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阿q正傳讀書心得(案例22篇)

字號:

    通過學習語文,我們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總結(jié)的結(jié)尾可以展望未來,提出進一步的改進和提高的建議。下面是一些成功創(chuàng)業(yè)的經(jīng)驗和教訓,供大家借鑒和學習。
    阿q正傳讀書心得篇一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幸福的人,一種是努力追求幸福的人。存在就是一個永久的奇跡,而這就是人生。每個生命都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的奇跡,無論你承認與否。
    生活就像手電筒的一開一關,有時明亮的晃人的眼,有時有又陰暗沉悶。在明暗交錯的時光里留下純真。
    阿甘,以一個純真的角度為我們詮釋了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常常,我們看錯了世界,卻說世界欺騙了我們。這就是人類的悲哀。
    我們總習慣于用我們的思維去思考世界。我們總以為人生是反復無常的。然而,正是有了這些苦難與磨難才鑄就了人生的輝煌??嚯y與輝煌并存,這并不是個悖論。
    總喜歡思考最深處的人性。人性是美的,無論你承認與否。只是通常我們習慣于刻意的忽視它。這或許就是悲劇的根源。雖然我們無法改變世界,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我們自己。只要我們相信人性的美好,那么即使是身在地獄,我相信我們?nèi)匀豢梢愿惺艿教焯玫臏嘏?BR>    阿q正傳讀書心得篇二
    《阿q正傳》被公認為魯迅最優(yōu)秀的作品,甚至有人用“只要是在中國有些文化的人,沒有不知道《阿q正傳》的”來形容《阿q正傳》的影響力的。
    在《阿q正傳》整篇文章中,留給大多數(shù)讀者印象最深的莫過于阿q的精神勝利法。阿q常常用過去的和未來的來掩飾他現(xiàn)在的不幸,比如他常這樣夸耀自己:“我以前比你闊多啦!你算什么東西?!薄拔覂鹤訒煻嗬病笨墒钱斔f這句話時,連老婆還沒有著落。他能用自輕自賤來獲取心理的滿足。在被別人打敗后,他就自輕自賤地承認自己是蟲豸,并以這種自輕自賤的第一開安慰自己,并說,我這是第一,狀元不就是第一嗎,那我就是狀元來“狠狠地”贊美自己一翻。他用祖?zhèn)鞯姆▽殹巴鼌s”來掩飾自己生活中的不幸。在挨了“假洋鬼子”的哭喪棒后,便立即使出了自己的祖?zhèn)鞣▽殻瑢⑶钂伒骄畔鲈仆?,回到土谷祠美美地睡了個大覺。他更可以以自身的丑惡當作是炫耀的資本,當別人說他頭上的癩瘡疤時,他確自傲地認為別人“還不配”??偠灾?,“精神勝利法”所帶給阿q的,在阿q自身看來,是值得炫耀的資本,是別人都沒有而惟獨自己有的值得大家都來學習的地方。但在其他有良知的中國人看來,則是一種巨大的恥辱,而魯迅想要通過阿q的“精神勝利法”揭示的,其實就是整個中國國民性的弱點,中國人之所以會成為東亞病夫,就是由于這個軟肋在作怪。中國人向來以為自己地大物博,是天國,其他國家都是自己的附屬國,并且當英國大炮已經(jīng)炸開中國的大門上,中國皇帝還不知道英國在哪,面積有多少,與中國是否接壤。當一次英國軍官邀請清朝大將??蛋踩⒂^英國大炮,福大將軍卻拋出這樣一句話:“這玩意兒,想來沒什么稀罕,看亦可,不看亦可?!碑敃r中國人的自大心理恐怕已超出了想象。這與阿q的“精神勝利法”卻有異曲同工之妙。阿q也常常對自己不如人家的地方不顧一屑,照樣我行我素,自以為自己就是皇帝,只是皇帝生錯了地方,在我看來,煞是好笑。
    阿q正傳讀書心得篇三
    有一句話甚得我心——“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會是什么滋味?!边@句話出自溫斯頓·葛魯姆的《阿甘正傳》。的確,人生斗折蛇行,喜憂參半,也許上一秒才喜上眉梢,下一秒就郁郁寡歡。智力殘缺的阿甘從不屈服于他這不幸的人生,他憑借著自己的努力,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了自己的生命軌跡。
    《阿甘正傳》的主人公阿甘,也許天生就注定不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他的智商僅為70。他是街談巷議中的“低能兒”,他被同學排斥、嘲笑甚至玩弄。是奇跡忘了眷顧他嗎?不,也許是因為他本身就是個奇跡。
    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阿甘都有一個目標指引著他。他從不懈怠,直到目標完成、新目標的出現(xiàn)。然而他唯一能依靠的,只有他的雙腳和鞋。但他沒有任何畏懼!他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點,他什么都不顧,他只知道自己憑著直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停地跑,雖然不知道在漫漫長夜中什么時候會天亮,但他堅信,跑著跑著,天就亮了。他說過,“我不為任何理由而奔跑,只為了自己?!本瓦@樣,他跑過了兒時同學的歧視;跑過了大學的足球場;跑過了炮火紛飛的泥潭;跑過了乒乓外交的戰(zhàn)場;跑過了摔跤賽場。他跑遍了全美國,最終到達了他人生的終點,達到了一個許多人也許終其一生也難以企及的高度。
    阿甘生活在那個風云莫測的時代,卻用他純凈的目光,單純的心靈給予我們質(zhì)樸而純粹的感動。他以純真的角度為我們詮釋了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我們常常把世界想象的太復雜,覺得生活太壓抑,這時不如吃一塊巧克力吧,平靜一下,再用最初的目光看看這個世界。終有一天,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每一天我們都那么耀眼。因為每一個生命都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奇跡,無論你承認與否。
    我們總習慣用我們的思維去思考世界,我們總以為人生反復無常。然而正是有了這些磨難才鑄就了我們?nèi)松妮x煌??嚯y和輝煌并存,這并不是個悖論。浪花因沖擊而壯麗,火把因燃燒而光彩,梅花也正因為有了寒風的作伴才有了人們對它高潔的贊譽。生活之所以不能稱心如意,往往是因為我們開錯了窗。試著換種角度,換個心態(tài),選擇另一扇窗吧,我想,會有不一樣的風景。
    在阿甘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很多、很多。也許人生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風搏擊,或隨風飄蕩,或翱翔藍天,或墮入深淵。但請永遠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一步一步地努力,縱使明日天寒地冷、路遠馬亡,我們也應堅持自己的信念,永不氣餒。愿能與君,共勉。
    阿q正傳讀書心得篇四
    看了《阿甘正傳》后,徹底讓我明白了只要人們對生活有信心,有希望,再加上不懈的努力就能夠成功。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進特殊學校的傻孩子——阿甘的不平凡的經(jīng)歷。他一步一個腳印的踩出了自己生活的奇跡。他先從一個被人們認為是個笨孩子到橄欖球健將,到令人尊敬的越戰(zhàn)英雄,到捕蝦船長,再到橫跨美國的奇人,最后到了一個家庭的父親。從這過程中,我看到了阿甘以一個先天缺陷的身軀,并以自己的善良,誠懇中努力感到了上蒼,達到了許多智力健全的人終其一生也難以企及的高度,在這個過程中,阿甘也變得更加成熟,變得樸實。
