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是一種寶貴的財富,它是我們人生智慧的結晶和提煉。那么我們如何培養(yǎng)自己的感悟能力呢?如何讓自己更加敏感并從中獲得啟迪呢?這是一些歷史名人的感悟,希望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示。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一
《人間失格》全書由作者的序言、后記,以及主角大庭葉藏的三個手札組成,描寫主角從青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xiàn)實而不斷沉淪,經(jīng)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痹自己,終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在自我否定的過程中,抒發(fā)自己內心深處的苦悶,以及渴望被愛的情愫,透過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可以說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一生的經(jīng)歷與思想表達出來,并借此提出身為人最真切的痛苦問題。從滯澀的文中更可體會其內心深切的苦楚,在完成本篇作品之后,太宰治終歸還是選擇了投水的方式,為他自己劃下最后的句點。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二
書中雖是由故事構成,但是讀起來卻讓人覺得在讀一個人的自白。的確,這也幾乎是太宰治的自述了。以主人公葉藏的身份去展開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有人覺得這是一本很陰暗,讀完會讓人難受的書。我卻不以為然,書中所記錄的個人內心糾結和想法,其實是世間很大一部分人也曾經(jīng)有過的想法。我們不能站在道德制高點去讀這本書,而是放在自身的角度出發(fā),如果是我,我會怎么樣。
我和主人公相似的地方是,我也經(jīng)常感覺周遭的一切都與我無關,也曾經(jīng)想在一天陽光最燦爛的日子結束這一生,但是走過來了。相信很多抑郁癥患者讀過這本書的,會覺得這個書描述的跟自己內心很像。只是我們沒能像作者一樣表達出來,也希望所有看到這本書的人,要堅信,生活還是很美好的,不要往消極的方面去想。
看了這本書以后,摘抄了一句話并發(fā)了朋友圈,朋友們都以為我想不開。
那句話是:姐姐,我先走一步,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下去,讓想活下去的人活下去就行了,人既然有選擇的權利,那應該也有死的權利,我這樣一根草,在這個世界的空氣和陽光中是很難存活的。
我之所以感嘆是因為,原來世界上,會有人跟我想法如此之像,即便是書中,原來大家在每個角落里都在掙扎的生存著,我沒看過這段話,但是卻感覺這段話是我內心的自白。但沒關系,每個人都會有低谷的時期,過了那道坎就會過去的,看完書,我覺得自己的生活其實沒這么糟糕了,比我辛苦的人也多了去了,所以要加油努力生活。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三
汪曾祺是很有生活意趣的,他的文章很平淡,但往往帶點奇崛,我喜歡看這種文章。初識汪曾祺,是在做語文閱讀理解的時候,覺得他寫的文章真有意思。后來就去圖書館找他的書看。
那時候才高一,也不覺得時間緊張,圖書館和飯?zhí)秒x得也十分近,便常常去閑逛。有一天吃過午飯,在圖書館看書忘了時間,匆匆忙忙借了書回教室,到了門口,被班主任一攔,說干嘛去的呀,我說看書晚了。他說啥書啊,哦,是汪曾祺的《隨遇而安》,好了,進去吧。
這個片段我記憶很深。高中的管理還是挺嚴的,午休鈴打過一刻鐘我才趕到教室,以為會被訓得很慘。結果班主任這么輕松地讓我過了關,不知是看我面相忠厚老實,還是那本書的功勞。關于此事,后來還寫過一段,貼上來,以供一哂:
“午后的圖書館涼風習習,淡淡的墨香讓人沉迷,乍看時間已來不及。急匆匆卷起書籍,慌忙忙下了樓梯。一路滿是歡喜,卻被班主任攔住問題。題是:“這么晚去哪里?手上是什么東西?”看他戴一副黑框眼鏡,滿臉都是笑意,心中實在生不出氣。老老實實遞書出去,是《隨遇而安》汪曾祺。他扶了扶眼鏡,輕笑一聲不提。隨后勉勵幾句,卻是:“快去教室休息,若是下午睡覺,仔細了你的皮?!?BR> 我很難捉摸自己和別人關系的遠近,往往便不會主動找人熱絡。
上文的班主任,因其名字中有個“文”字,我們私下就喊他“文兄”。文兄是類老莊般的人物,一切事物均作不在意態(tài)。偶爾他會說說年輕時的故事,最為得意的是一次投稿,一次打架。
投稿是說,有一次,他午睡醒來看到某全國作文賽的征稿通知,渾不在意地抽出兩篇隨筆投了。結果出來,是“都高高地中了”。他覺得太招搖,便只去認領了其中一篇。我至今也不明白這是什么操作,緣何可以只領一篇的獎。
再說打架,文兄上學約是在80年代末,那時學生還需自帶飯盒打飯,這場架,就是洗飯盒洗出來的。文兄班上一位女同學,洗飯盒時無意灑了些水到某位男同學身上,男同學許是愛惜衣服,許是小心眼兒,不依不饒地糾集了一伙人來班上興師問罪。問罪的結果就是打架,好家伙,文兄這邊八個人把對方十三個人盡數(shù)打進了醫(yī)院,還削掉了某片耳朵。
這便是他一直引為得意的兩件事。文兄是個可愛的人,但我在高一分班之后再也沒有同他熱絡過了,我很難捉摸自己和他的遠近,不過我想我能把這些事情記上很長一段時光。
岔開講了一些閑話。我寫讀書筆記,并非十分認真地要講出些什么心得和感悟,而是想在別人文字的觸動下,自己寫些自己的事情。
我有點在模仿汪曾祺,喜歡一個人的文字,就不自覺地向他那邊靠攏。記得那時候還在仙林,東城匯有家大眾書局,格調還不錯,夏天的冷氣打得很低。那年暑假,我寓居在外,房間里沒有空調,就在書局辦了一張五十元的卡,可以在前臺領個憑證,尋個空位坐著慢慢看書,我覺得那張卡算是一張“冷氣卡”。
那個時候,我??赐粼鞯摹妒芙洹罚槐就竦募?,聽汪曾祺講故事,是真的有意思。有這么一種感覺,像是在夏天的夜晚,吃過了晚飯,坐在庭院里乘涼時,爺爺搖著蒲扇,慢慢地跟我講話。
這些天斷斷續(xù)續(xù)看完了《人間草木》,這是一本花鳥魚蟲的集子,說實話,看得不是特別過癮,我以為有許多故事可以看呢。也許是最近節(jié)奏比較緊,心境和這本書不配,所以看得不是十分爽快。
不過看到一多半,我體會到了汪曾祺先生的心境。這本集子里的文章多寫于八十至九十年代,汪先生于九十年代末去世,可知這段時間正是從心所欲的年紀了,也是帶著一種回首往昔的感覺在描摹這些草木。由此可知,汪曾祺十分愛自然,親近草木,因此愿意花時間和筆墨來與它們一道說說話。這本集子里,汪曾祺說自己的文字是刻意平淡的,但又不能過于平淡,因此會夾進一些仿古的句子,造出一些奇崛的味道。這可解了我一個謎團,原來如此,今日始,可謂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了。這集子一共有三十八篇文章,其中有許多不像文章,僅是一些草木的簡略描寫和介紹。給我印象深的,有這么兩篇。
有篇寫馬鈴薯,汪曾祺有段時期做畫馬鈴薯的工作,這工作有趣,畫完一個吃一個,老先生說自己是吃過最多種馬鈴薯的人,我覺得這話不假。這工作符合一個閑散文人的想象。
有篇寫釣魚臺的鐵蒺藜,鐵蒺藜原是拴在樹上攔人的,浪潮結束后就拆盡了,只留下一個還箍在柳樹上:“這棵柳樹將帶著一圈長進樹皮里的鐵蒺藜繼續(xù)往上長,長得很大,很高。”我總覺得這有點象征的味道,而且有一種溫暖和欣慰夾在里面。
我可能不太喜歡草木,抑或是未到喜歡的年紀。作者:蔡帥。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四
無論被家人們怎樣訓斥,我都不曾頂過一次嘴。他們的一兩句訓斥,于我而言,如同晴天霹靂般強烈,簡直令我發(fā)瘋。別說頂嘴了,我甚至認定這些責備正是萬世一系的人類的所謂“真理”,而自己則毫無踐行此真理的能力,因此恐怕自己已經(jīng)無法與人類共處了。所以我連與人爭執(zhí)和自我辯解的能力都不具備,若是別人說我什么,我就覺得對方說得對極了,都是自己做錯了,總是默默地承受著對方的攻擊,內心感到極度的恐怖。
當然,沒有人在遭受別人責備與訓斥時,會覺得愉快,但我從生氣的人們臉上看到了比獅子、鱷魚、巨龍更可怕的動物本性。平時他們都將這些本性隱藏著,可一旦遇到機會,就會像那些溫順的臥在草原上睡覺的牛,突然甩動自己的尾巴抽死肚子上的牛虻一樣兇狠。突然看到人類在生氣時暴露出來的這種丑惡本性,我總是感到毛骨悚然般的戰(zhàn)栗,一想到這種本性或許是人類賴以生存下去的一種資格,便對自己幾近絕望。
