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讀課本里的古詩文》讀后感10篇

字號:

讀后感不僅僅是表達(dá)自己的看法,更是通過文字的表述讓我們透過他人眼睛看到世界,讓自己的思維得以擴(kuò)展和深化。以下是整理的《漫讀課本里的古詩文》讀后感10篇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漫讀課本里的古詩文》讀后感 篇一
    令人振奮的暑假如期而至,雖然天氣炎熱,但是我的心情卻歡快無比。盡管是假期,閱讀依然必不可少,因為它可以使我獲得知識和快樂!
    這個暑假我讀了《十萬個為什么》、《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漫讀課本里的古詩文》等書籍,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漫讀課本里的古詩文》這本書,主要內(nèi)容講的還是課本中的我們接觸過的古詩文,但通過這本書的閱讀更加深了我對部分古詩文中意境的理解;像精衛(wèi)這樣的人物雖然生活在神話中,但是他們身上的故事,每每讓人回想起來依舊覺得惋惜,精衛(wèi)因為溺水身亡從而變成精衛(wèi)鳥,為了報復(fù)東海,日復(fù)一日的銜來石頭填海。這個故事細(xì)細(xì)品后,真的會使人覺得堅強(qiáng)的意志像一堵推不倒的墻,它有種莫名的力量,指引我們以后前進(jìn)的方向。
    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詩人們用樸素的文字,讓我們了解他們想抒發(fā)的真情實感,從而讓我們明白一些道理,目前我還小,我發(fā)現(xiàn)古人的智慧真的讓我望塵莫及,但這也狠狠地激發(fā)了我學(xué)習(xí)古詩文的興趣,我要好好學(xué)習(xí),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寫出流傳千古的詩文,讓后代傳頌!
    2.《漫讀課本里的古詩文》讀后感 篇二
    古詩文作為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文學(xué)藝術(shù)中熠熠生輝。那天,那個時刻,我才真切地感受到它的美。
    今年夏天,我閱讀了一套名為《漫讀課本里的古詩文》的書籍。這套書幾乎囊括了課本中全部的古詩文,作者用細(xì)膩的筆法賦予了這些詩文不一樣的詮釋。它以一種別出心裁的方式展現(xiàn)了作者創(chuàng)作時代背景及其背后的故事,讓我在這本書里暢游了幾千年,讓我在這本書里了解了大中華,讓我和那些文人墨客一起吟詩作賦,觀花賞月。在書中,我看到了“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shù)丈觸山回”的錢塘江巨浪;看到了“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的深山老林;看到了“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钡幕骶l(wèi)鳥的女娃堅韌不屈的精神……但是,讓我印象深刻的其實是《竹石》這首詩,這首詩的作者是清代畫家、書法家鄭燮。
    緊緊地咬住青山,不肯松手,它的根須深深地扎根在亂石之中,歷經(jīng)千辛萬苦,它依舊堅韌地矗立在那里。鄭燮的這首《竹石》,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出了竹子扎根于石縫之中,不畏艱難,頑強(qiáng)頑強(qiáng),努力生長,堅韌不拔的精神風(fēng)貌。同時也贊頌了社會中堅強(qiáng)不怕打擊的人的精神,是作者家內(nèi)心情感的一種自然而然的流露。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币恢甏渚G的幼竹,不幸落到了巖石當(dāng)中,石頭們都在嘲笑它,但它還是下定決心,要緊緊抱住這座青翠的山峰。無論經(jīng)歷多少風(fēng)雨,經(jīng)歷多少酷熱,這股堅強(qiáng)的意志力支撐著它從石縫里爬出來,成長為一株高大的青竹。人也是如此,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雖然布滿了荊棘,遇到了無數(shù)的挫折,但是,他們就像一只只紙老虎一樣,只要你堅持不懈地戰(zhàn)勝他們,就會收獲到勝利的果實。
    古詩文的力量實在是強(qiáng)大!她以其特有的美,感染著我: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悲壯,蘇軾的超脫,辛棄疾的英勇……無不令我嘆為觀止。從現(xiàn)在開始,我要和古詩文同行,慢慢體會,細(xì)細(xì)品味,去感受那個淳樸而又美好的世界,感受它們蘊(yùn)含的美。
