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論語讀書心得三百字初中(模板12篇)

字號:

    不斷學習和提升是追求成功的必經(jīng)之路。總結的語言要簡潔明了,重點突出,避免冗長和啰嗦的表達方式。下面是一些總結的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論語讀書心得三百字初中篇一
    咱們中國地大物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許多傳統(tǒng)文化從古代一直流傳至今。有民間工藝品,有毛筆書法,還有各種各樣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其中,唐詩更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是古人們智慧的結晶、知識的體現(xiàn),還是成千上萬的傳統(tǒng)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極其重要的一部分。
    我讀過的這本《唐詩三百首》,里面記錄了幾百首唐詩,每一首都凝聚了詩人淵博學識的精華。在這么多首詩中間,我最喜歡的是孟郊的《游子吟》和李賀的《昌谷北園新筍》。
    《游子吟》的內(nèi)容是: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從這首詩中我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就像溫暖的春天。母愛,是無私的愛,更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愛!在《游子吟》這首唐詩里,作者孟郊寫的第三句和第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是指一位母親在孩子臨出門前為孩子一針一線地縫制衣服的場景。可想而知,這位母親是多么愛他的孩子??!現(xiàn)在,我也要即興創(chuàng)作一首歌頌母愛的散文詩:母愛,就像雨傘,為我們遮風擋雨。母愛,就像一杯水,口渴時送來清涼。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溫暖的!
    《昌谷北園新筍》這首七言絕句,我也非常喜歡。他的內(nèi)容是:籜落長竿剝玉開,君看母筍是龍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別卻池園數(shù)寸泥。我特別喜歡第三、第四句。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竹筍一夜之間就長高了好多好多,告別了竹園里的泥土。簡短的兩句詩表達了作者李賀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渴望像竹子一樣沖破障礙,建功立業(yè)的迫切心情。我也要像竹子和詩人李賀一樣奮發(fā)向上!
    唐詩只是一首首普通的詩嗎?不,它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一筆寶貴的財富。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該把唐詩更好的傳承下去,讓一首首唐詩中的精神影響我們一代代人!
    論語讀書心得三百字初中篇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他創(chuàng)立了儒家教派,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
    《論語》內(nèi)容廣泛,記載了關于哲學、藝術、倫理、文學、政治、教育等幾個方面的言論,是儒家學派最重要的經(jīng)典著作,也是了解中國文化絕對不可不讀的作品。
    《論語》是一本“老古董”。年輕人很少由喜歡它的。他們多半認為,都21世紀了,誰還去看古文啊!盡管這樣,還是有人喜歡它的。我就是其中一位??追蜃邮俏业呐枷?,我愛屋及烏才喜歡《論語》的,就決定讀讀它。讀后覺得,他的言論很有道理,可以知道我們?yōu)槿颂幨?。我最欣賞的是他“以仁為本”的思想,他的胸懷和他的學問一樣大。
    我認為,沉迷于漫畫書的朋友們,偶爾看看古書,體會一下前人留下的精華,是大有益處的。
    論語讀書心得三百字初中篇三
    第一則強調(diào)只有按時溫習(實踐)所學的知識,才能掌握所學的知識。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討問題,體現(xiàn)了學習的樂趣和態(tài)度。最后一條非常重要,強調(diào)了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才能,不是為了夸耀,當別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時,不應怨恨,這才是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應有的態(tài)度。
    第二則闡明學與思的辯證關系。提出了“學”是“思”的基礎,“思”又能使“學”不斷深化和擴大。
    第三則講的是學習態(tài)度,說明在知識、學問上要坦率,不能帶有虛榮心,應采取極其誠實的態(tài)度,千萬不應該不懂裝懂。
    第四則強調(diào)要以學習為樂。
    第五則強調(diào)了進行自我修養(yǎng)要常思己過,有則改之。
    第六則強調(diào)不因別人不了解自己而憂慮,但是應該要努力充實自己的才能。
    第七則強調(diào)要向一切人學習,不但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類似的毛病。
    第八則中,孔子提倡,學習別人時要有所選擇,不但能學習別人的長處,而且能剔除別人的短處,強調(diào)了主動學習、善于學習的重要性。
    研讀第一部分,應對為學的方式和追求作如下思考:。
