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簽訂需遵循法律法規(guī),確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合同的條款應明確具體,避免模糊和不清晰。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是保障交易安全的重要保證,請注意合同的格式和要求。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一
違約金是由當事人約定的或者由法律直接規(guī)定的,在違約方不履行合同時,償付給守約方的一定數(shù)額的貨幣。根據(jù)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來看,違約金可分為法定違約金與約定違約金。法定違約金是指在一些法規(guī)中,明文規(guī)定的違約金比例或幅度范圍;約定違約金是指合同雙方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自愿約定的違約金比例或數(shù)額。而法學理論界又從違約金的法律后果將違約金分為補償性違約金和懲罰性違約金二種。支持補償性違約金的學派認為違約金主要是為了彌補守約方受到的損失。持懲罰性觀點的學者認為,違約金主要是為了確保合同的履行,而事先約定的對違約方進行的一種懲罰。
但從我國的司法實踐來看,二者兼而有之,但主要是一種補償性的賠償。如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jù)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shù)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后,還應當履行債務?!?BR> 因此我們在簽定合同時要對違約金作出明確的約定。尤其是在現(xiàn)在房產市場活躍、漲幅較大時期,購房者最好把違約金約定高一點。這樣不僅對上家是一個約束,同時也使自己權益遭受侵害后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賠償。
定金指合同當事人為保證合同履行,由一方當事人預先向對方交納一定數(shù)額的錢款。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五條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后,定金應當?shù)肿鲀r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边@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定金罰則。第一百一十六條規(guī)定“當事人既約定違約金,又約定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九十條規(guī)定,“定金應當以書面形式約定。當事人在定金合同中應當約定交付定金的期限。定金合同從實際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第九十一條規(guī)定,“定金的數(shù)額由當事人約定,但不得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的百分之二十”。《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規(guī)定“出賣人通過認購、訂購、預訂等方式向買受人收受定金作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擔保的,如果因當事人一方原因未能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應當按照法律關于定金的規(guī)定處理;因不可歸責于當事人雙方的事由,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未能訂立的,出賣人應當將定金返還買受人。”
因此從法律角度看,定金有雙重性質。第一,它可作為合同的擔保,以保證合同履行。第二,可以起到合同成立的證明作用。定金作為一把雙刃劍,還具有懲罰性。即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要雙倍返還定金。定金作為法定的形式,法律有其具體的要求:
1、形式要件,必須簽定書面的形式;。
2、數(shù)額的限定,定金的總額不得超過合同標的的20%;。
此外在選擇賠償時只能在定金和違約金中選其一。
訂金與定金僅一字之差,在法律性質上卻有天壤之別。訂金不是一個規(guī)范的概念,在法律上僅作為一種預付款的性質。是預付款的一部分,是當事人的一種支付手段,不具有擔保性質。合同履行的只作為抵充房款,不履行也只能如數(shù)返還?!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百一十八條規(guī)定“當事人交付留置金、擔保金、保證金、訂約金、押金或者訂金等,但沒有約定定金性質的,當事人主張定金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由此可見,當事人在合同中寫明“訂金”而沒有約定定金性質的,則不能適用定金罰則。因此,購房者簽字時一定要認真仔細不要寫錯,否則到時后悔不迭。
誠意金,即意向金,是十幾年前從港臺地區(qū)傳過來的叫法。這在中介與買房和賣房雙方簽定的合同中多有體現(xiàn),其實法律上并沒有誠意金之說,中介與買賣雙方之所以簽定什么誠意金條款,主要是由于我們交易市場的誠實信用體系還不健全,交易主體為了各自的利益往往會違背誠實信用的原則,從而損害一方的利益。中介公司有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不管交易成功與否,便以買方或賣方沒有誠意或違約為名沒收誠意金,其實這種做法有背于法律。
中介公司在房屋買賣中一般充當居間介紹或作為買或賣一方的代理人。作為前者中介是獨立于買賣雙方之外的第三者,根據(jù)合同法第四百二十六條規(guī)定,“居間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托人應當按照約定支付報酬。對居間人的報酬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guī)定仍不能確定的,根據(jù)居間人的勞務合理確定。因居間人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而促成合同成立的,由該合同的當事人平均負擔居間人的報酬。居間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居間活動的費用,由居間人負擔?!?。第四百二十七條規(guī)定“居間人未促成合同成立的,不得要求支付報酬,但可以要求委托人支付從事居間活動支出的必要費用?!庇纱丝梢钥闯?,此時中介只有在促成房屋買賣雙方合同成立的情況才可以要求買賣雙方或一方(有特殊約定的情況)給予報酬。作為后者,中介是買賣雙方中一方的代理人,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guī)定,“委托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委托行使代理權,……”。第六十六條第二款規(guī)定,“代理人不履行職責而給被代理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合同法第四百零五條規(guī)定“受托人完成委托事務的,委托人應當向其支付報酬。因不可歸責于受托人的事由,委托合同解除或者委托事務不能完成的,委托人應當向受托人支付相應的報酬。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薄5谒陌倭懔鶙l規(guī)定“有償?shù)奈泻贤?,因受托人的過錯給委托人造成損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無償?shù)奈泻贤?,因受托人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委托人造成損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受托人超越權限給委托人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睆拿穹ㄍ▌t和合同法的規(guī)定可以看出,在這一法律關系中,中介作為一方的代理人要按照委托合同的約定從事代理活動,并取得報酬。
因此無論是作為居間介紹還是作為買賣雙方中的一方代理人,都不存在什么誠意金問題。購房者一定要看清合同具體條款再簽字,尤其是誠意金的處理方式。
傭金是指經紀人(房產中介)在為委托人(買房人或賣房人)提供訂約機會或充當訂約介紹人,完成委托人的中介服務后,由委托人支付的勞動報酬。因此傭金是房屋買賣活動中中介的勞務所得,經紀人完成經紀活動后,有權按照合同約定收取傭金。收取傭金的標準,以雙方約定或參照商業(yè)慣例為準,不得違反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目前上海的房產中介收費一般是按照交易額收取(上家0.5-2.5%,下家1%)。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二
在我國,預售商品房按揭合同中并不事先轉移房屋所有權,雖名為按揭合同,實質上仍為抵押貸款合同。預售商品房按揭糾紛的處理實質上是對購房者、開發(fā)商與抵押貸款提供銀行三方面關系的處理,是住宅商品金融化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作為一種新類型的房地產案件,在案件審理的實體方面給我們帶來許多新的問題,亟待解決。在此,筆者僅擇其中的三個問題加以探討。
在通常的商品房按揭糾紛中,一般存在著四個合同,即商品房買賣合同、按揭貸款合同,通過購房人與按揭銀行簽訂的抵押貸款合同中的抵押、回購的具體條款加以確定的抵押擔保合同和保證擔保合同。審理商品房按揭糾紛案件,必須首先明確這些合同及其體現(xiàn)的法律關系之間的關系。司法實踐中,普遍的觀點認為,按揭合同是購房合同的從合同,不具有獨立性,隨主合同的變更、消滅而變更、消滅。
(一)按揭合同不應是購房合同的從合同。首先,合同目的相對獨立。按揭合同的目的是借貸資金,購房合同的目的是購買房屋,兩合同追求的目的并不具有依附性,是各自獨立的。其次,兩者所生之債務的范圍不具有依附性。從合同所生之債務以主合同所生之債務為發(fā)生依據(jù)和限額,而按揭合同所生的債務可單獨產生,雙方是相對獨立的。第三,購房合同的無效、可撤銷并不必然導致按揭合同的無效、可撤銷,只會影響到按揭合同的抵押擔保標的物發(fā)生變化,并不實質影響到資金借貸關系。銀行貸出資金,主要考慮的是購房人的資信狀況,即使購房合同有瑕疵,導致抵押擔保存在問題,但如購房人資信并未下降或又能提供其他擔保,則并不影響銀行資金安全,銀行也不會必然要求解除按揭合同,銀行、購房人對按揭合同的解除有選擇權。從合同的相對性原則出發(fā),應確認這兩個合同是相互獨立的。
(二)抵押擔保合同、保證擔保合同應是借款合同的從合同,以借款合同的存在為前提。但應明確,該主合同是銀行與購房人之間簽訂的借款合同,而非購房人與開發(fā)商簽訂的購房合同。
(三)購房合同通常與抵押擔保合同、保證擔保合同無關,但如購房合同無效,特別是買賣的標的物屬不得抵押的財產,購房人與開發(fā)商惡意串通以損害銀行利益,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等情形,則將導致這兩個擔保合同無效。
房地產價值巨大,不應輕易解除合同,使購房者能夠轉嫁市場風險。同時合同解除后,亦可能使經合法登記的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的按揭銀行的利益遭受損失??紤]到其標的物價值大,影響大,涉及當事人復雜,各方利益重疊,標的物又成抵押標的,對于涉及按揭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不能輕易解除。但也有人認為,應參照香港法律,存在按揭合同的購房合同不經銀行同意不得解除,這在外資銀行中是一種普遍看法。筆者不同意這種看法。因為英美法中,按揭是轉讓所有權的擔保,在未清償完債務前,與所有權有關的一切不動產權益都屬銀行,發(fā)生訴訟時銀行是以房地產所有人的名義進行訴訟,未經銀行同意當然不能解除合同,使所有權發(fā)生轉移。而我國的按揭實質上是抵押擔保,開發(fā)商享有在建工程的所有權,在預售登記后購房人享有房屋的期待所有權,這兩種權利共同指向的標的物同為按揭合同中的抵押標的物,開發(fā)商、購房人同意將該標的物抵押給按揭銀行,同意按揭銀行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共同作出抵押的意思表示,應為按揭合同的實質上的共同抵押人。解除合同實質上是在共同抵押人之間發(fā)生權利轉移,并不影響銀行的優(yōu)先受償權,雙方當然可以行使權利,解除合同。但考慮到按揭合同的特殊性,在解除合同上要更加慎重。
在下列情形下,購房者的利益遭受了重大損害,可允許購房者解除預售合同:
1.發(fā)展商遲延交樓,在購房者起訴要求解約時起1年內不能竣工交樓的。此種遲延交樓嚴重違約,且1年內都不能交樓,購房者無法入住,嚴重損害訂約目的,應依法解約。
放棄該部分價款或以成本價收取。未超過原約定面積3%的,應視為建房過程中存在的正常誤差,可通過調整購房款項加以解決。對于交付的房屋中提供的裝修與約定不符的,鑒于裝修是房屋的附合物,并非房屋主體,裝修不符可通過評估后予以補償,以給付違約金方式調整,不宜解除合同。
3.房屋質量存在問題,應視不同情況加以認定:如房屋僅存在輕微瑕疵,如漏水、凹凸不平等問題,可通過修補、給付違約金方式補償業(yè)主損失,不應僅因違反合同中的一般性條款就解除合同。對于房屋存在嚴重質量問題,將足以影響居住者的人身安全,經有權鑒定機關確認后,可視為其不能滿足居住目的,可予解除合同。
4.發(fā)展商以提供銀行按揭為優(yōu)惠,指定按揭銀行為購房者提供貸款,嗣后又無法辦妥按揭手續(xù)提供貸款。此時鑒于按揭貸款是購房者購房的先決條件,款項的交付是合同的重要條件,不能提供貸款將導致購房者給付不能,且購房者對按揭銀行無選擇權,其無過錯,故應視為合同目的不能達到,可以解除合同。但如果是購房者自行選擇按揭銀行,則開發(fā)商對按揭貸款不能辦妥無過錯,不應解除合同,應給購房者一定寬限期來緩解資金困難。
5.對于購房者主張開發(fā)商所建房屋環(huán)境與廣告宣傳不符而要求解約的,應區(qū)分不同情況來對待。如廣告用語只是用“鳥語花香”、“人間仙境”等一般描述性用語,應視為對環(huán)境的感性宣傳,無實際約束力,不應因此予以解約;如廣告用語使用明確承諾,如“附近一百米內有名?!钡鹊龋瑒t如未符合,一般情況只應視為違約,不應解除合同,因合同的居住目的尚能達到;但如該廣告要約非常明確,如“可入廣州戶口”,卻又未能履行,而購房者的購房目的不僅為居住,還因受廣告內容吸引,有強烈意愿要求滿足廣告要約的內容,此時應視為合同目的不能達到,對此種情況可以解除合同。
購房合同解除后,如何處理按揭合同呢?鑒于兩者是聯(lián)系緊密的相互獨立的合同,在購房合同解除后,按揭合同并非必然解除,而應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愿。如果銀行、購房人均不主張解除按揭合同,則不應解除。如銀行主張解除,但購房人能另行提供等額擔保,并無嚴重違約也不應解除合同。如購房人主張解除合同,銀行不同意,則應分情況考慮:1.如銀行是發(fā)展商指定,提供按揭是購房人購房的前提條件,則銀行與開發(fā)商關系緊密,其有監(jiān)管款項用途之責,現(xiàn)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可認為銀行違反了對合同項下的實質內容的嚴格遵守,另外購房人拒交貸款本息,也已嚴重違約,且此時購房人有嚴重對抗情緒,繼續(xù)履行合同已無實際意義,可判決解約。2.如按揭銀行是購房人自行尋找,與開發(fā)商無緊密聯(lián)系,現(xiàn)借款已履行完畢,借款合同目的已達到,因按揭銀行無過錯,只是購房人違約,在銀行不同意解約的情況下,應尊重守約方意愿,不應解約。如果按揭銀行、購房人均同意解除合同,則應尊重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的意愿,可一并解除按揭合同。3.如果事先合同有約定,解除按揭合同需經銀行同意,則應尊重約定,一般不應予以解除。但在爛尾樓的情況下,考慮到合同基礎的嚴重喪失,可由法院參照情勢變更原則予以解除合同。
三、商品房按揭糾紛解除合同后款項的返還。
解除了預售購房合同和按揭合同,必然涉及到款項的返還。商品房預售按揭中,款項的去向是銀行貸款給購房者,購房者向開發(fā)商交納購房款。根據(jù)合同的相對性原則,權利人只能向其有合同關系或法定關系特定人主張權利,因此對于款項的返還,應為:
1.開發(fā)商向購房者返還全部購房款,包括購房者自付款項和從銀行貸款所獲得的款項。
2.購房者向按揭銀行返還所借款項本息,但應扣除其已償還的款項本息。開發(fā)商如簽署了回購擔保等保證條款,則應對其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對于因爛尾樓而解除合同,如按揭銀行是發(fā)展商指定,在款項的返還時,應考慮到銀行作為發(fā)展商的開戶銀行,控制資金流向,其未盡到監(jiān)控義務,對爛尾樓的產生有一定責任,可在款項返還時,適當減少違約金、利息等小業(yè)主的支付款項,平衡各方利益。
發(fā)商如果另行出售要經按揭銀行的同意,否則取得抵押物所有權的受讓人必須依有關司法解釋代替?zhèn)鶆杖饲鍍攤鶆?,使抵押權消滅,銀行對售房款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可考慮開發(fā)商向購房者返還的款項中,對屬于銀行本息數(shù)額內部分,將其視為抵押物的變價,銀行可實現(xiàn)優(yōu)先受償。
在款項的返還過程中,要注意擔保的競合問題,如在按揭擔保之前,該物業(yè)所占據(jù)的土地使用權如已被抵押,且已合法登記,則應依順序依次受償,按揭合同中的約定不得與此相對立。對于“回購條款”,即銀行在合同中約定購房者若不能按期還款,開發(fā)商必須負還款的連帶責任。如果開發(fā)商不按期付款,房屋即轉歸銀行所有。此種條款后一部分內容違反了擔保法的有關規(guī)定,屬禁止流抵押條款,應為無效。前一部分條款應視為銀行的同一債權既存在》房屋抵押物的擔保,又存在開發(fā)商的一般保證擔保,對這種情況的處理在擔保法司法解釋生效前,《擔保法第二十八條雖有規(guī)定,開發(fā)商只應對物的擔保以外的債務承擔保證責任,但此為開發(fā)商的權利,權利可自由放棄,開發(fā)商簽署回購條款,應視為對檢索抗辯權的放棄,應予認可其效力。在擔保法司法解釋生效后,考慮到按揭標的物是共同抵押,開發(fā)商作為第三人也提供了物的擔保,應依該司法解釋第38條的規(guī)定,允許按揭銀行擁有選擇權,其更可以徑行要求開發(fā)商作為保證人承擔還款責任,這也與擔保法之保障債權實現(xiàn)的立法宗旨相一致。當然,在開發(fā)商履行回購條款后,其將取代銀行的抵押權人的地位,對按揭標的物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三
上訴人(一審原告):李xxx,男,漢族,1966年12月20日出生,住三臺縣xxxx。
上訴人因與被上訴人商品房銷售合同糾紛一案,不服三臺縣法院一審判決,現(xiàn)依法提起上訴。
上訴請求:
1、請求中級人民法院撤銷三臺縣人民法院三民初字第xxx號民事判決書并依法改判。
3、本案上訴受理費由被上訴人承擔。
事實和理由:
一、一審法院歪曲認定事實,案件事實認定錯誤。
1、一審法院認可當事人雙方簽定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對雙方均有法律約束力,雙方應按合同全面履行合同義務。據(jù)此,被上訴人履行交付房屋的義務必須是符合合同約定的房屋,即應具備合同約定及法律規(guī)定的交付必備條件-—需取得規(guī)劃驗收批準文件和建筑工程竣工驗收備案表;有資質的房產測繪機構出具的該商品房面積實測技術報告,否則不能交付和視為房屋交付。《綿建局()49號綿陽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關于規(guī)范商品房竣工交付使用的通知》對我市商品房建設、竣工交付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商品房項目竣工交付使用行為應依據(jù)商品房買賣雙方簽定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中相關約定進行,同時,應經竣工驗收合格,方能交付使用;交付時應將買賣雙方合同約定的交付條件和竣工驗收合格相關證明文件在交付場所進行公示;開發(fā)企業(yè)在與購房者簽定購房合同時,應充分考慮影響建設項目建設進度的不利因素,預留供水、供電、燃氣等配套工程建設時間和辦理相關驗收手續(xù)的時間,合理確定交付日期,避免造成延期違約。開發(fā)項目不具備法定和合同約定交房條件的,不得強行通知購房者收房?!痹摗锻ㄖ吠瑫r對違規(guī)交房規(guī)定了查處辦法和處罰措施。據(jù)此,從一審庭審期間被上訴人提供的《竣工驗收備案表》復印件看,其只是作為開發(fā)企業(yè)內部自認為合格,事實上并未正式取得相關驗收部門的正式驗收批文,這一點稍具備常識即可對事實予以明確認定,而一審法院卻荒唐的認定:“被上訴人于x月x日對所建設的房屋具備交付條件,完成變更設計并驗收為合格?!边@一認定顯屬歪曲事實,錯誤認定,有意偏袒,規(guī)避被上訴人責任。
2、結合本案,被上訴人于約定交付的期限屆滿前后于21x月、x月、x月等多次通知交房的情況看,被上訴人明知不具備交房條件,采用欺騙、隱瞞的手段,并且明確告知買受人這不算正式交房,使眾數(shù)買受人在不明真實情況、違背自己真實意思情況下領取裝修鑰匙。即使領取鑰匙,但這一行為顯然不屬于法定和約定的交付行為,正式的交付應當是被上訴人取得合同約定的交付條件并合理通知時為準。
3、一審法院認定上訴人的合同目的已經實現(xiàn),被告逾期交房只是輕微的違約行為純粹是主觀推斷,有意袒護。上訴人的合同目的是什么?可以明確的是不僅僅是買到房,而是購買到通過監(jiān)管部門驗收確認的合格房屋,這用簡單樸素的觀念即可知道,事實上在一審開庭審理時上訴人的合同目的都未實現(xiàn),一審法院又依據(jù)什么主觀認定合同目的已實現(xiàn)。被上訴人缺乏基本的誠實信用準則,一度惡意的隱瞞、欺詐上訴人及其他買受人,實則比違反合同約定的一般民事違約行為更為嚴重和惡性。
4、被上訴人辯稱其逾期交房的原因為進行了設計變更施工,并舉證了通知照片,而事實上是虛假、不真實的。事實上的真正導致遲延交付的原因是被上訴人所建造的房屋原設計總層數(shù)為18層建筑,而在施工過程中,被上訴人為了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而予以變更增加建筑總層數(shù),擴大土地容積率,從而導致必須重新進行規(guī)劃許可,行政審批,延誤工程進度,從而不能實現(xiàn)合同原約定的交付日期。過錯明顯在于被上訴人。
二、一審法院片面適用法律,存在明顯錯誤。
1、一審法院片面理解和引用了《合同法》114條,《合同法解釋二》第29條第一款作為一審判決的'法律依據(jù)。根據(jù)114條的規(guī)定:“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予以適當減少?!边@里規(guī)定的“適當減少”應當是基于合同約定的違約金或依約定的違約金計算方式折算出來的金額予以適當減少??隙ú皇侵敢云渌嬎惴绞接枰蕴娲駝t,民事契約將成為一張廢紙,無須全面履行和遵守?!逗贤ń忉尪返?9條給予了審判法官巨大的自由裁量權。結合在本案中,上訴人及其它買受人早早的將購房款繳納至被上訴人,被上訴人占有利用該筆資金,甚至上訴人及其它買受人背負銀行借款壓力長達一年以上而不能按期享有房屋的占有使用房屋,況且被上訴人存在惡意欺詐,缺乏誠實守信的基本準則,并且遲延交付的過錯也完全在于被上訴人追求自己經濟利益最大化而一手造成。對于此,一審法院對該法律條款的適用明顯有意歪曲,不尊重事實,不忠于法律,明顯有失公允。
2、一審法院以每平方米每月7元的房屋租金標注和方法計算違約金于法無據(jù)。一審法院直接引用《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7條第一款第二項顯然是法律適用錯誤,該條是對在合同中沒有約定違約金或違約賠償方法是予以參照適用,在本案中,合同中對違約金的計算方法是明確的,況且該《商品房買賣合同》的條款是經相關主管部門擬定的,合同本身帶有一定的行政強制力。一審法院以其它方法計算違約金,已經超越了單單是錯誤理解法律的本質。
3、根據(jù)《合同法》114條和《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6條的規(guī)定,應當適用合同約定的違約金計算辦法,予以適當減少。才能真正的堅守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的基本法律原則,方能體現(xiàn)法律的公平正義。
綜上所述,一審法院歪曲認定案件事實,片面適用法律,法律適用錯誤。上訴人懇請上級人民法院依法予以糾正,維護法律的公信力和公正性,維護上訴人等買受人作為與開發(fā)企業(yè)之間相對非常弱勢的群體的合法權益。
此致
綿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上訴人:xxxxx。
二〇一三年九月xxx日。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四
原告:________________,女,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出生,漢族,無業(yè),住_____________,身份證號碼_____________.
被告:________________有限公司,住所地_________________,經營地_____________(郵編______________),注冊號________________,聯(lián)系電話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系公司董事長。
訴訟請求:
2.判令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事實與理由:
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原告與被告簽訂了編號為y_______________的《商品房預售合同》。根據(jù)該合同的約定,被告應在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向原告交付房屋,否則需向原告支付逾期交房的違約金;違約金自約定的交房期限屆滿之次日起至實際交付之日止,依原告全部已付款的萬分之一按日計算,并于實際交房之日起30內向原告支付。
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原告向被告支付了全部購房款,但是被告未按照合同約定時間交付房屋。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原告與被告簽訂了《補充協(xié)議》,被告承諾在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交付房屋。據(jù)此協(xié)議,被告逾期交房的違約金仍按《商品房預售合同》中約定的交房日期即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之次日起計算。
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被告向原告發(fā)出了《關于推遲交房的致歉信》。在該致歉信中,被告明確說明,“我司將嚴格依照與您簽署的《北京市商品房預售合同》約定的方式向您支付違約金”。直到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被告方將《商品房預售合同》項下的房屋交付給原告。
根據(jù)被告逾期交付房屋的事實以及雙方關于違約金的約定,被告應當向原告支付自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止的違約金及其利息。被告在實際交付房屋之日30日內未向原告支付違約金。原告多次要求被告支付違約金,被告始終不支付。________年________月,原告委托律師向被告發(fā)出《律師函》,被告簽收后仍不向原告支付違約金。
綜上所述,為維護合法權益,原告根據(jù)我國法律的相關規(guī)定,向貴院提起訴訟,懇請貴院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此致
__________人民法院。
起訴人(簽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五
1、當事人為自然人的,應提交身份證明資料,如身份證或戶口本等。
2、當事人為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的,應提交主體登記資料,如工商營業(yè)執(zhí)照副本或工商注冊登記資料或社團法人登記證等。
3、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的名稱在訟爭法律事實發(fā)生后有變更的,應提交變更登記的資料。
二、證明房屋買賣法律關系成立及合同履行情況的證據(jù)(普遍適用于各種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案件)。
1、房地產買賣合同;。
2、房地產銷售許可證;。
4、房屋竣工驗收情況的證明;。
5、房屋交接時間的證明、如入伙通知書、入伙交接單。
三、當事人還應針對具體的訴訟請求提交僅適用于某類案件的證據(jù)。
1、購房方受到損失的證據(jù);。
2、售房方以施工期間遇到不可抗力為由提了抗辯的,應提供氣象、地震、消防等相關部門出具的證明資料等。
(二)因開發(fā)商延期辦理《房地產證》,購房方要求支付延期辦證違約金的。
1、售房方通知購房方辦理產權轉移登記和辦理《房地產證》的證明;。
2、售房方已辦理房地產初始登記的證明;。
3、房地產證或產權轉移登記的電腦查詢單。
四、當事人在訴訟請求中有具體請求金額的,應提交詳細的計算清單。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六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四十四條規(guī)定:“商品房預售,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土地使用許可證。
(2)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
(3)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房產管理部門辦理預售等級)。
(商品房預售的強制性規(guī)定,如有違反,根據(jù)合同法的關于合同效力的相關規(guī)定,該預售合同將應違法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而無效。)。
證明當事人主體適格的證據(jù)。
(1)工商營業(yè)執(zhí)照副本。
(2)工商注冊登記資料;。
在《商品房買賣解釋》對某些違約承擔違約責任的計算則另有規(guī)定,具體包括:
1、出賣人惡意違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的,無法取得房屋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解除合同、返還已付購房款以及利息、賠償損失,并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后,出賣人未告知買受人又將該房屋抵押給第三人;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后,出賣人又將該房屋出賣給第三人。這顯然是針對先賣后抵、一房數(shù)賣的行為所作出的懲罰性規(guī)定。
2、出賣人存在欺詐行為。出賣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時,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合同無效或被撤銷、解除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返還已付購房款以及利息、賠償損失,并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故意隱瞞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嗎的事實或提供虛假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抵押的事實;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出賣給第三人或者為拆遷補償安置房屋的事實。在這里同樣適用懲罰性賠償。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七
上訴人(一審原告):
住址:
被上訴人(一審被告):xx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住所:xx市路號xx大廈層。
上訴人因與被上訴人商品房。
購銷合同。
糾紛一案,不服xx市xx區(qū)人民法院20年月日(20)*民初字第號民事判決書,現(xiàn)提出上訴。
上訴請求。
1、改判支持上訴人的全部訴訟請求。
2、判令被上訴人承擔本案全部訴訟費用。
依據(jù)雙方簽署的商品房購銷合同,被上訴人負有辦理房屋權屬登記的義務。但是,被上訴人委托不具備資質的機構進行測繪,并將成果提交不動產登記主管機構,此后因相關爭議接連發(fā)生了一系列的訴訟,直到20年月日才由有權行政機關審核并通過20年月日的測繪成果。最終測繪成果表明,被上訴人原委托機構進行測繪所取得的成果有誤,訴爭房產實際建筑面積少于原登記建筑面積。
被上訴人未能審慎審查受托測繪機構的資質,無視委托不具備資質機構進行測繪可能導致測繪成果有誤的后果,其錯誤行為有悖于誠實信用原則,已經違反了商品房購銷合同中所規(guī)定的辦理房屋權屬登記義務。一審判決未予認定該違約行為,系屬認定事實不清。
首先,如前所述,被上訴人存在不委托有資質機構進行測繪的違約行為。依據(jù)商品房購銷合同所確定的辦證期限,被上訴人本應至遲在此期限之前提交合法有效測繪資料以充分履行辦證義務。
其次,已如一審判決所認定,據(jù)合法有效測繪成果,上訴人所購訴爭房產實際建筑面積少于原購房面積,并多支付了購房款。相應地,自支付購房款之日起,上訴人便因多支付的購房款而遭受利息損失。
上訴人認為:正是被上訴人的違約行為,才最終導致了上訴人遭受利息損失,因此,依據(jù)合同法第107條等有關規(guī)定,被上訴人應賠償上述利息損失。一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至少,一審法院應當判令被上訴人賠償自辦證期限屆滿之日起的上訴人利息損失。
契稅損失確系被上訴人之違約行為造成,自應負相應之法律責任。上訴人維權的請求權基礎有多種,有權選擇行使其中之一,向稅務部門主張退賠的可能性的存在不導致被上訴人違約責任的豁免,上訴人主張權利也不以稅務部門不予退賠為前提條件,而且,被上訴人承擔賠償責任后,也可基于有關判決及賠償?shù)氖聦嵪蚨悇詹块T辦理退稅。上訴人依據(jù)合同法第107條等有關規(guī)定主張契稅損失及相應利息損失的法律依據(jù)充分。
一審判決忽視了上訴人主張的是契稅損失賠償而非超額征收契稅的返還,直接以稅收單位并非被上訴人為由認定上訴人之訴訟請求沒有依據(jù),顯然混淆了上訴人與稅務部門的稅收征管法律關系與訴爭雙方之間的合同權利義務關系這兩個不同的法律關系。上訴人依據(jù)合同關系主張損害賠償并無不妥。
總之,一審判決未能認定被上訴人存在的違約行為,未能判令被上訴人賠償上訴人的購房款利息損失、契稅損失及相應的利息損失,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上訴人為此向貴院提起上訴,請應予改判支持上訴人的一審全部訴訟請求。
此致
xx市中級人民法院。
上訴人: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八
商品房預售合同是商品房買賣合同的一種,具體是指房地產開發(fā)商將尚未建成的商品房向社會銷售并轉移房屋所有權于購房者,購房者支付房款的商品房買賣合同。
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是房產合同糾紛中常見的一種糾紛,如果商品房買賣雙方(開發(fā)商和購房者)一方未按合同的要求履行合同規(guī)定的內容就會引發(fā)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例如:購房者不按時支付房產費用;開發(fā)商不按時給購房者辦理房產證等。
由于商品房買賣涉及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較多,商品房買賣的交易當事人由于風險意識差、房產法律知識不足等原因,在現(xiàn)實的房產買賣交易中很容易引起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的發(fā)生。
三、商品房預售所應具備哪些條件?
