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yè)是現(xiàn)代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經(jīng)濟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如何撰寫一篇完美的總結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下是小編搜集的一些總結樣例,供大家參考借鑒。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一
反思1:首先是復習正比例函數(shù)的有關知識,目的是讓學生回顧函數(shù)知識,為接下去學習反比例函數(shù)作好鋪墊,其次給出了三個實際情景要求列出函數(shù)關系式,通過歸納總結這些函數(shù)都是反比例函數(shù),以及反比例函數(shù)的幾種形式,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又通過列表格的方法對反比例函數(shù)和正比例函數(shù)進行類比,鞏固反比例函數(shù)知識。通過做一做的三個練習進一步鞏固新知,但到這里用時接近25分鐘,時間分配上沒有很好把握為接下去沒有完成教學任務埋下伏筆。
接下去是要進行例1的教學,先進行的是杠桿定理的背景知識的介紹,在學生練習紙上讓學生自己來獨立完成三個問題,然后有學生回答,當進行到第二時,時間已經(jīng)不夠了,很倉促進行了小節(jié)。
這節(jié)課在設計過程中多多少少忽略了學生的想法,在備課過程中,沒有備好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設計課堂,這方面做的很不夠,有些問題的處理方式不是恰到好處,思考問題的時間不是很充分;還有的學生課堂表現(xiàn)不活躍,這也說明老師沒有調動起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課堂中指教者的示范作用體現(xiàn)的不是很好,肢體語言也不夠豐富,鼓勵的話顯得很單一,而且投影片上在新課導入的時候還出現(xiàn)了差錯,總之,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注意以上存在的問題。
綜觀整堂課,嚴謹親切有余,但活潑激情不足,顯得平鋪直敘的感覺,缺少高潮和亮點;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嚴格要求自己,方方面面進行改善!
經(jīng)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讓自己收獲不少,反思更多。教學之路是每天每節(jié)課點點滴滴的積累,這條路的成功秘訣只有一個:踏實!對于我,任重而道遠,我將默默前行,提高自己,讓我教的每一個孩子更加優(yōu)秀。
反思2:上完此節(jié)課后,我回憶著這節(jié)課的段段細節(jié),不斷思索著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與不足之處,希望能使自己在這節(jié)課中獲得更大的收獲。
反思3:《反比例函數(shù)》第一節(jié)課講完后的反思,本節(jié)課學生表現(xiàn)積極踴躍有活力,效率比較高。但是做為新老師也有不足之處,主要是概念講解過于簡單忽略了形成過程,例題設置過于機械化梯度和深度不夠。在今后的教學上要注意不能靠以往的經(jīng)驗來講課,一定要精心設置,進一步探索和挖掘教材和考點,使得每一節(jié)課有價值而非浮于表面。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內容:設計新校園(課本第106~10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活動,讓學生更加理解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位;讓學生學會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讓學生自主調查、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設計出自己喜歡的校園。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熱愛學校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自主調查、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設計出自己喜歡的校園。
教學難點:讓學生學會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準備:
在課前教師要先讓學生為本課的教學做好準備:
1、以調查形式寫出本校和其他學校都有什么。調查的內容,可以用平面圖的形式畫出,也可以用文字來記錄。最好要說明位置。
2、教師要準備一些平面圖。
(1)小組設計時用的。
(2)教師講解時用的。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教師談話,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什么方位?后面、左面、右面呢?我們每個人都是校園的小主人,你喜歡自己的學校嗎?相信你們對學校的每個地方都很熟悉,校園這樣設計你滿意嗎?你想讓校園的那些方面得到改進和完善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開動腦筋,運用所學的知識一起來設計一下我們的校園,讓我們的校園更美,更有特色,富有生機。今天我們就自己來設計校園。(板書課題)。
2、讓學生說說本校校園里八個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如果把它畫在紙上一般按什么規(guī)律來畫?(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二、調查、收集、整理、分析信息。
(出示某校園的平面示意圖)。
說說校園的各個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或教學設施。
師:這樣的校園設計你覺得怎樣?
師: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學習你滿意嗎?你還有什么建議?
開展小組活動:
1、小組交流:說說每人調查的本校和其他學校都有哪些設施。
2、集體反饋:請幾個同學說說了解到其他校園的情況。(用學過的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位來敘述。)。
3、小組討論:我們的學校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的?必須添置哪些設備等。
4、集體反饋:請幾個同學說說自己的看法。
三、利用手中的畫筆來設計自己的校園。(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合作動手設計)。
提示:根據(jù)新規(guī)劃畫出新校園的平面圖。為了把圖畫得美觀、合理,應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各建筑、設施在圖上的方位(一般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注意各建筑、設施在圖上的大小,比例要適中。
(3)先用鉛筆畫,再涂上合適的顏色。
每個小組各派一名同學介紹自己設計的校園示意圖。(利用學過的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位來描述。)。
四、展示各小組設計的作品。
1、各小組展示每個人的設計圖,小組之間互相說一說每一個設計的優(yōu)點和不足,再說一說你喜歡那一個設計,為什么。
2、板報展示每人的校園設計圖,讓同學們去參觀交流,評出最優(yōu)秀校園設計獎。
五、全課總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活動課,談談你的收獲?
師:同學們,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都跟數(shù)學有關,如設計校園。只要我們細心觀察,認真思考,運用我們學過的知識認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不斷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出自己滿意的校園。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三
教學與實踐活動內容:青島版的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72――73頁
教學與實踐活動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掛圖)在這些變化中還存在許多數(shù)學問題。
你對哪個時期印象最深?了解到什么?
二、講授新課
他們從圖中了解到什么?
多少是一半?一半怎樣表示?(小組交流)
說說你是怎么表示的?
3、有沒有什么符號可以表示一半?
出示:1/2讀作二分之一這樣的數(shù),我們叫它分數(shù)。
4、教學書寫:
先寫“―”,再寫“2”,最后寫“1”
5、胎兒頭長占身長的一半,也就是多少?
用紙條表示胎兒的身長,怎么表示一半?
6、嬰兒、成人的頭長也能用1/2表示嗎?用紙條折一折,涂一涂,表示一下。
指出頭長在哪兒?可以用哪個分數(shù)表示?
成人呢?
7、今天,我們認識了3個分數(shù):1/21/41/8
8、學習書寫:
1/2:先寫“―”,再寫“2”,最后寫“1”
分數(shù)就這三個嗎?你還知道哪些分數(shù)?
三、小結
板書設計:
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
讀作二分之一
讀作四分之一
1/8讀作八分之一
教學反思:
通過看圖和實際的'操作,學生對分數(shù)的含義認識比較好,知道分母、分子的意思。分數(shù)的認讀需要加強練習,一部分學生習慣從分子開始讀,導致錯誤。
第二課時
教學與實踐活動內容:
認識幾分之幾,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比較同分母分數(shù)的大小
教學與實踐活動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圖片)涂色部分是多少?
出示分數(shù),學生涂色
二、講授新課
1、成年人的頭長占整個身長的多少?
2、成年人上身的長約占整個身長的多少?
3、八分之三是什么意思?(小組交流)
你能在這條線段上表示一下嗎?
4、教學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3分子
――分數(shù)線
8分母
5、成年人下身的長約占整個身長的多少?你能說一說,寫一寫嗎?
6、成年人的上身長還是下身長?(小組討論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學會比較同分母分數(shù)的大?。?BR> 三、練習
1、自主練習2:看分數(shù),涂顏色
2、自主練習3:火眼金睛辨對錯
說一說對不對,為什么?
3、自主練習4:先寫出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數(shù),再比較大小。
(先自己寫一寫,再在小組中交流。)
4、自主練習5:寫出下面的分數(shù)
5、自主練習6:先說說題目的意思,再填空。
板書設計:
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
3分子
――分數(shù)線
8分母
教學反思:
分數(shù)的比較是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需要通過大量的練習來加強鞏固與理解。
第三課時
教學與實踐活動內容:比較異分母分數(shù)的大小,鞏固練習
教學與實踐活動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分數(shù),學生認讀
出示分數(shù),學生比較大小
二、講授新課
1、你會比較下面每組分數(shù)的大小嗎?
1/41/9
2、小組討論有什么方法?(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4、總結方法:
當分子相同,分母不同時,哪個分數(shù)大
5、你會比較下面的分數(shù)嗎?
1/2和1/41/5和1/4
三、練習
1、自主練習7:同位互相合作,完成練習
2、自主練習9:填空
進行小競賽,看誰填的又對又快
3、自主練習10:你能照這樣擺下去嗎?
(先自己擺一擺,再填空,在小組中交流。)
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火柴棒的根數(shù)有什么變化規(guī)律?
4、自主練習11:小小設計師
花壇面積占整塊地面積的幾分之幾?
自己設計一個花壇,說說你設計的花壇占整塊地面積的幾分之幾?
5、自主練習12:數(shù)學手抄報
估一估,“小小發(fā)明家”欄目大約占手抄報的幾分之幾?
“名人名言”欄目大約占手抄報的幾分之幾?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6、知識長廊:讀一讀,了解分數(shù)的由來與發(fā)展。
教學反思:
異分母分數(shù)的比較對學生來說比較難理解,開始時可以借助圖畫來觀察、理解。慢慢地過度到抽象的分數(shù)比較大小。
第四課時
教學與實踐活動內容:簡單分數(shù)的加減法
教學目標:
1、學會通過信息窗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并運用簡單的的分數(shù)加、減法解決問題。
2、通過小組交流,合作探索,體驗算法的多樣化,培養(yǎng)初步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3、經(jīng)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充分體驗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成功感,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與實踐活動的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分數(shù),認讀
2、2/7是什么意思?
3、舉例說一個分數(shù)。
二、新授:
(引導學生觀察畫面。)
2、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3、出示問題1:成年人的軀干和下肢共占身長的幾分之幾?
你能解決剛才提出的問題嗎?(小組內交流)
匯報:
3/8+4/8=7/8
全班交流算法:
(1)3/8表示8份中的3份,4/8表示8份中的4份,3加4是7份,8份中的7份就是7/8。
(2)3/8是3個1/8,4/8是4個1/8,3個1/8加4個1/8就是7個1/8,即7/8。
說說你喜歡哪種算法。
4、出示問題2:成年人下身比上身長幾分之幾?
這個問題你能自己解決嗎?(自己完成)
匯報自己的算法
三、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1:算一算
先看圖,弄清圖意再解答。
2、自主練習2
學生自己完成練習
同位互相檢查。
補充類似練習,適當擴展延伸。
3、自主練習3
指名說說圖意
同位互相涂一涂,完成練習
問題:一共涂了幾分之幾?
誰涂的多?多了幾分之幾?
四、小結
板書設計:
簡單分數(shù)的加、減法
3/8+4/8=7/8
5/8c3/8=2/8
教學反思:
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減法比較簡單,學生掌握較好,但是個別學生還需要加強練習。有時候,在練習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識。因此必要的練習必須加強。
第五課時
教學與實踐活動的內容:完成練習
教學與實踐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我們學過的簡單分數(shù)的加、減法。
二、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4
出示掛圖:小組開火車競賽
2、自主練習5
指名讀題,了解題意
獨立完成,指名上黑板,全班訂正
3、自主練習6
出示課件,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小組交流,完成填空
4、自主練習7
出示掛圖,指名讀題
做一朵花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做一顆五星比做一面紅旗多用了幾分之幾?
這張紙用完了嗎?
5、自主練習8
獨立完成,要求正確、迅速,書寫工整
6、聰明小屋:
教師出示四個學生名字的卡片,小組合作,按照身高關系排排隊。
說說你的推理過程。
7、你知道嗎?
出示小知識,自己讀一讀。
說說你了解到了什么?
三、小結
教學反思:
通過一些各種各樣的練習,學生對分數(shù)部分知識的學習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與提高。
第六課時
教學與實踐活動內容:我學會了嗎?
教學目標:
1、運用本單元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
2、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教具、學具準備:
準備一些拼圖
教學與實踐活動的過程:
一、導入:
看,小奇和小玲在玩拼圖游戲。我們來看看他們拼的怎么樣?
出示圖畫
二、我學會了嗎?
1、小奇和小玲各擺了這個拼圖的幾分之幾?
2、他們共擺了拼圖的幾分之幾?
指名列算式,說說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3、誰擺的多些?多幾分之幾?
指名列算式,說說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4、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三、豐收園
1、談談你學習這一單元的收獲
2、評價一下你的小伙伴
教學反思:
通過這個綜合的小練習,學生們進一步地鞏固了所學習的知識,教學效果比較好。在教學中,也要適當增加一些練習,幫助他們鞏固知識。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四
確實,這幾節(jié)課看起來大家似乎一直都在玩,用硬幣、圖釘、回形針量課本、鉛筆盒,用尺量自己身體上的數(shù)據(jù),比如步長、一庹長等等,用卷尺量教室的長度、寬度,還有大量的估測、觀察等活動,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不亦樂乎!
其實,要理解“米”、“厘米”的概念,建立長度的表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使孩子們能既輕松又有效地學習知識,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合理運用知識,我們呈現(xiàn)的材料、組織的學習活動就應該具有現(xiàn)實行、情景性。
反思這幾節(jié)讓孩子喜歡的課,我覺得首先得益于教材的合理安排。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訴學生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來量,米、厘米是長度建立正確的表象,發(fā)展空間觀念。新教材在呈現(xiàn)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時,是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過程:讓學生了解知識的來源,感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同時引出用1厘米的小正方形作為統(tǒng)一的單位長度,但每次都拿正方形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的認識、厘米和米的認識以及兩者之間的進率教學。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兒童學習數(shù)學的特點,還原數(shù)學生動活潑的建構過程,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類似的創(chuàng)造過程,用自己的活動建構對人類已有的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
其次就是合理學習活動的組織,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活動中建立長度單位的初步表象。
愛玩、貪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如果我們能尊重孩子的這種天性,在教學中有效創(chuàng)設活動情節(jié),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溝通學生情感世界和書本世界的聯(lián)系,教學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上文所說的用實物量、用尺子量,量課桌、量自己的身體,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始終很高,而這些活動對于他們建立正確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數(shù)感,有著重要意義。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利用舊知,理解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能夠正確筆算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不連續(xù)進位的加法題。
2、能根據(jù)實際,選取合理的方法正確、靈活地計算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結合所學知識對學生進行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
教學重點:
掌握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不連續(xù)進位的計算法則,會正確地進行筆算。
教學難點:
理解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熱身小游戲
二、復習舊知:
列豎式計算下面各題,并想一想計算時應該注意什么?