    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意義和樂趣所在?!皶r習”即是在生活中不斷運用和深入理解所學的過程。學有所得,與知己交流,是學習者熱誠的期待,正所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如果學得寂寞,無人喝彩,甚至被否定和批評,還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在學習上自得其樂,這就是真正的君子之風。
    學思結合才能讓學習的過程充滿智慧的光芒。有知識,但沒有疑問,沒有對于疑問的深思,沒有深思后的頓悟,知識永遠是知識,不是學識,學習也變得索然無味。相反,有思想火花者耽于空想,一切想當然,不能踏實為學,沒有豐盈的積累和有益的參照,就只能處于虛無縹緲中?!皩W”是求乎外,在于知物;“思”是求乎內(nèi),在于明理。兩者是生命開發(fā)中相輔相成的事,如果偏廢就會勞而無功,甚至危及身心。
    真誠坦白是學習的最佳態(tài)度。承認自己在學習中的疑惑和困難與表現(xiàn)自己在學習上的進益和收獲同樣重要。強不知以為知只能欲蓋彌彰,顯得更加愚蠢和可笑。勇敢地說“沒聽懂”“不明白”才可能得到進一步的點撥和教導,從而化不知為知。不懂時偽裝懂,是耍小聰明;不懂時馬上提問盡快弄懂,才是大智慧。因真誠坦白而不斷進步的好學者,就是真正的智者。
    樂在其中是學習的理想境界?!爸笔浅跫壘辰?,客觀知曉而已,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可能知之不多,也可能知之不少,但都沒有投入,是理智的學習?!昂弥笔侵屑壘辰?,有了興趣,自然想知之甚多,在興趣的引導下會不斷獲得新知,是愉快的學習?!皹分笔歉呒壘辰?,把學習視為人生的享受,心靈的寓所,在其中悠然自得,物我兩忘,是陶醉的學習。
    論語讀書心得三百字初中篇四
    一陣陣秋風吹去,如同歲月,一去不返。從古至今,我們的前輩給我們就下了許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而我讀的這本唐詩三百首誦讀本就是其中之一。每首古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蘊涵著許多的道理,它那簡潔又生動的語言,訴說了一個又一個的小故事那是我國古代的歷史,那是我們中國的成長足跡。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這些詩我們從小念到大。小時候我們不懂它的意思、意境,要說是懂,那也是似懂非懂。現(xiàn)在再讀,雖然還是那短短幾行文字,但是它教給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啟示。
    《唐詩三百首誦讀本》中有王之渙的《涼州詞》,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贈汪倫》李叔同的《送別》讓我們我體味到深切的悲意凄涼。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母別子》它其中蘊含著我們能體會到的母愛,和母親為孩子的無私奉獻。
    當你打開《唐詩三百首誦讀本》的時候,你會感覺這本書像有魔力一樣,讓你百看不厭,里面的的每一句話都是那樣的耐人尋味,每一首詩都是那樣的含義深刻。當你合上書的那一剎那,覺得眼前是一幅山水名畫。這幅畫既淡雅又濃郁,既有別離也有相會,既有慈愛又有怨狠,這幅畫是多么的真實?。?BR>    我愛《唐詩三百首誦讀本》,也愛留傳至今的古詩,更愛我們的中國!
    論語讀書心得三百字初中篇五
    讀了論語通譯,雖然不能看了古文就明白如何翻譯成現(xiàn)代文,但是在注釋的幫忙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訴我們的。覺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時就能明白的這些道理,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此刻都還不明白。
    商鞅是行變法,落得五馬分尸的結局;達爾文在說物種進化的時候被人們罵成瘋子;助人為樂的雷峰經(jīng)常被人嘲笑,他們這些舉動,又有誰能理解?如果他們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樣捍衛(wèi)真理?他們最初不被理解,是因為他們的追求走在了時代的前列;他們最終名垂青史,是因為他們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現(xiàn)實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這個東西。他們能夠追求別人的理解,以別人的議論為自己的主題,以別人的言談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以別人的反應來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方式,甚至要去討好別人,為了所謂的理解,寫了一些優(yōu)柔寡斷毫無逐漸的可笑人生。他們真的明白理解嗎,他們覺得他們真的是在理解別人,并換取別人的理解嗎,不是這樣的。
    理解不僅僅僅只是你需要別人來理解你,根本就不是同路人為什么要逼迫別人理解你,難道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同情和憐憫?這樣作難道不會太悲哀了嗎?于是,終日沉浸在觀察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之中,優(yōu)柔寡斷,碌碌無為。不再努力改造自己的生活,不再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卻只是追求理解。理解不是牽強的,是需要別人有和你相同的東西然后互相共鳴而產(chǎn)生的。就算不被理解,又有什么關系,只要我們能在某些方面理解了別人,想必別人也必須能理解你的吧。孔子很早就這么說過了,不擔心別人呢不了解自己,只憂慮自己不理解別人。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人不光為理解而活!
