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yè)科學繪本讀后感(模板16篇)

字號:

    讀后感是衡量一個人對文學作品理解程度和感受深度的重要標志。讀后感寫作的完美表達需要我們注意邏輯性和條理性,使讀者能夠清晰地理解和接受我們的觀點。以下是一些精選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激發(fā)大家的寫作靈感和創(chuàng)作熱情。
    科學繪本讀后感篇一
    最近下班回家跟兒子玩角色扮演,兒子總是喜歡演一些形象高大的人物,比如超人,奧特曼,蜘蛛俠,這些人物都是看過動畫片或者在書中給他講過的。每次游戲中他都是讓我來扮演弱小者,他是拯救者,來救我,百玩不厭。
    我想他肯定是到了這個年紀該有的一個敏感期——身份確認敏感期。
    “身份確認敏感期,一般出現(xiàn)在4-5歲。當孩子到了四歲左右,空間活動能力不斷增強,父母不在身邊的時間也越來越多。孩子非常需要安全感,他將會面臨一個任務——逐漸建立起一個關于自己內(nèi)心的想象,即回答“我是誰”的問題,并逐步給自己定位。這就是孩子的身份確認敏感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開始有偶像,也會以偶像為榜樣,所以在這個時期好好引導孩子很重要,引入一些好的繪本,和孩子一起閱讀,既溫暖了親子關系,還在孩子的敏感期種下一顆正義向上積極的種子。
    而《奧特怪獸繪本》則是一套孩子喜歡正能量的書。這套書共四冊分別是《銀河奧特曼的誕生》、《奔跑吧!銀河奧特曼》、《布斯卡的冬天》、《小怪獸的一年》。
    作者是日本圓谷制作株式會社,1963年由被世界譽為“特攝之神”的導演圓谷英二成立,世界著名的特攝電影《哥斯拉》就是他的杰作。這套書的故事揭示了許多深刻的哲理,傳遞給觀眾正義、團結、堅持、勇氣的積極精神。
    有很多家長會說到自家孩子不喜歡讀書,讓他們很頭疼。在讀書這件事上,最不能做的就是強迫孩子。那怎么讓孩子愛上讀書呢,就是讓孩子感覺讀書就像玩水玩沙子一樣好玩,讓孩子對書中的內(nèi)容感興趣,就算你不讓孩子讀,他都不行。
    這套繪本采用的是孩子們都喜歡的奧特曼形象,第一眼就能抓住孩子的眼球,讓孩子愿意看下去。每個小朋友肯定都有奧特曼玩具,這個時候就可以結合繪本和孩子一起互動,一起來演譯書中的故事,讓孩子邊玩邊理解書中的內(nèi)容,拉近親子關系,同時讓孩子愛上閱讀,讓孩子覺得閱讀非常有趣。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能量向上,三觀正派的孩子。在孩子小的時候大道理講一堆,孩子也不一定能聽得懂,用繪本故事向孩子講述這些,讓孩子代入書中角色,形成同伴效應,那么不用加長多說,孩子自然懂得。
    這套書四本別是不同的故事:
    《銀河奧特曼的誕生》:小銀河長大了,帶著幾個小怪曾一起打敗了暗黑軍團,伸張了正義,也讓暗黑軍團改過自新。這個故事告訴孩子:只有你變得強大了、智慧了,再加上大家的同心協(xié)力,才能戰(zhàn)勝邪惡,保護自己,伸張正義。
    這個故事讓孩子了解友誼的意義,朋友是孩子一生之中最重要的財富。
    《布斯卡的冬天》:布斯卡提前建好房子,待冬天來臨時可以坐在溫暖的'房子里享受美食。而另一邊的巴巴魯星人卻嘲笑他,等冬天的時候,巴巴魯星人在冰天雪地里挨凍,嘗到了苦果。布斯卡幫助了巴巴魯星人,兩個人一起變得勤勞。
