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聶海勝事跡感悟(實用10篇)

字號:

    心中有不少心得感悟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感悟,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感悟如何寫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感悟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聶海勝事跡感悟篇一
    聶海勝是中國志愿者聯(lián)合會副主席、黑龍江省七臺河市青年企業(yè)家,他在自己身患重病的情況下,始終堅持熱心公益事業(yè)。以下是對聶海勝事跡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一段:
    聶海勝之所以備受贊譽,是因為他在艱難的生活環(huán)境下依然不忘初心,且積極投身公益事業(yè)。面對自己的健康逐漸惡化,他沒有退縮,而是選擇將自己不幸遭遇的病痛轉化為動力,幫助更多的人。他在1996年創(chuàng)建了“聶海勝心連心助學基金”,用自己的努力和資源,幫助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圓夢讀書,這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是一種非常難得的精神。
    第二段:
    聶海勝的事跡告訴我們,困難和挫折并不可怕,關鍵在于我們要有堅持的信念和不屈的毅力。聶海勝日常生活的困難,加上他容易疲憊和忍受疼痛的身體,是不少人難以想象的。但是,他依然選擇堅持做公益事業(y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只要我們擁有強烈的責任心,就能為社會做出貢獻。
    第三段:
    聶海勝的事跡反映了他對社會責任的高度認同。在他的眼中,健康實際上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與此相比,幫助他人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遠比個人的健康更重要。身患重病的情況下,他依然時刻把關注放在需要幫助的人身上,他深信公益事業(yè)能夠為社會整體帶來積極影響,幫助改變他人的命運,實現(xiàn)脫貧與發(fā)展。
    第四段:
    聶海勝的事跡啟發(fā)了我們關注弱勢群體的重要性。面對貧困地區(qū)的孩子,聶海勝毫不猶豫地給予錢財和精神上的支持。他盡可能地為孩子們提供更好的教育條件,讓他們擁有更好的未來。他的行動提醒我們,在公益事業(yè)中要積極關注貧困群體的需求,給予更多的支持和關愛。
    第五段:
    最后,聶海勝的事跡引發(fā)了我們對社會公益事業(yè)的思考。公益事業(yè)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傾其所能地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聶海勝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真正的英雄風范,他的事跡不僅是一種精神力量的傳遞,更是社會公益事業(yè)發(fā)展的標桿。
    聶海勝事跡的感人之處在于他不僅在自己所處的艱苦環(huán)境中積極發(fā)揮影響力,還在面臨重病的情況下堅持幫助他人。他的故事提醒著我們,無論面對何種困難,都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執(zhí)著的行動,為社會公益事業(y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聶海勝事跡感悟篇二
    聶海勝的女兒名叫聶天翔。在她念小學高年級和初一階段,正是爸爸訓練最緊張的.時候。
    聶海勝英語底子薄,在女兒面前,他甘當“小學生”,讓女兒幫著自己正讀音、記單詞。這也是小天翔和爸爸最親密的時光,所以她總是樂此不疲。
    當然,還有跑步。在航天城,如果看到聶海勝自己在場外訓練跑步,那一定能從他身邊發(fā)現(xiàn)小天翔,有時聶捷琳也會加入。小天翔調侃說:“爸爸把自己訓練成了航天員,把我們也訓練成了‘動員員’!”