    是的,"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會知道其中那塊屬于你,你的人生或甘甜,又或苦澀。"阿甘母親的這句話,向我們闡明了:每個人活在世界上都有各自存在的價值,就像哲學中的一句話"物存在即合理",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也許,上帝會多給別人一點幸運,但是只要我們努力奮斗,有一顆堅韌不拔的心,上帝遲早會眷顧我們。
    阿甘天生就注定不是個學習出類拔萃的人,但是上天卻又是如此的公平,往往,它會令起點不高的人比天生優(yōu)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的認識到生活的真實。
    盡管人生路上困難重重,可阿甘并不灰心喪氣,而是堅強面對。阿甘的信念如此單純,目標那樣的清晰——就是跑。也許這就是命運。沒想到珍妮小時候?qū)Π⒏收f的一句:"用力向前跑,跑的越遠越好!"可它卻像烙印一般深深刻在了阿甘的心中,他一生都在堅持跑步,他跑會了自己的命,跑回了自己的榮譽,更加跑回了自己的愛情。
    阿甘一生中只有愛支撐著他的人生,是母親對他的愛;是他對珍妮的執(zhí)著的愛,更是對戰(zhàn)友守信的愛。在生命的每個階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引導著他,他因此而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堅定的奮斗,直到目標的完成,新的目標出現(xiàn)。沒有單純的抉擇就會有心靈的雜念,而沒有心靈雜念的人,大概才能讓人生純潔,成功。
    你不得不承認,其實很多事情的成功都是有其偶然因素的,它并不會因你的處心積慮而更接近終點,但它卻會在你不經(jīng)意的時候,給你一個最恰當?shù)陌p。
    但沒有人的一生都是幸運的,在阿甘人生最幸福的時候,母親和珍妮因病去世了。但阿甘并沒有因此而沉淪,因為他還有一個小阿甘,一個聰明的小阿甘,他的人生還在延續(xù)。盡管他不聰明,但他卻知道如何讓生命充滿希望,在遇到困難,他依然樂觀,所以他獲得了榮譽和財富,這些常人可能永遠無法兼得的東西。
    在人才學的第五章中,提到了先天素質(zhì)這一定義,就人才學來說,先天素質(zhì)與后天習得素質(zhì)是相對的概念,即是人在出生時,通過遺傳以及由于胎兒發(fā)育期間受到各種因素的刺激已經(jīng)形成的綜合特征,主要包括生理素質(zhì)、心理素質(zhì)和智力素質(zhì)。從在這個角度看來,阿甘在先天素質(zhì)這一塊便落后于常人。在智力素質(zhì)這塊,阿甘從遺傳那得到的是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連規(guī)定的正常上學的智商都沒達到,而被學校拒收。此外,生理條件上,阿甘天生腿殘疾,使之不得套上腳撐,套上腳撐的阿甘成為同伴眼中的笑話,阿甘被排斥、嘲笑、甚至欺辱。不過我們總說老天是公平的,它給你關上了一扇門,必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阿甘正驗證了這句話。在影片中,阿甘因為同伴的欺負而開發(fā)了自己的潛能,他的一雙"飛毛腿",奔跑如風,這使得他順利的獲得上大學的機會,并成功的獲得學士學位。另外就是他在乒乓球上的天賦,偶然的接觸乒乓球使得阿甘又走上了一條光輝燦爛的路途。不過,這些種種都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是上帝賜予了阿甘一個單純正直、不存半點邪念的頭腦,也許是應為低智商,也許是基因問題。無論如何,就是這樣的簡單而又純潔的大腦,幫助阿甘走上成功的道路。還有就是阿甘的不同的氣質(zhì),氣質(zhì)影響著人的性格和情緒,阿甘就是一個溫和、淳樸、樂于助人、毫無心眼的性格,好心有好報,阿甘也因此得到了許多幫助。綜上看來,阿甘在生理與智力的缺陷是一塊巨大的絆腳石,不過同時,這塊絆腳石也成為阿甘成功的墊腳石。
    這本書為什么如此深受人們的喜愛,因為在阿甘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忠誠,守信,執(zhí)著,友善這些人性中最為熠熠生輝,優(yōu)秀可貴的品質(zhì),看到了對生命的執(zhí)著,對生活的希望,對信念的堅定。平凡的生命卻演繹出不平凡的人生。
    阿甘的一生的確很成功,但你并不用去羨慕,人生不只是像一盒巧克力,你只要和阿甘一起去欣賞那些歲月,生命和歷史,體會其中的苦甜,以便"跨越缺陷,完美人生"。
    阿q正傳讀書心得篇五
    阿甘的媽媽臨死的時候告訴阿甘“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無法預知下一刻會吃到什么口味兒?!卑⒏实纳罹拖袼麐寢尩脑捯粯?,猶如山間的溪水,時而遇到石頭的阻擋迸濺出水花,時而又平靜的像似從來沒有流淌過。
    生活的神秘就在于你無法預測它,你不知道下一秒將要發(fā)生什么。阿甘有點兒傻,而且雙腿要靠腳撐才能走路。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擺脫了腳撐的束縛,飛快的跑了起來,繼而一發(fā)不可收拾。他跑入了橄欖球隊,又順利的畢業(yè),參軍,到了越南,救了戰(zhàn)友,獲得勛章,又狂熱地愛上了乒乓球,受到總統(tǒng)接見。后又買了捕蝦船,當了船長,創(chuàng)辦了公司,獲得巨大成功后,又回到家中,平靜地生活。
    人們怎么也不會想到一個傻傻的阿甘最終竟會成為富翁。他能夠如此,也許是因為他做一件事,是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并且是不抱有任何目的,是單純的盡自己所能去做。而恰恰這樣,生活偏偏眷顧他,讓他得到了許多。
    面對生活,他沒有抱怨為什么別人能正常走路,而他不能;沒有抱怨為什么別人都欺負他;沒有抱怨為什么他不聰明;沒有抱怨為什么把他送到越南去經(jīng)歷殘酷的戰(zhàn)爭;沒有抱怨為什么他捕不到蝦,打上來的只有破銅爛鐵;沒有抱怨為什么珍妮不和他在一起;沒有抱怨為什么生活跟他開了一個大玩笑,在珍妮和他結(jié)婚后不久就把她從自己身邊帶走。
    如果事情都這樣想,可抱怨的那就太多了。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經(jīng)歷了許多,他還是那么平靜地生活著,干自己想干的事,想跑就跑,跑長了頭發(fā),跑長了胡須,直到自己覺得累了,想回家了。
    阿甘傻嗎? 傻,真傻!
    朋友布巴都已經(jīng)死了,他還用自己的錢去幫助他完成心愿,買了一艘捕蝦船,用布巴和自己的名字創(chuàng)辦了公司,并把自己的一部分財產(chǎn)分給了布巴的家人。
    珍妮多次和別人棄他而去,但每次回來他還是那么歡迎,并不計較,和以前一樣喜歡她,愛她。
    鄧。泰勒上尉多次埋怨阿甘救了他,他想他本應該在戰(zhàn)場上死去,而不是這樣活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成了沒有雙腿的怪物。
    阿甘傻嗎? 不傻!
    他一點兒都不傻!
