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學期數學指數函數說課稿范文

字號: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數是高中數學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函數的思想貫穿于整個高中數學之中。本節(jié)課是學生在已掌握了函數的一般性質和簡單的指數運算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指數函數,以及指數函數的圖像與性質,它一方面可以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函數概念的理解與認識,使學生得到較系統(tǒng)的函數知識和研究函數的方法,同時也為今后進一步熟悉函數的性質和作用,研究對數函數以及等比數列的性質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的內容十分重要,它對知識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根據這一節(jié)課的內容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對抽象的指數函數及其圖象缺乏感性認識。為此,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感受指數函數的生成過程以及圖象和性質是這一堂課的突破口。因此,指數函數的圖像、性質及其運用作為教學重點,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指數函數圖像和性質的發(fā)現過程,及指數函數圖像與底的關系。
    3、課前思考與準備
    包括學生在學習新課前的知識儲備,和能力儲備,這不意味著我們形式化的給予學生一個預習任務,所以我將通過課前思考題讓問題引領學生自覺地投入對新知識的探究之中。
    二、教學目標分析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系的一個有機整體,學生學會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也同時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的過程。以此為指導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直接性目標):理解指數函數的定義,掌握指數函數的圖像、性質及其簡單應用
    2、能力目標(發(fā)展性目標):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等思維能力,體會數形結合和分類討論思想以及從特殊到一般等學習數學的方法 ,增強識圖用圖的能力
    3、情感目標(可持續(xù)性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學會認識事物的特殊性與一般性之間的關系,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培養(yǎng)學生勇于提問,善于探索的思維品質。
    三、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分析
    遵循“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統(tǒng)一的教學規(guī)律”,本節(jié)課我采用引導發(fā)現式的教學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撥,啟發(fā)學生通過主動觀察、主動思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來達到對知識的發(fā)現和接受。
    2、學法分析
    本節(jié)課所面對的是高中一年級的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但在思維習慣上還有待教師引導,本節(jié)課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能力出發(fā),教師將帶領學生創(chuàng)設疑問,通過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來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分析
    1、創(chuàng)設情境,形成概念
    2、發(fā)現問題,探求新知
    3、深入探究,加深理解
    4、當堂訓練,鞏固雙基
    5、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在小結歸納中我將從學生的知識,方法和體驗入手,帶領學生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小結:
    (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那些知識?
    (2)你又掌握了哪些學習方法?
    (3)你能將指數函數的學習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嗎?
    讓學生在小結中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強化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并為后續(xù)學習打下基礎。所以在這一部分我的設計意圖是回顧知識,拓展深化。
    6、布置作業(yè),提高升華
    將作業(yè)分為必做題和選作題兩個部分,必做題面向全體,注重知識反饋,選作題更注重知識的延伸性和連貫性,可讓讓有能力的同學去探求。后我布置兩道思考題
    (1)今天我們所學的性質是由觀察圖像得到的,那么這些性質能否通過推理的方法得到呢?
    (2)目的在于讓學生認識到除了通過觀察圖像,演繹推理也是研究數學常用的思想,將學生思維引領向更高的層次
    (2)探究簽合同問題
    A先生從今天開始每天給你10萬元,而你承擔如下任務:第一天給A先生1元,第二天給A先生2元,,第三天給A先生4元,第四天給A先生8元,依次下去,…,A先生要和你簽定15天的合同,你同意嗎?又A先生要和你簽定30天的合同,你能簽這個合同嗎?
    答案:15天的合同可以簽,而30 天的合同不能簽.
    目的在于讓學生體會指數的增長速度之快,同時讓學生感受指數的用途,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以上六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并充分體現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在教師的整體調控下,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層層遞進,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以問題為驅動,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逐步深入。而終的思考題又將激發(fā)學生興趣,帶領學生進入對指數函數更進一步的思考和研究之中,從而達到知識在課堂以外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