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南京夫子廟導游詞講解(大全9篇)

字號: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南京夫子廟導游詞講解篇一
    好,我們已到了始建于1168年的江南貢院遺址。江南貢院是專門用來考試的場所,起初規(guī)模并不大,只供府、縣學考試之用。明初鄉(xiāng)試、會試集中在此舉行。后貢院規(guī)模擴大,待到清朝,正式定名為江南貢院,已經(jīng)是規(guī)模空前,形成東起姚家巷,西至學宮、孔廟,南臨秦淮河,北抵建康路的方形整體,其號舍達兩萬多個,在當時全國貢院中首屈一指。民國之后,貢院冷落,只有明遠樓等,作為歷史文物被保留下來。
    游罷夫子廟的主要觀光點,我們大概可以把夫子廟的特點歸納為以下兩點。
    第一,夫子廟是一個廟市合一的活動場所,這是其最大特色,而其他城市的孔廟建筑及其文化氛圍通常與商業(yè)文明、市井文化相隔離。在夫子廟,一方面是圍墻內(nèi)嚴謹?shù)奈幕諊?另一方面是圍墻外、秦淮河兩岸充滿活力的商業(yè)文明,如工藝美術品、小商品、花鳥及現(xiàn)代商場、批銷中心,以及業(yè)經(jīng)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俗文化,如傳統(tǒng)的民風民俗—秦淮燈彩、秦淮風味小吃、云錦工藝、南京白局等,一應俱全,充分體現(xiàn)了夫子廟的繁華和與眾不同。學宮、孔廟與市場(東西市等)、俗文化(秦淮民風民俗等)和諧相處,高雅的儒學文化與通俗的市井文化、商業(yè)文化相互兼容、共同發(fā)展,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秦淮文化。
    第二,夫子廟建筑布局中有許多中國之最。如象征南京母親河—秦淮河的長達110米的高大照壁,是全國最大的;泮池是以天然河道秦淮河的一段改作的,是所有孔廟中獨一無二的。由此可知,秦淮河在夫子廟的歷史演變過程中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南京夫子廟學宮明德堂的名稱在全國也是少有的;大成殿“三寶”—孔子畫像、雕像和孔子生平事跡壁畫,堪稱全國之最。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南京夫子廟的與眾不同,地方政府和國家旅游局自80年代以來,開發(fā)并形成了以夫子廟為中心的秦淮風光帶。在東起東水關、西迄西水關的十里秦淮,發(fā)掘出那些被歷史湮沒的秦淮勝跡,如瞻園、白鷺州、中華門城堡以及桃葉渡至鎮(zhèn)淮橋一帶的秦淮水上游和沿河景觀,即所謂的“四點一線”,形成了集山水、園林、市街、河房河廳和民風民俗于一體的綜合旅游區(qū)。現(xiàn)已布局井然,初具規(guī)模,景致獨特,美不勝收,成為全國旅游景區(qū)四十佳之一?;诖耍嘘P部門還開辟了“夜泊秦淮”水上游旅游線路和陸上游一條線,成為繼“湖南路燈光夜市”后又一顆照亮南京一片天空的“夜明珠”,使得夜晚的南京城更顯魅力。
    各位朋友,夫子廟的游覽就到此結(jié)束了,感謝大家的支持和合作!
    南京夫子廟導游詞講解篇二
    南京夫子廟即孔廟,始建于宋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由東晉學宮擴建而成,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貢院街旁。夫子廟建筑群主要由孔廟、學宮、江南貢院薈萃而成,是秦淮風光的精華。
    孔廟富有明清色彩。它以大成殿為中心,從照壁至衛(wèi)山南南京《夫子廟》北成一條中軸線,左右建筑對稱配列,占地廣約26300平方米。四周圍以高墻,配以門坊、角樓。
    中心廟院:院內(nèi)植有銀杏八棵,古燈對稱有致,中間一條筆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丹墀,此丹墀是祭孔時舉行樂舞的地方,正中豎立一尊青銅孔子塑像,高4.18米、重2500公斤,是全國最大的孔子青銅像。
    大成殿:夫子廟的主殿,高16.22米,闊28.1米,深21.7米。殿內(nèi)正中懸掛一幅全國最大的孔子畫像,高6.50米、寬3.15米。殿內(nèi)陳設仿制2500年前的編鐘、編磬等十五種古代祭孔樂器,定期進行古曲、雅樂演奏,演出反映明人祭孔禮儀的大型明代祭孔樂舞,使觀眾聽到春秋時代的“鐘鼓之樂”、“琴瑟之聲”,展現(xiàn)二千多年前另古樂風貌。大殿四周是孔子業(yè)績圖壁畫,形神并具。