    理解萬歲?
    不被理解又有何妨。
    論語讀書心得三百字初中篇六
    翻開《唐詩三百首》,簡短精悍的詩詞展現(xiàn)的是那盛世的景觀。有“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钡淖匀幻谰?有“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祥和鄉(xiāng)村;更是有“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大好兒郎。在唐朝這繁榮的時代里,唐詩仿佛便是盛世的代言,而詩人也是不計其數(shù)。無數(shù)的詩人之中,總有那么兩個人令人無法忘卻,譬如李白,譬如杜甫,在這座大觀園里熠熠生輝。
    杜甫篇——不忘德心。
    他如同一葉扁舟,在宦海之中沉浮,在一生的漂泊之中,卻依舊未丟失那一顆熱忱的心,而他的詩乃至他的人從未都如他的心一般。
    他擺正了自己的內(nèi)心,追求著自己心中的正義,該是有一番大作為,奈何錯生于亂世。安史之亂爆發(fā)前,他仕進無門,十年困頓之后,終做得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幾經(jīng)流離,幸得脫險,仍得一官半職,然而,為心中的正義又一次遭遇貶謫,幾經(jīng)周轉空有一身才華卻不得重用,在小舟之中了卻余生。
    即使這樣,在他的一生之中,無論什么時候,都保持著高尚的道德情操,此之乃謂為立德,居于草廬之中時,他曾感慨:“安得廣廈千萬間,吾文如獨破受凍死亦足。”在被俘虜之后,他望著滿目瘡夷,揮筆寫下了:“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眹遗c百姓是他的心之根本,他說,銘記的心是為國與為民,而非為己為親,因此,他的德行才千百年來未曾被忘卻,正如陸游所說:“文章垂世自一事,忠義凜凜令人思”。
    李白篇——隨心不羈。
    灑脫如他,從不被世俗所束縛,追求的是心安,培養(yǎng)的是自身的品性。
    李白之詩豪邁飄逸俊逸清新,杜甫曾嘆道:“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傾心庾開府,俊逸鮑參君?!崩畎椎脑娫~有的是浪漫與豪情!“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蹦鞘菍懢皶r的壯闊;“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蹦鞘鞘闱闀r的長嘆,“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蹦鞘腔貞洉r的悲戚,李白浪漫的手法與不羈的創(chuàng)作,展現(xiàn)的是自己的良好品性。
    不似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他有的是“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自信。不似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他有的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钡目癜?。不似張繼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彼械闹皇?“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薄凰埔话闳饲谑浪?,更多的是不羈與豪情,他向來注視的只是自己品性的修養(yǎng),眾人的品頭論足,世俗的紛紛擾擾,又與他有何聯(lián)系?只需跟隨著心游遍這無數(shù)的自然美景。
    不羈如他也曾追求過,長安求仕無果,后終得舉薦,進宮為官,然而滿腔抱負的他又怎能安安心心居于方寸之地,寫寫畫畫,況日日為之只會心生倦意,狂妄的性子更是令他樹敵無數(shù),宮中之人謗之,毀之,玄宗疏之,心中的躁動終是讓他放棄了這浮名,賜金而返,他留下了豪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彼S著內(nèi)心,又歸于寧靜,他一生不以功名顯露,以詩流傳至今,憑布衣之身而藐視權貴。肆無忌憚的游山玩水。隨心所欲卻又從不跨出內(nèi)心的底線。
    現(xiàn)人篇——學古利今。
    唐朝的盛世繁華已成為過往,許多名篇、名人也在歷史中漸漸隕落,而也有許多的國之瑰寶流傳至今,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所需要做的便是學古利今。
    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在我看來,青年的價值觀的形成與確立離不開立德修身,如杜甫般正心以立德,如李白般隨心以修身。
    立德之本莫尚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杜甫評著保持內(nèi)心的愛國熱忱,留下了萬世的盛名。處于新時代的我們,愛國更是必不可少。然而我們所需要的德行不僅僅是愛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言,單單作為公民,除了愛國,我們也應該追求敬業(yè)、誠信、友善,而這些德行并不全是與生俱來的,更需要的是后天的培養(yǎng),因此我們要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慢慢樹立美好的德行。
    而修身更是為人、立身、處世的根本。如李白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奔词固幱卩须s混亂的社會,也應該隨心以修身,然而隨心卻并不是善惡,為所欲為,而是以隨心達到心靜,心靜從而提高個人的修養(yǎng)。在當今的社會,學歷并不是那么重要,唯有品性高潔之人,方能有所作為。
    閑來時翻閱《唐詩三百首》,也頗有一番別致的趣味,常有“讀史以明智”之說,在我看來,讀詩亦是明智之法。
    論語讀書心得三百字初中篇七