    阿q正傳讀書心得篇六
    傍晚時分,落日的余暉透過窗戶斜斜地照在了我的書上。我微微側(cè)躺在椅子上,手里捧著一本散發(fā)著墨香味兒的——《阿q正傳》。
    阿q不但是姓名籍貫有些渺茫,連他先前的“行狀”也渺茫。阿q沒有家,住在未莊的土谷祠里;也沒有固定的職業(yè),只給人家做短工,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工作略長久時,他也或住在臨時主人的家里,但一完就走了。所以,人們忙碌的時候也還記起阿q來,有時人們會說:“阿q,你真能做!” 阿q也不管是褒還是貶,總之很高興。阿q很自尊,所有未莊的居民,全不在他的眼里。最惱人的是在他的頭皮上,頗有幾處不知起于何時的癩瘡疤。
    作者用寥寥幾筆給我們刻畫了一個質(zhì)樸、老實、勤勞然而又流里流氣、投機取巧的人物形象。對于阿q,魯迅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阿q本質(zhì)是一個勤勞淳樸、老實的農(nóng)民,但由于當時社會的黑暗,造就了他懦弱麻木的病態(tài)的心理。當被一些閑人欺凌的時候,他的一句“兒子打老子”的話,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無奈、可憐,側(cè)面也襯托了那個社會的愚昧和落后。
    此時,窗外已經(jīng)是花燈初上,偶爾有幾顆星星在空中熠熠生輝。遠處的點點燈火微弱卻溫暖,給人一絲溫馨。我想,阿q的“精神勝利法”應該是他在那個冷漠麻木的社會中給自己帶來溫暖的唯一方式吧!
    “阿q精神”在許多人眼里是不被肯定的,因為它代表著自欺欺人、喪失斗志,認為它是阿q在被欺負之后一種無能的表現(xiàn)。但我卻覺得“阿q精神”有時并不是一無是處的,在受到挫折卻無法改變現(xiàn)實的時候,“阿q精神”可以幫助我們驅(qū)散失敗的陰影,緩解心理壓力,幫助我們重新樹立信心,不斷進取。
    這篇《阿q正傳》就是魯迅先生為解剖中國人的國民精神而做出的努力,反映了當時舊社會環(huán)境下一些中國人的病態(tài)??杀氖牵诙皇兰o的今天,這個病根依然未除。
    阿q正傳讀書心得篇七
    再次讀它,好象已不會佩服阿q的“精神勝利法”了,他是矛盾的,雖然他游手好閑,但他始終是農(nóng)民,他骨子里是質(zhì)樸的,不過他有點愚蠢罷了,還有點膽卻,他不敢面對自己被壓迫的悲慘,就說服自己,在幻想中滿足自己。
    阿q性格的某些特征是中國一般封建農(nóng)村里普通農(nóng)民所沒有的。即瞧不起城里人,又瞧不起鄉(xiāng)下人;從自尊自大到自輕自賤,又從自輕自賤到自尊自大,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這樣典型環(huán)境里典型的性格。
    阿q原來認為革命就是造反,造反就是與他為難,一向表示“深惡痛絕”?,F(xiàn)在看到百里聞名的舉人老爺居然這樣害怕,未莊的人居然這樣慌張,便不免對革命“神往”起來。
    他想:“革命也好吧,革這伙媽媽的命,太可惡!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黨了?!焙汀熬駝倮辈煌這個時候的感受完全具有現(xiàn)實的根據(jù):向來驕橫霸道的趙太爺換了一副面孔,怯怯地迎著他低聲叫“老q”;趙白眼也改口稱他“q哥”,想從他這里探聽“革命黨的口風”。
    但這有點被壓迫者的報復思想,阿q對革命并不了解。當封建地主篡奪了革命的果實,扼殺了農(nóng)民的要求時,阿q還只是阿q,留給他的`是悲慘的結(jié)局,也是辛亥革命的悲劇。農(nóng)民急切的要求地位,而革命不深入農(nóng)民是無法成功的。
    阿q正傳讀書心得篇八
    生活中,人總有力所不能及的時候,總有無奈的時候,關鍵是有沒有樂觀地面對無奈和及時安慰自己,這就是阿q精神所提倡的.。不要為無法改變的無奈而難受持久,否則會誤了今后成功的喜悅。相信大家小時候都聽過《伊索寓言》中的《狐貍吃葡萄》這個故事,大家都笑話狐貍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但有多少人能哈哈一笑后反思狐貍這種樂觀的心態(tài)?如果它不是這樣安慰自己,非要吃到葡萄不可,相信第二天人們會在葡萄園外會看到一只力竭而亡的狐貍的。就說我吧,別看我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土里長的、水里游得能吃都吃,卻因為過敏體質(zhì)而對羊肉敬而遠之。每當與別人一起去吃火鍋時,看別人把羊肉串吃的吧嗒吧嗒響時,我眼巴巴看著別人手中的羊肉串,心里很羨慕,口水都要滴到碗里了,那無奈感覺就像強大的獅子被蚊子叮死了一樣。
    看完這本書后,如果再遇到這樣的情況,我也會用阿q精神安慰自己羊肉串有什么好吃的?還吃上火,白送我也不要讓我們不妨學學阿q,以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中的無奈,相信你會受益匪淺。
    阿q正傳讀書心得篇九
    阿甘很傻。
    他常常說“我媽媽說……”,只要小小的一支雪糕,就可以讓他快樂很久。
    完整部片子下來,感觸很多。阿甘也和我們一樣,是個在平凡不過的普通人,我們總喜歡說如果自己能有一技之長,一定不是現(xiàn)在的生活。和阿甘比起來,他又有什么一技之長呢,沒有,他有的只是堅持了某一種信念,并不怎么高遠,但卻去努力兌現(xiàn),不求回報,只是認真做好。
    生活中,我們總是羨慕他人的成功,覺得自己之所以過著平淡的生活是懷才不遇,是沒有天份,是覺得生活已經(jīng)這樣了等等。其實我們還可以有很多改變。認真做好當下的事,包括好好工作好好享受生活的快樂,認真對待每一分每一秒。想起前幾天在網(wǎng)上遇到一個在外地工作的朋友,大家突然都談到了將來,而我們對將來的看法都表示覺得非常迷惘,覺得將來是飄乎的,總是在感嘆什么時候能過上“幸?!钡纳睢6@部阿甘正傳改變了我的看法,如果我能換一個角度來思考,也許對將來的看法就不那么悲觀了,我所從事的是服務行業(yè),服務固然是這個行業(yè)的基石,每天面對來來往往不同的客戶,我需要一遍又一遍的詢問客戶需要辦理什么業(yè)務。難道就動動嘴就沒事了嗎,故事中的阿甘在當兵的時候,只知道服從命令,從內(nèi)心出發(fā),做好上級傳達的每個命令,從不覺得累,以致于成了一個最優(yōu)秀的士兵。對呀,從內(nèi)心出發(fā),努力完成好上級交代下來的每個任務,例如各項數(shù)據(jù)業(yè)務,現(xiàn)在都有硬性指標,那么就要想辦法去完成它,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每天完成一個小目標。從內(nèi)心出發(fā),做好我們的服務禮儀,服務圍著任務轉(zhuǎn),從服務上讓客戶滿意了才能讓客戶很滿意地享受我們的業(yè)務;從內(nèi)心出發(fā),真誠的去幫助每位我能幫助的客戶,不求回報,認真做好。
    在工作中我要像阿甘這樣,擁有堅定的信念,并努力兌現(xiàn),不求回報,認真做好。我想當我認真的做好這些事情時,我的個人價值會增值,也許不是今天,明天,但總會有那么一天。阿甘最終的掙脫腳箍是戲劇性的,他被同學追打,不得不跑,先是被逼,后來節(jié)奏感漸強,急促,緊迫,人在極限的時候,外界的平衡便被打破了,也可以說是他終于掙脫了內(nèi)心的繩索,甩開了腳箍,他開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奔跑,自此以后他奔跑著進入了高中,奔跑著升入了大學,并成了橄欖球的明星,收到肯尼迪總統(tǒng)的接見;奔跑著去參加了戰(zhàn)爭,用自己奔跑的速度救起了自己的戰(zhàn)友;他奔跑著去追求自己的愛情,并得到了珍妮的以身相許;他奔跑著環(huán)游了美國,后面跟著一群追逐的人。有一天他說:“我想家了?!比缓筠D(zhuǎn)回頭,朝家的方向奔跑。
