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紅樓夢第一回讀后感(優(yōu)質10篇)

字號: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紅樓夢第一回讀后感篇一
    中國古代小說中最吸引人的莫過于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和《紅樓夢》,每一部都精彩絕倫。
    最吸引我的則非《紅樓夢》莫屬了,因為它沒有過多涉及到了軍事、神話,這些可能對于一個女孩子沒有多大興趣。《紅樓夢》就是一部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文學作品。它帶著憂傷、凄涼的氣氛,讓人常常想落淚,而里面的詩詞之多又讓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紅樓夢》。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應該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為環(huán)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他們的家族是因為他們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于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fā)現(xiàn)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斷,理還亂”,讓人看到古時婚姻的紕漏,它們往往全有父母處理,什么“指腹為婚”,更為可笑的是,他們有時從未見過面便稀里糊涂地成親了。
    而且古時女子爭著要進宮,因為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冷清了,又何苦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于皇帝身上啊。這一出出的悲劇讓人心寒而又憤怒,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稅,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紅樓夢第一回讀后感篇二
    今天,我的心情像外面的太陽一樣熱極了,因為我今天一口氣看完《紅樓夢》了,我很高興,我來給大家說一說吧!
    我最喜歡里面的《林黛玉作詩奪魁》了,我最喜歡的句子是:寶玉一會兒看黛玉釣魚,一會兒又俯在寶釵耳邊說幾句。
    我還喜歡的是《元春歸省大觀園》,我喜歡寶玉說的句子是:“曲徑通幽處,方顯大方氣派。”
    我也喜歡《寶玉聽戲悟禪機》,我喜歡里面的戲名是:“魯智深醉鬧五臺山”。
    如果你們也喜歡《紅樓夢》的話,那就快來看看吧!
    紅樓夢第一回讀后感篇三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摜?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 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枉凝眉》
    《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都t樓夢》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它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曹雪芹筆觸下所創(chuàng)造和熱愛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一邊是封建社會下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huán),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為我們展現(xiàn)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質本潔來還潔去”,在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為代價,質本潔的追求始終不棄。我們感嘆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的時候,看到了造成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個性,她的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她的自卑情結正是她自尊的體現(xiàn),也是她悲劇的開始。