    我在寒假的時候看了《論語》這本書,知道了很多關于學習。道德修養(yǎng),為人處事的一般原則。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墩撜Z》是孔子在教學生的時候片片斷斷,留下來的課堂筆記,他的學生把這些給編起來,后來就成了論語。
    看了《論語》后,我從中悟到學習應腳踏實地外,還從中得到不少的學習方法。比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訴我們經(jīng)常溫習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就會從中領會更多的新知識?!坝信笞赃h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卻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嗎?它告訴了我們學習的態(tài)度和為人的態(tài)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的意思就是:幾個人走路,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在其中,選取他們的長處來學習,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句話也告訴了我們無論我們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段話的意思是:我每次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過了呢?這些話都告訴了我們要重視品德的修養(yǎng)。
    論語讀書心得三百字初中篇八
    孔子,春秋戰(zhàn)國時期之文人,其作《論語》流芳百世,流傳至今,幾乎無人不知,無鬼不曉。
    《論語》,封面精致,外殼鵝黃,厚厚的,正上方用宋體寫著“論語”二字,下面寫著“孔子的智慧”幾個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畫,讓人一眼就喜歡上了這本書。翻開書頁,一股油墨香味撲鼻而來,啊!這本書我已經(jīng)心儀很久了,還是媽媽特意從書店買來的呢!
    這本書中字字珠璣,其中我認為最精辟的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薄眱删湓挕?BR>    第一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時常溫習學過的知識,這難道不快樂嗎?有朋友從遠方來做客,這難道不開心嗎?別人不知道我有學問,而我不介意因為學習是為了自己,這難道不是一個君子嗎?””告訴了我們:“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應手。如果別人對你有誤會時,不要生氣或難過,只要你做的是對的,別人終究會明白的?!?BR>    第二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來學習,如果是缺點的話,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看自己有沒有一樣的缺點,如果有就要立刻改過來?!薄备嬖V了我們:“朋友或同學當中,每個人都有優(yōu)缺點,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學習別人的長處和改正自己的缺點?!边@兩句話寫得真好,我們大家也要好好讀讀哦!
    《論語》,孔子智慧之精華,他告訴了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事。做人,就應該要不能只修飾外貌,更重要的是內(nèi)心的修養(yǎng);做人,就應該要對所有的人都要以愛心對待,也要多親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應該要假若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任何缺點和過失,必須得勇于改過,不能故意不改,并裝作沒發(fā)現(xiàn);做人,就應該要本著正大光明的態(tài)度來做事,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論語讀書心得三百字初中篇九
    孔子很看重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朋友的作用,他主張我們交正直、誠實、知識面廣的朋友,而不贊同我們跟那些性情暴躁、優(yōu)柔寡斷、心懷鬼胎的人做朋友。那些好的朋友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果決,在自己疑惑時幫助自己做出選擇。
    其實交什么樣的朋友,怎樣與朋友相處,考驗的是我們的眼光和智慧,我們讀論語,聽于丹講論語,從中學習到的是一種明辨的能力,是寬容的態(tài)度。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而能夠選擇什么樣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樣的朋友,自己站在一個什么樣的人生坐標上,只有明確自己的目標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朋友就好比一面明鏡,可以看出自己的得失,也可以反映出自己的道德品行。當自己因為方向而迷茫時,又可以及時為你指明方向。
    在書中看到這樣一個蘇軾與佛印交往的故事:蘇軾是一個大才子,而佛印是一高僧,倆人經(jīng)常在一起參襌,打坐。有一天倆人又在一起打坐。蘇軾問:你看我像什么佛印答:我看你像尊佛。蘇軾聽后大笑,說:“我看你像攤牛糞?!北砻嫔希坪醴鹩∮殖粤颂??;氐郊?,蘇小妹對蘇軾說:“參襌的人最講究是見心見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說你像尊佛,說明他心中有尊佛,而你說佛印像牛糞,想想你心中有什么吧!”
