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周記600字初中大全

字號:


    淡淡淺淺的愁,藏在你清清亮亮的眸;想借一份溫情,讓你的世界永遠天晴;爽朗變成你的個性,快樂成為你的專屬。又是清明時節(jié),愿你幸福安康!《清明節(jié)周記600字初中》是為大家整理的內(nèi)容,以供大家參考。
    1.清明節(jié)周記600字初中 篇一
    記得每年的清明節(jié),家里的氣氛總是有些沉重,小時候不知道為么,現(xiàn)在長大了,漸漸地懂了,原來,清明節(jié)這一天,是活著的人向死去的人訴說哀思。聽媽媽說,她原來有一個姐姐和弟弟,十幾歲的時候,因為生病死了,這對外公外婆的打擊非常大。也也難怪每到親人團聚的日子,他們總是看著照片流眼淚。
    今年,爸爸媽媽商量好了,清明節(jié)全家人陪外公外婆踏青,再不能讓他們沉浸在痛苦中了。清明節(jié)也要快樂地過。
    清早,春光明媚,太陽公公笑咪 咪的,可愛的小鳥在枝頭上“嘰嘰”地唱歌。全家人迎著和煦的春風出發(fā)了。一路上,我又是唱又是跳,逗著外公外婆開心。
    哇,公園真熱鬧啊!人山人海。藍藍的天空被五花八門的風箏給遮住了,在白云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路旁的桃樹上開滿了粉紅的桃花,風一吹,那桃花便像仙女一樣,紛紛地落了下來,看著這怡人的景色,外公外婆的心情也好了起來。他們幫著我拿出風箏也加入了放風箏的隊伍。大家使勁地跑,風箏終于飛上了天,越飛越高,好像一只快樂的小鳥在自由地遨翔。望著風箏,大家都笑了。
    回家的時候,大家去了舅舅的墳地。爸爸媽媽告訴舅舅,外公外婆身體很好,全家人都很好,讓他放心。我也告訴舅舅,我的學習也很好,大家家還買了新房子,馬上和外公外婆一起搬進去住。默念時,我一不小心說了句“祝舅舅和大姨清明節(jié)快樂”媽媽捏了我一把,偷偷地望了外公外婆一眼。我也嚇得直吐舌頭。沒想到外婆卻說,沒關系,他們今天看到大家了,還聽大家說了這么多的話,一定很高興很快樂吧。
    是啊,為什么不能說呢?不管是死去的人還是活著的人,大家都要快樂!清明節(jié)也要快樂!
    2.清明節(jié)周記600字初中 篇二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時節(jié),天氣燥熱。盡管政府已四處宣傳禁止在山上燃火焚草,但還是有些人不聽規(guī)勸,以至于這天路上隨處可見煙霧和救火車。我不由得又想起去年那次可怕的經(jīng)歷。
    那次我和親戚在山上掃墓,去年鋤得一干二凈的野草借了點春風,瘋長了整個山頭。幾個大伯奮力鋤了許久,不見成效。不知誰提議點火,大家開始猶豫不決,最終不知誰說了句“小心點不就好了”,于是一把火就這么燒了下去。我在一旁擔心不已,這不可以吧,萬一控制不住怎么辦?大伯們從樹上一人折下一株枝葉,準備等下?lián)浠?。我兩眼緊緊盯著,一小簇火,慢慢開始滋長起來,越來越大。我推了推爸爸說道:“可以了吧,快滅火。”大伯聽了看了看,才說:“等下,等燒得再干凈一點,可以的。”豈料風一吹,火勢越發(fā)大了起來,站在一旁,都快被那灼人的溫度燙傷。熱汗從頭上滾滾滑落,我捂住口鼻,退后了幾步。這時大家才開始撲火,可風不停吹著,每次快撲滅時,那些零零落落的火星花又被重新燃起,越發(fā)不可收拾。大家慌了神,拼命地撲打,連嬸嬸們和我也加入了行列。我們心急如焚,在這樣下去,整個山頭都要燒掉了。這時,巡邏的警察聞訊而來,加入了滅火的隊伍。在他們的幫助下,火勢終于得到控制,很快火就被撲滅了。
    我看著附近被火燒黑的土地,心里不僅一陣后怕。警察嚴肅地批評道:“不知道有規(guī)定嗎?山上不準焚火,萬一引起火災怎么辦?后果你們擔當?shù)闷饐幔俊痹S是別的地方仍需要幫助,他們沒再多說什么,便急忙忙地走了。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何時清明時節(jié)“火”紛紛了呢?
