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篇一
2018年9月8日,呂保民在幸福北街菜市場發(fā)現(xiàn)一男子持刀搶劫,上前制止,被歹徒連刺五刀,身受重傷。最后在村民們幫助下,歹徒被制服。呂保民其見義勇為的事跡得到廣大群眾的贊譽。
頒獎辭:
生在市井
未曾放下心中豪情
曾經(jīng)軍旅
豈容兇殘鬧市橫行
于人群中挺立
喝斷的路
聚攏起民間的正氣
俠隱于市見義而勇
勇不在于強悍而在于無所畏懼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篇二
汪勇:
他們(醫(yī)護人員)就是上戰(zhàn)場去拼刺刀的人,那么我們能為他們做什么呢?讓他們稍微輕松一點,能溫暖一下他們,他們舒服一點,會好一點。
《感動中國》頒獎辭
沒有人能百毒不侵
熱血可以融化恐懼
沒有人是生來的勇者
責任催促你重裝上陣
八方統(tǒng)籌百般服務
你以凡人之力書寫一段傳奇
——《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汪勇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篇三
205月14日,川航3u8633重慶至拉薩航班執(zhí)行航班任務時,在萬米高空突然發(fā)生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的緊急狀況,這是一種極端而罕見的險情。生死關(guān)頭,劉傳健果斷應對,帶領(lǐng)機組成員臨危不亂、正確處置,確保了機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
頒獎辭:
儀表失靈你越發(fā)清醒
乘客的心懸的越高你的責任越重
在萬米高空的險情中
如此從容
別問這是怎么做到的
每一個傳奇背后
都隱藏著堅守和執(zhí)著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篇四
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楊振寧先生是跨世紀的偉大物理學家,在粒子物理學、統(tǒng)計力學和凝聚態(tài)物理等領(lǐng)域作出里程碑性貢獻。他心系祖國科教事業(yè),為國家的科技發(fā)展、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推動了香港中文大學數(shù)學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學高等學術(shù)研究中心的成立。
站在科學和傳統(tǒng)的交叉點上,驚才絕艷。你貢獻給世界的,如此深奧,懂的人不多。你奉獻給祖國的,如此純真,我們都明白。曾經(jīng),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現(xiàn)在,你與國家一起向未來。
云南省昆明市東川區(qū)烏龍鎮(zhèn)坪子村村民。榮獲云南省道德模范稱號,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張順東和妻子李國秀身殘志堅、自立自強,用奮斗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照顧年邁老人、撫養(yǎng)年幼孩子以及失去雙親的2個侄女,書寫了“踏出脫貧路、撐起半邊天”的感人故事。
山對山來崖對崖,
日子好比江中排,
毛竹天生筋骨硬,
順風順水出山來。
李家大姐人才好,
張家大哥看上她。
沒腳走出致富路,
無手繡出幸福花。
中國男子短跑運動員,男子60米、100米亞洲紀錄保持者。
“中國飛人,亞洲之光”。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中,蘇炳添跑出9秒83,以半決賽第一的成績闖入決賽并打破亞洲紀錄,成為中國首位闖入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運動員。決賽場上,蘇炳添是一排黑人中間唯一的黃種人,他再次打開10秒大關(guān),以9秒98的成績獲得第六名。
世界屏住了呼吸
9秒83
沖出亞洲的速度
你超越傷病和年齡,超越了自己
你奔跑的背后,有強大的祖國
88歲,長津湖戰(zhàn)役幸存者,曾榮獲“時代楷?!薄叭嗣窨!狈Q號。
14歲參軍,先后10次負傷,3次立功。在朝鮮戰(zhàn)場上,他所在連隊當時與敵軍在零下30多度的惡劣天氣里血戰(zhàn)了三天三夜,最終僅有他一人生還,但他身負重傷,昏迷93天,先后經(jīng)歷47次手術(shù)后,被截去四肢,沒了左眼,右眼視力僅剩0.3。新中國成立后,朱彥夫主動放棄榮軍療養(yǎng)院的優(yōu)厚待遇回鄉(xiāng),用25年時間帶領(lǐng)鄉(xiāng)親治山治水,改變了家鄉(xiāng)貧窮落后的面貌。
生命,于你不止一次
士兵,于你不只是經(jīng)歷
沒有屈服長津湖的冰雪
也沒有向困苦低頭
與自己抗爭
向貧窮宣戰(zhàn)
一直在戰(zhàn)斗,一生都在堅守
人的生命,應當像你這樣度過
91歲,飛機空氣動力學家,兩院院士,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顧誦芬生于書香門第,7歲時在北平時,目睹日軍轟炸城市,立志投身航空事業(yè)報國。自1956年起,顧誦芬先后參與、主持我國第一款自主設計的噴氣式機型的氣動布局和全機的設計,并創(chuàng)造性解決了大超音速飛行的飛機方向安定性問題和跨音速的飛機抖振問題。顧誦芬的工作經(jīng)歷與新中國航空工業(yè)的發(fā)展軌跡完全重合。他見證了中國航空工業(y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構(gòu)建起現(xiàn)代航空產(chǎn)業(yè)體系的過程。
像靜水深流,
靜水里涌動報國的火,
似大象無形,
無形中深藏著強國夢。
心無旁騖,
一步一個腳印,志在沖天。
振長策,擊長空,誦君子清芬。
陳貝兒,40歲,香港出生,在傳媒行業(yè)工作近 20年。2021年初,無線電視策劃制作12集脫貧攻堅主題紀錄片《無窮之路》,陳貝兒和拍攝團隊赴貴州、四川、云南、廣西、寧夏、海南等六個省(區(qū))實地拍攝采訪。
在歷時三個月的拍攝時間中,陳貝兒和拍攝團隊跨越14個曾經(jīng)處于深度貧困的地區(qū),“沉浸式”體驗當?shù)鼐用裆?,?jié)目體現(xiàn)了國家扶貧工作為當?shù)貛淼姆旄驳氐淖兓羁淘忈屃酥袊伯a(chǎn)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拉近了內(nèi)地和香港同胞的心靈距離,為香港融入國家發(fā)展注入了更強信心和動力。
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zhuǎn)身,
讓雙腳沾滿泥土。
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
用鋼梯超越了懷疑。
一條無窮之路,
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
你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86歲,塔吉克族,從事高原醫(yī)學研究工作。中國工程院院士,曾榮獲“71勛章”。
吳天一院士投身高原醫(yī)學研究50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的國際標準,開創(chuàng)“藏族適應生理學”研究,診療救治了藏族群眾上萬人。在青藏鐵路建設期間,吳天一院士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創(chuàng)造了鐵路建設工人無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跡。如今80多歲的吳天一院士仍然堅守在青藏高原之上,守護著高原人民的健康。
喝一口燒不開的水,咽一口化不開的糌粑,
封存舍不下的親情,是因為心里有放不下的夢。
缺氧氣,不缺志氣!海拔高,目標更高。
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條路,開辟了一條路。
女,瑤族,清華大學生物信息學博士研究生。
半歲時,江夢南因用藥物失聰,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從字、詞到日常用語,她對著鏡子學口型、摸著父母喉嚨學發(fā)音,通過讀唇語學會了“聽”和“說”。從小到大,憑借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她成為家鄉(xiāng)小鎮(zhèn)上近年來唯一考上重點大學,最終到清華念博士的學生。
按照計劃,江夢南將于明年博士研究生畢業(yè),她就讀生物信息學專業(yè),江夢南的目標始終是明確的,那就是解決生命健康的難題。
你覺得,你和我們一樣,
我們覺得,
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尋常。
從無聲里突圍,
你心中有嘹亮的號角。
新時代里,你有更堅定的方向。
先飛的鳥,一定想飛得更遠。
遲開的你,也鮮花般怒放。
已故科學家(享年96歲),革命英烈彭湃之子,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被追授為“時代楷?!薄?BR> 彭士祿是我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事業(yè)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上世紀50年代,他隱姓埋名投身核潛艇研制事業(yè),擔任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研制作出了重要貢獻。改革開放后,他負責引進大亞灣核電站,組織自主設計建造秦山核電站二期,引領(lǐng)我國核事業(yè)發(fā)展實現(xiàn)歷史性跨越。
歷經(jīng)磨難,初心不改。
在深山中傾聽,于花甲年重啟。
兩代人為理想澎湃,
一輩子為國家深潛。
你,如同你的作品,
無聲無息,但蘊含巨大的威力。
2020年12月17日凌晨,一顆明亮的“流星”劃過夜空,這是剛剛從38萬公里外的月球帶回月球樣品的嫦娥五號返回器。1時59分,嫦娥五號帶著1731克月球樣品順利返回地球,中國人終于實現(xiàn)了千百年來“上九天攬月”的夢想。
至此,中國探月工程實現(xiàn)“六戰(zhàn)六捷”,“繞、落、回”三步走規(guī)劃圓滿收官。
2021年5月15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實現(xiàn)了我國首次地外行星著陸。5月22日,祝融號火星車駛上火星表面,留下了中國人在火星上的第一條印記。
發(fā)射 入軌 著陸
九天探夢一氣呵成
追趕 并跑 領(lǐng)跑
五十年差距一載跨越
環(huán)宇問天 探月逐夢
五星紅旗一次次閃耀太空
中國航天必將行穩(wěn)致遠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篇五
歸根清華的百歲物理學家楊振寧
因核輻射早早離世的鄧稼先曾給楊振寧寫過一封書信:“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同途”。隔著幾十年的歲月和生死,已經(jīng)百歲的楊振寧對兒時的同窗深情喊話:“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是以后50年,適合了你‘共同途’的囑望,我相信你會滿意的?!?BR> 楊振寧頒獎辭:站在科學和傳統(tǒng)的交叉點上,驚才絕艷。你貢獻給世界的,如此深奧,懂的人不多。你奉獻給祖國的,如此純真,我們都明白。曾經(jīng),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現(xiàn)在,你與國家一起向未來。
七十年航空報國的科學家顧誦芬
顧誦芬,我國飛機空氣動力設計奠基人。他在7歲時,曾親眼目睹日本的轟炸機從頭頂飛過,于是從小就立下了“保衛(wèi)中國的藍天”的志愿。長大后,他報考了浙大、清華、上交三所名校的航空系,皆被錄取。畢業(yè)后,他就投入了祖國航空事業(yè)的建設當中。1967年,顧誦芬擔任殲-8戰(zhàn)斗機的總設計師,沒有經(jīng)過專業(yè)訓練的他,瞞著愛人親自坐上飛機上天觀測。
顧誦芬頒獎辭:像靜水深流,靜水里涌動報國的火,似大象無形,無形中深藏著強國夢。心無旁騖,一步一個腳印,志在沖天。振長策,擊長空,誦君子清芬。
守護高原人民健康的老院士吳天一
1958年,吳天一跟隨部隊來到了青海。那時,大量來支援高原建設的人都患上了怪病,一位患者飽受折磨痛苦離世的模樣,讓他深受觸動……于是,他開始了長達60年的高原病學研究,當時中國的這項研究,還是一片空白。2001年,青藏鐵路修建,吳天一擔任醫(yī)學專家組組長。5年里,14萬筑路大軍無一因高原病死亡,這是吳天一用畢生的心血,創(chuàng)造出的醫(yī)學奇跡。
吳天一頒獎詞:喝一口燒不開的水,咽一口化不開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親情,是因為心里有放不下的夢。缺氧氣,不缺志氣!海拔高,目標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條路,開辟了一條路。
長津湖幸存志愿軍戰(zhàn)士“中國保爾”朱彥夫
朱彥夫頒獎辭: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經(jīng)歷。沒有屈服長津湖的冰雪,也沒有向困苦低頭。與自己抗爭,向貧窮宣戰(zhàn)。一直在戰(zhàn)斗,一生都在堅守,人的生命,應當像你這樣度過。
首位闖進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的蘇炳添
蘇炳添頒獎辭: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沖出亞洲的速度。你超越傷病和年齡,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強大的祖國。
見證國家脫貧奇跡的陳貝兒
2021年,由香港媒體人拍攝的紀錄片《無窮之路》“破圈”。主創(chuàng)陳貝兒深入熱帶雨林、戈壁沙灘,跨越6省10地記錄下脫貧地區(qū)的真實面貌。再次回想這條“無窮之路”時,陳貝兒哽咽道,“我碰到了很多很了不起的人,……也許他們可能就是一個老村民,一個扶貧的書記,他們碰到困難時的那種堅持跟他們對于生存下去的那種生命力是非常非常強的”。
陳貝兒頒獎辭: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zhuǎn)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鋼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你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身殘志堅的脫貧攻堅奮斗者張順東李國秀夫婦
張順東6歲時被高壓電擊傷,失去右手,雙腳嚴重受傷;李國秀生來就沒有雙手。這樣一對身體殘缺的夫妻相互扶持,成了彼此的“手足”。張順東說:“夫妻同心,黃土才能變成金”。為了美好生活,他們付出常人千百倍的努力,張順東的雙腳也因過度勞累潰爛,不得不接受截肢。盡管生活中有不少困難,但這對夫婦卻沒有向命運屈服,把日子過得像花兒一樣。
張順東、李國秀頒獎辭:山對山來崖對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順風順水出山來。李家大姐人才好,張家大哥看上她。沒腳走出致富路,無手繡出幸?;ā?BR> 中國核動力事業(yè)奠基人彭士祿
彭士祿4歲成為孤兒,8歲被國民黨當局抓進監(jiān)獄,受盡拷打。從蘇聯(lián)留學歸來,他決心投身祖國核動力事業(yè)。他隱姓埋名數(shù)十年,為祖國造核潛艇,建核電站。生前他常說:“是人民將我養(yǎng)大,我?guī)纵呑佣歼€不了,只要祖國需要,我愿貢獻一切!
