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jié)可以幫助我們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加深對經(jīng)驗的把握。如何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總結(jié)范文是學(xué)習(xí)和交流的寶貴資源,我們可以從中學(xué)習(xí)他人的思路和寫作技巧。
孔子語錄心得篇一
1.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xué)而》)。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保ā稙檎罚?。
3.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為政》)。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保ā稙檎罚?。
5.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保ā豆遍L》)。
6.子曰:“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BR>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保ā队阂病罚?。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保ā蹲雍薄罚?。
10.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保ā缎l(wèi)靈公》)。
1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學(xué)而》)。
12.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保ā独锶省罚?。
1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泰伯》)。
14.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保ā蹲雍薄罚?。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ā缎l(wèi)靈公》)。
1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保ā稙檎罚?。
1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17.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保ā妒龆罚?。
18.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保ā蹲雍薄罚?。
19.子夏曰:“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保ā蹲訌垺罚?。
孔子語錄心得篇二
1.子曰:“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2.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3.仁遠(yuǎn)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4.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5.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
者。不必有仁。
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7.當(dāng)仁不讓于師。
8.務(wù)民之義。敬鬼神而遠(yuǎn)之??芍^知矣。
9.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
10.克己復(fù)禮。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12.愛人。知人。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13.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14.克。伐。怨。欲。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16.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輨t足以使人。
孔子語錄心得篇三
4、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論語》
5、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孔子《論語》
8、君子之道四焉,強于行義,弱于受諫,怵于待祿,慎于治身。 ――孔丘
9、“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孔子《論語》
10、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孔子《論語》
11、與朋友交,嚴(yán)而有信。 ――孔丘
12、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孔子《論語》
13、德之不修,學(xué)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孔子《論語》
14、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孔丘《論語》
15、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孔子《中庸》
16、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 ――孔丘
17、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論語?子路》
18、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丘
19、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dá)而達(dá)人。 ――孔子
20、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孔子《論語》
孔子語錄心得篇四
孔子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個偉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智慧對于中國和世界都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許多人都曾感受到過孔子語錄中的深刻意義和內(nèi)涵。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個人對于孔子語錄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關(guān)于仁愛。
孔子說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告誡我們要做到愛人如己,不要對他人做出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這是一種基本的人際關(guān)系準(zhǔn)則,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同時,孔子還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边@句話告訴我們要有高尚的品德,要用正確的道德觀念來衡量事物,而不是只考慮個人利益。
第三段:關(guān)于學(xué)習(xí)。
孔子非常注重學(xué)習(xí)和教育。他曾說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边@句話告訴我們要學(xué)會反思和總結(jié)過去的經(jīng)驗,這樣才能不斷進(jìn)步和成長。同時,孔子還說:“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边@句話告訴我們學(xué)習(xí)一定要和思考相結(jié)合,只有學(xué)會思考才能真正吸收知識。
第四段:關(guān)于行動。
孔子注重實踐和行動,他曾說過:“吾日三省吾身。”這句話告誡我們要經(jīng)常反省自己的行為,找到不足之處并加以改進(jìn)。同時,孔子還說:“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有自尊心,不要用低賤的手段來追求自己的利益。
第五段:總結(jié)。
孔子語錄涉及很多方面,包括仁愛、學(xué)習(xí)、行動等等。這些思想和智慧也可以幫助我們在現(xiàn)代社會中取得成功。總而言之,我們應(yīng)該善于借鑒歷代先賢的思想和智慧,以此來指導(dǎo)我們的行為和決策。
孔子語錄心得篇五
『3.4』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齊奢也,寧儉;喪,與齊易也,寧戚。
『3.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3.7』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3.8』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為也?子曰:繪事后素。曰:禮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矣。
能征之矣。
『3.10』子曰:(衣帝)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3.11』或問(衣帝)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3.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3.13』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龜,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吾所壽也。
『3.14』子曰:周監(jiān)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3.15』子入太廟,每事問?;蛟唬菏胫^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3.16』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3.17』子貢欲去告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3.18』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3.19』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3.20』子曰: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3.21』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zhàn)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3.23』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nèi)缫?,繳如也,繹如也,以成。
『3.24』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3.25』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3.26』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里仁第四。
『4.1』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4.4』子曰:茍志於仁矣,無惡也。
『4.5』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者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4.6』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盡有之矣,我未見也。
『4.7』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4.8』子曰:朝聞道,夕夕死可矣。
『4.9』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4.10』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於比。
『4.11』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4.12』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4.13』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國,如禮何?
『4.14』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忠恕而已矣。
『4.16』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4.17』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4.18』子曰:事父母幾諫,諫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4.19』子曰: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
『4.20』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4.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4.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4.23』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4.24』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4.25』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4.26』子游曰: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
孔子語錄心得篇六
3、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浊稹墩撜Z》。
4、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論語》。
5、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孔子《論語》。
