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小班教案(模板12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在備課階段制定的一份詳細教學計劃,它對于課堂教學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教案的編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前提知識和學習能力,以便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教案的有效編寫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
    草小班教案篇一
    1、樂于參加體育游戲,能夠大膽地快速走、跑。
    2、在游戲中學會躲閃,知道保護自己。
    3、讓幼兒知道愉快有益于身體健康。
    4、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
    小雞頭飾若干,老鷹、母雞頭飾各一個,音樂。
    1、熱身運動。
    隨著音樂入場,雞媽媽帶雞寶寶隨音樂學小雞的樣子做各種準備動作——跳、彎腰、擴胸等。
    2、小雞們,今天的天氣真好,讓我們和雞媽媽一起做早操吧!
    幼兒學習小雞的各種動作,幼兒用手做小尖嘴,在場地中彎腰做捉蟲子,練習彎腰走、抬頭、抖水、用腳刨土等動作。
    3、游戲——老鷹抓小雞。
    (1)兒歌導入游戲。
    老師帶領(lǐng)幼兒一起說兒歌:老鷹天上飛,小雞地上走,老鷹捉小雞,捉也捉不著。
    (2)交待游戲規(guī)則:小雞依次在母雞的身后牽著衣襟排成一隊,老鷹追捉小雞時,母雞極力保護身后的小雞,小雞隨著母雞的保護而左右躲閃。大,考吧、幼,師,網(wǎng)注意不能用力拍打或拉扯老鷹,被捉的小雞要隨老鷹回老鷹的家(即被捉小雞暫停游戲)。
    (3)兩位老師分別扮演老鷹和雞媽媽,幼兒做小雞,游戲進行兩次。
    (4)幼兒清楚游戲規(guī)則與玩法后,由幼兒自己扮演所有角色進行游戲。按幼兒人數(shù)教師可分3—5組進行游戲,教師在旁邊指導。
    (5)游戲結(jié)束。沒有被老鷹捉住的小雞快來媽媽這里。媽媽帶你們?nèi)ゾ冉o老鷹捉住的小雞,好嗎?(雞媽媽帶領(lǐng)小雞去“老鷹”的家把給老鷹捉住的小雞解救出來。)。
    4、放松運動。
    老師帶領(lǐng)幼兒跟隨音樂跳舞我愛我的小動物。
    這節(jié)課孩子們積極投入、興趣高漲,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表現(xiàn)出自主探索、樂意合作和挑戰(zhàn)自我的精神。通過游戲鍛煉了幼兒快速跑的本領(lǐng),學會躲閃。還培養(yǎng)了幼兒遵守游戲規(guī)則意識和安全意識。在這節(jié)活動課中教師還充分利用背景音樂代替教師的語言,較好地刺激了幼兒的音樂感官和運動感官,使民間體育游戲活動成為培養(yǎng)兒童興趣、發(fā)展動作、表達情感、開拓創(chuàng)新的過程。
    草小班教案篇二
    活動班級:小四班
    活動教師:海綿寶寶
    活動科目:數(shù)學
    設計意圖:
    根據(jù)小班幼兒學習數(shù)的特點來看,孩子學數(shù)比較形象、直觀。因此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讓幼兒通過老師所提供的特定的材料來感知“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感知數(shù)的概念。
    活動目標:
    1.認識數(shù)字寶寶1,并能手口一致的點數(shù)1。
    2.了解1和許多及其關(guān)系。
    3.激發(fā)幼兒對數(shù)的興趣。
    活動重點:認識數(shù)字寶寶1,并能手口一致的點數(shù)1。
    活動難點:了解1和許多及其關(guān)系。
    活動準備:數(shù)字寶寶1、幻燈片、圖片、各種糖果。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兒歌:1、1、1像鉛筆細又長,1、1、1、一個房子大又大,1、1、1、里面住著一個人。
    二、基本部分
    (一)剛才的兒歌里我們說到了數(shù)字寶寶1,我們一起來認
    識一下數(shù)字寶寶1。
    (二)手口一致點數(shù)1
    1.從百寶箱中拿出糖果,讓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shù)1,并且放在另外一個容器里。
