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備課教案(專業(yè)15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為了組織教學活動而編寫的一種教學設計文稿。教師在編寫教案時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這些范文涵蓋了不同學科和年級的教學內(nèi)容,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編寫教案,提高教學質(zhì)量。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祝愿大家的教學工作更加出色!
    小學三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一
    三、教學內(nèi)容概述。
    《元日》是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學家王安石寫的一首吟詠農(nóng)歷元日即春節(jié)的七言絕句。描寫了春節(jié)期間,民間放爆竹、貼門神和飲屠蘇酒以及避鬼驅(qū)邪等民俗文化,描繪了一派除舊布新、歡樂喜慶的迎春景象,寫出了人們對吉祥、美滿生活的深深祝福和期盼。
    本詩文筆輕快,色調(diào)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又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作此詩時,王安石此身為宰相,正在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所以這首詩的字里行間都洋溢著他對革除時弊、推行新法的堅定信念及他作為政治家除舊布新的改革精神。
    四、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1、學會本課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屠蘇”“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詞的意思,明白兩首詩的大意。
    情感目標:通過誦讀,聯(lián)系實際生活想象、感受詩中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感情。
    五、學習過程。
    (一)、走近生活,談話導入。
    1、同學們,再過沒多久,就要迎來大家都特別期盼的春節(jié)了,那你知道春節(jié)指的是農(nóng)歷的哪一天嗎?(指名并板書:正月初一)這一天在古時候又叫做“元日”(板書)“元”是開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2、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古詩的題目就叫作“元日”,請大家一起來讀題。
    (二)、回憶生活,說說“春節(jié)”
    1、春節(jié)是個喜慶的節(jié)日,能說說你們是怎么過的嗎?
    指名交流,教師適當引導:說說自家或見過別人家怎么過節(jié)。
    a:放鞭炮(引導學生知道人們大多喜歡在大年三十晚上12點放鞭炮,目的是告別舊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b:吃年夜飯,喝灑慶祝(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新起點的開始,預祝有一個新的、美好的未來。)。
    c:貼對聯(lián)(表達自己美好的心愿)。
    舉杯同慶,迎接新年。
    大紅對聯(lián),美好心愿。
    (三)、聯(lián)系“春節(jié)”,想想“元日”
    過渡:其實,古代時候,人們過“元日”的方式和我們現(xiàn)在沒有太大區(qū)別,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看看古時候人們是怎么過“元日”的。
    1會讀古詩。
    (1)、學生自讀,要求借助課后生字表,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幻燈出示生字,開火車認讀。
    (3)、指名朗讀,相機正音。
    (4)、教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什么地方停頓,并標一標。
    (5)、古詩朗讀欣賞學生配樂跟讀。
    (6)、再讀古詩,讀出停頓和節(jié)奏。
    (7)、多種形式練習朗讀。
    (8)、送字寶寶回家(幻燈)。
    2理解古詩。
    (1)、課件出示整首詩,背景是課文插圖,感知元日熱鬧的景象。
    (2)、同桌互讀古詩,讀后借助字典、結(jié)合插圖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現(xiàn)在過年的情景交流“我讀懂了哪句詩?!?BR>    (3)、指名集體交流,在學生理解詩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需要適當引導學生反饋收集到的資料,了解有關春節(jié)的知識。如:為什么貼春聯(lián)?為什么放鞭炮等。
    a:爆竹:古人燒竹子時發(fā)出的爆裂聲。用來驅(qū)鬼避邪,后來演變成放鞭炮。一歲除:一年已盡。除,去。
    b:屠蘇:藥酒名。古代習俗,大年初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qū)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c:曈曈:日出時光亮的樣子,詩中指“天剛亮時”。
    d: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nóng)歷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茶、郁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演變到現(xiàn)在,人們大多會用對聯(lián)貼于大門上。
    (4)、理解全詩的意思:同桌互說,指名說說,師生評議。
    3誦讀古詩。
    (1)、過春節(jié)的時候,你們的心情怎樣?為什么?
    (2)、作者的心情出是一樣的,從他寫的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出,也可以從這幅插圖中看出來。請你試著把詩中歡快、喜慶的場面讀出來。
    [文中的插圖描繪得很形象,給一種過節(jié)時喜慶的感覺,有助于學生讀好這古詩。]。
    自由讀、指名讀、評議、男女生讀、齊讀。
    (3)、誰已經(jīng)能背了?(指名背誦)。
    4聯(lián)系“元日”,遷移學習。
    (1)、作者描寫元日中的喜慶場面,主要抓住了哪些事物?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機在一開始貼的句子旁板書:“爆竹”“屠蘇酒”“桃符”)。
    (2)、小結(jié)、介紹:同學們一定發(fā)現(xiàn)了,從古至今,過新年的方式?jīng)]有太大的不同,只不過一些叫法不同而以,比如,現(xiàn)在我們叫“春節(jié)”,面古時候叫——“元日”,也有一些物品經(jīng)過時間的推移而簡化了,比如“爆竹”簡化成現(xiàn)在的——“鞭炮”、“桃符”簡化成現(xiàn)在的——“對聯(lián)”。像這種從古時就有,并世代流傳下來的節(jié)日,我們稱為“傳統(tǒng)節(jié)日”。
    (3)、你還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簡單說說節(jié)日的主要活動。
    (幻燈展示)。
    (4)、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jié)日風俗里,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5了解系作者生活,體味詩的深層內(nèi)含。
    (1)、這首詩的作者是誰?有誰知道他?(指名簡單介紹)。
    (2)、師出示、介紹: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中國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博學多才,官至宰相,《元日》這首詩就他任宰相后不久寫的,那時他正在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推行新政。他覺得自己推行的新政能改變當時積貧積弱的現(xiàn)象,使底層勞動人民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實現(xiàn)千門萬戶瞳瞳日情景。所以這首詩并不是單純地記錄宋代的春節(jié)民俗,而是表達了他除舊革新的政治理想。
    (3)、再讀古詩,詩中哪一句與王安石除舊革新的思想是一致的?(總把新桃換舊符)。
    6根據(jù)生活實物,學習生字。
    爆:古人燒竹子時發(fā)出的爆裂聲。
    屠:古時用屠蘇酒以驅(qū)邪避瘟疫,現(xiàn)今指宰殺。
    符:古時的符是用竹子制成的。
    [想想生活上的事物,讓學生頭腦中有一個比較形象的概念,加深對生字的識記效果。]。
    六、所需材料及資源。
    多媒體。
    七、評價方法或工具。
    (1)指名背誦古詩。
    (2)開火車認讀生字古詩中的七個生字,會組詞。
    (3)能把生字的拼音讀準。
    小學三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二
    執(zhí)教教師:
    課時: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讀準生字的讀音,學會7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和方法:通過有層次地讀課文,讓學生了解冰心童年生活中的“大舞臺”指的是什么,作者生活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在這個童年的大舞臺上生活的怎樣。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童年歡暢、自由生活的懷念和留戀之情,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
    了解冰心童年生活中的“大舞臺”指的是什么,作者生活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在這個童年的大舞臺上生活的怎樣。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談話導入。
    解題知意。
    二、通讀全文。
    了解冰心的童年生活。
    同學們,請看這幅圖,它能讓你想到什么?(教師抓住“舞臺”這個字眼進行引導)“人生就像一個大舞臺”(板書課題:大舞臺)。
    提問:作者童年生活中的“大舞臺”到底指的是什么(板書:?)默讀課文的開頭和結(jié)尾,找出答案。
    在這個“大舞臺”上,冰心過著怎樣的童年生活???
