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摘抄篇一
《明朝那些事兒》第一部主要是講朱元璋白手起家到朱棣造反。在書里就有他的介紹:
姓名:朱元璋
別名(外號):朱重八朱國瑞
性別:男
民族:漢……
生卒:1328——1398……
主要經(jīng)歷:1328——1344年放牛
1344——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討飯
1347——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敲鐘
1352——1368年造反
1368——1298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朱元璋的家境貧困,他在親人將近死光的情況下做了和尚。不久他在少年好友湯和的邀請下參了軍。后來自己獨自建起了一個部隊,和陳友諒、張士誠多次拼搏之后,打敗了最強大的對手。8月2日,主攻將領(lǐng)徐達縱馬奔入齊化門,元朝滅亡了。
朱元璋當上了皇帝,年號洪武,封賞了許多官員。但他晚年殺死了很多名將,還有很多他認為是貪污的官員。不過這些官員一些是沒貪的,還有一些和明代晚年和歷史上諸多朝代比起來也算是貪少了。
朱元璋的長子朱標在朱元璋以前就病死了,朱元璋就把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立為皇帝,稱建文帝,這引起了很多藩王的不滿。加上朱允炆還要消藩,當時最有實力最會打仗年紀最大的藩王朱棣初場了。和尚姚廣孝的幫助下,朱棣樹立了決心,最后終于奪取了皇帝的寶座,年號永樂,史稱永樂大帝。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摘抄篇二
此書其名為《明朝那些事兒》是當年明月(筆名)所著。這是一套向我們講述明史的系列叢書。這位作者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從朱元璋開國到1644明朝的沒落其間之事。當我在某書評網(wǎng)站看到這番簡介時并沒有感覺到這套書有什么太大的亮點。但當我讀了之后,我的所有想法全部改變了。我以往讀史書都是極其的費勁甚至感到枯燥乏味,但這次不同,這套書讓我很容易讀懂,而且讀后自己也會有很多的想法,也會試著去揣測作者筆下人物當時的想法、感受,這本書令我愈發(fā)的渴求,恨不得茶飯不思也要讀完。
讀這套書之前,我仿佛一直都站在歷史的大門外,苦苦尋著開門的鑰匙,讀完了這套,我才發(fā)現(xiàn)打開歷史之門的并非是一把鑰匙,其實只用輕叩幾下扣門環(huán)就能看見明朝正撥開云霧向我傾城而來。
當年明月(作者)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出色的說書人,他的文字并不是拘泥于歷史的高深莫測和難以理解的文言文,而是摻雜著他自己對歷史的理解、感悟與評論,讓我們得以更直接得面對歷史的滄桑與神秘。就像他本人所說的:“我很喜歡歷史,喜歡那些過去的人和事。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們?nèi)セ匚丁N覍懳恼掠袀€習慣,由于早年讀了太多學(xué)究書,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的很好看。我想寫的,是一部讓人可以在輕松中了解歷史的書,一部好看的歷史,僅此而已!”顯然,他真的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出色。
作者的寫作不僅筆鋒活潑幽默,而且加進了自己的感悟,這就拉進了作者與讀者的距離,也拉進了古人與今人的距離。這是套好書,除了把史實擺出來,還要評論挖掘,用現(xiàn)代的語言去說。我很贊成作者對歷史的解讀,畢竟歷史本就是一堆堆的故事和生動的人物組成,用人們喜歡接受的方式讓他們?nèi)チ私猓呛檬?。我們需要更多的去了解歷史,了解我們祖先的智慧所在。
要說明的是,這部書別看它的敘述語言并沒有用那種標準的學(xué)術(shù)體,但他描寫的都是正史,資料來源包括《明實錄》《明通鑒》《明史》《明史記事本末》等二十余種明代史料和筆記雜談,雖然用了很多流行文學(xué)的描寫手法和表現(xiàn)方式,但文中絕大部分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甚至人物的對話都是有史料來源的,可以看出作者為了寫它也是下足了功夫。
明朝,歷經(jīng)了三百年的風雨洗禮,從十六位皇帝的手中成長衰敗,就這樣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后與世長辭,我們縱有神力也無法再還原那宏偉而沉重的歷史,只能從先人留下的文字中窺探到那神秘背后的艱辛。歷史是唯一的,不可復(fù)制的,但卻真是地存在過。
書中很多的描寫刷新了我對一些人事物的看法,比如戚繼光,我以前只是單純的覺得他是一個傳統(tǒng)的民族英雄,印象中是一位呆板橫沖直撞的略顯呆萌的武將。后來我才明白,在戰(zhàn)爭中橫沖直撞只會丟掉自己的性命,真正的武將是有勇有謀的,這才能夠在你死我活不擇手段的戰(zhàn)爭中生存并且連戰(zhàn)連捷。戚繼光的情商很出眾,他并不是一個廉潔的官,否則以明朝的工資肯定不能養(yǎng)起傳說中的“戚家軍”,他善于搞關(guān)系,八面玲瓏,所以在那些書中介紹的重要任務(wù)中他的結(jié)局是最好的。這也正是殘酷的生存之道。
明朝還有很多讓人驚艷的事物,比如王守仁的“心學(xué)”。王守仁在我眼中是個天才,軍事、思想、文化樣樣有拿得出手的東西,尤其是“格物致知”這四個字,留給后人的是無限的思考。明朝輝煌的歷史長河中還有海瑞、黃宗羲解縉等等等等,相對這些人才來說,明朝的皇帝卻是庸庸碌碌了些。
看完《明朝那些事兒》,我懂了很多,思考了很多,也讓我更明白歷史其實并不是單純的只有歷史,在歷史中我們甚至能窺見自己,窺見自己的未來。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摘抄篇三
今天,我看了《明朝那些事》這本書,書的作者是當年明月。這本書非常有趣。
“土木堡之變”。其他幾冊就不說了。
其中我最喜歡第一冊。里面有句話讓我想忘都忘不了,這句話是:“是流氓我怕誰?”。我從這本書里還知道了許多人物,如合稱為“明朝雙壁”的常遇春和徐達、陰險狡詐的陳有諒等人。
讀了這一系列書,我發(fā)現(xiàn)它讓我喜歡上了明史。也許是里面內(nèi)容的幽默讓我喜歡上了明史;也許是里面精彩讓我喜歡上了明史;也許是里面的的話讓我喜歡上了明史。
讓我深有感觸的是:里面大多是白話,但講的都是正史??赡埽@就是讓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摘抄篇四