    2.把各種糖果放在一起,嘗試讓幼兒說出這是“許多糖果”。
    3.再從容器里取出糖果。
    教師小結(jié):一個一個的糖果放在一起就變成了許多,許多糖果可以分成一個一個糖果。
    (三)出示幻燈片
    1種物體的圖片和許多物體的圖片。
    (四)游戲:
    區(qū)別1和許多。
    三、結(jié)束部分
    分享糖果
    活動反思:
    本節(jié)活動中幼兒配合的很好,目標也基本達到,由于自己的緊張語速有點快,教具沒也能充分利用,最后結(jié)尾規(guī)則沒有講清楚,導致一放下糖幼兒就開始吃,最后結(jié)尾不太完美。在今后的活動中自己能夠有所提升、更加完美。
    侯瑞
    薛家灣第十一幼兒園
    20xx年10月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兒歌:1、1、1像鉛筆細又長,一個房子大又大,里面住著一個人。
    二、基本部分
    (一)剛才的兒歌里我們說到了數(shù)字寶寶1,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數(shù)字寶寶1。
    (二)手口一致點數(shù)1
    1.從百寶箱中拿出各種水果,讓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shù)1,并且放在另外一個容器里。
    2.把各種水果放在一起,嘗試讓幼兒說出這是“許多水果”。
    3.再從容器里取出水果。
    教師小結(jié):一個一個的水果放在一起就變成了許多,許多水果可以分成一個一個水果。
    (三)出示幻燈片
    1種物體的圖片和許多物體的圖片。
    (四)游戲:
    區(qū)別1和許多。
    三、結(jié)束部分
    分享水果
    草小班教案篇三
    設計意圖:這個童話故事溫馨又充滿情趣。作者巧妙地把喇叭花想像成電話機,并用它聯(lián)系了小田鼠和小鳥之間的濃濃情誼,把小動物之間的相互友愛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是對幼兒進行友愛教育的好題材。小班的孩子大多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對人與人之間的友好和互相關(guān)懷等情感理解甚少,而本教材正是表現(xiàn)了朋友之間的這種情感。同時,如今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人們之間的交往不在局限于面對面的交流,電話的普及從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交往的需要。幼兒年齡雖小,但渴望與人交流的愿望卻很迫切,家中的電話機對他們來說就充滿了神秘,因此本活動就滿足了幼兒打電話交往的需要。
    重點:理解故事內(nèi)容,感受小鳥和小田鼠之間的友愛之情。
    難點: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涵,即小田鼠為何種喇叭花。
    目標:1、理解故事內(nèi)容,感受小鳥和小田鼠之間的友愛之情。
    2、能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3、體驗交流溝通的快樂。
    準備:操作圖片;實物投影儀;小鳥和小田鼠胸貼若干;玩具電話(手機)若干。
    過程:
    1、出示小田鼠和小鳥,引出課題。
    吱吱吱,誰來了?
    喳喳喳,又有誰來了?
    2、欣賞故事,想象表述。
    (1)演示投影儀,操作圖片,教師有表情講述前半段故事。
    a.有什么好辦法能讓小田鼠和小鳥一起玩?
    b.幼兒自由想象,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2)繼續(xù)講述后半段故事。
    小田鼠想了個什么辦法?
    3、進一步理解故事。
    (1)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a.故事的題目叫什么?故事中有誰?
    b.小鳥和小田鼠分別住在哪?它們?yōu)槭裁床荒芤黄鹜妫?BR>    c.小田鼠為什么要種喇叭花?它們?yōu)槭裁匆螂娫??你喜歡它們嗎?為什么?(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nèi)涵)。
    (2)幼兒戴上胸貼,練習對話。
    它們是怎樣打電話的`?(幼兒學習)。
    4、游戲:打電話(情感的遷移)。
    (1)你想給誰打電話?