8、君子之道四焉,強于行義,弱于受諫,怵于待祿,慎于治身?!浊?。
9、“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薄鬃印墩撜Z》。
10、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鬃印墩撜Z》。
11、與朋友交,嚴(yán)而有信?!浊?。
12、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鬃印墩撜Z》。
13、德之不修,學(xué)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鬃印墩撜Z》。
14、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浊稹墩撜Z》。
15、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鬃印吨杏埂?。
16、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浊?。
17、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論語·子路》。
18、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丘。
19、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dá)而達(dá)人?!鬃印?BR> 20、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鬃印墩撜Z》。
孔子語錄心得篇七
孔子語錄中蘊含著深邃的人生哲理和處世智慧,它們不止是一些簡單的話語或格言,更是內(nèi)涵豐富的思想精華。通過深入理解和領(lǐng)悟孔子語錄中所蘊含的深意,我們可以獲得關(guān)于人生、道德和精神世界的重要思考,從而使自己更好地成長和發(fā)展。在此,我想分享自己在學(xué)習(xí)中所得到的一些心得和體會。
首先,從孔子語錄中我們可以學(xué)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核心理念??鬃诱J(rèn)為,人之所以能夠自我完善,家庭和國家之所以能夠繁榮昌盛,必須先從個人修身開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自覺遵循道德規(guī)范,注重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biāo),不斷學(xué)習(xí)和進(jìn)步。只有當(dāng)個人自我提高和完善之后,才能夠關(guān)注和牽引到家庭和國家的繁榮和進(jìn)步。
其次,孔子語錄深刻地詮釋了人際關(guān)系和社會交往的重要性??鬃诱J(rèn)為,人之所以能夠立足于社會,并取得成功,必須具備誠信、敬業(yè)和樂于分享的品質(zhì)。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與其他人建立健康且有益的人際關(guān)系,從而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同時,這也能夠幫助我們獲得更多有益的資源和機會,進(jìn)而在職業(yè)發(fā)展和生活中更加出色地表現(xiàn)。
第三,孔子語錄中強調(diào)了知識和教育對于個人成長和社會進(jìn)步的重要性??鬃诱J(rèn)為,人類的知識和智慧是無窮無盡的,只有不斷的學(xué)習(xí)和探索,才能夠真正地了解和認(rèn)識人類社會的歷史和發(fā)展。同時,教育的目的也在于培養(yǎng)具備高尚品質(zhì)的學(xué)生,教育的本質(zhì)并不在于簡單的灌輸知識和技能,更在于激發(fā)學(xué)生的內(nèi)在潛能,幫助他們成為有能力和有道德品質(zhì)的社會成員。
第四、孔子語錄中對于自我反省和修正的重要性有著非常深刻的詮釋??鬃涌偸窃诓煌5乃伎己吞剿髦兄饾u形成了他的學(xué)說,同時也更深刻地理解了自身的不足和錯誤。不斷的反思和修正,是每個人成長和發(fā)展的必經(jīng)之路,只有在保持終身學(xué)習(xí)和反思的狀態(tài)下,我們才能夠擺脫自身的局限,成為更加卓越的個體。
最后,孔子語錄對人類精神生活的影響也非常深遠(yuǎn)??鬃犹岢隽恕叭?、義、禮、智、信”等精神層面的要求,這些對于人類的精神追求和認(rèn)知方式帶來了重大的影響。在擺脫物質(zhì)和功利主義的壓力下,我們需要更加注重和回歸精神領(lǐng)域的探索,探索自身的靈魂深處;同時,要以正義、誠信和同理心為核心,去深層次地思考和認(rèn)知人生,防止盲目追逐和毫無意義的行動。
總的來說,孔子語錄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智慧的集中體現(xiàn)。通過學(xué)習(xí)和領(lǐng)悟它中的思想精華,我們可以更好地認(rèn)識和領(lǐng)悟自身,發(fā)現(xiàn)并改正自身的不足,使自己更加出色地成長和成為一個有價值的社會成員。在宏觀層面,我們也能夠從中領(lǐng)悟人類發(fā)展的歷史變遷和規(guī)律性,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人類社會的真諦和內(nèi)涵。
孔子語錄心得篇八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xué)家之一,他的思想理論為中國數(shù)千年的文化傳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xiàn)??鬃拥乃枷雽ξ覀兘裉煲廊痪哂袉⑹疽饬x,他的語錄更是常常被人們引用來表達(dá)自己的觀點和理念。本篇文章將以孔子語錄為主旨,探討我對于孔子思想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孔子教育思想。
孔子主張“教育與修身”,他認(rèn)為教育可以使人強大起來,但也需要過程中不斷地修身養(yǎng)性??鬃舆€主張“為人先做一個好人”,他認(rèn)為只有通過自己的實踐,才能夠真正地成為一個做好事的人。我的體會是,我們應(yīng)該把教育與修身養(yǎng)性相結(jié)合,通過教育來提高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同時也要通過修身來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zhì)和修養(yǎng)。
第二段:孔子智慧思想。
孔子的思想道路是一條世人追求的道路,他的語錄充滿了智慧。例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這句話告訴我們?nèi)艘匦庞茫湃问侨伺c人之間和諧相處的基礎(chǔ)。“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這句話告訴我們要不斷學(xué)習(xí)他人的長處,要虛心向別人學(xué)習(xí)。“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持之以恒地學(xué)習(xí),只有不斷努力,才能取得進(jìn)步。我的體會是,我們要借鑒孔子的智慧思想,學(xué)會善待別人,學(xué)會不斷學(xué)習(xí)和進(jìn)步。
第三段:孔子倫理思想。
孔子強調(diào)重視倫理、尊重道德,他的語錄充滿了對于人類倫理的思考和探討。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做出自己不希望別人對自己做的事??鬃右蔡岢隽恕熬佑饔诹x,小人喻于利”,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有高尚的品性和高尚的精神追求,要以義為首,以利為輔。我的體會是,我們要在生活中遵守道德準(zhǔn)則,在人與人之間建立起良好的倫理關(guān)系,既要尊重別人的自由,也要為自己的行為負(fù)責(zé)。
第四段:孔子政治思想。
雖然孔子不是一位政治家,但是他對于政治的思考卻十分深刻。他認(rèn)為,一個君主想要取得民心,必須要做到“愛民、治民、愛民之所愛、為民之需”,讓民眾安居樂業(yè)。他還提出了“道不行,乘桴浮于?!保@句話告訴我們,只有做出正確的決策、行不背離人民意愿的政見,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我的體會是,我們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盡職盡責(zé),為人民的利益和幸福而奮斗,做一個有責(zé)任感的公民。
第五段:孔子人生哲學(xué)思想。
孔子認(rèn)為人生應(yīng)該注重自己的精神融合,他的言行也充分體現(xiàn)出這一點。他還提出了“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的思想,告訴我們要以友誼為紐帶,相互幫助、關(guān)愛和支持。他的語錄也曾說過“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告訴我們在學(xué)習(xí)過程中也應(yīng)該注重思考與反思。我的體會是,我們要在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的過程中,注重個人精神的提高,追求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
總的來說,孔子的思想充滿了對人類生活的智慧、思考和探索,他的語錄讓我們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斷汲取養(yǎng)分,追求更好的自己。通過對孔子語錄的認(rèn)識和學(xué)習(xí),我相信我可以更好地為人處世,成為一個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人。
孔子語錄心得篇九
(孔子沒有如下四種毛?。褐饔^臆斷,絕對肯定,固執(zhí)已見,自以為是。)。
(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間又好象在后面。老師善于一步一步地誘導(dǎo)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開闊我的視野,又用禮法來約束我的行為。)。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鬃印墩撜Z》。
(孔子站在岸上指著河水說:“時光的流逝就象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地流去。”)。
4、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論語》。
(我還沒有見過喜愛德行象喜愛美色那樣的人。)。
(年輕人是可怕的,因為怎么能知道他的將來不如我們現(xiàn)在呢?但如果一個人到了四十、五十歲還默默無聞,他也就沒有什么可怕的了。)。
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鬃印墩撜Z》。
(戰(zhàn)斗中,三軍的統(tǒng)帥可以被俘虜,但一個普通人的意志卻不能被迫改變的。)。
7、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鬃印墩撜Z》。
(只有到了氣候寒冷的時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獨立的品格。)。
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論語》。
(連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還怎么能事奉鬼呢?)。
(死和生聽?wèi){命運的安排,富與貴在于上天的決定。君子只要盡心盡力而沒有過失,對人恭敬而合乎禮法,那么四海之內(nèi)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鬃印墩撜Z》。
(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別人的惡行。小人與此恰恰相反。)。
11、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論語》。
(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帶頭走正道,誰還敢不行正道呢?)。
(如果名分不正理論上便講不通,理論上講不通,事情便辦不成;……因此,君子給某種事物起名字時,就一定要在理論上講得通,在實踐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雖然熟讀了《詩經(jīng)》三百篇,但讓他去處理政事,卻辦不好;派他出使國外,卻不能獨立地根據(jù)具體情況應(yīng)對自如;這樣的人,讀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處呢?)。
1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鬃印墩撜Z》。
(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為端正,那么就是不發(fā)命令,下面的人也會照著去做;如果他的行為不正,即使發(fā)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會服從。)。
1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論語》。
(君子能夠協(xié)調(diào)左右但并不盲從附和,小人則只會盲從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處。)。
(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討得他的喜歡則很難。以不正當(dāng)?shù)姆绞接懰矚g,他是不會喜歡的;但他在用人上,卻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難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歡心則很容易。如果以不正當(dāng)?shù)氖侄斡懰矚g,他是會喜歡的;但當(dāng)他用人時,則會求全責(zé)備。)。
(在私利面前能夠想到道義,遇到危難能夠挺身而出,雖然長期生活在貧困之中,也沒有忘記平生的諾言,這樣就可以說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了。)。
18、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鬃印墩撜Z》。
(君子以言論超過行動為恥辱。)。
(有人說:“如果用恩德來回報別人對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說:“這樣的話,你將用什么來報答別人對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對待怨仇,以恩德報答恩德。”)。
(孔子說:“端木賜啊!你以為我是一個博學(xué)強記的人嗎?”子貢答道:“是的,不是這樣嗎?”孔子說:“不是的,我是用一個基本道理把它們貫穿起來的?!?。
(可以同他交談卻沒有交談,這是錯過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談卻要同他交談,這是白費口舌。聰明的人既不錯過人才,又不浪費語言。)。
22、有殺身以成仁。——摘孔子《論語》。
(能犧牲生命來成全仁德。)。
2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鬃印墩撜Z》。