今天我讀了《明朝那些事兒》,了解到了明朝的科舉制度一共分為4關(guān)。第1關(guān)為院試,考生的資格為童生,考試的單位是州縣,如果你被錄取了,錄取者授予的榮譽稱號為生員;第2關(guān)是鄉(xiāng)試,鄉(xiāng)試不是鄉(xiāng)村測試哦,考生的資格要在院試中考上一二等者,考試的單位是省,授予的稱號是舉人,第1名就是三元中的“解元”。在說第3關(guān)之前,我們要來說一說,古代科舉考試的教室,他不像我們現(xiàn)在這樣有明亮的燈光,明代的考試的考場叫做貢院,貢院里有上萬間房間,但是只挑選300人,每個房間是長5尺,寬4尺,高8尺,這幾乎就是個籠子,像牢房一樣。進去考試前要搜身,只能帶書具和燈具進去,每人發(fā)三根蠟燭,進去后馬上關(guān)門上鎖,但由于房間太小了,考生只能蜷縮著睡覺,真是要多難受,有多難受!第3關(guān)叫會試,考生的資格是舉人,考試的`單位是全國,考過了沒有名號,只取得殿試資格,第1名是三元中的第2元也就是“會元”。第4關(guān)就是殿試,考生的資格是貢生,考試的單位是全國,錄取者授予的稱號就是進士,第1名就是三元中的第3元“狀元”。第4關(guān)的殿試是皇帝提問,學(xué)生回答,不敢抬頭也不能抬頭,學(xué)者們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回答完問題,等著自己的命運。讀完這些,我知道了,在古代要有所成就是很不容易的,想當個官都要經(jīng)受很多苦,所以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良好的學(xué)習條件,有光亮的教室、寬闊的操場、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我們一定要珍惜學(xué)習機會,好好學(xué)習,天天向上。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摘抄篇五
剛看完第一步明朝那些事兒,把里面的人作為研究主體,可以發(fā)現(xiàn),其實就是前期朱元璋帶領(lǐng)一大堆將領(lǐng)攻城略地,后期朱元璋將他們一一屠殺的故事。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 良狗烹,高度概括了飛鳥和良弓的前半生輝煌和后半生落寞。讀完之后,不滿足于現(xiàn)象的概括,而志在追求現(xiàn)象背后的根源,于是做了如下思考。
將所有的大臣作為一個全集,搜索他們的交集,會發(fā)現(xiàn)性格迥異,真正的共同點是——在前期打敵人的時候表現(xiàn)過于優(yōu)秀,被朱元璋懷疑一旦自己不在,這些人要反起來,新皇帝hold不住。
所以決定他們命運的,不是性格,而是結(jié)構(gòu)性沖突。他們前期的表現(xiàn),就決定了后期的結(jié)局,不管是清廉,或者腐敗,總是可以找個借口干掉的。
我想,唯一可能解決的方法大概也是從結(jié)構(gòu)性沖突入手,只要將自己徹底廢掉,變良弓為廢柴,比如成功之后突然生活腐化,天天沉迷低級趣味。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摘抄篇六
當年由于老師要求我們?nèi)タ匆幌玛P(guān)于歷史的書籍并記錄下自己的讀后感,我才開始接觸到這本書,誰知一看便欲罷不能。這套書給我的讀后感是,作者用幽默的語言,帶著或是旁觀者分析的角度,或是主角的思想活動的角度,慢慢的`一步步的帶著我們揭開明朝歷史的神秘面紗。
在他的書里,那些皇帝不只是冷酷和高高在上,他們的脆弱,他們的愛恨情仇,都能夠觸動到讀者的內(nèi)心,讓我們真真切切感受到處在至尊位置上的身不由己。而作者全文除了介紹歷史,還穿插著他對一些歷史事件的分析在里頭,并且用那些貼近我們生活的淺顯易懂的道理,分析這那些看似高深的歷史意圖。
比如,作者在寫到朱元璋那一本書的時候,說朱元璋選擇了建立王朝。其實就像是經(jīng)營企業(yè),不過是一攤更大的生意。只要你成功了,就可以肆意的收別人的錢,可以說是無本生意。這就是從古至今吸引眾多人起義的原因。那是多么通俗易懂的解釋,多么與眾不同的觀點,那些起義之人,或許像是我們歷史書中說的,他們飽受了壓迫,在走投無路下選擇了起義,但誰又能夠排除他們起義背后也有著利益的趨勢呢?作者就會通過新的角度給我們打開另一扇了解歷史的大門。
所以,沒事的時候可以去找下這本書看下,相信你看完之后能夠?qū)W會用更多的角度去看待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摘抄篇七
說到歷史,很多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枯燥、無味。如果你也是這樣想,那就請你去看一下《明朝那些事》,這本書絕對可以顛倒你對歷史的看法。
這本書的作者用風趣幽默的話語描寫了在明朝發(fā)生的各種事情,并把人物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把戰(zhàn)爭的場面描寫得淋漓盡致。在這本書中令我影響最深刻的就是朱元璋這個平民出身,卻能當上皇帝的人。
朱元璋小時候飽受元朝的腐敗統(tǒng)治之苦,家中十分貧苦,在中國歷史上的所有皇帝中,大概是唯一一個一無所有的民農(nóng),是通過造反才奪得了天下。他沒有受過教育,卻能夠帶領(lǐng)千軍萬馬爭奪王位,是一個軍事天才,更是一個可遇不可求的人才!
朱元璋令我最敬佩的是他的各種本領(lǐng):果斷、堅持、冷靜。這三樣寶物合起來,能夠讓他在戰(zhàn)場上完美地指揮出迎戰(zhàn)方法。在這三個本領(lǐng)前,無論是什么困難都能迎刃而解,最終讓我們能夠登上成功的彼岸。
朱元璋還教會了我一種很重要的東西自信。他曾經(jīng)說過我相信,我是對的。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我們會撿到許許多多的鑰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閃閃,但是卻只有一把能打開成功的大門。在帶領(lǐng)大軍作戰(zhàn)時,我們只有一次機會,只有一個時機是最合適的,如果失敗了,就會失去一切。但是朱元璋在關(guān)鍵時刻毫不緊張。因為自信,他相信的自己的決定;因為自信,他登上了皇位。
這就是《明朝那些事》教會我的,不多,但是卻能使我終生受益。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摘抄篇八
原創(chuàng)小說明朝那些事兒得到讀者熱捧的時候,不經(jīng)意間隨手翻閱了一下第一冊,立即被作者當年明月那輕松調(diào)侃的筆觸所吸引,一下子便愛不釋手了。正好同事那兒有一整套,隨即索來,一鼓作氣看完全冊。小說內(nèi)容跌巖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勝。作者寫作手法新穎超脫通俗易懂,幽默寓意的道出了明朝三百年來歷史變遷。
縱觀全書,從明朝開國黃帝朱元璋開始,到明朝最后一位皇帝祟禎結(jié)束,朱家王朝經(jīng)歷了十七位黃帝的變更交替。為了爭奪皇位,一脈相承的骨肉也同室操戈相互殘殺;皇室大臣們更是為了取得權(quán)利和滿足個人私欲,爾虞我詐血雨腥風,不惜踩著別人的頭頂,踏著別人的尸體來得到;貪官污吏層出不窮,民眾遭殃;皇帝輕信讒言,忠臣愛國人士慘遭荼毒迫害含怨九泉。也有那正直人士,智慧超人,躲過明槍暗箭,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化險為夷——不為己只為民為國!最后功成名就,做到了流芳千古。
雖然本書主要是寫的明朝的'歷史變遷,看到只是權(quán)利和欲望的爭斗過程。但我認為本書最精髓部分并不在此,而是在最后一段話里,也是作者真正的意圖所在。在寫完明朝歷史的最后,作者話鋒一轉(zhuǎn),介紹了一個與朝廷政局似乎不相干的人物:他就是明朝著名的地理學(xué)家旅游家徐宏祖。徐宏祖在游歷了高山河川的同時,記了描寫地理地貌的大量筆記,后人整理成書《徐霞客游記》。他的成就,為后人所敬仰。像徐霞客這種人,能在世事紛擾中掙托出來,擯棄官場的誘惑,淡泊名利另辟蹊徑,與自然為伍,去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這才叫真正的成功者!這才是江山的真正擁有者!
歷代王朝所謂的江山,他們真正的曾擁有過嗎?他們深居皇宮,起居和勤政都被大臣們所左右,即便是出使巡游,也得前呼后應(yīng)陪伴左右,那能容得自由之身。像明朝最能玩的朱厚照皇帝,在挖空心思的逃出皇宮后,大臣們卻驚慌萬分窮追不舍,直到班師回宮。真是人在皇宮,身不由己啊!
然而,身為皇帝,又奈何?