彭士祿頒獎詞:歷經(jīng)磨難,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傾聽,于花甲年重啟。兩代人為理想澎湃,一輩子為國家深潛。你,如同你的作品,無聲無息,但蘊含巨大的威力。
雙耳失聰自強不息的青年學生江夢南
今年30歲的江夢南,出生于郴州宜章縣莽山瑤族鄉(xiāng)永安村,父母都是莽山民族學校的老師。在江夢南半歲時,因耳毒性藥物導致極重度神經(jīng)性耳聾,聽力完全喪失。從此,她就一直生活在無聲的世界里,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靠看著口型讀唇語和別人進行交流。最開始,江夢南靠著反復撫摸爸媽的喉嚨,來感受聲帶的震動并練習發(fā)聲,往往一個音節(jié)父母重復上1000次她才能學會。從字、詞到日常用語,她對著鏡子學口型、摸著父母喉嚨學發(fā)音,通過讀唇語學會了“聽”和“說”。在江夢南的印象里,身為老師的父母都愛讀書、看報。正是學唇語這個決定,讓江夢南的求學之路走得越來越長遠。她不僅沒有失學,而且一路考出了偏遠的瑤族鄉(xiāng)鎮(zhèn),直到考上了清華的博士。
江夢南頒獎詞:你覺得,你和我們一樣,我們覺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尋常。從無聲里突圍,你心中有嘹亮的號角。新時代里,你有更堅定的方向。先飛的鳥,一定想飛得更遠。遲開的你,也鮮花般怒放。
取得輝煌成就的中國航天人(特別致敬環(huán)節(jié))
頒獎詞:發(fā)射、入軌、著陸,九天探夢一氣呵成;追趕、并跑、領(lǐng)跑,五十年差距一載。跨越、環(huán)宇問天、探月逐夢,五星紅旗一次次閃耀太空。中國航天必將行穩(wěn)致遠。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篇六
超越海拔六千米,抵達植物生長的.最高極限。跋涉十六年,把論文寫滿高原。倒下的時候,雙肩包里藏著,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熱愛的藏波羅花,不求雕梁畫棟,只綻放在高山礫石之間。
儀表失靈,你越發(fā)清醒。乘客的心懸得越高,你肩上的責任越重。在萬米高空的險情中如此從容,別問這是怎么做到的,每一個傳奇背后,都隱藏著堅守和執(zhí)著。
空投、平洞、豎井;朔風、野地、黃沙。戈壁寒暑成大器,于無聲處起驚雷。一片赤誠,一生奉獻,一切都和祖國緊緊相連。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甲光向日金鱗開。
你退后,讓我來,六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無法還給媽媽一個擁抱,無法再見妻子明媚的笑臉,戰(zhàn)友們拉著手趟過雷場,你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贊。
浪的執(zhí)著,礁的頑強,民的本分,兵的責任。島再小,也是國土。家未立,也要國先安。三十二年駐守,三代人無言付出,兩百面旗幟,收藏了太多風雨,濤拍孤島岸,風頌赤子心,《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王繼才、王仕花。孤云心浩然!
三十忠誠風與雪,萬里郵路云和月。雪山可以崩塌,真正的漢子不能倒下。雀兒山上流動的綠,生命禁區(qū)前行的旗,蜿蜒的郵路是雪山的旋律。堅強的多吉,你唱出高原上最深沉的歌。
扁擔窄窄,挑起山鄉(xiāng)的未來;板凳寬寬,穩(wěn)住孩子們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執(zhí)鞭上課,艱難斑駁了歲月,風霜刻深了皺紋,有人看到你的滄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輕的心。
扶貧必須精準,不落一人一戶。病情迫在眉睫,卻一拖再拖。扎下帳篷,扎下了根;簽上名字,就立下了軍令狀。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你負了傷,泥濘的大山,你走出了路。山上的果實熟了,人們的心熱了。
少小離家,鄉(xiāng)音無改,曾經(jīng)勇冠巾幗,如今再讓世人驚嘆。以點滴積蓄匯成大河,灌溉一世的鄉(xiāng)愁。你畢生節(jié)儉,只為一次奢侈。耐得清貧,守得心靈的高貴。
身在市井,未曾放下心中豪情。曾經(jīng)軍旅,豈容兇殘鬧市橫行。于人群中挺立,喝斷的路,聚攏起民間的正義,俠隱于世,見義而勇。勇不在于強悍,而在于無所畏懼。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評選程序和標準是什么
在各行各業(yè)具有杰出貢獻或重大表現(xiàn),國家級重大項目主要貢獻者;
愛崗敬業(yè),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
以個人的力量,為社會公平正義、人類生存環(huán)境作出突出貢獻;
個人的經(jīng)歷或行為,代表了社會發(fā)展方向、社會價值觀取向及時代精神;個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現(xiàn)特別感人,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美德和良好社會風尚。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篇七
張渠偉同志自2014年3月?lián)芜_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以來,為渠縣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貧困人口脫貧、130個貧困村脫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由于長年熬夜和超負荷工作,張渠偉患上嚴重的“耳石癥”和“青光眼”,但他從不懼怕,晝夜戰(zhàn)斗在攻堅一線。
頒獎辭:
扶貧必需精準不落一人一戶
病情迫在眉睫卻一拖再拖
扎下帳篷扎下了根
簽上名字就立下了軍令狀
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你負了傷
泥濘的大山你走出了路
山上的果實熟了
人們的心熱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篇八
謝軍:
我們北斗三號逐步把所有星上的單機產(chǎn)品的國產(chǎn)化率從80%提高到了100%。所以國產(chǎn)化這件事情,我覺得在我整個負責和跟大家一塊研制北斗三號衛(wèi)星過程中,應該是做得比較漂亮的一件事情。
《感動中國》頒獎辭
滴答滴答
中國在等待你的回答
你的夜晚更長
你的星星更多
你把時間無限細分
你讓速度不斷壓縮
三年一騰飛十年一跨越
當?shù)谖迨孱w吉星升上太空
北斗照亮中國人的夢
——《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謝軍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篇九
回望
有哪些面孔曾經(jīng)讓我們凝視?
有哪些聲音讓我們傾聽?
有哪些瞬間讓我們心動?
風雨兼程這一年
我們
也許有很多遇到
也會有很多錯過
然而我們回望來路的時候
我們不愿意錯過
那一次又一次的感動
此刻,讓我們借助
《感動中國》的舞臺
向他們致敬!
鐘揚: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學家
鐘揚長期致力于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率領(lǐng)團隊在青藏高原為國家種質(zhì)庫收集了數(shù)千萬顆植物種子;鐘揚**,足跡遍布西藏最偏遠、最艱苦的地區(qū),長期的高原工作讓他積勞成疾,多次住進醫(yī)院,但他都沒有停下工作。多年來,鐘揚為西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人才培養(yǎng)、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9月25日,鐘揚在內(nèi)蒙古工作途中遭遇車禍,不幸逝世。204月,中宣部授予鐘揚“時代楷?!狈Q號。
頒獎辭:
超越海拔六千米
抵達植物生長的最高極限
跋涉十六年
把論文寫滿高原
倒下的時候
雙肩包里藏著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
你熱愛的藏波羅花不求雕梁畫棟
只綻放在高山礫石之間
杜富國:傷情牽動國人心的排雷戰(zhàn)士
年10月11日下午,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復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國對戰(zhàn)友喊出“你退后,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英勇負傷,失去雙手和雙眼,同組戰(zhàn)友安然無恙。杜富國的傷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人們通過各種形式向他表達慰問。國防部評價說:杜富國同志面對危險、舍己救人,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新時代革命軍人的使命擔當。
頒獎辭:
你退后讓我來
六個字鐵骨錚錚
以血肉擋住危險
哪怕自己墜入深淵
無法還給媽媽一個擁抱
無法再見妻子明媚的笑臉
戰(zhàn)友們拉著手趟過雷場
你聽那嘹亮的軍歌
是對英雄的禮贊
呂保民:勇斗歹徒的退伍軍人
2018年9月8日,呂保民在幸福北街菜市場發(fā)現(xiàn)一男子持刀搶劫,上前制止,被歹徒連刺五刀,身受重傷。最后在村民們幫助下,歹徒被制服。呂保民其見義勇為的事跡得到廣大群眾的贊譽。
頒獎辭:
生在市井
未曾放下心中豪情
曾經(jīng)軍旅
豈容兇殘鬧市橫行
于人群中挺立
喝斷暴徒的路
聚攏起民間的正氣
俠隱于市見義而勇
勇不在于強悍而在于無所畏懼
馬旭:分毫積攢千萬捐贈的老人
2018年,武漢一位退休老人向家鄉(xiāng)木蘭縣教育局捐贈1000萬元,引起了廣泛的關(guān)注。這筆巨款是馬旭與丈夫一分一毫幾十年積累而來。他們至今生活簡樸,住在一個不起眼的小院里。網(wǎng)友紛紛向兩位老人致敬、點贊。
頒獎辭:
少小離家鄉(xiāng)音無改
曾經(jīng)勇冠巾幗
如今再讓世人驚嘆
你點滴積蓄
匯成大河灌溉一世的鄉(xiāng)愁
你畢生節(jié)儉
只為一次奢侈
耐得清貧
守得心靈的高貴
劉傳?。褐袊窈接⑿蹤C長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重慶至拉薩航班執(zhí)行航班任務時,在萬米高空突然發(fā)生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的緊急狀況,這是一種極端而罕見的險情。生死關(guān)頭,劉傳健果斷應對,帶領(lǐng)機組成員臨危不亂、正確處置,確保了機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
頒獎辭:
儀表失靈你越發(fā)清醒
乘客的心懸的越高你的責任越重
在萬米高空的險情中
如此從容
別問這是怎么做到的
每一個傳奇背后
都隱藏著堅守和執(zhí)著
其美多吉: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有一條全程往返1208公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雪線郵路,來自黨中央的聲音、四面八方的郵件通過這條郵路送往雪域的各個角落,其美多吉在雪線郵路上工作了29年,行駛里程相當于繞赤道35圈。29年來,他駕駛的郵車從未發(fā)生一次責任事故,圓滿完成了每一次郵運任務。
頒獎辭:
三十忠誠風與雪
萬里郵路云和月
雪山可以崩塌
真正的漢子不能倒下
雀兒山上流動的綠
生命禁區(qū)前行的旗
蜿蜒的郵路是雪山的旋律
堅強的多吉
你唱出高原最深沉的歌
王繼才王仕花:守島衛(wèi)國32年的夫婦
江蘇灌云縣開山島位于我國黃海前哨,面積僅有兩個足球場大小。1986年,26歲的王繼才接受了守島任務,從此與妻子王仕花以海島為家,與孤獨相伴,在沒水沒電、植物都難以存活的孤島上默默堅守,把青春年華全部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yè)。
頒獎辭:
浪的執(zhí)著礁的頑強
民的本分兵的責任
島再小也是國土
家未平要國先安
三十二年駐守
三代人無言付出
兩百面旗幟
收藏了太多風雨
濤拍孤島岸
風頌赤子心
張渠偉:六年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干部
張渠偉同志自3月?lián)芜_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以來,為渠縣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貧困人口脫貧、130個貧困村脫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由于長年熬夜和超負荷工作,張渠偉患上嚴重的“耳石癥”和“青光眼”,但他從不懼怕,晝夜戰(zhàn)斗在攻堅一線。
頒獎辭:
扶貧必需精準不落一人一戶
病情迫在眉睫卻一拖再拖
扎下帳篷扎下了根
簽上名字就立下了軍令狀
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你負了傷
泥濘的大山你走出了路
山上的'果實熟了
人們的心熱了
張玉滾:擔起鄉(xiāng)村未來的80后教師
張玉滾大學畢業(yè)后,放棄在城市的工作機會,回到家鄉(xiāng),從一名每月拿30元錢補助、年底再分100斤糧食的民辦教師干起,一干就是。學校地處偏僻,路沒修好時,他靠一根扁擔,一挑就是5年,把學生的課本、文具挑進了大山。他是這里的全能教師,手執(zhí)教鞭能上課,掂起勺子能做飯,握起剪刀能裁縫,打開藥箱能治病。由于常年操勞,“80后”的他鬢角斑白、臉上布滿皺紋。