    小天翔又盼爸爸回家,又“怕”爸爸回家,原因是爸爸太“挑食”,媽媽總是“遷就”他。航天員進餐有嚴格的標準,聶海勝在家吃飯,桌上的肉食除了一小份牛肉,就是蔬菜和豆制品,以至女兒每每玩笑著“抱怨”:“爸爸一回家,我就沒好吃的了?!?BR>    聶海勝全心撲在訓練上,照顧好家人,就成了聶捷琳義不容辭的責任。
    有天夜里,小天翔突發(fā)高燒,體溫升到近40度,不時伴發(fā)著抽搐。聶捷琳趕緊抱著孩子送往醫(yī)院。到得急診室,雨水和汗水濕透了聶捷琳全身。醫(yī)生見狀,責怪地問:“你老公咋不來呢?”聶捷琳不知如何作答,倒是小天翔在迷糊中替媽媽解了圍,說:“我爸是航天員。”
    “神六”任務啟動后,有天聶海勝的母親突發(fā)腦溢血。為不影響丈夫訓練,聶捷琳只身趕回老家,承擔起照料婆婆的重任。后來兄妹們擔心母親有個三長兩短,將消息告訴了聶海勝。
    聶海勝事跡感悟篇三
    楊垱鎮(zhèn)明星街北端的一處兩層民房,是聶海勝母親張金秀晚年的住處。
    2004年,當?shù)卣弥櫤俚哪赣H一直住在舅舅家后,擠出有限資金8.5萬元,在鎮(zhèn)上修建一座占地168平方米的小樓給張金秀居住。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飛船升空。這棟樓房張燈結彩,門口的空地上擺著一部電視機,當?shù)財?shù)千名鄉(xiāng)親在這里聚集,和聶海勝的家人一起見證歷史時刻。已中風臥病在床的母親張金秀,也躺在床上看到兒子出征太空。
    10月17日凌晨,神舟六號安全返航,樓房門口掛著氣球,鄉(xiāng)親們舞著獅子、吹奏樂器,慶祝航天英雄平安歸來。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飛船發(fā)射,聶海勝二度執(zhí)行“飛天”任務,小鎮(zhèn)又一次沸騰。這棟樓門口搭起了象征喜慶的氣墊紅拱門,拉起寫有“海勝在天攬四海勝景,舉國歡慶賀神州騰飛”的橫幅。鄉(xiāng)親們又一次見證出生于棗陽的英雄航天員,順利征戰(zhàn)太空。
    “他是我們的驕傲?!泵餍墙志用駨埮空f,8年前那熱鬧的場景她歷歷在目。
    聶海勝事跡感悟篇四
    又一個8年過去了,已是57歲老將的聶海勝擔任神州十二號飛船乘組指令長,成為繼景海鵬后,我國第二位三探蒼穹的宇航員,他也是我國執(zhí)行飛天任務年紀最大的宇航員。
    這位出生于荊楚大地的航天老將,正續(xù)寫著我國載人航天的新傳奇。
    老將出征
    “海勝可能又要飛了!”
    端午節(jié)前夕,在聶海勝老家楊垱鎮(zhèn)凡莊村,幾位村民坐在一起閑聊著。
    神舟十二號飛船發(fā)射在即,網(wǎng)上一直有消息稱,聶海勝將又一次執(zhí)行“飛天”任務。雖然最后確定的名單尚未公布,但家鄉(xiāng)父老期待著他能再立新功。
    “他和我老公是小學同學,同一年的?!贝迕駨埮空f,自己已到了帶孫子的年紀,聶海勝卻還能憑借優(yōu)秀的身體條件和出色的能力征戰(zhàn)太空,實在太了不起。
    一聽說宇航員將在太空待上一段時間,張女士有些不解:“他們在上面待那么多天,吃什么呢?”