最欣賞的的作者最后一句話: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摘抄篇九
朱元璋大概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坐上龍椅,貴為天子,君臨天下,當初迫不得已跟著造反,不過是為了混口飯吃,但形勢不由人,一步一步下來,他這個乞丐和尚出身的人也當上了皇帝。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在那個混亂的年代,群雄角逐,給了豪強們功成名就的機會,但最終登頂?shù)闹恢煸耙蝗硕?,朱元璋這個被時勢造就的英雄最終也造就了自己的時代。
他大概也不會想到,他的孫子只做了四年的皇帝就被四叔給趕走了;他想不到,自己整頓吏治,嚴懲貪腐,百年之后,帝國卻一片狼藉,千里為官只為財啊,他改變不了;他也想不到,自己廢除了丞相,自以為自此之后就是皇帝一人說了算,但另一個叫內(nèi)閣首輔的官卻比丞相還宰相;他想不到,自己手書“內(nèi)臣不得干預(yù)政事”的鐵碑竟然被一個叫王振的太監(jiān)給撤掉了,之后的劉瑾,魏忠賢等大名鼎鼎的太監(jiān)一個個比皇帝還風光;他還想不到,他兢兢業(yè)業(yè),嘔心瀝血,試圖給子孫們做個還榜樣,卻還是有那么多不成器的敗家子揮霍著他的江山;他想不到,自己蕩平四海,自認此后邊疆永固,但有明一代,邊患迭起,最后還是被那個他沒有放在眼里的女真給替補掉了。他想不到的太多了,兩百多年的大明王朝,有多少精彩的事情,多少生動的人,這段好看的歷史要是他能想到,那歷史的未知性不就沒了,還是得有后人來為我們書寫這些。
歷史很好看,我一直這么認為,但看了《明朝那些事兒》,我才發(fā)現(xiàn),歷史可以有趣到這種地步。在我看來,一步有思想的書就是好書,而有思想,能讓人接受,深入人心,又是基于事實的,就算是好書了,這本書不但具有這些,還生動有趣,鮮活形象,能達到這么多境界,而作者又是一如此年輕的非專業(yè)人士,那只能說是非常好了,五體投地?。?BR> 出于愛好,我比較喜歡歷史方面的東西,當然我承認,歷史確實比較枯燥,但這本書卻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讀著讀著竟然覺得是在看小說,而它確實是基于正史的,不是演義,能把歷史白活到這種程度,真是絕了。
當然,形式很重要,一種好的形式可以吸引很多人,但最重要還是得有好的內(nèi)容,這本書可稱得上是內(nèi)外兼修,表里如一了,內(nèi)容如形式一般引人入勝。
寧遠來犯之敵,再想想長征兩萬五,覺得這點困難不過如此了;失意時,看看楊慎,三朝元老楊廷和之子,狀元及第,前途一片大好,曾經(jīng)意氣風發(fā),卻也躲不過政治的無情,杖責,監(jiān)牢,流放,謀殺,他嘗了個遍,卻能安然處之,專心休學(xué),最終著作等身,名揚天下;驕傲時,看看陳友諒,他是什么下場,想想藍玉、胡惟庸,驕傲是什么下場,還是被朱元璋給滅了;看看那些個敗類,王振徐有貞魏忠賢之類的,你會覺得咱還不是那么差勁;讀了楊繼盛慷慨赴死,楊漣寧死不屈,就想到了信念的力量真是無窮的,精神真的可以支配肉體,人的意志可以堅定到如此程度,自愧不如感動之余也知道了崇尚正義;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繼光的人生誓言,他做到了,每每此時,自小心中那從軍報國建功立業(yè)的想法總被喚醒,頓感天地如此開闊,正是我輩馳騁時;看看李時珍,想想現(xiàn)在那些個庸醫(yī),真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現(xiàn)代社會人人為利而來,但總該講點職業(yè)道德吧;明朝的那些言官,屢屢直言抗上,凜然不屈,寧死不從,現(xiàn)在那些不惟真,只惟上的人該臉紅了吧。
明朝歷史真是奇怪,嘉靖、萬歷兩個皇帝在位將近百年,雖說多少管點事情,但比起朱元璋朱棣差的不是一點半點,而國家也能運轉(zhuǎn)下去,這可就要歸功于那些輔臣了,那兩個時代產(chǎn)生了多少優(yōu)秀的政治家,夏言、徐階、高拱、張居正、申時行等等。明朝官員的內(nèi)耗是相當厲害的,這些人在你死我活之余還能順手把國家給治理了,不是一般的強。看著他們的斗爭,絲毫不亞于刀光劍影的血拼,步步為營,進進退退,虛虛實實青云直上身敗名裂只在旦夕之間,看看那些人,哪一個不是才高學(xué)富身手非凡,卻也一個個一敗涂地,只能感嘆,一般人真玩不了政治??!
光了他也無功可立了,于是邊疆貌似平安無事,其實是養(yǎng)虎為患,最終后金的崛起,努爾哈赤坐大,最終對明朝長期為患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的兒子李如松倒是厲害非凡,遠征朝鮮,打得豐臣秀吉手下那些戰(zhàn)國名將落花流水,長國人志氣,只可惜天妒將才,英年早逝,可惜了。
海瑞算是明朝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影響力之大古今少有,文化大革命的爆發(fā)也有他一份功勞。舉人出身,四十做官,還是不入流的教諭,為人又不是一般的正直,這種人頭腦里想的都是忠君愛民,廉潔奉公,和官場規(guī)則不接軌,按說一輩子是沒指望了,但正直的人永遠都有,所以正直的他被個別欣賞他的人提拔,官越做越大,事情辦得也越來越不靠譜,名聲也越來越盛,海瑞是個好人,但這種正直近于刻板,廉潔近于苛刻,奉公近于自虐的行為是不是有點過了?水至清則無魚,凡事得講策略,作為一個知識分子,是有匡扶濟世的理想,但理想的跟著現(xiàn)實走?。∫晃兜陌凑兆约旱南敕ㄈマk事只能是日漸封閉,事倍功半了,雖有千古美名但都是虛的,除了道德理想,也得講技術(shù),看看徐階張居正,這些人無疑更出色?!爸泻弦弧笨磥砗H鸬脤W(xué)學(xué),徐階就是王守仁的傳人,這一點上他做得很好。說到王守仁,作者把他列為明朝第一號人物,應(yīng)該是當之無愧的,此人確實厲害,大哲學(xué)家,心學(xué)的創(chuàng)始人,軍事家,單槍匹馬能召集千軍萬馬,蕩平寧王叛亂,政治家,政治上相當成熟,跟他作對的壞人基本沒什么好下場,基本上能在立于不敗之地,文學(xué)家,著作頗豐。算是傳奇人物了。
皇帝不好當,我算了算,明朝的皇帝平均壽命最多也就四十吧,像皇帝這種地位高貴,養(yǎng)尊處優(yōu),吃好的喝好的,還有一大幫太醫(yī)圍著轉(zhuǎn),卻壽命不長,什么原因?壓力大算是一個吧,整天得提防著誰暗算,誰圖謀不軌,心神不寧,生活壓力也大,那么多嬪妃,累啊!最主要是治國理政太累,每天得批多少奏折,想多少點子,英年早逝也算正常,當然也有高壽的,像朱元璋、朱棣,這父子倆戰(zhàn)亂出來的,長期征戰(zhàn),身體條件好,活六十多七十正常,像嘉靖、萬歷祖孫倆情況就不一樣了,雖說活了五十多,但主要是靠偷懶換來的,不光彩。待遇高就得賣命干活?。《疾蝗菀?。
明朝的特務(wù)算是封建王朝里登峰造極的吧。錦衣衛(wèi),東廠西廠內(nèi)行廠,這些組織,無所不為,監(jiān)視、抓捕、審訊、綁票、暗殺等等,雖說威風八面,但一個政府如果用這么一些恐怖手段去統(tǒng)治大眾,它的脆弱也可見一斑了。還是講法制的好,要想坐穩(wěn)了江山,搞這些是不行的。
王朝更迭是歷史規(guī)律,中國更有趣,封建社會的大一統(tǒng)王朝沒有一個能超過三百年的,漢唐明清,都是二百多年,秦隋元則是其興也勃,其亡也忽,幾十年而已。明朝開國之初,滅北元,下西洋,修大典,四海歸一,萬國臣服,泱泱大國,何等尊崇。但歲月流逝,當這些繁華都已成舊日往事,帝國風光不再時,韃靼瓦剌又是俘虜皇帝又是兵臨京城,東瀛小國也敢騷擾侵犯,雖說一次次化解危機,但不難看出,大明帝國已漸漸走向沒落,最后茍延殘喘也逃不過歷史的宿命,被革掉了。
想起諸葛亮的一句話: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國家的強盛,需要一大批人才的支持,但凡盛世,無不是君主勵精圖治,臣下各司其職,建言獻策,一心為國。而那些黑暗的年代則是各有各的不同,有主上昏庸不堪,有奸臣蒙蔽圣聽,有閹黨為非作歹,有黨錮之爭,有外戚作亂,但社會大眾永遠都是決定歷史走向的,當群眾的憤怒達到了頂點,揭竿而起時,王朝末路就到了。明朝也是如此,后期魏忠賢一折騰,皇太極在關(guān)外騷擾,國內(nèi)又有天災(zāi),政府還要加派三餉,去剿這個滅那個,那些當官的還照貪不誤,老百姓也不是搖錢樹,活不下去就反了他,大明最終是誰也沒剿就被老百姓給滅了。
明朝那些事兒,那么多的事,那么多的人,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精彩生動的歷史故事,讀了之后真是感觸不少,畢竟才讀了一遍,多讀幾遍,每一次讀應(yīng)該都有不同的感觸,這就是讀書讀史的樂趣所在吧!