頒獎辭:
扁擔窄窄挑起山鄉(xiāng)的未來
板凳寬寬穩(wěn)住孩子們的心
前一秒劈柴生火
下一秒執(zhí)鞭上課
艱難斑駁了歲月
風霜刻深了皺紋
有人看到你的滄桑
更多人看到你年輕的心
程開甲:兩彈一星功勛
1946年8月,程開甲赴英留學。新中國成立后,程開甲放棄了國外優(yōu)厚條件回到中國,1960年,加入到我國核武器研究的隊伍,從此消失20余年。從1963年第一次踏進羅布泊到1985年,程開甲一直生活在核試驗基地,為開創(chuàng)中國核武器研究和核試驗事業(yè),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程開甲設計了中國第一個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準確性的核試驗方案,設計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彈、氫彈,導彈核武器、平洞、豎井和增強型原子彈在內(nèi)的幾十次試驗。
頒獎辭:
空投平洞豎井
朔風野地黃沙
戈壁寒暑成大氣
于無聲處起驚雷
一片赤誠一生奉獻
一切都和祖國緊緊相連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
甲光向日金鱗開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動中國》還向四十年來的“改革先鋒”表達了特別致敬。
定格溫暖的瞬間
汲取前進的力量
讓我們帶著感動繼續(xù)出發(fā)
永遠朝向美好的遠方
接力奉獻傳遞希望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篇十
近日,昆明市東川區(qū)烏龍鎮(zhèn)芭蕉箐坪子村小組村民張順東、李國秀夫婦獲得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孝老愛親模范稱號。這是張順東夫婦繼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全國最美家庭稱號后,獲得的又一項榮譽。
從北京領(lǐng)獎回來,張順東和妻子李國秀、兒子張光云商量起了在電商平臺開店的事,開始計劃接下來的新生活。
立冬過后,烏龍鎮(zhèn)芭蕉箐坪子村的天氣涼了一些。每天清晨,張順東會和妻子結(jié)伴來到田間,打理自家菜地。站在田埂上,望著遠處高低起伏的山脊,張順東不時會想起以前自己和妻子一起去趕集的日子。
二十幾年前,為了多賺錢,張順東夫婦在村里開起小賣部。他腦子靈,背谷子去賣,再買一些雜貨回村,放到自家的小賣部銷售。每周逢一、四、五,天剛蒙蒙亮,張順東和李國秀夫婦就出發(fā)去縣城。
“天亮了再走,好攤位就沒了,會耽誤生意。那幾年,村子到縣城的路還沒有修通,我們兩個順著山脊走去縣城,別人走一個小時的路,我們要走兩三個小時才能走到,每次去趕集賣貨,來回都要走一整天?!边@生意一做就是十幾年。
如今,芭蕉箐到烏龍鎮(zhèn)、東川區(qū)的路都修通了,家家門前都鋪了柏油路,從村子到東川城區(qū),開車僅需40分鐘。這個月,村里又開始進行雨污分流網(wǎng)管的改造,張順東家旁邊的部分道路也在其中。閑睱時,張順東夫妻時不時地在家門口張望,“日子確實越來越好了!”在機器的轟鳴聲中,李國秀露出笑容。
今年,張順東和李國秀把開了20多年的小賣部翻新,這也是村里唯一的雜貨店。但這幾年雜貨生意不如以往了?!按謇锘旧现皇O吕先肆?,一半的人家都是全家在外面打工的,來買東西的人少了。”張順東說。
張順東和李國秀夫婦倆雖然只有一只手、兩只腳,但他們不等不靠,張順東學會了駕駛農(nóng)用三輪車,李國秀則靠雙腳在地里勞動。這兩年,張順東的腿又做了幾次手術(shù),再次截肢后的雙腿,已無法再承擔干農(nóng)活的重壓。他把在外打工的兒子叫回家,幫助自己和妻子一起打開電商這道大門。
今年初,東川區(qū)商務和投資促進局負責人就曾帶著電商負責人上門,為張順東一家量身定制了電商發(fā)展計劃。幾個月來,張順東和兒子積極參加了昆明市、東川區(qū)舉辦的電子商務培訓班,張順東從電腦如何開關(guān)機開始學習,在手機上下載了各種軟件,一有機會便向其他本地電商“達人”取經(jīng)。在老師的指導下,網(wǎng)上的“順東商店”開起來了。
目前,他們的淘寶店鋪“順東云品店”已完成了7次直播,共賣出298份東川面條,其他電商平臺的店鋪也在積極接洽中,運營的兩個社交媒體賬號也積累了近5000名粉絲,下一步,他們準備在粉絲基數(shù)達到平臺要求后,開啟新的直播通道。
今年9月,在當?shù)卣膸椭?,張順東、李國秀家加蓋起了云品電商直播間和刺繡工作室,從線下銷售到網(wǎng)上銷售,張順東、李國秀夫婦開啟了新的增收模式。
“感謝大家來到順東云品直播間!”直播間里,張順東常常對著鏡頭不知道說什么好,這時,平時不太愛說話的李國秀就會接過話茬,讓丈夫拿著商品在鏡頭前展示,而她開始介紹商品、回答顧客的提問。鏡頭外,張光云一面看著后臺數(shù)據(jù),一面給爸媽支招,教他們直播時應該做什么、怎么做。
雖然直播得不算順利,但張順東、李國秀夫婦想認真做下去,通過自己的嘗試為鄉(xiāng)親們帶個頭,把電商這種模式帶進村,走出一條新的致富之路。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篇十一
“感動中國人物”徐淙祥頒獎詞事跡(一覽)
“感動中國人物”徐淙祥的事跡是什么呢?“感動中國人物”徐淙祥頒獎詞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感動中國人物”徐淙祥頒獎詞事跡,如果喜歡請收藏分享!
餓過,所以懂得溫飽,
拼過,才更執(zhí)著收獲。
種了一輩子莊稼,
現(xiàn)在趕上了好年景。
禾苗在汗水中抽穗,
稻麥在農(nóng)機下歸倉,
珍惜隴畝顆粒,
心懷天下倉廩,
你是泥土上的黃牛,
夕煙下的英雄。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 徐淙祥
3月4日晚,《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平臺播出。來自太和縣的種糧大戶徐淙祥獲評“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詞是:餓過,所以懂得溫飽,拼過,才更執(zhí)著收獲。種了一輩子莊稼,現(xiàn)在趕上了好年景。禾苗在汗水中抽穗,稻麥在農(nóng)機下歸倉,珍惜隴畝顆粒,心懷天下倉廩,你是泥土上的黃牛,夕煙下的英雄。
《感動中國》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一檔精神品牌節(jié)目,每年評選出十位具有年度新聞性人物,傳播正能量,弘揚社會正氣,在觀眾中口碑極佳。
徐淙祥是太和縣舊縣鎮(zhèn)張槐村種糧能手,在農(nóng)業(yè)領(lǐng)域貢獻突出。多年來,為種出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糧,他與省、市農(nóng)科院等單位開展技術(shù)合作,不斷探索適應黃淮地區(qū)的新品種、新技術(shù)。他牽頭成立糧食綠色生產(chǎn)聯(lián)合社,帶動周邊農(nóng)民走上致富路;建立現(xiàn)代種業(yè)基地,每年都承擔重大農(nóng)業(yè)科技項目和優(yōu)良品種試驗示范,審定的新品種在全省乃至黃淮地區(qū)推廣。
憑借這些突出業(yè)績,徐淙祥先后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十佳農(nóng)民”“全國種糧標兵”“全國科技興村帶頭人”等稱號,并當選第十二屆、十三屆、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去年夏天,徐淙祥匯報十多年來從事糧食生產(chǎn)、幫助群眾脫貧等情況和體會,獲得回信,讓他激動不已、信心滿滿,立志牢記殷切囑托,努力促進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高效發(fā)展,真正做到“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fā)揮更大作用。
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種糧大戶徐淙祥,有一個響當當?shù)姆Q號——安徽省的“麥王”。
徐淙祥:我1972年開始(種糧),到2022年,(種了)50年。
徐淙祥為什么能夠成為安徽“麥王”?他種地的經(jīng)歷要從半個世紀前說起。1972年,作為一個高中畢業(yè)的高材生,他沒有留在城里,而是決定回家鄉(xiāng)當一個農(nóng)民。他很少跟人提及,這個決定與他的大伯有關(guān)。因為那一年,徐淙祥的大伯突然全身浮腫、皮膚蠟黃,在病床上面對前來探視他的侄子,許久說不出話來。沒幾天,不到50歲的大伯就因為長期營養(yǎng)不良而去世了,這件事給了18歲的徐淙祥很深的刺激。
徐淙祥:那時候農(nóng)村全部是肩挑手提、人工操作,想提高產(chǎn)量是非常困難的。
那時候的生產(chǎn)技術(shù),農(nóng)民一年到頭,面朝黃土背朝天,小麥畝產(chǎn)至多三四百斤,大豆畝產(chǎn)不足百斤,吃飽都難,更不用提什么營養(yǎng)了。站在大伯的墓前,徐淙祥默默地做出了一個決定。
徐淙祥:外國先進國家小麥(畝產(chǎn))能超千斤,玉米也超千斤,我想咱都是一個地球,咱們國家只要干起來,也能超千斤。我說我們將來也有這一天,所以我選擇了搞農(nóng)業(yè)。
他常說:“為了種好糧,俺能不要命?!痹谶M行小麥高產(chǎn)試驗時,從麥苗出土起,不管刮風下雨,天熱天寒,他都從早到晚蹲在田里。他用放大鏡觀察農(nóng)作物的長勢、授粉和蟲情,連葉面上的小黑點都不放過,而用筆記本記錄刮風下雨的時間、風速、雨量,農(nóng)作物的生長狀態(tài),經(jīng)年累月,從不間斷。就這樣,他的農(nóng)田平均畝產(chǎn)1000斤,超出安徽省單產(chǎn)400斤。很快,他成為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
2010年起,他牽頭成立了農(nóng)業(yè)種植專業(yè)合作社,他注重科技育種,累計研發(fā)推廣農(nóng)業(yè)新技術(shù)235項,幫助本村和周邊2000多個貧困戶、上萬名農(nóng)民成功脫貧致富。
如今,徐淙祥一家三代,兒子與孫子都加入了務農(nóng)的行業(yè)。爺爺老徐的黑色放大鏡“退役”了,孫子小徐的智慧農(nóng)業(yè)app上線了,祖孫三代在新的時代,成為新的種糧明星。
徐淙祥的孫子 徐旭東: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我覺得我們在搞農(nóng)業(yè),帶領(lǐng)廣大種植戶一起多種糧、種好糧,這個舞臺還是無比廣闊的。
徐淙祥:就是要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讓種糧農(nóng)民有錢掙、得實惠,日子越過越好。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篇十二
2015年6月1日,“東方之星”號客輪在長江中游湖北監(jiān)利水域翻沉。官東主動請纓加入海軍工程大學搶險救援分隊。6月2日抵達救援現(xiàn)場后,他第一個跳入水中,面對水流湍急、能見度極低的雙重考驗,官東首先在船艙內(nèi)發(fā)現(xiàn)朱紅美老人,他一邊耐心安撫老人的情緒,一邊幫她穿戴好裝具,最終成功將其救出,這是第一位被成功救出的生還者。14時15分,官東再次下水,在機艙部位找到了船員陳書涵。面對體力嚴重透支,陷入絕望的陳書涵,官東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裝備給了陳書涵,自己冒著生命危險僅靠輕潛裝具支撐。撤退時,他身上的信號繩被纏住,危急之下,官東割斷信號繩,與水面徹底失聯(lián)。官東在黑漆漆的艙內(nèi)摸索近20分鐘,終于找到出艙口,怎料,一個暗流瞬間將他卷入深水區(qū),而此時,裝具里的氧氣即將耗盡,官東果斷丟掉所有裝具,憋著一口氣猛地往上游。由于上升速度過快,剛出水的官東雙眼通紅、鼻孔流血。面對大家的贊許,這個帥氣的90后小伙兒,沒有多言。因為在他看來,這是軍人應有的擔當。
【感動中國人物買買提江?吾買爾頒獎詞】
一碗茶水端的平,兩個肩膀閑不住。三十多年的老支書,村民離不開的頂梁柱。你是伊犁河上筑起的攔河壩,是戈壁灘上引來的天山水,給村民溫暖,帶大家致富。木卡姆唱了再唱,冬不拉彈了再彈,買買提江?吾買爾的故事說不完。
【感動中國人物買買提江?吾買爾事跡】
買買提江?吾買爾是新疆伊犁地區(qū)布力開村村支部書記,維吾爾族。3歲時,吾買爾的父親就過世了,第二年母親也改嫁了。就這樣,吾買爾是吃著村里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漢族等各族人家的百家飯長大的,也由此對鄉(xiāng)親們產(chǎn)生了化都化不開的濃濃感情。當上村支書之后,吾買爾把“不讓一個人受窮,不讓一個人掉隊”作為自己的工作宗旨,全力帶領(lǐng)村民奔小康。在布力開村,各族群眾和諧相處,從沒有紅過臉,更沒有出現(xiàn)過民族歧視。吾買爾說,只有民族團結(jié)經(jīng)濟才能發(fā)展。如今,布力開村已成為全國新農(nóng)村建設示范點。截止到2015年底,布力開村1120戶村民全都蓋起了有網(wǎng)有電話的新房,鋪上了總長42公里的柏油路,全村三分之一的人家買上了小汽車。在民族團結(jié)的大道上,布力開村實實在在享受到了團結(jié)帶來的生產(chǎn)力。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篇十三