我對人類總是感到恐懼,終日戰(zhàn)戰(zhàn)兢兢,對于作為人類一員的自己的言行沒有絲毫自信,于是我將自己獨有的煩惱深藏在胸中的小盒子里,竭力將這一憂郁和敏感隱蔽起來,一味裝出天真無邪的樂天個性,使自己逐漸地變成了一個滑稽的異類。
無論做什么都行,只要能讓他們發(fā)笑,這樣一來,即使我處于他們所說的那種“生活”之外,也不會引起他們的注意了??偠灾约簺Q不能礙他們的眼。我是“無”、是“風”、是“空”,這樣的念頭日甚一日,我用滑稽的表演來逗家人發(fā)笑,就連比家人更費解、更可怕的男傭和女傭們,我也不遺余力地逗他們開心。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五
正文的三篇手記都是第一人稱,這種共情使我體驗了一個反面人物的一生:如何以滑稽逗笑來掩蓋自己對人類的畏葸、在晦暗的環(huán)境中逐漸染上種種惡習和罪孽、并數(shù)次試圖自殺來使自己解脫。每翻幾頁我都會為葉藏的決策而難過,因為大多數(shù)情況下,他都可以做出符合道德規(guī)范的或者理性的選擇,譬如當剛開始獨立生活后,他可以嘗試改變自己過度消費的習慣,但他還是會在兩三天內花掉生活費,直至當?shù)粢路粸閾Q取酒錢?;蛘弋斔l(fā)現(xiàn)自己的惡友掘木只是把自己當作“活著的僵尸”時,他仍選擇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與惡友交往并認為對方的想法是在所難免的。以討好的態(tài)度對待他人,以質疑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同時承受著來自外部和內部的痛苦。一面縱容著別人對自己的惡,一方面又認為自己無法承受別人對自己的善而不斷逃避,最終發(fā)現(xiàn)生存也是喜劇,而自己的存在是一個巨大的悲劇。
葉藏是一個聰明的人,看出了世界在某種程度上的虛無,認識到所謂的世間,也就是個人罷了。一個人與其他人之間的關系和交互構成了他所看到的世界。但這個聰明的、被稱為“神一樣的好孩子”卻陷入自我消沉的漩渦和循環(huán)中,被送到精神病院失去了作為人的資格。這與家庭教育有莫大的關系,不過,若將葉藏的命運用性善論完全歸咎于教育乃至外在環(huán)境,似乎又太言過其實。
自我反省沒有轉化為葉藏振作的動力,反而促使他以自殺終止自己的沉淪。這樣的結局究竟是冥冥之中,還是可以被主觀改變?太宰治在序言和后記中沒有給出答案,他自己也在完成《人間失格》的同年自殺。
也許會有人問這種全篇沒有一個正面人物的小說的意義。在對創(chuàng)作啟發(fā)上,太宰治的文筆就不在這里大加贊美了,我主要還是把它當成一種個人紀實來看,它讓我對一個“反派”人物的人格形成過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對個人的啟發(fā)上,自我消沉的深淵就在我們身邊虎視眈眈,要時刻提防著分裂出葉藏這樣的人格。遇到快要掉進深淵的阿葉一樣的孩子,不能拉上一把的話,至少也別做掘木那樣的惡友吧。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六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日本小說家太宰治,發(fā)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傳體小說,該作品發(fā)表的同年,作者太宰治自殺身亡。
當我并不知其上述內容,促使我百度百科的原因,就是這部作品的黑暗之極。我及其費解作者嘔心力作的緣由,我甚至不知道如何編輯書評。覺得任何言語都無所適從,的確這樣。于是,最后我用了一句,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結束了書評。
但是當知道開頭的歷史記載,看過了各種評論,有的說他軟弱,所以逃避,以不抵抗在黑暗的沉淪中生出驕傲,所以不選擇生,所以拒斥粗鄙的樂觀主義。在日本學術界頻多對他感到不齒。生活的破產者,軟弱無力。還有說他不如魯迅式的直面慘淡的人生,迎頭而上的勇氣。當然也有評論對現(xiàn)實的失望冷酷,同情、悲憫......
對于作者,我想在寫書的過程,一定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所以對于小說本身有多少臆想或偏執(zhí),無從考證。
所以,就小說本身,毀滅式。
對于作者,且不評論其自身的問題,因為我說過,任何言語,無所適從。軟弱?奴性?頹廢?我覺得不能那樣講,我們不是他,如果同樣的時間、國家、環(huán)境、經(jīng)歷、精神疾病......更重要的是內心的信仰,一切換做是你,不能保證那一刻會不會棄械投降。
可是對于現(xiàn)實世界刺裸裸的存在,我們的大多數(shù)人站在了殘酷的一邊,擁有著做人的資格拿著勇氣、正義......搖旗吶喊。對死者的鄙視、無齒......招搖過市。我想這才是最可怕的,無疑,具備巨大的力量!因此,所有的不幸像鐘擺一樣來來回回,周而復始,不同的是降臨到不同的人,也許這一刻是你,下一秒是他。
我不好奇為什么沒有對世界說不,沒有責怪小說中的太多數(shù)角色,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力量,因此“你改變不了世界,應該改變自己”,這句話因此成為古訓,于我們的心底根深蒂固。我們不知道有多少次,巧妙的運用了它,而不自知。
其次,死者為大,中國傳承了五百年的文化,我們似乎視為墓志銘。作者太宰治,因為內心的煎熬,強烈的內心矛盾患上了精神疾病,屬非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連基本的活著都是一種痛苦的煎熬。最終走向的解脫,不失一種祝福。
誠然,如此悲觀主義,帶來無疑是負面的效應,但他,不屈辱你。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七
人間失格是日本文學家太宰治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最近讀到的一本書。這本小說以第一人稱的形式,描述了一個名叫夫妻水的青年,他在社會中的無力感和自我認同的迷茫,以及他與性格迥異的浮世繪畫家大賀典夫的友誼。通過閱讀這本小說,我深刻體驗到了人間失格所傳遞的主題和情感,也思考了其中所蘊含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在閱讀人間失格的過程中,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夫妻水對自我的否定和自我放逐。夫妻水是一個在社會中無力生存的青年,他的成長經(jīng)歷讓他對人性和社會抱有深深的懷疑。他看似漠然無感,實則內心充滿了自卑和自責。他想要脫離這個世界,但卻無法找到真正的解脫之道。夫妻水的心理狀態(tài)讓我感到心酸和無奈,他的形象使我對社會的不公和悲劇感到深深的思考。
另一方面,夫妻水與大賀典夫的友誼讓我對人性和情感有了更多的思考。大賀典夫是一個樂觀開朗的人,他面對人生的苦難和挫折時,總是能從中找到一絲美好之處。他的樂觀主義對夫妻水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使他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通過與大賀典夫的交流,夫妻水對生命和美好的渴望得到了喚醒。這段友誼讓我明白了人與人之間的影響力,同時也讓我認識到活在當下和積極主動的重要性。
此外,人間失格中的女性形象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小說中的女性形象多是以被動、無助的角色出現(xiàn),她們承擔著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和期望。不論是夫妻水的初戀情人嘉代子,還是他的治療師鈴枝,她們都在男性的支配和期望下苦苦掙扎。這讓我反思了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價值,同時也呼喚著我們對性別平等的思考與關注。