    文化藝術展:中心廟院碑廊里陳列著被譽為“中華一絕”的雨花石展覽。大成殿內(nèi)也經(jīng)常籌辦其他歷史文物和藝術品展,宣傳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
    從大成殿后門走出,即進入學宮參觀區(qū)。學宮是科舉時代本省學子讀書的最高學府,為使士子接受教化,漸知遵循先圣先賢之道,所以學宮總是和孔廟建在一起。作為江蘇古代文教中心的學宮位于大成殿后,以明德堂、尊經(jīng)閣為主體,“東南第一學”門匾由清末狀元秦大士題寫。
    南京夫子廟導游詞講解篇三
    古時立學必祀奉孔子,其各地的孔廟,屬于國家祀典內(nèi)容之一。所以孔廟的特點是廟附于學,和國學、府(州)縣學聯(lián)為一體。廟的位置或在學宮的前部,或偏于一側(cè)。
    南京夫子廟是前廟后學的布局??讖R、學宮與東側(cè)的貢院(通過考試來取士的考場)組成三大文教古建筑群。古時候的孔廟有一定的布局形式。
    一般前設照壁、欞星門和東西牌坊形成廟前廣場,欞星門前設以半圓形水池,稱為“泮池”。泮池是孔廟的特有形制,源自于周禮,而夫子廟鑿秦淮河為泮池,是唯一利用天名河道作為泮池的遺例。岸北為石欄,有“天下文樞”牌坊,游人至此可憑欄小憩,瀏覽秦淮河風光。
    夫子廟的大照壁位于秦淮河南岸,建于明萬歷三年(1575年),全長110米,為中國照壁之最。
    泮池邊的石欄為明正德九年1520xx年所建,現(xiàn)也修飾完整。東有奎光閣,西有聚星亭,象征文風昌盛;廟前廣場東西兩側(cè)立石柱,上書“文武大臣至此下馬”,以示對“至圣文宣王”的崇敬之意。廟門前有“天下文樞”柏木牌坊一座,牌坊后面為“欞星門”,系丈余高石牌坊,六柱三門,中門刻有“欞星門”三字篆文。三門之間嵌有牡丹磚刻浮雕,柱頭皆有云雕,形即華表。這是帝王出巡朝圣祀孔的通道,非一般官員百姓所能出入的。平日用木柵欄封閉。
    街東西舊有“道冠古今”、“德配天地”兩坊,民國以后被拆除。廣場左右原有“聚星”、“思樂”二亭。聚星亭重檐六角,夫子廟于1983年復建;思樂亭今移建于東市小廣場。
    欞星門由三座單間石牌坊組成,石坊之間墻上嵌有牡丹圖案的浮雕,中間石坊橫楣刻有“欞星門”三個篆字,造型樸實無華。
    入欞星門,東西兩側(cè)各有持敬門,中間為大成門,又稱戟門。在封建時代,每逢朔、望(農(nóng)歷初一、十五)朝圣和春秋祭典,府縣官員、教諭、訓導學教官由大成門進,士子走持敬門,不得逾矩。下階為丹墀,東西并立三碑,東為元至順二年(1331年)封至圣夫人碑,西為四亞圣碑,再西為清康熙修學宮碑記。丹墀左右為兩廡,外有走廊通正殿。兩廡供奉孔門的七十二賢人牌位。
    正中是為“大成殿”,外有露臺,是春秋祭奠時舞樂之地,三面環(huán)以石欄,四角設有紫銅燎爐,燃桐油火炬,祭祀多在午夜子時,光如白晝。殿內(nèi)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師孔之位”,左右配享四亞圣——顏回、曾參、孟軻、孔汲。殿的東邊有小門通學宮。
    明清時代的大成門為五間,兩側(cè)為耳房,供執(zhí)事人等休息之用,中為三門,門內(nèi)陳列戟,東設鼓,西置磬,每逢朔望朝圣和春秋祭典,府縣官員由大成門(中門)進,士子執(zhí)事人等分走旁門。此門與大殿同毀于日軍兵火。1986年新建的大成門面寬三間,門內(nèi)正中有漢白玉屏風,上鐫刻“重修夫子廟記”,樹立四塊古碑,其中齊永明二年的“孔子問禮圖碑”是由南京市人民政府院內(nèi)遷至此處的一塊重要的碑銘。
    入大成門循甬道丹墀而上,便是夫子廟的主殿大成殿?,F(xiàn)大殿是按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的建筑為藍本修建的,取消了原孔廟的后墻,使之與學宮融為一體。大殿七間,高18米,重檐歇山頂。原殿內(nèi)正中為“大成至圣先師孔子之神位”牌位,兩旁配享四亞圣?,F(xiàn)殿內(nèi)有孔子銅像,兩旁配有孔子十二弟子漢白玉像。殿前有寬敞的露臺,四周繞以石欄板,它是古時祭祀舉行樂舞的地方。殿前兩側(cè)有廊廡相連,原是供奉孔門七十二賢人和歷代大儒,及存放祭器的地方。現(xiàn)改作碑廊,墻上鑲嵌陳列當今名流的書法碑石30多塊。
