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語文微課教案大全(12篇)

字號:

    教案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學習更加系統(tǒng)和科學。編寫教案前,教師需要對教材進行仔細閱讀和理解,確保教學目標的明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教案模板,供教師們參考和使用。
    語文微課教案篇一
    1.了解作者范成大極其“田園詩”與前朝的田園詩的異同。
    2.進一步了解朗讀詩歌的技巧,通過朗讀和語言的品位欣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3.培養(yǎng)學生的古代詩歌的閱讀鑒賞的能力。
    一、導入
    詩歌是詩人生命的沖動,感情的傾訴?!扒閯佑谥卸砸缬诒怼钡脑娫~是語言的精華。因而學習詩歌,要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體會詩人的感情,達到與詩人心靈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會更好地領悟詩歌。
    二、教授新課
    (一)材料交流
    1.介紹作者: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中進士。淳熙十年因病辭歸,時年58歲。此后10年隱居石湖。
    詩歌成就:范成大是一個關心國事、勤于政務、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憂國恤民的一貫思想在其詩歌創(chuàng)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范成大的詩,以反映農(nóng)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他的田園詩概括地描繪了封建社會農(nóng)村的廣闊生活,把《詩經(jīng)?七月》以來的農(nóng)事詩、陶潛以來的贊頌農(nóng)村生活恬靜閑適的詩和唐代詩人的一些反映階級壓迫的農(nóng)家詞、山農(nóng)謠一類作品結合在一起,成為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2.田園詩歌:中國古代詩歌流派。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景物為主要內(nèi)容。代表人物有陶淵明、王維、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農(nóng)村和農(nóng)民的生活作為自己的歌詠對象,在《四時田園雜興》中,不僅有描寫農(nóng)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場景的內(nèi)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寫了勞動的艱辛、勞動的歡樂,贊美了農(nóng)村的勞動者;更有一些反映農(nóng)民疾苦、揭露剝削的詩篇。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園詩人(僅描寫田園生活的恬淡閑適和優(yōu)美的田園景象)
    3.解題:《四時田園雜興》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我們學習的兩首分別描寫農(nóng)村的春天和晚春。
    4.詩歌體裁:近體詩中的七言絕句。
    (二)詩歌朗誦
    1.詩歌朗誦指導(節(jié)拍、語調(diào)、重音)
    2.朗誦詩歌,體會詩歌的意境。
    (三)整體感知詩歌的內(nèi)容及蘊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詩歌描寫了農(nóng)民勞動的情景。表現(xiàn)了人人愛勞動以及勞動充滿樂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詩歌一、二句寫了什么內(nèi)容?
    明確:農(nóng)民勞動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寫不懂如何耕織的“童孫”也在“學種瓜”,要表現(xiàn)什么呢?
    明確:在農(nóng)村,無論男女老幼,人人愛勞動,人人需要勞動。另外說明勞動像游戲一樣,雖然繁忙但充滿樂趣。
    3.詩歌的寫法:(1)正面描寫勞動景象;(2)語言清新自然,充滿了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三、練習
    1.小組朗讀背誦詩歌
    2.默寫詩歌。
    四、小結
    1.文學常識
    2.朗誦知識
    3.詩歌的內(nèi)容及思想感情
    五、作業(yè)
    1.理解、背誦并默寫所學的詩歌。
    2.借助工具書或者網(wǎng)絡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園詩歌并與所學的詩歌加以比較。
    1.了解作者范成大極其“田園詩”與前朝的田園詩的異同。
    2.進一步了解朗讀詩歌的技巧,通過朗讀和語言的品位欣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3.培養(yǎng)學生的.古代詩歌的閱讀鑒賞的能力。
    一、檢查作業(yè)
    1.背誦詩歌。
    2.默寫詩歌。
    二、教授新課
    (一)交流材料
    互相交流查閱的有關唐代田園詩歌并與范成大的田園詩歌比較
    (二)朗誦詩歌體會詩歌意境
    指名朗讀、分組朗讀并進行指導。
    (三)整體感知詩歌的內(nèi)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確:本詩描寫晚春農(nóng)村的自然景色。表現(xiàn)了作者對田園風光的熱愛。這首詩歌表現(xiàn)的樂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詩歌前兩句寫了什么內(nèi)容?