(一個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鋒利的工具。)。
24、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鬃印墩撜Z》。
(一個人若沒有長遠(yuǎn)的考慮,便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25、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鬃印墩撜Z》。
(一個人能夠做到多責(zé)備自己而少責(zé)備別人,就不會招致別人的怨恨了。)。
26、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摘孔子《論語》。
(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處處要求別人。)。
2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鬃印墩撜Z》。
(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28、小不忍,則亂大謀。——摘孔子《論語》。
(忍不住一時的小忿,就會毀壞整個大事。)。
29、過而不改,是謂過矣?!鬃印墩撜Z》。
(有了錯誤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錯誤了。)。
30、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摘孔子《論語》。
(我曾經(jīng)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去苦苦思索,結(jié)果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xué)習(xí)。)。
31、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摘孔子《論語》。
(君子想的是怎樣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則是怎樣得到一個安逸之處;君子想的是怎樣才能不觸犯刑法,小人想的則是怎樣才能對自己有利。)。
32、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摘孔子《論語》。
(一個人不應(yīng)該發(fā)愁沒有官位俸祿,而應(yīng)該發(fā)愁沒有為官的本領(lǐng)。不應(yīng)該發(fā)愁別人不了解自己,而應(yīng)追求能夠讓別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3、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論語》。
(君子知道追求道義,小人則只知道追求私利。)。
3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鬃印墩撜Z》。
(見到賢人便應(yīng)考慮怎樣才能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便應(yīng)在內(nèi)心反省,看自己有沒有同樣的缺點。)。
35、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鬃印墩撜Z》。
(君子說話要謹(jǐn)慎,而做事則要雷厲風(fēng)行。)。
36、朽木不可雕也?!鬃印墩撜Z》。
(腐朽的木頭無法雕刻。)。
37、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鬃印墩撜Z》。
(聰明好學(xué),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請教為恥,所以稱他為“文”。)。
3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論語》。
(他這種聰明,別人能做到,而這種愚傻,別人便難以做到了。)。
39、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鬃印墩撜Z》。
(如果質(zhì)樸勝過了文采,就會顯得粗野,而文采勝過質(zhì)樸,也會流于虛浮。只有外表和內(nèi)心配合適當(dāng),才算得上是個君子。)。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摘孔子《論語》。
(對任何事物,僅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愛它的人,深深喜愛它的人又不如樂此不疲的人。)。
41、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摘孔子《論語》。
(對天資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談?wù)摳呱畹膶W(xué)問;而對于中等以下天資的人,則不可以和他談?wù)摳呱畹膶W(xué)問。)。
4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摘孔子《論語》。
(聰明的人喜歡水,因為他性情活躍象水一樣流動不息,仁慈的人喜歡山,因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樣厚重。聰明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聰明的人樂觀,仁慈的人長壽。)。
43、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鬃印墩撜Z》。
(默記所學(xué)的東西,堅持學(xué)習(xí)而不厭煩,教誨別人不知疲倦。)。
(如果財富能夠爭取得到,即使讓我手執(zhí)馬鞭去做一個車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還不如去干我喜歡的事。)。
45、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鬃印墩撜Z》。
(發(fā)憤研究學(xué)問,常常忘記吃飯,一旦有所收獲便又高興地忘記了憂愁,連自己的漸趨衰老也沒有感覺到。)。
46、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論語》。
(如果三個人一同走路,其他兩個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他們有優(yōu)點,我就學(xué)習(xí),他們有缺點,我就作為借鑒而改掉。)。
4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鬃印墩撜Z》。
(孔子從四個方面教育學(xué)生:學(xué)習(xí)文化,修養(yǎng)德行,忠誠不渝,言行一致。)。
4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摘孔子《論語》。
(君子的心胸坦蕩開朗,小人的心胸則狹隘憂愁。)。
49、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鬃印墩撜Z》。
(鳥快要死的時候,叫聲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時候,說話是善良的。)。
(讀書人不能不心胸寬廣意志剛強,因為肩負(fù)重任而且征途遙遠(yuǎn)。他把實現(xiàn)仁的理想作為自己的使命,擔(dān)子難道不重嗎?他為這種理想而奮斗,直到死去為止,路途難道不遠(yuǎn)嗎?)。
孔子語錄心得篇十
7、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丘
8、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孔子《論語》
9、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孔子《論語》
10、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論語》
11、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孔子
12、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論語》
13、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孔子《論語衛(wèi)靈公》
14、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丘
15、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 ――孔子《孝經(jīng)》
16、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孔子《論語》
17、學(xué)而不已,闔棺乃止。 ――孔子
19、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匾膊挥?。 ――孔子《論語》
孔子語錄心得篇十一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惡乎成名者,不得成名為君子。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孔子名言。
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參乎!吾道一以貫之——孔子名言。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孔子名句。
可妻也,雖在纟累纟曳之中,非其罪也。
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
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焉用佞?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孔子名句。
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改是,聽言信行,更察言觀行,發(fā)於宰我之晝寢。
前所聞未及行,故恐後有聞不得并行也。
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孔子語錄。
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皆齊大夫。崔杼作亂,陳文子惡之,捐其四十匹馬,違而去之。
文子辟惡逆,去無道,求有道。當(dāng)春秋時,臣陵其君,皆如崔子,無有可止者。
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乞之四鄰,以應(yīng)求者,用意委曲,非為直人。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nèi)自訟者也。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xué)也——孔子名句。
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xué)者也。
犁牛之子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馀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孔子名言。
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後君子——孔子名句。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敬鬼神而遠(yuǎn)之,可謂知矣。
先勞苦而後得功,此所以為仁。
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
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視之耳,不肯自投從之——孔子名句。
君子博學(xué)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fù)夢見周公——孔子名言。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加我數(shù)年,五十以學(xué)《易》,可以無大過矣。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鬃用?。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鬃诱Z錄。
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小不忍則亂大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名言。
孔子語錄心得篇十二
譯文孔子說:“聰明又好學(xué),向地位比自己低,學(xué)問比自己差的人請教時,不覺得沒面子,所以稱他為‘文’。”
18.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BR> 譯文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動??鬃勇犝f了,說:“兩次,就可以了?!?BR> 19.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BR> 譯文孔子說:“寧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裝做愚笨。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
20.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BR>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的內(nèi)在質(zhì)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zhì)樸就會浮華。只有文采和質(zhì)樸配合恰當(dāng),才是君子?!?BR> 2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孔子說:“知道學(xué)習(xí)的人不如喜歡學(xué)習(xí)的人,喜歡學(xué)習(xí)的人不如以學(xué)習(xí)為快樂的人?!?BR> 22.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譯文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明智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BR> 23.子曰:“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譯文孔子說:“將知識默記在心,學(xué)習(xí)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疲倦,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孔子語錄心得篇十三
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剛、毅、木訥,近仁。
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xué),民斯為下矣!
