憾的人生是乏味的是沒有挑戰(zhàn)性的是無法激勵人前進的,而只有有缺憾的人生才是完美的才是完整的。即使命運不發(fā)芽,不惋惜千百次的播種,即使花朵結不成果實,不遺憾千百次的凋零,因為沒有比腳再長的道路,沒有比人在高的山峰。
當一個人失敗后,延其繩索找其導火的源頭,后悔自己的一步之遙,后悔自己的擦肩而過,后悔自己的力求完美的事情如今有了遺憾。后悔無濟于事,天下沒有買后悔藥的。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就如同也許在這回的高考中你因為一分之差沒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但并不意味著人生會永遠停留在這一秒,相反你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不要只是沉積在后悔后悔,后悔自己哪怕如果能再多對一道選擇題呢,也許自己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學?,F(xiàn)在抱著后悔去看待以后的人生是毫無意義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既然已經(jīng)有缺憾,那就讓自己的努力去填補那個缺憾,不要讓缺憾的漏洞越來越大,直到無法補救。所謂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
所謂“三省吾身”于丹說:“能夠反省自己的錯誤并且勇于改正,這就是儒者所提倡的真正的勇敢?!辈诲e,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一個人做錯事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錯了之后卻不知悔過,還是一味的用一些理由與借口來推托,這是懦弱的表現(xiàn)。要做一個勇于承認錯誤地勇者,才能化去生命中的遺憾,勇者即表現(xiàn)為面對錯誤勇于承認的勇氣,體現(xiàn)出的是理性制約下內(nèi)心的自信與鎮(zhèn)定。
我喜歡于丹在文中的一句話:“小人之驕,驕傲的是他外在的氣,而君子之驕,驕傲的是內(nèi)心的風骨?!辈诲e,魯迅曾說:“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這種脊梁背后的風骨之氣,那種形于天的風然之骨。所謂:“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彼^:“富莫富于常知足;貴莫貴于不求人;貧莫貧于無才能;賤莫賤于無骨氣。”傲骨不可侮,傲心不可有,無傲骨則近于鄙夫,有傲心不的為君子。我記得一位學者是這么說的:“寧守渾噩而黜聰明,留些正氣近天地;寧謝紛華而甘澹泊,遺個清白在乾坤。”風骨也許是為中國人所驕傲的資本吧。
其實這章主要講人生多有不順,要如何去彌補不順,自信心,勇敢的勇氣,風骨的氣節(jié)。也許站在不同的角度,結果也有所不同。
在讀罷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后,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南懷瑾先生對于《論語》獨到的見解,在學習上,南懷瑾先生對人們關于《論語》以往的見解進行了論述,并從另一角度來分析,不再是是以往的論述,墨守成規(guī)。就例如對“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解釋,就匠心獨運,很直接的披露了學習其實是“不亦苦乎”,孔子的這句話實際上重點在于“時習”,講求的是學習的方法,而不是違心的高呼“學習萬歲”。對于我們所學的,南懷瑾先生也不是附庸以往的那些所謂的“圣賢書”,而是講求書的實際效益,身處在當下,只有那些搞學術研究的學者才會奮力于古典的著作,我們平常人所求的只是能夠生活的一種技藝,一項本領。因此學習不在于書籍,而在于生活。
教育應該是傳授真本領,而不是傳授應試技巧,南懷瑾先生對于這點也有很深刻的見解。他在論述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時,就曾提到文化道德不實的問題,當一個學生需要老師的幫助時,如寫論文,便畢恭畢敬,夸張一點可謂是點頭哈腰,結果畢業(yè)時,連影子也找不到,當然,這也可以看出現(xiàn)在大學教育的一個失敗,學生與老師之間不再是中學時的親密,彼此互無交流,你可曾試想大學畢業(yè)后你能記住幾個老師,乃至又有幾個老師能知道你。
孔子教育門人是根據(jù)那個時代的社會現(xiàn)象,我們?nèi)缃竦慕逃矐摲袭斍暗膰?。讀《論語》,學習的是有用的方法,從中找出適合我們這個時代的東西,這才是學習的真正意義,融會貫通方能學有所成?!墩撜Z別裁》就是希望我們能走出圣賢經(jīng)典的誤區(qū),看到當下,把握未來。
讀《論語》,讓我心靈震顫的當屬孔子的“誨人不倦”。他的“有教無類”令人感動,也讓人倍感溫暖。《論語?為政》中記載了孔子對其學生顏回的觀察:“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孔子正是在觀察學生,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對他們因材施教。的確如此,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我們面對的學生都有著各自的特點。作為教師,只有深入細致地了解、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方能“因材施教”。于是我想方設法、通過多種渠道,走進學生心靈,開展“周記對話”,健全“班級檔案”,開展“教師贈言”,開設“心語班刊”,給每一個孩子平等的呵護,在“春風化雨”般的教育中,享受“誨人不倦”的大樂!“有禮者敬人。敬人者,人恒敬之?!笨鬃雍蛯W生的關系也是歷代師生關系的典范,他們既像父子,亦像兄弟,更多的則是像朋友。正是在這種亦師亦友的關系中,在因材施教的智慧熏染下,孔子20_年弘道,誨人不倦,終得桃李遍天下,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仁者愛人,愛眾親仁,應成為我們的立身之本;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更應成為我們的為師之道啊!
