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質初二物理實驗報告(匯總14篇)

字號:

    在寫報告之前,我們需要對相關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確保報告的準確性和可信度。最后,對于一份優(yōu)秀的報告來說,編輯和校對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視,以確保報告的質量和準確性。許多范文都包含了對問題的全面分析和對策的提出,這為我們提供了寫報告的參考思路。
    初二物理實驗報告篇一
    本學期,在學校領導的正確指導下,實驗教學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為了更好總結本學期實驗教學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特對本學期的實驗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在學期初,首先制定了本學期的實驗教學工作計劃,以實驗計劃指導本學期的物理教學工作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圓滿的完成了實驗計劃所布置的任務。
    1、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把每一個演示實驗演示,在演示材料不很完全的條件下,經常自制一些教具或取得另外相近或相似的教具來完成演示實驗,讓每個學生能夠有觀察的機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以達到認識理論的目的。
    2、對于學生分組實驗,學期初,我們物理教師首先對學生分成學習小組,有學習小組長,小組長在學習上和動手能力上都是比較強的學生,在小組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對于學生實驗,每個學生都能認真、規(guī)范、積極動手,認真觀察思考,得出正確的結論,通過一學期的訓練和操作,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學生分組實驗,實驗教師對學生認真輔導,還注意巡視學生進行實驗的情況,發(fā)現操作不規(guī)范的不認真的,教師認真輔導指正,并且作其思想工作,對認真規(guī)范的同學,并提出表揚,增強學生的成功感。通過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的操作,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和實驗操作技能。從而使學生學會了許多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精神。
    3、課外的小實驗。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本學年我們還不斷的提倡學生進行課外小實驗小制作的活動。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了發(fā)展。
    4、實驗報告的填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積極的鼓勵學生完成實驗報告,通過實驗的觀察和操作,使學生能夠把觀察的實驗直觀的操作與理論相聯系,從而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總之。本學期的物理實驗教學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和上級的實驗教學要求還有差距,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將努力探索創(chuàng)新,使實驗教學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初二物理實驗報告篇二
    實驗名稱探究凸透鏡的成像特點
    實驗目的 探究凸透鏡成放大和縮小實像的條件
    實驗器材標明焦距的凸透鏡、光屏、蠟燭、火柴、粉筆 實驗原理
    實驗步驟
    1.提出問題:
    凸透鏡成縮小實像需要什么條件?
    2.猜想與假設:
    (1)凸透鏡成縮小實像時,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鏡成放大實像時,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設計并進行實驗:
    (1)檢查器材,了解凸透鏡焦距,并記錄。
    (2)安裝光具座,調節(jié)凸透鏡、光屏、蠟燭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點,移動物體到2倍焦距以外某處,再移動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縮小的清晰實像的為止,記下此時對應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點,移動物體到2倍焦距以內某處,再移動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實像的為止,記下此時對應的物距。
    (5)整理器材。
    初二物理實驗報告篇三
    ____級__班__號
    姓名_________ ?實驗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實驗名稱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實驗目的 觀察平面鏡成像的情況,找出成像的特點。
    實驗器材 同樣大小的蠟燭一對、平板玻璃一塊、白紙一張、三角板一對、刻度尺一把
    實驗原理
    實驗步驟
    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
    2.猜想與假設:
    平面鏡成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像與物的大小可能。
    3.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
    (1)檢查器材。
    (2)在桌上鋪上白紙,在白紙上豎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紙上記錄玻璃板的位置。
    (3)把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前。
    (4
    (5)觀察兩根蠟燭的位置并記錄。
    (6)找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及像的位置跟物體和平面鏡的位置的關系。
    (7)整理器材、擺放整齊。
    物理實驗報告
    ____級__班__號
    姓名_________ ?實驗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實驗名稱探究凸透鏡的成像特點
    實驗目的 探究凸透鏡成放大和縮小實像的條件
    實驗器材標明焦距的凸透鏡、光屏、蠟燭、火柴、粉筆 實驗原理
    實驗步驟
    1.提出問題:
    凸透鏡成縮小實像需要什么條件?