    (2)幼兒用玩具電話機進行游戲,體驗溝通交流的快樂。
    草小班教案篇四
    1.理解兒歌內(nèi)容,學習完整地朗誦兒歌。
    2.愿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理解兒歌內(nèi)容,學習朗誦兒歌。
    :能完整地朗誦兒歌。
    經(jīng)驗準備:幼兒認識各種顏色,見過常見的水果。
    物質(zhì)準備:
    1.梨子、蘋果、葡萄、西瓜等水果的圖片,顏色卡。
    2.ppt活動過程:
    一、激情導入師:小朋友,這段時間我們都認識了秋天,你知道秋天有哪些水果呢?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兒歌《秋天的水果》,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二、出示ppt,引導幼兒理解兒歌。
    (一)教師提問幼兒,引導幼兒說出兒歌內(nèi)容。
    師:《秋天的水果》秋天到,秋天到。果園里,水果多。紅紅的蘋果黃黃的梨,紫紫的葡萄綠西瓜。我們喜歡吃水果,多吃水果身體好。
    師:兒歌的名字叫什么?《秋天的水果》。
    師:你聽到兒歌里說了什么?(根據(jù)幼兒的講述出示圖片)。
    (二)教師出示ppt,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nèi)容。
    1.師:你還聽到了什么呢?果園里還有什么水果?是什么顏色的?
    教師逐一出示水果圖片,引導幼兒說"紅紅的蘋果黃黃的梨……"。
    2.師:多吃水果怎么樣呢?為什么多吃水果身體好呢?
    師小結(jié):每一種水果里面都含的不同的維生素,它們不僅可以補充我們身體所需的能量,讓我們的身體長的壯壯的,對我們皮膚也非常好,所以我們要喜歡吃水果,要多吃水果。
    三、幼兒學習朗誦兒歌。
    (一)教師出示圖片完整朗誦兒歌。
    師:我們一起來聽老師完整地朗誦一遍吧。
    (二)幼兒跟著老師完整朗誦兒歌。
    (三)幼兒再次完整朗誦兒歌。
    師小結(jié):今天小朋友不僅學會了說兒歌,而且會用好聽的聲音完整地朗誦兒歌,你們可真棒!
    通過開展這個活動,幼兒對秋天的各種水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活動中幼兒根據(jù)水果不同的特征進行了分類,使幼兒在愉快的游戲活動中學會了水果不同的分類方法,培養(yǎng)了幼兒對數(shù)學的興趣,促進幼兒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的發(fā)展。游戲之中“小老板”與“顧客”之間的交往活動來源于幼兒對生活的模仿,而且還培養(yǎng)幼兒學會使用禮貌用語進行交流。
    在活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盡如意之處,如活動中有時會發(fā)生一些混亂,出現(xiàn)個別幼兒不按要求進行分類。
    今后,我在幼兒教育教學的設計活動時,必須考慮到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情況和現(xiàn)實的條件環(huán)境,注意運用幼兒生活經(jīng)驗融入教育教學內(nèi)容里,設計更為豐富的環(huán)境,準備多式多樣的、有用的道具材料,盡可能讓幼兒做到在學中玩,在玩之中學到知識和發(fā)展能力。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指出:“全部的課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課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課程”。在幼兒教育教學中,必須想盡辦法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讓他們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經(jīng)驗,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草小班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故事及小實驗,深入理解故事情節(jié);
    2、知道遇事多動腦筋;
    3、學習詞語“倒影”,能清楚完整不離題地回答問題。
    教學準備:
    1、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錄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電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對中秋節(jié)的回憶。
    “昨天是什么節(jié)日?”
    “你是怎樣過中秋節(jié)的?”
    “中秋節(jié)的月亮是什么樣的?”
    二、講故事《猴子撈月亮》
    三、當講到“老猴子說:‘快想辦法把月亮撈上來’時,停止講述,提問:
    “你猜猜他們是怎樣撈月亮的?“(想各種辦法)
    “月亮撈上來了嗎?為什么撈不上來?”
    四、小實驗
    用手電筒當月亮,水盆當井,并讓幼兒觀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樣的?用手去撈,‘月亮’變得怎么樣了?”使幼兒感知水面很平時,“月亮”是圓圓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紋,影子就碎了。
    五、教師接著把故事講完,提問: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它們用什么方法撈月亮?撈到了沒有?為什么撈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頭,看見了什么?它對小猴子說了什么?
    “聽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賞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七、布置任務,要求幼兒:
    1、回家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記半個月月亮日記,觀察月亮圓缺變化。
    草小班教案篇六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對顏色的興趣。
    2.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
    3.初步讓幼兒在探索中懂得顏色混在一起可以變成另外的一種顏色。
    4.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探索與實驗,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活動準備:
    紅、黃、藍顏料、棉簽若干、圖畫紙。
    活動過程:
    教師變魔術(shù),幼兒觀察。
    小朋友,地板放著什么?都有很什么顏色?