“書香能致遠”,的確如此!讀《論語》,為人師,就讓我們在圣賢的光芒下且思且行,以淡定從容的心態(tài)把握人生,用思想的清泉充盈心靈,用經(jīng)典的睿智之語指引前行的方向。為人師,讀《論語》,讓我更確信:做好教師這一職業(yè)工作,必須用愛播種,用心耕耘。
論語心得體會篇七
《論語》是一本流傳至今的古代經(jīng)典著作,由孔子的學生及其學生的學生記錄下來,記錄了孔子的言行和教誨。作為頂級的圣人,孔子對人生智慧有著獨特的理解和見解,他的思想對人們的生活和價值觀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通過閱讀《論語》,我深深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智慧和真理,下面我將對《論語》的幾個關鍵主題進行深入探討和總結。
首先,《論語》中強調(diào)了個人修養(yǎng)和道德修行的重要性。孔子認為一個人應該不斷地反思自己的言行和行為準則,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強調(diào)的“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觀念,告訴我們要善待他人,以及要有度量、包容和寬容的心態(tài)。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和社會的穩(wěn)定,需要每個人內(nèi)心的修煉和思想的提升。因此,個人的成長和修養(yǎng)能力是人們在實踐中不斷體會和提升的方向。
其次,孔子的教育理念也是《論語》中的重要主題之一。他認為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培養(yǎng)人的品德和素養(yǎng)。他強調(diào)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他的教育觀念不但引導學生在知識上取得進步,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道德上成為對社會負責任的人。這種以人格為核心的教育理念也與現(xiàn)代教育思想中強調(diào)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觀念是一致的。
同時,《論語》中關于政治智慧和管理能力的反思也是不可忽視的??鬃訌娬{(diào)要以德治國,他的統(tǒng)治理念不是建立在權力和壓迫上,而是建立在道德和善治的基礎上。他更注重聆聽民意,善于團結和調(diào)動人心,以實現(xiàn)社會的和諧與進步。對于現(xiàn)代社會的領導者而言,我們應該汲取孔子的智慧,注重公正、善治和人民利益,不斷提升我們的政治智慧和管理能力。
與此同時,《論語》中還強調(diào)了學習和知識的重要性??鬃诱J為學習是終身的事業(yè),我們應該虛心向他人學習,保持學習的熱情和求知的愿望。通過不斷地學習,我們可以增長智慧,提升自我,使自己走得更遠。正如孔子所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只有不斷積累和總結經(jīng)驗,我們才能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境界。
最后,《論語》中充滿了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鬃痈嬖V我們要追求真理和大道,要有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時也要堅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則。在現(xiàn)代社會價值觀多元化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借鑒孔子的思想,堅守自己的內(nèi)心和原則,不被外界的干擾所動搖。
綜上所述,《論語》作為一部古代經(jīng)典著作,其中包含的智慧和真理對我們的生活和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通過閱讀《論語》,我們應該對個人修養(yǎng)、教育理念、政治智慧、學習態(tài)度和人生價值有更深入的思考。只有真正理解和融入這些智慧,我們才能更好地應對生活的挑戰(zhàn),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價值,并為社會的進步和和諧做出貢獻。
論語心得體會篇八
在讀罷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后,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南懷瑾先生對于《論語》獨到的見解,在學習上,南懷瑾先生對人們關于《論語》以往的見解進行了論述,并從另一角度來分析,不再是是以往的論述,墨守成規(guī)。就例如對“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解釋,就匠心獨運,很直接的披露了學習其實是“不亦苦乎”,孔子的這句話實際上重點在于“時習”,講求的是學習的方法,而不是違心的高呼“學習萬歲”。對于我們所學的,南懷瑾先生也不是附庸以往的那些所謂的 “圣賢書”,而是講求書的實際效益,身處在當下,只有那些搞學術研究的學者才會奮力于古典的著作,我們平常人所求的只是能夠生活的一種技藝,一項本領。因此學習不在于書籍,而在于生活。
教育應該是傳授真本領,而不是傳授應試技巧,南懷瑾先生對于這點也有很深刻的見解。他在論述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時,就曾提到文化道德不實的問題,當一個學生需要老師的幫助時,如寫論文,便畢恭畢敬,夸張一點可謂是點頭哈腰,結果畢業(yè)時,連影子也找不到,當然,這也可以看出現(xiàn)在大學教育的一個失敗,學生與老師之間不再是中學時的親密,彼此互無交流,你可曾試想大學畢業(yè)后你能記住幾個老師,乃至又有幾個老師能知道你。
孔子教育門人是根據(jù)那個時代的社會現(xiàn)象,我們?nèi)缃竦慕逃矐摲袭斍暗膰?。讀《論語》,學習的是有用的方法,從中找出適合我們這個時代的東西,這才是學習的真正意義,融會貫通方能學有所成。《論語別裁》就是希望我們能走出圣賢經(jīng)典的誤區(qū),看到當下,把握未來。
1、 確定基礎與發(fā)展并重的教學目標
數(shù)學學習活動來發(fā)現(xiàn)知識,感受數(shù)學問題的探索性,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努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學習興趣。
2、 著力于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
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提出了自主探索學習的步驟,學生通過自主選擇研究內(nèi)容、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和相互質疑等學習活動,獲得了快樂數(shù)學知識,學生的能動性和潛在能力得到了激發(fā)。體現(xiàn)在兩大特點;一是大膽放手,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兩種學習方式,重視直觀教學,通過觀察、判斷、交流、動手操作抽象出分數(shù)的意義。二是做到了學生能自主探索的知識,教師決不替代。如:讓學生自己動手找出多種平均分的方法;分母、分子不同時出現(xiàn),就是讓學生看到分母就想到平均分,看到分子就知道表示這樣的份數(shù),讓學生在實踐中去感悟,自己弄清楚分母、分子的含義,并能用分數(shù)表示;對不懂的地方和發(fā)現(xiàn)與別人不一樣的,有提出疑問的意識,并愿意對數(shù)學問題進行討論交流,加以解決。這樣就給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使學生有了發(fā)揮創(chuàng)造的空間,有了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促進了自身的發(fā)展。
3、 營造民主、寬松的探索學習氛圍
這節(jié)課從一開始到結束,始終處于熱烈的氣氛之中,平等的師生關系和開放的學習方式,有力地支撐了這種積極的氛圍,形成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主動獲取,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尊重學生,平等對話、相信學生、讓學生有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二是注重課堂自主學習與合作精神的體現(xiàn),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真正懂得如何與他人融洽地協(xié)作學習,真正懂得正確對待探索中遇到的困難。學生面對新知識,敢于提出一連串想知道的新問題,教師組織學生廣泛地探討,使概念內(nèi)涵充分揭示,讓學生動手操作深化對分數(shù)的理解。整節(jié)課都在民主、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數(shù)學,獲取知識。
論語心得體會篇九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把孔子的《論語》詮釋給世人,使我們能夠領悟到《論語》傳遞的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她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這七個方面分別闡述,用很多生動的耐人尋味的例子來詮釋了《論語》的真諦,那就是怎么樣才能過上心靈所需的那種快樂生活!