見得思義。
性相近也,習(xí)相遠(yuǎn)也。
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巧言令色,鮮矣仁!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朝聞道,夕死可矣。
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
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謂之“文”也。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篤信好學(xué),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寢不尸,居不容。
過猶不及。
克己復(fù)禮,為仁。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孔子語錄心得篇十四
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2、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3、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4、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
5、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xué)也已矣。
6、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
7、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
8、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9、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BR> 10、色厲而內(nèi)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11、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12、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13、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4、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馀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15、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
16、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17、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8、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19、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yuǎn)之則怨。
20、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2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2、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23、君子無所爭者,言君子之人,謙卑自牧,無所競爭也。
24、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25、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26、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27、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8、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29、君子之行也,度于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30、見父母志有不從已諫之色,則又當(dāng)恭敬,不敢違父母意而遂已之諫也。
孔子語錄心得篇十五
1、我不下地獄,誰愛下誰下。
2、孔子說:拿著這個爛盾牌還想做mt?
3、我自橫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覺!
4、孔子說:獵人擅長放風(fēng)箏,不怕遠(yuǎn)的,就怕被近身。
5、孔子說:想45分鐘dk就要知道路,遲了人質(zhì)就要死了。
6、老師說:被別人逼著無敵加回城,其實我一點也不爽。
7、孔子說:你們以為我要隱身么,對付你們兩三個菜鳥還用隱身?
8、有一只羊在唱歌: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串一個羊肉串,再串個羊肉串。
9、我爺爺告訴我,這世界最觸動心靈的話,不是我愛你,而是你的腫瘤是良性的。
10、你說。你喜歡我?其實。我一開始。其實我也。唉跟你說了吧,其實我也挺喜歡我自己的。
11、孔子說:德魯依肉搏不強,魔法一般,看到有好的野兵不能做寵物,玩了這么久又不能換職業(yè),我真郁悶啊!
12、孔子曰:解其衣,脫其褲,摸其乳,吻其陰,上下其手,舉陽入陰,入四分,退三分,反復(fù)也,三分水,七分潮,興奮也!美哉,悠哉。
13、孔子曰:打架用磚乎,照臉乎,不宜亂乎,既然乎,豈可一人獨乎,有朋一齊乎,不亦樂乎,乎不著再乎,乎著往死里乎,乎死拉倒也!
14、到站臺的時候,汽車已經(jīng)啟動。于是我只好邊追邊喊:"師傅,等等我!師傅,等等我呀!這時一乘客從車窗探出頭來沖我說了一句:悟空,你就別追了。
孔子語錄心得篇十六
1、其使民也義。
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6、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7、放于利而行,多怨。
8、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9、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10、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11、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12、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3、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14、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15、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17、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18、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9、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20、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贰?BR> 21、賢哉,回也。
22、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23、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4、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25、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
26、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27、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28、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29、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30、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31、夫達(dá)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32、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33、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34、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35、子謂于產(chǎn)。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
36、其使民也義。
3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8、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3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0、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41、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42、放于利而行,多怨。
43、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44、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45、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46、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4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BR> 49、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語錄心得篇十七
1、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譯文:說話一定守信用,行動一定堅決果斷。
2、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譯文:原意是既然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后指既然來了,就要在這里安下必來。
3、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譯文:早上悟得真理,就是當(dāng)晚死去也沒有什么遺憾了!
4、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語·八佾)。
譯文:這種事如果可以容忍,那還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事呢?
5、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反,則不復(fù)也。(論語·述而)。
譯文:(教學(xué)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領(lǐng)會不了的時候,不去開導(dǎo)他;不到他想說而又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fā)他。告訴他(方形的)一個角,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的三個角,就不要再重復(fù)去教他了。
6、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譯文:聰明,愛好學(xué)習(xí),向下面的人請教而不以為恥。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譯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強加給別人。
8、仰之彌高,鉆之彌堅。(論語·子罕)。
譯文: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努力去鉆研,越鉆研越覺得艱深。
9、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譯文:學(xué)習(xí)永不滿足,耐心地教導(dǎo)別人而不倦怠。
10、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論語·衛(wèi)靈公)。
譯文:人沒有對將來的考慮,必定會有近在眼前的憂患。
11、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論語·學(xué)而)。
譯文:學(xué)習(xí)知識并按一定的時間去溫習(xí)它,不也是很高興的嗎?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wèi)靈公)。
譯文:做工的人想把活兒做好,必須首先使他的工具鋒利。
13、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
譯文:過去的已經(jīng)無可挽回,未來的還來得及改正。
1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譯文:君子心胸平坦寬廣,小人局促,經(jīng)常憂愁。
15、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譯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時節(jié),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后凋謝的。
16、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論語·為政)。
譯文:只讀書不思考就會迷惘,只空想不讀書那就危險了。
17、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譯文:聰明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1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譯文:軍隊可以被奪去主帥,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志氣。
19、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譯文:哪個人沒有犯過錯誤呢,犯了錯誤能夠改正,沒有什么善事能比這個更大的的了。
2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譯文:(我教導(dǎo)你的知識)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種態(tài)度才是明智的。
孔子語錄心得篇十八
3.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4.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孔子。
5.孔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孔子。
6.子曰:君子博學(xué)于文,約之于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
7.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
8.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孔子。
9.子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10.學(xué)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xué)則殆----孔子。
11.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2.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孔子。
13.孔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xué)則殆---孔子。
14.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孔子?BR> 15.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
16.子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孔子。
1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18.朝聞道,夕死可矣----孔子。
19.孔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孔子。
20.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孔子。
21.子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孔子。
22.未知生,焉知死?孔子。
23.移風(fēng)易俗,莫善于樂----孔子。
24.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孔子。
25.博學(xué)于文,約之以禮----孔子。
26.子曰: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
27.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孔子。
28.孔子曰: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
29.子曰:剛、毅、木、訥近仁----孔子。
30.少成若天性,習(xí)慣如自然----孔子。
孔子名言帶智慧二。
31.孔子曰:不學(xué)禮,無以立----孔子。
32.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孔子。
34.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35.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孔子。
36.子曰: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孔子。
37.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孔子。
38.內(nèi)不欺己,外不欺人----孔子。
39.夫子莞爾而笑----孔子。
40.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孔子。
42.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孔子。
43.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孔子。
4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
45.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xí)乎?孔子。
46.學(xué)而不思則惘----孔子。
47.不學(xué)禮,無以立----孔子。
48.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孔子。
49.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孔子。
5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
51.孔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孔子。
54.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
56.孔子曰:習(xí)相近也,性相遠(yuǎn)也----孔子。
孔子語錄心得篇十九
1、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2、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巧言令色,鮮矣仁!
4、不遷怒,不貳過。
5、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6、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0、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11、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12、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3、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4、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1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16、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17、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18、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語言無味。
20、聽其言而觀其行。
22、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23、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5、小不忍則亂大謀。
26、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27、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29、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30、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31、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3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33、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34、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3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6、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7、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38、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39、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0、朝聞道,夕死可矣。
4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2、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43、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44、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45、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4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7、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BR> 4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9、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50、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51、夫達(dá)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52、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
53、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54、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55、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56、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57、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58、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
59、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60、不學(xué)禮,無以立。
61、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6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語錄心得篇二十
譯文孔子說:“復(fù)習(xí)舊知識時,又能領(lǐng)悟到新的東西,才可以做導(dǎo)師啊。”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孔子說:“君子團(tuán)結(jié)而不互相勾結(jié),小人互相勾結(jié)而不團(tuán)結(jié)。”
7.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BR> 譯文孔子說:“讀書卻不深入思考,越學(xué)越糊涂;思考卻不讀書,就會心生迷惑?!?BR> 8.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孔子說:“仲由,教導(dǎo)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tài)度是聰明的啊!”