    出示: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介紹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幾件事?默讀時,同學門來次比賽,行嗎?。
    引導學生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這幾件事。(根據(jù)學生回答的情況進行板書)。
    全班交流。
    齊讀課題。
    默讀課文。
    學生交流。
    默讀課文。
    思考問題。
    同時進行。
    默讀比賽。
    全班交流。
    由談話內(nèi)容引入本課的主題“大舞臺”,自然親切,便將學生帶進課文。
    從提問入手,讓學生通讀課文,明確“大舞臺”的意思。
    通過默讀的記時比賽,培養(yǎng)學生默讀課文的速度,使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三、引讀課文。
    感悟真情。
    四、課外延伸。
    總結(jié)全文。
    是啊,作者的童年生活真是非富多彩,真讓人羨慕----你最喜歡哪種生活,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內(nèi)容進行朗讀,通過讀的方式,告訴大家你獨特的感受。
    誰愿意用讀的方式告訴大家你讀出的感受?
    在全班交流時,教師注意以下內(nèi)容:
    1、聯(lián)系課文學習生字:蕊、茸、董、稚、聊、斤、遼。
    2、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讀出感受。
    山上的野化,海上的風光,海上的人,吸引著冰心,使她成了一個關不住的孩子。所以,童年的生活給她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到了晚年,她是怎樣回憶這段往事的?在課文里找出這個內(nèi)容,并讀一讀。
    提問:當你讀這段時,你能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感情?
    小結(jié):那就讓作者童年美好的生活。
    也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里!讓我們懷著留念的心情齊讀最后一段課文。
    你是否也想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聯(lián)系課文想一想,哪些感受是你和作者一樣的,哪些經(jīng)歷是作者沒有過的。
    同學們,想把自己的童年往事寫下來告訴冰心奶奶嗎?----怎樣把文章寫好呢,別急,下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
    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同桌互讀。
    全班交流。
    感受。
    練習朗讀。
    自讀課文。
    指名讀文。
    全班交流。
    齊讀課文。
    同桌交流。
    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讀自己喜歡的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和獨特的感受,并對學生進行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
    這樣設計是想打通閱讀與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對自己的生活進行有意識的觀察,并進行思考,有所體驗,有所發(fā)現(xiàn),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
    小學三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三
    本組教材是圍繞著“壯麗的祖國山河”這個專題編寫的,由3篇精讀課文、1篇略讀課文和1個語文園地組成。從導語到課文、到語文園地,各項語文活動的安排,都是圍繞著歌頒祖國大好河山、展現(xiàn)祖國發(fā)展成就,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這一主旨編排的。這里有古人贊頌長江雄偉氣勢、西湖迷人風采的古詩《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的《富饒的西沙群島》;有描繪北國各個季節(jié)不同景色的《美麗的小興安嶺》;還有展示現(xiàn)代都市風采的略讀課文《“香港,璀璨的明珠”》。單元內(nèi)各部分互相聯(lián)系,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使聽說讀寫各項能力整體推進、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單元總體目標】。
    1、會認22個生字,會寫31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和古詩,默寫《望天門山》。
    3、讀懂課文主要內(nèi)容,了解祖國大好河山及發(fā)展成就,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4、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學習作者抓住景色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5、摘抄自己喜歡的優(yōu)美詞句,豐富語言的積累。
    6、體會同一個詞語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
    7、能抓住特點向別人介紹并寫出自己喜歡的地方。
    【單元教學建議】。
    本組課文的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本組課文記敘的條理清楚,語句準確,生動、形象。教學中可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抓住重點,引導讀書,理解關鍵詞句。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2、本組課文語言優(yōu)美,條理清楚,很適合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教學中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采用多種形式,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景,以讀來引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讓學生把作者對祖國山河的喜愛和熱愛的感情表現(xiàn)出來。
    3、在學習課文前后,都要注意引導學生搜集有關資料,加深對祖國山河的了解。
    4、指導學生掌握一些積累語言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積累語言的習慣。
    5、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從讀學寫,進行小練筆、以加強讀寫之間的聯(lián)系。要引導學生注意運用語文中的一些表達方式和寫作方法。
    6、重視學生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單元教學時間】。
    21《古詩兩首》2課時。
    22《富饒的西沙群島》1課時。
    23《美麗的小興安嶺》2課時。
    24__《香港,璀璨的明珠》1課時。
    小學三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四
    一、教學目標:
    1、讀準“爆、屠、曈、符”的字音,認清字形,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本詩,并能背誦。
    2、通過討論及合作交流,學會“屠蘇、曈曈日”等生詞,理解詩意,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3、通過關于春節(jié)民俗資料和詩歌背景資料的補充閱讀,體會本詩所描寫的場景和所表達的感情,引導學生喜愛我國的民俗文化。
    二、教學重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能體會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準備:1、學生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春節(jié)民俗,搜集春聯(lián)。2、教師制作課件。
    四、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
    課前循環(huán)播放過年的相關樂曲及圖片。
    1課件出示一組春聯(lián)和過年喜慶的畫面,師提問:同學們,課件上的畫面我們在什么樣的日子才能見到呢?生答:春節(jié)。
    2、孩子們,你們喜歡春節(jié)嗎?春節(jié)和平日有什么不同?