    《紅樓夢》中她葬花的一段情節(jié),是她的個性體現(xiàn)的焦點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憐在她的《葬花詞》中袒露無遺:“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ㄩ_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薄?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捧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BR>    一個世俗之人無法明白她的思緒,“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面對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無法釋懷,又潸潸淚下。在封建禮教前,她的自卑激發(fā)了她的自尊,當寶玉挨打后,工于心計、精于世故的薛寶釵送來了藥丸,而且還用訓教的口氣規(guī)勸寶玉改邪歸正。但作為封建禮教的叛逆者寶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卻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兒一般,她的哭不是軟弱,她以哭這種獨特的情感體驗來真誠聲援寶玉,默默對抗封建禮教,因此只有他們二人的心才貼得最近,愛得最深。
    “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作者通過賈寶玉的眼睛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聰明多才、美貌體弱的病態(tài)美人。這么一個柔弱的女子,無視世俗的傳統(tǒng)規(guī)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經受了無數(shù)摧殘之后,生命盡頭到來之際,封建社會的猙獰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隕。看過《紅樓夢》,我們不會忘記黛玉臨死前的那個場景,病危之際,紫鵑四處求人,卻沒人肯幫。為避免晦氣,賈母把寶玉的婚事也轉到別處去辦理。一面是成親的喜慶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盡頭!何處有香丘?”無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誦。什么地方有一個干凈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現(xiàn)在所處的現(xiàn)實社會都是污濁不堪的,我要找一個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我們?yōu)橹拘?,為之憤懣,一對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鎖之下生離死別?!耙怀罕M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就這樣在寶玉的婚慶鑼鼓聲中離開了人世。帶著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處?甜在這個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獲得理解和親愛,在孤獨無依的世界上,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溫暖;在情愛無傍的世界上,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傷痛。雖然最后她成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林黛玉作為靈魂人物,她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林黛玉的自卑情結是命運所賜,也以此寫成了她的命運。