1.開發(fā)商已經交付了全部土地使用權的出讓金,取得了土地使用權證書。擁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權是房產開發(fā)商進行商品房開發(fā)和預售的前提條件,在未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上開發(fā)的房屋屬于非法建筑。購買者要在購買房屋前要先驗證開發(fā)商的土地使用權證,以確保該房屋的合法性。
2.持有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此項規(guī)定是商品房開工建設的前提,房產開發(fā)商只有在其建設項目符合城市規(guī)劃,領取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后才能開工建設。
3.按照預售的商品房計算,投入開發(fā)建設的資金達到工程建設總投資的25%以上,并且已經確定施工進度和竣工交付日期。此規(guī)定是為了保障工程建設的穩(wěn)定性和如期交房,避免開發(fā)商過分依賴預售款從事房產項目開發(fā),防止無法如期交房損害購房者的利益。
4.開發(fā)商已經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房產管理部門辦理了預售登記,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此規(guī)定的目的在于將商品房預售的活動置于政府房產管理部門的監(jiān)督之下,從而保證商品房預售的合法性。
2.提供違約一方的違約事實以及應承擔違約責任的證明材料。
3.提供已付購房款、房屋質量問題、面積誤差等證明材料。
4.提供預售房建設情況及預購方預付房款數(shù)額、定金等證明材料。
深圳律師:黃華(12年律師經驗)。
律師咨詢:132,4296,6417(免費)。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九
在實際生活中,買賣期房是一件十分常見的事情,因此而簽訂商品房預售。
合同。
也不足為怪,但是,也會因為房產不能及時過戶而產生一些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的,那么,常見的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有哪些?下面馬上為大家介紹。
(一)遲延辦理房屋所有權證及土地使用權證的行為。
開發(fā)商在商品房預售合同中均承諾將于正式交房辦理入住手續(xù)后若干日為業(yè)主辦理房屋產權證和土地所有權證。但交房之后,部分開發(fā)商未按照合同約定為業(yè)主辦理兩證,有的甚至拖延四五年之久。此類行為極易引發(fā)群體性訴訟。
(二)對房屋設施或戶型結構進行單方變更的行為。
開發(fā)商在房屋建設過程中因種種原因單方改變房屋原設計,使最終交付業(yè)主的房屋在設施或戶型結構等方面發(fā)生局部變更,業(yè)主不同意開發(fā)商的單方變更行為而與開發(fā)商發(fā)生糾紛。
(三)樓盤商業(yè)廣告的夸大或虛假宣傳行為。
開發(fā)商為推銷其開發(fā)的商品房,在前期廣告中進行夸大其詞的宣傳,甚至做出虛假承諾和保證,業(yè)主收房時才發(fā)現(xiàn)房屋和樓盤實際狀況與廣告宣傳不符,從而引發(fā)糾紛。
(四)交付房屋質量達不到合同約定或法定標準的行為。
開發(fā)商履約瑕疵是商品房預售合同案件中最主要的類型,占此類案件總數(shù)的一半左右。房屋質量問題主要涉及房屋結構、裝修、配套設施、共用設施等,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表現(xiàn)為達不到約定標準或達不到國家建筑規(guī)范標準。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十
尊敬的審判長、審判員:
律師事務所依法接受本案被告和反訴人陳*的委托,指派本人擔任其一審訴訟代理人,參與本案的訴訟活動。
開庭前,本代理人提供了證據(jù),查閱了案卷材料和相關法律規(guī)定,對本案糾紛事實以及雙方當事人爭議的焦點有了清楚的認識和了解。本代理人認為,根據(jù)本案客觀事實、相關證據(jù)材料和我國有關民事法律規(guī)定,原告的訴訟請求與事實不符,于法無據(jù),不能成立,依法應予駁回。反訴人的反訴請求合理合法,依法應予支持?,F(xiàn)就本案的焦點問題發(fā)表以下代理意見:
一、關于原告(反訴人)與被告(被反訴人)雙方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效力問題。
同,經過多次咨詢、協(xié)商和談判,充分體現(xiàn)了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再次,合同書內容合法。從合同內容來看,原告投資開發(fā)房地產,原告出資向被告購買商品房,整個合同書的內容完全符合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最后,合同書形式完備。原被告雙方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到**縣房地產交易管理所辦理了商品房預售登記,取得政府管理部門認可,形式完備。
根據(jù)《合同法》第8條之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本案原被告依法均應嚴格遵守合同,履行合同義務,而不得擅自變更、解除或違背合同的約定。
二、本案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爭議的主要焦點問題。
(一)、被告向原告購買的商品房是否帶有地下車庫問題。原被告雙方提供的許多證據(jù)都可以證明被告購買的商品房帶地下車庫。1、商品房買賣合同第三條約定地下室109.74平方米。這地下室面積中包含了地下車庫面積和位臵。2、商品房買賣合同附件一房屋平面圖,一層平面圖標有下坡道和坡道擋墻。這就是地下車庫的下坡道。半地下室平面圖也清楚標明下坡道和車庫位臵。3、被告提供的竣工圖中的一層平面圖和半地下室平面圖有著完全相同的標示和說明,而該竣工圖是由施工單位在施工完成后制作的,并提交建設局存檔保管的。
4、被告補充提供的證據(jù)建設施工圖紙(**市建筑工程施工圖審理事務所報備的)半地下室平面圖也明確有地下室車庫和下坡道。5、原告提供的所謂規(guī)劃圖紙中在一層平面圖部分也明確標明下坡道和坡道擋墻。如果沒有地下車庫,何需下坡道和坡道擋墻?6、原告提供的建筑工程消防驗收意見書,意見書中也明確說明半地下一層為車庫、洗衣房、儲藏間。7、原告在給被告及**省消費者委員會答復中也承認有地下車庫,并表示可以整改。甚至原告代理律師在法庭上也承認部分戶型是有地下車庫的,只要被告同意交房,原告可以進行地下車庫整改。8、從被告購買別墅這一高端住宅產品的目的來看,遠離市區(qū),戶戶有車,如果沒有地下車庫,又沒有配套建設地面停車場,被告根本不會購買,也無法居住使用,根本達不到被告購買別墅的目的。如果原告強調訴爭商品房原先報批時就沒有地下車庫,那原告為什么在20xx年*月*日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時,還是以地下車庫形式與被告簽訂合同。原告如此行為,豈不構成欺詐?亦應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和責任。
(二)、被告向原告購買的商品房是否三樓前后均有陽臺帶問題。同樣,原被告雙方提供的許多證據(jù)可以證明三樓前后帶有陽臺。1、商品房買賣合同附件一房屋平面圖,三層平面圖前后標明兩個陽臺。
2、被告提供的竣工圖中的三層平面圖有著完全相同的標示和說明,而該竣工圖是由施工單位在施工完成后制作的,并提交建設局存檔保管的。3、原告提供的所謂規(guī)劃圖紙中在三層平面圖部分也明確標明陽臺。4、原告在給被告及福建省消費者委員會答復中也承認三樓有陽臺,其將陽臺外移,并表示可以整改。
(三)、原告是否具備交房條件問題。根據(jù)商品房買賣合同第8條約定,原告應當在20xx年12月30日前,依照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有關規(guī)定,將經過驗收合格,并符合本合同約定的商品房交付被告使用。據(jù)此,原告是否具備交房,至少要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驗收合格,二是符合合同約定,兩者缺一不可。1、原告提供的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驗收報告和建筑工程消防驗收意見書是違規(guī)的驗收結果,與商品房的實際情況不符,不能作為竣工驗收合法依據(jù)。首先,這兩文件中所體現(xiàn)的工程監(jiān)理單位和施工單位存在明顯矛盾和不一致的地方,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驗收報告體現(xiàn)的工程監(jiān)理單位為**有限公司,施工單位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而建筑工程消防驗收意見書體現(xiàn)的工程監(jiān)理單位為工程監(jiān)理有限公司,施工單位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加上竣工圖紙中出現(xiàn)的施工單位為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兩家監(jiān)理單位,三家施工單位,到底誰是該工程的真正監(jiān)理單位和施工單位,無法確定,如何能進行驗收?充分說明本案的違規(guī)驗收。其次,這兩文件中所體現(xiàn)的驗收結果與商品房實際情況不符。如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驗收報告體現(xiàn)的主體施工完成,請問三樓的陽臺在什么地方?室內外裝飾工程全部完成,請問三樓的窗戶安裝了沒有?燃氣工程完成,請問燃氣管道,接口在什么地方?整個房屋沒有通風和排氣施工,如何居住使用?所有規(guī)劃、設計和竣工圖紙中下坡道和坡道擋墻在什么地方?2、原告擬交付被告使用的商品房不符合合同約定的使用條件。首先,沒有按合同約定,建設地下室車庫。其次,沒有按合同約定,建設三樓陽臺。第三,沒有按照合同約定,建設安裝門窗,預留管道。造成原告開發(fā)建設的商品房根本不符合合同約定的交付使用的條件,也就自然不具備交房條件。3、根據(jù)**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疑難問題的解答》第22條,以及《城市規(guī)劃法》和舊《消防法》等規(guī)定,原告開發(fā)建設的別墅商品房除了應當經過設計、施工、監(jiān)理、建設單位驗收合格外,還應當符合法律、法規(guī)關于房屋交付使用的其他強制性規(guī)定,包括消防驗收、規(guī)劃驗收等,直到辦好商品房權屬登記備案手續(xù)為止。原告開發(fā)的商品房在通知交房時沒有通過規(guī)劃驗收,沒有辦理權屬登記備案手續(xù),依法不具備交房條件,原告的交房通知不具有交房的法律效力。同時,根據(jù)**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疑難問題的解答》第24條之規(guī)定,原告應當在具備法律規(guī)定的交房條件后再行通知被告(反訴原告),才具有交房的法律效力。
三、原告擅自變更商品房地下室功能和取消三樓陽臺,再加上其他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被告有權反訴要求原告退房,退還所收購房款,并賠償被告經濟損失。
1、原被告雙方關于商品房規(guī)劃設計,使用功能的約定是明確具體的,且被告也是基于雙方上述明確約定及商品房地理位臵才決定購買該商品房的,原告無權擅自變更。原被告所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中明確約定有地下室車庫,而且現(xiàn)有眾多證據(jù)也證明,該商品房應有地下室車庫的,被告也是因為有地下室車庫才選擇購買的。現(xiàn)在原告開發(fā)建設的商品房突然沒有了地下室車庫,而且也沒有配套建設地面停車場,是明顯的重大違約行為,再加上前面所列舉的其他違約行為,如**縣建設局已經確認的原告在煙囪、門窗、陽臺等方面未按圖紙施工,原告的行為已經構成了根本性違約,被告無法達到自己的購房目的和使用居住條件。根據(jù)《合同法》第94條之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
2、被告對于原告的違約行為,已于20xx年*月**日致函原告。該函件是通過郵政特快專遞送達的,而且在郵件詳情單上已經寫明要求退房書。原告雖然拒絕簽收,但已經知曉被告函件的內容,原告也沒有對被告的函件提出異議。根據(jù)《合同法》第96條之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依照第九十四條的規(guī)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因此,本案被告根據(jù)原告的違約情況和相關法律規(guī)定,要求解除合同,并將解除合同
通知書
送達原告,原被告雙方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已經解除,人民法院應當予以確認,原告應承擔由此所產生的法律責任。
3、原告所開發(fā)的商品房通知交房當時不具備交房條件,也沒有再次通知被告交房,從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的交房時間為20xx年12月30日之前,至今逾期已達到210天,已遠遠超過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的逾期超過90天交房,被告有權解除合同的規(guī)定。同時,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5條之規(guī)定,出賣人遲延交付房屋,超過三個月合理期限的,買受人有權解除合同。因此,本案被告(反訴原告)的反訴請求合理合法,依法應予以支持。
綜上所述,本代理人認為本案糾紛的根本原因在于雙方簽訂合同過程,原告存在欺詐行為,而且原告所開發(fā)建設的商品房不具備交房條件,也不符合合同約定的交房和使用條件,構成根本性違約,被告的購房目的難以實現(xiàn),可以要求解除商品房買賣合同。因此,本案原告訴訟請求于理無據(jù),于法無依,請求人民法院予以駁回,被告的反訴請求合情合理合法,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支持。
律師事務所
律師:
2*年*月**日
共
2
頁,當前第
2
頁
1
2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十一
1、當事人為自然人的,應提交身份證明資料,如身份證或戶口本等。
2、當事人為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的,應提交主體登記資料,如工商營業(yè)執(zhí)照副本或工商注冊登記資料或社團法人登記證等。
3、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的名稱在訟爭法律事實發(fā)生后有變更的,應提交變更登記的資料。
1、房地產。
買賣合同。
2、房地產銷售許可證;。
4、房屋竣工驗收情況的證明;。
5、房屋交接時間的證明、如入伙。
通知書。
入伙交接單。
1、購房方受到損失的證據(jù);。
2、售房方以施工期間遇到不可抗力為由提了抗辯的,應提供氣象、地震、消防等相關部門出具的證明資料等。
(二)因開發(fā)商延期辦理《房地產證》,購房方要求支付延期辦證違約金的。
1、售房方通知購房方辦理產權轉移登記和辦理《房地產證》的證明;。
2、售房方已辦理房地產初始登記的證明;。
3、房地產證或產權轉移登記的電腦查詢單。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十二
甲方(需方):
乙方(供方):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經甲乙雙方協(xié)商,甲方采購乙方石材,為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結合本工程具體情況,雙方達成如下協(xié)議:
第一條:工程概況
1.1工程名稱:景新大廈
1.2工程地點:四十米大街
1.3承包范圍:景新大廈外墻石材供應、加工、運輸及安裝
1.4承包方式:包工包料、干掛
1.5工期:20年4月11日起,共120個工作日
1.6價格:
注:1.以上總價格為暫定價,以竣工后實際鋪貼平米決算總造價為準。
2、石材加工包括磨邊、修角,安裝包括開挖電梯按鈕孔
第二條:甲方工作
2.1開工前,甲方向乙方提供樣品的確認,石材施工堆放場地,確定面積;提供施工所需要的用電用水設備,說明注意事項。
2.2如果必要指派專人為工地代表,負責合同履行,對工程質量、進度進行監(jiān)督檢查,辦理驗收、變更、登記手續(xù)和其他事宜。
2.3甲方應免費提供水、電等配合。
第三條:乙方工作:
3.1進場前向甲方提供有關施工的方案和進度計劃,交甲方審定。
3.2指派專人為工地代表,負責合同履行,按合同要求組織施工,保質保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務。
3.3乙方嚴格按照甲方的總進度計劃進行施工,不得違背甲方的進度計劃。
第四條:技術要求
4.1甲方保證施工前,會同乙方對現(xiàn)場的結構檢查,無明顯的缺陷。
(乙方可派人協(xié)助認可電梯門口結構完整,以保證工程質量。
)
4.2乙方提供的石材不得有色差,有嚴重色差的撤場調換。
4.3施工前,不得發(fā)現(xiàn)石材表面有破裂現(xiàn)象或者其他痕紋。
4.4施工時掛石材全部采用干掛施工,并且做好樣板,決定樣板后按樣板施工。
第五條:工程質量及驗收的約定
5.1施工時,發(fā)現(xiàn)石材有色差、痕跡、裂紋等質量問題,并且在施工過程中損壞石材等因素,全部由乙方負責。
5.2在施工過程中,乙方應做好產品的保護和看管工作。
5.3工程完工后,乙方應在符合驗收標準情況下,通知甲方驗收,并辦理驗收、移交手手續(xù),,驗收時按國家有關規(guī)范執(zhí)行。
第六條:工程價款及結算的約定
6.1簽定合同后三天之內,甲方預付合同總額/作為預付款,工程施工完成50%時,甲方在七天內首付合同總額的40%,全部完成并經驗收合格后,在一個月內支付到95%,余下5%作為質量保證金在滿一年后付清。
第七條:安全生產
乙方施工時必須切實注意安全,應遵守有關的安全條例,如發(fā)生工傷事故由乙方自負,甲方概不負責。
第八條:爭議或糾紛處理由甲乙雙方友好協(xié)商解決。
第九條:附則
9.1本合同正本兩份,雙方各執(zhí)一份。
9.2本合同履行完成后自動終止。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簽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簽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十三
一、訴訟請求:
2、本案的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
二、事實及理由如下:
2014年1月13日,原告為其所有的滬***號小型轎車向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市分公司購買了保險,雙方協(xié)商確定按照新車購置價176萬元,購買了包括機動車損失保險、不計免賠特約條款等在內的保險。保險期限自2014年1月14日零時起至2015年1月13日二十四時止。
2014年2月20日15時許,原告駕駛被保險車輛沿沛縣龍河公路由北向南行駛至安國七堡村附近時,因躲避行人與路邊樹木發(fā)生碰撞后駛入路邊河中,造成全車損壞。交警和保險公司均派人到現(xiàn)場查勘,并對事故予以確認。
2014年3月12日原被告雙方簽訂了車輛損失確認單,被保險車輛被認定為全損,定損金額為830720元,殘值作價金額為10萬元;后殘值于2014年3月18日由被告拍賣,所得10萬元由原告取得。另外事故發(fā)生時原告先行墊付了施救費2200元,應由被告支付。綜上,被告應在2014年3月22日前向原告支付車輛損失賠償款共計732920元。然而被告至今尚未履行保險合同約定的賠償義務,請求法院依法判決,維護我方合法權益。
法庭調查,原告舉證
證據(jù)一:保險單
1證明原告向被告投保了機動車損失保險和不計免賠率險。
2證明原被告雙方協(xié)商確定新車購置價為176萬,并以此確定了保險金額。3證明保險車輛的初次登記時間為2006年10月17日,即被保險車輛的新車購置時間。
4證明保險期間為自2014年1月14日零時起至2015年1月13日二十四時止。
證據(jù)二:車損險保險合同范本
1根據(jù)第四條約定,原告駕駛保險車輛因墜落導致車輛損失的,保險公司應承擔保險責任。
2根據(jù)第十條約定,保險金額由原被告雙方根據(jù)投保時被保險車輛的新車購置價確定為176萬元。
3根據(jù)第二十四條約定,被保險車輛發(fā)生事故后,經被告檢驗,認定車輛全損,并確定損失金額為830720元。
4根據(jù)第二十五條約定,被保險車輛遭受損失后的殘值部分已有被告拍賣處理,拍賣所得10萬元由原告取得。
5根據(jù)二十七條約定,被保險車輛的折舊金額為:1760000*0.6%*88=929280元;保險事故發(fā)生時被保險車輛的實際價值為830720元,與被告定損金額一致。
證明被保險車輛發(fā)生事故的真實性以及事故的時間、地點、過程。
證據(jù)四: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機動車保險車輛損失情況確認書證明被告對被保險車輛認定為全損,并確定損失金額為830720元。
證據(jù)五:機動車轉讓協(xié)議
證明被保險車輛殘值部分已經處理完畢。
證據(jù)六:施救費發(fā)票
證明施救被保險車輛時原告支付2200元施救費。
被告答辯情形:
注:法庭辯論主體思路為被告是否有充分的理由和證據(jù)證明保險單、保險合同條款和定損合同無效,否則應認定保險合同真實有效,雙方應予以履行;是否能證明事故不屬實;是否能證明事故不屬于保險責任范圍。
情形一:投保人投保時未如實告知投保車輛的二手車交易價格,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投保人存在欺詐,要求撤銷已經簽訂的定損合同。
法律依據(jù):《保險法》第十六條:訂立保險合同,保險人就保險標的或者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提出詢問的,投保人應當如實告知。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過失未履行前款規(guī)定的如實告知義務,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同意承?;蛘咛岣弑kU費率的,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
我方辯論:1保單上明確載明投保車輛的初次登記日期為“2006年10月17日”,因此被告在保險合同簽訂時就應當知道投保車輛系二手車,但未詢問二手車的交易價格,我方無告知義務,更不存在欺詐。
2投保車輛的交易價格與保險合同無關,不影響保險合同的效力。車損險合同是按照保險事故發(fā)生時保險標的的實際價值確定保險價值的不定值合同,而保險標的的實際價值與其交易價格無必然聯(lián)系,即使是通過無償贈與的形式獲得保險標的的所有權,也不影響保險標的的實際價值。
情形二:保險金額超過保險價值,超過部分無效。保單上的保險金額為176萬元,而投保車輛的實際價值即其購買價格為26萬元,因此保險金額遠遠高出保險價值,超過部分無效,只同意在26萬的保險金額范圍內理賠。
法律依據(jù):《保險法》第五十五條:投保人和保險人約定保險標的的保險價值并在合同中載明的,保險標的發(fā)生損失時,以約定的保險價值為賠償計算標準。
投保人和保險人未約定保險標的的保險價值的,保險標的發(fā)生損失時,以保險事故發(fā)生時保險標的的實際價值為賠償計算標準。
保險金額不得超過保險價值。超過保險價值的,超過部分無效,保險人應當退還相應的保險費。
我方辯論:對方主張以投保車輛的購入價格作為保險價值,既無合同約定也無法律依據(jù)。實際上在投保時當事人是以新車購置價來確定保險金額的,即雙方協(xié)商確定新車購置價為176萬元,并以此確定車輛損失保險的保險金額也為176萬元。這樣的確定方式符合保險條款第10條的規(guī)定,應當成為賠償處理的依據(jù)。
情形三:對交通事故的真實性不予認可。在保險公司對事故現(xiàn)場進行勘察時,原告身上并無水跡,與原告所稱車輛在其駕駛下入水的情形不符,因此本次交通事故的真實性存在疑點。
我方辯論:因為事發(fā)時為冬季,原告在駕車落水后涉水上岸衣服已經濕透,冰冷難耐遂去附近的集市購買新衣?lián)Q上,因此身上才會沒有水跡。
對于此次交通事故有交警部門出具的事故責任認定書,被告無確切證據(jù)的應以此為準。
情形四:保險車輛損失不在保險責任范圍內。保險車輛是在撞擊后駛入河中導致車輛損失的,根本損失原因是落水。而落水并不在保險合同第五條保險責任的范圍內,因此不予理賠。
合同依據(jù):《保險合同》第四條:保險期間內,被保險人或其允許的合法駕駛人在使用被保險機動車過程中,因下列原因造成被保險機動車的損失,保險人依照本保險合同的約定負責賠償:
(一)碰撞、傾覆、墜落;
(二)火災、爆炸、自燃;
(三)外界物體墜落、倒塌;
(四)暴風、龍卷風;
(五)雷擊、雹災、暴雨、洪水、海嘯;
(六)地陷、冰陷、崖崩、雪崩、泥石流、滑坡;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十四
買賣合同糾紛
解決合同糾紛的解決有四種途徑,即協(xié)商、調解、仲裁和訴訟。其中通過合同當事人根據(jù)法律和合同的有關規(guī)定自行協(xié)商解決,或者通過調解即由民間組織根據(jù)自愿和合法原則對合同當事人的糾紛加以解決,這兩種方式最省事、最簡便易行。其次,依據(jù)合同仲裁條款或事后達成的仲裁協(xié)議,解決糾紛的方式,較之向法院起訴來講,也利于案件的迅速解決和減少解決費用。當然通過訴訟解決雖然耗時長、費用高,但這卻是解決合同糾紛的一種最重要、最權威的途徑。
一、協(xié)商解決
合同雙方當事人如果在履行合同過程中出現(xiàn)了糾紛,首先應按平等互利、協(xié)商一致的原則加以解決。既不應采取消極拖延的辦法,也不應采取扣發(fā)貨物或拒付貨款的辦法自行行使法律處分權,因為這兩種做法都無助于問題的解決。按照法律規(guī)定,應該首先通過協(xié)商解決糾紛。協(xié)商解決糾紛,雙方是建立在互諒互讓、平等磋商的基礎之上,不影響團結以及今后的繼續(xù)合作,還可以節(jié)省時間、人力和費用,所以,應該更多地采用這種方法。
對于需債務人償還債務而其一時又無力償還的,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方式協(xié)商解決:
1)、分期償還。如果債務人因產品積壓或者因外債收不回來而暫時無力償還的,那么可以待積壓的產品推銷出去后,或者外單位的欠款收回后償還。如果因管理不善暫時虧損但尚未公告破產的企業(yè),經過努力還可以通過改善經營管理盡快扭轉虧損的,可以在自愿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分期分批還款計劃。這樣做不僅可以使債權人的合法利益得以實現(xiàn),還可以使債務人積極改善企業(yè)的經營管理,改變無力償還債務的被動局面。
2)、實物抵債。如果債務人因產品嚴重積壓沒有資金償還債務時,還可以經過雙方協(xié)商采取以產品抵債的辦法來解決。以產品抵債,既可以幫助債務人推銷積壓的產品,又能起到償還債務的作用,將“死物”變“活物”,這對國家、對當事人雙方都是有好處的。另外,以實物抵債也可以采取由債權人代理推銷產品的辦法,用實際推銷的貨款來抵償欠款。
二、仲裁解決
仲裁是指合同雙方當事人發(fā)生爭執(zhí),協(xié)商不成時,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之間的協(xié)議,由一定的機構以中間人或第三者的身份,對雙方發(fā)生的爭議,在事實上作出判斷,在權利和義務上作出裁決。用仲裁的方法解決合同糾紛是常用的一種方式。
當事人采用仲裁的方式解決合同糾紛,應注意以下問題:
1)、仲裁期限。當事人一定要抓住時機,在法律規(guī)定的申請仲裁的有效期限內,及時行使自己的權利,避免因錯過時機而喪失自己申請仲裁的權利。
2)、仲裁機關及管轄。根據(jù)合同仲裁條例的規(guī)定,合同仲裁機關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地方各級工商行政管理局設立的合同仲裁委員會。案件管轄原則是,一般由合同履行地或合同簽訂地的仲裁機關管轄。因此,當事人應向有管轄權的.仲裁機關申請仲裁。
3)、仲裁效力。通過仲裁機關調解雙方達成協(xié)議后,協(xié)議即具有法律效力,雙方必須認真遵守。如果調解不成,仲裁機關最后作出的仲裁裁決便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必須遵守,否則,法院則要強制執(zhí)行。
三、訴訟解決
當發(fā)生合同糾紛后,雙方當事人協(xié)商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訴,通過訴訟的方式來解決糾紛。近幾年來,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不斷完善以及法律知識的普及,人們的法律意識不斷提高,企業(yè)通過訴訟來解決合同糾紛的也越來越多。
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訴訟時效。合同的訴訟時效就是指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間不行使自己的權利即喪失了請求法院依訴訟程序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的權利。也就是說,合同的權利人在訴訟時效期間不起訴的便失去了勝訴權。合同作為民事合同的一種,訴訟時效適用于民法通則中一般的時效規(guī)定,即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從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確立訴訟時效制度,對于促使當事人積極主張自己的權利,以及時結束法律關系不確定狀態(tài),解決合同糾紛,穩(wěn)定社會經濟秩序都是十分必要的。實行這一制度,要求合同當事人一定要在法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內,及時行使自己的訴訟權利。當然,如果超過訴訟時效期間,對方當事人自愿履行的,可以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另外,民法通則還規(guī)定了訴訟時效的中止和中斷。按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九條規(guī)定,訴訟時效的中止是指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情況。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xù)計算。按照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九條規(guī)定,訴訟時效中斷是指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如果符合這兩項規(guī)定的,當事人仍可以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行使自己的訴訟權利。
2)、訴訟管轄。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規(guī)定,因合同糾紛提起訴訟,由合同履行地或者合同簽訂地人民法院管轄。根據(jù)這一規(guī)定,當事人應當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訴訟保全。訴訟保全是一種民事訴訟法律制度,是指法院對于可能因當事人一方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不能執(zhí)行或者難以執(zhí)行的案件,可以根據(jù)對方當事人的申請,或依職權而對一方當事人的財物采取查封、扣押、凍結、提供擔保等措施。根據(jù)這一制度,在訴訟過程中,如果一方當事人發(fā)現(xiàn)對方當事人的財產有可能很快滅失或被隱藏、轉移,使自己申請給付的訴訟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就可以在法院作為判決之前,先行向法院申請訴訟保全,以保證自己權利的實現(xiàn)。當然,申請訴訟保全的一方,應有勝訴的把握,否則,如果將來敗訴了,則要賠償對方當事人因訴訟保全所遭受的財產損失。
4)、調解及判決。法院受理一方當事人的起訴后,首先要進行調解,如果經過調解雙方達成了協(xié)議,調解協(xié)議即具有法律效力,雙方要認真執(zhí)行,否則,法院將強制執(zhí)行。如果法院調解不成,則要作出判決或裁定,當事人對判決或裁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判決書之日起15日內或接到裁定書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上訴,如果超過了上訴期當事人沒有上訴的,那么一審判決或裁定即發(fā)生法律效力,當事人必須執(zhí)行。二審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執(zhí)行。當然,如果當事人認為已生效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在不停止判決、裁定執(zhí)行的情況下,還可以通過審判監(jiān)督程序,向原審人民法院或上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十五
尊敬的審判長、人民陪審員:
江西三人行律師事務所依法接受原告周委托,指派我作為其委托代理人參與本案訴訟,庭審前我認真核實相關證據(jù)、查找法律根據(jù),通過今天的法庭調查,對本案的事實有了清楚了解,現(xiàn)結合事實和法律發(fā)表如下代理意見:
一、原告與被告簽定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合法有效,原告基于該合同享有的權利應受法律保護。
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一條之規(guī)定“當事人對合同是否成立存在爭議,人民法院能夠確定當事人名稱或者姓名、標的和數(shù)量的,一般應當認定合同成立。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以及《合同法》第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原、被告所簽的編號為gf-20xx-0171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合法有效;即使該合同沒有合同編號,沒有簽訂日期,也不能以此瑕疵否認該份合同的法律效力;故原告基于該份合同依法享有要求被告辦理產權過戶手續(xù)的權利。
二、被告熊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承諾辦理產權手續(xù)、收取原告購房款等行為系景德鎮(zhèn)市xx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xx公司)的行為在原、被告所簽的編號為gf-20xx-0171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中出賣人的委托代理人一欄清清楚楚寫上了被告熊名字,且在合同的尾部也有xx公司蓋的公章,在出賣人一欄同樣有熊簽字,正是基于此,原告完全有理由相信熊就是xx公司對外的處理事務的代理人;正如《合同法》第四十九條之規(guī)定的:“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逼湟饬x在于維護代理制度的誠信基礎,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建立正常的民事流轉秩序。本案中即使凱達公司未授權熊方明對外處理公司事務,原告基于合同也完全有理由相信凱達公司與熊方明之間構成表見代理關系。所以,熊方明簽訂合同、收取原告全額購房款、向原告出具承諾產權過戶等行為均應視為是xx公司的行為。
1、原告在起訴時,到工商部門查詢了凱達公司的工商基本信息,該基本信息上載明xx公司于20xx年8月16日已經被吊銷,其公司股東為周和支;據(jù)原告了解,周已經死亡。而根據(jù)我國相關法律規(guī)定,公司被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屬于公司意志以外的公權力運作的結果,屬于強制解散公司的范疇,是公司違反了法律與行政法規(guī)(包括《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等)中的強制性規(guī)定,應予解散。公司解散又必須經過清算以及注銷兩個程序。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二)第十八條之規(guī)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未在法定期限內成立清算組開始清算,導致公司財產貶值、流失、毀損或者滅失,債權人主張其在造成損失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因怠于履行義務,導致公司主要財產、帳冊、重要文件等滅失,無法進行清算,債權人主張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本案中,凱達公司既然已經被吊銷,那么公司就有法定義務進行清算,清償完公司清算之前的公司債務,這其中就包括原告基于買賣合同對xx公司享有的房屋過戶登記請求權(債權)。但xx公司在公司被吊銷后沒有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依法進行清算、注銷程序,那么此時,就有必要否認公司法人人格,進而要求xx公司股東替公司承擔債務清償責任。
2、被告支在庭審之中向法庭出示了一份鑒定文書,擬證明支非xx公司實際股東,其股東身份系xx公司偽造其簽名所致,故其無需與被告熊方明承擔連帶責任。原告認為該份證據(jù)不能作為被告支興林免責的事由。因為公司工商登記對外具有公信力,該種登記屬于商事登記,并使商事登記的外觀具有足以使他人信賴的特性,善意信賴登記外觀的人就此能取得權利。從公司工商登記公信力的內涵出發(fā),不僅在登記正確的情況下,登記所表現(xiàn)的權利是真實的權利,對社會公眾具有絕對的可信性,而且登記錯誤時也不能顛覆登記對于權利狀態(tài)的表述,這種狀態(tài)對于社會公眾同樣是真實的,正確的。公司工商登記的作用就是為了保護第三人的信賴利益,維護交易安全。從我國公司登記制度的設立本意以及公司登記公信力適用的三大基本原則(保護善意相對人利益原則、對第三人有利原則、法定義務不能免除原則)來看待本案,原告的權益完全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
綜上所述,原告房產至今沒有辦理產權的原因完全系被告不誠信的行為所致,故原告懇請貴院支持其全部訴求。
以上代理意見,請合議庭在合議時參考并盼望予以采納。謝謝!