    孔廟院墻與學宮之間,東西北三面有寬暢的通道,曾種植幾百棵柏樹,古木參天,郁郁蒼蒼。那時,在廟外的文德橋上憑欄眺望,大成殿的黃色琉璃瓦屋頂在綠蔭叢中顯得金碧輝煌,雄偉壯觀。殿后為“明德堂”,相傳匾額為南宋文天祥楷書,后由曾國藩改為篆書。堂后為“尊經(jīng)閣”,閣原為教諭講課講堂,樓上藏有大量儒教典籍的刻板和諸多圣賢畫像。清嘉慶年間又遭戰(zhàn)火破壞。
    清同治八年(1869年)曾國藩、李鴻章二人相繼重修擴建,恢復舊貌。然而,孔廟的主要建筑均于1937年毀于日本侵略軍的炮火。解放后,原學宮部分作為秦淮區(qū)人民游樂場,“名宦鄉(xiāng)賢祠”則改為夫子廟小學;大成殿遺址辟為夫子廟廣場?!拔幕蟾锩敝?,剩余建筑又遭破壞。1983年,政府撥款重建夫子廟古建筑群,主體建筑大致恢復舊貌。
    夫子廟兩側(cè)的東西市場,原是學宮前甬道。東甬道為學宮正門,門前有坊,上書“泮宮”。坊東為明清兩朝狀元、榜眼、探花題名牌坊。坊西為會元、解元題名牌坊,坊的背面是武科題名牌坊。東西甬道旁,原各有三祠兩署。民國以后廢科舉,興學堂,學宮遂漸衰落,祠、署分別改為學校、教育局、圖書館等,學宮甬道也成為攤販市場,東西市場的名稱便從那時開始。
    現(xiàn)東西市場于1987年建成,總建筑面積為4400平方米,吸收了我國傳統(tǒng)的商業(yè)街道的空間形式和尺度,采用明清時代的街市風格,以石板鋪地,店鋪采用“青磚黛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店、廟、市、街合一,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尊經(jīng)閣在明德堂后,始建于明嘉靖年間,原為上下兩層各五間,清嘉慶以后曾在此設尊經(jīng)書院,樓上藏書,樓下講學。1987年重建的尊經(jīng)閣高三層,18.7米,重檐丁字脊歇山頂,底層五間,二層、三層均為三間。底層辟為“秦淮彩燈館”,二層為“秦淮文物古跡陳列室”,三層備有茶座,可供游人休息并眺望夫子廟全景。
    位于學宮東側(cè)的“貢院”,始建于宋乾道四年(1168年)。它是當時建康府、縣學考試的場所,范圍甚小。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集鄉(xiāng)試、會試于此,考生眾多,不敷應用。明成祖永樂年間在此重新興建,貢院始具規(guī)模。雖永樂十九年(1420xx年)成祖遷都北京,但此地仍為江南鄉(xiāng)試所在地,清承明制,一如其舊,道光年間曾重新修建。咸豐年間文廟、學宮俱遭兵火,貢院卻獨能幸存。同治時又重擴建,范圍更大,考棚號舍有2萬余間,居中國各省之冠。
    當時貢院東起今姚家巷,南至貢院東等和貢院街,西至貢院西街與夫子廟隔街相望,北至今建康路。整個貢院成正方形,內(nèi)有號舍(俗稱考棚)20644間,一人一間,每次考試可容納2萬多人。當時貢院正門在今永和園及秦淮劇場之間。
    大門外街之東、西各有木牌坊一座,即東、西轅門。大門外東西有石獅子一對及兩座石牌坊,軸線上有門三道,分別稱“貢院”、“開天文運”及“龍門”。
    龍門后依次有明遠樓、至公堂及戒慎堂。堂后有門,門后有飛虹橋。橋之南屬外簾,飛虹橋是內(nèi)外簾的分界線。最后為衡鑒堂,是主考官閱考卷、評定名次的地方??荚嚻陂g內(nèi)外簾分隔很嚴,不得擅自出入。整個貢院四周圍以高墻,墻外為街道,街道另一邊為店鋪民居。自光緒三十一年(1920xx年)廢科舉后,貢院即閑置無用。民國7年決定拆除貢院,開辟市場,只保留了明遠樓、飛虹橋和明遠樓東西少數(shù)號舍及明、清碑刻22方。
    明遠樓始建于明永樂年間,清道光年間重建。平面正方形,三層木結(jié)構(gòu)建筑。底層四面為墻,各開有圓拱門,四檐柱從底層直通至樓頂,梁柱交織,四面皆窗。登臨四顧,整個貢院一目了然。它是考試期間考官和執(zhí)事官員警戒、發(fā)號施令的地方。明遠樓內(nèi)已辟為科舉制度陳列館——江南貢院歷史陳列館,展出了100多幅反映中國科舉制度的珍貴文獻資料、圖片,并按原樣復建了40間號舍。原安放在貢院內(nèi)的22方明清碑刻,現(xiàn)集中陳列于明遠樓東西兩側(cè),它是研究明清貢院建制沿革和科舉情況的實物資料。
