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后,對書中內(nèi)容、想法、感受等進行總結(jié)和評價的一種表達形式。它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書中的主題和思想,同時也能夠讓我們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人生和價值觀。讀完一本好書后,我們不妨寫下一篇讀后感,來記錄我們的思考和感悟。讀后感對于提升我們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在寫讀后感時,要尊重作品本身,不要陷入主觀臆斷和片面評價。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選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希望對大家的寫作能力有所幫助。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一
古語有云:有家規(guī)的家庭屬于書香門第之家,有家規(guī)、有家訓的家庭,屬于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規(guī)、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于王侯將相之家。以前,我對這句話不甚理解,但在閱讀了王立群老師所著《家風家訓》一書后,深有感悟。
家風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開端。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會有什么樣的道德品性;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會有什么樣的為人處世;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會有什么樣的的家教。
從小我就經(jīng)常聽父母告訴我們“家教”這個詞,但那時是懵懂的,只知道平時聽他們在言語交談中提到小孩子要有“家教”,沒有“家教”的孩子是不受歡迎的,是會讓人討厭的。在以后成長的經(jīng)歷中,在父母言傳身教中,我慢慢懂得了“家教”的一些內(nèi)涵。我的家庭,在家教上沒有深刻的內(nèi)涵和華麗的道理,只有淺顯的、通俗易懂的一些做法,這些做法,甚至被我沿襲到了對女兒的教育中。從小父母就教育我要做一個寬容的孩子,不要和別的小朋友吵嘴打架,不要欺負別人,要有寬容忍讓之心,遇事多謙讓別人,不要和別人爭高低,否則既傷害他人,也會讓自己吃虧。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我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父母這種簡單直白的話語其實就是一種家教之風,這種家教之風蘊含著對子女的點滴之情和無私的愛。這些足以指引或影響著我三十幾年的生活和工作,并且還會一直影響下去,使我終生受益。
好家風是雙向互動的,是承前啟后上下聯(lián)動的,他不是單一,不是一廂情愿的,好的家風應(yīng)該是有頑強生命力的,是上下幾代人之間的共識和自覺行動,是外化于形,內(nèi)化于心的情和愛。父母長輩對子女后代的教育培養(yǎng)其實就是世代家風傳承的過程,家風的好壞,直接影響下一代人的一言一行,我們常說“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有什么樣的子女”、反之“有什么樣的子女,就能襯托有什么樣的父母原型”,這是相輔相承的、相互作用的。所以在女兒面前,我一直極力維持著一個擁有良好家風家訓的形象,畢竟父母長輩是家風的示范引領(lǐng)者,而子女晚輩是家風的傳承踐行者。
我一直秉承著一個想法:好的家風家訓,是家庭幸福、社會穩(wěn)固的基礎(chǔ),每一個家庭,就是社會的一個細胞,只有家庭和諧,社會才會更加和諧。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二
今年春節(jié),央視新聞頻道正在熱播“家風是什么?”的新聞?wù){(diào)查節(jié)目。連續(xù)幾期節(jié)目看完后,我深有感觸。
“家風”就是祖上傳下來、需要我們傳承的優(yōu)良美德,這就是家風。在被采訪的眾人中,我最喜歡兩位人士對自己家家風的解讀。
一位老市民回答說:“家風就是‘孝’和‘善’,“孝”就是要孝敬父母、長輩,效忠我們的.祖國;“善”就是善待我們身邊的人、動物、事,與人為善,于己為善。
我國著名籃球名將姚明說:“家風就是要誠實”。人無信不立,一個人要是讓大家失去了對他的信任,那他在社會上將無立足之地。
媽媽從小就教育我說:“小孩子犯錯誤可以原諒,撒謊不能原諒”,就是為人要誠實。我認為“家風”還要加一個詞“勤勞”,勤勞的人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一切財富。
同學們,你們想過你們家的“家風”是什么嗎!而你認為的“家風”又是什么!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三
看完《領(lǐng)袖家風》后,我很受觸動,突然間明白,明白為什么時至今日提起毛澤東,老一輩的人還會不約而同地豎起大拇指;明白為什么那么多外國友人崇拜他,寫各種各樣的文章稱贊他。毛澤東在國內(nèi)外都享有如此盛名,絕不僅僅因為他是開國領(lǐng)袖,領(lǐng)導并創(chuàng)立了新中國,而是因為他把”人民“兩字真正地植入了他的生命,因為他的一種”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情結(jié),心系中國,因為他用實際行動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九個大字詮釋得淋漓盡致。俗語說: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對人民好,人民心里裝著你,記著你,愛著你,全國上下一心,國家就沒有理由不強大,不富強,這就是人民尊敬他,愛戴他的原因。毛澤東,一面永不落下的旗幟,是中國人民永遠的精神領(lǐng)袖,是世界人民眼中泱泱中華的象征。
片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毛澤東的六位親人們先后為革命事業(yè)獻身,這是一種怎樣的貢獻,這是對人民怎樣的一種愛能讓他們真正做到舍小家為大家,而作為和平年代的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祖國的建設(shè),為祖國的未來出一份力。片中講述,建國十年后,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毛澤東回到養(yǎng)育他的土地d韶山?jīng)_,事先他沒有告訴任何人他要去祭奠父母,以至于工作人員連一個小白花都沒有準備,事后有人提出要整修他父母的墓,也被他拒絕,他告訴人家每年清明的時候來弄一些土就行了。作為孝子的毛澤東,還是把國家人民放到了第一位,他知道國家當時的困難,他明白作為人民公仆的他還肩負著建設(shè)中國的重任,忠孝出現(xiàn)矛盾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為國家盡忠。毛澤東對自己的子女要求也很嚴格,他要求子女絕不能因為他的特殊身份而有任何的特殊化,什么時候都要謙虛謹慎,夾著尾巴做人,有困難的時候要沖在最前面才行。
他的女兒李訥說,”父親給我們最大的財富就是他對我們的教導,這種精神財富是我們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毛澤東一直強調(diào)尤其是黨員干部們要艱苦樸素,而他本人的儉樸也為今天的所有人做出了榜樣,據(jù)他的保健護士長吳旭君說:”主席沒有一件值錢的東西,除了接見外賓穿的灰色制服外,就是一雙舊皮鞋,還有一床已經(jīng)破得不行了的毛巾被,一件舊袍子和一雙拖鞋。"作為一個國家的主席,他完全可以過上比這好得多的生活,然而他又為什么要這樣嚴格要求自己呢?因為他愛著自己的國家,愛著自己的人民,他的心中有很強的責任感,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是他唯一的心愿,而每一次放到最后考慮的才是自己。毛澤東自己的日子過得很清苦,卻把自己賺的稿費拿出來資助自己身邊有困難的同志,他的護士長李銀橋提到這些的時候,禁不住熱淚盈眶,而此時我們的心中也充滿了對這位偉大領(lǐng)袖的敬仰和尊敬之情。
偉人毛澤東雖然不在了,但是他把他的精神永遠地留給了我們,他的愛民如子,他的艱苦樸素,他的舍己為人,讓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為之感動,為之驕傲。他帶領(lǐng)人民重拾中華民族久失了的浩然之氣和天行健、自強不息的精神,建立起頂天立地的大中華,而后又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國家的建設(shè)上,他這一生沒享受過榮華富貴,他把他的一切全都貢獻給了國家和人民,他是一面永不落下的旗幟,上面滿是人民對他的尊敬、愛戴和思念。他用他的一生詮釋了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道,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四
據(jù)史書記載,“家風”是指家庭或家族的傳統(tǒng)風尚或作風。從家庭的角度來講,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和規(guī)則信仰,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獨特的家風,每個家庭的家規(guī)都有所不同,而良好的家風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傳承下來的`精華。在我們家也有家風,那就是:“自信自強、誠實守信、勤勞儉樸”。
今年暑假期間,我參加了燕趙都市報的社會實踐活動-小報童。從報紙上看到活動宣傳那一刻起,我就躍躍欲試,想?yún)⑴c到這個活動中鍛煉自己。但在剛開始的時侯,我退縮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直在鼓勵著我,給我自信;是陌生阿姨的熱情給了我自信,讓我的心堅強。通過小報童的活動不但讓我體會到了自信,而且還讓我懂得了自強。
期中考試了,我非常盼望分數(shù)快點出來,因為考前我爸你對我說:“只要我考到90分以上,就帶去植物園”,分數(shù)出來后,數(shù)學、語文、英語三科全考了90分以上。到了星期日,爸爸兌現(xiàn)了承諾,帶我去了植物園。
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非常勤勞,每天擦地、做飯、收拾屋、起早貪黑的工作,看著他們粗糙的雙手、每天回家疲憊的面容,我感受到生活的不易,體會到什么是勤勞。而且爺爺奶奶非常儉樸,許多物品都縫縫補補,從不浪費。他們總說“能節(jié)約就節(jié)約,別那么浪費,還能給國家省點兒資源呢”。
我明白了,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氣,是祖輩、父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著下一輩的成長,良好的家風形成不是靠說教,而是靠言行的引領(lǐng)?!白孕抛詮?、誠實守信、勤勞儉樸”,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讓我從中養(yǎng)成了許多品質(zhì),這樣的家風,值得傳揚!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五
關(guān)于個人品德。古代文言家訓對于個人品德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如何讀書和怎樣交友兩方面??v覽古今家教著作,幾乎沒有一部著作不教導兒孫要發(fā)奮讀書和刻苦學習的。當前很多文章把讀書歸到“職業(yè)道德”范疇,我覺得不妥。(如光明日報國學版6月29日《古代家教的啟示》)因為讀書和學習很多時候既不是“在公供職”,也不是“履行公職”,應(yīng)該算做“個人品德”。陸游遺訓后人,“子孫才分有限,無如之何,然不可不使讀書。”《顏氏家訓》中有專門的《勉學》篇。很多家教除勉勵學習儒經(jīng)外,還要求學習書法、繪畫、音樂、醫(yī)藥和騎射等“雜藝”。
古人教育子女要慎于擇友,十分重視朋友的選擇。明代楊繼盛告誡兒子:“揀著老實忠厚,肯讀書,肯學好的人,你就與他肝膽相交,語言必信,逐日與他相處,你自然成個好人,不入下流也?!苯▏跗冢苄欧佳莩鼍﹦ 洞驀泪浴窌r就曾考慮用上這段話。姚舜牧也說:“交宜親正人,若比之匪人,小則誘之佚游而蕩其家業(yè),大則唆之交構(gòu)以戕其本枝,甚則淫欲以喪其身命,可畏哉!”