潘建偉,男,1970年3月出生,漢族,浙江省東陽市人,理學博士,1992年7月參加工作,現(xiàn)任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潘建偉同志一直活躍在量子信息論和量子論基本問題等領(lǐng)域的世界學術(shù)前沿,在理論與實驗兩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系統(tǒng)的、富有開創(chuàng)性的重要成果。他主要的學術(shù)成就與貢獻有:第一、在世界上系統(tǒng)地開創(chuàng)了量子通訊的實驗研究領(lǐng)域,包括: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實現(xiàn)了量子態(tài)隱形傳輸以及糾纏交換;在發(fā)現(xiàn)線性光學糾纏態(tài)純化理論方案的基礎(chǔ)上,首次成功地實現(xiàn)了高精度的糾纏態(tài)純化;首次實驗實現(xiàn)了未來長程量子通訊的關(guān)鍵器件一一量子中繼器;第二、首次成功地制備了三光子、四光子、五光子糾纏態(tài),并由此首次完成了三光子和四光子ghz定理的實驗驗證;第三、在連續(xù)變量的bell定理、兩粒子ghz定理的證明以及多粒子糾纏分類等理論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第四、五粒子糾纏態(tài)以及終端開放的量子態(tài)隱形傳輸?shù)?實驗實現(xiàn),該成果表明我國在多粒子糾纏態(tài)的研究方面成功地超越了美、法和奧地利等發(fā)達國家,進入國際領(lǐng)先水平。
在量子通訊的實驗方面,潘建偉教授與合作者完成了幾個關(guān)鍵性的實驗,包括量子態(tài)隱形傳輸、糾纏交換、任意未知糾纏態(tài)的濃縮和純化、量子中繼器。這些成果為未來量子遠程通訊提供了重要的基礎(chǔ)。
量子糾纏是量子通訊中的一種基本“資源”。多光子糾纏態(tài)的實驗實現(xiàn)使得量子糾錯和多用戶量子通訊的實驗研究成為可能。在基礎(chǔ)理論研究方面,多光子糾纏可以用來檢驗量子力學的一些基本問題,比如檢驗量子力學與愛因斯坦定域?qū)嵲谡撝g的矛盾〈ge定理),證實量子理論的空間非定域性質(zhì)。在此方面,潘建偉教授的成果引用次數(shù)超過1100多次。空間非定域性和量子糾纏是量子信息科學的重要理論基礎(chǔ),連續(xù)變量體系的bell定理及兩光子gefz定理對于更加廣泛地暴露量子論與定域?qū)嵲谡撝g的矛盾具有重要意義。
雜志新聞網(wǎng)站naturescienceupdate、《科學》雜志的每周新聞、美國物理學會的新聞網(wǎng)站physicsnewsupdate、歐洲|物理學會的新聞網(wǎng)站physicsweb、physicsworld、英國《新科學家》、《科學美國人》、《今日物理》〉的關(guān)注。其論文迄今為止被他關(guān)于量子態(tài)隱形傳輸以及糾纏交換的系列工作先后于底被歐洲|物理學會和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為世界物理學的十大進展之一;底,被《科學》雜志評選為全球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底,入選國家科技部年度基礎(chǔ)科學研究十大新聞之一,并入選《自然》雜志百年以來物理學中21篇經(jīng)典性論文;19底,他的關(guān)于多光子糾纏態(tài)的一系列實驗工作被美國物理學會評為世界物理學的十大進展;由于糾纏態(tài)純化在遠程量子通信中的重要性,5月22日發(fā)表的《nature》雜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報道了該研究成果。
7月1日,國際最權(quán)威的學術(shù)刊物《自然》雜志發(fā)表了潘建偉教授五粒子糾纏態(tài)以及終端開放的量子態(tài)隱形傳輸?shù)膶嶒瀸崿F(xiàn),該成果表明我國在多粒子糾纏態(tài)的研究方面成功地超越了美、法和奧地利等發(fā)達國家,進入國際領(lǐng)先水平?!蹲匀弧冯s志稱贊說:“盡管五粒子糾纏態(tài)以及終端開放的量子態(tài)隱形傳輸?shù)膶崿F(xiàn)非常困難,但是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的潘建偉教授和他的同事們完成了這一壯舉,他們的實驗方法將在量子計算和網(wǎng)絡化的量子通信中有重要的應用。fp歐洲|物理學會評價,潘建偉的研究創(chuàng)造了多粒子糾纏態(tài)的新紀錄,是在利用量子力學基本原理進行量子信息處理的努力過程中的重大突破。
潘建偉同志在國外學有所成的同時,也不忘報效祖國,他于2001獲海外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并入選”中科院引進國外杰出人才氣他于在中國科技大學負責主建了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實驗室。該實驗室近兩年來在量子信息實驗和理論兩個領(lǐng)域都得到了重大的成果,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fā)表文章6篇。最近實驗室的五光子糾纏和開放目的隱形傳態(tài)論文由于其重要性,已經(jīng)被英國《自然》雜志接收。
由于潘建偉同志對量子信息科學發(fā)展的貢獻,被教育部聘為長江學者。20他被奧地利科學院授予erichschmid獎。此獎為奧地利科學院授予四十歲以下的青年物理學家的最高獎,兩年一度,每次一人。他領(lǐng)導的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組關(guān)于糾纏濃縮和量子中繼器的實驗實現(xiàn)的研究成果也被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評為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多粒子糾纏的實驗研究被教育部評為2003年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篇十四
8月1日,中國短跑名將蘇炳添收獲了“一輩子最好的回憶”,他先是在奧運百米半決賽中跑出9秒83,成功晉級決賽,創(chuàng)造亞洲紀錄,成為電子計時時代第一位闖入奧運百米決賽的亞洲選手。2小時后,在決賽賽場上,他又跑出9秒98,再次突破10秒。
當晚,他的身影出現(xiàn)在東京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的跑道上。起跑線前、8位選手中,他是唯一一個黃皮膚。此前的半決賽,他以9.83秒的成績獲得小組第一,創(chuàng)造個人最好成績,大幅刷新亞洲紀錄。中國人第一次挺進奧運男子百米決賽!蘇炳添,一舉創(chuàng)造了歷史!
選擇堅持,選擇成功。再過二十多天,蘇炳添就32歲了。這個數(shù)字,在短跑界已是“高齡”。田徑賽事就是如此殘酷,身體這項“資源”無法持續(xù)挖掘。過了28歲這道門檻,大部分選手會新陳代謝變慢,體能下降,成績止步不前。就像此次“飛人大戰(zhàn)”,蘇炳添是唯一的“80后”。在他之外,年齡最大的選手是27歲,而那正是黃金年齡。
早在20__年,曾有記者問蘇炳添:你覺得你現(xiàn)在的弱點是什么?他回答說:“年齡。我今年26歲,再過兩年就28歲了?!?年前,就視年齡為弱點;6年來,他硬是跑贏了時間,超越了年齡的局限!梳理媒體報道,這6年,他遭遇低迷、傷病,一次次考慮退役。但他又一次次選擇相信,選擇留下,選擇堅持。他說:“我覺得上天在一直考驗我,但是沒關(guān)系我有這個耐心……我想我真的還可以跑,選擇留下來,希望繼續(xù)突破?!边@份堅持、堅韌,讓他以近32歲的年齡驚艷世界。
勤能補拙,事在人為。在田徑圈,公認的黃金身高在1.85米左右,比如加特林1.85米,鮑威爾1.88米。而蘇炳添只有1.72米,沒有明顯的“身體天賦”。早在中學時,老師曾帶他幾次去市體校,但都沒有被教練看中,因為“覺得他身材太矮,將來沒有發(fā)展空間”。然而蘇炳添日復一日,認真、專注,把每一次訓練做足、做好。教練袁國強曾這樣評價:“他是我?guī)н^的最自覺的隊員。十年來,在訓練場地上他只要出現(xiàn)在我的視線范圍內(nèi),就絕對是在訓練,從不偷懶。”
作息規(guī)律,按時起床睡覺,從不抽煙喝酒,即便在家庭聚會上也不吃禁忌食物,即便在外參加活動也會堅持做基本訓練……在蘇炳添一次次打破記錄的背后,是一個關(guān)于勤奮的、經(jīng)年累月的“漫長”故事。
突破自我,挑戰(zhàn)極限。在半決賽前,蘇炳添面對鏡頭,把大拇指和食指擺出一個“一厘米”的手勢。有網(wǎng)友調(diào)侃,這是“拿捏得死死的”。其實呢?蘇炳添說,就是想提醒自己“進步一點點就好”。一點點,哪怕是0.01秒,背后都是千難萬難,是精雕細琢,是全力突破。20__年,他以偶像劉翔為參考,調(diào)整了起跑腳;20__年,他改變了擺臂動作,嘗試改善腳掌落地后的發(fā)力——那時,他已經(jīng)29歲了。
百米10秒是黃種人的極限?蘇炳添第一個沖進10秒大關(guān)。百米半決賽就是亞洲人的決賽?他成為進入電子計時時代的首位亞洲選手。更快、更高、更強,“老男孩”蘇炳添做到了。他的不懈堅持、突破自我、挑戰(zhàn)極限,正是中國人對體育精神的最佳詮釋。
讓我們再一次祝賀這位奧運健兒蘇炳添,我們要學習到他身上堅持不懈,突破自己挑戰(zhàn)極限的精神。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篇十五
學習朱彥夫,我們首先要了解朱彥夫的先進事跡,他是山東省沂源縣人,14歲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上,18歲的他失去了手腳以及左眼很快入黨,1950年在朝鮮戰(zhàn)場成為特等傷殘軍人。1956年,朱彥夫離開療養(yǎng)院,回到家鄉(xiāng),自食其力。在隨后的25年,他被推選為村支書,帶領(lǐng)全村百姓走上富裕路;辭去村支書后,年近古稀、從沒進過學校的他,又親筆寫下了長篇小說《極限人生》。
可以想象,一個正常人,想把一個貧窮落后的鄉(xiāng)村變成富裕村,都要付出難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何況一個在戰(zhàn)場上失去手腳和一支左眼的特等傷殘軍人,需要多么頑強的意志和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品德,只有朱彥夫自己和村里的鄉(xiāng)親們知道。正像鄉(xiāng)親們所說的那樣,老朱心里裝滿著別人,唯獨沒有他自己。這一點從朱彥夫的四種“走法”就可見一斑,一是立行,第二種就是跪行,跪著走,第三種就是爬行,第四就是滾行,滾行快一點,但是損失很大。可他從未叫一聲苦,說過一聲累。沒日沒夜的為鄉(xiāng)親們奔忙。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就用這半塊軀干,不管是滾,不管是爬,不管是說,不管是寫,我盡上我的職責。、因為共產(chǎn)黨員呢,名實相符的話,你就得這么干,不這么干,這個共產(chǎn)黨員就是假的,就是虛的。”
朱彥夫的一生,是戰(zhàn)斗的一生,奉獻的一生,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一生。他用自己的一生實踐著自己入黨時的莊嚴誓言,為黨和人民的利益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可以說,朱彥夫的先進事跡,感動了沂源,感動了山東,感動了中國。省委書記姜異康說,朱彥夫同志的先進事跡,體現(xiàn)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堅定理想信念和崇高精神追求,體現(xiàn)了一名基層黨員干部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體現(xiàn)了一名傷殘軍人生命不止、奮斗不息的拼搏精神,他的事跡值得全社會學習。特別是在當前正在開展的教育實踐活動中,這樣的典型、這樣的榜樣,將成為激勵我們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踐行黨的宗旨的強大力量。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篇一
2018年9月8日,呂保民在幸福北街菜市場發(fā)現(xiàn)一男子持刀搶劫,上前制止,被歹徒連刺五刀,身受重傷。最后在村民們幫助下,歹徒被制服。呂保民其見義勇為的事跡得到廣大群眾的贊譽。
頒獎辭:
生在市井
未曾放下心中豪情
曾經(jīng)軍旅
豈容兇殘鬧市橫行
于人群中挺立
喝斷的路
聚攏起民間的正氣
俠隱于市見義而勇
勇不在于強悍而在于無所畏懼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篇二
汪勇:
他們(醫(yī)護人員)就是上戰(zhàn)場去拼刺刀的人,那么我們能為他們做什么呢?讓他們稍微輕松一點,能溫暖一下他們,他們舒服一點,會好一點。
《感動中國》頒獎辭
沒有人能百毒不侵
熱血可以融化恐懼
沒有人是生來的勇者
責任催促你重裝上陣
八方統(tǒng)籌百般服務
你以凡人之力書寫一段傳奇
——《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汪勇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篇三
205月14日,川航3u8633重慶至拉薩航班執(zhí)行航班任務時,在萬米高空突然發(fā)生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的緊急狀況,這是一種極端而罕見的險情。生死關(guān)頭,劉傳健果斷應對,帶領(lǐng)機組成員臨危不亂、正確處置,確保了機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
頒獎辭:
儀表失靈你越發(fā)清醒
乘客的心懸的越高你的責任越重
在萬米高空的險情中
如此從容
別問這是怎么做到的
每一個傳奇背后
都隱藏著堅守和執(zhí)著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篇四