    今天,老師要當個小小魔術(shù)師,便魔術(shù)給你們看,好不好?
    幼兒動手感知顏色混在一起可以變成另外的一種顏色。
    現(xiàn)在,請小朋友也來當魔術(shù)師,好不好?
    不過當魔術(shù)師有個小小的要求。
    活動要求。
    把顏料涂在紙上,不能涂在衣服或者墻上。
    草小班教案篇七
    同情心是幼兒良好人格品質(zhì)的重要部分,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占了絕大多數(shù),父母的寵愛,過度關(guān)心,使許多幼兒唯我獨尊,認為受到別人的關(guān)心愛護是理所當然的而不懂別人也需要自己的關(guān)心和幫助。從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發(fā)生的一些事例反映,幼兒關(guān)心別人的意識比較淡薄。針對這些情況,需要積極引導和幫助幼兒學會關(guān)心他人,培養(yǎng)幼兒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zhì)。
    1.幫助幼兒體會生病的感受,產(chǎn)生同情心,體驗關(guān)心同伴的快樂。
    2.通過讓幼兒想想說說做做等形式逐步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引導幼兒學習用適當?shù)姆椒ㄏ蛏〉腵同伴表達自己的關(guān)心。
    1.青蛙頭飾一只。
    2.《青蛙生病了》的課件。
    3.《愛心》、畫筆人手一套。
    4.《歡樂舞》磁帶。
    出示病態(tài)的青蛙,讓幼兒觀察,并提問:
    1.這只青蛙怎么啦?(讓幼兒猜測)
    2.那么這只青蛙到底怎么啦,我們一起來問問青蛙。
    3.師幼:小青蛙、小青蛙你怎么啦?
    4.青蛙:輕聲說:“我很難受”。
    5.師小結(jié):小青蛙說話的聲音這么輕,一定是生病了。
    1.引導幼兒體驗生病時的感受,懂得自己需要別人的關(guān)心,同樣別人也需要你的關(guān)心和幫助。
    2.師:小朋友你們大概都生過病,生病的時候有什么感覺?你生病時需要什么請告訴旁邊的小朋友聽。(幼兒自由交談)
    3.集體談話:請在自由交談時說的好的幼兒上來講給大家聽。
    4.師小結(jié):我們生病時沒有力氣,不想吃東西,最好有人 陪著,這樣就不感到寂寞了,心里也會舒服些。
    1.師:現(xiàn)在青蛙病了,那么青蛙最需要什么呢?我們來聽個故
    事《青蛙生病了》
    放課件(或錄像)讓幼兒邊看邊聽故事。
    2.提問:
    (1)青蛙生病了,它想要什么?
    師:原來青蛙生病時,也跟我們小朋友一樣也需要朋友來看。
    (2)那么,青蛙生病了除了蛤蟆來陪它,還有誰也來了?
    (3)可是青蛙沒有叫它們,它們?yōu)槭裁匆瞾砹耍?BR>    3.小動物們都知道好朋友要互相關(guān)心,互相幫助。那么如果你是小松鼠和小刺猬。你會怎么做?引導幼兒討論。
    4.師小結(jié):小朋友講得都比較好,當別人需要你時,你要盡力地去關(guān)心他,幫助他,讓他感到快樂,這樣你自己也會感到快樂。
    1.師:你生病時,媽媽、爸爸、朋友是怎么樣照顧你,關(guān)心你的?
    師小結(jié):當你生病時,有爸爸、媽媽、叔叔、阿姨、還有好朋友來看你、陪你,并帶給你許多東西,你覺得很開心,所以病也就很快好了。
    2.師:如果你的好朋友生病了,你準備怎么關(guān)心他,照顧他呢?