    無論何時何地,所有的炎黃子孫都很注重過年。
    (一)解詩題。
    1、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學習王安石的《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樣過年的。
    2、齊讀課題。
    3、課題質(zhì)疑:看到課題《元日》,你有什么問題?
    4、“元日”到底是什么意思?看到元日你想到哪一個詞語?!霸铡本褪恰霸眴??解釋:元就是第一,起始的意識。元日指的是農(nóng)歷的正月初一,也就是哪個節(jié)日---春節(jié)。我們一起把這個詞語寫在題目前面。(板書:春節(jié))。
    二、讀詩文。
    1、打開課文,讀一讀《元日》。注意,聽清楚要求:第一,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第二,反復朗讀,一直讀到這首詩順口了,流利了為止。
    2、(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度,不要受到旁邊同學的影響,反復讀。)。
    (讀書一定要投入,就像你們現(xiàn)在這個狀態(tài),非常好。
    3、我想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這首詩)。
    孩子不著急,你能看清楚大屏幕嗎?請其他同學注意聽,看讀正確、清楚沒有?好,開始。
    4、讀得真好,字字落實。比如:屠蘇的蘇是平舌音,她讀準了嗎?總把的總也是平舌音,她也讀準了,聲是翹舌音,又是后鼻音,她也讀準了,這叫一絲不茍。真好。
    5、來,誰來教大家教再讀這幾個詞語(爆竹、屠蘇、曈曈日、新桃、舊符)。
    哪位同學再來讀讀這首詩。不但字正腔圓了,還有板有眼了。
    6、真好,大家一定聽出這首詩特有的節(jié)奏和味道了。來咱們一起來讀。
    每句詩的前四個字,你們一起讀,后三個字,周老師讀。我讀題目和作何,你們讀每句詩的前四個字。
    (再來,要投入,注意力要集中。)。
    7、好的,我們反過來,我讀前四個字,你們讀后三個字。要讀得想周老師這樣。題目和詩人還是我讀。準備。
    8、好極了,就是這個味道。我們再來(重復第一句)。
    三、明詩意。
    (一)談感覺,寫感受。
    1、詩,不但要讀出節(jié)奏,讀出味道,還要讀出感覺,讀出情緒。
    高興。
    幸福。
    你把幸福寫下來。那是屬于他的感受。
    熱鬧。
    好的,把熱鬧寫下來。
    3、孩子們就這首詩讀出了自己特有的感受和心情,有人說是高興,有人說是幸福,有人說是熱鬧。
    (二)默讀詩,追感受。
    再比如讀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你會有幸福的感覺嗎?
    再比如,你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你會有熱鬧的感受嗎?
    那為什么你讀王安石寫的《元日》,你感覺不一樣呢?
    2、[出示全詩]讓我們走進這首詩,靜靜默讀詩句,用心細細去體會。周老師有個建議:請看大屏幕。
    (默讀)。
    3、點評,好,很多同學已經(jīng)勾畫了,這說明你的感覺已經(jīng)找到了落腳點。
    還有一些同學做得更好,不但畫了,還在旁邊寫下了批注,寫出了自己的感受。這說明他的感覺正在轉(zhuǎn)為自己的語言。
    (繼續(xù)默讀)。
    好極了,把筆放下。
    (三)抓風俗,談體會。
    風俗一:放爆竹:
    1、周老師想提一個問題:我們過年的時候都喜歡放鞭炮,古時候的人們也喜歡嗎?何以見得。請問那個詞直截了當?shù)馗嬖V我們了?(爆竹)。
    2、同學們想一想:爆竹怎么就是鞭炮呢?
    你怎么知道的?真會學習,聯(lián)系注釋理解,很好的學習古詩的方法。
    預設:在竹子里安裝火藥,爆炸,出火花,出聲響。
    3、沒錯!那,這“爆”字該怎么寫呢?
    火藥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聲旁,兩個熟字合起來,很好記,還要注意右邊下面不是水字。跟周老師一起,把這個詞語寫下來,你們寫在詩句下面。(板書:爆竹)。
    形容一下,除夕之夜,聽到了怎樣的爆竹聲?
    (火光沖天的,震耳欲聾的,噼里啪啦的,硝煙彌漫的,)。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在“噼里啪啦”放鞭炮,給你什么感受?來我們一起把它寫在詩句的右邊。(板書:熱鬧)。
    多過渡:宋代的春節(jié),人們喜歡放鞭炮。那他們還喜歡干什么呢?
    風俗二:喝屠蘇:
    1、 屠蘇是什么意思呢?
    2、宋代的人們?yōu)槭裁聪矚g在春節(jié)喝屠蘇酒呢?周老師上網(wǎng)查“屠蘇酒”的資料)。
    請看。
    (屠蘇,指古代春節(jié)時喝的用屠蘇草或幾種草藥泡的酒。古代風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蘇酒,然后用紅布把渣滓包起來,掛在門框上,用來“驅(qū)邪”和躲避瘟疫。)。
    3、小結(jié)方法:孩子們,學習古詩,可以聯(lián)系插圖,聯(lián)系注釋,還可以借助工具書,網(wǎng)絡來幫助我們理解。
    4、你想象一下,春節(jié)的時候,有哪些人在一起喝屠蘇酒?他們一邊喝酒,一邊在說什么?