總體而言,人間失格對我來說是一本引人深思的讀物。通過夫妻水的故事,我感受到了一個人在社會中的孤立和無助,同時也思考了自我認同與改變的問題。通過與大賀典夫的友誼,我明白了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人際關系的重要性。對于女性形象的思考則讓我更關注性別平等和社會對女性的壓迫。這本小說不僅在文學層面上給予了我很大的觸動,更在人生層面上促使我對自我和社會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相信我對人生和社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我學到了面對困境和挫折時的勇氣和信念,也明白了積極主動與付出對自己和他人的影響。讀完人間失格后,我感到內心得到了慰藉和啟發(fā),同時也更加堅定了追求真理和渴望美好的信念。讀書的過程挑戰(zhàn)了我對世界的理解和觀念,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激發(fā)了我對未來的期望與希望。我希望將來能夠把這本書中的思考和體會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成為一個積極、有價值觀的人。毫無疑問,人間失格是一本令人難以忘懷并深思的經(jīng)典之作。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八
人間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代表之作,該作品以第一人稱敘事的方式,講述了主人公太宰桐生的一生。通過讀完《人間失格》,我深感人生充滿苦難和矛盾,同時也面臨著自我救贖的可能。本文將圍繞“人間失格”這一主題,從自我認知、苦難與糾結、自我放逐、人性與救贖四個方面展開討論并提供自己的讀書筆記。
首先,在閱讀《人間失格》之前,我并沒有對自己做出真正的自我認知。但隨著故事的展開,我漸漸意識到自己也存在著一些屬于自己的黑暗。太宰桐生作為一個功能性酒鬼,把自己的內心訴諸于文字之中,雖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他的內心世界,但更多的是對現(xiàn)實的不滿以及對自己的否定。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刻領悟到,真正的自我認知并不是簡簡單單地去承認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而是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弱點和缺陷,并從中尋找進步的方向。
其次,太宰桐生生活中的苦難和糾結給我的觸動更為深刻。他身處于一個矛盾的世界中,既想走出黑暗,又無法擺脫這些黑暗。他迷茫、自卑,對現(xiàn)實充滿無力感。這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生活,如同太宰桐生一樣,我也常常面對著無盡的苦難和糾結。但從太宰桐生的經(jīng)歷中,我明白到,苦難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勇敢面對并接受,才能真正成長。
接下來,太宰桐生選擇了自我放逐。他無法面對現(xiàn)實,無法承受社會和人際關系的壓力,于是選擇尋找一個小小的庇護所。我想,這是許多人在人生中都會遇到的困境,當我們遇到不如意或者壓力太大的時候,也會想逃避現(xiàn)實,找一個可以借以宣泄心中情感的地方。但太宰桐生的自我放逐并沒有帶來真正的解脫,反而陷入了更深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中。這給了我一個啟示,面對現(xiàn)實,我們不能逃避,而是要勇敢地去面對,才能找到真正的解脫與救贖。
最后,人性與救贖是《人間失格》中最重要的主題。太宰桐生在整個作品中表現(xiàn)出了復雜的人性,既有溫情和善良之處,又有冷漠和自私的一面。他渴望被人理解與接納,同時又拒絕與人交往。最后,他選擇了消亡,以逃避現(xiàn)實的苦痛。太宰桐生的故事告訴我,人性是復雜而多變的,每個人都會有善與惡的一面。而真正的救贖并非通過逃避現(xiàn)實或者消亡,而是要找到自己的立身之處,與他人建立真誠的交流和理解,接納自己并接納他人。
通過閱讀《人間失格》,我不僅深入思考了生命的意義和人性的復雜,也對自己的一生做出了更深層次的反思。每個人的人生都充滿了苦難和矛盾,但正是這些困境和挑戰(zhàn),激發(fā)了我們的成長和進步。讀書筆記可以是對于作品內涵的概括,也可以是對于個人心靈的一種呼喚與啟示。通過書寫這篇讀書筆記,我深刻感受到,通過閱讀與思考,我們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面對生活中的苦難與糾結,并最終實現(xiàn)自我救贖。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九
讀完這本書心里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壓抑。我的人生尚且剛剛開始,沒有遭遇過不幸,也不懂多少人情世故,對于書中的主人公只是覺得悲哀又可憐。我覺得作者在此書中過于放大人生的黑暗面,在主人公的身上,我看不到一個正面的三觀引導著他們的人生。活著真的那么難嗎,以至于喪失了為人的資格?“人生天地之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人就不能痛快、瀟灑地走完這一遭嗎?是啊,如果要計算的話,每時每刻都有悲傷呢,我不漂亮也不聰明,連跟人聊天都不會,孤獨的時候找不到人說話,我厭惡虛榮、妒忌的心理,可偏偏有時也能在自己身上看得到……好不痛苦,可是啊,我要因種種悲傷就整天活在陰溝里了嗎?要知道幸福只是人生的驛站,而后能勇敢承擔,縱情享受。?我們?yōu)槿巳褐械南嘤鱿嘀袆樱瑸橹糟蟮那逍讯矏?,為繁忙之中那一點點屬于自己的時間而珍惜……幸福是簡單又不易的`。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要默默承受痛苦與孤獨,強大的心智能阻止自己墮入黑暗,正真的朋友間是不會猜疑嫉妒的,他們能把你拉出苦海。向著陽光生長,暗處藏著妖魔鬼怪讓人脊背發(fā)涼,所以我要更野蠻地生長。
這是讀完此書后的一點感受,也許我還心智不熟,這些想法有些小孩說大人話的意味吧。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十
本書收錄了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及幾篇短篇。其中以《人間失格》一篇最令人印象深刻!主角葉藏是一個極度敏感怯懦以及單純的小孩,少年時期缺乏父愛且過早的面對人性的陰暗面,當他的單純與人類的陰暗面相遇,骨子里的單純與人類的復雜卑劣相碰撞,讓他深感自己是異端,這種不合群的恐懼令他窒息,讓他感覺喪失為人的資格!
一個單純缺愛的好孩子,在童年便漸漸形成了討好型人格,經(jīng)常以搞笑的方式博取別人的歡樂與注意,同時內心飽受自身的單純善良與社會的復雜陰暗之間激烈碰撞帶來的煎熬!長大之后因為一系列事件葉藏脫離家庭,孤身在外漂泊。從未磨滅的煎熬與社會現(xiàn)實的.打擊,讓他逐漸沉淪,并經(jīng)常買醉來麻痹自己。葉藏終于變成了一個生活另類與極端,內心渴望單純卻又活的虛偽,充滿罪惡感的無賴!
作品極度壓抑,但也引發(fā)人們對人性的深思!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過在單純與復雜之間煎熬掙扎的經(jīng)歷,這一點是與葉藏有共鳴的;同時我們也都是社會人,俗不可耐,不可避免的有人性的陰暗面!但愿我們都能在俗世中保留內心的清明與純潔,不被虛偽的面具所左右,不被陰暗與污濁玷污本心,我們選擇邁向光明,自身便可以是充滿正能量的,選擇很重要,而選擇權始終在我們自己手中!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十一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干燥的冬天頂著酸澀的鼻腔翻開了這本書,看到這句話時不由得渾身打了個寒戰(zhàn),內心像有一股暗流在涌動,在發(fā)聲,在共鳴。
太宰治的文字是那樣的平靜憂傷卻又如明鏡一般令人自省?!度碎g失格》充滿了對自我的否定,但絕對不是頹唐的消極主義,而是過于高尚而面向破碎的理想主義。