35+34=48+29=
230+540=360+240=
三、新課導入: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去過濕地嗎?(學生自由回答)那么今天徐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領略一下濕地的美。(出示濕地圖片)
濕地孕育了豐富多樣的濕地野生動物,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吧?。ㄕn件出示四種野生動物)
2、下面是關于中國濕地部分動物種類的統(tǒng)計表,說一說你從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有用的數(shù)學問題嗎?(課件出示:第36頁表格)學生自由回答。
四、新課教學
1、教學例1
師:出示問題:我國濕地鳥類和爬行類動物一共有多少種?該怎樣計算呢?
生:就是把鳥類和爬行類動物的種數(shù)相加:271+122=
師:這兩個數(shù)有點大,而且不是整十整百數(shù),不容易口算,那我們該怎么辦呢?
生:用豎式計算
師:想一想豎式應該怎樣寫呢?自己試一試。(學生獨立列豎式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組織學生展示交流豎式計算的方法和結果。
師: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與之前我們學習的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相同嗎?
生:都是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2、教學例2
出示問題:我國濕地鳥類和哺乳類動物一共有多少種?
算式:271+31=
學生嘗試獨立解答,教師巡視了解情況,指導個別學習困難的學生。
指名學生展示豎式的計算方法,重點說清楚十位上3+7=10,只要在十位下面寫0,同時向百位進1.
師:想一想,271+903=?該怎樣計算呢?
學生嘗試獨立解決,并說一說你在計算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問題?是怎么解決的?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當百位上相加滿十,不知道怎么辦了?
想:十位上相加滿十,向百位上進一;那么百位上相加滿十,就要向千位上進一。
五、總結提升
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一下:計算萬以內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六、作業(yè)布置:
完成數(shù)學書37頁的.做一做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內容:
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探索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各位都不進位)以及整十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過程,初步掌握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以及整十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
2、在具體的情境中,應用口算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主探索意識和合作交流意識,獲得成功的體
驗,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應用口算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培養(yǎng)自主探索意識和合作交流意識,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具學具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掛圖出示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1、教學例題。
(1)列算式。
提問: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說一說并列出算式嗎?
學生討論并交流,根據(jù)問題收集相關信息,注意每箱有12瓶
師::要知道10箱夠不夠,就是要算出有多少瓶。
列式
(2)探討12x10的算法。
學生自由計算
2。教學“試——試”。
出示問題:如果搬下30箱,夠分給多少個同學喝
你是怎樣算的?在小組內討論一下。
(1)列式:12x30=——()
(2)學生嘗試口算,再在小組內相互討論,談出自己的想法。
(3)在班內交流,得出最佳方案。
12x3=3612x30=360
如果學生有不同意見,應給予鼓勵,然后讓他比較幾種算法中最簡便的方法是哪一種。
3、歸納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方法。
提問:你認為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怎樣口算比較簡便?(引導學生認識到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可以先乘十位上的數(shù),再在得到的數(shù)后邊添寫1個0。)
三、復習鞏固,綜合運用
l做“想想做做”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相互交流,改正錯誤。
(3)分析每組題之間的聯(lián)系,鞏固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方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1)指名回答。
(2)討論整十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先把兩個十位上的數(shù)相乘,再在得到的數(shù)的后邊添寫2個0)。
3、做“想想做做”第4題。
(1)一個學生拿卡片,其余學生搶答。
(2)同桌互相評價。
4、做“想想做做”第3、5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交流算法和得數(shù),并說一說題目中有哪三種數(shù)量,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四、課堂總結
提問: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五、課堂作業(yè)
教學內容:
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p30—31頁。
教學設想:
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產(chǎn)生學會計算方法的需要,并激發(fā)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靈感。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探索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計算方法的過程,會筆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會用交換乘數(shù)位置的方法驗算乘法。
2、在具體的情景中,應用有關運算解決實際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算法的過程,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乘的順序以及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
教學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現(xiàn)問題
1、談話導人: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用數(shù)學方法去思考解決,例如這小小的“喝”問題也不例外。
2、估算。
(1)誰能估算一下訂一份牛奶一年大約需要多少元錢?(300元)
(2)你是怎樣估算的?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明確問題:
有什么辦法來說明白己估測的是否接近正確答案,或者與正確答案相差很遠?(算一算)。
怎樣算呢?你們能自己動動腦解決這個問題嗎?
2、嘗試解決:
學生獨立思考,教師適時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3、小組交流:
同學們所用的方法不完全一樣,請大家在小組中互相交流自己的算法。交流之前可以先整理一下自己已有的研究成果,想一想你準備講哪幾點,說哪幾句話。(4)用豎式計算。
請學生說說用前三種方法算的道理。
5、比較方法:
這個豎式同方法(3)比較有無聯(lián)系?(實際上都是分三步計算的,豎式是把三步計算寫在一個式子里。)
6、選擇方法:
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歡用哪種方法來計算呢?為什么?自己選擇一種方法算一算。
7、研究筆算方法。
指名回答,教師隨機板書:
(1)第一步算的是什么?
(2)第二步算的是什么
(3)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怎樣算的?
(4)這一結果和我們開始的估測差不多嗎?
8、歸納提煉。
你能用自己的話再說說計算以上這題的方法嗎?教師適時引導歸納筆算乘法的方法,并板書課題。
指出:做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時,其實是把它分解為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整十數(shù)來分別計算,然后把兩個得數(shù)加起來。
9、完成“試一試”。
三、嘗試應用,拓展深化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先獨立計算,然后交流匯報。教師展示一些典型的錯例,組織討論,糾正錯誤。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做題。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1)各自觀察題目,找到錯誤原因,在班內交流。
(2)各自算出正確答案。
4、做“想想做做”第4、5題。
(1)觀察題目提供的場景。提問:你從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小朋友應付多少元?)
(2)學生獨立計算解決問題。
四、回顧總結,匯報收獲
l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有什么收獲?
五、課堂作業(yè)
教學內容:
兩位數(shù)筆算乘法的練習課書第32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景中,應用有關運算解決實際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
3、鞏固前面所學的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口算和筆算,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相關的計算技能。
教學過程:
一口算
25×1014×2040×6010×94
30×233×9030×2030×12
40×1112+2040×5080×50
二復習筆算
1判斷下面各題并改正。
243259
×25×56×14
120162236
4815059
1681662726
要求學生說出錯在什么地方?在改正。
2用豎式計算,并驗算。
48×5673×2739×16
43×2815×6435×62
3填表。
(1)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填表。
(2)再讓學生說說是怎樣填出“一共的支數(shù)”的,可以用每個的支數(shù)乘盒數(shù)得出,也可以看后面的盒數(shù)是5盒的幾倍,后面相應的支數(shù)也應是60的幾倍。從而滲透積的變化規(guī)律。
三練習應用題
1討論第4題
(1)先讓學生觀察圖,知道了那些信息?
(2)一共有多少千克?怎樣求?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怎樣解答?
2討論第5題
(1)讓學生觀察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一共住多少戶?怎樣求?要求用多種方法解答?并說出每步的意思?
教學內容:兩位數(shù)的乘法估算教科書33—34頁
教學設想:引導學生探索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不同估算方法,并通過筆算得出精確結果進行比較,提高學生對估算價值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探索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估算方法的過程,能估算出一些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積。
2、在具體情境中合理選擇不同的估算方法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發(fā)展學生數(shù)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自主探索意識和合作交流意識,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探索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不同的估算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jù)具體情況,合理選擇不同的估算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小黑板、掛圖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二、探索方法
1、談話:估算以下明明一家一天可以擠奶多少千克?
小組討論,交流各自的想法
2、全班討論交流
引導評析:你覺得他的方法合理嗎?
教師提問:29×42比800大,你是如何考慮的?為什么用這個“多”字。
29×42比1500大,你是如何考慮的?為什么用這個“少”字。
3、計算驗證:我們估算的對不對呢,請你用列豎式的方法進行驗證。
比較交流:比較筆算與估算的結果你有什么想法?
4、看書交流
5、講述:只要方法合理,都是可以的。
三、鞏固深化
1、完成想想做做的t2、3、題。
2、完成想想做做的t5題。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yè):
想想做做的t4、5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七
1.訓練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讀中感悟,讀中欣賞珍珠泉的美麗,體會作者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
3.體會抓特點描述景物的方法,積累課文中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課文寫了珍珠泉的那些特點。
2.了解珍珠泉的美麗景色,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你們見過泉水?我國有許多神奇的泉水,你們看!(出示制作的關于泉水的課件,播放的同時老師做介紹)。
2.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欣賞一個泉水,它叫珍珠泉。(板書:4.珍珠泉)。
3.讀了課題,你想了解什么?(教師相機對學生回答進行板書)。
【設計意圖】。
展示了泉水的圖片,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增加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了學生的情緒。讀題生疑,引導學生面對題目端摩思考,讀出自己的疑問,為學生走進文本搭建一個平臺。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提出不理解的詞語。
認讀詞語:鑲嵌青苔蕨草緣故嘟嚕撲哧一笑干涸。
2.再讀課文,思考:課文描寫了珍珠泉那些特點?請同學們認真讀書體會,也可以和同伴討論。
【設計意圖】。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主要是落實學生的自主讀書,一讀是讀通順,二讀是讀懂內容。這環(huán)節(jié)給學生你的讀書時間,學生獨立地閱讀思考。
三.細讀課文,研讀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從那些方面描寫珍珠泉?(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敘述順序)。
2.提問:你最喜歡課文描寫珍珠泉的哪一部分,說說你喜歡它的理由。
3.珍珠泉所在位置。
(1)提問:那綠色的大絨團是什么?(感受環(huán)境的幽靜和生機,體會比喻的貼切)。
(2)你喜歡這山林嗎?喜歡就用朗讀來表達吧!(讀出幽靜和生機)。
4.四周環(huán)境及泉水。
(1)出示句子:水是那么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水是那樣深,又那樣清,清得能看見潭底的青褐色的石頭,能看見沉積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經(jīng)發(fā)黑的樹葉。
提問;這里描寫了泉水的什么特點?圈出綠、深、清。
(2)對比朗讀,出示句子。
a.水是那么綠,那么深,那么清。
b.水是那么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水是那樣深,又那樣清,清得能看見潭底的青褐色的石頭,能看見沉積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經(jīng)發(fā)黑的樹葉。
提問:多種形式讀一讀,讓學生談哪句寫得好。
(3)這樣的潭水多美啊,我們用朗讀來讀出它的美吧!
5.泉水涌動的特點。
(1)提問:本文最精彩的部分是描寫泉水的涌動,你們畫出相關的語句,反復地讀一讀,然后告訴大家你讀后的感受。(學生進行說和讀,教師及時評價指導,讓學生理解更深刻,感受更豐富)。
(2)出示句子:開始,水泡很小,搖晃著越升越高,越來越大,最后在水面綻開了,在撲哧一笑中消失了。
重點指導:撲哧是水泡綻開的聲音,撲哧一笑是擬人句,把水泡當作人。
你看水泡多活潑可愛,我們來有感情地讀讀吧!
(3)出示句子: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銀色的光斑交錯著;水泡閃亮閃亮的,射出紅的光,黃的光,綠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
提問:讀到這,你知道珍珠泉名字的由來嗎?
這水泡多美?。∽屛覀儊碜x一讀。
6.體會家鄉(xiāng)情懷。
面對這美麗的珍珠泉,作者不由地說了一句--。
“這就是美麗的珍珠泉,這就是我們村的珍珠泉!”
讓我們讀出作者的自豪和驕傲吧。以及對家鄉(xiāng)無比地熱愛。
【設計意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北经h(huán)節(jié)按照作者的思路去指導學生認真地讀書,每次讀的目的是不一樣的。通過學生反復品讀課文語言,揣摩表達形成,加強了重點語句的理解和積累,提高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四.板書設計。
4.珍珠泉。
位置--泉水--泉水涌動--愛家鄉(xiāng),熱愛大自然。
泉水(綠、深、清)。
水泡(撲哧一笑、彩色的珍珠)。
【設計意圖】。
本板書設計簡要展示了文章敘述的順序就及泉水的特點,讓學生對文章的結構一目了然。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八
教學目標:
1.通過游戲、觀察、實踐等活動,學生初步認識線段,會用尺子量線段和按要求畫整厘米的線段。
2.讓學生在操作中,形象、直觀的感受線段的特征。
3.嘗試同學互助的學習方式,會用語言正確闡述發(fā)現(xiàn)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過程。
4.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欣賞數(shù)學中圖形的簡潔美。
目標解析:
創(chuàng)設有趣的游戲情境,讓學生體驗線段是直的。在一系列的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的動手操作中,進一步體驗線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的特征,為后面的畫線段作好鋪墊?!拔沂切⌒≡O計師”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將所學知識與圖形有機地結合起來,感受數(shù)學美,從而想學、樂學。
教學重、難點:
感受線段的特征,會用厘米尺量和畫整厘米的線段。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每人一根30厘米的繩子,一把尺子(厘米尺)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游戲導入。
(一)游戲。
名稱:玩繩子。
規(guī)則:將一根繩子擺放出不同的形狀。
學生匯報:擺放出繩子的形狀,特點。(如果有學生擺出直的,則直接導入新課。如果沒有,教師可以直接展示直的,說明這樣擺放用的時間最短,而且最簡潔。)。
(二)板書:直的。
(三)導入新課。這樣拉緊的一段繩子,可以看作一條線段。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線段。(板書課題:認識線段)。
(四)學生動手拉一拉,說說拉直后是什么?(線段)。
強調兩手之間直的一段看成線段。
(五)板書:
二、創(chuàng)設活動,探究新知。
(一)找一找,摸一摸:尋找生活中的線段。
1.小組合作,找一找,摸一摸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的邊可以看成線段?