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楊振寧先生是跨世紀的偉大物理學家,在粒子物理學、統(tǒng)計力學和凝聚態(tài)物理等領(lǐng)域作出里程碑性貢獻。他心系祖國科教事業(yè),為國家的科技發(fā)展、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推動了香港中文大學數(shù)學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學高等學術(shù)研究中心的成立。
站在科學和傳統(tǒng)的交叉點上,驚才絕艷。你貢獻給世界的,如此深奧,懂的人不多。你奉獻給祖國的,如此純真,我們都明白。曾經(jīng),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現(xiàn)在,你與國家一起向未來。
云南省昆明市東川區(qū)烏龍鎮(zhèn)坪子村村民。榮獲云南省道德模范稱號,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張順東和妻子李國秀身殘志堅、自立自強,用奮斗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照顧年邁老人、撫養(yǎng)年幼孩子以及失去雙親的2個侄女,書寫了“踏出脫貧路、撐起半邊天”的感人故事。
山對山來崖對崖,
日子好比江中排,
毛竹天生筋骨硬,
順風順水出山來。
李家大姐人才好,
張家大哥看上她。
沒腳走出致富路,
無手繡出幸福花。
中國男子短跑運動員,男子60米、100米亞洲紀錄保持者。
“中國飛人,亞洲之光”。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中,蘇炳添跑出9秒83,以半決賽第一的成績闖入決賽并打破亞洲紀錄,成為中國首位闖入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運動員。決賽場上,蘇炳添是一排黑人中間唯一的黃種人,他再次打開10秒大關(guān),以9秒98的成績獲得第六名。
世界屏住了呼吸
9秒83
沖出亞洲的速度
你超越傷病和年齡,超越了自己
你奔跑的背后,有強大的祖國
88歲,長津湖戰(zhàn)役幸存者,曾榮獲“時代楷?!薄叭嗣窨!狈Q號。
14歲參軍,先后10次負傷,3次立功。在朝鮮戰(zhàn)場上,他所在連隊當時與敵軍在零下30多度的惡劣天氣里血戰(zhàn)了三天三夜,最終僅有他一人生還,但他身負重傷,昏迷93天,先后經(jīng)歷47次手術(shù)后,被截去四肢,沒了左眼,右眼視力僅剩0.3。新中國成立后,朱彥夫主動放棄榮軍療養(yǎng)院的優(yōu)厚待遇回鄉(xiāng),用25年時間帶領(lǐng)鄉(xiāng)親治山治水,改變了家鄉(xiāng)貧窮落后的面貌。
生命,于你不止一次
士兵,于你不只是經(jīng)歷
沒有屈服長津湖的冰雪
也沒有向困苦低頭
與自己抗爭
向貧窮宣戰(zhàn)
一直在戰(zhàn)斗,一生都在堅守
人的生命,應當像你這樣度過
91歲,飛機空氣動力學家,兩院院士,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顧誦芬生于書香門第,7歲時在北平時,目睹日軍轟炸城市,立志投身航空事業(yè)報國。自1956年起,顧誦芬先后參與、主持我國第一款自主設計的噴氣式機型的氣動布局和全機的設計,并創(chuàng)造性解決了大超音速飛行的飛機方向安定性問題和跨音速的飛機抖振問題。顧誦芬的工作經(jīng)歷與新中國航空工業(yè)的發(fā)展軌跡完全重合。他見證了中國航空工業(y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構(gòu)建起現(xiàn)代航空產(chǎn)業(yè)體系的過程。
像靜水深流,
靜水里涌動報國的火,
似大象無形,
無形中深藏著強國夢。
心無旁騖,
一步一個腳印,志在沖天。
振長策,擊長空,誦君子清芬。
陳貝兒,40歲,香港出生,在傳媒行業(yè)工作近 20年。2021年初,無線電視策劃制作12集脫貧攻堅主題紀錄片《無窮之路》,陳貝兒和拍攝團隊赴貴州、四川、云南、廣西、寧夏、海南等六個省(區(qū))實地拍攝采訪。
在歷時三個月的拍攝時間中,陳貝兒和拍攝團隊跨越14個曾經(jīng)處于深度貧困的地區(qū),“沉浸式”體驗當?shù)鼐用裆?,?jié)目體現(xiàn)了國家扶貧工作為當?shù)貛淼姆旄驳氐淖兓羁淘忈屃酥袊伯a(chǎn)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拉近了內(nèi)地和香港同胞的心靈距離,為香港融入國家發(fā)展注入了更強信心和動力。
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zhuǎn)身,
讓雙腳沾滿泥土。
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
用鋼梯超越了懷疑。
一條無窮之路,
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
你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86歲,塔吉克族,從事高原醫(yī)學研究工作。中國工程院院士,曾榮獲“71勛章”。
吳天一院士投身高原醫(yī)學研究50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的國際標準,開創(chuàng)“藏族適應生理學”研究,診療救治了藏族群眾上萬人。在青藏鐵路建設期間,吳天一院士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創(chuàng)造了鐵路建設工人無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跡。如今80多歲的吳天一院士仍然堅守在青藏高原之上,守護著高原人民的健康。
喝一口燒不開的水,咽一口化不開的糌粑,
封存舍不下的親情,是因為心里有放不下的夢。
缺氧氣,不缺志氣!海拔高,目標更高。
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條路,開辟了一條路。
女,瑤族,清華大學生物信息學博士研究生。
半歲時,江夢南因用藥物失聰,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從字、詞到日常用語,她對著鏡子學口型、摸著父母喉嚨學發(fā)音,通過讀唇語學會了“聽”和“說”。從小到大,憑借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她成為家鄉(xiāng)小鎮(zhèn)上近年來唯一考上重點大學,最終到清華念博士的學生。
按照計劃,江夢南將于明年博士研究生畢業(yè),她就讀生物信息學專業(yè),江夢南的目標始終是明確的,那就是解決生命健康的難題。
你覺得,你和我們一樣,
我們覺得,
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尋常。
從無聲里突圍,
你心中有嘹亮的號角。
新時代里,你有更堅定的方向。
先飛的鳥,一定想飛得更遠。
遲開的你,也鮮花般怒放。
已故科學家(享年96歲),革命英烈彭湃之子,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被追授為“時代楷?!薄?BR> 彭士祿是我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事業(yè)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上世紀50年代,他隱姓埋名投身核潛艇研制事業(yè),擔任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研制作出了重要貢獻。改革開放后,他負責引進大亞灣核電站,組織自主設計建造秦山核電站二期,引領(lǐng)我國核事業(yè)發(fā)展實現(xiàn)歷史性跨越。
歷經(jīng)磨難,初心不改。
在深山中傾聽,于花甲年重啟。
兩代人為理想澎湃,
一輩子為國家深潛。
你,如同你的作品,
無聲無息,但蘊含巨大的威力。
2020年12月17日凌晨,一顆明亮的“流星”劃過夜空,這是剛剛從38萬公里外的月球帶回月球樣品的嫦娥五號返回器。1時59分,嫦娥五號帶著1731克月球樣品順利返回地球,中國人終于實現(xiàn)了千百年來“上九天攬月”的夢想。
至此,中國探月工程實現(xiàn)“六戰(zhàn)六捷”,“繞、落、回”三步走規(guī)劃圓滿收官。
2021年5月15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實現(xiàn)了我國首次地外行星著陸。5月22日,祝融號火星車駛上火星表面,留下了中國人在火星上的第一條印記。
發(fā)射 入軌 著陸
九天探夢一氣呵成
追趕 并跑 領(lǐng)跑
五十年差距一載跨越
環(huán)宇問天 探月逐夢
五星紅旗一次次閃耀太空
中國航天必將行穩(wěn)致遠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篇五
歸根清華的百歲物理學家楊振寧
因核輻射早早離世的鄧稼先曾給楊振寧寫過一封書信:“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同途”。隔著幾十年的歲月和生死,已經(jīng)百歲的楊振寧對兒時的同窗深情喊話:“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是以后50年,適合了你‘共同途’的囑望,我相信你會滿意的?!?BR> 楊振寧頒獎辭:站在科學和傳統(tǒng)的交叉點上,驚才絕艷。你貢獻給世界的,如此深奧,懂的人不多。你奉獻給祖國的,如此純真,我們都明白。曾經(jīng),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現(xiàn)在,你與國家一起向未來。
七十年航空報國的科學家顧誦芬
顧誦芬,我國飛機空氣動力設計奠基人。他在7歲時,曾親眼目睹日本的轟炸機從頭頂飛過,于是從小就立下了“保衛(wèi)中國的藍天”的志愿。長大后,他報考了浙大、清華、上交三所名校的航空系,皆被錄取。畢業(yè)后,他就投入了祖國航空事業(yè)的建設當中。1967年,顧誦芬擔任殲-8戰(zhàn)斗機的總設計師,沒有經(jīng)過專業(yè)訓練的他,瞞著愛人親自坐上飛機上天觀測。
顧誦芬頒獎辭:像靜水深流,靜水里涌動報國的火,似大象無形,無形中深藏著強國夢。心無旁騖,一步一個腳印,志在沖天。振長策,擊長空,誦君子清芬。
守護高原人民健康的老院士吳天一
1958年,吳天一跟隨部隊來到了青海。那時,大量來支援高原建設的人都患上了怪病,一位患者飽受折磨痛苦離世的模樣,讓他深受觸動……于是,他開始了長達60年的高原病學研究,當時中國的這項研究,還是一片空白。2001年,青藏鐵路修建,吳天一擔任醫(yī)學專家組組長。5年里,14萬筑路大軍無一因高原病死亡,這是吳天一用畢生的心血,創(chuàng)造出的醫(yī)學奇跡。
吳天一頒獎詞:喝一口燒不開的水,咽一口化不開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親情,是因為心里有放不下的夢。缺氧氣,不缺志氣!海拔高,目標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條路,開辟了一條路。
長津湖幸存志愿軍戰(zhàn)士“中國保爾”朱彥夫
朱彥夫頒獎辭: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經(jīng)歷。沒有屈服長津湖的冰雪,也沒有向困苦低頭。與自己抗爭,向貧窮宣戰(zhàn)。一直在戰(zhàn)斗,一生都在堅守,人的生命,應當像你這樣度過。
首位闖進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的蘇炳添
蘇炳添頒獎辭: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沖出亞洲的速度。你超越傷病和年齡,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強大的祖國。
見證國家脫貧奇跡的陳貝兒
2021年,由香港媒體人拍攝的紀錄片《無窮之路》“破圈”。主創(chuàng)陳貝兒深入熱帶雨林、戈壁沙灘,跨越6省10地記錄下脫貧地區(qū)的真實面貌。再次回想這條“無窮之路”時,陳貝兒哽咽道,“我碰到了很多很了不起的人,……也許他們可能就是一個老村民,一個扶貧的書記,他們碰到困難時的那種堅持跟他們對于生存下去的那種生命力是非常非常強的”。
陳貝兒頒獎辭: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zhuǎn)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鋼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你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身殘志堅的脫貧攻堅奮斗者張順東李國秀夫婦
張順東6歲時被高壓電擊傷,失去右手,雙腳嚴重受傷;李國秀生來就沒有雙手。這樣一對身體殘缺的夫妻相互扶持,成了彼此的“手足”。張順東說:“夫妻同心,黃土才能變成金”。為了美好生活,他們付出常人千百倍的努力,張順東的雙腳也因過度勞累潰爛,不得不接受截肢。盡管生活中有不少困難,但這對夫婦卻沒有向命運屈服,把日子過得像花兒一樣。
張順東、李國秀頒獎辭:山對山來崖對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順風順水出山來。李家大姐人才好,張家大哥看上她。沒腳走出致富路,無手繡出幸?;ā?BR> 中國核動力事業(yè)奠基人彭士祿
彭士祿4歲成為孤兒,8歲被國民黨當局抓進監(jiān)獄,受盡拷打。從蘇聯(lián)留學歸來,他決心投身祖國核動力事業(yè)。他隱姓埋名數(shù)十年,為祖國造核潛艇,建核電站。生前他常說:“是人民將我養(yǎng)大,我?guī)纵呑佣歼€不了,只要祖國需要,我愿貢獻一切!