孔子語錄心得篇一
1.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xué)而》)。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保ā稙檎罚?。
3.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為政》)。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保ā稙檎罚?。
5.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保ā豆遍L》)。
6.子曰:“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BR>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保ā队阂病罚?。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保ā蹲雍薄罚?。
10.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保ā缎l(wèi)靈公》)。
1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學(xué)而》)。
12.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保ā独锶省罚?。
1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泰伯》)。
14.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保ā蹲雍薄罚?。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ā缎l(wèi)靈公》)。
1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保ā稙檎罚?。
1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17.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保ā妒龆罚?。
18.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保ā蹲雍薄罚?。
19.子夏曰:“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保ā蹲訌垺罚?。
孔子語錄心得篇二
1.子曰:“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2.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3.仁遠(yuǎn)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4.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5.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
者。不必有仁。
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7.當(dāng)仁不讓于師。
8.務(wù)民之義。敬鬼神而遠(yuǎn)之??芍^知矣。
9.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
10.克己復(fù)禮。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12.愛人。知人。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13.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14.克。伐。怨。欲。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16.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輨t足以使人。
孔子語錄心得篇三
4、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論語》
5、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孔子《論語》
8、君子之道四焉,強于行義,弱于受諫,怵于待祿,慎于治身。 ――孔丘
9、“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孔子《論語》
10、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孔子《論語》
11、與朋友交,嚴(yán)而有信。 ――孔丘
12、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孔子《論語》
13、德之不修,學(xué)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孔子《論語》
14、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孔丘《論語》
15、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孔子《中庸》
16、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 ――孔丘
17、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論語?子路》
18、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丘
19、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dá)而達(dá)人。 ――孔子
20、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孔子《論語》
孔子語錄心得篇四
孔子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個偉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智慧對于中國和世界都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許多人都曾感受到過孔子語錄中的深刻意義和內(nèi)涵。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個人對于孔子語錄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關(guān)于仁愛。
孔子說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告誡我們要做到愛人如己,不要對他人做出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這是一種基本的人際關(guān)系準(zhǔn)則,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同時,孔子還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边@句話告訴我們要有高尚的品德,要用正確的道德觀念來衡量事物,而不是只考慮個人利益。
第三段:關(guān)于學(xué)習(xí)。
孔子非常注重學(xué)習(xí)和教育。他曾說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边@句話告訴我們要學(xué)會反思和總結(jié)過去的經(jīng)驗,這樣才能不斷進(jìn)步和成長。同時,孔子還說:“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边@句話告訴我們學(xué)習(xí)一定要和思考相結(jié)合,只有學(xué)會思考才能真正吸收知識。
第四段:關(guān)于行動。
孔子注重實踐和行動,他曾說過:“吾日三省吾身。”這句話告誡我們要經(jīng)常反省自己的行為,找到不足之處并加以改進(jìn)。同時,孔子還說:“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有自尊心,不要用低賤的手段來追求自己的利益。
第五段:總結(jié)。
孔子語錄涉及很多方面,包括仁愛、學(xué)習(xí)、行動等等。這些思想和智慧也可以幫助我們在現(xiàn)代社會中取得成功。總而言之,我們應(yīng)該善于借鑒歷代先賢的思想和智慧,以此來指導(dǎo)我們的行為和決策。
孔子語錄心得篇五
『3.4』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齊奢也,寧儉;喪,與齊易也,寧戚。
『3.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3.7』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3.8』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為也?子曰:繪事后素。曰:禮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矣。
能征之矣。
『3.10』子曰:(衣帝)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3.11』或問(衣帝)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3.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3.13』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龜,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吾所壽也。
『3.14』子曰:周監(jiān)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3.15』子入太廟,每事問?;蛟唬菏胫^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3.16』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3.17』子貢欲去告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3.18』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3.19』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3.20』子曰: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3.21』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zhàn)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3.23』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nèi)缫?,繳如也,繹如也,以成。
『3.24』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3.25』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3.26』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里仁第四。
『4.1』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4.4』子曰:茍志於仁矣,無惡也。
『4.5』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者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4.6』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盡有之矣,我未見也。
『4.7』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4.8』子曰:朝聞道,夕夕死可矣。
『4.9』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4.10』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於比。
『4.11』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4.12』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4.13』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國,如禮何?
『4.14』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忠恕而已矣。
『4.16』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4.17』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4.18』子曰:事父母幾諫,諫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4.19』子曰: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
『4.20』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4.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4.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4.23』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4.24』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4.25』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4.26』子游曰: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
孔子語錄心得篇六
3、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浊稹墩撜Z》。
4、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論語》。
5、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孔子《論語》。
8、君子之道四焉,強于行義,弱于受諫,怵于待祿,慎于治身?!浊?。
9、“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薄鬃印墩撜Z》。
10、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鬃印墩撜Z》。