    這個故事告訴孩子,面對別人的嘲笑不用在意,努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當你有能力幫助別人的時候,千萬不要吝嗇,因為也許有一天你也需要別人幫助。
    《小怪獸的一年》這一本是讓孩子了解“一年”。對孩子來說時間邏輯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時間,尤其是跨度比較大的時間概念。書中用孩子最喜歡的節(jié)日為節(jié)點,向孩子們講述了一年12個月,通過節(jié)日體會到時間與自己的關系,進而理解時間的意義。
    結語
    資深童書中張戈說:每一本好書,都需要用心去閱讀,我相信它們都有幾個共同點:深處的味道、遠處的目標,以及孩子未來人生高處的閃耀。這套《奧特怪獸繪本》由具有這樣的意義,讓孩子內(nèi)心的英雄生根發(fā)芽,在身份認同找到自己。
    科學繪本讀后感篇二
    我今天讀了《小黑魚》的故事,講的是從前有一群小魚,紅色的`小魚中只有一條是黑色的,叫做小黑魚,它是個游泳健將比小紅魚游的快很多。
    有一天,來了一條金槍魚,它把所有的小紅魚都吞到肚子里去了,只有小黑魚逃走了,它很害怕,在逃跑的路上碰見各種奇遇,小黑魚就高興了起來,后來,他碰見另外一群小紅魚,小黑魚對它們說:“我們一起玩吧”??墒切〖t魚說:“金槍魚會吞掉我們的”,于是,小黑魚想到了一個主意,讓大家一起組合成海里最大的魚的形狀,小黑魚來當眼睛,游啊,游啊,金槍魚看到后,嚇的屁滾尿流,夾著尾巴溜走了。
    同學們,你們覺得小黑魚是不是很聰明啊?我覺得小黑魚非常樂于助人,它不僅幫助了別人也同時幫助了自己。我以后也要像小黑魚學習,助人為樂!
    科學繪本讀后感篇三
    《有一天》是《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繪本。講述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是一本令人動容的親子讀物。
    我每天都會給孩子講述睡前故事,偶然間看到《有一天》,立刻被題目吸引過來。作者用畫筆簡單的描繪她對女兒的成長包括女兒慢慢成為媽媽和變老的記憶!作者在繪畫時候的心態(tài)真的更讓作為媽媽的我心疼!看完后心里酸酸的!特別是公主們的媽媽!看完真的是很心酸?。?BR>    這不僅是給孩子讀的繪本,我覺得更多的是給天下的爸爸媽媽讀的繪本,特別適合家有女兒的父母細細品讀。文中深深的母愛無需用華麗的詞藻就能描寫的生動感人。越是簡單質(zhì)樸,越是讓人回味。當我讀到最后的畫面,開頭親吻孩子手指的母親化為窗口花瓶旁的一幅照片時,心中沉沉的?!坝幸惶欤芫煤芫靡院蟮囊惶?,你的頭發(fā)也會在太陽底下閃著銀光。”“當那一天到來的時候,親愛的,你會想念我。”當我們滿頭銀發(fā)的時候,才會想起曾經(jīng)那個帶我們學會走路母親時,是怎樣的一種傷感?。?BR>    繪本像詩一樣優(yōu)美,感傷的語句,簡單柔和的線條畫面,結合在一起充滿了愛和真摯的情感。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喜歡,讓我想起自己的媽媽辛苦養(yǎng)育我長大,現(xiàn)在自己也身為人母,當自己的孩子長大的時候,也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曾經(jīng)聽老人常說,女人只有做了母親之后才能體會到母親的艱辛和偉大,我現(xiàn)在對這句話深信不疑。我此時也像作者一樣看著熟睡的女兒,展望展望孩子的人生,同樣我隱隱聽著旁邊臥室傳來我的母親打鼾的聲音回顧著自己的人生,回憶著年輕時她的樣子。
