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遼寧省導游詞篇一
紅海灘旅游區(qū)位于盤錦市的西南端,綿延于雙臺子河口防洪大堤百余里的沿海灘涂上。它以全球保存的最完好、規(guī)模最大的濕地資源為依托,以舉世罕見的蘆葦蕩為背景,構成一處自然環(huán)境與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的純綠色生態(tài)旅游區(qū)域。
那么紅海灘是什么時候開始出現(xiàn)的呢?紅海灘的確切出現(xiàn)時間無法考證,有學者稱有了地球有了海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有了紅海灘。
有人說:“紅海灘是活的,始終追趕著海浪的蹤跡。灘涂以每年50米的速度向大海延伸,紅海灘也就踩著它的足跡,一步步的走向大海。
盤錦境內(nèi)地勢平坦,河流縱橫,大小21條河,流域面積120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的1/3,其中有三條大河在這里入海,西邊是大凌河,隔海相望的是凌海市,東面是大遼河,與營口市相接,中間就是雙臺子河。可以說每一條河都記載著盤錦的歷史變遷,每一條河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紅海灘碼頭坐落在遼河三角洲的入海口處。這條雙臺子河有人也叫它遼河,但此遼河到底是不是彼遼河呢?遼河古稱“遼水、句輛河、杞柳河”,稱天下名川之一。因多次泛濫,河道也屢次變遷。在1851年(清咸豐20_年)遼河東冷家口(現(xiàn)盤山縣壩墻子)決口,河水沖入了現(xiàn)在的雙臺子河。而那時的雙臺子河還不是河,而是由于大海漲潮落潮沖刷成的一條潮溝。決堤后,遼河水一半經(jīng)雙臺子河入海,一半經(jīng)原來故道入海。但由于雙臺子河沒有堤壩,水患還是沒有徹底根治。
為了防護雙臺子河的洪水,1896年,清政府花費3百萬兩白銀,大規(guī)模興建了雙臺河大堤,雙臺子河正式成為了遼河瀉洪道。1958年,當?shù)卣浇亓鳎p臺子河獨立承受了遼河水,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盤錦母親河。
紅海灘形成并非神話,而是遼河移山填海的自然工程產(chǎn)物。遼河從上游帶來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在入海處形成咸淡相溶的大量物質(zhì)在這里沉積,形成了退海之地---灘涂。由于灘涂含有大量的沉積物質(zhì),所以適于堿蓬草生長。堿蓬草從生長發(fā)育的初期階段到逐漸變紅,一簇簇、一蓬蓬,平平整整,一片錦紅,形成紅海灘。
這片壯麗的紅海灘擁有著一個古老凄美的愛情神話。相傳,在這條大河入海的地方,有一條水路連接著遼東彎里的水晶宮。水晶宮里住著老龍王和他心愛的女兒紅袖,龍王只有一個女兒,百般寵愛,從不讓她出宮半步,生怕她有什么閃失。紅袖在龍王的呵護下漸漸長大,出落的亭亭玉立,端莊秀美。故事就發(fā)生在紅袖十六歲那年的夏天。
這一天,老龍王突然接到玉帝的圣旨要他上天議事,老龍王放心不下女兒,百般叮囑了一番,才上天去了。紅袖一個人在宮里有些寂寞,她忽然聽見從河口的地方傳來一陣陣悅耳的笛聲,便偷偷出了龍宮,沿著水路一直來到河口。她偷偷浮出水面,看見一個年輕的后生坐在灘頭吹著蘆笛。
那年輕的后生叫蘆生,是個孤兒,清晨出海打魚,傍晚就在灘頭折一枝蘆葦,對著夕陽吹奏。紅袖被蘆生深深的吸引住了,年輕的心房迸發(fā)出第一朵愛的火花兒,于是每晚,她便都來到灘頭,躲在葦蕩中偷偷的看著自己的心上人。終于有一天,紅袖大膽地化做一位紅衣少女來到了蘆生身邊。兩人一見鐘情,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紅袖又把龍宮里的珊瑚草種在了這片灘頭上,傍晚兩人就依偎在草地上一起看天上的月亮。
天上一日,凡間一年。等老龍王回宮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女兒已經(jīng)和一個打魚郎在一起生活幾年了。老龍王勃然大怒,他趁蘆生出海打魚時,掀起了滔天巨浪,將蘆生的漁船打翻,害死了蘆生,將可憐的紅袖押回龍宮。紅袖知道父親害死了丈夫,于是她每晚都到灘頭前,對著月光哭泣。慢慢地淚哭干了,眼睛里流出了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片灘頭上原本翠綠的珊瑚草都被染紅了。
如今,一片一片的紅珊瑚已經(jīng)長滿了所有的灘涂,向每一位路過的人講述著這個凄美的愛情故事。老人們還說,即使是現(xiàn)在,在月亮半圓的晚上,你還可以在這里聽到紅袖那如泣如訴的聲音。
紅海灘放眼望去,一望無垠的紅色海灘宛如一幅紅霞似火、巨型紅色的地毯覆蓋于渤海之濱,其間有彎彎的小溪、片片蘆葦,或翠綠色或金黃色,呈現(xiàn)出一派鷗翔鶴鳴的濕地風光,真不愧為世界罕見的自然景觀。
這里是我國東部候鳥遷徙的必經(jīng)之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鳥在此遷徙、停歇,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鳥類有丹頂鶴、黑嘴鷗、大天鵝和蒼鷹等。據(jù)調(diào)查,在這里棲息著236種鳥類。
在眾多的候鳥中,最為著名的是濕地之神——丹頂鶴。丹頂鶴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特殊的位置,它是吉祥和福壽的象征,又稱‘丹頂鶴’。
有這樣一個動人的傳說:丹頂鶴原來是一個善良、漂亮的漁家姑娘,她的丈夫每天都出海打漁維持生計。他每天傍晚都要站在海邊等她的丈夫回來。有一天海上起了大風暴,從此魚郎再沒回來過。姑娘悲痛欲絕,但她任然期盼丈夫會回來。她每天向佛祖祈求,乞求佛祖保佑她心愛的漁郎平平安安。一邊乞求一邊磕頭、一邊磕頭一邊哭泣,頭磕破了,血跡蓋住了額頭,嗓子也哭沙啞了。最后終于感動了佛祖,佛祖把她變成一只鳥,能在空中尋找她的丈夫。大家看她額頭的紅色,就是磕破頭時流出來的血。并因此而得名"丹頂鶴",‘丹’就是‘紅色’的意思。
紅海灘地上的建筑風格十分獨特,從大門開始一直全部是木制的,它是全國唯一一處在泥灘上建起的木結構?!氨P錦紅海灘”這個牌扁,這是國家旅游局長何光瑋先生于1999年8月18日親筆提寫的。
這座橋叫做‘九曲廊橋’,自岸邊逶迤延伸,直探進海中。這是全球唯一一處在泥灘上建起的純木質(zhì)旅游景點,全長680米,由夯進灘里達3米的2998根木樁組成,建筑面積達3000余平方米,矗立在潮漲為海,潮落為灘之地。
在中國的園林建筑中橋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橋文化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極重要的地位,趙洲河上趙洲橋,瘦西湖畔有小紅橋,昆明湖上有玉帶橋,就是在天上,我們的老祖宗也還修了一座鵲橋。橋承載著歷史故事,也傾訴著愛情傳說。我們腳下的九曲長橋,就承載著大家的這一段愉快的時光。
我們腳下的這座橋,名叫“九曲橋”,也就是說它有九道彎。之所以把它建成九曲橋,一是因為它全長千余米,又在海灘之上,這樣拐彎抹腳的便于加固,以增加對海潮沖擊的承受力,這就是運用幾何中三角形穩(wěn)定性的特征。大家一定知道,“九”在中國文化中的涵義是代表著帝王皇權,是最高的象征,古時候皇帝身邊的很多事務都有“九”的稱謂。如北京的九龍壁,稱呼皇帝用的“_至尊”。而今我們走在九曲橋上,也可以感受一下帝王的威風,走出吉祥如意。(知道它們是怎么夯進灘里去的嗎?也許大家不能相信,這一根根木樁,都是全人工的。為了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大連古建公司沒有使用任何機械設備,沒有借助任何外力。他們緊緊抓住每天潮漲潮落的短暫空隙,用純?nèi)斯さ牧α堪堰@一根根木樁深深地夯進灘里。
遼寧省導游詞篇二
尊敬的各位游客:
象牙山位于開原市東南29公里處的`松山堡境內(nèi),距鐵嶺43公里。屬省級森林公園。景取面積32平方公里。主峰高615米,具有石怪,山險,洞幽,泉深,林密,野曠等特點,為歷史上開原八景之一。
說到開原,大家可能不太了解,我簡單的介紹一下;開原是隸屬于鐵嶺市的一個縣級市,東西長89公里,南北寬86公里。全市區(qū)域面積2856平方公里,人口57萬,下轄8個鎮(zhèn),15個鄉(xiāng)。開原礦產(chǎn),植物資源豐富,主要有:金,銀,銅,煤,大理石等。大理石的儲量10億立方米。其中野生資源有人參,蕨菜,榛子等,榛子曾在清代被列為貢品,素有“御榛”之稱。開原供水資源豐富,有省,市,縣三級水庫7座(清河,南城子,柴河,關門山,馬家寨,老關堡,老山子),境內(nèi)還包括遼河,沙河等7條河。開原市農(nóng)業(yè)特別發(fā)達,是國家重點商品糧基地,山楂產(chǎn)量居全國之首。開原的大蒜在全國享有盛譽。
開原山清水秀,歷史悠久,古跡眾多。其中有崇壽寺塔,普覺寺,清真寺,古城遺址等人文景觀。還有清河水庫風景區(qū),象牙山風景區(qū),黃旗寨隔洞等自然景觀。開原也是多民族聚居區(qū),蒙,滿,鮮,回等13個少數(shù)民族占全市人口的61%。文化傳統(tǒng)與文化積淀頗深,極具開發(fā)價值。象牙山景區(qū)風景優(yōu)美,山上有藏經(jīng)洞,臥佛,仙棚,古烽火臺等景觀,已載入《開原縣志》。
這里還有優(yōu)美傳說:傳說上古年間,八仙與南極仙翁經(jīng)常到此山云游。林間樹下品茶,對棋,察看民情。見山下連年干旱,百姓饑寒,便將裝滿水的茶壺留下,潤萬物,渡蒼生。從此,清泉不斷,河水長流,風調(diào)雨順,年年豐收,百姓安居樂業(yè)。從而人們經(jīng)常到山下壺泉,降香,供俸,拜泉飲水。以求消災解難,強身建體,益壽延年。這也是開原為什么水資源豐富的原因。順便提一下,趙本山反映農(nóng)村題材的新作《馬大帥》主景就在象牙山,女主角小翠的家就在象牙山腳下,可見象牙山的景致不一般。我們所要游覽的路線包括“藏君洞,天平嶺,萬象塔,聚仙棚,壽星過“等,其中以天平嶺,夾心石最為奇趣,之所以稱之為奇,是因為爬天平嶺要有些技巧,必需掌握重心,適時借助石階旁的樹木,巖壁等方可登上峰頂。所稱做趣,趣在夾仙石,只能容下一人,側身而過,胖些的恐怕要費些力氣了。并且這樣的景點還不止一個,到時候大家可以親身體會一下夾一夾的樂趣。
我們前面看到的就是“清詩屏”,也是景區(qū)的主要入口,松山堡鄉(xiāng)歷代秀才顯官很多,大家看到的就是歷史文人的代表。我們順路往里走,看一看墻內(nèi)有關象牙山典故,傳說的碑文?,F(xiàn)在我們拾階而上前面就是“藏君洞”。為什么叫藏君洞,這里有個典故;傳說唐代大將薛禮薛仁貴東征高句麗時曾屯兵于此,正要扎寨,忽降大雨,于是就躲進此洞,故名“藏君洞”。洞口狹小須毛腰進入。大家出洞后是不是有別有洞天豁然開朗的感覺。大家抬頭看上面我們就稱之為“天平嶺”。天平嶺是考驗我們自身平衡能力的,爬嶺時大家注意安全,要適時借助巖壁,樹木等才可以爬上去,讓我們親身體會一下吧!看如何平衡自身的重心。
讓我們回望一下山下,不知不覺我們已經(jīng)到了半山腰,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過了“天平嶺”,我們就到了太極洞。大家可以看見石洞上方有個太極圖,說到太極我想簡單的介紹一下,太極與八卦是古人解釋因果,推演數(shù)理的依據(jù),是中國特有的歷史文化產(chǎn)物。大家知道的《周易》也是根據(jù)其演化而來。傳說太極屬混沌狀態(tài),一陰一陽,一實一虛且互相交匯。古講“太極生兩儀,兩儀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六爻,六爻生七星,七星生八卦,八卦演萬物?!倍措m不大,可是仙人推演數(shù)理之地。繞過太極洞,可見金蟾福地,傳說八仙與仙翁留下仙壺以后,金蟾路過此地品清泉之后覺心曠神怡,于是就不想回去了,因為此地有奇山異水,于是他就在此修行,漸漸的在此處留下身影,后來人們稱之為“金蟾福地”。
遼寧省導游詞篇三
通往水洞的碼頭,千余平方米的水面,宛如一幽靜別致的“港灣”,燈光所及,水中游船、洞中石景倒映其中,使人如入仙境。從護岸石階拾級而下,通過長廊從碼頭上船,即可暢游水洞。水洞全長5800米,現(xiàn)已開發(fā)2800米,面積3.6萬平方米,空間40余萬立方米,最開闊處高38米,寬70米。大廳正面有1000多平方米的水面,有碼頭可同時停泊游船40艘,泛舟則可暢游水洞,欣賞水洞之大、水洞之長、水洞之深、飛瀑之美,然后,你不得不驚嘆:“鐘乳奇峰景萬千,輕舟碧水詩畫間,鐘秀只應仙界有,人間獨此一洞天”。
洞內(nèi)空氣通暢,水流終年不竭,每晝夜流量1.4萬噸,平均水深1.5米,最深處7米,洞內(nèi)恒溫12℃.河道曲折婉蜒,河水清澈見底,洞內(nèi)分“三峽”、“七宮”、“九彎”,故名“九曲銀河”。水域沿洞體展開,縱深達2.3公里,而且時闊時狹,迂回曲折,洞內(nèi)鐘乳石、石筍與石柱多從裂隙攢擁而出,不假雕飾即形成各種物象。這些物象光怪陸離,極具觀賞性。
從碼頭乘游艇向里行,可依次欣賞飛泉迎客、寶瓶口、海潮、寶蓮燈、群猴、福壽星、玉米塔、寶鼎、仙丹石、龍角巖、劍群、麒麟巖、瀑布、獨角犀、春筍、垂幕、三塔、斜塔、玉象、倚天長劍、孔雀巖、雪山等奇景。它們維妙維肖,形象逼真。特別是玉米塔、玉象和雪山三景,更是名實相符,幾可亂真。銀河兩岸鐘乳林立,石筍如畫,千姿百態(tài),光怪陸離,洞頂空窿鐘乳高懸,晶瑩斑斕,神趣盎然,沿河景點達100余處,千姿百態(tài),各具特色,泛舟其中,如臨仙境,這是水與石渾然天成的神秘洞穴,是迄今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最長可乘船游覽的地下暗河.