    《紅樓夢》博大精深,常讀常新,人人有感,次次有悟才是它的不朽魅力。以上我從黛玉的個性來淺談《紅樓夢》,見解膚淺,望大家多多指正。
    紅樓夢第一回讀后感篇四
    “才自精明志自高”,這是探春判詞的首句。精明能干、志向非凡,可以說是探春的第一性格。
    與其他多生感春悲秋之情的姑娘們相比,探春作出的詩總是別具一格。開菊花詩會時,探春的《簪菊》,其頸聯(lián)“短鬢冷沾三徑露,葛巾香染九秋霜”的“短鬢”“葛巾”帶有男子的隱喻,流露出探春的突出特點之一——她渴望能像男人一樣,不用受諸多禮節(jié)束縛,“立一番事業(yè)”;又有尾聯(lián)“高情不入時人眼,拍手憑他笑路旁”,探春的傲骨與執(zhí)著的氣節(jié)便躍然紙上。從她的言語和與眾不同的詩中可見,探春懷著施展才華的特別志向。
    而探春既有實現(xiàn)抱負的理想,必然是有其出色的才能與這野心相配。
    在《紅樓夢》第五十六回里,探春“興利除宿弊”,顯示出她出色的理家才能。由于鳳姐病了,而太太們不在,探春擔起了理家的重擔。探春知道賈府的經濟遇到困難,因此做出一系列變革盡力挽回。其中有最具創(chuàng)新性的一項,是將大觀園內的一些園地分給擅長的人打理,比如將一塊觀賞性的麥地交給擅長種麥子的媽媽照管,媽媽每一年上交規(guī)定的麥子可以用于飼養(yǎng)園中的鳥,而剩余的則由媽媽所得。這樣一來,既可以省下一筆雇人專門打理景觀的錢,又可以省下一筆買鳥飼料的錢。此計一出,擅長修竹、養(yǎng)花、種麥等的媽媽紛紛爭著自薦,以獲得賺外快的機會。又因為充公交剩的產物都由自己所得,媽媽們干活有了很大的積極性。這個改革措施一箭雙雕,成為人們贊揚探春敏慧的經典。
    才能過人甚至超越王熙鳳,這樣的人就已經足夠令人心服口服了,但賈探春不僅在能力上出彩,她直率爽快、英勇剛烈的性格,更是讓人敬佩。
    說到直率爽快,大觀園里還有一位醉臥花裀的史湘云,不過比起湘云年幼天真,探春的直爽更是出自無所畏懼、重情重義的本性。
    抄檢大觀園時,王熙鳳一行人來到探春住的秋爽齋,只見探春早已點好蠟燭,等待他們的到來。面對王熙鳳檢查丫頭們物品的要求,探春只冷笑說自己就是賊王,要婆子們只搜自己的東西就好,還命丫頭們將箱子一一打開。言語之上,是對賈府內部不和、自己人抄自己人的憤怒和悲哀;言語之中,又包含了對丫頭們的包容和照顧。鳳姐向來是敬探春幾分的,所以并沒有認真要查她的箱子,但陪同的王保善家的不知好歹,上前拉扯探春的衣襟。探春貴為姑娘,自然受不了奴才這樣的侮辱,便明晃晃一個耳光打下去,讓其自討了個沒趣。后文鳳姐又到惜春的暖香塢去搜查,惜春慌張無措、拉出無辜的貼身丫頭入畫而自保的反應,又更反襯出探春有情有義、直率爽快的可愛之處。
    除了性格爽快,探春自我犧牲的英勇也十分令人動容。
    雖然現(xiàn)存出自曹雪芹之筆的前八十回《紅樓夢》中尚未來得及交代探春的結局,但眾多的紅學家和探軼學者根據(jù)探春的判詞、畫卷、《分骨肉》曲和八十回的情節(jié)暗示,目前最令人信服的結局是:探春為了挽救家族日漸式微的局勢,重新博得皇室的重視,挺身遠嫁和親。作為千金小姐,她離開家鄉(xiāng),遠嫁藩國,暗示其命運的詩詞有“清明涕送江邊望”“一帆風雨路三千”“恐哭損殘年”等哀傷的句子,可見她的婚姻結局,比起薛寶釵等人為了前程、尤三姐等人為了愛情,更多了一分自我犧牲的無私和英勇。
    探春有“玫瑰花”的諢名,強勢、剛烈在他人看來或許是拒人千里的硬刺,但玫瑰自有它明艷動人之處。探春固然是個奇姑娘,但她也有少女的活潑可愛和文人的脫俗情懷。在哥哥賈寶玉的面前,探春作為妹妹,經常有小兒女的爛漫舉止,同時又流露出一位才女的雅趣。
    黛玉初入賈府時,寶玉自行主張要贈“顰顰”二字給黛玉。寶玉向來行為與常人不同,府里的人都習以為常,只有探春快言快語,俏皮道寶玉“又是杜撰”,而寶玉也不惱怒,倒認真較起“杜撰”的真來??梢姸艘?,禁得起打趣玩笑。《紅樓夢》第二十七回里,展現(xiàn)了兄妹生活的一件小事情:探春把攢下的錢交給寶玉,請他出門時為自己在街市里捎點玩意兒,但她又不要庸俗的古董綢緞,卻希望得到柳編籃子、竹制香盒、泥塑風爐這樣的民間工藝品,足見其獨特的審美喜好和貪玩的小孩性兒。在《紅樓夢》第三十七回,探春計劃結詩社,向眾人發(fā)請?zhí)?。她送給寶玉的請?zhí)?,有描繪病中受到兄長關懷表達的感激之情,又有“因惜清景難逢,詎忍就臥”“掃花以待”等句,盡顯其風雅興致。
    志高才全、直率剛烈、英勇無私又不失情義和雅趣,賈探春是一個用筆墨勾勒出的有血有肉之人。無論是“蕉下客”,還是“紅玫瑰”,探春的色彩,在榮耀富貴時錦上添花,也在風雨飄搖時期帶來一抹曙光。像是霞光,驚艷了一眾平俗的殘云。