    3.《漫讀課本里的古詩文》讀后感 篇三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經(jīng)典古詩文則是中華文化中的瑰寶。放暑假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漫讀課本里的古詩文》。我打開一看哇,都是我熟悉的經(jīng)典古詩文,很多我都能熟練地背誦了,媽媽對我說,僅僅會背古詩文還不行,要通過誦讀經(jīng)典古詩文,領(lǐng)略到古詩文獨特的魅力和意境。我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這本書讀上幾段。通過每天誦讀古詩文,我感覺我慢慢的喜歡上了他們,也走進(jìn)了他們。
    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炊煙裊裊,雞鳴犬吠,絢麗的晚霞和紅葉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他,杜牧,到了傍晚還舍不得登車離去,吟下“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不朽詩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菊花迎風(fēng)斗雪,我仿佛從詩中聽到了蘇軾勉勵朋友和自己,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困難只是一時,切莫畏難不前,意志消沉,抒發(fā)了作者對同處困境中友人的勉勵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遠(yuǎn)。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我仿佛看到了李白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感到十分暢快和興奮。詩人歷盡艱險后進(jìn)入康莊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現(xiàn)出來了。
    遨游在古詩詞的海洋中,我可以欣賞到各式各樣的經(jīng)典古詩美文,春夏秋冬,風(fēng)花雪月、山水風(fēng)光、名勝古跡,等等,這些都是古代詩人為我們后代人留下的寶貴遺產(chǎn),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寶藏。詩,一處別樣的風(fēng)光,讓我沉醉其中,久久不愿離去。
    攜詩而行,我仿佛看到河畔垂柳的婀娜多姿;與詩同行,我仿佛感受到故鄉(xiāng)久違的泥土芬芳……讀詩,已經(jīng)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擁有詩意的日子,每一天都是那么美好。經(jīng)典古詩文,這里的風(fēng)光別樣好。
    4.《漫讀課本里的古詩文》讀后感 篇四
    我的詩詞之行是從李太白的一首《靜夜思》開始的,當(dāng)我伊伊呀呀、搖頭晃腦、似懂非懂地隨著媽媽讀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時,立刻就被這種平仄有致、言簡意遠(yuǎn)、朗朗上口的語言深深吸引了,從此便蹣跚走上了詩詞誦讀之路,一發(fā)不可收拾。
    入了小學(xué)后,我更是如魚得水,時不時駕一葉輕巧的扁舟,自在地徜徉在詩林詞海中,體會詩詞那令人齒頰留香、或鏗鏘或婉約的優(yōu)美聲韻,也是在這期間,我在老是的引導(dǎo)下接觸了《漫讀課本里的古詩文》。
    這套書幾乎囊括了課本中所有古詩詞,作者用精巧的筆觸給了這些詩文不一樣的解讀。它以創(chuàng)新的方式串講、趣解文章創(chuàng)作時代背景及其背后的故事,讓我輕松漫步上下五千年,讓我自如讀懂大中華,讓我與歷代的文人墨客一起吟詩作賦,賞月觀菊。在書中我看到了賀知章金龜換酒的豁達(dá),聞到了幽靜的山谷中那一聲清脆的鳥鳴,聞到農(nóng)家臘酒樸素的香醇,嘗到惠州荔枝的甘甜可口,聆聽了漢高祖的激昂高歌和無奈嘆息。我與杜甫咀嚼“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苦澀,我與毛主席感嘆紅軍“五嶺透施騰細(xì)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英勇,我與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看“無邊光景一時新”的大好春光,同時向泗水濱的孔老夫子致敬。在這些前輩們賜予后人的寶庫中,我上下求索著,快樂著,悠閑著,愜意著,更成長著!