    幼兒小組討論,關(guān)心朋友的方發(fā)。
    1.講解操作的要求。
    2.幼兒開始操作《裝飾愛心》
    3.讓幼兒說說你是怎么樣裝飾的?為什么要這樣裝飾。
    師:小朋友做的“愛心”真漂亮,當青蛙收到這個“愛心”禮物時,一定會很快樂,病一定會很快好起來。青蛙的病好了,又可以幫助我們捉害蟲了,我們也會覺得很快樂。
    那么我們一起來跳個〈快樂舞〉吧。
    1.帶幼兒去給青蛙寄信。(創(chuàng)游室)
    2.讓幼兒說說你以前關(guān)心過哪些人?怎么樣做的?
    3.讓幼兒相互交換電話號碼,以便今后聯(lián)系。
    青蛙病了,它想起了好朋友蛤蟆,就給她打電話,請她來陪自己聊聊天。
    青蛙又撥通了電話,鈴聲響了,花筒里傳來一個聲音:“喂,我是小刺猬,請問您找誰?”青蛙忙說:“哦,對不起,我打錯了,我是青蛙,我生病了,想請蛤蟆來陪我聊天?!毙〈题骸案蝮〉碾娫捠?144。哦你病了,等我曬好了棗兒,我會去看你的?!?BR>    青蛙再打電話,鈴聲響了,花筒里傳來一個聲音:“喂,我是蛤蟆。”青蛙好高興,那是好朋友的聲音呀。青蛙說:“我生病了很想念你,請你來陪我聊天。蛤蟆說:“好啊,等我系好蝴蝶結(jié),馬上就來!”
    青蛙先掛了電話,一會兒,門外來了小松鼠和小刺猬,還有蛤蟆,他們手里都捧著一束野花:“青蛙你好”。
    每一束野花都很美麗,青蛙好開心喲!青蛙覺得,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蛤蟆會關(guān)心它,還有許多好朋友 也非常關(guān)心它。
    等到河馬醫(yī)生趕來給青蛙看病時,青蛙已經(jīng)從床上跳下來了,它快活地說:“我沒病啦”。
    草小班教案篇八
    發(fā)展幼兒腿部力量及動作的靈敏性,協(xié)調(diào)性,準確性,提高平衡能力。
    踢繩毽
    1、踢繩毽(毽子上面拴一根繩子)手持繩端,用腳的內(nèi)側(cè),外側(cè)或兩腳交替踢毽。
    2、一踢一接毽子(雞毛毽)用手托毽子,輕輕上拋,用一腳內(nèi)側(cè)踢毽子,再用手接住。反復練習拋,踢,接的動作,還可以用手,腳,面,抬平大腿等處接毽子。
    3、連續(xù)踢毽子,用左(右)叫內(nèi)側(cè),或外側(cè)連續(xù)踢毽子,使毽子不落地,也可以用左右腳交替連續(xù)的踢毽子。
    4、集體踢毽子,兩人,三人或多人圍成圈,交替或輪流踢毽子,使毽子不落地。
    1、按照規(guī)定動作及要求踢毽子。
    2、踢毽子過程中,如果未踢中或未接住毽子,使毽子落地則為失敗。
    3、記數(shù)比賽時,從踢中次數(shù)最多的一隊為勝。
    1、年齡小的幼兒,以踢繩毽為主。
    2、先讓幼兒個人掌握簡單的,不同的繩毽子方法,然后再變換花樣或進行比賽。
    3、因地制宜制作各種不同的毽子,進行踢繩毽子游戲活動。
    2 小班踢毽子教案:踢毽子
    1、通過觀察、猜測性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及主要情節(jié)。
    2、學習詞:踩、踢、撞;短句:對不起,沒關(guān)系。
    3、教育幼兒要有禮貌,能與同伴合作游戲。
    1、大象、小兔、小狗、松鼠貼絨各一,毽子貼絨4 個,樹林背景圖一幅。
    2、紙毽子若干(幼兒人數(shù)的一半)
    一、 導入部分:小朋友,你們喜歡玩游戲嗎?你們玩過什么游戲?
    二、 新學部分:
    2、小動物們提出玩什么游戲呢,大家都同意嗎?在樹林里玩太危險的游戲會怎么樣?它們最后決定玩什么?(出示毽子)
    3、小動物是怎樣踢毽子的?踢毽子時發(fā)生了什么事?它們是怎樣做的還說了什么?(學詞及短句)
    4、大家在一起玩時,小動物們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5、教師運用圖片完整地講述故事一遍。
    三、 延伸部分:
    1、請你們試試,可以用身體的哪個部位來踢毽子?