遼寧省導游詞篇四
尊敬的各位游客:
鞍山,遼寧第三大城市,東北地區(qū)第五大城市,地處遼東半島中部,因市南郊有一對形似馬鞍的山(滿語思額穆阿林,意為馬鞍形的山)而得名。遼寧鞍山地處環(huán)渤海經(jīng)濟區(qū)腹地,是沈大黃金經(jīng)濟帶的重要支點,亦是沈陽經(jīng)濟區(qū)(原遼寧中部城市群)與遼寧沿海經(jīng)濟帶的重要連接帶。其是國務院批準的具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鞍山是東北地區(qū)最大的鋼鐵工業(yè)城市,新中國第一鋼鐵工業(yè)城市,有“共和國鋼都”的美譽,是新中國鋼鐵工業(yè)的搖籃。因盛產(chǎn)岫玉,故而又有“中華玉都”之稱。鞍山亦是中國大城市之一,擁有世界第一玉佛—玉佛苑風景區(qū)、亞洲著名湯崗子溫泉和國家風景名勝千山?,F(xiàn)轄四個市轄區(qū)、一個縣級市、一個縣和一個自治縣。
鞍山市,簡稱鞍,是中國遼寧省第三大城市,鞍山因市區(qū)南部一座形似馬鞍的山峰而得名。
鞍山現(xiàn)轄海城市、臺安縣、岫巖滿族自治縣和鐵東區(qū)、鐵西區(qū)、立山區(qū)、千山區(qū)(湯崗子新城)、鞍山高新區(qū)、達道灣等6個城區(qū),城區(qū)面積797平方千米??偯娣e9252平方千米,人口146.9萬人。
鞍山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東部山區(qū)森林植被豐富,森林覆蓋率50%,盛產(chǎn)蘋果、梨、板栗、柞蠶,南果梨是鞍山著名特產(chǎn)。西部平原耕地面積28.2萬公頃,主產(chǎn)玉米、水稻、大豆、花生。
鞍山是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擁有世界第一大玉佛、亞洲著名溫泉、鞍鋼鋼鐵之旅(工業(yè)旅游)、南果梨采摘、中國·鞍山(千山)梨花節(jié)、國家名勝千山和中華寶玉之都眾多旅游品牌。
遼寧省導游詞篇五
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你們旅途辛苦了,我是錦州國旅的導游員,我叫**大家就叫我*好了。請允許我代表國旅的全體員工誠摯地歡迎您到錦州來,乘興而來,滿意而歸,是我的心愿,也是我工作努力奮斗的目標,您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難和要求請及時與我取得聯(lián)系,我將盡最大的努力滿足您的要求,同時,也希望您對我的服務提出建議和批評,預祝各位在錦州完的開心,愉快,簡要的為大家介紹今天的行程安排,我們今天到筆架同風景區(qū)游玩,坐車大約半小時的行程。
錦州市位于遼寧省西部,面積10301平方公里,相當于10個香港那么大(香港面積1070平方公里)市區(qū)面積440平方公里,人中為296.8萬,市區(qū)人中為75.6萬有漢,滿,蒙古,回,朝鮮26個民族。錦州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據(jù)考證,數(shù)萬年前,這里就有人類生息繁衍,錦州最早稱徒河,據(jù)傳虞舜時就已筑城。歷代給錦州留下了許多遺址,墓葬及歷史文物。錦州是歷代兵家必經(jīng)的戰(zhàn)略要地,是明清大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又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遼沈戰(zhàn)役的主要戰(zhàn)場。錦州開發(fā)區(qū)是中國東北開發(fā)區(qū)最便捷的進出海口之一,是遼西地區(qū)對外開放的窗口和前沿,它規(guī)劃開發(fā)面積58平方公里,首期開發(fā)7平方公里,主要吸引各方面資金興辦面向國際市場的技術密集型工業(yè)企業(yè),興建高級賓館,飯店,商場,別墅,游樂中心其中筆架山風景區(qū)以其得天獨得厚的旅游資源成為旅游度假區(qū),筆架山風景區(qū)位于錦州本南沿海地區(qū),距市中心有37公里。筆架山海拔76,南北長4華里,規(guī)模顯然遜色于內(nèi)地的名山,但因其危立于茫茫渤海之中,所以登臨遠眺,卻別有一番情致。若晴日,波平浪靜,金光萬道,若凌晨,煙霧迷離,赤橙黃綠,變化萬千……既久,心胸則如大海一樣坦蕩,確有“閣中開明月,窗里發(fā)云霧”之妙處。
景區(qū)內(nèi)有大筆架山,小筆架山,天橋和海濱浴場等組成的自然風光,山上還有筆峰山門,呂祖亭,五母宮,三清閣和一線天等景點,各個景點都有美妙的神話,傳說,世代傳誦使人浮想聯(lián)翩,那么筆架山是怎能么形成的呢?傳說遠古時候,這里原是一片汪洋,后來二郎神擔來兩座山放到海里,才形成大小兩座海島,也就是今天的大小筆架山。那么,我們今天主要參觀大小筆架山,好了,我們的目的'地到了,請大家下車隨我來。
大家請看,近海處有一座海島,亭亭兀立于煙波浩渺的大海之中,云纏霧繞巍峨矗峙。因狀如筆架,故得名筆架山,每當旭日噴薄面海,筆架山身披萬道霞光,被流金閃動的大海哄托著,遠遠望去,司令員似項天立地的長毫,被誰揮動著,書萬般神奇。這奇觀,便是前人稱謂的筆峰插海,是錦州八景之中的佼佼者,清翰林院陸善林曾有詩贊成日:筆尖端端聳碧天,峰頭雨后起云煙,插來倒影汪洋里,海浪翻波納川。大筆架山距海岸有1600多米,天橋是連接筆架山和海岸的紐帶,所以素有“筆峰插?!碧煜乱唤^的美稱,除筆峰插海之外,錦州八景還有:石棚松景,紫荊朝旭,虹螺晚照,錦水回紋,湯水冬魚,凌河煙雨,古塔昏鴉,即為清初之來的錦州八景。
大家再請看,我們身長后的這兩位仙女的雕像,旁邊還注有“仙女造橋”四個大字,我想您一定會猜想這橋必然是仙女建造的。那您為什么樣不問一下這兩位臥著,而另一位是站看的那位手里還捧著什么。這就要從一個迷人傳說說起:相傳,在很以前,有兩位九天仙女駕著五彩祥云來到大,小筆架山(在大筆架東北而2.5公里處,另有一小島,名國小筆架山)的上空游玩,俯視一看,這兒的水奇秀,立刻被吸引住了并想把陸地和海島連接起來,造福人間,于是姐姐便在大筆架山修養(yǎng),妹妹在小筆架山個橋,約定在五更前把橋修好,姐姐生性剛強,不怕困難,她的滴滴汗珠落在海里,變成了一塊塊石子,終于在天亮前把橋修好了,姐姐擔心妹妹,變?nèi)タ此?,見修了一半就累的睡著了,因天將明,組線急忙捧了把土,灑向沒修完的一段,所以至今,大筆架山的天橋是石子的,而小筆架山的天橋一半是土堆的。當然這是傳說,不是為據(jù),但人們還是為了紀念姐妹兩個人,為她們雕刻了門像,根據(jù)這個傳說,所以站著的就是勤勞的姐姐,臥著的一個當然是貪睡的妹妹,好了,我現(xiàn)在告訴大家,天橋的真正建造者是海浪,它是由海浪的沖擊而成的自然通道,它隨潮水的漲落時隱時現(xiàn),是潮汐運動的結果,海水漲潮的周期大約為二十四小時五十分鐘,此間,海水漲落兩次,大家再看,雕像不遠處的那口淡水井,井深約4米,直徑約1米,可別小看了這口井,您看它離岸邊只不過50米,井水不是如海水有咸味,而是甘甜爽口,是附近居民的主要水源,也是靠海最近的淡水井,據(jù)說,此井建于1912年,修山進由天淡水不足,主持個修山的道士便下山尋找水源,在海邊以現(xiàn)泉眼并打造水井,井底東南角與大海相通,打井人便用巨石將其堵住以阻止海水灌入。井壁用山上青石砌成,井水為北部山坡泉水匯集而成,離海如此之近的淡水井堪稱筆架山“一絕”。
好了,游客朋友們,現(xiàn)在踩在我們腳下的這釘卵石通道,便是天橋。您看,現(xiàn)在正是落潮,海水已慢兩邊退去,遠遠望去,像不像一條蜿蜓的蛟龍,隱現(xiàn)在茫茫的大海之中,大家看前面那些心急的游客,已經(jīng)踏著碧海浪花,漫步在滄茫的大海之中了,那情景多像“八仙過?!痹诟黠@著神通,沿著這條卵石通道步行就可以到山門處。這期間,大家可以邊走邊玩,拾貝殼,捉海蟹,找海螺,觀海浪,領略一下神奇天橋的美。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遼寧省導游詞篇六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怪坡風景區(qū)所有工作人員對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我是本次為大家提供講解服務的導游員,我叫__x,希望我今天的講解能讓大家對怪坡風景區(qū)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如果在我的講解過程中大家有沒聽懂或沒聽清楚的地方,請您向我提出,我會細致耐心的,對您所提出的問題做出最詳細的解答!
好了,現(xiàn)在讓我們轉入正題,所謂“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沈陽市東部山區(qū)就有這樣一個坡,各種車輛到此,下坡不開(蹬)不走,上坡不開(蹬)卻自動向坡上滑行。
那它究竟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呢?公元1990年4月的一天,新城子區(qū)第一交警大隊第二分隊的兩名交警到此熟悉路段,當兩個人駕駛著北京牌吉普車行駛到怪坡底部時,無意間發(fā)現(xiàn)車內(nèi)加油表失靈,于是將車停下,摘檔熄火后不久,奇跡發(fā)生了,車子竟在無人駕駛地情況下,神不知鬼不覺地由東向西沿坡滑行而上,十分驚愕的他們壯著膽子又試了幾次,仍然如此,百思不得其解,帶著迷惘就這樣惶然而去了。
消息不脛而走,好奇者蜂擁而至,國產(chǎn)、進口、大型、小型、載重、輕便,各種汽車紛紛來坡一試,無不證實怪坡之奇妙,更有趣的是騎上自行車上坡只要扶住車把,不用蹬車就飛快地向坡上滑行,而下坡卻要用力蹬,不蹬不走,真是奇哉,妙哉,眾人交口稱“怪”,“怪坡”之名從此傳開,現(xiàn)在已經(jīng)越出國境,蜚聲中外,堪稱“華夏一絕”!
(地點:怪坡服務中心)
怪坡是一條長80余米,寬約25米,呈西高東低走勢自然形成的斜坡,它位于東經(jīng)12303’,北偉420,海拔153.1米,在沈陽市新城子區(qū)清水臺鎮(zhèn)帽山西麓,面對曠野,背依群山,沈哈高速公路縱穿景區(qū)境內(nèi),西距貫穿南北的國道102線1.32公里,南達東北名城沈陽30公里,北往遼金重鎮(zhèn)鐵嶺28公里,東向煤都撫順30公里,距《劉老根》續(xù)集拍攝地清河風景區(qū)90公里。
(開車試坡,騎自行車試坡,走路試坡。)
怪坡面世,神秘加身,專家、名人、學者紛至沓來探秘揭謎,我國當代詩人賀敬之參觀后留下這樣的詩句:“自然探秘,人生解惑,一題多思,沈陽怪坡”。香港作家金庸頗有感想,他寫道:“天下奇事怪象甚多,智力有時而窮,固不能概以非科學視之?!?BR> 一、第一種說法是磁場作用
二、說是重力位移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物體都受地心引力作用,物體沿坡下滑,也是由該物體受地球體引力所起的。由于怪坡上的物體不再向坡下滑而是向坡上移的現(xiàn)象就已經(jīng)脫離了經(jīng)典力學的一般情況,由于某種原因重力場上的某個或某幾個點分布異常這是完全可能的。但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它的范圍不可能只限制在這條長80余米,寬約25米的坡,可是怪坡附近,目前卻再也找不到這種現(xiàn)象了。
遼寧省導游詞篇七
遼寧是東北地區(qū)唯一的既沿海又沿邊、中國最北端的沿海省份,也是東北地區(qū)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東部地區(qū)對外開放的門戶。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磉|寧省經(jīng)典
導游詞
。
本溪水洞風景名勝區(qū)位于遼寧省本溪市,由水洞、溫泉寺、湯溝、關門山、鐵剎山、廟后山六個景區(qū)組成,沿太子河呈帶狀分布,總面積四十四點七二平方公里。風景名勝區(qū)以本溪水洞為主體,融山、水、洞、泉、湖、古人類文化遺址于一體。本溪水洞是數(shù)百萬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guī)r充水溶洞,洞內(nèi)深邃寬闊,現(xiàn)開發(fā)地下暗河長三千米,水流終年不竭,清澈見底,洞頂和巖壁鐘乳石發(fā)育較好,千姿百態(tài),泛舟游覽,使人流連忘返。溫泉寺景區(qū),泉水溫攝氏四十四度,日流量四百噸,有較高的醫(yī)療價值。廟后山古文化遺址,是我國東北地區(qū)舊石器時代早期洞穴遺址,對研究遼東古人類分布、古代地理有重要價值。
水洞是數(shù)百萬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guī)r充水溶洞,洞內(nèi)深邃寬闊,是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最長的充水溶洞,已成為中國世界紀錄協(xié)會世界上最長的充水溶洞候選世界紀錄。現(xiàn)開發(fā)地下暗河長3000米,水流終年不竭,清澈見底,洞口呈半月形,進入洞口是個大廳,可容千人,大廳右側有個300米長的旱洞,洞府高低錯落,洞中有洞,各有洞天,洞頂和巖壁鐘乳石多沿裂隙成群發(fā)育,呈現(xiàn)各式物象,不假修鑿,自然成趣,宛若龍宮仙境。左側為一處“港灣”,燈光所及,洞中物象,--倒懸水中,瓊宮晶閣,十分好看。旱洞現(xiàn)已建成一座大型古生物館。大廳正面有1000多平方米的水面,0頭,可同時停泊游船40艘,泛舟則可暢游水洞,欣賞水洞之大、水洞之長、水之深、飛瀑之美,然后,你不得不驚嘆:“鐘乳奇峰景萬千,輕舟碧水詩畫間,鐘秀只應仙界有,人間獨此一洞天”。
青山溝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位于寬甸的北部山區(qū),由“青山湖”、“飛瀑澗”、“虎塘溝”三大景區(qū)組成。127平方公里的景區(qū)面積,散布著126個大小景點,光瀑布就有36條。在眾多的風景名勝區(qū)中也堪稱佼佼者。
沉睡了億萬年的青山湖風景區(qū),尤如“仙女未出浴”鎖在深山人未識,是藝術家超凡的眼光發(fā)現(xiàn)了她。修路、架橋、建村、把這顆埋藏在泥土的“明珠”展現(xiàn)于世,她是遼寧人的驕傲,也是東北人的自豪。就藝術而言,畫家村的建立,亦是民族的榮耀。
碧綠的渾江宛若兩條龍須盤繞青奇峰異石,緩緩流入鴨綠江,山巒間大小瀑布36條,新發(fā)現(xiàn)的“飛云瀑”落差81米,居東北之首,八面威山頂?shù)男√斐?,至今沒人能說清她的奧秘,點綴在128平方公里的奇觀圣景,更是神秘莫測。
飛瀑澗景區(qū)有:青山飛瀑、仙女潭、水穿石、小石徑、鎮(zhèn)水石、靖宇泉、將軍嶺、員外墓等。
虎塘溝景區(qū)有:響溪、黑熊碧同石、九曲天水、虎嘯瀑、仙姑瀑、黑龍泉、老虎背、虎穴等。
青山湖景區(qū),登船沿江盡覽丁香崖、花仙臺、釣魚臺、望夫臺、白云峰、參王峰、雙乳峰、小仙山、千年松神、青銅古堡、蟠桃石、金鐘壁、柳花島、更令人神奇的是盛夏冰凌奇觀。
仙人谷景區(qū),遍布道家足跡,傳說是神仙住過的地方,有八仙臺、聚仙臺、五龍泉、三吟泉、鹿鳴泉、道土墓、仙人石、僧帽石、半桃石、夾蛋石、柳抱石、情人松、神水閣、木蘭坡。以及至今保留完好的楊靖宇抗擊日軍的戰(zhàn)壕宿營地等。
新加坡慈善家蔡金鐘先生捐款修復的青山寺,于96年秋季舉行隆重的開光儀式。畫家村群體建筑面積近萬平方米,具有一次可接待180位賓客住宿的規(guī)模。
青山湖景區(qū),備有游船、快艇、豪華龍舟,同時能載運300位客人游湖、觀瀑、覽勝、敬廟、拜佛、垂釣、購買山貨。冬季的青山湖、銀裝素裹、更別有一番北國風情,湖上雪橇載客漫游,觀冰上秧歌,聽松濤蕩谷,品山珍海味,至名家書畫,讓游客盡得低消費高享受的山野樂趣。
千山,古稱積翠山千山
千山不僅有秀美的自然景觀,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共有名勝古跡、景點300余處。自古以來,風景秀麗的千山,吸引了無數(shù)游客。許多官宦、學者、名流慕名接踵而來,他們面對奇峰古剎,振衣述懷,吟詩作賦,為千山留下了大量的詩篇。明、清、民國三個歷史時期描寫千山的詩就有1600余首。如千山剩人禪師函可,著有《千山詩集》20卷,存錄詩千余首,其中涉及千山的詩就有200余首。 千山宗教文化歷史悠久早在1420xx年前北魏時期,千山就有佛教徒的蹤跡,隋唐代起有了廟宇建筑,到遼金已發(fā)展成遠震遼左的著名佛教勝地?!白嬖健?、“龍泉”、“香巖”、“中會”、 “大安”五寺,在明代已很出名。到了清代道教進入千山,使千山的廟宇有了進一步的增建,發(fā)展到七寺、十二觀、九宮、十庵。千山廟宇布局巧妙,建筑宏偉。 古老而宏偉的寺廟,與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為一體,構成一幅優(yōu)美、雅致、幽靜的動人畫面。眾多寺廟終日香煙繚繞,鐘鼓幽鳴,一派仙人福地景象。特別是身高70米的天成彌勒大佛,自發(fā)現(xiàn)以來,轟動海內(nèi)外,成為世界奇觀。探奇者、朝拜者絡繹不絕,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親筆題寫“千山彌勒大佛”,每年6月的千山大佛節(jié),將宗教活動帶入0,堪稱佛教之盛事。 千山風景千山人文歷史遺跡頗多千山歷來是引起人們向往的名勝之地,不僅有唐太宗李世民駐蹕和薛禮兵營遺址,還留下清帝康熙和乾隆游歷的足跡和詩篇。名貫三江的關東才子清太史王爾烈,曾在千山龍泉寺讀書,至今還保留他的書房。明清時的官宦、名人也曾紛紛來游,并題有許多匾額和