    孔子曰“不學(xué)詩,無以言?!彼自捳f:“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幾年的詩詞積累讓我受益良多,嘗到不少甜頭,平日與小伙伴玩飛花令,我常常一馬當(dāng)先;平日寫作中偶爾融入些許詩句,就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其至平時和老媽打嘴仗我也用詩句頻頻反擊,讓對方堂目結(jié)舌。除卻這些,詩文更成了我的良師益友,煩惱不如意時,蘇軾的《定風(fēng)波》給我灑脫的安慰;遇到困難想打退堂鼓時,李白的《行路難》給我張起勇氣的風(fēng)帆。
    季羨林老先生曾說:“二十一世紀(jì)是東方文化的世紀(jì)。”詩詞無疑是東方傳統(tǒng)文化重要的構(gòu)成,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永恒的珍貴饋贈。當(dāng)我們身處物質(zhì)極大豐盛的年代,讓我們的精神也在這個璀璨詩園中豐盈起來吧!
    那與詩文為伴的年華啊,多么閃亮又耀眼!
    5.《漫讀課本里的古詩文》讀后感 篇五
    在今年這個烈日炎炎的暑假里,我閱讀了《漫讀課本里的古詩文》這本書。從中讓我見識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一首首看似簡短的古詩文背后,竟然有那么多的歷史、文化、人物和知識,也讓我懂得了許多的道理,收獲非常大。其中令我印象深的就是這本書的第一篇——《唐朝的三只“蟬”》。
    駱賓王是“初唐四杰”之一,但是在唐高宗時期,他因遭人誣陷而入獄。駱賓王寫下了《在獄詠蟬》,也就是唐朝的第二只蟬:“哀怨的蟬”?!奥吨仫w難進(jìn),風(fēng)多響易沉”——他以蟬喻己,表明了自己品性高潔的同時,也在哀嘆自己命運的不濟(jì)。
    在語文課本里有一只“高傲的蟬”,它就是虞世南的《蟬》。虞世南是初唐詩人,他多才多藝,不僅詩文出眾,而且精通書法,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器重。這樣一位才情出眾且能夠在政治上大展拳腳的人,想必人生必定是得意的吧。所以他筆下的蟬,也是一只“高傲的蟬”。后兩句“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寫出了蟬的傲,仿佛也借蟬表達(dá)了自己的心聲。
    而李商隱是我們熟知的晚唐詩人,但是他一直沒被重用,所以他的蟬,也就是唐朝的第三只蟬:“郁悶的蟬”?!氨疽愿唠y飽,徒勞恨費聲”。寫蟬"難飽"和"恨",其實正是詩人自己"難飽"和"恨"。
    古人眼中的蟬都是高潔的,他們借蟬喻己,抒發(fā)了自己當(dāng)時的心境?;蚋甙粒虬г?、郁悶??稍谖已劾铮s就像一個搖滾歌手,因為我的心里住了一只快樂的蟬。
    夏夜,
    熱情似火。
    蟬開演唱會,
    蟬很快樂,
    我也很快樂。
    6.《漫讀課本里的古詩文》讀后感 篇六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數(shù)千年來文學(xué)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漫讀課本里的古詩文》帶我們更深地探索這顆美麗的明珠。
    孟浩然是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詩風(fēng)清新淡雅。他的《春曉》帶領(lǐng)我們走進(jìn)一個春花爛漫、鳥語花香的春季早晨。在這里,清新的空氣,春天的美景,怡然的心情,陶冶著我們的心靈。春天多么美好,生活多么美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們怎能不好好珍惜這大好時光?積極向上,努力進(jìn)取!