    南京夫子廟導游詞講解篇四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南京在歷史上曾經(jīng)十一次定都,六朝時代,夫子廟地區(qū)已相當繁華。在明代,夫子廟作為國子監(jiān)科舉考場,考生云集。內(nèi)秦淮河上“漿聲燈影連十里,歌女花船戲濁波”、“畫船蕭鼓,晝夜不絕”,描寫的就是當時秦淮河上的畸形繁華景象。由于歷史的變遷,十里秦淮昔日繁榮景象早已不復存在。1984年以來國家旅游局和政府對重點開發(fā)秦淮風光帶進行了復建和整修,恢復了明末清初江南街市商肆風貌,秦淮河又再度成為中國著名的游覽勝地。經(jīng)過修復的秦淮河風光帶,以夫子廟為中心,包括瞻園、夫子廟、白鷺洲、中華門,以及從桃葉渡至鎮(zhèn)淮橋一帶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樓閣景觀,集古跡、園林、畫舫、市街、樓閣和民俗民風于一體,還有誘人的秦淮夜市和金陵燈會、民俗名勝、地方風味小吃等,使中外游客為之陶醉。
    1990年秦淮風光帶入選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列,2000年被評為國家第一批4a級景區(qū)。每年農(nóng)歷正月初一至十八,這里舉行夫子廟燈會,熱鬧非常。1985年,政府修復了夫子廟古建筑群。還改建了夫子廟一帶的市容,許多商店、餐館、小吃店門面都改建成明清風格,并將臨河的貢院街一帶建成古色古香的旅游文化商業(yè)街;夫子廟即恢復了舊觀,又展現(xiàn)了新容。夫子廟建筑群由孔廟、學宮、江南貢院薈萃而成,是秦淮風光的精華。
    現(xiàn)在的南京夫子廟,已成為富有明清建筑風格的十里秦淮風光帶上的一個重要景點。它以大成殿為中心,南北成一軸線,左右建筑對稱,占地約平方米?,F(xiàn)已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秦淮河是古老的南京文化淵源之地,而內(nèi)秦淮河從東水頭至西水關全長4.2公里的沿河兩岸,從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賈云集,文人薈萃,儒學鼎盛,素有“六朝金粉”之譽。自六朝至明清,十里秦淮的繁華景象和特有的風貌,曾被歷代文人所謳歌。夫子廟位于秦淮河北岸,原是祀奉孔子的地方,始建于宋代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是就東晉學宮舊址擴建而成。元代為集慶路學,明代為應天府學,清代將府學遷至城北明國子監(jiān)舊址,這里便成為江寧、上元兩縣縣學。咸豐年間毀于兵火,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重建??谷諔?zhàn)爭時被日軍焚毀。古時立學必祀奉孔子,其各地的孔廟,屬于國家祀典內(nèi)容之一。
    所以孔廟的特點是廟附于學,和國學、府(州)縣學聯(lián)為一體。廟的位置或在學宮的前部,或偏于一側(cè)。南京夫子廟是前廟后學的布局。孔廟、學宮與東側(cè)的貢院(通過考試來取士的考場)組成三大文教古建筑群。古時候的孔廟有一定的布局形式。一般前設照壁、欞星門和東西牌坊形成廟前廣場,欞星門前設以半圓形水池,稱為“泮池”夫子廟的大照壁位于秦淮河南岸,建于明萬歷三年(公元1575年),全長110米,氣勢磅礴,為中國照壁之最。泮池是孔廟的特有形制,源自于周禮,而夫子廟鑿秦淮河為泮池,是唯一利用天名河道作為泮池的遺例。岸北為石欄,有“天下文樞”牌坊,游人至此可憑欄小憩,瀏覽秦淮河風光。
    街東西舊有“道冠古今”、“德配天地”兩坊,民國以后被拆除。廣場左右原有“聚星”、“思樂”二亭。聚星亭重檐六角,夫子廟于1983年復建;思樂亭今移建于東市小廣場。欞星門由三座單間石牌坊組成,石坊之間墻上嵌有牡丹圖案的浮雕,中間石坊橫楣刻有“欞星門”三個篆字,造型樸實無華。其后即孔廟的正門大成門。明清時代的大成門為五間,兩側(cè)為耳房,供執(zhí)事人等休息之用,中為三門,門內(nèi)陳列戟,東設鼓,西置磬,每逢朔望朝圣和春秋祭典,府縣官員由大成門(中門)進,士子執(zhí)事人等分走旁門。此門與大殿同毀于日軍兵火。1986年新建的大成門面寬三間,門內(nèi)正中有漢白玉屏風,上鐫刻“重修夫子廟記”,樹立四塊古碑,其中齊永明二年的“孔子問禮圖碑”是由政府院內(nèi)遷至此處的一塊重要的碑銘。1984年政府決定開發(fā)建設以夫子廟古建筑群為中心景區(qū)的“十里秦淮”風光帶。自此以后,秦淮河的污水得到了治理,沿河房屋和街道迅速改觀,在東起桃葉渡,西抵中華門1.8公里的秦淮河兩側(cè),一批文物古跡和旅游景點得到了恢復和建設,還興建了高低錯落、富有地方傳統(tǒng)特色的河廳河房、歌樓舞榭,以及商業(yè)街眾多的書肆、小吃店、茶館與酒樓,并在河上恢復了絕跡多年的“秦淮畫舫”。