于丹教授在此書中是以白話詮釋經(jīng)典,以經(jīng)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xiàn)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tài)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華,看完這本書真的是受益匪淺,給人以心靈的震撼!但每個人理解的程度不同,感受也會不同,我的理解就是教導世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好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做人的起點就是要有一個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與人為善、修身養(yǎng)性,做好自我。
人的一生難免遇到挫折和磨難,怎么樣來面對生活給自己帶來的不幸?于丹教授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她說:“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比耸紫纫軌蛘_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應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對于我們來說,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事之間、夫妻之間,一些陳谷子爛芝麻的事,不要抑郁于胸,要學會自己勸自己,想開些,何必計較那么多呢?第二個態(tài)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背姓J現(xiàn)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論語心得體會篇十
第一段:引出論點并描述論語的歷史背景(200字)
《論語》是一部保存了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經(jīng)典著作,被譽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在這部經(jīng)典中,我們可以看到孔子及其學生們對于道德、政治、教育等問題的思考和探索?!墩撜Z》的歷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那是一個動蕩的時代,孔子看到社會的種種問題,他決心尋找一種理想的政治和社會秩序。
第二段:與君子為伍(200字)
《論語》強調(diào)了君子的道德修養(yǎng)與處事之道。孔子認為,君子是具有高尚品德、修養(yǎng)和能力的人,他們不僅要自己修身養(yǎng)性,還要以身作則,對社會起到正面的引導作用。與君子交往,有助于我們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和品德素質。通過與君子為伍,我們可以學習他們的為人處世之道,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為,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第三段:探討教育的重要性(200字)
在《論語》中,孔子強調(diào)了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只有通過良好的教育才能培養(yǎng)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才,有力地推動社會的進步。而這種教育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和價值觀??鬃拥慕逃枷霃娬{(diào)了個體的全面發(fā)展和自由思考的重要性,這對于提高人的素質和塑造未來的領導者有著重要的意義。
第四段:反思個人行為并提升自己(200字)
通過學習《論語》,我們可以反思自己的行為和思維方式?!墩撜Z》中提到了很多關于行為規(guī)范和處世之道的觀點,我們可以將這些觀點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為,提升自己的素質。比如,《論語》強調(diào)了誠信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積極樹立信用意識,遵守諾言,真誠待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此外,《論語》中還提到了謙虛、尊敬他人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學習這些觀點來改善自己的與人相處的方式。
第五段:總結并展望(200字)
通過學習《論語》,我們能夠了解到孔子對于道德、教育、政治的見解,同時也能夠反思自己的行為和發(fā)展方向。借鑒《論語》中的觀點和理念,我們可以提升自己的品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更好地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和變化。未來,我們可以通過傳承和發(fā)揚《論語》中的精神,推動社會的進步和和諧發(fā)展。
綜上所述,《論語》是對古代智慧的總結與啟迪,對于我們來說,它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種精神的指引和教育的源泉。通過學習《論語》,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同時也能夠對社會作出更多的貢獻。
論語心得體會篇一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論語是一本匯集了孔子言行的經(jīng)書,它所傳達的是孔子的道德哲學思想。在我的學習中,我發(fā)現(xiàn)論語對于我們的人生有著很重要的啟示作用。
其次,我認為論語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其實是在告訴我們,只有學習和思考相結合,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如何做到學習和思考相結合呢?我們需要主動思考,質疑自己所學的知識,尋求更多的答案,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學習。
第三,關于孝順的問題我們也可以從中找到如何去做??鬃釉f“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孔子對孝順的重視之情。這種重視不僅僅是對父母的尊重,也是對家庭責任及家族傳承的承諾。生活中我們也要學會尊重家長,照顧家人,體現(xiàn)孝順的精神。
第四,我覺得學習和生活都需要悟道。論語中有一句話“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這意味著如果只是為了單純地追求知識而不去真正理解所學的知識,最后可能會失去真正的道。我們應該在學習的過程中思考自己所追求的真諦,把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深入,并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去。
最后,我們也可以從論語中得到啟發(fā),探討該如何生活得更好,孔子曾說過“行有不得者,而人不以為惡,其為仁也已”。這是表達了孔子認為在人生道路中,人們不可能做到完美,但重要的是心懷善良,對于自己所犯的錯誤虛心接受批評,更加努力改進自己所做的事。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也不可能永遠順利,但面對困難,我們需要持之以恒,并且以正確的態(tài)度面對。
總之,論語對于我們青年人來說,是一部應該認真學習的經(jīng)書。它里面蘊含的道理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思考人生,也能讓我們獲得更全面的人生體驗。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有可能成為我們獲得智慧的途徑。希望我們能夠抱著認真的心態(tài)去學習,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用論語中的思想理念去指導自己的行動,讓我們的人生之路越來越美好的走下去。
論語心得體會篇二