    自《紅樓夢》出世以來,諸位評論家、文學家、紅學家為她的探索和評價付出了無數(shù)心血,而在這些評論之前,更是有作者曹雪芹盡“一把辛酸淚”將這部巨著寫出。作為一個涉書未多的學生,縱使說出關于紅樓的評論,也避不開眾多評論大家的影響。寫出這篇感觸,不敢妄下斷言,只是將我所知的一些情節(jié)又綜合我讀到的評論整理起來,希望復合出一個我心中立體、活潑的賈探春。班門弄斧,又想到各大家,羞愧不已,故作此言。
    紅樓夢第一回讀后感篇五
    我,一個愛讀書的小女孩。今年暑假我讀了許多書籍,有幽默無比的《淘氣包馬小跳》;有讓我笑口常開的《笑貓日記》;有描寫女孩心聲的《假小子戴安》;還有情節(jié)感人的《紅樓夢》。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紅樓夢》。
    《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都t樓夢》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它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曹雪芹筆觸下所創(chuàng)造和熱愛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一邊是封建社會下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huán),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為我們展現(xiàn)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質本潔來還潔去”,在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為代價,質本潔的追求始終不棄。我們感嘆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的時候,看到了造成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個性,她的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她的自卑情結正是她自尊的體現(xiàn),也是她悲劇的開始。
    “丟棄了不離不棄黃金瑣,忘記了莫失莫忘通靈玉”,好一個多情瀟灑的賈寶玉,嬌嫩多病的林黛玉,塑造了一個發(fā)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動人愛情悲劇。
    作者曹雪芹通過《紅樓夢》,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故事講述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來到了榮國府,漸漸與賈政之與生俱來通靈玉而性格頑劣的公子賈寶玉相戀,又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使得賈寶玉娶帶有黃金瑣的薛寶釵,讓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故事。
    我實在是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為他們悲慘的命運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并沒有過錯,讓人憎恨卻是那種封建的傳統(tǒng)觀念。什么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門當戶對,這種思想真是害人不淺。這不,賈寶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陰陽相隔,想而見不著的痛楚。還要讓賈寶玉受這樣的欺騙。唉,就是石頭心腸的人也會被他倆的真情所感動的。