    南京夫子廟導游詞講解篇五
    在夫子廟的東邊有座江南貢院,是當年科舉考試場所,也是我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試的遺??婆e制度發(fā)源于隋唐時期,當時有號20644間??婆e考試分為院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四個等級。在院試中考中的是生員,也就是“秀才”,秀才參加第二級考試“鄉(xiāng)試”,考中的人稱“舉人”,舉人參加第三級考試“會試”,會試考中是“貢士”,貢士有資格參加最高一級的考試“殿試”,由皇帝主考,第一名是狀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在夫子廟周圍還有一些著名的景點,東晉書法家王獻之迎接愛妾桃葉的桃葉渡;吳敬梓故居陳列館;東晉名望族王導、謝安古居及烏衣巷;明末傳奇風塵女子李香君媚香樓等。好,游客們,今天的游覽至此結(jié)束,再見!
    問答
    1、孔子生平及主要著作?
    孔子,魯國人,名丘,字仲尼。出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
    2、夫子廟在我國眾多孔廟中有哪些特點?
    廟市合一,它先有學宮后有孔廟,有全國最大的照璧(長110米,高10米),有唯一用天然河道形成的泮池,有全國最大的孔子銅像,畫像。
    3、夫子廟的建筑特色及旅游特點是什么?
    “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閣窗”的典型徽派建筑風格,集廟、市、景合一。
    4、什么是泮池,照壁有什么作用?
    所謂天子之學為“雍”,諸侯之學稱為“泮”。當年魯國于泮水河畔建學宮,后人紛紛效仿,在孔廟前修一水池稱為泮池。南京夫子廟前的泮池是利用天然河道內(nèi)秦淮河而形成的。照壁起遮蔽和裝飾用。
    5、夫子廟的泮池和寺廟前的放生池有什么區(qū)別?
    相同點是古代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易起火,泮池和放生池都是便于防火救火。 不同點:夫子廟前的泮池為月牙形,沿襲傳統(tǒng),教化黎民百姓像流水一樣源遠流長。
    寺廟前的放生池為圓形或半圓形,是供寺廟內(nèi)和尚放生用的。
    6、桃花扇是一部什么樣的書?講述了什么故事?
    《桃花扇》是一部以南明王朝的興亡為內(nèi)容的歷史悲劇,共40出,故事內(nèi)容是以復社名士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深刻地反映了南明王朝滅亡的歷史和當時的社會面貌,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敗和衰亡原因,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是“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以巨大的藝術感染力,吸引了眾多的讀者和觀眾。
    7、國子監(jiān)是一個什么樣的機構(gòu)?
    明代的國子監(jiān)是當時我國最大的國立大學,他們除了教學授課外,還整理編訂了世界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書《永樂大典》。國子監(jiān)學生最多時多達9972名。
    8、“文德橋的欄桿—靠不住院”是什么意思?
    因文德橋在每年的陰歷十一月十五子時,月正當頭,人立橋頭自顧無影,橋的東西水面各有一半牙兒的倒影,相傳古人在橋上爭看這一奇景,曾數(shù)次將橋欄桿擠塌,故有此說,現(xiàn)在這句歇后語形容好說大話,吹牛皮的人。
    9、 為何何孔廟的門都叫“大成門”,大殿都叫“大成殿”
    表示孔子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
    10、 大成門內(nèi)四塊碑的名稱,內(nèi)容是什么?