    明確:前兩句寫了晚春江南農(nóng)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確:典型的事物描繪。(金黃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麥花處處)
    3.三、四句寫了什么內(nèi)容?
    明確:正午時分的幽靜的景象。
    4.四句中寫“蜻蜓蟲夾蝶飛”顯得田野靜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確;以動寫靜。
    5.詩歌的寫法
    明確:(1)點面結合;(2)動靜結合。
    三、練習
    1.朗讀詩歌。
    2.背誦并默寫詩歌。
    四、小結
    1.詩歌的朗讀。
    2.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
    3.詩歌的寫法。
    五、作業(yè)
    理解背誦默寫兩首詩歌。
    語文微課教案篇二
    1、自學生字新詞。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感受。
    2、摘錄自己喜歡的詞句。
    3、學習北京老人關愛他人的品質。
    體會北京老人關愛他人的品質和作者的感受。
    1、學生初瀆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注意字詞的讀音。
    2、學生認讀字詞(課件演示)
    (徘徊愜意要旨無奈沉淀幾多不為過客找不到北馱)
    1、指名讀課文。
    2、思考:作者回憶了北京老人的哪幾件事,他有什么感受?
    3、學生小組讀書、討論、交流。
    4、全班討論、交流。
    (作者回憶了兩件小事:一位北京老人耐心為“我”指路并主動把“我”送到車站,一位北京老人主動為“我”讓座。表達了作者對北京老人的感激之請。)
    1、默瀆課文,回答問題。
    2、提問:這三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么內(nèi)容?請你試著說一說。
    (第一自然段:一位北京老人耐心為“我”指路,在知道“我”迷失方向后,主動把“我”送到車站。
    第二自然段:寫“我”在公共汽車上連續(xù)三次讓座后,一位北京老人主動為“我”讓座。使“我”感動。
    第三自然段:概括寫在北京經(jīng)常能感受到北京老人的關心照顧,贊揚北京老人具有關愛他人的品質。寫自己堅持從小事做起,像北京老人那樣關愛他人。)
    3、學生重點理解:“……猶如一頭霧水般不得要旨……”
    “……他終于灰心的說……”
    那個美麗的秋日,冷風吹的感覺也是如此的愜意。
    ……被記憶中關于老人的火溫暖著。
    ……那是被人理解的喜悅和被認可的'感動。
    1、同學們學完這篇課文,你了解了北京老人了嗎?你還知道北京老人那些優(yōu)良的品質,說給大家聽一聽。
    2、欣賞圖片(課件)
    語文微課教案篇三
     理解“我”對雪兒的感情,體會“我”的美好心靈和可愛形象。
     一、復習
     指名讀詞語
     二、學生預習,教師導學
     說說課文主要內(nèi)容。
     三、學生合作,教師參與
     (一)、學習第一段
     自由讀一讀,想一想,我為什么一個人在家?我心里會想些什么?
     (二)、學習第2、3段
     1、出示投影:這是一只怎樣的鴿子?文中的“我”和“爸爸”是怎樣對待它的呢?又是怎么做的呢?在課文中用——畫出做的,用波浪線畫出想的句子。
     (三)、學習第4——6段
     1、自由讀第三部分,看看哪些動作能夠體現(xiàn)作者的情感,邊讀邊圈出有關詞語。
     2、(1)比較:終于有一天,雪兒展開雙翅飛起來了。
     有一天,雪兒展開翅膀飛起來。
     通過朗讀,比較兩句語氣上的差異。
     “弧線”指什么?“劃”又指什么?在句中加上一個比喻詞。
     這樣的景象美不美?作者會怎樣歡呼?你能想象當時的景象嗎?
     (3)“雪兒又飛回陽臺,轉著圈兒咕咕直叫?!蹦懵牰诮惺裁磫??
     “我”此時的心情又是怎樣的?有什么動作表現(xiàn)?
     四、學生展示,教師激勵
     (一)小組上臺讀第一自然段,說說我為什么一個人在家?我心里會想些什么?
     學生評議,補充。
     指導讀“冬天過去了,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
     (二)交流:這是一只怎樣的鴿子?