總之,我國古代的文言家訓精華是我國古代人民(尤其是士大夫)教誨子孫立身處世的教育讀本。包含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及我國人民固有的積極進取、奮發(fā)向上、團結(jié)友愛的可貴精神。我們回顧、認識、了解、汲取古代文言家訓的價值內(nèi)涵和文化精華,對于我們今天提高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弘揚良好道德風尚,對于我們完善社會教育體系和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都將起到基礎(chǔ)性和普及性的作用。
有了好的家規(guī)家訓,并不意味著子女就準能成龍成鳳。好的家規(guī)家訓固然可以使人向好的方向發(fā)展,但應(yīng)避免模式化、程式化。因為家規(guī)家訓只是一個相對比較濃縮的理念,而家庭教育則是一個相對復雜的過程,要防止家規(guī)家訓教育走向形式主義。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六
“家風正,則后代正,則源頭正,則國家正”。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入夜,潤物無聲。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guī)、家風,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和鞭策,也同樣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民族之風!
小時候,每次去學校之前,外婆總愛叮囑我?guī)拙洌骸暗綄W校千萬別和同學鬧矛盾,要聽老師的話”!回到家,外婆總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jīng)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他人發(fā)生沖突。在外婆的諄諄教導之下,我從來沒有和同學發(fā)生過矛盾。
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guān)于他當年服兵役的經(jīng)歷,告誡我:“現(xiàn)在的小孩子沒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從小就要學會能吃苦,否則可干不成什么大事”!爺爺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jīng)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huán)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類拔萃。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我想。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庇纱丝梢?,良好的家風就像和風,又如細雨,在無聲地滋潤著我們幼小的心靈,有助于我們養(yǎng)成良好而高尚的品格!
樹立良好的家風,繼承優(yōu)秀的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讓家風伴我成長,讓“正能量”得以傳播,我們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七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zhuǎn)眼間也過了十四個春秋,可依然記得弟子規(guī)中那一句耳熟能詳?shù)母裱渊D―“父母呼,應(yīng)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本渥拥囊馑际歉改附袝r,應(yīng)當及時過去,不能緩慢;父母命令時,應(yīng)當及時做到,不能想著偷懶,而這也成為了我們家的家訓。
記得有一次,我正津津有味的拿著手機玩著游戲,這時,媽媽從小河邊洗衣歸來,捧著一大盆的衣服對我說:“我去燒飯了,你把這些衣服曬了?!蔽倚闹蓄D時產(chǎn)生了一股無名之火,對她大聲吼叫道:“知道了,你每天都說同樣的話,煩不煩??!”
那時的我滿心只有憤怒,覺的自己并沒有錯,反而覺得都是媽媽的錯,在我的認知里,這些家務(wù)本應(yīng)該是她來做,為什么每次都要讓我來做呢?憑什么呢?,我的心在吶喊!每次我都是在憤憤不平中,完成這些“額外”的任務(wù),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常常想起我和母親之間的故事,沉靜在母親和我的事件當中不能自拔,就在這不斷的徘徊中,腦海里忽然出現(xiàn)了小學時曾背過的弟子規(guī),頓時醒悟過來,我知道了自己的幼稚和不懂事,明白自己不應(yīng)該對媽媽大呼小叫,不應(yīng)該為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忤逆媽媽?,F(xiàn)在的我們,已經(jīng)有的高于自己的父母,有的甚至比父母還要強壯,我們已經(jīng)長大了,可以做一些小事了,既然有能力,我們就應(yīng)該為家庭盡一份力所能及的事,就算是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那也是一份心意。父母身負各種責任,我們能做的,應(yīng)該做的,就是替他們分憂,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那一刻,我釋然了,突然覺得,晴空一片明朗。
現(xiàn)在,我才看清自己;現(xiàn)在,我才懂得父母的苦,懂得父母對自己源源不斷的愛。之前,我從頭到腳都是我最討厭的不良少年;之后,我將孝敬父母,敬愛父母,為他們分擔家中的小事,把每一件小事都看作是一件重要的事來對待。
我的學習雖然不是很好,但我會努力做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做一個孝順又懂事的孩子;雖然我不是最聰明漂亮的孩子,但是我會是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
我會永遠銘記這十二字“真言”,身體力行,努力實踐!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八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我國自古以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善惡在任何地方都不如在家庭中更具有感染性,在此榜樣的力量更為有效,人們從父母那里得到的要傳承給自己的兒女,善和惡的因子都具有遺傳性。從近年來曝光的案件看,不少“老虎”“蒼蠅”的背后,都呈現(xiàn)出家庭式甚至家族式貪腐的特征,一查就是一串,一抓就是一窩。
一人不廉,全家不圓。清廉是從政的“護身符”,也是給家人最好的饋贈。領(lǐng)導干部關(guān)心家人、幫助親人都是人之常情,但不能讓親情凌駕于原則之上,更不能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那一套。林則徐說過:“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如果有誰鋌而走險,等待他的必將是政治上的身敗名裂、經(jīng)濟上的傾家蕩產(chǎn)、思想上的后悔莫及。習近平總書記在春節(jié)團拜會上講話指出:“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都要重視家庭建設(sh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焙眉绎L是好作風的營養(yǎng)劑,家風正則作風淳;壞家風是壞作風的催化劑,家風不正則很容易導致作風不正、為官不廉。
好家風也是一面明鏡。周恩來為家人立下“十條家規(guī)”;朱德引導子女要“接班不要接官”;彭德懷教育侄子“近水樓臺不得月”。他們沒有留給后人家財萬貫,卻為后人留下了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家風。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不但子孫為之自豪,世人也為之敬仰?!皣嬕淹聘文懺S,家財不為子孫謀。”愿領(lǐng)導干部能保一生廉潔給自己,送一份幸福給家人,樹一方口碑給群眾。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九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孩子只有在優(yōu)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小的時候,每次上學校之前,奶奶總愛問叮囑我?guī)拙洌骸昂⒆?,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鬧別扭。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跟我說,我去找你們的老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fā)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jīng)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fā)生沖突。在奶奶的諄諄教導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fā)生過矛盾。
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guān)于他當年服兵役的經(jīng)歷,告誡我:“現(xiàn)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要從小就學會能吃苦,否則不能干成什么事!”爺爺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jīng)歷了常人所部能忍受的環(huán)境,才能造就真正地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類拔萃”。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我想。
現(xiàn)在,我已步入高中,成為一名高中生,早已養(yǎng)成樂于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guān)系。奶奶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政治課”,爺爺還是時不時在飯前飯后給我聊聊關(guān)于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也非常樂于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我一直在想,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yōu)秀的家規(guī)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yōu)良的家風以打造,那么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十