    生活就是這么簡單,只要你朝著一個目標奔跑的時候,你的目標就變得很短,雖然阿甘不理解自己生活的目的,但是他懂得,只要你不停的朝著一個方向走,上帝會給你所要的答案。
    阿q正傳讀書心得篇十
    看了《阿甘正傳》后,徹底讓我明白了只要人們對生活有信心,有希望,再加上不懈的努力就能夠成功。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進特殊學校的傻孩子——阿甘的不平凡的經(jīng)歷。他一步一個腳印的踩出了自己生活的奇跡。他先從一個被人們認為是個笨孩子到橄欖球健將,到令人尊敬的越戰(zhàn)英雄,到捕蝦船長,再到橫跨美國的奇人,最后到了一個家庭的父親。從這過程中,我看到了阿甘以一個先天缺陷的身軀,并以自己的善良,誠懇中努力感到了上蒼,達到了許多智力健全的人終其一生也難以企及的高度,在這個過程中,阿甘也變得更加成熟,變得樸實。
    是的,“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會知道其中那塊屬于你,你的人生或甘甜,又或苦澀?!卑⒏誓赣H的這句話,向我們闡明了:每個人活在世界上都有各自存在的價值,就像哲學中的一句話“物存在即合理”,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也許,上帝會多給別人一點幸運,但是只要我們努力奮斗,有一顆堅韌不拔的心,上帝遲早會眷顧我們。
    阿甘天生就注定不是個學習出類拔萃的人,但是上天卻又是如此的公平,往往,它會令起點不高的人比天生優(yōu)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的認識到生活的真實。
    盡管人生路上困難重重,可阿甘并不灰心喪氣,而是堅強面對。阿甘的信念如此單純,目標那樣的清晰——就是跑。也許這就是命運。沒想到珍妮小時候?qū)Π⒏收f的一句:“用力向前跑,跑的越遠越好!“可它卻像烙印一般深深刻在了阿甘的心中,他一生都在堅持跑步,他跑會了自己的命,跑回了自己的榮譽,更加跑回了自己的愛情。
    阿甘一生中只有愛支撐著他的人生,是母親對他的愛;是他對珍妮的執(zhí)著的愛,更是對戰(zhàn)友守信的愛。在生命的每個階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引導著他,他因此而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堅定的奮斗,直到目標的完成,新的目標出現(xiàn)。沒有單純的抉擇就會有心靈的雜念,而沒有心靈雜念的人,大概才能讓人生純潔,成功。
    你不得不承認,其實很多事情的成功都是有其偶然因素的,它并不會因你的處心積慮而更接近終點,但它卻會在你不經(jīng)意的時候,給你一個最恰當?shù)陌p。
    但沒有人的一生都是幸運的,在阿甘人生最幸福的時候,母親和珍妮因病去世了。但阿甘并沒有因此而沉淪,因為他還有一個小阿甘,一個聰明的小阿甘,他的人生還在延續(xù)。盡管他不聰明,但他卻知道如何讓生命充滿希望,在遇到困難,他依然樂觀,所以他獲得了榮譽和財富,這些常人可能永遠無法兼得的東西。
    在人才學的第五章中,提到了先天素質(zhì)這一定義,就人才學來說,先天素質(zhì)與后天習得素質(zhì)是相對的概念,即是人在出生時,通過遺傳以及由于胎兒發(fā)育期間受到各種因素的刺激已經(jīng)形成的綜合特征,主要包括生理素質(zhì)、心理素質(zhì)和智力素質(zhì)。從在這個角度看來,阿甘在先天素質(zhì)這一塊便落后于常人。在智力素質(zhì)這塊,阿甘從遺傳那得到的是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連規(guī)定的正常上學的智商都沒達到,而被學校拒收。此外,生理條件上,阿甘天生腿殘疾,使之不得套上腳撐,套上腳撐的阿甘成為同伴眼中的笑話,阿甘被排斥、嘲笑、甚至欺辱。不過我們總說老天是公平的,它給你關上了一扇門,必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阿甘正驗證了這句話。在影片中,阿甘因為同伴的欺負而開發(fā)了自己的潛能,他的一雙“飛毛腿”,奔跑如風,這使得他順利的獲得上大學的機會,并成功的獲得學士學位。另外就是他在乒乓球上的天賦,偶然的接觸乒乓球使得阿甘又走上了一條光輝燦爛的路途。不過,這些種種都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是上帝賜予了阿甘一個單純正直、不存半點邪念的頭腦,也許是應為低智商,也許是基因問題。無論如何,就是這樣的簡單而又純潔的大腦,幫助阿甘走上成功的道路。還有就是阿甘的不同的氣質(zhì),氣質(zhì)影響著人的性格和情緒,阿甘就是一個溫和、淳樸、樂于助人、毫無心眼的性格,好心有好報,阿甘也因此得到了許多幫助。綜上看來,阿甘在生理與智力的缺陷是一塊巨大的絆腳石,不過同時,這塊絆腳石也成為阿甘成功的墊腳石。
    這本書為什么如此深受人們的喜愛,因為在阿甘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忠誠,守信,執(zhí)著,友善這些人性中最為熠熠生輝,優(yōu)秀可貴的品質(zhì),看到了對生命的執(zhí)著,對生活的希望,對信念的堅定。平凡的生命卻演繹出不平凡的人生。
    阿甘的一生的確很成功,但你并不用去羨慕,人生不只是像一盒巧克力,你只要和阿甘一起去欣賞那些歲月,生命和歷史,體會其中的苦甜,以便“跨越缺陷,完美人生”。
    阿q正傳讀書心得篇十一
    《阿q正傳》讀完了,《阿q正傳》的形象便印在我的心中?!栋正傳》是一個被那個時代所拋棄的人,他一無所有,只靠打工度日。盡管他真能做,但社會的沉重壓迫和剝削,使他時時處于生命危機,受盡欺凌。他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自欺欺人,渾渾噩噩,茍且偷生。被別人打時,他自我安慰說:是兒子打老子。他的精神勝利法可謂天下第一。來自:作文大全阿q是悲哀的。他并不懶惰,他是靠自己的勞動獲得食物的;阿q也有夢想,他想有一個家,享有名聲、有地位但他在別人的心中永遠是卑賤、微不足道的。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遠離阿q那個時代了,但他那種精神勝利法似乎依然可行。
    一個膽小的人受到別人的欺辱,嘴上雖然不敢說,但心中一定是憤憤不平,在背后說那人的`壞話,將那人罵得體無完膚了。
    阿q的造反有理似乎也流傳至今。
    一個孩子看到父親吸煙,而自己卻受到了父親的管制不準吸煙,便覺得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
    可笑卻又頑固的阿q精神依然存在,存在于所有人心中
    阿q正傳讀書心得篇十二
    《阿q正傳》讀完了,《阿q正傳》的形象便印在我的心中?!栋正傳》是一個被那個時代所拋棄的人,他一無所有,只靠打工度日。盡管他真能做,但社會的'沉重壓迫和剝削,使他時時處于生命危機,受盡欺凌。他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自欺欺人,渾渾噩噩,茍且偷生。被別人打時,他自我安慰說:是兒子打老子。他的精神勝利法可謂天下第一。來自:作文大全阿q是悲哀的。他并不懶惰,他是靠自己的勞動獲得食物的;阿q也有夢想,他想有一個家,享有名聲、有地位但他在別人的心中永遠是卑賤、微不足道的?,F(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遠離阿q那個時代了,但他那種精神勝利法似乎依然可行。