代理人:江西三人行律師事務所
律師 李俊杰
20xx年八月二十日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十六
尊敬的審判長、人民陪審員:
江西三人行律師事務所依法接受原告周xx的委托,指派我作為其委托代理人參與本案訴訟,庭審前我認真核實相關證據(jù)、查找法律根據(jù),通過今天的法庭調查,對本案的事實有了清楚了解,現(xiàn)結合事實和法律發(fā)表如下代理意見:
一、原告與被告簽定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合法有效,原告基于該合同享有的權利應受法律保護。
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一條之規(guī)定“當事人對合同是否成立存在爭議,人民法院能夠確定當事人名稱或者姓名、標的和數(shù)量的,一般應當認定合同成立。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以及《合同法》第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原、被告所簽的編號為gf--0171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合法有效;即使該合同沒有合同編號,沒有簽訂日期,也不能以此瑕疵否認該份合同的法律效力;故原告基于該份合同依法享有要求被告辦理產權過戶手續(xù)的權利。
二、被告熊xx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承諾辦理產權手續(xù)、收取原告購房款等行為系景德鎮(zhèn)市xx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xx公司)的行為在原、被告所簽的編號為gf-2000-0171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中出賣人的委托代理人一欄清清楚楚寫上了被告熊xx的名字,且在合同的尾部也有xx公司蓋的公章,在出賣人一欄同樣有熊xx的簽字,正是基于此,原告完全有理由相信熊xx就是xx公司對外的處理事務的代理人;正如《合同法》第四十九條之規(guī)定的:“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逼湟饬x在于維護代理制度的誠信基礎,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建立正常的民事流轉秩序。本案中即使凱達公司未授權熊方明對外處理公司事務,原告基于合同也完全有理由相信凱達公司與熊方明之間構成表見代理關系。所以,熊方明簽訂合同、收取原告全額購房款、向原告出具承諾產權過戶等行為均應視為是xx公司的行為。
1、原告在起訴時,到工商部門查詢了凱達公司的工商基本信息,該基本信息上載明xx公司于8月16日已經被吊銷,其公司股東為周xx和支xx;據(jù)原告了解,周xx已經死亡。而根據(jù)我國相關法律規(guī)定,公司被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屬于公司意志以外的公權力運作的結果,屬于強制解散公司的范疇,是公司違反了法律與行政法規(guī)(包括《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等)中的強制性規(guī)定,應予解散。公司解散又必須經過清算以及注銷兩個程序。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二)第十八條之規(guī)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未在法定期限內成立清算組開始清算,導致公司財產貶值、流失、毀損或者滅失,債權人主張其在造成損失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因怠于履行義務,導致公司主要財產、帳冊、重要文件等滅失,無法進行清算,債權人主張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本案中,凱達公司既然已經被吊銷,那么公司就有法定義務進行清算,清償完公司清算之前的公司債務,這其中就包括原告基于買賣合同對xx公司享有的房屋過戶登記請求權(債權)。但xx公司在公司被吊銷后沒有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依法進行清算、注銷程序,那么此時,就有必要否認公司法人人格,進而要求xx公司股東替公司承擔債務清償責任。
2、被告支xx在庭審之中向法庭出示了一份鑒定文書,擬證明支xx非xx公司實際股東,其股東身份系xx公司偽造其簽名所致,故其無需與被告熊方明承擔連帶責任。原告認為該份證據(jù)不能作為被告支興林免責的事由。因為公司工商登記對外具有公信力,該種登記屬于商事登記,并使商事登記的外觀具有足以使他人信賴的特性,善意信賴登記外觀的人就此能取得權利。從公司工商登記公信力的內涵出發(fā),不僅在登記正確的情況下,登記所表現(xiàn)的權利是真實的權利,對社會公眾具有絕對的可信性,而且登記錯誤時也不能顛覆登記對于權利狀態(tài)的表述,這種狀態(tài)對于社會公眾同樣是真實的,正確的。公司工商登記的作用就是為了保護第三人的信賴利益,維護交易安全。從我國公司登記制度的設立本意以及公司登記公信力適用的三大基本原則(保護善意相對人利益原則、對第三人有利原則、法定義務不能免除原則)來看待本案,原告的權益完全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
綜上所述,原告房產至今沒有辦理產權的原因完全系被告不誠信的行為所致,故原告懇請貴院支持其全部訴求。
以上代理意見,請合議庭在合議時參考并盼望予以采納。謝謝!
代理人:江西三人行律師事務所
律師李俊杰
二0一二年八月二十日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十七
最高人民法院于4月28日發(fā)布了《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該解釋于206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明確規(guī)定了買受人在5種情形之下不僅可以要求解除、撤銷合同或者是要求宣告合同無效,而且可以要求出賣人返還購房款、支付利息及賠償損失,還可以向出賣人主張要求其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此解釋一出臺便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與熱烈的爭論,筆者在此不主要討論其社會意義,而主要從法學理論與法律規(guī)定兩個方面對該規(guī)定進行深入的分析,以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并與廣大法學愛好者進行交流與探討。
關于房屋是否可以作為商品,得依具體情況而定,我國現(xiàn)行的法律中并沒有對其進行明確規(guī)定?!吨袊蟀倏迫珪窂慕洕鷮W的角度對“商品”一詞所作的定義,商品是指“用來交換、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勞動產品”。根據(jù)該定義內涵來看,首先,商品必須是經過勞動生產而得來的產品,也就是說必須在這個產品中體現(xiàn)人類的勞動,那些非是經過人類勞動的產品,并非此種意義上的商品。其次,該產品應該必須是有用的,必須具有使用價值,能夠滿足人們對它的某種特定需求,沒有用的產品也是不能把他當作商品的。第三,該產品是用來交換而不是所有權人自己直接消費的。如果某一產品生產出來的目的只是用于自己使用和消費,那么這件產品同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商品。通過我們對商品定義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對于以房屋的建造與銷售為主要經營范圍的房地產企業(yè)來說,他們所生產出來的房屋大多是銷售給他人所有并使用,符合前面商品定義中要求的條件,因此可以作為一種商品,無非這種商品具有自己的特點罷了。
由于房屋可以作為商品,那么我們就把用于買賣的房屋叫做商品房。對于在商品房買賣合同中對買受人提供保護時的法律適用,不僅可以適用民法通則的原則性規(guī)定及合同之債的有關規(guī)定,可以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具體規(guī)定,同樣也可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規(guī)定,這點似乎沒有什么爭議。但在我國現(xiàn)有的法律體系中,僅僅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明確地規(guī)定了懲罰性賠償,其具體條文是:“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shù)慕痤~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而作為民法基本法的民法通則并沒有懲罰性賠償?shù)囊?guī)定,合同法也沒有。法理學界普遍認為由于我國基本上是采用的大陸法系的法律體系,所以沒有采用具有英美法系特點的懲罰性賠償。但隨著對商家欺詐行為的泛濫與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的弱勢地位,似乎也有借鑒這種懲罰性賠償?shù)谋匾?,所以我國早?993年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制定中便有了這一明確而具體的規(guī)定。也因此有些人誤解地認為最高人民法院在作出這一解釋時也采用的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規(guī)定的懲罰性賠償原則。但是,我們從該解釋的條文中卻發(fā)現(xiàn),其制定此解釋的依據(jù)是“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等相關法律,結合民事審判實踐,制定本解釋”,而惟獨沒有指明是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筆者認為,這并非是最高人民法院的疏忽,而是另有他原因而故意不采用此法律規(guī)定的原因使然。但可惜的是,我們從其指明的四部法律中是無法找到明確的法律依據(jù)的。反而卻有學者特別指出說:“需注意的是,司法解釋未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作為其制定依據(jù),這就使得司法解釋所定懲罰性賠償可實質性避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所稱”雙倍賠償“規(guī)則的僵化適用,從而賦予法官根據(jù)案情確定懲罰性賠償金額的自由裁量權。”(葉林著《懲罰性賠償在商品房買賣糾紛中的適用問題》,載于中國民商法律網(wǎng))“雖然筆者認為這種觀點特別強調了法官在審判中可以對賠償金額作出一定的”自由裁量“,在司法實踐可以較靈活地、根據(jù)不同案件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處理,在某些情形里可能會更好地達到懲罰性賠償?shù)哪康?,從而避免了在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guī)定時適用一倍賠償?shù)臄?shù)額確定性。但是最高人民法院的這一規(guī)定并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jù),甚至也超過了最高人民法院制訂司法解釋內容的權限,有越權解釋的嫌疑。因為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33條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對于在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進行解釋。五屆人大第19次會議于1981年6月10日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中第二條規(guī)定:”凡屬于法院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法院進行解釋?!岸罡呷嗣穹ㄔ河?月23日發(f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司法解釋工作的若干規(guī)定》第4條卻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并發(fā)布的司法解釋,具有法律效力。“但全國人大常委會于3月15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卻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司法解釋為我國法律適用的淵源(也就是法律的形式),而且該法第八條明確規(guī)定對于民事基本制度只能制定為法律。通過這些規(guī)定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最高人民法院對在進行司法活動過程中對具體法律條文或適用條件等情況不明確時,才可以作出解釋,而并不是最高人民法院能夠獨立地創(chuàng)設或改變法律現(xiàn)有的規(guī)定。對于最高法院所稱的五種情形,現(xiàn)有的法律法規(guī)已經有清楚而明確的規(guī)定,并非不知”如何具體應用“。由于懲罰性賠償已經涉及到當事人的民事責任,是民事法律體系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在法律已有明確規(guī)定的情況下,最高法院的這一解釋明顯具有越權之嫌。同時,最高法院的這一解釋也無相應的法學理論依據(jù)。因為從現(xiàn)有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guī)定來看,主要是針對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時才適用,也就是強調了行為的欺詐性。但最高法院的解釋明顯超出這一原則,不僅在出賣人有欺詐行為時適用,在違約時也同樣適用,筆者將在下文中詳細論述。所以,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盡管最高法院的這一解釋中的部份內容在完全可以依據(j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guī)定來進行解釋的情況下,但卻由于想給法官保留更多的自由裁量的權力,反而使得本規(guī)定存在法律依據(jù)不足的嫌疑,從而使公民對其合法性產生質疑。
三、司法解釋中規(guī)定可以主張要求承擔懲罰性賠償?shù)木唧w情形。
根據(jù)該解釋的規(guī)定,主要有以下五種情形買受人可以向出賣人主張要求其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懲罰性賠償。但是適用條件各有不同,需要引起我們的足夠注意。下面筆者將具體進行分析:
1、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后,出賣人未告知買受人又將該房屋抵押給第三人,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的。我們知道,在出賣人在與買受人簽訂買賣合同后又將該房屋抵押給其他第三人,并不必然會導致該合同無法實際履行,因為出賣人也有可能會在買賣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到來之前將該抵押撤銷,這樣并不會影響到買受人的合法權益。所以最高人民法院規(guī)定,在適用此條款時必須要達到“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的”這一條件,簡單的說,主要包括房屋無法實際交付或無法辦理房屋。
權屬證書等。因為在這種情形下,才會導致出賣人的根本性違約,因此才會造成買受購買房屋的目的落空,嚴重影響到買受人的合法權益。特別是在買受人已經支付相當金額的購房款時,一旦出賣人破產或者喪失償債能力,則買受人的損失幾乎無法得到保障。但是,筆者認為這一規(guī)定在法學理論上的合理性頗值商榷。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有兩種很顯然的可能存在,一是出賣人抵押房屋的目的是為了得到更多的資金,從而更好地履行合同的義務;第二種情形就是出賣人故意違約,也就是將所出賣的房屋抵押后無法撤銷該抵押,從而導致自己違約,根本無法履行自己的義務。對于故意違約或根本違約后處理,合同法第94條有著明確規(guī)定,具體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五)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倍朔N情形就正好適用于合同法這條規(guī)定的第四款規(guī)定。但是,合同法并沒有在有關違約責任的條款中規(guī)定在這種情形下應承擔懲罰性賠償。當然,買受人可以要求出賣人賠償其全部損失,包括一些直接及間接的損失,這些都可以從合同法中違約責任的條款中找到依據(jù),但懲罰性賠償卻無任何法律依據(jù)。同時,如果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適用懲罰性賠償?shù)钠墼p條件來確定,也不能適用懲罰性賠償,因為盡管出賣人此時在主觀上屬于故意違約,但其并不能構成欺詐,這兩者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別。所以,筆者認為這一規(guī)定既不符合法理也沒有法律依據(jù)。
2、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后,出賣人又將該房屋出賣給第三人,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的。當出賣人將同一標的物與他人簽訂買賣合同后又將此標的物出賣給第三人,并不能都適用懲罰性賠償。而且就算是適用該規(guī)定,也只能由在先與出賣人簽訂買賣合同的買受人主張懲罰性賠償。我們知道,出賣人將同一標的物先后數(shù)次出賣給他人,最多只能履行其中的一份合同并交付標的物。對于其他人來講,都無法履行,也都是欺詐,這一點是不言而喻的。對于一物二賣甚至多賣的情形,嚴重的甚至可能會構成刑事詐騙犯罪,行為人可能會因此而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但是在民事責任方面,究竟賠償多少為宜,只能以民法通則、合同法等民事實體法中有關民事責任的規(guī)定來處理,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這兩部份的法律中有任何懲罰性賠償?shù)囊?guī)定。同時,最高法院的這一規(guī)定可能會出現(xiàn)適用上的困難,比如當一個出賣人將其房屋多次出賣給他人后,涉嫌合同詐騙而被追究刑事責任,那么在附帶民事訴訟時,是按照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賠償其損失呢還是依據(jù)此規(guī)定來判決其賠償損失并處以懲罰性賠償呢?顯然,法院是不能適用這個規(guī)定的,因為畢竟其不是法律的淵源。而如果單純作為一起民事案件來處理并適用此解釋規(guī)定的賠償時,豈不是比追究其刑事附帶民事責任能夠得到更多的賠償?而且,當出賣人與其他買受人共同故意侵害原買受人的合同債權時(也就是合同法理論上所稱“第三人侵害債權”),第三人應當承擔什么樣的責任呢?很可能承擔的是共同的、連帶的賠償,那么也讓其承擔懲罰性賠償嗎?因此,此解釋也給以后這方面內容的立法帶來一定的困難或障礙。
3、出賣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時,故意隱瞞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事實或者提供虛假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而導致房屋買賣合同無效或撤銷、被解除的。由于出賣人在與買受人簽訂合同時明知自己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但仍然向買受人銷售商品房。盡管出賣人在合同簽訂后到房屋交付前可能會取得銷售許可。但是由于其直接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5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房地產管理法》第37條、第38條的強制性規(guī)定,因此導致該買賣合同無效。在此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出賣人在此時沒有取得預售許可,但并不能一定會出現(xiàn)無法交付或者是無法履行合同全部義務,也就是說其仍然存在能夠履行合同義務的可能,但由于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所以才導致無效的。所以在適用此條款時,并不以出出賣人是否在以后能實際履行或全面履行為適用要件,而且一定要注意合同無效的原因。但是,該解釋卻又在第2條規(guī)定:“出賣人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與買受人訂立的商品房預售合同,應當認定無效,但是在起訴前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可以認定有效”,此規(guī)定不僅與合同法的基本理論不相符合,與法律規(guī)定也不相同。我們在確定某一份合同是否有效,在合同沒有特別約定生效條件的情況下,只能以合同成立時來判斷。合同法第44條已經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倍罡叻ㄔ旱倪@一規(guī)定,不僅混亂了合同效力的理論體系,違反了法律的相關規(guī)定,更可能從反面告訴出賣人這樣一個判斷:有沒有預售許可證沒關系,只要以后在起訴時能取得預售許可即可。豈不是有鼓勵出賣人在沒有取得預售許可的情況下與買受人簽訂預售合同的嫌疑?筆者認為,此規(guī)定應當予以改正。同時,應注意此條規(guī)定僅僅限于在買賣合同被確認無效及被解除、撤銷時才能予以適用,而不是適用于合同生效后的違約處理。
4、出賣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時,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抵押的事實,而導致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的。此時主要是指在雙方訂立買賣合同前出賣人已將出賣的房屋抵押給他人的情形。在此我們也應當注意,并不是只要出賣人在與買受訂立買賣合同時將該房屋抵押給他人,買受人就可以向出賣人主張懲罰性賠償。從現(xiàn)有法律特別是合同法的規(guī)定來看,當事人一方在與另一方簽訂合同時已經將標的物抵押給他人,并不會必然導致該買賣合同無效或者被解除、撤銷,也并不必然會導致出賣人無法履行買賣合同的義務。關于這一觀點,我們可以從合同法第40條、第52條、第54條、第94條可以清楚地看出。所以,只有當出賣人將其出賣給買受人的房屋抵押給其他第三人后違反了上述四條款所規(guī)定的情形時,買受人才可依據(jù)合同法的具體規(guī)定與本解釋的規(guī)定向出賣人主張懲罰性賠償?shù)呢熑巍?BR> 5、出賣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時,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出賣給第三人或者為拆遷補償安置房屋的事實,導致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的。出賣人在出賣房屋時,不論其是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出賣給第三人,還是已經將此出賣房屋作為拆遷補償安置房屋,此時對于買受人來說都屬于欺詐。因為其將房屋已經賣出,盡管出賣人可能會違反在先與第三人所簽訂的合同而將房屋實際交付給買受人,但是我們現(xiàn)在的經濟秩序及法律秩序中都不能對這種現(xiàn)象予以默認或鼓勵,必須予以嚴厲的制裁,來充分保證交易安全。所以,對于此類欺詐行為,歷來都是民法中規(guī)范及懲罰的重點。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對其適用懲罰性賠償,可以達到民事制裁或懲罰的目的,不僅符合法理,也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guī)定的條款相一致。
四、懲罰性賠償?shù)倪m用與合同效力狀態(tài)之間的關系。
債務人主動履行債務后將債務依法提存;5債權人自愿免除了債務人所應承擔的債務;6混同,也就債權人與債務人同歸于一人。當然,合同也可因法律的特別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其他條件成就而終止。但需要注意的是,合同在終止之前是有效的。從上文所提到的五種懲罰性賠償?shù)那樾蝸砜矗劝撕贤蜻`反了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而無效的情形,也包括了合同出現(xiàn)了約定或法定的解除情形而被買受人解除的情形,也包括了合同被買受人依法撤銷的情形,同時還包括了有效合同在履行的過程中違約的情形。這些適用情形涉及到了合同不同的效力形態(tài),應當說是比較全面的保護了買受人的合法權益。
五、對最高人民法院確立懲罰性賠償?shù)脑u價與建議。
筆者認為,由于最高人民法院制訂的這份解釋涉及到民法中民事責任的基本內容,而這部份的內容或規(guī)定只有法律才有權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無權就民事責任的基本內容來自行作出司法解釋,從而不適當?shù)卦黾右环矫袷轮黧w的民事責任。因此,此解釋應屬越權解釋,其效力值得我們進行研究與探討。其次,對于此解釋中適用懲罰性賠償?shù)奈宸N情形,現(xiàn)有的法律已經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不能超越法律的規(guī)定來擅自擴大解釋。第三,根據(j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消費者保護的基本原則,并結合到民法的誠實信用原則,當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等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時,讓其受到懲罰性賠償才有意義與必要。而本司法解釋卻擴大了這一原則和條件,不僅在出賣人在簽訂買賣合同有欺詐行為時應當承擔懲罰性賠償?shù)呢熑危以谄溆羞`約行為時也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不僅超越了現(xiàn)行法律的原則性規(guī)定,而且也破壞了現(xiàn)有的民事責任的法學理論體系與法律體系。第四,最高法院的這個解釋也有不完善或者含義不清甚至是重復的地方。如解釋第8條中規(guī)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的,無法取得房屋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解除合同、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并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前面已經指出可以要求“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而后面卻又規(guī)定“并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由于這兩種賠償是可以同時適用的,那么前面的“賠償損失”與后面的“賠償責任”有何區(qū)別與不同呢?這兩種賠償是什么關系呢?尚待明確。該解釋第9條也是這樣規(guī)定的。最后,盡管該解釋強有力的保護了買受人的合法權益,但也可能會讓買受人取得不當利益,特別是不誠實的購房者,等等,這也可能會影響到民法的公平原則。需要值得一提的是,盡管筆者也對商品房買賣過程中出賣人的欺詐行為及/或違約行為深惡痛絕,但是司法過程畢竟是一個理性的過程,不能用感情來不恰當?shù)挠绊懙椒芍朴?,也不能影響到法律的適用。所以筆者認為,人民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也應當嚴格注意適用懲罰性賠償?shù)臈l件,審慎適用懲罰性賠償。也許最高人民法院的這一規(guī)定不僅極大地保護了買受人的合法權益,而且也可能會對房地產銷售行為的規(guī)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如果制訂這個解釋的主要目的是這個想法的話未免太過于簡單。對于現(xiàn)在房地產開發(fā)與銷售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需要用行政的、金融的、法律的等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只要能夠充分地、不折不扣地運用好現(xiàn)有合同法中關于違約責任的賠償規(guī)定就已經足以對買受人進行充分的法律保護,根本不必超出現(xiàn)有法律規(guī)定,比如對于欺詐性銷售,可以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guī)定予以懲罰性賠償,而在其他違約行為的損失賠償?shù)姆秶_定上,我們完全可以對買受人受到直接損失及間接損失都予以賠償,甚至對買受人在勝訴后的律師費用等都予以支持,等等,這樣既不會超越法律又不會讓其受到損失,又何必讓買受人得到不當利益而同時損害出賣人的合法權益呢?也許,這個解釋只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的特殊產物吧。總而言之,筆者認為最高法院的這一司法解釋既沒有足夠的法學理論支持,也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jù),而且規(guī)定的內容也超出了現(xiàn)行有關法律的明確規(guī)定,此規(guī)定內容的合理性與合法性都值得商榷。所以筆者希望最高人民法院以后在修改這個解釋時能夠充分考慮到存在的各種問題,并力爭作出更好的規(guī)定與處理。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十八
尊敬的審判長、審判員:
****律師事務所依法接受本案被告和反訴人陳*的委托,指派本人擔任其一審訴訟代理人,參與本案的訴訟活動。
開庭前,本代理人提供了證據(jù),查閱了案卷材料和相關法律規(guī)定,對本案糾紛事實以及雙方當事人爭議的焦點有了清楚的認識和了解。本代理人認為,根據(jù)本案客觀事實、相關證據(jù)材料和我國有關民事法律規(guī)定,原告的訴訟請求與事實不符,于法無據(jù),不能成立,依法應予駁回。反訴人的反訴請求合理合法,依法應予支持?,F(xiàn)就本案的焦點問題發(fā)表以下代理意見:
一、關于原告(反訴人)與被告(被反訴人)雙方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效力問題。
同,經過多次咨詢、協(xié)商和談判,充分體現(xiàn)了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再次,合同書內容合法。從合同內容來看,原告投資開發(fā)房地產,原告出資向被告購買商品房,整個合同書的內容完全符合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最后,合同書形式完備。原被告雙方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到**縣房地產交易管理所辦理了商品房預售登記,取得政府管理部門認可,形式完備。
根據(jù)《合同法》第8條之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本案原被告依法均應嚴格遵守合同,履行合同義務,而不得擅自變更、解除或違背合同的約定。
二、本案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爭議的主要焦點問題。
(一)、被告向原告購買的商品房是否帶有地下車庫問題。原被告雙方提供的許多證據(jù)都可以證明被告購買的商品房帶地下車庫。1、商品房買賣合同第三條約定地下室109.74平方米。這地下室面積中包含了地下車庫面積和位臵。2、商品房買賣合同附件一房屋平面圖,一層平面圖標有下坡道和坡道擋墻。這就是地下車庫的下坡道。半地下室平面圖也清楚標明下坡道和車庫位臵。3、被告提供的竣工圖中的一層平面圖和半地下室平面圖有著完全相同的標示和說明,而該竣工圖是由施工單位在施工完成后制作的,并提交建設局存檔保管的。
4、被告補充提供的證據(jù)建設施工圖紙(**市**建筑工程施工圖審理事務所報備的)半地下室平面圖也明確有地下室車庫和下坡道。5、原告提供的所謂規(guī)劃圖紙中在一層平面圖部分也明確標明下坡道和坡道擋墻。如果沒有地下車庫,何需下坡道和坡道擋墻?6、原告提供的建筑工程消防驗收意見書,意見書中也明確說明半地下一層為車庫、洗衣房、儲藏間。7、原告在給被告及**省消費者委員會答復中也承認有地下車庫,并表示可以整改。甚至原告代理律師在法庭上也承認部分戶型是有地下車庫的,只要被告同意交房,原告可以進行地下車庫整改。8、從被告購買別墅這一高端住宅產品的目的來看,遠離市區(qū),戶戶有車,如果沒有地下車庫,又沒有配套建設地面停車場,被告根本不會購買,也無法居住使用,根本達不到被告購買別墅的目的。如果原告強調訴爭商品房原先報批時就沒有地下車庫,那原告為什么在*月*日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時,還是以地下車庫形式與被告簽訂合同。原告如此行為,豈不構成欺詐?亦應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和責任。
(二)、被告向原告購買的商品房是否三樓前后均有陽臺帶問題。同樣,原被告雙方提供的許多證據(jù)可以證明三樓前后帶有陽臺。1、商品房買賣合同附件一房屋平面圖,三層平面圖前后標明兩個陽臺。
2、被告提供的竣工圖中的三層平面圖有著完全相同的標示和說明,而該竣工圖是由施工單位在施工完成后制作的,并提交建設局存檔保管的。3、原告提供的所謂規(guī)劃圖紙中在三層平面圖部分也明確標明陽臺。4、原告在給被告及福建省消費者委員會答復中也承認三樓有陽臺,其將陽臺外移,并表示可以整改。
(三)、原告是否具備交房條件問題。根據(jù)商品房買賣合同第8條約定,原告應當在12月30日前,依照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有關規(guī)定,將經過驗收合格,并符合本合同約定的商品房交付被告使用。據(jù)此,原告是否具備交房,至少要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驗收合格,二是符合合同約定,兩者缺一不可。1、原告提供的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驗收報告和建筑工程消防驗收意見書是違規(guī)的驗收結果,與商品房的實際情況不符,不能作為竣工驗收合法依據(jù)。首先,這兩文件中所體現(xiàn)的工程監(jiān)理單位和施工單位存在明顯矛盾和不一致的地方,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驗收報告體現(xiàn)的工程監(jiān)理單位為**有限公司,施工單位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而建筑工程消防驗收意見書體現(xiàn)的工程監(jiān)理單位為**工程監(jiān)理有限公司,施工單位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加上竣工圖紙中出現(xiàn)的施工單位為**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兩家監(jiān)理單位,三家施工單位,到底誰是該工程的真正監(jiān)理單位和施工單位,無法確定,如何能進行驗收?充分說明本案的違規(guī)驗收。其次,這兩文件中所體現(xiàn)的驗收結果與商品房實際情況不符。如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驗收報告體現(xiàn)的主體施工完成,請問三樓的陽臺在什么地方?室內外裝飾工程全部完成,請問三樓的窗戶安裝了沒有?燃氣工程完成,請問燃氣管道,接口在什么地方?整個房屋沒有通風和排氣施工,如何居住使用?所有規(guī)劃、設計和竣工圖紙中下坡道和坡道擋墻在什么地方?2、原告擬交付被告使用的商品房不符合合同約定的使用條件。首先,沒有按合同約定,建設地下室車庫。其次,沒有按合同約定,建設三樓陽臺。第三,沒有按照合同約定,建設安裝門窗,預留管道。造成原告開發(fā)建設的商品房根本不符合合同約定的交付使用的條件,也就自然不具備交房條件。3、根據(jù)**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疑難問題的解答》第22條,以及《城市規(guī)劃法》和舊《消防法》等規(guī)定,原告開發(fā)建設的***別墅商品房除了應當經過設計、施工、監(jiān)理、建設單位驗收合格外,還應當符合法律、法規(guī)關于房屋交付使用的其他強制性規(guī)定,包括消防驗收、規(guī)劃驗收等,直到辦好商品房權屬登記備案手續(xù)為止。原告開發(fā)的商品房在通知交房時沒有通過規(guī)劃驗收,沒有辦理權屬登記備案手續(xù),依法不具備交房條件,原告的交房通知不具有交房的法律效力。同時,根據(jù)**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疑難問題的解答》第24條之規(guī)定,原告應當在具備法律規(guī)定的交房條件后再行通知被告(反訴原告),才具有交房的法律效力。
三、原告擅自變更商品房地下室功能和取消三樓陽臺,再加上其他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被告有權反訴要求原告退房,退還所收購房款,并賠償被告經濟損失。
1、原被告雙方關于商品房規(guī)劃設計,使用功能的約定是明確具體的,且被告也是基于雙方上述明確約定及商品房地理位臵才決定購買該商品房的,原告無權擅自變更。原被告所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中明確約定有地下室車庫,而且現(xiàn)有眾多證據(jù)也證明,該商品房應有地下室車庫的,被告也是因為有地下室車庫才選擇購買的。現(xiàn)在原告開發(fā)建設的商品房突然沒有了地下室車庫,而且也沒有配套建設地面停車場,是明顯的重大違約行為,再加上前面所列舉的其他違約行為,如**縣建設局已經確認的原告在煙囪、門窗、陽臺等方面未按圖紙施工,原告的行為已經構成了根本性違約,被告無法達到自己的購房目的和使用居住條件。根據(jù)《合同法》第94條之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
2、被告對于原告的違約行為,已于*月**日致函原告。該函件是通過郵政特快專遞送達的,而且在郵件詳情單上已經寫明要求退房書。原告雖然拒絕簽收,但已經知曉被告函件的內容,原告也沒有對被告的函件提出異議。根據(jù)《合同法》第96條之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依照第九十四條的規(guī)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因此,本案被告根據(jù)原告的違約情況和相關法律規(guī)定,要求解除合同,并將解除合同通知書送達原告,原被告雙方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已經解除,人民法院應當予以確認,原告應承擔由此所產生的法律責任。
3、原告所開發(fā)的商品房通知交房當時不具備交房條件,也沒有再次通知被告交房,從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的交房時間為2012月30日之前,至今逾期已達到210天,已遠遠超過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的逾期超過90天交房,被告有權解除合同的規(guī)定。同時,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5條之規(guī)定,出賣人遲延交付房屋,超過三個月合理期限的,買受人有權解除合同。因此,本案被告(反訴原告)的反訴請求合理合法,依法應予以支持。
綜上所述,本代理人認為本案糾紛的根本原因在于雙方簽訂合同過程,原告存在欺詐行為,而且原告所開發(fā)建設的商品房不具備交房條件,也不符合合同約定的交房和使用條件,構成根本性違約,被告的購房目的難以實現(xiàn),可以要求解除商品房買賣合同。因此,本案原告訴訟請求于理無據(jù),于法無依,請求人民法院予以駁回,被告的反訴請求合情合理合法,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支持。
**律師事務所
律師:
2***年*月**日
看過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代理詞的人還看了:
1.購銷合同糾紛代理詞(2)
2.最高院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
3.商品房買賣合同起訴狀
4.商品房買賣合同判決書
7.建設部商品房買賣合同范本
8.最新商品房買賣合同示范文本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十九
住址:_____
身份證號碼:_____
被告:_____
住址:_____
身份證號碼:_____
訴訟請求:_____
風險提示:
訴訟請求必須具體﹑明確,該寫的一定要寫,因為其事關法院審查的范圍。但千萬不可不加思考地亂要求,如果無相應的證據(jù)來支持你的主張,勢必遭到敗訴的后果,通常還會因此而向法院支付相應的訴訟費。
另外,訴訟請求應提出具體的數(shù)額,不能籠統(tǒng)地說“賠償原告的一切損失”之類。雖然這是沒有爭議的,但并不等于在提出訴訟請求時多多益善,比較切合實際的請求數(shù)額,不僅可以減收訴訟成本,降低訴訟風險,而且有利于法院的`調解和雙方當事人的和解,減少訟累。
1、解除原、被告雙方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
2、判決被告返還原告剩余房款______元整;
3、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
事實和理由:
風險提示:
訴狀是個利劍,挑起戰(zhàn)爭。如果沒有寫好,那么勢必倒過來傷到自己。因此,要擺事實,講明道理,引用有關法律和政策規(guī)定,為訴訟請求的合法性提供充足的依據(jù)。擺事實,是要把雙方當事人的法律關系,發(fā)生糾紛的原因、經過和現(xiàn)狀,特別是雙方爭議的焦點,實事求是地寫清楚。講道理,是要進行分析,分清是非曲直,明確責任,并援引有關法律條款和政策規(guī)定。
原告于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與被告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由原告購買被告擬建造的位于____縣_____的一套面積為_____平方米的商品房,該房屋為______號,交房日期為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之前。協(xié)議生效后,原告如約向被告一次性支付總房款_____元。但是,被告卻遲遲沒有建造該房屋,超過交房日期也未能向原告交付此房屋。直至今日,被告一直違反合同約定,未履行交房義務,導致原告的入住權利無法實現(xiàn)。雙方在合同第九條中約定:“出賣人逾期超過45日未能交房的,買受人有權解除合同。出賣人應當自買受人解除合同通知到達之日起30天內退還全部已付款,并按買受人累計已付款的1%向買受人支付違約金?!北M管原告多次向被告主張要求解除合同,返還已付房款,但被告到目前為止只返還給原告房款______元,遲遲不予返還剩余房款,未能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現(xiàn)訴諸法院,請求法院判如所求!