詩詞
贊美千山。就連《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棟亭詩抄》中,也把自己的籍貫用“千山”二字標出。 千山物產(chǎn)豐富。百年以上古松萬余株;各類動物60余種,特產(chǎn)水果10余種,香水梨、南果梨堪稱一絕。溫泉休閑娛樂勝地在風景觀光區(qū)的東北部是溫泉休閑娛樂勝地,這里溫泉資源得天獨厚,地熱水資源占鞍山地區(qū)已查明地熱水資源50%以上,目前年采水量85萬立方米。
遼寧省導游詞篇八
我的家鄉(xiāng)朝陽歷史悠久、風景秀麗、繁榮富饒,我愛我的家鄉(xiāng)朝陽。
我愛我的家鄉(xiāng)朝陽,不僅因為它是地球上第一只鳥飛起的地方和第一朵花綻開的地方,更主要的是這里是生我養(yǎng)我的故鄉(xiāng)。這里不僅有美麗的鳳山凌水、名勝古跡,還有富饒的資源、馳名的`特產(chǎn)。我的家鄉(xiāng)民風純樸,我的家鄉(xiāng)人熱情好客。
我的家鄉(xiāng)朝陽之名源于《詩經(jīng)》中“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詩句。我的家鄉(xiāng)是中華文明發(fā)祥地之一,十多萬年前,生活在大凌河畔的鴿子洞人點燃了第一堆篝火,升起了朝陽人類歷史上第一縷曙光。有著中華文明“史前圣地”之稱的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將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提前了1500多年。
我的家鄉(xiāng)朝陽有世界上最大的、品種最豐富、歷史最久遠的鳥化石公園,使我的家鄉(xiāng)朝陽擁有世界上古生物化石寶庫之美譽。
我的家鄉(xiāng)朝陽還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曾是前燕、后燕和北燕的三朝故都。素有“東北第一塔”之稱的朝陽北塔,五世同堂,并奉有兩顆佛祖真身舍利。
我的家鄉(xiāng)朝陽有許多無公害蔬菜基地,綠色農(nóng)業(yè)和特色農(nóng)業(yè)發(fā)展迅速,霜期無公害溫室蔬菜生產(chǎn)基地居中國第一位。
我的家鄉(xiāng)特產(chǎn)豐富,甜脆可口的孫家灣大棗,金黃香潤的荒地小米,勁道無比的召都巴粉絲,如果你來朝陽,一定會不虛此行。
遼寧省導游詞篇九
遼寧省博物館是我國著名的歷史藝術性博物館之一。位于沈陽市中心和平區(qū)十緯路二十六號。館舍原為奉系軍閥熱河都統(tǒng)湯玉麟官邸,“9、18”事變后,偽滿政府在此設立“國立博物館奉天分館”。1948年11月2日,沈陽解放。經(jīng)東北人民政府批準,成立了東北博物館,于1949年7月7日開放,1959年改名為遼寧省博物館。
遼博館藏文物名天下,其中以書畫特別是晉唐宋元書畫、歷代絲繡,東北地區(qū)考古發(fā)現(xiàn),特別是遼瓷,古地圖與歷代貨幣、甲骨、青銅器、碑志較為著名。館藏書法精品有樸實秀碭的傳世珍寶晉人書《曹娥詩辭》,剛勁挺秀的唐歐陽詢《夢奠帖》及其早年作品《行書千字文》,歐氏真跡堪稱廖若晨星,歷年為書家之典范。另外,還有已成為傳世孤本的唐武則天時弘文館鉤填的《王羲之一門書翰》和唐狂草派創(chuàng)始人張旭《古詩四帖》等,以及兩宋時期皇帝趙佶、趙構、趙昚祖孫三代流傳下來的真跡。其中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高宗趙構《書曹植洛神賦卷》兩幅作品,處帝王之尊,頗具神韻。大詩人陸游八十歲時的《自書詩帖》爐火純青,草法蒼勁豪邁,堪稱詩書雙壁。
繪畫精品有中唐開元年間周昉之《簪花仕女圖》,其筆下仕女“曲眉豐肌,艷麗多姿”,使人不僅能從中領略其高超的藝術水平,也深刻地體味到了唐貞觀年間上層貴族們的
生活
情趣;五代南唐名家姜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圖》,“林木陰森山巒起伏,官員待渡,意境幽遠”。顯現(xiàn)出中國畫的絕佳境地,被稱為劃時代之杰作,宋徽宋?。粡堓妗峨絿蛉擞未簣D》,通過對虢國夫人等貴婦人游春的描述,顯露楊貴妃家族驕奢,圖中精巧構思,精美的筆法,為后世留下了稀有的瑰寶。
至于館藏之元、明、清書畫更是風格各異,流派紛呈。這些藝術珍品中的一部分是
愛
新覺羅·溥儀,這位清朝末代皇帝從北京攜至長春,于偽滿州國垮臺時散佚,而后輾轉得歸遼博收藏。
刻絲又名緙絲,是一種通經(jīng)斷緯,正反面紋樣相同的藝術織作。遼博收藏的北宋《紫鸞鵲譜》、南宋名家朱克柔運絲如筆的刻絲力作《牡丹圖》、《山茶圖》等品藝高雅,堪稱世界奇技。
館內(nèi)藏品中尤為富于地方特色的還有遼代瓷器,它們大多出自墓葬之中,遼瓷源中原制瓷工藝,又保持了本民族的獨特風格,形制依契丹族習俗,適應游獵騎牧生活,有雞冠壺、鳳首瓶、長頸瓶、三彩海棠式盤、碟等??芍^豐富多彩。至于遼代帝陵出土的遼圣、興、道宗三代帝、后哀冊,有漢文和契丹文兩種,鐫刻精細,保存完整,為海內(nèi)僅存珍寶。
館藏青銅器亦頗為豐富,既有考古發(fā)掘品,又有傳世佳品,遼寧出土的青銅器中,禮器多同于中原而兵器,用器則頗具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在古地圖類藏品中有明朝的萬歷年間李應試本刻本利瑪竇繪制的《兩儀玄覽圖》,由八幅組成通屏世界地圖,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科學成果,明、清兩朝得以據(jù)此進一步認識世界。
遼博非常重視陳列展覽,《遼寧歷史文物專題陳列》以中國通史為經(jīng),以地方歷史為緯,依遼寧地區(qū)重要考古資料為據(jù),采取重點文物專題組合的形式,以突出遼寧地方特色為宗旨。以舊石器時代的營口金牛山人,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以及商周至秦漢以后各時期以漢族為主體,包括匈奴、鮮卑、高麗、契丹、女真等諸民族的文化遺存為內(nèi)容,構成一個具有鮮明地方特點和豐富多采的古代文化陳列體系,得到了專家學者及廣大觀眾的欣賞和好評。
遼寧省博物館有著較好的基礎和廣闊地發(fā)展前景。為了進一步適應博物館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遼寧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九五”重點建設項目中,已將遼寧省博物館新館的建設工程納入規(guī)劃,于1998年在市政府廣場內(nèi)破土施工,作為世紀性的形象工程,遼博新館建成后將對推進遼寧文博事業(yè)的發(fā)展,擴大對外文化交流,豐富和繁榮全省人民的文化生活,都具有重要意義。
遼寧省博物館位于沈陽市和平區(qū)十緯路26號。館址原是奉系軍伐湯玉麟之子湯佐榮的住宅。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東北后,辟為偽“國立博物館”。1939年改為偽“國立中央博物館奉天分館”。日本投降后,1946年改稱為“國立沈陽博物館”。1948年沈陽解放后,對該館進行整修,于1949年7月7日正式開館,稱“東北博物館”,至1959年開始改稱為“遼寧省博物館”。1992年增建新館。新館主體建筑為三層大樓,以“中國歷史陳列”為基本內(nèi)容,也經(jīng)常舉辦各類展覽。該博物館藏文物相當豐富,包括書畫、絲繡、銅器、陶瓷、考古資料、古地圖、貨幣、碑志等18大類。其中珍品頗多,有《草書四貼》(唐張旭)、《草書千字文》(宋徽宗)等傳世之作;還有繪畫如唐周※《簪花仕女圖》、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宋李成《藏林遠岫圖》等稀世珍品;絲繡方面的,有五代梁貞明二年織成的《金剛經(jīng)》、元代織成的《儀鳳圖》、宋代緙絲《紫鸞鵲譜》、米克柔緙絲《山茶圖》、明代緙絲《仇英水閣鳴禽圖》和刺繡《瑤臺跨鶴圖》(宋繡)、明顧氏七襄樓《發(fā)繡人物》等。館內(nèi)的中國歷史陳列,主要以考古發(fā)掘出土品和傳世工藝美術品組成。通過這些文物和輔助資料,使人們在了解中國歷史概貌的同時,也可看出遼寧地方歷史的特點。在展出的遼寧地方出土文物中,有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青銅短劍,還有漢、匈奴、鮮卑、契丹等民族墓葬出土的生產(chǎn)工具和生活用品等,是研究遼寧地方歷史的重要資料。
遼寧省導游詞篇十
遼寧博物館位于中國遼寧省沈陽市渾南區(qū)智慧三街157號,為一座綜合性博物館。其前身為1949年7月7日開館的東北博物館,是新中國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館,素以藏品豐富,特色鮮明而享譽海內(nèi)外。館藏文物總量達11.2萬件(套),其中尤以《曹娥誄辭》《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張旭的《草書古詩四帖》《簪花仕女圖》《虢國夫人游春圖》、北宋徽宗的《草書
千字文
》《瑞鶴圖》等晉唐宋元書畫精品、宋元明清緙絲刺繡、紅山文化玉器、商周時期窖藏青銅器、遼代陶瓷、歷代碑志、明清版畫、古地圖、清李佐賢《古泉匯》著錄的歷代貨幣等最具特色和影響。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遼寧省博物館
導游詞
,希望能夠幫到您!
遼寧省博物館是我國著名的歷史藝術性博物館之一。位于沈陽市中心和平區(qū)十緯路二十六號。館舍原為奉系軍閥熱河都統(tǒng)湯玉麟官邸,“9、18”事變后,偽滿政府在此設立“國立博物館奉天分館”。1948年11月2日,沈陽解放。經(jīng)東北人民政府批準,成立了東北博物館,于1949年7月7日開放,1959年改名為遼寧省博物館。
遼博館藏文物名天下,其中以書畫特別是晉唐宋元書畫、歷代絲繡,東北地區(qū)考古發(fā)現(xiàn),特別是遼瓷,古地圖與歷代貨幣、甲骨、青銅器、碑志較為著名。館藏書法精品有樸實秀碭的傳世珍寶晉人書《曹娥詩辭》,剛勁挺秀的唐歐陽詢《夢奠帖》及其早年作品《行書千字文》,歐氏真跡堪稱廖若晨星,歷年為書家之典范。另外,還有已成為傳世孤本的唐武則天時弘文館鉤填的《王羲之一門書翰》和唐狂草派創(chuàng)始人張旭《古詩四帖》等,以及兩宋時期皇帝趙佶、趙構、趙昚祖孫三代流傳下來的真跡。其中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高宗趙構《書曹植洛神賦卷》兩幅作品,處帝王之尊,頗具神韻。大詩人陸游八十歲時的《自書詩帖》爐火純青,草法蒼勁豪邁,堪稱詩書雙壁。
繪畫精品有中唐開元年間周昉之《簪花仕女圖》,其筆下仕女“曲眉豐肌,艷麗多姿”,使人不僅能從中領略其高超的藝術水平,也深刻地體味到了唐貞觀年間上層貴族們的生活情趣;五代南唐名家姜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圖》,“林木陰森山巒起伏,官員待渡,意境幽遠”。顯現(xiàn)出中國畫的絕佳境地,被稱為劃時代之杰作,宋徽宋摹;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通過對虢國夫人等貴婦人游春的描述,顯露楊貴妃家族驕奢,圖中精巧構思,精美的筆法,為后世留下了稀有的瑰寶。
至于館藏之元、明、清書畫更是風格各異,流派紛呈。這些藝術珍品中的一部分是愛新覺羅·溥儀,這位清朝末代皇帝從北京攜至長春,于偽滿州國垮臺時散佚,而后輾轉得歸遼博收藏。
刻絲又名緙絲,是一種通經(jīng)斷緯,正反面紋樣相同的藝術織作。遼博收藏的北宋《紫鸞鵲譜》、南宋名家朱克柔運絲如筆的刻絲力作《牡丹圖》、《山茶圖》等品藝高雅,堪稱世界奇技。
館內(nèi)藏品中尤為富于地方特色的還有遼代瓷器,它們大多出自墓葬之中,遼瓷源中原制瓷工藝,又保持了本民族的獨特風格,形制依契丹族習俗,適應游獵騎牧生活,有雞冠壺、鳳首瓶、長頸瓶、三彩海棠式盤、碟等。可謂豐富多彩。至于遼代帝陵出土的遼圣、興、道宗三代帝、后哀冊,有漢文和契丹文兩種,鐫刻精細,保存完整,為海內(nèi)僅存珍寶。
館藏青銅器亦頗為豐富,既有考古發(fā)掘品,又有傳世佳品,遼寧出土的青銅器中,禮器多同于中原而兵器,用器則頗具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在古地圖類藏品中有明朝的萬歷年間李應試本刻本利瑪竇繪制的《兩儀玄覽圖》,由八幅組成通屏世界地圖,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科學成果,明、清兩朝得以據(jù)此進一步認識世界。
遼博非常重視陳列展覽,《遼寧歷史文物專題陳列》以中國通史為經(jīng),以地方歷史為緯,依遼寧地區(qū)重要考古資料為據(jù),采取重點文物專題組合的形式,以突出遼寧地方特色為宗旨。以舊石器時代的營口金牛山人,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以及商周至秦漢以后各時期以漢族為主體,包括匈奴、鮮卑、高麗、契丹、女真等諸民族的文化遺存為內(nèi)容,構成一個具有鮮明地方特點和豐富多采的古代文化陳列體系,得到了專家學者及廣大觀眾的欣賞和好評。
遼寧省博物館有著較好的基礎和廣闊地發(fā)展前景。為了進一步適應博物館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遼寧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重點建設項目中,已將遼寧省博物館新館的建設工程納入規(guī)劃,于1998年在市政府廣場內(nèi)破土施工,作為世紀性的形象工程,遼博新館建成后將對推進遼寧文博事業(yè)的發(fā)展,擴大對外文化交流,豐富和繁榮全省人民的文化生活,都具有重要意義。
遼寧省博物館位于沈陽市和平區(qū)十緯路26號。館址原是奉系軍伐湯玉麟之子湯佐榮的住宅。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東北后,辟為偽“國立博物館”。1939年改為偽“國立中央博物館奉天分館”。日本投降后,1946年改稱為“國立沈陽博物館”。1948年沈陽解放后,對該館進行整修,于1949年7月7日正式開館,稱“東北博物館”,至1959年開始改稱為“遼寧省博物館”。1992年增建新館。新館主體建筑為三層大樓,以“中國歷史陳列”為基本內(nèi)容,也經(jīng)常舉辦各類展覽。該博物館藏文物相當豐富,包括書畫、絲繡、銅器、陶瓷、考古資料、古地圖、貨幣、碑志等18大類。其中珍品頗多,有《草書四貼》(唐張旭)、《草書千字文》(宋徽宗)等傳世之作;還有繪畫如唐周※《簪花仕女圖》、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宋李成《藏林遠岫圖》等稀世珍品;絲繡方面的,有五代梁貞明二年織成的《金剛經(jīng)》、元代織成的《儀鳳圖》、宋代緙絲《紫鸞鵲譜》、米克柔緙絲《山茶圖》、明代緙絲《仇英水閣鳴禽圖》和刺繡《瑤臺跨鶴圖》(宋繡)、明顧氏七襄樓《發(fā)繡人物》等。館內(nèi)的中國歷史陳列,主要以考古發(fā)掘出土品和傳世工藝美術品組成。通過這些文物和輔助資料,使人們在了解中國歷史概貌的同時,也可看出遼寧地方歷史的特點。在展出的遼寧地方出土文物中,有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青銅短劍,還有漢、匈奴、鮮卑、契丹等民族墓葬出土的生產(chǎn)工具和生活用品等,是研究遼寧地方歷史的重要資料。
遼寧省導游詞篇十一
遼寧簡稱遼,寓意“遼河流域,永遠安寧”。 遼寧省自然風光奇特秀麗,名勝古跡眾多。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遼寧省的景點
導游詞
,歡迎參考!