全文的觸動,我想多半是來自葉藏那封閉的內心。葉藏從出生就開始掩藏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他一直用虛假表演的外表去迎合他人,迎合這個世界?!耙驗槲腋褚粋€怪物,很想普普通通活著像個人,但社會一直把我當成怪物?!卑讶~藏內心的那股無力感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那般小心翼翼地活著,用這種作戲的方式,保住他那顆純粹的圣潔的心。這是被死亡之海的無盡歌曲所環(huán)繞的燦亮的生命之島??!這股黑暗社會中的清流亦在做著奮力的抵抗——生錯了世界——錯的不是出生者,而是這個世界。
正如許多人說的那般,《人間失格》短短幾萬字卻充滿消極,但是我們每個人又能在細微處找到自己的影子。長恨此生非我有,每個人都會有一些悲觀的情緒,所以我們能和葉藏產生共鳴。短觀其一生,他追求美好卻始終不得,灰色的人生仿佛從幼時就已然確定,他雖然有良好的異性緣,可是他卻懦弱到能被幸福所傷。如此一來,他又終是寂寞的。在我看來,寂寞其實是生命永恒的主題,是無法超脫于外的感受,是與所有愛恨相伴的,最久遠的感情。而敏感,加重了這種寂寞,一個敏感的人不管有多少可以依賴的東西,都還是感覺無望,無望,無望。而無望就是無所依賴。這就好像葉藏說罪與罰,是冰炭不同器,水火不相容。全書充斥著這樣的矛盾,書中的世界亦然。格格不入的葉藏終究被吞噬。
生而為人,我們終是要去面對被允許的消極,始終快樂很難,但是我們一刻也不能停下去尋找生活中的希望,永遠也不能放棄。因為放棄的人,永遠不會再有機會掙扎,不會再有更幸福的機會。但是好在,我們是幸運的,我們生在逢時,生在逢世,我們既不會因為幽閉的內心而自導自演,也不會因為死亡之歌的環(huán)繞而自暴自棄,更沒有書中描繪的那無盡黑暗的苦痛縈繞。我們應該珍惜所有,雖消極被允許,但也絕不能被吞噬。我們都有著光的前程,道路尚有溫存。
生而為人,何必道歉。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十二
讀完了很久,不知道該怎么來寫,沒讀之前,他們都說這本書會讓人抑郁,但是我讀下來,并沒有覺得多么的悲哀,不如《活著》給我的哀傷強烈,換而言之,我覺得這本書里的所有人,都是沒有積極生活的人。談到太宰治,都說這是他自殺前的自白,我到是覺得貼切,我覺得這里面的每一個人物,都是他的一個面,不同卻又相同。遭遇挫折,沒辦法融入社會生活,想要自殺,長了張好皮囊靠女人生活,整日借酒勁麻痹自己,又破有點藝術才氣。這都是他對自己的認識吧。昨天看《我是貓》,看見一句話深受啟發(fā),決定來寫下感受:既然是社會動物,不論多么自命清高,也要在某種程度上與社會協(xié)調著活下去。
我倒是相信他這么做了,嘗試與社會協(xié)調著活下去,就如葉藏的笑話,就是證據(jù)??墒乾F(xiàn)實是,他失敗了。
其實啊,我覺得悲哀的不是世俗,而是少了一顆和社會協(xié)調的勇敢的心。最先聽見“生まれて、すみません”,是在“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他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同的是,松子始終在積極地生活。是啊,有時候,我們確實會抑郁,會感慨世界的虛偽與不公,但是歸根結底,還是要克服一切,勇敢地活下去。但是至于生活方式,是我們可以為自己選擇的。
從這本書里,我還沒有抑郁的同感,大概沒太深層次地了解他吧。但還是是希望大家都好好的活著,像富貴一樣,生而為人,不必抱歉。只讀了幾篇作品就否定這個人實在很片面。只是我作為女人實在很討厭這樣的男人。但作為讀者,我的確又感激這樣的作家,翻開自己的傷口,露出血肉,想要博取世間的感情(我不知道是不是同情,理解又也許其實他什么都不想要,只是作為一個個體在抒發(fā)自己的感受來換取一些安寧)。因為這樣自我毀滅性的作家,才讓讀者感受到了這樣多的細膩的,在希望與絕望中,愛欲與冷漠中掙扎的感情。
最后,作為一個人,我同情著故事中這個人。就像感情里的對錯和人世間的善惡,這些普世的價值觀其實都很難用在一個藝術家身上。我一直覺得關于藝術的'一切都是表達著不同的感覺。而感覺是沒有對錯的。所以他的細膩多思,和無法克制的縱欲其實只是一種感覺。他來到這個世間只是流蕩在不同的故事里體會記錄著不同的感覺,然后頭破血流的狼狽離開。小時候總覺得要當個有故事的人,長大了才知道笑著說故事的人曾經(jīng)都是流了很多血和淚的。想起蔡崇達《皮囊》里寫的香港阿小,當他淚流滿面講自己的故事的時候,他是不是心里也有幾分羨慕鄉(xiāng)下阿小打魚回家路上放空著大腦,身邊還有一只到哪里都愿意跟著他的大黃狗。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十三
難得一本書作者下方特意標注了(1909—1948),太宰治多么有名不必說,或許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更有名吧?我一開始最好奇的其實是一個終生都在尋求解脫的人到底在想些什么。
讀過書之后,我只能說偉大的作家確實會有著敏感到神經(jīng)質的洞察力,整本書呈現(xiàn)了一種生無可戀的氛圍。
看著也有點鬧心,可能就是這種日本文化的書籍我都不太喜歡的原因,就是接受不了,也無法體會那種作者深藏其中的思想,想要表達的想法,或許太宰治寫這本書的時候也沒有想要讀者了解他,他只是寫出了自己一直以來的掙扎,活著對他而言本身就是一種痛苦。
遇到這種看著心情不舒暢的書,我會選擇一個陽光晴好的下午,迅速的瀏覽一遍即可,深陷其中是很可怕的一種閱讀體驗。同步看李誕的那本《笑場》,讀起來很開心的一本書,中和一下負面情緒是有效的。
總體來說,不推薦這本書,看著太不開心了。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十四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發(fā)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纖細的自傳體中透露出極致的頹廢,毀滅式的絕筆之作。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于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藉由葉藏的獨白,窺探太宰治的內心世界,一個“充滿了可恥的一生”。在發(fā)表這部作品的同年,太宰治就自殺身亡。
1.
面對親人還是面對陌生人,身在故鄉(xiāng)還是身在他鄉(xiāng),其間存在著不可避免的演技上的難度上的差異。而且這種難度差異無論對哪一位天才而言——即便是對于神靈之子耶穌而言——不也同樣存在嗎?在演員看來,最難進行表演的場所莫過于故鄉(xiāng)的劇場。在五親六戚聚集一堂的房間,再有名的演員恐怕也會黔驢技窮吧。
于我而言,在面對親人的時候,是沒法將自己擅長的東西表演出來。比如說跳舞,要我在自己親人面前跳一段,我是無論如何都會感覺不自在的。這種不自在,一是覺得太過熟悉,自己的一舉一動他們都清楚不過;二是放不開。有時不在一起,隔著電話視頻,我還是可以的。這就感覺對著空氣你是可以胡說八道的。我會說個善意的謊言怕他們擔心,告訴他們自己在外面過的很好??墒且豢吹剿麄兊哪槪绕涫撬麄冴P切的目光看著你,那真實的情感一瞬間就傾瀉而出,淚也迸出來。
2.
沒有人在遭受別人責難與訓斥時,還能愉快起來,但我卻從人們生氣的怒容中看到比獅子鱷魚巨龍更可怕的動物本性。平時他們都將這些本性隱藏著,可一旦找到機會,就會像那些在草原上溫文爾雅的牛,忽然甩動自己的尾巴抽死自己肚子上的牛虻。
這種生氣更是一種本能吧。平日里受的學讀的書教育我們要做個謙卑有禮的人,道德和自身的約束會控制我們在面對責難與訓斥時保持冷靜??墒且坏┦`不住,任由其爆發(fā),估計什么牛鬼神蛇的事情都做的出來。有時候我生氣至極,腦海中就會出現(xiàn)一個場景:我要毀了這一切,我要把門卸了,把沙發(fā)拆了,把碟子都扔地上,把書包扔到樓下,枕頭我也不要了,被子、哼,我要踩幾腳,別想睡覺了!等到想完這一切,氣也沒了,人也舒緩了很多。所以多讀點書還是有必要的,它能讓人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并約束你的行動力。而且,我剛剛所想的一切別人都不知道,他們只認為我是個性格溫和穩(wěn)重的好人。
3.
真正的大師,能以主觀力量,在平淡無奇的事物中創(chuàng)造出美,或許丑陋的事物令他們隱隱作嘔,但仍無法遮蔽他們的興趣,大師們沉浸在表現(xiàn)事物的喜悅中。換言之,他們不被他人的想法所左右。
真正厲害的人,是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人。易被他人影響,一是顧忌別人的眼光,二是對自己定位不清楚,三是內心不夠強大。除在自己術業(yè)專攻之外的領域還能做出成就的人,都可稱之為大師。當然,在自身領域做的極好之人也必定是大神。
4.