     1、出示:
     從此,我天天和雪兒一起到陽臺上去看藍天,看藍天上那飄飄悠悠的白云……
     此時,我心里會想些什么呢?師點撥。
     2、朗讀第2段,讀出作者的憐愛之情。
     3、出示:
     “于是,我更盼望著雪兒的傷快點兒好起來。”
     (三)、交流第4——6段
     1、交流哪些動作能夠體現(xiàn)作者的情感。
     展示朗讀。
     五、學生探究,教師引領
     針對交流展示環(huán)節(jié)中存在的重、難點問題,引領學生進行探究。
     1、區(qū)別“飛越”和“逾越”,“傳遞”和“傳送”。
     用波浪線畫出并理解表示信鴿品格的詞。
     2、討論:“我”的腿傷好起來后,會做些什么令父母驚喜一番呢
     六、達標測評:
     完成《新方案》中“鞏固練習”部分。
    語文微課教案篇四
    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主題為《獻給母親的歌》,這一個學期適逢母親節(jié),正是開展這一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最好時機。
    “母親”是古往今來眾多作家寫不完的一個主題,本單元也收錄了胡適先生的《我的母親》一文。我認為在活動過程中,應該帶領學生多讀一些以“母親”為主題的作品,更深刻的感悟母愛。
    選擇推薦琦君《母親的金手表》這部作品,原因有三:一、本書是一部散文集,以記錄作者的童年往事為主,由此引出她對母親的描寫與懷念,這種題材比較貼近初中學生的生活,容易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二、琦君的文字通俗易懂、樸實真摯,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三、本冊書收錄了琦君的另一篇文章——《春酒》,有了這部作品的閱讀經(jīng)驗,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感受會更深,收獲會更多。
    一,導入
    說起關于“母親”的文學作品,你會想到什么?是詩人孟郊的“慈母手中線”,抑或是胡適《我的母親》中那位“慈母兼任嚴父”的民國女子?!澳赣H”是古往今來眾多作家一個寫不完的主題,今天你是否有興趣再來認識一位母親呢?她就是臺灣著名作家琦君的母親。
    二,結識母親,引出作品
    琦君的母親有一雙巧手,會繡花、穿花球、編草鞋等各種手工絕活。就說“穿花球”吧,那是“采摘院子里墻腳邊的小小牽?;ā眮碜龅??;ā耙弥㈤_時摘下,要連花萼一起摘。仔細地剝起花托,就出現(xiàn)一粒綠色小珠子,珠上一條細絲就是花蕊正中間那一根。把珠子輕輕往后抽,珠子就垂下來了,這樣一朵朵抽好以后,再用一根針線,把花繞圈兒穿起來,穿成一個球形,四面八方的珠子掛下來蕩來蕩去,非常美麗” ??梢韵胂?,五六歲的小琦君拿著如此精致的“花球”,穿梭在小伙伴中,肯定引來眾多羨慕的目光。
    琦君母親的這雙巧手還能做出各種精致的美食:玉蘭酥、紅豆糕、桂花鹵、桂花茶等等,光看名字就令人垂涎三尺了。我們不如透過作者的文字來“品嘗”一下當中的玉蘭酥吧——“白玉蘭的開放,都在中秋前后。那時母親每天都到院子里抬頭看看、聞聞花香。只開一朵花,當然不能采下來。直等它一瓣瓣自然謝落了,母親連忙拾起,深怕花瓣著土就爛了。因為白玉蘭花瓣是可以做餅吃的。母親把它先放在干凈的籃子里,也不能用水洗,一洗香味就走了。等水分略干后,就用手指輕輕剝碎(也不能用刀切,怕有鐵腥味)。剝碎后和入面粉雞蛋中拌勻,只加少許白糖,用大匙兜了放在淺油鍋里,文火半煎半烤,等兩面微黃,就可以吃了,既香又軟又不膩口?!边@玉蘭酥體現(xiàn)的不僅是母親的溫柔賢惠,更是一個母親對子女的愛護照料。
    這樣的一位母親,你想了解得更多嗎?那么你一定要讀讀《母親的金手表》這部作品。
    三,簡介作品,激發(fā)興趣
    第三卷“異國的仙桃”則是作者在異鄉(xiāng)的生活隨筆,《小黑人與一毛錢》 、 《小鎮(zhèn)溫情》等故事把隨處可見的人間美善娓娓道來。
    四,結語
    古往今來,母親是個很平凡的詞,又是一個偉大的詞,眾多的作家寫了無數(shù)的母親,“母親”也成為寫不盡的主題。琦君一生都在書寫自己的母親,留下了許多關于母親的散文,她對母親的感情,宛如涓涓細流,讓人慢慢地于點滴清涼之中被悄悄感染,從而得到內(nèi)心的安寧。她以溫柔動人的筆觸回憶童年、故鄉(xiāng)以及自己成為妻子、母親之后的海外生活,感動了無數(shù)讀者。假如你讀過冰心,請再認真地讀讀琦君吧,尋回自己童年的記憶,細味母愛的溫暖。
    語文微課教案篇五
    一、導入新課:
    1、(播放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戰(zhàn)爭場面。)教師描述:1662年2月,民族英雄鄭成功率領軍隊打敗了荷蘭侵略者,收復了臺灣,為中華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題目就是鄭成功。
    二、質疑問難:
    通過課前的預習,你有什么問題嗎?