此致
_______人民法院
具狀人:________
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風險提示:
提起民事訴訟的原告負有舉證責任,要能夠舉出證明案情事實,支持自己訴訟主張的各種證據(jù)等等。
注意,列書證,要附上原件或復制件,如系摘錄或抄件,要如實反映原件本意,切忌斷章取義、并應注明材料的出處;列舉物證,要寫明什么樣的物品,在什么地方由誰保存著;列舉證人,要寫明證人的姓名、住址,他能證明什么問題等。
另外,證據(jù)和證據(jù)來源,雖然法律規(guī)定必須提交,但提交時的說明應能簡就簡,盡可能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保留自己的殺手锏,在庭審辯論中占據(jù)主動。
附:
起訴狀副本____份;
證據(jù)材料副本____份。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二十
相對于其他訴訟文書,代理詞的寫法比較靈活,并沒有統(tǒng)一的格式,大體上仍然是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組成。首部、尾部的寫法與辯護詞大體相同。那么商品房
買賣合同
糾紛代理詞具體是怎樣的呢?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代理詞,歡迎參考閱讀。
審判長、審判員:
作為本案被告(河南xx置業(yè)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參加了整個庭審,進行了質證、辯論,對本案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針對本案,現(xiàn)依據(jù)事實和法律提出以下代理意見,請合議時予以采信。
一、被告要求法院撤銷該爭議的2個條款,自認為是欺詐、顯失公平的情況下簽訂的,沒有法律依據(jù),且與事實不符。
按合同法第54條的規(guī)定,顯失公平:是指一方當事人在緊迫或者缺乏經驗的情況下而訂立的明顯對自己有重大不利的合同行為。按最高人民法院《民法通則意見》第72條規(guī)定:“雙方簽訂合同時致使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明顯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的可以認定為顯失公平”,也就是說該協(xié)議條款不但明顯違反公平原則,而且也得必須明顯違反等價有償原則,才可以認定為顯失公平。其主要構成要件:該合同必須是雙務合同,并且必須是等價有償?shù)模瑳]有等價有償就不存在顯示公平。本案中被告是無償代為收取安裝費用的,并沒有獲利一分,故不存在什么顯失公平。
作為一個普通一般善良人,買房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因涉及大量資金,在購房時會一定多處看房進行比較和鑒別的,特別是在簽訂購房合同時,肯定是比較慎重的。對自己所購房的位置、層數(shù)、各種設施、總價款、合同的每個條款都會了解詳情后才痛下決心,才簽訂該購房合同的。所以說,原告在訴狀中所講的什么,該訴爭的2個條款是在被欺詐、顯失公平的情況下所簽訂的,要求撤銷該二個條款是沒有任何道理的,而且也違背人們通常的交易習慣,沒有法律依據(jù)也沒有事實上的理由。
二、原告在辯論中所講,合同第14條約定的燃氣、暖氣、地熱水設施,屬于雙方約定的基礎設施,公共配套設施范圍,其建設費用已計入房屋開發(fā)成本,屬于商品房售價范圍是非常錯誤的。
原被告雙方所簽合同第14條的約定,只是被告關于基礎設施、公共配套建設正常運行的承諾,承諾有關公司安裝作業(yè)完畢后交付使用日達到使用條件。并沒有說明和約定天燃氣、暖氣、地熱水、有線電視這些安裝費的費用有誰來承擔的問題,更沒有說明和約定其安裝費用已經計入開發(fā)成本,屬于房售付范圍。顯然,原告為達訴訟目的,無中生有,偷換概念,偷梁換柱,白紙黑字,第14條非常清楚,請法庭明查。
三、被告沒有違反省及國家有關部門關于與有關房價收費項目的通知、規(guī)則、細則和辦法。
被告沒有違反《國家發(fā)展計劃委員會、財政部關于全面整頓住房建設收費取消部分收費項目的通知》(20xx)585號,20xx年4月16日。該通知是針對各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各部門的亂收費問題進行整頓,并取消了部分收費項目,共47項,其中沒有包括什么“初裝費”什么基礎設施費,有關政府部門無論是否執(zhí)行,都和本案沒有任何關系,如果原告對該通知及有關政府部門有意見,請依法向有關政府部門反映。
被告沒有違反《河南省新建商品房交易價格行為規(guī)則》。原被告雙方簽訂合同后,沒有增加新的收費項目和商品房總額外歸自己所有,沒有加收任何費用歸自己所有,沒有違反代收代付費用的規(guī)定,沒有牟取非法利益。如果原告認為被告違反了該規(guī)則,請按該“規(guī)則”第17條規(guī)定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提供證據(jù)進行舉報,可對被告進行行政處罰,和本案訴爭的2個協(xié)議條款,是否有效,是否該撤銷無關。
被告更沒有違反《河南省商品房買賣明碼標價實施細則》,被告已作到銷售明碼標價并一房一價。原被告雙方簽訂合同時為20xx年12月17日,而該細則實施日期為20xx年5月1日,且對本案沒有溯及力。
四、被告沒有違反《開封市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征收管理辦法》。
1.被告購房時所簽訂的補充協(xié)議第2條中明確了收取的是天然氣初裝費、暖氣初裝費、有線電視初裝費、地熱水初裝費,并不是原告在辯論所講的收取的是基礎設施公共配套設施建設費或其基礎設施公共配套設施的初裝費或城市配套費,顯然,原告在辯論所講的是非常錯誤的,沒有任何事實依據(jù)。
2.按開封市此管理辦法第二條規(guī)定:城市配套費的用途是專項用于城市道路、橋涵、公用消防設施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也就是說,道路、橋涵、公用消防、園林綠化這些城市基礎設施,包括但不限于與小區(qū)內的這些設施。也就是說城市基礎設施不完全等于小區(qū)內基礎設施。城市道路不等于小區(qū)內道路。
3.按此管理辦法第6條規(guī)定,也就是說從20xx年7月1日開始,建設單位必須有規(guī)劃部門出具的建筑面積確認通知單,到財政局核準城市配套費的多少,并交費后,憑財政局出具的審核意見到開封市建委辦理《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
4.被告并沒有違反開封市此管理辦法第11條的規(guī)定,原被告雙方所簽的合同時與附件是同時所簽,沒有在合同簽訂后另行所簽任何補充協(xié)議,沒有另行加收任何費用,作為合同整體的不可分割一部分附件四——補充協(xié)議,所約定的天然氣、暖氣、地熱水有線電視初裝費是房價的組成部分,這些初裝費是在合同中又進一步的細化明細而已,是一種促銷手段和策略,而且,也并不違反有關的法律規(guī)定和我市的管理辦法。
5.該管理辦法第8條又進一步明確了,不交城市配套費不得發(fā)放《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被告是在20xx年12月17日,已經依法辦理了《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是在該管理辦法20xx年7月1日實施之前辦理的。所以說,該管理辦法沒有溯及力。
退一萬步講,如果說按原告所講的,在房價款之外,被告又收取原告的燃氣、暖氣、地熱水、有線電視安裝費的話,被告也不違法。也不違反開封市的這個管理規(guī)定。
其理由有二點:其一按該規(guī)定,將說的是“商品房項目應計入房屋銷售價格開發(fā)商不得在房價外向購房者另行加收任何費用。而被告所收取的這些安裝費。是代燃氣等有關公司收取的初裝費。也就是說,這些安裝費是有關公司收取的,被告只是代收而已,所收取的這些費用用于交到有關公司,被告并沒有扣留歸自己所有,并沒有從中獲取任何利益。需要明確說明的是:城市基礎設施并不完全等于小區(qū)內基礎設施也包括小區(qū)外的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并不等于所購房內的基礎設施安裝費,城市道路并不等于小區(qū)內道路。城市配套費并不等于該商品房內配套費安裝。城市配套費是用于小區(qū)內外的公用,公共配套設施建設,而該商品房內配套安裝費,是用于進入自己房內的私用配套設施安裝,配套費并不等于安裝費。也就是說,城市配套設施的建設安裝只進入到小區(qū)內或樓道內就完成了,至于再進入自己房內的私用設施安裝費用自己肯定要出錢的。
在我們河南省地域內,在整個開封建筑安裝領域內,在整個房地產開發(fā)公司行業(yè),在整個燃氣、暖氣、地熱等公共公用行業(yè)在進入私人房屋內安裝其有關設施費有哪家是免費的?而作為房地產開發(fā)公司的被告,為了整個小區(qū)、整個樓的業(yè)主利益,為了整個工期的按時完成,為了與各個業(yè)主所簽的購房合同,按約定的時間交房,有開發(fā)公司統(tǒng)一代收取燃氣、暖氣、地熱水、等安裝費,交于有關公司后,進行統(tǒng)一安裝。這也是多年慣例,也是多年的交易習慣,而且該交易習慣并不違反國家的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按《合同法》第61條規(guī)定,按最高法院《合同法》解釋二第7條規(guī)定,而這種交易習慣是受法律保護的,依法應受法律保護。
五、原被告所簽“合同”附件四“合同補充協(xié)議”意思表示真實,內容合法,是合同外另有約定,是合同約定的特別條款,該訴爭的二個條款具有不可撤銷性,且該案已依法報房地產管理部門登記備案。
原被告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及合同附件符合有效合同的構成要件,依法應認定為有效合同。其一,簽約主體適格,意思表示真實。其二內容合法,且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其三,簽約程序完備。是在雙方認真審閱了合同條款含義、明確其全部內容,在平等、自愿、協(xié)商一致的基礎上簽約的。且已按規(guī)定報房地產管理部門登記備案。原告與被告就天然氣、暖氣、地熱水、有線電視的安裝費,代收事宜達成合意,是約定的特別條款,只要意思表示真實,不存在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即為合法有效行為。應按當事人之間意思自治原則履行,且雙方對合同效力均無異議,原告未訴請撤銷整個合同及其附件,只訴請撤銷對附件中的兩個條款,則應按有效合同履行,故被告收取上述費用合法有據(jù),未構成消費欺詐,更不存在脅迫行為,且從三原告提供的各組證據(jù)來看,都無法證明原被告雙方所簽的補充協(xié)議時是在欺詐、脅迫的情況下所簽。
六、本案是不屬于可撤銷可變更合同,該《商品房買賣合同》及《合同補充協(xié)議》絕對不是什么格式合同、格式條款。
原告認為本案的購房合同及補充協(xié)議是采用格式條款,是在欺詐、脅迫的情況下所簽,且系重復收費行為,請求撤銷其中的二個條款,沒有法律依據(jù)。本案的合同及補充協(xié)議不是《合同法》所述真正意義上的格式合同(仍留有諸多空白欄目供簽約雙方自行協(xié)商填寫),該合同是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和河南省建設廳共同監(jiān)制的,對行政管理的相對方都是平等的,其解釋權赤屬該兩部門,不是被告河南xx置業(yè)有限公司自行制定反復使用的合同。作為合同附件的補充協(xié)議,對代收條款的約定是雙方自愿、平等、協(xié)商的結果。本案原告在簽訂合同時,已明知其內容,且合同中也具有特別提示。在“合同補充協(xié)議”中,被告并沒有免除自己的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情形,雙方的約定是合法有效的。
綜上所述,被告代理人認為:原被告所簽購房合同及附件是真實、合法、有效的,系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是雙方自愿、平等、協(xié)商的結果,且不違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其有關代收安裝費的行為,不被法律、行政法規(guī)及有關規(guī)范性文件所禁止。本案糾紛中,不存在欺詐、脅迫、顯示公平、重復收費及可撤銷的法定條件。同時認為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的適用原則是上位法優(yōu)于下位法的原則,故應適用《合同法》和其司法解釋》為依據(jù)來審理本案。以上代理意見請予采信。
代理人:郭永軍
20xx年12月8日
尊敬的審判長、人民陪審員:
江西三人行律師事務所依法接受原告周xx的委托,指派我作為其委托代理人參與本案訴訟,庭審前我認真核實相關證據(jù)、查找法律根據(jù),通過今天的法庭調查,對本案的事實有了清楚了解,現(xiàn)結合事實和法律發(fā)表如下代理意見:
一、原告與被告簽定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合法有效,原告基于該合同享有的權利應受法律保護。
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一條之規(guī)定“當事人對合同是否成立存在爭議,人民法院能夠確定當事人名稱或者姓名、標的和數(shù)量的,一般應當認定合同成立。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以及《合同法》第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原、被告所簽的編號為gf-20xx-0171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合法有效;即使該合同沒有合同編號,沒有簽訂日期,也不能以此瑕疵否認該份合同的法律效力;故原告基于該份合同依法享有要求被告辦理產權過戶手續(xù)的權利。
二、被告熊xx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承諾辦理產權手續(xù)、收取原告購房款等行為系景德鎮(zhèn)市xx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xx公司)的行為在原、被告所簽的編號為gf-20xx-0171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中出賣人的委托代理人一欄清清楚楚寫上了被告熊xx的名字,且在合同的尾部也有xx公司蓋的公章,在出賣人一欄同樣有熊xx的簽字,正是基于此,原告完全有理由相信熊xx就是xx公司對外的處理事務的代理人;正如《合同法》第四十九條之規(guī)定的:“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其意義在于維護代理制度的誠信基礎,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建立正常的民事流轉秩序。本案中即使凱達公司未授權熊方明對外處理公司事務,原告基于合同也完全有理由相信凱達公司與熊方明之間構成表見代理關系。所以,熊方明簽訂合同、收取原告全額購房款、向原告出具承諾產權過戶等行為均應視為是xx公司的行為。
1、原告在起訴時,到工商部門查詢了凱達公司的工商基本信息,該基本信息上載明xx公司于20xx年8月16日已經被吊銷,其公司股東為周xx和支xx;據(jù)原告了解,周xx已經死亡。而根據(jù)我國相關法律規(guī)定,公司被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屬于公司意志以外的公權力運作的結果,屬于強制解散公司的范疇,是公司違反了法律與行政法規(guī)(包括《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等)中的強制性規(guī)定,應予解散。公司解散又必須經過清算以及注銷兩個程序。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二)第十八條之規(guī)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未在法定期限內成立清算組開始清算,導致公司財產貶值、流失、毀損或者滅失,債權人主張其在造成損失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因怠于履行義務,導致公司主要財產、帳冊、重要文件等滅失,無法進行清算,債權人主張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本案中,凱達公司既然已經被吊銷,那么公司就有法定義務進行清算,清償完公司清算之前的公司債務,這其中就包括原告基于買賣合同對xx公司享有的房屋過戶登記請求權(債權)。但xx公司在公司被吊銷后沒有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依法進行清算、注銷程序,那么此時,就有必要否認公司法人人格,進而要求xx公司股東替公司承擔債務清償責任。
2、被告支xx在庭審之中向法庭出示了一份鑒定文書,擬證明支xx非xx公司實際股東,其股東身份系xx公司偽造其簽名所致,故其無需與被告熊方明承擔連帶責任。原告認為該份證據(jù)不能作為被告支興林免責的事由。因為公司工商登記對外具有公信力,該種登記屬于商事登記,并使商事登記的外觀具有足以使他人信賴的特性,善意信賴登記外觀的人就此能取得權利。從公司工商登記公信力的內涵出發(fā),不僅在登記正確的情況下,登記所表現(xiàn)的權利是真實的權利,對社會公眾具有絕對的可信性,而且登記錯誤時也不能顛覆登記對于權利狀態(tài)的表述,這種狀態(tài)對于社會公眾同樣是真實的,正確的。公司工商登記的作用就是為了保護第三人的信賴利益,維護交易安全。從我國公司登記制度的設立本意以及公司登記公信力適用的三大基本原則(保護善意相對人利益原則、對第三人有利原則、法定義務不能免除原則)來看待本案,原告的權益完全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
綜上所述,原告房產至今沒有辦理產權的原因完全系被告不誠信的行為所致,故原告懇請貴院支持其全部訴求。
以上代理意見,請合議庭在合議時參考并盼望予以采納。謝謝!