清代入關前,其皇宮設在沈陽,遷都北京后,這座皇宮被稱作“陪都宮殿”、“留都宮殿”。后來就稱之為沈陽故宮。
沈陽故宮占地6萬多平方米,宮內(nèi)建筑物保存完好,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筑群之一。它的規(guī)模比占地72萬平方米的北京故宮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筑上有自己的特色,現(xiàn)在是沈陽最重要的游覽點。
沈陽故宮建于1620xx年,是后金第一代汗努爾哈赤開始修筑。努爾哈赤死后,第二代汗皇太極繼續(xù)修建成功。沈陽故宮的建筑布局可以分為三路。東路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中路為清太宗皇太極時期續(xù)建的大中闕,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以及清寧宮、關睢宮、衍慶宮、啟福宮等。西路則是乾隆時期增建的文溯閣、嘉蔭堂和仰熙齋等。乾隆時皇宮已在北京,但他有時也“東巡”回沈陽看看。
沈陽故宮的東路是很有特色的。大政殿居中,兩旁分列十個亭子,稱為十王亭。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子建筑,正門有兩根盤龍柱,以示莊嚴。
大政殿是用來舉行大典,如頒布詔書,宣布軍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十王亭則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辦事的地方。這種君臣合署辦事于宮廷的現(xiàn)象,在歷史上是少見的。從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不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的十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脫胎于少數(shù)民族的帳殿。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帳篷的化身。帳篷是可以流動、遷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來了。這也顯示了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一個發(fā)展。
崇政殿是沈陽故宮最重要的建筑,在中路,是皇太極日常臨朝的地方。崇政殿北有一鳳凰樓,三層,是當時盛京城內(nèi)最高的建筑物。
沈陽故宮博物館所陳列的多半是舊皇宮遺留下來的宮廷文物。如努爾哈赤用過的劍,皇太極用過的腰刀和鹿角椅等。
沈陽故宮博物館陳列的藝術品也很豐富。在繪畫陳列室里,有明、清兩代一些大師的作品如清李鱒、金農(nóng)、明文征明書畫精品、陶瓷、雕刻、織鄉(xiāng)、漆器等工藝品也不少。
這里是中日甲午海戰(zhàn)古戰(zhàn)場。這里是中國北方夏威夷。這里是海鮮王國。
這里是中國黃金海岸最北端最大島嶼。
這里是國際上最具生態(tài)性的鴨綠江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重要組成部分。
大鹿島度假區(qū)位于遼寧省東港市大孤山南19海里的大鹿島上,總面積6.6平方公里,景色獨秀。北與大孤山隔海相望,東與獐島唇齒相依,遠望孤島高聳,兀亢海面,如一只梅花鹿臥于黃海之中。與韓國、朝鮮毗鄰,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在黃海之濱。
在其南面海域,是震驚中外的中日“甲午海戰(zhàn)”的古戰(zhàn)場。愛國將領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號”至今還沉睡附近的海底。憑吊甲午英靈,鄧世昌和全體將士及“致遠號”化為民族精神的象征,訪古追今,讓人慨嘆。因此,大鹿島現(xiàn)已成為聞名中外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避暑觀光旅游勝地。
島上有二郎石、嘎巴棗樹、滴水湖、老虎洞、駱駝峰、鄧世昌墓和鄧世昌塑像、明代將領毛文龍碑、海神娘娘廟、英式導航燈塔以及丹麥教堂遺址等多處自然和人文景觀。
大鹿島四面環(huán)海,盛產(chǎn)對蝦、梭子蟹、海螺、雜色蛤、文蛤以及各種魚類等上百個品種,且以鮮活著稱,為美食家贊不絕口。島上氣候宜人,海風輕飄,云霧繚繞。美麗的月亮灣、雙珠灘,浪緩沙柔,為中國北部海角最大的天然浴場。也是淺灘拾貝、傍晚垂釣、大海沖浪、晨觀日出、夜伴聽濤的理想去處。
多年來,集團公司加大了以旅游服務為對象的基礎設施建設,在港口、賓館、景區(qū)規(guī)劃、風景綠化、道路擴建鋪設和客運車船修造購進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等基礎建設等項投資累計達2800余萬元,初步建成了集旅游、餐飲、住宿.娛樂一條龍配套服務的海上渡假旅游地,自‘七五”末和“八五”以來,平均年接待游客3萬人次,最高年份達13萬人次。
興城海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她與美國的西雅圖和我國的青島極為相似。海濱浴場綿延十四公里,由興海灣、港口灣、邴家灣、老龍灣四個海濱浴場,即第一、二、三四海濱浴場組成,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天然浴場。海濱浴場內(nèi)無暗礁,岸邊沙灘細軟潔白,晶瑩如玉,海水深淺適宜,水穩(wěn)波清,清澈見底,海岸地勢開闊 ,綠樹掩映,是大海送給人間的一片天然樂園。
興城海濱是迷人的,尤其是海濱第一浴場即興海灣更加靚麗多姿。當您步入海濱第一浴場,興目望去,是一座四柱三門二樓單檐廡殿門式正門,牌坊上邊是茂名書畫家范曾題寫的“洪波涌起”和“古城在望”八個大字。超過此坊,便走進如詩如畫的興海灣。興海灣入口處一尊用花崗巖雕琢的的高大的菊花女塑像正頜首相迎。菊花女就是“菊花殺惡龍”傳說中的菊花姑娘,她是美麗、善良、勇敢、智慧和自我犧牲精神的化身,是人們心目中的英雄。
興海灣南端有“三礁攬勝”,在起伏綿亙的三座盤踞海中的明礁上,建有一座造型幽雅的觀海亭,一曰“雪浪亭”,一曰“迎霞亭”,亭名由著名書法家王堃騁所書。各亭之間棧橋相連,真可謂是“三礁石戀大曲橋,百皺巖戲千重浪”。橋上游人來往不絕,或登亭觀潮聽浪,或依亭背海攝影,或蹲礁靜心垂釣,真可謂各得其所,各離其樂。倘若趕上落潮,“三礁攬勝”里側的海水退卻海灘半隱半露,還可拾貝、捉蟹,更是樂趣橫生。
九·一八事變博物館位于沈陽東北部,柳條湖立交橋西北,西靠長大鐵路,博物館主體本身就是一座歷史紀念建筑物,它以殘歷碑的形象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
在一部巨大石雕臺歷上密布著千瘡百孔的彈痕,隱約可見無數(shù)個骷髏,象征著千萬個不泯的冤魂在吶喊和呼號。右面的一頁銘刻著中國人民永遠難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農(nóng)歷辛未年八月初七日。左面的一頁鐫刻著“九·一八”事變的史實:“夜十時許,日軍自爆南滿鐵路柳條湖路段,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遂攻占北大營。我東北軍將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國難降臨,人民奮起抗爭。”從殘歷碑正面拱形門進入一樓正廳,迎面黑色大理石上刻有“勿忘國恥”四個大字,在字的上方嵌有一面殘月形時鐘,其時針指著10時20分,這是日本侵略軍發(fā)起進攻北大營的時刻。
管內(nèi)二至三樓為“九·一八”事變歷史陳列。
“九·一八”事變炸彈碑位于于洪區(qū)陵東鄉(xiāng)柳條湖望花立交橋北側。碑西側為長大鐵路,東為公路,向北就是當年的北大營。在鐵路東側,原日本關東軍曾樹立木制標牌,豎書“昭和六年九月十八日支那兵線路爆破地點”字樣,1938年日本又重建了這個炸彈形水泥紀念物,上面為炸彈尾翼形碑身高5米,下面基座為梯形平臺,上鑲嵌橫書“爆破地點”四字。并在北大營內(nèi)建立了戰(zhàn)績紀念館和戰(zhàn)績紀念碑。從日本關東軍在柳條湖鐵路爆破地點到攻占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這就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所制造的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現(xiàn)場。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經(jīng)過長期策劃和周密預謀的重大侵華事件,是對我國發(fā)動大規(guī)模武裝侵略的開始。1931年9月18日夜10時20分,日本關東軍將其所侵占的“南滿鐵路”柳條湖附近一段路軌自行炸毀,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隨即以此為借口,向北大營駐軍和沈陽城發(fā)動突然襲擊。中國駐軍在蔣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下,撤至關內(nèi)。至1932年3月間,遼、吉、黑,熱四省全境淪陷,成為日本帝國主義血腥統(tǒng)治的殖民地,直至1945年8月日本戰(zhàn)敗投降,東北地區(qū)淪陷了20xx年。當年,日本帝國主義為了炫耀他們的所謂“赫赫戰(zhàn)功”,建立了這個炸彈型水泥紀念碑。如今,它已成了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的歷史罪證。
解放后,沈陽人民已將該碑推倒,仍陳列在原址。1985年2月,此碑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沈陽怪坡位于沈陽市沈北新區(qū)清水臺鎮(zhèn)境內(nèi)的帽山西麓,面對曠野,背依群山,西距貫穿南北的102線國道1.32公里,東向煤都撫順30公里。
怪坡長80米,寬約15米,呈西高東低走勢的斜坡,發(fā)現(xiàn)于1990年4月。當時,有一名青年交警駕駛一輛北京牌吉普車,順著進山路駛進坡下,當摘檔熄火停車后,突然感到車自動向坡上滑行,他們感到驚愕,壯膽子試了幾次,仍然如此,百思不得其解,帶著迷惘惶然而走。
怪坡面世,神秘加身。專家、名人、學者紛至沓來,探秘揭謎,有的說是磁場作用,有的說是重力位移,還有的說是視覺差,但各種說法相互矛盾,不能自圓其說。怪坡發(fā)現(xiàn)后,經(jīng)過連年開發(fā)建設,這里初具景區(qū)規(guī)模,形成總分一體,山水相間,動靜結合,天工人造,各具情趣的群體景觀。有各類景點20余處。繼怪坡之謎的發(fā)現(xiàn),人們又發(fā)現(xiàn)了"響山"、"嗡頂",連同怪坡一起被人們稱為"三謎"。
20xx年,沈陽怪坡榮膺中國世界紀錄協(xié)會世界第一怪坡,成為怪坡世界之最。
遼寧省導游詞篇十二
遼寧省(liaoning province)簡稱遼,位于中國東北地區(qū)的南部,是中國東北經(jīng)濟區(qū)和環(huán)渤海經(jīng)濟區(qū)的重要結合部。下面是本站為大家?guī)淼倪|寧省景區(qū)
導游詞
,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金石灘位于大連東北端的黃海之濱,距大連市中心50公里,陸地面積62平方公里了,海域面積5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0公里。三面環(huán)海,由東部半島、西部半島及兩個半島之間的開闊腹地和海水浴場組成。1986年被確定為國家風景名勝區(qū),1992年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qū),20xx年被評為全國首批4a級旅游景區(qū),20xx年被評為中國國家地質(zhì)公園。
金石灘,三面環(huán)海,冬暖夏涼,氣候宜人,延綿30多公里長的海岸線,凝聚了9-3億年地質(zhì)奇觀,誕生于六億年前的震旦紀巖石形成壯麗的奇石景觀,被稱為“凝固的動物世界”、“天然地質(zhì)博物館”、有“神力雕塑公園”之美譽。金石灘景區(qū)由兩個半島和中央腹地組成,有世界名人蠟像館、金石灘地質(zhì)博物館、毛澤東像章陳列館、金石園、萬福鼎、中華武館、模特影視藝術中心、大連濱海國家地質(zhì)公園、大連金石灘國際汽車露營地、金石狩獵俱樂部、金石馬術基地、金石國際會議中心、金石高爾夫俱樂部、金灣高爾夫球場、金石?發(fā)現(xiàn)王國主題公園等項目和各具風格的建筑群與優(yōu)美的海濱觀光路、黃金海岸、自然地理環(huán)境融合為一體,使這里既充滿著異國情調(diào),又散發(fā)著大自然神秘的誘惑,是理想的旅游度假休閑勝地。
金石灘景區(qū)在兩個半島和中央腹地組成的區(qū)域中,有世界名人蠟像館、金石灘地質(zhì)博物館、毛澤東像章陳列館,被譽為“北方石林”的金石園、黃金海岸、東北最大的金石高爾夫球場、全國第一個旅游金灣高爾夫球場和中華武館、影視藝術中心、萬福鼎、大連濱海國家地質(zhì)公園、金石狩獵俱樂部、大連金石灘國際汽車露營地、主題公園――金石?發(fā)現(xiàn)王國主題公園、金貝廣場等已對外開放。
通往水洞的碼頭,千余平方米的水面,宛如一幽靜別致的“港灣”,燈光所及,水中游船、洞中石景倒映其中,使人如入仙境。從護岸石階拾級而下,通過長廊從碼頭上船,即可暢游水洞。水洞全長5800米,現(xiàn)已開發(fā)2800米,面積3.6萬平方米,空間40余萬立方米,最開闊處高38米,寬70米。大廳正面有1000多平方米的水面,有碼頭可同時停泊游船40艘,泛舟則可暢游水洞,欣賞水洞之大、水洞之長、水洞之深、飛瀑之美,然后,你不得不驚嘆:"鐘乳奇峰景萬千,輕舟碧水詩畫間,鐘秀只應仙界有,人間獨此一洞天"。
洞內(nèi)空氣通暢,水流終年不竭,每晝夜流量1.4萬噸,平均水深1.5米,最深處7米,洞內(nèi)恒溫12℃.河道曲折婉蜒,河水清澈見底,洞內(nèi)分 “三峽”、 “七宮”、 “九彎”,故名“九曲銀河”。水域沿洞體展開,縱深達2.3公里,而且時闊時狹,迂回曲折,洞內(nèi)鐘乳石、石筍與石柱多從裂隙攢擁而出,不假雕飾即形成各種物象。這些物象光怪陸離,極具觀賞性。
從碼頭乘游艇向里行,可依次欣賞飛泉迎客、寶瓶口、海潮、寶蓮燈、群猴、福壽星、玉米塔、寶鼎、仙丹石、龍角巖、劍群、麒麟巖、瀑布、獨角犀、春筍、垂幕、三塔、斜塔、玉象、倚天長劍、孔雀巖、雪山等奇景。它們維妙維肖,形象逼真。特別是玉米塔、玉象和雪山三景,更是名實相符,幾可亂真。銀河兩岸鐘乳林立,石筍如畫,千姿百態(tài),光怪陸離,洞頂空窿鐘乳高懸,晶瑩斑斕,神趣盎然,沿河景點達100余處,千姿百態(tài), 各具特色,泛舟其中,如臨仙境,這是水與石渾然天成的神秘洞穴,是迄今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最長可乘船游覽的地下暗河.
奉國寺座落在遼寧省義縣城內(nèi),始建于遼開泰九年(公元一零二零年)因殿內(nèi)塑有七尊大佛,又俗稱大佛寺。
奉國寺由山門、牌坊、無量殿、鐘亭、碑亭、大雄殿、西宮禪院等古建筑構成,占地3萬平方米,是一座宏偉壯觀,保存較為完整的古代寺院。大雄殿位于中軸線的北端,面寬9間,通長55米,進深5間,通寬33米,總高度24米,建筑面積1800多平方米。它不僅是國內(nèi)遼代遺存最大的木構建筑,因其大雄殿規(guī)模面積全國最大,又堪稱中國寺院第一大雄寶殿。
奉國寺因大雄殿佛壇上塑有一組彩色群像,“過去七佛’,并列一堂,佛教界獨一無二。佛像高大、莊嚴、俊秀,一千年以來,仍然保存完好,在國內(nèi)外佛教界具有特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殿堂內(nèi)天王威武雄壯;14尊脅侍菩薩栩栩如生;梁架上的遼代彩繪、飛天;山墻上的壁畫;佛壇前的石雕供器也和佛像一樣,均屬古代藝術珍品??脊艑<摇⒚佬g家稱其為是藝術珍品中的極品,無不令人嘆為觀止。由于大雄殿的建筑和殿內(nèi)遺存都具有極其珍貴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奉國寺這一民族瑰寶早在一九六一年就被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jīng)過一九八四年開始的五年修繕和擴建,奉國寺現(xiàn)已成為環(huán)境優(yōu)美、旅游服務項目齊全,聞名中外的佛教旅游勝地。先后被評為“全國著名景區(qū)三百家”,“遼寧省五十佳景”、“錦州十佳景”。
遼寧省導游詞篇十三
遼寧本溪老邊溝風景區(qū),位于遼寧省本溪縣東營坊鄉(xiāng)南營坊村,是一個南北走向的山谷,溝里貫穿一條小河,長流不息,沿河的兩邊長滿了楓樹。從溝口到山頂10公里左右,這里山林茂密,水源豐富。因為游人稀少,山谷顯得格外清幽。
夏日到來,清晨陽光照著樹葉上,光影迷離,細枝在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向人們講述老邊溝鮮為人知的故事。 老邊溝景區(qū)西部連著大石湖景區(qū),其名字緣于明王朝為防御女真人侵擾而修筑的“柳條邊”或“邊墻”。景區(qū)面積為12.11平方公里,劃分為擁硌河、石陣坡、萬象谷三大游覽區(qū)(我們今天重點游覽擁硌河)。
