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梅,是冬日花卉中的獨特存在。它與梅花雖僅一字之差,卻并非同類。臘梅有著獨特的生物學(xué)特性,能在低溫環(huán)境下生存和開花。其花色豐富,花型各異,從狗牙臘梅的尖花瓣到素心臘梅的純黃花瓣,每一種都別具一格。它不僅是一種美麗的觀賞植物,更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從古至今,無數(shù)文人墨客都為其留下了贊美的篇章。搜集的《臘梅的古詩詞(21首)》,僅供大家借鑒!
1.臘梅的古詩詞 篇一
《贈嶺上梅》
宋·蘇軾
梅花開盡白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
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xì)雨熟黃梅。
2.臘梅的古詩詞 篇二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fā),散作乾坤萬里春。
3.臘梅的古詩詞 篇三
《山園小梅》
林和靖
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擅板共金樽。
4.臘梅的古詩詞 篇四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
王安石
華發(fā)尋春喜見梅,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香杳難隨驛使來。
5.臘梅的古詩詞 篇五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fēng)界見梅花》
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6.臘梅的古詩詞 篇六
《梅花絕句》
陸游
其一
聞道梅花圻曉風(fēng),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其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biāo)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
其三
雪虐風(fēng)號愈凜然,花中氣節(jié)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
7.臘梅的古詩詞 篇七
《早梅》
謝燮
迎春故早發(fā),獨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后,無人別意看。
8.臘梅的古詩詞 篇八
《江梅》
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后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fēng)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9.臘梅的古詩詞 篇九
《落梅》
劉克莊
一片能教一斷腸,可堪平砌更堆墻。
飄如遷客來過嶺,墜似騷人去赴湘。
亂點莓苔多莫數(shù),偶粘衣袖久猶香。
東風(fēng)謬掌花權(quán)柄,卻忌孤高不主張。
10.臘梅的古詩詞 篇十
《詠紅梅花得“紅”字》
曹雪芹
桃未芳菲杏未紅,沖寒先已笑東風(fēng)。
魂飛庾嶺春難辨,霞隔羅浮夢未通。
綠萼添妝融寶炬,縞仙扶醉跨殘虹。
看來豈是尋常色,濃淡由他冰雪中。
11.臘梅的古詩詞 篇十一
《蠟梅香》
喻陟
曉日初長,正錦里輕陰,小寒天氣。
未報春消息,早瘦梅先發(fā),淺苞纖蕊。
揾玉勻香,天賦與、風(fēng)流標(biāo)致。
問隴頭人,音容萬里。待憑誰寄。
一樣曉妝新,倚朱樓凝盼,素英如墜。
映月臨風(fēng)處,度幾聲羌管,愁生鄉(xiāng)思。
電轉(zhuǎn)光陰,須信道、飄零容易。
且頻歡賞,柔芳正好,滿簪同醉。
12.臘梅的古詩詞 篇十二
《梅花引》
向子諲
同杯勺。同斟酌。千愁一醉都推卻。
花陰邊。柳陰邊。幾回擬待、偷憐不成憐。
傷春玉瘦慵梳掠。拋擲琵琶閑處著。
莫猜疑。莫嫌遲。鴛鴦翡翠,終是一雙飛。
13.臘梅的古詩詞 篇十三
《雪里覓梅花》
蕭綱
絕訝梅花晚,爭來雪里窺。
下枝低可見,高處遠(yuǎn)難知。
俱羞惜腕露,相讓道腰羸。
定須還剪采,學(xué)作兩三技。
14.臘梅的古詩詞 篇十四
《梅花》
崔道融
數(shù)萼初含雪,孤標(biāo)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技依病看。
逆風(fēng)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15.臘梅的古詩詞 篇十五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代:秦觀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煽肮吗^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16.臘梅的古詩詞 篇十六
《江上梅》
王適
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17.臘梅的古詩詞 篇十七
《壽陽曲·江天暮雪》
元代:馬致遠(yuǎn)
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
江上晚來堪畫處,釣魚人一蓑歸去。
18.臘梅的古詩詞 篇十八
《和豫章公黃梅》
宋·陳師道
色輕花更艷,體弱香自永。
玉質(zhì)金作裳,山明風(fēng)弄影。
19.臘梅的古詩詞 篇十九
《卜算子·詠梅》
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fēng)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20.臘梅的古詩詞 篇二十
《梅》
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21.臘梅的古詩詞 篇二十一
《小寒》
朱淑真
黃鐘應(yīng)律好風(fēng)催,陰伏陽升淑氣回?! ?BR> 葵影便移長至日,梅花先趁小寒開。
八神表日占和歲,六管飛葭動細(xì)灰?! ?BR> 已有岸旁迎臘柳,參差又欲領(lǐng)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