2.全班匯報。(注意糾正學生口頭敘述的錯誤,保證敘述的準確性。)。
3.課件依次出現(xiàn)黑板、桌子、書。它們的線段在什么地方?
4.學生邊回答,電腦邊演示。(抽出線段)。
5.教師小結:黑板邊、桌子邊、書邊都可以看成線段。
6.欣賞生活中的線段。(課件演示)。
(二)找一找,量一量:線段可以量出長度。
1.出示書第5頁的三條線段,它們都是線段,找一找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2.小組探究,全班交流。
3.教師板書:都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
4.你們真是好眼力。既然線段可以量出長度,請量一量這三條線段的長度。
5.獨立完成,小組交流。
6.全班匯報。讓學生口述量的方法和過程,說說要注意什么。
7.教師小結:量線段時,線段的一端和尺子的“0”刻度線對齊,看線段的另一端對著數(shù)字幾,線段的長度就是幾。
(三)我是小小設計師:畫線段。
1.在紙上設計一條3厘米的線段??凑l設計的樣式多。
2.展示學生的作品,表揚設計好的學生。讓他們說說是怎么畫的。
3.教師講解示范后,教師小結。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九
1、結合具體的活動,學會推算出某一個人的生日。
培養(yǎng)學生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情感。
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和推算能力。
學會推算出某一個人的生日
推算方法的掌握。
一、猜一猜:
淘氣、笑笑為智慧老爺爺過生日,你能從圖中知道智慧爺爺?shù)纳帐悄囊惶靻幔?BR> 你能猜出三個小朋友的生日各是哪一天嗎?
淘氣:再過30天就是我的生日啦?。?1月11日)
笑笑:我的生日在一年的倒數(shù)第三天。(12月29日)
小紅:我剛過完生日,是上個月的最后一天。(9月30日)
二、小組活動:
1、一名學生間接地說一說自己的生日,其他同學猜一猜他的生日是哪一天。
2、交流猜測的方法。
三、填一填:
1、我是在年月日出生的,生日在季度。
以小組為單位,先說一說,再填一填。
豆豆?jié)M12歲時,只過了3個生日,它的生日是月日,在季度。
四、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收獲。
五、了解教材“你知道嗎?”談談感受。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十
教學課題: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教材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經(jīng)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過程,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jīng)驗的同時發(fā)展空間觀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shù)學,發(fā)展對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
探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周長計算方法解決具體問題。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不同形狀的卡片、尺子等測量工具。
教學方法:
教法:遵循“激-----導----探---放”的原則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通過課件演示,交流感受、互動合作等方式教學。
學法:“玩中學”、“趣中練”,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貫穿全課,充分應用分組合作,共同探究的學習模式。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引入新課。
在動物王國里,有對有趣的好朋友。它們是小灰兔(顯示)和小黃狗(顯示)。它們倆都說自己跑得快,這不今天就來比賽來了。小灰兔圍著這個花壇跑一圈(動畫演示),小黃狗則圍著這片寧靜的湖面跑一圈(動畫演示)。結果小黃狗跑得慢,可是它卻不服氣,說:“不公平,因為我跑得路遠”。小灰兔卻說:“不對,不對,我跑得路才遠呢!因為長方形還比正方形長呢!”小黃狗說:“我跑的正方形還比長方形寬呢!” 它們吵了起來。
揭題:你想得真快!老師非常欣賞你對數(shù)學的敏感。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問題。(揭題出示)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一)長方形的周長。
1.提問:什么是周長?周長指的是哪里?舉例說明。
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能知道這兩個圖形的周長?
(生可能回答:用繩子繞一圈,量一量繩子的長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長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長.寬各是多少,再計算。)
2.提問:老師采用了你們的辦法,量出了長方形的長是 8米(顯示),寬是4米(顯示),請你們幫它來算一算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小組討論完成。
3.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計算。
4.引導:從同學們的臉上,我可以看出你們肯定有成果了,誰愿意來展示一下。
5.學生利用實物投影展示。要求說清這樣做的道理。
教師利用課件形象直觀的演示可能有這三種:
(1)8+4+8+4=24(米)這是把長方形的四條邊一條一條加起來。依次相加求周長。
(2)8×2=16(米),4×2=8(米),16+8=24(米)。根據(jù)長方形對邊相等的道理,用2條長的和加2條寬的和 求周長。
(3)8+4=12(米)12×2=24(米)。根據(jù)一條長加一條寬的和就是長方形的一半,那么兩個(長+寬)的和就是長方形的周長了。
有的學生還想出了第4種,第5種方法……
6.比較這幾種不同的算法。
接著,我讓學生比較這幾種算法,哪種方法最簡單?通過比較,找出區(qū)別,暗示性的讓學生注意策略的最優(yōu)化。
7.舉例應用知識:黑板4.1 課桌100.40 打印紙30.20等。
(二)正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已經(jīng)解決了,那正方形游泳池的周長該怎么算呢?我們來看,當長方形的長與寬相等時,就變成了正方形,(件演示長方形變?yōu)檎叫?正是小黃狗跑的游泳池的圖形。已知正方形的邊長是6米,四條邊都相等,那算出他的周長就很容易了。
學生匯報。說說道理,四邊都相等,可以快速的求出6×4=24米,運用 邊長×4來求正方形的周長。
(三)小節(jié)
通過開始的猜想,然后我們用多種方法驗證,最后得出結論,原來,兩人走得一樣多。
三、知識應用、深入研究。
利用課件出示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
活動一、計算小兔子長方形獎狀框的周長。鞏固了學生對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應用能力。
活動二、計算小兔子正方形手帕的周長。鞏固了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活動三、求菜地籬笆的長。一塊長方形菜地,一面靠墻,三面圍籬笆,求籬笆的長。課件出示長方形菜地圖。
活動四、求不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領獎臺正面這樣一個不過則的圖形該怎樣求它的周長呢?學生思考交流,讓學生注意看,好好想,課件演示圖形變化過程。當圖形變成長方形的時候,學生們計算圖形周長。
四、知識拓展、動手實踐。
動手測量.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長和寬的長度,那正方形呢?這兒有幾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現(xiàn)在請你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先動手量出需要的數(shù)據(jù),再計算出它的周長。
(生拿出準備好的長方形卡片、鉛筆、記錄紙、尺子或三角板等進行操作)
五、總結回顧,評價反思。
談話: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得開心嗎?能把你今天的收獲與大家一起分享嗎?
六、布置作業(yè),課外延伸。
回家后請選擇你喜歡的物體,比如數(shù)學課本,測量并計算出它的面的周長。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十一
本課是義務教育教科書北師大版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讓學生會看日歷,知道一年12個月中每個月的天數(shù)。在“看日歷”的情境中,主要通過學生查閱日歷上星期幾的過程,讓學生掌握查閱日歷的基本方法,即:找月份----找日期----找對應的星期幾。同時為了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安排了“找一找”的活動內容,都是我國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日期?!澳暝氯铡笔窃趯W生已經(jīng)掌握時分秒之間關系的基礎上學習的,有關年月日的知識具有常識性,學生在課堂上雖沒有系統(tǒng)的學習過,但在實際生活中他們已經(jīng)有很多的經(jīng)驗,通過填寫各月份天數(shù)的過程,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各月天數(shù)的規(guī)律,再通過說一說,找一找,練一練,鞏固和應用所學的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1、知識與技能
(1)學會看日歷,并能從中找到我國一些重大節(jié)日及其他的相關信息。
(2)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
(3)知道一年12個月中每個月的天數(shù)。
2、過程與方法在體驗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知識的情感,以及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1、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關系。
2、學會看日歷。
識記大月、小月。
年歷、多媒體課件
一,情境導入
1、猜謎語:桌上一本書,三百多來頁,讀完這本書,家家過新年。(謎底:日歷)師:對,日歷不僅可以幫我們看日期,還幫我們記錄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2、回顧一些有意義的歷史事件。(播放課件)師:這里記錄事件發(fā)生時用了那些時間單位呢?(年、月、日)其實年月日與時分秒一樣都是時間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二、自主探究,討論交流
1、認識年、月、日
(2)請同學們觀察手中的日歷或附頁1中的日歷看看一年是12個月嗎?
(3)認真觀察20xx—20xx年的日歷,看看每月的天數(shù)都一樣嗎?
(4)將20xx-2016年各月份的天數(shù)填在表格中,看看你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說給你同伴聽)
(5)交流匯報結果。
2、認識大月、小月
(1)介紹大月、小月師:我們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2月是個特殊月。
(2)請同學們說說每個年份中有哪些月份是大月,哪些月份是小月?
(3)給表中的大月涂上黃色,小月涂上藍色。
(4)2月為什么不涂色?
(5)數(shù)一數(shù):一年中的大月、小月各有幾個?
3、記憶大月、小月師:同學們想想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記住每個月的天數(shù)?將你的方法說給同伴聽聽。
(1)只記住其中的一種就可以了。例:記住小月4、6、9、11月,不看2月,其余的月份都是大月。
(2)以7月和8月為分界點:7月前單月是大月,8月后雙月是大月。
(3)介紹左拳記憶法。
4、應用鞏固
(1)老師出月份,是大月的說紅蘋果,小月的說青蘋果。
(2)下個月笑笑就要過生日了,你能告訴我笑笑的生日是大月還是小月嗎?
(3)同學們,你的生日是幾月?是大月還是小月?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通過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學生再一次經(jīng)歷了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使他們對年月日的知識有了更加清晰和系統(tǒng)的認識,一下子將學生的學習推向高潮,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了,也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5、布置小組學習任務
(1)從今年的日歷中“找一找”
a,日歷上共有()個月份,每個星期()天,今天是()月()日,星期()。
b,本月的第1天是星期(),最后一天是星期(),下個月的第一天是星期().
c,國際兒童節(jié)是()月()日,星期()。
d,()月()日是教師節(jié),星期()。
e,()月()日是國慶節(jié),星期()。
(2)你還知道我國的哪些重大節(jié)日?說給你的同學聽聽。
(3)小組匯報學習結果。
(4)課件出示一些重大節(jié)日。
6、出示有關時間的諺語,教育學生珍惜時間。
【設計意圖】:
提高學生從年歷中查找指定日期的能力,也讓學生了解一些重要節(jié)日,同時提醒學生珍惜現(xiàn)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好好學習。
三、師歸納總結
1、說說這節(jié)課你都有哪些收獲?
2、年、月、日里有很多的奧秘,需要我們不停地去學習,去探究,只要大家有一雙數(shù)學眼睛就一定會收獲數(shù)學學習的甜蜜果實。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十二
本節(jié)課是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例8的教學內容《歸一解決問題》。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連乘、連除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更好的學習解決問題打下基礎。
二、教學對象分析
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通過觀察情境圖,畫出數(shù)量關系,弄清數(shù)量間的關系,找到解題辦法。因為之前的學習,學生已系統(tǒng)學習了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和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或除以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為本節(jié)內容奠定了基礎。在此基礎上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一方面可以鞏固已學的知識,另一方面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運用、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三、教學目標
1.學會用乘除兩步計算解決含有“歸一”數(shù)量關系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用綜合算式解決兩步計算問題的能力。
2.經(jīng)歷用圖形表征題意、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過程,能溝通圖形與算式的聯(lián)系,增強畫圖策略的意識和能力。
3.通過對比辨析初步建立歸一問題模型,增強比較歸納能力,感受數(shù)形結合思想、函數(shù)思想和模型思想。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經(jīng)歷用圖形表征題意、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過程,能溝通圖形與算式的聯(lián)系,增強畫圖策略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對比、辨析,初步建立歸一問題模型,增強比較、歸納能力,感受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和模型的思想。
五、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法;答疑引導法;數(shù)形結合法。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一個面包4元,我要買8個面包,一共需要多少元?
2.先出示:我有56元錢能買幾個水杯?
誰能算出來?為什么不能算出來?
預設:缺少一個條件。
再出示(一個水杯8元)
(二)創(chuàng)設情境
1.出示超市圖片,引入情境
a:從圖上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3個盤子18元,要買8個盤子)
b:你能把問題補充完整嗎?
(買8個這樣的盤子需要多少錢?)
c:抽學生把題目完整的說一遍。
2.課件出示題目:3個盤子18元,我要買8個這樣的盤子,需要多少錢?
3.質疑:要買8個盤子,能直接算出來嗎?
(三)合作探究
學法指導:
1.獨立嘗試用畫圖等方式表示題目中的數(shù)學信息和數(shù)學問題。
2.這道題能一步解決嗎?如果不能,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請寫出算式。
3.完成后和小組成員交流你是怎么畫圖的,怎么列算式的。
【學情預設】
預設1:畫的實物碗的示意圖。
預設2:畫圓圈圖。
預設3:畫線段圖。
1.展示圓圈圖。
師:你們能看懂他畫的是什么意思嗎?他的這幅圖有沒有把數(shù)學信息和數(shù)學問題表達完整呢?那你對他的圖有沒有建議。
師:那你能說一說他的算式是什么意思嗎?
2.展示線段圖
師:為什么每一段都畫的同樣長?你能在題中找到對應的話嗎?
教師相機提問:18÷3=6(元)求的是什么?
提問:為什么要先求出一個盤子的價格呢?
學生:問題要求8個盤子的價格,所以必須先求出一個盤子的價格。
3.教師相機將學生的意圖總結成板書。優(yōu)化解題思路。
師:結合圖示,怎樣能表示清楚題目所要求的問題呢?
生:(板書)
18÷3=6(元)一個碗的價錢?著重提問!
6×8=48(元)求多個碗的價錢。
師:我們把一個碗的價錢也叫作“單價”,8個碗叫數(shù)量,最后算出的是“總價”。
師:還有沒有不同的列式方法?