《論語》作為一部涉及人類生活諸多方面的儒家經(jīng)典著作,許多篇章談到做人的問題,這對當代人具有借鑒意義。對于每個教育者更是如此。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鬃诱J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來,一個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們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僥幸而避免了災禍。按事物發(fā)展的邏輯推理,這種靠僥幸避免災禍的人遲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視“仁德”。這是孔子在做人問題上強調(diào)最多的問題之一。在孔子看來,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處于第一位的??鬃诱f:“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學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這說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礎上做學問、學禮樂才有意義??鬃舆€認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無私地對待別人,才能得到人們的稱頌。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里仁》)“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死于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季氏》)充分說明仁德的價值和力量。
那么怎樣才能算仁呢?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也就是說,只有克制自己,讓言行符合禮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禮,天下的人就會贊許你為仁人了??梢姟叭省辈皇窍忍炀陀械模呛筇臁靶奚怼?、“克己”的結果。當然孔子還提出仁德的外在標準,這就是“剛、毅、木、訥近仁?!?《子路》)即剛強、果斷、質樸、語言謙虛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時他還提出實踐仁德的五項標準,即: “恭、寬、信、敏、惠”(《陽貨》)。即恭謹、寬厚、信實、勤敏、慈惠。他說,對人恭謹就不會招致侮辱,待人寬厚就會得到大家擁護,交往信實別人就會信任,做事勤敏就會取得成功,給人慈惠就能夠很好使喚民眾。孔子說能實行這五種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當然,在孔子看來要想完全達到仁是極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顏淵》)即廣泛地學習文化典籍,用禮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樣就可以不背離正道了。同時也要重視向仁德的人學習,用仁德的人來幫助培養(yǎng)仁德。而仁德的人應該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別人站得住,自己希望達到也幫助別人達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雍也》)
其三,做人要重視修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幫助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與朋友交往是否講信用了?老師傳授的學業(yè)是否溫習了呢?強調(diào)從自身出發(fā)修養(yǎng)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孔子強調(diào)做人還要重視全面發(fā)展。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述而》)即:志向在于道,根據(jù)在于德,憑籍在于仁,活動在于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人。那么孔子為什么強調(diào)做人要全面發(fā)展呢?這里體現(xiàn)了孔子對人的社會性的認識,以及個人修養(yǎng)的相互制約作用,他說: “舉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泰伯》)即:詩歌可以振奮人的精神,禮節(jié)可以堅定人的情操,音樂可以促進人們事業(yè)的成功。所以,對于個人修養(yǎng)來說,全面發(fā)展顯得極為重要。
論語》中關于學習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今人借鑒。這些思想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關于學習的態(tài)度??鬃诱J為,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這是關鍵??鬃釉唬骸爸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雍也》)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鬃淤潛P的顏淵就有這種發(fā)憤好學的樂觀精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雍也》)其次,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述而》)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第三,專心致志,知難而進??鬃釉唬骸笆恐居诘溃鴲u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里仁》)讀書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義、真理,要專心致志,不要為 世俗所累。同時,他還認為追求學問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要敢于知難而進,“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雍也》)針對冉求在學習問題上認為自己能力不夠的思想,孔子認為所謂能力不夠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來,你現(xiàn)在以能力不夠劃地自限,實際上是沒有堅持到底的緣故。在這里孔子勉勵冉求要知難而進,只有這樣才能得道。事實上孔子自己就是“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人(《述而》)。第四,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這說明學無常師,作為人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孔子提倡和贊揚“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里仁》)體現(xiàn)了孔子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
其二,關于學習的方法??鬃釉诤偷茏拥慕徽勚卸嗵幪峒皩W習方法問題,最著名的莫過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與此同時,孔子還特別強調(diào)學思結合,勇于實踐。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只讀書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精神疲殆。要求人們把學習積累和鉆研思考相結合,不能偏廢。另外,孔子還非常重視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對一知半解,淺嘗輒止。
其三,關于學習的內(nèi)容??鬃又鲝垖W習要博,要廣,不能偏頗、單一。他提出要用四種東西作為自己的學習綱要,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識,品德修養(yǎng),忠誠篤厚,堅守信約。這四項內(nèi)容對于自己和別人都具有重要意義??鬃釉谥匾暡W的同時,也強調(diào)學習要抓根本的東西,孔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边@里孔子在回答子貢的問題時,說明自己的“多學”是相對的,在多學的基礎上,我是用一個道理來貫穿自己的學說的,這個道理就是學習的根本,學習重在抓住根本。這里孔子間接地說明了博與精的關系,值得借鑒。
其四,關于學習的目的。孔子認為,學習必須有明確的目的,但重點在于“學以致用”。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子路》)也就是說,熟讀《詩經(jīng)》三百篇,交給他政治任務,卻辦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國,又不能獨立作主應對;這樣,雖然書讀得很多,又有什么用處呢?又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述而》)也就是說,品德不去修養(yǎng),學問不去講習,聽到正義的事不能去做,有錯誤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論和實際不能結合,這才是我們憂慮的。由此可見,讀書的目的,不在于死記書本,而在于應用,在于實踐,在于“舉一反三”地靈活運用知識。關于這一思想,在孔子的學生子夏的思想中也表現(xiàn)出來。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子路》)也就是說當官時有余力就應該學習,學習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這一思想實質上也體現(xiàn)了學與用的關系,要想當好官必須學習,學習的目的應是更好地當官,體現(xiàn)了學習與應用的關系,也體現(xiàn)了孔子辦私學的目的,即通過教育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娜瞬?,讓他們直接登上政治舞臺或作教師培養(yǎng)政治人才,當然在孔子看來,學習的目的也在于對道義、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聞道,夕死可矣”(《里仁》)