日日重復同樣的事,遵循著與昨日相同的慣例,若能避開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會有悲痛的來襲。相互欺騙,卻又令人驚奇地不受到任何傷害,甚至于就好像沒有察覺到彼此在欺騙似的,這種不加掩飾從而顯得清冽豁達的互不信任的例子,在人類生活中比比皆是。倒是那些彼此欺騙,卻清冽而開朗地生存著,抑或是有信心清冽而開朗地生活下去的人,才是令人費解的。
看《康熙王朝》的時候,孝莊和輔政大臣們互相試探,說話霧里探花,對此情景除了佩服,有的還是敬畏之心??滴跤啄辏棸菹霠帣鄪Z利,擴大自己門派勢力,而四位輔政大臣卻分成三派,索尼裝病保持中立,蘇克薩哈與鰲拜對立,遏必隆附和鰲拜。孝莊為制約鰲拜勢力,便去索尼府上探望。索尼招呼孫女赫舍里為孝莊端茶,孝莊一眼便相中赫舍里,還稱其賢良淑德適合做正宮之首,一看就喜歡上了,非要娶回家不可。如此一結緣,索尼便病好上朝,彈劾鰲拜。所以讓孫女上茶是真是假,孝莊喜愛赫舍里是真是假,都微妙的很。只能說他們都是好演員,演的假戲讓人毫不尷尬。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一
《人間失格》全書由作者的序言、后記,以及主角大庭葉藏的三個手札組成,描寫主角從青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xiàn)實而不斷沉淪,經(jīng)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痹自己,終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在自我否定的過程中,抒發(fā)自己內心深處的苦悶,以及渴望被愛的情愫,透過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可以說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一生的經(jīng)歷與思想表達出來,并借此提出身為人最真切的痛苦問題。從滯澀的文中更可體會其內心深切的苦楚,在完成本篇作品之后,太宰治終歸還是選擇了投水的方式,為他自己劃下最后的句點。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二
書中雖是由故事構成,但是讀起來卻讓人覺得在讀一個人的自白。的確,這也幾乎是太宰治的自述了。以主人公葉藏的身份去展開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有人覺得這是一本很陰暗,讀完會讓人難受的書。我卻不以為然,書中所記錄的個人內心糾結和想法,其實是世間很大一部分人也曾經(jīng)有過的想法。我們不能站在道德制高點去讀這本書,而是放在自身的角度出發(fā),如果是我,我會怎么樣。
我和主人公相似的地方是,我也經(jīng)常感覺周遭的一切都與我無關,也曾經(jīng)想在一天陽光最燦爛的日子結束這一生,但是走過來了。相信很多抑郁癥患者讀過這本書的,會覺得這個書描述的跟自己內心很像。只是我們沒能像作者一樣表達出來,也希望所有看到這本書的人,要堅信,生活還是很美好的,不要往消極的方面去想。
看了這本書以后,摘抄了一句話并發(fā)了朋友圈,朋友們都以為我想不開。
那句話是:姐姐,我先走一步,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下去,讓想活下去的人活下去就行了,人既然有選擇的權利,那應該也有死的權利,我這樣一根草,在這個世界的空氣和陽光中是很難存活的。
我之所以感嘆是因為,原來世界上,會有人跟我想法如此之像,即便是書中,原來大家在每個角落里都在掙扎的生存著,我沒看過這段話,但是卻感覺這段話是我內心的自白。但沒關系,每個人都會有低谷的時期,過了那道坎就會過去的,看完書,我覺得自己的生活其實沒這么糟糕了,比我辛苦的人也多了去了,所以要加油努力生活。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三
汪曾祺是很有生活意趣的,他的文章很平淡,但往往帶點奇崛,我喜歡看這種文章。初識汪曾祺,是在做語文閱讀理解的時候,覺得他寫的文章真有意思。后來就去圖書館找他的書看。
那時候才高一,也不覺得時間緊張,圖書館和飯?zhí)秒x得也十分近,便常常去閑逛。有一天吃過午飯,在圖書館看書忘了時間,匆匆忙忙借了書回教室,到了門口,被班主任一攔,說干嘛去的呀,我說看書晚了。他說啥書啊,哦,是汪曾祺的《隨遇而安》,好了,進去吧。
這個片段我記憶很深。高中的管理還是挺嚴的,午休鈴打過一刻鐘我才趕到教室,以為會被訓得很慘。結果班主任這么輕松地讓我過了關,不知是看我面相忠厚老實,還是那本書的功勞。關于此事,后來還寫過一段,貼上來,以供一哂:
“午后的圖書館涼風習習,淡淡的墨香讓人沉迷,乍看時間已來不及。急匆匆卷起書籍,慌忙忙下了樓梯。一路滿是歡喜,卻被班主任攔住問題。題是:“這么晚去哪里?手上是什么東西?”看他戴一副黑框眼鏡,滿臉都是笑意,心中實在生不出氣。老老實實遞書出去,是《隨遇而安》汪曾祺。他扶了扶眼鏡,輕笑一聲不提。隨后勉勵幾句,卻是:“快去教室休息,若是下午睡覺,仔細了你的皮?!?BR> 我很難捉摸自己和別人關系的遠近,往往便不會主動找人熱絡。
上文的班主任,因其名字中有個“文”字,我們私下就喊他“文兄”。文兄是類老莊般的人物,一切事物均作不在意態(tài)。偶爾他會說說年輕時的故事,最為得意的是一次投稿,一次打架。
投稿是說,有一次,他午睡醒來看到某全國作文賽的征稿通知,渾不在意地抽出兩篇隨筆投了。結果出來,是“都高高地中了”。他覺得太招搖,便只去認領了其中一篇。我至今也不明白這是什么操作,緣何可以只領一篇的獎。
再說打架,文兄上學約是在80年代末,那時學生還需自帶飯盒打飯,這場架,就是洗飯盒洗出來的。文兄班上一位女同學,洗飯盒時無意灑了些水到某位男同學身上,男同學許是愛惜衣服,許是小心眼兒,不依不饒地糾集了一伙人來班上興師問罪。問罪的結果就是打架,好家伙,文兄這邊八個人把對方十三個人盡數(shù)打進了醫(yī)院,還削掉了某片耳朵。
這便是他一直引為得意的兩件事。文兄是個可愛的人,但我在高一分班之后再也沒有同他熱絡過了,我很難捉摸自己和他的遠近,不過我想我能把這些事情記上很長一段時光。
岔開講了一些閑話。我寫讀書筆記,并非十分認真地要講出些什么心得和感悟,而是想在別人文字的觸動下,自己寫些自己的事情。
我有點在模仿汪曾祺,喜歡一個人的文字,就不自覺地向他那邊靠攏。記得那時候還在仙林,東城匯有家大眾書局,格調還不錯,夏天的冷氣打得很低。那年暑假,我寓居在外,房間里沒有空調,就在書局辦了一張五十元的卡,可以在前臺領個憑證,尋個空位坐著慢慢看書,我覺得那張卡算是一張“冷氣卡”。
那個時候,我??赐粼鞯摹妒芙洹罚槐就竦募?,聽汪曾祺講故事,是真的有意思。有這么一種感覺,像是在夏天的夜晚,吃過了晚飯,坐在庭院里乘涼時,爺爺搖著蒲扇,慢慢地跟我講話。
這些天斷斷續(xù)續(xù)看完了《人間草木》,這是一本花鳥魚蟲的集子,說實話,看得不是特別過癮,我以為有許多故事可以看呢。也許是最近節(jié)奏比較緊,心境和這本書不配,所以看得不是十分爽快。
不過看到一多半,我體會到了汪曾祺先生的心境。這本集子里的文章多寫于八十至九十年代,汪先生于九十年代末去世,可知這段時間正是從心所欲的年紀了,也是帶著一種回首往昔的感覺在描摹這些草木。由此可知,汪曾祺十分愛自然,親近草木,因此愿意花時間和筆墨來與它們一道說說話。這本集子里,汪曾祺說自己的文字是刻意平淡的,但又不能過于平淡,因此會夾進一些仿古的句子,造出一些奇崛的味道。這可解了我一個謎團,原來如此,今日始,可謂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了。這集子一共有三十八篇文章,其中有許多不像文章,僅是一些草木的簡略描寫和介紹。給我印象深的,有這么兩篇。
有篇寫馬鈴薯,汪曾祺有段時期做畫馬鈴薯的工作,這工作有趣,畫完一個吃一個,老先生說自己是吃過最多種馬鈴薯的人,我覺得這話不假。這工作符合一個閑散文人的想象。
有篇寫釣魚臺的鐵蒺藜,鐵蒺藜原是拴在樹上攔人的,浪潮結束后就拆盡了,只留下一個還箍在柳樹上:“這棵柳樹將帶著一圈長進樹皮里的鐵蒺藜繼續(xù)往上長,長得很大,很高。”我總覺得這有點象征的味道,而且有一種溫暖和欣慰夾在里面。
我可能不太喜歡草木,抑或是未到喜歡的年紀。作者:蔡帥。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四
無論被家人們怎樣訓斥,我都不曾頂過一次嘴。他們的一兩句訓斥,于我而言,如同晴天霹靂般強烈,簡直令我發(fā)瘋。別說頂嘴了,我甚至認定這些責備正是萬世一系的人類的所謂“真理”,而自己則毫無踐行此真理的能力,因此恐怕自己已經(jīng)無法與人類共處了。所以我連與人爭執(zhí)和自我辯解的能力都不具備,若是別人說我什么,我就覺得對方說得對極了,都是自己做錯了,總是默默地承受著對方的攻擊,內心感到極度的恐怖。