    當女兒爬過來要求我給她講這個故事時,她聽得很安靜。
    有一天,女兒也許會有像我一樣的心情。
    科學繪本讀后感篇四
    《地球》是《幼眼看世界》里面的一本,是美國作家陶德。帕爾的作品,也是最受美國孩子和家長歡迎的作品之一。這套書有著非常豐富開放的主題,有孩子的自我認知和接納,有對親人和家庭的認知和接納,還有對世界的認知和探索,是深受美國孩子歡迎的情商素養(yǎng)養(yǎng)成書。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保護地球愛護地球人人有責。這本書的閱讀方法就是采用我和女兒一問一答的方法來進行的。由于書的字數(shù)比較少,女兒自己翻看一下也能明白是講述什么的了。下面和大家具體的分享。
    我寫字的時候,紙的正反兩面都用(為了節(jié)約紙,不要浪費。紙是樹木做成的,做紙需要很多樹木的,所以要節(jié)約不能浪費)我去超市的時候,帶著自己的'購物袋,因為……(塑料袋是白色垃圾要少用)刷牙的時候,我會關上水龍頭(水是要付錢的,要節(jié)約水不能浪費)我坐校車上學,并且騎自行車,因為……(大家都自己開車排放的尾氣多,污染空氣)我好好吃飯,并且留下剩飯和剩菜,因為……(剩飯和剩菜可以給狗狗吃)我記得關燈,為了節(jié)約能源。我還關上冰箱的門,因為……(開著冰箱浪費電)我希望可以光著腳走在草皮上,我可不希望搬到火星上去住。最重要的是,我關愛地球,因為……我希望所有人都健康快樂。
    這本書不但語言通俗易懂,畫畫也有著鮮明的特色,彎彎曲曲的黑色線條和大面積多彩填色的設計讓畫面充滿了童趣,象極了小孩子畫的涂鴉。用孩子的語言講述孩子的世界,作者就是用這種方式將愛、自信、親情、和平等等應常駐孩子心中,能帶給孩子一生幸福的主題闡釋給孩子聽。讓孩子深深的懂得,地球是我們大家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參與到保護地球的活動中來,從小做起,從我做起。只有我們關愛了地球,地球才會反過來關愛我們大家,我們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這套書共15冊,包括:《感覺真棒》《沒有什么大不了》《讀書讓你感覺很棒》《和平》《跟著感覺走》《我不害怕了》《沒關系》《我愛你》《爺爺》《奶奶》《我們在一起》《地球》《家庭》《媽媽》《爸爸》,女兒看過《奶奶》和《地球》這兩本,從簡單的繪本里學習到大的道理,這就是這本書帶給孩子的巨大幫助。
    科學繪本讀后感篇五
    前天晚上臨下班時,終于收到了傳說中的樂科繪本《最美味的蛋糕》。
    晚上回家,就迫不及待的與寶寶進行了分享,剛拿出來,盼盼看到封面第一眼說,媽媽,巧虎。
    我說寶寶你看清楚,他是巧虎嗎。他搖搖頭說,大貓,呵呵,看出來是貓咪了。我說這是樂樂貓,樂樂貓這個詞盼盼是第一次聽說,所以跟著我重復了好幾次。封面看起來很是親切,既有熟悉的貌似巧虎的摸樣,還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在內(nèi)容上,樂科的產(chǎn)品比巧虎多了更多的互動,里面的人物形象也更豐富。此外,繪本中,講到的感恩的故事也非常的好。里面的'小動物分別展示了自己的特長,拿出了自己心愛的東西與樂樂貓進行分享。而樂樂貓則將這些東西,做成了一個大大的蛋糕送給了媽媽和爸爸??吹阶詈笠豁?,媽媽陶醉的樣子,爸爸的表情很是溫馨。她教會了寶寶懂得感恩,懂得與別人分享好的東西。