    5、從這一杯杯屠蘇酒,你感受到了什么?
    6、是啊,這一杯杯祝福的酒,一杯杯慶賀團聚的酒,一杯杯香甜的酒。一杯杯斟滿幸福的酒。(學生寫,師板書:幸福)。
    7、入:在這里可以理解為:送入,吹入。暖是什么意思呢?
    8、同方討論:這“暖”僅僅指春風吹在人們身上,暖洋洋的嗎?還有什么意思?(心里還充滿了希望。)。
    9、小結(jié):柔柔的春風吹來,人們感受到了溫暖;新年到來,人們歡聚一堂,喝著屠蘇酒,說著祝福的話,心里感到了溫暖,感到幸福,新的一年開始了,人們對生活也充滿了希望。
    風俗三:換桃符:
    1、宋朝的春節(jié),人們還有什么風俗習慣?
    2、你怎么知道他們喜歡貼春聯(lián)呢?從哪個詞語知道的?
    (真會學習,抓住了關鍵詞,還聯(lián)系了注釋幫助學習。)。
    3、是的,我們的春聯(lián)就是從桃符發(fā)展過來的。請看大屏幕。
    4、你知道春節(jié)貼春聯(lián)有什么含意嗎?(辭舊迎新,表達祝福)。
    5、小結(jié):一副副春聯(lián)表達了人們新年時的美好祝愿。
    四、悟詩情。
    (一)說風俗:
    1、宋朝的春節(jié),人們喜歡放鞭炮,喝屠蘇酒,貼桃符。讓我們感受到春節(jié)那熱鬧、喜慶的場面。這都是春節(jié)時的習俗。
    2、除了放爆竹、喝屠蘇酒、貼春聯(lián),你還知道哪些春節(jié)習俗?四人小組里互相說一說。
    3、一聲聲爆竹、一杯杯美酒、一張張春聯(lián),一碗碗熱騰騰的餃子,還有那嶄新的壓歲錢……喜慶的春節(jié)讓我們感受到了節(jié)日的歡樂和熱鬧。
    (二)找變化。
    一歲月在變化,二天氣變暖,三換新符。
    2、其實啊,王安石的心情也在變化。
    (出示:王安石不只是詩人,更是政治家,還是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間,大力推行新政。在新春佳節(jié),王安石不僅期待著新桃“換”舊符,他期待著更大的“變”,更深的“變”,期待著變革政治,變法圖強。他對執(zhí)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充滿了自信,充滿了期待。)。
    3、小結(jié):王安石不只是詩人,更是政治家,還是著名的改革家。他看到新的一年到來了,天氣變暖了,家家戶戶換上了新春聯(lián)了,多么高興呀。又想到自己的改革就要實施,對新生活充滿了信心。因此,在這個春節(jié),王安石感到分外高興。
    (三)激情誦讀:(播放背景音樂)。
    1、吟誦。
    來孩子,開心地:爆竹聲中----。
    瞧,她搖頭晃腦的,讀出了詩句的味道。
    注意,看著大屏幕,讀下去。
    (2)當我們?nèi)覉F聚,享受年夜飯的時候,你一定會幸福地吟誦-----。
    看她讀得多陶醉啊,是啊,吟誦詩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表情和感情。
    2、背誦。
    讓我們一起背下這首喜慶的詩吧。
    指名背,會背的齊背。
    (四)總結(jié)學法:
    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了《元日》這首古詩。學習時我們是按照這樣的方法來學的[出示:學習古詩基本方法]。
    這也是今后我們學習古詩可以采用的方法,使我們可以更多更好地閱讀古詩,進行有效的積累和運用。
    五、布置作業(yè)。
    小練筆:選擇春節(jié)里的一個快樂幸福的場面,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35、元日(春節(jié))。
    放爆竹熱鬧、
    幸福。
    喝屠蘇高興。
    溫暖。
    換新符變化。
    小學三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五
    1、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以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奶奶把杏兒分給孩子們、鄉(xiāng)親們嘗鮮的故事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道理。
    3、學習閱讀方法。
    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理解課文后面奶奶說的話。
    課時安排:1課時。
    1、自讀課文,思考: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根據(jù)自學提示自學課文。
    討論、交流: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杏樹上結(jié)的杏兒又好又多?
    (2)奶奶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理解“顫顫巍巍”;奶奶身子這么弱,為什么還盡力摘杏兒?)。
    (3)理解句子意義:“果子大家吃才香甜。”
    (4)這件事看出奶奶是一個怎樣的人?
    小作者從奶奶身上受到了啟示,那么我們在快樂、幸福的時候該怎么做呢?
    朗讀全文,再一次體會奶奶說和話的意義。
    小結(jié)學習方法。
    1、有感情地熟讀課文。
    2、預習16課。
    小學三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六
    第四單元有三篇精讀課文,一篇略讀課文,有的講對植物有趣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鮮花什么時間開放;有的講對動物的細心觀察和實驗,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飛行本能;有的講在玩耍中對物品的觀察與發(fā)現(xiàn),卻玩出了大名堂;有的講怎樣巧妙地找到駱駝。在觀察中要細心思考、勤于動手,才能有所發(fā)現(xiàn)。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中觀察,在玩中發(fā)現(xiàn),才能取得既有快樂又有收獲的效果。本組課文,學生以課文為載體,說說寫寫,增強寫生在觀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動手,才能有所發(fā)現(xiàn)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
    二、教學目標。
    1、會認31個生字,會寫40個生字,正確讀寫要求掌握的生字。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積累語言。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思考、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學會寫觀察日記。
    三、重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對科學的興趣。
    2.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做生活的有心人。
    四、課時安排。
    13.《花鐘》2課時。
    14.《蜜蜂》3課時。
    15.《玩出了名堂》3課時。
    16.《找駱駝》2課時。
    語文園地四3課時。
    總計13課時。
    小學三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七
    1.導讀〈〈元日〉〉讓學生體會詩人在這首詩中所寄托的自己執(zhí)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感。
    2.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
    1.朗讀詩句,背誦詩句,了解詩句的大意。
    2.體會詩中的意境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質(zhì)疑激進,導入釋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古詩〈〈元日〉〉(板書課題),腦子里會產(chǎn)生哪些想法呢?可能有的同學會問:“元日”是什么意思?“元日”就是“元旦”嗎?有誰知道?(匯報指點)。
    大家預習過課文,大體上知道了課文是描寫新春佳節(jié)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的,“元日”并非現(xiàn)在一般所說的“元旦”,而是農(nóng)歷正月初一,就是春節(jié)或過年?,F(xiàn)在“元旦”“新年”一般指農(nóng)歷的一年之首,就是農(nóng)歷1月1日,而“元日”是農(nóng)歷歲首正月初一,即一般所說的春節(jié)。
    同學們已經(jīng)理解了課題,那就請同學們來讀一讀這首詩吧!