當然,沒有人在遭受別人責備與訓斥時,會覺得愉快,但我從生氣的人們臉上看到了比獅子、鱷魚、巨龍更可怕的動物本性。平時他們都將這些本性隱藏著,可一旦遇到機會,就會像那些溫順的臥在草原上睡覺的牛,突然甩動自己的尾巴抽死肚子上的牛虻一樣兇狠。突然看到人類在生氣時暴露出來的這種丑惡本性,我總是感到毛骨悚然般的戰(zhàn)栗,一想到這種本性或許是人類賴以生存下去的一種資格,便對自己幾近絕望。
我對人類總是感到恐懼,終日戰(zhàn)戰(zhàn)兢兢,對于作為人類一員的自己的言行沒有絲毫自信,于是我將自己獨有的煩惱深藏在胸中的小盒子里,竭力將這一憂郁和敏感隱蔽起來,一味裝出天真無邪的樂天個性,使自己逐漸地變成了一個滑稽的異類。
無論做什么都行,只要能讓他們發(fā)笑,這樣一來,即使我處于他們所說的那種“生活”之外,也不會引起他們的注意了??偠灾约簺Q不能礙他們的眼。我是“無”、是“風”、是“空”,這樣的念頭日甚一日,我用滑稽的表演來逗家人發(fā)笑,就連比家人更費解、更可怕的男傭和女傭們,我也不遺余力地逗他們開心。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五
正文的三篇手記都是第一人稱,這種共情使我體驗了一個反面人物的一生:如何以滑稽逗笑來掩蓋自己對人類的畏葸、在晦暗的環(huán)境中逐漸染上種種惡習和罪孽、并數(shù)次試圖自殺來使自己解脫。每翻幾頁我都會為葉藏的決策而難過,因為大多數(shù)情況下,他都可以做出符合道德規(guī)范的或者理性的選擇,譬如當剛開始獨立生活后,他可以嘗試改變自己過度消費的習慣,但他還是會在兩三天內花掉生活費,直至當?shù)粢路粸閾Q取酒錢?;蛘弋斔l(fā)現(xiàn)自己的惡友掘木只是把自己當作“活著的僵尸”時,他仍選擇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與惡友交往并認為對方的想法是在所難免的。以討好的態(tài)度對待他人,以質疑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同時承受著來自外部和內部的痛苦。一面縱容著別人對自己的惡,一方面又認為自己無法承受別人對自己的善而不斷逃避,最終發(fā)現(xiàn)生存也是喜劇,而自己的存在是一個巨大的悲劇。
葉藏是一個聰明的人,看出了世界在某種程度上的虛無,認識到所謂的世間,也就是個人罷了。一個人與其他人之間的關系和交互構成了他所看到的世界。但這個聰明的、被稱為“神一樣的好孩子”卻陷入自我消沉的漩渦和循環(huán)中,被送到精神病院失去了作為人的資格。這與家庭教育有莫大的關系,不過,若將葉藏的命運用性善論完全歸咎于教育乃至外在環(huán)境,似乎又太言過其實。
自我反省沒有轉化為葉藏振作的動力,反而促使他以自殺終止自己的沉淪。這樣的結局究竟是冥冥之中,還是可以被主觀改變?太宰治在序言和后記中沒有給出答案,他自己也在完成《人間失格》的同年自殺。
也許會有人問這種全篇沒有一個正面人物的小說的意義。在對創(chuàng)作啟發(fā)上,太宰治的文筆就不在這里大加贊美了,我主要還是把它當成一種個人紀實來看,它讓我對一個“反派”人物的人格形成過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對個人的啟發(fā)上,自我消沉的深淵就在我們身邊虎視眈眈,要時刻提防著分裂出葉藏這樣的人格。遇到快要掉進深淵的阿葉一樣的孩子,不能拉上一把的話,至少也別做掘木那樣的惡友吧。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六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日本小說家太宰治,發(fā)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傳體小說,該作品發(fā)表的同年,作者太宰治自殺身亡。
當我并不知其上述內容,促使我百度百科的原因,就是這部作品的黑暗之極。我及其費解作者嘔心力作的緣由,我甚至不知道如何編輯書評。覺得任何言語都無所適從,的確這樣。于是,最后我用了一句,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結束了書評。
但是當知道開頭的歷史記載,看過了各種評論,有的說他軟弱,所以逃避,以不抵抗在黑暗的沉淪中生出驕傲,所以不選擇生,所以拒斥粗鄙的樂觀主義。在日本學術界頻多對他感到不齒。生活的破產者,軟弱無力。還有說他不如魯迅式的直面慘淡的人生,迎頭而上的勇氣。當然也有評論對現(xiàn)實的失望冷酷,同情、悲憫......
對于作者,我想在寫書的過程,一定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所以對于小說本身有多少臆想或偏執(zhí),無從考證。
所以,就小說本身,毀滅式。
對于作者,且不評論其自身的問題,因為我說過,任何言語,無所適從。軟弱?奴性?頹廢?我覺得不能那樣講,我們不是他,如果同樣的時間、國家、環(huán)境、經(jīng)歷、精神疾病......更重要的是內心的信仰,一切換做是你,不能保證那一刻會不會棄械投降。
可是對于現(xiàn)實世界刺裸裸的存在,我們的大多數(shù)人站在了殘酷的一邊,擁有著做人的資格拿著勇氣、正義......搖旗吶喊。對死者的鄙視、無齒......招搖過市。我想這才是最可怕的,無疑,具備巨大的力量!因此,所有的不幸像鐘擺一樣來來回回,周而復始,不同的是降臨到不同的人,也許這一刻是你,下一秒是他。
我不好奇為什么沒有對世界說不,沒有責怪小說中的太多數(shù)角色,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力量,因此“你改變不了世界,應該改變自己”,這句話因此成為古訓,于我們的心底根深蒂固。我們不知道有多少次,巧妙的運用了它,而不自知。
其次,死者為大,中國傳承了五百年的文化,我們似乎視為墓志銘。作者太宰治,因為內心的煎熬,強烈的內心矛盾患上了精神疾病,屬非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連基本的活著都是一種痛苦的煎熬。最終走向的解脫,不失一種祝福。
誠然,如此悲觀主義,帶來無疑是負面的效應,但他,不屈辱你。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七
人間失格是日本文學家太宰治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最近讀到的一本書。這本小說以第一人稱的形式,描述了一個名叫夫妻水的青年,他在社會中的無力感和自我認同的迷茫,以及他與性格迥異的浮世繪畫家大賀典夫的友誼。通過閱讀這本小說,我深刻體驗到了人間失格所傳遞的主題和情感,也思考了其中所蘊含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在閱讀人間失格的過程中,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夫妻水對自我的否定和自我放逐。夫妻水是一個在社會中無力生存的青年,他的成長經(jīng)歷讓他對人性和社會抱有深深的懷疑。他看似漠然無感,實則內心充滿了自卑和自責。他想要脫離這個世界,但卻無法找到真正的解脫之道。夫妻水的心理狀態(tài)讓我感到心酸和無奈,他的形象使我對社會的不公和悲劇感到深深的思考。
另一方面,夫妻水與大賀典夫的友誼讓我對人性和情感有了更多的思考。大賀典夫是一個樂觀開朗的人,他面對人生的苦難和挫折時,總是能從中找到一絲美好之處。他的樂觀主義對夫妻水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使他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通過與大賀典夫的交流,夫妻水對生命和美好的渴望得到了喚醒。這段友誼讓我明白了人與人之間的影響力,同時也讓我認識到活在當下和積極主動的重要性。
此外,人間失格中的女性形象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小說中的女性形象多是以被動、無助的角色出現(xiàn),她們承擔著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和期望。不論是夫妻水的初戀情人嘉代子,還是他的治療師鈴枝,她們都在男性的支配和期望下苦苦掙扎。這讓我反思了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價值,同時也呼喚著我們對性別平等的思考與關注。