    《最美味的蛋糕》這本書,不僅讓寶寶認識了動物,知道了他們的特長,還進行了互動。畫面精美,感情細膩,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繪本。
    科學繪本讀后感篇六
    優(yōu)美的圖畫,簡單有趣的文字給吸引住了。只不過不同的人讀出的感覺不同而已。下面我就給大家分享一本名叫?狐狐?的繪本。
    《狐狐》講述的是一只名叫“狐狐”的小狐貍的故事。小狐狐從“靜悄悄”的家走抽進喧鬧的世界,自然界的各種聲響在它的眼里像是一首美妙的大合唱,于是它開始模仿、演唱,嘰嘰嘰喳喳喳,嗡嗡嗡 嚶嚶嚶 一聲清脆,一聲低鳴,一陣低沉,一陣高亢。每每讀到這,正在學說話的女兒便會不厭其煩的重復一遍又一遍。而它的行為帶來的直接后果是全家再也捕捉不到獵物。這時故事情節(jié)出現(xiàn)第一個懸念:圣誕節(jié)的夜晚,狐爸爸帶著全家去雞窩,會一無所獲還是滿載而歸?這時,作者以極其幽默的想象設計了故事的情節(jié)——爸爸媽媽用繩子捆住了小狐狐的嘴巴,順利地捉到了食物。第二個懸念則是在狐狐全家被獵人抓住之后產(chǎn)生的:狐狐一家的命運將何去何從?作者再一次用超乎常人的想象讓故事得以延續(xù),狐狐用特別的方式救出了全家人,并從此一舉成名,過上了另一種生活。
    《狐狐》這個故事中有趣的畫面更是讓人愛不釋手,每一個細節(jié)都透露著作者的精巧構思。比如小狐狐家中的浴缸、爸爸的搖椅,甚至抽水馬桶上拉繩的吊環(huán)都是可愛的小鴨子造型;在描寫小狐狐全家肚子餓得“咕咕”叫時,畫面中并沒有出現(xiàn)狐狐全家,只是很形象地在馬桶里畫上了蜘蛛網(wǎng);狐狐演唱感動獵人時,作者直接將狐狐放到了月亮上,深藍色的背景,閃爍的星星,讓人仿佛聽到了寂靜的夜空中傳來的歌聲。像這樣的畫面還有很多,每一幅都可以帶給人無窮想象的空間。而女兒總是不厭其煩的要求我再講一遍,再講一遍......
    這是一個崇尚包容和個性發(fā)展的故事,給孩子最好的發(fā)展就是給與他最廣闊的空間。而我們作為教師,就是要用一雙慧眼發(fā)現(xiàn)并培養(yǎng)每個獨一無二的孩子!
    科學繪本讀后感篇七
    今天我讀了《我爸爸》這本書,我感覺作者的爸爸非常棒,在他的心目中是一個無所不能的爸爸。
    這讓我想到了我的爸爸,他是一個折飛機高手,我爸爸會折各種各樣的飛機。
    我爸爸還有一項特殊技能,你們猜也猜不到!那就是倒著跑!到目前為止我正著跑也沒能超過他。
    游泳也是我爸爸的強項之一。他自學成才學會了各種泳姿。
    最近,我爸爸一直在跟我練習他不擅長的`跳繩。我相信我和爸爸能越跳越好。
    這就是我的爸爸,一個優(yōu)秀而又平凡的爸爸。
    科學繪本讀后感篇八
    7月來了,家有小兒的父母們,暑假模式也將隨之開啟,是否早已謀劃好一些長長短短的旅行?旅行是難得的膩在一起的時光,也是難得的共讀時刻,最好帶上幾本輕便的書,適合大人小孩一起看,和旅行最配的書,莫過于日本繪本大師安野光雅的《旅之繪本》了。
    《旅之繪本》是一套邊走邊畫的“無字手繪旅圖”,細密線條點點勾勒,淡雅水彩緩緩流淌,一個孤獨的旅人,漫無目的地游走,幽靜的村落,連綿的綠地,古老的城鎮(zhèn),熙攘的集市,記錄風景,更記錄風景中的人。
    因為安野光雅下筆極度細膩,畫面信息量又大,最初這套繪本是孩子爸借來看的,沒想到當時4歲多的女兒也十分感興趣,一頁頁反復觀察揣摩,并發(fā)現(xiàn)了畫面中隱藏的一些小秘密。這讓我驚嘆于圖畫的力量,孩子因為不識字,沒有失卻天然的讀圖能力,反而能更投入地品味圖畫;而成年人除非對繪畫或藝術有偏好,多數(shù)人并不會好好看一本圖畫書,或者看了也看不出所以然。