    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tài)度?!墩撜Z》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我想:遇上開心的事,就盡情享受,與人分享,因為你的快樂也會讓別人快樂;遇上難過的事,一時的悲傷難過人之常情,但長時間沉迷于此,你的生活質(zhì)量就會大大下降。希望大家都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快樂地生活!
    以前總說門當戶對是封建毒害的殘余,但真的沒有更現(xiàn)實的意義嗎?就我看來,它是為婚姻做一些必要的、經(jīng)常被忽略的、精神層次上的鋪墊。當然,我并不是說要把其當成一種鐵定律例來執(zhí)行,而是認為應該作為必要的參考來對待。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好的朋友是良師,他潛移默化地影響你的思想、行動,令你覺得快樂幸福,生活處處充滿陽光;好的朋友不見得時時刻刻陪伴在身邊,卻可以在你需要的時候默默地站在你身邊,也許僅僅是一個眼神、一句話語、一種態(tài)度、一份默契。
    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是需要距離的。否則就是非愛行為,就是事君數(shù),思辱矣;朋友數(shù),思疏矣。
    那么如何可以結交到好的朋友?最根本的,讓自己成為善良的、樂觀的、幸福的人,使自己與這些美好的品德相貼近,那么至少可以在與這樣美好的人相遇時共品一杯茶。
    論語讀書心得三百字初中篇十
    讀完《論語》,坐著發(fā)呆,迷茫中,《莊子。 秋水》中的一句話,浮上心頭。 “至德者,火弗能熱,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獸弗能賊。非謂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寧于禍福,謹于去就,莫能害之也。”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角色是什么?
    是一位在文化封凍的河流上用肩膀奮力拉船的纖夫,是一名在“人治”與“專制”之間撐船的擺渡人。
    一個自由的思想家,卻因為世事的束縛、統(tǒng)治的變遷或被哄抬或被蜚斥,終己一生在困境中追求著不得志的“仁”的理想。
    好心人一直在呼吁同情弱者,卻又總是將至德者歸入強者之列,似乎天生不屬于同情范圍。其實,世間多數(shù)出色者都因為眾人的分享、爭搶和排擠而成了最弱的弱者。
    孔子就是最好的例證。
    《論語》中并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而是質(zhì)樸的道理和,以身作則。細想身邊
    常有這些品格的展露,而習慣于淡漠的我們卻很少如此清晰地看待。也許華夏的血脈里,正有“君子“的影子,只是經(jīng)過孔子等至德者的吐納,將它凝固住了,現(xiàn)之以墨字,代代相傳。
    或許至德者從不抱怨,透過字里行間,只能隱約看見孔子影影綽綽的'無奈。記得有人曾說:“半部論語治天下?!皳碛幸徽俊墩撜Z》的孔子,留下的卻只有無奈的隱忍。
    論語讀書心得三百字初中篇十一
    讀完《論語》,坐著發(fā)呆,迷茫中,《莊子。秋水》中的一句話,浮上心頭?!爸恋抡撸鸶ツ軣?,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獸弗能賊。非謂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寧于禍福,謹于去就,莫能害之也?!?BR>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角色是什么?