總體而言,人間失格對我來說是一本引人深思的讀物。通過夫妻水的故事,我感受到了一個人在社會中的孤立和無助,同時也思考了自我認同與改變的問題。通過與大賀典夫的友誼,我明白了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人際關系的重要性。對于女性形象的思考則讓我更關注性別平等和社會對女性的壓迫。這本小說不僅在文學層面上給予了我很大的觸動,更在人生層面上促使我對自我和社會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相信我對人生和社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我學到了面對困境和挫折時的勇氣和信念,也明白了積極主動與付出對自己和他人的影響。讀完人間失格后,我感到內心得到了慰藉和啟發(fā),同時也更加堅定了追求真理和渴望美好的信念。讀書的過程挑戰(zhàn)了我對世界的理解和觀念,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激發(fā)了我對未來的期望與希望。我希望將來能夠把這本書中的思考和體會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成為一個積極、有價值觀的人。毫無疑問,人間失格是一本令人難以忘懷并深思的經(jīng)典之作。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八
人間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代表之作,該作品以第一人稱敘事的方式,講述了主人公太宰桐生的一生。通過讀完《人間失格》,我深感人生充滿苦難和矛盾,同時也面臨著自我救贖的可能。本文將圍繞“人間失格”這一主題,從自我認知、苦難與糾結、自我放逐、人性與救贖四個方面展開討論并提供自己的讀書筆記。
首先,在閱讀《人間失格》之前,我并沒有對自己做出真正的自我認知。但隨著故事的展開,我漸漸意識到自己也存在著一些屬于自己的黑暗。太宰桐生作為一個功能性酒鬼,把自己的內心訴諸于文字之中,雖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他的內心世界,但更多的是對現(xiàn)實的不滿以及對自己的否定。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刻領悟到,真正的自我認知并不是簡簡單單地去承認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而是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弱點和缺陷,并從中尋找進步的方向。
其次,太宰桐生生活中的苦難和糾結給我的觸動更為深刻。他身處于一個矛盾的世界中,既想走出黑暗,又無法擺脫這些黑暗。他迷茫、自卑,對現(xiàn)實充滿無力感。這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生活,如同太宰桐生一樣,我也常常面對著無盡的苦難和糾結。但從太宰桐生的經(jīng)歷中,我明白到,苦難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勇敢面對并接受,才能真正成長。
接下來,太宰桐生選擇了自我放逐。他無法面對現(xiàn)實,無法承受社會和人際關系的壓力,于是選擇尋找一個小小的庇護所。我想,這是許多人在人生中都會遇到的困境,當我們遇到不如意或者壓力太大的時候,也會想逃避現(xiàn)實,找一個可以借以宣泄心中情感的地方。但太宰桐生的自我放逐并沒有帶來真正的解脫,反而陷入了更深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中。這給了我一個啟示,面對現(xiàn)實,我們不能逃避,而是要勇敢地去面對,才能找到真正的解脫與救贖。
最后,人性與救贖是《人間失格》中最重要的主題。太宰桐生在整個作品中表現(xiàn)出了復雜的人性,既有溫情和善良之處,又有冷漠和自私的一面。他渴望被人理解與接納,同時又拒絕與人交往。最后,他選擇了消亡,以逃避現(xiàn)實的苦痛。太宰桐生的故事告訴我,人性是復雜而多變的,每個人都會有善與惡的一面。而真正的救贖并非通過逃避現(xiàn)實或者消亡,而是要找到自己的立身之處,與他人建立真誠的交流和理解,接納自己并接納他人。
通過閱讀《人間失格》,我不僅深入思考了生命的意義和人性的復雜,也對自己的一生做出了更深層次的反思。每個人的人生都充滿了苦難和矛盾,但正是這些困境和挑戰(zhàn),激發(fā)了我們的成長和進步。讀書筆記可以是對于作品內涵的概括,也可以是對于個人心靈的一種呼喚與啟示。通過書寫這篇讀書筆記,我深刻感受到,通過閱讀與思考,我們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面對生活中的苦難與糾結,并最終實現(xiàn)自我救贖。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九
讀完這本書心里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壓抑。我的人生尚且剛剛開始,沒有遭遇過不幸,也不懂多少人情世故,對于書中的主人公只是覺得悲哀又可憐。我覺得作者在此書中過于放大人生的黑暗面,在主人公的身上,我看不到一個正面的三觀引導著他們的人生。活著真的那么難嗎,以至于喪失了為人的資格?“人生天地之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人就不能痛快、瀟灑地走完這一遭嗎?是啊,如果要計算的話,每時每刻都有悲傷呢,我不漂亮也不聰明,連跟人聊天都不會,孤獨的時候找不到人說話,我厭惡虛榮、妒忌的心理,可偏偏有時也能在自己身上看得到……好不痛苦,可是啊,我要因種種悲傷就整天活在陰溝里了嗎?要知道幸福只是人生的驛站,而后能勇敢承擔,縱情享受。?我們?yōu)槿巳褐械南嘤鱿嘀袆樱瑸橹糟蟮那逍讯矏?,為繁忙之中那一點點屬于自己的時間而珍惜……幸福是簡單又不易的`。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要默默承受痛苦與孤獨,強大的心智能阻止自己墮入黑暗,正真的朋友間是不會猜疑嫉妒的,他們能把你拉出苦海。向著陽光生長,暗處藏著妖魔鬼怪讓人脊背發(fā)涼,所以我要更野蠻地生長。
這是讀完此書后的一點感受,也許我還心智不熟,這些想法有些小孩說大人話的意味吧。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十
本書收錄了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及幾篇短篇。其中以《人間失格》一篇最令人印象深刻!主角葉藏是一個極度敏感怯懦以及單純的小孩,少年時期缺乏父愛且過早的面對人性的陰暗面,當他的單純與人類的陰暗面相遇,骨子里的單純與人類的復雜卑劣相碰撞,讓他深感自己是異端,這種不合群的恐懼令他窒息,讓他感覺喪失為人的資格!
一個單純缺愛的好孩子,在童年便漸漸形成了討好型人格,經(jīng)常以搞笑的方式博取別人的歡樂與注意,同時內心飽受自身的單純善良與社會的復雜陰暗之間激烈碰撞帶來的煎熬!長大之后因為一系列事件葉藏脫離家庭,孤身在外漂泊。從未磨滅的煎熬與社會現(xiàn)實的.打擊,讓他逐漸沉淪,并經(jīng)常買醉來麻痹自己。葉藏終于變成了一個生活另類與極端,內心渴望單純卻又活的虛偽,充滿罪惡感的無賴!
作品極度壓抑,但也引發(fā)人們對人性的深思!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過在單純與復雜之間煎熬掙扎的經(jīng)歷,這一點是與葉藏有共鳴的;同時我們也都是社會人,俗不可耐,不可避免的有人性的陰暗面!但愿我們都能在俗世中保留內心的清明與純潔,不被虛偽的面具所左右,不被陰暗與污濁玷污本心,我們選擇邁向光明,自身便可以是充滿正能量的,選擇很重要,而選擇權始終在我們自己手中!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十一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干燥的冬天頂著酸澀的鼻腔翻開了這本書,看到這句話時不由得渾身打了個寒戰(zhàn),內心像有一股暗流在涌動,在發(fā)聲,在共鳴。
太宰治的文字是那樣的平靜憂傷卻又如明鏡一般令人自省?!度碎g失格》充滿了對自我的否定,但絕對不是頹唐的消極主義,而是過于高尚而面向破碎的理想主義。
全文的觸動,我想多半是來自葉藏那封閉的內心。葉藏從出生就開始掩藏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他一直用虛假表演的外表去迎合他人,迎合這個世界?!耙驗槲腋褚粋€怪物,很想普普通通活著像個人,但社會一直把我當成怪物?!卑讶~藏內心的那股無力感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那般小心翼翼地活著,用這種作戲的方式,保住他那顆純粹的圣潔的心。這是被死亡之海的無盡歌曲所環(huán)繞的燦亮的生命之島??!這股黑暗社會中的清流亦在做著奮力的抵抗——生錯了世界——錯的不是出生者,而是這個世界。