    張女士娘家離凡莊村不遠,她小時候也認識聶海勝,“他學習成績很好,人也很好?!?BR>    在提到聶海勝時,鄉(xiāng)親們都喜歡親切地稱他為海勝。
    聶海勝家的老宅在村里一個叫聶莊的自然村落。1964年,聶海勝就出生于這里,家里兄弟姐妹八人,他排行老六,上面有五個姐姐,下面還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那時,他的家庭非常貧困,經(jīng)常吃不飽飯,但父母總會想盡辦法讓他讀書。
    聶金山家在聶海勝家老宅對門,他比聶海勝大5歲,是隔代的堂兄弟。聶金山說,海勝小時候話不多,但特別勤勞,會跟他一起推著車去運牛草。海勝的身體條件也很好,游泳特別厲害,大家都游不過他。
    聶海勝16歲時,父親病逝,原本貧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但他還是堅持完成學業(yè),于第二年考入棗陽一中。棗陽一中是當?shù)氐闹攸c高中,當年全鎮(zhèn)只有他和另一同學被錄取。
    1983年聶海勝高中畢業(yè)時,趕上空軍招飛,他報了名,結果各項考核和體檢全都順利過關。當年6月,聶海勝于空軍長春飛行學院(今空軍航空大學)入伍。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領航主任,飛過殲五、殲六、殲七等機型,安全飛行1480小時,為空軍特級飛行員。
    1月,他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
    聶海勝事跡感悟篇五
    出生的聶海勝,至今“聞到大醬就反胃”,因為貧寒的童年中,那是他最主要的食物。
    聶海勝上面有5個姐姐。父母很疼愛這個來之不易的兒子,但母親奶水不夠,父親沒錢買奶粉,只能由姐姐們抱著他到處求食。
    嬰兒時期,他吃嫂嫂嬸嬸的奶水;少年時期,窩窩頭蘸大醬就是一日三餐。
    或許是親眼目睹家里人有多不容易,家中獨子的聶海勝并沒有養(yǎng)成任性、自我的壞習慣,很小有了擔當,有了“爺們樣兒”。
    他喜歡看軍旅片,喜歡聽軍歌,喜歡在放牛時追著飛機不停地奔跑。
    雖然家境貧窮,但同齡人中,聶海勝格外出挑,因為他堅毅且自律。
    16歲,聶海勝經(jīng)歷了父親離世的噩耗,看著母親一人擔起全家六口人的生活所需,他心疼不已,瞞著母親輟學,偷偷干起了農活。
    母親發(fā)現(xiàn)后,趕他回學校上學,聶海勝便發(fā)了狠勁兒:要讀書,就讀出個名堂,不然母親的幸苦就白費了。
    聶海勝從沒有上過補習班,但成績出類拔萃,是當?shù)匚ㄒ灰粋€考入縣城一中的學生,還領到了學校救濟金。
    高中學業(yè)更難,他讀書更勤奮了。
    為了補貼家用,聶海勝每年寒暑假還會去打工,他有一股“老牛耕地”的執(zhí)著,什么苦力活都干,薪水只有十幾塊也無所謂。
    高中離家有30公里遠,為了省錢,他每次都是走回家。而且,為了不把媽媽做的布鞋磨壞,他總是脫了鞋,光腳走回家。
    18歲,聶海勝報名空軍部隊在校招生,從幾百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
    他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花好幾年時間死磕體能、理論、技巧和毅力,總算成為飛行大隊第一個放單飛行的學員。
    聶海勝事跡感悟篇六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飛船升空。這棟樓房張燈結彩,門口的空地上擺著一部電視機,當?shù)財?shù)千名鄉(xiāng)親在這里聚集,和聶海勝的家人一起見證歷史時刻。已中風臥病在床的母親張金秀,也躺在床上看到兒子出征太空。
    10月17日凌晨,神舟六號安全返航,樓房門口掛著氣球,鄉(xiāng)親們舞著獅子、吹奏樂器,慶祝航天英雄平安歸來。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飛船發(fā)射,聶海勝二度執(zhí)行“飛天”任務,小鎮(zhèn)又一次沸騰。這棟樓門口搭起了象征喜慶的氣墊紅拱門,拉起寫有“海勝在天攬四海勝景,舉國歡慶賀神州騰飛”的橫幅。鄉(xiāng)親們又一次見證出生于棗陽的英雄宇航員,順利征戰(zhàn)太空。