談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通過觀看公益短片《家風傳承》,感觸頗多。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國家的“家”。家庭是人生的避風港,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的.文明進步關(guān)系到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自古以來,“家和萬事興”深深根植于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中。
中國傳統(tǒng)社會高度重視家風,“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畫荻教子”的故事廣為流傳,《顏氏家訓》、《朱子家訓》、《溫公家訓》、《袁氏世范》等備受推崇。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正,則政風清;家風正,則黨風端。國家的長治久安,社會的文明進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優(yōu)秀的家風家訓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wù)、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營造勞動光榮、創(chuàng)造偉大的社會氛圍,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最能從家教家風這個側(cè)面反映出來。家庭和睦,社會才能安定;家教良好,未來才有希望;家風純正,社風才會純凈。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jīng)濟社會如何發(fā)展,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都必須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作為一名黨員,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將會始終牢記家庭建設(shè)“三個注重”要求,樹好標桿,自覺遵循“尚學崇正,行孝守信”的八字家規(guī)家訓,不斷強化自己約束意識,切實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確保自己在生活作風、個人操守方面時時處處符合黨紀國法和家庭建設(shè)規(guī)范要求。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十一
翻開《浙江好家風》的第一頁,我就深深地被《王陽明讀書不為功名》的故事吸引住了。王陽明認真學習,他不是為了金榜題名,而是為了讓自己變成一個更有品德和智慧的人。
小時候的王陽明因為玩棋而耽誤了學習,在家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父親的指導下,他重新將“心”用在了學習上,勤奮學習,又變得優(yōu)秀了。這不僅讓我想起了我自己,前段時間我迷上了電子游戲,一做好作業(yè)沒檢查就放那里了。這時,老媽就會過來溫柔地和我講道理,也不會兇巴巴地打罵我,而是拉起我,叫我陪她一起看書一起檢查作業(yè)。漸漸地,在媽媽“潤物細無聲”的`教導下,我養(yǎng)成了做好作業(yè)后認真檢查的好習慣,我慢慢地愛上了學習,把更多的時間花在了學習上,付出比別人更多的細心和努力??吹矫看慰荚嚦煽冊絹碓桨?,我心里樂開了花。
王陽明還說:“讀書不是為了金榜題名,而是為了做一名圣賢?!痹瓉砦也欢笆ベt”的意思,后來看了故事慢慢似乎明白了:讀書學習不是一味地為了考試成績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品德要正,態(tài)度要正。
良好的家風可以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如果家家戶戶都有良好的家風,那么“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就能馬上實現(xiàn)了!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像王陽明一樣刻苦學習、勤奮學習,爭分奪秒,爭取讓自己變得更加優(yōu)秀!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十二
中華文明,燦爛悠久,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孕育了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諸子百家文化和傳統(tǒng)美德。家風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現(xiàn)代傳承,應(yīng)積極用傳統(tǒng)文化精髓占領(lǐng)人們的思想意識,自覺抵制西化、庸俗文化的侵蝕,在弘揚傳統(tǒng)文化中傳承好家風。
好家風貴為“和”;“和”是中國哲學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從《論語》中的“禮之用,和為貴”,到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活字印刷術(shù)表演展示的中國“和”理念,再到羊年春晚主題“家和萬事興”,都在詮釋著和諧、和平與和睦。家風作為家庭文化的傳承,首先要家人之間和睦,相互信任、謙讓、理解、支持,相處融洽,讓家成為和睦幸福的港灣;其次要家庭與社會之間和諧。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如果每個家庭的“家風”都和,則社會風氣自然會得到改善,也會相應(yīng)的“和”。
好家風重在“德”;“德”,是一個會意字,起源于甲骨文時期,意為行動要正,而且“目不斜視”。發(fā)展于西周,“禮樂文明”把“德”為其核心,涵蓋了忠、孝、仁、義、溫良、恭敬、謙讓、誠信、仁義等,《周易》中講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至今仍影響著大家。
家風作為家人的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影響著做人做事態(tài)度、為人處世的風格,主導家風的父母或長輩在教育家人時,應(yīng)以德為先、以德育人、德才兼?zhèn)?,讓“德”成為衡量家風好壞的尺子和天平,使家人在面對是與非、善與惡、美與丑時能用道德標準做出正確判斷。其次,還要將十六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風,賦予家風新的時代內(nèi)涵。
好家風嚴于“規(guī)”。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規(guī)”即“規(guī)矩”,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家風作為家人的行為規(guī)范或習慣,近年來,廣受關(guān)注和爭議的《弟子規(guī)》,就是一套成熟的家規(guī)家教體系,雖然現(xiàn)在看來有些教條和呆板,但其內(nèi)容從行為舉止中的細節(jié)入手,從日常生活習慣中的小事規(guī)范,培養(yǎng)青少年戒陋習、懂禮貌、守規(guī)矩,對家風、家規(guī)的培養(yǎng)仍然值得借鑒。有規(guī)矩、懂規(guī)矩是前提,關(guān)鍵是守規(guī)矩,守規(guī)矩在于嚴,長輩要帶頭執(zhí)行、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家人,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般讓家規(guī)外踐于行,內(nèi)化于心。
把傳統(tǒng)文化融入家風傳承,用家風傳承弘揚傳統(tǒng)文化,既豐富了家風的內(nèi)涵底蘊,又拓展了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途徑,讓傳統(tǒng)文化與好家風共同激勵人、塑造人、培養(yǎng)人,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構(gòu)建和諧文明的社會新風尚。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十三
――讀《中國好家風》有感
暑假里,我讀了一套書――《中國好家風》,在這套書中,編者教給了我們十五個字“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溫、良、恭、儉、讓”,這簡簡單單的十五個字里蘊含著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精髓,通過閱讀它,我深入了解了中華民族的好家風,明白了處世以誠、待人以恭的多種道理。
這套書中最讓我感觸的是“恭”這個字,恭就是恭敬?!疤幨酪哉\,待人以恭”這樣才能贏得相互的尊重,是為人處世的基本道理。但當我讀到了“唐太宗教子敬師”的故事后,我有了深刻的感悟,這個故事是這樣講述的:唐太宗李世民雖為一國之君,但對老師非常的恭敬。他不管老師官職的高低,自始至終都是嚴謹選師,恭敬待師。唐太宗為魏王李泰請來了禮部尚書王為師,但李泰初時仗著自己的聰明伶俐對待自己的老師極不服氣,對老師極不尊重。太宗非常生氣,當著王的面把深受自己溺愛的兒子狠狠批評了一通。后來李泰見到王也從不以親王身份自居,不僅見師以禮,拜答如禮,還主動向王請教忠孝之道,王逝世,唐太宗特下詔令李泰親率百官親往臨哭后《養(yǎng)正圖解》專門為魏王李泰崇師問道一事作畫,清代的乾隆、嘉慶皆作詩稱贊。這里描述的李泰初時的心態(tài)和對待老師的態(tài)度和我是何等的相似,我在平時的培訓班學習中,經(jīng)常會碰到?jīng)]比我大多少的年輕老師,對于這種“姐姐”級的老師,我有時很不服氣,還會跟她們頂嘴,認為她們也沒啥了不起的。當時外婆和媽媽都跟我叮囑過:雖然老師沒大你幾歲,但你一定要懂得尊師重道,態(tài)度要恭敬,不可怠慢。對外婆媽媽的叮囑我是一邊耳朵進一邊耳朵出,沒當回事。但李泰高居親王之位,深受皇帝溺愛的情況下,仍能改正自己的缺點,學會尊師重道,留下千古流傳的美德故事,我為什么不能呢?我深深地自我反省,努力在實際中改進自己。“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泵總€人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貌思恭,事思敬”相互尊敬,才能讓他人更好的和我交流知識。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中華民族傳承五千年好家風告訴我們?yōu)槿颂幨赖淖罨A(chǔ)道理,非常值得我們以此“三省己身”,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yǎng)。我要從小事做起,以“處世以誠,待人以恭”為準繩,做一個道德品質(zhì)優(yōu)良的高尚之人。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十四
這是一部以家庭、家庭教育和家風為主題的兒童小說。
唐一諾,一個住在城里的五年級學生,為了支付乒乓球訓練班的學費和幫助養(yǎng)家糊口,和同學們一起來到清清酒店打一份小工。沒想到遇到檢查組,學生四處逃竄,而他卻意外地進入冷庫,區(qū)教育局副局長發(fā)現(xiàn)。.