預設:列綜合算式來解答。
18÷3×8
=6×8
=48(元)
師:第一步先算的是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一個碗的價錢。這件事很重要!
師:分步計算和綜合算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師生共同總結:分步計算和綜合算式雖然形式不一樣,但是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
4.(反歸一)想一想:
18元可以買3個碗,30元可以買幾個同樣的碗?
(1)學生自主解答。
(2)交流展示。
【學情預設】預設1:先求出一個碗的價格,再算30元可以買幾個同樣的碗(分步列式)。
18÷3=6(元)
30÷6=5(個)
預設2:先算出一個碗多少錢,再算30元可以買幾個同樣的碗(列綜合算式)。
30÷(18÷3)
=30÷6
=5(個)
師:為什么18除以3要加小括號?(要先算一個碗多少錢,也就是先算18÷3,而18÷3在右邊,所以要加小括號。)
對比一下這個問題與剛才的問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
學情預設:
生1:相同點,第一步都是用除法求出每個碗的價錢。
生2:不同點,求總價要用乘法,求單位數(shù)量就要用除法
(四)拓展延伸
對比
1.課件展示對比兩個問題的解法。
討論提示:4人小組討論。
a:仔細觀察兩題的解題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為什么會不同?
b:這兩個問題都用了兩步來計算,你覺得哪一步最關鍵?
2.學生匯報。學生邊說,邊課件出示。(2-3人說清楚即可)
(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兩種問題所用的解決方法的區(qū)別)
3.總結:這兩個問題都用了兩步來計算,你覺得哪一步最關鍵?(第一步,先算出1份是多少)
課件出示:這樣的題關鍵是要先算出一份是多少。
預設:知道了3個碗是18元,但不知道一個碗的價格,都是要先算出一個碗的價格,才能計算后面的問題,這就是含有“歸一”數(shù)量關系的實際問題問題。
預設:第一道題是在求“買8個同樣的碗,需要多少錢”也就是求8個6是多少?是求“總價”。而第二道題是在求“30元可以買幾個同樣的碗”也就是在求30里面有幾個6?是求“數(shù)量”。但不管我們要解決 什么問題,都要先求出一個碗的價錢。
4.買6個碗需要多少錢?
生1:一個碗6元,6個碗36元。
生2:3個碗可以看成“一份”,6個碗就是有這樣的2份!所以18+18=36元。
預設:著重點出“1”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一些。
(1)一個碗6元,買9個同樣的碗需要多少錢?
(2)一個碗6元,買10個同樣的碗需要多少錢?
(3)一個碗6元,買20個同樣的碗需要多少錢?
(4)一個碗6元,買100個同樣的碗需要多少錢?
預設:無論條件如何改變,只要我們知道了“一個碗多少錢”,我們就可以求出9個、10個、20個、100個……甚至更多個碗需要多少錢?(知道了“1”,就能知道更“多”)
(買到的碗越多,總價越多,但不變的是什么?單價、一個碗的價錢)
(五)檢測達標
1.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
小林讀一本故事書,3天讀了24頁。
(1)照這樣的速度,7天可以讀多少頁?
(2)照這樣的速度,全書64頁,幾天可以讀完?
2.分別抽4名學生上臺投影匯報自己的做法。其它同學做裁判。
(1)和(2)哪個題最好算?為什么?
(六)總結全課
1.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新的知識?
這樣的題關鍵是要先算出一份是多少,接著,如果讓我們算幾個幾是多少就用乘法,如果讓我們算一個數(shù)里面有幾個幾就用除法計算。
2.把一個、一條,一天看做一份,就是先求先求一份是多少,再求幾份是多少。像這些問題就是我們數(shù)學上常說的歸一問題。(板書:歸一問題)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十三
本學期繼續(xù)教學三年級數(shù)學,通過兩年半的學習,學生的數(shù)學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扎實,個別學生思維比較靈活,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也較濃,但也有個別學生懶散,接受力不強,成績不太理想,本學期將重點抓好后進生的培養(yǎng)。
二、教學內容: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數(shù)與代數(shù):
會口算整百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是整百數(shù)或整十數(shù))、比較容易的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shù)、比較容易的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
能筆算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包括商中間、末尾有0的情況)、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包括列比較簡便的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能筆算一位小數(shù)的加、減法。
能估計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商是幾百多或幾十多,估計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積大約是多少。能說出估計的過程與方法。
能初步理解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初步理解幾分米是十分之幾米、幾角是十分之幾元。
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位小數(shù)的意義,能讀寫一位小數(shù)和比較兩個一位小數(shù)的大小。
認識年、月、日,能區(qū)分大月、小月,能判斷平年、閏年,能計算一個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數(shù)。
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噸。知道1千米二1000米,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空間與圖形:
能指出由4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拼搭成的物體的三視圖,能根據(jù)比較簡單的視圖要求拼搭物體。
結合實例感知生活中常見的平移、旋轉、對稱現(xiàn)象,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圖形平移,能動手制作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結合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選用適宜的面積單位估計、測量、表達圖形的面積。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計算或估計有關的面積。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統(tǒng)計與概率:
結合實例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
會求一組簡單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限結果是整數(shù))。
會用平均數(shù)描述一組數(shù)據(jù)的狀況
會用平均數(shù)對兩組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分析
2.數(shù)學思考方面。
經(jīng)歷在實際情境中認識分數(shù)、小數(shù)的過程.學習用數(shù)描述、表達現(xiàn)實世界中的現(xiàn)象,發(fā)展數(shù)感。
經(jīng)歷利用已有的數(shù)學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探索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與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數(shù)加、減法的過程,發(fā)展抽象概括與推理的能力。
在應用數(shù)學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一些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發(fā)展抽象思維。
在簡單的物體及其三視圖的相互轉化活動中,在研究平移、旋轉、對稱現(xiàn)象的數(shù)學活動中,進一步感知物體的形狀特征及平面圖形的變換,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在探索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中,進行觀察、實驗等數(shù)學活動,發(fā)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初步具有清晰地表達自己思考過程的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
能應用在本冊教科書里學到的運算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
能在理解面積含義及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主動解決一些有關的實際問題。
初步學會根據(jù)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到現(xiàn)實生活中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jù),能解決一些與平均數(shù)有關的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數(shù)據(jù)的重要性,增強統(tǒng)計觀念。
增加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能主動與同學共同進行學習活動,積極與同學交流自己在解決問題時的思考與所選用的方法。
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學習活動,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能利用估計,判斷解決問題結果的合理性。
4.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
在現(xiàn)實的情境中理解數(shù)學內容,利用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自己身邊的實際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通過自己的主動探索獲得數(shù)學知識,初步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通過教科書里“你知道嗎”欄目及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有關數(shù)學的知識,體會數(shù)學是人類在長期生活和勞動中逐漸形成的方法、理論,是人類文明的結晶,體會數(shù)學與人類歷史的發(fā)展息息相關。
在教師的具體指導和組織下,能夠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十四
一、教學目標:
1、聯(lián)系實際生活內容認識小數(shù),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位單位的小數(shù)的實際含義。
2、初步感知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shù)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shù)表示,能識別小數(shù),會讀、會寫小數(shù)。
3、體會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shù)學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會讀寫小數(shù),并理解小數(shù)的含義。
2、難點: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shù)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shù)表示。
三、教學具:
多媒體課件、直尺、練習卷。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師:我們來讀幾個以前學過的整數(shù)。(生讀498、205、860,讀完后貼在黑板上)
(二)情境引入
師:小明邀請我們和他一起去逛超市,一起來看看吧?。ǔ鍪?8頁主題圖)
(三)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小數(shù)。
2、認識小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小數(shù)有幾部分組成?(3部分)哪3部分?(整數(shù)部分、小數(shù)點、小數(shù)部分)
3、讀小數(shù)。
師:這些小數(shù)怎樣讀呢?下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師:(指5。98)這個小數(shù)讀作五點九八。一起來讀一讀。(生讀兩遍)
師:(指0。85)這個小數(shù)讀作什么?誰來領大家讀一讀?(指一名學生讀,然后其他學生一起跟讀)
師:(指2。60)把這個小數(shù)讀給你的同伴聽一聽,然后把它的讀法寫一寫,寫的時候先把2。60抄下來,然后寫讀作什么。(實投)
師:(498、205、860)誰給這些整數(shù)添上小數(shù)點把它變成小數(shù)?
師:(找3名同學都添上小數(shù)點,其他同學來讀)一起讀讀這個小數(shù)。
4、寫小數(shù)。
5、課中小結。
師:我們知道小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也會讀、寫小數(shù)了,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小數(shù)是怎樣產(chǎn)生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
6、小數(shù)的意義。
(1)(出示米尺)1分米
板書:1分米=米=0。1米
(指0。7米)如果以米作單位,小數(shù)點后面的7表示什么?(7分米)
(2)教學厘米
6、學生理解一位小數(shù)和兩位小數(shù)。
師:0。1、0。3小數(shù)部分有幾個數(shù)字?(1個)0。01、0。03、0。18小數(shù)部分有幾個數(shù)字?(2個)
師:像小數(shù)部分有一個數(shù)字的小數(shù)是一位小數(shù),小數(shù)部分有兩個數(shù)字的是兩位小數(shù)。
師:你們觀察一下,分母是多少的分數(shù)能寫成一位小數(shù)?分數(shù)是多少的分數(shù)能寫成兩位小數(shù)?(學生觀察得出結論)
7、解決問題
師:到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很多關于小數(shù)的知識了,你能不能幫助老師解決一個問題呢?(課件出示:1米65厘米=米)我的身高用小數(shù)來表示是多少米?和你的同桌討論一下。
(四)鞏固練習
師:同學們今天學得不錯,老師出幾道題考考你們。
(五)課后小結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十五
1、經(jīng)歷對生活中某些現(xiàn)象進行推理、判斷的過程。
2、能對生活中的某些現(xiàn)象按一定的方法進行邏輯推理,判斷其結果。
3、把自己推理的過程和結果與同伴進行交流。
經(jīng)歷對生活中某些現(xiàn)象進行推理、判斷的過程。
能對生活中的某些現(xiàn)象按一定的方法進行邏輯推理,判斷其結果。
電腦課件。
一、情境導入:
二、探索新知:
1、請同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推理的結果:淘氣、笑笑、小明分別參加了足球、航模、電腦興趣小組中的哪一項。
讓其他同學猜一猜,他們可能在什么興趣小組,并說一說理由。
2、小組內交流,讓每一位同學都猜一次,都能經(jīng)歷一次推理、判斷的過程。
3、引導學生利用表格,把知道的信息記錄再表格中,進行判斷。
足球航模電腦
淘氣
笑笑
小明
4、讓學生把推理的過程說一說。
三、拓展應用:
1、小明說:“我們三個人分別吃的是其中的一種水果”。
爸爸說:“我沒有吃桃子”。
媽媽說:“我沒有吃葡萄,也沒有吃桃子”。
它們分別吃的是哪一種水果?
葡萄草莓桃子
爸爸
媽媽
小明
爸爸吃的是:()
媽媽吃的是:()
小明吃的是:()
2、小紅、小青、小芳、小麗四個人中,小青不是最高的,但比小紅、小麗高;而小紅又比小麗高。請在下圖中標出她們的名字。
讓學生在弄清題意的基礎上,獨立解決問題。然后組織全班交流。
3、指導學生做p87頁第1題
先讓學生弄清題意的基礎上,獨立解決問題。然后組織全班交流。指導口述推理過程和結果。
4、指導學生做p87頁第二題
課件出示本題情境圖,先讓學生弄清題意的基礎上,獨立解決問題。然后組織全班交流。指導口述推理過程和結果。
四、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十六
位置與方向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下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是學生在認識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概念的基礎上,把眼光放得更遠些,進一步了解東、南、西、北等方向名詞的概念。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觀念,培養(yǎng)學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生活、了解生活、認識生活的能力。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jīng)驗,并通過以前的學習,已經(jīng)會用上、下、左、右、前、后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夠充分地理解東、南、西、北的具體位置,并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讓他們在實際情況下學習。部分學生可能還停留在上、下、左、右、前、后等的學習中,未能很好地掌握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
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體驗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意識。
重點:能根據(jù)自身的方位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難點:會在給定的條件下確定平面圖上的方向。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十七
用萬以內的加減法解決問題(p43例4)
1、我能結合具體情境運用三位數(shù)加法解決實際問題。
2、我能學會用豎式計算三個數(shù)的連加。
3、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能正確運用豎式筆算三位數(shù)的連加。
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選擇合適的策略解決問題。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有沒有和爸爸媽媽一起購過物
生:有
師:真棒,孩子們都有購物經(jīng)歷,星期天,小紅也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商場買了三件商品,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買了什么 (出示情境圖)
生:護眼燈、學習機、空調扇
師:從這張銷售清單中你獲取了哪些信息
生:空調扇558元、學習機225元、護眼燈166元
師:根據(jù)這些價格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生1:小紅的爸爸應準備多少錢?
生2:收銀員應收多少錢?
師: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真多呀!說明了生活中蘊藏著很多數(shù)學問題,這些問題都要用到萬以內加減法知識解決。
板書課題《用萬以內加減法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學習目標
2、解決剛才剛才提出的其中一問
(1)小紅的爸爸應準備多少錢?:
討論:這一問是估算、還是準確計算?
討論完后,老師計算
預設一:558+225+166≈960(元)
預設二:558+225+166≈1000(元)
學生回答。師板書
3、解決第二問:收銀員應收多少錢?
思考:解決這一問采用估算、還是準確計算?
學生自主準確計算
預設一:558+225+166≈949(元)
558
225
+ 166
--------
949
預設二:558+225+166≈949(元)
558 783
+ 225 + 166
--------- --------
783 949
指名演板,比較哪種筆算形式簡便?