    王安石名列“唐宋八大家”。在寒冷蕭瑟的冬季,他讓我們眼前一亮:“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原來這寒冷的冬天里,不僅只有嚴(yán)寒,還有明霜傲雪的梅花,更有不畏嚴(yán)寒的高潔品格。而這潔白如雪,暗送清香,不卑不亢的精神,不正是王安石堅強(qiáng)高潔人格的寫照嗎?一首小詩,語言精煉,卻意味深遠(yuǎn)……
    偉大愛國詩人李白被譽(yù)為“詩仙”,他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不論是描寫山水田園的無限秀美風(fēng)光,還是關(guān)心時政家國抒發(fā)內(nèi)心的感慨,我們都無比熱愛。他的《靜夜思》,讓我們感受到一個游子在寂靜深夜里的孤獨和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而他也是一位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他在送別好友時寫下《贈汪倫》,使我們感受到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他的《關(guān)山月》、《塞下曲》等諸多作品,無不深切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
    讀詩是一種美的體驗,讀詩需要是心要寧靜,讀每一句詩都要慢慢咀嚼體會,這樣才能從古詩詞寥寥幾十個字中感悟出萬千的意境。
    古詩詞真的是博大精深,陶冶情操,又魅力無窮,吸引著我們?nèi)ゲ恍柑剿鳌?BR>    7.《漫讀課本里的古詩文》讀后感 篇七
    媽媽經(jīng)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暑假到了,媽媽為了讓我更好地了解古詩詞給我買了兩本《漫讀課本里的古詩文》。一開始我并不喜歡,因為有的古詩文晦澀難懂,就不太感興趣。但是看了這本書里每首詩的作者職業(yè),背景,朝代等的詳細(xì)描寫,我感受到了一個奇妙的古代世界,四季變化,大好河山,喜怒哀樂,廣闊草原……。都可以在這里找到精彩的描繪。
    四季變化中的詩,首先我想到了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表達(dá)了春天暖洋洋,鳥語花香的美好季節(jié)。而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把廬山瀑布的壯觀描寫的氣勢恢宏。還有胡釘鉸的打油詩《詠雪》“凍殺黎明都是你,什么祥瑞不祥瑞”表達(dá)詩人憂國優(yōu)民的情懷。還有我喜歡的《敕勒歌》表達(dá)了我國草原的廣闊無垠,北國的蒼茫壯闊,將士的保家衛(wèi)國,看到了草原血脈的延續(xù)。
    這就是古詩詞的魅力,寥寥幾筆就生動的描寫了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我愛古詩文!
    8.《漫讀課本里的古詩文》讀后感 篇八
    中國古詩詞源遠(yuǎn)流長,是中國文化的精粹。這本《漫讀課本里的古詩文》,每一首古詩文讀起來都那么清新自然,都能讓讀者感受到詩中所蘊(yùn)含的豐富情感。
    當(dāng)翻開書看到李白寫的《靜夜思》時,我大聲朗讀起來,讀了幾遍后感到有一絲的傷感,前兩句寫的是在作客他鄉(xiāng)的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錯覺。后兩句直接通過動作、神態(tài)的刻畫,寫出詩人漂泊他鄉(xiāng)的孤寂、凄涼之情。一個獨處他鄉(xiāng)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xiāng)的波瀾,這種情緒就像海面上一道道浪花不斷涌上心頭。就這一首短短的五言詩能表達(dá)出這么多的情感,我不得不贊嘆李白的詩多妙!它讓我深深感受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慢慢地,我迷上了這本書。當(dāng)我讀到蘇軾寫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印象深刻的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這寫得多么豪邁。也非常喜歡"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一句,我努力站在詩人的心境里去感悟,感受他們的瀟灑豪邁,感受他們自由自在的生活,仿佛在和他們一起瘋狂。
    就這樣,讀《漫讀課本里的古詩文》成了我每天的習(xí)慣,讓我的課外古詩積累量增多了。慢慢地,隨著深入誦讀一首又一首古詩,我開始有了自己新的感受。我愛上了李白的風(fēng)流倜儻,戀上了蘇軾的瀟灑豪邁,感動于劉禹錫的壯志難酬,痛心在李清照的慘慘戚戚。這些詩詞讓我們穿越時空回到過去,去體味古人的悲歡離合,陰晴圓缺。這本書讓我領(lǐng)略到了華夏文化的無窮魅力!
    我愛這本《漫讀課本里的古詩文》!