    《旅之繪本》中有取之不盡的.內(nèi)容,“具有驚人才華的知性藝術家”安野光雅,將諸多世界名畫、建筑名勝、歷史名人、經(jīng)典電影以及童話形象畫進了風景,這也讓閱讀成為有趣的發(fā)現(xiàn)之旅,你會在英國看見牛頓被蘋果砸中,在中歐看見作曲的貝多芬和纏著繃帶的梵高,又會在丹麥遇見賣火柴的小女孩……前后場景中精心設計的連貫情節(jié)也是本書一大樂趣,這一頁中的洗衣婦,在后來收起了衣服;而那個抱著酒桶的人,在下一個場景中給人倒出了一碗酒。時光流逝中普通人的日常,被作者一一收入畫中,又散落在豐盈浩瀚的風景中,人物讓光景更溫軟,有著窩心的美好和淡淡的傷感。
    安野光雅始于上世界70年代的旅行,竟然像今日牛掰驢友般逍遙和隨性——“我選擇去旅行,不是為了增長見識,而是為了迷路。”真是羨煞循規(guī)蹈矩、不預訂車票酒店就不敢抬腿的我們。翻開《旅之繪本》,對安野光雅的艷羨更是綿延不絕,他竟然是自駕船和騎馬去旅行!當那個從海上來的旅人,越過多佛海峽,在異鄉(xiāng)的原野上休憩沉思,你就知道,他又要開始無法預知的美妙旅程了。
    不著一字,卻勝過千言萬語,《旅之繪本》是那種“讀你千遍也不厭倦”的書,女兒經(jīng)常會翻出來開始新的發(fā)現(xiàn)之旅,道路無限延伸,越過山丘,跨過河川,穿過漫無邊際的青青草地,生命就是一場旅行,重點是,旅行中我們看到了什么。
    科學繪本讀后感篇九
    今天第一節(jié)課,我們?nèi)ノ鍢锹犂L本,繪本的名字叫:《蘋果樹》。
    這里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男孩,還有一棵蘋果樹。那個男孩好愛蘋果樹,非常愛。有時他在大樹上拽著樹枝蕩秋千,有時摘蘋果吃,有時爬到樹干上玩耍。過了一段時間,小男孩長大了,因為每天要干其他的事情,好長時間都沒有到過蘋果樹的身邊,蘋果樹好孤獨啊。又過了一段時間,小男孩終于來了,蘋果樹好開心啊。它說:“來吧孩子,爬上我的樹干,抓住我的樹枝蕩秋千吧?!毙∧泻⒄f:“不,我已經(jīng)長大了,我不要玩耍和蕩秋千了,我要買點東西,你能給我一點錢嗎?”蘋果樹說:“抱歉,我沒有錢,我只有蘋果和樹枝,你把我的蘋果拿去賣,這樣你就有錢了。那個小男孩把蘋果樹上的蘋果統(tǒng)統(tǒng)都拿去賣了。又過了好長一段時間,那個小男孩一直沒有回來,()大樹好孤獨,最后小男孩又回來了,大樹高興地說不出話來了。這次小男孩想要一座房子,大樹說:”你把我的樹干砍下來造房子吧。“小男孩又把樹干和樹枝砍下來扛走了。又過了一段日子,小男孩又來了。這時他已經(jīng)很老了。大樹說:”我沒有什么可送給你了?!澳莻€男孩說:”我很累,我想坐在你的樹樁上休息一下。“大樹好快樂呀!它又可以派上用場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很高興,奉獻的同時也就享受了快樂。
    科學繪本讀后感篇十
    《打開繪本之眼》是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的大作,讀完以后印象深刻的是第1章和第6章。
    第1章里闡述了“首先要去感知”的重要性:
    1 通過體驗通過感知去學習語言;
    2 不斷培養(yǎng)孩子的感性,感受越深思考越深,語言也與生動;
    3 只有耕耘好感性的土壤,才能培養(yǎng)出敏銳捕捉實物本質(zhì)的心理能力;
    4 通過視覺、聽覺,將印象、聲音和語言融為一體。