隨著劇情的發(fā)展,唐的故事和他的家人是通過層揪出層一個承諾,要知道他的善良,單純,熱情,勤勞,方便等諸多優(yōu)秀品質(zhì)從他的家庭教育干,從良好的家庭傳統(tǒng)。
小說以疏朗恬淡的語言發(fā)展娓娓向我們道來,全書內(nèi)容讀起來沒有波瀾迭起,扣人心弦。
讀完這本書,我有很多的.感情。我才知道,家庭是最重要的兒童精神成長“搖籃”家族的傳統(tǒng)時時處處對我們的成長,包括家長的行為,氣質(zhì),性格,性格和思想的影響。
好的家風,猶如一個陽光,在它的照耀下我們教師可以學習成長為精神更加明亮起來的人;相反,壞的家風猶如霧霾,孩子的心靈因此會影響受到環(huán)境污染。古今中外,大凡名家賢士,均有發(fā)展良好的家風。父母親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身體力行的榜樣對我們的引導學生尤為具有重要。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十五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奔绎L是一家的道德標準,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我家的家風是:勤勞善良,誠實守信,孝順長輩。
爸爸出生在一個農(nóng)村的家庭,爺爺奶奶從小就教導他做人一定要勤勞。爸爸小時候農(nóng)忙時,一家人總是全體出動,收麥子、掰棒子、刨花生、摘棉花等等都干過,雖然很累,有時汗流浹背,但家人辛勤的勞作,換來了豐收的碩果,看在眼里,美在心頭,開心的總是不得了,這就是我家勤勞的家風,從小便讓爸爸懂得只有付出了才會有回報,爸爸也一直這樣教導著我。
奶奶告訴我們做人一定要善良,奶奶在生活中也一直為我們做著榜樣,有什么好東西總愿意與街坊鄰居分享。借了鄰居的東西用,總要及時完好的歸還人家。奶奶說:“與人為善就是與己為善,你為別人著想,別人也會為你著想,人與人之間就會有一種融洽快樂的氛圍。”我想就是在這種氛圍的熏陶下,爸爸擁有了一個快樂的生活、工作環(huán)境,我想我們也都在享受著這份幸福。
誠實守信關(guān)系著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一個人如果失去了誠信,就會讓人瞧不起,失去朋友,將在社會上沒有立足之地。誠信給人帶來溫暖,有時很難做到,有時卻很容易做到,有時甚至身邊的一件小小的事情就是一份誠信;一句簡單的話語就是一份誠信;一個淡淡的微笑就是一份誠信。只要我們從點點滴滴做起,守住自己的那份誠信,整個世界將會變得無比的`美好。
爺爺就經(jīng)常對爸爸說:“一個人要知足,要知道感恩,孝順長輩回報他人?!卑职肿源蚨缕?,就聽爺爺說遠在青海西寧有一個好祖爺爺,如果沒有祖爺爺我們家早就家破人亡了。爺爺小時候家里窮,兄弟姐妹多,總是祖爺爺給寄錢來救濟,有了大病總是接去西寧給治好。我家條件好了以后,尤其是有了電話之后,爺爺總是電話問候祖爺爺,過年了送去親人的祝福。終于,在祖爺爺退休之后,連續(xù)兩年從西寧回到老家,爺爺無微不至的照顧,使得祖爺爺非常的開心,滿足了老人家離家?guī)资昴芑貋砜纯吹脑竿?。爺爺說:“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更何況是救命之恩,我們更要知恩感恩?!?BR> 今天,我的爺爺奶奶也已上了歲數(shù),在他們的教導下,爸爸長大成人,雖不在爺爺奶奶身邊,但爸爸愿多電話問候,每周回到爺爺奶奶身邊,多陪陪爺爺奶奶,?;丶铱纯础?BR> 如今爸爸也有了我,他們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到我。愿爸爸媽媽與我共同成長,在良好家風的熏陶下,我愿成為勤勞善良、誠實守信、孝順長輩的好孩子!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十六
我花費了35分鐘的時間,看完了這本《浙江好風光》,這本書中寫了很多個名人的故事和他們優(yōu)秀的品德,其中有王陽明“讀書不為功名”的故事,有錢三強“書中找到人生觀”的故事,還有陳龍正獻愛心的故事……不過,我最喜歡朱葛梁的故事。文中寫了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兒子諸葛梁是一位醫(yī)生,有一次諸葛梁花了整整十塊多大洋,買了一只羚羊角當著藥引,那時候,十塊多大洋整整是一筆巨款呀!不過他感覺這個羚羊角有點可疑,于是就跑到上海請人鑒定。竟然真是假的,他當時就把這個羚羊角給燒了。
這本書分為五個篇章,分別是學習篇、修身篇、治家篇、處事篇、愛國篇。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修身篇,因為這篇寫的不是努力向上,就是樂善好施獻愛心,這些我也親身經(jīng)歷過。
有一次,我正在自己一個人走下寫字班級,突然,我看見了一個乞丐,這個乞丐的衣服上有好多好多個補丁,她只穿了一件很單薄的衣服和褲子,一陣寒風吹來,他就凍得發(fā)抖,我抬起頭看了看他的臉,吃了一驚,他的臉上布滿了皺紋,顯得格外蒼老。我看他這么可憐,心里想,《浙江好家風》的.修身篇里說過,一個人要有善心。于是我給他了九塊錢,他慢慢地接過錢,那時,我看了一下他的手,便站起身來,快速的跑向面包店,買了塊面包后大口的吃起來,看他那高興的樣子,我心里樂開了花。
《浙江好家風》真是一本好書,它不但教會了我懂的慈愛、關(guān)愛別人就是關(guān)愛自己,還教會了我做人道理,真是一本好書!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十七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大型公益節(jié)目“新春第一課”。節(jié)目的主題是“傳承家風家訓,踐行核心價值”。節(jié)目中播放了許多宜昌傳統(tǒng)優(yōu)良的家風家訓,宏揚中華美德的先進人物,帶著我們一起起進了他們的家庭故事。
我們看到了一封一位母親寫給兒子的遲到了的家書,這是抗日女英雄趙一曼在1936年8月2日押赴刑場,在囚車上留給兒子寧兒的遺書,趙一曼將對兒子的愛融入到愛國深情和民族大義之中,用自己的犧牲留給孩子,最后一次言傳身教。這種舍小家保國家的大無畏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學習。
節(jié)目中,有充滿正能量的楊山草堂,祖孫三代五個人的特別畫展,傳承著藝術(shù)的家風,成就了全家人的藝術(shù)夢想;有12歲才上學從小失去捉力的中學生黃煉娟,從父親身上繼承了自立自強的品質(zhì),成為了真正的生活強者;有為了一句承諾贍養(yǎng)戰(zhàn)友父母35年的轉(zhuǎn)業(yè)軍人李元成,言而有信,一諾千金,35年的堅守之路,不僅撫慰了老人的痛苦和孤獨,更讓自己的家風得以升華,就像一盞明燈投射出耀眼的光芒,既照亮了周圍的人,也溫暖了自己;有誠實守信、勤奮節(jié)約、樂觀友善的美德少年……這么多優(yōu)良的家風家訓的故事,就像甘甜的清泉,滋潤著我的心田,生活中有了仁愛善良,就像生活中溢滿了陽光。
我們更應(yīng)該積極傳承優(yōu)良的家風家訓,為他人為社會多獻上一份愛心,多付出一份真情。我們的家,我們的家鄉(xiāng),我們的國家,一定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一
古語有云:有家規(guī)的家庭屬于書香門第之家,有家規(guī)、有家訓的家庭,屬于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規(guī)、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于王侯將相之家。以前,我對這句話不甚理解,但在閱讀了王立群老師所著《家風家訓》一書后,深有感悟。
家風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開端。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會有什么樣的道德品性;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會有什么樣的為人處世;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會有什么樣的的家教。
從小我就經(jīng)常聽父母告訴我們“家教”這個詞,但那時是懵懂的,只知道平時聽他們在言語交談中提到小孩子要有“家教”,沒有“家教”的孩子是不受歡迎的,是會讓人討厭的。在以后成長的經(jīng)歷中,在父母言傳身教中,我慢慢懂得了“家教”的一些內(nèi)涵。我的家庭,在家教上沒有深刻的內(nèi)涵和華麗的道理,只有淺顯的、通俗易懂的一些做法,這些做法,甚至被我沿襲到了對女兒的教育中。從小父母就教育我要做一個寬容的孩子,不要和別的小朋友吵嘴打架,不要欺負別人,要有寬容忍讓之心,遇事多謙讓別人,不要和別人爭高低,否則既傷害他人,也會讓自己吃虧。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我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父母這種簡單直白的話語其實就是一種家教之風,這種家教之風蘊含著對子女的點滴之情和無私的愛。這些足以指引或影響著我三十幾年的生活和工作,并且還會一直影響下去,使我終生受益。