    2、在人多毽子少的時候怎么樣才能讓大家都能玩踢毽子呢?
    四、 結(jié)束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不小心踩到別人或讓同伴受傷了,你會怎么做?
    這節(jié)教學活動幼兒比較感興趣,因為愛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在運用觀察性提問時,幼兒很快就能說出動物的名稱、地點和它們怎樣玩踢毽子,并用了猜測性的提問讓孩子們說說小動物會在樹林里干什么,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答案各不相同。他們從故事里知道了不能玩危險的游戲;不小心碰撞了別人要道歉;同時我還讓幼兒嘗試一下踢毽子,做到了動靜結(jié)合,幼兒能較好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達到了活動的目標。
    草小班教案篇九
    1、體驗玩水的樂趣,對操作活動感興趣。
    2、初步了解物體沉浮的簡單原因,激發(fā)探索、發(fā)現(xiàn)的樂趣。
    3、學習把沉、浮物體做簡單的分類。
    雪花片、竹片、釘子、鐵勺子若干每組一份,盛水臉盆每組一只
    一、引出課題
    看看他們哪些東西是在水上面的,哪些是在水底的。”老師逐個把物體放到水里。
    二、討論探索
    1、幼兒觀察后發(fā)言:“雪花片是在水上的,釘子、勺子掉下去了在水底了……”
    教師:“恩,觀察得很認真,我們到看到雪花片和竹子是浮在水上的,釘子和勺子沉到水下了?!保ㄖ攸c強調(diào)浮在水上的、沉到水下,可用手勢表示加強印象,要求幼兒重復說一遍)。
    2、教師:“那老師問問小朋友,浮在水上的東西是用什么做成的?沉到水下的又是用什么做成的?”(可適當引導)
    幼兒:“雪花片是塑料的,竹片是竹子等。釘子、勺子是鐵做的等?!?BR>    3、教師總結(jié)幼兒發(fā)言:“真聰明,我們看到用塑料、竹子做的東西浮在水上了,用鐵做的東西都沉到水下面去了,接下來就請小朋友自己動手也來試一試,看看是不是和老師做出來的一樣。”
    三、幼兒操作
    1、請幼兒分組進行操作驗證,可給幼兒一些更多的塑料小玩具制品來驗證結(jié)果。
    2、操作完畢,與幼兒一起總結(jié)實驗結(jié)果:“我們小朋友自己動手做過實驗了,真能干!大家一起告訴老師,做了實驗后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用塑料做的玩具浮在水上了,用鐵做的勺子和釘子沉到水下了?!?BR>    3、教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給我們做實驗用的東西找找家,請把會浮的東西放在塑料做的臉盆里,把會沉的東西放在鐵做的臉盆里”
    4、放好后,教師檢查是不是都放對了,請小朋友一起分辨,鞏固知識。
    四、延伸
    教師:“那如果勺子和釘子也想浮到水上面來,小朋友能有什么辦法幫幫他們呢?”
    幼兒:“讓他們坐在塑料做的船上、把釘子放在雪花片上等”(若幼兒回答出辦法則一起實驗驗證,若幼兒想不出,可讓他們再動手操作嘗試找辦法)
    草小班教案篇十
    小班幼兒特別喜歡模仿小動物爬的動作,無論是在游戲中還是在其它活動中,我們常能見到有的孩子在地上爬來爬去,樂此不疲。他們有時故意兩兩頭碰頭,有時幾位小朋友在繞著圓圈爬……每當這時,我都要提醒他們地上很臟,不能隨地亂爬,他們總是表現(xiàn)出非常失望的樣子。之后我總在想:我這樣做對嗎?這可是孩子們的樂趣呀!為了滿足孩子的樂趣,我就常常帶他們到舞蹈房,讓他們盡情地、自由自在地在爬中尋找樂趣;在爬中我和孩子融在一起,由此也產(chǎn)生了讓孩子學習“后退爬”念頭。整個活動貫穿于情境中,幼兒扮演著小烏龜,在烏龜媽媽的引導下,邊游戲邊學習后退爬行的本領(lǐng)。
    1、 練習手腳著地屈膝爬行以及鉆、跳等動作。
    2、 探索怕的不同方法,提高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和靈敏性。
    3、 體驗游戲的快樂增強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心理品質(zhì)。
    活動重點:手腳著地屈膝后退爬行。
    活動難點:幼兒能聽信號進行游戲。
    音樂、小城堡,墊子,烏龜胸飾、輪胎。
    一、 熱身運動
    1、 播放音樂,教師帶領(lǐng)幼兒做操。
    2、 教師扮演烏龜媽媽,幼兒扮演小烏龜來到一大片“草地”前面。
    老師:小烏龜們,我們怎么過草地?