    二。自主學習,初讀感知。
    1.出示幻燈片,播放、范讀、自由讀、指名讀、同桌互讀。
    (查資料,字典解釋每一個字詞、再解釋句子,問老師)。
    3.小組自學詩句的意思,匯整,說出詩句的意思。
    三。合作探究,精讀感悟。
    1.品讀(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
    (1)詩人選擇了哪些富有節(jié)日特點的事物來描寫春節(jié)熱鬧景象?
    (板書:放爆竹、喝屠蘇、換桃符)。
    (2)全詩描繪了怎樣一幅圖景?
    (描繪了春節(jié)期間家家戶戶鞭炮齊鳴、張燈節(jié)彩、歡度佳節(jié)的情景,呈現(xiàn)出一派歡樂、祥和的節(jié)日氣氛)。
    (3)作者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寫這首詩的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請看資料(幻燈片)。
    王安石(1021—1086)北京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他任宰相時不顧大官僚地主的反對,推行新法,在他的心目中,新法猶如春風般吹向千家萬戶,為的是老百姓能減少稅收,增加收入,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天下太平。
    〈〈元日〉〉正是他推行新政是所作,詩中他借新年的新氣象比喻自己的雄心壯志。
    生:說出表達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寄托了自己執(zhí)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感。
    師:結(jié)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風俗又蘊涵除舊布新的意思。
    2.品讀感悟(配樂、出示幻燈片)。
    帶著你的感受來美美的品讀詩句。
    3.齊背古詩。
    四。拓展延伸,總結(jié)詩句。
    2.誰可以用別的方式來描繪或表達新年的歡樂場面或天下太平的盛世呢?
    (1)說一說(2)歌聲。
    3.結(jié)課。
    一曲優(yōu)美動聽的歌聲,唱出了對祖國的祝愿,王安石當時的理想在今天實現(xiàn)了,但當時由于受保守派的攻擊,他被迫辭職,新法隨即被廢,不久他就懷著悲憤的心情死去。同學們可以去收集他晚年的詩來和〈〈元日〉〉進行對比體會。
    板書設計。
    元日。
    放爆竹。
    寄托抱負。
    喝屠蘇。
    樂觀自信。
    換桃符。
    小學三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認識本課的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家”做為掌握某種專門活動的人的意義
    過程方法
    1、通過學習課文,通過朗讀,理解文章的正側(cè)面寫作方法。
    2、指導學生朗讀,讀中體會,讀中感悟,培養(yǎng)個性化的閱讀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從蕭伯納的話中體會其謙虛自律的寬廣胸懷,學會做人。
    教學重、難點:
    通過人物對話的反復朗讀,體會文章的內(nèi)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1、揭題,板書課題
    2、質(zhì)疑:大作家是誰?小老師呢?為什么要拜小老師呢?
    二、初讀課文
    1、帶著上面的問題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自學:讀字詞,分節(jié)讀課文,提出不解的詞討論。
    3、能回答上面提出的問題嗎?板書人物名稱
    三、整體把握課文
    1、讀課文,找出轉(zhuǎn)換情節(jié)的兩個關鍵詞:臨別時事后(加上“有一次”)
    把課文分為三個部分
    2、分部分請同學讀課文,說說各部分寫了什么。
    四、指導寫字
    作業(yè):抄寫生字詞;讀熟課文;找找關于蕭伯納的資料
    板書設計:
    10大作家的小老師
    蕭伯納娜塔莎
    有一次
    臨別時
    事后
    第二課時
    一、題目切入(板書課題)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0課,請你讀一下課題(指名學生讀題)。
    作家就是作家,為何要加一個大字呢?說明什么?
    你還知道哪些“大作家”?(魯迅、冰心、高爾基等)
    [出示:課文第一句話]誰能讀好這句話。
    2、你們叫過自己的老師為小老師嗎?為什么加個“小”字呢?
    [出示:露珠―小露珠鬼―小鬼可愛―小可愛]
    發(fā)現(xiàn)什么沒有?“小”給你怎樣的感覺?(更討人喜歡。形象更可愛。)
    3、娜塔莎討人喜歡嗎?請大家輕聲讀第一節(jié),劃出描寫娜塔莎的可愛之處。
    誰來讀你畫的句子?[生讀][出示:小姑娘的圖。]
    是她嗎?可愛嗎?誰來把她讀得再可愛一些?
    4、一起讀一下第一自然段。(生齊讀)
    二、學習重點段落,走近蕭伯納
    1、我記得上節(jié)課,我們還留了一個問題?
    [出示:大作家為什么要拜小老師呢?]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請你們一起瀏覽全文,看看能不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
    2、哪位同學先匯報一下自讀收獲。
    3、一個小姑娘怎么會使蕭伯納明白道理呢?讓我們先來讀一讀他們臨別時的對話。
    [出示:第二節(jié)第一次對話內(nèi)容。]怎么讀,為什么這么讀?