好家風是雙向互動的,是承前啟后上下聯(lián)動的,他不是單一,不是一廂情愿的,好的家風應(yīng)該是有頑強生命力的,是上下幾代人之間的共識和自覺行動,是外化于形,內(nèi)化于心的情和愛。父母長輩對子女后代的教育培養(yǎng)其實就是世代家風傳承的過程,家風的好壞,直接影響下一代人的一言一行,我們常說“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有什么樣的子女”、反之“有什么樣的子女,就能襯托有什么樣的父母原型”,這是相輔相承的、相互作用的。所以在女兒面前,我一直極力維持著一個擁有良好家風家訓的形象,畢竟父母長輩是家風的示范引領(lǐng)者,而子女晚輩是家風的傳承踐行者。
我一直秉承著一個想法:好的家風家訓,是家庭幸福、社會穩(wěn)固的基礎(chǔ),每一個家庭,就是社會的一個細胞,只有家庭和諧,社會才會更加和諧。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二
今年春節(jié),央視新聞頻道正在熱播“家風是什么?”的新聞?wù){(diào)查節(jié)目。連續(xù)幾期節(jié)目看完后,我深有感觸。
“家風”就是祖上傳下來、需要我們傳承的優(yōu)良美德,這就是家風。在被采訪的眾人中,我最喜歡兩位人士對自己家家風的解讀。
一位老市民回答說:“家風就是‘孝’和‘善’,“孝”就是要孝敬父母、長輩,效忠我們的.祖國;“善”就是善待我們身邊的人、動物、事,與人為善,于己為善。
我國著名籃球名將姚明說:“家風就是要誠實”。人無信不立,一個人要是讓大家失去了對他的信任,那他在社會上將無立足之地。
媽媽從小就教育我說:“小孩子犯錯誤可以原諒,撒謊不能原諒”,就是為人要誠實。我認為“家風”還要加一個詞“勤勞”,勤勞的人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一切財富。
同學們,你們想過你們家的“家風”是什么嗎!而你認為的“家風”又是什么!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三
看完《領(lǐng)袖家風》后,我很受觸動,突然間明白,明白為什么時至今日提起毛澤東,老一輩的人還會不約而同地豎起大拇指;明白為什么那么多外國友人崇拜他,寫各種各樣的文章稱贊他。毛澤東在國內(nèi)外都享有如此盛名,絕不僅僅因為他是開國領(lǐng)袖,領(lǐng)導并創(chuàng)立了新中國,而是因為他把”人民“兩字真正地植入了他的生命,因為他的一種”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情結(jié),心系中國,因為他用實際行動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九個大字詮釋得淋漓盡致。俗語說: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對人民好,人民心里裝著你,記著你,愛著你,全國上下一心,國家就沒有理由不強大,不富強,這就是人民尊敬他,愛戴他的原因。毛澤東,一面永不落下的旗幟,是中國人民永遠的精神領(lǐng)袖,是世界人民眼中泱泱中華的象征。
片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毛澤東的六位親人們先后為革命事業(yè)獻身,這是一種怎樣的貢獻,這是對人民怎樣的一種愛能讓他們真正做到舍小家為大家,而作為和平年代的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祖國的建設(shè),為祖國的未來出一份力。片中講述,建國十年后,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毛澤東回到養(yǎng)育他的土地d韶山?jīng)_,事先他沒有告訴任何人他要去祭奠父母,以至于工作人員連一個小白花都沒有準備,事后有人提出要整修他父母的墓,也被他拒絕,他告訴人家每年清明的時候來弄一些土就行了。作為孝子的毛澤東,還是把國家人民放到了第一位,他知道國家當時的困難,他明白作為人民公仆的他還肩負著建設(shè)中國的重任,忠孝出現(xiàn)矛盾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為國家盡忠。毛澤東對自己的子女要求也很嚴格,他要求子女絕不能因為他的特殊身份而有任何的特殊化,什么時候都要謙虛謹慎,夾著尾巴做人,有困難的時候要沖在最前面才行。
他的女兒李訥說,”父親給我們最大的財富就是他對我們的教導,這種精神財富是我們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毛澤東一直強調(diào)尤其是黨員干部們要艱苦樸素,而他本人的儉樸也為今天的所有人做出了榜樣,據(jù)他的保健護士長吳旭君說:”主席沒有一件值錢的東西,除了接見外賓穿的灰色制服外,就是一雙舊皮鞋,還有一床已經(jīng)破得不行了的毛巾被,一件舊袍子和一雙拖鞋。"作為一個國家的主席,他完全可以過上比這好得多的生活,然而他又為什么要這樣嚴格要求自己呢?因為他愛著自己的國家,愛著自己的人民,他的心中有很強的責任感,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是他唯一的心愿,而每一次放到最后考慮的才是自己。毛澤東自己的日子過得很清苦,卻把自己賺的稿費拿出來資助自己身邊有困難的同志,他的護士長李銀橋提到這些的時候,禁不住熱淚盈眶,而此時我們的心中也充滿了對這位偉大領(lǐng)袖的敬仰和尊敬之情。
偉人毛澤東雖然不在了,但是他把他的精神永遠地留給了我們,他的愛民如子,他的艱苦樸素,他的舍己為人,讓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為之感動,為之驕傲。他帶領(lǐng)人民重拾中華民族久失了的浩然之氣和天行健、自強不息的精神,建立起頂天立地的大中華,而后又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國家的建設(shè)上,他這一生沒享受過榮華富貴,他把他的一切全都貢獻給了國家和人民,他是一面永不落下的旗幟,上面滿是人民對他的尊敬、愛戴和思念。他用他的一生詮釋了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道,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四
據(jù)史書記載,“家風”是指家庭或家族的傳統(tǒng)風尚或作風。從家庭的角度來講,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和規(guī)則信仰,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獨特的家風,每個家庭的家規(guī)都有所不同,而良好的家風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傳承下來的`精華。在我們家也有家風,那就是:“自信自強、誠實守信、勤勞儉樸”。
今年暑假期間,我參加了燕趙都市報的社會實踐活動-小報童。從報紙上看到活動宣傳那一刻起,我就躍躍欲試,想?yún)⑴c到這個活動中鍛煉自己。但在剛開始的時侯,我退縮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直在鼓勵著我,給我自信;是陌生阿姨的熱情給了我自信,讓我的心堅強。通過小報童的活動不但讓我體會到了自信,而且還讓我懂得了自強。
期中考試了,我非常盼望分數(shù)快點出來,因為考前我爸你對我說:“只要我考到90分以上,就帶去植物園”,分數(shù)出來后,數(shù)學、語文、英語三科全考了90分以上。到了星期日,爸爸兌現(xiàn)了承諾,帶我去了植物園。
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非常勤勞,每天擦地、做飯、收拾屋、起早貪黑的工作,看著他們粗糙的雙手、每天回家疲憊的面容,我感受到生活的不易,體會到什么是勤勞。而且爺爺奶奶非常儉樸,許多物品都縫縫補補,從不浪費。他們總說“能節(jié)約就節(jié)約,別那么浪費,還能給國家省點兒資源呢”。
我明白了,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氣,是祖輩、父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著下一輩的成長,良好的家風形成不是靠說教,而是靠言行的引領(lǐng)?!白孕抛詮?、誠實守信、勤勞儉樸”,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讓我從中養(yǎng)成了許多品質(zhì),這樣的家風,值得傳揚!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五
關(guān)于個人品德。古代文言家訓對于個人品德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如何讀書和怎樣交友兩方面??v覽古今家教著作,幾乎沒有一部著作不教導兒孫要發(fā)奮讀書和刻苦學習的。當前很多文章把讀書歸到“職業(yè)道德”范疇,我覺得不妥。(如光明日報國學版6月29日《古代家教的啟示》)因為讀書和學習很多時候既不是“在公供職”,也不是“履行公職”,應(yīng)該算做“個人品德”。陸游遺訓后人,“子孫才分有限,無如之何,然不可不使讀書。”《顏氏家訓》中有專門的《勉學》篇。很多家教除勉勵學習儒經(jīng)外,還要求學習書法、繪畫、音樂、醫(yī)藥和騎射等“雜藝”。
古人教育子女要慎于擇友,十分重視朋友的選擇。明代楊繼盛告誡兒子:“揀著老實忠厚,肯讀書,肯學好的人,你就與他肝膽相交,語言必信,逐日與他相處,你自然成個好人,不入下流也?!苯▏跗冢苄欧佳莩鼍﹦ 洞驀泪浴窌r就曾考慮用上這段話。姚舜牧也說:“交宜親正人,若比之匪人,小則誘之佚游而蕩其家業(yè),大則唆之交構(gòu)以戕其本枝,甚則淫欲以喪其身命,可畏哉!”