    三、自由網(wǎng)上學習:
    大家提了這么多問題,真愛動腦筋。下面你就確定一個或幾個感興趣的問題上網(wǎng)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根據(jù)需要你可以獨立研究,也可以和別人合作學習。
    (在學生上網(wǎng)學習的過程中)大家在網(wǎng)上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有了感受和體會,可以打開“自由論壇”這一窗口,把它寫下來,與同學一起分享。
    四、交流學習成果:
    1、下面我們來交流一下學習的收獲。
    a、寶島臺灣
    引導學生自由發(fā)言,感受臺灣的美麗富饒。
    (利用網(wǎng)絡教學的功能顯示學生打開的網(wǎng)頁)
    過渡:是啊!寶島臺灣多么美麗、多么富饒,它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稍诿鞒陂g被荷蘭殖民者強占了38年之久。此時,你們有什么想法?在1662年,鄭成功駐軍廈門時,就下定決心收復臺灣。聽,他在說(網(wǎng)絡出示句子)教師范讀。
    誰也想讀一讀?指名讀;多么慷慨激昂的話語啊!一起讀。(齊讀)
    b、收復臺灣
    過渡:那鄭成功是怎樣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呢?
    (引導學生暢所欲言,感受體會鄭軍官兵的神勇。)
    讓我們回到1662年硝煙彌漫的臺灣戰(zhàn)場,感受一下鄭軍官兵的神勇。(播放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戰(zhàn)爭場面,并配以文字錄音。)
    看了剛才的畫面,你想說什么?
    引讀課文第6自然段:多開心,多痛快呀!曾經(jīng)殘酷奴役臺灣同胞的荷蘭侵略者們得到了應有的下場,臺灣同胞個個,他們,高山族的酋長也送來,鄭成功為了表示感謝,也回贈給他們。
    這一天,是臺灣的不眠之夜,街頭巷尾,。
    “載歌載舞”什么意思?人們在什么情況下,會載歌載舞?(自由暢談)
    (如果學生沒能就具體事情說,教師引導:你能具體地說一說嗎?)
    說得真好,大家都能留心生活,都有一雙會發(fā)現(xiàn)的眼睛。
    c、建設臺灣
    過渡:除了這些內(nèi)容,你從網(wǎng)上還了解到了什么?
    引導:鄭成功是怎樣建設臺灣的呢?
    (利用網(wǎng)絡教學的功能顯示學生打開的網(wǎng)頁)
    d、除了收復臺灣、建設臺灣以外,你還了解到其它關于鄭成功的資料嗎?(引導學生全面感知鄭成功的情況,從而對鄭成功其人有正確全面地評價。)
    五、小結,學習第九自然段。
    1、學到這兒,你知道為什么稱鄭成功為民族英雄了嗎?