    一個膽小的人受到別人的欺辱,嘴上雖然不敢說,但心中一定是憤憤不平,在背后說那人的壞話,將那人罵得體無完膚了。
    阿q的造反有理似乎也流傳至今。
    一個孩子看到父親吸煙,而自己卻受到了父親的管制不準吸煙,便覺得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
    可笑卻又頑固的阿q精神依然存在,存在于所有人心中
    阿q正傳讀書心得篇十三
    看完了阿甘正傳,覺得它弘揚了很多正能量。劇中的阿甘雖然智商欠缺,但他也懂得愛別人。他愛他的媽媽,他愛珍妮,他愛他的戰(zhàn)友,他愛他的兒子,他善待每一個人。他誠信——他可以履行對逝去的戰(zhàn)友所許下的諾言;他勇敢——他可以在生死關頭拼死拯救他的戰(zhàn)友;他癡情——終生只愛珍妮一個······所有的一切不能彌補阿甘的先天不足,但證明了阿甘有一顆赤子之心,永遠的單純善良。后來,他的'誠信與執(zhí)著使他擁有了一大筆財富,他的勇敢使他獲得了榮譽,他的癡情,使他收獲了愛情。
    在我們的概念中,這一切與他的先天條件極其不相符,他如果淪落街頭無依無靠似乎更容易被世人所想象。但是,阿甘告訴我們,不要對命運有所屈服,他不能左右你。反之,則要扼住命運的的咽喉,讓他看看,只有自己能改變自己。
    命運有可能對人不公平,但只要努力,就一定有可能創(chuàng)造奇跡。直到讀了《阿甘正傳》這一個故事,我才深切的懂得了這一道理。
    阿甘從小的時候,就是一個智障兒童,智商只有七十五的他,卻沒有放棄自己的人生理想,在學習的道路上飛奔。跑進了學校,努力學習知識;跑進了大學,刻苦鉆研;后來,他成為了一名橄欖球健將,他的人生之路,多像一朵傲立于風沙之中的仙人掌花!他用殘殘缺的身體和不殘缺的志向,超越了多少人,達到了多少連常人都難以達到的高度!
    阿甘雖然身有殘疾,但是他卻沒有放棄,跌到了就爬起來,堅強的面對一切,面對種種困難和挑戰(zhàn)。人生并沒有放棄他,它的生命的艱辛壯麗,令人們不禁挑大指稱贊。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阿甘的事跡就證明了這一句話。
    阿q正傳讀書心得篇十四
    再次讀它,好象已不會佩服阿q的“精神勝利法”了,他是矛盾的,雖然他游手好閑,但他始終是農(nóng)民,他骨子里是質(zhì)樸的,不過他有點愚蠢罷了,還有點膽卻,他不敢面對自己被壓迫的悲慘,就說服自己,在幻想中滿足自己。
    阿q性格的某些特征是中國一般封建農(nóng)村里普通農(nóng)民所沒有的。即瞧不起城里人,又瞧不起鄉(xiāng)下人;從自尊自大到自輕自賤,又從自輕自賤到自尊自大,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這樣典型環(huán)境里典型的性格。
    阿q原來認為革命就是造反,造反就是與他為難,一向表示“深惡痛絕”?,F(xiàn)在看到百里聞名的舉人老爺居然這樣害怕,未莊的人居然這樣慌張,便不免對革命“神往”起來。
    他想:“革命也好吧,革這伙媽媽的命,太可惡!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黨了。”和“精神勝利”不同,阿q這個時候的感受完全具有現(xiàn)實的根據(jù):向來驕橫霸道的趙太爺換了一副面孔,怯怯地迎著他低聲叫“老q”;趙白眼也改口稱他“q哥”,想從他這里探聽“革命黨的口風”。
    但這有點被壓迫者的報復思想,阿q對革命并不了解。當封建地主篡奪了革命的果實,扼殺了農(nóng)民的要求時,阿q還只是阿q,留給他的'是悲慘的結(jié)局,也是辛亥革命的悲劇。農(nóng)民急切的要求地位,而革命不深入農(nóng)民是無法成功的。
    阿q正傳讀書心得篇十五
    《阿q正傳》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莊為歷史舞臺,以主人公阿q的活動為線索,以批判阿q的病態(tài)心理精神勝利法為重點來組織材料。在藝術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作者不但從中國的現(xiàn)實社會出發(fā),以農(nóng)民的實際生活為基礎,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而且著眼于辛亥革命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設計未莊這樣一個閉塞落后的江南農(nóng)村,作為阿q生活的典型環(huán)境。阿q這個形象,既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阿q正傳》是辛亥革命時期農(nóng)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舊中國勞動人民的奴隸生活的深刻寫照,也是中國近代民族被壓迫歷史的縮影。
    阿q,上無片瓦,下無寸土,孤苦伶仃地寄住在土谷祠里,只靠給人家打短工來維持生計。在他身上,最顯著的特點是“精神勝利法”:自甘屈辱,自甘輕賤,而又自我解嘲,自我陶醉。他的“精神勝利法”在那個時代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不僅是阿q這樣的下層農(nóng)民所特有的,也反映出某些國民性。
    當時的統(tǒng)治者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面對喪權(quán)辱國的形式,仍然自稱“天朝”,沉醉在“東方的精神文明”的安慰中,鼓吹中國文明“為全球所仰望”,這不也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如出一轍嗎?再放眼今朝,社會在不斷地發(fā)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可是仍然有許多的“阿q”不學無術、游手好閑,整天怨天尤人,不求上進,慢慢的墮落成為社會負擔,這些人既可悲又可憐。
    “獅子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貍的狡猾”。這是魯訊用《狂人日記》來形容農(nóng)村土豪劣紳的品性,趙太爺父子是當時農(nóng)村土豪劣紳的代表。在小說中,他們基本上沒有表現(xiàn)出善性,而是因富貴尊顯而驕橫,又因腐敗沒落而怯懦。他們剝奪了阿q的最低的生存權(quán)利。他們自己可以妻妾成群,卻以封建禮教的維護者的面目出現(xiàn),懲治向吾媽求愛的阿q,當革命的風聲傳到未莊,他們卑謙地稱阿q為“老q”,當看到革命風暴勢不可擋時,他們又投機鉆營,成為革命隊伍中的破壞力量。
    阿q正傳讀書心得篇十六
    看了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我感受最深的應該就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了,阿q在遭受到種種挫折后所發(fā)明出來的東西,說好聽一點是精神勝利法,其實根本就是駝鳥的心態(tài),遇到困難只往地下鉆,不會真正的去解決問題,只能夠轉(zhuǎn)身就跑。在文章中阿q只能自我麻痹和自欺欺人來逃避現(xiàn)實,于是愈陷愈深,他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了。只有用精神勝利法來取得心靈上的安慰。