    他的目的是什么呢?
    所以你們認為蕭伯納是個怎樣的人?(生自由說)
    這是個怎樣的蕭伯納?(幽默)
    [出示: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話。]
    這又是怎樣的蕭伯納呢?(有童心)
    5、現(xiàn)在你還認蕭伯納是在自夸,炫耀自己嗎?
    [出示:他想……]原來他只是想用自己的顯赫的身份給小姑娘和她的媽媽一個驚喜。目的是善的,但方式卻有自夸之嫌,大家請看圖[出示圖片]注意動作,同學們,站起來模仿一下好嗎,站起來,把自己當在蕭伯納,一起讀一下第二節(jié)。
    三、走近小姑娘
    1、可是,小姑娘有沒有像蕭伯納想像的哪樣驚喜萬分呢?那個詞可知蕭伯納的確是沒有想到。(生找出“出乎預料”)
    他“預料”的是什么?小姑娘也許會?(可以設計一個說話練習)結(jié)果呢?(生答)這就叫“出乎預料”。還有一個字也說明了這個意思,什么字?(竟)
    [出示:請你……和圖片]
    你覺得小姑娘是個怎樣的人?
    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讀一下這句話。
    口吻相同,語氣也相同嗎?請兩位同學分角色地讀一下這兩個人的話語,注意,一定要把握人物的特點。[生讀、女生與男生](評價)
    2、出示:第四節(jié)
    什么叫“為之一震”?他被什么震驚、震撼了?他意識到了什么?
    誰來讀一下這句話!
    四、思考
    是的,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事后,蕭伯納深有感觸地說:[出示:第五節(jié)]
    2、“她是我的老師”也就是說“是的老師”。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蕭伯納對小姑娘充滿了怎樣的情感。(感激、尊重)
    3、現(xiàn)在明白“大作家為什么拜小老師了吧?”用自已的話說一說。
    通過這一節(jié)的學習,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蕭伯納?
    五、作業(yè)
    課后有一個復述課文的要求,誰能在板書的提示下,講講這個故事。
    六、課外拓展
    1、讀一讀關于謙虛待人的名言、小故事。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小學三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九
    本組圍繞著“世界是大家的、各國人民是一家”這一主題選入了三篇講讀課文、一篇略讀課文和一個學習園地本組圍繞著,體裁多樣,內(nèi)容豐富,篇篇充滿著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和愛意。
    《太陽是大家的》以此為題,寓意“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同在一片藍天下,分享太陽的溫暖、世界的和平和社會的安寧。
    《一面五星紅旗》蘊含著對愛國主義精神的贊美。課文中的我尊重、熱愛國旗的表現(xiàn),換來他人對“我”的尊重。
    《賣木雕的少年》本文通過寫“我”在非洲南部想買一個木雕,但因為過重無法購買,賣木雕的少年看“我”是中國人,特意送我一個木雕小象墩,而且不收錢的事,歌頌了少年的美好心靈和中非人民之間的深厚情意。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由一篇通訊改寫而成。寫的是非洲國家阿爾及利亞發(fā)生地震,中國派出了救援隊幫助救災的事。通訊是一種常用的新聞體裁,是對新聞事件、人物和各種見聞進行及時、詳盡而生動的報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情節(jié)、細節(jié)和有關環(huán)境氣氛。
    【單元總體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積累詞句、會寫生字詞。
    2、分析文章的內(nèi)容,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
    3、感受世界人民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各國人民之間要相互關愛,世界才會更和平、穩(wěn)定、發(fā)展。
    【單元教學建議】。
    本組課文的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美好的感情,明白世界和平人民幸福。
    引導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詞語,通過體會重點詞句來感悟課文內(nèi)容。
    在每課的教學末尾,可以引導學生由課文內(nèi)容延伸開去,聯(lián)系自己的經(jīng)歷過或讀過的各國之間的感人故事,感悟世界和平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單元教學時間】。
    《太陽是大家的》2課時。
    《一面五星紅旗》2課時。
    《賣木雕的少年》2課時。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1課時。
    《語文園地》4課時。
    小學三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十
    1、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健壯”、“漫山遍野”等詞義。
    2、懂課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樣圍繞總起句具體寫出山里孩子的特點的。
    3、感情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對山里孩子的喜愛之情。
    1、找出總起句,了解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行文脈絡。
    課文朗讀錄音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你們到山村里去過嗎?了解山里的孩子們嗎?說說你們了解的山村,了解的山里的孩子。
    (二)課文錄音
    (三)學課文,
    1、自讀要求:
    (1)把課文讀通順。
    (2)說山里孩子是怎么樣的?
    2、反饋。
    3、生字新詞的學習
    (1)正音:甸盈歇躍充
    (2)形:形近字組詞
    鍵()蹬()歇()盈()
    ?。ǎ┑牵ǎ┛剩ǎ┡瑁ǎ?BR>    (四)學習課文第一小節(jié)
    1、自由讀:你發(fā)現(xiàn)這一段是用什么方法寫的?
    2、回顧怎樣讀懂總分段式。
    3、按步驟自學總理解中心詞“健壯”
    4、細讀這一段:山里的孩子怎么會長得這么結(jié)實、健壯呢?