(三)趣味練習、靈活應用
1、估一估、算一算
一部手機原價898元,現(xiàn)價685元。大約降價( )元,實際降價( )元
一個洗衣機原價975元,現(xiàn)價888元。大約降價( )元,實際降價( )元
(四)小結: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書p46第14題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一
反思1:首先是復習正比例函數(shù)的有關知識,目的是讓學生回顧函數(shù)知識,為接下去學習反比例函數(shù)作好鋪墊,其次給出了三個實際情景要求列出函數(shù)關系式,通過歸納總結這些函數(shù)都是反比例函數(shù),以及反比例函數(shù)的幾種形式,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又通過列表格的方法對反比例函數(shù)和正比例函數(shù)進行類比,鞏固反比例函數(shù)知識。通過做一做的三個練習進一步鞏固新知,但到這里用時接近25分鐘,時間分配上沒有很好把握為接下去沒有完成教學任務埋下伏筆。
接下去是要進行例1的教學,先進行的是杠桿定理的背景知識的介紹,在學生練習紙上讓學生自己來獨立完成三個問題,然后有學生回答,當進行到第二時,時間已經(jīng)不夠了,很倉促進行了小節(jié)。
這節(jié)課在設計過程中多多少少忽略了學生的想法,在備課過程中,沒有備好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設計課堂,這方面做的很不夠,有些問題的處理方式不是恰到好處,思考問題的時間不是很充分;還有的學生課堂表現(xiàn)不活躍,這也說明老師沒有調動起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課堂中指教者的示范作用體現(xiàn)的不是很好,肢體語言也不夠豐富,鼓勵的話顯得很單一,而且投影片上在新課導入的時候還出現(xiàn)了差錯,總之,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注意以上存在的問題。
綜觀整堂課,嚴謹親切有余,但活潑激情不足,顯得平鋪直敘的感覺,缺少高潮和亮點;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嚴格要求自己,方方面面進行改善!
經(jīng)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讓自己收獲不少,反思更多。教學之路是每天每節(jié)課點點滴滴的積累,這條路的成功秘訣只有一個:踏實!對于我,任重而道遠,我將默默前行,提高自己,讓我教的每一個孩子更加優(yōu)秀。
反思2:上完此節(jié)課后,我回憶著這節(jié)課的段段細節(jié),不斷思索著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與不足之處,希望能使自己在這節(jié)課中獲得更大的收獲。
反思3:《反比例函數(shù)》第一節(jié)課講完后的反思,本節(jié)課學生表現(xiàn)積極踴躍有活力,效率比較高。但是做為新老師也有不足之處,主要是概念講解過于簡單忽略了形成過程,例題設置過于機械化梯度和深度不夠。在今后的教學上要注意不能靠以往的經(jīng)驗來講課,一定要精心設置,進一步探索和挖掘教材和考點,使得每一節(jié)課有價值而非浮于表面。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內容:設計新校園(課本第106~10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活動,讓學生更加理解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位;讓學生學會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讓學生自主調查、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設計出自己喜歡的校園。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熱愛學校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自主調查、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設計出自己喜歡的校園。
教學難點:讓學生學會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準備:
在課前教師要先讓學生為本課的教學做好準備:
1、以調查形式寫出本校和其他學校都有什么。調查的內容,可以用平面圖的形式畫出,也可以用文字來記錄。最好要說明位置。
2、教師要準備一些平面圖。
(1)小組設計時用的。
(2)教師講解時用的。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教師談話,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什么方位?后面、左面、右面呢?我們每個人都是校園的小主人,你喜歡自己的學校嗎?相信你們對學校的每個地方都很熟悉,校園這樣設計你滿意嗎?你想讓校園的那些方面得到改進和完善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開動腦筋,運用所學的知識一起來設計一下我們的校園,讓我們的校園更美,更有特色,富有生機。今天我們就自己來設計校園。(板書課題)。
2、讓學生說說本校校園里八個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如果把它畫在紙上一般按什么規(guī)律來畫?(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二、調查、收集、整理、分析信息。
(出示某校園的平面示意圖)。
說說校園的各個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或教學設施。
師:這樣的校園設計你覺得怎樣?
師: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學習你滿意嗎?你還有什么建議?
開展小組活動:
1、小組交流:說說每人調查的本校和其他學校都有哪些設施。
2、集體反饋:請幾個同學說說了解到其他校園的情況。(用學過的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位來敘述。)。
3、小組討論:我們的學校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的?必須添置哪些設備等。
4、集體反饋:請幾個同學說說自己的看法。
三、利用手中的畫筆來設計自己的校園。(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合作動手設計)。
提示:根據(jù)新規(guī)劃畫出新校園的平面圖。為了把圖畫得美觀、合理,應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各建筑、設施在圖上的方位(一般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注意各建筑、設施在圖上的大小,比例要適中。
(3)先用鉛筆畫,再涂上合適的顏色。
每個小組各派一名同學介紹自己設計的校園示意圖。(利用學過的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位來描述。)。
四、展示各小組設計的作品。
1、各小組展示每個人的設計圖,小組之間互相說一說每一個設計的優(yōu)點和不足,再說一說你喜歡那一個設計,為什么。
2、板報展示每人的校園設計圖,讓同學們去參觀交流,評出最優(yōu)秀校園設計獎。
五、全課總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活動課,談談你的收獲?
師:同學們,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都跟數(shù)學有關,如設計校園。只要我們細心觀察,認真思考,運用我們學過的知識認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不斷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出自己滿意的校園。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三
教學與實踐活動內容:青島版的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72――73頁
教學與實踐活動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掛圖)在這些變化中還存在許多數(shù)學問題。
你對哪個時期印象最深?了解到什么?
二、講授新課
他們從圖中了解到什么?
多少是一半?一半怎樣表示?(小組交流)
說說你是怎么表示的?
3、有沒有什么符號可以表示一半?
出示:1/2讀作二分之一這樣的數(shù),我們叫它分數(shù)。
4、教學書寫:
先寫“―”,再寫“2”,最后寫“1”
5、胎兒頭長占身長的一半,也就是多少?
用紙條表示胎兒的身長,怎么表示一半?
6、嬰兒、成人的頭長也能用1/2表示嗎?用紙條折一折,涂一涂,表示一下。
指出頭長在哪兒?可以用哪個分數(shù)表示?
成人呢?
7、今天,我們認識了3個分數(shù):1/21/41/8
8、學習書寫:
1/2:先寫“―”,再寫“2”,最后寫“1”
分數(shù)就這三個嗎?你還知道哪些分數(shù)?
三、小結
板書設計:
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
讀作二分之一
讀作四分之一
1/8讀作八分之一
教學反思:
通過看圖和實際的'操作,學生對分數(shù)的含義認識比較好,知道分母、分子的意思。分數(shù)的認讀需要加強練習,一部分學生習慣從分子開始讀,導致錯誤。
第二課時
教學與實踐活動內容:
認識幾分之幾,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比較同分母分數(shù)的大小
教學與實踐活動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圖片)涂色部分是多少?
出示分數(shù),學生涂色
二、講授新課
1、成年人的頭長占整個身長的多少?
2、成年人上身的長約占整個身長的多少?
3、八分之三是什么意思?(小組交流)
你能在這條線段上表示一下嗎?
4、教學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3分子
――分數(shù)線
8分母
5、成年人下身的長約占整個身長的多少?你能說一說,寫一寫嗎?
6、成年人的上身長還是下身長?(小組討論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學會比較同分母分數(shù)的大?。?BR> 三、練習
1、自主練習2:看分數(shù),涂顏色
2、自主練習3:火眼金睛辨對錯
說一說對不對,為什么?
3、自主練習4:先寫出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數(shù),再比較大小。
(先自己寫一寫,再在小組中交流。)
4、自主練習5:寫出下面的分數(shù)
5、自主練習6:先說說題目的意思,再填空。
板書設計:
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
3分子
――分數(shù)線
8分母
教學反思:
分數(shù)的比較是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需要通過大量的練習來加強鞏固與理解。
第三課時
教學與實踐活動內容:比較異分母分數(shù)的大小,鞏固練習
教學與實踐活動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分數(shù),學生認讀
出示分數(shù),學生比較大小
二、講授新課
1、你會比較下面每組分數(shù)的大小嗎?
1/41/9
2、小組討論有什么方法?(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4、總結方法:
當分子相同,分母不同時,哪個分數(shù)大
5、你會比較下面的分數(shù)嗎?
1/2和1/41/5和1/4
三、練習
1、自主練習7:同位互相合作,完成練習
2、自主練習9:填空
進行小競賽,看誰填的又對又快
3、自主練習10:你能照這樣擺下去嗎?
(先自己擺一擺,再填空,在小組中交流。)
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火柴棒的根數(shù)有什么變化規(guī)律?
4、自主練習11:小小設計師
花壇面積占整塊地面積的幾分之幾?
自己設計一個花壇,說說你設計的花壇占整塊地面積的幾分之幾?
5、自主練習12:數(shù)學手抄報
估一估,“小小發(fā)明家”欄目大約占手抄報的幾分之幾?
“名人名言”欄目大約占手抄報的幾分之幾?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6、知識長廊:讀一讀,了解分數(shù)的由來與發(fā)展。
教學反思:
異分母分數(shù)的比較對學生來說比較難理解,開始時可以借助圖畫來觀察、理解。慢慢地過度到抽象的分數(shù)比較大小。
第四課時
教學與實踐活動內容:簡單分數(shù)的加減法
教學目標:
1、學會通過信息窗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并運用簡單的的分數(shù)加、減法解決問題。
2、通過小組交流,合作探索,體驗算法的多樣化,培養(yǎng)初步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3、經(jīng)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充分體驗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成功感,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與實踐活動的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分數(shù),認讀
2、2/7是什么意思?
3、舉例說一個分數(shù)。
二、新授:
(引導學生觀察畫面。)
2、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3、出示問題1:成年人的軀干和下肢共占身長的幾分之幾?
你能解決剛才提出的問題嗎?(小組內交流)
匯報:
3/8+4/8=7/8
全班交流算法:
(1)3/8表示8份中的3份,4/8表示8份中的4份,3加4是7份,8份中的7份就是7/8。
(2)3/8是3個1/8,4/8是4個1/8,3個1/8加4個1/8就是7個1/8,即7/8。
說說你喜歡哪種算法。
4、出示問題2:成年人下身比上身長幾分之幾?
這個問題你能自己解決嗎?(自己完成)
匯報自己的算法
三、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1:算一算
先看圖,弄清圖意再解答。
2、自主練習2
學生自己完成練習
同位互相檢查。
補充類似練習,適當擴展延伸。
3、自主練習3
指名說說圖意
同位互相涂一涂,完成練習
問題:一共涂了幾分之幾?
誰涂的多?多了幾分之幾?
四、小結
板書設計:
簡單分數(shù)的加、減法
3/8+4/8=7/8
5/8c3/8=2/8
教學反思:
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減法比較簡單,學生掌握較好,但是個別學生還需要加強練習。有時候,在練習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識。因此必要的練習必須加強。
第五課時
教學與實踐活動的內容:完成練習
教學與實踐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我們學過的簡單分數(shù)的加、減法。
二、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4
出示掛圖:小組開火車競賽
2、自主練習5
指名讀題,了解題意
獨立完成,指名上黑板,全班訂正
3、自主練習6
出示課件,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小組交流,完成填空
4、自主練習7
出示掛圖,指名讀題
做一朵花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做一顆五星比做一面紅旗多用了幾分之幾?
這張紙用完了嗎?
5、自主練習8
獨立完成,要求正確、迅速,書寫工整
6、聰明小屋:
教師出示四個學生名字的卡片,小組合作,按照身高關系排排隊。
說說你的推理過程。
7、你知道嗎?
出示小知識,自己讀一讀。
說說你了解到了什么?
三、小結
教學反思:
通過一些各種各樣的練習,學生對分數(shù)部分知識的學習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與提高。
第六課時
教學與實踐活動內容:我學會了嗎?
教學目標:
1、運用本單元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
2、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教具、學具準備:
準備一些拼圖
教學與實踐活動的過程:
一、導入:
看,小奇和小玲在玩拼圖游戲。我們來看看他們拼的怎么樣?
出示圖畫
二、我學會了嗎?
1、小奇和小玲各擺了這個拼圖的幾分之幾?
2、他們共擺了拼圖的幾分之幾?
指名列算式,說說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3、誰擺的多些?多幾分之幾?
指名列算式,說說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4、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三、豐收園
1、談談你學習這一單元的收獲
2、評價一下你的小伙伴
教學反思:
通過這個綜合的小練習,學生們進一步地鞏固了所學習的知識,教學效果比較好。在教學中,也要適當增加一些練習,幫助他們鞏固知識。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四
確實,這幾節(jié)課看起來大家似乎一直都在玩,用硬幣、圖釘、回形針量課本、鉛筆盒,用尺量自己身體上的數(shù)據(jù),比如步長、一庹長等等,用卷尺量教室的長度、寬度,還有大量的估測、觀察等活動,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不亦樂乎!
其實,要理解“米”、“厘米”的概念,建立長度的表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使孩子們能既輕松又有效地學習知識,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合理運用知識,我們呈現(xiàn)的材料、組織的學習活動就應該具有現(xiàn)實行、情景性。
反思這幾節(jié)讓孩子喜歡的課,我覺得首先得益于教材的合理安排。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訴學生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來量,米、厘米是長度建立正確的表象,發(fā)展空間觀念。新教材在呈現(xiàn)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時,是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過程:讓學生了解知識的來源,感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同時引出用1厘米的小正方形作為統(tǒng)一的單位長度,但每次都拿正方形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的認識、厘米和米的認識以及兩者之間的進率教學。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兒童學習數(shù)學的特點,還原數(shù)學生動活潑的建構過程,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類似的創(chuàng)造過程,用自己的活動建構對人類已有的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
其次就是合理學習活動的組織,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活動中建立長度單位的初步表象。
愛玩、貪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如果我們能尊重孩子的這種天性,在教學中有效創(chuàng)設活動情節(jié),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溝通學生情感世界和書本世界的聯(lián)系,教學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上文所說的用實物量、用尺子量,量課桌、量自己的身體,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始終很高,而這些活動對于他們建立正確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數(shù)感,有著重要意義。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利用舊知,理解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能夠正確筆算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不連續(xù)進位的加法題。
2、能根據(jù)實際,選取合理的方法正確、靈活地計算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結合所學知識對學生進行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
教學重點:
掌握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不連續(xù)進位的計算法則,會正確地進行筆算。
教學難點:
理解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熱身小游戲
二、復習舊知:
列豎式計算下面各題,并想一想計算時應該注意什么?