代理人:江西三人行律師事務所
律師 李俊杰
20xx年八月二十日
共
2
頁,當前第
1
頁
1
2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二十一
一、關于雙方當事人舉證責任承擔。
現(xiàn)取證過程中的當事人主義。
二、關于按揭的法律屬性和糾紛處理。
1、按揭合同的法律屬性。商品房的擔保貸款,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商品房“按揭”。按揭作為一種融資購樓方式,是英美法系中物的擔保的一項基本制度,其本質與大陸法系中的讓與擔保制度相同,系指債務人或第三人將商品房的所有權轉移于債權人而擔保債權人的債權在約定的清償期限內得到清償?shù)膿P问健N覈F(xiàn)行法律中還找不到“按揭”這一概念,但這一概念在近幾年的商品房買賣特別是各類報刊樓市信息中已得到廣泛的引用。我國目前審判實踐中遇到的按揭主要包括現(xiàn)樓按揭和樓花按揭兩種。在現(xiàn)樓按揭中,買受人將所購房屋作為抵押物向銀行抵押貸款,當其不履行債務時,銀行既可以將該房屋折價、拍賣或變賣,以該房屋的價款優(yōu)先受償;也可以事前與出賣人簽訂回購條款,當買受人不履行債務時,要求出賣人回購。因此,現(xiàn)樓按揭可歸屬于不動產抵押。而在樓花按揭中,買受人其實是將其享有的根據(jù)購房合同取得房屋的期待權作為抵押物向銀行提供擔保,屬于權利抵押即準抵押的范疇,與將房屋作為抵押物向銀行提供擔?;鞠嗤坏┵I受人取得房屋所有權后,權利抵押就會轉變?yōu)椴粍赢a抵押。因此,我國內地的按揭其法律屬性仍為抵押,其內涵與英美法系和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按揭及大陸法系中的讓與制度不同。事先轉讓財產的所有權是英美法系中按揭的基本特征,也是該制度與抵押、質押的根本區(qū)別。
2、按揭糾紛的處理原則?!督忉尅穼⑸唐贩堪唇屹J款統(tǒng)稱為商品房擔保貸款,并在第23條至第27條較詳細規(guī)定了在商品房買賣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時,當事人可以請求解除按揭貸款的一系列相關問題。結合審判實踐,筆者認為,在審理商品房按揭糾紛案件時主要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合并審理原則?!督忉尅返?5條規(guī)定,以擔保貸款為付款方式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的當事人一方請求確認商品房買賣合同無效或者撤銷、解除合同的,如果擔保權人作為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提出訴訟請求,應當與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合并審理;未提出訴訟請求的,僅處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擔保人就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糾紛另行起訴的,可以與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合并審理。二是平等保護原則。根據(jù)我國擔保法第49條、最高人民法院《規(guī)定》第35條的規(guī)定,在按揭銀行沒有參加買受人與出賣人購房合同糾紛的情形下,如果法院擬判決購房合同無效或解除購房合同時,法院應告知按揭銀行參加訴訟,是否參加訴訟,應由按揭銀行自行決定,人民法院不能強行追加其參加訴訟。在審判實踐中,我們應充分保護按揭銀行的合法權益。三是權利優(yōu)先原則。在按揭糾紛案件中,象買受人與抵押權人的權益沖突是審判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比如除按揭銀行的抵押權外,買受人所購房屋或樓花有可能還存在二種抵押權:即建筑商的法定抵押權和其他債權人的一般抵押權。因此,一方面,我國應對建筑商的法定抵押權實行預備登記制度,以登記時間確定權利成立的時間,并按“成立在先、權利優(yōu)先”的原則處理。另一方面,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建設工程價款優(yōu)先受償權問題的批復》的有關規(guī)定,建筑商的優(yōu)先受償權優(yōu)于一般抵押權和其他債權,而已交付商品房全部或大部分購房款的消費者的權益應優(yōu)于建筑商的優(yōu)先受償權。
三、關于欺詐行為的認定和處理。
1、對欺詐行為的認定。從民法上來說,欺詐是指當事人一方故意編造虛假或歪曲事實,使表意人陷入誤解,違背真實意思而作的意思表示。構成欺詐應具備以下要件:一是出賣人有惡意違約和欺詐的行為;二是出賣人的欺詐行為與買受人陷入錯誤及其意思表示有因果關系;三是出賣人有制造假象、隱瞞真相的故意;四是實施欺詐之人為出賣人或者第三人。對于商品房買賣中欺詐行為的認定,目前學界和司法界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欺詐系出賣人主觀上故意欺騙買受人,但它是指從某一套商品房的整體而言,而不是指該套商品房的局部瑕疵,也不僅僅是“缺斤短兩”的問題。比如《解釋》第8條、第9條規(guī)定的可以適用懲罰性賠償責任的五種情形,《解釋》第14條第2款關于面積誤差比超過3%部分的房價款應由出賣人雙倍返還買受人的懲罰性規(guī)定。
另一種觀點認為,只要出賣人實施了某種欺騙行為,這種行為足以揭示出賣人的內心是故意隱瞞事實真相,就構成欺詐。比如除《解釋》中規(guī)定的五種情形和面積“縮水”外,象在商品房買賣中出現(xiàn)的出賣人惡意隱瞞規(guī)劃情況,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故意改變規(guī)劃設計等,均應認定為欺詐。筆者更傾向同意后一種觀點。因為若只將《解釋》第8條、第9條規(guī)定的五種情形和第14條第2款作為懲罰性賠償依據(jù)的話,容易使人產生認識上的混亂。
出賣人的欺詐行為既可以表現(xiàn)為無中生有、顛倒黑白的虛假陳述或者誤導陳述,也可以表現(xiàn)為重大遺漏或者某部分的不正當陳述,只要出賣人主觀上構成故意隱瞞,惡意造假,就應認定為欺詐。
2、對欺詐行為的處理。我國《合同法》第113條第2款規(guī)定: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消法》)的規(guī)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而我國《消法》第49條所規(guī)定的雙倍賠償條款,學理上又稱懲罰性賠償,是借鑒英美法等國家立法,從利益分配上補償受害消費者,懲罰欺詐經營者,從而恢復市場交易秩序的公平和社會正義,是突破我國傳統(tǒng)民法中合同賠償責任只在于填補損失而不在于懲罰的重大突破?!督忉尅返?條、第9條明確規(guī)定了商品房買賣過程中因出賣人惡意違約和欺詐,致使買受人無法取得房屋的,可以適用懲罰性賠償?shù)奈宸N情形;《解釋》第14條第2款明確規(guī)定了出現(xiàn)面積誤差后的處理原則。
看過最高院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的人還看了:
1.建設部商品房買賣合同范本(2)
2.效力性強制性規(guī)定
3.分家析產案件中虛假訴訟是怎樣的
4.如何辦理商品房退房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一
違約金是由當事人約定的或者由法律直接規(guī)定的,在違約方不履行合同時,償付給守約方的一定數(shù)額的貨幣。根據(jù)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來看,違約金可分為法定違約金與約定違約金。法定違約金是指在一些法規(guī)中,明文規(guī)定的違約金比例或幅度范圍;約定違約金是指合同雙方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自愿約定的違約金比例或數(shù)額。而法學理論界又從違約金的法律后果將違約金分為補償性違約金和懲罰性違約金二種。支持補償性違約金的學派認為違約金主要是為了彌補守約方受到的損失。持懲罰性觀點的學者認為,違約金主要是為了確保合同的履行,而事先約定的對違約方進行的一種懲罰。
但從我國的司法實踐來看,二者兼而有之,但主要是一種補償性的賠償。如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jù)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shù)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后,還應當履行債務?!?BR> 因此我們在簽定合同時要對違約金作出明確的約定。尤其是在現(xiàn)在房產市場活躍、漲幅較大時期,購房者最好把違約金約定高一點。這樣不僅對上家是一個約束,同時也使自己權益遭受侵害后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賠償。
定金指合同當事人為保證合同履行,由一方當事人預先向對方交納一定數(shù)額的錢款。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五條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后,定金應當?shù)肿鲀r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边@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定金罰則。第一百一十六條規(guī)定“當事人既約定違約金,又約定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九十條規(guī)定,“定金應當以書面形式約定。當事人在定金合同中應當約定交付定金的期限。定金合同從實際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第九十一條規(guī)定,“定金的數(shù)額由當事人約定,但不得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的百分之二十”。《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規(guī)定“出賣人通過認購、訂購、預訂等方式向買受人收受定金作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擔保的,如果因當事人一方原因未能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應當按照法律關于定金的規(guī)定處理;因不可歸責于當事人雙方的事由,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未能訂立的,出賣人應當將定金返還買受人。”
因此從法律角度看,定金有雙重性質。第一,它可作為合同的擔保,以保證合同履行。第二,可以起到合同成立的證明作用。定金作為一把雙刃劍,還具有懲罰性。即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要雙倍返還定金。定金作為法定的形式,法律有其具體的要求:
1、形式要件,必須簽定書面的形式;。
2、數(shù)額的限定,定金的總額不得超過合同標的的20%;。
此外在選擇賠償時只能在定金和違約金中選其一。
訂金與定金僅一字之差,在法律性質上卻有天壤之別。訂金不是一個規(guī)范的概念,在法律上僅作為一種預付款的性質。是預付款的一部分,是當事人的一種支付手段,不具有擔保性質。合同履行的只作為抵充房款,不履行也只能如數(shù)返還?!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百一十八條規(guī)定“當事人交付留置金、擔保金、保證金、訂約金、押金或者訂金等,但沒有約定定金性質的,當事人主張定金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由此可見,當事人在合同中寫明“訂金”而沒有約定定金性質的,則不能適用定金罰則。因此,購房者簽字時一定要認真仔細不要寫錯,否則到時后悔不迭。
誠意金,即意向金,是十幾年前從港臺地區(qū)傳過來的叫法。這在中介與買房和賣房雙方簽定的合同中多有體現(xiàn),其實法律上并沒有誠意金之說,中介與買賣雙方之所以簽定什么誠意金條款,主要是由于我們交易市場的誠實信用體系還不健全,交易主體為了各自的利益往往會違背誠實信用的原則,從而損害一方的利益。中介公司有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不管交易成功與否,便以買方或賣方沒有誠意或違約為名沒收誠意金,其實這種做法有背于法律。
中介公司在房屋買賣中一般充當居間介紹或作為買或賣一方的代理人。作為前者中介是獨立于買賣雙方之外的第三者,根據(jù)合同法第四百二十六條規(guī)定,“居間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托人應當按照約定支付報酬。對居間人的報酬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guī)定仍不能確定的,根據(jù)居間人的勞務合理確定。因居間人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而促成合同成立的,由該合同的當事人平均負擔居間人的報酬。居間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居間活動的費用,由居間人負擔?!?。第四百二十七條規(guī)定“居間人未促成合同成立的,不得要求支付報酬,但可以要求委托人支付從事居間活動支出的必要費用?!庇纱丝梢钥闯?,此時中介只有在促成房屋買賣雙方合同成立的情況才可以要求買賣雙方或一方(有特殊約定的情況)給予報酬。作為后者,中介是買賣雙方中一方的代理人,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guī)定,“委托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委托行使代理權,……”。第六十六條第二款規(guī)定,“代理人不履行職責而給被代理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合同法第四百零五條規(guī)定“受托人完成委托事務的,委托人應當向其支付報酬。因不可歸責于受托人的事由,委托合同解除或者委托事務不能完成的,委托人應當向受托人支付相應的報酬。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薄5谒陌倭懔鶙l規(guī)定“有償?shù)奈泻贤?,因受托人的過錯給委托人造成損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無償?shù)奈泻贤?,因受托人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委托人造成損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受托人超越權限給委托人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睆拿穹ㄍ▌t和合同法的規(guī)定可以看出,在這一法律關系中,中介作為一方的代理人要按照委托合同的約定從事代理活動,并取得報酬。
因此無論是作為居間介紹還是作為買賣雙方中的一方代理人,都不存在什么誠意金問題。購房者一定要看清合同具體條款再簽字,尤其是誠意金的處理方式。
傭金是指經紀人(房產中介)在為委托人(買房人或賣房人)提供訂約機會或充當訂約介紹人,完成委托人的中介服務后,由委托人支付的勞動報酬。因此傭金是房屋買賣活動中中介的勞務所得,經紀人完成經紀活動后,有權按照合同約定收取傭金。收取傭金的標準,以雙方約定或參照商業(yè)慣例為準,不得違反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目前上海的房產中介收費一般是按照交易額收取(上家0.5-2.5%,下家1%)。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二
在我國,預售商品房按揭合同中并不事先轉移房屋所有權,雖名為按揭合同,實質上仍為抵押貸款合同。預售商品房按揭糾紛的處理實質上是對購房者、開發(fā)商與抵押貸款提供銀行三方面關系的處理,是住宅商品金融化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作為一種新類型的房地產案件,在案件審理的實體方面給我們帶來許多新的問題,亟待解決。在此,筆者僅擇其中的三個問題加以探討。
在通常的商品房按揭糾紛中,一般存在著四個合同,即商品房買賣合同、按揭貸款合同,通過購房人與按揭銀行簽訂的抵押貸款合同中的抵押、回購的具體條款加以確定的抵押擔保合同和保證擔保合同。審理商品房按揭糾紛案件,必須首先明確這些合同及其體現(xiàn)的法律關系之間的關系。司法實踐中,普遍的觀點認為,按揭合同是購房合同的從合同,不具有獨立性,隨主合同的變更、消滅而變更、消滅。
(一)按揭合同不應是購房合同的從合同。首先,合同目的相對獨立。按揭合同的目的是借貸資金,購房合同的目的是購買房屋,兩合同追求的目的并不具有依附性,是各自獨立的。其次,兩者所生之債務的范圍不具有依附性。從合同所生之債務以主合同所生之債務為發(fā)生依據(jù)和限額,而按揭合同所生的債務可單獨產生,雙方是相對獨立的。第三,購房合同的無效、可撤銷并不必然導致按揭合同的無效、可撤銷,只會影響到按揭合同的抵押擔保標的物發(fā)生變化,并不實質影響到資金借貸關系。銀行貸出資金,主要考慮的是購房人的資信狀況,即使購房合同有瑕疵,導致抵押擔保存在問題,但如購房人資信并未下降或又能提供其他擔保,則并不影響銀行資金安全,銀行也不會必然要求解除按揭合同,銀行、購房人對按揭合同的解除有選擇權。從合同的相對性原則出發(fā),應確認這兩個合同是相互獨立的。
(二)抵押擔保合同、保證擔保合同應是借款合同的從合同,以借款合同的存在為前提。但應明確,該主合同是銀行與購房人之間簽訂的借款合同,而非購房人與開發(fā)商簽訂的購房合同。
(三)購房合同通常與抵押擔保合同、保證擔保合同無關,但如購房合同無效,特別是買賣的標的物屬不得抵押的財產,購房人與開發(fā)商惡意串通以損害銀行利益,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等情形,則將導致這兩個擔保合同無效。
房地產價值巨大,不應輕易解除合同,使購房者能夠轉嫁市場風險。同時合同解除后,亦可能使經合法登記的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的按揭銀行的利益遭受損失??紤]到其標的物價值大,影響大,涉及當事人復雜,各方利益重疊,標的物又成抵押標的,對于涉及按揭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不能輕易解除。但也有人認為,應參照香港法律,存在按揭合同的購房合同不經銀行同意不得解除,這在外資銀行中是一種普遍看法。筆者不同意這種看法。因為英美法中,按揭是轉讓所有權的擔保,在未清償完債務前,與所有權有關的一切不動產權益都屬銀行,發(fā)生訴訟時銀行是以房地產所有人的名義進行訴訟,未經銀行同意當然不能解除合同,使所有權發(fā)生轉移。而我國的按揭實質上是抵押擔保,開發(fā)商享有在建工程的所有權,在預售登記后購房人享有房屋的期待所有權,這兩種權利共同指向的標的物同為按揭合同中的抵押標的物,開發(fā)商、購房人同意將該標的物抵押給按揭銀行,同意按揭銀行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共同作出抵押的意思表示,應為按揭合同的實質上的共同抵押人。解除合同實質上是在共同抵押人之間發(fā)生權利轉移,并不影響銀行的優(yōu)先受償權,雙方當然可以行使權利,解除合同。但考慮到按揭合同的特殊性,在解除合同上要更加慎重。
在下列情形下,購房者的利益遭受了重大損害,可允許購房者解除預售合同:
1.發(fā)展商遲延交樓,在購房者起訴要求解約時起1年內不能竣工交樓的。此種遲延交樓嚴重違約,且1年內都不能交樓,購房者無法入住,嚴重損害訂約目的,應依法解約。
放棄該部分價款或以成本價收取。未超過原約定面積3%的,應視為建房過程中存在的正常誤差,可通過調整購房款項加以解決。對于交付的房屋中提供的裝修與約定不符的,鑒于裝修是房屋的附合物,并非房屋主體,裝修不符可通過評估后予以補償,以給付違約金方式調整,不宜解除合同。
3.房屋質量存在問題,應視不同情況加以認定:如房屋僅存在輕微瑕疵,如漏水、凹凸不平等問題,可通過修補、給付違約金方式補償業(yè)主損失,不應僅因違反合同中的一般性條款就解除合同。對于房屋存在嚴重質量問題,將足以影響居住者的人身安全,經有權鑒定機關確認后,可視為其不能滿足居住目的,可予解除合同。
4.發(fā)展商以提供銀行按揭為優(yōu)惠,指定按揭銀行為購房者提供貸款,嗣后又無法辦妥按揭手續(xù)提供貸款。此時鑒于按揭貸款是購房者購房的先決條件,款項的交付是合同的重要條件,不能提供貸款將導致購房者給付不能,且購房者對按揭銀行無選擇權,其無過錯,故應視為合同目的不能達到,可以解除合同。但如果是購房者自行選擇按揭銀行,則開發(fā)商對按揭貸款不能辦妥無過錯,不應解除合同,應給購房者一定寬限期來緩解資金困難。
5.對于購房者主張開發(fā)商所建房屋環(huán)境與廣告宣傳不符而要求解約的,應區(qū)分不同情況來對待。如廣告用語只是用“鳥語花香”、“人間仙境”等一般描述性用語,應視為對環(huán)境的感性宣傳,無實際約束力,不應因此予以解約;如廣告用語使用明確承諾,如“附近一百米內有名?!钡鹊龋瑒t如未符合,一般情況只應視為違約,不應解除合同,因合同的居住目的尚能達到;但如該廣告要約非常明確,如“可入廣州戶口”,卻又未能履行,而購房者的購房目的不僅為居住,還因受廣告內容吸引,有強烈意愿要求滿足廣告要約的內容,此時應視為合同目的不能達到,對此種情況可以解除合同。
購房合同解除后,如何處理按揭合同呢?鑒于兩者是聯(lián)系緊密的相互獨立的合同,在購房合同解除后,按揭合同并非必然解除,而應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愿。如果銀行、購房人均不主張解除按揭合同,則不應解除。如銀行主張解除,但購房人能另行提供等額擔保,并無嚴重違約也不應解除合同。如購房人主張解除合同,銀行不同意,則應分情況考慮:1.如銀行是發(fā)展商指定,提供按揭是購房人購房的前提條件,則銀行與開發(fā)商關系緊密,其有監(jiān)管款項用途之責,現(xiàn)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可認為銀行違反了對合同項下的實質內容的嚴格遵守,另外購房人拒交貸款本息,也已嚴重違約,且此時購房人有嚴重對抗情緒,繼續(xù)履行合同已無實際意義,可判決解約。2.如按揭銀行是購房人自行尋找,與開發(fā)商無緊密聯(lián)系,現(xiàn)借款已履行完畢,借款合同目的已達到,因按揭銀行無過錯,只是購房人違約,在銀行不同意解約的情況下,應尊重守約方意愿,不應解約。如果按揭銀行、購房人均同意解除合同,則應尊重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的意愿,可一并解除按揭合同。3.如果事先合同有約定,解除按揭合同需經銀行同意,則應尊重約定,一般不應予以解除。但在爛尾樓的情況下,考慮到合同基礎的嚴重喪失,可由法院參照情勢變更原則予以解除合同。
三、商品房按揭糾紛解除合同后款項的返還。
解除了預售購房合同和按揭合同,必然涉及到款項的返還。商品房預售按揭中,款項的去向是銀行貸款給購房者,購房者向開發(fā)商交納購房款。根據(jù)合同的相對性原則,權利人只能向其有合同關系或法定關系特定人主張權利,因此對于款項的返還,應為:
1.開發(fā)商向購房者返還全部購房款,包括購房者自付款項和從銀行貸款所獲得的款項。
2.購房者向按揭銀行返還所借款項本息,但應扣除其已償還的款項本息。開發(fā)商如簽署了回購擔保等保證條款,則應對其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對于因爛尾樓而解除合同,如按揭銀行是發(fā)展商指定,在款項的返還時,應考慮到銀行作為發(fā)展商的開戶銀行,控制資金流向,其未盡到監(jiān)控義務,對爛尾樓的產生有一定責任,可在款項返還時,適當減少違約金、利息等小業(yè)主的支付款項,平衡各方利益。
發(fā)商如果另行出售要經按揭銀行的同意,否則取得抵押物所有權的受讓人必須依有關司法解釋代替?zhèn)鶆杖饲鍍攤鶆?,使抵押權消滅,銀行對售房款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可考慮開發(fā)商向購房者返還的款項中,對屬于銀行本息數(shù)額內部分,將其視為抵押物的變價,銀行可實現(xiàn)優(yōu)先受償。
在款項的返還過程中,要注意擔保的競合問題,如在按揭擔保之前,該物業(yè)所占據(jù)的土地使用權如已被抵押,且已合法登記,則應依順序依次受償,按揭合同中的約定不得與此相對立。對于“回購條款”,即銀行在合同中約定購房者若不能按期還款,開發(fā)商必須負還款的連帶責任。如果開發(fā)商不按期付款,房屋即轉歸銀行所有。此種條款后一部分內容違反了擔保法的有關規(guī)定,屬禁止流抵押條款,應為無效。前一部分條款應視為銀行的同一債權既存在》房屋抵押物的擔保,又存在開發(fā)商的一般保證擔保,對這種情況的處理在擔保法司法解釋生效前,《擔保法第二十八條雖有規(guī)定,開發(fā)商只應對物的擔保以外的債務承擔保證責任,但此為開發(fā)商的權利,權利可自由放棄,開發(fā)商簽署回購條款,應視為對檢索抗辯權的放棄,應予認可其效力。在擔保法司法解釋生效后,考慮到按揭標的物是共同抵押,開發(fā)商作為第三人也提供了物的擔保,應依該司法解釋第38條的規(guī)定,允許按揭銀行擁有選擇權,其更可以徑行要求開發(fā)商作為保證人承擔還款責任,這也與擔保法之保障債權實現(xiàn)的立法宗旨相一致。當然,在開發(fā)商履行回購條款后,其將取代銀行的抵押權人的地位,對按揭標的物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三
上訴人(一審原告):李xxx,男,漢族,1966年12月20日出生,住三臺縣xxxx。
上訴人因與被上訴人商品房銷售合同糾紛一案,不服三臺縣法院一審判決,現(xiàn)依法提起上訴。
上訴請求:
1、請求中級人民法院撤銷三臺縣人民法院三民初字第xxx號民事判決書并依法改判。
3、本案上訴受理費由被上訴人承擔。
事實和理由:
一、一審法院歪曲認定事實,案件事實認定錯誤。
1、一審法院認可當事人雙方簽定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對雙方均有法律約束力,雙方應按合同全面履行合同義務。據(jù)此,被上訴人履行交付房屋的義務必須是符合合同約定的房屋,即應具備合同約定及法律規(guī)定的交付必備條件-—需取得規(guī)劃驗收批準文件和建筑工程竣工驗收備案表;有資質的房產測繪機構出具的該商品房面積實測技術報告,否則不能交付和視為房屋交付。《綿建局()49號綿陽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關于規(guī)范商品房竣工交付使用的通知》對我市商品房建設、竣工交付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商品房項目竣工交付使用行為應依據(jù)商品房買賣雙方簽定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中相關約定進行,同時,應經竣工驗收合格,方能交付使用;交付時應將買賣雙方合同約定的交付條件和竣工驗收合格相關證明文件在交付場所進行公示;開發(fā)企業(yè)在與購房者簽定購房合同時,應充分考慮影響建設項目建設進度的不利因素,預留供水、供電、燃氣等配套工程建設時間和辦理相關驗收手續(xù)的時間,合理確定交付日期,避免造成延期違約。開發(fā)項目不具備法定和合同約定交房條件的,不得強行通知購房者收房?!痹摗锻ㄖ吠瑫r對違規(guī)交房規(guī)定了查處辦法和處罰措施。據(jù)此,從一審庭審期間被上訴人提供的《竣工驗收備案表》復印件看,其只是作為開發(fā)企業(yè)內部自認為合格,事實上并未正式取得相關驗收部門的正式驗收批文,這一點稍具備常識即可對事實予以明確認定,而一審法院卻荒唐的認定:“被上訴人于x月x日對所建設的房屋具備交付條件,完成變更設計并驗收為合格?!边@一認定顯屬歪曲事實,錯誤認定,有意偏袒,規(guī)避被上訴人責任。
2、結合本案,被上訴人于約定交付的期限屆滿前后于21x月、x月、x月等多次通知交房的情況看,被上訴人明知不具備交房條件,采用欺騙、隱瞞的手段,并且明確告知買受人這不算正式交房,使眾數(shù)買受人在不明真實情況、違背自己真實意思情況下領取裝修鑰匙。即使領取鑰匙,但這一行為顯然不屬于法定和約定的交付行為,正式的交付應當是被上訴人取得合同約定的交付條件并合理通知時為準。
3、一審法院認定上訴人的合同目的已經實現(xiàn),被告逾期交房只是輕微的違約行為純粹是主觀推斷,有意袒護。上訴人的合同目的是什么?可以明確的是不僅僅是買到房,而是購買到通過監(jiān)管部門驗收確認的合格房屋,這用簡單樸素的觀念即可知道,事實上在一審開庭審理時上訴人的合同目的都未實現(xiàn),一審法院又依據(jù)什么主觀認定合同目的已實現(xiàn)。被上訴人缺乏基本的誠實信用準則,一度惡意的隱瞞、欺詐上訴人及其他買受人,實則比違反合同約定的一般民事違約行為更為嚴重和惡性。
4、被上訴人辯稱其逾期交房的原因為進行了設計變更施工,并舉證了通知照片,而事實上是虛假、不真實的。事實上的真正導致遲延交付的原因是被上訴人所建造的房屋原設計總層數(shù)為18層建筑,而在施工過程中,被上訴人為了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而予以變更增加建筑總層數(shù),擴大土地容積率,從而導致必須重新進行規(guī)劃許可,行政審批,延誤工程進度,從而不能實現(xiàn)合同原約定的交付日期。過錯明顯在于被上訴人。
二、一審法院片面適用法律,存在明顯錯誤。
1、一審法院片面理解和引用了《合同法》114條,《合同法解釋二》第29條第一款作為一審判決的'法律依據(jù)。根據(jù)114條的規(guī)定:“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予以適當減少?!边@里規(guī)定的“適當減少”應當是基于合同約定的違約金或依約定的違約金計算方式折算出來的金額予以適當減少??隙ú皇侵敢云渌嬎惴绞接枰蕴娲駝t,民事契約將成為一張廢紙,無須全面履行和遵守?!逗贤ń忉尪返?9條給予了審判法官巨大的自由裁量權。結合在本案中,上訴人及其它買受人早早的將購房款繳納至被上訴人,被上訴人占有利用該筆資金,甚至上訴人及其它買受人背負銀行借款壓力長達一年以上而不能按期享有房屋的占有使用房屋,況且被上訴人存在惡意欺詐,缺乏誠實守信的基本準則,并且遲延交付的過錯也完全在于被上訴人追求自己經濟利益最大化而一手造成。對于此,一審法院對該法律條款的適用明顯有意歪曲,不尊重事實,不忠于法律,明顯有失公允。
2、一審法院以每平方米每月7元的房屋租金標注和方法計算違約金于法無據(jù)。一審法院直接引用《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7條第一款第二項顯然是法律適用錯誤,該條是對在合同中沒有約定違約金或違約賠償方法是予以參照適用,在本案中,合同中對違約金的計算方法是明確的,況且該《商品房買賣合同》的條款是經相關主管部門擬定的,合同本身帶有一定的行政強制力。一審法院以其它方法計算違約金,已經超越了單單是錯誤理解法律的本質。
3、根據(jù)《合同法》114條和《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6條的規(guī)定,應當適用合同約定的違約金計算辦法,予以適當減少。才能真正的堅守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的基本法律原則,方能體現(xiàn)法律的公平正義。
綜上所述,一審法院歪曲認定案件事實,片面適用法律,法律適用錯誤。上訴人懇請上級人民法院依法予以糾正,維護法律的公信力和公正性,維護上訴人等買受人作為與開發(fā)企業(yè)之間相對非常弱勢的群體的合法權益。
此致
綿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上訴人:xxxxx。
二〇一三年九月xxx日。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四
原告:________________,女,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出生,漢族,無業(yè),住_____________,身份證號碼_____________.
被告:________________有限公司,住所地_________________,經營地_____________(郵編______________),注冊號________________,聯(lián)系電話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系公司董事長。
訴訟請求:
2.判令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事實與理由:
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原告與被告簽訂了編號為y_______________的《商品房預售合同》。根據(jù)該合同的約定,被告應在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向原告交付房屋,否則需向原告支付逾期交房的違約金;違約金自約定的交房期限屆滿之次日起至實際交付之日止,依原告全部已付款的萬分之一按日計算,并于實際交房之日起30內向原告支付。
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原告向被告支付了全部購房款,但是被告未按照合同約定時間交付房屋。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原告與被告簽訂了《補充協(xié)議》,被告承諾在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交付房屋。據(jù)此協(xié)議,被告逾期交房的違約金仍按《商品房預售合同》中約定的交房日期即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之次日起計算。
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被告向原告發(fā)出了《關于推遲交房的致歉信》。在該致歉信中,被告明確說明,“我司將嚴格依照與您簽署的《北京市商品房預售合同》約定的方式向您支付違約金”。直到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被告方將《商品房預售合同》項下的房屋交付給原告。
根據(jù)被告逾期交付房屋的事實以及雙方關于違約金的約定,被告應當向原告支付自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止的違約金及其利息。被告在實際交付房屋之日30日內未向原告支付違約金。原告多次要求被告支付違約金,被告始終不支付。________年________月,原告委托律師向被告發(fā)出《律師函》,被告簽收后仍不向原告支付違約金。
綜上所述,為維護合法權益,原告根據(jù)我國法律的相關規(guī)定,向貴院提起訴訟,懇請貴院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此致
__________人民法院。
起訴人(簽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五
1、當事人為自然人的,應提交身份證明資料,如身份證或戶口本等。
2、當事人為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的,應提交主體登記資料,如工商營業(yè)執(zhí)照副本或工商注冊登記資料或社團法人登記證等。
3、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的名稱在訟爭法律事實發(fā)生后有變更的,應提交變更登記的資料。
二、證明房屋買賣法律關系成立及合同履行情況的證據(jù)(普遍適用于各種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案件)。
1、房地產買賣合同;。
2、房地產銷售許可證;。
4、房屋竣工驗收情況的證明;。
5、房屋交接時間的證明、如入伙通知書、入伙交接單。
三、當事人還應針對具體的訴訟請求提交僅適用于某類案件的證據(jù)。
1、購房方受到損失的證據(jù);。
2、售房方以施工期間遇到不可抗力為由提了抗辯的,應提供氣象、地震、消防等相關部門出具的證明資料等。
(二)因開發(fā)商延期辦理《房地產證》,購房方要求支付延期辦證違約金的。
1、售房方通知購房方辦理產權轉移登記和辦理《房地產證》的證明;。
2、售房方已辦理房地產初始登記的證明;。
3、房地產證或產權轉移登記的電腦查詢單。
四、當事人在訴訟請求中有具體請求金額的,應提交詳細的計算清單。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六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四十四條規(guī)定:“商品房預售,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土地使用許可證。
(2)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
(3)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房產管理部門辦理預售等級)。
(商品房預售的強制性規(guī)定,如有違反,根據(jù)合同法的關于合同效力的相關規(guī)定,該預售合同將應違法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而無效。)。
證明當事人主體適格的證據(jù)。
(1)工商營業(yè)執(zhí)照副本。
(2)工商注冊登記資料;。
在《商品房買賣解釋》對某些違約承擔違約責任的計算則另有規(guī)定,具體包括:
1、出賣人惡意違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的,無法取得房屋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解除合同、返還已付購房款以及利息、賠償損失,并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后,出賣人未告知買受人又將該房屋抵押給第三人;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后,出賣人又將該房屋出賣給第三人。這顯然是針對先賣后抵、一房數(shù)賣的行為所作出的懲罰性規(guī)定。
2、出賣人存在欺詐行為。出賣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時,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合同無效或被撤銷、解除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返還已付購房款以及利息、賠償損失,并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故意隱瞞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嗎的事實或提供虛假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抵押的事實;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出賣給第三人或者為拆遷補償安置房屋的事實。在這里同樣適用懲罰性賠償。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七
上訴人(一審原告):
住址:
被上訴人(一審被告):xx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住所:xx市路號xx大廈層。
上訴人因與被上訴人商品房。
購銷合同。
糾紛一案,不服xx市xx區(qū)人民法院20年月日(20)*民初字第號民事判決書,現(xiàn)提出上訴。
上訴請求。
1、改判支持上訴人的全部訴訟請求。
2、判令被上訴人承擔本案全部訴訟費用。
依據(jù)雙方簽署的商品房購銷合同,被上訴人負有辦理房屋權屬登記的義務。但是,被上訴人委托不具備資質的機構進行測繪,并將成果提交不動產登記主管機構,此后因相關爭議接連發(fā)生了一系列的訴訟,直到20年月日才由有權行政機關審核并通過20年月日的測繪成果。最終測繪成果表明,被上訴人原委托機構進行測繪所取得的成果有誤,訴爭房產實際建筑面積少于原登記建筑面積。
被上訴人未能審慎審查受托測繪機構的資質,無視委托不具備資質機構進行測繪可能導致測繪成果有誤的后果,其錯誤行為有悖于誠實信用原則,已經違反了商品房購銷合同中所規(guī)定的辦理房屋權屬登記義務。一審判決未予認定該違約行為,系屬認定事實不清。
首先,如前所述,被上訴人存在不委托有資質機構進行測繪的違約行為。依據(jù)商品房購銷合同所確定的辦證期限,被上訴人本應至遲在此期限之前提交合法有效測繪資料以充分履行辦證義務。
其次,已如一審判決所認定,據(jù)合法有效測繪成果,上訴人所購訴爭房產實際建筑面積少于原購房面積,并多支付了購房款。相應地,自支付購房款之日起,上訴人便因多支付的購房款而遭受利息損失。
上訴人認為:正是被上訴人的違約行為,才最終導致了上訴人遭受利息損失,因此,依據(jù)合同法第107條等有關規(guī)定,被上訴人應賠償上述利息損失。一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至少,一審法院應當判令被上訴人賠償自辦證期限屆滿之日起的上訴人利息損失。
契稅損失確系被上訴人之違約行為造成,自應負相應之法律責任。上訴人維權的請求權基礎有多種,有權選擇行使其中之一,向稅務部門主張退賠的可能性的存在不導致被上訴人違約責任的豁免,上訴人主張權利也不以稅務部門不予退賠為前提條件,而且,被上訴人承擔賠償責任后,也可基于有關判決及賠償?shù)氖聦嵪蚨悇詹块T辦理退稅。上訴人依據(jù)合同法第107條等有關規(guī)定主張契稅損失及相應利息損失的法律依據(jù)充分。
一審判決忽視了上訴人主張的是契稅損失賠償而非超額征收契稅的返還,直接以稅收單位并非被上訴人為由認定上訴人之訴訟請求沒有依據(jù),顯然混淆了上訴人與稅務部門的稅收征管法律關系與訴爭雙方之間的合同權利義務關系這兩個不同的法律關系。上訴人依據(jù)合同關系主張損害賠償并無不妥。
總之,一審判決未能認定被上訴人存在的違約行為,未能判令被上訴人賠償上訴人的購房款利息損失、契稅損失及相應的利息損失,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上訴人為此向貴院提起上訴,請應予改判支持上訴人的一審全部訴訟請求。
此致
xx市中級人民法院。
上訴人: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八
商品房預售合同是商品房買賣合同的一種,具體是指房地產開發(fā)商將尚未建成的商品房向社會銷售并轉移房屋所有權于購房者,購房者支付房款的商品房買賣合同。
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是房產合同糾紛中常見的一種糾紛,如果商品房買賣雙方(開發(fā)商和購房者)一方未按合同的要求履行合同規(guī)定的內容就會引發(fā)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例如:購房者不按時支付房產費用;開發(fā)商不按時給購房者辦理房產證等。
由于商品房買賣涉及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較多,商品房買賣的交易當事人由于風險意識差、房產法律知識不足等原因,在現(xiàn)實的房產買賣交易中很容易引起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的發(fā)生。
三、商品房預售所應具備哪些條件?