《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
前段時間迷上了這本叫《明朝那些事兒》的書。勾起我讀書的興趣的是網(wǎng)絡(luò),是一個叫林子的網(wǎng)友,她最近正在讀這本書,而且這本書在網(wǎng)上也很火。于是,我便對著我的同學(xué)說,誰看過《明朝那些事兒》。果然有同學(xué)向我推薦這本書,而且對這本書的評價很高。于是乎,我抱著好奇的心態(tài)來讀書。讀這本網(wǎng)友寫,網(wǎng)友讀,網(wǎng)友藏的書。
讀歷史書,向來是枯燥的。特別是那些正史,資治通鑒我看過幾個章節(jié),二十五史我有中國臺灣文白譯本,但都沒有通讀,因為看著看著就升入半空的煙花,在墜落中熄滅。
不過《明朝那些事兒》例外,我可以不上網(wǎng),可以不吃飯,可以晚上讀到十二點以后,可以早晨四點起來接著讀,可以讀著讀著就咧開嘴笑,可以讀著讀著就皺起來眉頭,可以讀著讀著就眼睛濕潤,情感都在其中。
這是一部正史,以《明史》、《明實錄》為藍本,用口語化的文字來解讀明史。如果說一般的正史如一具尸骨,那這部書就是神奇的復(fù)原專家,把這些歷史人物活生生的展現(xiàn)在你的面前。
以前讀過于謙的詩《石灰吟》,
我從小喜歡歷史,所以,我也比較喜歡看有關(guān)歷史的書籍。我原先是三國迷,《三國志》、《三國演義》我都看過了,所以我一直覺得三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豐富多彩的階段。一直聽聞《明朝那些事兒》是一部很好的書,語言幽默,但又不乏鮮艷的筆墨;以小說的筆法來寫,但又以歷史為基礎(chǔ)。所以,在這個寒假,我充分利用了我的空余時間看《明朝那些事兒》。雖然并沒有看完,但是我已經(jīng)感慨萬分。
《明朝那些事兒》一共有七本,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余年發(fā)生在明朝的事情。這期間,發(fā)生了許多事,讓我對皇帝對大臣們都有了新的了解和認識,所以,我的心一直被震撼著。
說到明朝,我們大家腦海里第一個浮現(xiàn)出來的人物,應(yīng)該就是朱元璋了。朱元璋,本是布衣,生活艱苦,沒有讀過書,然而,他從一個卑微的貧民走向成功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讓我深感佩服。“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人也一樣,在經(jīng)歷痛苦和艱難的磨煉之后,方才會成功。朱元璋告訴我們,獲得勝利的關(guān)鍵在于隱忍的耐心和準確的判斷,而這也體現(xiàn)出朱元璋一生的信條:要么不做,要么做絕。朱元璋,他是明朝皇帝的典范,他的勇猛,他的堅強果斷,他的信念,都值得我們學(xué)習。雖然,有的人說朱元璋剛愎自用,疑心太重,殺人太多殺人從不手軟,心狠手辣,但是,這是他為了維護鞏固自己的政權(quán)而已,他也無非是想讓天下不要那么黑暗。畢竟人無完人,他依舊是一個很成功的皇帝。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摘抄篇十
若有機會,我會讓你出現(xiàn)在我們家戶口本上。
閉上眼等待的時間是最難熬的時間
到家的時候我已經(jīng)滄桑的不像一個人人啦
民以食為天,現(xiàn)在餓了管不了那么多
我最討厭拿哥們輕易說是,卻又無可奈何
《明朝那些事兒》
你實在就是應(yīng)試教育的犧牲品,高分低能的代表
當一個人不得不走向死亡時,自殺代表著尊嚴和抗爭
真相大白之日。即是你死期來臨之時
真是比及時雨還及時啊
在權(quán)力面前,從來就沒有兄弟的位置
要想往上爬。就不能有原則,不能有尊嚴,要會溜須拍馬,要會逢迎奉承,什么都要,就是不能要臉!
那是何等的風光,何等的得意!
名留青史,千古流芳
作惡多端,名聲之臭,罕有匹敵
剛出道時要低調(diào),再低調(diào)
能進去的人不是窮兇極惡就是達官顯貴。所謂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小爺心中根本就沒有害怕兩個字
自古以來最可怕的事情不是死,而是每天在死亡的威脅下等死。不知何時發(fā)生,只知隨時可能發(fā)生,這種等死的感受才是最為痛苦的。
大浪淘沙,始見真金
年華逝去,大浪淘沙
后果可想而知,也不堪設(shè)想
盲目的自信往往比自卑更可怕
一個人最可悲的地方不在于被罵,而是罵無可罵
堅持以錯誤開頭,用錯誤結(jié)尾,真正做到了把錯誤進行到底
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所謂有水平,就是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相處別人想不出的方法
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最終因素,是人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只要一平均就會原形畢露
在高管云集的京城,說他是官都是抬舉了他
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還未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更不上什么空乏其身,忽然就天降大任啦
紙上談兵不行,這個世界是靠實力說話的人有時候必須有舍棄生命的覺悟,才能找到生路
你就是窮奢極欲,好色之徒,消極怠工,不務(wù)正業(yè)
雖無顯跡,意有之
“莫須有”殺掉了岳飛?!耙庥睔⒌袅擞谥t
沒有最壞,只有更壞
飯桶廢物也是有用的,至少他的愚蠢起到了警示后人的作用,也是功德無量啊
歷史告訴我們,喜歡看課外書的孩子獎勵啊一般都是有出息的所謂英雄者,敢為人之所不敢為,敢當人之所不敢當。所謂英雄者,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于將傾。所謂英雄者,堅強剛毅,屢敗屢戰(zhàn)。
不懂得畏懼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困難,也無法戰(zhàn)勝困難。只有懂得畏懼的人,才能喚起自己的力量。只有懂得畏懼的人,才有勇氣去戰(zhàn)勝畏懼。懂得畏懼的可怕,還能超越它,征服它,最終成為它的主人的人,就是英雄。
從一盤散沙、行將崩潰到眾志成城、堅如磐石,從滿天陰云、兵臨城下到云開霧散、破敵千里,大明帝國終于轉(zhuǎn)危為安,北京保衛(wèi)戰(zhàn)創(chuàng)造了一個力挽狂瀾的奇跡。
事情到這里就算結(jié)了,程敏政被這個黑鍋砸得七竅冒煙,回家不久就去世了,唐寅一聲嘆息之后,對前途心灰意冷,四處逛妓院,開始了他的浪子生涯。而徐經(jīng)功虧一簣,對科舉也是恨之入骨,回家就開始燒四書五經(jīng),還告誡他的子孫,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是一句屁話,還不如學(xué)點有用的好。他的家教收到了良好效果,八十八年后,他的兒子的兒子的兒子出世,取名徐振之,此人不愛讀書,只喜歡旅游,別號徐霞客。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摘抄篇十一
今天要跟大家一起分享的這套書叫《明朝那些事兒》,20xx年起在“天涯社區(qū)”連載的一篇歷史小說,耗時三年連載完畢。因網(wǎng)絡(luò)反響強烈,作者就邊寫作邊集結(jié)成書出版發(fā)行,據(jù)說當時還掀起了明朝熱。
作為一名普通女子,我也不喜歡歷史,甚至有點厭惡學(xué)生時期的歷史課,因為總是死記硬背那些歷史事件的時間、地點和人物。如今,就成了一個“歷史盲”。但這本書早有耳聞,于是趁著某次活動,在網(wǎng)上以優(yōu)惠價買進了這套書。最近,才得空翻閱此書。