總之,我國古代的文言家訓精華是我國古代人民(尤其是士大夫)教誨子孫立身處世的教育讀本。包含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及我國人民固有的積極進取、奮發(fā)向上、團結(jié)友愛的可貴精神。我們回顧、認識、了解、汲取古代文言家訓的價值內(nèi)涵和文化精華,對于我們今天提高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弘揚良好道德風尚,對于我們完善社會教育體系和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都將起到基礎(chǔ)性和普及性的作用。
有了好的家規(guī)家訓,并不意味著子女就準能成龍成鳳。好的家規(guī)家訓固然可以使人向好的方向發(fā)展,但應(yīng)避免模式化、程式化。因為家規(guī)家訓只是一個相對比較濃縮的理念,而家庭教育則是一個相對復雜的過程,要防止家規(guī)家訓教育走向形式主義。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六
“家風正,則后代正,則源頭正,則國家正”。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入夜,潤物無聲。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guī)、家風,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和鞭策,也同樣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民族之風!
小時候,每次去學校之前,外婆總愛叮囑我?guī)拙洌骸暗綄W校千萬別和同學鬧矛盾,要聽老師的話”!回到家,外婆總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jīng)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他人發(fā)生沖突。在外婆的諄諄教導之下,我從來沒有和同學發(fā)生過矛盾。
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guān)于他當年服兵役的經(jīng)歷,告誡我:“現(xiàn)在的小孩子沒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從小就要學會能吃苦,否則可干不成什么大事”!爺爺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jīng)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huán)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類拔萃。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我想。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庇纱丝梢?,良好的家風就像和風,又如細雨,在無聲地滋潤著我們幼小的心靈,有助于我們養(yǎng)成良好而高尚的品格!
樹立良好的家風,繼承優(yōu)秀的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讓家風伴我成長,讓“正能量”得以傳播,我們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七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zhuǎn)眼間也過了十四個春秋,可依然記得弟子規(guī)中那一句耳熟能詳?shù)母裱渊D―“父母呼,應(yīng)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本渥拥囊馑际歉改附袝r,應(yīng)當及時過去,不能緩慢;父母命令時,應(yīng)當及時做到,不能想著偷懶,而這也成為了我們家的家訓。
記得有一次,我正津津有味的拿著手機玩著游戲,這時,媽媽從小河邊洗衣歸來,捧著一大盆的衣服對我說:“我去燒飯了,你把這些衣服曬了?!蔽倚闹蓄D時產(chǎn)生了一股無名之火,對她大聲吼叫道:“知道了,你每天都說同樣的話,煩不煩??!”
那時的我滿心只有憤怒,覺的自己并沒有錯,反而覺得都是媽媽的錯,在我的認知里,這些家務(wù)本應(yīng)該是她來做,為什么每次都要讓我來做呢?憑什么呢?,我的心在吶喊!每次我都是在憤憤不平中,完成這些“額外”的任務(wù),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常常想起我和母親之間的故事,沉靜在母親和我的事件當中不能自拔,就在這不斷的徘徊中,腦海里忽然出現(xiàn)了小學時曾背過的弟子規(guī),頓時醒悟過來,我知道了自己的幼稚和不懂事,明白自己不應(yīng)該對媽媽大呼小叫,不應(yīng)該為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忤逆媽媽?,F(xiàn)在的我們,已經(jīng)有的高于自己的父母,有的甚至比父母還要強壯,我們已經(jīng)長大了,可以做一些小事了,既然有能力,我們就應(yīng)該為家庭盡一份力所能及的事,就算是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那也是一份心意。父母身負各種責任,我們能做的,應(yīng)該做的,就是替他們分憂,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那一刻,我釋然了,突然覺得,晴空一片明朗。
現(xiàn)在,我才看清自己;現(xiàn)在,我才懂得父母的苦,懂得父母對自己源源不斷的愛。之前,我從頭到腳都是我最討厭的不良少年;之后,我將孝敬父母,敬愛父母,為他們分擔家中的小事,把每一件小事都看作是一件重要的事來對待。
我的學習雖然不是很好,但我會努力做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做一個孝順又懂事的孩子;雖然我不是最聰明漂亮的孩子,但是我會是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
我會永遠銘記這十二字“真言”,身體力行,努力實踐!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八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我國自古以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善惡在任何地方都不如在家庭中更具有感染性,在此榜樣的力量更為有效,人們從父母那里得到的要傳承給自己的兒女,善和惡的因子都具有遺傳性。從近年來曝光的案件看,不少“老虎”“蒼蠅”的背后,都呈現(xiàn)出家庭式甚至家族式貪腐的特征,一查就是一串,一抓就是一窩。
一人不廉,全家不圓。清廉是從政的“護身符”,也是給家人最好的饋贈。領(lǐng)導干部關(guān)心家人、幫助親人都是人之常情,但不能讓親情凌駕于原則之上,更不能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那一套。林則徐說過:“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如果有誰鋌而走險,等待他的必將是政治上的身敗名裂、經(jīng)濟上的傾家蕩產(chǎn)、思想上的后悔莫及。習近平總書記在春節(jié)團拜會上講話指出:“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都要重視家庭建設(sh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焙眉绎L是好作風的營養(yǎng)劑,家風正則作風淳;壞家風是壞作風的催化劑,家風不正則很容易導致作風不正、為官不廉。
好家風也是一面明鏡。周恩來為家人立下“十條家規(guī)”;朱德引導子女要“接班不要接官”;彭德懷教育侄子“近水樓臺不得月”。他們沒有留給后人家財萬貫,卻為后人留下了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家風。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不但子孫為之自豪,世人也為之敬仰?!皣嬕淹聘文懺S,家財不為子孫謀。”愿領(lǐng)導干部能保一生廉潔給自己,送一份幸福給家人,樹一方口碑給群眾。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九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孩子只有在優(yōu)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小的時候,每次上學校之前,奶奶總愛問叮囑我?guī)拙洌骸昂⒆?,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鬧別扭。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跟我說,我去找你們的老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fā)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jīng)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fā)生沖突。在奶奶的諄諄教導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fā)生過矛盾。
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guān)于他當年服兵役的經(jīng)歷,告誡我:“現(xiàn)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要從小就學會能吃苦,否則不能干成什么事!”爺爺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jīng)歷了常人所部能忍受的環(huán)境,才能造就真正地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類拔萃”。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我想。
現(xiàn)在,我已步入高中,成為一名高中生,早已養(yǎng)成樂于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guān)系。奶奶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政治課”,爺爺還是時不時在飯前飯后給我聊聊關(guān)于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也非常樂于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我一直在想,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yōu)秀的家規(guī)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yōu)良的家風以打造,那么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十