    3、課文的最后一段話表達了我們共同的心聲,誰來讀一讀。(網(wǎng)絡出示句子)
    4、是啊,這位令世人景仰的民族英雄將永遠銘刻在我們的心中。來,我們一起讀。
    六、延伸課外:
    1、今天,我們運用網(wǎng)絡學習了鄭成功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2、在這個網(wǎng)站上可以查找到你需要的內(nèi)容,大家課后可以帶著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繼續(xù)登陸網(wǎng)站學習研究。
    “在兒童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蘇霍姆林斯基)作為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已初步具備了學習語文的能力,但他們?nèi)蕴幱谝孕蜗笏季S為主的年齡階段,這就需要以各種方式來激發(fā)、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如果只有老師空洞的講解,不僅信息少,效果差,還會嚴重影響學生對本課知識探究的興趣。所以我在教學中中不僅提供了大量的文字資料,還收集了大量的圖片資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氛圍中主動建構知識結構?!百|疑問難,確定任務——上網(wǎng)瀏覽,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合作學習——激發(fā)情感,延伸學習”的教學模式,讓我的教學如虎添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語文微課教案篇六
    1.通過了解重陽節(jié)的風俗習慣,激發(fā)學生尊老敬老的情感,體會家庭歡樂、生活甜美的幸福。
    2.了解并積累有關重陽節(jié)的詩詞。
    積累有關重陽節(jié)的詩詞。
    通過了解重陽節(jié)的風俗習慣,激發(fā)學生尊老敬老的情感,體會家庭歡樂、生活甜美的幸福。
    2.老師這有一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因身在異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而寫的一首詩,你們看看這首詩指的是哪個節(jié)日?(白板出示古詩:九月九日以山東兄弟)詩里哪一句能讓我們看出是重陽節(jié)?(出示:日歷)
    3.重陽節(jié)是我們中國很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今天我們共同來了解重陽節(jié)。(板書:重陽節(jié))
    活動一:學習重陽節(jié)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同學們,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古人對重陽節(jié)遠比現(xiàn)代人更重視,也更感傷,重陽節(jié)古人留下了很多詩詞,下面我們就來讀讀有關重陽節(jié)的經(jīng)典古詩。
    2.出示詩歌,生有感情的朗讀。
    3.認識作者王維:王維(701—761),唐代著名詩人,畫家,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因獨自一人在長安讀書,求取功名,恰逢重陽節(jié),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濟縣),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他多才多藝,擅長繪畫、書法,精通音樂,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與另一位唐代詩人孟浩然并稱“王孟”。(王維介紹)
    4.理解詩意: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陽節(jié)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他們都插戴著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遺憾的是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5.從詩中你了解了哪些重陽節(jié)習俗?6.除此之外你還知道重陽節(jié)哪些習俗?
    活動二:尊老敬老過重陽
    1.剛才我們了解了不少關于重陽節(jié)的知識,大家都知道了,重陽節(jié)是老年人的節(jié)日,在你們家庭生活中有哪些老年人?(生答: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2.你和你的爸爸、媽媽平時是怎樣關愛爺爺、奶奶、姥姥、姥爺?shù)??(自由說:經(jīng)常打電話、周末去看望他們、節(jié)日送禮物、節(jié)日吃大餐、我給他們捶捶背、捶捶腿、和他們多聊天、一起外出旅游等等)
    是呀,老人們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他們就希望我們能?;丶铱纯?,享受那份天倫之樂。
    回家繼續(xù)搜集關于重陽節(jié)的古詩,寫到a4紙上,并配上插圖。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不僅了解了重陽節(jié)的很多知識,增長了見識,還積累了很多有關重陽節(jié)的古詩詞,老師希望你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每一名同學都能爭做一名尊老敬老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好,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下課!
    重陽節(jié)——農(nóng)歷九月初九
    登高節(jié)菊花節(jié)老年節(jié)尊老敬老
    微課評價:結合語文學科知識學習關于重陽節(jié)的古詩,不僅讓學生認識了重陽節(jié)的習俗,還為語文學科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了鋪墊。但是與重陽節(jié)有關的古詩并不多,大多比較適合高年級學習,對于中年級學生來說認識難度稍大。
    語文微課教案篇七
    化州市合江鎮(zhèn)大埡小學 李春霞
    教學目標:
    讓學生掌握反問句改陳述句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掌握反問句改陳述句的方法,并能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學習反問句改為陳述句。反問句改為陳述句是小學語文中常見的句子訓練內(nèi)容,也是一個難以掌握的的內(nèi)容,有不少同學都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而常常做錯。今天老師來教大家一個簡便易行的方法,相信你一定能學會!