    9.《漫讀課本里的古詩文》讀后感 篇九
    這個暑假,媽媽給我推薦了《漫讀課本里的古詩文(三年級)》這本書。起初,我是不樂意看的,因為我覺得古詩文生澀難懂,遠(yuǎn)遠(yuǎn)沒有童話故事好看,可是。當(dāng)我看完了以后,卻讓我愛不釋手。這本書,不僅跟我們介紹了三年級課本中的古詩文內(nèi)容,還順帶讓我了解了古人的生活方式,見識到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其中,讓我覺得新鮮有趣的,就是古人避暑的方式。要知道,今年的暑假太熱了,電視里總是有各種高溫預(yù)警,沒有空調(diào)的古人,是怎樣度過炎炎夏日的呢?帶著這個問號,我和媽媽一起再次讀起這本書,細(xì)細(xì)研究起來,發(fā)現(xiàn)了以下幾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
    唐朝的“空調(diào)”
    毫無疑問,就算是中國繁華的唐朝,也是沒有空調(diào)的。那古人怎么對抗炎炎夏日的呢?原來,古人會在冬天的時候在河上取冰塊,好生放在地窖里,等夏天的時候拿出來放在房間里,可不就是簡易的空調(diào)了嗎?真為古人的智慧點一個大大的贊。
    后來,到了宋朝,人們利用硝石制冰,在南宋的楊萬里的《荔枝歌》里,就有“北人冰雪作生涯,冰雪一窖活一家?!睆倪@首詩里,我了解到了原來制冰可以成為一家人的生活來源,想必那時候,制冰的人夏天應(yīng)該還是穿著棉襖工作的吧!可真是辛苦啊!
    宋朝的冷飲
    “帝城六月日卓午,市人如炊汗如雨。賣冰一聲隔水來,行人未吃心眼開?!边@首楊萬里的《荔枝歌》中的四句,仿佛就讓我回到宋朝,看到盛夏時的臨安街上,大家熱得不行,一聲“賣荔枝冰嘍”的叫賣聲傳過來,大家都看向了賣冰的人。多生動有趣呀!
    媽媽告訴我,她們小時候,夏天也是有這樣的小販沿街叫賣冰棍,一般都是幾分、一角的糖水冰棍,熱熱的夏天來上一根冷飲,可不就是人間天堂嘛!想來,夏天對冷飲的渴盼,古人和我們現(xiàn)代人沒什么不同嘛!
    李白乘涼
    整本書里,讓我笑出聲的,就是這首描寫詩仙李白的《夏日山中》?!皯袚u白羽扇,*袒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fēng)?!痹瓉恚鬅岬奶炖?,李白也會光著身子躺在青翠的樹林中,也會脫掉帽子,享受自然的涼風(fēng)。這樣的李白,可真是瀟灑。這種避暑方式,不也是直接、接地氣么?
    讀完這本書,我不僅收獲了知識,知道了古代人的避暑方式,還讓我改變了對古詩文的看法。原來,一首首看似簡短的古詩背后,竟然有那么多歷史、文化、人物和知識。每次翻開,就像穿越回了古代,真有趣!我真是太喜歡這本書了!
    10.《漫讀課本里的古詩文》讀后感 篇十
    近,我讀完了《漫讀課本里的古詩文/一年級上冊》這本書,它讓我對古詩文有了新的認(rèn)識。通過古詩文遷出一連串的知識點,把歷史,文化,人物,知識串聯(lián)起來。
    從一首《詠鵝》,挖掘出其作者駱賓王的故事,并延伸出“唐初四杰”,以及宋朝宰相寇準(zhǔn)的《詠華山》,在由《詠華山》是寇準(zhǔn)五步成詩,引出曹植的《七步詩》,后還牽出唐朝史青的五步詩等……
    這讓我回想起自己讀古詩文,只是單純的背誦,根本不理解詩文的含義,和一連串的知識點。
    讀了《漫讀課本里的古詩文/一年級上冊》這本書,我明白了學(xué)習(xí)古詩文并不是為了記住,而是為了賞析、理解、運用,內(nèi)化成自己的語言。這樣的學(xué)習(xí)才更有意義、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