    讀中體會,讀中交流。
    5、理解“滿山遍野”:讀課文,從課文中句子來理解。
    想象說話:他們在山岡(),他們在竹林()……
    他們到過這么多地方,趕過這么多事情,怪不得長得這么結(jié)實、健壯。用歡快的語調(diào)讀好第4句。
    6、感情朗讀、
    7、試背誦。
    (五)作業(yè)
    1、擴詞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量詞和表示怎么樣的詞
    一()野花()一()涼茶()
    一()鳥叫()一()客人()
    一()動物園()一()翠竹林()
    五、教后記
    今天這堂課,我覺得上得很有味道。特別是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是,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體會“滿山遍野”,在讀中來悟“結(jié)實、健壯”,覺得特別好,很大氣。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能讀懂課文是怎樣圍繞總起句把山里孩子的特點寫具體的。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作者熱愛山鄉(xiāng)、熱愛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3、鞏固復習字詞,理解“向?qū)?、熱情好課、充滿”等詞的詞義。
    二、教學重點、難點: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
    1、復習引入:
    (1)趣味引背:
    (2)回顧學習方法
    2、學習課文第2段
    (1)用這樣的方法,自學課文第二段
    課文第二段是按()寫的??偲鹁涫牵ǎ行脑~是(),分述部分是第()句,從()、()、()三方面具體來寫。
    (2)讀后反饋校正。
    (3)讀中感悟,句子比較,體會山里孩子的熱情。
    他們迎接進山的客人。
    他們笑瞇瞇地歡迎進山地每一位客人,為客人當向?qū)А?BR>    渴了,他們遞上一碗茶。
    渴了,他們遞上一碗清涼的茶,像清泉,像露水,一直甜到心窩里。
    比一比,哪句話更能體現(xiàn)山里孩子的熱情。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第3段。
    (1)出示填空先自學,然后小組討論理解“幻想”
    (2)哪些地方讓你體會到他們充滿幻想。找到有關句子進行充分朗讀。
    小組內(nèi)先讀在推薦同學讀。
    重點評價朗讀:表現(xiàn)山里孩子滿懷希望、蠻有信心的樣子。
    (3)連起來讀分述部分
    (4)山里孩子幻想真多呀!課文哪個詞說明這一點?
    (5)啟發(fā)想象:他們還會有哪些幻想?
    (6)要是山里孩子這些幻想都能實現(xiàn)的.話,山村肯定會變得更加美好。
    4、分組齊讀課文這三個小結(jié)。
    5、討論:山里的孩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性格呢?
    教師充滿激情小結(jié):是大山養(yǎng)育了他們,他們呼吸大山里新鮮空氣,喝大山里的水長大,是大山培養(yǎng)了他們那樣的胸懷,那樣的氣魄。
    齊讀最后一句話。
    6、總結(jié)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什么收獲?
    7、作業(yè)
    1、完成作業(yè)冊
    教后記:
    第三課時
    目標:
    1、鞏固生字新詞
    2、進一步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
    3、能仿照第三段,圍繞總起句寫一段話。
    一、聽寫詞語
    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通過朗讀比賽的形式進行:
    (1)先四人小組合作進行然后組內(nèi)推薦一名
    (2)各組推薦比賽
    (3)評出優(yōu)勝
    2、背誦課文
    三、讀寫遷移
    教師啟發(fā):山里的孩子結(jié)實健壯、熱情好客、充滿幻想。他們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從小就有把自己的家鄉(xiāng)裝扮地更美的打算。我們城里的孩子也充滿幻想,也希望把自己的家鄉(xiāng)建設地更加美麗。圍繞“城里的孩子,心里充滿著幻想”這一總起句說話、寫話。
    小學三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十一
    第四單元有三篇精讀課文,一篇略讀課文,有的講對植物有趣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鮮花什么時間開放;有的講對動物的細心觀察和實驗,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飛行本能;有的講在玩耍中對物品的觀察與發(fā)現(xiàn),卻玩出了大名堂;有的講怎樣巧妙地找到駱駝。在觀察中要細心思考、勤于動手,才能有所發(fā)現(xiàn)。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中觀察,在玩中發(fā)現(xiàn),才能取得既有快樂又有收獲的效果。本組課文,學生以課文為載體,說說寫寫,增強寫生在觀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動手,才能有所發(fā)現(xiàn)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
    二、教學目標。
    1、會認31個生字,會寫40個生字,正確讀寫要求掌握的生字。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積累語言。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思考、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學會寫觀察日記。
    三、重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對科學的興趣。
    2.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做生活的有心人。
    四、課時安排。
    13.《花鐘》2課時。
    14.《蜜蜂》3課時。
    15.《玩出了名堂》3課時。
    16.《找駱駝》2課時。
    總計13課時。
    小學三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十二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十個漢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寓意,明白無論做什么事都必須先把方向搞正確,知道要聽眾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1、認識十三年生字,會寫十個生字。
    2、理解課文寓意。
    師生共同準備生字卡,寫字卡。
    一、導入
    吸引學生,請一名學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學生們會立即發(fā)現(xiàn)老所指方向有誤,追問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時候也有這樣的一個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課題。
    二、新課
    (一)自學
    1、自讀。輕聲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你喜歡的方法記住他們。
    2、正音,指名讀,注意聽準字音。
    3、互檢,同桌互相讀,檢查字音。
    (二)識字
    1、把你認識的生字卡找出來,貼到黑板上,并讀給大家聽一聽。
    2、一起給生字擴詞,看誰想出來的多。
    3、在小組內(nèi)以游戲形式讀一讀,考一考。
    (三)寫字