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甚至是網(wǎng)絡(luò)用語,使原本在明朝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作者以史料為基礎(chǔ),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所以讀此書毫無普通史書般那么枯燥乏味。
中華上下五千年,在這歷史的長河中涌現(xiàn)了太多歷史人物與故事。相信你讀完此書,必然也會喜歡此書,同時驅(qū)使你去讀更多的歷史……(顧治萍)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摘抄篇一
《明朝那些事兒》第一部主要是講朱元璋白手起家到朱棣造反。在書里就有他的介紹:
姓名:朱元璋
別名(外號):朱重八朱國瑞
性別:男
民族:漢……
生卒:1328——1398……
主要經(jīng)歷:1328——1344年放牛
1344——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討飯
1347——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敲鐘
1352——1368年造反
1368——1298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朱元璋的家境貧困,他在親人將近死光的情況下做了和尚。不久他在少年好友湯和的邀請下參了軍。后來自己獨自建起了一個部隊,和陳友諒、張士誠多次拼搏之后,打敗了最強大的對手。8月2日,主攻將領(lǐng)徐達縱馬奔入齊化門,元朝滅亡了。
朱元璋當上了皇帝,年號洪武,封賞了許多官員。但他晚年殺死了很多名將,還有很多他認為是貪污的官員。不過這些官員一些是沒貪的,還有一些和明代晚年和歷史上諸多朝代比起來也算是貪少了。
朱元璋的長子朱標在朱元璋以前就病死了,朱元璋就把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立為皇帝,稱建文帝,這引起了很多藩王的不滿。加上朱允炆還要消藩,當時最有實力最會打仗年紀最大的藩王朱棣初場了。和尚姚廣孝的幫助下,朱棣樹立了決心,最后終于奪取了皇帝的寶座,年號永樂,史稱永樂大帝。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摘抄篇二
此書其名為《明朝那些事兒》是當年明月(筆名)所著。這是一套向我們講述明史的系列叢書。這位作者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從朱元璋開國到1644明朝的沒落其間之事。當我在某書評網(wǎng)站看到這番簡介時并沒有感覺到這套書有什么太大的亮點。但當我讀了之后,我的所有想法全部改變了。我以往讀史書都是極其的費勁甚至感到枯燥乏味,但這次不同,這套書讓我很容易讀懂,而且讀后自己也會有很多的想法,也會試著去揣測作者筆下人物當時的想法、感受,這本書令我愈發(fā)的渴求,恨不得茶飯不思也要讀完。
讀這套書之前,我仿佛一直都站在歷史的大門外,苦苦尋著開門的鑰匙,讀完了這套,我才發(fā)現(xiàn)打開歷史之門的并非是一把鑰匙,其實只用輕叩幾下扣門環(huán)就能看見明朝正撥開云霧向我傾城而來。
當年明月(作者)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出色的說書人,他的文字并不是拘泥于歷史的高深莫測和難以理解的文言文,而是摻雜著他自己對歷史的理解、感悟與評論,讓我們得以更直接得面對歷史的滄桑與神秘。就像他本人所說的:“我很喜歡歷史,喜歡那些過去的人和事。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們?nèi)セ匚丁N覍懳恼掠袀€習慣,由于早年讀了太多學(xué)究書,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的很好看。我想寫的,是一部讓人可以在輕松中了解歷史的書,一部好看的歷史,僅此而已!”顯然,他真的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出色。
作者的寫作不僅筆鋒活潑幽默,而且加進了自己的感悟,這就拉進了作者與讀者的距離,也拉進了古人與今人的距離。這是套好書,除了把史實擺出來,還要評論挖掘,用現(xiàn)代的語言去說。我很贊成作者對歷史的解讀,畢竟歷史本就是一堆堆的故事和生動的人物組成,用人們喜歡接受的方式讓他們?nèi)チ私猓呛檬?。我們需要更多的去了解歷史,了解我們祖先的智慧所在。
要說明的是,這部書別看它的敘述語言并沒有用那種標準的學(xué)術(shù)體,但他描寫的都是正史,資料來源包括《明實錄》《明通鑒》《明史》《明史記事本末》等二十余種明代史料和筆記雜談,雖然用了很多流行文學(xué)的描寫手法和表現(xiàn)方式,但文中絕大部分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甚至人物的對話都是有史料來源的,可以看出作者為了寫它也是下足了功夫。
明朝,歷經(jīng)了三百年的風雨洗禮,從十六位皇帝的手中成長衰敗,就這樣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后與世長辭,我們縱有神力也無法再還原那宏偉而沉重的歷史,只能從先人留下的文字中窺探到那神秘背后的艱辛。歷史是唯一的,不可復(fù)制的,但卻真是地存在過。
書中很多的描寫刷新了我對一些人事物的看法,比如戚繼光,我以前只是單純的覺得他是一個傳統(tǒng)的民族英雄,印象中是一位呆板橫沖直撞的略顯呆萌的武將。后來我才明白,在戰(zhàn)爭中橫沖直撞只會丟掉自己的性命,真正的武將是有勇有謀的,這才能夠在你死我活不擇手段的戰(zhàn)爭中生存并且連戰(zhàn)連捷。戚繼光的情商很出眾,他并不是一個廉潔的官,否則以明朝的工資肯定不能養(yǎng)起傳說中的“戚家軍”,他善于搞關(guān)系,八面玲瓏,所以在那些書中介紹的重要任務(wù)中他的結(jié)局是最好的。這也正是殘酷的生存之道。
明朝還有很多讓人驚艷的事物,比如王守仁的“心學(xué)”。王守仁在我眼中是個天才,軍事、思想、文化樣樣有拿得出手的東西,尤其是“格物致知”這四個字,留給后人的是無限的思考。明朝輝煌的歷史長河中還有海瑞、黃宗羲解縉等等等等,相對這些人才來說,明朝的皇帝卻是庸庸碌碌了些。
看完《明朝那些事兒》,我懂了很多,思考了很多,也讓我更明白歷史其實并不是單純的只有歷史,在歷史中我們甚至能窺見自己,窺見自己的未來。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摘抄篇三
今天,我看了《明朝那些事》這本書,書的作者是當年明月。這本書非常有趣。
“土木堡之變”。其他幾冊就不說了。
其中我最喜歡第一冊。里面有句話讓我想忘都忘不了,這句話是:“是流氓我怕誰?”。我從這本書里還知道了許多人物,如合稱為“明朝雙壁”的常遇春和徐達、陰險狡詐的陳有諒等人。
讀了這一系列書,我發(fā)現(xiàn)它讓我喜歡上了明史。也許是里面內(nèi)容的幽默讓我喜歡上了明史;也許是里面精彩讓我喜歡上了明史;也許是里面的的話讓我喜歡上了明史。
讓我深有感觸的是:里面大多是白話,但講的都是正史??赡埽@就是讓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摘抄篇四