擁硌河游覽區(qū)擁硌河,是老邊溝西岔的主河道,地殼變遷時山上大石滾落下來,簇擁在河谷之中,呈現(xiàn)出“水似練,石如磐,石不轉,水在流”的奇異景觀。石在水中靜臥,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相隔相銜,錯落無序,如千頭野牛泳于河中,似萬匹駿馬奔于水上。水在石上飛流,疊加之處水落簾帷,平緩之處水穩(wěn)成潭,如一面面銀鏡懸掛在巨石之上,似一串串明珠鑲嵌在河谷之中。兩岸山巖掩映,枝葉低垂,整個河谷形成一道亮麗的水域風景線。游覽區(qū)內(nèi)巨石多是其特征,另外還有“兩多”現(xiàn)象,即:山花多、紅葉多。春至初夏,山花爛漫,香飄四野。
木本花卉主要有野杜鵑、山里紅、山李子、稠李子、雞樹條子、山杏、山桃、山櫻桃、石迸(繡線菊),耷拉香(錦袋)、野丁香、爆馬丁香、天女木蘭等滿山遍野;草本花卉主要有冰溜花、蒲公英、燈籠花、山芍藥、升麻、驢蹄菜、馬蹄葉、馬蓮等無計其數(shù)。金秋時節(jié),紅葉披山,山川如染。紅葉樹種主要有:扭勁槭(三花槭)、青楷槭、小楷槭、元寶槭、三角楓(茶條槭)、五角楓(山色樹)、九角楓(假色槭)等,尤以九角楓、扭勁槭居多,呈現(xiàn)出“一灣河水映山光,兩岸紅楓惹人醉”的迷人景象。游覽區(qū)石與山、石與水、石與樹、石與花交織在一起,給人以無窮的誘惑力。
現(xiàn)在我們走進擁硌河游覽區(qū)的入口,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座涼亭連著一道長廊,作為迎客門,把游人引向幽深之處。路過長廊,走上“涌泉橋”,踏上木棧道,我們的視線一下子被拉進了這個樹美、草豐、石奇、水秀的山谷之中。 擁硌河游覽區(qū)巡回步道長約4公里,總體分為回龍灣、壑巖灣、瀠水灣、冰封谷、龍吟谷、向陽坡六個游賞區(qū),概括為“三灣、兩谷、一面坡”。 現(xiàn)在我們走進游覽區(qū)的第一灣——回龍灣。 該游賞區(qū)巖壁對峙,綠樹高懸,河水逶迤,如龍翻騰。其特點是河谷落差較小,河水相對平緩。水流域有哨有淵,哨為急流,淵為深潭,哨如碎玉,潭若明鏡,哨顯喧鬧,潭呈平靜,給人一種美不勝收的感覺。
現(xiàn)在我們走進擁硌河游覽區(qū)的入口,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座涼亭連著一道長廊,作為迎客門,把游人引向幽深之處。路過長廊,走上“涌泉橋”,踏上木棧道,我們的視線一下子被拉進了這個樹美、草豐、石奇、水秀的山谷之中。 擁硌河游覽區(qū)巡回步道長約4公里,總體分為回龍灣、壑巖灣、瀠水灣、冰封谷、龍吟谷、向陽坡六個游賞區(qū),概括為“三灣、兩谷、一面坡”。 現(xiàn)在我們走進游覽區(qū)的第一灣——回龍灣。 該游賞區(qū)巖壁對峙,綠樹高懸,河水逶迤,如龍翻騰。其特點是河谷落差較小,河水相對平緩。水流域有哨有淵,哨為急流,淵為深潭,哨如碎玉,潭若明鏡,哨顯喧鬧,潭呈平靜,給人一種美不勝收的感覺。
再往前走, 我們又見到一個彎曲的平穩(wěn)水面,河邊有一棵糖定子樹,秋天小果如星,倒影在水中,折射著點點紅暈,我們稱它為“晨星潭”。幾處景點自然結合,形成了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的真實場面,讓人心曠神怡。其實,這才是擁硌河奇特風光的開始,那就讓我們伴隨著這美麗的景色和悠揚的旋律去探奇、審美吧! 我們繼續(xù)向上走,大家遠遠可見那塊黃白色的大石,它像不像一只大青蛙呢?我們稱它為“金蟾眺水”。大家順著金蟾眺望的方向往下看,河道上有幾塊大石相擁,阻礙了水流,致使河水翻卷作浪,轟隆作響,吸引著這只大金蟾注目觀看,久久不離。 我們踏上凌波橋,走過晃月橋,便可看到一個奇異的景觀,那就是河水逆轉。大家看,這段河水主流被西側巖壁擋迎,越過這個深水區(qū)域后,一部分河水順勢而下,一部分河水逆轉回流,形成一個地道的踅水狀態(tài),我們稱它為“瀠洄潭”,也叫“轉運潭”。您可拋一片樹葉,扔在河邊水中,約10分鐘左右,這片葉子就可按著順時針方向旋轉一圈。然后,這片樹葉有可能隨波而去,也有可能重復回轉,也不知要旋轉多少圈。
遼寧省導游詞篇一
紅海灘旅游區(qū)位于盤錦市的西南端,綿延于雙臺子河口防洪大堤百余里的沿海灘涂上。它以全球保存的最完好、規(guī)模最大的濕地資源為依托,以舉世罕見的蘆葦蕩為背景,構成一處自然環(huán)境與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的純綠色生態(tài)旅游區(qū)域。
那么紅海灘是什么時候開始出現(xiàn)的呢?紅海灘的確切出現(xiàn)時間無法考證,有學者稱有了地球有了海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有了紅海灘。
有人說:“紅海灘是活的,始終追趕著海浪的蹤跡。灘涂以每年50米的速度向大海延伸,紅海灘也就踩著它的足跡,一步步的走向大海。
盤錦境內(nèi)地勢平坦,河流縱橫,大小21條河,流域面積120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的1/3,其中有三條大河在這里入海,西邊是大凌河,隔海相望的是凌海市,東面是大遼河,與營口市相接,中間就是雙臺子河。可以說每一條河都記載著盤錦的歷史變遷,每一條河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紅海灘碼頭坐落在遼河三角洲的入海口處。這條雙臺子河有人也叫它遼河,但此遼河到底是不是彼遼河呢?遼河古稱“遼水、句輛河、杞柳河”,稱天下名川之一。因多次泛濫,河道也屢次變遷。在1851年(清咸豐20_年)遼河東冷家口(現(xiàn)盤山縣壩墻子)決口,河水沖入了現(xiàn)在的雙臺子河。而那時的雙臺子河還不是河,而是由于大海漲潮落潮沖刷成的一條潮溝。決堤后,遼河水一半經(jīng)雙臺子河入海,一半經(jīng)原來故道入海。但由于雙臺子河沒有堤壩,水患還是沒有徹底根治。
為了防護雙臺子河的洪水,1896年,清政府花費3百萬兩白銀,大規(guī)模興建了雙臺河大堤,雙臺子河正式成為了遼河瀉洪道。1958年,當?shù)卣浇亓鳎p臺子河獨立承受了遼河水,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盤錦母親河。
紅海灘形成并非神話,而是遼河移山填海的自然工程產(chǎn)物。遼河從上游帶來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在入海處形成咸淡相溶的大量物質(zhì)在這里沉積,形成了退海之地---灘涂。由于灘涂含有大量的沉積物質(zhì),所以適于堿蓬草生長。堿蓬草從生長發(fā)育的初期階段到逐漸變紅,一簇簇、一蓬蓬,平平整整,一片錦紅,形成紅海灘。
這片壯麗的紅海灘擁有著一個古老凄美的愛情神話。相傳,在這條大河入海的地方,有一條水路連接著遼東彎里的水晶宮。水晶宮里住著老龍王和他心愛的女兒紅袖,龍王只有一個女兒,百般寵愛,從不讓她出宮半步,生怕她有什么閃失。紅袖在龍王的呵護下漸漸長大,出落的亭亭玉立,端莊秀美。故事就發(fā)生在紅袖十六歲那年的夏天。
這一天,老龍王突然接到玉帝的圣旨要他上天議事,老龍王放心不下女兒,百般叮囑了一番,才上天去了。紅袖一個人在宮里有些寂寞,她忽然聽見從河口的地方傳來一陣陣悅耳的笛聲,便偷偷出了龍宮,沿著水路一直來到河口。她偷偷浮出水面,看見一個年輕的后生坐在灘頭吹著蘆笛。
那年輕的后生叫蘆生,是個孤兒,清晨出海打魚,傍晚就在灘頭折一枝蘆葦,對著夕陽吹奏。紅袖被蘆生深深的吸引住了,年輕的心房迸發(fā)出第一朵愛的火花兒,于是每晚,她便都來到灘頭,躲在葦蕩中偷偷的看著自己的心上人。終于有一天,紅袖大膽地化做一位紅衣少女來到了蘆生身邊。兩人一見鐘情,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紅袖又把龍宮里的珊瑚草種在了這片灘頭上,傍晚兩人就依偎在草地上一起看天上的月亮。
天上一日,凡間一年。等老龍王回宮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女兒已經(jīng)和一個打魚郎在一起生活幾年了。老龍王勃然大怒,他趁蘆生出海打魚時,掀起了滔天巨浪,將蘆生的漁船打翻,害死了蘆生,將可憐的紅袖押回龍宮。紅袖知道父親害死了丈夫,于是她每晚都到灘頭前,對著月光哭泣。慢慢地淚哭干了,眼睛里流出了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片灘頭上原本翠綠的珊瑚草都被染紅了。
如今,一片一片的紅珊瑚已經(jīng)長滿了所有的灘涂,向每一位路過的人講述著這個凄美的愛情故事。老人們還說,即使是現(xiàn)在,在月亮半圓的晚上,你還可以在這里聽到紅袖那如泣如訴的聲音。
紅海灘放眼望去,一望無垠的紅色海灘宛如一幅紅霞似火、巨型紅色的地毯覆蓋于渤海之濱,其間有彎彎的小溪、片片蘆葦,或翠綠色或金黃色,呈現(xiàn)出一派鷗翔鶴鳴的濕地風光,真不愧為世界罕見的自然景觀。
這里是我國東部候鳥遷徙的必經(jīng)之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鳥在此遷徙、停歇,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鳥類有丹頂鶴、黑嘴鷗、大天鵝和蒼鷹等。據(jù)調(diào)查,在這里棲息著236種鳥類。
在眾多的候鳥中,最為著名的是濕地之神——丹頂鶴。丹頂鶴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特殊的位置,它是吉祥和福壽的象征,又稱‘丹頂鶴’。
有這樣一個動人的傳說:丹頂鶴原來是一個善良、漂亮的漁家姑娘,她的丈夫每天都出海打漁維持生計。他每天傍晚都要站在海邊等她的丈夫回來。有一天海上起了大風暴,從此魚郎再沒回來過。姑娘悲痛欲絕,但她任然期盼丈夫會回來。她每天向佛祖祈求,乞求佛祖保佑她心愛的漁郎平平安安。一邊乞求一邊磕頭、一邊磕頭一邊哭泣,頭磕破了,血跡蓋住了額頭,嗓子也哭沙啞了。最后終于感動了佛祖,佛祖把她變成一只鳥,能在空中尋找她的丈夫。大家看她額頭的紅色,就是磕破頭時流出來的血。并因此而得名"丹頂鶴",‘丹’就是‘紅色’的意思。
紅海灘地上的建筑風格十分獨特,從大門開始一直全部是木制的,它是全國唯一一處在泥灘上建起的木結構?!氨P錦紅海灘”這個牌扁,這是國家旅游局長何光瑋先生于1999年8月18日親筆提寫的。
這座橋叫做‘九曲廊橋’,自岸邊逶迤延伸,直探進海中。這是全球唯一一處在泥灘上建起的純木質(zhì)旅游景點,全長680米,由夯進灘里達3米的2998根木樁組成,建筑面積達3000余平方米,矗立在潮漲為海,潮落為灘之地。
在中國的園林建筑中橋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橋文化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極重要的地位,趙洲河上趙洲橋,瘦西湖畔有小紅橋,昆明湖上有玉帶橋,就是在天上,我們的老祖宗也還修了一座鵲橋。橋承載著歷史故事,也傾訴著愛情傳說。我們腳下的九曲長橋,就承載著大家的這一段愉快的時光。
我們腳下的這座橋,名叫“九曲橋”,也就是說它有九道彎。之所以把它建成九曲橋,一是因為它全長千余米,又在海灘之上,這樣拐彎抹腳的便于加固,以增加對海潮沖擊的承受力,這就是運用幾何中三角形穩(wěn)定性的特征。大家一定知道,“九”在中國文化中的涵義是代表著帝王皇權,是最高的象征,古時候皇帝身邊的很多事務都有“九”的稱謂。如北京的九龍壁,稱呼皇帝用的“_至尊”。而今我們走在九曲橋上,也可以感受一下帝王的威風,走出吉祥如意。(知道它們是怎么夯進灘里去的嗎?也許大家不能相信,這一根根木樁,都是全人工的。為了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大連古建公司沒有使用任何機械設備,沒有借助任何外力。他們緊緊抓住每天潮漲潮落的短暫空隙,用純?nèi)斯さ牧α堪堰@一根根木樁深深地夯進灘里。
遼寧省導游詞篇二
尊敬的各位游客:
象牙山位于開原市東南29公里處的`松山堡境內(nèi),距鐵嶺43公里。屬省級森林公園。景取面積32平方公里。主峰高615米,具有石怪,山險,洞幽,泉深,林密,野曠等特點,為歷史上開原八景之一。
說到開原,大家可能不太了解,我簡單的介紹一下;開原是隸屬于鐵嶺市的一個縣級市,東西長89公里,南北寬86公里。全市區(qū)域面積2856平方公里,人口57萬,下轄8個鎮(zhèn),15個鄉(xiāng)。開原礦產(chǎn),植物資源豐富,主要有:金,銀,銅,煤,大理石等。大理石的儲量10億立方米。其中野生資源有人參,蕨菜,榛子等,榛子曾在清代被列為貢品,素有“御榛”之稱。開原供水資源豐富,有省,市,縣三級水庫7座(清河,南城子,柴河,關門山,馬家寨,老關堡,老山子),境內(nèi)還包括遼河,沙河等7條河。開原市農(nóng)業(yè)特別發(fā)達,是國家重點商品糧基地,山楂產(chǎn)量居全國之首。開原的大蒜在全國享有盛譽。
開原山清水秀,歷史悠久,古跡眾多。其中有崇壽寺塔,普覺寺,清真寺,古城遺址等人文景觀。還有清河水庫風景區(qū),象牙山風景區(qū),黃旗寨隔洞等自然景觀。開原也是多民族聚居區(qū),蒙,滿,鮮,回等13個少數(shù)民族占全市人口的61%。文化傳統(tǒng)與文化積淀頗深,極具開發(fā)價值。象牙山景區(qū)風景優(yōu)美,山上有藏經(jīng)洞,臥佛,仙棚,古烽火臺等景觀,已載入《開原縣志》。
這里還有優(yōu)美傳說:傳說上古年間,八仙與南極仙翁經(jīng)常到此山云游。林間樹下品茶,對棋,察看民情。見山下連年干旱,百姓饑寒,便將裝滿水的茶壺留下,潤萬物,渡蒼生。從此,清泉不斷,河水長流,風調(diào)雨順,年年豐收,百姓安居樂業(yè)。從而人們經(jīng)常到山下壺泉,降香,供俸,拜泉飲水。以求消災解難,強身建體,益壽延年。這也是開原為什么水資源豐富的原因。順便提一下,趙本山反映農(nóng)村題材的新作《馬大帥》主景就在象牙山,女主角小翠的家就在象牙山腳下,可見象牙山的景致不一般。我們所要游覽的路線包括“藏君洞,天平嶺,萬象塔,聚仙棚,壽星過“等,其中以天平嶺,夾心石最為奇趣,之所以稱之為奇,是因為爬天平嶺要有些技巧,必需掌握重心,適時借助石階旁的樹木,巖壁等方可登上峰頂。所稱做趣,趣在夾仙石,只能容下一人,側身而過,胖些的恐怕要費些力氣了。并且這樣的景點還不止一個,到時候大家可以親身體會一下夾一夾的樂趣。
我們前面看到的就是“清詩屏”,也是景區(qū)的主要入口,松山堡鄉(xiāng)歷代秀才顯官很多,大家看到的就是歷史文人的代表。我們順路往里走,看一看墻內(nèi)有關象牙山典故,傳說的碑文?,F(xiàn)在我們拾階而上前面就是“藏君洞”。為什么叫藏君洞,這里有個典故;傳說唐代大將薛禮薛仁貴東征高句麗時曾屯兵于此,正要扎寨,忽降大雨,于是就躲進此洞,故名“藏君洞”。洞口狹小須毛腰進入。大家出洞后是不是有別有洞天豁然開朗的感覺。大家抬頭看上面我們就稱之為“天平嶺”。天平嶺是考驗我們自身平衡能力的,爬嶺時大家注意安全,要適時借助巖壁,樹木等才可以爬上去,讓我們親身體會一下吧!看如何平衡自身的重心。
讓我們回望一下山下,不知不覺我們已經(jīng)到了半山腰,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過了“天平嶺”,我們就到了太極洞。大家可以看見石洞上方有個太極圖,說到太極我想簡單的介紹一下,太極與八卦是古人解釋因果,推演數(shù)理的依據(jù),是中國特有的歷史文化產(chǎn)物。大家知道的《周易》也是根據(jù)其演化而來。傳說太極屬混沌狀態(tài),一陰一陽,一實一虛且互相交匯。古講“太極生兩儀,兩儀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六爻,六爻生七星,七星生八卦,八卦演萬物?!倍措m不大,可是仙人推演數(shù)理之地。繞過太極洞,可見金蟾福地,傳說八仙與仙翁留下仙壺以后,金蟾路過此地品清泉之后覺心曠神怡,于是就不想回去了,因為此地有奇山異水,于是他就在此修行,漸漸的在此處留下身影,后來人們稱之為“金蟾福地”。
遼寧省導游詞篇三
通往水洞的碼頭,千余平方米的水面,宛如一幽靜別致的“港灣”,燈光所及,水中游船、洞中石景倒映其中,使人如入仙境。從護岸石階拾級而下,通過長廊從碼頭上船,即可暢游水洞。水洞全長5800米,現(xiàn)已開發(fā)2800米,面積3.6萬平方米,空間40余萬立方米,最開闊處高38米,寬70米。大廳正面有1000多平方米的水面,有碼頭可同時停泊游船40艘,泛舟則可暢游水洞,欣賞水洞之大、水洞之長、水洞之深、飛瀑之美,然后,你不得不驚嘆:“鐘乳奇峰景萬千,輕舟碧水詩畫間,鐘秀只應仙界有,人間獨此一洞天”。
洞內(nèi)空氣通暢,水流終年不竭,每晝夜流量1.4萬噸,平均水深1.5米,最深處7米,洞內(nèi)恒溫12℃.河道曲折婉蜒,河水清澈見底,洞內(nèi)分“三峽”、“七宮”、“九彎”,故名“九曲銀河”。水域沿洞體展開,縱深達2.3公里,而且時闊時狹,迂回曲折,洞內(nèi)鐘乳石、石筍與石柱多從裂隙攢擁而出,不假雕飾即形成各種物象。這些物象光怪陸離,極具觀賞性。
從碼頭乘游艇向里行,可依次欣賞飛泉迎客、寶瓶口、海潮、寶蓮燈、群猴、福壽星、玉米塔、寶鼎、仙丹石、龍角巖、劍群、麒麟巖、瀑布、獨角犀、春筍、垂幕、三塔、斜塔、玉象、倚天長劍、孔雀巖、雪山等奇景。它們維妙維肖,形象逼真。特別是玉米塔、玉象和雪山三景,更是名實相符,幾可亂真。銀河兩岸鐘乳林立,石筍如畫,千姿百態(tài),光怪陸離,洞頂空窿鐘乳高懸,晶瑩斑斕,神趣盎然,沿河景點達100余處,千姿百態(tài),各具特色,泛舟其中,如臨仙境,這是水與石渾然天成的神秘洞穴,是迄今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最長可乘船游覽的地下暗河.