11、與朋友交,嚴(yán)而有信?!浊?。
12、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鬃印墩撜Z》。
13、德之不修,學(xué)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鬃印墩撜Z》。
14、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浊稹墩撜Z》。
15、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鬃印吨杏埂?。
16、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浊?。
17、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論語·子路》。
18、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丘。
19、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dá)而達(dá)人?!鬃印?BR> 20、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鬃印墩撜Z》。
孔子語錄心得篇七
孔子語錄中蘊含著深邃的人生哲理和處世智慧,它們不止是一些簡單的話語或格言,更是內(nèi)涵豐富的思想精華。通過深入理解和領(lǐng)悟孔子語錄中所蘊含的深意,我們可以獲得關(guān)于人生、道德和精神世界的重要思考,從而使自己更好地成長和發(fā)展。在此,我想分享自己在學(xué)習(xí)中所得到的一些心得和體會。
首先,從孔子語錄中我們可以學(xué)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核心理念??鬃诱J(rèn)為,人之所以能夠自我完善,家庭和國家之所以能夠繁榮昌盛,必須先從個人修身開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自覺遵循道德規(guī)范,注重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biāo),不斷學(xué)習(xí)和進(jìn)步。只有當(dāng)個人自我提高和完善之后,才能夠關(guān)注和牽引到家庭和國家的繁榮和進(jìn)步。
其次,孔子語錄深刻地詮釋了人際關(guān)系和社會交往的重要性??鬃诱J(rèn)為,人之所以能夠立足于社會,并取得成功,必須具備誠信、敬業(yè)和樂于分享的品質(zhì)。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與其他人建立健康且有益的人際關(guān)系,從而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同時,這也能夠幫助我們獲得更多有益的資源和機會,進(jìn)而在職業(yè)發(fā)展和生活中更加出色地表現(xiàn)。
第三,孔子語錄中強調(diào)了知識和教育對于個人成長和社會進(jìn)步的重要性??鬃诱J(rèn)為,人類的知識和智慧是無窮無盡的,只有不斷的學(xué)習(xí)和探索,才能夠真正地了解和認(rèn)識人類社會的歷史和發(fā)展。同時,教育的目的也在于培養(yǎng)具備高尚品質(zhì)的學(xué)生,教育的本質(zhì)并不在于簡單的灌輸知識和技能,更在于激發(fā)學(xué)生的內(nèi)在潛能,幫助他們成為有能力和有道德品質(zhì)的社會成員。
第四、孔子語錄中對于自我反省和修正的重要性有著非常深刻的詮釋??鬃涌偸窃诓煌5乃伎己吞剿髦兄饾u形成了他的學(xué)說,同時也更深刻地理解了自身的不足和錯誤。不斷的反思和修正,是每個人成長和發(fā)展的必經(jīng)之路,只有在保持終身學(xué)習(xí)和反思的狀態(tài)下,我們才能夠擺脫自身的局限,成為更加卓越的個體。
最后,孔子語錄對人類精神生活的影響也非常深遠(yuǎn)??鬃犹岢隽恕叭?、義、禮、智、信”等精神層面的要求,這些對于人類的精神追求和認(rèn)知方式帶來了重大的影響。在擺脫物質(zhì)和功利主義的壓力下,我們需要更加注重和回歸精神領(lǐng)域的探索,探索自身的靈魂深處;同時,要以正義、誠信和同理心為核心,去深層次地思考和認(rèn)知人生,防止盲目追逐和毫無意義的行動。
總的來說,孔子語錄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智慧的集中體現(xiàn)。通過學(xué)習(xí)和領(lǐng)悟它中的思想精華,我們可以更好地認(rèn)識和領(lǐng)悟自身,發(fā)現(xiàn)并改正自身的不足,使自己更加出色地成長和成為一個有價值的社會成員。在宏觀層面,我們也能夠從中領(lǐng)悟人類發(fā)展的歷史變遷和規(guī)律性,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人類社會的真諦和內(nèi)涵。
孔子語錄心得篇八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xué)家之一,他的思想理論為中國數(shù)千年的文化傳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xiàn)??鬃拥乃枷雽ξ覀兘裉煲廊痪哂袉⑹疽饬x,他的語錄更是常常被人們引用來表達(dá)自己的觀點和理念。本篇文章將以孔子語錄為主旨,探討我對于孔子思想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孔子教育思想。
孔子主張“教育與修身”,他認(rèn)為教育可以使人強大起來,但也需要過程中不斷地修身養(yǎng)性??鬃舆€主張“為人先做一個好人”,他認(rèn)為只有通過自己的實踐,才能夠真正地成為一個做好事的人。我的體會是,我們應(yīng)該把教育與修身養(yǎng)性相結(jié)合,通過教育來提高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同時也要通過修身來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zhì)和修養(yǎng)。
第二段:孔子智慧思想。
孔子的思想道路是一條世人追求的道路,他的語錄充滿了智慧。例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這句話告訴我們?nèi)艘匦庞茫湃问侨伺c人之間和諧相處的基礎(chǔ)。“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這句話告訴我們要不斷學(xué)習(xí)他人的長處,要虛心向別人學(xué)習(xí)。“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持之以恒地學(xué)習(xí),只有不斷努力,才能取得進(jìn)步。我的體會是,我們要借鑒孔子的智慧思想,學(xué)會善待別人,學(xué)會不斷學(xué)習(xí)和進(jìn)步。
第三段:孔子倫理思想。
孔子強調(diào)重視倫理、尊重道德,他的語錄充滿了對于人類倫理的思考和探討。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做出自己不希望別人對自己做的事??鬃右蔡岢隽恕熬佑饔诹x,小人喻于利”,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有高尚的品性和高尚的精神追求,要以義為首,以利為輔。我的體會是,我們要在生活中遵守道德準(zhǔn)則,在人與人之間建立起良好的倫理關(guān)系,既要尊重別人的自由,也要為自己的行為負(fù)責(zé)。
第四段:孔子政治思想。
雖然孔子不是一位政治家,但是他對于政治的思考卻十分深刻。他認(rèn)為,一個君主想要取得民心,必須要做到“愛民、治民、愛民之所愛、為民之需”,讓民眾安居樂業(yè)。他還提出了“道不行,乘桴浮于?!保@句話告訴我們,只有做出正確的決策、行不背離人民意愿的政見,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我的體會是,我們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盡職盡責(zé),為人民的利益和幸福而奮斗,做一個有責(zé)任感的公民。
第五段:孔子人生哲學(xué)思想。
孔子認(rèn)為人生應(yīng)該注重自己的精神融合,他的言行也充分體現(xiàn)出這一點。他還提出了“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的思想,告訴我們要以友誼為紐帶,相互幫助、關(guān)愛和支持。他的語錄也曾說過“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告訴我們在學(xué)習(xí)過程中也應(yīng)該注重思考與反思。我的體會是,我們要在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的過程中,注重個人精神的提高,追求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
總的來說,孔子的思想充滿了對人類生活的智慧、思考和探索,他的語錄讓我們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斷汲取養(yǎng)分,追求更好的自己。通過對孔子語錄的認(rèn)識和學(xué)習(xí),我相信我可以更好地為人處世,成為一個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人。
孔子語錄心得篇九
(孔子沒有如下四種毛?。褐饔^臆斷,絕對肯定,固執(zhí)已見,自以為是。)。
(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間又好象在后面。老師善于一步一步地誘導(dǎo)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開闊我的視野,又用禮法來約束我的行為。)。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鬃印墩撜Z》。
(孔子站在岸上指著河水說:“時光的流逝就象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地流去。”)。
4、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論語》。
(我還沒有見過喜愛德行象喜愛美色那樣的人。)。
(年輕人是可怕的,因為怎么能知道他的將來不如我們現(xiàn)在呢?但如果一個人到了四十、五十歲還默默無聞,他也就沒有什么可怕的了。)。
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鬃印墩撜Z》。
(戰(zhàn)斗中,三軍的統(tǒng)帥可以被俘虜,但一個普通人的意志卻不能被迫改變的。)。
7、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鬃印墩撜Z》。
(只有到了氣候寒冷的時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獨立的品格。)。
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論語》。
(連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還怎么能事奉鬼呢?)。
(死和生聽?wèi){命運的安排,富與貴在于上天的決定。君子只要盡心盡力而沒有過失,對人恭敬而合乎禮法,那么四海之內(nèi)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鬃印墩撜Z》。
(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別人的惡行。小人與此恰恰相反。)。
11、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論語》。
(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帶頭走正道,誰還敢不行正道呢?)。
(如果名分不正理論上便講不通,理論上講不通,事情便辦不成;……因此,君子給某種事物起名字時,就一定要在理論上講得通,在實踐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雖然熟讀了《詩經(jīng)》三百篇,但讓他去處理政事,卻辦不好;派他出使國外,卻不能獨立地根據(jù)具體情況應(yīng)對自如;這樣的人,讀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處呢?)。
1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鬃印墩撜Z》。
(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為端正,那么就是不發(fā)命令,下面的人也會照著去做;如果他的行為不正,即使發(fā)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會服從。)。
1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論語》。
(君子能夠協(xié)調(diào)左右但并不盲從附和,小人則只會盲從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處。)。
(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討得他的喜歡則很難。以不正當(dāng)?shù)姆绞接懰矚g,他是不會喜歡的;但他在用人上,卻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難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歡心則很容易。如果以不正當(dāng)?shù)氖侄斡懰矚g,他是會喜歡的;但當(dāng)他用人時,則會求全責(zé)備。)。
(在私利面前能夠想到道義,遇到危難能夠挺身而出,雖然長期生活在貧困之中,也沒有忘記平生的諾言,這樣就可以說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了。)。
18、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鬃印墩撜Z》。
(君子以言論超過行動為恥辱。)。
(有人說:“如果用恩德來回報別人對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說:“這樣的話,你將用什么來報答別人對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對待怨仇,以恩德報答恩德。”)。
(孔子說:“端木賜啊!你以為我是一個博學(xué)強記的人嗎?”子貢答道:“是的,不是這樣嗎?”孔子說:“不是的,我是用一個基本道理把它們貫穿起來的?!?。
(可以同他交談卻沒有交談,這是錯過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談卻要同他交談,這是白費口舌。聰明的人既不錯過人才,又不浪費語言。)。
22、有殺身以成仁。——摘孔子《論語》。
(能犧牲生命來成全仁德。)。
2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鬃印墩撜Z》。
(一個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鋒利的工具。)。