    a)孔子問禮圖碑:記載孔子抱著興國安邦,濟世訪賢的愿望,從山東曲阜前往洛陽尋求鞏固魯國政權(quán)的辦法,圖上繪的是孔子跪在洛陽城門外,向坐在馬車上的老子請教。
    b) 《集慶孔子廟碑》撰寫碑文的是元朝翰林院學士盧摯,內(nèi)容是“詔以興學作士為王政”強調(diào)教育及培養(yǎng)人才是立國之本。
    d) 《封至圣夫人碑》是元文宗加封孔子夫人的碑,因孔子在元朝被封為大成至圣文宣王,所以加封孔子夫人為至圣夫人,刻于1331年。
    11、 中國科舉制度始于何年,終于何年?始于隋朝,終于清末1905年。
    南京夫子廟導游詞講解篇六
    夫子廟是供奉和祭祀我國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宇。它作為古城南京秦淮名勝蜚聲中外,是國內(nèi)外游人向往的游覽勝地。南京夫子廟即孔廟,原來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夫子廟始建于宋,南京夫子廟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貢院街旁。夫子廟以廟前的秦淮河為泮池,南岸的石磚墻為照壁,全長110米,高20米,是全國照壁之最。人們通常所說的夫子廟,實際包括夫子廟、學宮和貢院主大建筑群,是中國四大文廟之一。
    夫子廟的建筑富有明清色彩。它以大成殿為中心,從照壁至衛(wèi)山南北成一條中軸線,左右建筑對稱配列,占地廣約26300平方米。四周圍以高墻,配以門坊、角樓。
    這里既是歷史文物建筑,又是反映南京風土人情、弘揚民族文化的博物館。自1984年復建以來接待游客60多萬人。在這里,春有金陵燈會;夏有民俗文化廟會和“秦淮之夏”納涼晚會;秋有美食節(jié)、文化節(jié)、祭孔活動和菊展。
    夫子廟地區(qū)是南京小吃的發(fā)源地,早在六朝時期,就成了全市的小吃中心。明清及至民國政府時期,隨著秦淮燈船的興起而更加繁華,小小的夫子廟地區(qū),大大小小有20家小吃店,成了南京小吃集大成之地。名店有奎光閣、新奇芳閣、蔣有記、雪園、永和園、六鳳居、五鳳居、德順居、龍門居等。還有一家風味獨特的月來閣,是泊在秦淮河上的一條畫舫。
    雪園、永和園的小籠包子,皮薄、餡大、鹵多,每只折紋20多道,蟹黃包子更加鮮美。新奇芳閣供應的菜包、酥油燒餅、甜豆沙包、雞面、干絲、春卷,風味獨特??箲?zhàn)勝利后,蔣有記、六鳳居和小巴黎,合稱為夫子廟三家。蔣有記以善制牛肉鍋貼名噪金陵;六鳳居以豆腐腦、蔥油餅著稱;小巴黎以女侍招客,頗有洋風。
    從1987年12月起,在全市每年舉辦一次美食月,后發(fā)展為一年舉辦兩次食品節(jié)。這種食品節(jié),有組織,有計劃,力量集中,聲勢浩大,美食成批,風味獨特,吸引了眾多的食客。食品節(jié)期間,實行開放式經(jīng)營,邀請北京、天津、南京、成都、昆山、無錫、揚州、鎮(zhèn)江等地的名師,來夫子廟獻藝。夫子廟風味小吃深受海內(nèi)外游客喜愛,有19個品種獲得了省級和部級獎勵或榮譽稱號。____游覽夫子廟、品嘗夫子廟小吃后欣然題詞“十里秦淮,千年流淌,六朝勝地,今更輝煌?!?BR>    南京夫子廟導游詞講解篇七
    南京夫子廟,常簡稱夫子廟,是一座位于南京市秦淮河北岸貢院街的.孔廟。“夫子”是孔子弟子對孔子的尊稱。目前以夫子廟為中心、廟市街景合一的秦淮風光景區(qū)是集文化、旅游、購物、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文化活動中心。附近有夫子廟小學。
    夫子廟景區(qū)的古建筑群由孔廟、學宮、江南貢院等組成,六朝至明清時,世家大族多聚于夫子廟一帶,素有“六朝金粉地”之稱,為江南文化樞紐之地,是秦淮風光的核心地帶。夫子廟街市是中國著名的傳統(tǒng)古街市。每年的春節(jié)至元宵節(jié)期間在夫子廟舉行的金陵燈會是南京春節(jié)最重要的活動之一。
    夫子廟始建于宋景祐元年(1034年),由東晉學宮舊址擴建而成,稱文宣王廟。南宋建炎時為兵火所毀,紹興年間重建,為建康府學,同時建科舉考場江南貢院;元朝為集慶路學,明初為國子監(jiān),后為應天府學;清朝成為江寧、上元兩縣縣學,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之后,于1937年遭侵華日軍焚燒而嚴重損毀。
    1984年,市、區(qū)人民政府為保護古都文化遺產(chǎn),經(jīng)有關專家科學論證和規(guī)劃,幾度撥???,歷數(shù)年的精心維修和復建。如今的夫子廟已煥然一新,再展輝煌。被譽為秦淮名勝而成為古城南京的特色景觀區(qū),也是蜚聲中外的旅游勝地。1991年被國家評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一。
    夫子廟前以秦淮河為泮池,北岸由整石雕琢成的石欄建于明正德九年(1514年),是南京夫子廟保留最完好的古代建筑;南岸石磚墻為照壁,建于明萬歷三年(1575年),長110米,高10米;北岸廟前有聚星亭、思樂亭;中軸線上有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jīng)閣;廟東有魁星閣。
    南京夫子廟導游詞講解篇八