    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及本章的其他內(nèi)容其實是告訴家長為什么進行繪本共讀,當然美好的親子共讀體驗才是松居直老師最推薦的原因,借用老師的一句話“歡樂就是生命,就是生存的力量”。
    第6章我覺得是很實用的一部分,這些教會我們這些新手爸媽如何去共讀,共讀不是簡單的拿起一本書念給寶寶們就行了,在開始共讀之前,家長要對即將共讀的繪本進行仔細研讀,首先自己對繪本有深刻的感受,才能在閱讀時用豐富的富有感情的生動語言去講述,才能把這種美好體驗傳遞給孩子(那種教育性的說教繪本除外哦)。具體的方法在第6章都有詳細的說明,這里簡單的記一個自己體會到的方法的outline:
    1 首先先讀圖,不要去看文字
    b) 注意圖章的細節(jié),捕捉細節(jié);
    c) 注意觀察畫面的流暢性,就是觀察畫面間的連續(xù)性和變化,是否保證了故事的完整性,是否具有戲劇性效果。(一本好繪本,光看圖就能讀懂故事)
    2 以上方法讀完圖,再來閱讀文字。要一個字一個字大聲朗讀。讀文字也要注意故事情節(jié)和結構,通過這個兩個要素判斷繪本的適應年齡(故事長短不能作為依據(jù))。文字也要足夠生動(留意文的敘述效果是否像用眼睛看那樣生動),如果不能始終做到這一點,孩子腦海中的影響會中斷,孩子也會有理到故事世界之外。(說明性的文字是繪本的大忌)
    科學繪本讀后感篇十一
    女兒在上繪畫課的時候,我在教室外讀了這本繪本??吹竭@本繪本,覺得很棒,這本書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為什么自己愛哭泣?孩子可能不明白為什么,其實他們也不用知道為什么。因為只要他們的家長讀懂這本書并將給他們聽就夠了!個人認為這本書其實更適合家長反省自己。
    女兒會因為各種理由哭泣,每天很多次,我很討厭孩子哭鬧,長時間處于那種聲音環(huán)境會令人暴躁不安,負面情緒也會越來越多。我會因此對孩子發(fā)脾氣,這時她的哭泣不但不會停止,反而會更大聲、更激動!其實是我將自己的焦慮情緒傳遞給了孩子,我當時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有一天我終于想明白了這件事,哪個孩子不在童年時哭泣,童年是該哭泣的年紀,孩子用最單純的方式表達情感,也用最直接的方式釋放壓力!
    女兒今年六歲了,從以前一天哭十幾次,到后來一天五六次,到現(xiàn)在一天哭一次、兩次或者一次都不哭。她在成長,用自己的方式感受接納這個世界,我能做的就是陪伴。我會經(jīng)常告訴她,你想哭就哭吧,別憋在心里!
    女兒的街舞班里有個男孩子,被老師批評了就放聲大哭,他的媽媽訓斥道:“男孩子哭鼻子多丟人!”我告訴他媽媽,孩子六歲是該哭泣的年紀,他的委屈、不安、失落都可以靠眼淚帶走,我們都見過小男孩哭泣,但我們很少見到小男孩的爸爸哭泣,因為成年人懂得如何控制情緒、釋放壓力。什么樣的年紀做什么樣的事,用什么樣的方式表達內(nèi)心情感,這是我們家長該思考的。不要讓孩子太早的關掉與家長情感溝通的大門,教會他們?nèi)绾吾尫艃?nèi)心的壓力與焦慮,而不是全部憋在心里。
    我想對女兒說,親愛的寶貝,無論你什么時候想哭,媽媽都愿意陪在你身邊。當然,我知道你在一天天長大,會學會更多情感宣泄的方式,不開心時可以聽音樂,可以拉小提琴,可以運動,可以看電影、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聊天吃大餐,但只要你需要,我就愿意傾聽,愿意陪伴,愿意做你的樹洞,永遠永遠!