24、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鬃印墩撜Z》。
(一個人若沒有長遠(yuǎn)的考慮,便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25、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鬃印墩撜Z》。
(一個人能夠做到多責(zé)備自己而少責(zé)備別人,就不會招致別人的怨恨了。)。
26、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摘孔子《論語》。
(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處處要求別人。)。
2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鬃印墩撜Z》。
(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28、小不忍,則亂大謀。——摘孔子《論語》。
(忍不住一時的小忿,就會毀壞整個大事。)。
29、過而不改,是謂過矣?!鬃印墩撜Z》。
(有了錯誤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錯誤了。)。
30、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摘孔子《論語》。
(我曾經(jīng)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去苦苦思索,結(jié)果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xué)習(xí)。)。
31、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摘孔子《論語》。
(君子想的是怎樣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則是怎樣得到一個安逸之處;君子想的是怎樣才能不觸犯刑法,小人想的則是怎樣才能對自己有利。)。
32、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摘孔子《論語》。
(一個人不應(yīng)該發(fā)愁沒有官位俸祿,而應(yīng)該發(fā)愁沒有為官的本領(lǐng)。不應(yīng)該發(fā)愁別人不了解自己,而應(yīng)追求能夠讓別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3、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論語》。
(君子知道追求道義,小人則只知道追求私利。)。
3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鬃印墩撜Z》。
(見到賢人便應(yīng)考慮怎樣才能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便應(yīng)在內(nèi)心反省,看自己有沒有同樣的缺點。)。
35、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鬃印墩撜Z》。
(君子說話要謹(jǐn)慎,而做事則要雷厲風(fēng)行。)。
36、朽木不可雕也?!鬃印墩撜Z》。
(腐朽的木頭無法雕刻。)。
37、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鬃印墩撜Z》。
(聰明好學(xué),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請教為恥,所以稱他為“文”。)。
3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論語》。
(他這種聰明,別人能做到,而這種愚傻,別人便難以做到了。)。
39、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鬃印墩撜Z》。
(如果質(zhì)樸勝過了文采,就會顯得粗野,而文采勝過質(zhì)樸,也會流于虛浮。只有外表和內(nèi)心配合適當(dāng),才算得上是個君子。)。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摘孔子《論語》。
(對任何事物,僅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愛它的人,深深喜愛它的人又不如樂此不疲的人。)。
41、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摘孔子《論語》。
(對天資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談?wù)摳呱畹膶W(xué)問;而對于中等以下天資的人,則不可以和他談?wù)摳呱畹膶W(xué)問。)。
4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摘孔子《論語》。
(聰明的人喜歡水,因為他性情活躍象水一樣流動不息,仁慈的人喜歡山,因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樣厚重。聰明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聰明的人樂觀,仁慈的人長壽。)。
43、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鬃印墩撜Z》。
(默記所學(xué)的東西,堅持學(xué)習(xí)而不厭煩,教誨別人不知疲倦。)。
(如果財富能夠爭取得到,即使讓我手執(zhí)馬鞭去做一個車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還不如去干我喜歡的事。)。
45、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鬃印墩撜Z》。
(發(fā)憤研究學(xué)問,常常忘記吃飯,一旦有所收獲便又高興地忘記了憂愁,連自己的漸趨衰老也沒有感覺到。)。
46、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論語》。
(如果三個人一同走路,其他兩個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他們有優(yōu)點,我就學(xué)習(xí),他們有缺點,我就作為借鑒而改掉。)。
4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鬃印墩撜Z》。
(孔子從四個方面教育學(xué)生:學(xué)習(xí)文化,修養(yǎng)德行,忠誠不渝,言行一致。)。
4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摘孔子《論語》。
(君子的心胸坦蕩開朗,小人的心胸則狹隘憂愁。)。
49、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鬃印墩撜Z》。
(鳥快要死的時候,叫聲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時候,說話是善良的。)。
(讀書人不能不心胸寬廣意志剛強,因為肩負(fù)重任而且征途遙遠(yuǎn)。他把實現(xiàn)仁的理想作為自己的使命,擔(dān)子難道不重嗎?他為這種理想而奮斗,直到死去為止,路途難道不遠(yuǎn)嗎?)。
孔子語錄心得篇十
7、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丘
8、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孔子《論語》
9、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孔子《論語》
10、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論語》
11、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孔子
12、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論語》
13、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孔子《論語衛(wèi)靈公》
14、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丘
15、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 ――孔子《孝經(jīng)》
16、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孔子《論語》
17、學(xué)而不已,闔棺乃止。 ――孔子
19、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匾膊挥?。 ――孔子《論語》
孔子語錄心得篇十一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惡乎成名者,不得成名為君子。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孔子名言。
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參乎!吾道一以貫之——孔子名言。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孔子名句。
可妻也,雖在纟累纟曳之中,非其罪也。
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
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焉用佞?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孔子名句。
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改是,聽言信行,更察言觀行,發(fā)於宰我之晝寢。
前所聞未及行,故恐後有聞不得并行也。
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孔子語錄。
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皆齊大夫。崔杼作亂,陳文子惡之,捐其四十匹馬,違而去之。
文子辟惡逆,去無道,求有道。當(dāng)春秋時,臣陵其君,皆如崔子,無有可止者。
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乞之四鄰,以應(yīng)求者,用意委曲,非為直人。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nèi)自訟者也。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xué)也——孔子名句。
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xué)者也。
犁牛之子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馀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孔子名言。
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後君子——孔子名句。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敬鬼神而遠(yuǎn)之,可謂知矣。
先勞苦而後得功,此所以為仁。
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
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視之耳,不肯自投從之——孔子名句。
君子博學(xué)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fù)夢見周公——孔子名言。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加我數(shù)年,五十以學(xué)《易》,可以無大過矣。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鬃用?。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鬃诱Z錄。
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小不忍則亂大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名言。
孔子語錄心得篇十二
譯文孔子說:“聰明又好學(xué),向地位比自己低,學(xué)問比自己差的人請教時,不覺得沒面子,所以稱他為‘文’。”
18.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BR> 譯文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動??鬃勇犝f了,說:“兩次,就可以了?!?BR> 19.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BR> 譯文孔子說:“寧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裝做愚笨。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
20.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BR>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的內(nèi)在質(zhì)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zhì)樸就會浮華。只有文采和質(zhì)樸配合恰當(dāng),才是君子?!?BR> 2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孔子說:“知道學(xué)習(xí)的人不如喜歡學(xué)習(xí)的人,喜歡學(xué)習(xí)的人不如以學(xué)習(xí)為快樂的人?!?BR> 22.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譯文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明智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BR> 23.子曰:“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譯文孔子說:“將知識默記在心,學(xué)習(xí)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疲倦,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孔子語錄心得篇十三
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剛、毅、木訥,近仁。
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xué),民斯為下矣!