    “他是我們的驕傲。”明星街居民張女士說,8年前那熱鬧的場景她歷歷在目。
    聶海勝的母親于2010年6月去世,弟弟聶新勝在棗陽城區(qū)工作,回鎮(zhèn)上這棟房屋的次數(shù)較少?!八跅楆栆恢猩习啵诔抢镉凶√?,過年也不回來。”張女士說。
    極目新聞記者看到,這棟樓房大門緊閉,門口停滿了車。
    海勝中學八年級學生張謹謹說,自己從小就知道英雄宇航員聶海勝的故事,入讀海勝中學后,老師經(jīng)常會組織大家學習聶海勝的求學故事、英雄事跡和航天精神。就在前不久,學校還組織了會談,號召大家向聶海勝等航天英雄學習,她深受鼓舞。
    該校八年級學生楊怡茹說,聶海勝是楊垱鎮(zhèn)的驕傲,此次出征太空,希望他勝利歸來。
    聶海勝曾說,自己兒時曾做過一個夢,夢見自己長了一雙翅膀,在天空飛翔。多年以后,他不僅成為了一名翱翔藍天的空軍飛行員,更成為了我國第一批宇航員,直上九天逐夢。
    而且,他的逐夢之旅從未止步。已是57歲的聶海勝,三度探巡蒼穹,續(xù)寫傳奇。
    聶海勝在“飛天”逐夢的征途上為何奮斗不息?從他曾說過的一句話中,或許能夠找到答案。
    他說,人類太空飛行年齡最大的宇航員是77歲,雖然自己已年過半百,但為航天事業(yè)拼搏的心依然年輕,只要國家還需要,仍會勇往直前。
    “海勝兄弟,你是我們的航天英雄,祝你勝利歸來!”站在聶海勝老宅前,堂兄聶金山隔空送上家鄉(xiāng)親人們的殷殷祝福。
    聶海勝事跡感悟篇七
    聶海勝出生在湖北的一個小山村,家里兄弟姐妹一共有8人,生活非常貧苦。他的小學老師講:“他從來沒有穿過一雙像樣的鞋,下雨天總是光著腳,怕弄臟他唯一的布鞋?!庇幸淮螌W校交學費,他沒錢,就抓了條大魚賣給老師,才換了2元錢交了學費。雖然生活如此艱辛,小海勝卻從不埋怨,小海勝成了同學中的“學習王”、“數(shù)學狂”。海勝回憶說:“我們家窮,供不起姐弟8人上學,我們只有1個上了高中,我很珍惜我的上學機會。”
    終于,高中畢業(yè)時國家航空部隊招募飛行員,聶海勝積極報名,憑借過硬的身體素質順利通過了招飛考試。來到航校,聶海勝積極投入訓練,各項指標都完成得非常出色。他成為了學員中第一個單獨飛行的人。
    在殲七飛機改造后的一次試飛中,聶海勝飛行11分鐘后突然聽到“砰”得一聲巨響,飛機急速下降,機艙溫度迅速升高。他一邊報告情況,一邊排查故障,但卻無濟于事。地面指揮他馬上棄機跳傘,但他仍然想做最后的努力保住飛機。直到距地面600米的時候,他才無奈棄機。就在他彈射出機艙的瞬間,飛機爆炸了,他與死神擦肩而過。
    9年后,北京航天城宣告成立,聶海勝一路過關斬將成為了一名航天員,艱苦的訓練鍛造了聶海勝過硬的身體素質,讓他順利成為了“神舟六號”的宇航員。2005年“神六”的順利飛天標志著我國的航天事業(yè)跨進了一大步,也完成了山里娃41年的飛天夢。時隔八年,49歲的聶海勝再次入選“神十”飛行組,不曾想又是一個八年,57歲的聶海勝在“神十二”中實現(xiàn)三探蒼穹,進入天河核心艙,這也標志著我們進入了自己的空間站,迎來了航天事業(yè)的新突破。
    聶海勝曾說:“祖國需要,不管年紀多大,只要能飛,我都會全力以赴?!?BR>    聶海勝事跡感悟篇八
    “太空里的一小步,航天事業(yè)的一大步?!?BR>    回首自己的航天路,神舟十二號指令長聶海勝心生感慨:“20多年,3次‘飛天’。我的每一小步,都幸運地走在中國航天的每一大步里。”
    神六:繼續(xù)努力,絕不放棄
    1998年1月,聶海勝光榮入選我國首批航天員。入選,并不意味著拿到“太空入場券”。神舟五號飛行任務,聶海勝成為備份航天員,與飛天夢擦肩而過。
    就在選拔訓練的關鍵階段,聶海勝的母親突發(fā)疾病。他心急如焚。然而,面對緊張急迫的備戰(zhàn)工作,權衡再三,他忍痛讓妻子回到老家,和弟弟一起照顧母親。而他自己,依然堅持在訓練一線。就在此時,組織得知了聶海勝的情況,特批他回老家探望。
    3天后,聶海勝又出現(xiàn)在訓練場。經(jīng)過高強度的訓練,他熟練掌握了所有飛行程序及操作規(guī)程,在單項考核中,出現(xiàn)了整個考核中難得一見的滿分。最后,聶海勝以優(yōu)異的成績入選神舟六號飛行任務乘組。