    二.認識陳述句與反問句
    1.首先我們先學會分辨陳述句與反問句這兩個不同的句子。
    2.出示幻燈片(陳述句與反問句)
    反問句表面上看,是疑問句;實際上說話者是在強調(diào)某種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也就是明知故問。比如: “難道我會不知道?” 陳述句是用來說明事實的句子。它的后面用句號表示,語調(diào)一般是平的。
    像“小樹長高了?!?“他沒有參加聚會?!?其次,通過趣味練習幫助理解 情境表演,讓學生扮演說話者、聽話者、進行現(xiàn)場表演,更加直觀形象,易于理解和掌握。
    如改寫句子:說它貪玩兒吧,的確是啊,要不怎么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說話者:說它貪玩兒吧,的確是啊,要不怎么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聽話者:說它貪玩兒吧,的確是啊,要不不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又如:我們怎能忘記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前輩? 說話者:我們怎能忘記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前輩? 聽話者:我們不能忘記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前輩。
    三.學會反問句改為陳述句的方法
    1.出示幻燈片(例句1)
    2.下面我們來學習怎樣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反問句改為陳述句首先將句子中的肯定詞改成否定詞或將否定詞改成肯定詞。
    3.請看例句1 反問句:“難道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 ”
    4.首先這個句子中有否定詞“不是”,我們把它改成肯定詞“是”。然后看句子中的反問語氣詞是“難道”,句末的疑問助詞是“嗎”,把這兩個詞去掉。接著把問號改成句號,最后把其他內(nèi)容照抄下來。改成陳述句為“這是偉大的奇觀。”
    7.這個句子中有肯定詞“能”,我們將它改成否定詞“不能”。然后把反問語氣詞“怎么”和句末的疑問助詞“呢”去掉。接著把問號改成句號,把其他內(nèi)容照抄下來。這樣改成陳述句為“我們遇到困難,不能退縮。”
    三.小結方法:
    1.同學們,你們學得真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總結反問句改成陳述句的方法
    2.出示幻燈片:反問改為陳述句的方法
    第一步:將反問句中的肯定詞改為否定詞或將否定詞改為肯定詞。
    第二步:將反問句中的反問語氣詞(怎、怎么、難道等)和將句末的疑問助詞(呢、嗎等)去掉。
    第三步:句末的問號改為句號,其他內(nèi)容照抄。
    3.同學們,只要你們掌握了方法,反問句改為陳述句這種題型就能做得更好了。最后我們編成童謠幫助記: 反問變陳述,有否去否,沒否加否,“難道”“嗎”全走開,問號變句號。
    (童謠中”否”代表否定詞,“難道”“嗎”代表疑問詞。)今天,我們的學習到這里結束了。謝謝大家!
    語文微課教案篇八
    1、熟練掌握學過的聲母和6個單韻母,能正確區(qū)別形近字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能正確拼讀帶調(diào)音節(jié),認識事物,并把音節(jié)和圖畫正確連起來。
    3、能正確認讀學過的字,口頭造句,把認字和學習語言結合起來。
    教學重點:
    能正確理解題意,完成練習。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識字加油站
    1、認識課程表
    2、認讀生字:文、數(shù)、學、音、樂
    3、認識自己班級的課程表。
    二、用拼音
    1、按聲母順序連線,看看圖畫是什么?
    2、出示聲母表,學生認讀,背會這張表。
    3、說說怎樣用生活中的事物擺字母。
    4、出示圖畫,拼讀音節(jié)。區(qū)分形近聲母。指導區(qū)別b—d,f—t,p—q。說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5、拼讀音節(jié),做出相應的動作。
    6、拼讀音節(jié),把同類的詞涂上顏色。
    第二課時
    一、字詞句運用
    1、認字,連線。
    2、進行拓展
    3、讀詞語,在圖中找一找。
    二、和大人一起讀
    1、老師帶領讀兒歌《剪窗花》。
    2、生自由讀兒歌。
    三、作業(yè)布置
    1、讀書
    2、完成語練
    語文微課教案篇九
    活動內(nèi)容:《夏天的歌》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nèi)容,感受夏天的美。2.利用圖譜,學念、并熟記詩歌?;顒舆^程:
    大家好,我的微課內(nèi)容是中班語言活動《夏天的歌》
    一、感知夏天里的聲音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對了,夏天可美了,夏天還給我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夏天的歌真好聽!你聽到了哪些動物在唱歌?它們又是怎樣唱的呢?讓我們再來看一看,聽一聽吧!
    二、完整欣賞兒歌
    夏天的歌,在哪里?“蟈、蟈、蟈”,在綠綠的草叢中。夏天的歌,在哪里?“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樹上。夏天的歌,在哪里?“咕呱、咕呱”,在清清的池塘里。夏天的歌,在哪里?在我們樂呵呵的笑聲里。
    三、理解兒歌內(nèi)容
    小朋友,夏天里是誰在唱歌呢?