總之,《論語》從多種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在學習研究《論語》的過程中,很有必要把《論語》的思想體系化,科學化,更好地理解《論語》中的思想精神。要做到“古為今用”,就要研究《論語》思想的時代價值,為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事實上,作為兩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們今人有許多共同之處,其中的許多思想是當代人的精神和楷模。這說明古代的思想家與我們今天的思想非常接近。當然孔子是人不是神,孔子也有自己的歷史局限性,這是不可否認的客觀事實。但是,研究孔子重在吸收孔子思想精華,而不是簡單地全盤否定或全盤肯定。
孔子的做人治學之道至今仍被世人恭維圣哲用來修身治教,這說明他有很高的真理性。我們作為一名教育者,不斷的深入研究學習這位古代的偉大思想家,教育家的偉大思想,并運用于教育教學之中,以便培養(yǎng)出更多更好的一代優(yōu)秀接班人才。
論語心得體會篇三
論語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記錄了他們的言論和行動,其中蘊含著豐富的道德、倫理和政治哲學。在閱讀論語的過程中,我深感其思想的深邃與生活的智慧。以下將從“孔子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人處事的哲學智慧”、“追求知識的方法與態(tài)度”、“敬業(yè)精神和人際關系的處理”、“孔子的道德觀與人生態(tài)度”五個方面分享我對論語的心得體會。
首先,孔子強調(diào)“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我理解論語最重要和核心的思想。他之所以把“修身”放在第一位,是因為只有修身才能有操守、品德和道德修養(yǎng),才能夠成就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而“齊家治國平天下”則呼應著人的社會關系和責任。齊家之道在于和睦和諧的家庭關系;治國之道在于仁政和公正的社會秩序;平天下之道在于公平公正的分配資源。通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孔子呈現(xiàn)了一個完整的社會形態(tài),構筑了一個完善的人類倫理和政治哲學。
其次,論語中充滿了關于為人處世的哲學智慧。例如,孔子說:“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表達了孔子對人員選拔和評價的原則。這告訴我們,在評價他人時不應只看其言辭之巧妙,更要考察其為人之道德品質。此外,孔子還教導我們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對待他人的基本原則。只有我們能夠去體會別人的感受,尊重別人的需求和權益,才能夠做到真正的善待他人。
第三,論語還教導了我們一種正確的追求知識的方法與態(tài)度??鬃訌娬{(diào)學習的重要性,并倡導“因材施教”的教育觀。他認為每個人的天賦是不同的,應該根據(jù)每個人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教育方法。此外,我們還可以從論語中了解到孔子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他講究實踐、實踐和實踐,反對虛浮空泛的學習。他還提倡“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強調(diào)知識要與實踐相結合,要不斷地復習和實踐才能真正掌握。
第四,論語中還涉及到了敬業(yè)精神和人際關系的處理??鬃犹岬竭^,“君子不器”,意思是說君子不會因為一時的成就而沾沾自喜,應該一直保持謙虛和進取的態(tài)度,持續(xù)提升自己。同時,他還把教育重點放在培養(yǎng)人際關系和集體責任意識上。他堅信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團隊合作是實現(xiàn)共同目標不可或缺的因素,倡導團結、認同和協(xié)作的精神。
最后,我被孔子的道德觀和人生態(tài)度深深打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孔子對待他人的基本原則,也是他強調(diào)道德修養(yǎng)的核心。孔子提倡做一個“君子”,這并非是一個社會貴族象征,而是一個有高尚道德和人格魅力的人。他強調(diào)“君子和而不同”,要求人們尊重他人的不同觀點和人格特點。此外,孔子還講到了人生態(tài)度的重要性,他鼓勵人們積極面對困難和失敗,勇往直前,不要輕易放棄。
通過閱讀論語,我深刻領悟到了孔子思想的大智慧和處世之道。他的思想對于塑造一個美好的社會和個人都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將繼續(xù)努力學習論語,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和人生境界。同時,我也愿意將孔子的智慧和美德傳承下去,與他人分享,為社會的和諧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論語心得體會篇四
一、導言:《論語》是中國古代哲學家孔子的弟子及再傳人之言行錄,它展現(xiàn)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原則。在閱讀《論語》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其中的智慧和道德教誨,也深刻理解了其中的諸多心得體會。
二、守正而不懈?。骸墩撜Z》中有一句名言:“君子上達而不驕,下達而不怠?!边@句話形容了一個真正的君子要從容不迫地處理上下級關系,既不要因成功而驕傲,也不要因失敗而灰心喪氣。在這句話的啟發(fā)下,我明白了無論在成功或失敗之時,都需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和目標。當取得一定成就時,不應驕傲自滿,而是要反思并繼續(xù)向前努力;當遇到挫折時,也不應氣餒,而要勇敢面對和積極克服。
三、學而不厭,教而不倦:《論語》中強調(diào)了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其中“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一語提醒著我們永遠都要保持求知的態(tài)度。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體會到了知識的廣闊和無窮,也體會到了取得新的進步和成就的喜悅。同時,《論語》還告訴我們,教育是一項重要的社會責任,我們要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和經(jīng)驗傳遞給他人,不斷傳承和創(chuàng)新。通過教育,我們能夠深入了解他人的需求,并幫助他們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
四、言行一致,做一個有品德的人:《論語》中的另一條教誨就是說話要謹慎,行為要一致。這是孔子對于道德的高度追求和標準。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說一套做一套的人,而《論語》中的這條教誨提醒著我們始終要保持言行一致,做一個有品德的人。只有通過言行一致,我們才會建立起他人對我們的信任和尊重,并成為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人。
五、尊師重道,知行合一:在《論語》中,孔子表達了對于師長和道德的尊重。他認為尊敬師長是家庭和社會教育的基礎,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也是教育工作的重點。通過閱讀《論語》,我深刻理解到了教育的真諦,即知行合一。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層面,更應該將其付諸實踐。只有在實踐中,我們才能夠真正體會到道德的力量,并將其變?yōu)樽约旱钠焚|。
六、結語:通過閱讀《論語》,我汲取了許多智慧和道德教誨。其中的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等原則,都給我?guī)砹藛⒌虾椭敢?。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將進一步豐富自己的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并將這些智慧運用到實踐中,做一個有品德和素質的人。同時,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行為和言行,影響和感染身邊的人,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環(huán)境。