遼寧省導游詞篇四
尊敬的各位游客:
鞍山,遼寧第三大城市,東北地區(qū)第五大城市,地處遼東半島中部,因市南郊有一對形似馬鞍的山(滿語思額穆阿林,意為馬鞍形的山)而得名。遼寧鞍山地處環(huán)渤海經(jīng)濟區(qū)腹地,是沈大黃金經(jīng)濟帶的重要支點,亦是沈陽經(jīng)濟區(qū)(原遼寧中部城市群)與遼寧沿海經(jīng)濟帶的重要連接帶。其是國務院批準的具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鞍山是東北地區(qū)最大的鋼鐵工業(yè)城市,新中國第一鋼鐵工業(yè)城市,有“共和國鋼都”的美譽,是新中國鋼鐵工業(yè)的搖籃。因盛產(chǎn)岫玉,故而又有“中華玉都”之稱。鞍山亦是中國大城市之一,擁有世界第一玉佛—玉佛苑風景區(qū)、亞洲著名湯崗子溫泉和國家風景名勝千山?,F(xiàn)轄四個市轄區(qū)、一個縣級市、一個縣和一個自治縣。
鞍山市,簡稱鞍,是中國遼寧省第三大城市,鞍山因市區(qū)南部一座形似馬鞍的山峰而得名。
鞍山現(xiàn)轄海城市、臺安縣、岫巖滿族自治縣和鐵東區(qū)、鐵西區(qū)、立山區(qū)、千山區(qū)(湯崗子新城)、鞍山高新區(qū)、達道灣等6個城區(qū),城區(qū)面積797平方千米??偯娣e9252平方千米,人口146.9萬人。
鞍山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東部山區(qū)森林植被豐富,森林覆蓋率50%,盛產(chǎn)蘋果、梨、板栗、柞蠶,南果梨是鞍山著名特產(chǎn)。西部平原耕地面積28.2萬公頃,主產(chǎn)玉米、水稻、大豆、花生。
鞍山是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擁有世界第一大玉佛、亞洲著名溫泉、鞍鋼鋼鐵之旅(工業(yè)旅游)、南果梨采摘、中國·鞍山(千山)梨花節(jié)、國家名勝千山和中華寶玉之都眾多旅游品牌。
遼寧省導游詞篇五
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你們旅途辛苦了,我是錦州國旅的導游員,我叫**大家就叫我*好了。請允許我代表國旅的全體員工誠摯地歡迎您到錦州來,乘興而來,滿意而歸,是我的心愿,也是我工作努力奮斗的目標,您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難和要求請及時與我取得聯(lián)系,我將盡最大的努力滿足您的要求,同時,也希望您對我的服務提出建議和批評,預祝各位在錦州完的開心,愉快,簡要的為大家介紹今天的行程安排,我們今天到筆架同風景區(qū)游玩,坐車大約半小時的行程。
錦州市位于遼寧省西部,面積10301平方公里,相當于10個香港那么大(香港面積1070平方公里)市區(qū)面積440平方公里,人中為296.8萬,市區(qū)人中為75.6萬有漢,滿,蒙古,回,朝鮮26個民族。錦州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據(jù)考證,數(shù)萬年前,這里就有人類生息繁衍,錦州最早稱徒河,據(jù)傳虞舜時就已筑城。歷代給錦州留下了許多遺址,墓葬及歷史文物。錦州是歷代兵家必經(jīng)的戰(zhàn)略要地,是明清大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又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遼沈戰(zhàn)役的主要戰(zhàn)場。錦州開發(fā)區(qū)是中國東北開發(fā)區(qū)最便捷的進出海口之一,是遼西地區(qū)對外開放的窗口和前沿,它規(guī)劃開發(fā)面積58平方公里,首期開發(fā)7平方公里,主要吸引各方面資金興辦面向國際市場的技術密集型工業(yè)企業(yè),興建高級賓館,飯店,商場,別墅,游樂中心其中筆架山風景區(qū)以其得天獨得厚的旅游資源成為旅游度假區(qū),筆架山風景區(qū)位于錦州本南沿海地區(qū),距市中心有37公里。筆架山海拔76,南北長4華里,規(guī)模顯然遜色于內(nèi)地的名山,但因其危立于茫茫渤海之中,所以登臨遠眺,卻別有一番情致。若晴日,波平浪靜,金光萬道,若凌晨,煙霧迷離,赤橙黃綠,變化萬千……既久,心胸則如大海一樣坦蕩,確有“閣中開明月,窗里發(fā)云霧”之妙處。
景區(qū)內(nèi)有大筆架山,小筆架山,天橋和海濱浴場等組成的自然風光,山上還有筆峰山門,呂祖亭,五母宮,三清閣和一線天等景點,各個景點都有美妙的神話,傳說,世代傳誦使人浮想聯(lián)翩,那么筆架山是怎能么形成的呢?傳說遠古時候,這里原是一片汪洋,后來二郎神擔來兩座山放到海里,才形成大小兩座海島,也就是今天的大小筆架山。那么,我們今天主要參觀大小筆架山,好了,我們的目的'地到了,請大家下車隨我來。
大家請看,近海處有一座海島,亭亭兀立于煙波浩渺的大海之中,云纏霧繞巍峨矗峙。因狀如筆架,故得名筆架山,每當旭日噴薄面海,筆架山身披萬道霞光,被流金閃動的大海哄托著,遠遠望去,司令員似項天立地的長毫,被誰揮動著,書萬般神奇。這奇觀,便是前人稱謂的筆峰插海,是錦州八景之中的佼佼者,清翰林院陸善林曾有詩贊成日:筆尖端端聳碧天,峰頭雨后起云煙,插來倒影汪洋里,海浪翻波納川。大筆架山距海岸有1600多米,天橋是連接筆架山和海岸的紐帶,所以素有“筆峰插?!碧煜乱唤^的美稱,除筆峰插海之外,錦州八景還有:石棚松景,紫荊朝旭,虹螺晚照,錦水回紋,湯水冬魚,凌河煙雨,古塔昏鴉,即為清初之來的錦州八景。
大家再請看,我們身長后的這兩位仙女的雕像,旁邊還注有“仙女造橋”四個大字,我想您一定會猜想這橋必然是仙女建造的。那您為什么樣不問一下這兩位臥著,而另一位是站看的那位手里還捧著什么。這就要從一個迷人傳說說起:相傳,在很以前,有兩位九天仙女駕著五彩祥云來到大,小筆架山(在大筆架東北而2.5公里處,另有一小島,名國小筆架山)的上空游玩,俯視一看,這兒的水奇秀,立刻被吸引住了并想把陸地和海島連接起來,造福人間,于是姐姐便在大筆架山修養(yǎng),妹妹在小筆架山個橋,約定在五更前把橋修好,姐姐生性剛強,不怕困難,她的滴滴汗珠落在海里,變成了一塊塊石子,終于在天亮前把橋修好了,姐姐擔心妹妹,變?nèi)タ此?,見修了一半就累的睡著了,因天將明,組線急忙捧了把土,灑向沒修完的一段,所以至今,大筆架山的天橋是石子的,而小筆架山的天橋一半是土堆的。當然這是傳說,不是為據(jù),但人們還是為了紀念姐妹兩個人,為她們雕刻了門像,根據(jù)這個傳說,所以站著的就是勤勞的姐姐,臥著的一個當然是貪睡的妹妹,好了,我現(xiàn)在告訴大家,天橋的真正建造者是海浪,它是由海浪的沖擊而成的自然通道,它隨潮水的漲落時隱時現(xiàn),是潮汐運動的結果,海水漲潮的周期大約為二十四小時五十分鐘,此間,海水漲落兩次,大家再看,雕像不遠處的那口淡水井,井深約4米,直徑約1米,可別小看了這口井,您看它離岸邊只不過50米,井水不是如海水有咸味,而是甘甜爽口,是附近居民的主要水源,也是靠海最近的淡水井,據(jù)說,此井建于1912年,修山進由天淡水不足,主持個修山的道士便下山尋找水源,在海邊以現(xiàn)泉眼并打造水井,井底東南角與大海相通,打井人便用巨石將其堵住以阻止海水灌入。井壁用山上青石砌成,井水為北部山坡泉水匯集而成,離海如此之近的淡水井堪稱筆架山“一絕”。
好了,游客朋友們,現(xiàn)在踩在我們腳下的這釘卵石通道,便是天橋。您看,現(xiàn)在正是落潮,海水已慢兩邊退去,遠遠望去,像不像一條蜿蜓的蛟龍,隱現(xiàn)在茫茫的大海之中,大家看前面那些心急的游客,已經(jīng)踏著碧海浪花,漫步在滄茫的大海之中了,那情景多像“八仙過?!痹诟黠@著神通,沿著這條卵石通道步行就可以到山門處。這期間,大家可以邊走邊玩,拾貝殼,捉海蟹,找海螺,觀海浪,領略一下神奇天橋的美。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遼寧省導游詞篇六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怪坡風景區(qū)所有工作人員對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我是本次為大家提供講解服務的導游員,我叫__x,希望我今天的講解能讓大家對怪坡風景區(qū)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如果在我的講解過程中大家有沒聽懂或沒聽清楚的地方,請您向我提出,我會細致耐心的,對您所提出的問題做出最詳細的解答!
好了,現(xiàn)在讓我們轉入正題,所謂“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沈陽市東部山區(qū)就有這樣一個坡,各種車輛到此,下坡不開(蹬)不走,上坡不開(蹬)卻自動向坡上滑行。
那它究竟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呢?公元1990年4月的一天,新城子區(qū)第一交警大隊第二分隊的兩名交警到此熟悉路段,當兩個人駕駛著北京牌吉普車行駛到怪坡底部時,無意間發(fā)現(xiàn)車內(nèi)加油表失靈,于是將車停下,摘檔熄火后不久,奇跡發(fā)生了,車子竟在無人駕駛地情況下,神不知鬼不覺地由東向西沿坡滑行而上,十分驚愕的他們壯著膽子又試了幾次,仍然如此,百思不得其解,帶著迷惘就這樣惶然而去了。
消息不脛而走,好奇者蜂擁而至,國產(chǎn)、進口、大型、小型、載重、輕便,各種汽車紛紛來坡一試,無不證實怪坡之奇妙,更有趣的是騎上自行車上坡只要扶住車把,不用蹬車就飛快地向坡上滑行,而下坡卻要用力蹬,不蹬不走,真是奇哉,妙哉,眾人交口稱“怪”,“怪坡”之名從此傳開,現(xiàn)在已經(jīng)越出國境,蜚聲中外,堪稱“華夏一絕”!
(地點:怪坡服務中心)
怪坡是一條長80余米,寬約25米,呈西高東低走勢自然形成的斜坡,它位于東經(jīng)12303’,北偉420,海拔153.1米,在沈陽市新城子區(qū)清水臺鎮(zhèn)帽山西麓,面對曠野,背依群山,沈哈高速公路縱穿景區(qū)境內(nèi),西距貫穿南北的國道102線1.32公里,南達東北名城沈陽30公里,北往遼金重鎮(zhèn)鐵嶺28公里,東向煤都撫順30公里,距《劉老根》續(xù)集拍攝地清河風景區(qū)90公里。
(開車試坡,騎自行車試坡,走路試坡。)
怪坡面世,神秘加身,專家、名人、學者紛至沓來探秘揭謎,我國當代詩人賀敬之參觀后留下這樣的詩句:“自然探秘,人生解惑,一題多思,沈陽怪坡”。香港作家金庸頗有感想,他寫道:“天下奇事怪象甚多,智力有時而窮,固不能概以非科學視之?!?BR> 一、第一種說法是磁場作用
二、說是重力位移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物體都受地心引力作用,物體沿坡下滑,也是由該物體受地球體引力所起的。由于怪坡上的物體不再向坡下滑而是向坡上移的現(xiàn)象就已經(jīng)脫離了經(jīng)典力學的一般情況,由于某種原因重力場上的某個或某幾個點分布異常這是完全可能的。但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它的范圍不可能只限制在這條長80余米,寬約25米的坡,可是怪坡附近,目前卻再也找不到這種現(xiàn)象了。
遼寧省導游詞篇七
遼寧是東北地區(qū)唯一的既沿海又沿邊、中國最北端的沿海省份,也是東北地區(qū)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東部地區(qū)對外開放的門戶。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磉|寧省經(jīng)典
導游詞
。
本溪水洞風景名勝區(qū)位于遼寧省本溪市,由水洞、溫泉寺、湯溝、關門山、鐵剎山、廟后山六個景區(qū)組成,沿太子河呈帶狀分布,總面積四十四點七二平方公里。風景名勝區(qū)以本溪水洞為主體,融山、水、洞、泉、湖、古人類文化遺址于一體。本溪水洞是數(shù)百萬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guī)r充水溶洞,洞內(nèi)深邃寬闊,現(xiàn)開發(fā)地下暗河長三千米,水流終年不竭,清澈見底,洞頂和巖壁鐘乳石發(fā)育較好,千姿百態(tài),泛舟游覽,使人流連忘返。溫泉寺景區(qū),泉水溫攝氏四十四度,日流量四百噸,有較高的醫(yī)療價值。廟后山古文化遺址,是我國東北地區(qū)舊石器時代早期洞穴遺址,對研究遼東古人類分布、古代地理有重要價值。
水洞是數(shù)百萬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guī)r充水溶洞,洞內(nèi)深邃寬闊,是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最長的充水溶洞,已成為中國世界紀錄協(xié)會世界上最長的充水溶洞候選世界紀錄。現(xiàn)開發(fā)地下暗河長3000米,水流終年不竭,清澈見底,洞口呈半月形,進入洞口是個大廳,可容千人,大廳右側有個300米長的旱洞,洞府高低錯落,洞中有洞,各有洞天,洞頂和巖壁鐘乳石多沿裂隙成群發(fā)育,呈現(xiàn)各式物象,不假修鑿,自然成趣,宛若龍宮仙境。左側為一處“港灣”,燈光所及,洞中物象,--倒懸水中,瓊宮晶閣,十分好看。旱洞現(xiàn)已建成一座大型古生物館。大廳正面有1000多平方米的水面,0頭,可同時停泊游船40艘,泛舟則可暢游水洞,欣賞水洞之大、水洞之長、水之深、飛瀑之美,然后,你不得不驚嘆:“鐘乳奇峰景萬千,輕舟碧水詩畫間,鐘秀只應仙界有,人間獨此一洞天”。
青山溝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位于寬甸的北部山區(qū),由“青山湖”、“飛瀑澗”、“虎塘溝”三大景區(qū)組成。127平方公里的景區(qū)面積,散布著126個大小景點,光瀑布就有36條。在眾多的風景名勝區(qū)中也堪稱佼佼者。
沉睡了億萬年的青山湖風景區(qū),尤如“仙女未出浴”鎖在深山人未識,是藝術家超凡的眼光發(fā)現(xiàn)了她。修路、架橋、建村、把這顆埋藏在泥土的“明珠”展現(xiàn)于世,她是遼寧人的驕傲,也是東北人的自豪。就藝術而言,畫家村的建立,亦是民族的榮耀。
碧綠的渾江宛若兩條龍須盤繞青奇峰異石,緩緩流入鴨綠江,山巒間大小瀑布36條,新發(fā)現(xiàn)的“飛云瀑”落差81米,居東北之首,八面威山頂?shù)男√斐?,至今沒人能說清她的奧秘,點綴在128平方公里的奇觀圣景,更是神秘莫測。
飛瀑澗景區(qū)有:青山飛瀑、仙女潭、水穿石、小石徑、鎮(zhèn)水石、靖宇泉、將軍嶺、員外墓等。
虎塘溝景區(qū)有:響溪、黑熊碧同石、九曲天水、虎嘯瀑、仙姑瀑、黑龍泉、老虎背、虎穴等。
青山湖景區(qū),登船沿江盡覽丁香崖、花仙臺、釣魚臺、望夫臺、白云峰、參王峰、雙乳峰、小仙山、千年松神、青銅古堡、蟠桃石、金鐘壁、柳花島、更令人神奇的是盛夏冰凌奇觀。
仙人谷景區(qū),遍布道家足跡,傳說是神仙住過的地方,有八仙臺、聚仙臺、五龍泉、三吟泉、鹿鳴泉、道土墓、仙人石、僧帽石、半桃石、夾蛋石、柳抱石、情人松、神水閣、木蘭坡。以及至今保留完好的楊靖宇抗擊日軍的戰(zhàn)壕宿營地等。
新加坡慈善家蔡金鐘先生捐款修復的青山寺,于96年秋季舉行隆重的開光儀式。畫家村群體建筑面積近萬平方米,具有一次可接待180位賓客住宿的規(guī)模。
青山湖景區(qū),備有游船、快艇、豪華龍舟,同時能載運300位客人游湖、觀瀑、覽勝、敬廟、拜佛、垂釣、購買山貨。冬季的青山湖、銀裝素裹、更別有一番北國風情,湖上雪橇載客漫游,觀冰上秧歌,聽松濤蕩谷,品山珍海味,至名家書畫,讓游客盡得低消費高享受的山野樂趣。
千山,古稱積翠山千山
千山不僅有秀美的自然景觀,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共有名勝古跡、景點300余處。自古以來,風景秀麗的千山,吸引了無數(shù)游客。許多官宦、學者、名流慕名接踵而來,他們面對奇峰古剎,振衣述懷,吟詩作賦,為千山留下了大量的詩篇。明、清、民國三個歷史時期描寫千山的詩就有1600余首。如千山剩人禪師函可,著有《千山詩集》20卷,存錄詩千余首,其中涉及千山的詩就有200余首。 千山宗教文化歷史悠久早在1420xx年前北魏時期,千山就有佛教徒的蹤跡,隋唐代起有了廟宇建筑,到遼金已發(fā)展成遠震遼左的著名佛教勝地?!白嬖健?、“龍泉”、“香巖”、“中會”、 “大安”五寺,在明代已很出名。到了清代道教進入千山,使千山的廟宇有了進一步的增建,發(fā)展到七寺、十二觀、九宮、十庵。千山廟宇布局巧妙,建筑宏偉。 古老而宏偉的寺廟,與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為一體,構成一幅優(yōu)美、雅致、幽靜的動人畫面。眾多寺廟終日香煙繚繞,鐘鼓幽鳴,一派仙人福地景象。特別是身高70米的天成彌勒大佛,自發(fā)現(xiàn)以來,轟動海內(nèi)外,成為世界奇觀。探奇者、朝拜者絡繹不絕,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親筆題寫“千山彌勒大佛”,每年6月的千山大佛節(jié),將宗教活動帶入0,堪稱佛教之盛事。 千山風景千山人文歷史遺跡頗多千山歷來是引起人們向往的名勝之地,不僅有唐太宗李世民駐蹕和薛禮兵營遺址,還留下清帝康熙和乾隆游歷的足跡和詩篇。名貫三江的關東才子清太史王爾烈,曾在千山龍泉寺讀書,至今還保留他的書房。明清時的官宦、名人也曾紛紛來游,并題有許多匾額和