    對了,是:蟈蟈、知了、青蛙。(幼兒自主回答)它們是怎樣唱歌的?(幼兒模仿)
    真棒!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跋X蟈蟈,知了、知了,咕呱、咕呱,”
    它們在什么地方唱歌?真聰明!“在綠綠的草叢中,在高高的大樹上,在清清的池塘里”。
    四、幼兒學念兒歌
    孩子們夏天的歌除了在這些地方,還在我們樂呵呵地笑聲里呢?好了,讓我們看著圖再來說一說吧!
    “蟈、蟈、蟈”,在綠綠的草叢中?!爸?、知了”,在高高的大樹上?!肮具?、咕呱”,在清清的池塘里。
    五、創(chuàng)編兒歌
    小朋友,想一想,夏天的歌還會在哪里呢?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找找吧,找到了,也把它們編進我們的兒歌里吧。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1、掌握擴句要求和常用的擴句技巧。
    2、通過歸納學習,能正確熟練地擴寫句子。
    教學重難點:掌握擴句要領,能按要求正確擴充句子。教學準備:ppt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擴句》。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擴句。(課件出示)就像大家所看到這光禿禿的樹干和這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你更喜歡哪一棵呢?相信很多同學都會和老師一樣,更喜歡這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同樣,為了讓句子的意思表達得更加完整、具體、生動形象,我們就在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葉”,這就是擴句。
    (課件出示)擴句就是在原來句子的主干詞語前后添加適當?shù)男揎椩~語。
    二、擴句的注意事項(課件出示)
    (一)不能改變原意。
    (二)不能改變句型。
    (三)修飾詞語搭配得當。
    (四)符合例句要求。例舉病句:我們來看一組句子(出示)
    1、我們熱愛家鄉(xiāng)。我們熱愛家鄉(xiāng)的田野。
    注:第一組例句是在原句的基礎上擴充,原句的意思是“我們熱愛家鄉(xiāng)?!钡菙U充后改為“我們熱愛田野?!备淖冊涞幕疽馑?。所以這樣的擴句是不正確的。
    2、大地是個寶庫。
    地大物博的大地真是一個寶庫??!
    第二組例句中,擴充的詞語“地大物博”與原句的“大地”搭配不得當,而且原句是陳述句,擴充后卻成了感嘆句,改變了句型,所以在擴句時任意加詞,最后弄巧成拙,產(chǎn)生病句。
    同時有的題目要求照例子擴句,所以在擴句前,首先要明確例句的要求,明確需要在什么地方添加詞語。
    三、(出示課件)擴句步驟
    第一步:找一找,在什么地方擴充。第二步:想一想,加上哪些修飾詞語。第三步:讀一讀,擴充后句子是否通順。重點:第二步:想一想,加上修飾詞語的方法。
    1、在句子的主干詞語前添加合適的修飾詞語,修飾詞語可以是一處或多處。
    如擴句:(出示課件)孩子們看書。
    主干詞語“孩子們”前可以加上“可愛的”來描寫孩子們,還可以加上表示數(shù)量的詞語“一群”。
    主干詞語“看書”前可以加上表示狀況的詞語“認真地”,還可以加上表示地點的詞語“在教室里”。
    擴句后:一群可愛的孩子們在教室里認真地看書。
    2、主干詞語后面還可能添加補充說明的成分。如擴句:孩子們高興。
    主干詞語“高興”后面可以添加補充說明孩子們高興得怎么樣。擴句后:孩子們高興得手舞足蹈。
    四、教師小結
    總的來說,擴句要根據(jù)表達需要合理增添有效的成份,只要我們遵循擴句的原則,按照擴句的方法,相信同學們自然也就明白了如何在句子的主干上添加枝葉,把話說得更明白,更生動,更具體。
    結束語:感謝您認真聽完這個微課,再見!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一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簡介東方明珠。
    2、出示課題。指名讀題,注意正音。
    二、看圖,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1、映出東方明珠的畫面。
    2、教師在配樂中敘述:小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上海黃浦江邊,一起來欣賞一下這美麗的東方明珠。
    3、欣賞配樂朗讀。
    三、初讀指導
    1、讓學生借助拼音大聲讀課文,要求做到:
    (1)讀準字音。
    (2)畫出遇到的生字,多讀幾遍。
    (3)把不理解的詞圈出來。
    (4)標出自然段序號。
    2、出示生字新詞。
    3、指名三人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四、精讀訓練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點名讀,說說知道了什么。
    (2)指名答。
    (3)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來介紹一下上海廣播電視塔的位置及名字?