    阿q的社會地位非常低。靠出賣勞力生活,給人家作短工,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但是阿q他連基本的人生權(quán)利也沒有,有錢人的欺負,以及村里人們的戲弄、侮辱。在現(xiàn)今社會似乎也是有類似的現(xiàn)象發(fā)生,似乎有錢人在社會里就是老大、而沒錢的就只能成為有錢人底下的玩具一樣被玩弄。魯迅先生想要告訴我們的應該是不要故步自封,不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不要對人太過自私,不然永遠都不會進步。
    阿q正傳讀書心得篇十七
    初識魯迅的時候是在今年語文書的一篇文章《少年閏土》,一開始,我并不怎么欣賞他。
    后來,媽媽給我買了一本《魯迅兒童文學選集》,因為對阿q這個名字好奇,所以《阿q正傳》是我讀的第一篇文章,在《阿q正傳》的字里行間都刻有他的情緒和對社會的滿腔悲傖。
    阿q是辛亥革命前后生活在江南未莊的流一浪一雇農(nóng)。阿q深受剝削、壓迫和凌一辱,這本已是十分悲慘了,更令人心痛的是:他對這些竟然麻木健忘,并且養(yǎng)成自卑自賤自欺自輕自一慰的惡習,甚至靠那些凌弱的小者來發(fā)泄被人欺壓之氣,以讓自己獲得平衡。阿q的一性一格之所以形成這樣惡習是基于他所生活的.環(huán)境和人生遭遇。阿q最喜歡與人吵嘴打架。見到不會說話的人他便罵,見到力氣小的人他便打。與王胡打架打輸了時,便說君子動口不動手,假哭喪棒才舉起來,他已經(jīng)伸出頭來等待了。
    對小d,則是揚起了拳頭向小d擺出了一副挑戰(zhàn)的態(tài)度,對沒有抵抗力的尼姑則動手動腳。阿q臨死之前感到最遺憾的兩件事是:一是畫押的圓圈畫的不圓。二是游街時,沒能唱出幾句戲來。
    這兩件遺憾的事是多么的可笑啊,又是多么的可悲。這絕對不是臨死前的臨危不懼,而是愚昧至極。阿q是沒有靈魂的,就是死了也沒辦法上天。因為他只有一副以大欺小的軀殼,他的存在對于我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多他一個少他一個都沒有關系。
    阿q死后,人們對阿q的死態(tài)度各不一樣,有人說:“阿q是壞人,被一槍一斃就是有力的證據(jù)?!庇腥苏f:“一槍一斃沒有殺頭好看。”還有人說:“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沒唱一句戲,白跑了一趟?!边@些語言就是人們對阿q的“臨死祝?!?。
    阿q正傳讀書心得篇十八
    《阿q正傳》的形象便印在我的心中。《阿q正傳》是一個被那個時代所拋棄的人,他一無所有,只靠打工度日。盡管他“真能做”,但社會的沉重壓迫和剝削,使他時時處于生命危機,受盡欺凌。他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自欺欺人,渾渾噩噩,茍且偷生。被別人打時,他自我安慰說:“是兒子打老子。”他的“精神勝利法”可謂天下第一。
    世人皆想成為英雄,但最終活成了普通人
    少時讀此書只覺阿q是個欺軟怕硬,懦弱卑劣而又可憐的小說人物。如今再讀方窺得一方天地:阿q是“當世”的普通人,更是“再世”的普通人。
    阿q生活在一個封建,落后的未莊??看蚨坦ぞS持生計。深受當時的地主階級與封建禮教的毒害。使得他麻木健忘,妄自尊大,自輕自賤,愚昧無知。暗無天日的社會底層生活,“精神勝利法”是他立身之寶,快樂之道。他沒有目標,得過且過,生活困難卻依然堅持生活。他是“當世”社會環(huán)境的阿q,“再世”社會環(huán)境中依然有阿q。不可否認,未來的我們,大多數(shù)人是“再世”的阿q!
    你們覺得很阿q可愛嗎?我認為阿q是可愛的。任何一個被生活狠狠凌虐之后仍然努力生活的人都是可愛的。有些人鄙視他的“精神勝利法”。認為他愚昧無知,自欺欺人??扇缛羲麤]有“精神勝利法”!那他在吃人的封建社會還能夠生存嗎?他身處的社會環(huán)境,限制了他的發(fā)展。他是一個農(nóng)民,但他的生活并不局限于一畝三分地。他會做短工,進過城,雖保守,但比大部分的農(nóng)民更圓滑善于變通。故我認為“再世”的阿q,并不丟人。他比大部分人善于發(fā)現(xiàn)機遇,更有機會走向成功。
    我想:也許少時的阿q也如少年閏土般活潑可愛,質(zhì)樸天真,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如“再世”的我們,有著遠大的理想和強大的社會責任感??山K是閏土彎了腰,阿q被立了傳,“再世”現(xiàn)出了佛系。
    我愿意為我的空想而付出努力,但我并不會將努力過后的結(jié)果看得很重。我想要在這個時代留下印記,我也尊重時代的選擇。
    我們都在努力不被人忘記,但世間只有一個魯迅。
    眾所周知《阿q正傳》不僅是魯迅最優(yōu)秀的小說,也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上最杰出的小說,所謂“曠代文章數(shù)阿q”。小說集中塑造了一個充滿精神勝利的阿q形象,這一形象不僅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時期落后農(nóng)民的共同特征,而且概括了當時整個中國人的某些人性弱點,揭示了國民的劣根性。
    無論從藝術概括的深度和廣度來說,阿q這一形象都是高居于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一切形象之上的。另一方面,其塑造形象的方法也是相當高明的,其精當?shù)沫h(huán)境描繪,精彩的對話描寫,深刻逼真的心理表現(xiàn),冷峻峭拔、含蓄精練又飽含諷刺的語言都讓人贊嘆??梢哉f,《阿q正傳》已經(jīng)成為后人難以逾越的一座高峰,它的很多方面都是今人學習的一個典范。
    但是,就像光芒四射的太陽也難免有黑子一樣,《阿q正傳》也不是白璧無暇,在它第九章《大團圓》的最后寫阿q臨刑前看到眾看客的眼光的一段心理描繪,在藝術上就存在明顯的硬傷。
    當阿q看到那些等著為殺人喝彩的人們,作者這樣寫到:“這剎那中,他的思想又仿佛旋風似的在腦里一回旋了。四年之前,他曾在山腳下遇見一只餓狼,永是不近不遠的跟定他,要吃他的肉。他那時嚇得幾乎要死,幸而手里有一柄斫柴刀,才得仗這壯了膽,支持到未莊。
    可是永遠記得那狼眼睛,又兇又怯,閃閃的像兩顆鬼火,似乎遠遠的來穿透了他的皮肉。而這會他又看見從來沒有見過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鈍又鋒利,不但已經(jīng)咀嚼了他的話,并且還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東西,永遠是不遠不近的跟他走。這些眼睛們似乎連成一氣,已經(jīng)在那里咬他的靈魂?!?BR>    《阿q正傳》就像是一個凹透鏡,當時的人們就像是一束光,這束光穿過凹透鏡集聚成了明亮的一點,這一點就是阿q,他的身上匯聚了所有當時的中國人的東西……這本書深刻的記錄了當時人民不可要的想法,他那自欺欺人不肯面隊現(xiàn)實的性格,反映可當時中國人們的軟弱。
    這種性格特征不僅是阿q,而且是當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們的精神狀態(tài)。阿q給了我不可以自欺欺人的例子,他激起了我應該面對現(xiàn)實,更不為自己所面對的困難克服。
    阿q是辛亥革命前后落后農(nóng)民的典型。他深受剝削壓迫,卻極為糊涂落后,其性格呈現(xiàn)出十分復雜的狀態(tài)。不過在諸多因素中,有一個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征——“精神勝利法”。阿q不正視現(xiàn)實,不思做真正的反抗,而用“精神勝利法”,自欺—知道臨死前,在死刑判決書上畫圈,他也“立志”要比別人畫的圓,結(jié)果畫成了瓜子模樣,他還自我安慰:孫子才畫得很圓呢!
