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獅子和鹿》原文、知識點、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獅子和鹿》是三年級下學期語文第二組課文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精讀課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只鹿遇到獅子奮力脫險的故事。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的細長的腿。當遇險時,鹿的四條有力的腿救了它,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差點讓它丟了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了它的長處。不要光圖美麗,更要講實用和它的存在價值。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獅子和鹿》原文、知識點、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三年級語文《獅子和鹿》原文 篇一
    叢林中,住著一只漂亮的鹿。
    有一天,鹿口渴了,找到一個池塘,痛痛快快地喝起水來。池水清請的,像一面鏡子。鹿忽然發(fā)現(xiàn)了自己倒映在水面上的影子:“咦,這是我嗎?”
    鹿擺擺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著擺動起來。他從來沒有注意到自己是這么漂亮!他不著急離開了,對著池水欣賞自己的美麗:“??!我的身段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一陣清風吹過,池水泛起了層層波紋。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皺起了眉頭:“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鹿開始抱怨起自己的腿來。就在他沒精打采地準備離開的時候,忽然聽到遠處傳來一陣腳步聲。他機靈地支起耳朵,不錯,正是腳步聲!鹿猛一回頭,哎呀,一頭獅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
    鹿不敢猶豫,撒開長腿就跑。有力的長腿在灌木叢中蹦來蹦去,不一會兒,就把兇猛的獅子遠遠地甩在了后面。就在獅子灰心喪氣不想再追的時候,鹿的角卻被樹枝掛住了。獅子趕緊抓住這個機會,猛撲過來。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盡全身力氣,使勁一扯,才把兩只角從樹枝中掙脫出來,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這次,獅子再也沒有追上。
    鹿跑到一條小溪邊,停下腳步,一邊喘氣,一邊休息。他嘆了口氣,說:“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
    2.小學三年級語文《獅子和鹿》知識點 篇二
    多音字:
    稱:chèn(勻稱)(稱心如意)
    chēnɡ(名稱)(稱贊)
    撒:sā(撒謊)(撒腿就跑)
    sǎ(撒花)(撒下)
    掙:zhènɡ(掙脫)
    zhēng(掙扎)
    3.小學三年級語文《獅子和鹿》知識點 篇三
    近義詞:
    漂亮一美麗
    抱怨一埋怨
    趕緊一趕快
    欣賞一觀賞
    逼近一靠近
    掙脫一擺脫
    沒精打采一垂頭喪氣
    反義詞:
    丑陋一美麗
    抱怨一理解
    機靈一遲鈍
    猶豫一果斷
    4.小學三年級語文《獅子和鹿》知識點 篇四
    詞語解釋:
    勻稱:均勻;比例和諧。
    沒精打采:形容沒有精神、情緒低落的樣子。
    灰心喪氣:形容因失敗或不順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詞語搭配:
    (美麗)的珊瑚
    (有力)的長腿
    (兇猛)的獅子
    (悄悄)地通近
    (痛痛快快)地喝
    (沒精打采)地離開
    5.小學三年級語文《獅子和鹿》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這篇略讀課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只鹿遇到獅子奮力脫險的故事。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的細長的腿。當遇險時,鹿的四條有力的腿救了它,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差點讓它丟了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了它的長處。不要光圖美麗,更要講實用和它的存在價值。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tài)度,這是課文學習的重點。
    3、教學難點是使學生體會故事中所講述的道理。
    教學準備:小黑板,頭飾,課件等。
    教學時間:40分鐘。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課件展示:歡快的音樂聲起,一只漂亮的鹿從叢林里出來,蹦到池塘邊。
    1、同學們,今天老師把誰請來了?(小鹿姐姐)
    你喜歡它嗎?你覺得它什么地方美?學生交流。
    2、鹿姐姐也認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經(jīng)歷了一件事,使它改變了一些看法,咱們先來聽聽它自己是怎么說的?(放音,出示句子)“唉,兩只美麗的鹿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出?!?BR>    3、學生朗讀句子,師引: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還得從《獅子和鹿》的故事說起,板書課題,讀題。
    二、初讀全文,了解課文大意。
    1、學生自由朗讀全文。要求讀通,讀順。
    2、劃出不懂的詞句,通過互幫互助方式,師生共同解決,把詞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
    3、學生合作朗讀,檢查彼此的正誤。
    4、你能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讀課文,體會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態(tài)度改變的原因。
    1、再讀“兩只美麗的鹿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出?!?BR>    請學生從中找出兩對反義詞。(美麗—難看、送命—逃生)
    2、小鹿是怎樣贊美自己的角的?請你找找。
    ①、學生朗讀,師在屏幕上出示句子,齊讀。
    ②、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你還能用哪些詞來贊美它?
    ③、當它發(fā)現(xiàn)自己的角如此美麗,會有什么樣的心情?(興奮、驚訝)
    ④、誰能把這樣的心情讀出來,我就把這美麗的鹿角戴在他的頭上。(用頭飾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⑤、用“多么……多么……”來說一句話。
    我們的教室多么明亮,多么______!