    一部《紅樓夢》,讓多少人為它垂淚,讓多少人為它感動?。?BR>    《紅樓夢》讀后感丟棄了不離不棄黃金瑣,忘記了莫失莫忘通靈玉”,好一個多情瀟灑的賈寶玉,嬌嫩多病的林黛玉,塑造了一個發(fā)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動人愛情悲劇。作者曹雪芹通過《紅樓夢》,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故事講述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來到了榮國府,漸漸與賈政之與生俱來通靈玉而性格頑劣的公子賈寶玉相戀,又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使得賈寶玉娶帶有黃金瑣的薛寶釵,讓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故事。我實在是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為他們悲慘的命運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并沒有過錯,讓人憎恨卻是那種封建的傳統(tǒng)觀念。什么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門當戶對,這種思想真是害人不淺。這不,賈寶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陰陽相隔,想而見不著的痛楚。還要讓賈寶玉受這樣的欺騙。唉,就是石頭心腸的人也會被他倆的真情所感動的。一部《紅樓夢》,讓多少人為它垂淚,讓多少人為它感動??!
    讀《紅樓夢》來里面有很多我喜歡的人物,比如賈寶玉、襲人、寶釵。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林黛玉,為什么呢?因為作者把林黛玉與眾不同的特點。
    林黛玉是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釵之首,四大家族賈家第四代賈敏與揚州巡鹽御史林如海之女,寶玉的姑表妹,賈母的親外孫女。幼年喪母,體弱多病,紅顏薄命、身世可憐。
    黛玉聰慧無比、琴棋詩畫樣樣俱佳,尤其詩作更是大觀園群芳之冠。
    在《黛玉葬花祭花魂》這篇文章里,更突出了林黛玉多疑與敏感,多疑表現(xiàn)在黛玉在敲怡紅院的門時,晴雯沒有開門,黛玉又聽見寶釵和寶玉在里面說說笑笑,不禁流下了眼淚。敏感表現(xiàn)在當?shù)诙?,寶玉來找黛玉,黛玉哭個不停。
    黛玉用詩詞來宣泄自已的離情別緒。她所寫的多是些哀傷的詩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敗。比如在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館聯(lián)詩悲寂寞"中湘云和黛玉在月夜作詩,湘云作了上句:"寒塘渡鶴影。"黛玉對了下句:"冷月葬花魂。"就表現(xiàn)了黛玉離別時的情緒。
    紅樓夢第一回讀后感篇六
    太虛幻境中有一副對聯(lián):“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闭婕偈欠?,勾勒出了紅樓一夢,更組建成了生活中的百態(tài)。
    紅樓夢,隱去真事,假語村言,神話及佛道釋的種種痕跡,交雜在寧榮國府和五大家族的興衰故事中,真假切換自如,渾然天成。不尋常的女子們,各有各的姿態(tài)和人生哲學,故而,常常也體現(xiàn)著她們的多面性。多面,才不讓人物顯得單調乏味,反而有種躍然紙上的立體感。后人對紅樓,解讀得有點用力過猛,例如寶釵,仿佛一點點小動作小心思,都會被說成是其圓滑刻意逢迎的證據(jù)。事實上,她也沒有做錯什么,利己和自我保護,是種再常見不過的心思。讀者所挖掘的真假面,是站在“上帝視角”予以品評的,如若將寶釵放置于她所處的境地,這又有什么不合情理呢??陀^理智,是面對事件的最基本處理原則。過高的要求,必定衍生出種種不盡心意。將人物固定化,用偏見目光看待,難免有點草木皆兵的感覺,反倒是忽略了人物的善良面,給自己營造出一種世界皆陰暗的感覺,因小失大。
    所謂“道德綁架”“法大于情”之類讓人無奈的社會現(xiàn)狀,我們?yōu)榇索鋈粋?,而又慶幸于自己尚未碰到這些糟心事。一方面,我們是網上激揚文字的“正義化身”,另一方面,又是無力對抗社會陰暗面,蜷縮在電腦桌前束手無措瑟瑟發(fā)抖的“鍵盤俠”。然而,固然個人的力量單薄且作用有限,卻是欲凝結成一股強大社會力量必不可少的條件。電影熔爐,推動了韓國相關法律的改革;“藥神”陸勇,給無數(shù)慢粒白血病患者帶來希望,也促使了國內藥品價格改革。雖然我們小心把持經營著自己擁有的小小世界,為了它,學會了逢迎與違心,但是,內心的人性與真摯,依然會留有余音。正如,勢利毒辣如鳳姐,也看重了邢岫煙的純樸,予以她衣物資助;貧窮軟弱如劉姥姥,在賈府危難之時,爽快得答應照顧巧姐。陽光下,萬千草木生長,孕育著生機盎然的活力,人間,也本該以溫情為主色調,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熨帖而美好。