    2.猜想與假設:
    (1)凸透鏡成縮小實像時,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鏡成放大實像時,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設計并進行實驗:
    (1)檢查器材,了解凸透鏡焦距,并記錄。
    (2)安裝光具座,調節(jié)凸透鏡、光屏、蠟燭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點,移動物體到2倍焦距以外某處,再移動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縮小的清晰實像的為止,記下此時對應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點,移動物體到2倍焦距以內某處,再移動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實像的為止,記下此時對應的物距。
    (5)整理器材。
    物理實驗報告
    ____級__班__號
    姓名_________ ?實驗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初二物理實驗報告篇四
    【設計實驗】
    1、實驗原理:p=ui
    2、實驗設計的思路:由實驗原理可知,要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只需用電壓表與燈泡并聯測出它工作時的電壓u,用電流表與燈泡串聯測出它工作時的電流i,即可通過公式p=ui計算出功率值。因為實驗中要多次測量燈泡的功率,根據串聯分壓的原理,還要用一個變阻器與燈泡串聯,來改變小燈泡兩端的電壓,同時也改變了通過燈泡的電流,從而達到改變小燈泡功率的目的。
    3、實驗電路如圖所示:
    所需器材:電源、滑動變阻器、開關、小燈泡、導線、電流表、電壓表
    【進行實驗】
    1、如圖連接電路,閉合開關前將變阻器值調到最大。(在額定電壓分別為2.5v和3.8v的情況下,注意選擇電流表和電壓表的量程)
    2、檢查無誤后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觀察電壓表的數值,使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等于它的額定電壓時,記錄此時電流表的示數。
    3、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等于它的額定電壓的1.2倍時,記錄此時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并觀察小燈泡發(fā)光情況與第一次有何不同。
    4、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小燈泡兩端的電壓小于它的額定電壓時,記錄此時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并觀察小燈泡發(fā)光情況與前兩次有何不同。
    5、整理實驗器材,填寫實驗報告。
    初二物理實驗報告篇五
    一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距分虛實.
    .距離 . 倒正 . 大小 . 虛實 . 位置.
    .大于二倍焦距 . 倒立 . 縮小 .實象 .翼側.
    .等于二倍焦距 . 倒立 . 等大 . 實象 . 翼側.
    .小于二倍焦距 . 倒立 . 放大 . 實象 . 翼側.
    .大于一倍焦距
    .小于一倍焦距 . 正立 . 放大 . 虛象 . 同側.
    初二物理實驗報告篇六
    姓名_________實驗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實驗名稱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實驗目的觀察平面鏡成像的情況,找出成像的特點。
    實驗器材同樣大小的蠟燭一對、平板玻璃一塊、白紙一張、三角板一對、刻度尺一把
    實驗原理
    實驗步驟
    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
    2.猜想與假設:
    平面鏡成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像與物的大小可能。
    3.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
    (1)檢查器材。
    (2)在桌上鋪上白紙,在白紙上豎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紙上記錄玻璃板的位置。
    (3)把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前。
    (4
    (5)觀察兩根蠟燭的位置并記錄。
    (6)找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及像的位置跟物體和平面鏡的位置的關系。
    (7)整理器材、擺放整齊。
    物理實驗報告
    姓名_________實驗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實驗名稱探究凸透鏡的成像特點
    實驗目的探究凸透鏡成放大和縮小實像的條件
    實驗器材標明焦距的凸透鏡、光屏、蠟燭、火柴、粉筆實驗原理
    實驗步驟
    1.提出問題:
    凸透鏡成縮小實像需要什么條件?
    2.猜想與假設:
    (1)凸透鏡成縮小實像時,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鏡成放大實像時,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設計并進行實驗:
    (1)檢查器材,了解凸透鏡焦距,并記錄。
    (2)安裝光具座,調節(jié)凸透鏡、光屏、蠟燭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點,移動物體到2倍焦距以外某處,再移動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縮小的清晰實像的為止,記下此時對應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點,移動物體到2倍焦距以內某處,再移動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實像的為止,記下此時對應的物距。
    (5)整理器材。
    物理實驗報告
    姓名_________實驗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初二物理實驗報告篇七
    實驗2 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觀察沸騰現象,找出水沸騰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
    鐵架臺、酒精燈、石棉網、溫度計、燒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紙板、水、秒表。
    1、按上圖組裝器材。在燒杯中加入30ml的水。
    2、點燃酒精燈給水加熱。當水沸騰,即水溫接近90℃時,每隔0.5min在表格中記錄溫度計的示數t,記錄10次數據。
    3、熄滅酒精燈,停止加熱。
    4、冷卻后再整理器材。
    6、整理、分析實驗數據及其圖像,歸納出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初二物理實驗報告篇八
    觀察沸騰現象,找出水沸騰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
    鐵架臺、酒精燈、石棉網、溫度計、燒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紙板、水、秒表。
    1、按上圖組裝器材。在燒杯中加入30ml的水。
    2、點燃酒精燈給水加熱。當水沸騰,即水溫接近90℃時,每隔0.5min在表格中記錄溫度計的示數t,記錄10次數據。
    3、熄滅酒精燈,停止加熱。
    4、冷卻后再整理器材。
    6、整理、分析實驗數據及其圖像,歸納出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初二物理實驗報告篇九
    姓名_________ 實驗日期____年__月__日
    探究凸透鏡的成像特點
    探究凸透鏡成放大和縮小實像的條件
    標明焦距的凸透鏡、光屏、蠟燭、火柴、粉筆 實驗原理
    1.提出問題:
    凸透鏡成縮小實像需要什么條件?