今天我讀了《明朝那些事兒》,了解到了明朝的科舉制度一共分為4關(guān)。第1關(guān)為院試,考生的資格為童生,考試的單位是州縣,如果你被錄取了,錄取者授予的榮譽稱號為生員;第2關(guān)是鄉(xiāng)試,鄉(xiāng)試不是鄉(xiāng)村測試哦,考生的資格要在院試中考上一二等者,考試的單位是省,授予的稱號是舉人,第1名就是三元中的“解元”。在說第3關(guān)之前,我們要來說一說,古代科舉考試的教室,他不像我們現(xiàn)在這樣有明亮的燈光,明代的考試的考場叫做貢院,貢院里有上萬間房間,但是只挑選300人,每個房間是長5尺,寬4尺,高8尺,這幾乎就是個籠子,像牢房一樣。進去考試前要搜身,只能帶書具和燈具進去,每人發(fā)三根蠟燭,進去后馬上關(guān)門上鎖,但由于房間太小了,考生只能蜷縮著睡覺,真是要多難受,有多難受!第3關(guān)叫會試,考生的資格是舉人,考試的`單位是全國,考過了沒有名號,只取得殿試資格,第1名是三元中的第2元也就是“會元”。第4關(guān)就是殿試,考生的資格是貢生,考試的單位是全國,錄取者授予的稱號就是進士,第1名就是三元中的第3元“狀元”。第4關(guān)的殿試是皇帝提問,學(xué)生回答,不敢抬頭也不能抬頭,學(xué)者們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回答完問題,等著自己的命運。讀完這些,我知道了,在古代要有所成就是很不容易的,想當個官都要經(jīng)受很多苦,所以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良好的學(xué)習條件,有光亮的教室、寬闊的操場、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我們一定要珍惜學(xué)習機會,好好學(xué)習,天天向上。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摘抄篇五
剛看完第一步明朝那些事兒,把里面的人作為研究主體,可以發(fā)現(xiàn),其實就是前期朱元璋帶領(lǐng)一大堆將領(lǐng)攻城略地,后期朱元璋將他們一一屠殺的故事。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 良狗烹,高度概括了飛鳥和良弓的前半生輝煌和后半生落寞。讀完之后,不滿足于現(xiàn)象的概括,而志在追求現(xiàn)象背后的根源,于是做了如下思考。
將所有的大臣作為一個全集,搜索他們的交集,會發(fā)現(xiàn)性格迥異,真正的共同點是——在前期打敵人的時候表現(xiàn)過于優(yōu)秀,被朱元璋懷疑一旦自己不在,這些人要反起來,新皇帝hold不住。
所以決定他們命運的,不是性格,而是結(jié)構(gòu)性沖突。他們前期的表現(xiàn),就決定了后期的結(jié)局,不管是清廉,或者腐敗,總是可以找個借口干掉的。
我想,唯一可能解決的方法大概也是從結(jié)構(gòu)性沖突入手,只要將自己徹底廢掉,變良弓為廢柴,比如成功之后突然生活腐化,天天沉迷低級趣味。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摘抄篇六
當年由于老師要求我們?nèi)タ匆幌玛P(guān)于歷史的書籍并記錄下自己的讀后感,我才開始接觸到這本書,誰知一看便欲罷不能。這套書給我的讀后感是,作者用幽默的語言,帶著或是旁觀者分析的角度,或是主角的思想活動的角度,慢慢的`一步步的帶著我們揭開明朝歷史的神秘面紗。
在他的書里,那些皇帝不只是冷酷和高高在上,他們的脆弱,他們的愛恨情仇,都能夠觸動到讀者的內(nèi)心,讓我們真真切切感受到處在至尊位置上的身不由己。而作者全文除了介紹歷史,還穿插著他對一些歷史事件的分析在里頭,并且用那些貼近我們生活的淺顯易懂的道理,分析這那些看似高深的歷史意圖。
比如,作者在寫到朱元璋那一本書的時候,說朱元璋選擇了建立王朝。其實就像是經(jīng)營企業(yè),不過是一攤更大的生意。只要你成功了,就可以肆意的收別人的錢,可以說是無本生意。這就是從古至今吸引眾多人起義的原因。那是多么通俗易懂的解釋,多么與眾不同的觀點,那些起義之人,或許像是我們歷史書中說的,他們飽受了壓迫,在走投無路下選擇了起義,但誰又能夠排除他們起義背后也有著利益的趨勢呢?作者就會通過新的角度給我們打開另一扇了解歷史的大門。
所以,沒事的時候可以去找下這本書看下,相信你看完之后能夠?qū)W會用更多的角度去看待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摘抄篇七
說到歷史,很多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枯燥、無味。如果你也是這樣想,那就請你去看一下《明朝那些事》,這本書絕對可以顛倒你對歷史的看法。
這本書的作者用風趣幽默的話語描寫了在明朝發(fā)生的各種事情,并把人物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把戰(zhàn)爭的場面描寫得淋漓盡致。在這本書中令我影響最深刻的就是朱元璋這個平民出身,卻能當上皇帝的人。
朱元璋小時候飽受元朝的腐敗統(tǒng)治之苦,家中十分貧苦,在中國歷史上的所有皇帝中,大概是唯一一個一無所有的民農(nóng),是通過造反才奪得了天下。他沒有受過教育,卻能夠帶領(lǐng)千軍萬馬爭奪王位,是一個軍事天才,更是一個可遇不可求的人才!
朱元璋令我最敬佩的是他的各種本領(lǐng):果斷、堅持、冷靜。這三樣寶物合起來,能夠讓他在戰(zhàn)場上完美地指揮出迎戰(zhàn)方法。在這三個本領(lǐng)前,無論是什么困難都能迎刃而解,最終讓我們能夠登上成功的彼岸。
朱元璋還教會了我一種很重要的東西自信。他曾經(jīng)說過我相信,我是對的。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我們會撿到許許多多的鑰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閃閃,但是卻只有一把能打開成功的大門。在帶領(lǐng)大軍作戰(zhàn)時,我們只有一次機會,只有一個時機是最合適的,如果失敗了,就會失去一切。但是朱元璋在關(guān)鍵時刻毫不緊張。因為自信,他相信的自己的決定;因為自信,他登上了皇位。
這就是《明朝那些事》教會我的,不多,但是卻能使我終生受益。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摘抄篇八
原創(chuàng)小說明朝那些事兒得到讀者熱捧的時候,不經(jīng)意間隨手翻閱了一下第一冊,立即被作者當年明月那輕松調(diào)侃的筆觸所吸引,一下子便愛不釋手了。正好同事那兒有一整套,隨即索來,一鼓作氣看完全冊。小說內(nèi)容跌巖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勝。作者寫作手法新穎超脫通俗易懂,幽默寓意的道出了明朝三百年來歷史變遷。
縱觀全書,從明朝開國黃帝朱元璋開始,到明朝最后一位皇帝祟禎結(jié)束,朱家王朝經(jīng)歷了十七位黃帝的變更交替。為了爭奪皇位,一脈相承的骨肉也同室操戈相互殘殺;皇室大臣們更是為了取得權(quán)利和滿足個人私欲,爾虞我詐血雨腥風,不惜踩著別人的頭頂,踏著別人的尸體來得到;貪官污吏層出不窮,民眾遭殃;皇帝輕信讒言,忠臣愛國人士慘遭荼毒迫害含怨九泉。也有那正直人士,智慧超人,躲過明槍暗箭,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化險為夷——不為己只為民為國!最后功成名就,做到了流芳千古。
雖然本書主要是寫的明朝的'歷史變遷,看到只是權(quán)利和欲望的爭斗過程。但我認為本書最精髓部分并不在此,而是在最后一段話里,也是作者真正的意圖所在。在寫完明朝歷史的最后,作者話鋒一轉(zhuǎn),介紹了一個與朝廷政局似乎不相干的人物:他就是明朝著名的地理學(xué)家旅游家徐宏祖。徐宏祖在游歷了高山河川的同時,記了描寫地理地貌的大量筆記,后人整理成書《徐霞客游記》。他的成就,為后人所敬仰。像徐霞客這種人,能在世事紛擾中掙托出來,擯棄官場的誘惑,淡泊名利另辟蹊徑,與自然為伍,去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這才叫真正的成功者!這才是江山的真正擁有者!
歷代王朝所謂的江山,他們真正的曾擁有過嗎?他們深居皇宮,起居和勤政都被大臣們所左右,即便是出使巡游,也得前呼后應(yīng)陪伴左右,那能容得自由之身。像明朝最能玩的朱厚照皇帝,在挖空心思的逃出皇宮后,大臣們卻驚慌萬分窮追不舍,直到班師回宮。真是人在皇宮,身不由己啊!
然而,身為皇帝,又奈何?