1.開發(fā)商已經交付了全部土地使用權的出讓金,取得了土地使用權證書。擁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權是房產開發(fā)商進行商品房開發(fā)和預售的前提條件,在未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上開發(fā)的房屋屬于非法建筑。購買者要在購買房屋前要先驗證開發(fā)商的土地使用權證,以確保該房屋的合法性。
2.持有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此項規(guī)定是商品房開工建設的前提,房產開發(fā)商只有在其建設項目符合城市規(guī)劃,領取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后才能開工建設。
3.按照預售的商品房計算,投入開發(fā)建設的資金達到工程建設總投資的25%以上,并且已經確定施工進度和竣工交付日期。此規(guī)定是為了保障工程建設的穩(wěn)定性和如期交房,避免開發(fā)商過分依賴預售款從事房產項目開發(fā),防止無法如期交房損害購房者的利益。
4.開發(fā)商已經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房產管理部門辦理了預售登記,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此規(guī)定的目的在于將商品房預售的活動置于政府房產管理部門的監(jiān)督之下,從而保證商品房預售的合法性。
2.提供違約一方的違約事實以及應承擔違約責任的證明材料。
3.提供已付購房款、房屋質量問題、面積誤差等證明材料。
4.提供預售房建設情況及預購方預付房款數(shù)額、定金等證明材料。
深圳律師:黃華(12年律師經驗)。
律師咨詢:132,4296,6417(免費)。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九
在實際生活中,買賣期房是一件十分常見的事情,因此而簽訂商品房預售。
合同。
也不足為怪,但是,也會因為房產不能及時過戶而產生一些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的,那么,常見的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有哪些?下面馬上為大家介紹。
(一)遲延辦理房屋所有權證及土地使用權證的行為。
開發(fā)商在商品房預售合同中均承諾將于正式交房辦理入住手續(xù)后若干日為業(yè)主辦理房屋產權證和土地所有權證。但交房之后,部分開發(fā)商未按照合同約定為業(yè)主辦理兩證,有的甚至拖延四五年之久。此類行為極易引發(fā)群體性訴訟。
(二)對房屋設施或戶型結構進行單方變更的行為。
開發(fā)商在房屋建設過程中因種種原因單方改變房屋原設計,使最終交付業(yè)主的房屋在設施或戶型結構等方面發(fā)生局部變更,業(yè)主不同意開發(fā)商的單方變更行為而與開發(fā)商發(fā)生糾紛。
(三)樓盤商業(yè)廣告的夸大或虛假宣傳行為。
開發(fā)商為推銷其開發(fā)的商品房,在前期廣告中進行夸大其詞的宣傳,甚至做出虛假承諾和保證,業(yè)主收房時才發(fā)現(xiàn)房屋和樓盤實際狀況與廣告宣傳不符,從而引發(fā)糾紛。
(四)交付房屋質量達不到合同約定或法定標準的行為。
開發(fā)商履約瑕疵是商品房預售合同案件中最主要的類型,占此類案件總數(shù)的一半左右。房屋質量問題主要涉及房屋結構、裝修、配套設施、共用設施等,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表現(xiàn)為達不到約定標準或達不到國家建筑規(guī)范標準。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十
尊敬的審判長、審判員:
律師事務所依法接受本案被告和反訴人陳*的委托,指派本人擔任其一審訴訟代理人,參與本案的訴訟活動。
開庭前,本代理人提供了證據(jù),查閱了案卷材料和相關法律規(guī)定,對本案糾紛事實以及雙方當事人爭議的焦點有了清楚的認識和了解。本代理人認為,根據(jù)本案客觀事實、相關證據(jù)材料和我國有關民事法律規(guī)定,原告的訴訟請求與事實不符,于法無據(jù),不能成立,依法應予駁回。反訴人的反訴請求合理合法,依法應予支持?,F(xiàn)就本案的焦點問題發(fā)表以下代理意見:
一、關于原告(反訴人)與被告(被反訴人)雙方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效力問題。
同,經過多次咨詢、協(xié)商和談判,充分體現(xiàn)了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再次,合同書內容合法。從合同內容來看,原告投資開發(fā)房地產,原告出資向被告購買商品房,整個合同書的內容完全符合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最后,合同書形式完備。原被告雙方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到**縣房地產交易管理所辦理了商品房預售登記,取得政府管理部門認可,形式完備。
根據(jù)《合同法》第8條之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本案原被告依法均應嚴格遵守合同,履行合同義務,而不得擅自變更、解除或違背合同的約定。
二、本案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爭議的主要焦點問題。
(一)、被告向原告購買的商品房是否帶有地下車庫問題。原被告雙方提供的許多證據(jù)都可以證明被告購買的商品房帶地下車庫。1、商品房買賣合同第三條約定地下室109.74平方米。這地下室面積中包含了地下車庫面積和位臵。2、商品房買賣合同附件一房屋平面圖,一層平面圖標有下坡道和坡道擋墻。這就是地下車庫的下坡道。半地下室平面圖也清楚標明下坡道和車庫位臵。3、被告提供的竣工圖中的一層平面圖和半地下室平面圖有著完全相同的標示和說明,而該竣工圖是由施工單位在施工完成后制作的,并提交建設局存檔保管的。
4、被告補充提供的證據(jù)建設施工圖紙(**市建筑工程施工圖審理事務所報備的)半地下室平面圖也明確有地下室車庫和下坡道。5、原告提供的所謂規(guī)劃圖紙中在一層平面圖部分也明確標明下坡道和坡道擋墻。如果沒有地下車庫,何需下坡道和坡道擋墻?6、原告提供的建筑工程消防驗收意見書,意見書中也明確說明半地下一層為車庫、洗衣房、儲藏間。7、原告在給被告及**省消費者委員會答復中也承認有地下車庫,并表示可以整改。甚至原告代理律師在法庭上也承認部分戶型是有地下車庫的,只要被告同意交房,原告可以進行地下車庫整改。8、從被告購買別墅這一高端住宅產品的目的來看,遠離市區(qū),戶戶有車,如果沒有地下車庫,又沒有配套建設地面停車場,被告根本不會購買,也無法居住使用,根本達不到被告購買別墅的目的。如果原告強調訴爭商品房原先報批時就沒有地下車庫,那原告為什么在20xx年*月*日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時,還是以地下車庫形式與被告簽訂合同。原告如此行為,豈不構成欺詐?亦應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和責任。
(二)、被告向原告購買的商品房是否三樓前后均有陽臺帶問題。同樣,原被告雙方提供的許多證據(jù)可以證明三樓前后帶有陽臺。1、商品房買賣合同附件一房屋平面圖,三層平面圖前后標明兩個陽臺。
2、被告提供的竣工圖中的三層平面圖有著完全相同的標示和說明,而該竣工圖是由施工單位在施工完成后制作的,并提交建設局存檔保管的。3、原告提供的所謂規(guī)劃圖紙中在三層平面圖部分也明確標明陽臺。4、原告在給被告及福建省消費者委員會答復中也承認三樓有陽臺,其將陽臺外移,并表示可以整改。
(三)、原告是否具備交房條件問題。根據(jù)商品房買賣合同第8條約定,原告應當在20xx年12月30日前,依照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有關規(guī)定,將經過驗收合格,并符合本合同約定的商品房交付被告使用。據(jù)此,原告是否具備交房,至少要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驗收合格,二是符合合同約定,兩者缺一不可。1、原告提供的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驗收報告和建筑工程消防驗收意見書是違規(guī)的驗收結果,與商品房的實際情況不符,不能作為竣工驗收合法依據(jù)。首先,這兩文件中所體現(xiàn)的工程監(jiān)理單位和施工單位存在明顯矛盾和不一致的地方,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驗收報告體現(xiàn)的工程監(jiān)理單位為**有限公司,施工單位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而建筑工程消防驗收意見書體現(xiàn)的工程監(jiān)理單位為工程監(jiān)理有限公司,施工單位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加上竣工圖紙中出現(xiàn)的施工單位為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兩家監(jiān)理單位,三家施工單位,到底誰是該工程的真正監(jiān)理單位和施工單位,無法確定,如何能進行驗收?充分說明本案的違規(guī)驗收。其次,這兩文件中所體現(xiàn)的驗收結果與商品房實際情況不符。如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驗收報告體現(xiàn)的主體施工完成,請問三樓的陽臺在什么地方?室內外裝飾工程全部完成,請問三樓的窗戶安裝了沒有?燃氣工程完成,請問燃氣管道,接口在什么地方?整個房屋沒有通風和排氣施工,如何居住使用?所有規(guī)劃、設計和竣工圖紙中下坡道和坡道擋墻在什么地方?2、原告擬交付被告使用的商品房不符合合同約定的使用條件。首先,沒有按合同約定,建設地下室車庫。其次,沒有按合同約定,建設三樓陽臺。第三,沒有按照合同約定,建設安裝門窗,預留管道。造成原告開發(fā)建設的商品房根本不符合合同約定的交付使用的條件,也就自然不具備交房條件。3、根據(jù)**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疑難問題的解答》第22條,以及《城市規(guī)劃法》和舊《消防法》等規(guī)定,原告開發(fā)建設的別墅商品房除了應當經過設計、施工、監(jiān)理、建設單位驗收合格外,還應當符合法律、法規(guī)關于房屋交付使用的其他強制性規(guī)定,包括消防驗收、規(guī)劃驗收等,直到辦好商品房權屬登記備案手續(xù)為止。原告開發(fā)的商品房在通知交房時沒有通過規(guī)劃驗收,沒有辦理權屬登記備案手續(xù),依法不具備交房條件,原告的交房通知不具有交房的法律效力。同時,根據(jù)**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疑難問題的解答》第24條之規(guī)定,原告應當在具備法律規(guī)定的交房條件后再行通知被告(反訴原告),才具有交房的法律效力。
三、原告擅自變更商品房地下室功能和取消三樓陽臺,再加上其他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被告有權反訴要求原告退房,退還所收購房款,并賠償被告經濟損失。
1、原被告雙方關于商品房規(guī)劃設計,使用功能的約定是明確具體的,且被告也是基于雙方上述明確約定及商品房地理位臵才決定購買該商品房的,原告無權擅自變更。原被告所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中明確約定有地下室車庫,而且現(xiàn)有眾多證據(jù)也證明,該商品房應有地下室車庫的,被告也是因為有地下室車庫才選擇購買的。現(xiàn)在原告開發(fā)建設的商品房突然沒有了地下室車庫,而且也沒有配套建設地面停車場,是明顯的重大違約行為,再加上前面所列舉的其他違約行為,如**縣建設局已經確認的原告在煙囪、門窗、陽臺等方面未按圖紙施工,原告的行為已經構成了根本性違約,被告無法達到自己的購房目的和使用居住條件。根據(jù)《合同法》第94條之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
2、被告對于原告的違約行為,已于20xx年*月**日致函原告。該函件是通過郵政特快專遞送達的,而且在郵件詳情單上已經寫明要求退房書。原告雖然拒絕簽收,但已經知曉被告函件的內容,原告也沒有對被告的函件提出異議。根據(jù)《合同法》第96條之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依照第九十四條的規(guī)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因此,本案被告根據(jù)原告的違約情況和相關法律規(guī)定,要求解除合同,并將解除合同
通知書
送達原告,原被告雙方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已經解除,人民法院應當予以確認,原告應承擔由此所產生的法律責任。
3、原告所開發(fā)的商品房通知交房當時不具備交房條件,也沒有再次通知被告交房,從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的交房時間為20xx年12月30日之前,至今逾期已達到210天,已遠遠超過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的逾期超過90天交房,被告有權解除合同的規(guī)定。同時,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5條之規(guī)定,出賣人遲延交付房屋,超過三個月合理期限的,買受人有權解除合同。因此,本案被告(反訴原告)的反訴請求合理合法,依法應予以支持。
綜上所述,本代理人認為本案糾紛的根本原因在于雙方簽訂合同過程,原告存在欺詐行為,而且原告所開發(fā)建設的商品房不具備交房條件,也不符合合同約定的交房和使用條件,構成根本性違約,被告的購房目的難以實現(xiàn),可以要求解除商品房買賣合同。因此,本案原告訴訟請求于理無據(jù),于法無依,請求人民法院予以駁回,被告的反訴請求合情合理合法,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支持。
律師事務所
律師:
2*年*月**日
共
2
頁,當前第
2
頁
1
2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十一
1、當事人為自然人的,應提交身份證明資料,如身份證或戶口本等。
2、當事人為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的,應提交主體登記資料,如工商營業(yè)執(zhí)照副本或工商注冊登記資料或社團法人登記證等。
3、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的名稱在訟爭法律事實發(fā)生后有變更的,應提交變更登記的資料。
1、房地產。
買賣合同。
2、房地產銷售許可證;。
4、房屋竣工驗收情況的證明;。
5、房屋交接時間的證明、如入伙。
通知書。
入伙交接單。
1、購房方受到損失的證據(jù);。
2、售房方以施工期間遇到不可抗力為由提了抗辯的,應提供氣象、地震、消防等相關部門出具的證明資料等。
(二)因開發(fā)商延期辦理《房地產證》,購房方要求支付延期辦證違約金的。
1、售房方通知購房方辦理產權轉移登記和辦理《房地產證》的證明;。
2、售房方已辦理房地產初始登記的證明;。
3、房地產證或產權轉移登記的電腦查詢單。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十二
甲方(需方):
乙方(供方):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經甲乙雙方協(xié)商,甲方采購乙方石材,為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結合本工程具體情況,雙方達成如下協(xié)議:
第一條:工程概況
1.1工程名稱:景新大廈
1.2工程地點:四十米大街
1.3承包范圍:景新大廈外墻石材供應、加工、運輸及安裝
1.4承包方式:包工包料、干掛
1.5工期:20年4月11日起,共120個工作日
1.6價格:
注:1.以上總價格為暫定價,以竣工后實際鋪貼平米決算總造價為準。
2、石材加工包括磨邊、修角,安裝包括開挖電梯按鈕孔
第二條:甲方工作
2.1開工前,甲方向乙方提供樣品的確認,石材施工堆放場地,確定面積;提供施工所需要的用電用水設備,說明注意事項。
2.2如果必要指派專人為工地代表,負責合同履行,對工程質量、進度進行監(jiān)督檢查,辦理驗收、變更、登記手續(xù)和其他事宜。
2.3甲方應免費提供水、電等配合。
第三條:乙方工作:
3.1進場前向甲方提供有關施工的方案和進度計劃,交甲方審定。
3.2指派專人為工地代表,負責合同履行,按合同要求組織施工,保質保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務。
3.3乙方嚴格按照甲方的總進度計劃進行施工,不得違背甲方的進度計劃。
第四條:技術要求
4.1甲方保證施工前,會同乙方對現(xiàn)場的結構檢查,無明顯的缺陷。
(乙方可派人協(xié)助認可電梯門口結構完整,以保證工程質量。
)
4.2乙方提供的石材不得有色差,有嚴重色差的撤場調換。
4.3施工前,不得發(fā)現(xiàn)石材表面有破裂現(xiàn)象或者其他痕紋。
4.4施工時掛石材全部采用干掛施工,并且做好樣板,決定樣板后按樣板施工。
第五條:工程質量及驗收的約定
5.1施工時,發(fā)現(xiàn)石材有色差、痕跡、裂紋等質量問題,并且在施工過程中損壞石材等因素,全部由乙方負責。
5.2在施工過程中,乙方應做好產品的保護和看管工作。
5.3工程完工后,乙方應在符合驗收標準情況下,通知甲方驗收,并辦理驗收、移交手手續(xù),,驗收時按國家有關規(guī)范執(zhí)行。
第六條:工程價款及結算的約定
6.1簽定合同后三天之內,甲方預付合同總額/作為預付款,工程施工完成50%時,甲方在七天內首付合同總額的40%,全部完成并經驗收合格后,在一個月內支付到95%,余下5%作為質量保證金在滿一年后付清。
第七條:安全生產
乙方施工時必須切實注意安全,應遵守有關的安全條例,如發(fā)生工傷事故由乙方自負,甲方概不負責。
第八條:爭議或糾紛處理由甲乙雙方友好協(xié)商解決。
第九條:附則
9.1本合同正本兩份,雙方各執(zhí)一份。
9.2本合同履行完成后自動終止。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簽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簽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十三
一、訴訟請求:
2、本案的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
二、事實及理由如下:
2014年1月13日,原告為其所有的滬***號小型轎車向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市分公司購買了保險,雙方協(xié)商確定按照新車購置價176萬元,購買了包括機動車損失保險、不計免賠特約條款等在內的保險。保險期限自2014年1月14日零時起至2015年1月13日二十四時止。
2014年2月20日15時許,原告駕駛被保險車輛沿沛縣龍河公路由北向南行駛至安國七堡村附近時,因躲避行人與路邊樹木發(fā)生碰撞后駛入路邊河中,造成全車損壞。交警和保險公司均派人到現(xiàn)場查勘,并對事故予以確認。
2014年3月12日原被告雙方簽訂了車輛損失確認單,被保險車輛被認定為全損,定損金額為830720元,殘值作價金額為10萬元;后殘值于2014年3月18日由被告拍賣,所得10萬元由原告取得。另外事故發(fā)生時原告先行墊付了施救費2200元,應由被告支付。綜上,被告應在2014年3月22日前向原告支付車輛損失賠償款共計732920元。然而被告至今尚未履行保險合同約定的賠償義務,請求法院依法判決,維護我方合法權益。
法庭調查,原告舉證
證據(jù)一:保險單
1證明原告向被告投保了機動車損失保險和不計免賠率險。
2證明原被告雙方協(xié)商確定新車購置價為176萬,并以此確定了保險金額。3證明保險車輛的初次登記時間為2006年10月17日,即被保險車輛的新車購置時間。
4證明保險期間為自2014年1月14日零時起至2015年1月13日二十四時止。
證據(jù)二:車損險保險合同范本
1根據(jù)第四條約定,原告駕駛保險車輛因墜落導致車輛損失的,保險公司應承擔保險責任。
2根據(jù)第十條約定,保險金額由原被告雙方根據(jù)投保時被保險車輛的新車購置價確定為176萬元。
3根據(jù)第二十四條約定,被保險車輛發(fā)生事故后,經被告檢驗,認定車輛全損,并確定損失金額為830720元。
4根據(jù)第二十五條約定,被保險車輛遭受損失后的殘值部分已有被告拍賣處理,拍賣所得10萬元由原告取得。
5根據(jù)二十七條約定,被保險車輛的折舊金額為:1760000*0.6%*88=929280元;保險事故發(fā)生時被保險車輛的實際價值為830720元,與被告定損金額一致。
證明被保險車輛發(fā)生事故的真實性以及事故的時間、地點、過程。
證據(jù)四: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機動車保險車輛損失情況確認書證明被告對被保險車輛認定為全損,并確定損失金額為830720元。
證據(jù)五:機動車轉讓協(xié)議
證明被保險車輛殘值部分已經處理完畢。
證據(jù)六:施救費發(fā)票
證明施救被保險車輛時原告支付2200元施救費。
被告答辯情形:
注:法庭辯論主體思路為被告是否有充分的理由和證據(jù)證明保險單、保險合同條款和定損合同無效,否則應認定保險合同真實有效,雙方應予以履行;是否能證明事故不屬實;是否能證明事故不屬于保險責任范圍。
情形一:投保人投保時未如實告知投保車輛的二手車交易價格,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投保人存在欺詐,要求撤銷已經簽訂的定損合同。
法律依據(jù):《保險法》第十六條:訂立保險合同,保險人就保險標的或者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提出詢問的,投保人應當如實告知。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過失未履行前款規(guī)定的如實告知義務,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同意承?;蛘咛岣弑kU費率的,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
我方辯論:1保單上明確載明投保車輛的初次登記日期為“2006年10月17日”,因此被告在保險合同簽訂時就應當知道投保車輛系二手車,但未詢問二手車的交易價格,我方無告知義務,更不存在欺詐。
2投保車輛的交易價格與保險合同無關,不影響保險合同的效力。車損險合同是按照保險事故發(fā)生時保險標的的實際價值確定保險價值的不定值合同,而保險標的的實際價值與其交易價格無必然聯(lián)系,即使是通過無償贈與的形式獲得保險標的的所有權,也不影響保險標的的實際價值。
情形二:保險金額超過保險價值,超過部分無效。保單上的保險金額為176萬元,而投保車輛的實際價值即其購買價格為26萬元,因此保險金額遠遠高出保險價值,超過部分無效,只同意在26萬的保險金額范圍內理賠。
法律依據(jù):《保險法》第五十五條:投保人和保險人約定保險標的的保險價值并在合同中載明的,保險標的發(fā)生損失時,以約定的保險價值為賠償計算標準。
投保人和保險人未約定保險標的的保險價值的,保險標的發(fā)生損失時,以保險事故發(fā)生時保險標的的實際價值為賠償計算標準。
保險金額不得超過保險價值。超過保險價值的,超過部分無效,保險人應當退還相應的保險費。
我方辯論:對方主張以投保車輛的購入價格作為保險價值,既無合同約定也無法律依據(jù)。實際上在投保時當事人是以新車購置價來確定保險金額的,即雙方協(xié)商確定新車購置價為176萬元,并以此確定車輛損失保險的保險金額也為176萬元。這樣的確定方式符合保險條款第10條的規(guī)定,應當成為賠償處理的依據(jù)。
情形三:對交通事故的真實性不予認可。在保險公司對事故現(xiàn)場進行勘察時,原告身上并無水跡,與原告所稱車輛在其駕駛下入水的情形不符,因此本次交通事故的真實性存在疑點。
我方辯論:因為事發(fā)時為冬季,原告在駕車落水后涉水上岸衣服已經濕透,冰冷難耐遂去附近的集市購買新衣?lián)Q上,因此身上才會沒有水跡。
對于此次交通事故有交警部門出具的事故責任認定書,被告無確切證據(jù)的應以此為準。
情形四:保險車輛損失不在保險責任范圍內。保險車輛是在撞擊后駛入河中導致車輛損失的,根本損失原因是落水。而落水并不在保險合同第五條保險責任的范圍內,因此不予理賠。
合同依據(jù):《保險合同》第四條:保險期間內,被保險人或其允許的合法駕駛人在使用被保險機動車過程中,因下列原因造成被保險機動車的損失,保險人依照本保險合同的約定負責賠償:
(一)碰撞、傾覆、墜落;
(二)火災、爆炸、自燃;
(三)外界物體墜落、倒塌;
(四)暴風、龍卷風;
(五)雷擊、雹災、暴雨、洪水、海嘯;
(六)地陷、冰陷、崖崩、雪崩、泥石流、滑坡;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十四
買賣合同糾紛
解決合同糾紛的解決有四種途徑,即協(xié)商、調解、仲裁和訴訟。其中通過合同當事人根據(jù)法律和合同的有關規(guī)定自行協(xié)商解決,或者通過調解即由民間組織根據(jù)自愿和合法原則對合同當事人的糾紛加以解決,這兩種方式最省事、最簡便易行。其次,依據(jù)合同仲裁條款或事后達成的仲裁協(xié)議,解決糾紛的方式,較之向法院起訴來講,也利于案件的迅速解決和減少解決費用。當然通過訴訟解決雖然耗時長、費用高,但這卻是解決合同糾紛的一種最重要、最權威的途徑。
一、協(xié)商解決
合同雙方當事人如果在履行合同過程中出現(xiàn)了糾紛,首先應按平等互利、協(xié)商一致的原則加以解決。既不應采取消極拖延的辦法,也不應采取扣發(fā)貨物或拒付貨款的辦法自行行使法律處分權,因為這兩種做法都無助于問題的解決。按照法律規(guī)定,應該首先通過協(xié)商解決糾紛。協(xié)商解決糾紛,雙方是建立在互諒互讓、平等磋商的基礎之上,不影響團結以及今后的繼續(xù)合作,還可以節(jié)省時間、人力和費用,所以,應該更多地采用這種方法。
對于需債務人償還債務而其一時又無力償還的,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方式協(xié)商解決:
1)、分期償還。如果債務人因產品積壓或者因外債收不回來而暫時無力償還的,那么可以待積壓的產品推銷出去后,或者外單位的欠款收回后償還。如果因管理不善暫時虧損但尚未公告破產的企業(yè),經過努力還可以通過改善經營管理盡快扭轉虧損的,可以在自愿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分期分批還款計劃。這樣做不僅可以使債權人的合法利益得以實現(xiàn),還可以使債務人積極改善企業(yè)的經營管理,改變無力償還債務的被動局面。
2)、實物抵債。如果債務人因產品嚴重積壓沒有資金償還債務時,還可以經過雙方協(xié)商采取以產品抵債的辦法來解決。以產品抵債,既可以幫助債務人推銷積壓的產品,又能起到償還債務的作用,將“死物”變“活物”,這對國家、對當事人雙方都是有好處的。另外,以實物抵債也可以采取由債權人代理推銷產品的辦法,用實際推銷的貨款來抵償欠款。
二、仲裁解決
仲裁是指合同雙方當事人發(fā)生爭執(zhí),協(xié)商不成時,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之間的協(xié)議,由一定的機構以中間人或第三者的身份,對雙方發(fā)生的爭議,在事實上作出判斷,在權利和義務上作出裁決。用仲裁的方法解決合同糾紛是常用的一種方式。
當事人采用仲裁的方式解決合同糾紛,應注意以下問題:
1)、仲裁期限。當事人一定要抓住時機,在法律規(guī)定的申請仲裁的有效期限內,及時行使自己的權利,避免因錯過時機而喪失自己申請仲裁的權利。
2)、仲裁機關及管轄。根據(jù)合同仲裁條例的規(guī)定,合同仲裁機關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地方各級工商行政管理局設立的合同仲裁委員會。案件管轄原則是,一般由合同履行地或合同簽訂地的仲裁機關管轄。因此,當事人應向有管轄權的.仲裁機關申請仲裁。
3)、仲裁效力。通過仲裁機關調解雙方達成協(xié)議后,協(xié)議即具有法律效力,雙方必須認真遵守。如果調解不成,仲裁機關最后作出的仲裁裁決便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必須遵守,否則,法院則要強制執(zhí)行。
三、訴訟解決
當發(fā)生合同糾紛后,雙方當事人協(xié)商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訴,通過訴訟的方式來解決糾紛。近幾年來,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不斷完善以及法律知識的普及,人們的法律意識不斷提高,企業(yè)通過訴訟來解決合同糾紛的也越來越多。
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訴訟時效。合同的訴訟時效就是指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間不行使自己的權利即喪失了請求法院依訴訟程序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的權利。也就是說,合同的權利人在訴訟時效期間不起訴的便失去了勝訴權。合同作為民事合同的一種,訴訟時效適用于民法通則中一般的時效規(guī)定,即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從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確立訴訟時效制度,對于促使當事人積極主張自己的權利,以及時結束法律關系不確定狀態(tài),解決合同糾紛,穩(wěn)定社會經濟秩序都是十分必要的。實行這一制度,要求合同當事人一定要在法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內,及時行使自己的訴訟權利。當然,如果超過訴訟時效期間,對方當事人自愿履行的,可以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另外,民法通則還規(guī)定了訴訟時效的中止和中斷。按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九條規(guī)定,訴訟時效的中止是指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情況。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xù)計算。按照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九條規(guī)定,訴訟時效中斷是指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如果符合這兩項規(guī)定的,當事人仍可以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行使自己的訴訟權利。
2)、訴訟管轄。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規(guī)定,因合同糾紛提起訴訟,由合同履行地或者合同簽訂地人民法院管轄。根據(jù)這一規(guī)定,當事人應當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訴訟保全。訴訟保全是一種民事訴訟法律制度,是指法院對于可能因當事人一方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不能執(zhí)行或者難以執(zhí)行的案件,可以根據(jù)對方當事人的申請,或依職權而對一方當事人的財物采取查封、扣押、凍結、提供擔保等措施。根據(jù)這一制度,在訴訟過程中,如果一方當事人發(fā)現(xiàn)對方當事人的財產有可能很快滅失或被隱藏、轉移,使自己申請給付的訴訟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就可以在法院作為判決之前,先行向法院申請訴訟保全,以保證自己權利的實現(xiàn)。當然,申請訴訟保全的一方,應有勝訴的把握,否則,如果將來敗訴了,則要賠償對方當事人因訴訟保全所遭受的財產損失。
4)、調解及判決。法院受理一方當事人的起訴后,首先要進行調解,如果經過調解雙方達成了協(xié)議,調解協(xié)議即具有法律效力,雙方要認真執(zhí)行,否則,法院將強制執(zhí)行。如果法院調解不成,則要作出判決或裁定,當事人對判決或裁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判決書之日起15日內或接到裁定書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上訴,如果超過了上訴期當事人沒有上訴的,那么一審判決或裁定即發(fā)生法律效力,當事人必須執(zhí)行。二審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執(zhí)行。當然,如果當事人認為已生效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在不停止判決、裁定執(zhí)行的情況下,還可以通過審判監(jiān)督程序,向原審人民法院或上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十五
尊敬的審判長、人民陪審員:
江西三人行律師事務所依法接受原告周委托,指派我作為其委托代理人參與本案訴訟,庭審前我認真核實相關證據(jù)、查找法律根據(jù),通過今天的法庭調查,對本案的事實有了清楚了解,現(xiàn)結合事實和法律發(fā)表如下代理意見:
一、原告與被告簽定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合法有效,原告基于該合同享有的權利應受法律保護。
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一條之規(guī)定“當事人對合同是否成立存在爭議,人民法院能夠確定當事人名稱或者姓名、標的和數(shù)量的,一般應當認定合同成立。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以及《合同法》第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原、被告所簽的編號為gf-20xx-0171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合法有效;即使該合同沒有合同編號,沒有簽訂日期,也不能以此瑕疵否認該份合同的法律效力;故原告基于該份合同依法享有要求被告辦理產權過戶手續(xù)的權利。
二、被告熊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承諾辦理產權手續(xù)、收取原告購房款等行為系景德鎮(zhèn)市xx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xx公司)的行為在原、被告所簽的編號為gf-20xx-0171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中出賣人的委托代理人一欄清清楚楚寫上了被告熊名字,且在合同的尾部也有xx公司蓋的公章,在出賣人一欄同樣有熊簽字,正是基于此,原告完全有理由相信熊就是xx公司對外的處理事務的代理人;正如《合同法》第四十九條之規(guī)定的:“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逼湟饬x在于維護代理制度的誠信基礎,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建立正常的民事流轉秩序。本案中即使凱達公司未授權熊方明對外處理公司事務,原告基于合同也完全有理由相信凱達公司與熊方明之間構成表見代理關系。所以,熊方明簽訂合同、收取原告全額購房款、向原告出具承諾產權過戶等行為均應視為是xx公司的行為。
1、原告在起訴時,到工商部門查詢了凱達公司的工商基本信息,該基本信息上載明xx公司于20xx年8月16日已經被吊銷,其公司股東為周和支;據(jù)原告了解,周已經死亡。而根據(jù)我國相關法律規(guī)定,公司被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屬于公司意志以外的公權力運作的結果,屬于強制解散公司的范疇,是公司違反了法律與行政法規(guī)(包括《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等)中的強制性規(guī)定,應予解散。公司解散又必須經過清算以及注銷兩個程序。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二)第十八條之規(guī)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未在法定期限內成立清算組開始清算,導致公司財產貶值、流失、毀損或者滅失,債權人主張其在造成損失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因怠于履行義務,導致公司主要財產、帳冊、重要文件等滅失,無法進行清算,債權人主張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本案中,凱達公司既然已經被吊銷,那么公司就有法定義務進行清算,清償完公司清算之前的公司債務,這其中就包括原告基于買賣合同對xx公司享有的房屋過戶登記請求權(債權)。但xx公司在公司被吊銷后沒有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依法進行清算、注銷程序,那么此時,就有必要否認公司法人人格,進而要求xx公司股東替公司承擔債務清償責任。
2、被告支在庭審之中向法庭出示了一份鑒定文書,擬證明支非xx公司實際股東,其股東身份系xx公司偽造其簽名所致,故其無需與被告熊方明承擔連帶責任。原告認為該份證據(jù)不能作為被告支興林免責的事由。因為公司工商登記對外具有公信力,該種登記屬于商事登記,并使商事登記的外觀具有足以使他人信賴的特性,善意信賴登記外觀的人就此能取得權利。從公司工商登記公信力的內涵出發(fā),不僅在登記正確的情況下,登記所表現(xiàn)的權利是真實的權利,對社會公眾具有絕對的可信性,而且登記錯誤時也不能顛覆登記對于權利狀態(tài)的表述,這種狀態(tài)對于社會公眾同樣是真實的,正確的。公司工商登記的作用就是為了保護第三人的信賴利益,維護交易安全。從我國公司登記制度的設立本意以及公司登記公信力適用的三大基本原則(保護善意相對人利益原則、對第三人有利原則、法定義務不能免除原則)來看待本案,原告的權益完全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
綜上所述,原告房產至今沒有辦理產權的原因完全系被告不誠信的行為所致,故原告懇請貴院支持其全部訴求。
以上代理意見,請合議庭在合議時參考并盼望予以采納。謝謝!