    科學繪本讀后感篇十二
    《我爸爸》這個繪本有著它獨特的價值,因為在這個繪本中始終洋溢著滿滿的對爸爸的愛,但是卻沒有一點說教,絕不空洞,而是那么樸實的從孩子的視角去觀察爸爸的方方面面,用孩子的思維、孩子的理解方式表達著對爸爸的愛,而這個視角又是那么有趣、那么真實?!秾W前教育綱要》中也明確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彼晕矣X得今天這個繪本故事應該會被孩子所喜歡,而且能激起孩子的一種情感共鳴。
    教學過程主要有四個環(huán)節(jié)?;顒右婚_始,我通過出示故事的封面引入,讓幼兒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各抒己見,說說這是一個怎么樣的爸爸,引導幼兒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我爸爸。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欣賞故事,了解我爸爸的特別,并讓幼兒結合自己對爸爸的了解,說說自己爸爸的特別之處,這是活動的重點,所以我采用看圖欣賞結合生活經(jīng)驗講述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感受故事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并知道爸爸與被比喻成某種動物之間的'關聯(lián),為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畫畫我的爸爸作鋪墊。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在分享交流自己作品的基礎上,進一步萌發(fā)孩子愛爸爸的情感,并鼓勵孩子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愛意。這也是一個情感的渲染的環(huán)節(jié)!在設計活動時,我認真解讀作品,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原文的內(nèi)容作了篩選,我覺得原書圖片數(shù)量比較多,有的圖片不易被幼兒理解,所以我依據(jù)親子情感這樣一個主基調(diào)選擇了一些對比比較鮮明的圖片,如:聰明與傻傻、強壯與柔軟等做成ppt供孩子欣賞閱讀。今天的活動《我爸爸》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因為在這本書中每一個畫面都隱藏著“太陽”的圖案,意預著爸爸是孩子心中永遠的太陽,還有很多細節(jié)之處的解讀在本次活動中我都不做要求,我想:我會和孩子一起再讀繪本,共同發(fā)現(xiàn)和挖掘爸爸獨特的愛。
    科學繪本讀后感篇十三
    不用火車,也不用飛機,五月的旅者牽著一匹老馬,趁著一葉木舟,漂洋過海,走過草原、穿越森林。
    那時候,牛兒低著頭在山坡上安靜地吃草,馬兒吭哧吭哧地翻開一片新鮮的土地。
    我家的屋后就是你家的前院。我抬抬手,就能夠得著你家院子六月初紅透了的櫻桃。
    流浪的畫家坐在路邊畫畫。砍樹的聲音透過森林,合著貓頭鷹的叫聲,聞見松樹的沁香。
    那時候,羊圈里有著古老的預言,朝著夜空中三顆星星的方向走,總能走到一處掌燈的小旅店。
    枕著去年秋天曬干的新稻草,露珠落在馬兒的睫毛上。
    五月的旅者瞇上眼,聽見九色鹿的蹄聲悠揚。
    那時候,蘋果花芬芳,蜜蜂嗡嗡,蝴蝶滿身香。
    解開腰間的酒壺,清冽的酒香能夠讓你唱到彩霞滿天時。
    那時候,小紅帽的籃子里裝著媽媽做的面包,愛麗絲開始東張西望尋找兔子洞;
    三只小豬還在忙著蓋房子,大灰狼這次隔著一條小河,看兩只山羊在打架;
    木偶匹諾曹又長出了長鼻子,慌慌張張地奔跑在回家的路上;
    小美人魚正在把舞兒跳,舞會的皇后也沒有她跳得美。
    五月的旅者咪咪笑:
    請你跟著我,一起慢慢來尋找,
    旅途,就是發(fā)現(xiàn)那些已知和未知的美好與傳說。
    科學繪本讀后感篇十四
    暑假里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書的名字是《中國寓言繪本》,這里面的故事很新奇,是我從來沒讀過的。媽媽說這些是寓言故事,可是我只會讀這些故事,根本不懂其中的意思,于是媽媽就給我解釋了每個故事背后隱藏的意思。
    比如《畫蛇添足》主要是講了一個人與別人比賽畫蛇,他最先畫好,可是蛇本來就沒有腳,而他非要給蛇添上四只腳。本來他可以贏得比賽,結果卻輸了。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要實事求是,不要賣弄小聰明,節(jié)外生枝。否則,非但沒能把事情做好,反倒會把事情辦的更糟!