最欣賞的的作者最后一句話: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摘抄篇九
朱元璋大概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坐上龍椅,貴為天子,君臨天下,當初迫不得已跟著造反,不過是為了混口飯吃,但形勢不由人,一步一步下來,他這個乞丐和尚出身的人也當上了皇帝。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在那個混亂的年代,群雄角逐,給了豪強們功成名就的機會,但最終登頂?shù)闹恢煸耙蝗硕?,朱元璋這個被時勢造就的英雄最終也造就了自己的時代。
他大概也不會想到,他的孫子只做了四年的皇帝就被四叔給趕走了;他想不到,自己整頓吏治,嚴懲貪腐,百年之后,帝國卻一片狼藉,千里為官只為財啊,他改變不了;他也想不到,自己廢除了丞相,自以為自此之后就是皇帝一人說了算,但另一個叫內(nèi)閣首輔的官卻比丞相還宰相;他想不到,自己手書“內(nèi)臣不得干預(yù)政事”的鐵碑竟然被一個叫王振的太監(jiān)給撤掉了,之后的劉瑾,魏忠賢等大名鼎鼎的太監(jiān)一個個比皇帝還風光;他還想不到,他兢兢業(yè)業(yè),嘔心瀝血,試圖給子孫們做個還榜樣,卻還是有那么多不成器的敗家子揮霍著他的江山;他想不到,自己蕩平四海,自認此后邊疆永固,但有明一代,邊患迭起,最后還是被那個他沒有放在眼里的女真給替補掉了。他想不到的太多了,兩百多年的大明王朝,有多少精彩的事情,多少生動的人,這段好看的歷史要是他能想到,那歷史的未知性不就沒了,還是得有后人來為我們書寫這些。
歷史很好看,我一直這么認為,但看了《明朝那些事兒》,我才發(fā)現(xiàn),歷史可以有趣到這種地步。在我看來,一步有思想的書就是好書,而有思想,能讓人接受,深入人心,又是基于事實的,就算是好書了,這本書不但具有這些,還生動有趣,鮮活形象,能達到這么多境界,而作者又是一如此年輕的非專業(yè)人士,那只能說是非常好了,五體投地?。?BR> 出于愛好,我比較喜歡歷史方面的東西,當然我承認,歷史確實比較枯燥,但這本書卻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讀著讀著竟然覺得是在看小說,而它確實是基于正史的,不是演義,能把歷史白活到這種程度,真是絕了。
當然,形式很重要,一種好的形式可以吸引很多人,但最重要還是得有好的內(nèi)容,這本書可稱得上是內(nèi)外兼修,表里如一了,內(nèi)容如形式一般引人入勝。
寧遠來犯之敵,再想想長征兩萬五,覺得這點困難不過如此了;失意時,看看楊慎,三朝元老楊廷和之子,狀元及第,前途一片大好,曾經(jīng)意氣風發(fā),卻也躲不過政治的無情,杖責,監(jiān)牢,流放,謀殺,他嘗了個遍,卻能安然處之,專心休學(xué),最終著作等身,名揚天下;驕傲時,看看陳友諒,他是什么下場,想想藍玉、胡惟庸,驕傲是什么下場,還是被朱元璋給滅了;看看那些個敗類,王振徐有貞魏忠賢之類的,你會覺得咱還不是那么差勁;讀了楊繼盛慷慨赴死,楊漣寧死不屈,就想到了信念的力量真是無窮的,精神真的可以支配肉體,人的意志可以堅定到如此程度,自愧不如感動之余也知道了崇尚正義;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繼光的人生誓言,他做到了,每每此時,自小心中那從軍報國建功立業(yè)的想法總被喚醒,頓感天地如此開闊,正是我輩馳騁時;看看李時珍,想想現(xiàn)在那些個庸醫(yī),真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現(xiàn)代社會人人為利而來,但總該講點職業(yè)道德吧;明朝的那些言官,屢屢直言抗上,凜然不屈,寧死不從,現(xiàn)在那些不惟真,只惟上的人該臉紅了吧。
明朝歷史真是奇怪,嘉靖、萬歷兩個皇帝在位將近百年,雖說多少管點事情,但比起朱元璋朱棣差的不是一點半點,而國家也能運轉(zhuǎn)下去,這可就要歸功于那些輔臣了,那兩個時代產(chǎn)生了多少優(yōu)秀的政治家,夏言、徐階、高拱、張居正、申時行等等。明朝官員的內(nèi)耗是相當厲害的,這些人在你死我活之余還能順手把國家給治理了,不是一般的強。看著他們的斗爭,絲毫不亞于刀光劍影的血拼,步步為營,進進退退,虛虛實實青云直上身敗名裂只在旦夕之間,看看那些人,哪一個不是才高學(xué)富身手非凡,卻也一個個一敗涂地,只能感嘆,一般人真玩不了政治??!
光了他也無功可立了,于是邊疆貌似平安無事,其實是養(yǎng)虎為患,最終后金的崛起,努爾哈赤坐大,最終對明朝長期為患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的兒子李如松倒是厲害非凡,遠征朝鮮,打得豐臣秀吉手下那些戰(zhàn)國名將落花流水,長國人志氣,只可惜天妒將才,英年早逝,可惜了。
海瑞算是明朝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影響力之大古今少有,文化大革命的爆發(fā)也有他一份功勞。舉人出身,四十做官,還是不入流的教諭,為人又不是一般的正直,這種人頭腦里想的都是忠君愛民,廉潔奉公,和官場規(guī)則不接軌,按說一輩子是沒指望了,但正直的人永遠都有,所以正直的他被個別欣賞他的人提拔,官越做越大,事情辦得也越來越不靠譜,名聲也越來越盛,海瑞是個好人,但這種正直近于刻板,廉潔近于苛刻,奉公近于自虐的行為是不是有點過了?水至清則無魚,凡事得講策略,作為一個知識分子,是有匡扶濟世的理想,但理想的跟著現(xiàn)實走?。∫晃兜陌凑兆约旱南敕ㄈマk事只能是日漸封閉,事倍功半了,雖有千古美名但都是虛的,除了道德理想,也得講技術(shù),看看徐階張居正,這些人無疑更出色?!爸泻弦弧笨磥砗H鸬脤W(xué)學(xué),徐階就是王守仁的傳人,這一點上他做得很好。說到王守仁,作者把他列為明朝第一號人物,應(yīng)該是當之無愧的,此人確實厲害,大哲學(xué)家,心學(xué)的創(chuàng)始人,軍事家,單槍匹馬能召集千軍萬馬,蕩平寧王叛亂,政治家,政治上相當成熟,跟他作對的壞人基本沒什么好下場,基本上能在立于不敗之地,文學(xué)家,著作頗豐。算是傳奇人物了。
皇帝不好當,我算了算,明朝的皇帝平均壽命最多也就四十吧,像皇帝這種地位高貴,養(yǎng)尊處優(yōu),吃好的喝好的,還有一大幫太醫(yī)圍著轉(zhuǎn),卻壽命不長,什么原因?壓力大算是一個吧,整天得提防著誰暗算,誰圖謀不軌,心神不寧,生活壓力也大,那么多嬪妃,累啊!最主要是治國理政太累,每天得批多少奏折,想多少點子,英年早逝也算正常,當然也有高壽的,像朱元璋、朱棣,這父子倆戰(zhàn)亂出來的,長期征戰(zhàn),身體條件好,活六十多七十正常,像嘉靖、萬歷祖孫倆情況就不一樣了,雖說活了五十多,但主要是靠偷懶換來的,不光彩。待遇高就得賣命干活?。《疾蝗菀?。
明朝的特務(wù)算是封建王朝里登峰造極的吧。錦衣衛(wèi),東廠西廠內(nèi)行廠,這些組織,無所不為,監(jiān)視、抓捕、審訊、綁票、暗殺等等,雖說威風八面,但一個政府如果用這么一些恐怖手段去統(tǒng)治大眾,它的脆弱也可見一斑了。還是講法制的好,要想坐穩(wěn)了江山,搞這些是不行的。
王朝更迭是歷史規(guī)律,中國更有趣,封建社會的大一統(tǒng)王朝沒有一個能超過三百年的,漢唐明清,都是二百多年,秦隋元則是其興也勃,其亡也忽,幾十年而已。明朝開國之初,滅北元,下西洋,修大典,四海歸一,萬國臣服,泱泱大國,何等尊崇。但歲月流逝,當這些繁華都已成舊日往事,帝國風光不再時,韃靼瓦剌又是俘虜皇帝又是兵臨京城,東瀛小國也敢騷擾侵犯,雖說一次次化解危機,但不難看出,大明帝國已漸漸走向沒落,最后茍延殘喘也逃不過歷史的宿命,被革掉了。
想起諸葛亮的一句話: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國家的強盛,需要一大批人才的支持,但凡盛世,無不是君主勵精圖治,臣下各司其職,建言獻策,一心為國。而那些黑暗的年代則是各有各的不同,有主上昏庸不堪,有奸臣蒙蔽圣聽,有閹黨為非作歹,有黨錮之爭,有外戚作亂,但社會大眾永遠都是決定歷史走向的,當群眾的憤怒達到了頂點,揭竿而起時,王朝末路就到了。明朝也是如此,后期魏忠賢一折騰,皇太極在關(guān)外騷擾,國內(nèi)又有天災(zāi),政府還要加派三餉,去剿這個滅那個,那些當官的還照貪不誤,老百姓也不是搖錢樹,活不下去就反了他,大明最終是誰也沒剿就被老百姓給滅了。
明朝那些事兒,那么多的事,那么多的人,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精彩生動的歷史故事,讀了之后真是感觸不少,畢竟才讀了一遍,多讀幾遍,每一次讀應(yīng)該都有不同的感觸,這就是讀書讀史的樂趣所在吧!