    我們的祖國多么______,多么______!
    ____________多么______,多么______!
    3、小鹿為什么會認為腿是難看的?找找相關內(nèi)容。
    1、學生朗讀句子,齊讀。
    2、誰能讀好這一句,帶著怎樣的表情?(皺眉)
    3、練習:選句
    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能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①唉,這四條腿太細了,配不上這兩只美麗的角。()
    ②唉,這四條腿太細了,配不上這兩只美麗的角。()
    4、過渡:難看的腿讓它獅口逃生,美麗的角差點兒送它的命,這是怎么回事?自由讀第六自然段。
    ①難看的腿有什么優(yōu)點?美麗的角又有什么缺點?
    ②通過這件事中,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③你碰到過類似的事嗎?能說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嗎?
    四、師小節(jié):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無缺。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
    6.小學三年級語文《獅子和鹿》教案 篇六
    課前準備
    ①學生復習這一單元已學課文,想想課文給自己哪些啟發(fā)。
    ②根據(jù)課文插圖制作活動掛圖:叢林、池塘為背景,另外用紙畫一只鹿并剪下來。
    ③抄錄課文第六、七自然段的小黑板。
    形象揭題,展開聯(lián)想
    ①教師在黑板上貼好背景圖,語言渲染:茂密的叢林中,住著許多動物。(邊板書課題邊描述)有獅子,有鹿。(貼圖)
    ②看到這兩種動物,聯(lián)想到了什么呢?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③教師小結激趣。獅子兇猛,鹿很美麗,這個大家都已知道。不過,這篇課文通過獅子和鹿的故事卻告訴我們一個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誰的讀書本領強,能夠自己讀懂課文,領悟這個道理了。
    自主讀書,領悟道理
    ①學生輕聲、自由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想想一些生字新詞的意思。
    ②學生互相提醒注意易讀錯的字詞,匯報對本課生字新詞的理解和理解方法。教師及時點撥小結,如鼓勵大家用看圖、換詞方法理解“勻稱”;用聯(lián)系近義詞和上下文來理解“抱怨”。
    ③學生開火車分段朗讀課文,要求“音準、句通、文順”,其他同學邊聽邊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記號。
    ④學生再次輕聲、自由地朗讀課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讀幾遍。
    ⑤教師出示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兩段課文??梢院退娜诵〗M討論讀;可以把喜歡的詞句讀給同座聽;可以和好朋友一人讀一句交替讀。
    ⑥全班交流。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體會?你是從哪里得出這個體會的?鼓勵學生聯(lián)系課文,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
    前后聯(lián)系,延伸拓展
    ①教師引導學生回憶《陶罐和鐵罐》帶給大家的啟示。
    ②學生分析、比較《陶罐和鐵罐》與《獅子和鹿》這兩篇課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③學生自己設計作業(yè),可以摘抄課文的好詞佳句;可以有感情朗讀課文;可以比較這篇課文與其他課文的異同。
    7.小學三年級語文《獅子和鹿》教案 篇七
    課前準備
    ①學生復習《陶罐和鐵罐》,思考課文的寓意。
    ②課文朗讀錄音帶。
    復習回顧,揭示課題
    ①分角色朗讀《陶罐和鐵罐》。
    ②學生交流查找的有關鐵會氧化的資料。
    ③師生共同回味寓意:鐵罐很堅硬,這是鐵的優(yōu)點,但同時又具有會氧化的缺點。陶罐容易碰碎,這是陶制品的缺點,但同時又有不會氧化的優(yōu)點。所以我們要正確看待自己和別人的優(yōu)點和缺點。
    ④教師板書課題:獅子和鹿,請學生讀題。
    ⑤學生聽課文朗讀錄音,思考:這篇課文通過獅子和鹿的故事,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
    開展讀書闖關活動
    ①進行闖關活動總動員,講清方法及規(guī)則。共設三關:第一關是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第二關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關是聯(lián)系已學課文和生活實際了解本課寓意。同座同學互為闖關員和守關員,做闖關的準備。
    ②學生自主讀書,做闖關的準備。
    ③同座同學開始闖關。沒有過關,可以練習后再次闖關。
    ④匯報、交流,展示闖關情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參與第一關展示的可加1顆星,參與第二關展示的可加2顆星,參與第三關展示的可加3顆星。
    a.愿意參與第一關展示的同學自己主動站起來,開火車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做守關員,看他們是否能通過。
    b.愿意參與第二關展示的同學自己主動站起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師生互相評議,看哪些地方讀得有感情,也可請讀書同學自己介紹一下,為什么這樣讀。
    c.愿意參與第三關展示的同學自己主動站起來,說說自己領悟到的寓意??凑l能聯(lián)系已學課文和生活實際說得有理有據(jù)。
    ⑤增設一項特別獎項——“智慧星”:鼓勵學生比較《獅子和鹿》與《陶罐和鐵罐》的相同之處。
    拓展練習,引導實踐
    ①摘抄本課中你認為寫得寫的詞句。
    ②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或其他人聽。
    ③課后找《伊索寓言》讀一讀。
    8.小學三年級語文《獅子和鹿》教案 篇八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nèi)容,懂得好看的東西有時會帶來壞處,而難看的東西有時卻會帶來好處。