論語心得體會篇五
《論語》是我國古代哲學經(jīng)典之一,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作品。作為一部極具深度的哲學著作,其中含有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準則。閱讀《論語》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規(guī)范行為,提高修養(yǎng),更能夠啟迪我們的智慧,引發(fā)我們的思考。因此,學習《論語》既是一種修養(yǎng),也是一種實踐。
第二段:《論語》的核心思想
《論語》不僅記錄了孔子的言行,更蘊含著極具深度的核心思想。其中最為突出的思想便是為人處世的準則??鬃訌娬{(diào)人之為人,必須遵循“仁”的道德準則,以“仁”的精神去尊重他人,關注他人,平等對待他人,結交志同道合之人。同時,他還講究言行一致,也就是說,我們的行為必須符合我們的言語。這些思想深刻地影響了我們后代的思想和行為準則。
第三段:讀后的心得體會
我在閱讀《論語》的過程中也有了一些體會。首先,我深刻體會到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作為一名現(xiàn)代人,我們不僅應該學習本領,更要注意個人修養(yǎng),做到言行接軌,品德高尚,以此來影響周圍的人。其次,我還明白了在與人交往過程中的理念——斯文以達人,達人以斯文。尊重他人,才能贏得他人尊重;恭敬別人,別人才會恭敬你。最后,我認為《論語》給我啟示了如何做個真正的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并影響著世界,使我更加眼界開闊,思考更加深入。
第四段:《論語》的現(xiàn)實意義
《論語》書寫于2500年前,但與現(xiàn)在依然相關。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一經(jīng)典點明了我們在待人處事中的準則。如果我們能夠遵循這樣一個簡單的原則,那么社會中的許多問題將迎刃而解。同時,這部書的思想,對我的成長和今后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啟示。學會協(xié)調(diào)與自我斂息,學會尊重別人,在日常不斷的實踐中讓自己變得更加美好。
第五段:總結
一份人的品質和素質源于其道德修養(yǎng)的潛移默化。作為一名普通人,我一直認為,學習好《論語》能夠助我增進福祉、提高人際關系,日后也能使我有更加群眾化的口風更有人民性,所以讀過《論語》之后,讓我成為了一個更加包容,更加理解和關愛別人的人,也讓我成為一個更有道德情操和進行具體行動的人。所以,通過閱讀《論語》這部杰出的文化經(jīng)典,不僅可以為我們的人生指引方向,更為了我們的行為準則做出示范,影響我們的人品修養(yǎng)。
論語心得體會篇六
心靈之道。這章講的是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
遺憾后悔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事情,人生難免會有缺憾,沒有缺憾的人生是乏味的是沒有挑戰(zhàn)性的是無法激勵人前進的,而只有有缺憾的人生才是完美的才是完整的。即使命運不發(fā)芽,不惋惜千百次的播種,即使花朵結不成果實,不遺憾千百次的凋零,因為沒有比腳再長的道路,沒有比人在高的山峰。
當一個人失敗后,延其繩索找其導火的源頭,后悔自己的一步之遙,后悔自己的擦肩而過,后悔自己的力求完美的事情如今有了遺憾。后悔無濟于事,天下沒有買后悔藥的。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就如同也許在這回的高考中你因為一分之差沒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但并不意味著人生會永遠停留在這一秒,相反你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不要只是沉積在后悔后悔,后悔自己哪怕如果能再多對一道選擇題呢,也許自己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學?,F(xiàn)在抱著后悔去看待以后的人生是毫無意義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既然已經(jīng)有缺憾,那就讓自己的努力去填補那個缺憾,不要讓缺憾的漏洞越來越大,直到無法補救。所謂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
所謂“三省吾身”于丹說:“能夠反省自己的錯誤并且勇于改正,這就是儒者所提倡的真正的勇敢?!辈诲e,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一個人做錯事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錯了之后卻不知悔過,還是一味的用一些理由與借口來推托,這是懦弱的表現(xiàn)。要做一個勇于承認錯誤地勇者,才能化去生命中的遺憾,勇者即表現(xiàn)為面對錯誤勇于承認的勇氣,體現(xiàn)出的是理性制約下內(nèi)心的自信與鎮(zhèn)定。
我喜歡于丹在文中的一句話:“小人之驕,驕傲的是他外在的氣,而君子之驕,驕傲的是內(nèi)心的風骨?!辈诲e,魯迅曾說:“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這種脊梁背后的風骨之氣,那種形于天的風然之骨。所謂:“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彼^:“富莫富于常知足;貴莫貴于不求人;貧莫貧于無才能;賤莫賤于無骨氣。”傲骨不可侮,傲心不可有,無傲骨則近于鄙夫,有傲心不的為君子。我記得一位學者是這么說的:“寧守渾噩而黜聰明,留些正氣近天地;寧謝紛華而甘澹泊,遺個清白在乾坤。”風骨也許是為中國人所驕傲的資本吧。
其實這章主要講人生多有不順,要如何去彌補不順,自信心,勇敢的勇氣,風骨的氣節(jié)。也許站在不同的角度,結果也有所不同。
在讀罷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后,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南懷瑾先生對于《論語》獨到的見解,在學習上,南懷瑾先生對人們關于《論語》以往的見解進行了論述,并從另一角度來分析,不再是是以往的論述,墨守成規(guī)。就例如對“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解釋,就匠心獨運,很直接的披露了學習其實是“不亦苦乎”,孔子的這句話實際上重點在于“時習”,講求的是學習的方法,而不是違心的高呼“學習萬歲”。對于我們所學的,南懷瑾先生也不是附庸以往的那些所謂的“圣賢書”,而是講求書的實際效益,身處在當下,只有那些搞學術研究的學者才會奮力于古典的著作,我們平常人所求的只是能夠生活的一種技藝,一項本領。因此學習不在于書籍,而在于生活。
教育應該是傳授真本領,而不是傳授應試技巧,南懷瑾先生對于這點也有很深刻的見解。他在論述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時,就曾提到文化道德不實的問題,當一個學生需要老師的幫助時,如寫論文,便畢恭畢敬,夸張一點可謂是點頭哈腰,結果畢業(yè)時,連影子也找不到,當然,這也可以看出現(xiàn)在大學教育的一個失敗,學生與老師之間不再是中學時的親密,彼此互無交流,你可曾試想大學畢業(yè)后你能記住幾個老師,乃至又有幾個老師能知道你。
孔子教育門人是根據(jù)那個時代的社會現(xiàn)象,我們?nèi)缃竦慕逃矐摲袭斍暗膰?。讀《論語》,學習的是有用的方法,從中找出適合我們這個時代的東西,這才是學習的真正意義,融會貫通方能學有所成?!墩撜Z別裁》就是希望我們能走出圣賢經(jīng)典的誤區(qū),看到當下,把握未來。
讀《論語》,讓我心靈震顫的當屬孔子的“誨人不倦”。他的“有教無類”令人感動,也讓人倍感溫暖。《論語?為政》中記載了孔子對其學生顏回的觀察:“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孔子正是在觀察學生,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對他們因材施教。的確如此,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我們面對的學生都有著各自的特點。作為教師,只有深入細致地了解、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方能“因材施教”。于是我想方設法、通過多種渠道,走進學生心靈,開展“周記對話”,健全“班級檔案”,開展“教師贈言”,開設“心語班刊”,給每一個孩子平等的呵護,在“春風化雨”般的教育中,享受“誨人不倦”的大樂!“有禮者敬人。敬人者,人恒敬之?!笨鬃雍蛯W生的關系也是歷代師生關系的典范,他們既像父子,亦像兄弟,更多的則是像朋友。正是在這種亦師亦友的關系中,在因材施教的智慧熏染下,孔子20_年弘道,誨人不倦,終得桃李遍天下,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仁者愛人,愛眾親仁,應成為我們的立身之本;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更應成為我們的為師之道啊!