35+34=48+29=
230+540=360+240=
三、新課導入: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去過濕地嗎?(學生自由回答)那么今天徐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領略一下濕地的美。(出示濕地圖片)
濕地孕育了豐富多樣的濕地野生動物,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吧?。ㄕn件出示四種野生動物)
2、下面是關于中國濕地部分動物種類的統(tǒng)計表,說一說你從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有用的數(shù)學問題嗎?(課件出示:第36頁表格)學生自由回答。
四、新課教學
1、教學例1
師:出示問題:我國濕地鳥類和爬行類動物一共有多少種?該怎樣計算呢?
生:就是把鳥類和爬行類動物的種數(shù)相加:271+122=
師:這兩個數(shù)有點大,而且不是整十整百數(shù),不容易口算,那我們該怎么辦呢?
生:用豎式計算
師:想一想豎式應該怎樣寫呢?自己試一試。(學生獨立列豎式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組織學生展示交流豎式計算的方法和結果。
師: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與之前我們學習的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相同嗎?
生:都是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2、教學例2
出示問題:我國濕地鳥類和哺乳類動物一共有多少種?
算式:271+31=
學生嘗試獨立解答,教師巡視了解情況,指導個別學習困難的學生。
指名學生展示豎式的計算方法,重點說清楚十位上3+7=10,只要在十位下面寫0,同時向百位進1.
師:想一想,271+903=?該怎樣計算呢?
學生嘗試獨立解決,并說一說你在計算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問題?是怎么解決的?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當百位上相加滿十,不知道怎么辦了?
想:十位上相加滿十,向百位上進一;那么百位上相加滿十,就要向千位上進一。
五、總結提升
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一下:計算萬以內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六、作業(yè)布置:
完成數(shù)學書37頁的.做一做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內容:
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探索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各位都不進位)以及整十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過程,初步掌握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以及整十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
2、在具體的情境中,應用口算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主探索意識和合作交流意識,獲得成功的體
驗,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應用口算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培養(yǎng)自主探索意識和合作交流意識,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具學具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掛圖出示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1、教學例題。
(1)列算式。
提問: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說一說并列出算式嗎?
學生討論并交流,根據(jù)問題收集相關信息,注意每箱有12瓶
師::要知道10箱夠不夠,就是要算出有多少瓶。
列式
(2)探討12x10的算法。
學生自由計算
2。教學“試——試”。
出示問題:如果搬下30箱,夠分給多少個同學喝
你是怎樣算的?在小組內討論一下。
(1)列式:12x30=——()
(2)學生嘗試口算,再在小組內相互討論,談出自己的想法。
(3)在班內交流,得出最佳方案。
12x3=3612x30=360
如果學生有不同意見,應給予鼓勵,然后讓他比較幾種算法中最簡便的方法是哪一種。
3、歸納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方法。
提問:你認為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怎樣口算比較簡便?(引導學生認識到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可以先乘十位上的數(shù),再在得到的數(shù)后邊添寫1個0。)
三、復習鞏固,綜合運用
l做“想想做做”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相互交流,改正錯誤。
(3)分析每組題之間的聯(lián)系,鞏固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方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1)指名回答。
(2)討論整十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先把兩個十位上的數(shù)相乘,再在得到的數(shù)的后邊添寫2個0)。
3、做“想想做做”第4題。
(1)一個學生拿卡片,其余學生搶答。
(2)同桌互相評價。
4、做“想想做做”第3、5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交流算法和得數(shù),并說一說題目中有哪三種數(shù)量,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四、課堂總結
提問: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五、課堂作業(yè)
教學內容:
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p30—31頁。
教學設想:
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產(chǎn)生學會計算方法的需要,并激發(fā)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靈感。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探索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計算方法的過程,會筆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會用交換乘數(shù)位置的方法驗算乘法。
2、在具體的情景中,應用有關運算解決實際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算法的過程,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乘的順序以及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
教學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現(xiàn)問題
1、談話導人: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用數(shù)學方法去思考解決,例如這小小的“喝”問題也不例外。
2、估算。
(1)誰能估算一下訂一份牛奶一年大約需要多少元錢?(300元)
(2)你是怎樣估算的?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明確問題:
有什么辦法來說明白己估測的是否接近正確答案,或者與正確答案相差很遠?(算一算)。
怎樣算呢?你們能自己動動腦解決這個問題嗎?
2、嘗試解決:
學生獨立思考,教師適時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3、小組交流:
同學們所用的方法不完全一樣,請大家在小組中互相交流自己的算法。交流之前可以先整理一下自己已有的研究成果,想一想你準備講哪幾點,說哪幾句話。(4)用豎式計算。
請學生說說用前三種方法算的道理。
5、比較方法:
這個豎式同方法(3)比較有無聯(lián)系?(實際上都是分三步計算的,豎式是把三步計算寫在一個式子里。)
6、選擇方法:
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歡用哪種方法來計算呢?為什么?自己選擇一種方法算一算。
7、研究筆算方法。
指名回答,教師隨機板書:
(1)第一步算的是什么?
(2)第二步算的是什么
(3)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怎樣算的?
(4)這一結果和我們開始的估測差不多嗎?
8、歸納提煉。
你能用自己的話再說說計算以上這題的方法嗎?教師適時引導歸納筆算乘法的方法,并板書課題。
指出:做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時,其實是把它分解為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整十數(shù)來分別計算,然后把兩個得數(shù)加起來。
9、完成“試一試”。
三、嘗試應用,拓展深化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先獨立計算,然后交流匯報。教師展示一些典型的錯例,組織討論,糾正錯誤。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做題。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1)各自觀察題目,找到錯誤原因,在班內交流。
(2)各自算出正確答案。
4、做“想想做做”第4、5題。
(1)觀察題目提供的場景。提問:你從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小朋友應付多少元?)
(2)學生獨立計算解決問題。
四、回顧總結,匯報收獲
l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有什么收獲?
五、課堂作業(yè)
教學內容:
兩位數(shù)筆算乘法的練習課書第32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景中,應用有關運算解決實際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
3、鞏固前面所學的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口算和筆算,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相關的計算技能。
教學過程:
一口算
25×1014×2040×6010×94
30×233×9030×2030×12
40×1112+2040×5080×50
二復習筆算
1判斷下面各題并改正。
243259
×25×56×14
120162236
4815059
1681662726
要求學生說出錯在什么地方?在改正。
2用豎式計算,并驗算。
48×5673×2739×16
43×2815×6435×62
3填表。
(1)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填表。
(2)再讓學生說說是怎樣填出“一共的支數(shù)”的,可以用每個的支數(shù)乘盒數(shù)得出,也可以看后面的盒數(shù)是5盒的幾倍,后面相應的支數(shù)也應是60的幾倍。從而滲透積的變化規(guī)律。
三練習應用題
1討論第4題
(1)先讓學生觀察圖,知道了那些信息?
(2)一共有多少千克?怎樣求?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怎樣解答?
2討論第5題
(1)讓學生觀察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一共住多少戶?怎樣求?要求用多種方法解答?并說出每步的意思?
教學內容:兩位數(shù)的乘法估算教科書33—34頁
教學設想:引導學生探索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不同估算方法,并通過筆算得出精確結果進行比較,提高學生對估算價值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探索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估算方法的過程,能估算出一些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積。
2、在具體情境中合理選擇不同的估算方法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發(fā)展學生數(shù)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自主探索意識和合作交流意識,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探索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不同的估算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jù)具體情況,合理選擇不同的估算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小黑板、掛圖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二、探索方法
1、談話:估算以下明明一家一天可以擠奶多少千克?
小組討論,交流各自的想法
2、全班討論交流
引導評析:你覺得他的方法合理嗎?
教師提問:29×42比800大,你是如何考慮的?為什么用這個“多”字。
29×42比1500大,你是如何考慮的?為什么用這個“少”字。
3、計算驗證:我們估算的對不對呢,請你用列豎式的方法進行驗證。
比較交流:比較筆算與估算的結果你有什么想法?
4、看書交流
5、講述:只要方法合理,都是可以的。
三、鞏固深化
1、完成想想做做的t2、3、題。
2、完成想想做做的t5題。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yè):
想想做做的t4、5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七
1.訓練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讀中感悟,讀中欣賞珍珠泉的美麗,體會作者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
3.體會抓特點描述景物的方法,積累課文中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課文寫了珍珠泉的那些特點。
2.了解珍珠泉的美麗景色,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你們見過泉水?我國有許多神奇的泉水,你們看!(出示制作的關于泉水的課件,播放的同時老師做介紹)。
2.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欣賞一個泉水,它叫珍珠泉。(板書:4.珍珠泉)。
3.讀了課題,你想了解什么?(教師相機對學生回答進行板書)。
【設計意圖】。
展示了泉水的圖片,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增加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了學生的情緒。讀題生疑,引導學生面對題目端摩思考,讀出自己的疑問,為學生走進文本搭建一個平臺。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提出不理解的詞語。
認讀詞語:鑲嵌青苔蕨草緣故嘟嚕撲哧一笑干涸。
2.再讀課文,思考:課文描寫了珍珠泉那些特點?請同學們認真讀書體會,也可以和同伴討論。
【設計意圖】。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主要是落實學生的自主讀書,一讀是讀通順,二讀是讀懂內容。這環(huán)節(jié)給學生你的讀書時間,學生獨立地閱讀思考。
三.細讀課文,研讀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從那些方面描寫珍珠泉?(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敘述順序)。
2.提問:你最喜歡課文描寫珍珠泉的哪一部分,說說你喜歡它的理由。
3.珍珠泉所在位置。
(1)提問:那綠色的大絨團是什么?(感受環(huán)境的幽靜和生機,體會比喻的貼切)。
(2)你喜歡這山林嗎?喜歡就用朗讀來表達吧!(讀出幽靜和生機)。
4.四周環(huán)境及泉水。
(1)出示句子:水是那么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水是那樣深,又那樣清,清得能看見潭底的青褐色的石頭,能看見沉積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經(jīng)發(fā)黑的樹葉。
提問;這里描寫了泉水的什么特點?圈出綠、深、清。
(2)對比朗讀,出示句子。
a.水是那么綠,那么深,那么清。
b.水是那么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水是那樣深,又那樣清,清得能看見潭底的青褐色的石頭,能看見沉積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經(jīng)發(fā)黑的樹葉。
提問:多種形式讀一讀,讓學生談哪句寫得好。
(3)這樣的潭水多美啊,我們用朗讀來讀出它的美吧!
5.泉水涌動的特點。
(1)提問:本文最精彩的部分是描寫泉水的涌動,你們畫出相關的語句,反復地讀一讀,然后告訴大家你讀后的感受。(學生進行說和讀,教師及時評價指導,讓學生理解更深刻,感受更豐富)。
(2)出示句子:開始,水泡很小,搖晃著越升越高,越來越大,最后在水面綻開了,在撲哧一笑中消失了。
重點指導:撲哧是水泡綻開的聲音,撲哧一笑是擬人句,把水泡當作人。
你看水泡多活潑可愛,我們來有感情地讀讀吧!
(3)出示句子: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銀色的光斑交錯著;水泡閃亮閃亮的,射出紅的光,黃的光,綠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
提問:讀到這,你知道珍珠泉名字的由來嗎?
這水泡多美?。∽屛覀儊碜x一讀。
6.體會家鄉(xiāng)情懷。
面對這美麗的珍珠泉,作者不由地說了一句--。
“這就是美麗的珍珠泉,這就是我們村的珍珠泉!”
讓我們讀出作者的自豪和驕傲吧。以及對家鄉(xiāng)無比地熱愛。
【設計意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北经h(huán)節(jié)按照作者的思路去指導學生認真地讀書,每次讀的目的是不一樣的。通過學生反復品讀課文語言,揣摩表達形成,加強了重點語句的理解和積累,提高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四.板書設計。
4.珍珠泉。
位置--泉水--泉水涌動--愛家鄉(xiāng),熱愛大自然。
泉水(綠、深、清)。
水泡(撲哧一笑、彩色的珍珠)。
【設計意圖】。
本板書設計簡要展示了文章敘述的順序就及泉水的特點,讓學生對文章的結構一目了然。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八
教學目標:
1.通過游戲、觀察、實踐等活動,學生初步認識線段,會用尺子量線段和按要求畫整厘米的線段。
2.讓學生在操作中,形象、直觀的感受線段的特征。
3.嘗試同學互助的學習方式,會用語言正確闡述發(fā)現(xiàn)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過程。
4.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欣賞數(shù)學中圖形的簡潔美。
目標解析:
創(chuàng)設有趣的游戲情境,讓學生體驗線段是直的。在一系列的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的動手操作中,進一步體驗線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的特征,為后面的畫線段作好鋪墊?!拔沂切⌒≡O計師”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將所學知識與圖形有機地結合起來,感受數(shù)學美,從而想學、樂學。
教學重、難點:
感受線段的特征,會用厘米尺量和畫整厘米的線段。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每人一根30厘米的繩子,一把尺子(厘米尺)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游戲導入。
(一)游戲。
名稱:玩繩子。
規(guī)則:將一根繩子擺放出不同的形狀。
學生匯報:擺放出繩子的形狀,特點。(如果有學生擺出直的,則直接導入新課。如果沒有,教師可以直接展示直的,說明這樣擺放用的時間最短,而且最簡潔。)。
(二)板書:直的。
(三)導入新課。這樣拉緊的一段繩子,可以看作一條線段。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線段。(板書課題:認識線段)。
(四)學生動手拉一拉,說說拉直后是什么?(線段)。
強調兩手之間直的一段看成線段。
(五)板書:
二、創(chuàng)設活動,探究新知。
(一)找一找,摸一摸:尋找生活中的線段。
1.小組合作,找一找,摸一摸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的邊可以看成線段?