代理人:江西三人行律師事務所
律師 李俊杰
20xx年八月二十日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十六
尊敬的審判長、人民陪審員:
江西三人行律師事務所依法接受原告周xx的委托,指派我作為其委托代理人參與本案訴訟,庭審前我認真核實相關證據(jù)、查找法律根據(jù),通過今天的法庭調查,對本案的事實有了清楚了解,現(xiàn)結合事實和法律發(fā)表如下代理意見:
一、原告與被告簽定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合法有效,原告基于該合同享有的權利應受法律保護。
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一條之規(guī)定“當事人對合同是否成立存在爭議,人民法院能夠確定當事人名稱或者姓名、標的和數(shù)量的,一般應當認定合同成立。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以及《合同法》第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原、被告所簽的編號為gf--0171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合法有效;即使該合同沒有合同編號,沒有簽訂日期,也不能以此瑕疵否認該份合同的法律效力;故原告基于該份合同依法享有要求被告辦理產權過戶手續(xù)的權利。
二、被告熊xx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承諾辦理產權手續(xù)、收取原告購房款等行為系景德鎮(zhèn)市xx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xx公司)的行為在原、被告所簽的編號為gf-2000-0171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中出賣人的委托代理人一欄清清楚楚寫上了被告熊xx的名字,且在合同的尾部也有xx公司蓋的公章,在出賣人一欄同樣有熊xx的簽字,正是基于此,原告完全有理由相信熊xx就是xx公司對外的處理事務的代理人;正如《合同法》第四十九條之規(guī)定的:“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逼湟饬x在于維護代理制度的誠信基礎,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建立正常的民事流轉秩序。本案中即使凱達公司未授權熊方明對外處理公司事務,原告基于合同也完全有理由相信凱達公司與熊方明之間構成表見代理關系。所以,熊方明簽訂合同、收取原告全額購房款、向原告出具承諾產權過戶等行為均應視為是xx公司的行為。
1、原告在起訴時,到工商部門查詢了凱達公司的工商基本信息,該基本信息上載明xx公司于8月16日已經被吊銷,其公司股東為周xx和支xx;據(jù)原告了解,周xx已經死亡。而根據(jù)我國相關法律規(guī)定,公司被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屬于公司意志以外的公權力運作的結果,屬于強制解散公司的范疇,是公司違反了法律與行政法規(guī)(包括《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等)中的強制性規(guī)定,應予解散。公司解散又必須經過清算以及注銷兩個程序。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二)第十八條之規(guī)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未在法定期限內成立清算組開始清算,導致公司財產貶值、流失、毀損或者滅失,債權人主張其在造成損失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因怠于履行義務,導致公司主要財產、帳冊、重要文件等滅失,無法進行清算,債權人主張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本案中,凱達公司既然已經被吊銷,那么公司就有法定義務進行清算,清償完公司清算之前的公司債務,這其中就包括原告基于買賣合同對xx公司享有的房屋過戶登記請求權(債權)。但xx公司在公司被吊銷后沒有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依法進行清算、注銷程序,那么此時,就有必要否認公司法人人格,進而要求xx公司股東替公司承擔債務清償責任。
2、被告支xx在庭審之中向法庭出示了一份鑒定文書,擬證明支xx非xx公司實際股東,其股東身份系xx公司偽造其簽名所致,故其無需與被告熊方明承擔連帶責任。原告認為該份證據(jù)不能作為被告支興林免責的事由。因為公司工商登記對外具有公信力,該種登記屬于商事登記,并使商事登記的外觀具有足以使他人信賴的特性,善意信賴登記外觀的人就此能取得權利。從公司工商登記公信力的內涵出發(fā),不僅在登記正確的情況下,登記所表現(xiàn)的權利是真實的權利,對社會公眾具有絕對的可信性,而且登記錯誤時也不能顛覆登記對于權利狀態(tài)的表述,這種狀態(tài)對于社會公眾同樣是真實的,正確的。公司工商登記的作用就是為了保護第三人的信賴利益,維護交易安全。從我國公司登記制度的設立本意以及公司登記公信力適用的三大基本原則(保護善意相對人利益原則、對第三人有利原則、法定義務不能免除原則)來看待本案,原告的權益完全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
綜上所述,原告房產至今沒有辦理產權的原因完全系被告不誠信的行為所致,故原告懇請貴院支持其全部訴求。
以上代理意見,請合議庭在合議時參考并盼望予以采納。謝謝!
代理人:江西三人行律師事務所
律師李俊杰
二0一二年八月二十日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十七
最高人民法院于4月28日發(fā)布了《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該解釋于206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明確規(guī)定了買受人在5種情形之下不僅可以要求解除、撤銷合同或者是要求宣告合同無效,而且可以要求出賣人返還購房款、支付利息及賠償損失,還可以向出賣人主張要求其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此解釋一出臺便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與熱烈的爭論,筆者在此不主要討論其社會意義,而主要從法學理論與法律規(guī)定兩個方面對該規(guī)定進行深入的分析,以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并與廣大法學愛好者進行交流與探討。
關于房屋是否可以作為商品,得依具體情況而定,我國現(xiàn)行的法律中并沒有對其進行明確規(guī)定?!吨袊蟀倏迫珪窂慕洕鷮W的角度對“商品”一詞所作的定義,商品是指“用來交換、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勞動產品”。根據(jù)該定義內涵來看,首先,商品必須是經過勞動生產而得來的產品,也就是說必須在這個產品中體現(xiàn)人類的勞動,那些非是經過人類勞動的產品,并非此種意義上的商品。其次,該產品應該必須是有用的,必須具有使用價值,能夠滿足人們對它的某種特定需求,沒有用的產品也是不能把他當作商品的。第三,該產品是用來交換而不是所有權人自己直接消費的。如果某一產品生產出來的目的只是用于自己使用和消費,那么這件產品同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商品。通過我們對商品定義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對于以房屋的建造與銷售為主要經營范圍的房地產企業(yè)來說,他們所生產出來的房屋大多是銷售給他人所有并使用,符合前面商品定義中要求的條件,因此可以作為一種商品,無非這種商品具有自己的特點罷了。
由于房屋可以作為商品,那么我們就把用于買賣的房屋叫做商品房。對于在商品房買賣合同中對買受人提供保護時的法律適用,不僅可以適用民法通則的原則性規(guī)定及合同之債的有關規(guī)定,可以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具體規(guī)定,同樣也可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規(guī)定,這點似乎沒有什么爭議。但在我國現(xiàn)有的法律體系中,僅僅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明確地規(guī)定了懲罰性賠償,其具體條文是:“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shù)慕痤~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而作為民法基本法的民法通則并沒有懲罰性賠償?shù)囊?guī)定,合同法也沒有。法理學界普遍認為由于我國基本上是采用的大陸法系的法律體系,所以沒有采用具有英美法系特點的懲罰性賠償。但隨著對商家欺詐行為的泛濫與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的弱勢地位,似乎也有借鑒這種懲罰性賠償?shù)谋匾?,所以我國早?993年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制定中便有了這一明確而具體的規(guī)定。也因此有些人誤解地認為最高人民法院在作出這一解釋時也采用的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規(guī)定的懲罰性賠償原則。但是,我們從該解釋的條文中卻發(fā)現(xiàn),其制定此解釋的依據(jù)是“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等相關法律,結合民事審判實踐,制定本解釋”,而惟獨沒有指明是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筆者認為,這并非是最高人民法院的疏忽,而是另有他原因而故意不采用此法律規(guī)定的原因使然。但可惜的是,我們從其指明的四部法律中是無法找到明確的法律依據(jù)的。反而卻有學者特別指出說:“需注意的是,司法解釋未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作為其制定依據(jù),這就使得司法解釋所定懲罰性賠償可實質性避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所稱”雙倍賠償“規(guī)則的僵化適用,從而賦予法官根據(jù)案情確定懲罰性賠償金額的自由裁量權。”(葉林著《懲罰性賠償在商品房買賣糾紛中的適用問題》,載于中國民商法律網(wǎng))“雖然筆者認為這種觀點特別強調了法官在審判中可以對賠償金額作出一定的”自由裁量“,在司法實踐可以較靈活地、根據(jù)不同案件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處理,在某些情形里可能會更好地達到懲罰性賠償?shù)哪康?,從而避免了在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guī)定時適用一倍賠償?shù)臄?shù)額確定性。但是最高人民法院的這一規(guī)定并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jù),甚至也超過了最高人民法院制訂司法解釋內容的權限,有越權解釋的嫌疑。因為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33條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對于在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進行解釋。五屆人大第19次會議于1981年6月10日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中第二條規(guī)定:”凡屬于法院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法院進行解釋?!岸罡呷嗣穹ㄔ河?月23日發(f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司法解釋工作的若干規(guī)定》第4條卻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并發(fā)布的司法解釋,具有法律效力。“但全國人大常委會于3月15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卻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司法解釋為我國法律適用的淵源(也就是法律的形式),而且該法第八條明確規(guī)定對于民事基本制度只能制定為法律。通過這些規(guī)定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最高人民法院對在進行司法活動過程中對具體法律條文或適用條件等情況不明確時,才可以作出解釋,而并不是最高人民法院能夠獨立地創(chuàng)設或改變法律現(xiàn)有的規(guī)定。對于最高法院所稱的五種情形,現(xiàn)有的法律法規(guī)已經有清楚而明確的規(guī)定,并非不知”如何具體應用“。由于懲罰性賠償已經涉及到當事人的民事責任,是民事法律體系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在法律已有明確規(guī)定的情況下,最高法院的這一解釋明顯具有越權之嫌。同時,最高法院的這一解釋也無相應的法學理論依據(jù)。因為從現(xiàn)有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guī)定來看,主要是針對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時才適用,也就是強調了行為的欺詐性。但最高法院的解釋明顯超出這一原則,不僅在出賣人有欺詐行為時適用,在違約時也同樣適用,筆者將在下文中詳細論述。所以,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盡管最高法院的這一解釋中的部份內容在完全可以依據(j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guī)定來進行解釋的情況下,但卻由于想給法官保留更多的自由裁量的權力,反而使得本規(guī)定存在法律依據(jù)不足的嫌疑,從而使公民對其合法性產生質疑。
三、司法解釋中規(guī)定可以主張要求承擔懲罰性賠償?shù)木唧w情形。
根據(jù)該解釋的規(guī)定,主要有以下五種情形買受人可以向出賣人主張要求其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懲罰性賠償。但是適用條件各有不同,需要引起我們的足夠注意。下面筆者將具體進行分析:
1、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后,出賣人未告知買受人又將該房屋抵押給第三人,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的。我們知道,在出賣人在與買受人簽訂買賣合同后又將該房屋抵押給其他第三人,并不必然會導致該合同無法實際履行,因為出賣人也有可能會在買賣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到來之前將該抵押撤銷,這樣并不會影響到買受人的合法權益。所以最高人民法院規(guī)定,在適用此條款時必須要達到“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的”這一條件,簡單的說,主要包括房屋無法實際交付或無法辦理房屋。
權屬證書等。因為在這種情形下,才會導致出賣人的根本性違約,因此才會造成買受購買房屋的目的落空,嚴重影響到買受人的合法權益。特別是在買受人已經支付相當金額的購房款時,一旦出賣人破產或者喪失償債能力,則買受人的損失幾乎無法得到保障。但是,筆者認為這一規(guī)定在法學理論上的合理性頗值商榷。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有兩種很顯然的可能存在,一是出賣人抵押房屋的目的是為了得到更多的資金,從而更好地履行合同的義務;第二種情形就是出賣人故意違約,也就是將所出賣的房屋抵押后無法撤銷該抵押,從而導致自己違約,根本無法履行自己的義務。對于故意違約或根本違約后處理,合同法第94條有著明確規(guī)定,具體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五)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倍朔N情形就正好適用于合同法這條規(guī)定的第四款規(guī)定。但是,合同法并沒有在有關違約責任的條款中規(guī)定在這種情形下應承擔懲罰性賠償。當然,買受人可以要求出賣人賠償其全部損失,包括一些直接及間接的損失,這些都可以從合同法中違約責任的條款中找到依據(jù),但懲罰性賠償卻無任何法律依據(jù)。同時,如果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適用懲罰性賠償?shù)钠墼p條件來確定,也不能適用懲罰性賠償,因為盡管出賣人此時在主觀上屬于故意違約,但其并不能構成欺詐,這兩者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別。所以,筆者認為這一規(guī)定既不符合法理也沒有法律依據(jù)。
2、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后,出賣人又將該房屋出賣給第三人,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的。當出賣人將同一標的物與他人簽訂買賣合同后又將此標的物出賣給第三人,并不能都適用懲罰性賠償。而且就算是適用該規(guī)定,也只能由在先與出賣人簽訂買賣合同的買受人主張懲罰性賠償。我們知道,出賣人將同一標的物先后數(shù)次出賣給他人,最多只能履行其中的一份合同并交付標的物。對于其他人來講,都無法履行,也都是欺詐,這一點是不言而喻的。對于一物二賣甚至多賣的情形,嚴重的甚至可能會構成刑事詐騙犯罪,行為人可能會因此而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但是在民事責任方面,究竟賠償多少為宜,只能以民法通則、合同法等民事實體法中有關民事責任的規(guī)定來處理,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這兩部份的法律中有任何懲罰性賠償?shù)囊?guī)定。同時,最高法院的這一規(guī)定可能會出現(xiàn)適用上的困難,比如當一個出賣人將其房屋多次出賣給他人后,涉嫌合同詐騙而被追究刑事責任,那么在附帶民事訴訟時,是按照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賠償其損失呢還是依據(jù)此規(guī)定來判決其賠償損失并處以懲罰性賠償呢?顯然,法院是不能適用這個規(guī)定的,因為畢竟其不是法律的淵源。而如果單純作為一起民事案件來處理并適用此解釋規(guī)定的賠償時,豈不是比追究其刑事附帶民事責任能夠得到更多的賠償?而且,當出賣人與其他買受人共同故意侵害原買受人的合同債權時(也就是合同法理論上所稱“第三人侵害債權”),第三人應當承擔什么樣的責任呢?很可能承擔的是共同的、連帶的賠償,那么也讓其承擔懲罰性賠償嗎?因此,此解釋也給以后這方面內容的立法帶來一定的困難或障礙。
3、出賣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時,故意隱瞞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事實或者提供虛假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而導致房屋買賣合同無效或撤銷、被解除的。由于出賣人在與買受人簽訂合同時明知自己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但仍然向買受人銷售商品房。盡管出賣人在合同簽訂后到房屋交付前可能會取得銷售許可。但是由于其直接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5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房地產管理法》第37條、第38條的強制性規(guī)定,因此導致該買賣合同無效。在此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出賣人在此時沒有取得預售許可,但并不能一定會出現(xiàn)無法交付或者是無法履行合同全部義務,也就是說其仍然存在能夠履行合同義務的可能,但由于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所以才導致無效的。所以在適用此條款時,并不以出出賣人是否在以后能實際履行或全面履行為適用要件,而且一定要注意合同無效的原因。但是,該解釋卻又在第2條規(guī)定:“出賣人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與買受人訂立的商品房預售合同,應當認定無效,但是在起訴前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可以認定有效”,此規(guī)定不僅與合同法的基本理論不相符合,與法律規(guī)定也不相同。我們在確定某一份合同是否有效,在合同沒有特別約定生效條件的情況下,只能以合同成立時來判斷。合同法第44條已經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倍罡叻ㄔ旱倪@一規(guī)定,不僅混亂了合同效力的理論體系,違反了法律的相關規(guī)定,更可能從反面告訴出賣人這樣一個判斷:有沒有預售許可證沒關系,只要以后在起訴時能取得預售許可即可。豈不是有鼓勵出賣人在沒有取得預售許可的情況下與買受人簽訂預售合同的嫌疑?筆者認為,此規(guī)定應當予以改正。同時,應注意此條規(guī)定僅僅限于在買賣合同被確認無效及被解除、撤銷時才能予以適用,而不是適用于合同生效后的違約處理。
4、出賣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時,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抵押的事實,而導致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的。此時主要是指在雙方訂立買賣合同前出賣人已將出賣的房屋抵押給他人的情形。在此我們也應當注意,并不是只要出賣人在與買受訂立買賣合同時將該房屋抵押給他人,買受人就可以向出賣人主張懲罰性賠償。從現(xiàn)有法律特別是合同法的規(guī)定來看,當事人一方在與另一方簽訂合同時已經將標的物抵押給他人,并不會必然導致該買賣合同無效或者被解除、撤銷,也并不必然會導致出賣人無法履行買賣合同的義務。關于這一觀點,我們可以從合同法第40條、第52條、第54條、第94條可以清楚地看出。所以,只有當出賣人將其出賣給買受人的房屋抵押給其他第三人后違反了上述四條款所規(guī)定的情形時,買受人才可依據(jù)合同法的具體規(guī)定與本解釋的規(guī)定向出賣人主張懲罰性賠償?shù)呢熑巍?BR> 5、出賣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時,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出賣給第三人或者為拆遷補償安置房屋的事實,導致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的。出賣人在出賣房屋時,不論其是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出賣給第三人,還是已經將此出賣房屋作為拆遷補償安置房屋,此時對于買受人來說都屬于欺詐。因為其將房屋已經賣出,盡管出賣人可能會違反在先與第三人所簽訂的合同而將房屋實際交付給買受人,但是我們現(xiàn)在的經濟秩序及法律秩序中都不能對這種現(xiàn)象予以默認或鼓勵,必須予以嚴厲的制裁,來充分保證交易安全。所以,對于此類欺詐行為,歷來都是民法中規(guī)范及懲罰的重點。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對其適用懲罰性賠償,可以達到民事制裁或懲罰的目的,不僅符合法理,也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guī)定的條款相一致。
四、懲罰性賠償?shù)倪m用與合同效力狀態(tài)之間的關系。
債務人主動履行債務后將債務依法提存;5債權人自愿免除了債務人所應承擔的債務;6混同,也就債權人與債務人同歸于一人。當然,合同也可因法律的特別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其他條件成就而終止。但需要注意的是,合同在終止之前是有效的。從上文所提到的五種懲罰性賠償?shù)那樾蝸砜矗劝撕贤蜻`反了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而無效的情形,也包括了合同出現(xiàn)了約定或法定的解除情形而被買受人解除的情形,也包括了合同被買受人依法撤銷的情形,同時還包括了有效合同在履行的過程中違約的情形。這些適用情形涉及到了合同不同的效力形態(tài),應當說是比較全面的保護了買受人的合法權益。
五、對最高人民法院確立懲罰性賠償?shù)脑u價與建議。
筆者認為,由于最高人民法院制訂的這份解釋涉及到民法中民事責任的基本內容,而這部份的內容或規(guī)定只有法律才有權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無權就民事責任的基本內容來自行作出司法解釋,從而不適當?shù)卦黾右环矫袷轮黧w的民事責任。因此,此解釋應屬越權解釋,其效力值得我們進行研究與探討。其次,對于此解釋中適用懲罰性賠償?shù)奈宸N情形,現(xiàn)有的法律已經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不能超越法律的規(guī)定來擅自擴大解釋。第三,根據(j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消費者保護的基本原則,并結合到民法的誠實信用原則,當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等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時,讓其受到懲罰性賠償才有意義與必要。而本司法解釋卻擴大了這一原則和條件,不僅在出賣人在簽訂買賣合同有欺詐行為時應當承擔懲罰性賠償?shù)呢熑危以谄溆羞`約行為時也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不僅超越了現(xiàn)行法律的原則性規(guī)定,而且也破壞了現(xiàn)有的民事責任的法學理論體系與法律體系。第四,最高法院的這個解釋也有不完善或者含義不清甚至是重復的地方。如解釋第8條中規(guī)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的,無法取得房屋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解除合同、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并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前面已經指出可以要求“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而后面卻又規(guī)定“并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由于這兩種賠償是可以同時適用的,那么前面的“賠償損失”與后面的“賠償責任”有何區(qū)別與不同呢?這兩種賠償是什么關系呢?尚待明確。該解釋第9條也是這樣規(guī)定的。最后,盡管該解釋強有力的保護了買受人的合法權益,但也可能會讓買受人取得不當利益,特別是不誠實的購房者,等等,這也可能會影響到民法的公平原則。需要值得一提的是,盡管筆者也對商品房買賣過程中出賣人的欺詐行為及/或違約行為深惡痛絕,但是司法過程畢竟是一個理性的過程,不能用感情來不恰當?shù)挠绊懙椒芍朴?,也不能影響到法律的適用。所以筆者認為,人民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也應當嚴格注意適用懲罰性賠償?shù)臈l件,審慎適用懲罰性賠償。也許最高人民法院的這一規(guī)定不僅極大地保護了買受人的合法權益,而且也可能會對房地產銷售行為的規(guī)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如果制訂這個解釋的主要目的是這個想法的話未免太過于簡單。對于現(xiàn)在房地產開發(fā)與銷售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需要用行政的、金融的、法律的等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只要能夠充分地、不折不扣地運用好現(xiàn)有合同法中關于違約責任的賠償規(guī)定就已經足以對買受人進行充分的法律保護,根本不必超出現(xiàn)有法律規(guī)定,比如對于欺詐性銷售,可以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guī)定予以懲罰性賠償,而在其他違約行為的損失賠償?shù)姆秶_定上,我們完全可以對買受人受到直接損失及間接損失都予以賠償,甚至對買受人在勝訴后的律師費用等都予以支持,等等,這樣既不會超越法律又不會讓其受到損失,又何必讓買受人得到不當利益而同時損害出賣人的合法權益呢?也許,這個解釋只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的特殊產物吧。總而言之,筆者認為最高法院的這一司法解釋既沒有足夠的法學理論支持,也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jù),而且規(guī)定的內容也超出了現(xiàn)行有關法律的明確規(guī)定,此規(guī)定內容的合理性與合法性都值得商榷。所以筆者希望最高人民法院以后在修改這個解釋時能夠充分考慮到存在的各種問題,并力爭作出更好的規(guī)定與處理。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十八
尊敬的審判長、審判員:
****律師事務所依法接受本案被告和反訴人陳*的委托,指派本人擔任其一審訴訟代理人,參與本案的訴訟活動。
開庭前,本代理人提供了證據(jù),查閱了案卷材料和相關法律規(guī)定,對本案糾紛事實以及雙方當事人爭議的焦點有了清楚的認識和了解。本代理人認為,根據(jù)本案客觀事實、相關證據(jù)材料和我國有關民事法律規(guī)定,原告的訴訟請求與事實不符,于法無據(jù),不能成立,依法應予駁回。反訴人的反訴請求合理合法,依法應予支持?,F(xiàn)就本案的焦點問題發(fā)表以下代理意見:
一、關于原告(反訴人)與被告(被反訴人)雙方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效力問題。
同,經過多次咨詢、協(xié)商和談判,充分體現(xiàn)了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再次,合同書內容合法。從合同內容來看,原告投資開發(fā)房地產,原告出資向被告購買商品房,整個合同書的內容完全符合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最后,合同書形式完備。原被告雙方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到**縣房地產交易管理所辦理了商品房預售登記,取得政府管理部門認可,形式完備。
根據(jù)《合同法》第8條之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本案原被告依法均應嚴格遵守合同,履行合同義務,而不得擅自變更、解除或違背合同的約定。
二、本案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爭議的主要焦點問題。
(一)、被告向原告購買的商品房是否帶有地下車庫問題。原被告雙方提供的許多證據(jù)都可以證明被告購買的商品房帶地下車庫。1、商品房買賣合同第三條約定地下室109.74平方米。這地下室面積中包含了地下車庫面積和位臵。2、商品房買賣合同附件一房屋平面圖,一層平面圖標有下坡道和坡道擋墻。這就是地下車庫的下坡道。半地下室平面圖也清楚標明下坡道和車庫位臵。3、被告提供的竣工圖中的一層平面圖和半地下室平面圖有著完全相同的標示和說明,而該竣工圖是由施工單位在施工完成后制作的,并提交建設局存檔保管的。
4、被告補充提供的證據(jù)建設施工圖紙(**市**建筑工程施工圖審理事務所報備的)半地下室平面圖也明確有地下室車庫和下坡道。5、原告提供的所謂規(guī)劃圖紙中在一層平面圖部分也明確標明下坡道和坡道擋墻。如果沒有地下車庫,何需下坡道和坡道擋墻?6、原告提供的建筑工程消防驗收意見書,意見書中也明確說明半地下一層為車庫、洗衣房、儲藏間。7、原告在給被告及**省消費者委員會答復中也承認有地下車庫,并表示可以整改。甚至原告代理律師在法庭上也承認部分戶型是有地下車庫的,只要被告同意交房,原告可以進行地下車庫整改。8、從被告購買別墅這一高端住宅產品的目的來看,遠離市區(qū),戶戶有車,如果沒有地下車庫,又沒有配套建設地面停車場,被告根本不會購買,也無法居住使用,根本達不到被告購買別墅的目的。如果原告強調訴爭商品房原先報批時就沒有地下車庫,那原告為什么在*月*日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時,還是以地下車庫形式與被告簽訂合同。原告如此行為,豈不構成欺詐?亦應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和責任。
(二)、被告向原告購買的商品房是否三樓前后均有陽臺帶問題。同樣,原被告雙方提供的許多證據(jù)可以證明三樓前后帶有陽臺。1、商品房買賣合同附件一房屋平面圖,三層平面圖前后標明兩個陽臺。
2、被告提供的竣工圖中的三層平面圖有著完全相同的標示和說明,而該竣工圖是由施工單位在施工完成后制作的,并提交建設局存檔保管的。3、原告提供的所謂規(guī)劃圖紙中在三層平面圖部分也明確標明陽臺。4、原告在給被告及福建省消費者委員會答復中也承認三樓有陽臺,其將陽臺外移,并表示可以整改。
(三)、原告是否具備交房條件問題。根據(jù)商品房買賣合同第8條約定,原告應當在12月30日前,依照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有關規(guī)定,將經過驗收合格,并符合本合同約定的商品房交付被告使用。據(jù)此,原告是否具備交房,至少要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驗收合格,二是符合合同約定,兩者缺一不可。1、原告提供的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驗收報告和建筑工程消防驗收意見書是違規(guī)的驗收結果,與商品房的實際情況不符,不能作為竣工驗收合法依據(jù)。首先,這兩文件中所體現(xiàn)的工程監(jiān)理單位和施工單位存在明顯矛盾和不一致的地方,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驗收報告體現(xiàn)的工程監(jiān)理單位為**有限公司,施工單位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而建筑工程消防驗收意見書體現(xiàn)的工程監(jiān)理單位為**工程監(jiān)理有限公司,施工單位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加上竣工圖紙中出現(xiàn)的施工單位為**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兩家監(jiān)理單位,三家施工單位,到底誰是該工程的真正監(jiān)理單位和施工單位,無法確定,如何能進行驗收?充分說明本案的違規(guī)驗收。其次,這兩文件中所體現(xiàn)的驗收結果與商品房實際情況不符。如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驗收報告體現(xiàn)的主體施工完成,請問三樓的陽臺在什么地方?室內外裝飾工程全部完成,請問三樓的窗戶安裝了沒有?燃氣工程完成,請問燃氣管道,接口在什么地方?整個房屋沒有通風和排氣施工,如何居住使用?所有規(guī)劃、設計和竣工圖紙中下坡道和坡道擋墻在什么地方?2、原告擬交付被告使用的商品房不符合合同約定的使用條件。首先,沒有按合同約定,建設地下室車庫。其次,沒有按合同約定,建設三樓陽臺。第三,沒有按照合同約定,建設安裝門窗,預留管道。造成原告開發(fā)建設的商品房根本不符合合同約定的交付使用的條件,也就自然不具備交房條件。3、根據(jù)**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疑難問題的解答》第22條,以及《城市規(guī)劃法》和舊《消防法》等規(guī)定,原告開發(fā)建設的***別墅商品房除了應當經過設計、施工、監(jiān)理、建設單位驗收合格外,還應當符合法律、法規(guī)關于房屋交付使用的其他強制性規(guī)定,包括消防驗收、規(guī)劃驗收等,直到辦好商品房權屬登記備案手續(xù)為止。原告開發(fā)的商品房在通知交房時沒有通過規(guī)劃驗收,沒有辦理權屬登記備案手續(xù),依法不具備交房條件,原告的交房通知不具有交房的法律效力。同時,根據(jù)**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疑難問題的解答》第24條之規(guī)定,原告應當在具備法律規(guī)定的交房條件后再行通知被告(反訴原告),才具有交房的法律效力。
三、原告擅自變更商品房地下室功能和取消三樓陽臺,再加上其他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被告有權反訴要求原告退房,退還所收購房款,并賠償被告經濟損失。
1、原被告雙方關于商品房規(guī)劃設計,使用功能的約定是明確具體的,且被告也是基于雙方上述明確約定及商品房地理位臵才決定購買該商品房的,原告無權擅自變更。原被告所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中明確約定有地下室車庫,而且現(xiàn)有眾多證據(jù)也證明,該商品房應有地下室車庫的,被告也是因為有地下室車庫才選擇購買的。現(xiàn)在原告開發(fā)建設的商品房突然沒有了地下室車庫,而且也沒有配套建設地面停車場,是明顯的重大違約行為,再加上前面所列舉的其他違約行為,如**縣建設局已經確認的原告在煙囪、門窗、陽臺等方面未按圖紙施工,原告的行為已經構成了根本性違約,被告無法達到自己的購房目的和使用居住條件。根據(jù)《合同法》第94條之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
2、被告對于原告的違約行為,已于*月**日致函原告。該函件是通過郵政特快專遞送達的,而且在郵件詳情單上已經寫明要求退房書。原告雖然拒絕簽收,但已經知曉被告函件的內容,原告也沒有對被告的函件提出異議。根據(jù)《合同法》第96條之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依照第九十四條的規(guī)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因此,本案被告根據(jù)原告的違約情況和相關法律規(guī)定,要求解除合同,并將解除合同通知書送達原告,原被告雙方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已經解除,人民法院應當予以確認,原告應承擔由此所產生的法律責任。
3、原告所開發(fā)的商品房通知交房當時不具備交房條件,也沒有再次通知被告交房,從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的交房時間為2012月30日之前,至今逾期已達到210天,已遠遠超過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的逾期超過90天交房,被告有權解除合同的規(guī)定。同時,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5條之規(guī)定,出賣人遲延交付房屋,超過三個月合理期限的,買受人有權解除合同。因此,本案被告(反訴原告)的反訴請求合理合法,依法應予以支持。
綜上所述,本代理人認為本案糾紛的根本原因在于雙方簽訂合同過程,原告存在欺詐行為,而且原告所開發(fā)建設的商品房不具備交房條件,也不符合合同約定的交房和使用條件,構成根本性違約,被告的購房目的難以實現(xiàn),可以要求解除商品房買賣合同。因此,本案原告訴訟請求于理無據(jù),于法無依,請求人民法院予以駁回,被告的反訴請求合情合理合法,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支持。
**律師事務所
律師:
2***年*月**日
看過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代理詞的人還看了:
1.購銷合同糾紛代理詞(2)
2.最高院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
3.商品房買賣合同起訴狀
4.商品房買賣合同判決書
7.建設部商品房買賣合同范本
8.最新商品房買賣合同示范文本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十九
住址:_____
身份證號碼:_____
被告:_____
住址:_____
身份證號碼:_____
訴訟請求:_____
風險提示:
訴訟請求必須具體﹑明確,該寫的一定要寫,因為其事關法院審查的范圍。但千萬不可不加思考地亂要求,如果無相應的證據(jù)來支持你的主張,勢必遭到敗訴的后果,通常還會因此而向法院支付相應的訴訟費。
另外,訴訟請求應提出具體的數(shù)額,不能籠統(tǒng)地說“賠償原告的一切損失”之類。雖然這是沒有爭議的,但并不等于在提出訴訟請求時多多益善,比較切合實際的請求數(shù)額,不僅可以減收訴訟成本,降低訴訟風險,而且有利于法院的`調解和雙方當事人的和解,減少訟累。
1、解除原、被告雙方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
2、判決被告返還原告剩余房款______元整;
3、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
事實和理由:
風險提示:
訴狀是個利劍,挑起戰(zhàn)爭。如果沒有寫好,那么勢必倒過來傷到自己。因此,要擺事實,講明道理,引用有關法律和政策規(guī)定,為訴訟請求的合法性提供充足的依據(jù)。擺事實,是要把雙方當事人的法律關系,發(fā)生糾紛的原因、經過和現(xiàn)狀,特別是雙方爭議的焦點,實事求是地寫清楚。講道理,是要進行分析,分清是非曲直,明確責任,并援引有關法律條款和政策規(guī)定。
原告于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與被告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由原告購買被告擬建造的位于____縣_____的一套面積為_____平方米的商品房,該房屋為______號,交房日期為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之前。協(xié)議生效后,原告如約向被告一次性支付總房款_____元。但是,被告卻遲遲沒有建造該房屋,超過交房日期也未能向原告交付此房屋。直至今日,被告一直違反合同約定,未履行交房義務,導致原告的入住權利無法實現(xiàn)。雙方在合同第九條中約定:“出賣人逾期超過45日未能交房的,買受人有權解除合同。出賣人應當自買受人解除合同通知到達之日起30天內退還全部已付款,并按買受人累計已付款的1%向買受人支付違約金?!北M管原告多次向被告主張要求解除合同,返還已付房款,但被告到目前為止只返還給原告房款______元,遲遲不予返還剩余房款,未能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現(xiàn)訴諸法院,請求法院判如所求!