《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
前段時間迷上了這本叫《明朝那些事兒》的書。勾起我讀書的興趣的是網(wǎng)絡(luò),是一個叫林子的網(wǎng)友,她最近正在讀這本書,而且這本書在網(wǎng)上也很火。于是,我便對著我的同學(xué)說,誰看過《明朝那些事兒》。果然有同學(xué)向我推薦這本書,而且對這本書的評價很高。于是乎,我抱著好奇的心態(tài)來讀書。讀這本網(wǎng)友寫,網(wǎng)友讀,網(wǎng)友藏的書。
讀歷史書,向來是枯燥的。特別是那些正史,資治通鑒我看過幾個章節(jié),二十五史我有中國臺灣文白譯本,但都沒有通讀,因為看著看著就升入半空的煙花,在墜落中熄滅。
不過《明朝那些事兒》例外,我可以不上網(wǎng),可以不吃飯,可以晚上讀到十二點以后,可以早晨四點起來接著讀,可以讀著讀著就咧開嘴笑,可以讀著讀著就皺起來眉頭,可以讀著讀著就眼睛濕潤,情感都在其中。
這是一部正史,以《明史》、《明實錄》為藍本,用口語化的文字來解讀明史。如果說一般的正史如一具尸骨,那這部書就是神奇的復(fù)原專家,把這些歷史人物活生生的展現(xiàn)在你的面前。
以前讀過于謙的詩《石灰吟》,
我從小喜歡歷史,所以,我也比較喜歡看有關(guān)歷史的書籍。我原先是三國迷,《三國志》、《三國演義》我都看過了,所以我一直覺得三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豐富多彩的階段。一直聽聞《明朝那些事兒》是一部很好的書,語言幽默,但又不乏鮮艷的筆墨;以小說的筆法來寫,但又以歷史為基礎(chǔ)。所以,在這個寒假,我充分利用了我的空余時間看《明朝那些事兒》。雖然并沒有看完,但是我已經(jīng)感慨萬分。
《明朝那些事兒》一共有七本,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余年發(fā)生在明朝的事情。這期間,發(fā)生了許多事,讓我對皇帝對大臣們都有了新的了解和認識,所以,我的心一直被震撼著。
說到明朝,我們大家腦海里第一個浮現(xiàn)出來的人物,應(yīng)該就是朱元璋了。朱元璋,本是布衣,生活艱苦,沒有讀過書,然而,他從一個卑微的貧民走向成功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讓我深感佩服。“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人也一樣,在經(jīng)歷痛苦和艱難的磨煉之后,方才會成功。朱元璋告訴我們,獲得勝利的關(guān)鍵在于隱忍的耐心和準確的判斷,而這也體現(xiàn)出朱元璋一生的信條:要么不做,要么做絕。朱元璋,他是明朝皇帝的典范,他的勇猛,他的堅強果斷,他的信念,都值得我們學(xué)習。雖然,有的人說朱元璋剛愎自用,疑心太重,殺人太多殺人從不手軟,心狠手辣,但是,這是他為了維護鞏固自己的政權(quán)而已,他也無非是想讓天下不要那么黑暗。畢竟人無完人,他依舊是一個很成功的皇帝。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摘抄篇十
若有機會,我會讓你出現(xiàn)在我們家戶口本上。
閉上眼等待的時間是最難熬的時間
到家的時候我已經(jīng)滄桑的不像一個人人啦
民以食為天,現(xiàn)在餓了管不了那么多
我最討厭拿哥們輕易說是,卻又無可奈何
《明朝那些事兒》
你實在就是應(yīng)試教育的犧牲品,高分低能的代表
當一個人不得不走向死亡時,自殺代表著尊嚴和抗爭
真相大白之日。即是你死期來臨之時
真是比及時雨還及時啊
在權(quán)力面前,從來就沒有兄弟的位置
要想往上爬。就不能有原則,不能有尊嚴,要會溜須拍馬,要會逢迎奉承,什么都要,就是不能要臉!
那是何等的風光,何等的得意!
名留青史,千古流芳
作惡多端,名聲之臭,罕有匹敵
剛出道時要低調(diào),再低調(diào)
能進去的人不是窮兇極惡就是達官顯貴。所謂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小爺心中根本就沒有害怕兩個字
自古以來最可怕的事情不是死,而是每天在死亡的威脅下等死。不知何時發(fā)生,只知隨時可能發(fā)生,這種等死的感受才是最為痛苦的。
大浪淘沙,始見真金
年華逝去,大浪淘沙
后果可想而知,也不堪設(shè)想
盲目的自信往往比自卑更可怕
一個人最可悲的地方不在于被罵,而是罵無可罵
堅持以錯誤開頭,用錯誤結(jié)尾,真正做到了把錯誤進行到底
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所謂有水平,就是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相處別人想不出的方法
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最終因素,是人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只要一平均就會原形畢露
在高管云集的京城,說他是官都是抬舉了他
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還未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更不上什么空乏其身,忽然就天降大任啦
紙上談兵不行,這個世界是靠實力說話的人有時候必須有舍棄生命的覺悟,才能找到生路
你就是窮奢極欲,好色之徒,消極怠工,不務(wù)正業(yè)
雖無顯跡,意有之
“莫須有”殺掉了岳飛?!耙庥睔⒌袅擞谥t
沒有最壞,只有更壞
飯桶廢物也是有用的,至少他的愚蠢起到了警示后人的作用,也是功德無量啊
歷史告訴我們,喜歡看課外書的孩子獎勵啊一般都是有出息的所謂英雄者,敢為人之所不敢為,敢當人之所不敢當。所謂英雄者,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于將傾。所謂英雄者,堅強剛毅,屢敗屢戰(zhàn)。
不懂得畏懼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困難,也無法戰(zhàn)勝困難。只有懂得畏懼的人,才能喚起自己的力量。只有懂得畏懼的人,才有勇氣去戰(zhàn)勝畏懼。懂得畏懼的可怕,還能超越它,征服它,最終成為它的主人的人,就是英雄。
從一盤散沙、行將崩潰到眾志成城、堅如磐石,從滿天陰云、兵臨城下到云開霧散、破敵千里,大明帝國終于轉(zhuǎn)危為安,北京保衛(wèi)戰(zhàn)創(chuàng)造了一個力挽狂瀾的奇跡。
事情到這里就算結(jié)了,程敏政被這個黑鍋砸得七竅冒煙,回家不久就去世了,唐寅一聲嘆息之后,對前途心灰意冷,四處逛妓院,開始了他的浪子生涯。而徐經(jīng)功虧一簣,對科舉也是恨之入骨,回家就開始燒四書五經(jīng),還告誡他的子孫,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是一句屁話,還不如學(xué)點有用的好。他的家教收到了良好效果,八十八年后,他的兒子的兒子的兒子出世,取名徐振之,此人不愛讀書,只喜歡旅游,別號徐霞客。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摘抄篇十一
今天要跟大家一起分享的這套書叫《明朝那些事兒》,20xx年起在“天涯社區(qū)”連載的一篇歷史小說,耗時三年連載完畢。因網(wǎng)絡(luò)反響強烈,作者就邊寫作邊集結(jié)成書出版發(fā)行,據(jù)說當時還掀起了明朝熱。
作為一名普通女子,我也不喜歡歷史,甚至有點厭惡學(xué)生時期的歷史課,因為總是死記硬背那些歷史事件的時間、地點和人物。如今,就成了一個“歷史盲”。但這本書早有耳聞,于是趁著某次活動,在網(wǎng)上以優(yōu)惠價買進了這套書。最近,才得空翻閱此書。
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甚至是網(wǎng)絡(luò)用語,使原本在明朝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作者以史料為基礎(chǔ),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所以讀此書毫無普通史書般那么枯燥乏味。
中華上下五千年,在這歷史的長河中涌現(xiàn)了太多歷史人物與故事。相信你讀完此書,必然也會喜歡此書,同時驅(qū)使你去讀更多的歷史……(顧治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