見得思義。
性相近也,習(xí)相遠(yuǎn)也。
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巧言令色,鮮矣仁!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朝聞道,夕死可矣。
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
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謂之“文”也。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篤信好學(xué),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寢不尸,居不容。
過猶不及。
克己復(fù)禮,為仁。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孔子語錄心得篇十四
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2、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3、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4、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
5、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xué)也已矣。
6、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
7、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
8、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9、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BR> 10、色厲而內(nèi)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11、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12、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13、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4、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馀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15、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
16、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17、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8、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19、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yuǎn)之則怨。
20、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2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2、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23、君子無所爭者,言君子之人,謙卑自牧,無所競爭也。
24、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25、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26、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27、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8、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29、君子之行也,度于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30、見父母志有不從已諫之色,則又當(dāng)恭敬,不敢違父母意而遂已之諫也。
孔子語錄心得篇十五
1、我不下地獄,誰愛下誰下。
2、孔子說:拿著這個爛盾牌還想做mt?
3、我自橫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覺!
4、孔子說:獵人擅長放風(fēng)箏,不怕遠(yuǎn)的,就怕被近身。
5、孔子說:想45分鐘dk就要知道路,遲了人質(zhì)就要死了。
6、老師說:被別人逼著無敵加回城,其實我一點也不爽。
7、孔子說:你們以為我要隱身么,對付你們兩三個菜鳥還用隱身?
8、有一只羊在唱歌: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串一個羊肉串,再串個羊肉串。
9、我爺爺告訴我,這世界最觸動心靈的話,不是我愛你,而是你的腫瘤是良性的。
10、你說。你喜歡我?其實。我一開始。其實我也。唉跟你說了吧,其實我也挺喜歡我自己的。
11、孔子說:德魯依肉搏不強,魔法一般,看到有好的野兵不能做寵物,玩了這么久又不能換職業(yè),我真郁悶啊!
12、孔子曰:解其衣,脫其褲,摸其乳,吻其陰,上下其手,舉陽入陰,入四分,退三分,反復(fù)也,三分水,七分潮,興奮也!美哉,悠哉。
13、孔子曰:打架用磚乎,照臉乎,不宜亂乎,既然乎,豈可一人獨乎,有朋一齊乎,不亦樂乎,乎不著再乎,乎著往死里乎,乎死拉倒也!
14、到站臺的時候,汽車已經(jīng)啟動。于是我只好邊追邊喊:"師傅,等等我!師傅,等等我呀!這時一乘客從車窗探出頭來沖我說了一句:悟空,你就別追了。
孔子語錄心得篇十六
1、其使民也義。
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6、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7、放于利而行,多怨。
8、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9、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10、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11、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12、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3、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14、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15、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17、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18、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9、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20、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贰?BR> 21、賢哉,回也。
22、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23、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4、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25、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
26、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27、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28、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29、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30、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31、夫達(dá)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32、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33、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34、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35、子謂于產(chǎn)。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
36、其使民也義。
3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8、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3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0、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41、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42、放于利而行,多怨。
43、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44、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45、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46、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4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BR> 49、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語錄心得篇十七
1、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譯文:說話一定守信用,行動一定堅決果斷。
2、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譯文:原意是既然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后指既然來了,就要在這里安下必來。
3、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譯文:早上悟得真理,就是當(dāng)晚死去也沒有什么遺憾了!
4、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語·八佾)。
譯文:這種事如果可以容忍,那還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事呢?
5、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反,則不復(fù)也。(論語·述而)。
譯文:(教學(xué)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領(lǐng)會不了的時候,不去開導(dǎo)他;不到他想說而又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fā)他。告訴他(方形的)一個角,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的三個角,就不要再重復(fù)去教他了。
6、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譯文:聰明,愛好學(xué)習(xí),向下面的人請教而不以為恥。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譯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強加給別人。
8、仰之彌高,鉆之彌堅。(論語·子罕)。
譯文: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努力去鉆研,越鉆研越覺得艱深。
9、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譯文:學(xué)習(xí)永不滿足,耐心地教導(dǎo)別人而不倦怠。
10、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論語·衛(wèi)靈公)。
譯文:人沒有對將來的考慮,必定會有近在眼前的憂患。
11、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論語·學(xué)而)。
譯文:學(xué)習(xí)知識并按一定的時間去溫習(xí)它,不也是很高興的嗎?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wèi)靈公)。
譯文:做工的人想把活兒做好,必須首先使他的工具鋒利。
13、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
譯文:過去的已經(jīng)無可挽回,未來的還來得及改正。
1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譯文:君子心胸平坦寬廣,小人局促,經(jīng)常憂愁。
15、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譯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時節(jié),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后凋謝的。
16、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論語·為政)。
譯文:只讀書不思考就會迷惘,只空想不讀書那就危險了。
17、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譯文:聰明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1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譯文:軍隊可以被奪去主帥,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志氣。
19、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譯文:哪個人沒有犯過錯誤呢,犯了錯誤能夠改正,沒有什么善事能比這個更大的的了。
2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譯文:(我教導(dǎo)你的知識)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種態(tài)度才是明智的。
孔子語錄心得篇十八
3.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4.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孔子。
5.孔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孔子。
6.子曰:君子博學(xué)于文,約之于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
7.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
8.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孔子。
9.子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10.學(xué)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xué)則殆----孔子。
11.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2.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孔子。
13.孔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xué)則殆---孔子。
14.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孔子?BR> 15.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
16.子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孔子。
1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18.朝聞道,夕死可矣----孔子。
19.孔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孔子。
20.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孔子。
21.子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孔子。
22.未知生,焉知死?孔子。
23.移風(fēng)易俗,莫善于樂----孔子。
24.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孔子。
25.博學(xué)于文,約之以禮----孔子。
26.子曰: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
27.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孔子。
28.孔子曰: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
29.子曰:剛、毅、木、訥近仁----孔子。
30.少成若天性,習(xí)慣如自然----孔子。
孔子名言帶智慧二。
31.孔子曰:不學(xué)禮,無以立----孔子。
32.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孔子。
34.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35.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孔子。
36.子曰: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孔子。
37.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孔子。
38.內(nèi)不欺己,外不欺人----孔子。
39.夫子莞爾而笑----孔子。
40.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孔子。
42.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孔子。
43.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孔子。
4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
45.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xí)乎?孔子。
46.學(xué)而不思則惘----孔子。
47.不學(xué)禮,無以立----孔子。
48.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孔子。
49.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孔子。
5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
51.孔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孔子。
54.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
56.孔子曰:習(xí)相近也,性相遠(yuǎn)也----孔子。
孔子語錄心得篇十九
1、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2、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巧言令色,鮮矣仁!
4、不遷怒,不貳過。
5、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6、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0、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11、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12、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3、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4、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1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16、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17、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18、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語言無味。
20、聽其言而觀其行。
22、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23、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5、小不忍則亂大謀。
26、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27、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29、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30、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31、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3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33、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34、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3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6、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7、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38、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39、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0、朝聞道,夕死可矣。
4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2、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43、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44、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45、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4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7、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BR> 4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9、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50、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51、夫達(dá)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52、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
53、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54、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55、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56、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57、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58、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
59、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60、不學(xué)禮,無以立。
61、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6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語錄心得篇二十
譯文孔子說:“復(fù)習(xí)舊知識時,又能領(lǐng)悟到新的東西,才可以做導(dǎo)師啊。”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孔子說:“君子團(tuán)結(jié)而不互相勾結(jié),小人互相勾結(jié)而不團(tuán)結(jié)。”
7.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BR> 譯文孔子說:“讀書卻不深入思考,越學(xué)越糊涂;思考卻不讀書,就會心生迷惑?!?BR> 8.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孔子說:“仲由,教導(dǎo)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tài)度是聰明的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