此致
_______人民法院
具狀人:________
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風險提示:
提起民事訴訟的原告負有舉證責任,要能夠舉出證明案情事實,支持自己訴訟主張的各種證據(jù)等等。
注意,列書證,要附上原件或復制件,如系摘錄或抄件,要如實反映原件本意,切忌斷章取義、并應注明材料的出處;列舉物證,要寫明什么樣的物品,在什么地方由誰保存著;列舉證人,要寫明證人的姓名、住址,他能證明什么問題等。
另外,證據(jù)和證據(jù)來源,雖然法律規(guī)定必須提交,但提交時的說明應能簡就簡,盡可能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保留自己的殺手锏,在庭審辯論中占據(jù)主動。
附:
起訴狀副本____份;
證據(jù)材料副本____份。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二十
相對于其他訴訟文書,代理詞的寫法比較靈活,并沒有統(tǒng)一的格式,大體上仍然是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組成。首部、尾部的寫法與辯護詞大體相同。那么商品房
買賣合同
糾紛代理詞具體是怎樣的呢?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代理詞,歡迎參考閱讀。
審判長、審判員:
作為本案被告(河南xx置業(yè)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參加了整個庭審,進行了質證、辯論,對本案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針對本案,現(xiàn)依據(jù)事實和法律提出以下代理意見,請合議時予以采信。
一、被告要求法院撤銷該爭議的2個條款,自認為是欺詐、顯失公平的情況下簽訂的,沒有法律依據(jù),且與事實不符。
按合同法第54條的規(guī)定,顯失公平:是指一方當事人在緊迫或者缺乏經驗的情況下而訂立的明顯對自己有重大不利的合同行為。按最高人民法院《民法通則意見》第72條規(guī)定:“雙方簽訂合同時致使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明顯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的可以認定為顯失公平”,也就是說該協(xié)議條款不但明顯違反公平原則,而且也得必須明顯違反等價有償原則,才可以認定為顯失公平。其主要構成要件:該合同必須是雙務合同,并且必須是等價有償?shù)模瑳]有等價有償就不存在顯示公平。本案中被告是無償代為收取安裝費用的,并沒有獲利一分,故不存在什么顯失公平。
作為一個普通一般善良人,買房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因涉及大量資金,在購房時會一定多處看房進行比較和鑒別的,特別是在簽訂購房合同時,肯定是比較慎重的。對自己所購房的位置、層數(shù)、各種設施、總價款、合同的每個條款都會了解詳情后才痛下決心,才簽訂該購房合同的。所以說,原告在訴狀中所講的什么,該訴爭的2個條款是在被欺詐、顯失公平的情況下所簽訂的,要求撤銷該二個條款是沒有任何道理的,而且也違背人們通常的交易習慣,沒有法律依據(jù)也沒有事實上的理由。
二、原告在辯論中所講,合同第14條約定的燃氣、暖氣、地熱水設施,屬于雙方約定的基礎設施,公共配套設施范圍,其建設費用已計入房屋開發(fā)成本,屬于商品房售價范圍是非常錯誤的。
原被告雙方所簽合同第14條的約定,只是被告關于基礎設施、公共配套建設正常運行的承諾,承諾有關公司安裝作業(yè)完畢后交付使用日達到使用條件。并沒有說明和約定天燃氣、暖氣、地熱水、有線電視這些安裝費的費用有誰來承擔的問題,更沒有說明和約定其安裝費用已經計入開發(fā)成本,屬于房售付范圍。顯然,原告為達訴訟目的,無中生有,偷換概念,偷梁換柱,白紙黑字,第14條非常清楚,請法庭明查。
三、被告沒有違反省及國家有關部門關于與有關房價收費項目的通知、規(guī)則、細則和辦法。
被告沒有違反《國家發(fā)展計劃委員會、財政部關于全面整頓住房建設收費取消部分收費項目的通知》(20xx)585號,20xx年4月16日。該通知是針對各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各部門的亂收費問題進行整頓,并取消了部分收費項目,共47項,其中沒有包括什么“初裝費”什么基礎設施費,有關政府部門無論是否執(zhí)行,都和本案沒有任何關系,如果原告對該通知及有關政府部門有意見,請依法向有關政府部門反映。
被告沒有違反《河南省新建商品房交易價格行為規(guī)則》。原被告雙方簽訂合同后,沒有增加新的收費項目和商品房總額外歸自己所有,沒有加收任何費用歸自己所有,沒有違反代收代付費用的規(guī)定,沒有牟取非法利益。如果原告認為被告違反了該規(guī)則,請按該“規(guī)則”第17條規(guī)定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提供證據(jù)進行舉報,可對被告進行行政處罰,和本案訴爭的2個協(xié)議條款,是否有效,是否該撤銷無關。
被告更沒有違反《河南省商品房買賣明碼標價實施細則》,被告已作到銷售明碼標價并一房一價。原被告雙方簽訂合同時為20xx年12月17日,而該細則實施日期為20xx年5月1日,且對本案沒有溯及力。
四、被告沒有違反《開封市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征收管理辦法》。
1.被告購房時所簽訂的補充協(xié)議第2條中明確了收取的是天然氣初裝費、暖氣初裝費、有線電視初裝費、地熱水初裝費,并不是原告在辯論所講的收取的是基礎設施公共配套設施建設費或其基礎設施公共配套設施的初裝費或城市配套費,顯然,原告在辯論所講的是非常錯誤的,沒有任何事實依據(jù)。
2.按開封市此管理辦法第二條規(guī)定:城市配套費的用途是專項用于城市道路、橋涵、公用消防設施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也就是說,道路、橋涵、公用消防、園林綠化這些城市基礎設施,包括但不限于與小區(qū)內的這些設施。也就是說城市基礎設施不完全等于小區(qū)內基礎設施。城市道路不等于小區(qū)內道路。
3.按此管理辦法第6條規(guī)定,也就是說從20xx年7月1日開始,建設單位必須有規(guī)劃部門出具的建筑面積確認通知單,到財政局核準城市配套費的多少,并交費后,憑財政局出具的審核意見到開封市建委辦理《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
4.被告并沒有違反開封市此管理辦法第11條的規(guī)定,原被告雙方所簽的合同時與附件是同時所簽,沒有在合同簽訂后另行所簽任何補充協(xié)議,沒有另行加收任何費用,作為合同整體的不可分割一部分附件四——補充協(xié)議,所約定的天然氣、暖氣、地熱水有線電視初裝費是房價的組成部分,這些初裝費是在合同中又進一步的細化明細而已,是一種促銷手段和策略,而且,也并不違反有關的法律規(guī)定和我市的管理辦法。
5.該管理辦法第8條又進一步明確了,不交城市配套費不得發(fā)放《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被告是在20xx年12月17日,已經依法辦理了《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是在該管理辦法20xx年7月1日實施之前辦理的。所以說,該管理辦法沒有溯及力。
退一萬步講,如果說按原告所講的,在房價款之外,被告又收取原告的燃氣、暖氣、地熱水、有線電視安裝費的話,被告也不違法。也不違反開封市的這個管理規(guī)定。
其理由有二點:其一按該規(guī)定,將說的是“商品房項目應計入房屋銷售價格開發(fā)商不得在房價外向購房者另行加收任何費用。而被告所收取的這些安裝費。是代燃氣等有關公司收取的初裝費。也就是說,這些安裝費是有關公司收取的,被告只是代收而已,所收取的這些費用用于交到有關公司,被告并沒有扣留歸自己所有,并沒有從中獲取任何利益。需要明確說明的是:城市基礎設施并不完全等于小區(qū)內基礎設施也包括小區(qū)外的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并不等于所購房內的基礎設施安裝費,城市道路并不等于小區(qū)內道路。城市配套費并不等于該商品房內配套費安裝。城市配套費是用于小區(qū)內外的公用,公共配套設施建設,而該商品房內配套安裝費,是用于進入自己房內的私用配套設施安裝,配套費并不等于安裝費。也就是說,城市配套設施的建設安裝只進入到小區(qū)內或樓道內就完成了,至于再進入自己房內的私用設施安裝費用自己肯定要出錢的。
在我們河南省地域內,在整個開封建筑安裝領域內,在整個房地產開發(fā)公司行業(yè),在整個燃氣、暖氣、地熱等公共公用行業(yè)在進入私人房屋內安裝其有關設施費有哪家是免費的?而作為房地產開發(fā)公司的被告,為了整個小區(qū)、整個樓的業(yè)主利益,為了整個工期的按時完成,為了與各個業(yè)主所簽的購房合同,按約定的時間交房,有開發(fā)公司統(tǒng)一代收取燃氣、暖氣、地熱水、等安裝費,交于有關公司后,進行統(tǒng)一安裝。這也是多年慣例,也是多年的交易習慣,而且該交易習慣并不違反國家的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按《合同法》第61條規(guī)定,按最高法院《合同法》解釋二第7條規(guī)定,而這種交易習慣是受法律保護的,依法應受法律保護。
五、原被告所簽“合同”附件四“合同補充協(xié)議”意思表示真實,內容合法,是合同外另有約定,是合同約定的特別條款,該訴爭的二個條款具有不可撤銷性,且該案已依法報房地產管理部門登記備案。
原被告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及合同附件符合有效合同的構成要件,依法應認定為有效合同。其一,簽約主體適格,意思表示真實。其二內容合法,且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其三,簽約程序完備。是在雙方認真審閱了合同條款含義、明確其全部內容,在平等、自愿、協(xié)商一致的基礎上簽約的。且已按規(guī)定報房地產管理部門登記備案。原告與被告就天然氣、暖氣、地熱水、有線電視的安裝費,代收事宜達成合意,是約定的特別條款,只要意思表示真實,不存在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即為合法有效行為。應按當事人之間意思自治原則履行,且雙方對合同效力均無異議,原告未訴請撤銷整個合同及其附件,只訴請撤銷對附件中的兩個條款,則應按有效合同履行,故被告收取上述費用合法有據(jù),未構成消費欺詐,更不存在脅迫行為,且從三原告提供的各組證據(jù)來看,都無法證明原被告雙方所簽的補充協(xié)議時是在欺詐、脅迫的情況下所簽。
六、本案是不屬于可撤銷可變更合同,該《商品房買賣合同》及《合同補充協(xié)議》絕對不是什么格式合同、格式條款。
原告認為本案的購房合同及補充協(xié)議是采用格式條款,是在欺詐、脅迫的情況下所簽,且系重復收費行為,請求撤銷其中的二個條款,沒有法律依據(jù)。本案的合同及補充協(xié)議不是《合同法》所述真正意義上的格式合同(仍留有諸多空白欄目供簽約雙方自行協(xié)商填寫),該合同是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和河南省建設廳共同監(jiān)制的,對行政管理的相對方都是平等的,其解釋權赤屬該兩部門,不是被告河南xx置業(yè)有限公司自行制定反復使用的合同。作為合同附件的補充協(xié)議,對代收條款的約定是雙方自愿、平等、協(xié)商的結果。本案原告在簽訂合同時,已明知其內容,且合同中也具有特別提示。在“合同補充協(xié)議”中,被告并沒有免除自己的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情形,雙方的約定是合法有效的。
綜上所述,被告代理人認為:原被告所簽購房合同及附件是真實、合法、有效的,系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是雙方自愿、平等、協(xié)商的結果,且不違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其有關代收安裝費的行為,不被法律、行政法規(guī)及有關規(guī)范性文件所禁止。本案糾紛中,不存在欺詐、脅迫、顯示公平、重復收費及可撤銷的法定條件。同時認為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的適用原則是上位法優(yōu)于下位法的原則,故應適用《合同法》和其司法解釋》為依據(jù)來審理本案。以上代理意見請予采信。
代理人:郭永軍
20xx年12月8日
尊敬的審判長、人民陪審員:
江西三人行律師事務所依法接受原告周xx的委托,指派我作為其委托代理人參與本案訴訟,庭審前我認真核實相關證據(jù)、查找法律根據(jù),通過今天的法庭調查,對本案的事實有了清楚了解,現(xiàn)結合事實和法律發(fā)表如下代理意見:
一、原告與被告簽定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合法有效,原告基于該合同享有的權利應受法律保護。
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一條之規(guī)定“當事人對合同是否成立存在爭議,人民法院能夠確定當事人名稱或者姓名、標的和數(shù)量的,一般應當認定合同成立。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以及《合同法》第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原、被告所簽的編號為gf-20xx-0171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合法有效;即使該合同沒有合同編號,沒有簽訂日期,也不能以此瑕疵否認該份合同的法律效力;故原告基于該份合同依法享有要求被告辦理產權過戶手續(xù)的權利。
二、被告熊xx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承諾辦理產權手續(xù)、收取原告購房款等行為系景德鎮(zhèn)市xx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xx公司)的行為在原、被告所簽的編號為gf-20xx-0171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中出賣人的委托代理人一欄清清楚楚寫上了被告熊xx的名字,且在合同的尾部也有xx公司蓋的公章,在出賣人一欄同樣有熊xx的簽字,正是基于此,原告完全有理由相信熊xx就是xx公司對外的處理事務的代理人;正如《合同法》第四十九條之規(guī)定的:“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其意義在于維護代理制度的誠信基礎,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建立正常的民事流轉秩序。本案中即使凱達公司未授權熊方明對外處理公司事務,原告基于合同也完全有理由相信凱達公司與熊方明之間構成表見代理關系。所以,熊方明簽訂合同、收取原告全額購房款、向原告出具承諾產權過戶等行為均應視為是xx公司的行為。
1、原告在起訴時,到工商部門查詢了凱達公司的工商基本信息,該基本信息上載明xx公司于20xx年8月16日已經被吊銷,其公司股東為周xx和支xx;據(jù)原告了解,周xx已經死亡。而根據(jù)我國相關法律規(guī)定,公司被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屬于公司意志以外的公權力運作的結果,屬于強制解散公司的范疇,是公司違反了法律與行政法規(guī)(包括《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等)中的強制性規(guī)定,應予解散。公司解散又必須經過清算以及注銷兩個程序。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二)第十八條之規(guī)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未在法定期限內成立清算組開始清算,導致公司財產貶值、流失、毀損或者滅失,債權人主張其在造成損失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因怠于履行義務,導致公司主要財產、帳冊、重要文件等滅失,無法進行清算,債權人主張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本案中,凱達公司既然已經被吊銷,那么公司就有法定義務進行清算,清償完公司清算之前的公司債務,這其中就包括原告基于買賣合同對xx公司享有的房屋過戶登記請求權(債權)。但xx公司在公司被吊銷后沒有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依法進行清算、注銷程序,那么此時,就有必要否認公司法人人格,進而要求xx公司股東替公司承擔債務清償責任。
2、被告支xx在庭審之中向法庭出示了一份鑒定文書,擬證明支xx非xx公司實際股東,其股東身份系xx公司偽造其簽名所致,故其無需與被告熊方明承擔連帶責任。原告認為該份證據(jù)不能作為被告支興林免責的事由。因為公司工商登記對外具有公信力,該種登記屬于商事登記,并使商事登記的外觀具有足以使他人信賴的特性,善意信賴登記外觀的人就此能取得權利。從公司工商登記公信力的內涵出發(fā),不僅在登記正確的情況下,登記所表現(xiàn)的權利是真實的權利,對社會公眾具有絕對的可信性,而且登記錯誤時也不能顛覆登記對于權利狀態(tài)的表述,這種狀態(tài)對于社會公眾同樣是真實的,正確的。公司工商登記的作用就是為了保護第三人的信賴利益,維護交易安全。從我國公司登記制度的設立本意以及公司登記公信力適用的三大基本原則(保護善意相對人利益原則、對第三人有利原則、法定義務不能免除原則)來看待本案,原告的權益完全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
綜上所述,原告房產至今沒有辦理產權的原因完全系被告不誠信的行為所致,故原告懇請貴院支持其全部訴求。
以上代理意見,請合議庭在合議時參考并盼望予以采納。謝謝!
代理人:江西三人行律師事務所
律師 李俊杰
20xx年八月二十日
共
2
頁,當前第
1
頁
1
2
商品房購銷合同糾紛篇二十一
一、關于雙方當事人舉證責任承擔。
現(xiàn)取證過程中的當事人主義。
二、關于按揭的法律屬性和糾紛處理。
1、按揭合同的法律屬性。商品房的擔保貸款,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商品房“按揭”。按揭作為一種融資購樓方式,是英美法系中物的擔保的一項基本制度,其本質與大陸法系中的讓與擔保制度相同,系指債務人或第三人將商品房的所有權轉移于債權人而擔保債權人的債權在約定的清償期限內得到清償?shù)膿P问健N覈F(xiàn)行法律中還找不到“按揭”這一概念,但這一概念在近幾年的商品房買賣特別是各類報刊樓市信息中已得到廣泛的引用。我國目前審判實踐中遇到的按揭主要包括現(xiàn)樓按揭和樓花按揭兩種。在現(xiàn)樓按揭中,買受人將所購房屋作為抵押物向銀行抵押貸款,當其不履行債務時,銀行既可以將該房屋折價、拍賣或變賣,以該房屋的價款優(yōu)先受償;也可以事前與出賣人簽訂回購條款,當買受人不履行債務時,要求出賣人回購。因此,現(xiàn)樓按揭可歸屬于不動產抵押。而在樓花按揭中,買受人其實是將其享有的根據(jù)購房合同取得房屋的期待權作為抵押物向銀行提供擔保,屬于權利抵押即準抵押的范疇,與將房屋作為抵押物向銀行提供擔?;鞠嗤坏┵I受人取得房屋所有權后,權利抵押就會轉變?yōu)椴粍赢a抵押。因此,我國內地的按揭其法律屬性仍為抵押,其內涵與英美法系和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按揭及大陸法系中的讓與制度不同。事先轉讓財產的所有權是英美法系中按揭的基本特征,也是該制度與抵押、質押的根本區(qū)別。
2、按揭糾紛的處理原則?!督忉尅穼⑸唐贩堪唇屹J款統(tǒng)稱為商品房擔保貸款,并在第23條至第27條較詳細規(guī)定了在商品房買賣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時,當事人可以請求解除按揭貸款的一系列相關問題。結合審判實踐,筆者認為,在審理商品房按揭糾紛案件時主要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合并審理原則?!督忉尅返?5條規(guī)定,以擔保貸款為付款方式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的當事人一方請求確認商品房買賣合同無效或者撤銷、解除合同的,如果擔保權人作為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提出訴訟請求,應當與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合并審理;未提出訴訟請求的,僅處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擔保人就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糾紛另行起訴的,可以與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合并審理。二是平等保護原則。根據(jù)我國擔保法第49條、最高人民法院《規(guī)定》第35條的規(guī)定,在按揭銀行沒有參加買受人與出賣人購房合同糾紛的情形下,如果法院擬判決購房合同無效或解除購房合同時,法院應告知按揭銀行參加訴訟,是否參加訴訟,應由按揭銀行自行決定,人民法院不能強行追加其參加訴訟。在審判實踐中,我們應充分保護按揭銀行的合法權益。三是權利優(yōu)先原則。在按揭糾紛案件中,象買受人與抵押權人的權益沖突是審判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比如除按揭銀行的抵押權外,買受人所購房屋或樓花有可能還存在二種抵押權:即建筑商的法定抵押權和其他債權人的一般抵押權。因此,一方面,我國應對建筑商的法定抵押權實行預備登記制度,以登記時間確定權利成立的時間,并按“成立在先、權利優(yōu)先”的原則處理。另一方面,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建設工程價款優(yōu)先受償權問題的批復》的有關規(guī)定,建筑商的優(yōu)先受償權優(yōu)于一般抵押權和其他債權,而已交付商品房全部或大部分購房款的消費者的權益應優(yōu)于建筑商的優(yōu)先受償權。
三、關于欺詐行為的認定和處理。
1、對欺詐行為的認定。從民法上來說,欺詐是指當事人一方故意編造虛假或歪曲事實,使表意人陷入誤解,違背真實意思而作的意思表示。構成欺詐應具備以下要件:一是出賣人有惡意違約和欺詐的行為;二是出賣人的欺詐行為與買受人陷入錯誤及其意思表示有因果關系;三是出賣人有制造假象、隱瞞真相的故意;四是實施欺詐之人為出賣人或者第三人。對于商品房買賣中欺詐行為的認定,目前學界和司法界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欺詐系出賣人主觀上故意欺騙買受人,但它是指從某一套商品房的整體而言,而不是指該套商品房的局部瑕疵,也不僅僅是“缺斤短兩”的問題。比如《解釋》第8條、第9條規(guī)定的可以適用懲罰性賠償責任的五種情形,《解釋》第14條第2款關于面積誤差比超過3%部分的房價款應由出賣人雙倍返還買受人的懲罰性規(guī)定。
另一種觀點認為,只要出賣人實施了某種欺騙行為,這種行為足以揭示出賣人的內心是故意隱瞞事實真相,就構成欺詐。比如除《解釋》中規(guī)定的五種情形和面積“縮水”外,象在商品房買賣中出現(xiàn)的出賣人惡意隱瞞規(guī)劃情況,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故意改變規(guī)劃設計等,均應認定為欺詐。筆者更傾向同意后一種觀點。因為若只將《解釋》第8條、第9條規(guī)定的五種情形和第14條第2款作為懲罰性賠償依據(jù)的話,容易使人產生認識上的混亂。
出賣人的欺詐行為既可以表現(xiàn)為無中生有、顛倒黑白的虛假陳述或者誤導陳述,也可以表現(xiàn)為重大遺漏或者某部分的不正當陳述,只要出賣人主觀上構成故意隱瞞,惡意造假,就應認定為欺詐。
2、對欺詐行為的處理。我國《合同法》第113條第2款規(guī)定: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消法》)的規(guī)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而我國《消法》第49條所規(guī)定的雙倍賠償條款,學理上又稱懲罰性賠償,是借鑒英美法等國家立法,從利益分配上補償受害消費者,懲罰欺詐經營者,從而恢復市場交易秩序的公平和社會正義,是突破我國傳統(tǒng)民法中合同賠償責任只在于填補損失而不在于懲罰的重大突破?!督忉尅返?條、第9條明確規(guī)定了商品房買賣過程中因出賣人惡意違約和欺詐,致使買受人無法取得房屋的,可以適用懲罰性賠償?shù)奈宸N情形;《解釋》第14條第2款明確規(guī)定了出現(xiàn)面積誤差后的處理原則。
看過最高院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的人還看了:
1.建設部商品房買賣合同范本(2)
2.效力性強制性規(guī)定
3.分家析產案件中虛假訴訟是怎樣的
4.如何辦理商品房退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