正如許多人說的那般,《人間失格》短短幾萬字卻充滿消極,但是我們每個人又能在細微處找到自己的影子。長恨此生非我有,每個人都會有一些悲觀的情緒,所以我們能和葉藏產生共鳴。短觀其一生,他追求美好卻始終不得,灰色的人生仿佛從幼時就已然確定,他雖然有良好的異性緣,可是他卻懦弱到能被幸福所傷。如此一來,他又終是寂寞的。在我看來,寂寞其實是生命永恒的主題,是無法超脫于外的感受,是與所有愛恨相伴的,最久遠的感情。而敏感,加重了這種寂寞,一個敏感的人不管有多少可以依賴的東西,都還是感覺無望,無望,無望。而無望就是無所依賴。這就好像葉藏說罪與罰,是冰炭不同器,水火不相容。全書充斥著這樣的矛盾,書中的世界亦然。格格不入的葉藏終究被吞噬。
生而為人,我們終是要去面對被允許的消極,始終快樂很難,但是我們一刻也不能停下去尋找生活中的希望,永遠也不能放棄。因為放棄的人,永遠不會再有機會掙扎,不會再有更幸福的機會。但是好在,我們是幸運的,我們生在逢時,生在逢世,我們既不會因為幽閉的內心而自導自演,也不會因為死亡之歌的環(huán)繞而自暴自棄,更沒有書中描繪的那無盡黑暗的苦痛縈繞。我們應該珍惜所有,雖消極被允許,但也絕不能被吞噬。我們都有著光的前程,道路尚有溫存。
生而為人,何必道歉。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十二
讀完了很久,不知道該怎么來寫,沒讀之前,他們都說這本書會讓人抑郁,但是我讀下來,并沒有覺得多么的悲哀,不如《活著》給我的哀傷強烈,換而言之,我覺得這本書里的所有人,都是沒有積極生活的人。談到太宰治,都說這是他自殺前的自白,我到是覺得貼切,我覺得這里面的每一個人物,都是他的一個面,不同卻又相同。遭遇挫折,沒辦法融入社會生活,想要自殺,長了張好皮囊靠女人生活,整日借酒勁麻痹自己,又破有點藝術才氣。這都是他對自己的認識吧。昨天看《我是貓》,看見一句話深受啟發(fā),決定來寫下感受:既然是社會動物,不論多么自命清高,也要在某種程度上與社會協(xié)調著活下去。
我倒是相信他這么做了,嘗試與社會協(xié)調著活下去,就如葉藏的笑話,就是證據(jù)??墒乾F(xiàn)實是,他失敗了。
其實啊,我覺得悲哀的不是世俗,而是少了一顆和社會協(xié)調的勇敢的心。最先聽見“生まれて、すみません”,是在“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他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同的是,松子始終在積極地生活。是啊,有時候,我們確實會抑郁,會感慨世界的虛偽與不公,但是歸根結底,還是要克服一切,勇敢地活下去。但是至于生活方式,是我們可以為自己選擇的。
從這本書里,我還沒有抑郁的同感,大概沒太深層次地了解他吧。但還是是希望大家都好好的活著,像富貴一樣,生而為人,不必抱歉。只讀了幾篇作品就否定這個人實在很片面。只是我作為女人實在很討厭這樣的男人。但作為讀者,我的確又感激這樣的作家,翻開自己的傷口,露出血肉,想要博取世間的感情(我不知道是不是同情,理解又也許其實他什么都不想要,只是作為一個個體在抒發(fā)自己的感受來換取一些安寧)。因為這樣自我毀滅性的作家,才讓讀者感受到了這樣多的細膩的,在希望與絕望中,愛欲與冷漠中掙扎的感情。
最后,作為一個人,我同情著故事中這個人。就像感情里的對錯和人世間的善惡,這些普世的價值觀其實都很難用在一個藝術家身上。我一直覺得關于藝術的'一切都是表達著不同的感覺。而感覺是沒有對錯的。所以他的細膩多思,和無法克制的縱欲其實只是一種感覺。他來到這個世間只是流蕩在不同的故事里體會記錄著不同的感覺,然后頭破血流的狼狽離開。小時候總覺得要當個有故事的人,長大了才知道笑著說故事的人曾經(jīng)都是流了很多血和淚的。想起蔡崇達《皮囊》里寫的香港阿小,當他淚流滿面講自己的故事的時候,他是不是心里也有幾分羨慕鄉(xiāng)下阿小打魚回家路上放空著大腦,身邊還有一只到哪里都愿意跟著他的大黃狗。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十三
難得一本書作者下方特意標注了(1909—1948),太宰治多么有名不必說,或許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更有名吧?我一開始最好奇的其實是一個終生都在尋求解脫的人到底在想些什么。
讀過書之后,我只能說偉大的作家確實會有著敏感到神經(jīng)質的洞察力,整本書呈現(xiàn)了一種生無可戀的氛圍。
看著也有點鬧心,可能就是這種日本文化的書籍我都不太喜歡的原因,就是接受不了,也無法體會那種作者深藏其中的思想,想要表達的想法,或許太宰治寫這本書的時候也沒有想要讀者了解他,他只是寫出了自己一直以來的掙扎,活著對他而言本身就是一種痛苦。
遇到這種看著心情不舒暢的書,我會選擇一個陽光晴好的下午,迅速的瀏覽一遍即可,深陷其中是很可怕的一種閱讀體驗。同步看李誕的那本《笑場》,讀起來很開心的一本書,中和一下負面情緒是有效的。
總體來說,不推薦這本書,看著太不開心了。
人間失格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十四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發(fā)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纖細的自傳體中透露出極致的頹廢,毀滅式的絕筆之作。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于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藉由葉藏的獨白,窺探太宰治的內心世界,一個“充滿了可恥的一生”。在發(fā)表這部作品的同年,太宰治就自殺身亡。
1.
面對親人還是面對陌生人,身在故鄉(xiāng)還是身在他鄉(xiāng),其間存在著不可避免的演技上的難度上的差異。而且這種難度差異無論對哪一位天才而言——即便是對于神靈之子耶穌而言——不也同樣存在嗎?在演員看來,最難進行表演的場所莫過于故鄉(xiāng)的劇場。在五親六戚聚集一堂的房間,再有名的演員恐怕也會黔驢技窮吧。
于我而言,在面對親人的時候,是沒法將自己擅長的東西表演出來。比如說跳舞,要我在自己親人面前跳一段,我是無論如何都會感覺不自在的。這種不自在,一是覺得太過熟悉,自己的一舉一動他們都清楚不過;二是放不開。有時不在一起,隔著電話視頻,我還是可以的。這就感覺對著空氣你是可以胡說八道的。我會說個善意的謊言怕他們擔心,告訴他們自己在外面過的很好??墒且豢吹剿麄兊哪槪绕涫撬麄冴P切的目光看著你,那真實的情感一瞬間就傾瀉而出,淚也迸出來。
2.
沒有人在遭受別人責難與訓斥時,還能愉快起來,但我卻從人們生氣的怒容中看到比獅子鱷魚巨龍更可怕的動物本性。平時他們都將這些本性隱藏著,可一旦找到機會,就會像那些在草原上溫文爾雅的牛,忽然甩動自己的尾巴抽死自己肚子上的牛虻。
這種生氣更是一種本能吧。平日里受的學讀的書教育我們要做個謙卑有禮的人,道德和自身的約束會控制我們在面對責難與訓斥時保持冷靜??墒且坏┦`不住,任由其爆發(fā),估計什么牛鬼神蛇的事情都做的出來。有時候我生氣至極,腦海中就會出現(xiàn)一個場景:我要毀了這一切,我要把門卸了,把沙發(fā)拆了,把碟子都扔地上,把書包扔到樓下,枕頭我也不要了,被子、哼,我要踩幾腳,別想睡覺了!等到想完這一切,氣也沒了,人也舒緩了很多。所以多讀點書還是有必要的,它能讓人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并約束你的行動力。而且,我剛剛所想的一切別人都不知道,他們只認為我是個性格溫和穩(wěn)重的好人。
3.
真正的大師,能以主觀力量,在平淡無奇的事物中創(chuàng)造出美,或許丑陋的事物令他們隱隱作嘔,但仍無法遮蔽他們的興趣,大師們沉浸在表現(xiàn)事物的喜悅中。換言之,他們不被他人的想法所左右。
真正厲害的人,是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人。易被他人影響,一是顧忌別人的眼光,二是對自己定位不清楚,三是內心不夠強大。除在自己術業(yè)專攻之外的領域還能做出成就的人,都可稱之為大師。當然,在自身領域做的極好之人也必定是大神。
4.
日日重復同樣的事,遵循著與昨日相同的慣例,若能避開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會有悲痛的來襲。相互欺騙,卻又令人驚奇地不受到任何傷害,甚至于就好像沒有察覺到彼此在欺騙似的,這種不加掩飾從而顯得清冽豁達的互不信任的例子,在人類生活中比比皆是。倒是那些彼此欺騙,卻清冽而開朗地生存著,抑或是有信心清冽而開朗地生活下去的人,才是令人費解的。
看《康熙王朝》的時候,孝莊和輔政大臣們互相試探,說話霧里探花,對此情景除了佩服,有的還是敬畏之心??滴跤啄辏棸菹霠帣鄪Z利,擴大自己門派勢力,而四位輔政大臣卻分成三派,索尼裝病保持中立,蘇克薩哈與鰲拜對立,遏必隆附和鰲拜。孝莊為制約鰲拜勢力,便去索尼府上探望。索尼招呼孫女赫舍里為孝莊端茶,孝莊一眼便相中赫舍里,還稱其賢良淑德適合做正宮之首,一看就喜歡上了,非要娶回家不可。如此一結緣,索尼便病好上朝,彈劾鰲拜。所以讓孫女上茶是真是假,孝莊喜愛赫舍里是真是假,都微妙的很。只能說他們都是好演員,演的假戲讓人毫不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