彭士祿頒獎詞:歷經(jīng)磨難,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傾聽,于花甲年重啟。兩代人為理想澎湃,一輩子為國家深潛。你,如同你的作品,無聲無息,但蘊含巨大的威力。
雙耳失聰自強不息的青年學生江夢南
今年30歲的江夢南,出生于郴州宜章縣莽山瑤族鄉(xiāng)永安村,父母都是莽山民族學校的老師。在江夢南半歲時,因耳毒性藥物導致極重度神經(jīng)性耳聾,聽力完全喪失。從此,她就一直生活在無聲的世界里,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靠看著口型讀唇語和別人進行交流。最開始,江夢南靠著反復撫摸爸媽的喉嚨,來感受聲帶的震動并練習發(fā)聲,往往一個音節(jié)父母重復上1000次她才能學會。從字、詞到日常用語,她對著鏡子學口型、摸著父母喉嚨學發(fā)音,通過讀唇語學會了“聽”和“說”。在江夢南的印象里,身為老師的父母都愛讀書、看報。正是學唇語這個決定,讓江夢南的求學之路走得越來越長遠。她不僅沒有失學,而且一路考出了偏遠的瑤族鄉(xiāng)鎮(zhèn),直到考上了清華的博士。
江夢南頒獎詞:你覺得,你和我們一樣,我們覺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尋常。從無聲里突圍,你心中有嘹亮的號角。新時代里,你有更堅定的方向。先飛的鳥,一定想飛得更遠。遲開的你,也鮮花般怒放。
取得輝煌成就的中國航天人(特別致敬環(huán)節(jié))
頒獎詞:發(fā)射、入軌、著陸,九天探夢一氣呵成;追趕、并跑、領(lǐng)跑,五十年差距一載。跨越、環(huán)宇問天、探月逐夢,五星紅旗一次次閃耀太空。中國航天必將行穩(wěn)致遠。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篇六
超越海拔六千米,抵達植物生長的.最高極限。跋涉十六年,把論文寫滿高原。倒下的時候,雙肩包里藏著,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熱愛的藏波羅花,不求雕梁畫棟,只綻放在高山礫石之間。
儀表失靈,你越發(fā)清醒。乘客的心懸得越高,你肩上的責任越重。在萬米高空的險情中如此從容,別問這是怎么做到的,每一個傳奇背后,都隱藏著堅守和執(zhí)著。
空投、平洞、豎井;朔風、野地、黃沙。戈壁寒暑成大器,于無聲處起驚雷。一片赤誠,一生奉獻,一切都和祖國緊緊相連。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甲光向日金鱗開。
你退后,讓我來,六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無法還給媽媽一個擁抱,無法再見妻子明媚的笑臉,戰(zhàn)友們拉著手趟過雷場,你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贊。
浪的執(zhí)著,礁的頑強,民的本分,兵的責任。島再小,也是國土。家未立,也要國先安。三十二年駐守,三代人無言付出,兩百面旗幟,收藏了太多風雨,濤拍孤島岸,風頌赤子心,《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王繼才、王仕花。孤云心浩然!
三十忠誠風與雪,萬里郵路云和月。雪山可以崩塌,真正的漢子不能倒下。雀兒山上流動的綠,生命禁區(qū)前行的旗,蜿蜒的郵路是雪山的旋律。堅強的多吉,你唱出高原上最深沉的歌。
扁擔窄窄,挑起山鄉(xiāng)的未來;板凳寬寬,穩(wěn)住孩子們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執(zhí)鞭上課,艱難斑駁了歲月,風霜刻深了皺紋,有人看到你的滄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輕的心。
扶貧必須精準,不落一人一戶。病情迫在眉睫,卻一拖再拖。扎下帳篷,扎下了根;簽上名字,就立下了軍令狀。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你負了傷,泥濘的大山,你走出了路。山上的果實熟了,人們的心熱了。
少小離家,鄉(xiāng)音無改,曾經(jīng)勇冠巾幗,如今再讓世人驚嘆。以點滴積蓄匯成大河,灌溉一世的鄉(xiāng)愁。你畢生節(jié)儉,只為一次奢侈。耐得清貧,守得心靈的高貴。
身在市井,未曾放下心中豪情。曾經(jīng)軍旅,豈容兇殘鬧市橫行。于人群中挺立,喝斷的路,聚攏起民間的正義,俠隱于世,見義而勇。勇不在于強悍,而在于無所畏懼。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評選程序和標準是什么
在各行各業(yè)具有杰出貢獻或重大表現(xiàn),國家級重大項目主要貢獻者;
愛崗敬業(yè),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
以個人的力量,為社會公平正義、人類生存環(huán)境作出突出貢獻;
個人的經(jīng)歷或行為,代表了社會發(fā)展方向、社會價值觀取向及時代精神;個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現(xiàn)特別感人,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美德和良好社會風尚。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篇七
張渠偉同志自2014年3月?lián)芜_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以來,為渠縣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貧困人口脫貧、130個貧困村脫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由于長年熬夜和超負荷工作,張渠偉患上嚴重的“耳石癥”和“青光眼”,但他從不懼怕,晝夜戰(zhàn)斗在攻堅一線。
頒獎辭:
扶貧必需精準不落一人一戶
病情迫在眉睫卻一拖再拖
扎下帳篷扎下了根
簽上名字就立下了軍令狀
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你負了傷
泥濘的大山你走出了路
山上的果實熟了
人們的心熱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篇八
謝軍:
我們北斗三號逐步把所有星上的單機產(chǎn)品的國產(chǎn)化率從80%提高到了100%。所以國產(chǎn)化這件事情,我覺得在我整個負責和跟大家一塊研制北斗三號衛(wèi)星過程中,應該是做得比較漂亮的一件事情。
《感動中國》頒獎辭
滴答滴答
中國在等待你的回答
你的夜晚更長
你的星星更多
你把時間無限細分
你讓速度不斷壓縮
三年一騰飛十年一跨越
當?shù)谖迨孱w吉星升上太空
北斗照亮中國人的夢
——《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謝軍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篇九
回望
有哪些面孔曾經(jīng)讓我們凝視?
有哪些聲音讓我們傾聽?
有哪些瞬間讓我們心動?
風雨兼程這一年
我們
也許有很多遇到
也會有很多錯過
然而我們回望來路的時候
我們不愿意錯過
那一次又一次的感動
此刻,讓我們借助
《感動中國》的舞臺
向他們致敬!
鐘揚: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學家
鐘揚長期致力于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率領(lǐng)團隊在青藏高原為國家種質(zhì)庫收集了數(shù)千萬顆植物種子;鐘揚**,足跡遍布西藏最偏遠、最艱苦的地區(qū),長期的高原工作讓他積勞成疾,多次住進醫(yī)院,但他都沒有停下工作。多年來,鐘揚為西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人才培養(yǎng)、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9月25日,鐘揚在內(nèi)蒙古工作途中遭遇車禍,不幸逝世。204月,中宣部授予鐘揚“時代楷?!狈Q號。
頒獎辭:
超越海拔六千米
抵達植物生長的最高極限
跋涉十六年
把論文寫滿高原
倒下的時候
雙肩包里藏著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
你熱愛的藏波羅花不求雕梁畫棟
只綻放在高山礫石之間
杜富國:傷情牽動國人心的排雷戰(zhàn)士
年10月11日下午,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復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國對戰(zhàn)友喊出“你退后,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英勇負傷,失去雙手和雙眼,同組戰(zhàn)友安然無恙。杜富國的傷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人們通過各種形式向他表達慰問。國防部評價說:杜富國同志面對危險、舍己救人,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新時代革命軍人的使命擔當。
頒獎辭:
你退后讓我來
六個字鐵骨錚錚
以血肉擋住危險
哪怕自己墜入深淵
無法還給媽媽一個擁抱
無法再見妻子明媚的笑臉
戰(zhàn)友們拉著手趟過雷場
你聽那嘹亮的軍歌
是對英雄的禮贊
呂保民:勇斗歹徒的退伍軍人
2018年9月8日,呂保民在幸福北街菜市場發(fā)現(xiàn)一男子持刀搶劫,上前制止,被歹徒連刺五刀,身受重傷。最后在村民們幫助下,歹徒被制服。呂保民其見義勇為的事跡得到廣大群眾的贊譽。
頒獎辭:
生在市井
未曾放下心中豪情
曾經(jīng)軍旅
豈容兇殘鬧市橫行
于人群中挺立
喝斷暴徒的路
聚攏起民間的正氣
俠隱于市見義而勇
勇不在于強悍而在于無所畏懼
馬旭:分毫積攢千萬捐贈的老人
2018年,武漢一位退休老人向家鄉(xiāng)木蘭縣教育局捐贈1000萬元,引起了廣泛的關(guān)注。這筆巨款是馬旭與丈夫一分一毫幾十年積累而來。他們至今生活簡樸,住在一個不起眼的小院里。網(wǎng)友紛紛向兩位老人致敬、點贊。
頒獎辭:
少小離家鄉(xiāng)音無改
曾經(jīng)勇冠巾幗
如今再讓世人驚嘆
你點滴積蓄
匯成大河灌溉一世的鄉(xiāng)愁
你畢生節(jié)儉
只為一次奢侈
耐得清貧
守得心靈的高貴
劉傳?。褐袊窈接⑿蹤C長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重慶至拉薩航班執(zhí)行航班任務時,在萬米高空突然發(fā)生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的緊急狀況,這是一種極端而罕見的險情。生死關(guān)頭,劉傳健果斷應對,帶領(lǐng)機組成員臨危不亂、正確處置,確保了機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
頒獎辭:
儀表失靈你越發(fā)清醒
乘客的心懸的越高你的責任越重
在萬米高空的險情中
如此從容
別問這是怎么做到的
每一個傳奇背后
都隱藏著堅守和執(zhí)著
其美多吉: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有一條全程往返1208公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雪線郵路,來自黨中央的聲音、四面八方的郵件通過這條郵路送往雪域的各個角落,其美多吉在雪線郵路上工作了29年,行駛里程相當于繞赤道35圈。29年來,他駕駛的郵車從未發(fā)生一次責任事故,圓滿完成了每一次郵運任務。
頒獎辭:
三十忠誠風與雪
萬里郵路云和月
雪山可以崩塌
真正的漢子不能倒下
雀兒山上流動的綠
生命禁區(qū)前行的旗
蜿蜒的郵路是雪山的旋律
堅強的多吉
你唱出高原最深沉的歌
王繼才王仕花:守島衛(wèi)國32年的夫婦
江蘇灌云縣開山島位于我國黃海前哨,面積僅有兩個足球場大小。1986年,26歲的王繼才接受了守島任務,從此與妻子王仕花以海島為家,與孤獨相伴,在沒水沒電、植物都難以存活的孤島上默默堅守,把青春年華全部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yè)。
頒獎辭:
浪的執(zhí)著礁的頑強
民的本分兵的責任
島再小也是國土
家未平要國先安
三十二年駐守
三代人無言付出
兩百面旗幟
收藏了太多風雨
濤拍孤島岸
風頌赤子心
張渠偉:六年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干部
張渠偉同志自3月?lián)芜_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以來,為渠縣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貧困人口脫貧、130個貧困村脫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由于長年熬夜和超負荷工作,張渠偉患上嚴重的“耳石癥”和“青光眼”,但他從不懼怕,晝夜戰(zhàn)斗在攻堅一線。