    3、 小結(jié):小烏龜們可以爬過草地。
    二、 探索爬行方法
    1、 自由探索多種爬行方法。
    2、 請幾個幼兒師范,引導幼兒比一比哪種爬行方法及快速又舒服。
    3、 請一個雙手著地屈膝爬行的幼兒在此示范。教師小結(jié):這只小烏龜雙手著地屈膝爬行,這樣即快速又舒服。
    4、 播放音樂。烏龜媽媽領(lǐng)著小烏龜練習爬行。
    三、 游戲:尋找城堡
    1、 大家看,前面有個城堡,你們想不想去玩?小烏龜爬的本領(lǐng)最大了,今天就來比一比哪一組小烏龜能最先到達城堡。
    2、 大家要沿著路線進行比賽:“爬過草地—鉆過山洞—跳過小河----爬過山坡------到達城堡。
    3、 幼兒比賽,教師做記錄
    4、 小結(jié)頒獎。
    四、 放松結(jié)束
    1、 剛才你們在爬行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
    2、 聽音樂,躺在墊子上放松,結(jié)束活動。
    本次活動都是以游戲貫穿始末的,所以孩子們玩的很盡興。在孩子練習后退爬行時候,我發(fā)現(xiàn)一個孩子沒有手膝著地,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我馬上指出了這一點,讓孩子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改正。
    一堂成功的體育活動對于幼兒來說其實都是一次新的挑戰(zhàn),教師在設計活動的時候要先想一想:這個活動能不能讓幼兒得到一定的提高,在活動中,抓住每一個可以發(fā)光的亮點。關(guān)注每一個孩子,注重個別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更好的參與活動,掌握活動的技能技巧。是的,只要我們放開手腳,多給幼兒鼓勵,真正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熱情就一定會得到釋放的。
    草小班教案篇十一
    1、能跟著老師一起大聲朗誦兒歌。
    2、嘗試用:“我的眼睛看到了**”的句式說話。
    自備神秘袋1個,里面裝有幼兒喜歡的玩具。
    集中。
    1、重點:和老師一起朗誦兒歌。
    2、難點:用“我的眼睛看到了**”的句式說話。
    1、游戲:摸一摸。
    (1)教師拿出神秘袋,邀請幼兒上前后閉上眼睛,到神秘袋里摸出玩具,猜猜是什么;然后睜開眼睛,驗證是否正確。可以請多名幼兒,反復進行游戲。讓幼兒感知閉上眼睛后什么也看不見。
    (2)教師:閉著眼睛,我看不見,也非常不方便。
    2、學兒歌:(兒歌及動作說明附后)。
    (1)教師有感情地示范兒歌,并用動作幫助幼兒記憶。
    (2)教師以游戲的形式,引導幼兒有節(jié)奏朗誦兒歌,并作相應動作。念出兒歌,教師問:“你們看見了什么?”請幼兒用句式“我的眼睛看到了xx”說一句話,說出教室里的一件物品名稱,然后重新開始游戲。
    我的眼睛
    我的眼睛亮晶晶,(雙手食指伸出,指著自己的眼睛,頭左右側(cè)點。)
    一眨一眨見光明。(雙手放在耳邊,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對合攏、張開。)
    美麗世界全看清。(雙臂伸直向斜上方舉起。)
    草小班教案篇十二
    在我班的做做玩玩區(qū)里,擺放著一些布條。這些布條是幼兒編小辮用的,目的是為了鍛煉幼兒得手部肌肉,使幼兒有一雙靈巧的雙手,編好的辮子掛在教室只供觀賞,沒有讓幼兒靈活的運用起來。當看到大班的幼兒拿著辮子跳繩時,他們也想拿起辮子試一試,但由于孩子年齡小,活動能力差,沒跳幾下就跳不動了,看到他們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樣子,我何不帶他們換個玩法,來達到他們玩辨子的目的呢?于是,我抓住孩子這一興趣點,設計本次活動。
    1、探究辮子的多種玩法,鼓勵幼兒嘗試肢體語言的快樂,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意識。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團結(jié)合作、互相幫助的好習慣。
    1、布條編的辮子長短兩種,數(shù)量夠幼兒使用為止。教師長辮子一根。
    2、各種輔助材料:如大小瓶蓋、粉筆等。
    1、自由玩耍
    師:老師發(fā)現(xiàn)小朋友最愛玩辮子,今天老師帶你們玩一玩好嗎?