詩詞
贊美千山。就連《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棟亭詩抄》中,也把自己的籍貫用“千山”二字標出。 千山物產(chǎn)豐富。百年以上古松萬余株;各類動物60余種,特產(chǎn)水果10余種,香水梨、南果梨堪稱一絕。溫泉休閑娛樂勝地在風景觀光區(qū)的東北部是溫泉休閑娛樂勝地,這里溫泉資源得天獨厚,地熱水資源占鞍山地區(qū)已查明地熱水資源50%以上,目前年采水量85萬立方米。
遼寧省導游詞篇八
我的家鄉(xiāng)朝陽歷史悠久、風景秀麗、繁榮富饒,我愛我的家鄉(xiāng)朝陽。
我愛我的家鄉(xiāng)朝陽,不僅因為它是地球上第一只鳥飛起的地方和第一朵花綻開的地方,更主要的是這里是生我養(yǎng)我的故鄉(xiāng)。這里不僅有美麗的鳳山凌水、名勝古跡,還有富饒的資源、馳名的`特產(chǎn)。我的家鄉(xiāng)民風純樸,我的家鄉(xiāng)人熱情好客。
我的家鄉(xiāng)朝陽之名源于《詩經(jīng)》中“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詩句。我的家鄉(xiāng)是中華文明發(fā)祥地之一,十多萬年前,生活在大凌河畔的鴿子洞人點燃了第一堆篝火,升起了朝陽人類歷史上第一縷曙光。有著中華文明“史前圣地”之稱的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將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提前了1500多年。
我的家鄉(xiāng)朝陽有世界上最大的、品種最豐富、歷史最久遠的鳥化石公園,使我的家鄉(xiāng)朝陽擁有世界上古生物化石寶庫之美譽。
我的家鄉(xiāng)朝陽還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曾是前燕、后燕和北燕的三朝故都。素有“東北第一塔”之稱的朝陽北塔,五世同堂,并奉有兩顆佛祖真身舍利。
我的家鄉(xiāng)朝陽有許多無公害蔬菜基地,綠色農(nóng)業(yè)和特色農(nóng)業(yè)發(fā)展迅速,霜期無公害溫室蔬菜生產(chǎn)基地居中國第一位。
我的家鄉(xiāng)特產(chǎn)豐富,甜脆可口的孫家灣大棗,金黃香潤的荒地小米,勁道無比的召都巴粉絲,如果你來朝陽,一定會不虛此行。
遼寧省導游詞篇九
遼寧省博物館是我國著名的歷史藝術性博物館之一。位于沈陽市中心和平區(qū)十緯路二十六號。館舍原為奉系軍閥熱河都統(tǒng)湯玉麟官邸,“9、18”事變后,偽滿政府在此設立“國立博物館奉天分館”。1948年11月2日,沈陽解放。經(jīng)東北人民政府批準,成立了東北博物館,于1949年7月7日開放,1959年改名為遼寧省博物館。
遼博館藏文物名天下,其中以書畫特別是晉唐宋元書畫、歷代絲繡,東北地區(qū)考古發(fā)現(xiàn),特別是遼瓷,古地圖與歷代貨幣、甲骨、青銅器、碑志較為著名。館藏書法精品有樸實秀碭的傳世珍寶晉人書《曹娥詩辭》,剛勁挺秀的唐歐陽詢《夢奠帖》及其早年作品《行書千字文》,歐氏真跡堪稱廖若晨星,歷年為書家之典范。另外,還有已成為傳世孤本的唐武則天時弘文館鉤填的《王羲之一門書翰》和唐狂草派創(chuàng)始人張旭《古詩四帖》等,以及兩宋時期皇帝趙佶、趙構、趙昚祖孫三代流傳下來的真跡。其中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高宗趙構《書曹植洛神賦卷》兩幅作品,處帝王之尊,頗具神韻。大詩人陸游八十歲時的《自書詩帖》爐火純青,草法蒼勁豪邁,堪稱詩書雙壁。
繪畫精品有中唐開元年間周昉之《簪花仕女圖》,其筆下仕女“曲眉豐肌,艷麗多姿”,使人不僅能從中領略其高超的藝術水平,也深刻地體味到了唐貞觀年間上層貴族們的
生活
情趣;五代南唐名家姜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圖》,“林木陰森山巒起伏,官員待渡,意境幽遠”。顯現(xiàn)出中國畫的絕佳境地,被稱為劃時代之杰作,宋徽宋?。粡堓妗峨絿蛉擞未簣D》,通過對虢國夫人等貴婦人游春的描述,顯露楊貴妃家族驕奢,圖中精巧構思,精美的筆法,為后世留下了稀有的瑰寶。
至于館藏之元、明、清書畫更是風格各異,流派紛呈。這些藝術珍品中的一部分是
愛
新覺羅·溥儀,這位清朝末代皇帝從北京攜至長春,于偽滿州國垮臺時散佚,而后輾轉得歸遼博收藏。
刻絲又名緙絲,是一種通經(jīng)斷緯,正反面紋樣相同的藝術織作。遼博收藏的北宋《紫鸞鵲譜》、南宋名家朱克柔運絲如筆的刻絲力作《牡丹圖》、《山茶圖》等品藝高雅,堪稱世界奇技。
館內(nèi)藏品中尤為富于地方特色的還有遼代瓷器,它們大多出自墓葬之中,遼瓷源中原制瓷工藝,又保持了本民族的獨特風格,形制依契丹族習俗,適應游獵騎牧生活,有雞冠壺、鳳首瓶、長頸瓶、三彩海棠式盤、碟等??芍^豐富多彩。至于遼代帝陵出土的遼圣、興、道宗三代帝、后哀冊,有漢文和契丹文兩種,鐫刻精細,保存完整,為海內(nèi)僅存珍寶。
館藏青銅器亦頗為豐富,既有考古發(fā)掘品,又有傳世佳品,遼寧出土的青銅器中,禮器多同于中原而兵器,用器則頗具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在古地圖類藏品中有明朝的萬歷年間李應試本刻本利瑪竇繪制的《兩儀玄覽圖》,由八幅組成通屏世界地圖,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科學成果,明、清兩朝得以據(jù)此進一步認識世界。
遼博非常重視陳列展覽,《遼寧歷史文物專題陳列》以中國通史為經(jīng),以地方歷史為緯,依遼寧地區(qū)重要考古資料為據(jù),采取重點文物專題組合的形式,以突出遼寧地方特色為宗旨。以舊石器時代的營口金牛山人,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以及商周至秦漢以后各時期以漢族為主體,包括匈奴、鮮卑、高麗、契丹、女真等諸民族的文化遺存為內(nèi)容,構成一個具有鮮明地方特點和豐富多采的古代文化陳列體系,得到了專家學者及廣大觀眾的欣賞和好評。
遼寧省博物館有著較好的基礎和廣闊地發(fā)展前景。為了進一步適應博物館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遼寧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九五”重點建設項目中,已將遼寧省博物館新館的建設工程納入規(guī)劃,于1998年在市政府廣場內(nèi)破土施工,作為世紀性的形象工程,遼博新館建成后將對推進遼寧文博事業(yè)的發(fā)展,擴大對外文化交流,豐富和繁榮全省人民的文化生活,都具有重要意義。
遼寧省博物館位于沈陽市和平區(qū)十緯路26號。館址原是奉系軍伐湯玉麟之子湯佐榮的住宅。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東北后,辟為偽“國立博物館”。1939年改為偽“國立中央博物館奉天分館”。日本投降后,1946年改稱為“國立沈陽博物館”。1948年沈陽解放后,對該館進行整修,于1949年7月7日正式開館,稱“東北博物館”,至1959年開始改稱為“遼寧省博物館”。1992年增建新館。新館主體建筑為三層大樓,以“中國歷史陳列”為基本內(nèi)容,也經(jīng)常舉辦各類展覽。該博物館藏文物相當豐富,包括書畫、絲繡、銅器、陶瓷、考古資料、古地圖、貨幣、碑志等18大類。其中珍品頗多,有《草書四貼》(唐張旭)、《草書千字文》(宋徽宗)等傳世之作;還有繪畫如唐周※《簪花仕女圖》、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宋李成《藏林遠岫圖》等稀世珍品;絲繡方面的,有五代梁貞明二年織成的《金剛經(jīng)》、元代織成的《儀鳳圖》、宋代緙絲《紫鸞鵲譜》、米克柔緙絲《山茶圖》、明代緙絲《仇英水閣鳴禽圖》和刺繡《瑤臺跨鶴圖》(宋繡)、明顧氏七襄樓《發(fā)繡人物》等。館內(nèi)的中國歷史陳列,主要以考古發(fā)掘出土品和傳世工藝美術品組成。通過這些文物和輔助資料,使人們在了解中國歷史概貌的同時,也可看出遼寧地方歷史的特點。在展出的遼寧地方出土文物中,有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青銅短劍,還有漢、匈奴、鮮卑、契丹等民族墓葬出土的生產(chǎn)工具和生活用品等,是研究遼寧地方歷史的重要資料。
遼寧省導游詞篇十
遼寧博物館位于中國遼寧省沈陽市渾南區(qū)智慧三街157號,為一座綜合性博物館。其前身為1949年7月7日開館的東北博物館,是新中國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館,素以藏品豐富,特色鮮明而享譽海內(nèi)外。館藏文物總量達11.2萬件(套),其中尤以《曹娥誄辭》《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張旭的《草書古詩四帖》《簪花仕女圖》《虢國夫人游春圖》、北宋徽宗的《草書
千字文
》《瑞鶴圖》等晉唐宋元書畫精品、宋元明清緙絲刺繡、紅山文化玉器、商周時期窖藏青銅器、遼代陶瓷、歷代碑志、明清版畫、古地圖、清李佐賢《古泉匯》著錄的歷代貨幣等最具特色和影響。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遼寧省博物館
導游詞
,希望能夠幫到您!
遼寧省博物館是我國著名的歷史藝術性博物館之一。位于沈陽市中心和平區(qū)十緯路二十六號。館舍原為奉系軍閥熱河都統(tǒng)湯玉麟官邸,“9、18”事變后,偽滿政府在此設立“國立博物館奉天分館”。1948年11月2日,沈陽解放。經(jīng)東北人民政府批準,成立了東北博物館,于1949年7月7日開放,1959年改名為遼寧省博物館。
遼博館藏文物名天下,其中以書畫特別是晉唐宋元書畫、歷代絲繡,東北地區(qū)考古發(fā)現(xiàn),特別是遼瓷,古地圖與歷代貨幣、甲骨、青銅器、碑志較為著名。館藏書法精品有樸實秀碭的傳世珍寶晉人書《曹娥詩辭》,剛勁挺秀的唐歐陽詢《夢奠帖》及其早年作品《行書千字文》,歐氏真跡堪稱廖若晨星,歷年為書家之典范。另外,還有已成為傳世孤本的唐武則天時弘文館鉤填的《王羲之一門書翰》和唐狂草派創(chuàng)始人張旭《古詩四帖》等,以及兩宋時期皇帝趙佶、趙構、趙昚祖孫三代流傳下來的真跡。其中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高宗趙構《書曹植洛神賦卷》兩幅作品,處帝王之尊,頗具神韻。大詩人陸游八十歲時的《自書詩帖》爐火純青,草法蒼勁豪邁,堪稱詩書雙壁。
繪畫精品有中唐開元年間周昉之《簪花仕女圖》,其筆下仕女“曲眉豐肌,艷麗多姿”,使人不僅能從中領略其高超的藝術水平,也深刻地體味到了唐貞觀年間上層貴族們的生活情趣;五代南唐名家姜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圖》,“林木陰森山巒起伏,官員待渡,意境幽遠”。顯現(xiàn)出中國畫的絕佳境地,被稱為劃時代之杰作,宋徽宋摹;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通過對虢國夫人等貴婦人游春的描述,顯露楊貴妃家族驕奢,圖中精巧構思,精美的筆法,為后世留下了稀有的瑰寶。
至于館藏之元、明、清書畫更是風格各異,流派紛呈。這些藝術珍品中的一部分是愛新覺羅·溥儀,這位清朝末代皇帝從北京攜至長春,于偽滿州國垮臺時散佚,而后輾轉得歸遼博收藏。
刻絲又名緙絲,是一種通經(jīng)斷緯,正反面紋樣相同的藝術織作。遼博收藏的北宋《紫鸞鵲譜》、南宋名家朱克柔運絲如筆的刻絲力作《牡丹圖》、《山茶圖》等品藝高雅,堪稱世界奇技。
館內(nèi)藏品中尤為富于地方特色的還有遼代瓷器,它們大多出自墓葬之中,遼瓷源中原制瓷工藝,又保持了本民族的獨特風格,形制依契丹族習俗,適應游獵騎牧生活,有雞冠壺、鳳首瓶、長頸瓶、三彩海棠式盤、碟等。可謂豐富多彩。至于遼代帝陵出土的遼圣、興、道宗三代帝、后哀冊,有漢文和契丹文兩種,鐫刻精細,保存完整,為海內(nèi)僅存珍寶。
館藏青銅器亦頗為豐富,既有考古發(fā)掘品,又有傳世佳品,遼寧出土的青銅器中,禮器多同于中原而兵器,用器則頗具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在古地圖類藏品中有明朝的萬歷年間李應試本刻本利瑪竇繪制的《兩儀玄覽圖》,由八幅組成通屏世界地圖,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科學成果,明、清兩朝得以據(jù)此進一步認識世界。
遼博非常重視陳列展覽,《遼寧歷史文物專題陳列》以中國通史為經(jīng),以地方歷史為緯,依遼寧地區(qū)重要考古資料為據(jù),采取重點文物專題組合的形式,以突出遼寧地方特色為宗旨。以舊石器時代的營口金牛山人,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以及商周至秦漢以后各時期以漢族為主體,包括匈奴、鮮卑、高麗、契丹、女真等諸民族的文化遺存為內(nèi)容,構成一個具有鮮明地方特點和豐富多采的古代文化陳列體系,得到了專家學者及廣大觀眾的欣賞和好評。
遼寧省博物館有著較好的基礎和廣闊地發(fā)展前景。為了進一步適應博物館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遼寧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重點建設項目中,已將遼寧省博物館新館的建設工程納入規(guī)劃,于1998年在市政府廣場內(nèi)破土施工,作為世紀性的形象工程,遼博新館建成后將對推進遼寧文博事業(yè)的發(fā)展,擴大對外文化交流,豐富和繁榮全省人民的文化生活,都具有重要意義。
遼寧省博物館位于沈陽市和平區(qū)十緯路26號。館址原是奉系軍伐湯玉麟之子湯佐榮的住宅。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東北后,辟為偽“國立博物館”。1939年改為偽“國立中央博物館奉天分館”。日本投降后,1946年改稱為“國立沈陽博物館”。1948年沈陽解放后,對該館進行整修,于1949年7月7日正式開館,稱“東北博物館”,至1959年開始改稱為“遼寧省博物館”。1992年增建新館。新館主體建筑為三層大樓,以“中國歷史陳列”為基本內(nèi)容,也經(jīng)常舉辦各類展覽。該博物館藏文物相當豐富,包括書畫、絲繡、銅器、陶瓷、考古資料、古地圖、貨幣、碑志等18大類。其中珍品頗多,有《草書四貼》(唐張旭)、《草書千字文》(宋徽宗)等傳世之作;還有繪畫如唐周※《簪花仕女圖》、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宋李成《藏林遠岫圖》等稀世珍品;絲繡方面的,有五代梁貞明二年織成的《金剛經(jīng)》、元代織成的《儀鳳圖》、宋代緙絲《紫鸞鵲譜》、米克柔緙絲《山茶圖》、明代緙絲《仇英水閣鳴禽圖》和刺繡《瑤臺跨鶴圖》(宋繡)、明顧氏七襄樓《發(fā)繡人物》等。館內(nèi)的中國歷史陳列,主要以考古發(fā)掘出土品和傳世工藝美術品組成。通過這些文物和輔助資料,使人們在了解中國歷史概貌的同時,也可看出遼寧地方歷史的特點。在展出的遼寧地方出土文物中,有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青銅短劍,還有漢、匈奴、鮮卑、契丹等民族墓葬出土的生產(chǎn)工具和生活用品等,是研究遼寧地方歷史的重要資料。
遼寧省導游詞篇十一
遼寧簡稱遼,寓意“遼河流域,永遠安寧”。 遼寧省自然風光奇特秀麗,名勝古跡眾多。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遼寧省的景點
導游詞
,歡迎參考!