    我想,正是這種“精神勝利法”,使阿q一輩子被剝削被壓迫被欺凌,卻始終處于一種麻痹狀態(tài),直至被無辜殺害。
    而魯迅塑造阿q的目的,也是為了“寫出一個現(xiàn)代的.我們國人的魂靈來”。阿q是那個“吃人”時代的特定社會的產(chǎn)兒,有其鮮明的個性,因而是具有巨大概括力的成功的典型。阿q即使在現(xiàn)代社會,也帶有很大的普遍性,其“精神勝利法”是社會的通病,并非落后人士所特有。
    當與別人茶余飯后的談資時,用并不存在的過去來夸耀于己,僅為獲得心靈上的一絲慰藉。
    他遭別人毆打,無力還手,懊喪過后,心想:我總算被x打了,他太強了。于是心滿意足起來,似乎轉(zhuǎn)敗為勝。
    向別人表白未果,于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想著自己的優(yōu)點去與對方的缺點比較,然后妄自尊大,接著又歡天喜地的進行另一次戀愛。
    這些社會上“精神勝利法”的現(xiàn)實確實是橫亙在我們面前的嚴峻挑戰(zhàn),只有找準這一現(xiàn)實問題的“題眼”,才能找到解題的鑰匙,一方面,現(xiàn)代社會的競爭壓力,使得如此“悲劇”不斷上演;另一方面,人們自身的不思進取使得他們一味的追求精神上的安慰而毫無實際行動。
    “精神勝利法”的存在,也提醒我們,如果這成為一種常態(tài),那么社會進步將不復存在。因此以實際行動沖破精神防線的建設迫在眉睫,決不能讓社會成為精神中的廉價物,行動中的奢侈品。
    “精神勝利法”也許有其可取之處,但弊大于利。因此,要不斷探究幾千年來其演化軌跡,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精神勝利法”真正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創(chuàng)造出與時代夢想交相輝映的燦爛成果!
    阿q的精神勝利法在魯迅先生的筆墨“傳揚”之下得以流傳至今。然而,魯迅先生所想要傳揚的不僅僅是這些。其中還有更深刻,更能發(fā)人深醒的東西。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阿q不僅僅是一個個體,更是那段時期廣大群眾的典型代表。那是一個正值“改朝換代”的時期,國內(nèi)清朝的數(shù)百幾基業(yè)搖搖欲墜,西方卻是在蓬勃地邁向一個嶄新的時代。傳統(tǒng)“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生活已經(jīng)被打破,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渴望重新過上安居樂業(yè)的日子,但又不知道從何做起。他們就像是貝克特筆中的戈多,他們在等待著,等待著一個自己不曾了解的世界的到來。確切地說,他們選擇了服從命運的安排,不去嘗試,不去努力。
    讀完《阿q正傳》,我深深體會到了魯迅先生寫作這篇小說時的心情。魯迅先生就是那一個時代的引路人,他看到了人民群眾的痛苦,也看到了他們的希望。魯迅先生奔走相告,企圖告訴每一個人他所看到的世界,渴求給每個人帶來幸福與快樂。魯迅先生恨不得自己立刻變成一根巨大的蠟燭,即使燃燒自己,也要讓每一個人看清前進的道路,讓每一個人重拾前進的信心與勇氣。
    阿q正傳讀書心得篇十九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一步經(jīng)典的電影,甚至永不言棄、堅持到底也用阿甘精神來深入詮釋。
    阿甘是一個智商只有70的低能兒,所有人都說他是一個白癡,偏偏是這個白癡先后成為大學橄欖球明星,超越英雄,國家乒乓球外交使者,太空人,樂隊明星,摔跤選手,國際象棋大師和養(yǎng)蝦百萬富翁,然而令人覺得諷刺的是,在他人生經(jīng)歷中的那些所謂聰明人,最后都混得不盡如人意,反過來都被阿甘聘請到他的養(yǎng)蝦公司來為他工作。
    阿甘對于所有的事情都是專注而堅持的,甚至在開始的時候從來沒有想過結(jié)果要怎樣,只是傻傻地付出,他之所以能成為橄欖球明星,是因為他不斷努力拼命地奔跑;他之所以能成為超越英雄,是因為他毫不畏懼地在彈雨槍林中救了戰(zhàn)友;他之所以能成為乒乓球運動員,是因為他始終關注的是如何把對方拋過來的球反擊回去;他之所以成為樂隊明星,是因為他的口琴吹奏得很完美;后來他養(yǎng)蝦成功,是因為他一直懷抱著一個養(yǎng)蝦的夢想,沒有過多的考量,只是踏實地去做;而他的愛情,從初中一年級開始認識的珍妮,他一直愛著守護著的珍妮,最后雖然嫁給了別人,但是珍妮心里愛的人仍然是阿甘,而且珍妮也為阿甘生下了他的孩子,那是一個立志要成為橄欖球運動員或者是太空人的孩子,這對于阿甘而言也是一種成功!
    阿甘身上更多的是一種純粹,對愛的純粹,對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一件事都很純粹地去努力。而我們,缺少的就是這種純粹,我們總是半途而廢,總是瞻前顧后,總是過于在意旁人的.眼光。
    只有做傻事的人才是傻子,阿甘是嗎?很顯然,阿甘并不是一個真正的傻子,他說我或許是個白癡,但是,無論如何,我多半歲月都在努力做對的事,夢想終究只是夢想,不是嗎?所以,撇開其他的不談,我認為,我永遠可以回顧過去,然后跟自己說,起碼我的人生過得并不乏味。
    又有多少人能真的明白?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不曾有千慮,卻仍有一得。生活里,我們最可怕的敵人不是別人,是沒有堅定信念的自己,愿歲月有可回顧,愿人生無可辜負!