頒獎辭:
扶貧必需精準不落一人一戶
病情迫在眉睫卻一拖再拖
扎下帳篷扎下了根
簽上名字就立下了軍令狀
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你負了傷
泥濘的大山你走出了路
山上的'果實熟了
人們的心熱了
張玉滾:擔起鄉(xiāng)村未來的80后教師
張玉滾大學畢業(yè)后,放棄在城市的工作機會,回到家鄉(xiāng),從一名每月拿30元錢補助、年底再分100斤糧食的民辦教師干起,一干就是。學校地處偏僻,路沒修好時,他靠一根扁擔,一挑就是5年,把學生的課本、文具挑進了大山。他是這里的全能教師,手執(zhí)教鞭能上課,掂起勺子能做飯,握起剪刀能裁縫,打開藥箱能治病。由于常年操勞,“80后”的他鬢角斑白、臉上布滿皺紋。
頒獎辭:
扁擔窄窄挑起山鄉(xiāng)的未來
板凳寬寬穩(wěn)住孩子們的心
前一秒劈柴生火
下一秒執(zhí)鞭上課
艱難斑駁了歲月
風霜刻深了皺紋
有人看到你的滄桑
更多人看到你年輕的心
程開甲:兩彈一星功勛
1946年8月,程開甲赴英留學。新中國成立后,程開甲放棄了國外優(yōu)厚條件回到中國,1960年,加入到我國核武器研究的隊伍,從此消失20余年。從1963年第一次踏進羅布泊到1985年,程開甲一直生活在核試驗基地,為開創(chuàng)中國核武器研究和核試驗事業(yè),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程開甲設計了中國第一個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準確性的核試驗方案,設計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彈、氫彈,導彈核武器、平洞、豎井和增強型原子彈在內(nèi)的幾十次試驗。
頒獎辭:
空投平洞豎井
朔風野地黃沙
戈壁寒暑成大氣
于無聲處起驚雷
一片赤誠一生奉獻
一切都和祖國緊緊相連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
甲光向日金鱗開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動中國》還向四十年來的“改革先鋒”表達了特別致敬。
定格溫暖的瞬間
汲取前進的力量
讓我們帶著感動繼續(xù)出發(fā)
永遠朝向美好的遠方
接力奉獻傳遞希望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篇十
近日,昆明市東川區(qū)烏龍鎮(zhèn)芭蕉箐坪子村小組村民張順東、李國秀夫婦獲得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孝老愛親模范稱號。這是張順東夫婦繼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全國最美家庭稱號后,獲得的又一項榮譽。
從北京領(lǐng)獎回來,張順東和妻子李國秀、兒子張光云商量起了在電商平臺開店的事,開始計劃接下來的新生活。
立冬過后,烏龍鎮(zhèn)芭蕉箐坪子村的天氣涼了一些。每天清晨,張順東會和妻子結(jié)伴來到田間,打理自家菜地。站在田埂上,望著遠處高低起伏的山脊,張順東不時會想起以前自己和妻子一起去趕集的日子。
二十幾年前,為了多賺錢,張順東夫婦在村里開起小賣部。他腦子靈,背谷子去賣,再買一些雜貨回村,放到自家的小賣部銷售。每周逢一、四、五,天剛蒙蒙亮,張順東和李國秀夫婦就出發(fā)去縣城。
“天亮了再走,好攤位就沒了,會耽誤生意。那幾年,村子到縣城的路還沒有修通,我們兩個順著山脊走去縣城,別人走一個小時的路,我們要走兩三個小時才能走到,每次去趕集賣貨,來回都要走一整天?!边@生意一做就是十幾年。
如今,芭蕉箐到烏龍鎮(zhèn)、東川區(qū)的路都修通了,家家門前都鋪了柏油路,從村子到東川城區(qū),開車僅需40分鐘。這個月,村里又開始進行雨污分流網(wǎng)管的改造,張順東家旁邊的部分道路也在其中。閑睱時,張順東夫妻時不時地在家門口張望,“日子確實越來越好了!”在機器的轟鳴聲中,李國秀露出笑容。
今年,張順東和李國秀把開了20多年的小賣部翻新,這也是村里唯一的雜貨店。但這幾年雜貨生意不如以往了?!按謇锘旧现皇O吕先肆?,一半的人家都是全家在外面打工的,來買東西的人少了。”張順東說。
張順東和李國秀夫婦倆雖然只有一只手、兩只腳,但他們不等不靠,張順東學會了駕駛農(nóng)用三輪車,李國秀則靠雙腳在地里勞動。這兩年,張順東的腿又做了幾次手術(shù),再次截肢后的雙腿,已無法再承擔干農(nóng)活的重壓。他把在外打工的兒子叫回家,幫助自己和妻子一起打開電商這道大門。
今年初,東川區(qū)商務和投資促進局負責人就曾帶著電商負責人上門,為張順東一家量身定制了電商發(fā)展計劃。幾個月來,張順東和兒子積極參加了昆明市、東川區(qū)舉辦的電子商務培訓班,張順東從電腦如何開關(guān)機開始學習,在手機上下載了各種軟件,一有機會便向其他本地電商“達人”取經(jīng)。在老師的指導下,網(wǎng)上的“順東商店”開起來了。
目前,他們的淘寶店鋪“順東云品店”已完成了7次直播,共賣出298份東川面條,其他電商平臺的店鋪也在積極接洽中,運營的兩個社交媒體賬號也積累了近5000名粉絲,下一步,他們準備在粉絲基數(shù)達到平臺要求后,開啟新的直播通道。
今年9月,在當?shù)卣膸椭?,張順東、李國秀家加蓋起了云品電商直播間和刺繡工作室,從線下銷售到網(wǎng)上銷售,張順東、李國秀夫婦開啟了新的增收模式。
“感謝大家來到順東云品直播間!”直播間里,張順東常常對著鏡頭不知道說什么好,這時,平時不太愛說話的李國秀就會接過話茬,讓丈夫拿著商品在鏡頭前展示,而她開始介紹商品、回答顧客的提問。鏡頭外,張光云一面看著后臺數(shù)據(jù),一面給爸媽支招,教他們直播時應該做什么、怎么做。
雖然直播得不算順利,但張順東、李國秀夫婦想認真做下去,通過自己的嘗試為鄉(xiāng)親們帶個頭,把電商這種模式帶進村,走出一條新的致富之路。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篇十一
“感動中國人物”徐淙祥頒獎詞事跡(一覽)
“感動中國人物”徐淙祥的事跡是什么呢?“感動中國人物”徐淙祥頒獎詞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感動中國人物”徐淙祥頒獎詞事跡,如果喜歡請收藏分享!
餓過,所以懂得溫飽,
拼過,才更執(zhí)著收獲。
種了一輩子莊稼,
現(xiàn)在趕上了好年景。
禾苗在汗水中抽穗,
稻麥在農(nóng)機下歸倉,
珍惜隴畝顆粒,
心懷天下倉廩,
你是泥土上的黃牛,
夕煙下的英雄。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 徐淙祥
3月4日晚,《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平臺播出。來自太和縣的種糧大戶徐淙祥獲評“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詞是:餓過,所以懂得溫飽,拼過,才更執(zhí)著收獲。種了一輩子莊稼,現(xiàn)在趕上了好年景。禾苗在汗水中抽穗,稻麥在農(nóng)機下歸倉,珍惜隴畝顆粒,心懷天下倉廩,你是泥土上的黃牛,夕煙下的英雄。
《感動中國》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一檔精神品牌節(jié)目,每年評選出十位具有年度新聞性人物,傳播正能量,弘揚社會正氣,在觀眾中口碑極佳。
徐淙祥是太和縣舊縣鎮(zhèn)張槐村種糧能手,在農(nóng)業(yè)領(lǐng)域貢獻突出。多年來,為種出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糧,他與省、市農(nóng)科院等單位開展技術(shù)合作,不斷探索適應黃淮地區(qū)的新品種、新技術(shù)。他牽頭成立糧食綠色生產(chǎn)聯(lián)合社,帶動周邊農(nóng)民走上致富路;建立現(xiàn)代種業(yè)基地,每年都承擔重大農(nóng)業(yè)科技項目和優(yōu)良品種試驗示范,審定的新品種在全省乃至黃淮地區(qū)推廣。
憑借這些突出業(yè)績,徐淙祥先后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十佳農(nóng)民”“全國種糧標兵”“全國科技興村帶頭人”等稱號,并當選第十二屆、十三屆、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去年夏天,徐淙祥匯報十多年來從事糧食生產(chǎn)、幫助群眾脫貧等情況和體會,獲得回信,讓他激動不已、信心滿滿,立志牢記殷切囑托,努力促進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高效發(fā)展,真正做到“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fā)揮更大作用。
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種糧大戶徐淙祥,有一個響當當?shù)姆Q號——安徽省的“麥王”。
徐淙祥:我1972年開始(種糧),到2022年,(種了)50年。
徐淙祥為什么能夠成為安徽“麥王”?他種地的經(jīng)歷要從半個世紀前說起。1972年,作為一個高中畢業(yè)的高材生,他沒有留在城里,而是決定回家鄉(xiāng)當一個農(nóng)民。他很少跟人提及,這個決定與他的大伯有關(guān)。因為那一年,徐淙祥的大伯突然全身浮腫、皮膚蠟黃,在病床上面對前來探視他的侄子,許久說不出話來。沒幾天,不到50歲的大伯就因為長期營養(yǎng)不良而去世了,這件事給了18歲的徐淙祥很深的刺激。
徐淙祥:那時候農(nóng)村全部是肩挑手提、人工操作,想提高產(chǎn)量是非常困難的。
那時候的生產(chǎn)技術(shù),農(nóng)民一年到頭,面朝黃土背朝天,小麥畝產(chǎn)至多三四百斤,大豆畝產(chǎn)不足百斤,吃飽都難,更不用提什么營養(yǎng)了。站在大伯的墓前,徐淙祥默默地做出了一個決定。
徐淙祥:外國先進國家小麥(畝產(chǎn))能超千斤,玉米也超千斤,我想咱都是一個地球,咱們國家只要干起來,也能超千斤。我說我們將來也有這一天,所以我選擇了搞農(nóng)業(yè)。
他常說:“為了種好糧,俺能不要命?!痹谶M行小麥高產(chǎn)試驗時,從麥苗出土起,不管刮風下雨,天熱天寒,他都從早到晚蹲在田里。他用放大鏡觀察農(nóng)作物的長勢、授粉和蟲情,連葉面上的小黑點都不放過,而用筆記本記錄刮風下雨的時間、風速、雨量,農(nóng)作物的生長狀態(tài),經(jīng)年累月,從不間斷。就這樣,他的農(nóng)田平均畝產(chǎn)1000斤,超出安徽省單產(chǎn)400斤。很快,他成為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
2010年起,他牽頭成立了農(nóng)業(yè)種植專業(yè)合作社,他注重科技育種,累計研發(fā)推廣農(nóng)業(yè)新技術(shù)235項,幫助本村和周邊2000多個貧困戶、上萬名農(nóng)民成功脫貧致富。
如今,徐淙祥一家三代,兒子與孫子都加入了務農(nóng)的行業(yè)。爺爺老徐的黑色放大鏡“退役”了,孫子小徐的智慧農(nóng)業(yè)app上線了,祖孫三代在新的時代,成為新的種糧明星。
徐淙祥的孫子 徐旭東: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我覺得我們在搞農(nóng)業(yè),帶領(lǐng)廣大種植戶一起多種糧、種好糧,這個舞臺還是無比廣闊的。
徐淙祥:就是要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讓種糧農(nóng)民有錢掙、得實惠,日子越過越好。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篇十二
2015年6月1日,“東方之星”號客輪在長江中游湖北監(jiān)利水域翻沉。官東主動請纓加入海軍工程大學搶險救援分隊。6月2日抵達救援現(xiàn)場后,他第一個跳入水中,面對水流湍急、能見度極低的雙重考驗,官東首先在船艙內(nèi)發(fā)現(xiàn)朱紅美老人,他一邊耐心安撫老人的情緒,一邊幫她穿戴好裝具,最終成功將其救出,這是第一位被成功救出的生還者。14時15分,官東再次下水,在機艙部位找到了船員陳書涵。面對體力嚴重透支,陷入絕望的陳書涵,官東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裝備給了陳書涵,自己冒著生命危險僅靠輕潛裝具支撐。撤退時,他身上的信號繩被纏住,危急之下,官東割斷信號繩,與水面徹底失聯(lián)。官東在黑漆漆的艙內(nèi)摸索近20分鐘,終于找到出艙口,怎料,一個暗流瞬間將他卷入深水區(qū),而此時,裝具里的氧氣即將耗盡,官東果斷丟掉所有裝具,憋著一口氣猛地往上游。由于上升速度過快,剛出水的官東雙眼通紅、鼻孔流血。面對大家的贊許,這個帥氣的90后小伙兒,沒有多言。因為在他看來,這是軍人應有的擔當。
【感動中國人物買買提江?吾買爾頒獎詞】
一碗茶水端的平,兩個肩膀閑不住。三十多年的老支書,村民離不開的頂梁柱。你是伊犁河上筑起的攔河壩,是戈壁灘上引來的天山水,給村民溫暖,帶大家致富。木卡姆唱了再唱,冬不拉彈了再彈,買買提江?吾買爾的故事說不完。
【感動中國人物買買提江?吾買爾事跡】