    【文章導讀】夫子廟已成為富有明清建筑風格的十里秦淮風光帶上的一個重要景點。它以大成殿為中心,南北成一軸線,左右建筑對稱,占地約26300平方米?,F(xiàn)已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夫子廟位于市中心偏南,秦淮河北岸的貢院街旁。 下面關于 南京夫子廟
    導游詞
    ,歡迎大家閱讀借鑒!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光臨南京夫子廟。夫子廟地處城南秦淮河畔,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十分方便,是南京人引以為自豪的歷史遺跡和旅游景點,是新興的文化、商業(yè)、游覽中心和廟市合一的繁華之地。
    夫子廟,又叫孔廟、文廟,是祭祀我國著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地方。孔子在古代被人們尊稱為孔夫子,故其廟宇俗稱“夫子廟”。由于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它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備受封建社會歷朝歷代的統(tǒng)治者和士子們的尊崇,祀奉他的孔廟遍布全國各地,有的地方還不只一個。夫子廟作為封建士子崇拜的場所,大多與教育設施(如學宮、貢院等)布置在一起,即所謂的廟附于學,一般是在學宮的前面或一側(cè)。
    歷史上,南京城區(qū)的夫子廟曾有三處,一處在今市政府大院內(nèi),另一處在朝天宮?,F(xiàn)在我們要參觀、游覽的,是第三處,也是最有名氣的一處。它是宋景佑元年(1034年)從朝天宮遷來的,初為建康府學,元為集慶路學,明初為
    國學
    ,后為應天府學,清遷出府學,改為江寧、上元兩縣學。咸豐年間毀于兵火,同治年間(1869年)重建,抗戰(zhàn)中為日軍焚毀。現(xiàn)存夫子廟為80年代初重建。它采用前廟后學,孔廟在前,學宮在后,后來設立的貢院被布置在學宮的左側(cè)。因此,南京夫子廟比較完整的格局包括三部分,即孔廟、學宮、貢院。以大成殿為中心的南北中軸線及兩側(cè)的主要建筑和以明遠樓為中心的江南貢院陳列館成為夫子廟地區(qū)最主要的旅游觀光點。
    夫子廟地區(qū)由于悠久的歷史、方便的水上交通,使其在夫子廟出現(xiàn)之前,就已成為古代南京比較有名的“佳麗地”和名士聚居地,因此除了以上所述主要景點外,還有吳敬梓故居、古桃葉渡、萃苑、百年老店一條街、文德橋、王謝故居、烏衣巷、媚香樓等景點。
    各位游客,今天我們是要到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廟游覽。夫子廟地處城南秦淮河畔,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十分方便,是南京人引以為豪的歷史遺跡和旅游景點,它是一個以夫子廟為中心,集游覽、購物、品嘗風味于一體,展示古城風貌和民族風情的旅游地。
    秦淮河,是一條曾對古城南京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起過重要作用的河流。它是南京人民的母親河,全長110公里,孕育了早期的南京文明。相傳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開鑿的一條人工運河。秦始皇東巡會稽,經(jīng)過南京時,為方便船只行駛,曾下令開鑿方山,使淮水與長江溝通,因而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但據(jù)地質(zhì)考察證明,秦淮河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天然河流,當時這條古老的河流確是曾從方山經(jīng)過,但由于地理變遷,河流改道,逐漸形成了現(xiàn)在的河道。歷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寬綽。自五代吳王楊行密在長干橋一帶筑石頭城以后,河道開始變窄,并被分隔成內(nèi)、外秦淮。內(nèi)秦淮河由東水關入城,經(jīng)夫子廟,再由西水關出城與外秦淮河匯合,河流全長10公里,這就是古往今來令無數(shù)文人墨客為之贊美傾倒、尋跡訪蹤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詩人李白、劉禹錫、杜牧等都曾為她寫下詩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吳敬樣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對“十里秦淮”有過生動的描寫。