    阿q正傳讀書心得篇二十
    也許對于《阿q正傳》我們并不陌生,也常常聽到所謂的“阿q精神”,說實話,讀了這本《阿q》我就覺得阿q不是指個人,是指一個現(xiàn)象,病態(tài)的現(xiàn)象。
    全文讀下,覺得阿q是個可憐人,可似乎又不值得我們同情。我們社會中有許多人很“阿q”,他們說的好聽叫知足,知足那是怎樣的精神境界?阿q打架打不過,就在嘴上贏過他人,可是得到的僅僅是一種精神上的勝利,心中平衡些——就是所謂的知足。
    阿q欺辱小尼姑,典型欺軟怕硬,以獲取心里的滿足。阿q勝的是小尼姑,他似乎覺得自己好光榮。
    在作者筆下,“看的人們”“閑人們”“大家”“取笑的人”同是病態(tài),病態(tài)有下面4鐘——自私,虛榮,不管他人,勢力。阿q以為革命是為了自己謀利益的手段,等于造反。像現(xiàn)在,多少人忙忙碌碌,無非是為了尋求更過的個人利益。這不就是自私心的體現(xiàn)嗎?在人際交往中,同事互相吹噓,朋友互相攀比,這便是虛榮新的體現(xiàn)。
    生活中真的動起手來,打架時,阿q那樣討?zhàn)埖娜瞬⒉欢?,但是在公共場合起哄、愛看熱鬧的恐怕不少,這便是不管他人。
    社會大流中個體阿q病態(tài)存在于人群當中,我們將如何將這種阿q病態(tài)改正呢?這就需要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
    阿q正傳讀書心得篇二十一
    一根白羽毛輕盈地在空中飄著,誰也不知道它從什么地方飄來,下一刻又會飄到哪里去。這正是阿甘的傳奇生活。
    首先他有一個好媽媽,費盡心思讓阿甘受到了正常的`教育,懂得了做人的基本準則。也懂得如何正視別人的嘲諷。在jenny的幫助下,他學會了飛一般的奔跑。
    再則他有那種傻傻的,淳樸的勁兒和他那顆執(zhí)著的心。
    自從他學會跑步開始,他就沒有停止,上哪里都跑去,因此得到了橄欖球教練的青睞,出色的跑步能力,使他成為一名出色的橄欖球隊員,最后得到了全隊的尊重,包括以前瞧不起他的人。長跑跑了整整三年,有人認為傻,但是因為他想這么做,他喜歡,他就去執(zhí)著的完成最后精神鼓勵了大批的追隨者,成為長跑的代表性人物。
    阿q正傳讀書心得篇二十二
    《阿甘正傳》講述了主人公福爾斯特;甘在孩童期間,戰(zhàn)爭中以及回國之后發(fā)生的一系列事情,阿甘由一個普通甚至說是弱智的問題兒童,成長為一個眾人崇敬的百萬富翁,一位了不起的成功人士。一個人們眼中的蠢材到一個人人稱贊的人才,聯(lián)系人才學所講,似乎我們也能從阿甘身上找到一些理由。
    提起阿甘,電影的名氣,在我看來,要遠大過小說。不過看過了電影之后,既然知道還有部原著小說,那倒便也有意興拜讀一番。
    關于電影,自己一直很想寫點文字,但一直沒有動筆,大抵越是喜歡的東西,越想好好地探討一番便越是困難。正好友寫了篇評論,許多觀點我很贊同,于是對電影的評價便可先放一放了。
    回到這部小說。其實主要想說說小說與電影的異同。最大的不同,在我看來如下:
    首先是阿甘的形象。在電影中,阿甘是一個“完美”的人,從道德層面上來講。他沒有做過任何道德上的錯事,他的形象一直是正直、憨厚而純潔的;如果有什么不足,便是他的智商,不過到最后這是博得觀眾好感的一點,所以也不能算做缺陷了(從人物形象來看)。在小說中,阿甘并不完美;他是一個“傻子”,但是又并不真的如此,很多時候他頗有頭腦,并且經(jīng)常嘲諷(小說是以第一人稱我敘述)別人的蠢事;但是相對應的,他做過一些錯事,比如因女色而惹得珍妮離去,又比如因為貪財而施計謀財(結(jié)果反傷自己,并再度惹得珍妮出走)。可以說在小說中,阿甘更像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不過有著荒誕離奇的經(jīng)歷),有著各種的欲望。電影所做的處理,正如我前面所說,是把他完美化了。
    其次說說珍妮。在電影中,珍妮是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美國墮落一代的青年形象,她始終在反叛,卻一次次地迷失自己。最終她雖然找到了生活寧靜的港灣;阿甘;但是還是過早地離逝。一個悲劇人物;這樣的情節(jié)有一些教育和反思的意味在里面。在小說中,珍妮的景況很不同。她很早便愛上并接受了阿甘(與電影情節(jié)不同),但是阿甘一次次地有心無心地傷害了她。兩個人在一起幸福的時光很短暫。她最后一次離阿甘而去的時候,已經(jīng)懷有小阿甘了,她遇到并嫁了一個“善良溫和的人”(小說中珍妮的原話),并且找到了幸福。同樣的,電影在人物形象上是做了類型化、典型化的處理,而小說中珍妮雖然也經(jīng)歷了反叛與迷茫的年代,但是最終安定了下來,真正的成熟起來;可惜沒有能夠和阿甘長久下去,不過這不是她的錯,而是阿甘的缺陷。
    再說說其他主要人物。阿甘的母親在電影中的形象非常高大,在小說中要次要一些,只是一個凡人(她曾經(jīng)一度跟一個男的跑了);丹上校在電影中是可與珍妮相提并論的一個典型形象(深受創(chuàng)傷的一代),有大量的關于他內(nèi)心掙扎的情節(jié),在小說中則也要普通和低調(diào)一些;布巴從小說中阿甘的白人大學同學及戰(zhàn)友成為了電影中的黑人戰(zhàn)友,電影從而引入了種族的主題??梢钥吹?,電影幾乎對所有的人物都進行了類型化的.處理以使其形象鮮明,而小說中則都描寫成了普普通通但有著各自經(jīng)歷的人,這是本質(zhì)的一個不同。當然了,小說中還有大量電影中沒有涉及到的情節(jié)和人物,由于電影中沒有使用也就不必探討了(譬如阿甘曾經(jīng)當過太空人,遭遇食人族,是國際象棋高手,是職業(yè)摔跤運動員;)。
    在各種不同的逆境中,阿甘并沒有抱怨任何人,只是自己默默的努力,最終,危機成為轉(zhuǎn)機。阿甘的成功是先天素質(zhì)(即天賦)、后天環(huán)境以及自己的主觀努力的綜合結(jié)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像是一個阿甘,我們各自有著或多或少的毛病,但是我們也有我們的優(yōu)勢以及自己都還沒發(fā)現(xiàn)的潛能,只要能夠?qū)⑻熨x合理運用,同時借助外力,那么我們也能夠成功,能夠成才!
    最后說一說情節(jié)。小說的情節(jié)明顯要更荒誕一些(前段末尾已舉例),而電影則走了比較正統(tǒng)的劇本路線,只帶有一定的喜劇成分。電影提取了小說中阿甘的一些經(jīng)歷,但幾乎都進行了改編處理;譬如說小說中阿甘沒有大學畢業(yè),只打了一年球就因為體育不及格(搞笑吧)被開除了;此外添加了跑步這一段,這是一段反映人生理想、精神境界的戲;當然還有對人物命運的改編了。
    總的說來,小說與電影的不同就在于,小說并沒有給我們一個模范形象,沒有人是完美的,我們只能通過閱讀阿甘的這些離奇經(jīng)歷來提煉自己的感悟;電影則是樹立了幾個典型的形象,以可愛可敬、幾盡完美的阿甘為核心。哪種更好,見仁見智,不過小說給大腦的發(fā)揮空間還是要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