買買提江?吾買爾是新疆伊犁地區(qū)布力開村村支部書記,維吾爾族。3歲時,吾買爾的父親就過世了,第二年母親也改嫁了。就這樣,吾買爾是吃著村里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漢族等各族人家的百家飯長大的,也由此對鄉(xiāng)親們產(chǎn)生了化都化不開的濃濃感情。當上村支書之后,吾買爾把“不讓一個人受窮,不讓一個人掉隊”作為自己的工作宗旨,全力帶領(lǐng)村民奔小康。在布力開村,各族群眾和諧相處,從沒有紅過臉,更沒有出現(xiàn)過民族歧視。吾買爾說,只有民族團結(jié)經(jīng)濟才能發(fā)展。如今,布力開村已成為全國新農(nóng)村建設示范點。截止到2015年底,布力開村1120戶村民全都蓋起了有網(wǎng)有電話的新房,鋪上了總長42公里的柏油路,全村三分之一的人家買上了小汽車。在民族團結(jié)的大道上,布力開村實實在在享受到了團結(jié)帶來的生產(chǎn)力。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篇十三
潘建偉,男,1970年3月出生,漢族,浙江省東陽市人,理學博士,1992年7月參加工作,現(xiàn)任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潘建偉同志一直活躍在量子信息論和量子論基本問題等領(lǐng)域的世界學術(shù)前沿,在理論與實驗兩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系統(tǒng)的、富有開創(chuàng)性的重要成果。他主要的學術(shù)成就與貢獻有:第一、在世界上系統(tǒng)地開創(chuàng)了量子通訊的實驗研究領(lǐng)域,包括: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實現(xiàn)了量子態(tài)隱形傳輸以及糾纏交換;在發(fā)現(xiàn)線性光學糾纏態(tài)純化理論方案的基礎(chǔ)上,首次成功地實現(xiàn)了高精度的糾纏態(tài)純化;首次實驗實現(xiàn)了未來長程量子通訊的關(guān)鍵器件一一量子中繼器;第二、首次成功地制備了三光子、四光子、五光子糾纏態(tài),并由此首次完成了三光子和四光子ghz定理的實驗驗證;第三、在連續(xù)變量的bell定理、兩粒子ghz定理的證明以及多粒子糾纏分類等理論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第四、五粒子糾纏態(tài)以及終端開放的量子態(tài)隱形傳輸?shù)?實驗實現(xiàn),該成果表明我國在多粒子糾纏態(tài)的研究方面成功地超越了美、法和奧地利等發(fā)達國家,進入國際領(lǐng)先水平。
在量子通訊的實驗方面,潘建偉教授與合作者完成了幾個關(guān)鍵性的實驗,包括量子態(tài)隱形傳輸、糾纏交換、任意未知糾纏態(tài)的濃縮和純化、量子中繼器。這些成果為未來量子遠程通訊提供了重要的基礎(chǔ)。
量子糾纏是量子通訊中的一種基本“資源”。多光子糾纏態(tài)的實驗實現(xiàn)使得量子糾錯和多用戶量子通訊的實驗研究成為可能。在基礎(chǔ)理論研究方面,多光子糾纏可以用來檢驗量子力學的一些基本問題,比如檢驗量子力學與愛因斯坦定域?qū)嵲谡撝g的矛盾〈ge定理),證實量子理論的空間非定域性質(zhì)。在此方面,潘建偉教授的成果引用次數(shù)超過1100多次。空間非定域性和量子糾纏是量子信息科學的重要理論基礎(chǔ),連續(xù)變量體系的bell定理及兩光子gefz定理對于更加廣泛地暴露量子論與定域?qū)嵲谡撝g的矛盾具有重要意義。
雜志新聞網(wǎng)站naturescienceupdate、《科學》雜志的每周新聞、美國物理學會的新聞網(wǎng)站physicsnewsupdate、歐洲|物理學會的新聞網(wǎng)站physicsweb、physicsworld、英國《新科學家》、《科學美國人》、《今日物理》〉的關(guān)注。其論文迄今為止被他關(guān)于量子態(tài)隱形傳輸以及糾纏交換的系列工作先后于底被歐洲|物理學會和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為世界物理學的十大進展之一;底,被《科學》雜志評選為全球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底,入選國家科技部年度基礎(chǔ)科學研究十大新聞之一,并入選《自然》雜志百年以來物理學中21篇經(jīng)典性論文;19底,他的關(guān)于多光子糾纏態(tài)的一系列實驗工作被美國物理學會評為世界物理學的十大進展;由于糾纏態(tài)純化在遠程量子通信中的重要性,5月22日發(fā)表的《nature》雜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報道了該研究成果。
7月1日,國際最權(quán)威的學術(shù)刊物《自然》雜志發(fā)表了潘建偉教授五粒子糾纏態(tài)以及終端開放的量子態(tài)隱形傳輸?shù)膶嶒瀸崿F(xiàn),該成果表明我國在多粒子糾纏態(tài)的研究方面成功地超越了美、法和奧地利等發(fā)達國家,進入國際領(lǐng)先水平?!蹲匀弧冯s志稱贊說:“盡管五粒子糾纏態(tài)以及終端開放的量子態(tài)隱形傳輸?shù)膶崿F(xiàn)非常困難,但是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的潘建偉教授和他的同事們完成了這一壯舉,他們的實驗方法將在量子計算和網(wǎng)絡化的量子通信中有重要的應用。fp歐洲|物理學會評價,潘建偉的研究創(chuàng)造了多粒子糾纏態(tài)的新紀錄,是在利用量子力學基本原理進行量子信息處理的努力過程中的重大突破。
潘建偉同志在國外學有所成的同時,也不忘報效祖國,他于2001獲海外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并入選”中科院引進國外杰出人才氣他于在中國科技大學負責主建了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實驗室。該實驗室近兩年來在量子信息實驗和理論兩個領(lǐng)域都得到了重大的成果,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fā)表文章6篇。最近實驗室的五光子糾纏和開放目的隱形傳態(tài)論文由于其重要性,已經(jīng)被英國《自然》雜志接收。
由于潘建偉同志對量子信息科學發(fā)展的貢獻,被教育部聘為長江學者。20他被奧地利科學院授予erichschmid獎。此獎為奧地利科學院授予四十歲以下的青年物理學家的最高獎,兩年一度,每次一人。他領(lǐng)導的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組關(guān)于糾纏濃縮和量子中繼器的實驗實現(xiàn)的研究成果也被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評為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多粒子糾纏的實驗研究被教育部評為2003年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篇十四
8月1日,中國短跑名將蘇炳添收獲了“一輩子最好的回憶”,他先是在奧運百米半決賽中跑出9秒83,成功晉級決賽,創(chuàng)造亞洲紀錄,成為電子計時時代第一位闖入奧運百米決賽的亞洲選手。2小時后,在決賽賽場上,他又跑出9秒98,再次突破10秒。
當晚,他的身影出現(xiàn)在東京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的跑道上。起跑線前、8位選手中,他是唯一一個黃皮膚。此前的半決賽,他以9.83秒的成績獲得小組第一,創(chuàng)造個人最好成績,大幅刷新亞洲紀錄。中國人第一次挺進奧運男子百米決賽!蘇炳添,一舉創(chuàng)造了歷史!
選擇堅持,選擇成功。再過二十多天,蘇炳添就32歲了。這個數(shù)字,在短跑界已是“高齡”。田徑賽事就是如此殘酷,身體這項“資源”無法持續(xù)挖掘。過了28歲這道門檻,大部分選手會新陳代謝變慢,體能下降,成績止步不前。就像此次“飛人大戰(zhàn)”,蘇炳添是唯一的“80后”。在他之外,年齡最大的選手是27歲,而那正是黃金年齡。
早在20__年,曾有記者問蘇炳添:你覺得你現(xiàn)在的弱點是什么?他回答說:“年齡。我今年26歲,再過兩年就28歲了?!?年前,就視年齡為弱點;6年來,他硬是跑贏了時間,超越了年齡的局限!梳理媒體報道,這6年,他遭遇低迷、傷病,一次次考慮退役。但他又一次次選擇相信,選擇留下,選擇堅持。他說:“我覺得上天在一直考驗我,但是沒關(guān)系我有這個耐心……我想我真的還可以跑,選擇留下來,希望繼續(xù)突破?!边@份堅持、堅韌,讓他以近32歲的年齡驚艷世界。
勤能補拙,事在人為。在田徑圈,公認的黃金身高在1.85米左右,比如加特林1.85米,鮑威爾1.88米。而蘇炳添只有1.72米,沒有明顯的“身體天賦”。早在中學時,老師曾帶他幾次去市體校,但都沒有被教練看中,因為“覺得他身材太矮,將來沒有發(fā)展空間”。然而蘇炳添日復一日,認真、專注,把每一次訓練做足、做好。教練袁國強曾這樣評價:“他是我?guī)н^的最自覺的隊員。十年來,在訓練場地上他只要出現(xiàn)在我的視線范圍內(nèi),就絕對是在訓練,從不偷懶。”
作息規(guī)律,按時起床睡覺,從不抽煙喝酒,即便在家庭聚會上也不吃禁忌食物,即便在外參加活動也會堅持做基本訓練……在蘇炳添一次次打破記錄的背后,是一個關(guān)于勤奮的、經(jīng)年累月的“漫長”故事。
突破自我,挑戰(zhàn)極限。在半決賽前,蘇炳添面對鏡頭,把大拇指和食指擺出一個“一厘米”的手勢。有網(wǎng)友調(diào)侃,這是“拿捏得死死的”。其實呢?蘇炳添說,就是想提醒自己“進步一點點就好”。一點點,哪怕是0.01秒,背后都是千難萬難,是精雕細琢,是全力突破。20__年,他以偶像劉翔為參考,調(diào)整了起跑腳;20__年,他改變了擺臂動作,嘗試改善腳掌落地后的發(fā)力——那時,他已經(jīng)29歲了。
百米10秒是黃種人的極限?蘇炳添第一個沖進10秒大關(guān)。百米半決賽就是亞洲人的決賽?他成為進入電子計時時代的首位亞洲選手。更快、更高、更強,“老男孩”蘇炳添做到了。他的不懈堅持、突破自我、挑戰(zhàn)極限,正是中國人對體育精神的最佳詮釋。
讓我們再一次祝賀這位奧運健兒蘇炳添,我們要學習到他身上堅持不懈,突破自己挑戰(zhàn)極限的精神。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篇十五
學習朱彥夫,我們首先要了解朱彥夫的先進事跡,他是山東省沂源縣人,14歲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上,18歲的他失去了手腳以及左眼很快入黨,1950年在朝鮮戰(zhàn)場成為特等傷殘軍人。1956年,朱彥夫離開療養(yǎng)院,回到家鄉(xiāng),自食其力。在隨后的25年,他被推選為村支書,帶領(lǐng)全村百姓走上富裕路;辭去村支書后,年近古稀、從沒進過學校的他,又親筆寫下了長篇小說《極限人生》。
可以想象,一個正常人,想把一個貧窮落后的鄉(xiāng)村變成富裕村,都要付出難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何況一個在戰(zhàn)場上失去手腳和一支左眼的特等傷殘軍人,需要多么頑強的意志和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品德,只有朱彥夫自己和村里的鄉(xiāng)親們知道。正像鄉(xiāng)親們所說的那樣,老朱心里裝滿著別人,唯獨沒有他自己。這一點從朱彥夫的四種“走法”就可見一斑,一是立行,第二種就是跪行,跪著走,第三種就是爬行,第四就是滾行,滾行快一點,但是損失很大。可他從未叫一聲苦,說過一聲累。沒日沒夜的為鄉(xiāng)親們奔忙。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就用這半塊軀干,不管是滾,不管是爬,不管是說,不管是寫,我盡上我的職責。、因為共產(chǎn)黨員呢,名實相符的話,你就得這么干,不這么干,這個共產(chǎn)黨員就是假的,就是虛的。”
朱彥夫的一生,是戰(zhàn)斗的一生,奉獻的一生,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一生。他用自己的一生實踐著自己入黨時的莊嚴誓言,為黨和人民的利益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可以說,朱彥夫的先進事跡,感動了沂源,感動了山東,感動了中國。省委書記姜異康說,朱彥夫同志的先進事跡,體現(xiàn)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堅定理想信念和崇高精神追求,體現(xiàn)了一名基層黨員干部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體現(xiàn)了一名傷殘軍人生命不止、奮斗不息的拼搏精神,他的事跡值得全社會學習。特別是在當前正在開展的教育實踐活動中,這樣的典型、這樣的榜樣,將成為激勵我們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踐行黨的宗旨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