    是一位在文化封凍的河流上用肩膀奮力拉船的纖夫,是一名在“人治”與“專制”之間撐船的擺渡人。
    一個自由的思想家,卻因為世事的束縛、統(tǒng)治的變遷或被哄抬或被蜚斥,終己一生在困境中追求著不得志的“仁”的理想。
    好心人一直在呼吁同情弱者,卻又總是將至德者歸入強者之列,似乎天生不屬于同情范圍。其實,世間多數(shù)出色者都因為眾人的分享、爭搶和排擠而成了最弱的弱者。
    孔子就是最好的例證。
    《論語》中并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而是質(zhì)樸的道理和,以身作則。細想身邊
    常有這些品格的展露,而習慣于淡漠的我們卻很少如此清晰地看待。也許華夏的血脈里,正有“君子“的影子,只是經(jīng)過孔子等至德者的吐納,將它凝固住了,現(xiàn)之以墨字,代代相傳。
    或許至德者從不抱怨,透過字里行間,只能隱約看見孔子影影綽綽的'無奈。記得有人曾說:“半部論語治天下?!皳碛幸徽俊墩撜Z》的孔子,留下的卻只有無奈的隱忍。
    論語讀書心得三百字初中篇十二
    這是無限崇高的榮譽,只是孔丘自己享受不到了,只能讓他的畫像接受后世學子的膜拜。他的話不容質(zhì)疑,每一句都是圣旨綸音,都是金科玉律。他說君子要守孝三年,結果后世出現(xiàn)了“丁憂”這個詞,無數(shù)官員因此失去了升官發(fā)財?shù)暮眠\氣;他講“夫夫妻妻”,結果幾千年中中國婦女的自由被剝奪了,淪為被統(tǒng)治階層;他回憶說自己十五歲時要學習了,結果無數(shù)八股文高手為此累禿了筆……孔丘啊孔丘,你在陳蔡間餓肚子時,能想到后世的輝煌嗎?你如此受人尊敬,因為你是“圣人”。韓愈、朱熹那些人就差沒寫篇文章證明你的排泄物也要比麝香還香了!可惜,當封建思想落伍的時候,被罵的人中你是首當其沖的,你的名譽與地位一落千丈。
    “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是否讓你的廟宇發(fā)抖?“批林批孔”的運動是否讓你的畫像沾滿唾沫?一些專家談到封建社會余毒時對你的指責是否讓你的“幾十幾代某某孫”蒙羞?……你要面對如此大的輿論壓力,因為你是“圣人”。“擒賊先擒王”,要否定封建的腐朽思想,就要拿你開刀!好在事過境遷,現(xiàn)在人們對你的觀點以恢復平穩(wěn),大家都辨證的看你,你的功過是非雖然還沒有定論,但不會再讓你時而在波峰、時而在波谷了。你備受尊敬與慘遭批判的原因歸根到底是:你是圣人。莊周說:“圣人無名”。你這個“圣人”不是無名,而是得到名的兩個極端:盛名與罵名。
    你說過對一個人不能只看大家的評價(“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币姟墩撜Z?衛(wèi)靈公第十五》),我想了解你,所以我讀《論語》。因為雖然相傳《易》、《書》、《禮》、《詩》和《春秋》等是你整理的,一來這種說法未必正確,二來即使是你整理的也不是你寫的,反映不出你思想。而《論語》則不同,它甚至記載你“挑食”(“不得其醬,不食。”見《論語?鄉(xiāng)黨第十》)的問題。
    《論語》的特點是寫的很平實,開篇就說“學而時習之”、“有朋自遠方來”等等,似乎與現(xiàn)在很多小學校園里經(jīng)常能聽到的“認真完成作業(yè)”、“和小朋友友愛相處”一樣。這些話,不及“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經(jīng)》的第一句話)有高度,不及“北冥有魚”(《莊子》的第一句話)吸引人,不及“如是我聞”(《金剛經(jīng)》中佛祖的第一句話)深奧??墒?,《論語》就是在平實中講述做人的基本道理。孔丘談仁,認為仁是修為的最高境界。他的“仁”不同于我們今天的“仁”,其含義不僅僅是仁慈的意思,甚至可以說,根本不是仁慈的意思?!叭省钡降资鞘裁?,我讀過《論語》后還是一頭霧水,只覺得仁是一種境界。我甚至認為,佛,道,儒三家,最高境界是很接近的,見性成佛和參悟大道也只是比仁者高一點而已。佛、道是類似于通過自我約束而達到終極約束的境界,即無拘無束,順其自然,反璞歸真。而仁者是達到了自我約束的最高程度,雖然還沒有突破極限,實現(xiàn)質(zhì)變,卻也達到臨界點。關于仁是什么的問題,《論語》中提到九十余次;孔門弟子也不止一次問,僅樊遲一人就問了三次,孔丘給的回答卻是三個完全不同的,分別是“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愛人”和“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這三者雖然都是修身的重要準則,可是也不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其中,“愛人”似乎含義最深,但由于只有兩個字,還需要通過其他語句理解。這樣一來,就沒有辦法確定什么是仁的本質(zhì)了。顏回是孔丘最得意的弟子,他問仁時,得到的答案也不過是“克己復禮”而已。因此,我說“仁”對于儒家來說,就如“祖師西來意”對于佛家、“道”對于道家一樣,是一個境界,而非實在的修身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