談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通過觀看公益短片《家風傳承》,感觸頗多。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國家的“家”。家庭是人生的避風港,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的.文明進步關(guān)系到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自古以來,“家和萬事興”深深根植于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中。
中國傳統(tǒng)社會高度重視家風,“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畫荻教子”的故事廣為流傳,《顏氏家訓》、《朱子家訓》、《溫公家訓》、《袁氏世范》等備受推崇。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正,則政風清;家風正,則黨風端。國家的長治久安,社會的文明進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優(yōu)秀的家風家訓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wù)、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營造勞動光榮、創(chuàng)造偉大的社會氛圍,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最能從家教家風這個側(cè)面反映出來。家庭和睦,社會才能安定;家教良好,未來才有希望;家風純正,社風才會純凈。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jīng)濟社會如何發(fā)展,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都必須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作為一名黨員,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將會始終牢記家庭建設(shè)“三個注重”要求,樹好標桿,自覺遵循“尚學崇正,行孝守信”的八字家規(guī)家訓,不斷強化自己約束意識,切實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確保自己在生活作風、個人操守方面時時處處符合黨紀國法和家庭建設(shè)規(guī)范要求。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十一
翻開《浙江好家風》的第一頁,我就深深地被《王陽明讀書不為功名》的故事吸引住了。王陽明認真學習,他不是為了金榜題名,而是為了讓自己變成一個更有品德和智慧的人。
小時候的王陽明因為玩棋而耽誤了學習,在家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父親的指導下,他重新將“心”用在了學習上,勤奮學習,又變得優(yōu)秀了。這不僅讓我想起了我自己,前段時間我迷上了電子游戲,一做好作業(yè)沒檢查就放那里了。這時,老媽就會過來溫柔地和我講道理,也不會兇巴巴地打罵我,而是拉起我,叫我陪她一起看書一起檢查作業(yè)。漸漸地,在媽媽“潤物細無聲”的`教導下,我養(yǎng)成了做好作業(yè)后認真檢查的好習慣,我慢慢地愛上了學習,把更多的時間花在了學習上,付出比別人更多的細心和努力??吹矫看慰荚嚦煽冊絹碓桨?,我心里樂開了花。
王陽明還說:“讀書不是為了金榜題名,而是為了做一名圣賢?!痹瓉砦也欢笆ベt”的意思,后來看了故事慢慢似乎明白了:讀書學習不是一味地為了考試成績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品德要正,態(tài)度要正。
良好的家風可以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如果家家戶戶都有良好的家風,那么“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就能馬上實現(xiàn)了!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像王陽明一樣刻苦學習、勤奮學習,爭分奪秒,爭取讓自己變得更加優(yōu)秀!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十二
中華文明,燦爛悠久,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孕育了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諸子百家文化和傳統(tǒng)美德。家風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現(xiàn)代傳承,應(yīng)積極用傳統(tǒng)文化精髓占領(lǐng)人們的思想意識,自覺抵制西化、庸俗文化的侵蝕,在弘揚傳統(tǒng)文化中傳承好家風。
好家風貴為“和”;“和”是中國哲學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從《論語》中的“禮之用,和為貴”,到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活字印刷術(shù)表演展示的中國“和”理念,再到羊年春晚主題“家和萬事興”,都在詮釋著和諧、和平與和睦。家風作為家庭文化的傳承,首先要家人之間和睦,相互信任、謙讓、理解、支持,相處融洽,讓家成為和睦幸福的港灣;其次要家庭與社會之間和諧。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如果每個家庭的“家風”都和,則社會風氣自然會得到改善,也會相應(yīng)的“和”。
好家風重在“德”;“德”,是一個會意字,起源于甲骨文時期,意為行動要正,而且“目不斜視”。發(fā)展于西周,“禮樂文明”把“德”為其核心,涵蓋了忠、孝、仁、義、溫良、恭敬、謙讓、誠信、仁義等,《周易》中講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至今仍影響著大家。
家風作為家人的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影響著做人做事態(tài)度、為人處世的風格,主導家風的父母或長輩在教育家人時,應(yīng)以德為先、以德育人、德才兼?zhèn)?,讓“德”成為衡量家風好壞的尺子和天平,使家人在面對是與非、善與惡、美與丑時能用道德標準做出正確判斷。其次,還要將十六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風,賦予家風新的時代內(nèi)涵。
好家風嚴于“規(guī)”。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規(guī)”即“規(guī)矩”,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家風作為家人的行為規(guī)范或習慣,近年來,廣受關(guān)注和爭議的《弟子規(guī)》,就是一套成熟的家規(guī)家教體系,雖然現(xiàn)在看來有些教條和呆板,但其內(nèi)容從行為舉止中的細節(jié)入手,從日常生活習慣中的小事規(guī)范,培養(yǎng)青少年戒陋習、懂禮貌、守規(guī)矩,對家風、家規(guī)的培養(yǎng)仍然值得借鑒。有規(guī)矩、懂規(guī)矩是前提,關(guān)鍵是守規(guī)矩,守規(guī)矩在于嚴,長輩要帶頭執(zhí)行、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家人,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般讓家規(guī)外踐于行,內(nèi)化于心。
把傳統(tǒng)文化融入家風傳承,用家風傳承弘揚傳統(tǒng)文化,既豐富了家風的內(nèi)涵底蘊,又拓展了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途徑,讓傳統(tǒng)文化與好家風共同激勵人、塑造人、培養(yǎng)人,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構(gòu)建和諧文明的社會新風尚。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十三
――讀《中國好家風》有感
暑假里,我讀了一套書――《中國好家風》,在這套書中,編者教給了我們十五個字“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溫、良、恭、儉、讓”,這簡簡單單的十五個字里蘊含著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精髓,通過閱讀它,我深入了解了中華民族的好家風,明白了處世以誠、待人以恭的多種道理。
這套書中最讓我感觸的是“恭”這個字,恭就是恭敬?!疤幨酪哉\,待人以恭”這樣才能贏得相互的尊重,是為人處世的基本道理。但當我讀到了“唐太宗教子敬師”的故事后,我有了深刻的感悟,這個故事是這樣講述的:唐太宗李世民雖為一國之君,但對老師非常的恭敬。他不管老師官職的高低,自始至終都是嚴謹選師,恭敬待師。唐太宗為魏王李泰請來了禮部尚書王為師,但李泰初時仗著自己的聰明伶俐對待自己的老師極不服氣,對老師極不尊重。太宗非常生氣,當著王的面把深受自己溺愛的兒子狠狠批評了一通。后來李泰見到王也從不以親王身份自居,不僅見師以禮,拜答如禮,還主動向王請教忠孝之道,王逝世,唐太宗特下詔令李泰親率百官親往臨哭后《養(yǎng)正圖解》專門為魏王李泰崇師問道一事作畫,清代的乾隆、嘉慶皆作詩稱贊。這里描述的李泰初時的心態(tài)和對待老師的態(tài)度和我是何等的相似,我在平時的培訓班學習中,經(jīng)常會碰到?jīng)]比我大多少的年輕老師,對于這種“姐姐”級的老師,我有時很不服氣,還會跟她們頂嘴,認為她們也沒啥了不起的。當時外婆和媽媽都跟我叮囑過:雖然老師沒大你幾歲,但你一定要懂得尊師重道,態(tài)度要恭敬,不可怠慢。對外婆媽媽的叮囑我是一邊耳朵進一邊耳朵出,沒當回事。但李泰高居親王之位,深受皇帝溺愛的情況下,仍能改正自己的缺點,學會尊師重道,留下千古流傳的美德故事,我為什么不能呢?我深深地自我反省,努力在實際中改進自己。“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泵總€人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貌思恭,事思敬”相互尊敬,才能讓他人更好的和我交流知識。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中華民族傳承五千年好家風告訴我們?yōu)槿颂幨赖淖罨A(chǔ)道理,非常值得我們以此“三省己身”,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yǎng)。我要從小事做起,以“處世以誠,待人以恭”為準繩,做一個道德品質(zhì)優(yōu)良的高尚之人。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十四
這是一部以家庭、家庭教育和家風為主題的兒童小說。
唐一諾,一個住在城里的五年級學生,為了支付乒乓球訓練班的學費和幫助養(yǎng)家糊口,和同學們一起來到清清酒店打一份小工。沒想到遇到檢查組,學生四處逃竄,而他卻意外地進入冷庫,區(qū)教育局副局長發(fā)現(xiàn)。.