    那么,我們又該如何努力呢?我們或許迷失在滾滾紅塵的真假是非中,但只要多保有一點思考和勇氣,可能會創(chuàng)造出大不同。斯特里克蘭的孤勇與不羈,較之哈姆雷特的猶豫與徘徊,孰勝孰負?前者,是不計后果義無反顧的真,后者,則是心懷正義常戴多層面具的假。然而,如若前者能有更多思考權衡,仰望“月亮”的同時,珍惜自己的“六便士”,或許,理想能更有根基,未來也可有更多期待。如若后者能有更多勇氣,執(zhí)著于自己目標的同時,也勇于刺出那姍姍來遲的一劍,或許,不會牽連那么多無辜者的生命,自己也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丹麥王。襲人在賈府處處謹慎小心,顧全大局,因而得到寶玉及王夫人的器重;探春雖為庶出,然而卻敢于興利除弊,挑戰(zhàn)賈府的腐舊制度,因而才能稍挽狂瀾,贏得自己的人格尊嚴和別人的尊重。思考與勇氣的融貫,是前進路上堅實的盔甲,是呼嘯激揚起帆的勁風。
    《紅樓夢》是一本偉大的,關于生活和美的百科全書,品讀之時唇齒留香,亦是一次心靈的震撼與共鳴,值得我們一生的學習。
    紅樓夢第一回讀后感篇七
    《紅樓夢》是被人列在四大名著之首的,其原因多人們會搬出紅學的流行,有些人一生只要研究研究這本書就能過舒坦的小日子了。曹老是餓死的,他的書卻增加了就業(yè),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這本贊譽過剩的書一直排在中國累計銷售首位,的確是有點真本事。不過我覺得之所以紅學興是因為曹老描寫的物事,禮儀像史書一樣值得研究。值得研究的是曹先生所在的清代,并不是一本書。
    在我看來紅樓是一部喜劇,像童話一樣完美的結局和過程。在老師教我們時候老師說:“以四大家族的興衰為基礎,寶黛愛情為線索的悲劇?!钡撬拇蠹易逯兄髁γ鑼懙馁Z家從開始一樣是越來越興旺到底。開始賈府人人富貴,有賈珠等人的死去也并不是慘死怎么的,主角們并沒有經歷什么痛苦?;浇探塘x說:人生來就是受苦的。所以死者沒有什么可悲。秦可卿死啦。還帶給賈蓉一個五品龍禁衛(wèi)的官,死者解脫,生者人就享樂。
    到中后部寧府抄家榮福敗落很多人唏噓傷感的時候。我認為這只是賈府越來越興旺的插曲,很短的插曲。在這個艱難的時候死了一批人,單迎春外無一不死得其所。賈母已經八十三歲,在以前那種年代是多少高齡了,一生享樂,被人捧月,只在死前擔驚受怕過一陣,又沒有凍餓挨打挨罵著,總是喜大于悲的。連她自己也兩次說到自己的死時,提到自己的高齡,享福一生,死也甘愿了。
    鳳姐雖然年齡不及賈母長壽,但是大權在手,也是風光一生,錦衣玉食的。談自己時說:“別人沒吃的也都吃過了,沒見著的也都見過了,死也沒多少可憾的了?!比说目鞓肥且宰约旱脑竿麃砗饬康模P姐喜歡的錢權兩得,巧姐最后也有驚無險回歸寧府,死前的風波都只是一生中的小憾,以比列來說,賺大了。
    探春遠嫁,以后來回來時描寫的“比來時還鮮艷三分呢。”那生活一定是很好的,沒有像迎春那樣遭打挨罵受凍,婆家后來還得以在京城得職,與娘家很近,相聚相親。
    元春貴為寵妃,有皇恩,有世人稱頌,連賈母見了也要跪拜,雖然無子有些遺憾,都沒人會否認她是最幸運的人之一。
    惜春希望出家,最終能夠帶發(fā)修行,她圓了自己的愿望,只要是自己想的,什么愿望都不可悲。
    趙姨娘為人所不屑,兒子賈環(huán)為人所不齒,娘兒倆被讀者都深深看不起。我非常聯(lián)系迎春的命運,恨不得賈府的人去夏家報仇。但賈府的人大多都不大吧迎春放在心上,那是因為——迎春的地位其實非常低,比在讀者心中的配角賈環(huán)賈薔還低。首先迎春是庶出,親娘早喪,且沒有親兄弟姐妹可以依靠,最后還是個女兒身,地位自然不能高。迎春性格軟弱,在賈家已受了不少氣,嫁過去更是受盡折磨而死,在我看來真是紅樓夢杯具之最。
    寶黛的愛情悲劇是公認的,我認為沒有什么可悲。寶玉這塊頑石不經歷悲痛一定仍對紅塵向往。人的快樂的是以自己的愿望來衡量的,寶玉能額外受恩入紅塵已經是賺大了,遂了自己的心愿也該滿足了。林黛玉來還債的慘些好,越慘越好,不慘還不清債務。以十幾二十年的功夫報答神瑛侍者的澆灌之恩,正是她自己的心愿。
    散了一批人。在兩府衰敗的一時間,那些攤前斂財?shù)呐派⒘艘淮笈?。賈政此時明白了這些人,一個個打發(fā)走了,切掉了一個個毒瘤。
    鍛煉了一批人。眾人先享富貴再忍受貧窮,那時間懂得了勤儉節(jié)約。賈府人少了,可他們從來不缺人,又沒有計劃生育!