2.全班匯報。(注意糾正學生口頭敘述的錯誤,保證敘述的準確性。)。
3.課件依次出現(xiàn)黑板、桌子、書。它們的線段在什么地方?
4.學生邊回答,電腦邊演示。(抽出線段)。
5.教師小結:黑板邊、桌子邊、書邊都可以看成線段。
6.欣賞生活中的線段。(課件演示)。
(二)找一找,量一量:線段可以量出長度。
1.出示書第5頁的三條線段,它們都是線段,找一找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2.小組探究,全班交流。
3.教師板書:都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
4.你們真是好眼力。既然線段可以量出長度,請量一量這三條線段的長度。
5.獨立完成,小組交流。
6.全班匯報。讓學生口述量的方法和過程,說說要注意什么。
7.教師小結:量線段時,線段的一端和尺子的“0”刻度線對齊,看線段的另一端對著數(shù)字幾,線段的長度就是幾。
(三)我是小小設計師:畫線段。
1.在紙上設計一條3厘米的線段??凑l設計的樣式多。
2.展示學生的作品,表揚設計好的學生。讓他們說說是怎么畫的。
3.教師講解示范后,教師小結。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九
1、結合具體的活動,學會推算出某一個人的生日。
培養(yǎng)學生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情感。
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和推算能力。
學會推算出某一個人的生日
推算方法的掌握。
一、猜一猜:
淘氣、笑笑為智慧老爺爺過生日,你能從圖中知道智慧爺爺?shù)纳帐悄囊惶靻幔?BR> 你能猜出三個小朋友的生日各是哪一天嗎?
淘氣:再過30天就是我的生日啦?。?1月11日)
笑笑:我的生日在一年的倒數(shù)第三天。(12月29日)
小紅:我剛過完生日,是上個月的最后一天。(9月30日)
二、小組活動:
1、一名學生間接地說一說自己的生日,其他同學猜一猜他的生日是哪一天。
2、交流猜測的方法。
三、填一填:
1、我是在年月日出生的,生日在季度。
以小組為單位,先說一說,再填一填。
豆豆?jié)M12歲時,只過了3個生日,它的生日是月日,在季度。
四、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收獲。
五、了解教材“你知道嗎?”談談感受。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十
教學課題: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教材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經(jīng)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過程,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jīng)驗的同時發(fā)展空間觀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shù)學,發(fā)展對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
探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周長計算方法解決具體問題。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不同形狀的卡片、尺子等測量工具。
教學方法:
教法:遵循“激-----導----探---放”的原則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通過課件演示,交流感受、互動合作等方式教學。
學法:“玩中學”、“趣中練”,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貫穿全課,充分應用分組合作,共同探究的學習模式。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引入新課。
在動物王國里,有對有趣的好朋友。它們是小灰兔(顯示)和小黃狗(顯示)。它們倆都說自己跑得快,這不今天就來比賽來了。小灰兔圍著這個花壇跑一圈(動畫演示),小黃狗則圍著這片寧靜的湖面跑一圈(動畫演示)。結果小黃狗跑得慢,可是它卻不服氣,說:“不公平,因為我跑得路遠”。小灰兔卻說:“不對,不對,我跑得路才遠呢!因為長方形還比正方形長呢!”小黃狗說:“我跑的正方形還比長方形寬呢!” 它們吵了起來。
揭題:你想得真快!老師非常欣賞你對數(shù)學的敏感。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問題。(揭題出示)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一)長方形的周長。
1.提問:什么是周長?周長指的是哪里?舉例說明。
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能知道這兩個圖形的周長?
(生可能回答:用繩子繞一圈,量一量繩子的長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長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長.寬各是多少,再計算。)
2.提問:老師采用了你們的辦法,量出了長方形的長是 8米(顯示),寬是4米(顯示),請你們幫它來算一算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小組討論完成。
3.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計算。
4.引導:從同學們的臉上,我可以看出你們肯定有成果了,誰愿意來展示一下。
5.學生利用實物投影展示。要求說清這樣做的道理。
教師利用課件形象直觀的演示可能有這三種:
(1)8+4+8+4=24(米)這是把長方形的四條邊一條一條加起來。依次相加求周長。
(2)8×2=16(米),4×2=8(米),16+8=24(米)。根據(jù)長方形對邊相等的道理,用2條長的和加2條寬的和 求周長。
(3)8+4=12(米)12×2=24(米)。根據(jù)一條長加一條寬的和就是長方形的一半,那么兩個(長+寬)的和就是長方形的周長了。
有的學生還想出了第4種,第5種方法……
6.比較這幾種不同的算法。
接著,我讓學生比較這幾種算法,哪種方法最簡單?通過比較,找出區(qū)別,暗示性的讓學生注意策略的最優(yōu)化。
7.舉例應用知識:黑板4.1 課桌100.40 打印紙30.20等。
(二)正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已經(jīng)解決了,那正方形游泳池的周長該怎么算呢?我們來看,當長方形的長與寬相等時,就變成了正方形,(件演示長方形變?yōu)檎叫?正是小黃狗跑的游泳池的圖形。已知正方形的邊長是6米,四條邊都相等,那算出他的周長就很容易了。
學生匯報。說說道理,四邊都相等,可以快速的求出6×4=24米,運用 邊長×4來求正方形的周長。
(三)小節(jié)
通過開始的猜想,然后我們用多種方法驗證,最后得出結論,原來,兩人走得一樣多。
三、知識應用、深入研究。
利用課件出示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
活動一、計算小兔子長方形獎狀框的周長。鞏固了學生對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應用能力。
活動二、計算小兔子正方形手帕的周長。鞏固了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活動三、求菜地籬笆的長。一塊長方形菜地,一面靠墻,三面圍籬笆,求籬笆的長。課件出示長方形菜地圖。
活動四、求不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領獎臺正面這樣一個不過則的圖形該怎樣求它的周長呢?學生思考交流,讓學生注意看,好好想,課件演示圖形變化過程。當圖形變成長方形的時候,學生們計算圖形周長。
四、知識拓展、動手實踐。
動手測量.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長和寬的長度,那正方形呢?這兒有幾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現(xiàn)在請你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先動手量出需要的數(shù)據(jù),再計算出它的周長。
(生拿出準備好的長方形卡片、鉛筆、記錄紙、尺子或三角板等進行操作)
五、總結回顧,評價反思。
談話: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得開心嗎?能把你今天的收獲與大家一起分享嗎?
六、布置作業(yè),課外延伸。
回家后請選擇你喜歡的物體,比如數(shù)學課本,測量并計算出它的面的周長。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十一
本課是義務教育教科書北師大版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讓學生會看日歷,知道一年12個月中每個月的天數(shù)。在“看日歷”的情境中,主要通過學生查閱日歷上星期幾的過程,讓學生掌握查閱日歷的基本方法,即:找月份----找日期----找對應的星期幾。同時為了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安排了“找一找”的活動內容,都是我國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日期?!澳暝氯铡笔窃趯W生已經(jīng)掌握時分秒之間關系的基礎上學習的,有關年月日的知識具有常識性,學生在課堂上雖沒有系統(tǒng)的學習過,但在實際生活中他們已經(jīng)有很多的經(jīng)驗,通過填寫各月份天數(shù)的過程,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各月天數(shù)的規(guī)律,再通過說一說,找一找,練一練,鞏固和應用所學的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1、知識與技能
(1)學會看日歷,并能從中找到我國一些重大節(jié)日及其他的相關信息。
(2)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
(3)知道一年12個月中每個月的天數(shù)。
2、過程與方法在體驗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知識的情感,以及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1、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關系。
2、學會看日歷。
識記大月、小月。
年歷、多媒體課件
一,情境導入
1、猜謎語:桌上一本書,三百多來頁,讀完這本書,家家過新年。(謎底:日歷)師:對,日歷不僅可以幫我們看日期,還幫我們記錄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2、回顧一些有意義的歷史事件。(播放課件)師:這里記錄事件發(fā)生時用了那些時間單位呢?(年、月、日)其實年月日與時分秒一樣都是時間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二、自主探究,討論交流
1、認識年、月、日
(2)請同學們觀察手中的日歷或附頁1中的日歷看看一年是12個月嗎?
(3)認真觀察20xx—20xx年的日歷,看看每月的天數(shù)都一樣嗎?
(4)將20xx-2016年各月份的天數(shù)填在表格中,看看你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說給你同伴聽)
(5)交流匯報結果。
2、認識大月、小月
(1)介紹大月、小月師:我們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2月是個特殊月。
(2)請同學們說說每個年份中有哪些月份是大月,哪些月份是小月?
(3)給表中的大月涂上黃色,小月涂上藍色。
(4)2月為什么不涂色?
(5)數(shù)一數(shù):一年中的大月、小月各有幾個?
3、記憶大月、小月師:同學們想想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記住每個月的天數(shù)?將你的方法說給同伴聽聽。
(1)只記住其中的一種就可以了。例:記住小月4、6、9、11月,不看2月,其余的月份都是大月。
(2)以7月和8月為分界點:7月前單月是大月,8月后雙月是大月。
(3)介紹左拳記憶法。
4、應用鞏固
(1)老師出月份,是大月的說紅蘋果,小月的說青蘋果。
(2)下個月笑笑就要過生日了,你能告訴我笑笑的生日是大月還是小月嗎?
(3)同學們,你的生日是幾月?是大月還是小月?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通過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學生再一次經(jīng)歷了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使他們對年月日的知識有了更加清晰和系統(tǒng)的認識,一下子將學生的學習推向高潮,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了,也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5、布置小組學習任務
(1)從今年的日歷中“找一找”
a,日歷上共有()個月份,每個星期()天,今天是()月()日,星期()。
b,本月的第1天是星期(),最后一天是星期(),下個月的第一天是星期().
c,國際兒童節(jié)是()月()日,星期()。
d,()月()日是教師節(jié),星期()。
e,()月()日是國慶節(jié),星期()。
(2)你還知道我國的哪些重大節(jié)日?說給你的同學聽聽。
(3)小組匯報學習結果。
(4)課件出示一些重大節(jié)日。
6、出示有關時間的諺語,教育學生珍惜時間。
【設計意圖】:
提高學生從年歷中查找指定日期的能力,也讓學生了解一些重要節(jié)日,同時提醒學生珍惜現(xiàn)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好好學習。
三、師歸納總結
1、說說這節(jié)課你都有哪些收獲?
2、年、月、日里有很多的奧秘,需要我們不停地去學習,去探究,只要大家有一雙數(shù)學眼睛就一定會收獲數(shù)學學習的甜蜜果實。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十二
本節(jié)課是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例8的教學內容《歸一解決問題》。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連乘、連除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更好的學習解決問題打下基礎。
二、教學對象分析
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通過觀察情境圖,畫出數(shù)量關系,弄清數(shù)量間的關系,找到解題辦法。因為之前的學習,學生已系統(tǒng)學習了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和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或除以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為本節(jié)內容奠定了基礎。在此基礎上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一方面可以鞏固已學的知識,另一方面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運用、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三、教學目標
1.學會用乘除兩步計算解決含有“歸一”數(shù)量關系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用綜合算式解決兩步計算問題的能力。
2.經(jīng)歷用圖形表征題意、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過程,能溝通圖形與算式的聯(lián)系,增強畫圖策略的意識和能力。
3.通過對比辨析初步建立歸一問題模型,增強比較歸納能力,感受數(shù)形結合思想、函數(shù)思想和模型思想。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經(jīng)歷用圖形表征題意、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過程,能溝通圖形與算式的聯(lián)系,增強畫圖策略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對比、辨析,初步建立歸一問題模型,增強比較、歸納能力,感受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和模型的思想。
五、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法;答疑引導法;數(shù)形結合法。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一個面包4元,我要買8個面包,一共需要多少元?
2.先出示:我有56元錢能買幾個水杯?
誰能算出來?為什么不能算出來?
預設:缺少一個條件。
再出示(一個水杯8元)
(二)創(chuàng)設情境
1.出示超市圖片,引入情境
a:從圖上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3個盤子18元,要買8個盤子)
b:你能把問題補充完整嗎?
(買8個這樣的盤子需要多少錢?)
c:抽學生把題目完整的說一遍。
2.課件出示題目:3個盤子18元,我要買8個這樣的盤子,需要多少錢?
3.質疑:要買8個盤子,能直接算出來嗎?
(三)合作探究
學法指導:
1.獨立嘗試用畫圖等方式表示題目中的數(shù)學信息和數(shù)學問題。
2.這道題能一步解決嗎?如果不能,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請寫出算式。
3.完成后和小組成員交流你是怎么畫圖的,怎么列算式的。
【學情預設】
預設1:畫的實物碗的示意圖。
預設2:畫圓圈圖。
預設3:畫線段圖。
1.展示圓圈圖。
師:你們能看懂他畫的是什么意思嗎?他的這幅圖有沒有把數(shù)學信息和數(shù)學問題表達完整呢?那你對他的圖有沒有建議。
師:那你能說一說他的算式是什么意思嗎?
2.展示線段圖
師:為什么每一段都畫的同樣長?你能在題中找到對應的話嗎?
教師相機提問:18÷3=6(元)求的是什么?
提問:為什么要先求出一個盤子的價格呢?
學生:問題要求8個盤子的價格,所以必須先求出一個盤子的價格。
3.教師相機將學生的意圖總結成板書。優(yōu)化解題思路。
師:結合圖示,怎樣能表示清楚題目所要求的問題呢?
生:(板書)
18÷3=6(元)一個碗的價錢?著重提問!
6×8=48(元)求多個碗的價錢。
師:我們把一個碗的價錢也叫作“單價”,8個碗叫數(shù)量,最后算出的是“總價”。
師:還有沒有不同的列式方法?