清代入關前,其皇宮設在沈陽,遷都北京后,這座皇宮被稱作“陪都宮殿”、“留都宮殿”。后來就稱之為沈陽故宮。
沈陽故宮占地6萬多平方米,宮內(nèi)建筑物保存完好,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筑群之一。它的規(guī)模比占地72萬平方米的北京故宮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筑上有自己的特色,現(xiàn)在是沈陽最重要的游覽點。
沈陽故宮建于1620xx年,是后金第一代汗努爾哈赤開始修筑。努爾哈赤死后,第二代汗皇太極繼續(xù)修建成功。沈陽故宮的建筑布局可以分為三路。東路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中路為清太宗皇太極時期續(xù)建的大中闕,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以及清寧宮、關睢宮、衍慶宮、啟福宮等。西路則是乾隆時期增建的文溯閣、嘉蔭堂和仰熙齋等。乾隆時皇宮已在北京,但他有時也“東巡”回沈陽看看。
沈陽故宮的東路是很有特色的。大政殿居中,兩旁分列十個亭子,稱為十王亭。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子建筑,正門有兩根盤龍柱,以示莊嚴。
大政殿是用來舉行大典,如頒布詔書,宣布軍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十王亭則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辦事的地方。這種君臣合署辦事于宮廷的現(xiàn)象,在歷史上是少見的。從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不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的十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脫胎于少數(shù)民族的帳殿。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帳篷的化身。帳篷是可以流動、遷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來了。這也顯示了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一個發(fā)展。
崇政殿是沈陽故宮最重要的建筑,在中路,是皇太極日常臨朝的地方。崇政殿北有一鳳凰樓,三層,是當時盛京城內(nèi)最高的建筑物。
沈陽故宮博物館所陳列的多半是舊皇宮遺留下來的宮廷文物。如努爾哈赤用過的劍,皇太極用過的腰刀和鹿角椅等。
沈陽故宮博物館陳列的藝術品也很豐富。在繪畫陳列室里,有明、清兩代一些大師的作品如清李鱒、金農(nóng)、明文征明書畫精品、陶瓷、雕刻、織鄉(xiāng)、漆器等工藝品也不少。
這里是中日甲午海戰(zhàn)古戰(zhàn)場。這里是中國北方夏威夷。這里是海鮮王國。
這里是中國黃金海岸最北端最大島嶼。
這里是國際上最具生態(tài)性的鴨綠江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重要組成部分。
大鹿島度假區(qū)位于遼寧省東港市大孤山南19海里的大鹿島上,總面積6.6平方公里,景色獨秀。北與大孤山隔海相望,東與獐島唇齒相依,遠望孤島高聳,兀亢海面,如一只梅花鹿臥于黃海之中。與韓國、朝鮮毗鄰,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在黃海之濱。
在其南面海域,是震驚中外的中日“甲午海戰(zhàn)”的古戰(zhàn)場。愛國將領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號”至今還沉睡附近的海底。憑吊甲午英靈,鄧世昌和全體將士及“致遠號”化為民族精神的象征,訪古追今,讓人慨嘆。因此,大鹿島現(xiàn)已成為聞名中外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避暑觀光旅游勝地。
島上有二郎石、嘎巴棗樹、滴水湖、老虎洞、駱駝峰、鄧世昌墓和鄧世昌塑像、明代將領毛文龍碑、海神娘娘廟、英式導航燈塔以及丹麥教堂遺址等多處自然和人文景觀。
大鹿島四面環(huán)海,盛產(chǎn)對蝦、梭子蟹、海螺、雜色蛤、文蛤以及各種魚類等上百個品種,且以鮮活著稱,為美食家贊不絕口。島上氣候宜人,海風輕飄,云霧繚繞。美麗的月亮灣、雙珠灘,浪緩沙柔,為中國北部海角最大的天然浴場。也是淺灘拾貝、傍晚垂釣、大海沖浪、晨觀日出、夜伴聽濤的理想去處。
多年來,集團公司加大了以旅游服務為對象的基礎設施建設,在港口、賓館、景區(qū)規(guī)劃、風景綠化、道路擴建鋪設和客運車船修造購進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等基礎建設等項投資累計達2800余萬元,初步建成了集旅游、餐飲、住宿.娛樂一條龍配套服務的海上渡假旅游地,自‘七五”末和“八五”以來,平均年接待游客3萬人次,最高年份達13萬人次。
興城海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她與美國的西雅圖和我國的青島極為相似。海濱浴場綿延十四公里,由興海灣、港口灣、邴家灣、老龍灣四個海濱浴場,即第一、二、三四海濱浴場組成,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天然浴場。海濱浴場內(nèi)無暗礁,岸邊沙灘細軟潔白,晶瑩如玉,海水深淺適宜,水穩(wěn)波清,清澈見底,海岸地勢開闊 ,綠樹掩映,是大海送給人間的一片天然樂園。
興城海濱是迷人的,尤其是海濱第一浴場即興海灣更加靚麗多姿。當您步入海濱第一浴場,興目望去,是一座四柱三門二樓單檐廡殿門式正門,牌坊上邊是茂名書畫家范曾題寫的“洪波涌起”和“古城在望”八個大字。超過此坊,便走進如詩如畫的興海灣。興海灣入口處一尊用花崗巖雕琢的的高大的菊花女塑像正頜首相迎。菊花女就是“菊花殺惡龍”傳說中的菊花姑娘,她是美麗、善良、勇敢、智慧和自我犧牲精神的化身,是人們心目中的英雄。
興海灣南端有“三礁攬勝”,在起伏綿亙的三座盤踞海中的明礁上,建有一座造型幽雅的觀海亭,一曰“雪浪亭”,一曰“迎霞亭”,亭名由著名書法家王堃騁所書。各亭之間棧橋相連,真可謂是“三礁石戀大曲橋,百皺巖戲千重浪”。橋上游人來往不絕,或登亭觀潮聽浪,或依亭背海攝影,或蹲礁靜心垂釣,真可謂各得其所,各離其樂。倘若趕上落潮,“三礁攬勝”里側的海水退卻海灘半隱半露,還可拾貝、捉蟹,更是樂趣橫生。
九·一八事變博物館位于沈陽東北部,柳條湖立交橋西北,西靠長大鐵路,博物館主體本身就是一座歷史紀念建筑物,它以殘歷碑的形象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
在一部巨大石雕臺歷上密布著千瘡百孔的彈痕,隱約可見無數(shù)個骷髏,象征著千萬個不泯的冤魂在吶喊和呼號。右面的一頁銘刻著中國人民永遠難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農(nóng)歷辛未年八月初七日。左面的一頁鐫刻著“九·一八”事變的史實:“夜十時許,日軍自爆南滿鐵路柳條湖路段,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遂攻占北大營。我東北軍將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國難降臨,人民奮起抗爭。”從殘歷碑正面拱形門進入一樓正廳,迎面黑色大理石上刻有“勿忘國恥”四個大字,在字的上方嵌有一面殘月形時鐘,其時針指著10時20分,這是日本侵略軍發(fā)起進攻北大營的時刻。
管內(nèi)二至三樓為“九·一八”事變歷史陳列。
“九·一八”事變炸彈碑位于于洪區(qū)陵東鄉(xiāng)柳條湖望花立交橋北側。碑西側為長大鐵路,東為公路,向北就是當年的北大營。在鐵路東側,原日本關東軍曾樹立木制標牌,豎書“昭和六年九月十八日支那兵線路爆破地點”字樣,1938年日本又重建了這個炸彈形水泥紀念物,上面為炸彈尾翼形碑身高5米,下面基座為梯形平臺,上鑲嵌橫書“爆破地點”四字。并在北大營內(nèi)建立了戰(zhàn)績紀念館和戰(zhàn)績紀念碑。從日本關東軍在柳條湖鐵路爆破地點到攻占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這就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所制造的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現(xiàn)場。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經(jīng)過長期策劃和周密預謀的重大侵華事件,是對我國發(fā)動大規(guī)模武裝侵略的開始。1931年9月18日夜10時20分,日本關東軍將其所侵占的“南滿鐵路”柳條湖附近一段路軌自行炸毀,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隨即以此為借口,向北大營駐軍和沈陽城發(fā)動突然襲擊。中國駐軍在蔣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下,撤至關內(nèi)。至1932年3月間,遼、吉、黑,熱四省全境淪陷,成為日本帝國主義血腥統(tǒng)治的殖民地,直至1945年8月日本戰(zhàn)敗投降,東北地區(qū)淪陷了20xx年。當年,日本帝國主義為了炫耀他們的所謂“赫赫戰(zhàn)功”,建立了這個炸彈型水泥紀念碑。如今,它已成了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的歷史罪證。
解放后,沈陽人民已將該碑推倒,仍陳列在原址。1985年2月,此碑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沈陽怪坡位于沈陽市沈北新區(qū)清水臺鎮(zhèn)境內(nèi)的帽山西麓,面對曠野,背依群山,西距貫穿南北的102線國道1.32公里,東向煤都撫順30公里。
怪坡長80米,寬約15米,呈西高東低走勢的斜坡,發(fā)現(xiàn)于1990年4月。當時,有一名青年交警駕駛一輛北京牌吉普車,順著進山路駛進坡下,當摘檔熄火停車后,突然感到車自動向坡上滑行,他們感到驚愕,壯膽子試了幾次,仍然如此,百思不得其解,帶著迷惘惶然而走。
怪坡面世,神秘加身。專家、名人、學者紛至沓來,探秘揭謎,有的說是磁場作用,有的說是重力位移,還有的說是視覺差,但各種說法相互矛盾,不能自圓其說。怪坡發(fā)現(xiàn)后,經(jīng)過連年開發(fā)建設,這里初具景區(qū)規(guī)模,形成總分一體,山水相間,動靜結合,天工人造,各具情趣的群體景觀。有各類景點20余處。繼怪坡之謎的發(fā)現(xiàn),人們又發(fā)現(xiàn)了"響山"、"嗡頂",連同怪坡一起被人們稱為"三謎"。
20xx年,沈陽怪坡榮膺中國世界紀錄協(xié)會世界第一怪坡,成為怪坡世界之最。
遼寧省導游詞篇十二
遼寧省(liaoning province)簡稱遼,位于中國東北地區(qū)的南部,是中國東北經(jīng)濟區(qū)和環(huán)渤海經(jīng)濟區(qū)的重要結合部。下面是本站為大家?guī)淼倪|寧省景區(qū)
導游詞
,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金石灘位于大連東北端的黃海之濱,距大連市中心50公里,陸地面積62平方公里了,海域面積5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0公里。三面環(huán)海,由東部半島、西部半島及兩個半島之間的開闊腹地和海水浴場組成。1986年被確定為國家風景名勝區(qū),1992年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qū),20xx年被評為全國首批4a級旅游景區(qū),20xx年被評為中國國家地質(zhì)公園。
金石灘,三面環(huán)海,冬暖夏涼,氣候宜人,延綿30多公里長的海岸線,凝聚了9-3億年地質(zhì)奇觀,誕生于六億年前的震旦紀巖石形成壯麗的奇石景觀,被稱為“凝固的動物世界”、“天然地質(zhì)博物館”、有“神力雕塑公園”之美譽。金石灘景區(qū)由兩個半島和中央腹地組成,有世界名人蠟像館、金石灘地質(zhì)博物館、毛澤東像章陳列館、金石園、萬福鼎、中華武館、模特影視藝術中心、大連濱海國家地質(zhì)公園、大連金石灘國際汽車露營地、金石狩獵俱樂部、金石馬術基地、金石國際會議中心、金石高爾夫俱樂部、金灣高爾夫球場、金石?發(fā)現(xiàn)王國主題公園等項目和各具風格的建筑群與優(yōu)美的海濱觀光路、黃金海岸、自然地理環(huán)境融合為一體,使這里既充滿著異國情調(diào),又散發(fā)著大自然神秘的誘惑,是理想的旅游度假休閑勝地。
金石灘景區(qū)在兩個半島和中央腹地組成的區(qū)域中,有世界名人蠟像館、金石灘地質(zhì)博物館、毛澤東像章陳列館,被譽為“北方石林”的金石園、黃金海岸、東北最大的金石高爾夫球場、全國第一個旅游金灣高爾夫球場和中華武館、影視藝術中心、萬福鼎、大連濱海國家地質(zhì)公園、金石狩獵俱樂部、大連金石灘國際汽車露營地、主題公園――金石?發(fā)現(xiàn)王國主題公園、金貝廣場等已對外開放。
通往水洞的碼頭,千余平方米的水面,宛如一幽靜別致的“港灣”,燈光所及,水中游船、洞中石景倒映其中,使人如入仙境。從護岸石階拾級而下,通過長廊從碼頭上船,即可暢游水洞。水洞全長5800米,現(xiàn)已開發(fā)2800米,面積3.6萬平方米,空間40余萬立方米,最開闊處高38米,寬70米。大廳正面有1000多平方米的水面,有碼頭可同時停泊游船40艘,泛舟則可暢游水洞,欣賞水洞之大、水洞之長、水洞之深、飛瀑之美,然后,你不得不驚嘆:"鐘乳奇峰景萬千,輕舟碧水詩畫間,鐘秀只應仙界有,人間獨此一洞天"。
洞內(nèi)空氣通暢,水流終年不竭,每晝夜流量1.4萬噸,平均水深1.5米,最深處7米,洞內(nèi)恒溫12℃.河道曲折婉蜒,河水清澈見底,洞內(nèi)分 “三峽”、 “七宮”、 “九彎”,故名“九曲銀河”。水域沿洞體展開,縱深達2.3公里,而且時闊時狹,迂回曲折,洞內(nèi)鐘乳石、石筍與石柱多從裂隙攢擁而出,不假雕飾即形成各種物象。這些物象光怪陸離,極具觀賞性。
從碼頭乘游艇向里行,可依次欣賞飛泉迎客、寶瓶口、海潮、寶蓮燈、群猴、福壽星、玉米塔、寶鼎、仙丹石、龍角巖、劍群、麒麟巖、瀑布、獨角犀、春筍、垂幕、三塔、斜塔、玉象、倚天長劍、孔雀巖、雪山等奇景。它們維妙維肖,形象逼真。特別是玉米塔、玉象和雪山三景,更是名實相符,幾可亂真。銀河兩岸鐘乳林立,石筍如畫,千姿百態(tài),光怪陸離,洞頂空窿鐘乳高懸,晶瑩斑斕,神趣盎然,沿河景點達100余處,千姿百態(tài), 各具特色,泛舟其中,如臨仙境,這是水與石渾然天成的神秘洞穴,是迄今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最長可乘船游覽的地下暗河.
奉國寺座落在遼寧省義縣城內(nèi),始建于遼開泰九年(公元一零二零年)因殿內(nèi)塑有七尊大佛,又俗稱大佛寺。
奉國寺由山門、牌坊、無量殿、鐘亭、碑亭、大雄殿、西宮禪院等古建筑構成,占地3萬平方米,是一座宏偉壯觀,保存較為完整的古代寺院。大雄殿位于中軸線的北端,面寬9間,通長55米,進深5間,通寬33米,總高度24米,建筑面積1800多平方米。它不僅是國內(nèi)遼代遺存最大的木構建筑,因其大雄殿規(guī)模面積全國最大,又堪稱中國寺院第一大雄寶殿。
奉國寺因大雄殿佛壇上塑有一組彩色群像,“過去七佛’,并列一堂,佛教界獨一無二。佛像高大、莊嚴、俊秀,一千年以來,仍然保存完好,在國內(nèi)外佛教界具有特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殿堂內(nèi)天王威武雄壯;14尊脅侍菩薩栩栩如生;梁架上的遼代彩繪、飛天;山墻上的壁畫;佛壇前的石雕供器也和佛像一樣,均屬古代藝術珍品??脊艑<摇⒚佬g家稱其為是藝術珍品中的極品,無不令人嘆為觀止。由于大雄殿的建筑和殿內(nèi)遺存都具有極其珍貴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奉國寺這一民族瑰寶早在一九六一年就被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jīng)過一九八四年開始的五年修繕和擴建,奉國寺現(xiàn)已成為環(huán)境優(yōu)美、旅游服務項目齊全,聞名中外的佛教旅游勝地。先后被評為“全國著名景區(qū)三百家”,“遼寧省五十佳景”、“錦州十佳景”。
遼寧省導游詞篇十三
遼寧本溪老邊溝風景區(qū),位于遼寧省本溪縣東營坊鄉(xiāng)南營坊村,是一個南北走向的山谷,溝里貫穿一條小河,長流不息,沿河的兩邊長滿了楓樹。從溝口到山頂10公里左右,這里山林茂密,水源豐富。因為游人稀少,山谷顯得格外清幽。
夏日到來,清晨陽光照著樹葉上,光影迷離,細枝在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向人們講述老邊溝鮮為人知的故事。 老邊溝景區(qū)西部連著大石湖景區(qū),其名字緣于明王朝為防御女真人侵擾而修筑的“柳條邊”或“邊墻”。景區(qū)面積為12.11平方公里,劃分為擁硌河、石陣坡、萬象谷三大游覽區(qū)(我們今天重點游覽擁硌河)。
擁硌河游覽區(qū)擁硌河,是老邊溝西岔的主河道,地殼變遷時山上大石滾落下來,簇擁在河谷之中,呈現(xiàn)出“水似練,石如磐,石不轉,水在流”的奇異景觀。石在水中靜臥,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相隔相銜,錯落無序,如千頭野牛泳于河中,似萬匹駿馬奔于水上。水在石上飛流,疊加之處水落簾帷,平緩之處水穩(wěn)成潭,如一面面銀鏡懸掛在巨石之上,似一串串明珠鑲嵌在河谷之中。兩岸山巖掩映,枝葉低垂,整個河谷形成一道亮麗的水域風景線。游覽區(qū)內(nèi)巨石多是其特征,另外還有“兩多”現(xiàn)象,即:山花多、紅葉多。春至初夏,山花爛漫,香飄四野。
木本花卉主要有野杜鵑、山里紅、山李子、稠李子、雞樹條子、山杏、山桃、山櫻桃、石迸(繡線菊),耷拉香(錦袋)、野丁香、爆馬丁香、天女木蘭等滿山遍野;草本花卉主要有冰溜花、蒲公英、燈籠花、山芍藥、升麻、驢蹄菜、馬蹄葉、馬蓮等無計其數(shù)。金秋時節(jié),紅葉披山,山川如染。紅葉樹種主要有:扭勁槭(三花槭)、青楷槭、小楷槭、元寶槭、三角楓(茶條槭)、五角楓(山色樹)、九角楓(假色槭)等,尤以九角楓、扭勁槭居多,呈現(xiàn)出“一灣河水映山光,兩岸紅楓惹人醉”的迷人景象。游覽區(qū)石與山、石與水、石與樹、石與花交織在一起,給人以無窮的誘惑力。
現(xiàn)在我們走進擁硌河游覽區(qū)的入口,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座涼亭連著一道長廊,作為迎客門,把游人引向幽深之處。路過長廊,走上“涌泉橋”,踏上木棧道,我們的視線一下子被拉進了這個樹美、草豐、石奇、水秀的山谷之中。 擁硌河游覽區(qū)巡回步道長約4公里,總體分為回龍灣、壑巖灣、瀠水灣、冰封谷、龍吟谷、向陽坡六個游賞區(qū),概括為“三灣、兩谷、一面坡”。 現(xiàn)在我們走進游覽區(qū)的第一灣——回龍灣。 該游賞區(qū)巖壁對峙,綠樹高懸,河水逶迤,如龍翻騰。其特點是河谷落差較小,河水相對平緩。水流域有哨有淵,哨為急流,淵為深潭,哨如碎玉,潭若明鏡,哨顯喧鬧,潭呈平靜,給人一種美不勝收的感覺。
現(xiàn)在我們走進擁硌河游覽區(qū)的入口,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座涼亭連著一道長廊,作為迎客門,把游人引向幽深之處。路過長廊,走上“涌泉橋”,踏上木棧道,我們的視線一下子被拉進了這個樹美、草豐、石奇、水秀的山谷之中。 擁硌河游覽區(qū)巡回步道長約4公里,總體分為回龍灣、壑巖灣、瀠水灣、冰封谷、龍吟谷、向陽坡六個游賞區(qū),概括為“三灣、兩谷、一面坡”。 現(xiàn)在我們走進游覽區(qū)的第一灣——回龍灣。 該游賞區(qū)巖壁對峙,綠樹高懸,河水逶迤,如龍翻騰。其特點是河谷落差較小,河水相對平緩。水流域有哨有淵,哨為急流,淵為深潭,哨如碎玉,潭若明鏡,哨顯喧鬧,潭呈平靜,給人一種美不勝收的感覺。
再往前走, 我們又見到一個彎曲的平穩(wěn)水面,河邊有一棵糖定子樹,秋天小果如星,倒影在水中,折射著點點紅暈,我們稱它為“晨星潭”。幾處景點自然結合,形成了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的真實場面,讓人心曠神怡。其實,這才是擁硌河奇特風光的開始,那就讓我們伴隨著這美麗的景色和悠揚的旋律去探奇、審美吧! 我們繼續(xù)向上走,大家遠遠可見那塊黃白色的大石,它像不像一只大青蛙呢?我們稱它為“金蟾眺水”。大家順著金蟾眺望的方向往下看,河道上有幾塊大石相擁,阻礙了水流,致使河水翻卷作浪,轟隆作響,吸引著這只大金蟾注目觀看,久久不離。 我們踏上凌波橋,走過晃月橋,便可看到一個奇異的景觀,那就是河水逆轉。大家看,這段河水主流被西側巖壁擋迎,越過這個深水區(qū)域后,一部分河水順勢而下,一部分河水逆轉回流,形成一個地道的踅水狀態(tài),我們稱它為“瀠洄潭”,也叫“轉運潭”。您可拋一片樹葉,扔在河邊水中,約10分鐘左右,這片葉子就可按著順時針方向旋轉一圈。然后,這片樹葉有可能隨波而去,也有可能重復回轉,也不知要旋轉多少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