    1、觀察。仔細觀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認為難寫的地方,提醒大家來注意。
    2、指導,就小朋友們提出的難點,老師進行指導,其他字學生對照田字格自己寫。
    3、評價,自評,互評想結(jié)合。
    (四)交流
    1、解題??磮D解題,結(jié)合圖理解“轅”和“轍”
    2、自學。自讀課文,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借助工具書找答案。
    3、交流
    (1)小組內(nèi)讀課文,提出不明白的問題
    (2)組內(nèi)交流,解決問題。
    4、匯報
    (1)小組內(nèi)喜歡的形式匯報朗讀,可以分角色,加動作。
    (2)交流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
    5、練習
    (2)這個人這樣固執(zhí),走錯了方向,能到達他要去的地方嗎,為什么呢,他的馬很好嗎,請試著用“雖然可”來解釋其他兩項優(yōu)勢,換成“盡管但是”讀讀看,意思有沒有改變。
    (3)無論條件多么好,他的方向走錯了,也永遠不會到達他要去的地方,所以我們不管做什么都要先弄清方向,不然就不能到達目的地,就成了南轅北轍,你能舉出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嗎,(可以往后推,給學生機會去觀察發(fā)現(xiàn)然后再說)。
    小學三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十三
    (一)簡介李時珍。
    教師談話簡介李時珍。李時珍是明朝的一位偉大的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他的一生成就很多,他為了編寫《本草綱目》,研讀過八百多種醫(yī)藥書籍和有關資料,為了考察訪問,采集標本,行程一萬余里。他編寫的《本草綱目》是世界醫(yī)藥科學寶庫中的一部經(jīng)典著作。
    (二)學生初讀課文,學習生字,理解詞語。
    體會出“嚴寒酷暑”在本課中的意思為李時珍無論在非常寒冷的冬天,還是非常炎熱的夏天,都在趕路,都在爬山,都在采藥。
    (三)出示重點詞語,讓學生鞏固練習。
    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崇高精神。
    疑難病癥——疑:不能解決的,不能斷定的。病因不明很難醫(yī)治的疾病。
    世代行醫(yī)——行:實際地做。祖祖輩輩當醫(yī)生為人治病。
    本草綱目——世界醫(yī)藥科學寶庫中的一部經(jīng)典著作。全書共52卷,記載藥物1892種,藥方11096個,藥物形態(tài)圖1160幅。先后被譯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種文字,流傳全世界。
    病情所收的錢。
    (四)作業(yè)。
    1、書寫生字及詞語。
    2、熟讀課文。
    小學三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十四
    1、說謎語:它生活在水中,不屬于魚類,它有兩只大眼睛,大大的嘴巴,一條長尾巴。(邊寫邊板書:鱷)。
    2、你知道鱷魚嗎?(學生說老師更正其中的錯誤。)。
    3、過渡:有位生物學家經(jīng)過仔細的觀察,給我們介紹一些有關鱷魚的故事。
    4、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5、質(zhì)疑:(學生根據(jù)題目提問)。
    6、通過預習了解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文中是誰與誰爭斗?
    7、指導讀好“賓”與“檳”區(qū)別?!扒帧钡淖x音是前鼻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輕聲讀它們怎么爭斗的內(nèi)容。劃出鱷魚之間爭斗的規(guī)矩。
    2、指導讀“矩”,輕聲的讀法。
    3、學生匯報兩句話。找出“興風作浪”、“點到為止”兩個詞。
    三、精講“興風作浪”
    (一)理解“興風作浪”這個詞語的意思。
    1、板書“興風作浪”,先讀準音。開火車讀。
    2、文中有個句子直接寫出了興風作浪的意思,出示“羅賓用自己的尾巴掀起了比入侵者更大的風浪?!闭页觥芭d風作浪”的意思(掀起風浪)。
    3、出示字典中“興”的義項。選擇義項。
    4、出示“興風作浪”的比喻義,挑選意思。
    (二)學習文中有關“興風作浪”的文字。
    1、指名讀第二小節(jié),入侵者如何“興風作浪”,挑起事端?括出其中的句子。
    2、自由讀句子,你感覺如何?(囂張,驕傲,挑釁)像這樣就是囂張的意思。指導識記“囂”與“器”區(qū)別。在書中描紅“囂”。
    3、通過指導朗讀,將這種感受讀出來。練讀,指名讀,從語氣,從表情指導,再指名讀。
    4、它會吼叫什么?你能想象一下羅賓怎么“興風作浪”嗎?仿照書中描寫入侵者的句子,說一說。再想一想羅賓會說什么。
    5、“技不如人”什么意思?“技”指哪一方面的本領?
    四、精講“點到為止”
    1、指名讀第三小節(jié),劃出羅賓是怎么做的句子,小組交流。
    2、補白設計:羅賓好像在說什么?指名交流;持續(xù)五分鐘,好像在說什么;挪開好像在說什么。
    3、一切都似乎在警告——引讀第三小節(jié)最后的句子。
    4、理解“點到為止”?!爸埂钡囊馑?,選義項。再說詞義。
    五、總結(jié)“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
    1、習慣上這樣,就叫“約定俗成”。板書:約定俗成。
    2、小結(jié)本節(jié)課所學。
    3、本文想告訴我們:留意生活,觀察生活,你會有所發(fā)現(xiàn)和收獲。
    六、板書設計。
    小學三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會寫的字5個,會認的字2個。
    2、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3、理解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平等,民主的思想感情和消除種族歧視的愿望。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在世界上除我們黃種人,你還了解到了什么人種?(指名回答)。
    3、齊讀課題(美讀)、質(zhì)疑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出示課件3)。
    音(指名讀、齊讀)、形(學生提示)、義(質(zhì)疑)。
    2、指名5位學生讀課文(應注意評價是否正確流利)。
    3、分組讀課文(一二節(jié)男同學,三四節(jié)女同學,第五節(jié)齊讀)。
    4、現(xiàn)在誰來說說“最美的花束“指什么?
    三、理解詩文,體會感情。
    1、請大家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內(nèi)容先有感情地朗讀,再說一說你從中知道或讀懂了什么?并在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
    2、生自由讀,小組交流,師巡視參與指導。
    3、指名匯報,師生評價,師相機點撥歸納。
    (應注意朗讀的指導、評價,“花、花冠、花束、花園“等的含義)。
    4。課文中的你、我、他指誰呢?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課文內(nèi)容。(出示課件4)。
    5、提供句式,指名根據(jù)課文意思說話,體會主題思想。(出示課件5)(師相機評價、鼓勵)。
    (1)藍眼睛和黑眼睛一樣。
    2)_______和______一樣___________________。
    6、小結(jié):同學們,你們的發(fā)言,讓我深深地感動,的確,不管膚色如何,不管是貧窮或富有,我們都是一樣的,我們都是平等的,我們要像兄弟姐妹一樣互相尊重、和睦相處。(板書:平等)。
    四、拓展延伸。
    學生談今后同學間、朋友間、鄰居間應如何相處。
    五、質(zhì)疑問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