    古老的秦淮河與流經(jīng)南京城北的長江相比,顯得十分渺小,但是它與南京城的誕生、發(fā)展,以及南京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已有人類繁衍生息。迄今為止,沿河兩岸發(fā)現(xiàn)的原始村落遺跡多達五六十處。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宮所需的天然通道。東吳孫權(quán)定都建業(yè)(南京)后,曾在秦淮河兩岸作“柵塘”,既可御敵,又可防洪。從六朝時起,夫子廟一帶的秦淮河兩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連的繁華之地,秦淮河充當了南京地區(qū)對外貿(mào)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榮。據(jù)說,舊時的秦淮河兩岸歌樓酒肆林立,河房水閣爭奇斗艷,游艇畫舫燈火通明,富豪貴族在這里過著尋歡作樂、紙醉金迷的生活,勞動人民,特別是廣大婦女卻是以淚洗面,飽嘗了人間的辛酸。那時南京的妓-女大多集中在秦淮河兩岸。清代戲劇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寫的不畏權(quán)貴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橋畔。
    南京夫子廟導游詞講解篇九
    夫子廟建筑群主要由孔廟、學宮、江南貢院薈萃而成,是秦淮風光的精華。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介紹南京夫子廟
    導游詞
    ,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南京夫子廟,常簡稱夫子廟,是一座位于南京市秦淮河北岸貢院街的孔廟。“夫子”是孔子弟子對孔子的尊稱。目前以夫子廟為中心、廟市街景合一的秦淮風光景區(qū)是集文化、旅游、購物、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文化活動中心。附近有夫子廟小學。
    夫子廟景區(qū)的古建筑群由孔廟、學宮、江南貢院等組成,六朝至明清時,世家大族多聚于夫子廟一帶,素有“六朝金粉地”之稱,為江南文化樞紐之地,是秦淮風光的核心地帶。夫子廟街市是中國著名的傳統(tǒng)古街市。每年的春節(jié)至元宵節(jié)期間在夫子廟舉行的金陵燈會是南京春節(jié)最重要的活動之一。
    夫子廟始建于宋景佑元年(1034年),由東晉學宮舊址擴建而成,稱文宣王廟。南宋建炎時為兵火所毀,紹興年間重建,為建康府學,同時建科舉考場江南貢院;元朝為集慶路學,明初為國子監(jiān),后為應天府學;清朝成為江寧、上元兩縣縣學,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之后,于1937年遭侵華日軍焚燒而嚴重損毀。
    1984年,市、區(qū)人民政府為保護古都文化遺產(chǎn),經(jīng)有關專家科學論證和規(guī)劃,幾度撥專款,歷數(shù)年的精心維修和復建。如今的夫子廟已煥然一新,再展輝煌。被譽為秦淮名勝而成為古城南京的特色景觀區(qū),也是蜚聲中外的旅游勝地。1991年被國家評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一。
    夫子廟前以秦淮河為泮池,北岸由整石雕琢成的石欄建于明正德九年(1514年),是南京夫子廟保留最完好的古代建筑;南岸石磚墻為照壁,建于明萬歷三年(1575年),長110米,高10米;北岸廟前有聚星亭、思樂亭;中軸線上有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jīng)閣;廟東有魁星閣。
    南京夫子廟即孔廟,始建于宋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由東晉學宮擴建而成,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貢院街旁。夫子廟建筑群主要由孔廟、學宮、江南貢院薈萃而成,是秦淮風光的精華。
    孔廟富有明清色彩。它以大成殿為中心,從照壁至衛(wèi)山南南京《夫子廟》北成一條中軸線,左右建筑對稱配列,占地廣約26300平方米。四周圍以高墻,配以門坊、角樓。
    中心廟院:院內(nèi)植有銀杏八棵,古燈對稱有致,中間一條筆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丹墀,此丹墀是祭孔時舉行樂舞的地方,正中豎立一尊青銅孔子塑像,高4.18米、重2500公斤,是全國最大的孔子青銅像。
    大成殿:夫子廟的主殿,高16.22米,闊28.1米,深21.7米。殿內(nèi)正中懸掛一幅全國最大的孔子畫像,高6.50米、寬3.15米。殿內(nèi)陳設仿制2500年前的編鐘、編磬等十五種古代祭孔樂器,定期進行古曲、雅樂演奏,演出反映明人祭孔禮儀的大型明代祭孔樂舞,使觀眾聽到春秋時代的“鐘鼓之樂”、“琴瑟之聲”,展現(xiàn)二千多年前另古樂風貌。大殿四周是孔子業(yè)績圖壁畫,形神并具。
    文化藝術展:中心廟院碑廊里陳列著被譽為“中華一絕”的雨花石展覽。大成殿內(nèi)也經(jīng)?;I辦其他歷史文物和藝術品展,宣傳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
    從大成殿后門走出,即進入學宮參觀區(qū)。學宮是科舉時代本省學子讀書的最高學府,為使士子接受教化,漸知遵循先圣先賢之道,所以學宮總是和孔廟建在一起。作為江蘇古代文教中心的學宮位于大成殿后,以明德堂、尊經(jīng)閣為主體,“東南第一學”門匾由清末狀元秦大士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