    2.猜想與假設:
    (1)凸透鏡成縮小實像時,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鏡成放大實像時,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設計并進行實驗:
    (1)檢查器材,了解凸透鏡焦距,并記錄。
    (2)安裝光具座,調節(jié)凸透鏡、光屏、蠟燭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點,移動物體到2倍焦距以外某處,再移動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縮小的清晰實像的為止,記下此時對應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點,移動物體到2倍焦距以內某處,再移動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實像的為止,記下此時對應的物距。
    (5)整理器材。
    初二物理實驗報告篇十
    利用分光計測定玻璃三棱鏡的折射率;
    分光計,玻璃三棱鏡,鈉光燈。
    最小偏向角法是測定三棱鏡折射率的基本方法之一,如圖10所示,三角形abc表示玻璃三棱鏡的橫截面,ab和 ac是透光的光學表面,又稱折射面,其夾角a稱為三棱鏡的頂角;bc為毛玻璃面,稱為三棱鏡的底面。假設某一波長的光線ld入射到棱鏡的ab面上,經過兩次折射后沿er方向射出,則入射線ld與出射線er的夾角 稱為偏向角。
    1.調節(jié)分光計
    按實驗24一1中的要求與步驟調整好分光計。
    2.調整平行光管
    (1)去掉雙面反射鏡,打開鈉光燈光源。
    (2)打開狹縫,松開狹縫鎖緊螺絲3。從望遠鏡中觀察,同時前后移動狹縫裝置2,直至狹縫成像清晰為止。然后調整狹縫寬度為1毫米左右(用狹縫寬度調節(jié)手輪1調節(jié))。
    (3)調節(jié)平行光管的傾斜度。將狹縫轉至水平,調節(jié)平行光管光軸仰角調節(jié)螺絲29,使狹縫像與望遠鏡分劃板的中心橫線重合。然后將狹縫轉至豎直方向,使之與分劃板十字刻度線的豎線重合,并無視差。最后鎖緊狹縫裝置鎖緊螺絲3。此時平行光管出射平行光,并且平行光管光軸與望遠鏡光軸重合。至此分光計調整完畢。
    3.測三棱鏡的折射率
    (1)將三棱鏡置于載物臺上,并使玻璃三棱鏡折射面的法線與平行光管軸線夾角約為60度。
    (2)觀察偏向角的變化。用光源照亮狹縫,根據折射定律判斷折射光的出射方向。先用眼睛(不在望遠鏡內)在此方向觀察,可看到幾條平行的彩色譜線,然后慢慢轉動載物臺,同時注意譜線的移動情況,觀察偏向角的變化。順著偏向角減小的方向,緩慢轉動載物臺,使偏向角繼續(xù)減小,直至看到譜線移至某一位置后將反向移動。這說明偏向角存在一個最小值(逆轉點)。譜線移動方向發(fā)生逆轉時的偏向角就是最小偏向角。
    1 用望遠鏡觀察譜線。在細心轉動載物臺時,使望遠鏡一直跟蹤譜線,并注意觀察某一波長譜線的移動情況(各波長譜線的逆轉點不同)。在該譜線逆轉移動時,擰緊游標盤制動螺絲27,調節(jié)游標盤微調螺絲26,準確找到最小偏向角的位置。
    2 測量最小偏向角位置。轉動望遠鏡支架15,使譜線位于分劃板的中央,旋緊望遠鏡支架制動螺絲21,調節(jié)望遠鏡微調螺絲18,使望遠鏡內的分劃板十字刻度線的中央豎線對準該譜線中央,從游標1和游標2讀出該譜線折射光線的角度 和 。
    3 測定入射光方向。移去三棱鏡,松開望遠鏡制動螺絲21,移動望遠鏡支架15,將望遠鏡對準平行光管,微調望遠鏡,將狹縫像準確地位于分劃板的中央豎直刻度線上,從兩游標分別讀出入射光線的角度 和 。
    4 按 計算最小偏向角 (取絕對值)。
    5 重復步驟1~6,可分別測出汞燈光譜中各譜線的最小偏向角 。
    6 按式(9)計算出三棱鏡對各波長譜線的折射率。計算折射率n的數據表格3。
    初二物理實驗報告篇十一
    2、猜想與假設;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分別是在平面鏡的兩側。
    3、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實驗原理是光的反射規(guī)律。
    所需器材;蠟燭(兩只),平面鏡(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紙,火柴,
    一、在桌面上平鋪一張16開的白紙,在白紙的中線上用鉛筆畫上一條直線,把平面鏡垂直立在這條直線上。
    二、在平面鏡的一側點燃蠟燭,從這一側可以看到平面鏡中所成的點燃蠟燭的像,用不透光的紙遮擋平面鏡的背面,發(fā)現像仍然存在,說明光線并沒有透過平面鏡,因而證明平面鏡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是虛像。
    三、拿下遮光紙,在平面鏡的背后放上一只未點燃的蠟燭,當所放蠟燭大小高度與點燃蠟燭的高度相等時,可以看到背后未點燃蠟燭也好像被點燃了,說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四、用鉛筆分別記下點燃蠟燭與未點燃蠟燭的位置,移開平面鏡和蠟燭,用刻度尺分別量出白紙上所作的記號,量出點燃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和未點燃蠟燭(即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比較兩個距離的大小,發(fā)現是相等的。
    五、自我評估,該實驗過程是合理的,所得結論也是正確無誤,做該實驗時最好是在暗室進行,現象更加明顯,誤差方面應該是沒有什么誤差,關鍵在于實驗者要認真仔細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時要認真測量。