隨著劇情的發(fā)展,唐的故事和他的家人是通過層揪出層一個承諾,要知道他的善良,單純,熱情,勤勞,方便等諸多優(yōu)秀品質(zhì)從他的家庭教育干,從良好的家庭傳統(tǒng)。
小說以疏朗恬淡的語言發(fā)展娓娓向我們道來,全書內(nèi)容讀起來沒有波瀾迭起,扣人心弦。
讀完這本書,我有很多的.感情。我才知道,家庭是最重要的兒童精神成長“搖籃”家族的傳統(tǒng)時時處處對我們的成長,包括家長的行為,氣質(zhì),性格,性格和思想的影響。
好的家風,猶如一個陽光,在它的照耀下我們教師可以學習成長為精神更加明亮起來的人;相反,壞的家風猶如霧霾,孩子的心靈因此會影響受到環(huán)境污染。古今中外,大凡名家賢士,均有發(fā)展良好的家風。父母親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身體力行的榜樣對我們的引導學生尤為具有重要。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十五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奔绎L是一家的道德標準,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我家的家風是:勤勞善良,誠實守信,孝順長輩。
爸爸出生在一個農(nóng)村的家庭,爺爺奶奶從小就教導他做人一定要勤勞。爸爸小時候農(nóng)忙時,一家人總是全體出動,收麥子、掰棒子、刨花生、摘棉花等等都干過,雖然很累,有時汗流浹背,但家人辛勤的勞作,換來了豐收的碩果,看在眼里,美在心頭,開心的總是不得了,這就是我家勤勞的家風,從小便讓爸爸懂得只有付出了才會有回報,爸爸也一直這樣教導著我。
奶奶告訴我們做人一定要善良,奶奶在生活中也一直為我們做著榜樣,有什么好東西總愿意與街坊鄰居分享。借了鄰居的東西用,總要及時完好的歸還人家。奶奶說:“與人為善就是與己為善,你為別人著想,別人也會為你著想,人與人之間就會有一種融洽快樂的氛圍。”我想就是在這種氛圍的熏陶下,爸爸擁有了一個快樂的生活、工作環(huán)境,我想我們也都在享受著這份幸福。
誠實守信關(guān)系著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一個人如果失去了誠信,就會讓人瞧不起,失去朋友,將在社會上沒有立足之地。誠信給人帶來溫暖,有時很難做到,有時卻很容易做到,有時甚至身邊的一件小小的事情就是一份誠信;一句簡單的話語就是一份誠信;一個淡淡的微笑就是一份誠信。只要我們從點點滴滴做起,守住自己的那份誠信,整個世界將會變得無比的`美好。
爺爺就經(jīng)常對爸爸說:“一個人要知足,要知道感恩,孝順長輩回報他人?!卑职肿源蚨缕?,就聽爺爺說遠在青海西寧有一個好祖爺爺,如果沒有祖爺爺我們家早就家破人亡了。爺爺小時候家里窮,兄弟姐妹多,總是祖爺爺給寄錢來救濟,有了大病總是接去西寧給治好。我家條件好了以后,尤其是有了電話之后,爺爺總是電話問候祖爺爺,過年了送去親人的祝福。終于,在祖爺爺退休之后,連續(xù)兩年從西寧回到老家,爺爺無微不至的照顧,使得祖爺爺非常的開心,滿足了老人家離家?guī)资昴芑貋砜纯吹脑竿?。爺爺說:“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更何況是救命之恩,我們更要知恩感恩?!?BR> 今天,我的爺爺奶奶也已上了歲數(shù),在他們的教導下,爸爸長大成人,雖不在爺爺奶奶身邊,但爸爸愿多電話問候,每周回到爺爺奶奶身邊,多陪陪爺爺奶奶,?;丶铱纯础?BR> 如今爸爸也有了我,他們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到我。愿爸爸媽媽與我共同成長,在良好家風的熏陶下,我愿成為勤勞善良、誠實守信、孝順長輩的好孩子!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十六
我花費了35分鐘的時間,看完了這本《浙江好風光》,這本書中寫了很多個名人的故事和他們優(yōu)秀的品德,其中有王陽明“讀書不為功名”的故事,有錢三強“書中找到人生觀”的故事,還有陳龍正獻愛心的故事……不過,我最喜歡朱葛梁的故事。文中寫了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兒子諸葛梁是一位醫(yī)生,有一次諸葛梁花了整整十塊多大洋,買了一只羚羊角當著藥引,那時候,十塊多大洋整整是一筆巨款呀!不過他感覺這個羚羊角有點可疑,于是就跑到上海請人鑒定。竟然真是假的,他當時就把這個羚羊角給燒了。
這本書分為五個篇章,分別是學習篇、修身篇、治家篇、處事篇、愛國篇。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修身篇,因為這篇寫的不是努力向上,就是樂善好施獻愛心,這些我也親身經(jīng)歷過。
有一次,我正在自己一個人走下寫字班級,突然,我看見了一個乞丐,這個乞丐的衣服上有好多好多個補丁,她只穿了一件很單薄的衣服和褲子,一陣寒風吹來,他就凍得發(fā)抖,我抬起頭看了看他的臉,吃了一驚,他的臉上布滿了皺紋,顯得格外蒼老。我看他這么可憐,心里想,《浙江好家風》的.修身篇里說過,一個人要有善心。于是我給他了九塊錢,他慢慢地接過錢,那時,我看了一下他的手,便站起身來,快速的跑向面包店,買了塊面包后大口的吃起來,看他那高興的樣子,我心里樂開了花。
《浙江好家風》真是一本好書,它不但教會了我懂的慈愛、關(guān)愛別人就是關(guān)愛自己,還教會了我做人道理,真是一本好書!
家風故事讀后感篇十七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大型公益節(jié)目“新春第一課”。節(jié)目的主題是“傳承家風家訓,踐行核心價值”。節(jié)目中播放了許多宜昌傳統(tǒng)優(yōu)良的家風家訓,宏揚中華美德的先進人物,帶著我們一起起進了他們的家庭故事。
我們看到了一封一位母親寫給兒子的遲到了的家書,這是抗日女英雄趙一曼在1936年8月2日押赴刑場,在囚車上留給兒子寧兒的遺書,趙一曼將對兒子的愛融入到愛國深情和民族大義之中,用自己的犧牲留給孩子,最后一次言傳身教。這種舍小家保國家的大無畏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學習。
節(jié)目中,有充滿正能量的楊山草堂,祖孫三代五個人的特別畫展,傳承著藝術(shù)的家風,成就了全家人的藝術(shù)夢想;有12歲才上學從小失去捉力的中學生黃煉娟,從父親身上繼承了自立自強的品質(zhì),成為了真正的生活強者;有為了一句承諾贍養(yǎng)戰(zhàn)友父母35年的轉(zhuǎn)業(yè)軍人李元成,言而有信,一諾千金,35年的堅守之路,不僅撫慰了老人的痛苦和孤獨,更讓自己的家風得以升華,就像一盞明燈投射出耀眼的光芒,既照亮了周圍的人,也溫暖了自己;有誠實守信、勤奮節(jié)約、樂觀友善的美德少年……這么多優(yōu)良的家風家訓的故事,就像甘甜的清泉,滋潤著我的心田,生活中有了仁愛善良,就像生活中溢滿了陽光。
我們更應(yīng)該積極傳承優(yōu)良的家風家訓,為他人為社會多獻上一份愛心,多付出一份真情。我們的家,我們的家鄉(xiāng),我們的國家,一定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