    (4)你喜歡這座塔嗎?為什么?
    (5)指導用喜愛的語氣讀第一自然段。
    2、嘗試背誦。
    3、小結。
    五、指導寫字
    1、記憶字形,提醒注意。
    2、照筆順在書上描紅。
    3、指導在田字格中書寫。
    4、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臨寫。教師巡回指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二、繼續(xù)精讀訓練
    1、學習第二自然段。
    映示東方明珠。
    (1)指導看圖,學習第一句。用自己的話說說東方明珠的樣子。指名說。看課文是怎么說的。
    (2)出示:這座塔,頭頂藍天,腳踩大地,像一個巨人。指名讀。說說怎樣的人才是“巨人”?點名讀,集體評價。
    (3)看圖聯(lián)想,學習第二句。
    出示句子:夜晚,塔上的燈都亮了,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點名讀。想象美麗的夜景。直到朗讀。
    2、學習第三自然段。
    (1)小游客們,看到這里,你會不由自主地發(fā)出什么感嘆?
    (2)出示句子:上海廣播電視塔,真是一顆美麗的東方明珠。
    (3)指導讀出贊美的語氣。
    3、嘗試背誦第二、三自然段。
    三、鞏固
    1、小導游介紹東方明珠。
    2、想象一下,當那些外國游客看到這美麗的東方明珠,他們會怎么說?
    四、指導寫字
    1、認讀。
    2、指導書寫。
    3、學生在《習字冊》上練習描紅、仿影,臨寫。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二
    一、課題
    比多少
    二、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新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第二節(jié)的內(nèi)容,主要內(nèi)容是認識”“”“”“=”并用其表示抽象數(shù)大小的關系。比較兩個抽象數(shù)的大小,是數(shù)概念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年級學生學習數(shù)概念的難點。因此在教學中通過設置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從比較物體多少的知識點出發(fā),采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在這個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比較兩個抽象數(shù)的大小,使之逐步掌握《比多少》的知識。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描述數(shù)的大小。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2.認識“”“”“=”,提高數(shù)學學習能力。
    四、課型
    新授課
    五、教學重點
    1.認識“”“”“=”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數(shù)的大小
    2.一一對應方法的應用
    六、教學難點
    1.認識“”“”“=”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數(shù)的大小
    七、教學方法
    發(fā)現(xiàn)法 任務驅動法
    八、學習方法
    自主探究
    九、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3.帶領列舉,提出問題
    兔子有四個,蘋果也有四個,兔子和蘋果一樣多,寫作4=4,解釋“=”含義。在比較兔子與香蕉的個數(shù)得出“”含義,比較兔子與胡蘿卜的個數(shù),得出“”含義。
    4.鞏固訓練
    通過ppt呈現(xiàn)動物數(shù)量圖片,學生在數(shù)數(shù)的基礎上以及一一對應的關系基礎上得出結論。
    4.小結
    布置一道練習題,引導學習者對所學習知識加深鞏固。
    十一、教具
    ppt演示
    十二、教學反思
    新課程強調(diào)讓學生經(jīng)歷有關活動,獲得對有關知識的體驗。用特定的符號來刻畫客觀世界中兩個量之間的大小關系是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之一。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生不但要學習運算符號“+”、“_”,還要學習關系符號“”、“”和“=”。如何讓剛入校門不久的學生掌握這三種符號的含義并正確使用它們呢?在本次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一個有趣情景,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情境中體驗并理解大于、小于、等于號的含義。認識了這三種符號后,并適當點撥學生用什么好方法來記住這三個符號?怎么來區(qū)別“”、“”?從而得出“左邊大,大于號;左邊小,小于號”。有的說“:大于號開口在左邊,小于號開口在右邊”?!伴_口旁邊是大數(shù),尖尖旁邊是小數(shù)”。有的說“開口朝大數(shù),尖尖朝小數(shù)”。當然由于是微課教案,在真實的講授與設計中,與學習者線上互動性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