“書香能致遠”,的確如此!讀《論語》,為人師,就讓我們在圣賢的光芒下且思且行,以淡定從容的心態(tài)把握人生,用思想的清泉充盈心靈,用經(jīng)典的睿智之語指引前行的方向。為人師,讀《論語》,讓我更確信:做好教師這一職業(yè)工作,必須用愛播種,用心耕耘。
論語心得體會篇七
《論語》是一本流傳至今的古代經(jīng)典著作,由孔子的學生及其學生的學生記錄下來,記錄了孔子的言行和教誨。作為頂級的圣人,孔子對人生智慧有著獨特的理解和見解,他的思想對人們的生活和價值觀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通過閱讀《論語》,我深深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智慧和真理,下面我將對《論語》的幾個關鍵主題進行深入探討和總結。
首先,《論語》中強調(diào)了個人修養(yǎng)和道德修行的重要性。孔子認為一個人應該不斷地反思自己的言行和行為準則,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強調(diào)的“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觀念,告訴我們要善待他人,以及要有度量、包容和寬容的心態(tài)。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和社會的穩(wěn)定,需要每個人內(nèi)心的修煉和思想的提升。因此,個人的成長和修養(yǎng)能力是人們在實踐中不斷體會和提升的方向。
其次,孔子的教育理念也是《論語》中的重要主題之一。他認為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培養(yǎng)人的品德和素養(yǎng)。他強調(diào)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他的教育觀念不但引導學生在知識上取得進步,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道德上成為對社會負責任的人。這種以人格為核心的教育理念也與現(xiàn)代教育思想中強調(diào)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觀念是一致的。
同時,《論語》中關于政治智慧和管理能力的反思也是不可忽視的??鬃訌娬{(diào)要以德治國,他的統(tǒng)治理念不是建立在權力和壓迫上,而是建立在道德和善治的基礎上。他更注重聆聽民意,善于團結和調(diào)動人心,以實現(xiàn)社會的和諧與進步。對于現(xiàn)代社會的領導者而言,我們應該汲取孔子的智慧,注重公正、善治和人民利益,不斷提升我們的政治智慧和管理能力。
與此同時,《論語》中還強調(diào)了學習和知識的重要性??鬃诱J為學習是終身的事業(yè),我們應該虛心向他人學習,保持學習的熱情和求知的愿望。通過不斷地學習,我們可以增長智慧,提升自我,使自己走得更遠。正如孔子所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只有不斷積累和總結經(jīng)驗,我們才能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境界。
最后,《論語》中充滿了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鬃痈嬖V我們要追求真理和大道,要有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時也要堅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則。在現(xiàn)代社會價值觀多元化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借鑒孔子的思想,堅守自己的內(nèi)心和原則,不被外界的干擾所動搖。
綜上所述,《論語》作為一部古代經(jīng)典著作,其中包含的智慧和真理對我們的生活和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通過閱讀《論語》,我們應該對個人修養(yǎng)、教育理念、政治智慧、學習態(tài)度和人生價值有更深入的思考。只有真正理解和融入這些智慧,我們才能更好地應對生活的挑戰(zhàn),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價值,并為社會的進步和和諧做出貢獻。
論語心得體會篇八
在讀罷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后,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南懷瑾先生對于《論語》獨到的見解,在學習上,南懷瑾先生對人們關于《論語》以往的見解進行了論述,并從另一角度來分析,不再是是以往的論述,墨守成規(guī)。就例如對“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解釋,就匠心獨運,很直接的披露了學習其實是“不亦苦乎”,孔子的這句話實際上重點在于“時習”,講求的是學習的方法,而不是違心的高呼“學習萬歲”。對于我們所學的,南懷瑾先生也不是附庸以往的那些所謂的 “圣賢書”,而是講求書的實際效益,身處在當下,只有那些搞學術研究的學者才會奮力于古典的著作,我們平常人所求的只是能夠生活的一種技藝,一項本領。因此學習不在于書籍,而在于生活。
教育應該是傳授真本領,而不是傳授應試技巧,南懷瑾先生對于這點也有很深刻的見解。他在論述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時,就曾提到文化道德不實的問題,當一個學生需要老師的幫助時,如寫論文,便畢恭畢敬,夸張一點可謂是點頭哈腰,結果畢業(yè)時,連影子也找不到,當然,這也可以看出現(xiàn)在大學教育的一個失敗,學生與老師之間不再是中學時的親密,彼此互無交流,你可曾試想大學畢業(yè)后你能記住幾個老師,乃至又有幾個老師能知道你。
孔子教育門人是根據(jù)那個時代的社會現(xiàn)象,我們?nèi)缃竦慕逃矐摲袭斍暗膰?。讀《論語》,學習的是有用的方法,從中找出適合我們這個時代的東西,這才是學習的真正意義,融會貫通方能學有所成。《論語別裁》就是希望我們能走出圣賢經(jīng)典的誤區(qū),看到當下,把握未來。
1、 確定基礎與發(fā)展并重的教學目標
數(shù)學學習活動來發(fā)現(xiàn)知識,感受數(shù)學問題的探索性,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努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學習興趣。
2、 著力于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
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提出了自主探索學習的步驟,學生通過自主選擇研究內(nèi)容、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和相互質疑等學習活動,獲得了快樂數(shù)學知識,學生的能動性和潛在能力得到了激發(fā)。體現(xiàn)在兩大特點;一是大膽放手,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兩種學習方式,重視直觀教學,通過觀察、判斷、交流、動手操作抽象出分數(shù)的意義。二是做到了學生能自主探索的知識,教師決不替代。如:讓學生自己動手找出多種平均分的方法;分母、分子不同時出現(xiàn),就是讓學生看到分母就想到平均分,看到分子就知道表示這樣的份數(shù),讓學生在實踐中去感悟,自己弄清楚分母、分子的含義,并能用分數(shù)表示;對不懂的地方和發(fā)現(xiàn)與別人不一樣的,有提出疑問的意識,并愿意對數(shù)學問題進行討論交流,加以解決。這樣就給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使學生有了發(fā)揮創(chuàng)造的空間,有了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促進了自身的發(fā)展。