    成長了一批人,一個賈蘭很有才能,在結尾已經高中。一個巧姐兒長大不落鳳姐。而且有了鳳姐的教訓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作者制造了這兩個完美形象真是暗示賈府以后的命運。甄士隱也透露賈府會再度興旺。
    高鶚續(xù)寫的四十回,我讀之前很擔心遠不如曹雪芹所作前八十回。讀了之后我也很喜歡后四十,那每一回的結尾處稍設懸念,曹一般沒有吊人胃口的習慣,高這樣無疑增了觀賞性。萬事開頭難,曹雪芹在前八十回已準備好了大多數(shù)零件,高鶚的組裝技術也很好,那么這件美輪美奐的藝術品也就足以流芳百世了。
    紅樓夢第一回讀后感篇八
    滾滾紅塵,攜著記憶的枷鎖,永遠的塵封了那場悲傷的愛戀。在那最后一抹余暉中,被風靜靜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戀。終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遺憾和指責。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開了《紅樓夢》,于是我認識了她——林黛玉。她,讓我深深的震撼,寶黛空前絕后的愛戀,流傳千方,被世人妄加褒貶。普天之下,又有誰有這資格呢?從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蕩漾在我心里,來來回回,隱約中,似乎聽到她嬌弱的喘息,腦海里是她傷感的容顏,帶著一分憔悴卻萬分迷人。她落淚,因為只有放縱的哭過后,才會更舒展,笑容才會更加綻放,閉上眼仿佛看見了她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閃爍著點點淚光,讓人沉迷之中,為之動情,不能自拔。
    詩,是她美麗的靈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當讀到她的詩,總有振人肺腑的感覺,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像是一把尖銳鋒利的刀,深深的插入了讀者的心里。記得她的《葬花詞》:“依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花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币粋€如花美眷,在埋葬花的同時,也埋葬了自己。而她來到這里只為一個目的,只為一件事,一個人。她比任何人都要純粹。神瑛侍者,才是她一直的牽掛。在她越來越少的眼淚中,隱射著她越來越短的生命。在她幾近干涸的眼眸里,是痛恨,抑或是欣慰。
    她的淚,像涓涓細流,一般潺潺流動,匯聚成一泓清泉,澄清著她的悲劇。她哭泣,因為她太委屈,她和寶玉的愛情在那樣的社會是不被容許的。她對寶玉太癡情,她一生無限傷感,然而臨終前她笑著喊:“寶玉,寶玉……”然后,她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紅樓夢第一回讀后感篇九
    我津津有味地讀著《紅樓夢》這本中國古典名著,雖然似懂非懂地讀著,但我還是愛不釋手。
    《紅樓夢》這部不朽的名著出自著名文學家曹雪芹之手,它以獨特的手法傳神的勾膩出了每個人的性格特征。特別是對每個人的肖像描寫,更為精彩。作者善于把握人物的內心世界,捕捉傳神的動作,然后用精妙的語言描繪出來,堪稱絕妙!
    比如說《紅樓夢》第三回作者對王熙鳳、賈寶玉的肖像描寫,十分逼真。
    作者為了讓王熙鳳“乖巧”、“潑辣”的性格特征更突出,所以把她單獨介紹了出來。作者先讓王熙鳳在笑聲中出場,用未聞其人、先聞其聲的手法,給我們一種非同一般的印象。接著,作者通過對她華麗的裝飾、風騷的容貌,把王熙鳳這位嬌容華貴的少婦形象完美無瑕的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
    “一位年輕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边@就是曹雪芹筆下賈寶玉的外貌,讓人看了,一覺就是一個美男子。在作家的筆下,賈寶玉是一個自幼嬌身慣養(yǎng),受老太太疼愛的富貴少爺。我通過深讀發(fā)現(xiàn),賈寶玉的思想性格是不愿受封建傳統(tǒng),他厭棄對功名利祿的追求,他要求獨立,要求個性解放,以致在賈府居于“無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這就是讀完《紅樓夢》后,我學會的寫作知識,我今后一定會把這些運用到我的寫作中去。
    紅樓夢第一回讀后感篇十