    3、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
    二、教學重點:
    理解指導鹿對自己的腳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態(tài)度。
    三、教學難點:
    讀懂課文,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陶罐和鐵罐》告訴我們什么道理?讀提示語。
    2、在茂密的叢林中,住著許多動物,有獅子,有鹿。
    3、看到這兩種動物,聯(lián)想到什么?獅子的兇猛,鹿的美麗,不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童話故事《獅子和鹿》卻要告訴我們一個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誰的讀書本領強,能夠自己讀懂課文,領悟這個道理了。
    二、自學課文,體會內(nèi)容:
    1、大聲讀課文,找出兩個多音字。
    2、四人小組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3、交流:一開始,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堪的腿,當獅子撲來時,鹿有力的長腿幫助他死里逃生,而美麗的角卻險些喪了命。
    三、了解課文內(nèi)容:
    1、一開始,鹿覺得自己的角怎么樣?從哪里看出來?(欣賞、多么)
    2、填上合適的詞語:()的身段()的角
    3、有感情的朗讀。讀出鹿的得意洋洋。
    4、鹿的腿呢?(難堪)從哪里看出來?(抱怨)
    5、抱怨是什么意思?(埋怨)埋怨不光有語言的埋怨,還有神態(tài)的抱怨。找一找表示神態(tài)的詞語。
    6、讀出抱怨的神態(tài)和語氣。
    7、后來呢?繼續(xù)讀課文。
    8、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六,七段課文
    9、全班交流。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體會?你是從哪里得出這個體會的?鼓勵學生聯(lián)系課文,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
    四、延伸拓展
    學生自己設計作業(yè),可以摘抄課文的好詞佳句,可以有感情朗讀課文。
    9.小學三年級語文《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篇九
    這節(jié)課因是自讀課,所以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已讀,要求讀準讀通,讀出問題,讀出自已的感受,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讀后,讓學生說說自已的啟示,并根據(jù)課文中的道理,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來講一講。學生各自發(fā)表了意見,有的學生說自已明白了,好看的東西并不一定是有用的,不好看的東西并不是沒有用的。有的學生說明白了好看的東西有時也會變得十分令人討厭,不好看的東西有時卻會使自已有所成就。更有一個同學范朋飛說自已明白了,一個人長得雖然漂亮,但有時并不一定美,要看他的心是不是也很好,是不是能為大家做好事。同學們更總結了“有毒的蘑菇往往是漂亮的”。不管做什么都不能只看外表的。看來我們從課文里確實是能教學生學會很多東西。同時我也突然有了一個計劃:現(xiàn)在市面上雖然有很多兒童讀物,但很多內(nèi)容卻并不能引導學生有一顆美好的心靈,我想為我的學生們多寫一些這樣的故事,讓孩子們在故事中慢慢學會做人。
    10.小學三年級語文《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篇十
    《獅子和鹿》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只鹿遇到獅子而奮力脫險的故事。平時,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細長的腿。當兇猛的獅子向它撲來的時候,鹿的四條有力的長腿幫它從獅口脫險;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險些喪了性命。
    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沒有作過多的提問。將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課文,在充分讀的基礎上讓孩子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在孩子們說的過程中去引導孩子。
    我提出了三個問題:
    1、你能告訴大家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嗎?
    2、鹿對自己的角和腿前后有什么不一樣的看法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轉變呢?
    3、你認為鹿在經(jīng)過這次獅口逃生后是會依舊喜歡角還是轉而喜歡腿呢?”孩子們讀完課文后基本上都能將故事內(nèi)容復述出來,對于第二個問題也能利用課文中的語言作答。但對于第三個問題,同學們出現(xiàn)了一邊倒的情況,都認為鹿會喜歡轉而腿,因為雖然腿不好看,卻很實用,能夠幫助鹿躲避危險。這與我備課的想法不太一樣,我認為鹿在獅口逃生后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長得不漂亮的東西也有它的用處,不能因為其丑陋而否決它的一切,但也不能否定角,角的美麗我們都不能抹殺,我們應該看到兩個事物的長處和短處,將長處和短處合理有效地利用起來。我沒有通過說理的方法讓孩子明白要全面地去看待問題。我出示了一個情景:獅口逃生的鹿啊,來到溪邊,看著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越看越生氣,恨不得把那兩只角給磨平。時間一天天過去,有一天,森林里召開小動物的選美比賽,好多小動物都去參加了。小鹿這時想起自己頭上美麗的角來,于是就去報名參加比賽了,結果,小鹿因為有著像珊瑚一樣美麗的角而贏得了比賽。那你說,這時候鹿又喜歡什么呢?孩子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huán)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
    不一定要與孩子們據(jù)理力爭也能達到教學效果。讓孩子看到另一個畫面,用事實說話,在事實中明白該怎么去分析、看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