    六、交流與應用,通過該實驗我們已經得到的結論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被平面鏡垂直且平分。例如,我們站在穿衣鏡前時,我們看穿衣鏡中自己的像是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與人到鏡面的距離是相等的,當我們人向平面鏡走近時,會看到鏡中的像也在向我們走近。我們還可以解釋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靜的水面其實也是平面鏡,等等。
    初二物理實驗報告篇十二
    二、實驗儀器和器材(要求標明各儀器的規(guī)格型號)
    三、實驗原理:簡明扼要地闡述實驗的理論依據、計算公式、畫出電路圖或光路圖
    四、實驗步驟或內容:要求步驟或內容簡單明了
    六、數據處理:根據實驗目的對測量結果進行計算或作圖表示,并對測量結果進行評定,計算誤差或不確定度.
    七、實驗結果:扼要地寫出實驗結論
    八、誤差分析:當實驗數據的誤差達到一定程度后,要求對誤差進行分析,找出產生誤差的原因.
    九、問題討論:討論實驗中觀察到的異?,F象及可能的解釋,分析實驗誤差的主要來源,對實驗儀器的選擇和實驗方法的改進提出建議,簡述自己做實驗的心得體會,回答實驗思考題.
    物理探究實驗: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技能準備:彈簧測力計,長木板,棉布,毛巾,帶鉤長方體木塊,砝碼,刻度尺,秒表。
    1.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平衡。
    2.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靜止的物體保持靜止狀態(tài),運動的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3.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摩擦力。
    4.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數值可從彈簧測力計上讀出,這樣就測出了木塊與水平面之間的摩擦力。
    探究導引
    關閉發(fā)動機的列車會停下來,自由擺動的秋千會停下來,踢出去的足球會停下來,運動的物體之所以會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摩擦力。
    運動物體產生摩擦力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1.物體間要相互接觸,且擠壓;2.接觸面要粗糙;3.兩物體間要發(fā)生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點在接觸面上,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點、方向外,還有大小。
    提出問題: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所受的壓力有關。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猜想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產生摩擦力的兩種物體間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
    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動木塊,使它沿長木板滑動,從而測出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改變放在木塊上的砝碼,從而改變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壓力;把棉布鋪在長木板上,從而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改變木塊與長木板的接觸面,從而改變接觸面積。
    物理實驗報告·化學實驗報告·生物實驗報告·實驗報告格式·實驗報告模板
    1.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動木塊,測出此時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0.7n
    2.在木塊上加50g的砝碼,測出此時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0.8n
    3.在木塊上加200g的砝碼,測出此時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1.2n
    4.在木板上鋪上棉布,測出此時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1.1n
    5.加快勻速拉動木塊的速度,測出此時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0.7n
    1.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壓力有關,表面受到的壓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跟物體間接觸面的面積大小無關。
    4.摩擦力的大小跟相對運動的速度無關。
    初二物理實驗報告篇十三
    找一個底面很平的容器,讓一個蠟燭頭緊貼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蠟燭頭并不會浮起來;輕輕地把蠟燭頭撥倒,它立刻就會浮起來。
    可見,當物體與容器底部緊密接觸時,兩個接觸面間就沒有液體滲入,物體的下表面不再受液體對它向上的壓強,液體對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當然隨之消失了。
    現在,你能提出為潛艇擺脫困境的措施了嗎?