    再比如《濫竽充數(shù)》這個故事是說: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shù)??墒钱斪屗麄円粋€個演奏的時候,他就嚇得溜之大吉了!這則寓言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內(nèi)行人之中,以次充好,像南郭處士這樣不學無術,靠蒙騙混飯吃的人,騙的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會因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一身真本領,才能抵擋住一切困難、挫折和考驗。
    總之,這本書里的故事都是告訴我們,不要像故事里的主人公們學習,他們這樣做都是不對的,我們都應該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努力學習,做個正直的人。
    科學繪本讀后感篇十五
    《小黑魚》是我反復讀的繪本之一,故事簡介,讀后的感受卻在心里揮之不去。
    我特意去百度了作者李歐·李奧尼,簡介很長,深覺他真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天才。繪畫、雕刻、平面設計、印刷、陶藝、攝影樣樣精通,雖然他49歲才開始創(chuàng)作繪本,但他開創(chuàng)了繪本的新時代。
    故事梗概是:小紅魚群快樂的生活在海洋里,有一只小黑魚顏色和大家不一樣。有一天金槍魚入侵小紅魚群,只有小黑魚逃脫了金槍魚的大嘴巴。一開始她孤單、害怕,她不停的游啊游,遇見了以前沒見過的大龍蝦、怪魚、海草、海鰻、???,她很開心。
    一天她終于找到了害怕被大魚吃掉而躲在礁石和海草里的`小紅魚群。小黑魚想了個好辦法,她當魚群的眼睛帶領大家對抗大魚的同時領略海洋的風景。
    科學繪本讀后感篇十六
    和同事購買了幾本繪本,這幾本繪本里,女兒最喜歡的還屬《小黑魚》。
    最初拿到這本書,我覺得這個發(fā)生在海底的故事雖然很簡單,但是畫面有些抽象,對于一個四歲的孩子來說,我擔心她能不能看懂?但剛打開書頁,女兒驚喜地叫著:“哇塞,還漂亮??!”我也忍不住陪她一頁一頁地翻看下去,每一頁的畫面都是迷離、如夢如幻的色彩——彩虹果凍似的水母、森林般的海草、還有那如同在風中起舞的棕櫚樹一樣的??淳昧?,人都變得恍惚起來,仿佛被一種神奇的力量施了魔法,來到神奇的海底世界。
    女兒新奇地翻看著書,她顯然是被這彩頁吸引住了,還不時指著書上幾行文字讓我讀給她聽。如果說李歐﹒李奧尼是一個色彩魔術大師的話,那么這本《小黑魚》就是一場美不勝收的`“視覺大餐”了。
    不過,再仔細看這畫面,可不是一筆一劃畫出來的,而是用一個小紅魚形狀的印章蓋出來的,印章有輕有重,稀密有致,一群時而分開、時而匯攏的小紅魚群便躍然紙上。
    關于這本書的主題,看似很淺顯,不過就是一個齊心協(xié)力的故事,用我們熟悉的一句話就是“團結就是力量”。但對于孩子來說,明白這些就已經(jīng)不容易。當小黑魚孑然一身徘徊在海里的時候,我問女兒:“它孤獨嗎?”女兒回答:“它的好朋友都被大魚吃了。”我告訴她:“我們都需要朋友,有朋友一起玩耍,我們才會很快樂?!迸畠核贫嵌攸c了點頭。我覺得,正因為這條小黑魚逃過一難,在逃離的過程中,才發(fā)現(xiàn)了外面更精彩的世界,才學會了想辦法,而最終指揮著一群小紅魚成為了海里最大的魚。也許,小黑魚的這種成長,才是這本書深刻的主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