    幼:好
    (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辮子,自由自在的玩著,老師也走進孩子們中間,同他們一起探索辮子的玩法,有了老師的提醒,他們玩出了很多花樣。)
    2、師幼交流:
    師:你們玩的開心嗎,說說你們是怎么玩的?
    逄舉:我使勁甩辮子它就啪啪響。
    逄鎮(zhèn)宇:我轉(zhuǎn)圈,小辮子就跟著我轉(zhuǎn)圓圈。
    逄文浩:我把長辮子在地上擺來擺去,就像一條大蛇,然后我又拖著辮子跑,丁志鵬、金猛就跟著追辮子,真好玩。
    崔赫:我和奎奎拉大鋸。
    ……
    教師小結(jié):小朋友真棒,能探索出這么多的玩法,辮子還有很多玩法,現(xiàn)在老師教你們做幾種圖案。
    (在老師的鼓勵引導下,幼兒很快用小辮子做出了許多小動物、水果等,并使用了輔助材料畫翅膀、做眼睛。)
    4、師幼共同創(chuàng)作
    師:“我們做一個太陽好嗎?做太陽時還需要小朋友的幫助呢。”
    (老師用辮子先圈一個大圓后,讓小朋友想一想怎樣才能做成太陽?聰明的崔航馬上帶領(lǐng)小朋友拿來小辮子,擺在大圓的四周,做太陽的光芒,這樣,一個太陽就做好了。小朋友高興的邊拍手邊欣賞和老師共同創(chuàng)作的作品。)
    5、游戲:太陽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
    (1)師:“剛才是一個靜止的太陽,現(xiàn)在老師要帶小朋友做一個活動的太陽,讓太陽轉(zhuǎn)起來好嗎?小朋友把小辮收起來,用右手拽住大圓,均勻站好,左手打開做太陽的光芒,現(xiàn)在請小朋友轉(zhuǎn)一轉(zhuǎn),看太陽動起來了?!?BR>    (小朋友們開心的玩著,感受著肢體語言的快樂。)
    (2)、教師小結(jié)提問:
    幼:大家可以合作玩。
    師:對,剛才老師 只有一個大辮子,不能完全做成一個太陽。只有請小朋友合作老師才能完成任務。
    6、幼兒合作玩
    師:下面請小朋友合作做一個作品。
    (小朋友三五成群,共同創(chuàng)作許多作品:有小魚、花氣球等。)
    7、游戲:揪尾巴
    (1)玩法:組織幼兒把大辮子放好,圍成圓圈,把小辮子插在褲帶里,做小尾巴。請6——7名幼兒到圈內(nèi)開始互相追逐揪小尾巴,誰的尾巴被揪下來誰就回到圓圈替換別的小朋友,游戲重新開始。
    (幼兒游戲時,教師要時時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師幼交流:
    師:誰的尾巴揪下來了?你的尾巴讓誰揪下來了?為什么被揪下來了?
    王萌:我的尾巴讓逄文浩揪下來了,因為我沒有來得及躲開。
    逄文浩:我光顧揪王萌的尾巴了,我的尾巴被逄淑真給揪下來了。
    (3)教師小結(jié):“游戲時,小朋友不能光去揪人家的尾巴,同時還要保護好自己的小尾巴不被別人揪下來?!?BR>    8、活動延伸:戶外活動時讓幼兒繼續(xù)玩辮子,進一步探索辮子的多種玩法,來達到孩子的玩辮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