    “浮力是怎樣產生的”,學生對“浮力就是液體對物體向上的壓力和向下的壓力之差”這一結論是可以理解的,但卻難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實驗是攻克這一難點的關鍵,下面介紹兩種簡便方法。
    器材:大小適當的玻璃漏斗(化學實驗室有)一個、乒乓球一只、紅水一杯。
    步驟:
    (1)將乒乓球有意撳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夾在中指和無名指之間),將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將水倒入漏斗中,松開拇指,可見乒乓球不浮起,(這時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這是因為乒乓球與漏斗間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見漏斗柄中水面逐漸上升,當水面升至乒乓球時,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過快,可在乒乓球與漏斗接觸處墊一圈棉花,這樣可以從容地觀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況。)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徑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塊(如象棋子、積木、保溫瓶塞等)一個、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鐵扦在酒精燈上燒紅,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徑1cm左右,用砂紙將孔邊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驟:
    (1)將木塊有意撳入水中,松手后木塊很快浮起。
    (2)將木塊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塊,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見木塊不浮起。(這時小孔處有水向下滴,這是因為木塊與桶的接觸面之間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塊立即上浮。
    上述兩例針對實際中物體的表面不可能絕對平滑這一事實,巧妙地利用“小孔滲漏”使水不在物體下面存留,從而使物體失去液體的向上的壓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結果本應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塊卻被牢牢地釘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學生嘆服。接著步驟(3)又魔術般地使浮力再現,更令學生情緒高漲,躍躍欲試。
    組成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實驗報告
    一、實驗目的: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連接方式。
    a.按圖1-1的電路圖,先用鉛筆將圖1-2中的電路元件,按電路圖中的順序連成實物 電路圖(要求元件位置不動,并且導線不能交叉)。
    b.按圖1-1的電路圖接好電路,閉合和斷開開關,觀察開關是同時控制兩個燈泡,還 是只控制其中一個燈光泡.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把開關改接在l1和l2之間,重做實驗b;再改接到l2和電池負極之間,再重做實驗b. 觀察開關的控制作用是否改變了,并分別畫出相應的電路圖.
    電路圖 電路圖
    的實物電路圖.
    電路圖
    b.按電路圖在實物上連接并聯電路,然后進行下述實驗和觀察:
    a. 閉合s1和s2,再閉合或斷開干路開關s,觀察開關s控制哪個燈泡.
    c. 閉合s和s1,再閉合或斷開干路開關s2,觀察開關s2控制哪個燈泡.
    1.在串聯電路里開關控制____________用電器;如果開關的位置改變了,它的控制作 用_________.
    2.在并聯電路干路里的開關控制__________________用電器;支路中的開關只能控制 _______________用電器.
    初二物理實驗報告篇十四
    時間:xxx
    1. 不一樣, 質量大的水時間長。
    2. 不相同, 物質種類不同。
    探究目的:探究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不同. 培養(yǎng)實驗能力。
    提出問題: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溫度吸收的熱量相同嗎。
    猜想與假設:不同
    1. 相同質量的水和食用油, 使它們升高相同的溫度, 比較它們吸收熱量的多少。
    2. 設計表格, 多次實驗, 記錄數據。
    3. 整理器材, 進行數據分析。
    實驗器材:相同規(guī)格的電加熱器、燒杯、溫度計、水、食用油。
    分析和論證: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 升高相同的溫度, 吸收的熱量不同. 評估與交流:
    1. 水的比熱容較大, 降低相同的溫度, 放出較多的熱量, 白天把水放出去, 土地吸收相同熱量, 比熱容小升高溫度較快。
    2. 新疆地區(qū)沙石比較多, 比熱容小, 吸收(放出)相同熱量, 升高(降低)的溫度較多, 溫差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