    許多悲劇釀成的開始往往只是一個小小的錯誤,許多悲劇的發(fā)生往往不在我們的意料之中。就像這次一樣,一開始只是想燒草,后來卻無法控制住火勢。還好沒發(fā)生事故,這已是萬幸。
    火勢有時候是無法控制住的,我們一定要小心用火,切莫在山上點火。萬一碰到緊急情況,我們首先要保護好自己,然后馬上報警。我們更要加強學習防火知識,以便意外的發(fā)生。
    3.清明節(jié)周記600字初中 篇三
    冬天過去了,萬物復蘇,這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又到了。
    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據(jù)說,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流 亡在外,途中餓暈,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給他吃。后來公子重耳成為晉文公,封賞忠臣忘了介子推。當重耳想起時,介子推卻不愿再做官,背著母親隱居在綿山。重耳就放火燒山逼他出山,但大火燒了3天始終不見人出來,上山尋找發(fā)覺他和其母已燒死了。在燒焦的柳樹上有血詩;“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于是重耳將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第二年次日,重耳登山祭奠,發(fā)覺老柳樹復活,賜名“清明柳”,并定為清明節(jié),以祭奠介子推,并勉勵自己勤政清明。
    在江南部各地的人采摘田野里的棉菜《又稱鼠曲草》,中草藥書上稱“佛耳草”,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拌以糯米粉搗柔,餡以糖豆沙或白蘿卜絲與春筍,制成清明果蒸熟,其色青碧,吃起來格外有味。每到清明,家家戶戶都要做一種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掃墓時用來祭奠先人的,吃起來格外有味。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的這個節(jié)氣,我們都會在心里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借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jīng)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仿佛還歷歷在目。正是因為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換來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寧。
    我喜歡清明節(jié)。
    4.清明節(jié)周記600字初中 篇四
    清明的雨是朦朧的,細密而又輕柔,在微風中飄飄灑灑,帶著略顯沉重的憂傷,悄然落進大街小巷,在青蔥的草叢里隱藏去了。許多家的親戚們坐著各自的車,在大馬路上排成一長串,緩緩地向陵園駛?cè)ァG迕鬟@天,都是要給去世的親人掃墓的。細雨布滿了車身,似是披上了一層薄薄的白紗。過橋時,車晃了一下,車頂上的積雨順著玻璃窗滑下,宛如一滴晶瑩的淚珠。
    車到了,人們紛紛從車上下來,相互寒喧著最近可好。有人提著一大盒鞭炮,有人提著一箱又一箱的牛奶與蛋糕,還有人帶著掃把。幾個不安分的小孩開始搶先去吃蛋糕與牛奶,很快在家長們的眼神暗示下,默默的站到了一邊。
    隨著父母與親戚們上山。沿路都是長得茂盛的白花小草,也許還有野菜,在細密的雨簾中濕濕的,融化成了模糊的一片,只剩滿眼的蔥綠與一種說不出的氣氛。
    一個大大的,灰色的雕花石墓前圍滿了親人們。他們小心翼翼地取下去年掛上去的舊了的大紅花,換上新的,隨后扛來幾株萬年青,栽在了墓的兩旁,又是幾個人拿著掃把,一下一下,輕而緩的掃去墓前還未化作泥土的落葉。很快,他們便開始在墓前擺上一籃又一籃的花,有黃的,有白的。它們相互映襯著,空氣中開始彌漫著菊花的清香。我們是一群不懂世事的孩子,便默默地站在一旁,看著這一切莊重的、充滿儀式感的事,感受那沉重的氣氛,感受那祭奠親人的傳統(tǒng)儀式。
    一切雜事結(jié)束了,便是放鞭炮、燒紙錢。在一片“噼里啪啦”的響聲中,白煙向四處彌散開來,環(huán)繞在石墓的周圍,夾雜著盛開的菊花的清香,悠悠的。鞭炮燃盡了,人們結(jié)束了一長串祭奠親人的儀式,要下山了。我跟在隊伍的最后面,忽然想起了什么,在草叢間折下一枝小小的白色雛菊,將它莊重地放在了墓基的邊上,很輕,很輕,就像一聲輕輕的問候。
    至始至終,親戚們的臉上都是莊重的微笑,充滿儀式感。
    回頭?煙雨朦朧中,那幾棵萬年青在石墓邊守衛(wèi)著,空氣里是清幽的花香。
    清明雨上,折一枝白菊,祭故人。
    5.清明節(jié)周記600字初中 篇五
    又是一年清明至?!稓v書》有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因此得名。古往今來,清明就是告別清冷,迎接明媚的代名詞,也是追憶與展望的復合體。這一天,人們既祭奠先祖、緬懷先烈、寄托哀思,也插柳踏青、戶外遠足、擁抱春天。
    《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詩稿》中說:乍溫復清雨如麻,郊野草青行跡加?;蛳蛄陥@尋志石,思親敬獻墓頭花。清明掃墓,是古已有之的習俗。游子都會努力在清明趕回家鄉(xiāng),為祖塋鏟除雜草,添些新土,灑掃祭奠。近年來,隨著文明祭掃的普及,以往焚香燒紙、燃燭放鞭的現(xiàn)象已逐漸被植樹、送花所取代。許多身處異地他鄉(xiāng)的人,也在這一天面朝家鄉(xiāng)的方向,遙寄思故、思鄉(xiāng)之情。
    “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清明也是一個重要的農(nóng)時節(jié)氣,也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一個成為節(jié)日的節(jié)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萬物復蘇,人們迎來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俗話說,“清明時節(jié),麥長三節(jié)”,這時,黃淮以南的小麥即將孕穗,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也已經(jīng)綻放盛開。田地里,農(nóng)民們開始抓緊時機搶晴早播,為取得新一年的豐收而辛勤勞作。生機與希望就開始伴著清明的春風成長、向上。
    清明時節(jié),春回大地,大自然處處呈現(xiàn)出一派生機勃勃景象,正是踏青游玩的大好時節(jié)。人們扶老攜幼、呼兒喚女,舉家到郊外遠足野炊,觀賞春色,紓解冬日殘留的憂郁心結(jié)。北方民間過去有“清明不戴柳,死后變黃狗”的諧趣說法,所以折柳、戴柳、插柳蔚為盛行。編柳條環(huán)、戴柳條帽成了年輕人時尚的裝飾,也成了清明常見的娛玩。但從現(xiàn)今環(huán)保角度來看,隨意折取柳枝是對柳樹的一種損害,還是不宜提倡為好。
    春風中,人們在綠地上放飛風箏,任由清風把夢想托舉到遠方的高空,孩童們奔跑嬉戲,更為清明的春時春景平添了幾分春意。我想,走出傷逝,迎接生的美好,才是清明節(jié)的應有之義。