    這可能是我看的次數(shù)最多的一本書了,高中閑暇的時候、上閱讀課的時候,我都會禁不住去翻找這本書來看,當時也僅僅是覺得她是名著,應該讀一讀,誰知初次讀的時候,覺得乏味無比,其中人物錯綜復雜,語言也是磕絆難懂,當時也就大概跳著來讀,挑一些里面各些巾幗錦繡提的詩作做摘錄,然后在早自習上朗讀,樂此不疲。大學的時候,空閑的時間也相對多了,讀書的時間也就多了起來,每每這個時候,我就會拉上幾個和我一樣喜歡看書的好朋友,一起泡在圖書館看書,我呢,也像在挑戰(zhàn)某一項有趣的任務,特別揣摩紅樓中的各種人物細膩的心理活動,像是讀一本心理書,有時我也會將自己放入自己喜歡的人物情境中,去身臨其境的感受她的內心,甚至有時候會感覺自己就是她。
    也許所有的故事,都會或多或少地映照出現(xiàn)實的一些東西來,有可能是美好,亦或是丑陋。怎樣都離不開其所在當下的大環(huán)境。
    提起紅樓夢,首先讓人想到的就是這句了: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作者一直在強調這是“夢”,是“荒唐言”,“亦可使閨閣昭傳,復可悅世之目,破人愁悶,不亦宜乎?”卻又一直在暗示讀者“解其中味”。
    《紅樓夢》作為四大名著之一,著實把其中的各種人物心理描摹的極其豐富,性格鮮明,也展示了在那樣的大背景下,人物所境遇的各種命運,強烈地批判了當時政府的腐敗、人心的丑陋,令人深思。
    賈寶玉,作為書中的男一號,最后的命運可能是其中反轉最大、結局最慘的。最初是寧國府花繞擁簇的公子哥,“他與別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愛,原系同姊妹們一處嬌養(yǎng)慣了的.若姊妹們有日不理他,他倒還安靜些,縱然他沒趣,不過出了二門,背地里拿著他兩個小幺兒出氣,咕唧一會子就完了.若這一日姊妹們和他多說一句話,他心里一樂,便生出多少事來.所以囑咐你別睬他.他嘴里一時甜言蜜語,一時有天無日,一時又瘋瘋傻傻,只休信他。”“每人一個奶娘并一個丫頭照管,余者在外間上夜聽喚”,足以證明其身世顯赫。雖然有如此好的出身,卻未能有一個“好”性子,去迎合當時的腐敗背景,“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如此便于當下黑暗的社會勢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之后賈家因為政治斗爭慘遭淪落,黛玉香消玉損,寶玉出家,適者生存劣者汰,他給這句話做了最好的詮釋。為什么說他的結局最慘?黛玉死了,他還活著,他怎么慘了?作者為什么沒讓他跟黛玉一個結局,可想而知,當故事結束的時候,我們看到了一個非常悲慘的結局,黯然神傷,然后會深刻地體會到此刻寶玉苦痛的心理,沒讓其用死亡擺脫痛苦,而是用生不如死這種更加慘痛的方式更加完美地抨擊了當時黑暗的政治勢力給當時的社會以及百姓造成了多么深重的影響。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紅樓夢》的作者無疑是一位大詩人,這本書不僅反映了現(xiàn)實,批判了黑暗,也讓讀者對里面的詩作美美地欣賞了一把。《葬花吟》是我最喜歡的一首之一: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fā),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fā)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儂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fā),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愿奴腋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我之所以喜歡這首詩,當然是它讓我有了同感和共鳴,這跟我多愁善感的性格息息相關,所以每每讀這本書,自己總與同樣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對號入座,相信有大多數(shù)讀者都跟我一樣,去身臨其境,對號入座,去深切地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很羨慕王熙鳳那種性格,自信、獨立,但是書中的王熙鳳為何最終被拋尸荒野?相信很多人都懂得這個道理,就是“過猶不及”。相信如果她生在這個時代,她也許不會那么冷、那么辣,那她也許就是人生的贏家,而在那個時代,她過于囂張,過于冷血。
    度,的確是很難把握的一個東西。
    書中奧妙千千萬,需要我們不停的探索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