    2005年10月12日到16日,費俊龍、聶海勝乘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在軌飛行120小時,首次實現(xiàn)多人多天太空飛行。
    神十:成績清零,一如既往
    神六之后,聶海勝迎來了飛天生涯中的第二個8年。這期間,他先后獲得“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航天功勛獎章”、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
    太空失重,心靈不能“失重”。聶海勝一次次將成績清零,一如既往地學習、苦練、參加乘組選拔。
    2013年4月,聶海勝和張曉光、王亞平以優(yōu)異的成績入選神舟十號飛行任務乘組。這次任務由聶海勝擔任指令長,帶領兩位沒有太空飛行經(jīng)驗的戰(zhàn)友出征太空,同時,他還承擔手控交會對接任務。
    手控交會對接,被喻為“太空穿針”。這對航天員的認知、操作技能、風險預判和心理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戰(zhàn)。
    6月23日8時26分,繼神舟九號航天員劉旺首次完成“太空穿針”后,聶海勝再次驗證手控交會對接技術。10時整,“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對接環(huán)接觸,7分鐘后,兩個飛行器連接成組合體,對接成功。
    6月26日早晨,在圓滿完成一系列空間科學試驗后,神舟十號飛船于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返回,宣告著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階段任務完美收官。
    神十二:初心不忘,時刻準備
    2014年,聶海勝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大隊長。他與全體航天員堅持刻苦訓練、頑強拼搏,確保了各項訓練任務和重大試驗任務圓滿完成。大隊榮立集體一等功,航天員群體榮獲“時代楷模”“最美奮斗者”稱號。
    2019年12月,聶海勝再次拿到“太空入場券”,和劉伯明、湯洪波一起入選神舟十二號任務飛行乘組,并擔任指令長。
    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是空間站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已50歲有余的聶海勝一直跟其他航天員一樣——訓練,訓練,再訓練。
    6月17日,他與劉伯明、湯洪波一起,踏上了飛天征程。這是聶海勝第三次飛向太空。“我的初心是出征太空,我的使命就是圓滿完成任務,我的狀態(tài)就是時刻準備著?!边@,是這位特級航天員的心聲。
    聶海勝事跡感悟篇九
    沒有驚天動地,沒有氣吞山河,沒有令人羨慕的財富和權利,沒有顯赫一時的聲名和榮譽,也沒有悠閑自在的舒適和安逸,只是那么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平常得近乎瑣碎。這就是我們教師的生活寫照。就在這平淡、瑣碎中,就在我的身邊,涌現(xiàn)出許多感人的好老師。
    她,外表普通,但很有朝氣;她,不是學生崇拜的偶像,但是學生喜歡的老師;她,不僅才藝雙全,而且還是教學能手,她,就是甘愿給師生們當綠葉的鮮綠蔭老師。
    鮮老師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這種魅力首先體現(xiàn)在師德上。自從班級實行浪花管理以來,很多班主任都加強了對學生各方面的要求,不準這樣,不準那樣,否則將會怎樣怎樣。而鮮老師卻不一樣,她卻允許孩子犯錯誤。在她看來,孩子犯錯誤是正常的事,在犯了錯誤之后能認識到錯誤,這就是一種進步,在犯了錯誤之后,能不再犯,就是一大進步,正是她“允許”孩子們犯錯誤,孩子們才會在磕磕碰碰中健康成長。有了她這片綠葉,那一片紅花才如此嬌艷!