預設:列綜合算式來解答。
18÷3×8
=6×8
=48(元)
師:第一步先算的是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一個碗的價錢。這件事很重要!
師:分步計算和綜合算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師生共同總結:分步計算和綜合算式雖然形式不一樣,但是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
4.(反歸一)想一想:
18元可以買3個碗,30元可以買幾個同樣的碗?
(1)學生自主解答。
(2)交流展示。
【學情預設】預設1:先求出一個碗的價格,再算30元可以買幾個同樣的碗(分步列式)。
18÷3=6(元)
30÷6=5(個)
預設2:先算出一個碗多少錢,再算30元可以買幾個同樣的碗(列綜合算式)。
30÷(18÷3)
=30÷6
=5(個)
師:為什么18除以3要加小括號?(要先算一個碗多少錢,也就是先算18÷3,而18÷3在右邊,所以要加小括號。)
對比一下這個問題與剛才的問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
學情預設:
生1:相同點,第一步都是用除法求出每個碗的價錢。
生2:不同點,求總價要用乘法,求單位數(shù)量就要用除法
(四)拓展延伸
對比
1.課件展示對比兩個問題的解法。
討論提示:4人小組討論。
a:仔細觀察兩題的解題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為什么會不同?
b:這兩個問題都用了兩步來計算,你覺得哪一步最關鍵?
2.學生匯報。學生邊說,邊課件出示。(2-3人說清楚即可)
(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兩種問題所用的解決方法的區(qū)別)
3.總結:這兩個問題都用了兩步來計算,你覺得哪一步最關鍵?(第一步,先算出1份是多少)
課件出示:這樣的題關鍵是要先算出一份是多少。
預設:知道了3個碗是18元,但不知道一個碗的價格,都是要先算出一個碗的價格,才能計算后面的問題,這就是含有“歸一”數(shù)量關系的實際問題問題。
預設:第一道題是在求“買8個同樣的碗,需要多少錢”也就是求8個6是多少?是求“總價”。而第二道題是在求“30元可以買幾個同樣的碗”也就是在求30里面有幾個6?是求“數(shù)量”。但不管我們要解決 什么問題,都要先求出一個碗的價錢。
4.買6個碗需要多少錢?
生1:一個碗6元,6個碗36元。
生2:3個碗可以看成“一份”,6個碗就是有這樣的2份!所以18+18=36元。
預設:著重點出“1”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一些。
(1)一個碗6元,買9個同樣的碗需要多少錢?
(2)一個碗6元,買10個同樣的碗需要多少錢?
(3)一個碗6元,買20個同樣的碗需要多少錢?
(4)一個碗6元,買100個同樣的碗需要多少錢?
預設:無論條件如何改變,只要我們知道了“一個碗多少錢”,我們就可以求出9個、10個、20個、100個……甚至更多個碗需要多少錢?(知道了“1”,就能知道更“多”)
(買到的碗越多,總價越多,但不變的是什么?單價、一個碗的價錢)
(五)檢測達標
1.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
小林讀一本故事書,3天讀了24頁。
(1)照這樣的速度,7天可以讀多少頁?
(2)照這樣的速度,全書64頁,幾天可以讀完?
2.分別抽4名學生上臺投影匯報自己的做法。其它同學做裁判。
(1)和(2)哪個題最好算?為什么?
(六)總結全課
1.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新的知識?
這樣的題關鍵是要先算出一份是多少,接著,如果讓我們算幾個幾是多少就用乘法,如果讓我們算一個數(shù)里面有幾個幾就用除法計算。
2.把一個、一條,一天看做一份,就是先求先求一份是多少,再求幾份是多少。像這些問題就是我們數(shù)學上常說的歸一問題。(板書:歸一問題)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十三
本學期繼續(xù)教學三年級數(shù)學,通過兩年半的學習,學生的數(shù)學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扎實,個別學生思維比較靈活,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也較濃,但也有個別學生懶散,接受力不強,成績不太理想,本學期將重點抓好后進生的培養(yǎng)。
二、教學內容: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數(shù)與代數(shù):
會口算整百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是整百數(shù)或整十數(shù))、比較容易的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shù)、比較容易的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
能筆算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包括商中間、末尾有0的情況)、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包括列比較簡便的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能筆算一位小數(shù)的加、減法。
能估計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商是幾百多或幾十多,估計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積大約是多少。能說出估計的過程與方法。
能初步理解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初步理解幾分米是十分之幾米、幾角是十分之幾元。
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位小數(shù)的意義,能讀寫一位小數(shù)和比較兩個一位小數(shù)的大小。
認識年、月、日,能區(qū)分大月、小月,能判斷平年、閏年,能計算一個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數(shù)。
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噸。知道1千米二1000米,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空間與圖形:
能指出由4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拼搭成的物體的三視圖,能根據(jù)比較簡單的視圖要求拼搭物體。
結合實例感知生活中常見的平移、旋轉、對稱現(xiàn)象,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圖形平移,能動手制作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結合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選用適宜的面積單位估計、測量、表達圖形的面積。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計算或估計有關的面積。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統(tǒng)計與概率:
結合實例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
會求一組簡單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限結果是整數(shù))。
會用平均數(shù)描述一組數(shù)據(jù)的狀況
會用平均數(shù)對兩組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分析
2.數(shù)學思考方面。
經(jīng)歷在實際情境中認識分數(shù)、小數(shù)的過程.學習用數(shù)描述、表達現(xiàn)實世界中的現(xiàn)象,發(fā)展數(shù)感。
經(jīng)歷利用已有的數(shù)學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探索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與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數(shù)加、減法的過程,發(fā)展抽象概括與推理的能力。
在應用數(shù)學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一些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發(fā)展抽象思維。
在簡單的物體及其三視圖的相互轉化活動中,在研究平移、旋轉、對稱現(xiàn)象的數(shù)學活動中,進一步感知物體的形狀特征及平面圖形的變換,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在探索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中,進行觀察、實驗等數(shù)學活動,發(fā)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初步具有清晰地表達自己思考過程的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
能應用在本冊教科書里學到的運算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
能在理解面積含義及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主動解決一些有關的實際問題。
初步學會根據(jù)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到現(xiàn)實生活中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jù),能解決一些與平均數(shù)有關的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數(shù)據(jù)的重要性,增強統(tǒng)計觀念。
增加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能主動與同學共同進行學習活動,積極與同學交流自己在解決問題時的思考與所選用的方法。
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學習活動,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能利用估計,判斷解決問題結果的合理性。
4.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
在現(xiàn)實的情境中理解數(shù)學內容,利用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自己身邊的實際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通過自己的主動探索獲得數(shù)學知識,初步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通過教科書里“你知道嗎”欄目及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有關數(shù)學的知識,體會數(shù)學是人類在長期生活和勞動中逐漸形成的方法、理論,是人類文明的結晶,體會數(shù)學與人類歷史的發(fā)展息息相關。
在教師的具體指導和組織下,能夠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十四
一、教學目標:
1、聯(lián)系實際生活內容認識小數(shù),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位單位的小數(shù)的實際含義。
2、初步感知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shù)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shù)表示,能識別小數(shù),會讀、會寫小數(shù)。
3、體會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shù)學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會讀寫小數(shù),并理解小數(shù)的含義。
2、難點: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shù)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shù)表示。
三、教學具:
多媒體課件、直尺、練習卷。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師:我們來讀幾個以前學過的整數(shù)。(生讀498、205、860,讀完后貼在黑板上)
(二)情境引入
師:小明邀請我們和他一起去逛超市,一起來看看吧?。ǔ鍪?8頁主題圖)
(三)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小數(shù)。
2、認識小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小數(shù)有幾部分組成?(3部分)哪3部分?(整數(shù)部分、小數(shù)點、小數(shù)部分)
3、讀小數(shù)。
師:這些小數(shù)怎樣讀呢?下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師:(指5。98)這個小數(shù)讀作五點九八。一起來讀一讀。(生讀兩遍)
師:(指0。85)這個小數(shù)讀作什么?誰來領大家讀一讀?(指一名學生讀,然后其他學生一起跟讀)
師:(指2。60)把這個小數(shù)讀給你的同伴聽一聽,然后把它的讀法寫一寫,寫的時候先把2。60抄下來,然后寫讀作什么。(實投)
師:(498、205、860)誰給這些整數(shù)添上小數(shù)點把它變成小數(shù)?
師:(找3名同學都添上小數(shù)點,其他同學來讀)一起讀讀這個小數(shù)。
4、寫小數(shù)。
5、課中小結。
師:我們知道小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也會讀、寫小數(shù)了,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小數(shù)是怎樣產(chǎn)生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
6、小數(shù)的意義。
(1)(出示米尺)1分米
板書:1分米=米=0。1米
(指0。7米)如果以米作單位,小數(shù)點后面的7表示什么?(7分米)
(2)教學厘米
6、學生理解一位小數(shù)和兩位小數(shù)。
師:0。1、0。3小數(shù)部分有幾個數(shù)字?(1個)0。01、0。03、0。18小數(shù)部分有幾個數(shù)字?(2個)
師:像小數(shù)部分有一個數(shù)字的小數(shù)是一位小數(shù),小數(shù)部分有兩個數(shù)字的是兩位小數(shù)。
師:你們觀察一下,分母是多少的分數(shù)能寫成一位小數(shù)?分數(shù)是多少的分數(shù)能寫成兩位小數(shù)?(學生觀察得出結論)
7、解決問題
師:到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很多關于小數(shù)的知識了,你能不能幫助老師解決一個問題呢?(課件出示:1米65厘米=米)我的身高用小數(shù)來表示是多少米?和你的同桌討論一下。
(四)鞏固練習
師:同學們今天學得不錯,老師出幾道題考考你們。
(五)課后小結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十五
1、經(jīng)歷對生活中某些現(xiàn)象進行推理、判斷的過程。
2、能對生活中的某些現(xiàn)象按一定的方法進行邏輯推理,判斷其結果。
3、把自己推理的過程和結果與同伴進行交流。
經(jīng)歷對生活中某些現(xiàn)象進行推理、判斷的過程。
能對生活中的某些現(xiàn)象按一定的方法進行邏輯推理,判斷其結果。
電腦課件。
一、情境導入:
二、探索新知:
1、請同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推理的結果:淘氣、笑笑、小明分別參加了足球、航模、電腦興趣小組中的哪一項。
讓其他同學猜一猜,他們可能在什么興趣小組,并說一說理由。
2、小組內交流,讓每一位同學都猜一次,都能經(jīng)歷一次推理、判斷的過程。
3、引導學生利用表格,把知道的信息記錄再表格中,進行判斷。
足球航模電腦
淘氣
笑笑
小明
4、讓學生把推理的過程說一說。
三、拓展應用:
1、小明說:“我們三個人分別吃的是其中的一種水果”。
爸爸說:“我沒有吃桃子”。
媽媽說:“我沒有吃葡萄,也沒有吃桃子”。
它們分別吃的是哪一種水果?
葡萄草莓桃子
爸爸
媽媽
小明
爸爸吃的是:()
媽媽吃的是:()
小明吃的是:()
2、小紅、小青、小芳、小麗四個人中,小青不是最高的,但比小紅、小麗高;而小紅又比小麗高。請在下圖中標出她們的名字。
讓學生在弄清題意的基礎上,獨立解決問題。然后組織全班交流。
3、指導學生做p87頁第1題
先讓學生弄清題意的基礎上,獨立解決問題。然后組織全班交流。指導口述推理過程和結果。
4、指導學生做p87頁第二題
課件出示本題情境圖,先讓學生弄清題意的基礎上,獨立解決問題。然后組織全班交流。指導口述推理過程和結果。
四、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十六
位置與方向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下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是學生在認識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概念的基礎上,把眼光放得更遠些,進一步了解東、南、西、北等方向名詞的概念。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觀念,培養(yǎng)學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生活、了解生活、認識生活的能力。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jīng)驗,并通過以前的學習,已經(jīng)會用上、下、左、右、前、后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夠充分地理解東、南、西、北的具體位置,并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讓他們在實際情況下學習。部分學生可能還停留在上、下、左、右、前、后等的學習中,未能很好地掌握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
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體驗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意識。
重點:能根據(jù)自身的方位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難點:會在給定的條件下確定平面圖上的方向。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篇十七
用萬以內的加減法解決問題(p43例4)
1、我能結合具體情境運用三位數(shù)加法解決實際問題。
2、我能學會用豎式計算三個數(shù)的連加。
3、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能正確運用豎式筆算三位數(shù)的連加。
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選擇合適的策略解決問題。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有沒有和爸爸媽媽一起購過物
生:有
師:真棒,孩子們都有購物經(jīng)歷,星期天,小紅也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商場買了三件商品,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買了什么 (出示情境圖)
生:護眼燈、學習機、空調扇
師:從這張銷售清單中你獲取了哪些信息
生:空調扇558元、學習機225元、護眼燈166元
師:根據(jù)這些價格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生1:小紅的爸爸應準備多少錢?
生2:收銀員應收多少錢?
師: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真多呀!說明了生活中蘊藏著很多數(shù)學問題,這些問題都要用到萬以內加減法知識解決。
板書課題《用萬以內加減法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學習目標
2、解決剛才剛才提出的其中一問
(1)小紅的爸爸應準備多少錢?:
討論:這一問是估算、還是準確計算?
討論完后,老師計算
預設一:558+225+166≈960(元)
預設二:558+225+166≈1000(元)
學生回答。師板書
3、解決第二問:收銀員應收多少錢?
思考:解決這一問采用估算、還是準確計算?
學生自主準確計算
預設一:558+225+166≈949(元)
558
225
+ 166
--------
949
預設二:558+225+166≈949(元)
558 783
+ 225 + 166
--------- --------
783 949
指名演板,比較哪種筆算形式簡便?
(三)趣味練習、靈活應用
1、估一估、算一算
一部手機原價898元,現(xiàn)價685元。大約降價( )元,實際降價( )元
一個洗衣機原價975元,現(xiàn)價888元。大約降價( )元,實際降價( )元
(四)小結: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書p46第14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