3、 營造民主、寬松的探索學習氛圍
這節(jié)課從一開始到結束,始終處于熱烈的氣氛之中,平等的師生關系和開放的學習方式,有力地支撐了這種積極的氛圍,形成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主動獲取,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尊重學生,平等對話、相信學生、讓學生有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二是注重課堂自主學習與合作精神的體現(xiàn),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真正懂得如何與他人融洽地協(xié)作學習,真正懂得正確對待探索中遇到的困難。學生面對新知識,敢于提出一連串想知道的新問題,教師組織學生廣泛地探討,使概念內(nèi)涵充分揭示,讓學生動手操作深化對分數(shù)的理解。整節(jié)課都在民主、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數(shù)學,獲取知識。
論語心得體會篇九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把孔子的《論語》詮釋給世人,使我們能夠領悟到《論語》傳遞的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她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這七個方面分別闡述,用很多生動的耐人尋味的例子來詮釋了《論語》的真諦,那就是怎么樣才能過上心靈所需的那種快樂生活!
于丹教授在此書中是以白話詮釋經(jīng)典,以經(jīng)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xiàn)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tài)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華,看完這本書真的是受益匪淺,給人以心靈的震撼!但每個人理解的程度不同,感受也會不同,我的理解就是教導世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好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做人的起點就是要有一個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與人為善、修身養(yǎng)性,做好自我。
人的一生難免遇到挫折和磨難,怎么樣來面對生活給自己帶來的不幸?于丹教授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她說:“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比耸紫纫軌蛘_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應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對于我們來說,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事之間、夫妻之間,一些陳谷子爛芝麻的事,不要抑郁于胸,要學會自己勸自己,想開些,何必計較那么多呢?第二個態(tài)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背姓J現(xiàn)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論語心得體會篇十
第一段:引出論點并描述論語的歷史背景(200字)
《論語》是一部保存了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經(jīng)典著作,被譽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在這部經(jīng)典中,我們可以看到孔子及其學生們對于道德、政治、教育等問題的思考和探索?!墩撜Z》的歷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那是一個動蕩的時代,孔子看到社會的種種問題,他決心尋找一種理想的政治和社會秩序。
第二段:與君子為伍(200字)
《論語》強調(diào)了君子的道德修養(yǎng)與處事之道。孔子認為,君子是具有高尚品德、修養(yǎng)和能力的人,他們不僅要自己修身養(yǎng)性,還要以身作則,對社會起到正面的引導作用。與君子交往,有助于我們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和品德素質。通過與君子為伍,我們可以學習他們的為人處世之道,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為,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第三段:探討教育的重要性(200字)
在《論語》中,孔子強調(diào)了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只有通過良好的教育才能培養(yǎng)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才,有力地推動社會的進步。而這種教育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和價值觀??鬃拥慕逃枷霃娬{(diào)了個體的全面發(fā)展和自由思考的重要性,這對于提高人的素質和塑造未來的領導者有著重要的意義。
第四段:反思個人行為并提升自己(200字)
通過學習《論語》,我們可以反思自己的行為和思維方式?!墩撜Z》中提到了很多關于行為規(guī)范和處世之道的觀點,我們可以將這些觀點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為,提升自己的素質。比如,《論語》強調(diào)了誠信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積極樹立信用意識,遵守諾言,真誠待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此外,《論語》中還提到了謙虛、尊敬他人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學習這些觀點來改善自己的與人相處的方式。
第五段:總結并展望(200字)
通過學習《論語》,我們能夠了解到孔子對于道德、教育、政治的見解,同時也能夠反思自己的行為和發(fā)展方向。借鑒《論語》中的觀點和理念,我們可以提升自己的品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更好地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和變化。未來,我們可以通過傳承和發(fā)揚《論語》中的精神,推動社會的進步和和諧發(fā)展。
綜上所述,《論語》是對古代智慧的總結與啟迪,對于我們來說,它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種精神的指引和教育的源泉。通過學習《論語》,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同時也能夠對社會作出更多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