    聶海勝事跡感悟篇十
    聶海勝是繼楊利偉、翟志剛之后排名第三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首飛梯隊成員,也是他們三個人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吧裰哿枴憋w船于10月12日發(fā)射,聶海勝成為兩名航天員之一……一時間,聶海勝再次成為舉世注目的焦點。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位航天英雄竟來自湖北省棗陽市一個偏僻的山村,早年喪父的他,是在母親的鼓勵下,一步一步地走上航天路……眾望出品《必刷題》系列,從小學到高中,陪伴孩子成長,助力中考高考,為孩子學習護航。
    聶海勝1964年9月出生在湖北省棗陽市楊當鎮(zhèn)一個貧困的農家,家中共有8個孩子,他排行第六,父親聶云華、母親張金秀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勤勞善良。由于靠種地維生,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相當艱難。盡管如此,但聶海勝卻非常好學上進。在當?shù)兀浅隽嗣摹白x書狂”,別人家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他從不羨慕,只是一門心思地把心放在學習上。每次臨考時,村里的許多學生都在家里玩,他卻提著一盞煤油燈到學校里去補習……村里人都說:“這孩子將來肯定會有出息的!”正當聶海勝滿懷信心地憧憬著未來時,災禍卻不知不覺地降臨了。1980年6月的一天,正在鎮(zhèn)中學上初中的聶海勝突然接到母親捎來的口信,說他父親胃疼得厲害想見他一面。聶海勝一聽急得要命,撒腿就往家里跑,父親可是家里的頂梁柱呀,要是倒下了,一家人該怎么過??!當他滿頭大汗地趕回村里,父親已經(jīng)被人用板車從醫(yī)院拉回來了,再也不能睜開眼睛。從此,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全部壓在了母親一個人的肩上。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健康成長,她沒日沒夜地操勞,養(yǎng)豬、喂雞、種地……只要孩子們回到家里,她就告誡他們:“家里雖然窮,但我決不會讓你們挨餓,你們自己也要爭氣,保持有一個好身體,免得走你們父親的老路??!”
    在8個孩子中,聶海勝是最讓母親放心的,不僅在學校里表現(xiàn)突出,而且還能替家里著想。為了不讓母親過度勞累,只要學校放假,他都回家?guī)椭苫?,夏天割麥子、冬天摘棉花,特別是每年的“雙搶”,他還像大人一樣,到田里挑稻子,渾身上下曬得像個“黑泥鰍”一樣。一年后,聶海勝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棗陽市一中,成為村里第一個進城念書的學生。從家里到市區(qū),大約有30公里的路程。為了節(jié)省開支,聶海勝每次上學、回家都靠步行,而在學校的干糧則是自帶的大米和咸菜。每次看到他腳上磨出的血泡,母親都心疼得要命,不由自主地落下眼淚,為了減輕他走路的痛苦,母親還為他納過一雙厚厚的布底鞋。一次開學,母親好不容易為聶海勝湊了20多元的學費,可是,在他報到時卻發(fā)現(xiàn)錢包被小偷偷了,這可是母親半年來從牙縫里省下來的呀!為了不讓家里人擔心,他利用星期天的時間,一個人悄悄跑到火車站扛包,硬是將學費給掙回來了。日復一日,聶海勝在這種艱苦的環(huán)境中磨練出了堅韌的毅力和強壯的身體,他不僅學習成績優(yōu)秀,而且還被推選為班上的體育委員,短跑、長跑、單杠、雙杠、跳高、跳遠……無所不能,贏得了眾多老師和學生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